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手术室护理亮点

手术室护理亮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4 09:28: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手术室护理亮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手术室护理亮点

篇1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184-02

1 资料和方法

资料来源于本院每月发放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表》2007-2008年的无记名调查表格共200份。对每月满意度进行统计,计算年平均满意度进行比较。

2 开展人性化护理具体做法

2.1 增强人性化护理的意识:人性化护理是医院竞争发展的需要和关键,手术室护理由单纯的术中配合护理向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扩展传统的手术室护士隔离在手术室内终日与器械为伍,与病房护理脱节。而现代护理观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不仅仅是配合手术为主的单纯技术性操作,而且要求护士走出手术室,与病人进行交流、接触。她的角色不但是一个手术的配合者,而且是手术病人的照顾者、咨询者、教育者和研究者[2]。对手术患者实施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即加强术前随访、术中关心、术后随访,帮助病人以最佳的心态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提高手术病人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主动提供人性化服务的意识。

2.2 人性化服务的程序:本院根据人性化服务的标准每月由医务科检查1次。科室不断根据自身特点提出具体服务措施。每位护士实施中不断发现新的有效的措施,科室每月开会交流总结1次,提出新的人性化服务亮点

2.2.1 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到病房访视次日将接受手术的病人。首先对老年患者像儿女般关心,对同年龄段的患者如兄妹般亲热,对小儿患者像父母般关爱。恰当称呼患者,给患者或家属良好的第一印象,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其次自我介绍,告诉患者在整个手术的过程中自己会全程陪护,让患者的心贴近自己,再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生活背景进行交谈,进一步了解对方内在的心理活动,这时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根据各科特点编写了相应的访视纲要,采用图片、照片等向病人讲解手术室的环境、设施、护士着装等,缓解病人因环境陌生而产生恐惧感。用通俗的语言解答病人不安和担心的问题,消除不安心理。说明术中如有不适都要及时提出,医护人员会尽全力让患者舒适安全,增加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介绍麻醉方式、手术过程及治疗效果,让患者对手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减轻患者对手术治疗的神秘和恐惧。

2.2.2 做好入室时服务:把入室的2min作为一个服务重点,巡回护士在手术室门口迎接病人,脱下口罩,亲切称呼病人,像老朋友一样和病人握手交谈。询问睡眠、饮食、卫生、二便情况以及家属陪同情况。了解心理状态,语气要轻松、温和,目的是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

2.2.3 术中病人的人性化服务: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在病人一侧陪伴,根据情况握病人的手、抚摩前额、理顺头发、按摩肢体、湿润嘴唇。尽量减少噪音产生,不与工作人员闲谈。注意患者保暖。安置手术及使用约束物品时不断询问患者感受,确保安全和舒适。对局麻手术患者,先告知可能出现的不适,帮助患者掌握缓解不适的方法,如做深呼吸、念数字等。对学龄儿童患者给予鼓励表扬、谈话、更能分散注意力,使其配合麻醉和手术。

2.2.4 手术后的服务手术结束后,护士要告诉患者手术结束了,手术做得很顺利,让患者紧张的心理得到放松,擦净血迹,穿好衣服,亲自护送患者到病房,搬动时注意保护切口及各种引流管勿脱落,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转移患者时切勿拖、拉、推,注意轻抬轻放。摆好位置后,向病区护士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同时向患者的亲属交代,患者在手术中情况及手术后注意事项。术后2d到病房回访患者,主要进行健康知识的宣教。了解康复的情况,指导康复训练和对手术室护理感受和建议。

2.2.5 对手术病人家属的人性化服务:首先把家属也视为服务对象,提供休息室,室内安置电视机、饮水机、空凋,提供报纸、杂志、健康宣传资料等。并由办公室护士负责汇报手术进展情况,回答家属的问题,消除家属在手术室外等待时的焦虑心理。

3 结果

开展人性化护理,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1。

4 意义

4.1 开展人性化护理强化了手术室护士的服务意识。形成了服务满意是最好的质量的理念,调动了护士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主动服务意识,实现了人文关怀的服务目标,提高了护理质量。

4.2 开展人性化护理,缩短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心灵沟通联络了感情、增加了信任,及时地为患者解决心理上和生活上的问题,从而消除其紧张、恐惧、害怕心理。使手术患者心身处于最佳状态,为顺利地渡过围手术期起到了积极作用。提高了病人配合手术治疗的主动性,增强了手术治疗的信心,使患者取得更好的疗效。

4.3 开展人性化护理提升了医院护理服务品牌,提高了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性化服务体现了护士温柔、善良的品性。护士的服务源自内心,注重细节,在整个服务过程中体现了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人文精神。提高了医院的声誉,打造了医院服务品牌。

篇2

创新是发展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作方式的过程,创新服务意识水平的高低是体现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1]。2010年初卫生部提出了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为目标的"示范工程"活动[2]。为深入落实这一核心工程,我院手术室结合其工作特点的特殊性,积极创新,自2012年3月以来从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提高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提升了手术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室共有护理人员12名。学历:本科3人,大专9人;职称:主管护师:2人,护师3人,护士7人。

1.2方法

1.2.1管理创新 ①完善排班模式,满足护士的合理需求,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因为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我们改革采用弹性排班模式,既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建立了一线、二线、三线人员,以应对各种突况的发生。②建立了护士需求登记本,护士可将休假或者工作安排上的特殊需求提前记录并告知护士长,护士长可根据具体工作情况予以回复,进一步完善了护理管理,也使得护士长与护理人员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③建立了手术医生习惯、意见登记本,每一位护理人员在结束手术配合工作后都可以及时将手术医生的各种合理意见、建议、手术习惯和特殊需求记录下来,在护士之间传阅,有利于加强医护协作,构建良好的医护关系。④改革绩效考核方案,实行同工同酬。科室根据实际情况改革了薪酬分配方案,将工作质量、工作量和工作年限、职称相结合,真正做到多劳多得,同工同酬。⑤设立了手术室室长,将每一间手术室的管理责任到人,调动人人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⑥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制作了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随机悬挂,为护理人员尽快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提供了方便。

