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对理财的认识

对理财的认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4 09:28:3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对理财的认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对理财的认识

篇1

个人理财业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个人理财服务和专有品牌。然而,近几年来,国内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的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在金融危机持续的大坏境下,人们对个人理财又开始持有怀疑的态度。

一、外资法人银行在国内的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发酵,导致股市暴跌,汇市、楼市、黄金、原油等多个市场都爆发了剧烈波动,不仅仅是普通投资者,就是一些专业人士在这场危机中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损失。这给原本新兴的个人理财市场泼了一盆冷水。

在内地和香港等新兴市场上,外资法人银行的理财产品时而遭遇投资者的投诉。一些外资法人银行的私人银行业务也遭遇“信任危机”。一些内地客户本身并不了解的复杂金融产品,被销售人员忽悠成“打折股票”,而自己又看不懂全英文的产品合同,盲目购买致使千万身家亏损殆尽。星展银行、渣打银行、东亚银行等,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外资法人银行都曾因为理财产品而与客户引发纠纷,以致对簿公堂。

外资法人银行进入内地市场,不论是银行还是客户,都须要一个适应的过程。除了投资者对外资的轻信外,投资者自身理财知识的缺乏也是“上当”的重要原因。内地个人理财业务起步时间不长,老百姓对于理财的理解还是“投资挣大钱”,而一些客户迷信外资法人银行,只盯住高收率而忽视了可能的巨大风险,对于不了解的产品,任凭“理财顾问”营销,以为天上能掉馅饼。

二、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的认识和现状

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个人理财业务作了如下定义: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按照管理运作方式不同,分为理财顾问服务和综合理财服务。理财顾问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与规划、投资建议、个人投资产品推介等专业化服务。商业银行为销售储蓄存款产品、信贷产品等进行的产品介绍、宣传和推介等一般性业务咨询活动,不属于前款所称理财顾问服务。综合理财服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向客户提供理财顾问服务的基础上,接受客户的委托和授权,按照与客户事先约定的投资计划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的业务活动。在综合理财服务活动中,客户授权银行代表客户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方向和方式,进行投资和资产管理,投资收益与风险由客户或客户与银行按照约定方式承担。

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的业务,对从事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要求极高。根据资料表明,在国外,理财师的年龄通常在35岁到40岁之间,有很长的投资理财经历,并且理财顾问很多是代代相传的自由职业者。

三、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建议

1、成立第三方理财机构

既然不论中外资法人银行都处于自身的利益都可能在理财服务中尽量销售有利于自己的产品,那么也许可以通过第三方理财机构,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为客户集各家之所长,按照客户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全方位的理财计划。

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

要想个人理财业务健康发展,必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客户隐私和财务安全,这样才能使人们放心地去接受理财业务。

3、加强个人理财队伍的建设

3.1 理财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专业理财师队伍的建设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逐步推进:

1)要加强对现有客户经理的培训,培训课程应根据复合型金融人才的要求来安排,除了投资工具运用和理财规划两大类课程,同时还要适当学习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心理学等知识,使客户经理变成既有金融专业知识、理财知识,又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通才”。

2)建立我国的个人理财师资格认证制度。

3)建立更加科学的激励考核制度,督促员工为顾客提供优质服务。

3.2培养优秀的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方面人才

据凤凰财经网转载《证券日报》文章,研究08年初形成“零收益”理财产品的设计方案可以发现,很多银行或者存在着严重的设计人员素质不高,或者是研发人员无法真正理解海外投行所设计产品中的“陷阱”。中资银行产品的产品设计水平普遍低于外资法人银行。这些问题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银行业理财产品设计和风险严重缺乏人才的尴尬局面,并且这一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突破人才“瓶颈”刻不容缓。

四、结语

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目前仍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新形式下,尤其目前低迷的市场,我们首先要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个人理财制度,培养人们理财意识,蓄势待发,相信在金融行业的共同推动下,个人理财业务将会面临飞速发展的绝佳机遇,个人理财业务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篇2

一、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有偏面性。根据二八定律法则,大部分人认为个人理财业务的营销就是对20%的客户营销。的确,从客户贡献度来确定战略重点和分配银行资源,这无疑是银行集约化、精细化经营的明智选择。但银行要由经营产品向经营服务、品牌、文化方面发展,就不能对低端客户“一放了之”、“一弃了之”。谁又能保证得了今天那80%的客户不会是明天那20%的客户。应该尽量的多了解客户的个人信息,对于一些有潜力可挖的客户要尽力向他们推介新的金融产品和优质的经营服务理念,以期抢得营销的先机。

2、理财产品过于单一。尽管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创新不断,但与市民的理财意愿还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是理财产品过于单一,同质性较大,缺乏一揽子的理财产品。且老百姓已不再满足于一家金融企业提供的单一品牌的服务与产品,需要的是市场上最合适自己的各种类型、各种品牌的金融服务与产品组合。

3、新产品宣传和培训不到位。在新的理财产品推出同时,经常会忽略对内部人员的宣传,造成只有具体负责销售的相关部门了解该理财产品的情况,其他部门则知之甚少。且宣传的方式还停留在横幅、告示牌、印刷材料等传统介质上。另外,基层一线人员普遍缺少理财专业知识,在销售新理财产品时又缺乏对这些人员的培训,造成一线人员在宣传营销时只能简单根据宣传材料照本宣科,根本谈不上销售理财产品所需要的专业要求。

4、客户经理缺乏综合素质。银行的大多数客户经理只具有银行会计、储蓄或信贷等某一方面的工作经验,在专业技能和营销技巧上很难适应客户经理内在质的要求。随着客户的日趋成熟,由被动接受银行转变为择优选择银行,他们对金融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没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没有一定的公关营销能力,根本无法适应客户、市场和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需要。

