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英语高效记忆法

英语高效记忆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4 09:28: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英语高效记忆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英语高效记忆法

篇1

在众多的词汇学习策略中,联想记忆法被证明是最有效的。它是指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事物联系彼事物形成一定规律的有效记忆方法。它要求记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声音图像等,把要记住的新材料生动化,或者赋予它以新的意义,或者借助离奇的比喻把它同自己已有的熟悉知识结合起来进行记忆。关于联想记忆法的分类很多,笔者把它分为三类即语音联想、字形联想和语义联想。

一、语音联想

语音联想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展开:英英联想和英汉联想。英语中有许多同音词把他们总结归纳在一起进行联想记忆,如:pear(梨)与pair(双)complimentary(称赞的)与complementary(补充的)等,有些是由于英美用词和拼写不同而形成的同音同义异形词,如catalog与catalogue(目录),plow与plough(犁)等,还有一些是同音同形异义词,如saw (see的过去时)与saw(锯子)等。美国学者Dennis Coon曾指出,由于人类器官的敏感度不同,人的记忆类型也各有其特点,有的听觉记忆效果好,有的视觉记忆效果好,有的动态记忆效果好(Dennis Coon 2004)。对于那些语音知识较好、听觉敏感的大学生,可以通过用汉语的发音来模拟英语单词的读音,使其发音、意义和谐易记,从而达到快速记忆单词的目的。如“delay”,根据单词“delay”的读音是“[di'lei]”,找发音相似的中文音节“dilei”,再根据中文音节找到对应的汉字“地雷”,最后把“地雷和“拖延”放在一起进行联想和想象,可以想象为“工作再拖延就要踩地雷”。通过这句有意思的话,轻松地把“地雷”和“拖延”结合在一起。当看到“delay”就会想到“地雷”,就会想到工作“拖延”的严重后果,就知道“delay”的意思是“拖延”了。

二、字形联想

英语中字形相近的词也如汗牛充栋。这些词不仅仅字形近,而且音也近,但意义却不同。例如,adapt(改编)与adopt(收养)。attitude(态度)与aptitude(能力)。quite(完全地)quiet(宁静的)等在记忆这些单词时,最好能由一个联想到另一个,多进行比较,才能记得正确,记得牢。

三、语义联想

进行语义联想的方法许多,可通过上下义关系联想,同义词、近义词联想,反义词联想,构词法联想等。

1. 上下义关系联想

上下义关系又叫语义包含(sense relation),指的是两个词汇之间其中一个词汇的意义包含了另一个词汇的意义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表示类概念(genus)的词项和表示种概念(species)的词项的一种纵向关系。比如animal和cow,fruit和strawberry之间就具有上下义关系。其中animal和fruit是表示类概念的词,在语义学中称为“上义词”,而cow, strawberry是表示种概念的词,在语义学中称为“下义词”。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是上下义关系。上下义关系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某一个词对某一组下义词来说,它是上义词,然而对另一个上义词来说,它又可以是下义词。如:对ewe和lamb这一组下义词来说,sheep是它们的上义词,但是sheep对animal这个词来说,它又变为了下义词。利用上下义关系联想不失为一种提高单词记忆效率的好方法。

2.同义词、近义词联想

英语中同义词、近义词很多,如“可能”有possible, probable, likely等词,表示“接受”的词有accept, receive, admit等,而单单一个动作“笑”就有giggle, chuckle, guffaw等。

3.反义词联想

如:名词fat(胖)与thin(瘦),动词love(爱)与hate(恨),形容词pleased(高兴的)与angry(生气的),介词up(向上)与down(向下),副词inside(在里面)与outside(在外面)等。

4.构词法联想

英语中的派生词俯拾皆是,如果根据构词法知识,将它们归纳总结,由此联想到彼,便会使单词的记忆事半功倍。如,在学习revise的时候,可以联想到revision, reviser,并将他们一同记忆。如果能由此联想到带有词根vis的visit,visitor,visible等,并利用vis的意思“to see”(看),那么要掌握住这些词就驾轻就熟了。

四、结语

在记忆英语单词时,要使大脑高效工作,需要同时使用左、右两个半球。想象+联想=记忆。而想象联想记忆法的这三个大类:语音联想、字形联想和语义联想和词汇的学习音、形、义这三个方面是一致的。它们之间并无严格界限,多多少少都会有交叉的情况。,学习者把这三类联想法结合起来,配合眼(看)、手(写)、口(说)、耳(听)、心(记),就会更好提高英语单词记忆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继红.谈英语单词记忆的心理分析[J].,1993(3):69-70.

[2]Dennis Coon,郑钢译.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Gateways to Mind and Behavior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篇2

单词是学习英语的敲门砖。而要掌握英语单词,必须先掌握正确的英语单词记忆方式,才能使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最多的英语单词,进而逐步提高学生对英语单词的灵活运用能力。当前,提高初中生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相对较多,且不同记忆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而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单词记忆效率的方法,应与学生的性格相统一。为此,笔者在本文就特地针对英语单词记忆提供几种相对较高效的记忆方法,以期能为现代英语单词教学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一、以发音规则为基础增强学生语感

英语最早来源于拉丁语,是一种以音标为基础的语言文字。因此,要学好英语,提高英语单词的记忆质量,必须要做好发音练习,培养英语语感。而语感的培养,又有多种记忆方法。如以发音规则与发音特点为基础记忆单词的方式。具体来看,在“sunrise”一词中,可将“sun”和“rise”分离成两个读音,结合“sun”联想“太阳”,“rise”联想“上升”,进而掌握“sunrise”的“日升”之意。此外,英语老师可让学生多通读课文,朗诵英语小短语,从而有效提高英语单词的记忆效率。从某种程度上看,联系英语的发音规则,掌握英语语感,是记忆英语单词非常重要的方法。