1.2.2服务创新

1.2.2.1将人文关怀贯彻到整个围手术期护理中,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手术对病员来讲是一种压力源,会对病员身心方面产生影响。手术室全期护理旨在通过手术前、中、后期的各项专业及持续性的护理活动,为病员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1.2.2.2改变访视模式,提高访视工作质量 ①耐心的做好术前访视 。我们针对术前访视工作作了集中的培训,广搜众议,将访视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统一规范,要求术前1 d下午到病房访视病员,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解答患者最关心和最担忧的问题,让患者感觉到手术准备是充分的,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手术。针对部分访视时不在病区的患者,我们通过电话告知其注意事项,让患者感受到关怀和重视。这项工作的实施保证了术前访视率和提高了工作效率,严把了质量安全关,从而提高了患者满意度。②细致的做好术中护理工作。做好微笑服务,做好患者的低温管理,尊重患者的隐私,保护患者的安全。③做好贴心的术后回访工作,主动反馈提升服务内涵。由参与手术的护理人员术后3~4 d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真实心声以及对我们工作、服务的满意度;手术室护士长不定期的参与术后回访工作,真实了解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以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护理工作质量。

1.2.2.3温馨的后勤服务 手术接连台间隙,手术医生由于长时间手术工作,易疲惫,手术室积极采取关爱措施,为手术医生准备好可口饭菜及各种生活用品,融洽了医护之间的关系,让医生在手术后以清爽而愉快的心情离开手术室。

1.2.3技术创新 ①创新培训方式:根据入手术室的工作年限将护士分为新护士(1年以下)、3年资以下、3年资以上3个层次,采取分层次的培训带教方法,并分别制定每个层次的理论和操作学习重点,以进一步提高带教工作质量,有利于年轻护士更快成长。②实行责任组长制,将全科护理人员分为普外、腔镜、骨科三个专业组,由组长负责各组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且护士长尽量安排专科人员配合专科手术,保证了手术配合质量。

2结果

2.1开展创新型工作提高了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见表1。

2.2开展创新型工作提高了手术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见表2。

3体会

护理创新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品质的提升[3]。手术室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程序,树立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强化了护理人员优质护理服务意识。科学的管理方法激发了全科护理人员业务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增强了医护间的协作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手术患者的安全与利益。

参考文献:

篇3

2、不足之处:

(1)管理人员未参加过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学习,无上岗证;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薄弱,相关知识欠缺。

(2)手术室和分娩室洗手设施及空气消毒设施欠完善

(3)消毒容器及器械未严格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4)未进行生物监测,无自查及持续改进措施。

(5)医疗废物分类处置不完善

3、改进建议:

(1)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基础知识。

(2)进一步完善分娩室及手术室空气消毒设施,认真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3)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4)加强质控督查、管理力度。

二、医院管理部分

1、亮点: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文本齐全,培训学习落实到位。

2、不足之处:

(1)职能部门负责人未参加管理知识培训;

(2)医院中长期发展未明确具体的目标和实施步骤,近期工作目标不明晰。

(3)应急物资储备不齐。

3、改进建议:制定明晰的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经职代会审议后组织实施。

三、感染性疾病管理部分

1、亮点:制度齐全、资料完整,按时完成传染病培训,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报告率100%。

2、建议:完善出院病人督查工作。

四、后勤保障管理部分:

1、亮点:资料装档有序,制度职责健全上墙规范,标识醒目清楚,室内外卫生清洁舒适、地面明亮。设有后勤科并有后勤专职管理人员,后勤保障落实到位。

2、不足之处:无设备设施台账及维护、维修、保养登记,有组织培训、无培训记录。

3、建议:完善各项表册登记和组织培训记录,加强后勤保障规范管理,确保临床工作正常运转。

五、药事管理部分:

1、亮点:有药学专业人员,各种制度资料齐全、整洁、完善,药品摆放整齐。

2、不足之处:药库、药房面积不足,无除湿、防潮等设备、设施;无阴凉库,温湿度登记记录欠规范,药品储存条件不足;近效期药品管理落实不到位;不合格处方比例高,抗菌药物分级管理不到位;未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监督管理与评价。

3、改进建议:改善药品储存基础设施建设;建议按《处方管理办法》规范处方管理;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建议开展抗菌药物的监测与评价以及加强近效期药品管理。

六、病人安全目标部分:

1、亮点:各种管理制度健全,资料规范,有序存档。

2、不足之处:管理制度未完全落实到位,个别医护人员对围手术期管理工作流程熟悉程度差。

3、整改建议:科室人员应加强病人安全目标管理相关制度的学习,各种制度要真正落实到位,做到人人熟悉。

七、医疗质量体系及管理部分:

1、亮点:医院质量管理组织齐全,各管理委员会人员构成合理,岗位职责明确,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考核,有检查、分析、整改措施及总结,资料完整,归档整洁。

2、不足之处:XX年来的持续性资料欠完善,无新技术应用档案资料。

3、整改建议:医院各管理委员会要继续认真开展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好记录并规范存档,如有新技术开展,要做好相关档案资料。

八、护理管理部分:

1、亮点:人员配置相对合理。

2、不足之处:思路不清晰,资料不齐,归档凌乱;无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考核记录;无护理质量考核、评价记录;分级护理落实不到位;无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反馈、统计记录;抢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不齐全,未处于备用状态,无定期检查记录。

3、整改建议:认真熟悉医院等级评审标准与细则;完善护理管理组织;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考核、评价;加强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加强护理人员三基培训、考核及抢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管理设备。

九、病人服务部分:

1、亮点:医院流程清晰,健康宣传开展好,病人可随时获得相关诊疗信息,患者就医环境清洁舒适,各种警示及温馨标识规范,医德医风考评、病人投诉与纠纷处理工作细致扎实。

2、不足之处:在架病历中无病人病情评估;知情同意告知不到位;无专人负责压力容器操作维护,操作人员无相关资质;病室病床之间无布帘隔断,不能很好保护病人隐私。

3、整改建议:按规定及时完成住院病人病情评估工作,认真落实知情同意告知制度,做好病人隐私保护工作。

十、 财务管理部分:

1、亮点:无

2、不足之处:财会人员属兼职无资质;无成本核算,无成本效益分析;制定的年初工作计划不符合医院实际,年初预算不详细,缺少年末财务分析;没有对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实施权限实行分级负责制度,没有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与实施跟踪记录,重大经济事项的集体讨论缺少参会人员签字;没有医院内部价格管理制度,虽然有兼职医药价格管理人员,但未建立医药价格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缺少药品及耗材招标相关资料;价格公示牌悬挂过高,字体过小,无法看清。

3、整改建议:按规定配备相关具备资质的财会人员,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及年初预算,并进行有效的年末财务分析;完善重大经济事项集体讨论制;建立医院内部医药价格管理制度,并建立医药价格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完善药品及耗材招标相关资料;医药价格公示要求醒目清楚,便于病员知晓。

十一、 医疗质量部分

1、 亮点:核心制度及各项规章制度完善、齐全。

2、 不足之处: 对核心制度的知晓率不熟悉,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中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无上级医师查房记录,病例特点不突出,与体格检查互相拷贝,诊疗计划欠规范(必要的辅查资料无)。

3、 整改建议:加强业务的开展和核心制度学习并落实到位,加强急诊急救设备的操作训练,规范病历书写。

十二、医院功能与任务部分

1、 亮点: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100%,公益性社会活动开展较好;各种资料齐全。

2、 不足之处:科室配备欠规范,少数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术欠熟练。

3、 整改建议:加强科室建设,加强业务学习。

十三、医技管理部分

篇4

该医疗综合楼于2005年4月16日开工,历经5年多建设,总投资达8亿余元。新大楼的投入使用,使医院的床位增至2076张,医用建筑面积达到270000m2。这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标志着医院步入了国内大型综合三甲医院行列。

然而在几年前,兰大二院还面临着医疗用房严重不足的情况。占地155亩的医院,总建筑面积才116900m2,医疗用房面积仅有35000m2,而且多为平房和简易小楼,房子多为上世纪50年代修建。这些成为了制约医院发展的“瓶颈”,既无法满足广大患者的医疗、保健需求,也使院内许多优秀专家外流,严重影响医院的学科建设和技术进步。鉴于此,医院开始实施自己的改扩建计划――第一步,拆除医院的老住院楼,在原址建一幢医疗综合楼。

2005年4月,新医疗综合楼开始建设,它不仅有利于改善医院健康医疗的环境,提升医院社会形象和建筑品位,而且有利于加快兰州市的旧城改造,改善该地段的建筑环境,丰富城市景观。

2005年12月30日,医疗综合大楼正式奠基。

综合大楼处处有亮点

新医疗综合大楼的竣工,使兰大二院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

*分层挂号解决“三长一短”问题

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三层门诊各有侧重,考虑到儿童、孕产妇就医的不便,将儿科门诊、妇产科门诊以及放射科放在了一层,二层则设置外科诊室、检验科、心电图脑电图室,三层分设各内科诊室、透析中心、内镜中心、病理中心,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门诊每层都设有挂号和收费窗口,医院配置新的挂号收费系统,方便快捷,一二层各设有15个取药窗口,通过窗口边的电子显示屏,药品信息一目了然。门诊开设228间诊室,提高了诊疗质量,彻底解决患者就诊时“三长一短”的困难。

*5中心拓展服务领域

急救中心是医院的窗口,是体现医院医疗水平的最佳平台,搞好急诊工作,对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兰大二院的急救中心是甘肃省重点学科、甘肃省急诊医学国家级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在省急救、危重病医学领域占据着领军地位。中心目前拥有急腹症外科、危重病科及创伤外科三个亚专业学科,形成“院前急救+急诊科+EICU”的科学、合理的救治系统,已成为急救中心的救治特色之一。

目前,该中心增添重症呼吸机、中央监护系统、心肺复苏机等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设立了直通各功能检查室、手术室、ICU救治中心的绿色通道,设内、外科急诊留观室、危重抢救站,根本上改变医疗急救模式,与国际医疗急救水平接轨。

综合楼后急救中心实际拥有床位73张(含抢救床位5张),有24小时开放的检验、超声、放射、心电、急诊手术室、急诊药房、挂号收费室。急救中心于2010年11月搬迁入新综合楼,创建了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诊外科更名为创伤外科,输液中心功能并入急诊管理,发热门诊、肠道呼吸道门诊也并入急诊管理。在处理各种急危重病方面已显现独特的优势;在外科创伤急诊方面,对意外伤害、交通伤、多发伤、复合伤、急腹症等疾病从诊断到抢救直至手术均以快速有效著称。

内镜中心总面积达1600m2,位于综合楼三层的东南区,实行集中区域化管理。对内镜进行统一的清洗消毒,有利于感染的控制,其中专门的内镜洗涤中心,规模较大,是一体化、系统化的大型内镜诊疗中心。

检验中心总面积1000m2,是目前甘肃省内开展检验项目最全、检测速度最快、检测技术较先进的大型检验中心。拥有西北地区首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流水线、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流水线、全自动尿液分析仪流水线、特种蛋白仪等先进设备,达到95%的当日检验报告率。

透析中心是甘肃省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中心,共有透析设备32台,严格按照国家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布局,具有独立的配液室、复用室,具备了多种血液净化技术。投入使用后,预计年透析将达1.6万人次。

超声中心新购进中高档彩超设备10台、1台TCD,配备20间放有彩超设备的检查室。中心运用全新的叫号系统、局域网设施,并设置了现代化的示教室。

*整层的净化手术室,改善了医院的硬件设施

在综合楼的四层,医院将整层设为洁净手术室,总面积约4500m2,数量、面积均创省内之最。建成洁净手术室26间,其中8间百级净化手术室,16间万级净化手术室。日手术量过百台,极大改善了医院的硬件设施。

*花园式共享中厅提升人性化指数

由于医疗综合楼体量较大,为确保综合楼内部的采光,设置花园式的景观中庭,为前来就医的病患提供明快、舒适的就医环境。

*岛型住院病区、人性化的阳光房

医院七至十六层为住院部标准护理单元,每层分两个护理单元,医疗综合楼共计床位2076张,是全省之最。每个护理单元采用中央为医护用房,周边采光区域为标准病房的岛型护理单元,在走廊的尽头设置圆弧形的阳光房,解决了长走廊的采光问题,并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阶梯规划再谋发展