二、对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建议

针对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同业行处的先进经验,提出以下几个建议仅供参考。

1、加快客户细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必须对客户群体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确定银行的目标客户群,并采取差异化的分层服务方式。根据我国实际,通过对客户的资产规模、年龄阶段、所在区域三个方面进行细分后,银行可把中高收入、中青年、住所区域较好的等有潜力的客户确定为目标客户群体,对其可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形式,而其他客户一般以柜台及自助设备服务为主。

篇3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

1、未来建立或者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还在沿用计划经济的下达计划、行政命令、资金调拨等方式管理企业,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2、企业把“扩大企业自”不适当地引入企业内部,放权过大,形成企业各部门及下属企业多级“宝塔形”管理格局,财权过度分散。企业财务管理难以进行。

3、企业与下属企业间及下属企业之间的正常业务往来不能按市场规律处理,过分强调所谓“整体利益”,实际上是依靠行政手段变相保护技术管理落后和生产经营不善的下属企业,使企业间财务关系变得模糊起来,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被扭曲,真实情况被掩盖。财务管理客观基础产生动摇。

4、下属企业仍旧习惯于职能部门对口管理与指导,财务管理工作不能与本企业实际相结合,难以发挥财务管理应有的作用。

(二)管理体制的重构

1、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应进行标准的公司制改造,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一律独立进行本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财务管理回归企业。

2、强化对非独立法人资格的二级单位的管理,突出主营业务,分离辅助业务。二级单位的主营业务对企业的依附性强,其运营收入是单位经济效益的主体,必须突出加强财务管理。辅助业务多是依靠主业的投入来维持,经济效益无足轻重,经营的不好反而削弱主营业务,因此必须从主营业务中分离出去,另行管理。

3、将剥离单位(法人企业)完全推向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处理与他们的各种关系,包括财务关系,使其在财务管理方面成为真正的理财主体。企业财务管理将通过剥离单位董事会对他们施加影响,更多的是作为董事会的一个参谋机构对剥离单位施加间接影响。

经过上述调整,期望能够做到公司重新确定主营业务优势,将社会化较强的辅助业务推向市场。在财务管理方面,企业财务管理围绕主营业务展开,对市场化的辅助业务以及新开拓的业务只进行宏观指导,并且这种间接作用将通过董事会来发挥作用,形成分层次的财务管理体制,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二、对财务管理中心地位的正确理解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保证

1、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已经被各级企业经营者、财务人员认同,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已基本上得到确认。然而,从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角度来看,还有些模糊认识需要澄清。

2、受计划经济思维定势影响,有些人(甚至财务负责人)错误地认为财务管理为中心,就是以财务部门、以财务人员为中心,其结果造成各职能部门关系紧张,影响了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3、“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实质上指的是以财务管理工作为中心。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归根到底要以资金形式体现出来,在财务部门集中反映,但是运用这些资料,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延伸开去,为企业管理服务,却不是财务部门、财务人员能独立完成的。

4、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企业经营者的重视是必要条件,但并不充分。不能设想在企业经营者忽视财务管理工作的情况下,能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即使企业经营者重视了,财务管理工作未必都能做好。目前,财务管理还没有走出“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地推动,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财务部门自身的责任,决定了其带头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财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使其能够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

三、“人本化”财务管理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

1、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心是人类自我的发展。这一点已经得到确认。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是由员工参与、主导、完成的。其成效如何,人的因素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企业管理将越来越重视人的管理,财务管理也不能例外。

2、财务管理理论、方法的研究都是基于“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理性的”这一假设的。也就是说,理财人员在明确行为目的后,能够自觉地选择最优方案,并能在执行过程中及时纠正偏差,事后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正是基于此,财务管理不仅要研究某种方案、某个办法的最优化,更应对制订方案、找出办法的“人”加以重视。实际工作中,如果忽视人的管理,忽视人的行为因素的作用,往往产生良好愿望与实际结果的背离,势必使财务管理工作陷入数字、公式的迷惘之中。

3、“人本化”的财务管理,不仅仅是管理主体行为的最优化,而且应与企业各级员工结合起来,达到全员财务管理的层次。试想,管理者的行为如果脱离员工,管理活动自上而下地推行,管理的效力一定会减弱?财务管理集中在企业的“上层”,岂不变成了“机关的活动”。全员财务管理要求做到,每一项决策作出前都应全面分析各种与价值有关的活动,征询有关人员的意见,每个员工都能明确自身担负的财务职责,从算细账入手,逐步培养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财务管理由领导的为全体员工的事,成为企业中各层次的自学行动。财务管理的“人本化”要与其他管理活动的“人本化”相融合,作为与其他管理活动的主要结合点,这样,财务管理才有深厚的基础,才能深入地开展下去。

四、健全预算体系、强化预算管理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

篇4

2006年12月11日,中国金融业全面履行对外开放的承诺,外资银行将与中资银行一样,在中国可以经营全面的银行业务,享受同等待遇。中国的银行业全面向外资银行开放,外资银行在我国和中资银行展开全面竞争。目前在我国的外资银行开展的理财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业务品种较全面,注重服务质量和品牌营销。各家外资银行现在在人民币理财、外汇理财、银行QDII等多方面都推出了多款理财产品,在我国个人理财市场上和中资银行展开了全面竞争。另外,外资银行以服务和品牌著称,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后,各外资银行纷纷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来建设和经营自己的品牌,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

第二、理财产品中结构性、挂钩性产品较多,理财产品比较成熟。外资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基本上是和国内外金融衍生产品或商品挂钩。这些产品外资银行在国外已经有多年的实践,产品设计科学、风险低。外资银行推出的这些产品背后,有雄厚的研发能力及先进的IT平台作为支撑,因此,银行对产品的风险控制能力强,产品比较成熟。