二、结合实物和图片做直观教学

英语单词是抽象化的字母组合。若单纯地从字母组合记忆出发,极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到英语单词的内涵。所以,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初中英语老师可适当地结合实物和图片,将抽象化的字母转化成具象化的图像,让学生自动联想单词背后的生动画面,进而理解单词的内在含义。如在说明“car”这个单词时,英语老师可事先向学生出示小轿车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并提问“this is a car?”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与记忆兴趣,让学生自觉动脑记忆单词及意思。事实证明,用图片或实物模型等具象化事物转化英语字母,可大力提高学生记忆单词的兴趣。为了更好地展现英语单词意义,建议初中英语老师在课前可多收集风景照、简笔画等图片,以方便在单词教学过程中展示、说明和提问。

三、奇异联想法调动学生想象力

人的记忆总是易于接受形象化的东西,奇异的形象联想是高速记忆的神奇“挂钩”。朝夕相处的人们在一起,闻其声便会有见其人之感,这是把特定的声音和特定的人已经完全融为一体的结果。对还陌生的单词,如果能用我们熟悉的语音在读音和词义之间进行联想记忆,便闻其声知其义,那实在是我们求之不得的事情。最如意的莫过于汉语谐音词了,读一遍就可以记牢读音。如: jeep [ ji:p]吉普车 tank [t ??k] 坦克 bus [ bΛs] 巴士,公共汽车 ,这些谐音词总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我们加以丰富的想象,这种音义之间的形象联想就可以在很大范围内使用了。这种联想很易于记忆,应用起来很灵活,而且自己建立的联想印象更深,但有一点要注意,运用此法前一定要能准确读音标。

四、把握对比方式提升单词记忆效率

对比记忆是初中英语课堂常用的英语单词记忆方法。所谓对比记忆,主要是指将相同或相似性质的英语单词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学生对单词印象的记忆方法。对比记忆要求学生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逐步养成自觉对比习惯。具体来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相似字母组合的单词,亦或相同词义的英语单词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此外,英语老师也可适当采用反义对比,如在解释英语单词“big”的“大”的意思时,老师可相应地向学生说明其反义词“small”的“小”的意思,同理,在学习“right”、“ weight”等单词时,老师可向学生提供“wrong”、“light”等反义词。

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对比记忆提高英语单词记忆效率时,要特别注意正反单词性质的一致性,否则容易使学生混淆单词的性质。

五、理解单词内涵增强记忆兴趣

在多种英语单词记忆方法中,理解单词再记忆单词拼写与绝对词义是一种要求相对较高的单词记忆方法。它不仅要求学生要充分掌握英语单词的绝对词义,还要求学生在绝对词义的基础上超脱出来,对单词词义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如在理解单词“number”的绝对词义“数字、号码”后,学生需用其进行简单的造句,或对其进行变形。换言之,理解单词法,是一种在单词词义理解基础上掌握其运用方法的一种方式。这种英语单词记忆法最大的好处是学生能够非常清晰地记忆单词的使用情境,甚至将其运用到简单的英语话剧编撰与排演当中,从而使学生在掌握英语单词的同时逐步进入一个英语文化气息浓厚的氛围,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六、循环记忆法

任何先进的单词记忆法,都必须进行反复记忆。学了总会遗忘,为了防止遗忘,一定要不断地进行阶段性复习。复习是任何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实践表明,复习的频率不够是造成词汇难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艾滨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在接触新信息的最初一段时间里,遗忘的速度最快,比例最大,随着时间的推 移,遗忘速度减缓,比例减小。因此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记忆特点合理安排词汇复习的频率。一般来说,在学习新单词的一两天时间里,复习的次数较多,往后逐渐减少,时间间隔不断加大。复习的频率从密集到疏松逐渐过渡,至于间隔多长时间复习一次,就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比如从最初学习新词后,时间上间隔一小时、五小时、一天、三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等,而具体操作形式上可以把单词及有关重点句子写在卡片上,随时随地记忆,不断重复记忆。

总之,记英语单词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只要初中生能结合以上几种方法来记忆英语单词,平时做到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就能达到综合运用的目的。

篇3

1.整体图形记忆。在教学中,我利用图形的整体特征出示词汇,以便学生可以根据图形的整体意义,并借助图片来记忆词汇,同时使单词生动形象。如,在教学fish时,根据鱼的不同姿态画出fish这几个字母。在教学eye时,将字母的组合通过图形来显示,两个e就是两个眼睛,y就是鼻子和嘴巴。

2.特殊字母变换图形法。许多词汇的组成很有特点,我们可以通过图形修饰,利用字母变换图形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例如,在教学五官词汇时,把face中的a变成了一张俊俏的小脸 ,在nose的“o”中间加上两点,变成 ,告诉学生这是pig’s nose.将mouth变成了 .又如教学rabbit时,将两个b画上兔子的耳朵,把it画成两个胡萝卜 .

3.教学象形记忆。教学“月份”时,我利用每个词汇最前面的字母与数字的关系,运用象形的手段进行处理:January第一个字母J转变成了1;March的M书写成倒3;April的A书写成4;September的S转变成9;October在第一个O字母前用虚线写上1,就像10了;November的N转变成11;December的D转变成12。为了突出简写部分,我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学生就很快地掌握了这部分的教学内容。

二、趣味记忆法

1.单词接龙记忆。每年我们学校都有个英语节,而且每次活动都有单词接龙比赛,这对学生记忆单词是个促进,学生也很喜欢这个竞赛。如:anttigerroseegggrow……

2.单词扩充记忆。教学play the piano时,我让学生想出与play有关的词组,比一比,看谁找出的词组多。学生一个个兴趣盎然,热情高涨。

教学单词cleaner时,我告诉学生,加后缀—er可以变出很多单词来。此时很多学生都纷纷举手,抢着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幸运转盘”活动记忆。转盘上贴着“四会”词汇的图片,每个图片都有相对应的分值。转盘上还有一根指针。游戏开始了,教师转动转盘,转盘停,指针在哪一个图片上,学生就拼读出相对应的单词。然后根据分值给予评分。

4.故事记忆法。教学dictionary时,我编了一个短小的故事:星期天,我和dad到动物园游玩,我口渴了,爸爸就到小店为我买ice-cream,我正在看tigers,one(一只)老虎正在打滚。这时爸爸回到我身边,对我说:“Ice-creams are yours.”把这些故事中出现的字母合起来就是dictionary.