医疗综合楼项目仅是兰大二院全面改扩建的第一步。据了解,早在本世纪之初,兰大二院就规划了更严密的总体设计规划,计划分三期完成医院改扩建任务――

在医疗综合楼项目完成后,医院将完成400床住院楼的项目。计划先拆除70年代的老住院部楼,在原址上建一座400张床位的内科大楼;在旧门诊建一座60000m2的康复大楼;改造教学大楼,原急救中心将改造成研究生公寓,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舒适的环境;建设科研大楼,确定科研方向,建立分子学,生物学等高水平实验室,完成确立的攻关课题和项目,造福人类健康事业。

建设医院道路,改造管网,做好绿地规划,创造优美环境。这是医院建设的第二步。

建设的第三阶段,就是完成医院配套设施及辅助医疗用房的建设,全面完成医院规划建设任务。

全面建设展示新风貌

怎样的改扩建规划是经得住考验的?医院领导告诉我们:从项目的立项开始,工程的每一步都必须经过医院领导及专家召开方案论证会讨论通过才可以实施。在招标过程中,医院一直坚持六个设计理念来考核设计单位的设计实力:

篇5

1 临床资料

本组资料来源于急诊科、外科和骨科。其中男性216例,女性104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75岁,伤后距转运住院时间0.5~2 h不等。致伤原因:撞击伤204例,高处坠落伤42例,车轮碾压伤38例,锐器刺伤19例,烧烫伤17例。损伤部位:颅脑损伤54例,胸部外伤85例,腹部外伤77例(肝脾外伤15例,肠外伤6例,肾及膀胱外伤35例,腹壁挫裂伤21例),各部位骨折104例。本组外伤中有98例为复合性外伤。从事故现场转运到急诊科,重症直接被送往ICU监测或手术室抢救,除3例因重伤死亡外,12例致残(植物人2例,截瘫或肢体残缺10例),其余治愈出院。

2 护理与讨论

医院的绿色急救通道是指伤员由现场被送到急诊科,融接诊、急救、手术、送入ICU科进行急救的快捷有效的服务措施[12]。本文认为在绿色通道的急救中,护理工作尤为重要。首先,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心理应急抢救能力,能正确判断伤情,熟悉伤员的病情特点,以最有效的护理抢救程序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急救处置,如包扎伤口、吸氧、迅速建立1~2条静脉血管输液通道等,让伤员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医治,然后再护送伤员到相关科室进行检查和后续治疗。本组有1例因脾外伤并发失血性休克,医护人员从现场急救到转送手术室手术仅用20 min,由于手术抢救及时,病人得以康复。

实践证明这一抢救通道的建立有利于急救医学的发展,是满足社会需求的新模式。

颅内血肿常发生于颅脑损伤,主要有硬膜外、硬膜下血肿和脑疝。伤员表现浅或深度昏迷,一侧上下肢瘫患、患侧瞳孔散大、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护理时要遵照医嘱将病人去枕摆成平卧位,保持气道通畅,加大吸氧,给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降低脑压,同时迅速做好手术前各项准备工作。血气胸多发生于肋骨骨折的伤员,表现呼吸困难,胸腔出血过多可发生休克。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配合医生抢救,如加大吸氧、输血输液及做好胸腔闭式引流等处置。全麻手术后肺和支气管内分泌物过多,如不能及时排出,病人易发生沉积性肺炎。护士应主动帮助叩背排痰、雾化吸入,每日保证足量的抗菌素抗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见于复合伤,尤其是骨折的伤员[3]。病人长时间卧床,双下肢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血栓脱落,病人并发急性肺梗塞甚至危及生命。对此,护士应高度注意,当发现病人突然呼吸困难、口唇发绀时,应立即加大吸氧并报告医生抢救。本组有1例老年伤员因骨盆骨折而长时间卧床,夜间突发呼吸困难,心电图检查正常,经内科紧急会诊为急性肺栓塞,后转入ICU抢救脱离危险。

总之,对交通伤的急救,医生的诊治固然重要,但护理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医护密切合作,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6

该项试点工作的亮点为,受训过的审查员通过手术室内的视频影像与操作人员实时交流,指出医生及其他工作人员在遵循既定规范方面的表现,并敦促改进。当然,为尊重隐私和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均对医护人员的面部进行特殊处理。

与此同时,审查员通过影像通知各岗位人员手术进度,到位、就绪时间,极大缩短了手术等候时间,提升了治疗效率。此外,还可以最快通知家属手术何时完成。如此,护士就可以从大堆无关专业背景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专职医疗服务了。例如,纽约北部LIJ医疗集团在自2014年年底至今已达9个月的试点过程中,完成了1.5万台手术视频指导,不仅显著提升了基于手术安全性的规范程度,还将手术室的吞吐量提升了约两成。

试点与网络相集合,才是大范围提升的因应之道。基于网络的平台,58家医院的麻醉部主管、超过百家急救手术中心可以无间断地访问NAPA建立的麻醉手术数据库。该数据库对网络中1400位麻醉师的每次操作案例,设置了121项打分指标,现已收录了400万个独立案例。

事实上,2008年美国麻醉协会就在全美范围内建立了麻醉质量指标(AQI)的数据库,共计370个麻醉医师团体以及2600家医院和外科手术中心参与信息登记。“医生是十分有竞争意识的职业,如果你给他一个标杆,他就会改进,没有人甘于屈居人后。”业内专家高度评价了数据库对医疗实践起到的镜鉴指引作用。

麻醉质量与安全关乎整体医疗质量,麻醉环节的运行效率同样关乎整体的医疗效率,这个领域的管理,大有可为。“不仅统计质量的相关数据、收集效率方面的信息,同时监察运行效率的转折点在何时出现,各环节是否有所改进?”NAPA负责人表示,“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并分季度与医院相关人员碰头讨论,明确哪些地方有所欠缺,进而实现持续改进。”

篇7

然而,真正体现这座建筑形态的最佳处,是设计师遵循了最初的设计原则:充分尊重医院建筑的功能,不过分地追求形式,实现合理、恰当的表达。

于是,沿路板式设计的江油市中医院诞生了!

