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铁路工程标准化管理

铁路工程标准化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4 09:28:3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铁路工程标准化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铁路工程标准化管理

篇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化程度加剧,铁路建设企业面临着严峻的发展形势,与此同时,市场竞争的加剧也为铁路建设企业的发展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铁路施工企业要实现发展必须提高竞争力,加强标准化建设,从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建设入手,健全建设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强化过程控制,加大监查力度,使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为确保铁路施工安全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1 铁路建设企业面临的发展面临的挑战

目前, 我国基础建设特别是道路建设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各个铁路建设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众多,但自从施行低价竞标及工程总承包以来,许多施工企业却面临着生存危机。低价竞标及工程总承包是我国目前实行的工程建设大原则,施工企业只有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从而在相应的建设市场保持一定的竞争实力。

1.1 粗放经营模式,致使相应的铁路建设项目存在安全隐患

铁路建设施工企业的发展是高产低效的粗放经营模式,铁路施工企业的产值增长依靠的是劳动力的增加和国家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大量铁路建设项目的发展,国家的相应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建设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然而铁路建设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因素的增长对铁路企业产值增加的比重不大,铁路建设企业仍是粗放经营模式。铁路建设施工企业的粗放经营模式致使铁路建设项目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模式,从而致使相应的铁路项目的建设埋下了安全隐患,而铁路工程的施工对铁路的运行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粗放的经营模式也不利于铁路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1.2 市场竞争加剧致使铁路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不规范引发铁路建设安全问题

国外许多总承包和设计事务所在中国建筑业的上游和高端市场取得了丰富的利润及高额回报,而低端市场却由我国企业来完成。这一现状将会危及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导致我国建筑文化的危机。市场竞争的加剧致使相应的铁路建设工程的招标投标建设也难以形成规范的发展和建设模式,市场竞争的激励化程度的提高致使相应的企业转包、分包现象严重,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得不到相应的保障,招标和施工的不规范引发了铁路工程建设的安全问题。

1.3 管理人员素质不够,铁路施工建设安全隐患重重

铁路施工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管理水平较低,铁路建设工程采用分包的施工建设方式,施工的素质较低并且现场的监督效果不够,施工团队的素质低,铁路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能难以保证,同时也使铁路建设企业竞争力不强,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切实需要。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相应的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够,知识老化也造成了相应的铁路建设企业管理水平低的现象。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铁路建设企业的发展和相应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人力资源是安全管理和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关键因素。

1.4 铁路建设企业监管不到位引发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问题

铁路建设招标后监管薄弱、不认真履行施工监理职责、质量低劣和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问题相对较为突出,由于监管的不到位致使相应的铁路建设管理方面资金监管薄弱、资金管理使用混乱以及工程严重超概算。铁路工程项目的建设信息不规范不透明、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不健全、工程建设领域信用缺失。甚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括建设单位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违规干预招标投标、项目规划审批等以权谋取私利的、权钱交易造成了铁路工程建设领域安全问题易发多发。

2 铁路施工企业的标准化建设

2.1 管理制度标准化,以规范建设保证铁路施工安全质量

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程序清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从而实现对相应工程项目安全和质量保证的规范体系建设,铁路施工企业的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基础。铁路施工企业应根据法律以及建设规章结合铁路工程建设实际,制定符合本企业发展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明确的管理目标,使相应铁路施工企业的管理日益标准化和规范化。规范的管理体制是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从而相应的铁路施工建设企业应建立权责明确结构清晰的管理体制,从而对相应的管理实现动态的铁路施工管理。规范而标准化的管理体制的建立是保证铁路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

2.2 人员配备标准化,规范铁路建设施工和管理

铁路施工企业应根据相应的工作岗位的需求配备具有与相对应的管理或是专业技能岗位的素养和技能,同时应建立人力资源的培养模式,营造企业内持续学习的文化,使相应的人员具有持续学习能力和创新的能力,从而使铁路建设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人员配备的标准化管理实际上是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使相应的人员素质满足岗位的需求,建立高效的施工和管理团队,充分建立以人员管理为中心的标准化建设模式。相应的人员配备的标准化建设能最终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的施工和管理,最大程度上杜绝腐败现象,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铁路施工的和管理的水平,从而也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体系。

2.3 现场管理标准化,保证铁路工程建设质量

建设项目是实施管理的场所,应以现场控制为关键,以安全建设为核心,从铁路建设工程的材料、管理和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实现对铁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化,保证文明施工和规范建设。现场管理同时也是保证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现场管理的标准化主要包括平面布置和大临标准、安全文明工地建设标准、技术工作标准、中心试验室管理标准、拌和站管理标准、机械设备管理标准、内业资料管理标准、架子队和劳务用工管理标准、现场监控检查标准等内容。通过对现场要素和施工技术以及安全文明标准工地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实现铁路建设工程的质量保证和安全管理模式。

2.4 过程控制标准化,实现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过程控制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细化分解各个环节的责任而实施全过程的监控。对铁路建设工程的现场管理实现全过程的控制,实现建设过程的具体化和可测量化,同时应建立相应的施工建设监督机制,按照铁路建设的标准实施科学管理,明确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权责,从而实现动态调整和持续改善的管理方式,建立铁路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的控制标准实际上是对现场管理和控制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监测,从细节注重质量的保障从而建立科学而合理的过程控制和施工的调整和质量的控制,实现了全过程的质量和安全铁路工程建设和施工的管理模式。只有将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和过程管理标准化四个层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铁路工程建设的科学管理模式,从而确保铁路施工的安全质量。

参考文献:

[1]赵云飞. 铁路工程施工标准化管理的体会[J]. 四川水力发电.2010(10)

[2]罗 文.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出路浅析[J].技术与市场.2008(05).

篇2

中图分类号: TK417+.5 文献标识码: A

当前,铁路建设越来越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大力推行标准化管理,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是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完成铁路建设项目的重要保证。试验检测是监理单位进行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理行使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加强监理试验室标准化建设是推动铁路建设项目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铁路工程监理试验室标准化建设推进背景及当前状况

国家十一五期间,铁路投资规模加大,各监理单位按照合同及工程需要设立了不同规模的监理试验室。在2009年8月21日之前,监理试验室在资质、人员资格、验收主体、验收程序、试验室设施、工作职责、管理要求、管理跨度等方面没有统一标准,在此期间,各监理单位试验室在人员、资质、管理水平上参差不齐,标准化管理也成为铁路工程试验室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近日,铁道部下发了《铁路工地试验室标准化管理实施意见》工管办函[2013]284号,对工地试验室制度建设、人员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试验过程管理全面标准化提出了指导意见,这也成为监理试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指导依据。

监理试验室作为监理单位行使监理行为的一个部门,具有试验室管理与现场工程管理的双重特性,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定的试验方法对试验室进行建设与管理,同时又要按照相关监理规范、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范对施工现场工程质量进行过程控制,这两种特性为监理试验室标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建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项目是“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工程,为目前国内第一条设计轴重30t的重载铁路,跨晋豫鲁三省,全长1260公里。笔者所在监理单位担负着115.82公里的线下施工监理任务,管段内隧道15座,累计28.09km;正线桥梁37座,累计29.75km;路基58 km,并含车站3座及配套工程。在建设初期,建设单位就提出严格加强标准化管理的要求。监理试验室承担的监理作量及质量控制难度较大,一是站线长,;二是涉及检测项目多,隧道、桥梁、路基、站场等涉及的原材料、半成品种类繁多,批量很大;三是施工工艺较复杂,涉及高墩身预应力悬灌现浇梁、大型预制梁场、长大隧道、高墩身施工;四是质量安全要求高,其中含山东省段最长隧道、最高墩身等控制性工程。