三、联想记忆法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入世和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职院校英语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英语能力未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改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一、高职院校英语教育的概况

1、教材、教学方法及手段。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仍以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为主,大量的时间用以解释单词、短语,分析句子结构,翻译长句、难句,只在处理课后练习中穿插提问,很少进行交际活动,而且教师的授课仍以母语为主。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手段,辅以录音机;有部分课堂利用了多媒体教室和教学课件,但这部分英语课所占比例很小。

2、教学评价与效果测试。几乎所有的院校每学期期末都是依靠一次这种的书面考试对每个学生整个学期的英语学习做出分数评判。这种教学评价和测试方法有悖于对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标的认定,显然对教学起着误导作用。

3、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英语教学的实施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在校期间共开设三学期的大学英语课,周学时均为4小节,没有专业英语课;第二类是三学期的大学英语课,周学时均为4小节,另加一学期的专业英语课,周学时为2,3,4小节不等;第三类是部分对英语运用能力要求高的专业如国际商务、旅游管理等。

篇5

现代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推动个体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原因。具体说,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力量。奥苏贝尔说过:“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动机可以增强学习行为并以此来促进学习,而反过来,学习所得的知识也能增强学习动机,这样就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若能在内心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保持这种动机,就能积极认真地对待英语学习,并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英语学习效果,取得理想的英语成绩。因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是值得每一位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方法

1.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乐之者就是有学习兴趣的人。可见,兴趣在学习中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正如人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唤起并抓住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内部动机,鼓励他们自愿学习,促进他们主动学习。例如,学生都喜欢听音乐、看电影,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课前几分钟播放一两首英语歌曲,这样不但能放松学生绷紧的神经,还能带给学生一定量的英语输入。具体来说,可以把歌词编写成缺词填空的形式,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享受美妙的歌词、感受美妙的英语,可以说是做到了“寓教于乐”。学生喜欢上这种形式的听歌学英语,对英语课的期待就多了一分,对英语老师的喜爱就多了一分,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对英语的兴趣势必也就增加了不少。

2.明确学生的英语学习目标

目标是推动一个人前进的强大动力,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行为达到的预期效果。学习目标明确的学生会有强大的学习动力,因而在学习上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要善于激活学生的学习目标意识。对高中生来说,进入理想的大学是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学好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反复提醒及鞭策学生明确目标,端正态度,不断努力。明确了大方向后,教师还应时刻引导学生确立短期目标,明确每次阶段性考试想要取得的成绩,并鼓励他们朝着这个近期目标努力。一个目标实现了,学生心理就会产生满足感,再朝着下一个目标努力,如此学生就能拥有持久的英语学习动力,时常保持昂扬的斗志。

3.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

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任务比起初中繁重了很多。单就英语学科而言,学科难度增加,课堂容量变多,导致很多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和消化过多的知识,于是很自然产生烦躁甚至厌恶心理,使得英语对于原本感兴趣的学生变得不再那么吸引人,而那些本就不怎么喜欢英语的学生就更加对英语提不起兴趣。曾经让学生对英语课提出一些建议和期待,绝大多数学生都希望老师把英语课上得生动有趣,这样他们才有动力去听讲、学习。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生动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只顾自己完成教学进度,而应时刻关注好学生的反应,多进行一些课堂互动,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这对保护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重要的。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以图片、动画、视频等直观方式呈现或辅助呈现一些知识和内容,这样可以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中,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学习英语,那么效果必将事半功倍。

4.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适时适当表扬对他们是一种极大的肯定,能让他们内心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变得更加自信,自身的学习动力得到加强,对待英语学习也就更加积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而对于英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该给予真诚的鼓励,帮助他们消除对英语的厌恶或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建立起英语学习的信心。笔者时常提醒学生牢记I can because I think I can这句话,不断地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另外,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经常会说一些鼓励表扬的语言,如well done,great job,good boy等来激发学生的成就感,take it easy,never mind等来鼓励学生踊跃表现。笔者发现,学生在得到表扬和鼓励后学得更加专注,也更加开心,无形中增强了学习动力。

5.注重作业反馈和评价

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作业也构成了学生学习结果的一部分。每次作业后给学生提供反馈和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很多实验已表明,让学生知道学习结果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及时的学习结果反馈能让学生直观看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和效果。其中,良好的学习结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不够理想的成绩又能鞭策学生继续努力,因而不论结果如何,都能起到激励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作用,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且反馈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例如,英语客观题部分可以打印出每位学生的得分,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值得大家学习的成绩和不够理想的成绩。主观题(如作文)在批改后可以写上一些中肯的评语,指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让学生了解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也就有了进一步学习的动机。

俗话说:“牛不喝水强按头。”英语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因此,要学习并学好英语,关键是学生“想”学。对此,教师能做的就是不断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从而使他们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进而自主能动地学习英语,以真正提高英语学习效果。

篇6

1、在上课前,让学生唱唱歌,振奋一下精神;给学生放英语歌曲;值日生用简单流利的英语报告当天情况,这样可以用优美的歌声,流利的英语使学生心理舒畅,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如教初一学生二十六字母时,先让学生听“A B C”song,让他们对二十六个字母有初步的印象,同时他们也会被这动听的歌曲所吸引,产生要学的动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英语数字1到10时,让10位同学排好数字歌的节目,每人手里拿一块写有英文数字的纸板,全班一起唱数字歌,唱到1,表演的同学便出示1,唱到2,便出示2,这样全班同学便对英语数字的写法有了较深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