这座占地60亩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沿新区双凤路的住院医技楼顺应道路呈板式布置,与用地北面的主干道形成了良好的对应关系,而顶部突出的弧形坡屋顶不但强化了建筑本身的特征性,而且还化解了主楼山墙与道路交叉口之间的冲突,形成了其独有的标志性。在栖仙路院区主入口处,门急诊楼沿道路方向展开布置,结合前区宽阔的入口广场,其舒展的体量和醒目的主入口形象,成为整个建筑群形象上的亮点所在。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四川西南广厦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对这座灾后重建项目倾心倾力,他们采用整体设计、分期建设的模式,将项目分为两期,一期建设范围包括门急诊、办公楼、住院医技楼、后勤辅助用房4个子项,以尽早提供医疗服务。二期建设包括制剂楼、食堂宿舍楼、液氧站、门房,同时预留用地作为针灸、医疗楼。

由于江油中医院被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中医发展县级中心”建设单位,是该市境内唯一的一所集医、教、研及康复、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医院,所以,它的建筑功能还表现在其他方面。

清晰的流线设计

此工程中,门急诊、办公楼东面的门厅主入口处设有宽阔的入口广场,以便于门急诊部分大量人流的集散,同时宽阔的广场界面向北延伸与住院医技楼的主入口紧密相接,解决了住院部与门诊部之间频繁的人流交换问题。而在住院医技楼西北面的出入口也为住院部分的人员出入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在建筑群内部还设计了前后两个一层高的连廊,将门急诊部和医技住院部联系在一起,使各个科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医院内部的资源共享,还消除了不利天气条件对人流交通的不利影响。在建筑群西面是院区的疗养内庭院,工作人员的事务性通道沿庭院的边缘区域布置,尽最大可能地减小了后勤物流对患者的干扰。

合理的功能分区

医院的总体功能分区分为:医疗区(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后勤服务区、行政管理区。作为医院主要职能部门的医疗区承载了最重的人流压力,患者主要集中在门急诊部门、医技部门和住院部,而且这三者之间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相比于此,后勤部门的物流、行政部门所产生的信息流的压力都要小得多。因此,合理地设计医疗区的布局成为关键。

在设计中,设计师们将门急诊部与行政管理办公部门整合,并将其设置在用地的东侧、栖仙路方向;将医技部和住院部整合,放置于用地北侧。另外,将后勤辅助用房设于用地南侧,二期的制剂楼、食堂宿舍楼、制氧站等安排在用地的西侧。降低了工作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叉,合理地平衡了人流压力以及资源共享,提高了医院的综合效率。

*门急诊办公楼

门急诊楼包括门诊、急诊及行政办公部分,建筑总高度为23.7m。

一层为门急诊大厅、挂号取药大厅、中心药房、名中医门诊、急诊部、肠道门诊及发热门诊等。急诊部设置抢救室、清创洗胃室、急诊诊室、门诊手术室、急诊观察室、成人输液室、儿童输液室及其附属用房等。

二层采用集中候诊二次分诊设置门诊单元及胃镜、肠镜、纤支镜等内窥镜室。门诊单元包括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口腔科、皮肤科、男科等科室,妇产科设置一间人流手术室和一间妇科治疗室,并设有单独的污物通道,做到洁污分流。

三层设置门诊、体检中心、病理科及行政办公区。

四层为2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及其附属用房。

*医技住院楼

一层为住院部入口大厅和医技部门。

二层为骨科护理单元,配有52个床位。

三、四、五层为标准住院护理单元,每个护理单元配有53个床位。

六层为儿科护理单元,配有54个床位。

七层为产房和妇产科护理单元,配有2间产房手术室和38个床位。

八层为手术室和ICU重症监护区,手术区配有6间手术室,ICU配有7个床位。

各层均配有楼梯、电梯、卫生间、设备间等辅助设施和医护人员办公室、操作间。

*其他功能用房

后勤楼仅一层,设置洗衣房、中心供应室、压缩空气、中心吸引及发电机房、变配电房、热水机房、消防水泵房等设备用房。

制剂楼位于用地西南角,地面共三层,建筑总高度为13.95m。一层设置液库、净化区、中药提取车间等;二、三层设置常温、低温库房,特殊药品存放室,以及其他医药用品库房。

食堂、宿舍楼位于用地西面,地面层数为四层,建筑总高度为15.6m。一层设置营养食堂,包括专业化厨房、餐厅等。二、三层为学员宿舍,四层为住院医生宿舍。

制氧站仅一层高,主要为医院制氧设备用房,位于用地北面、医技住院楼西面。

顺畅的交通系统

医院的交通系统组织影响着医院的综合效率以及医院所在地周边环境的交通。设计师们在设计前对交通节点进行了流量分析与道路分析,本工程为江油市的新建项目,位于新城区,设计初期项目所在地周围的现状是建设用地以及地震临时板房所在地,人流及车流都较小,因此,设计顺畅的交通流线是可行的。

*出入口及院区内部的交通组织

根据项目用地的形状、朝向以及对今后周边道路的交通影响等因素,设计中将门诊部主入口设于用地东侧,入口广场两侧设有供门急诊部使用的地面停车场;在用地最南端设有专供污物运输的出入口;用地北面设有一个住院部专用出入口,在其西侧设有一个为住院、医技部门的工作人员及患者提供服务的地面停车场。

将食堂、宿舍楼、制剂楼设置于用地西侧,通过具有中式风格的景观绿化道路与门诊、住院楼等连接,但又相互独立。工作人员的事务性通道沿庭院的边缘区域布置,尽最大可能地减小了后勤物流对患者的干扰。

在入口区域的地面集中停车场有效地将门诊、住院部分的车流控制在入口区域,不进入院区内部,避免与人流交叉干扰。

各个出入口在建筑四周连通,形成环通的不小于4m的车道,满足消防车取水、扑救以及设备的安装运输等方面的要求。

门急诊、办公楼东面的门厅主入口处设有宽阔的入口广场,以便于门急诊部门的大量人流集散,同时宽阔的广场界面向北延伸与住院医技楼的主入口紧密相接,解决了住院部与门诊部之间频繁的人流交换问题。而在住院医技楼西北面的出入口也为住院部分的人员出入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建筑单体内部的交通系统组织