二、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开展的个人理财服务的情况

个人理财业务在中国已经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国内商业银行经过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内几乎所有的大型商业银行都有自己的理财业务,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和核心的经济效益增长点。开拓个人理财业务领域现已成为各家银行抢占市场份额、谋求在未来市场环境中生存与发展、赢得相对竞争优势的重要发展战略。目前我国银行开展的理财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各个银行理财产品比较全面,推出产品的数量多,速度快。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和银行业竞争的加剧,使银行意识到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对发挥银行整体优势、培养巩固重点优质客户群体和优化客户整体结构具有积极作用。发展个人理财业务,还能使银行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力拓展存款总量、努力提高市场份额为主题的同业竞争中迈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因此,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个人金融需求的多样化,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范围逐步拓宽,品种逐步丰富,产品的数量不断增多,速度也不断增快。

第二、产品大同小异,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理财业务与传统投资业务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个性突出,各机构针对不同的客户群,利用自己在某一投资领域的相对优势,设计最适宜的投资期限,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要。但现阶段绝大多数的理财产品在这方面上做得还不够,各个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大同小异,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虽然不同机构的销售侧重不同,但无论是在期限安排上、销售目标群体上,还是在产品的结构上都有着很强的相似性。从人民币理财产品来看,每个银行都有类似的打新股和信托类产品;从外汇理财产品来看,大多是股票、外汇、股指、利率、汇率等投资产品的组合。

第三、每个银行都注重品牌建设和品牌营销。随着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和银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银行发现,同样是资源的投入和服务特色、同样是业务宣传和营销,一旦从品牌的角度出发,就能大大提高金融品牌的附加值和银行的商誉,这对银行整体形象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金融产品易模仿,一家银行要拥有自己的特色,必须实现品牌化,只要品牌为消费者认可,就会大大提高金融产品的附加价值,也能提高银行整体形象。因此,个人理财业务品牌化是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竞争的必然结果,各银行纷纷进行产品创新,陆续推出各自的品牌。

从以上中外资大型商业银行在国内开展个人理财服务的情况看,两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存在很多差异。相同的方面,中外资银行都意识到品牌竞争已经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竞争的着力点和核心所在。各家银行为了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在拓宽个人理财业务范围、增加理财产品数量等方面都加快了脚步。不同的方面,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在国外运作多年,比较成熟,银行对产品的风险控制力较好。中资银行在这方面研发能力较弱,类似的产品基本上是复制国外的产品,产品运作和风险控制能力不如外资银行。另外,外资银行产品设计专业,服务较好,但产品门槛较高。

三、中外资大型商业银行在国内开展的个人理财服务对中小商业银行的启示

广大的中小商业银行无论在银行的规模、网点布置,还是在技术、人才等方面都无法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但中小商业银行却可以从其个人理财业务开展的情况中得到一些启示,以能够更好的开展自己的个人理财业务。

(一)理财市场定位。“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当地居民”是大部分中小银行的基本市场定位,中小企业和当地居民是其基本服务对象。在这些服务对象中,低端客户投资资金少、抗风险能力较弱,不适合作为理财业务的营销对象。而中端客户投资金额适中、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倾向于收益风险均衡型理财产品,中小银行的理财产品能完全满足其需求。因此,中小银行的理财业务应定位于当地居民、中小企业等中端客户群。

(二)注重产品的研发,依据市场细分原则,开发个性的理财产品。美国著名的个人理财专家苏茜?欧曼指出:在个人理财领域,人是第一位的,其次金钱,然后才是事情本身;要关注人的精神和情感,这是理财观念的核心。因此,个人理财方案的设计必须以人为本,针对每一个人的人生阶段的特点,规划不同的财务目标,设计与此相适应的合理的理财方案。个人理财要以客户为核心,突出人性化服务。根据市场层次和不同的服务对象,开发个性的理财产品,避免理财产品同质化。中小银行立足地方,对本地区居民的情况比较了解,更应该依据市场细分原则,开发个性的理财产品,以满足本地区居民的理财需求。

篇5

一、理性认识员工的正常流动与人才流失

员工流动是指员工从一种工作状态到另一种工作状态的变化。就企业而言,员工流动可分为流入、流出和内部流动三种形式。其中,内部流动是指员工在企业内部的工作调整和岗位变换。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今天,无论是员工的内部流动,还是员工在企业间的流入、流出都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一般来说,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员工流动实际上是指企业员工的流出。对企业来讲,过高的员工流出率不仅意味着企业部分人才的流失,还导致员工忠诚度和士气的降低,影响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如果员工流出率长期过低,则会使企业缺乏活力和创新。因此,适度的员工流出率,对于一个企业不仅不必恐慌,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有好处的。沃顿商学院管理学教授罗森科普夫在《向离开的人学习:知识经流动性纽带的反向传输》中提出:“员工离开后,公司可能反而有所收获,公司能从流失的员工处学习到新知识。”首先,虽企业人才的流出让人头痛,但反过来可以促使企业反省自己,反观企业的不足和弱点,居危思进,通过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来增强其竞争力。其次,走出去的员工,特别是核心员工,如果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能经常保持与他们的良好关系,出于对原企业的感情,他们不仅可给企业提供信息和帮助,还能向外界正面宣传企业。最后,老员工走出去,新员工不断地补充进来,是一种替代。这种替代,使员工整体的创新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得到了提高。就像血液,偶尔适当的失血对身体是无害的,可增强肌体的造血功能。