2、“万事开头难”。我们在明确了一堂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了重点、难点,安排了合适的教学步骤后,还必须考虑采用何种引入手段,怎样尽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上来,使之主动地学习。新课引入的设计除了要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好奇心理,还要根据新的语言材料的特点进行。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等。有时开门见山,有时顺藤摸瓜,有时画龙点睛。通过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起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状态。

二、利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1、用情景法讲语法。有不少语法可设置情景法进行教学。如在教“现在完成时”的时候,我主要利用教室的情景,我一边走向门,一边说:“I''m walking to the door.”接着边开门,边说:“I''m opening the door.”然后问:“What have I just done? I''ve just opened the door.”然后我边在黑板上写字,边说:“I''m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What have I just done? I''ve just written on the blackboard.”学生边看教师的表演,边叙述。学生根据这些情景,很容易掌握这一时态的用法,最后再进行巩固操练,让学生自己设置情景,以便增加他们的参与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

2、用情景法教课文。要把课文讲得生动有趣,应尽量把动作、语言、环境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情景中,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Getting Ready To Go”(Lesson 46 J B Ⅲ)时,事先准备二张机票,一只鸟笼,几只包和一些衣物及日用品,让四位学生扮演格林一家,他们正忙于整理东西,教师在旁解说。Teacher: It was Friday evening. The Greens are getting ready to fly to England. They''re filling their bags with clothes and other things. Let''s see what happened.接着让那四位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表演,教师在旁解说,遇到生词、词组则挂出图片,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也增强了内容的趣味性。

3、用情景法练句型。呈现句型的方法多样,可以利用情景、动作,把学生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情景一起印入脑海,这样印象比较深刻。例如在教句型“What does he do?”时,先从自我介绍开始:Teacher:What do I do? I''m a teacher.然后要求学生把这段对话改为第三人称:A:What does he do? B:He is a teacher.最后请几位学生通过道具、动作,扮演医生、工人、警察、驾驶员等,进行小组练习,从而既锻炼了表演能力,又对课文内容加深了印象。

三、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使录音机、幻灯、投影仪、录像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形、光、声、色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系统,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积极主动参与练习。加上声光媒体,活动节奏快,既缩短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活力。

1、它能使笼统的书本知识通过生动的画面变活,使思维在各种媒体展现训练中得启迪。例如在教“John''s Day”(Lesson 39 JBⅡ)一文时,用投影介绍电梯构造,用录像观看John一天的活动,并采用学生普遍喜爱的卡通画面,最后通过录音机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既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完整、清楚、系统的理解课文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动力。

篇7

目前,大多数的高中英语老师都会要求学生每天要花一定的时间去记忆单词,很多学生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但单词却总是记了又忘,忘了又记,就这样重重复复一个学期都在记忆课本后面那几页英语词汇表,然后过了一个假期回来又全部遗忘。事实上,如果就单纯的翻开英语单词表记忆,那样遗忘的速度是相当快的。比如你在单纯地记忆significant这个单词时,学生一看到它,第一反应就是很长,心里会不自觉地产生畏惧心理,于是会不断地在草稿纸上重复地边念边写,5遍甚至是10遍,接着就往下记忆另一个单词,但当他们记忆完下面的单词时,前面记忆的又忘完了,不用等到一个假期过后,这样死记硬背的方法在记忆半个小时甚至更少的时间内就几乎会遗忘掉。

1.2 只记不用,似曾相识的单词太多

当一个人被反反复复地提到的时候,人们肯定会对他记忆深刻。英语单词也是这样,当你能够重复使用你所记忆的单词时,你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些单词,但当你就记它一次后就把它扔在一边,那么过不久你就会很快遗忘。现在的很多学生就只是为了记忆单词而记忆单词,把今天的记单词任务完成了就万事大吉了。比如在很多学生身上都会有的一种现象,老师说明天要听写第二课的单词,那么很多学生必然会在听写前把单词记忆一遍,他们的目标是应对明天的听写,而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词汇量,方便以后的应用。所以很多学生在听到某个单词或者在文章里看到某个单词时,总会发出“这个单词好熟悉啊,好像在哪里见过”的纠结感,但却一直想不起来。

2 提高高中英语词汇记忆力的有效方法

2.1 语境记忆法

把英语孤立起来记忆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因此,学生在记忆英语单词时,不防把单词放到一个语境里。这里的语境既指上下文的语境,也可以由学生自己创造一个记忆的语境。如果是上下文的语境,那么一般都是回归课文,结合课本进行词汇记忆。比如抽取谋篇文章的一句话:Those gifts of rare books that were given to us were deeply appreciated.这句话的中文意思是:把这些稀缺的书作为礼物赠予我们,我们表示深深地感激。其中我们主要记忆的是appreciate一词,我们知道,别人送给你礼物,你当然要感激别人,所以,有这个语境,我们就很容易记住appreciate这个单词的意思,此外通过语境记忆法,我们还能掌握它的被动用法appreciated。同样,我们还可以采用自己编故事的方法来把几个单词记忆起来,比如beyond、disable、obstacle、overcome、objective这几个单词,我们可以将把这些单词都放到一个语境里:他虽然是一个残疾(disable)人,但是他克服(overcome)了重重障碍(obstacle),超越(beyond)了自我,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objective)。

2.2 联想记忆法

经常采用联想法进行记忆英语单词的人,他们其实会发现记忆单词单词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且当你能够游刃有余地运用这种方法去记忆时,你会发现,想要快速地记忆单词并能长久不忘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举个例子,比如caricature这个单词,首先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car(汽车)和cat(猫),而car和cat之间有个i,我们把它理解成“爱”,那翻译起来就是:汽车爱上猫。我们知道,现实中汽车是不可能爱上猫的,只有在漫画中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漫画”。通过这样的联想记忆,我们既很容易记住它的写法,又很容易记住它的意思。当我们再看到这个词的时候,就会立刻明白它是什么意思。再如stroll一词,我们可以把st想成是街道,roll是滚的意思,那翻译起来就是在街上打滚,正常人不会再街上打滚,那我们可以联想一下,就可以想到是在街上散步,那这个单词就是散步的意思。当然,这个方法记忆起来既轻松又有趣,但要考验一个人的想象力。

