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4 09:28: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字资产建设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成本加酬金合同的特点是根据工程发生的实际成本(人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费),加上双方约定的管理费和利润来确定工程造价。这种合同类型,由于发包人承担了工程的实际成本,所以承担了项目带来的所有投资风险,这就给投资控制带来一定难度。这种合同方式主要适用于建设项目开工前,对建设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不同的合同方式会给发包人和承包人带来不同的风险,所以,选择合适的合同计价方式是施工阶段控制项目投资的主要任务。
2工程变更价款的控制
由于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工程变更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工程变更,防止由于工程变更的随意性导致工程投资发生较大变化。
1)建设项目工程变更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从管理角度讲,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种:由建设单位提出的变更、由设计单位提出的变更、由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和由监理单位提出的变更。
2)建立严格的工程变更申请和审批程序。由于任何工程变更都会导致工程投资发生变化,所以必须建立严格的工程变更程序,防止有些单位和个人利用变更机会提高设计标准、拖延工期、任意扩大建设规模,甚至降低质量标准,谋取不正当利益。一般来说,涉及建设项目的建设规模、设计方案、建设条件等重大事项变化的,必须在工程设计阶段解决。同时,根据相关规定需要有关上级单位重新审批的项目必须按相关规定重新报批。
在施工阶段,涉及到结构变化的,必须由原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方案,由监理单位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由于变更导致费用和工期的变化做出评估,报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实施。监理单位负责对工程变更进行跟踪和监督。
3加强施工阶段的索赔管理
索赔是在工程合同履行中,当事人一方由于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者出现了应当由对方承担的风险而遭受损失时,向另一方提出的赔偿要求和补偿要求的行为。在工程合同的履行过程中,通常认为由承包商提出的为索赔,而由业主提出的为反索赔。要做好投资过程中的索赔和反索赔管理,首先要预防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包商的索赔。在目前情况下,常见的索赔原因有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人为障碍、工期的变化、物价的上涨等,这些因素通过索赔导致失控。作为业主方要针对承包商可能提出的索赔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建立良好的索赔管理机制。
所以建设单位现场代表或合同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对合同条款有充分的了解,以合同为依据处理索赔事件,对施工单位提出的不合理索赔及时回绝;其次,要注意日常资料的积累,积累一切可能涉及索赔论证的资料,对涉及有些重大问题的会议应当做好文字记录,作为日后处理索赔事件的依据;第三,必须严把签证关,现场签证必然会影响工程造价,所以必须对现场签证严格把关,避免由于现场签证的随意性,导致工程造价增加,给业主带来经济损失。
在建设活动中,业主要认清楚各种索赔产生的实质原因,有效的预防,采取积极的对策同时做好反索赔的工作。及时和承包商进行沟通,尽量减少索赔的产生,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投资的目的。
[5] 加快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努力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EB/OL].[2015-03-01]http:///dsb_zt/xzzt/sztsgtggcgzhy/hyclxz/201210/P020121015617416764410.pdf/.
[6]蔡晓川.江苏公共图书馆馆藏古籍数字化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6):93-95.
[7] 全勤.省级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以南京图书馆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3(1):22-25.
[8]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国发〔2008〕9号) [EB/OL].[2014-11-15]http:///zwgk/2008-04/29/content_957266.htm.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已成为21世纪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主体,世界各国纷纷启动自己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对知识产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知识产权是指从法律上确认和保护人们在科学的技术、文化、艺术等领域中从事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享有的权利。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环境下,一方面,原来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对权利人无法实施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如果一味强调知识产权人的利益,利用技术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文献信息的使用,又会损坏广大用户的利益,导致知识产权与图书馆理念的大碰撞。知识产权保护一方面促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另一方面,又制约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1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保护知识产权
1.1服务模式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主要是在图书馆内,以馆员面对面地向读者提供“收藏”、“借还”服务为主,但随着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的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图书馆以提供文献为主和作为中介性质为主的服务已不能适应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在数字图书馆中,利用网络为用户提供数据库检索、E-mail文件传输、光盘检索、多媒体数据传输、电子期刊、远程获取网上计算机资源信息等服务模式必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
1.2馆藏内容
传统图书馆馆藏是公开出版和预先选择的,馆藏内容相对单一,大部分为印刷型文献(如图书、期刊、报纸)、缩微资料等。而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实体虚拟化的数字图书馆建设,进一步拓宽了数字图书馆的馆藏内容。除了部分数字化的特色馆藏外,还有大量网络信息资源:一次文献型的电子出版物、电子期刊、电子报纸以及全文数据库;二次文献型的图书馆馆藏目录数据库;三次文献型的电子参考工具书和零次文献型的电子论坛以及各种组织、团体、机构等单位在网上的信息。这些网络信息对于信息实体虚拟化的数字图书馆来说是无产权的,因此必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
1.3技术手段
传统图书馆的采访、分类、编目、流通、服务等业务都侧重手工进行,而数字图书馆是一项崭新的事物,它的产生并不源自图书馆自身,而是网络、通信和计算机技术融合的结果,它的采集、组织、开发、服务更多的依赖于网络技术。因此数字图书馆对信息进行加工开发中所涉及的软件使用问题、对作品进行编辑的问题等都必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
1.4读者(用户)范围
传统图书馆都根据本身类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服务对象,有特定读者群,这类读者数量有限并且稳定,对图书馆使用多为研究学习用,侵权可能性小。但数字图书馆的读者(用户)主要分内部用户和外部用户,内部用户与传统图书馆用户叠合,而外部用户也就是通过网络为其服务的那部分用户,数量大并且不稳定,他们的使用多具有商业性质。因此这部分用户在使用数字图书馆信息时会产生知识产权问题。
2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主要包括馆藏数字化的知识产权问题、网络传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信息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2.1数字图书馆建设中馆藏数字化的知识产权问题