门急诊楼承载大量的患者人流,其内部交通组织直接、清晰,相应的功能房布置紧凑,使患者可以快速便捷达到。门急诊部与医技住院部通过内部连廊与外部广场连接,缩短了患者转移所需要的时间,同时,降低了医护人员的交通时间。与此同时,出于安全、卫生等方面的考虑,在手术中心、特殊科室等处单独设置医护人员的交通,不与其他流线交叉。

在物流方面,设计人员将快速高效、准确、洁污分流作为重点。

除了平面交通组织,建筑单体内部的垂直交通体系的高效运作也是设计中着重解决的问题。

篇8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新建医疗科研综合楼为一幢地上十五、地下二层的建筑,用地位于医院原有建筑的南侧,面积较为紧张,并受建筑高度的限制。为了节约用地,并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主楼设计为矩形,病房标准层为二个护理单元,内部空间非常紧凑,护士站到各病房的距离比传统的矩形布置明显缩短,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且很好的适应了周围的场地,充分利用东南向,给每个病房提供了较好的采光、通风的条件,日照充足,给患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康复诊疗环境。

综合楼与老病房楼通过连廊相接,大大方便了医院内部使用和管理。大楼西侧临古翠路设有大片绿化,减少了对古翠路的影响,同时给医院营造一个优美的环境。大楼主入口设于北侧,入口大厅设二层高的中庭,是大楼内部的中心亮点,在内部空间上起到了分散人流和活跃空间气氛的作用,在大厅设计中力求形成良好的采光、通风空间,精致而符合人体的尺度,其中设有休息处和小卖部,形成既充满温情又能放松病人焦虑心情的场所,这正是我们设计的重点。

在设计中我们强调了“以病人为中心”的设计理念,体现了新时期对人的关怀,引入了入口开敞的大厅、每层设开放式护理站、宽敞明亮的就诊空间、温馨的室内色彩,简洁明了的室内标识导向、宾馆式服务等手法和理念,共同形成了良好的就医环境,突破了传统医院单调、冷漠的印象。大楼内部充分考虑了垂直交通,中央空调系统,供氧吸引,内部传呼、智能化系统等先进设施。三层的手术中心设手术室十七间,采取三通道的布置形式,洁污流线清晰,污染区、半清洁区、清洁区、无菌区分区明确。四至十二层为标准层病房,采用开放式护士站,位于中部,从而缩短了护理路线长度。病房均朝南或朝北,且均设单独卫生间。每个护理单元都设有休息空间,提供给病人一个休息会客场所,宽敞的室内空间和良好的通风采光,保证了病人有个良好的心情。同时每个护理单元还设有烘房,供病人清洗烘干衣物。

大楼地下室设置了医院的大部分动力机房,有锅炉房、配电房、发电机房、冷冻机房。二层的地下室共设置机动车停车位150余辆,大大缓解了医院停车难的问题。大楼建筑材料的运用和精心的细部处理,在考虑两者协调的同时,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都在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大楼外立面主要采用横向线条,弱化了建筑体量,增加了建筑的细腻感。东西两侧则采用横线条与竖线条结合有韵律展开,建筑透视效果强烈,造型挺拔,体现了建筑高大宏伟,极具时代气息。大楼裙房采用浅暖色花岗岩,主楼采用米色金属漆,色彩搭配较淡雅柔和,给人以亲切感,强调了医疗建筑清新明快的建筑风格。

篇9

1 建立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规范管理流程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主题,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是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提高的关键,护理部进一步完善了护理质量委员会,下设7组:护理文件质量控制组、病房管理质量控制组、技术操作质量控制组、基础护理质量控制组、急救物品药品质量控制组、消毒隔离及手术室质量控制组、设施卫生及护士着装质量控制组。每组共三人,设组长一名,并明确各组的工作职责,负责其相应的质控检查,全院护理质量控制做到不定时、不定形式随机抽查,对存在问题给科室写反馈回复书,由护士长签字并对问题整改后将回复书反馈给护理部,护理部进一步复检并进行效果评价,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各科室相应成立了七个检查小组,定期自查,护士长对科室情况随机检查,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及时整改,及时上报,使质量控制深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个细小环节中。

护理部每月召开护士长例会,通报护理质量情况,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对存在薄弱环节较多的科室重点指导,专项检查,形成了良好的质量管理程序,有效促进了全院护理质量的提高。

2 进一步规范各项护理制度

护理部重新编写了《疾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两本书,人手一册,重新修订了各科室的专科护理常规,新建护理疑难病历讨论制度、护理会诊制度、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给全院各科下发了统一的药品说明书,制定了30余项常规护理操作的告知程序,24项护理安全应急预案,完善了常见的急救护理程序,加强了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强化了护理工作的查对制度与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了护理缺陷、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等,使临床护理工作有章可循,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并建立了一套与之相应的目标考核办法与标准,将考核办法逐项量化,使护理管理工作做到了有计划、有部署、有监督、有落实。

3 加强了三基三严培训

为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三基三严水平,护理部按计划工作,从基础抓起,在全院掀起了岗位练兵,积极带领全院护士进行三基训练,医院和科室均制订了护理人员培训计划,对护士分层次进行培养并考核五十项护理操作。护理部首先集中培训护士长,统一标准,护士长掌握操作经护理部考核合格后,护士长再负责科室护士的培训,各科轮流到护理教室集中训练,并注重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岗位练兵,专科理论与技能由护士长根据本科的专业特点和专业发展需求进行培训,做到了全员参与、全员训练、全员提高,全面提升了护士的技术操作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选派护士长和业务骨干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对危重患者的护理,护理记录书写等深入实际重点检点指导,健全了科学的考试制度和考核办法,全院护士每年集中理论考试两次,5月12日护士节成功举办了护理知识竟赛。

4 加强了急诊急救管理

急诊科是医院重要窗口,急救工作是医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急诊科进行重点整改,所有抢救仪器都编写了简易操作规程及抢救方法,将常见抢救程序上墙,规范了急救药品,物品的配置,各仪器设备标识明显,对护理人员进行了合理配置,对急救能力进行了强化培训,对10余种常用仪器的使用进行了单项培训及考核,合格率达100%。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

5 完善护士轮岗制度

根据护理岗位特点与对护士培训要求,护理部定期实行全院护士长、护士大轮转,培养全科护士,这一举措提高了护士的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6 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组织全体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医疗法律法规,强化护理法律意识和服务意