2.3 分类记忆法

篇8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教,还有学生的学,两者要配合默契,和谐统一。在英语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要想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就必须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一、了解和关爱学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对激发学生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校是一所乡镇的普通中学,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一点,对英语差生采取冷漠态度,他们就会自暴自弃。因此,我先从了解、熟悉和关心学生着手,课余时间常找他们谈学习、讲理想,论前途,侃大山,了解他们的生活疾苦和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感到我既是他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还用显微镜来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用放大镜彰显他们身上的特长和个性,用折射镜消除他们身上的不足之处,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或优势,增强信心,克服自卑,把英语学习突上去。对那些学习信心不足但又喜欢表现的同学,我常用浅显的问题请他们回答,或请他上台表演容易的英语情景对话,让他们在公众场合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对英语笔试成绩一般,但对语音、语调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我就让他们参加学校举行的英语朗读比赛,让他们发现自己外语学习的优势,从而树立信心,产生兴趣。由于我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肯定和鼓励他们,因此,转化了许多英语学困生。

二、精心营造英语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英语兴趣的催化剂

俗话说,近红者赤,近墨者黑。要想学生英语好,就要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英语的学习气氛。中国的母语是汉语,英语是在学习汉语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环境欠佳。为此,教师要刻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如上课伊始,我就用英语向学生问好,向学生作自我介绍:Hello,boys and girls.I am your teacher. My name is Zhou Chun Qin,you can call me Miss Zhou,welcome to enjoy my class。同时,还可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大胆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生活语境。如互相问路、互相借用学习用品、见面时互相用英语打招呼、放学回家互相用英语道别等情境。如果学生参与了这些活动,严肃的课堂就会变成生动活泼的交际场所,英语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

三、区别“英汉”不同文化背景是培养学生英语兴趣的保证

英、汉文字在音、形上迥然不同;在词义、词性上也不能对等;其词序、语序也有所差异,而且英语的动词时态和语态在汉语中是没有的,这些文化背景的差异,给学生学习英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何教会学生区别英、汉文化背景,排除汉语对学习英语的干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做法是:一是在多读、多听、多模仿的训练中培养学生语感;二是教会学生区别英语与汉语的文化背景;三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逐渐理解和掌握英语的习惯表达方法;四是在备课时反复琢磨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便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排队学习障碍;五是用学生熟悉的行为动词造一些简单易懂的英语句子,先让学生听懂、会讲,然后教会学生怎样在不同的情景中使用不同时态的句子,进而理解时态的意义,最后再归纳出所学过的时态在结构上的区别与联系。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精讲多练,及时归纳;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些工作做好了,学生的兴趣也就水到渠成地培养起来了。

四、用多种方法教学单词是培养学生英语兴趣的不尽动力

(1)根据读音记单词。大多数英语单词都符合读音规则,根据字母在单词中的读音规则读准单词,单词就比较容易记忆。

(2)教会学生认识构词法。让学生了解英语单词的结构,它是有一定规则的,并不是字母的堆砌。

(3)让学生进行同音词、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的归类,也能加深记忆,减少拼写上的错误。

(4)按照句子词组单词,而不是单词词组句子的顺序教学单词。如:He is going to help me with my English,我让学生把这句子念得滚瓜烂熟,记住help some with something这个词组,教育学生不要孤立地记一个一个单词。这样,同学们记起单词来,就感到有趣、容易、不枯燥。

五、认真组织各类英语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英语兴趣的加油站

1. 组织讲座,开展拼写单词比赛,激发学生拼写单词的兴趣。英语的单词拼写对同学们来讲是个难题,根据各个年级年龄层次的不同、学习内容的不同分别组织讲座,结合讲座再搞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比赛。通过讲座及配合讲座内容的拼单词比赛,使本来枯燥的单词拼写也有趣起来了。

篇9

1.技校英语学习现状分析 

1.1 生源分析。首先,在职业学校,我们的生源基本上是初中学校的中等生甚至差生,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对英语的学习也缺少兴趣,有的认为“反正不出国”,“以后生活中用不到”,对学习英语的作用认识不清,觉得英语课与自己的专业毫不相关,没有必要学。其次,还有些同学认为英语学来学去也学不好,无所谓了,就自暴自弃,英语课就变成了睡觉课。再者,大部分职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能持之以恒,喜欢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记单词,效果往往事倍功半,再加上没有老师的引导,结果可想而知。

1.2 教学现状分析。有些老师教学态度不端正,认为职校英语的教学没有升学压力,可教也可不教,给学生灌输可学也不可学的想法,对学生的要求也不高,认为只要学生不影响上课,就可以随便做自己想做的事,部分教师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学生英语学习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另外,有些教师的教学手段仍局限于一本书和一支粉笔,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落后,检查手段单一枯燥,使学生丧失了最后一点想学英语的热情。

据调查,职校学生有许多可塑造的地方,比如他们青春洋溢,热情奔放,对事物充满新鲜和好奇,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和实践,想象力丰富,只要稍加引导和鼓励,我们的学生也会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奇迹。在职校,我们不乏有这样的优秀教师,短短的45分钟时间就能让学生受益匪浅。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获得最大的收益?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必须设计好我们的课堂,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去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