二、铁路工程监理试验室标准化建设的有效措施

(一)、充分考虑管段规模、监理单位总体规划、仪器设备、设施环境等情况,统筹考虑试验室的选址、建造等基础建设工作

1、 试验室选址直接影响下一步试验室建设及试验室正常运行管理,是试验室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环节。首先,要根据管理规模进行合理选址。根据《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TB10442-2009),当标段不超过60km时,可只设中心实验室,当标段超过80km,除设中心试验室,还应增设分试验室,中心试验室应设在管段的中部且交通便利的位置。本工程监理标段115.82km,因此设了中心试验室,并设了分试验室。中心试验室设在了交通便利的沂源县城,为管段的中部。

2、监理试验室是服务于监理单位并接受其管理的现场一线试验室,选址会影响投资成本、管理成本等经济指标,选址过程应充分与总监理工程师进行沟通,征求总监理工程师对管理规划方面的意见,征得总监理工程师的支持,为标准化管理实施取得有效保障。本项目中心试验室为宾馆楼房改造而成,与监理项目部比邻而建,这充分考虑到总监理工程师对试验室工作职能、信息传达、统一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3、试验室的建造应按试验室规模,结合检测项目合理设置检测室,选定合适的检测室面积。

首先是检测室间数,一般监理试验室需设置混凝土室、胶凝材料室、骨料室、土工室、化学分析室、高温室、样品室、标准养护室、办公室、资料室。其次考虑试验室各功能区的布局要求。检测区和办公区分开布置,力学室大型压力机安装安全可靠,混凝土室排污沉淀池设置有效,标准养护室满足抗渗、隔热保温要求,土工室与骨料室粉尘、噪音、振动控制满足检测要求,废品区设置应满足当地环保要求。另外还要考虑试验室对上排水、电压、信息化办公、交通等硬件要求。

本中心试验室的建设得到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建设完全符合要求,这为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试验室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试验设备配置、设施环境条件方面的要求,同时应重视人员素质与所监理工程技术水平相适应

1、仪器设备、设施环境条件是监理试验室出具客观、准确的检测数据的基础条件,是监理试验室标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重视试验设备的安装,这是试验室建设经常忽略的问题。试验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一项系统工程,不符合要求的安装会影响检测精度,从而影响检测数据。如水泥胶砂振实台按照《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GB17671-1999),应安装在高度约400mm、体积约0.25m3、重量约600kg的混凝土基座上,并下垫一层厚5mm天然橡胶弹性衬垫;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按照《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2005),应安装在长宽各400mm、高约690mm水平混凝土基座上,基座由容重至少为2240kg/m3的混凝土浇筑;如果标准未规定但仪器说明规定安装方法的应按照仪器说明进行。

(2)、同一检测室不同检测项目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时,应按最严格的要求采取措施。如混凝土配合比验证、外加剂检测均在混凝土室进行,但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温度要求为(20±5)℃,外加剂试验抗压强度比温度要求为(20±3)℃,凝结时间差温度要求为(20±2)℃,故混凝土检测室应按(20±2)℃要求采取措施进行环境条件监控。

(3)、试验设备布局要考虑检测项目对检测环境条件的影响,合理布置。如沸煮箱、高温炉不应放置在水泥检测室,原因为水泥室温度要求(20±2)℃,沸煮箱、高温炉产生大量热量影响温度恒温,应单独设高温室;水泥比表面积仪也不应放至在水泥检测室,因一般项目要求水泥检测室湿度不小于50%,而比表面积检测项目要求不大于50%,比表面积仪可放在化学分析室。

(4)、加强化学试剂的管理。化学试剂作为试验媒介,直接影响试验结果,与试验设备具有相同的地位,在试验室建设中往往不被重视。化学试剂应进行台账管理,列明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用途,并应有消耗台账。存储应满足化学试剂存储说明。

2、试验室人员素质应满足所监理工程技术要求,为实施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人员作为监理试验室标准化管理实施第一生产力,人员试验技术水平、工程标准掌握应与所监理工程项目技术要求相适应。

(1)、做好人员培训与考核。在试验室建设时,应根据所监理工程项目的内容配备相应的检测和管理人员,还要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岗前培训,并对人员的能力、水平进行考核,考核方式采用问卷、考试、技术答辩等方式进行,考核合格方能上岗。

(2)、相关人员资质必须满足《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最基本要求,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试验人员要充分把握检测技术的更新,严格按照最新标准规范要求操作,避免教条。如《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实施后,骨料检测试验方法由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变为国家标准《建设用砂》、《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4-2011、GB/T 14685-2011),其中环境要求变为(20±5)℃要求,应配备空调,但《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对骨料室配备空调并无要求。

(三)、加强铁路工程监理试验室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数据服务于工程安全质量、服务于工程生产

1、试验室最基本的“产品”是检测数据,监理试验室更应充分发挥数据在质量控制过程中的作用,做到以数据说话,数据服务于现场。首先检测台账中应有检测结果数据,定期对检测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剖析其中波动情况,查找重点监控的原材料,采取提高检测频次、加强巡检等措施。其次与施工单位检测数据进行比对,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能够代表实际情况。当与施工单位数据出现明显偏差时,应分析取样代表性、检测能力、仪器设备等方面,查找原因,定性分析,同时作为提高试验室检测能力的手段。检测数据充分服务于现场生产,如路基填料分组发生变化时,根据检测所得级配情况,对施工单位提出纠正整改措施;当混凝土原材料品质发生波动时,应提醒驻站试验监理增加混凝土拌和物见证频次,确保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温度、匀质性满足要求。

2、试验检测贯穿整个监理行为,监理试验室单单提出合格与否远远无法满足建设单位对监理质量、安全控制的要求,应做好现场质量源头控制,拓宽监理试验室标准化的范畴。拌和站作为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在拌和站验收阶段,应结合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全面考虑拌和站设施是否满足搅拌时间、称量误差、加料顺序控制等要求,并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在生产阶段,每个拌和站安排专门试验监理人员对混凝土生产进行全面控制,使用于工程的每立方混凝土均达到设计及标准要求。在隧道出现涌水等病害急需处理时,应按照监理既定程序,针对不同材料特性及时提出材料使用建议。

(四)、监理试验室标准化建设应注重人员教育培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随着铁路建设技术的不断提高,相关标准规范也在不断完善、更新,监理试验检测作为一项专业性较强工作,不但要掌握检测程序、检测方法,同时要掌握相关验收标准规范,这对监理试验检测提出更高要求。做好人员培训,提高其试验检测水平,完善通过检测数据处理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检测技术发展方向,发挥其钻研、创新能力,对标准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监理试验室应安排技术能力全面、监理经验丰富的人员编制人员培训计划,其中包括培训大纲、培训课件、培训考核、考核结果分析,并按照计划进行有效实施,最终将考核结果纳入监理单位整体管理体系。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邀请试验检测方面的专家进行经验介绍、案例分析,是提高监理试验室检测能力有效手段。对现场试验检测,结合现场质量问题处理方案,进行现场检测技能演示、现场观摩、现场会议分析交流,能够有效提高试验人员处理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铁路工程监理试验检测工作,是监理工程安全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加强监理试验室标准化建设,是全面推行铁路“六位一体”工程建设重要保障。因此,努力完善铁路监理试验室标准化管理,提高检测能力及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完善、充实其内容,是铁路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我国铁路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快,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作用逐步显现,铁路监督机构在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防止质量安全事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面临新形势,尤其是科技不断进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不断得到应用,如何发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作用,创新监督管理方法,以提高铁路工程的建设质量,更好的服务于运输经营,是一个新的课题。

一、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面临的形势

近几年,中国铁路在突飞猛进、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下一步加以克服,否则,极有可能会影响铁路建设的发展。