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信息采集主体来源于丧失版权或版权问题已经解决的图书,如诗词和古籍文献。但这远远不够,必须采集新的高质量作品,这就必然引发知识产权问题。
所谓数字化是指把各类信息,包括数字、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转换成计算机可识别的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编码形式。目前关于数字化这一行为的性质,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化是一种复制行为,持此观点的人认为对原作品进行数字化只是将作品的原有形态进行数字转换,这种转换是由机器进行的,没有任何创造性,并没有产生新作品,与传统的印刷、复印、录音等复制行为并没有本质区别。另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化过程是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演绎行为,数字化后的作品能够随意组合、增删、移位,和原有作品不一定有直接对应关系,数字化后的著作权属于从事数字化工作的人。
笔者个人倾向于前一种观点,认为数字化是一种新出现的复制技术。但作品数字化过程包含着艰辛劳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力,数字化后所形成作品的包装、设计以及存在、传播方式,具有创造性,这部分内容应受到知识产权保护,否则会挫伤数字化作品制作者的积极性。确定了数字化属于复制行为,数字化权应归属复制权,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第8款,“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这一原则也适用于IT时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注意到图书馆传统馆藏数字化才能适应IT时代需要,拟授予图书馆一种权利,使馆藏合法的数字化。美国白皮书建议修改有关豁免的规定,允许图书馆以数字形式准备作品的三个复制件,并主张授权图书馆为保存目的制作数字复制件。
2.2数字图书馆网络传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馆藏数字化的目的是将数字化后信息通过互联网络来进行传播,因此,网络传输中的暂时复制问题即对于用户调用远程终端上的信息进行阅读或浏览时,信息通过网络传输进入计算机随机存储器(RAM)中但未拷贝,是否构成复制,对此一直存在两种观点:
以日本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暂时复制作品仅保存在RAM中,存储时间短,未把作品在合理时间内驻留在有形物上,一旦计算机出现故障、断电或关机,显示器上的显示即告消失,不构成复制。
以美国、英国等为代表的另一派认为暂时复制构成复制。美国白皮书认为,用户计算机之所以能够显示出作品,正是因为计算机RAM对其进行了复制。《WIPO版权条约》草案中规定“‘复制权’中所包含的‘复制’应是‘以任何方法或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作品进行的长久性或暂时性复制”,因发展中国家激烈反对致使条约在缔约文本中删除了这一表述,但在对该条约所附的声明中提出,“伯尔尼条约第9条规定的复制权及其例外完全适用于数字化环境,尤其适用于以数字化形式使用作品。受保护作品以复制形式在电子介质上存储构成伯尔尼公约第9条意义上的复制”。因此,该条约正式文本中虽然没有再强调必须把暂时复制留下了余地,条约成员国可以本国情况自行以立法或司法解释回答该问题。
2.3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无论是馆藏数字化还是网络传输,最终都是为了数字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的主要方式是利用数据库。目前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利用数据库主要有两种:
2.3.1元数据库
元数据库是有关数据的数据,是充分利用信息分类和特征描述来构造某些信息的特征数据。元数据创作凝聚着创作者的智力成果,具有独创性,受版权保护。
2.3.2对象数据库
对象数据库是指文本、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经数字化加工后形成的数据库。它一般以分布式的方式存放在各地的信息资源中心,多为独具特色的专业数据库,具有专业性和独特性,创作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劳动和智慧,数据库的制作者依法享有版权人的一切权利。
数据库的版权保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数据库本身的保护,一是对数据库中信息的保护。我国著作权第12条规定:“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版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也就是说书目、文摘性的检索工具(数据库)在编排方式和内容上有创新的可以享有版权。国际上一些大型文摘检索工具如CA、SCI等都拥有版权,不能随意复制。而全文数据库一般都是向来源作品支付版税。
3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主要对策
3.1建立和完善与数字图书馆建设配套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它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必须用法律来加以确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所制定的WIPO条约和TRIPS协议以及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立法的经验是我国借鉴的榜样,使我国知识产权立法向国际标准靠拢。同时尽快制定一套有中国特色的数字图书馆专门法律、法规、规章,建立和完善数字图书馆法律体系。
3.2利用《著作权法》中的“法定许可”合理使用
法定许可是指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可以不经过著作权人的许可而使用其作品,但应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的一种制度。《伯尔尼公约》及我国《著作权法》都确立了法定许可制度。
3.3与出版社取得授权
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建设者可以通过与出版社合作达到双赢,出版社利用其专业优势及经验进行优化选题,并利用作品授权上的优势和经济性为数字图书馆提供丰富信息资源,而数字图书馆对出版社和作品形成良好的宣传效应超星数字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就是这一模式。
3.4建立著作权集中管理组织
著作权集中管理组织,是指著作权人授权著作权集中管理组织来管理他们的权力,即监视作品的使用,并与未来使用者或使用单位洽谈使用条件,发放作品使用许可证等。目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有国际唱片协会、数字媒体协会等;国内主要有中国文学作品著作权协会、中华版权中心等。超星数字图书馆、人大复印资料就是通过这种中介组织。
3.5技术支持知识产权保护
①采用数字技术。事先将一连串的加密水印、加密签名、加密指纹隐藏在合法文本正中,它不会因文本的修改、编辑、转化格式而改变,信息使用者一旦出现侵权行为,作品权力人可通过作品内的记号来识破其违法行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千家诗”资源库就采用了水印技术来保护知识产权。②使用客户认证技术CA(ClientAuthentication)。它是网上信息传播安全的一项重要技术。对认证合法的信息使用者,可设计自动计费软件,将信息使用费自动计入使用者在该系统的网站中设置的账号里。③在网上加强权限设置。给合法用户设置用户权限和口令,防止不在授权范围内的网上用户非法使用这些信息。④构建安全子网。即设置一道防火墙,有效将互联网和内部网隔开,防止非网络内部人员对内部网信息资源的非法访问。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知识产权保护所需要研究的问题不仅仅是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但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数字图书馆建设必须与知识产权保护同时进行。使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数字图书馆建设。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张久珍.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前沿探寻[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2]罗光灿,何儒云.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探讨[J].图书馆(长沙),2002,(5).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7-0113-01
一、核心数据库建设的目标
通过全市房产“一张图”建设,形成房产核心数据库,全面、快速和准确地掌握全市各类房屋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和空间布局,准确记录房产生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信息,并监测房地产市场情况,做到资源状况“一览无余”;加强房产资源的空间统筹,实现向“以图管房”的转变;将核心数据库建设成为房产主要业务系统的数据支撑环境,为房产各项审批业务、市场监管和宏观决策各项应用和数据交换提供统一的数据和技术保障;将核心数据库建设成为支撑房地产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的数据支撑环境,为实现房产数据最大限度的社会化服务提供数据和技术保障。