2.1 明确英语学习的必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随着经济的日益全球化,英语已成为一门国际语言,是我们了解世界必不可少的工具。学习英语的人也越来越多,也就意味着使用英语的机会和场合也越来频繁。英语作为一项交流工具,其地位可想而知。如果在学好英语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知识,对职校生来说,将会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更具有优势。其次,语言的学习能使我们的右脑得到更好的开发,使我们的沟通更方便,渠道更广阔,还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所以说,学习英语是非常有必要的。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坚决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这些名句都告诉我们自信心的培养对我们的学习工作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不仅仅要传授书本知识,也要给学生传递一份情感,告诉他“你是最棒的,你可以的”,不要吝啬你的语言“You are good.”“ Well done”“You can do it better”,“Be confident”。你的一个笑容,你的一句鼓励都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没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我相信教师的魅力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2.2 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和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和:禾+口,人人有饭吃;谐:言+皆,人人能说话。”调查显示,我们的学生普遍比较喜欢幽默风趣,有亲和力的老师,反之,说话古板,不爱笑,照念课本,课堂死气沉沉,这样的老师大都不受学生的欢迎。如果我们的课堂能让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自由发言,学生们不懂就问,教师有问必答,只需对教学进行组织,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以指导,整堂课氛围轻松愉悦,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课堂秩序有条不紊,那么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做到“人人能说话”。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源于彼此的尊重。职校生由于其种种原因,自卑心老是会作祟,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尊重个体差异,不因学生的身份,长相,背景而有所区别。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被重视的感觉。比如恰到好处的提问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时不时提个问题有时也能把学生从开小差状态拉回来,如果学生能答上来,不妨趁热打铁加以表扬,如果答不上来,不如再给他个机会,并且告诉他,“老师一直在关注你,发现你最近的英语进步不少,要加油啊。”这样不仅能照顾到学生的面子,也能让学生集中一下注意力。

2.3 加强互动教学,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成功的课堂离不开沟通,师生互动,生生交流让枯燥的课堂活跃起来。所以,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如小组讨论,同桌交流,共同合作,来培养学生积极地主动的学习。

另外教师可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例如我们可针对职校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多设一些趣味题,可分小组进行,答对会有些小奖励,答错就要倒扣分,题目可结合学生生活,即所谓的生活英语。这样也可以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就感,得到自我肯定。最后教师一定要总结,对表现优秀学生要加以鼓励,对表现欠佳的也要给予参与的表扬。再比如我们可以给我们的课堂留个“问题角”,空出十分钟让学生提问老师,或者学生提问学生,再或者老师与学生角色互换提问,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敢于挑战自己,说出自己的疑问,多种多样的回答改变了传统的思维定势,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不仅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也能锻炼学生乐观胆大的性格,并对教师的教学也起到促进作用。

2.4 更新教学理念,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引入课堂是一种必然趋势,是课堂教学手段的重要提升。它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刺激多种感官,展示了美景,开阔了视野,让人耳目一新。上课前教师还可以播放一段轻松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堂。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不少。教师成了专业的播放者,学生成了被动的看戏者,大部分时间盯着屏幕,就会产生视觉疲劳。有的教师把课件当成了电子课本,上课就是照“本”宣读,学生的任务就是对着多媒体抄笔记。长此以往,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互动,更多的是人机交流。所以,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好多媒体,把多媒体当做教学的辅助手段,注意运用多媒体的频率。课堂需要互动交流,需要板书,多媒体的运用并没有说我们不需要黑板了,传统的板书有它自身的魅力。合理的板书是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不能因为自己粉笔字写的不好而放弃板书,相反,这正可以作为一种动力,平时多练练字,就像我们要求学生要书写端正。板书可以用来突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可以概括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尤其教师的书写也是教师风格的体现。所以,一名好的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更要合理利用多媒体。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只要适合学生就是好方法,只要我们的老师不断探索,永不放弃,在提高课堂效率上备足课,以学生为本,对学生多引导,多鼓励,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我们的课堂就会焕发出青春的气息和充足的学习精神。

参考文献 

[1] 张平定.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考试周刊,2011(50)

篇10

一、引言

公益广告,又称公共服务广告(public service advertising),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广告。它是敦促社会公众以正确的观念和行为配合社会变革运动的手段之一,主要有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命健康、大众教育、交通安全、公共卫生、节约能源等主题。公益广告有别于以宣传商品、促销商品为目的的商业广告,也有别于不以公共利益、福利、服务为目的的诸如征婚、寻人启事这些非营利性的广告。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为根本目的,它的推广有利于向人们宣传进步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以此来提高公众对社会重大问题的认识,改变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促进社会的进步。

二、英语公益广告的修辞效果赏析

英语公益广告历来给人以简洁、生动、富有内涵的形象,而修辞手段则是其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有力武器,在广告英语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同时,公益广告与修辞手法的“强强联合”除了给予大众语言美感的享受,也更直观地传达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念,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共鸣,从而引发和推动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社会风尚。下面笔者将对广告英语中较为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佐以广告实例加以分析:

1. 比喻 ( Figure of Speech )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根据联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作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能使广告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形象思维。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1) 明喻 ( Simile )

明喻,是指为了鲜明地刻画某一事物,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的概念。通过人的丰富的想象力抓住两种“不同事物”的一个“共同特征”,将它们联系起来并加以利用,就能起到绝妙的效果,这就是比喻的魅力。明喻要有本体和喻体,并用明显性的喻词来联结,以表明两者的相似关系,常用like,as,than,as...if,similar...to,more...than等。

例1:“Protect the earth’s environment―the homeland of all mankind”.直接将地球比作我们生活的家园,直接且直观,给予我们强烈的感觉――守护地球,就是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2)暗喻 ( Metaphor )

暗喻,又称隐喻,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在特征上或性质上的类似,不直接说出本体,而使用和它相似的另一个物体来表示的修辞手法。主要特点是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like或as这类词作为媒介,即直接运用喻体。而所要强调的二者之间的相似点也就更加的鲜明突出。在广告中使用隐喻这种修辞手法,增强了广告的表现力,使大众了解到这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和传播者想表达的事物的形象性。