(一)标准化管理不到位。部分参建单位标准化管理流于形式,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办法不健全,质量安全管理机构、主要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导致质量安全保证体系不能有效运转,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不能满足工程需要。

(二)参建人员素质不高。一是部分单位投标承诺兑现率低,进场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力量薄弱;二是一线作业人员的责任心差,业务水平不能满足现场施工的要求;三是现场监理配置数量不足,专业不全,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部分存在无证上岗现象,监理现场监控不到位。

(三)管理人员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个别单位主要领导没有把质量安全管理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而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工期管理、投资管理等工作上,甚至分管质量安全的领导也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施工现场。“问题在现场,原因在管理,根子在干部”,管理层对现场质量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导致了现场问题频发。

(四)技术交底、业务培训工作不到位。部分单位技术管理粗放,技术交底书编制不细不全,技术交底不彻底;岗前培训流于形式,培训内容不具针对性。上述工作的缺失或不到位,导致现场作业凭经验、想当然,盲目蛮干,加之现场技术管理薄弱,监理监控不到位,现场大量违反设计、标准的问题重复出现。

(五)对问题整改不够重视。从检查问题看,重复性问题不断发生,说明责任单位对问题整改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存在问题一改了之,对责任人一罚了之,而没有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持续改进。

(六)考核手段单一,奖罚力度不够。问题的重复发生,说明参建各方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好人主义,处罚不严,违法违规成本低。徒有形式的考核、处罚没有使责任单位意识到法规不能为,从而不敢违,反而助长了其违法违规的气焰,造成现场安全隐患大量存在。

二、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质量监督在铁路建设中虽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以“抽查”为主的监督方式,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决定了监督管理的局限性。从当前的监督检查来看,各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依然薄弱,质量安全问题比较集中。现场质量安全问题仍然居高不下,常见的“通病”、“顽症”屡禁不止、反复出现,标准化作业和标准化管理有待加强。

通过分析,只有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创新监督方式,克服目前监督管理的局限性,提高监督水平,规范参建各方质量安全行为,加强质量、安全控制,遏制问题的重复发生,才能提高铁路建设的工程质量,杜绝质量安全事故,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建设工程,为现代化的高科技铁路的运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方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水平,需要在传统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更新与升级,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这是时展的趋势,也是确保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应用信息技术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目前,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医疗卫生、地质矿产、国家资源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其作用不言而喻。为了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应用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十分必要。通过信息系统,可以改善工程监督效果,提高监督和服务水平。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将铁路工程的材料配置、试验配置和施工过程配置、数据的真实性等施工信息进行实时监控,杜绝弄虚作假、减少工序等不良施工行为,确保现场达到标准化作业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将工程纳入监管标准化,质量监督管理和安全监督管理将有所依托,不再受个别施工现场的假象蒙蔽,而是通过系统进行施工全程跟踪定位监督,工程施工的每个环节在信息系统中都有记录,有利于责任的落实与追查。

(二)逐步融入国家直管模式来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铁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与安全监督管理是工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和两大主题,作为受政府委托的管理部门,必须真正认识到“质量重如山,安全大于天”。因此,为了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对现有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逐渐融入到国家直管模式,国家监督管理机构能够随时在线对企业的任何一个已建、在建、拟建的铁路工程的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质量检测报告、施工工艺、施工材料、施工人员等详细信息进行调出查看,不但时时可以对企业进行管理,也为对其下属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提供依据,从而更好的从国家监督的层面上对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进行监督与管控。

(三)利用差别化管理方法提高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差别化就是针对铁路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将其划分为几个施工阶段,由于每个施工阶段的侧重点不同,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侧重点也要跟随着发生改变,从而实现利用差别化管理方法进行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由于铁路工程浩大,施工人员众多,施工队伍技术水平不同,施工侧重点不同,每个施工工艺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不同,差别化管理要从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工程项目、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段五方面进行管理分类。每个方面要制定出有所侧重的监督内容、重点、方式等,从而解决以往监督过程中存在的大而全,不精不细,以及监督机构人员少,不能全面跟踪监督的问题。

(四)建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全员化模式。所谓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全员化模式,就是要求铁路工程的全体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及决策人员全部参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加强人员的自身监督与相互之间的监督管理,人人具有监督的权利,人人具有举报的义务,从而能够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上将管控与施工融合为一体,能够更好的促进铁路工程质量的提高。

(五)建立动态的监督管理与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的有机融合。动态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是指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的时时监控与管理,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管理是对施工的全过程管控。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能够在时时动态监控的基础上,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管理有的放矢,将施工管理与施工进度进行配套,更好的促进铁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 X73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现阶段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铁路事业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一大批铁路客运专线开始建设,铁路施工也在全国大范围的开展。安全管理是保障铁路工程顺利完工的基本前提,也是施工企业进行管理的首要目标。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这样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障铁路施工的安全。

二、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违章在施工过程中层出不穷

众所周知,在铁路施工中发生的安全事故的主要因为是由于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施工和没有熟练的掌握施工技术和方法,就导致了铁路设备故障、线路侵限等。对行车安全构成威胁,影响线路强度造成强度下降,从而引起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施工计划临时调整或者变更

在铁路施工过程中,如果工程的施工计划进行临时变更,就会给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多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是因为铁路工程施工部门多、信息滞后以及很难保证各部门的人员都能知道变更的施工计划就不能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反应。针对这样的情况,对于工程新的变更施工计划就不能及时准确的制定出与其相对应的变更安全措施,这在施工中就很容易遗漏一些关键性的施工程序,从而严重影响施工的安全造成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

3、涉及施工的部门准备工作不足,并且之间配合较差

由于铁路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系统的工程,尤其是在比较大的枢纽进行施工时设计的单位比较多,如果有一个单位和部门没有做好施工前的管理工作,这样就会直接影响整个工程施工的安全顺利进行,并且任何一个施工环节出现差错,都会直接影响铁路工程施工的进度,从而给施工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样的情况,就必须制定严格周密的施工计划,这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首先施工单位不能只管分配任务,更重要的是必须明确责任人、监控人,发挥好业务骨干的作用。如果施工单位疏于管理不严格要求,在进行施工的准备工作时存在侥幸心理,施工单位的主管领导和人员在施工之前不亲临现场,对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造成损坏的设备情况及现场情况不明就极有可能会给以后的事故发生埋下隐患。因此就需要施工单位的各个部门不但要做好做足自己的准备工作,肩负起应有的责任,还应该和其他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工作。如果施工单位不能在设备管理单位批复的作业点内按质按时完成作业内容,必然挤占下一道工序和其他部门的作业时间,最终影响整个施工进度和质量影响正常的运输秩序。因此施工单位要统筹作业工序对作业工序细化,和相关设备单位提高配合意识形成默契,统一做好周密严谨的部署工作才能确保施工安全。

4、缺乏实用可行的应急预案

在铁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各级的管理部门要对铁路施工方法作业流程以及人员安排等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通常情况下,对于突发事件能够做出及时准确的处理,工作单位能够积极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实施。但是由于应急预案趋向格式化不灵活并且没有具体的操作流程,这样在施工中发生特殊情况传统的紧急预案就不能发挥应用的作用,从而就导致了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铁路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1、施工前依法严格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在铁路施工中要想顺利的完成施工工程并且保证运输的安全就必须做好施工之前的准备工作。作为施工企业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程序和施工技术,并且在施工之前要对参与施工的是施工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主要是弄清楚施工中的疑点,坚决不可以带着问题上岗施工。同时所有的施工企业和单位还必须要与施工人员签订保证施工安全协议并且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从而尽可能的去保证工人们的施工安全。