二、数据库的建设要求
规范化。数据库系统的内容、数据分类与编码、精度、标准、坐标系等都完全参照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来设计。
可扩展性。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未来系统应用发展的需求。
开放性。数据库的设计按照一种开放式系统的标准和技术进行设计和开发,不仅在数据库内容上是标准和开放的,而且也为数据库的应用开发提供一套开放的开发机制。
安全性。数据库的设计采用多重安全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实用性。充分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考虑与现有系统的接口,保护现有投资,系统的建设投资少,开发周期短,操作简单易用。
三、数据标准规范制定
“数字房产”的实质就是房产信息化,而房产信息化能给房产业带来飞速发展的奥秘的实质是房产信息的共享,营造“数字房产”的信息共享环境的条件由数据、信息技术和共享规则等三个基本要素组成。针对这三个基本要素,具有数量、质量合格的房产数据及管理良好的数据库是城市“数字房产”建设的首要基础条件。数量丰富是指可以充分满足房产各个部门以及不同人群特种需要的信息数据;质量合格是指必须按照统一的规定,对房产管理信息数据进行标准化、数字化和空间化的信息处理。
四、数据构成
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的管理数据应包括基础数据、从业主体数据、业务数据、统计数据和数据等五类。
(一)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包括描述房地产物理属性的物理数据和描述房地产产权属性的权属数据。基础数据是整个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其他业务系统都必须依托基础数据。
对于GIS平台来说最重要的是物理数据。物理数据是指描述宗地、幢及户的自然特征的数据,是房屋土地最基础的数据,它包括物理图形数据和物理属性数据,即房屋土地的矢量图,以及对应界定房屋土地的边界、面积、结构、用途等属性的信息数据。
房地产物理图形数据可包括宗地图形、幢图形和房屋分户平面图;房地产物理属性数据可包括宗地、幢和户的描述信息。
房地产物理图形数据宜叠加地形数据,地形数据宜采用数字线划图(DLG),也可以采用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或数字栅格图(DRG)等。地形数据主要来源于市规划局和国土局。
(二)从业主体数据
从业主体是指房地产市场活动中的参与者,包括企业和个人。这些企业和个人中,不包括房地产管理部门及其人员。房地产管理部门及其人员一般称为管理主体。
从业主体中企业和个人的信息构成从业主体数据。
对从业主体数据的统一管理有助于了解房地产市场中的企业和个人的整体情况。通过对这些企业和个人的资质、变动、诚信等情况的管理,可以加大对从业主体的监管力度。
(三)业务数据
业务数据是指房地产市场活动中产生的过程数据。
这部分数据涵盖的范围比较大,包括业务流程数据(如申请、审批)、输出的文档数据(如合同、权证)以及其他各类相关数据。
(四)统计数据
统计数据是指对基础数据、从业主体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各种统计、计算所产生的数据。
(五)数据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机械产品的设计也逐渐完成了数字化设计的转型,越来越多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到机械产品设计中,促进了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数字化设计是实现网络虚拟化设计的基础和前提,使得传统的制造与加工转变为现代化的设计与生产,从而实现机械制造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一、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的涵义
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主要是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数字化仿真技术,对产品开发的全过程给予足够的技术支持,从而促进机械产品设计信息的更新以及设计技术的完善。数字化设计涵盖了机械产品模块建立、设计优化以及数据管理的全过程,运用CAD、CAM等集成技术实现对机械产品设计与加工的数字化描述,再运用数字化技术对产品的加工过程进行控制,从而促进机械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
二、机械产品数字化关键技术
(一)二维CAD技术
CAD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进入到设计领域中,人们运用CAD技术代替了传统的手工绘图,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清晰度。但是,二维CAD技术仅仅是改变了产品设计的绘图方式,并没有完全融入到机械产品设计中,随着软件系统的功能不断完善,才逐渐发展成为完整的计算机辅助系统。
(二)三维CAD技术与曲面造型技术
三维CAD技术可以形成完整的框式系统,可以满足表达产品设计基本信息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产生了以表面模型为特点的计算机建模方式,进而形成了具有造型曲面系统的三维CAD技术,实现了产品信息的完整表述,这不仅是CAD技术的一次重要变革,也使得机械产品设计的曲面表达方式获得更大的平台。
(三)实体造型技术
表面模型技术可以对产品的表面信息进行完整描述,但是却无法表达出产品质量、重心等其他要素特征,这对于机械产品设计带来了很大困扰。在CAD技术不断完善的背景下,产生了实体造型技术,可以为CAD设计的产品信息表达提供更完整的属性,有利于提高机械产品设计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实体造型技术在诸多机械零件设计和加工中也被广泛应用,推动了机械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
(四)参数化技术
参数化造型技术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到机械设计领域中,其具有数据先关、尺寸约束和驱动修改等特征,将其引入到CAD设计系统中,可以实现对零件的尺寸驱动修改,而且使用的范围较为广泛,在大部分通用零件的设计中都可以应用。
(五)变量化技术
变量化技术是建立在参数化造型技术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局部修补而形成的负荷建模技术,可以将不同的曲面模型和实体模型进行叠加,完成尺寸、数据的约束,可以满足复杂机械产品和零部件的设计需求。
三、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也向着更加精密化、虚拟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机械数字化设计的信息管理体系方面也在不断的更新,从而为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技术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当前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单项技术的发展正在不断完善,以曲面建模技术、曲面与实体集成技术等单项技术为核心的CAD/CAM等数字化技术正处在不断发展和更新的过程中,与机械产品设计需求的契合度也越来越高,这将有利于提高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的效率,提高机械产品制造企业的加工效率。
(二)以PSM和CAD/CAPP技术为支撑的集成技术,将成为未来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的主导技术,其应用范围主要集中在接口、封装等技术方面。
(三)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虚拟技术的结合,可以形成一个虚拟的制造环境和虚拟产品,有利于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产品设计的成功率。
(四)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与网路技术的协同应用,可以极大的拓宽数字化设计的应用领域,提高数字化设计的应用效率。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融入,国内的机械产品制造企业与国际机械产业的交流将日益频繁,进而实现异地设计、异地生产,有利于机械制造企业节约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机械产品的数字化设计应成为了机械加工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数字化技术被应用到机械产品的设计和生产活动中,实现了机械产品设计的科学化和人性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而促进我国机械制造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数字化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
1.1建设现状
随着第二采气厂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生产指挥系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基础建设和应用系统已经基本成熟。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生产管理数据库,实现了井口温度、压力、流量等数据的实时传输以及视频监控等功能,在站内已经实现了针对各个装置的生产运行监控,同时实现了厂监控中心对生产数据的集中采集。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完善大大降低了现场工作员工的劳动强度。