例2:美国西部某加油站为了提示顾客不要在加油站内吸烟,使用了这样一句广告语:“Do not smoke, or you will become a ghost.”smoke和ghost之间的相似点就是它们虚幻缥缈的状态,看到ghost人们会很快明白smoke将带来的后果。这条禁烟公益广告通过幽默机智的语言将“加油站内吸烟等同引火自焚”的警告性语言幽默化。

2. 拟人 ( Personification )

拟人,指在广告文案中把本来没有生命或感情的物体或事物根据想象而比拟成富有情感和思维的人的一种修辞手法。公益广告中的拟人手法能使句子摆脱枯燥的说教形式而令读者产生亲切感,从而对广告所传递的理念引起共鸣。

例3,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公益广告:“Save your environment’s breath”.这里环境被比作由于空气污染严重而无法呼吸的人,富有感彩,引人深思,从而让人产生恻隐之心,实现了公益宣传的目的。

例4,“Arthritis discriminates against women”(关节炎歧视妇女),这里创作者将关节炎症比作人,赋予它人的行动与思维,使读者产生探究的想法,继而关注并产生好奇,达到提醒妇女们要重视关节炎症的目的。

3. 反语 ( Irony )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彩的修辞方法。

例5,美国癌症协会为了劝诫人们戒烟而制定了广告“If people keep telling you to quit smoking cigarettes, don’t listen, they are probably trying to trick you into living.”这里便使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在广告当中没有使用让人感觉不快的直接命令、直接禁止的语气,而是正话反说,但却更直接更有力地传达了其真实含义。读者会心一笑过后,便会促使他仔细思量广告词的意图。

4. 双关 ( Pun )

双关,巧妙地利用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等现象使词或句子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它能使语言活泼生动,含蓄而新奇。双关又分为语义双关和谐音双关,前者指利用词语的多义构成的双关,后者指利用词语发音相同或相似构成的双关。英语公益广告中运用双关能增强表现的层次感和丰富性,词浅意深,令人回味。

例6,宣传安全驾驶的广告:“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仿拟英语成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的结构, 同时巧妙利用late一词的双关之意: late表示“晚的、迟的”,the late则指死去的人。此广告标语既有深刻含义, 又模仿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给读者带来了强大的震撼。

5. 押韵 ( Rhyme )

押韵是英语广告中很常见的修辞手段。常用的押韵主要是头韵(Alliteration)和尾韵(Consonance)两种。头韵指相同的词首辅音在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中重复出现。尾韵指相同的词尾辅音在一组词、一句话或一行诗中重复出现。

例7,这是美国广告委员会发起的反对酒后驾车的运动所用的公益广告标语:“If you drink, you can’t drive.”此广告警告人们不要酒后驾车,其中的drink和drive两个单词押头韵,使该广告句式整齐,节奏匀称,朗朗上口。

三、英语公益广告的翻译方法辨析

以德国学者为代表的功能翻译理论认为: 只要一种译本成功地达到了原广告预先设定的目的,使其具有同样的影响力和说服力,也就是实现了广告本身的各种功能,我们就认为它是成功的。

所以,英语公益广告翻译中如何处理原文修辞手法?译文与原文是否使用同一种修辞手法?这些都并不是最重要的。翻译策略及方法的选择是由翻译目的来决定的,公益广告的特定目的和责任决定了广告文案翻译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翻译,关键是译文应该具备与原文一样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冯庆华先生从翻译的角度,把修辞格划分为三类:可译、难译、不能译。对修辞格中的这三类,应采取恰当的、最接近原文的处理方法,使原文中音、形、义的修辞效果尽可能完美地传达到译文中去。下面笔者通过运用具体的广告案例,将修辞翻译方法归纳为如下几种,期望展现公益广告在两种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无穷魅力。

1. 直译法

对于广告标语中可以直接翻译的辞格,尽可能直译,即保留原文句子结构和修辞,努力再现其形式、内容和风格,从语义到文体在译文中用最贴近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属于此类的是平时频繁使用的,在语义上做文章的,英汉语言中有对应的修辞格,如明喻、暗喻、转喻、拟人、夸张、反语、反问、排比等。

如:(1)例1中的“Protect the earth’s environment―the homeland of all mankind.”

译作:“保护地球――人类的家园”。这是一则运用了比喻修辞的环保公益广告, 只需直译就可以准确地传递广告的内容。

(2)“Does smoking really make you look grownup?”

译作:“抽烟真的使你看起来较成熟吗?”这是美国杂志Seventeen劝告青少年不要抽烟的广告。抽烟在青少年中被认为是成年的象征,这里对于原文中的反问使用了直译,引起他们的思考,促使他们戒烟。

2. 增补法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体系的差异,对于英语广告标题中不能译的辞格,尽可能补救。属此范围的一般是在文字、字音、词汇、词义更换、字的排列等方面做文章的辞格,如头韵、仿词等。对原文中无法传达到译文中去的这类修辞特点可采用不同策略:对那些内容重要非译不可的可通过换格、加重语气、加上脚注等办法补救;对那些与原作思想力度和情节发展无重大关系的修辞格,干脆不译,只做简短说明,让不懂原文的人领悟到原文修辞的妙处。

如:(1)“Let safety be a sponge-soak it up.”