2、建立施工监督检查责任制度

作为铁路施工工程的质量监理公司、运输安全监管人员以及施工单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还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首先作为工程质量监理单位,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不符合质量标准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环节就要立刻向施工单位提出具体的调整和修改意见。然后铁路运输安全监督人员在施工中发现安全隐患的存在,可以要求铁路施工企业立即停止施工。如果施工单位和企业不停止施工进行调整和修改发生安全事故由铁路施工单位独自承担后果;如果由于监督力度不够而引发的安全事故,由铁路运输安全监督人员独自承担负责;如果因为工程施工质量问题而引发的安全事故,由铁路施工单位和质量监理单位一起承担责任。

3、加强安全标准化工地管理

施工单位要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标准化管理的专项学习培训,从而来提高全体人员特别是各级管理人员对标准化管理的认识。同时施工单位还应该以业主的要求为依据,以企业的标准和铁建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为指导,结合工程实际和特点编制满足业主和工程管理需要,具有一定深度的项目标准化管理规划。施工单位对标准化的管理情况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解决保证工程项目自始至终实行标准化管理。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要认真执行国家及铁道部的新规定。依据有关规定结合工程实际编制工人标准作业标准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施工单位所有的人员在上岗前,要进行标准化的作业标准培训考试,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最后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还应该努力采用新技术,按照铁道部和铁路局的有关要求,在本工程大力推广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新技术的应用,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用先进的工艺、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

4、强化施工中的整体配合

现阶段铁路建设施工企业与铁路管理部门出现了脱钩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两者的立场不同,那么考虑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其中铁路运输企业考虑的是如何保障运输安全,而施工企业考虑的是如何减少不利因素给施工带来的影响。所以就需要双方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最大程度的满足双方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涉及的方面有很多,主要包括建设、设计、施工以及监理等单位,因此各个部门必须在统一的指挥下树立保证大局和整体的意识,并且在施工中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本单位规定的工作量,这样就可以有效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安全进行。

5、思想教育与惩罚激励相结合

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对于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差的员工,要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工作作风;对于经教育不改、违纪违规现象严重、多次主观违规者等应解除劳动关系或辞退,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市场环境中,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的发展,各项铁路工程建设正在广泛的开展。所以在铁路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工程的安全管理,这就可以为社会发展创造出有力的条件。针对目前铁路工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各级管理体系。并且施工企业还要加强施工安全管理,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保障铁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引言

安全质量管理是工程得以顺利完工的基础保障,也是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在项目施工之前,要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成立以项目部为主体的安全责任小组,明确各级人员职责,逐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提升安全生产质量。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基础上,提升工程的质量,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工程进度的不断开展,各项因素都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要做好动态管理机制,灵活掌控工程管理,为工程的顺利完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1、铁路施工安全管理与控制

1.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切实提高施工企业和人员的安全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在施工之前,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开工前,设计人员要与施工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交代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重点部位。做好安全预防工作,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1.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基础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施工过程中遵循的依据,所以要有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部位加强管理,制定详细的安全生产流程,根据各个工序的特点,做好安全保障措施。对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要制作标示明显的警示牌。对于危险作业部分,施工人员必须佩带齐整的安全装备,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操作。对于出现的违规违章操作,必须建立奖惩制度,严格规范安全生产制度。

1.3安全生产,检查整顿是关键

为加强安全施工管理,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编制详细的检查条目,尤其是对于隐蔽工程,更要加强检查力度。在检查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违章现象要严肃处理,禁止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为了提高检查的力度,可以实行定期检查与临时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不留安全死角,全面排除安全隐患。

1.4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安全生产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向施工人员宣传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在思想意识上有所提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对于工程中的重点工序加强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应急方案,提高处置事故的能力,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2、铁路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

2.1组织落实,层层实行责任制

质量是工程的核心,直接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施工之前,健全质量责任领导小组,由各个部门的领导组成。对于质量管理要建立质量责任终身制和领导挂牌责任制,出现质量问题,一律深究。在企业之间,部门之间签订质量责任状,将质量管理层层落实,为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2.2思想落实,不断强化质量意识

在开展安全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宣传质量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提升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向施工人员灌输工程质量的好坏,与其自身利益密切相关,在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标准执行,严谨偷工减料,切实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2.3制度落实,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各项管理制度

健全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对于施工中的每个环节都要加强质量监督。从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开始,到施工中的每道工序,都要严格监督质量。在各项施工材料进场前,对其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得进场。进场后设置专人看管,严禁存放期间变质。对于施工中的各个工序,要做好质量监督管理,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操作,每道工序完成后要进行质量检验,检验合格方可进入下一道环节。

2.4管理落实,质量工作重在过程控制

聘请专业的监理公司对工程进行质量监察,实行质量管理动态控制,随着施工进度的发展,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灵活掌握质量控制措施。在分项检查中,只有通过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下道程序。提高监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完工。

3、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管理

篇6

标准的管理制度是工程能够正常进行的基础条件,是施工过程中所遵循的标准,所以应该制定标准的管理制度。完善组织结构,分工明确,对于工程中应该遵守的规章制度有明确的说明。在铁路工程施工中,需要对施工技术、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三方面进行协调管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所以应该制定标准的管理制度。

1.2人员配备标准化

人员配备的标准化是保证工程建设水平的基础保障,所以需要对人员进行优化配置,保证每个岗位都有符合标准要求的人员操作,充分发挥岗位优势,降低成本消耗,提高工作效率,建设全面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2质量控制是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重中之重

2.1加强土建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土建工程是铁路工程施工的关键要点,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关于土建工程的质量主要由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来控制,在设计阶段对于工程的投资成本、相关的技术执行标准进行拟定。施工阶段主要是执行阶段,贯彻相应的技术标准,按照设计技术标准执行,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铁路工程的土建施工质量控制重点有:路基工后沉降、路桥过渡段的工后沉降、各种桥梁的架设、超长无缝线路跨区间的铺设、轨道的平顺度等等,这些都是关系到铁路线路质量能否满足铁路列车运行的关键指标,是施工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2.2确定铁路工程建设管理的质量控刺点

在施工的工程中,要明确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在重要工序中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对于不同的施工阶段,要掌握不同的质量控制点,加强对关键环节的质量控制,提高施工质量。对于关键部位的处理,可以采用特殊手段执行。

3铁路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中还应对进度管理给予必要的关注

铁路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进度与施工成本是项目管理的三要素,所以要协调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施工进度的控制要建立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然后合理的控制施工进度。按照设计阶段的规定,对于每个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量,需要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执行进行控制,保证实际执行与预期设计相一致。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偏差,要及时修正,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保证工程能够在预期规定的时间内保质完工。施工进度的合理安排需要周密的计划。在工程施工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工程关键控制点及重点工程的确定来进行总体施工的安排,使施工的线路及指标确定下来。铁路工程施工进度的安排,首先需要对分部单体工程的施工工期进行确定,这就需要根据其施工经验、能力及施工环节及作业要求来确定,在时间确定上,需要充分的考虑到各工序及工艺中无法压缩的时间及通过设备和人员的优化可以压缩的时间。所以通常会根据常用设备及劳动定额来对每个分部工程的进度的指标进行合理确定。

4成本控制也是加强铁路建设工程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要贯穿于项目施工的始终。实施项目成本的全过程都要有成本控制的意识。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制订好项目的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采取技术和经济结合的有效手段,控制好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运杂费和管理费等实际成本;在竣工验收阶段,要及时办理工程结算及追加合同价款,做好成本的核算的分析。总之,使施工自始至终处于有效控制之中。成本控制不是单纯的限制和监督。一方面要精打细算,节约开支,杜绝浪费。在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应该做到每发生一笔金额较大的成本费用,都要查一查有无与其相对应的预算收入,是否支大于收;在经常性的分部、分项工程成本核算和月度成本核算中,要进行实际成本和预算收入的对比分析,一便从中探索出成本节超的原因,纠正项目成本的不利偏差,以提高项目成本的控制水平。另一方面加强直接成本的控制。直接成本的控制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而材料费又占工程成本的60%~70%,是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因而是成本控制的重点所在。