1.2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采气厂各个系统的数据库从整体来看相对分散,生产数据只是实现了查看,而未对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应用,在生产管理和科研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单井远传系统数据刷新慢导致报警信息不能及时提示,对外提供数据不够灵活,兼容性差。
目前站控系统仅局限于站内人员对现场进行查看,虽然数据也传输到了厂指挥中心,但是用户浏览受限,并须安装站控客户端软件,导致工作流程繁琐,监控不够自主便利。
2、数字化生产系统建设
结合建设现状,生产系统需要进行如下改造和完善:构建统一共享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为生产管理决策和科学研究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系统全面对单井、集气站、处理厂的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并集成井、站、厂的视频监控系统,结合工艺流程图进行组态,以Web网页方式进行实时数据,全方位监控生产过程及现场情况,确保生产安全高效运行。
2.1系统建设需求分析
针对第二采气厂目前的发展情况及需求开发一套智能化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管理中生产的实时监测、异常及时报警、远程自动控制、视频监视、数据灵活统计、报表自动生成等主要功能。
实时数据监测:气田生产有关的气井、站运行数据能够实时采集进入系统指挥中心的数据库,并与地质、工艺专家系统全面兼容,实现数据的在线分析。
异常及时报警:通过对井、站设备装置生产运行状况的实时监视,装置出现异常时,系统能及时向指挥中心的管理人员报警。
长输管线遥测系统:对于在人群数量相对较高的地区进行远距离天然气储运的管线,为了保障管线平稳运行,及时掌握管线运行动态,需进行长距离管线运行监测技术的开发。
远程自动控制:可以远程控制气井进站阀启停,也可以在站内装置运行出现异常时及时对设备进行控制,实现紧急停车。
井场视频监视:安装在井场的视频摄像头将现场生产状况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生产指挥中心,控制平台接收系统通过图象识别技术将对图像进行处理、显示和存储,并结合单井油、套压、流量等实时数据进行判断,分析井场是否有非法人员闯入或其它异常情况的出现。
数据灵活统计:能自动统计或汇总生产数据,生成各种图表,曲线或柱状图,供领导或研究人员使用。
2.2系统框架设计
本次数字化生产系统建设以业务流程为主线,梳理数据流,建立各类数据安全共享接口,统一标准,集成工艺、地质、动态分析、效率分析、远程维护等各类分析应用系统,实现数据自动采集、方案自动生成、报警自动监测、指令快捷下传、报表自动生成,按岗位分级授权的一体化管理系统。
2.3建设原则和建设标准
2.3.1建设原则:
①数据建设要充分考虑和A1A2结合;
②数据建设要利用现有硬件及数据资源等,坚持低成本建设;
③功能分类模块化,可灵活分模块部署应用,分散风险提高安全性;
④采集数据标准化,遵循“井站数据采集规范”标准;
⑤系统建设要坚持数据共享,提供开放的数据访问接口。
2.3.2建设标准:
①制定数据采集标准,包括点表命名标准、数据接口标准;
②结合A1A2制定数据字典标准;
③编制信息系统间集成标准;
④编制平台操作规范,规范各级岗位操作标准。
2.4系统组成与功能
系统主要由生产数据管理、地质专家系统、工艺专家系统、现场设备诊断系统、生产实时监控、电子巡井、生产远程控制及生产视频监控等模块整合组成。
2.4.1生产数据管理
系统整合生产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实现统一授权、分配和部署,对部分数据实现数据自动采集进入实时数据库,再通过实时数据转关系型数据自动入库,同时实现与A1A2数据的无缝对接,规范数据审核流程,实现报表的自动生成。
2.4.2生产实时监控
2.4.2.1电子巡井
系统集成单井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气井的生产数据采集,井口视频监控,结合工艺流程图进行组态,以Web网页方式进行实时数据,全方位监测气井生产过程,维持单井生产正常化。安装在井口摄像头实时采集井口视频,通过GPRS将视频数据实时无线传输至视频服务器,进入厂局域网接入生产平台。系统利用传回的实时数据,实现对井口周围实时视频监控,对视频数据进行分析,一旦监测到闯入将进行语音报警提示并录像。
2.4.2.2长输管线遥测系统
长距离管线遥测技术采用声音感应技术与滤波技术等,将日常噪音进行隔离,对管线突然产生的声音进行分析、处理,准确提供异常声音产生的管线所在之处,并在人机接界面形成图文、声音报警。以供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安全事故,并采取有效措施。
2.4.2.3站内实时监控
系统利用采集到的集气站生产实时数据,结合工艺流程图,进行组态,实现网页形式的生产监控(如图1所示)。
2.4.2.4处理厂单元实时监控
系统利用采集到的处理厂各装置区压力、温度,罐区,消防系统等实时数据,结合处理厂工艺流程进行组态,实现实时网上远程监控各装置区生产情况(如图2所示)。
2.4.2.5生产视频监控
系统整合全厂视频监控资源,逻辑化组织生产单位,实现油田外网访问,实现对井站、天然气处理单位图像视频的监视功能;并实现对生产异常情况以及视频异常情况提出自动报警的功能(如图3所示)。
2.4.3地质专家系统
本次生产系统建设集成地质专家系统,该系统利用各类数据(如表1所示)入库机制,能自动生成各类报表及生产参数的相关曲线,各种生产情况的直观反映促进了地质专家的更深入、更全面的分析,在逐步实现所有单井数据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动态分析,提高气田采收率。
2.4.4工艺专家系统
本次系统建设同时集成了工艺专家系统,利用各类数据(如表2所示)加强地面生产管理,利用单井、管线、集气站等各类生产数据,逐步开发动态管理系统、智能提示、专家帮助系统,加强生产日常管理,实现对气井故障情况进行及时的报警提示,通知相关人员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4.5现场设备诊断系统
关键词:数字房产 城市规划 城市管理 金融信息
数字房产是对各类房产信息系统、数据建设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总称。它是以房地产为对象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的信息集成和应用系统,以空间信息为核心,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管理信息系统(MIS)(宋小东等,1995)、办公自动化(OA)、空间信息挖掘与分析、现代网络等先进技术,达到最大限度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水平,快速、准确、完整、便捷地提供房产综合信息服务,从而提高房地产管理部门的决策能力和行政效率,推动产业优化,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
数字房产建设的总体目标
数字房产系统的建设,立足房产管理本身需要,面向整个城市各行各业提供服务,这是数字房产建设方的一个主导思想。这也是当前数字城市、数字房产建设的大势所趋。数字房产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以房产管理部门为主的政府部门、以房地产企业为主的各类企业和更广泛的社会公众。
从数字房产建设的内容上来看,数字房产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为政府服务的房产综合业务办公信息系统、为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房产信息和网上(远程)办公系统及房产网上交易平台。
从技术上讲,数字房产建设要达到“四个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即数据一体化、技术一体化、业务一体化和服务一体化。
从数字城市建设的角度来看,数字房产建设的总体目标是要在满足房产管理部门自身需求的前提下,遵循数字城市建设的统一规范和要求,为数字城市提供房产空间信息及与之相关联的房产人口信息、产权信息、交易信息等,并能与数字城市其他应用信息进行集成和互动操作。
数字房产建设的总体框架
数字房产系统是一个由基础层、应用层和保障体系统组成的综合信息系统。从总体上看,数字房产基础层主要完成房产对象的数字化描述,构建数字房产运行的综合数据平台;应用层主要实现数字房产的职能,即实现房产的信息化。
(一)基础层
数字房产的基础层主要包括数字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数字房产基础设施、数字房产综合数据平台及数字房产基础建设中所涉及的技术和保障体系等内容。
数字城市(文鹏,2009)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是数字房产可以利用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主要包括网络、数据、技术和保障四个层次。
数字房产综合数据平台是共享房产数据的管理和交换中心,也是实现房产资源共享的基础,其主要功能是管理房产的重要的基础数据,安全地分布存储、科学地预处理加工、并解决来自不同部门异源、异构数据的集成、开发和利用问题。数字房产综合数据平台必须要考虑数字城市建设的长远规划,既能满足数字房产自身的需要,也能够满足数字城市数据共享和交锦的需要,最终使数字房产成为数字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应用层
应用层是数字城市的信息处理层,也是房产信息的利用和价值体现阶段。根据信息的生命周期理论,信息的价值是通过信息的利用来体现的。