如前所述,少量的人才流出,是一种正常的员工流动,不必惊慌,更不必上升到人才流失的高度去对待。把人才流出与人才流失等同起来,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近几年,随着企业员工流出扩大的趋势,企业的中层、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也随之大量流出。这些人员有特长、专长,有管理经验,是企业的中坚力量,被称之为核心人才。对于一个企业,核心人才是指具备较高的专有技术和技能,或具备行业内丰富的从业经验及杰出的经营管理才能,或在某些方面“不可替代”的员工。调查显示,通常企业的价值和财富的80%是由最核心的20%员工创造的,这些员工是核心能力的主要来源,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核心人才是企业的稀缺资源,他们的大量流出,被称之为人才流失。这样的流失是一种不合理的流动,真正对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造成影响的正是这部分人才的流失。

二、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企业人才,尤其是核心人才的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不可低估。首先,核心管理人才的流失打破了企业的经营策略,导致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被迫调整、延期、更改甚至取消,使企业的业务发展承受着巨大的损失。其次,企业核心技术人才的流失,会导致企业的技术优势丧失;企业业务精英流失,导致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更重要的是这些员工流失会使企业的一些技术机密、经营秘密外泄,使竞争对手掌握了本企业的“命脉”,企业经营就很被动。再次,核心人才的流失最直接的就是企业人才成本的损失。据美国《财富》杂志有报道说,企业在一个员工离职之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手、独当一面,仅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薪水的1.5倍;如果离开的是管理人员,代价会更高。最后,人才的流失,对企业不仅包括显性损失,如收入、员工的培训费用等,更严重的是隐性损失就无法估量,包括对现有员工的压力增加、企业声望的下降等。员工流失特别是处于工作或交际网络中心的员工流失,会对其他人员的情绪和工作态度产生消极影响,这种影响具有较强的传染作用,容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其他员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团队工作效率低下,更有甚者,产生集体流失的潜在危险,最终影响团队凝聚力。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员工离职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一般认为主要有社会经济因素、组织及工作因素、个人因素等三方面。在社会层次,当劳动力市场活跃时,员工流动是较频繁的。当社会失业率高时,人们是不会轻易离职的。在组织及工作因素方面,员工作为组织的成员,其活动与组织密切相关,组织的文化、制度及企业的性质等,都会对员工产生影响。同样,公平性问题也会对离职产生影响。如果员工感到组织内的不公平,会对组织产生不满的情绪,从而离职。从工作因素看,工作性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企业是否对员工进行培训都是影响员工离职的因素。而员工自身的一些因素也会影响离职,员工的性别、阅历、收入、教育背景、职业工种、心理等都会引起员工的离职。总之,导致员工离职的原因很多。

三、企业核心人才流失的对策分析

1.企业文化的重塑。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髓。核心员工大都愿意为“受欢迎”的企业工作,是因为这些企业能通过塑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形成一个有利于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工作环境。如熟悉的海尔、摩托罗拉、松下等企业无不对人的因素、对文化观念的神奇力量有深切的感受。它们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以人为本”,倡导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切实创造一种开放、民主和创新的工作环境和平台,尊重员工的人格尊严和个性特点,让核心员工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参与企业的管理,来保护和鼓励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人力资源部门的努力。(1)成功的招聘。成功招聘是人力资源部门降低员工离职率的第一关。现实中,许多企业往往在招聘过程中选最优秀的人,不考虑企业及其岗位的实际需要。实际上,最优秀的人往往不是最适合的员工,招聘过程中岗位与能力的匹配非常重要,当员工能力小于岗位要求,则员工被动离职的可能性最大。当员工能力大于岗位要求,则企业人才流失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根据能岗匹配的原则,在员工招聘时,最好选择那些能力与岗位要求一致或略低于岗位要求,经过培训即能上岗的人员,这类人员才是企业最适合也能留住的人才。(2)有效的激励。激励问题是任何企业无法回避,且最头痛的问题。太多企业由于激励不当,导致大量优秀的员工怀着对企业的强烈不满而愤愤离开。对于核心员工的激励,既要考虑物质上的激励,如薪酬、奖金、津贴等等,又要考虑精神上的激励,如培训、晋升、个人发展空间等问题;既要注重企业内部的公平性,又要考虑外部如同地区、行业、部门间的公平性。完善激励手段的核心是激励的有效性、针对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不同的人给与不同方式的激励,如“给强者以荣誉、给弱者以必须”,分别满足不同层次的员工需求,使每个员工感到欣慰且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而增加对企业的忠诚感而更愿意留在企业工作。(3)实现企业与离职员工的完美沟通。在许多企业看来,员工离职即意味着与企业的彻底决裂,对企业而言不再有任何价值,企业可以置之不理,实际上,高明的企业在核心员工提出辞职后,企业管理者或人力资源经理再忙也要抽出专门的时间与其进行一次平等、坦率、善意的交谈,认真了解离职的原因,尤其要关注企业自身的问题,看就这一员工而言,企业究竟是在哪些方面出了问题,是企业的理念、经营思路、企业文化还是管理机制?从而发现问题,吸取教训,找准症结,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的优化管理,防止类似事情的再次发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企业管理者应具备长远的眼光,与离职的员工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一些优秀人才的流失,企业管理者更应表达一种爱才惜才的理智和宽容,可不时传递欢迎“回家”的信息。事实证明,企业重招离职员工的成本仅为招聘新员工的一半左右,其工作效率要比新手高出40%左右;也有资料显示,财富500 强企业通过返聘离职员工,平均每家企业每年能节约1200万美元的成本。

篇6

水利工程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在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中,财务管理的好与坏从根本上决定了水利工程的发展与进步。近几年,在我国水利工程的不断创新变革下,我国当前所采取的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主要分为多个部分,包括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预算、财务分析、财务核算、财务监督以及财务决算、财务总结,从某种角度分析,这几个环节是相互关联的,与水利工程建设周期是比较符合的。所以在新形势下,积极探究现阶段水利工程财务关联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解决措施是极其重要的。