译作:“让安全像海绵一样,安全就是我,我就是安全。”这则安全广告标语中,安全被比喻为海绵, 对于后半句的soak it up,译者没有再对原有的修辞进行翻译,而是通过排比结构来加重语气,译为: “安全就是我, 我就是安全。”让读者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

3. 套译法

套译法又称作借译法,就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或习语可以借用另一种语言相应的修辞或习语来翻译,如套用英语在汉语中已经沉积下来的固有模式来进行翻译。其译文可能在字面意思和表现形式上与原文差异较大,但在寓意和表达效果上却贴近原文。套用译法能较好地把陌生的异国文化转化为目的语读者所熟悉的本土文化,在汉语受众的接受心理中产生较好的美感效果和劝说之力。

如:(1)例6中的“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

译作:“迟到总比丧命好”。 这则交通安全广告,是仿拟英语谚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到总比不到好)的结构。这则谚语在汉语言群体有相同的文化预设,很容易被人们共同接受,此时采用套译法既能准确传达原文意境,又能在汉语言中被人们广泛接受,从而达到其宣传目的。

四、结束语

公益广告已经成为当今社会语言生活的一部分,从内容到形式都在昭示着社会文明,美化着我们的公共空间。研究公益广告词的语言特点、修辞效果及其得体的翻译,有助于我们了解发现英语公益广告的无穷魅力,也有助于我国公益广告借鉴学习国外的优秀作品,促进我国公益广告事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戚云方.广告与广告英语[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篇11

一、引言

“语法翻译”教学法在面向中国人的英语教学中出现的时间,如果从传教士1818年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院算起,距今已经有近两百年了。虽然这期间也出现了很多其他流派的教学法,也出现了很多质疑语法翻译法的声音,其中最大的质疑就是认为语法翻译法有碍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但语法翻译法仍然在中国的英语教学中广泛使用着。本文在回顾前人对语法翻译法的褒贬的基础上,试图从中国学习英语的学生说、写英语的思维过程阐述语法翻译法对于学生的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养成所起的作用。

二、对语法翻译法的褒贬评价

语法翻译法,也称为“翻译教学法”,国内的语法翻译法起源于晚清学校的英语教学。前人论述语法翻译法的文章很多,普遍流行的观点认为语法翻译法的优点在于强调对语法规则的掌握,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英语翻译和英语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而其缺点则是由于其在教学中注重的是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忽视英语口语和听力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过分重视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不注重语义,最根本的弊病是‘不能培养语言交际能力。’”

笔者认为语法翻译法在中国英语教学中,对培养高校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从中国学生说、写英语的思维过程视角看语法翻译法

近几十年来,中国英语教学一直存在使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观点 ,同时很多人认为语法翻译法不适用于现在的英语教学,要建立起一套从听说入手的英语教学方法取而代之。但学者蒋楠指出,欲真正用外语思维,首先必须建立起外语概念系统;而外语概念系统的建成需要很长的时间,“在外语环境中生活一年两载或许可以帮助形成一些外语概念,但要形成一套^完备的外语概念系统恐怕八年、十年都难以做到”。在中文语境下学习英语时,英语使用(尤其是英语听说)一般仅局限于英语课堂,甚至在英语课堂上使用汉语都是屡见不鲜,想要形成外语概念系统使用外语思维进行交流,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我们平时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书面或口头交流的基本流程如下:视听(收到英语信息)理解(大脑把收到英语信息译成汉语)回应(大脑根据汉语译出汉语回答,再把汉语回答译成英语,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

四、语法翻译法帮助提高地方高校学生听说能力的分析

(一)语法翻译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提高听力

首先是可以帮助听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解决“听懂”的问题。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对于同等难度的英语语篇,学生要听得懂,前提是看得懂,并且阅读理解的速度必须达到(甚至超过)正常的英语口语语速,才可以保证学生完全听懂所听内容。

其次是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提高英语辨音能力。在解决所听内容的意义后,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更好地集中于诸如单词重音、连读、尾音以及听力语音流中的停顿等问题上,辨音能力会得到较快的提升,从而解决学生在听英语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上述问题的实际感知经验所反映的所谓听不清楚的问题。

最后,语法翻译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听力内容进行断句的能力。听力语音流中的停顿相当于汉语书面文字中的断句,两者都是基于句子内部语法关系的意群划分的具体体现。学生利用语音流中的停顿进行断句的能力对于学生听懂听力录音、实际会话非常重要。而语法翻译法在培养学生的断句能力方面优势是不言而喻的。“意义寓于语法结构之中,要掌握语义系统,就必须把握语法结构”。学生在实际动手翻译过程中需要准确地理解和翻译英语,就必须弄懂原文的语法结构,对其进行准确的断句,逐步养成快速断句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迁移到听力理解中来,对所听到的内容的断句有所预测,避免首尾难以兼顾,更好地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从而跟上说话者的语速,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中的理解能力。

(二)语法翻译法可以提高学生口语能力

英语口语教学中,一直存在 “准确性”“流利性”和学生积极词汇量不足的问题,语法翻译法作为一种教学法,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首先,决定“准确性”中最基本因素是语法结构和词汇短语的习惯搭配等。口头交流虽然这些要求不如书面交流那么高,但一个人口中说出的英语如果语法错误百出、词语搭配混乱、语不成句,无论多么流利,都是很难达到传情达意的沟通效果的。所以,有效的流利性的前提是语法结构和词汇短语的习惯搭配的使用要基本正确。通过语法翻译法帮助学生掌握语法结构和词汇短语的习惯搭配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

其次,外语(英语)口语的“流利性”应该以书面语的“流利性”为前提。但地方高校生“能写简短英语段落,较清楚地进行交流且错误较少者占学生总数的18%”“能应对日常英语翻译且错误较少者占学生总数的22%”。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在缺乏适当而充足的口语练习环境的情况下,通过语法翻译法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并适当发展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比主要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收效会更快,因为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最终会反过来帮助提升其听说能力。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在平时考试规定的30分钟内,学生经过充分思考后,无法写出语句基本通顺、言之成理的100个左右单词的英语作文,那么他就更没有办法以基本正常的语速流利地向别人表述自己的观点。因为一般正常的英语口语语速都在一分钟120~160个单词那样。事实上,“学生口语能力差和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是一致的”。如果学生英语书面表达流利,英汉转译速度快,又有适当的听力水平,一旦有机会使用英语口语,他们英语口头表达能力也会很快得到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