应用层主要包括地理和基础信息管理系统、数字房产综合应用系统、数字房产决策(周宇光,2005)服务系统三大类应用。地理和基础信息管理系统负责数字房产数据的采集、传输和预处理工作。数字房产综合应用系统包括政府类应用即房产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企业类应用即数字房产信息共享和交换服务平台、公众类应用即以房产公众信息网为主的房产信息系统。房产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数字房产的核心,是数字房产综合数据平台数据的主要来源和更新手段。
(三)保障体系
系统保障体系统由政策法规、运行管理机制、技术安全标准及各种应用规范组成。它是系统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它是数字房产建设从系统规划、建设、管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数字房产建设的内容
数字房产是一个多种网络结构支持下的复杂应用系统,包括计算网络在内的硬件设施、数据库系统(即数据平台)、各类应用系统。这也是数字房产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建设
计算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是为数字房产系统的运行提供计算机网络、硬件和安全平台。
首先,要建设满足数字房产需要的内部办公网络、远程接入网络、Internet以及实现与其他政务专网的接入。其次,还要建设计算机硬件系统。其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主机系统、存储系统、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多媒体设备和图像处理设备等。考虑到数字房产用户数众多、业务量大等特点,因此需要采用主机群集系统(如双机热备和双机互备)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缩短故障恢复时间。考虑到数据的安全性,还要采用实时备份、远程备份等技术进行容灾处理。最后,还要建设系统的安全平台。其中主要包括病毒防范、入侵检测、身份认证、数据库审计、内外网隔离设备等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235-02
随着房屋权属变更日趋频繁,其房屋档案是确认财产和保护财产不可替代的法律依据。有关房产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是房产行业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屋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也是我们档案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部《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和《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对档案电子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变被动为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已经成为房产档案部门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房地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几年,房地产开发建设领域发展迅速,对房屋产权产籍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政府的行政职能部门,房产档案馆的主要职能是将接收入馆的各种房屋产权产籍资料进行接收、扫描、整理入库、保证产权产籍档案信息完整。因此房产档案馆已成为信息采集、存储、管理、传输的中心和基地。对房产档案档案数字化的研究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问题。
二、房地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中的应该解决二大个问题
第一、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问题。数字信息载体的脆弱性以及数字信息所依赖的计算机硬软件的不断更新,造成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存在种种问题。
第二、统一数字化标准格式问题。档案信息共享的前提是标准化与规范化,它包括:档案业务管理规范化、档案馆运作规范化、网络标准规范化、信息交换规范化。全国各地房地产档案馆,包括众多相关信息提供单位,只有大家按照统一标准、格式来进行数字化,才能更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加快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的进程。
三、房产档案馆数字化管理系统工程的建设
数字化房产档案馆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与传统的房产档案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馆藏是以数字化信息为主,以机读数据库为档案存储中心,以网络化运作实现房地产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房产档案馆数字化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在系统设计上,按照建设部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的要求,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数字系统”,力求在规范化管理上实现突破。建立一个集中扫描录入包含各种分类和密级的房产档案,使纸质档案图像化,实行电子化集中存储、索引、管理、查询的系统。在充分考虑房产交易市场自身业务系统状况的前提下和当前房产档案电子化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具体分项目标如下:
(1)实现电子化文档的集中控制和资源共享;
(2)系统结构灵活,可根据业务量的变化而实现连续性扩容;
(3)具备足够的安全措施,充分兼顾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和业务安全,做到安全与效率并重;
(4)提供统一的接口,响应其它业务应用系统对本系统存储的影像图片的查询请求;
(5)对需要进行远程调阅的房产档案进行影像扫描,将图片文件存入计算机,实现电子化存储;
(6)配合并培训库房管理人员进行增量档案的扫描;
(7)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产权产籍管理系统无缝连接;
其次系统设计原则:为了实现目标,系统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原则进行设计和开发:
先进性:系统设计和开发采用C/S体系结构和面相对象(OO)的软件分析和设计方法,构成了在国内具有先进性的档案管理。
稳定性:保证应用系统运行及通讯的稳定性,有较强容错性,从软件、硬件、网络等不同角度,使用硬件备份、自动恢复、系统监控等技术手段避免系统单点故障、降低系统的后期维护成本、使系统运行时的出错概率及信息传输精度均符合业务需求。
独立性:电子档案系统通过接口与原业务系统无缝结合,可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将扫描模块插入到任意业务环节。
本系统限定按“收件号”进行当前案卷管理,每个流水号对应原始档案卷通过本系统生成一组电子图片。
系结构业务流程表示如下:
(一)档案扫描
1.认真无漏填写纸质档案前处理、扫描交接单。
2.对每份文件的每页进行纠偏处理,其左右歪斜偏差小2度;对横向排放的页面进行左右旋转90或270度处理,以符合阅读习惯。
3.扫描过程中因操作原因或纸张质量引起的卡纸而导致的纸张破损或断裂时,应尽可能按原缝隙粘贴好,再用平板扫描仪扫描。
4.每一案卷纸质档案扫描完后,扫描人员应核对案卷内每一文件的实际扫描张数与前处理人员填写的文件张数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应在备注栏填写具体原因或向现场管理人员询问。
5.A4宽幅单面扫描仪快速扫描双面文档并正确排序的使用方法。
先将全部正面扫描并保存后,再将全部反面扫描(中间的白页也要扫描),最后将空白页删除。
6.卡纸的处理 纸质较差、薄、软、对折不齐、开叉、装纸超重、纸槽宽幅过大、进纸边不整齐时容易发生卡纸。卡纸后该页应改用平板扫描,并尽可能恢复纸质档案原状。
7.A3幅面的纸张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
8.检查核对完后将该影像数据保存到数据库服务器保存。
(二)图像修正
1.扫描影像获取时一般将分辨率设置为200DPI。
2.图像画幅数要与扫描交接单上保持一致,准确无误。
3.要保证画幅上的图像、文字完整,清晰可读。
4.对不同纸质档案设置能达到最好效果的参数,尽可能使图像能清晰识别。
(三)档案资料分类。房产档案资料分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每份档案文件目录数据与其图像文件名分类后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实现档案目录数据与图像文件的对接。
(四)数据对接。根据文件的业务编号将目录数据与图像文件进行对接,图像文件与目录数据对接要做到准确无误。目录数据著录内容与原件有偏差时,应以原件内容为准。
(五)档案整理
对扫描后产权资料逐卷、逐份验收和检查,然后装订建卷,移交档案编排人员。
(六)档案号编排。经过接收、扫描(拍照)、整理后的档案由专人经本档案系统自动给案卷号(流水号),按档案属性分类编排,根据每卷档案所在的库、列、组、层、卷编排档案状态。
(七)数据校对。以抽检的方式检查图像文件与数据对接是否准确。发现对接错误的文件应做好记录,并通知有关人员及时进行改正。一个全宗的合格率未达到95%以上不予以验收。
(八)光盘刻录。每个全宗的档案扫描、对接并校对完成后应及时刻录成光盘或备份到磁带,刻录光盘时应注意图像信息的完整,刻录完成后要进行质量检查。合格的光盘用只读光盘复制两份,异地保存。