一、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处理分散状态

从当下我国水利工程的整体发展现状分析,按照资金的渠道来源对资金进行分散管理已经成为了该行业财务管理中最为主要的方式,水利工程按照资金渠道的不同在财务预算中加以预算,正是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单位资金与财务管理部门比较分散的现象。长此以往,不仅无法保证水利工程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并且也无法真正发挥出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2.会计工作有所缺失

从整体角度分析,当前有诸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所聘请的会计人员缺乏专业性与知识性,甚至有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连会计从业资格证都没有,会计工作的质量可想而知。究其原因,主要是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对会计工作重视不够,也未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更没有定期向会计人员进行新知识和技能培训,这种过于简单的会计管理模式从本质上制约了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导致财务预算与成本预算无法满足当前的要求,从而影响和制约了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

在过去主要是设置办公室,或者指挥部对水利工程加以只会,这种方式具备临时性,且管理机构不具备综合性与完善性,无法真正发挥出应有的管理职能。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国家对水利工程越来越重视,投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这就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财务管理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缺乏科学且完善的管理机制,从而影响与制约了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护。

二、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创新对策

1.深化水利工程财务预算管理

在水利工程中最为关键的内容便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是对经济活动进行制约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水利工程各项目标的重要载体,在水利工程的发展中预算管理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般而言,水利工程需要在年初对年度的水利财务收支进行预测,并严格按照上年度的生产经营以及水利财务支出与成本的实际情况,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准确的预测。笔者认为在深化水利工程财务预算管理的时候需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分别是“保证重点、兼顾一般、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只有在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才能编制较为科学的年度收入预算,才能真正保证水利工程堵塞漏洞,增收节支,才能真正增强水利工程财务管理的全面性与严肃性。

2.深化目标水利成本管理

在水利财务管理中成本管理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形势下积极深化目标水利成本管理是推动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众所周知,在水利工程中积极推行财务目标管理制度的重点便是实现水利财务目标成本管理,能够实现水利工程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并且能够保证年初指标的顺利实施。除此之外,在深化目标水利成本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压缩各项费用,比如降低交通费、会议费以及通讯费用等,将年终考核与财务管理相互结合,将其作为一种全新的指导方式,从根本上保证节支工作的有效开展。

3.推行会计电算化工作方式

在当前新形势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且将会计电算化积极应用到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中已经成为了一项极其重要的组成内容,这不仅可以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并且能够实现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需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并且要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培训,要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单位人员能够熟练应用电算化。笔者相信,只有将现代化技术积极融入到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之中,才能真正推动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4.提高水利工程会计人员素养与水平

在水利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也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便是会计人员的基本素养与专业水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可以定期组织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竞赛,或者组织会计知识培训班与研讨班,定期聘请一些有经验的专家进行讲座,以提高水利工程财务人员的素质与水平,对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起到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是当前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点工程,水利工程中财务管理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在现阶段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只有对其问题加以分析与解决,才能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水利工程的发展与进步。鉴于此,笔者在上文中简要分析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提出几点措施与建议。笔者相信,只有真正做到如此,才能推动水利工程财务管理工作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篇7

金融危机各个时期产生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如果从2007年底美国发生“次级贷款”危机算起,被称为世界性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至今已近两年了。

一、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

各个时期产生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更为重要的是,金融危机至今还在继续。此时,要对这场金融危机做出全面的寻根究源还不是时候。就我国而言,在经济寒潮何时消退中存在多种看法,其中有两种代表性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我国经济2008年底就触底,2009年第三季度就能走出低谷看到曙光;另一种看法则认为,这次经济寒潮2009年才能见底,2010年才能有起色。应当说,这两种看法都有各自的道理。

二、经济危机导致的现实危机

我国2008年国家的GDP和财政收入增幅都比上一年下降,导致下滑。2008年A股的市值减少了20多万亿元,创证券市场开张侣年以来的记录。毕业大学生就业难,企业的业绩下滑。我国房地产的价格时有上涨过快的情况,很多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房子,盼望房价能越低越好。物价在涨,老百姓手里的钱天天在贬值。

三、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影响

经济危机的到来,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只要树立信心,团结一致,采取合理的方法积极应对,就会化险为夷,找到更好的经营出路,逆势获得增长。就目前的情况针对如何搞好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提出了相关看法。

1、加强以现金为的管理方式

经济学专家郎咸平曾经对中国的企业提出忠告: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不是能够赚多少钱,而是能够在萧条的时候利于不败之地。因此他们随时随地保存大量的现金,随时随地拥有最低的负债,这是他们和别人不同的地方。现金是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加强现金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本要求,即使是盈利企业,如果管理不好现金流,也可能面临倒闭。同时,在方法上,要重视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析和应用,把现金流量表放在首位。加强应收账款的催收,合理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尽可能要求对方采用现金的方式进行交易。现金匹配而是要注意收益与风险,如何做好匹配,宏观经济行业环境、国家货币政策、公司财务状况等都是公司现金持有量的影响因素。因此,在预期融资困难时,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就必须储备尽可能多的现金,以保全企业的生存。

2、更新与提高财务管理观念和意识

经济危机中,市场是没有长胜的将军,没有永远营利的企业,企业经营者应该调整心态,对没有利润的产品,制定现实目标,能够保本经营、维持生存就是最好的营利。在经营过程中,若产品存在市场经营萎缩,长期亏损,那就应该生产其他市场需求的产品,寻找新的出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牢固地树立信息化理财观念,现代市场经济的一切经济活动都需要快、准、全的信息。

3、财务稳健是根本的应对之道

企业的危机,首先反映的是财务危机;财务危机的核心是资金运行的危机,资金断了,企业就难以维持了。在财务危机中,企业为了避免资金链断裂,就要贱卖资产,以筹集现金。财务的职责是要把握好有限资金的平衡和使用;尤其是在困难时期更要细心、谨慎地为企业理好财,把困难情况预计得充分些,做最坏的打算,以确保企业能顺利渡过难关。稳健的财务政策就需要企业做好几件事。一是是紧缩对下游的授信垫底资金,原先300万元的提货额度现在可能变成了100万元;二加强内部管理,挖掘潜力,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省下来的钱就是利润;三是缩短应收账款账期、大力清收应收账款,加速资金回流;四是及时清理库存,将积压过期物资尽快变现。