识,做好各环节的工作,防范医疗事故纠纷发生。

7 加强护理人员素质教育,提升服务意识

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教育,进行了护理人员行为规范的专题讲座,护理人员职业礼仪培训,培训率100%,规范了护士行为举止,服务礼仪,强化了沟通能力,改进了服务流程,工作中做到五个尽即:尽快、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服务中做到八声服务,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操作前有解释声,操作中有关怀声,操作后有致谢声,患者生日有祝贺声,亲人来了有问候声。使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使护理服务成为医院的亮点。

8 加强护理文件书写的规范管理

护理文件书写在医疗文件记录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急诊抢救患者时要求准确、及时的记录就诊时间,抢救时间、死亡时间、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等,特别是抢救中生命体征的观察记录尤为重要。一年来,护理部加强了护理记录的内涵质量,使护理记录做到了及时、准确、客观、连续、完整。

9 规范了科室管理

为使护理工作规范化管理,护理部设计在每个疗区安装了壁柜,并给予明显标识,规范了各疗区盘,规范了接点的标识号,消除了差错事故隐患,实行了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对供应室流向进行了改进,各种回收、洗刷、分类、包装、高压灭菌进一步完善,制做了统一标准包布,全院取消了浸泡器械,一律高压灭菌,达到了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要求。规范了手术室的工作流程,使洗刷包装流向和布局更合理。

10 体会

篇10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质量和服务有了越来越高的期望值,因此,提升护理质量,势在必行。而如今按卫生部的要求,护理的主题是夯实基础护理,为患者提供满意服务。由于我院是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差,患者又大多来自农村,护理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为此,我们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经过1年多的努力,全体护理人员适应了新的护理模式,细心地做好各项治疗护理,耐心地做好每一项基础护理,热心的满足每一例患者提出的合理需求。经过努力,服务满意度有了提高,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拉近了护患关系。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加强临床护理管理,改革护理工作模式,让患者放心,护士满意[1],从而达到保障医疗安全、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我科为了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给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让患者能真正享受到更安全、舒适、优质、和谐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达到患者满意,护士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 针对护理工作薄弱环节,加强护理服务措施

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石,是临床各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前提,落实基础护理是新医改的亮点部分。自2010年初,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我科在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主题下,认真落实了分级护理服务项目,实现了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及专科护理。并做好“七声”服务(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答有笑声、操作前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配合操作有谢声、走有送声)的同时,落实了十八字服务方针(即“热情接、耐心讲,认真做、主动帮、亲切送、热线访”)。开展便民服务,设立便民袋,袋内放置针线包,纸、笔、梳子、指甲剪、电吹风等。主动为患者留下护士站电话号码,便于咨询,为外出检查患者主动联系轮椅或平车,危重患者陪检。每日除常规定时巡视病房,每日晨护操作前护士长带领大家先询问患者夜间休息状况、是否进食早餐,给患者问好,增加患者亲情感,每日下午进行黄昏巡视,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 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注重了护理服务细节

在深化护理服务措施中,按照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注重了服务细节。如病房制作了各种警示牌,如“肠内营养”警示牌、“罗盘圈”警示牌,其内容包含:药物过敏、防跌倒、防坠床、防压疮、级别护理,饮食种类等。并在每个病房设立责任护士及护士长的名字并附有照片的告知牌,患者随时都可以在病房的墙上看到今日责任护士的名字,再也不用因为不知道找哪位护士帮忙而苦恼,很有安全感。

3 创建并实施了“阶梯性健康宣教流程”,满足了患者知情需求

3.1入院当日 介绍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入院告知书、主管医师、分床护士、主任、护士长,以及次日晨空腹抽血的注意事项。

3.2入院第2d 介绍所有辅助检查的注意事项、反馈化验结果;做好术前准备,做好呼吸功能训练。

3.3术前准备 给患者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禁饮食时间;训练床上大小便;保证术前的夜间睡眠质量;用物准备;备血;备皮;皮试;导尿;灌肠;正确使用腕带;准备好术中用药;胸片;做好与手术室的交接并签字。

3.4术后当日 患者回病房后与手术室交接并签字,告知患者及家属各种引流管的注意事项,卧位,翻身方法,进饮食的时间及疼痛的处理。随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

3.5术后第1d 夹闭尿管,训练排尿,尽早拔掉尿管,减少泌尿感染。

3.6出院前 交代回家的注意事项、复诊时间,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同时把常见病的健康宣教制订成手册悬挂于病房门后,便于患者及家属查阅,有助于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的认识,受到了患者的好评。

4 创新满意度调查方式

病房设有满意度调查表及意见薄,满意度调查方法是发放问卷式,康复期间随时将满意度调查表发放给患者或家属,让患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满意度调查的意图,打消顾虑,表达真实的想法,了解掌握不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护士们在患者的监督和鼓励声中,不断进步。患者满意了,护士们工作干劲儿更足,更加有动力;患者提出的宝贵意见,督促护士总结不足,改正缺点,更好地前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来,出院患者对责任护士的知晓度达到100%,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创优前的95%提高到98%,意见薄里的表扬信由每月几封上升到几十封。

5 改变排班模式

实行APN排班模式,根据护士的愿意排班,新老搭配,合理利用护理资源进行排班,保证护理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从而达到护士满意,患者安全。

6 体会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患者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紧紧围绕患者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要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

优质护理不仅仅是护士为患者做了哪些事,而是做事时是否热情、主动、耐心、及时等,是否展现对患者的关怀以及是否给患者带来良好的感受。做好病区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让患者满意,让护士有成就感,从工作中得到精神上的巨大回馈,这本身就是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得以长久进行的最好的最强大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篇11

法国在20多年前对妇产医院进行了结构调整,建立起“产前与产后地区性照料网络”,以增加生产的安全性,确保母亲和孩子的平安。通常,会对生产划分三种级别,表示采取额外安全措施的强度。例如,3级生产将配备新生儿救生设备。除了分级制度,法国还调整了妇产医院的布局和分布方式,增加了大型妇产机构,保证高质量的照料水平和适当的工作强度(目前法国有四分之一的妇产科每年照料2000多例分娩)。医院的地理布局根据人口密度变化而调整,因此,部分人口稀少的乡村地区由于缺产医疗服务引起了争议。