(九)档案公开查询、公开利用。以前对房地产档案利用工作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加上受传统档案管理理念的束缚,档案管理人员一直有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对房地产档案查询设定种种条件限制利用。我们在本系统查询信息中设计查询功能,从查询受理、查阅内容、查询收费、出具证明形成信息数字化,软件设计中对前台实行部分资料公开查询,档案信息系统的运用,使我们档案管理达到自动检索、自动变更数据、自动编目、自动汇总和自动打印,带来了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好的社会效益。
四、进一步加强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建设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房地产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档案原件及档案数据的管理。档案原件作为房地产档案的原始资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档案数据的来源。房地产档案管理要实行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加快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目录数据的质量。首先应该对馆藏的所有档案完成案卷级条目检索数据库,这是一个快速且见效快的目标;其次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文件级条目检索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全面、高效、快速、准确的档案检索数据库。
(二)稳步推进档案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对录音、录像、照片档案进行数字化,建立一定规模的多媒体档案数据库。推进档案资源信息二次开发,建立多种形式档案信息体系。根据档案信息,做多方面的专题研究和编研,推进档案信息的二次开发,同时采用多形式档案信息的方式,如建立网站等,使更多的用户了解档案、利用档案,扩大档案的利用价值。
(三)电子数据的安全性管理。档案资源信息化后,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因此网络的安全性、数据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设定安全的使用权限,以保证电子数据不被错误修改、删除,同时派专人作好数据的备份工作,以保证档案馆提供给用户的数据具有安全性、可靠性。
(四)加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标准规范的贯彻实施工作。档案馆要按照国标《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和国家档案局6号令《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范化要求,开展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使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一样得到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
笔者学校自动化生产制造技术课程在2010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课程,依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评审指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是评审指标中的一项重要的一级指标,其二级指标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网络教学环境四项内容。笔者针对自动化生产制造技术课程建设,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这一评价指标做如下探讨。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在评审时的主要观测点是教学模式。它的评审标准是: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应有一定的要求,教学模式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教学模式。笔者对自动化生产制造技术课程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设计与创新。
1.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一致
课程的教学采用在技术中心进行现场授课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厂”式教学氛围,在实践能力上得到真正提高。在技术中心里,学生可以接触到企业最新技术,可以看到相关技术环节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通过在技术中心教学,改变了教学核心内容,将过去的以理论知识为主转化为以应用技术为主。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以完成项目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企业工作组织形式(小组)为团队,通过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将知识的传递融于真实工作任务完成的过程之中,实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培养了他们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以学生自我体验和分组讨论为主,教师是工作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引导学生清晰地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如何学、如何学得更好。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评审时的主要观测点是教学方法的运用。其评审标准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自动化生产制造技术课程在遵循教学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课程难度和特点,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合理运用。课程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任务驱动”教学法
本课程教学内容由四个典型工作任务组成,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又包含若干项目。在各个项目中,以包含能力要素的项目任务需求驱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断提出新问题、新任务,学生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强化旧的知识、学习新的内容。在设计任务时将难度一点点地增大,使任务设计非常巧妙,既复习旧知识,又引入新的教学内容。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
为了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教师依托德国FESTO公司生产的模块化生产加工系统(mps)展开教学。采用在技术中心进行现场授课的方式。
3.直观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录像、图片等现代教育技术展开理论教学,将复杂的原理用简单的、感性的方法展现出来。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捕捉,并对代表性问题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力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创新,学生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4.模拟仿真教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仿真软件来对气动回路进行调试,也可以通过仿真软件来对自动化生产线的控制程序进行仿真、调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接触到了工程设计方法,这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5.分组学习教学法
在组织教学时,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14个小组,每个小组3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个项目的制作。小组成员分工协助,共同探讨。通过分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社会能力,锻炼了与人交往、表达和沟通能力,锻炼了小组成员之间协作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学习、捕获知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为今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种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其责任心。基于集体荣誉感的原因,各小组在每一个展示和阐述的环节都非常努力地准备,多数小组长也非常负责任,能够深度挖掘组员的能力,并且督促他们的工作。