4、在企业内部开源节流

在企业内部开源节流,但不能节省创造收益的支出。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企业的所有工作产生的都是成本,只有营销产生收益。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营销产生的收益,其他的成本越大,企业的利润就越低。在应对经济危机的时候,一方面是缩减开支,但是更多的应该考虑怎样进一步拓展有利的销售市场。采用以货易货方式,以货易货是企业将自身生产的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进行直接交换,换回应用现金购买的原料及设备等,从而达到减少资金流出的目的。

5、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

今年以来,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的核心点之一就是减轻企业的经营成本负担。一方面,企业将获得低成本的金融信贷支持。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时,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降低利率是刺激生产和消费的途径之一,企业应该利用好银行贷款,降低成本筹集的资金用在资金周转“短、平、快”的项目上,实现资金收益最大;另一方面,从2009年1月1日起,实行生产型的增值税,企业要充分利用好税收带来的益处,在经济低迷时期进行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对适销对路的产品生产进行经营扩张,购置相应的设备,为企业下一轮的生产做好充分准备。

困难与曲折没有什么可怕,只要树立信心,团结一致,采取合理的方法积极应对,就会化险为夷,找到更好的经营出路,逆势获得增长。历史车轮总是向前的,金融危机这个怪物,必将为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所代替。

参考文献

[1]段亚林.论大股东股权滥用及案例[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1.

[2]张鸣.应将会计诚信写入《会计法》[J].会计之友,2004,8.

篇8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程;新教材;剖析探讨

历史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培养正确价值观与历史观的一个载体。因此,历史教材内容的质量程度,关系到新一代学生历史素养的培养与形成,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民族人格”的塑造。如要更好地体现出历史学科的教学作用及影响,丰富课程教材是必不可少的。中学历史新教材内容在侧重主题的基础之上,将框架结构体现出来,重视选材内容,但却不可避免地忽略了一些更富感染力的细节或一些历史史实。但是历史教材改革却极大地弥补了这一缺点,因此可以说历史新教材的实施应用具有实际意义,也更有利于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有效发展。

一、中学历史新教材的应用原因及意义

1.满足新时期教学形式需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目前我国教育教学形势已然焕然一新,为能够加强基础知识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所有的学科课程也都进行了教材创新和改进。历史新课程教学,完全改革了传统思想观,并坚定唯物史观教学方向与目标,同时也摒弃了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的陈旧理念与内容,以能促进初中历史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

2.历史新课标完善了传统课标的不足与缺陷

以往历史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存在严重的不足,课程教材内容严重不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水平,忽视了历史课程的系统性或时序性等特点,甚至有的主题内容跳跃性很大,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历史发展的学习和认知。而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之前课程的不足,将历史课程内容结合得丰富而有趣,对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及事件也进行了细节、内容的补充,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历史课程教材的可读性与丰富性。

二、历史新教材的主要修订内容

相较于以往历史课程,新历史课程在教学内容及篇章结构安排方面都进行了较为明显的改变,并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教学总目标。另外,历史课程新教材还相对融入了一些新的理念,注重以育人为本,注重基础知识训练教学,并加强历史常识的普及,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培养基本历史素养。

在历史课程内容编排上,新课程标准将每模块下的学习主题内容的体现形式,转换成了以“学习单元”为主的模块方式。新课标是以新时期历史学科特性为参考依据,强调了历史课程内容的时序性,以“学习单元”为模块的历史教学,是以历史时段来作为一个学习段落的,能够更好地反映出一个时段的重大事件和基本特征。而历史新教材的内容结构并未作很大的修正,只是在部分课程的学习探究中增加了方法学习等板块。

三、对中学历史新教材实施应用的几点建议

1.依据学科特点,更新教学观念

中学历史课程教学,必须要保障其完整性与系统性,这是新教材注重强调的方面,同时也要遵循教材应用基本原则。一方面,历史新教材应用讲究的是要适当采用“点和线”结合。“点”是生动、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点连线,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将历史教学内容具体、生动地体现出来。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体现学科特点。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拓展“历史时空”,古今中外对比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还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理念,在对待历史人物及事件问题上,教师不仅要能够做到实事求是,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具体分析,以体现历史的真正精神与意义。

2.有效结合本地教学实践,全方位实施历史新教材

中学历史新课改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下与本土历史相关的教材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那么,首先教师要做的功课就是去了解家乡的历史人情,如四川地区的史实记载相当丰富悠久,隋唐时期的川蜀经济安定,已进入全盛时期,民间俗称“扬一益二之言”。另外,还有“安史之乱”期间唐玄宗也曾随入川蜀避难等历史事件。当然,这都是需要教师自己去补充及编写的。总而言之,历史新教材的应用教学,教师必须要考虑与现实情况的联系,这样可以减少新教材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矛盾性冲突,如内容多、课时不足的缺陷。

当前,中学历史新教材内容及结构方面等都已发生了变化,而课程教材的创新改变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与挑战,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学教师,就必须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探索和深入尝试,只有勤于探究,才会有所发现与创造。

篇9

教育创新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办好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所在,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更新教育思想,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先导,教育创新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基石,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使当代大学生具有富于独立性,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具有能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丰富的科学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为真理献身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这样的创新人才需要多方面努力,而教育工作者如何以身作则,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1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2]

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素质之一,而学生理解消化的多少反应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