篇7

当今中国铁路建设管理全面推行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支撑手段的标准化管理,对信息化提出了“以现代网络、通信、电子设备等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有效监控和管理项目建设过程”的要求,根据此项要求,工程项目施工图也应实行信息化管理。

一、传统的施工图管理

传统的施工图管理全靠人工管理,整个流程包括从业主(建设管理单位)接收图纸、图纸整理入库、发放、借阅以及图纸回收等工作都是通过人工操作来完成的。这种管理图纸的方法有以下几个缺点:一是人工记录量大,同一份图纸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由多人多渠道使用,需要人工反复记录其去向;二是不便找寻,特别对于较大项目,图纸多,需要时凭记忆查找,寻找困难且工作量大;三是图纸信息传递不畅、不及时,图纸的详细信息往往只有资料员清楚,相关领导和需要的人员对图纸的信息只能靠资料员通知才能获取,通知的及时性和全面性直接影响到施工组织安排,甚至会影响到工程施工的顺利建设。

二、图纸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图纸信息化管理是铁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要求铁路建设行业正在全面强制性推行标准化管理,其中信息化是整个标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支撑手段,如果仍用传统的人工图纸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对图纸的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不符合铁路行业标准化建设要求。2.图纸信息化管理是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要求使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广泛程度决定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水平,对图纸实现信息化管理也是建设单位和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体现。3.图纸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图纸使用效率的要求施工图是工程建设最为重要的依据,施工图资源的整合、共享、有效利用,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效率,现在工程项目建设工期日趋紧张,要求工程施工各级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作业人员都能够及时获取施工图信息,这就必然要求施工图实行信息化管理。

三、施工图信息化管理的实现途径

1.使用条形码技术为每一份图纸定制“身份证”,以便实现快速查找和追溯。2.图纸数据库与OA(办公软件)系统关联,实现图纸到达和图纸流转的信息化管理,便于各层次需用者及时获取信息。3.使用OA系统连接手机客户端,实现手机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对经常性使用的图纸进行现场查阅。

四、施工图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方案

(一)建立施工图信息管理系统1.建立施工图组织管理系统完善组织管理系统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根据铁路工程建设的特点,应建立建设单位、标段指挥部、施工项目部三级施工图管理机构,配足施工图管理人员2.建立信息传输网络传输网络要能保证信息的安全、畅通。在建设单位设置OA系统,标段指挥部和项目部设用户终端(电脑),在作业层(队)设移动用户终端,其网络图如下:3.确定系统管理模块根据铁路工程建设,开发施工图信息化管理软件,建立图纸仓储管理模块、图纸使用管理模块、条形码管理模块、图纸管理模块、图纸档案管理模块,如下图示:(二)制定施工图管理办法建设单位根据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建设项目特点,制定施工图管理办法,对施工图的设计、审核、发放借用、销毁等作出详细要求,明确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责,明确考核奖惩办法。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制定施工图管理实施细则。(三)对施工图进行分类根据建设项目情况,一般可按照铁路工程预算章节进行分类。比如:路基工程、隧道工程、轨道工程、房建工程、其它站场设备及建筑物、大临和过渡工程等,在每一个大类下还可以再划分一些小类,比如对路基工程还可以划分为地基处理、路基附属、路基挡墙、绿化工程等,总之,以便于查询为原则,不宜太粗,也不宜太细。(四)给施工图标定“身份”1、条形码作为数据载体,能起到物品识别、物品追溯、信息采集的作用。根据铁路工程施工图数量较大、信息准确度要求高、需要字符多的特点,施工图条形码宜选用CODE二维码制作条形码,如下图所示:2、由建设单位资料员在接受设计单位提供的施工图后,在每一份图纸上贴上一个50×25mm的条形码,从而,该条形码就作为图纸的“身份证”,直至该图纸的“寿命”终结。3、扫码抢与电脑无线连接,通过扫码抢扫描条形码,在电脑上即可显示某一图纸的一切信息,使阅读者一目了然。同时,利用条形码可大大减少同一信息的反复录入,节省了资料管理人员的操作时间,提高了资料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五)施工图“入库”暨到图信息由建设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对所接收的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正式施工图,按照既定的分类规则,将有关信息录入到“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并在OA系统上,信息应包括到图日期、供图单位、图名、图号、份数、图纸分类。使用OA系统的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人员都可以同时得到施工图到图的信息,便于及时进行施工组织安排。施工图信息完成登记后,即分类存放到密集柜上,并将存放位置录入仓储管理模块中,完成施工图“入库”工作。(六)施工图审核由建设单位资料管理人员对“入库”的施工图通过OA系统向专业工程师发出要求审核图纸的请求,专业工程师按照施工图管理方法的要求对施工图进行审核后,登陆OA系统“图纸使用管理模块”填写审核意见,提交部门负责人,由部们负责人确认后,返回给资料管理人员,由资料管理人员向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发图通知。(七)施工图领取和现场发放施工、监理等单位接到发图通知后,到建设单位登录到“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办理领用手续。然后,施工、监理单位根据本单位制定的施工图管理实施细则完成向项目部、作业队的图纸发放,发放的信息要及时录入“图纸使用管理模块”中,使建设单位能够掌握施工图发放和使用情况。(八)图纸的快速检索传统的图纸管理需要查找某份施工图时,往往需要资料管理员翻阅图纸登记台帐,逐项逐条查找,费时费力,而在图纸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只需要输入已知的几个关键字符便可实现瞬间查找到它的位置,状态及其它的相关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九)现场施工图信息化查看由于施工现场多暴露在野外,在工地查看施工图必然会遭到风吹、灰尘侵扰,甚至会遭受雨水、湿气的侵蚀,往往施工图在工地上使用不久就会变得字迹模糊,甚至破损不堪,因此,对于经常反复使用的标准图、参考图、通用图、定型图、构件图等,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信息化。一是利用设计单位提供的电子图转换成不可更改模式的电子图,二是利用扫描仪扫描图纸,将其转化电子图纸。电子图录入“图纸管理模块”中,作业人员使用手机利用无线传输在工地现场随时随地可以查看施工图,避免图纸破损、减少了作业人员携带图纸的麻烦,同时手机用户可按照需求无限扩展,克服了使用图纸人员的局限性。

篇8

中图分类号:U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概述:

1.1地质情况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二标地处新疆哈密烟墩风区,属天山东脉北山南麓剥蚀丘陵区,局部分布有基岩残丘,呈丛状园丘形,地形较起伏,地面高程600~700m,其地层岩特性如下:

圆细砾土:分布于地表层,厚度0.2~1.5m.