6.激励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小组之间竞赛的方法,竞赛的结果记入形成性考核成绩,鼓励团队合作精神和培养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7.设置故障教学法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采用人为设置故障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个小组在制作项目时出现的故障,也要展示给全体同学,由各个小组共同探讨,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生在今后制作项目时不仅可以避免类似故障的发生,即使在类似的故障发生时也会很快找到解决的方法。
三、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评审时的主要观测点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它的评审标准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建立虚拟社会、虚拟企业、虚拟车间、虚拟项目等仿真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取得实效。
自动化生产制造技术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视频录像、动画等,使教学更加直观,易于学生理解。运用仿真软件来调试控制程序。将复杂的原理、工作过程用简单的、感性的方法展现出来,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紧跟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前沿信息。
四、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教学环境评审时的主要观测点是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环境。它的评审标准是: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架构合理,硬件环境能够支撑网络课程的正常运行,并能有效共享。
目前学院面向教学,构建了数字化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包括通用网络教学平台、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平台、专业建设与展示平台和教学资源中心等教学应用系统,对师生的日常教学进行有效的支持与辅助。
一、建设数字房产档案馆的优点
房产档案是在产权登记和清理过程中形成的产籍资料,是产权管理活动的原始记录,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产权状况、房地状况,涉及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建设等的各个专业管理部门,因此,房产档案馆理应成为“数字城市”中信息采集、存储、管理、传输的中心和基地。
1.档案信息数字化
房产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保护的需要,实现了传统的手工调阅信息转变为计算机查阅信息,减少了工作程序,能够满足快速查询的需求,并能有效的保护原件,代替原件使用。
2.数据传输网络化
数字化档案是服务社会的需要,实现了信息共享,在房产管理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社会利用者之间构起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扩大档案的利用空间,有效利用房地产档案,充分发挥房产档案的价值。
3.利用查询智能化
数字化房产档案的最大优势是查询、利用方便快捷。在查询时可以在计算机中进行智能化检索,还可以使用户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查询档案信息,为社会提供了方便。
总之,数字房产档案的建立方便了利用者,减少了中间环节,使网上传输更加快捷,但同时也对传统的档案管理理论及其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目前来看,数字房产档案的法律性问题也是整个档案界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
二、建设数字房产档案馆的缺点
1.成本较高
数字档案馆是高新技术支撑起来的,建设数字房产档案馆需要巨额资金。但是数字档案馆又不是一次性巨额投入建成后就可以一劳永逸的,它的维护和使用费用并不少于初建的费用,需要不断地投入大量资金来维持其正常运行。因为资金问题是建设数字房产档案馆的最关键问题,而投入与产出的不协调又使得资金问题的解决变得更加困难,这恐怕是摆在数字档案馆建设面前的最不容易解决的难题。
2.数字房产档案的原始性和凭证性问题
在数字档案的原始性、凭证性得不到保证和无法确认的情况下,数字房产档案馆实际上并不能称其为数字档案馆,数字房产档案馆的建设和运行只能作为传统档案馆的附属。它实质上也就是传统档案馆实现档案信息快速检索、信息共享、服务网络化的技术手段。解决数字档案原始性和凭证性的法律效力等基础性问题,不仅档案部门要达成共识,而且必须有法律依据彻底解决,否则难以保证数字房产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
3.数字房产档案馆对档案人员的素质要求
数字档案馆所需要的是复合型、一专多能的人才,要求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网络知识,同时还应掌握相应的检索知识及信息存贮技术等。数字档案馆对档案人员的素质要求要比传统档案馆高得多。
综上所述,建设数字房产档案馆各有利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利大于弊,特别是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和深入,随着房产交易的日趋频繁,档案利用人次的不断增多,陈旧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在房产档案管理的要求,房产档案馆要想获得更快发展,就必须树立超前的服务意识,利用新的技术,主动为百姓服务,让档案贴近百姓。因此,使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实现房产档案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
三、建设数字房产档案馆应该注意的问题
1.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数字房产档案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此项工程的完成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环境、物质环境、人才环境。因此,首先要得到上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完成资金落实、社会各方面的协调等各项工作。其次要组织专业人员设计和实施数字化房产档案管理软件,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改和完善,从而保证数字房产档案馆的正常运行,发挥数字房产的作用。
2.数据的动态管理
数字房产档案馆数据信息的动态管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房产档案随着房屋的买卖、变更而不断形成新的房产档案,其具有动态性。因此房产档案的动态管理非常重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后,加强了房屋产权的动态管理,保证产权信息正确、完整、及时,使档案管理机构与登记、受理、抵押、交易等科室和相关部门联网办公,实行一体化管理,各部门人员能依据数据信息,办理产权登记,防止重复抵押、一房多卖等违法行为出现,并为社会利用者提供可靠的信息。
3.数字房产档案的安全管理
由于数字房产档案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存储在计算机中,通过网络查询,有内网和外网两个网络,存在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对档案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及网络等各方面的安全,因此要采用各种存储方式保存数据,在异地保存了4份,并及时更新;采用内网、外网分离,设置网络防火墙,防止从外部攻击;制定安全保密制度,以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
实现档案馆数字化将成为房产档案事业发展的主流,面对新时期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只有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加快发展,才能实现档案事业的改革与创新,建立信息产业的档案事业体系,并为建立数字城市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TU24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房屋权属变更日趋频繁,其房屋档案是确认财产和保护财产不可替代的法律依据。有关房产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是房产行业信息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房屋档案馆数字化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也是我们档案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设部《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和《房屋权属登记信息查询暂行办法》对档案电子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变被动为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已经成为房产档案部门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一、房地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性