临床麻醉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是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的学科[1],与之密切相关的学科有: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物理学、医学生物工程学等。它又与临床医学密不可分,因为麻醉学的临床服务对象是患者,除主要需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疾病外,还可以并存其他疾病,或有严重的并发症,这就要求临床教师必须熟悉与麻醉有关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关内容,才能在麻醉工作上得心应手,所以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临床操作技能,才能在课堂上讲授生动有趣富有色彩的课堂内容,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为临床服务。

2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建设一支精明强干的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教学本身就是创造性活动,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相应的教学方法、技能,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等。教师要时刻关注所授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及时地把最新理论成果介绍给学生,授课时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创新结合起来,教师如果能够把创新思维能力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处处感受到创新精神的存在,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体会到创新的乐趣所在,就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受到众多启迪,领悟到种种创新的方法和途径。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参加到科研活动中来,从而使在学生对于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有了新的认识,在参与中提高创新能力。

3 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3]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并把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在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只重视对知识的传授不重视对知识的实际运用的发展使受教育者缺乏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造成高分低能的畸形发展,所以造就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培养必须调整知识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应激能力、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求新求实,使新知识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发展智慧丰富想象提高结合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有效的实践活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项目,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各展所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力,有助于塑造出有智慧、有才干、有个性、有发展的人才,所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实践机会,和正确的引导是培养高素质人材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可忽视。

4 个性化教学、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

个性化教学是把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习动机为前提,以知识结构为基础,以思维训练为中心,以多向信息传递和多种器官协调活动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培养个性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创新型人才。

课堂教学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兴趣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它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如讲授与板书的结合,讲授与动画多媒体的结合,讲授与实物示范的结合。还有教学时间的选择,一天的黄金时间是上午,应安排课堂理论,一天的疲劳时间为下午后两节,应安排实践课,这样,从另一个角度也提高了教学质量。最后,教师的语言也能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丰富幽默的语言是一切事实和思想的外衣,任何思想只有当它找到合适的外衣才能成为现实,才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师的语言应做到准确、鲜明、生动、富有激情、启发吸引和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充分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这样对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5 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

麻醉学是基础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学科,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应该扎实学习,对必须掌握的内容应该掌握,对需熟悉的内容应该熟悉,在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时候,应该回顾基础医学课程的有关内容,加深理解,在学习临床医学课程的时候,也应该注意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课堂之间的联系,这样使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联系起来,使基础为临床服务,基础课学得好,临床课才能熟得快,逐步做到融会贯通,结合的好可以提高医疗水平,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所以课堂教学应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医疗水平,使它成为1+1>2的模式,使学生成为具有三种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总之,麻醉学是一个新兴而又发展迅速的学科,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药物、新仪器、设备往往是首先在麻醉科中应用,教师要不断学习进取、创新、适应快速发展的麻醉学。所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升教师人格魅力,重视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麻醉专业人才,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参考文献

篇10

(一)知识型员工的概念

中外学者对于知识型员工理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1959年,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明天的里程碑》中最早提出知识员工的概念,即知识型员工是掌握并运用符号和概念,以及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加拿大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可口可乐之父伍德鲁夫认为,知识型员工是那些拥有知识并运用其掌握知识进行创造性工作的人。我国学者彭剑锋(2000年)认为,知识员工是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的员工群体。综合其共性可知,知识型员工不同于普通员工,其具有独立性、合作性,追求自主化、高成就感、多元化、创新和挑战。

(二)隐性激励定义

根据激励实施的直接性与间接性的区别,对雇员的激励可以分为两种: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隐性激励,是指采用非公开的隐蔽手段进行激励的一种方式,即是与薪酬、职位晋升、权力激励等显性激励相对的地位激励、声誉激励、发展激励、精神激励、情感激励等激励方式。暗示性与内隐性是隐性激励的根本特征,主要表现为激励目标的隐蔽性、激励物的不可触摸性、激励方式的渗透性、激励机制的隐蔽性。

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隐性激励的对策

激励是对员工需要的满足,知识型员工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对于知识型员工的隐性激励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已调查出的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隐性激励方面出现的有关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进行隐性激励:

(一)增强管理柔性,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企业应为知识型员工提供独立工作机会,让其参与管理,以满足知识型员工对工作挑战性、成就感和参与的需要,从而增强其工作自主性和积极性。企业可根据自身和知识型与员工的实际情况实施弹性工作制,包括弹性工作时间、灵活的工作地点和弹性工作计划等。此外,企业还应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对外不断提升社会地位;对内建设宽松、和谐、自主、创新的组织文化氛围和工作环境。

建立健全有利于人际沟通的制度,拓宽企业内部沟通渠道。

(二)完善培训制度,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普遍来说,知识型员工对高层次的需求比较迫切,非常注重个人成长和自我发展的。因此,企业应该注重人力资源投资,关注知识型员工的未来发展,重视内部继续教育和培训机制的建立,根据员工的特长和企业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完善培训制度。同时,结合知识型员工各自的特点,适当给予其出国进修深造、职务晋升、专业课题研究等方面的机会,为知识型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三)建立科学公正的绩效考评体系

企业的激励体系大都是与企业、部门和个人业绩紧密挂钩的,而企业、部门和个人业绩的评价又是建立绩效考核基础之上的。因此,绩效考核执行的有效性是保障激励体系的合理性和公正性的基础。不过,由于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但劳动过程很难监控,而且工作绩效也不能在短时间内显现出来,其劳动成果难以衡量,所以在考核目标确立时要注重长远,考核过程要注重双向交流,提高员工的参与度,从而保障激励体系作用有效发挥。

三、结论

隐性的激励最大的特点在于,这些措施表面上似乎与激励关系不大,员工是在不设防的心理下受到激励的。这种激励关键在于刺激雇员的自尊心、上进心或对工作本身的热爱,自发地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努力工作,此时员工真正动力就来自于员工对自身的要求和挑战。