粗砂:分布于DK1243+630~DK1245+000,地表层,厚度0-0.5m。

砾岩:厚5~10m灰白色,砾状结构,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岩心多呈散粒状,局部呈碎块、短柱状。强~弱风化。

泥岩:局部地段分布,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强~弱风化。

砂岩:局部地段分,泥质结构,层状构造,泥质胶结,强~

弱风化。

1.2控制网布设

高速铁路工程施工测量具有线路长、精度高的特点,控制网的布设从设计勘察到施工及运行维护采用了三级网模式(CPI为基础平面控制网、CPII线路控制网、CPIII轨道控制网),高程控制网为两级布设,第一级为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第二级为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精密水准。融三网合一形式给无砟轨道施工期间沉降观测和后期运营维护提供了最好的基本技术保障。

沉降监测网由基准网和变形点测量网组成,基准网由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组成;变形点测量网由工作基点和变形点组成。

1.3区内沉降观测观测断面布置

施工区段自DK1235+000~DK1245+000共有245个沉降观测断面,观测点断面间距一般为50m左右,路涵和和路桥过渡段观测断面间距为5m,共计856个观测点(包含大桥和涵洞)。

2、沉降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

2.1 执行标准

1、《兰新铁路(新疆段)客运专线铁路线下工程沉降与变形观测及评估实施细则》;

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4、《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5、《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6、兰新铁路(新疆段)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设计文件。

2.2 工作基点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2.3 技术要求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3、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

4、沉降变形观测过程控制

沉降变形观测的施工顺序为:布设沉降观测点埋设观测原件进行沉降观测收集观测数据观测结果分析、评估。

4.1 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沉降变形观测之前必须根据设计规范要求,编制沉降变形观测系统实施细则,它是进行沉降变形观测作业的指导书,也是沉降变形观测的约束性文件,一切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必须以此为标准进行。

沉降变形观测系统实施细则编制内容包括编制依据、工程概况、沉降监测的目的原则及技术要求、沉降观测组织机构及仪器配置、沉降位移观测测量、沉降观测资料整理等等。

4. 2 沉降变形点的埋设、保护与观测

路堤沉降板(L1)在原地面清表和压(夯)实之后进行埋设,在路堤填筑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在进行沉降板埋设时保证板底土的压实度,板底不能留有残土砟。沉降板埋设完成以后必须安装保护装置,防止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对沉降管的碰撞和破坏。对于沉降管顶口应加管套封口,钢管和塑料套管之间应用土工布封住,防止填土施工中填料进入塑料套管之中造成测量数据失真,每次接管都应保证沉降管的垂直。

沉降板主要是对路基地表夯实或进行软基处理后施工情况的检测,它的沉降量和沉降速率与每日填土高度及压实度有着密切的关联,要求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不大于10mm/d,所以,观测频次必须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中的要求进行。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值大于2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如发现沉降值超10mm/d应通知立即停止填筑。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

当路基基床底层填筑完成以后需埋设G1、G2沉降观测桩,根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相关要求工后最终沉降量不大于15mm,对于地质情况不太好的地方,设计会采用堆载预压(预压期不少于6个月)的方法来加快施工阶段的沉降速率以减少工后沉降,有堆载预压段设有L2沉降板(基床底层顶部,如图)。

L2埋设受预压土堆载影响很容易倾斜,在进行L2沉降管埋设时应特别注意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保证沉降管的垂直和套管中不落入沙土。

观测桩(G1、G2)是在基床底层顶部两侧,受风沙雨雪、季节变化和外界干扰因素较多,在埋设时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埋设深度不能过深或过浅,过浅经过雨水侵泡或季节变化路基填料或少会有收缩膨胀,容易造成测量数据失真。

沉降观测外业测量受气温气压、风速、阳光照射等影响较大,应选择在早上10:00之前或下午16:00之后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质量。每次测量必须做好外业工况记录,以备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沉降突变问题的查询。

4.3 沉降观测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

沉降观测数据收集必须遵循当天测量当天收集当天处理的原则,这样便于对出现沉降量发生突变的点进行分析、处理和对于超出规范要求的进行重新测量。

兰新二线(新疆段)沉降观测数据处理是由西南交通大学铁发公司提供的《高速铁路沉降观测与数据管理系统》软件进行严密平差计算与数据管理、报表打印。

对于沉降数据的分析主要以下几个方面:

(1)、相邻断面沉降沉降值相差不大于5mm。

(2)、同一断面沉降值相差不大于3mm。

(3)、正常频次观测情况下连续两次的沉降值不宜大于2mm。

(4)、过渡段不同结构物间的沉降差异不大于5mm。

(5)、沉降引起沿线路方向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6)、沉降值有没有突变现象,查明形成的原因。

(7)、沉降曲线是否趋于平稳。

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L1、L2、G1、G2单点沉降曲线图:

图4.1.1 测点1242422L1累计沉降-时间曲线图

图4.2.2 测点1243917L2累计沉降-时间曲线图

图4.2.3 测点1242667G1累计沉降-时间曲线图

图4.2.4测点1242667G2累计沉降-时间曲线图

4.4 沉降评估

兰新二线(新疆段)沉降评估是由西南交通大学负责的,在施工单位整理好评估数据和资料后提交给评估单位进行评估。

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要求,路基填筑完成或对载预压后不少于3个月的实际观测数据作多种回归曲线分析,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数不应低于0.92。

下面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二标三工区路堤填筑、堆载预压完成后,由西南交通大学给出的部分评估数据和意见(摘录):

篇9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 前言

近年来铁路建设工程项目逐年递增.铁路建设工程大干快上快速发展的总体战略初见成效.新建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改扩建的大型站场改造等建设工程项目相继开通并投人使用,对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与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既有铁路营业线上施工改造的铁路建设工目.既要保证运输与行车的绝对安全.又要保证项目工期、目标的实现和工程质量,这就给参建铁路营业线施工的单位、项目经理部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与要求。为保证工程质量,铁路建设单位(工程指挥部)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努力转变工程质量管理理念,加强质量管理措施,以适应新形势下铁路发展的需要。

1 铁路施工管理标准化的目标和要求

铁路施工管理标准化的目标是围绕工程质量安全,建立参建单位各方各尽其职、协同共进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使铁路施工项目各个环节实现闭环管理,确保铁路工程成为精品、安全工程。

铁路施工管理标准化的要求是在管理制度化的前提下,严格考核,运用专业化、机械化、信息化、工厂化的管理手段落实管理制度标准化和人员配备、过程控制以及现场管理的标准化,形成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本职工作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2.如何实现铁路施工管理的标准化

结合铁路施工管理标准化的目标和要求可知,铁路施工管理必须具备很高的精确度、稳定性和平顺性,以科学的态度、方法去学习和实施,在借鉴成熟经验的同时深入研究面临的新情况。铁路施工管理标准化要求各参建单位必须做好持久战的准备,不懈怠,积极做好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准备,以高度的责任感持久落实标准化管理。

2.1人员组织机构和制度建设

人员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是实现铁路施工管理标准化的基础,如何优化人员组织结构、完善制度建设是铁路施工管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有效落实的前提条件。邯郸制梁场建设根据国家现行铁路施工规范和中铁四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邯郸制梁场创优规划》等文件的精神,构建由项目经理领导、总工程师、物机部、工程部、安质部、实验室和钢筋作业队、混凝土作业队、综合作业队等部门分工协作的人员组织结构,由总工程师负责策划和组织实施,由现场副经理负责控制,由质检工程师负责检查监督等构成的管理系统,明确各岗位人员职责;完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审批、实施中优化总结保证施工方案质量,通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并执行岗位责任制保证人员素质,通过原材料检验和技术资料保证确保原材料质量,通过完善工艺标准、按图施工保证操作过程质量;通过机具检测和周检维修保养保证机具的有效使用;制定完善的质量保证制度,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检查制度、技术交底制度、员工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奖惩制度、质量回访制度等制度,并完善了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工程等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积极组织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员工进行安全生产教育,落实安全技术交底、完善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通过安全事故报告和奖惩制度保障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并制定了安全生产相关的技术措施,对钢筋工程、施工用电、箱梁架设等方面制定了严密、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项目经理直接负责统筹材料、机械、劳力等资源的调配,合理组织施工,准确掌握施工进度,及时发现、解决施工问题,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保证工期;制定了文明施工、环保施工的相应制度和技术措施,例如加强环保宣传、安排专人负责垃圾处理、设置“七牌二图”等,确保施工营地和施工过程中满足环保施工、文明施工的要求;邯郸制梁场建设专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保障领导小组负责职业健康安全保障工作,设立工地医务室,配备现场检测、治疗设备和药品,并由卫生防疫人员负责工地卫生防疫工作,组织人员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处理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对施工人员进行劳动卫生教育并提供必须的劳动防护用品,采取劳动安全措施确保人员身体健康。