近几年,房地产开发建设领域发展迅速,对房屋产权产籍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政府的行政职能部门,房产档案馆的主要职能是将接收入馆的各种房屋产权产籍资料进行接收、扫描、整理入库、保证产权产籍档案信息完整。因此房产档案馆已成为信息采集、存储、管理、传输的中心和基地。对房产档案档案数字化的研究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不容回避的问题。
二、房地产档案馆数字化建设中的应该解决二大个问题:
第一、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问题。数字信息载体的脆弱性以及数字信息所依赖的计算机硬软件的不断更新,造成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存在种种问题。
第二、统一数字化标准格式问题。档案信息共享的前提是标准化与规范化,它包括:档案业务管理规范化、档案馆运作规范化、网络标准规范化、信息交换规范化。全国各地房地产档案馆,包括众多相关信息提供单位,只有大家按照统一标准、格式来进行数字化,才能更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加快房地产档案数字化的进程。
三、房产档案馆数字化管理系统工程的建设:
数字化房产档案馆是一个数字化的信息系统,与传统的房产档案馆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的馆藏是以数字化信息为主,以机读数据库为档案存储中心,以网络化运作实现房地产档案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因此房产档案馆数字化显得至关重要。
首先在系统设计上,按照建设部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规范化管理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的要求,充分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数字系统”,力求在规范化管理上实现突破。建立一个集中扫描录入包含各种分类和密级的房产档案,使纸质档案图像化,实行电子化集中存储、索引、管理、查询的系统。在充分考虑房产交易市场自身业务系统状况的前提下和当前房产档案电子化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具体分项目标如下:
(1)、实现电子化文档的集中控制和资源共享;
(2)、系统结构灵活,可根据业务量的变化而实现连续性扩容;
(3)、具备足够的安全措施,充分兼顾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和业务安全,做到安全与效率并重;
(4)、提供统一的接口,响应其它业务应用系统对本系统存储的影像图片的查询请求;
(5)、对需要进行远程调阅的房产档案进行影像扫描,将图片文件存入计算机,实现电子化存储;
(6)、配合并培训库房管理人员进行增量档案的扫描;
(7)、使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与产权产籍管理系统无缝连接;
其次系统设计原则:为了实现目标,系统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原则进行设计和开发:
先进性:系统设计和开发采用C/S体系结构和面相对象(OO)的软件分析和设计方法,构成了在国内具有先进性的档案管理。
稳定性:保证应用系统运行及通讯的稳定性,有较强容错性,从软件、硬件、网络等不同角度,使用硬件备份、自动恢复、系统监控等技术手段避免系统单点故障、降低系统的后期维护成本、使系统运行时的出错概率及信息传输精度均符合业务需求。
独立性:电子档案系统通过接口与原业务系统无缝结合,可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将扫描模块插入到任意业务环节。
系结构业务流程表示如下:
(一)档案扫描
1、认真无漏填写纸质档案前处理、扫描交接单。 2对每份文件的每页进行纠偏处理,其左右歪斜偏差小2度;对横向排放的页面进行左右旋转90或270度处理,以符合阅读习惯。 3.扫描过程中因操作原因或纸张质量引起的卡纸而导致的纸张破损或断裂时,应尽可能按原缝隙粘贴好,再用平板扫描仪扫描。 4.每一案卷纸质档案扫描完后,扫描人员应核对案卷内每一文件的实际扫描张数与前处理人员填写的文件张数是否一致,不一致时应在备注栏填写具体原因或向现场管理人员询问。 5.A4宽幅单面扫描仪快速扫描双面文档并正确排序的使用方法。先将全部正面扫描并保存后,再将全部反面扫描(中间的白页也要扫描),最后将空白页删除。 6.卡纸的处理 纸质较差、薄、软、对折不齐、开叉、装纸超重、纸槽宽幅过大、进纸边不整齐时容易发生卡纸。卡纸后该页应改用平板扫描,并尽可能恢复纸质档案原状。 7.A3幅面的纸张用数码相机进行拍照。 8.检查核对完后将该影像数据保存到数据库服务器保存。 (二)图像修正1、扫描影像获取时一般将分辨率设置为200DPI。2、图像画幅数要与扫描交接单上保持一致,准确无误。3、要保证画幅上的图像、文字完整,清晰可读。4、对不同纸质档案设置能达到最好效果的参数,尽可能使图像能清晰识别。(三)档案资料分类房产档案资料分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每份档案文件目录数据与其图像文件名分类后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实现档案目录数据与图像文件的对接。(四)数据对接根据文件的业务编号将目录数据与图像文件进行对接,图像文件与目录数据对接要做到准确无误。目录数据著录内容与原件有偏差时,应以原件内容为准。
(五)档案整理
1、对扫描后产权资料逐卷、逐份验收和检查,然后装订建卷,移交档案编排人员。
(六)档案号编排
经过接收、扫描(拍照)、整理后的档案由专人经本档案系统自动给案卷号(流水号),按档案属性分类编排,根据每卷档案所在的库、列、组、层、卷编排档案状态。
以抽检的方式检查图像文件与数据对接是否准确。发现对接错误的文件应做好记录,并通知有关人员及时进行改正。一个全宗的合格率未达到95%以上不予以验收。(八)光盘刻录
每个全宗的档案扫描、对接并校对完成后应及时刻录成光盘或备份到磁带,刻录光盘时应注意图像信息的完整,刻录完成后要进行质量检查。合格的光盘用只读光盘复制两份,异地保存。
(九)档案公开查询、公开利用
以前对房地产档案利用工作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加上受传统档案管理理念的束缚,档案管理人员一直有重保管、轻利用的思想,对房地产档案查询设定种种条件限制利用。我们在本系统查询信息中设计查询功能,从查询受理、查阅内容、查询收费、出具证明形成信息数字化,软件设计中对前台实行部分资料公开查询,档案信息系统的运用,使我们档案管理达到自动检索、自动变更数据、自动编目、自动汇总和自动打印,带来了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好的社会效益。
四、进一步加强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数据库 房地产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档案原件及档案数据的管理。档案原件作为房地产档案的原始资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是档案数据的来源。房地产档案管理要实行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加快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提高档案目录数据的质量。首先应该对馆藏的所有档案完成案卷级条目检索数据库,这是一个快速且见效快的目标;其次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文件级条目检索数据库。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全面、高效、快速、准确的档案检索数据库。
2、稳步推进档案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对录音、录像、照片档案进行数字化,建立一定规模的多媒体档案数据库。推进档案资源信息二次开发,建立多种形式档案信息体系。根据档案信息,做多方面的专题研究和编研,推进档案信息的二次开发,同时采用多形式档案信息的方式,如建立网站等,使更多的用户了解档案、利用档案,扩大档案的利用价值。
3、电子数据的安全性管理。档案资源信息化后,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因此网络的安全性、数据的安全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设定安全的使用权限,以保证电子数据不被错误修改、删除,同时派专人作好数据的备份工作,以保证档案馆提供给用户的数据具有安全性、可靠性。
4、加强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
加强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的标准规范的贯彻实施工作。档案馆要按照国标《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和国家档案局6号令《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范化要求,开展电子文件收集、归档工作,加强分类指导,使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一样得到科学保管和有效利用。
5、抓紧档案信息化标准和规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