因此,企业不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个好的显性激励环境,还要为员工提供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加强员工与企业的感情沟通,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帮助企业在重视自己市场声誉的信念的支持下,才能为企业迎来新的发展。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企业生存环境中,知识型员工作为公司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如何从其特征中发掘深层激励因素,保持知识型员工持久的创造力,不仅仅需借鉴一般员工的激励措施,更需从全面薪酬战略,能本管理理念,同步绩效等方面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提升其工作满意感,充分开发潜在能力,谋求企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统一。

综上所述,知识型员工不同于非知识型员工,不论在工作中还是学习中都表现出明显的独特性,他们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为了更好的加强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管理,企业首先应该改变传统的思想认识,看到知识型员工的自身特性;然后尽可能提供多的培训机会,根据员工的表象情况,对知识型员工进行适当的职位升迁、股权激励等奖励措施,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认识到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并在管理中加强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帮助和监督,才能激发出知识型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其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参考文献:

[1]田禾彦.建构我国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策略[J].企业天 地,2006.(7).

[2]杨薇钰.非物质激励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运用[J].天津商学院 学报,2006.26(1).

篇11

护理人才;流失原因;思索

作者单位:226010南通瑞慈医院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尤其是对护理服务质量。 然而随着护理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护理人员流失也是相当的严重。尤其是那些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业务娴熟或者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护士,是护理事业不可多得的人才。南通瑞慈医院是一家规模较大的综合性民营医院,每年护士流失率都在20%以上,据调查公立、三甲医院护士流失率也相当大,与卫生类其他专业相比要高的多。造成护理人才流失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素

11护理职业因素护理职业的高风险性、高负荷性以及患者对护理角色高期待性所导致的职业倦怠。护理人员每天都离不开静脉穿刺、注射、处理伤口、处理分泌物,不可避免接触针头、玻璃安瓿、患者血液、体液等。这就给护理人员自身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状态和权益保护,使护理人员不得不面对各种医疗纠纷,承受更多的精神压力。像本院老干部病房平均年龄86岁以上,患者病情复杂多变,治疗、监护手段也越来越复杂,如果缺乏相应知识与应对能力,护理人员则会感到缺乏自信,工作无成就感。多重的角色以及过多、过高的角色要求常使护士感到力不从心,身心疲惫。由于护理人员的不足,加上频繁的夜班、加班抢救使她们的生物钟被打乱,使其心理、体力处于疲惫状态。

12管理因素

医院管理粗放、工作压力较大。本院要求全科型人才,也就是说没有固定的科室,哪里需要去哪里。这给医院节省了人力,但给护理工作者造成了较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很多公立医院,为降低护士的人力成本,以较低的工资报酬聘用编外护士,与正式编制的护士待遇差别较大。造成了护士的心理落差:同工不同酬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尤其是在发放工资福利时。

13社会及家庭因素

我国护理专业这门科学一直以来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整个社会都存在重医轻护的现象,作者随机抽查了2012年出院的五十份病历中的十份病历,护理费所占比最高的306%,最低的098%,本院护理费分别为:Ⅰ级护理890元/天;Ⅱ级护理540元/天;Ⅲ级护理260元/天。然而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的不断深入开展,护士的工作量不断增加,护理人力却跟不上。结果就是护理质量上不去,护士的压力无形中增加了。护士的反抗情绪增加,也就想到离职。同时家庭人员的支持与否也影响到护士的工作,由于护士福利低,待遇差,加上频繁的夜班使护士很难照顾家庭,尤其是小孩,所以很多护士在权衡之后选择离职。

14个人因素

一部分护理人员认为护理发展前景不好,干了一辈子还是一位老护士,没有其他专业那么光鲜,更被人看得起。如医生干到老成了老专家。因此干这一行是浪费时间,干其他的更有意义,于是选择转行。

2减少护理人才流失的思索

21重视和提高护理人员的地位改变过去“重医轻护”的现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要求护理质量水平越来越高,这就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与帮助,尤其是各级领导及政策的扶持。医院组织的支持能够影响护士工作相关情感和心理过程,产生有利结果,促进了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1]

22创造更多的学习和晋升机会: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层次,拓宽她们的知识面。推广高等教育,加强继续教育为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使护士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有条件的提供更好的教育如: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开展护理科研、护理研究等。使护士觉得自己发展空间大、学习选择广。

23做好护理人力资源的管理:护理管理者应“合理用人、有效用人、善以用人”对医院各层次的护理人员要有一个全面、合理、有效的安排计划,实行“按职称上岗”,使各技术职称的护理人员都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尤其在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上,要尽可能的为她们创造机会,给她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使她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护士的医院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改善护士工作环境来降低离职意愿,稳定护理队伍[2]

24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工作条件借鉴国外开设医学沟通课程[3]培养护理人员的良好沟通技能,处理好护患关系、医护关系、护护关系、护士与管理者关系。 提高护理人员的薪酬标准,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压力,保障护理人员的工作安全。

25加强护士自身素质修养,重视心理要求,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人生观、职业观,正确认识压力源,正确认识自己,寻求正确的宣泄方式,进行自我调节,减轻压力,努力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减轻心理紧张,放松情绪,增强主人翁意识。合理提供休息时间,促进放松,驱除紧张心理,调整角色,稳定家庭生活。

3小结

护理人才流失应广泛重视,护理服务是医院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医学就说过: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任何疾病在治疗的同时都离不开护理。因此护理服务质量在体现护理学科价值的同时还体现着医院价值和信誉,是医院参与竞争的重要因素。而护理人力资源的数量,尤其是护理人才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最基本条件。因此提高护士工作幸福感,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绩效[4],稳定护理人才队伍才是深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罗鸿超,黎燕英,孙妍,等.组织支持感与心理授权对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39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