在法国,综合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使其对特殊医疗门类有了更细的划分。在医院的结构调整中,出现了“妇产与婴幼科”,使用医疗化手段负责妇女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健康。妇产与婴幼科的建立以及与地方医疗中心的合作大大提高了照料质量。有人提出建立“便民临近妇产所”以起到辅助和补充作用。此模式已经在北欧国家实行,很好地结合了照料质量与生产安全性。这对于正在思考医疗系统结构和发展医疗服务的国家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接待与引导,妇产科的入口独立设置

整个过程从接待开始,应该确保待产孕妇及其家属在舒适的氛围中容易地找到要去的场所。接待空间的布置不仅具备功能性,还具有心理安抚作用。第一印象往往会决定待产孕妇及家属能否与妇产科室快速建立信任的关系。不同的医院有建立信任的不同方式。接待空间的设置应保证待产孕妇在一个地点顺利完成所有必要手续,遵守医疗信息的保密性(个人单独入口及等待室),让孕妇感受到轻松温馨的氛围。通常,妇产科的入口是独立设置的,对于私人医疗机构来说,独立的妇产科也应做到与众不同,成为提高竞争力的“金牌产品”。

例如,勒阿弗尔和勒芒医院的妇产与婴幼科几乎完全独立设置,外部入口不同,确保医院人员的区分(公众、急诊、后勤)。与之相反,圣约瑟夫医院的妇产科位于医院中心位置,入口并未特别设置,而是使用了改建后的入口。这所医院的妇产科设置在花园中央,隔绝了医院周边道路的噪音,顶部为透明设计,使用了天然材料(接待室、咖啡厅和墙体都使用木材),营造出自然而平和的环境。

勒阿弗尔医院的妇产与婴幼科由于位处大型医疗中心,具备全面多样的生产相关医疗服务,接待大厅与不同门类服务相连接,在内部可以随意穿梭行走。梅兹医疗中心的妇产与婴幼科的结构设计更为紧凑小巧,两层楼房正对医院内的花园,气氛亲切舒适。接待空间是与家属及亲友最初会面的地点,选择温暖而安稳的颜色和材质、确保舒适的自然光是提高空间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在梅兹医疗中心,周边的日间产科医院与日间儿科医院都设有接待室,对白天进行的检查进行分析,辅助妇产与婴幼科的诊断。

产前准备,多设置在医疗实验室和B超室附近

前期的最初步骤是产检与诊断,主要包括妇科和产科检查、生产准备课程、医疗辅助服务等,以解决准妈妈的所有问题,适应个人不同情况。地点最好设置在医疗实验室和B超室附近,以便快捷地进行各类生物学检查(抽血,超声检查等)。

家庭生育计划科室是诊断咨询的附加服务,旨在协助妇女和家庭选择生育孩子的最佳时机,在必要情况下终止妊娠,提供避孕信息,一般独立设置,与主要人群分开接待。

产科与急诊,大多相连

产前准备完成后进入产科室,也就是妇产科的核心。产科室可配备急诊接待室。急诊服务既针对分娩过程中的问题,也针对儿科紧急状况。在勒阿弗尔医院,妇产科与急诊科室是相连的,同时在妇产科内部也设有急诊接待室。在梅兹和勒芒医疗中心同样设有生产急诊入口。

产科室具有不同的服务形式,以满足各家庭的不同期待,同时遵守相关规定与生产固定程序(接待、产前准备、生产、必要时的剖腹手术)。常规产科室往往在一个医疗单位里分开设置产前准备室和产房。根据生产安全级别,产房有时与剖腹手术室相连。另需在临近处设置外科手术室,通过减压室分隔开,在紧急情况下可将产妇顺利转移到外科手术室。对于新生儿,可设置新生儿救护部,应对难产与早产情况。

在某些医疗设备较少,名为“妇产所”的机构中,产前准备室和产房不会分开设置。准妈妈由一名接生人员协助,在唯一的房间内完成生产。此类妇产所必须与医院产科室相连接,因为它们只能处理没有危险性的常规生产。儒勒·凡尔纳诊所就保留了此机构,产房向产妇和家属开放,提供格外舒适的接待体验,并连接构架完整的外科手术部,应对意外状况。

陪产家属与产妇进入产房的路线完全不一样,也不能与医疗团队混合在一起。因此,有些产房设置在减压室内,一侧设置医疗团队入口,另一侧设置家属入口,通过长廊与等候厅相连。

在某些妇产科还存在极少数自然分娩的方式,即不使用镇静剂和麻醉剂,站立式分娩等。但出于卫生原因,水中分娩的方式基本废止。

美国的LDR(待产、分娩、恢复)组织让产妇在分娩后无需转移位置,而是直接待在产房内修养,此方式没有在法国使用。

住院部,设有“袋鼠式”护理室、高危妊娠室等特殊房间。

产妇在分娩后平均会住院3天(剖腹产则住院4天)。目前趋势是安排设备齐全的独立房间,内部包含照料新生儿和为其更换衣物的场所。房间面积一般为18㎡~20㎡。适中的面积既能保证家属来访,又限制了人数,避免来访时间过长。

通常,住院部除了包含24~26张床位的普通产科房间,还存在一些特殊房间,比如为早产儿设置的“袋鼠式”护理室、高危妊娠室(通常位于产科室旁边)、新生儿室(对新生儿进行高强度的特殊护理)、妇科外科室。

通常来说,妇产与婴儿科都有对产妇与新生儿的护理部门,但某些机构还包含幼儿和青少年的儿科门诊室,有些还配备长期监护室。

舒适度与安全性是妇产科最主要的关注点。医院设计者需要考虑新生儿的安全问题。偷窃婴儿的现象时有存在,一旦发生将造成极大的心理损伤。安排相关防盗部门在合适的楼层和位置,使用安全装置(婴儿电子手环等)能够增加安全性,解除医疗团队和家属的顾虑。

在舒适度方面,需要注意内部布局,根据不同偏好设计房间风格,严格遵守卫生规范,注意自然采光。在圣约瑟夫妇产科,产后母亲可以通过电遥控控制百叶窗开合,调整房间亮度。

建筑风格,象征温柔的曲线是最常使用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