2.2制定标准

细节决定成败,铁路施工必须严格遵循我国铁道部的技术标准和包括工程质量、工程安全、工程工期、工程投资、技术创新以及环保等各个方面内容的管理标准,结合工程实际制定科学、完善、可行的技术和作业等标准。邯郸制梁场建设在遵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完善的内控标准,对原材料质量和模板安装的各项尺寸要求、钢筋绑扎的操作要求、混凝土浇筑的技术要求、预应力管道安装要求、箱梁静载试验等施工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制定了明确的标准。

2.3工艺工序的规范化

没有标准化的过程,就必然没有标准化的结果,在制定标准的同时还需要规范工艺工序以实现铁路施工标准化。铁路施工管理必须确保施工工序的标准化,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以确保施工项目质量优良。施工单位在没有监理单位的审核签认的情况下不允许开始下道工序,必须在上道工序合格后才能继续施工,如果监理签认合格但被证明不合格的工程由监理单位承担质量责任。在施工过程中,任何一项作业、一道工序、一个问题都必须经过闭环销号,参建各单位、部门需要建立完整的工作台账,使工程事务有据可查。

邯郸制梁场建设建立了方案预审、技术交底、三序操作、责任工程师初检、质量监理工程师复检、监理检查认可后进入下道工序的过程质量执行程序,规范了各项施工工序的流程,例如混凝土浇筑选择混凝土输送泵+布料杆连续浇筑、一次成型,双系统设计,采用纵向分段、水平分层连续浇筑,由 一端向另一端循序渐进的施工方法,布料先从箱梁两侧腹板同步对称均匀进行,先浇筑腹板与底板结合处,然后将底板尚有空隙的部分补齐并及时抹平,再浇筑腹板,最后方浇筑顶板,并在浇筑过程中设专人检查浇筑情况。通过规范工艺工序,实现了混凝土45分钟内泵送完毕、入模温度控制在10~25℃ 、浇筑时间控制在6h以内等目标,使混凝土浇筑质量和效率得到了保证。

2.4 信息反馈和信息管理

在组织结构、制度建设、制定标准、规范工艺工序的基础上,信息反馈和信息管理是实现铁路施工管理标准化的必要补充。一方面,项目部需要做好业主和监理要求的收集、实施和反馈,另一方面安质部的安全员、质检人员和工程部的技术人员需要做好施工现场信息的收集、整理、验证和处理,只有做好信息反馈和信息管理,才能对施工进行实时监控,对施工各环节、各因素进行合理的动态调整。邯郸制梁场建设由安质部和工程部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信息反馈和管理,通过反馈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还通过信息管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准确调整施工工艺、进度等内容,有效保证了施工管理的质量,为铁路施工管理标准化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篇10

近些年来,我国的铁路建设工作飞跃发展,修建了许多的新铁路,其中包括很多的高速铁路项目。纵观这几年的铁路建设,我们成功与失败并存,在建设规模、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一些管理、技术上的不成熟,使我们铁路建设工作在安全、质量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加以改正。

09年,铁道部为了提升整个铁路建设系统的管理水平,推进铁路标准化管理,出台了铁建设〔2009〕154号《关于推进铁路标准化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在此,笔者结合该文件,浅析下铁路项目标准化管理。

1 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1.铁路标准化管理是铁路建设发展的趋势

铁路建设属于建筑业,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是工业化,而工业化的核心就是标准化生产。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通过设计标准化、体系化,构配件和部件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标准化等手段,采取类似现代工业大生产的方式来修建铁路,并使整个行业成为一个完整配套的工业生产体系。

2.推进标准化管理是提高铁路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当前铁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质量和安全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质量通病仍然存在,安全管理薄弱环节较多,集中反映出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必须按照科学管理的理论和工业化的要求,推进标准化管理,提高建设水平。

3.标准化管理可显著提升项目工作效率

标准化建设对人的责任能力和责任意识进行了强化,增强了参建人员的压力感和复命意识。标准化管理可以使得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多样性降低,使得工作变得简单化,使组织内的工作更加有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4.标准化管理可以确保项目持续成功

标准化管理的施行,规范了项目部的各项管理工作,使项目部不因临时性组织造成管理松散,使各人的职责及工作流程更加明晰,从而可使新来的人员也能较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管理标准化可以将团队成员的努力统一起来,保证项目成功。

2 如何推进铁路标准化管理工作

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四个标准化”: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实施标准化管理途径是,通过构建结构清晰、职责分明、内容稳定的管理体系,形成实施有标准、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管理制度;形成工作内容具体化、定量化,有明确检查内容和检查方法的工作标准;建立岗位设置满足管理要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的工作团队。

1.管理制度标准化

管理制度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的前提,管理必须先从建章立制入手。

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中,做好制度建设工作,并切实抓好落实,在使用中不断改进。项目管理制度要具体、量化、细化,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人员配备标准化

项目管理要“以人为本”,人员素质决定了施工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人员配备标准化就是根据工作岗位要求配备具有相应技能、能力、知识以及协调能力的人员,实现岗位设置满足管理要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使项目管理机构满足施工需要,实现“有事必有岗,有岗必有人,有人必有责,有责必有果”的管理要求。

根据铁路要求,配置“九大员”,并有计划的做好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

3.现场管理标准化

建设项目现场管理是各种管理要素的集合,是实现建设目标的载体。现场标准化管理主要目的是总结建设项目现场管理的经验和教训,组织研究提出科学合理现场管理模式,提高现场管理效率,减少临时工程的投资。

从施工现场布置、现场安全管理、质量管理、环境保护、机械设备管理、材料管理、技术管理、实验室管理、文明施工等方面实现现场管理标准化。其主要实施内容:

现场管理标准化,是标准化管理最直观的体现。做好现场管理标准化工作,不仅可以提升企业信用评价等级,同时可以提升企业形象,有益于企业市场开发。

4.过程控制标准化

过程控制标准化是将现场标准化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通过标准化对施工实施全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标准化就是按照“六位一体”管理要求,将过程控制工作具体化、定量化,形成过程管理工作标准,按照工作标准实施过程管理,具体体现在各种制度办法的过程实施执行。

主要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控制标准(各项检查制度)、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管理标准、工期控制标准(计划管理)、成本管理标准(动态成本管理)、环保管理标准、技术创新标准,各项过程控制记录:检验批,分部、分项验收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证,试验资料如钢筋、混凝土试件合格报告,各种记录如混凝土灌注记录、预应力张拉记录、测量记录等,会议既要,往来文件、联系单、通知、函,工程日志等。

3 推进铁路项目标准化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1.思想观念上重视不足,使标准化管理流于形式;

标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其推进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应重视其巨大意义,对其认识不能流于表面,不能认为它只是一个应付检查的形式,使标准化建设流于形式,而不把它作为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方法。

2.标准化管理与工程进度的冲突;

过程标准化管理,要求我们施工过程中,各工序要几近工业化标准,对质量要求很严格。如果我们的施工水平达不到标准化要求,势必限制到我们的工程进度。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我们施工水平,而且必须从项目开始时,开始抓起,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现场督促,做好详细的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在项目开始、工程进展不快时打好基础,避免其施工水平达不到标准化要求,限制工程进度。

4 结语

推行标准化管理工作,应将其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全面、全力推广,不单单局限于铁路项目,应将其优点推广到其他类型建设项目。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我们更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推行标准化管理,使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全面提升企业项目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竞争力。

篇11

2系统架构与功能

2.1系统架构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包括拌和站生产数据采集模块与数据分析处理平台两个部分。前端数据采集完成拌和机生产数据的采集,可在有线或无线网络环境下完成采集数据的实时上传,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数据分析处理平台采用先进的软件架构、工作流开发和数据库技术,完成对拌和站生产数据整合、挖掘、分析和处理,有良好的系统兼容性,可与铁路工程建设应用平台无缝对接,完成上传数据的分类、查询、管理、统计、报警提醒和图表展示,实现生产管理和质量监督功能,系统软件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有效实用、安全可靠。

2.2系统组成

2.2.1前端数据采集模块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的前端数据釆集模块实现拌和机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并根据拌和站现场情况利用有线或无线网络完成数据上传,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和挖掘,提取关键数据,将实时拌和的盘信息等原材料用量等信息关联起来,形成拌和站生产图表完成数据输出,同时在数据分析处理平台上进行图形化展示。前端数据采集终端软件现可支持多种拌和站设备厂家的数据库,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运行在Windows操作系统的拌和站生产控制主机上,无需启动,自动完成数据匹配、釆集和上传功能,并与既有的拌和站生产系统不产生软件冲突。

2.2.2数据上传模块

根据现场实际应用情况,大多数拌和站地处偏远,连接有线网络成本过高,因此多釆用无线GPRS网络完成数据的实时上传,为此,我们采用无线透传技术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不可篡改性,利用无线透传设备DTU�研发出拌和站生产数据采集终端软件,通过无线透传技术完成数据传输。由生产数据釆集模块釆集到的数据通过GPRS无线网络上传至后端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数据加密方法,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性和严肃性。同时,现场检测数据也将上传至铁路总公司的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平台

2.2.3数据分析与处理平台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后端的数据分析处理模块实现对拌和站生产数据的整合、挖掘,从而完成拌和时间和原材料用量的动态监测、生产情况和超标情况的查询统计、拌和站产能分析[3]、原材料误差分析、数据图表展示和安全预警等基本功能。该模块为整个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起到将拌和站生产数据充分利用转换为可视化、信息化的输出结果的重要任务。通过将数据与拌和站生产管理业务需求相结合,还可实现原材料进场管理、成本核算、人员管理、拌和车辆管理等扩展功能,全方位的铁路工地拌和站的业务流程信息化、标准化,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保证混凝土拌和质量。

2.3系统功能

铁路工程对混凝土质量要求严格,其质量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各个方面,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的基础。因此,对拌和站生产过程的监测尤为重要,是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重要手段。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的应用满足业务需求,系统利用无线传输和数据釆集、分析处理等信息化手段,为混凝土拌和生产过程的监测提供数据依据和支持。该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2.3.1数据采集

系统前端数据采集模块利用安装在拌和机管理主机上的釆集终端软件,对不同厂家拌和机数据库进行读取,实现对拌和机生产数据的采集。采集终端软件可实现拌和机厂家、数据源、釆集时间间隔、目标主机和拌和站所在线路(包括:线路、标段、工区、站名和拌和机编号)的选择。该终端软件支持开机自动启动、自动保存和断点续传等功能,可兼容30多家拌和机生产厂家的拌和机数据库,软件运行与拌和机生产环节无冲突,应用效果良好。

2.3.2数据上传

前端数据釆集终端软件获得的数据通过无线透传模块DTU上传至后端数据分析处理平台。DTU模块内置无线上网卡,通过无线网络对釆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传输,并实现数据的断网续传,整个传输过程通过密钥进行加密,确保数据的严肃性、安全性和实时性。

2.3.3动态监测

实现对拌和时间、拌和材料用量的监测,通过柱状图和折线图更直观、更形象的展示拌和时间和材料用量的走势,当监测麵纖规定阈值时启动短信报警功能,独碰雜差信息,便于统计分析和比较。

2.3.4统计查询分析

统计分析包括产能分析、拌和时间查询、拌和材料查询、材料误差分析功能,分别通过产能分析图、拌和时间走势图、材料用量走势图、材料误差走势图与相关记录结合展示。

2.3.5权限管理

支持对铁路总公司、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参建单位的不同职责进行权限的分配;支持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的赋权管理,实现不同资源控制的组和式访问控制与授权管理。

2.3.6数据图表展示

依照国家、行业等标准规范,对动态监测的拌和时间、拌和材料用量、产能分析和材料误差分析等进行图表的输出展示,包括柱状图、饼状图和数据曲线图等形式。

2.3.7原材料进场管理

系统可实现原材料进场管理扩展功能,对混凝土拌和所需原材料如水泥、粗骨料、细骨料、粉煤灰、外加剂的产地、生产厂家、重量、规格、级别、进场时间、质量情况、抽检复试情况等进行管理,从混凝土生产源头严抓质量,保证安全。

2.3.8成本核算

系统通过对铁路工地拌和站生产环节的过程控制,结合原材料的进场和使用情况,实现拌和站成本核算功能,作为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的扩展功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4]。成本核算包括拌和站生产过程基本信息的管理;各种原材料和辅助材料(如动力能源材料)的统计和明细;生产设备、生产用车、设备配件、低值易耗品和设备外修的统计和明细,结合拌和站生产业务相关标准,实现对拌和站生产成本的核算功能。

2.3.9安全预譬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的后端数据处理平台还具有安全预警功能,釆用分级报警模式,针对原材料用量的超标,将线路名称、标段名称、拌和站名称、盘信息和预警日期等内容以手机短信的形式通知相关人员[5]。采集到的拌和站生产数据经过系统的分析统计,对于拌和时间、原材料用量、产能分析和原材料用料误差等内容,会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分析,对于超标值特别大的异常数据,还将进行远程专家会审,通过专家鉴定得出结论,釆取进一步的现场控制和施工安全问题的处理。

2.4系统创新点

(1)釆用先进的软件架构和工作流开发技术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基于SOA服务模式,采用插件组件开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符合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化整体框架要求,能与铁路工程建设数据和应用平台无缝对接和上传数据;采用监控组态开发技术,面向对象的动态图形开发技术,实时和历史数据的记录和趋势图形化展现技术,高性能的I/O设备驱动接口开发技术。各功能模块子系统可灵活组合,满足不同铁路工程建设的各种应用需求。

(2)实现质量监控和生产管理集成一体化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实现针对铁路总公司、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质量监控功能以外,还开发针对施工单位拌和站混凝土生产的管理功能,包括原材料进场管理、生产调度管理、成本核算、施工日志管理、人员管理以及搅拌车的车辆管理等功能,实现拌和站质量监控和生产管理集成一体化。

(3)实现拌和站数据管理手段多样化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的质量监控数据采集釆用拌和机数据库读取和原材料仪表传感器釆集等信息釆集方式’方式灵活、真实可靠[6]。

(4)建立拌和站数据信息处理和交互统一平台

建立拌和站统一信息处理与交互平台,实现数据信息统一管理、生产情况实时把控、质量监督全面推广,并可完成拌和站及试验室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平台兼容性和可靠性强,可与铁路工程建设数据和应用平台无缝对接和上传数据。

3质量监控系统应用

铁路工地混凝土拌和站质量监控及生产管理系统由铁科院电子所于2010年研发,分为前端监测数据釆集终端模块和后端拌和站生产数据分析处理与预警模块。系统釆用无线透传、数据加密、数据挖掘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拌和站生产数据的自动釆集和实时上传;釆集数据的整合、挖掘、分析与处理;海量数据的统计查询、报表展示、安全预警等功能,同时可接入铁路工程建设信息平台,通过试点应用得到用户大量反馈信息,经过多次改版升级。本系统已在东北、华北、华东片区大量投入使用。其中,前端用于釆集拌和站生产数据的终端软件采用无线透传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可兼容主流品牌的30多种拌和机,并不与拌和机生产过程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