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4 09:28: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

篇1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策略;政治教学;高中政治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是教育教学与时俱进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具有其特殊的特点和方法,要改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应该结合各学科教学方法的共性和政治学科教学方法的个性,深入研究新课改环境下的思想政治课应该如何实现有效教育和高效教学。

1.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要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学科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在转变和创新,先进的教学理念逐渐融入到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高中政治课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逐步由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层次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实现面向学生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又能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由学生作为教学问题的提出者、分析者、解决者,全程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环节。从理论角度上来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与时俱进的任务要求以及对实践型人才和高政治素养公民的培养要求,为实现这些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课堂应该逐渐由教学专制走向教学民主,从而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并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现实角度上来看,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学科地位的重要手段,为实现教学有效性,教师要不断探究教学技巧并提高自身素养,用灵活的教育手段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

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教学理念不够先进。目前,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到各个教学环境中,但仍有很多教师没有积极主动地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只注重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且过度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了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这不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务实的教学作风。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基本知识点的讲解和考察,教师应该注重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以此来检验自身的教学成果,改善自身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科魅力。

2.2学生学习方式不够主动。在现阶段的教学环境下,很多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较差,多数学生已经习惯了听课、背诵、做题、考试等常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习环节,学习方式消极被动,一味等着教师来“灌输”知识而不会自主学习和思考,或者在考试前临时复习,达不到学习内容深化的学习效果。就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而言,很多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也较低,认为政治学科无足轻重,这导致了政治学科的价值难以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同。

2.3课程学习价值不够突出。高中思想政治课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小,应试教育的功利性造成了部分师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轻视,只要不摆脱教学环节形式化和应试教育功利化的陈旧模式,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学习价值就难以突出,学生对课程学习价值不够认同就容易造成学科课程的整体水平落后,这不利于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和推进,也不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教育。

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

3.1提高学科地位,倡导主动学习。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以情感教育为重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1],要在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学科在教师和学生心中的学科地位,就需要减少应试教育模式对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带来的消极影响,转变学生根据学科在高考中所占分值大小而学习的错误观念,在此基础上,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转变自身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思想政治的乐趣。

3.2改善教学方法,增强课程趣味性。相对于其他学科,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和教学形式较为枯燥,难以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针对这个问题,思想政治课应该从教材、习题、教学手段等方面加以改善,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模式,将“人性化”教学理念和“个性化”教学模式相结合,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到思想政治知识,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品德兼优的人才。

3.3完善教师考核机制,活化学生考核机制。要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就要完善现有的教师考核和学生考试机制,一方面,要改进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师的绩效考核机制,除了常规的业绩考核,也应该将情感教育的模块加入到教师绩效考核的范围之中,不以单一的评价方式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改进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的考试方式,促使考试方式灵活化,减少“题海战术”给学生带来的疲累感,采取小组讨论和多媒体教学等较为灵活的教学形式,真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积极性。

结束语

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积极丰富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形式灵活化,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课程知识,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总而言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机遇与挑战,高中思想政治课应该提高自身学科地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情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理论知识与思想品德上全面发展,在教师教学的环节上,教师应该强化自身教学水平并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式教学,促进高中思想政治课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科教育的发展。

篇2

1.教师主体能动性发挥不够。

有些政治教师认为,开发与利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就是增加一些教材上没有的东西,而且认为课程资源越多越好。于是乎把从网络或者通过别的途径获取的课件资料直接搬到课堂上。这种做法缺少对课程资源的分析与评判,没有因材施教,还可能会适得其反。这些问题的存在,也会严重制约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以及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学校课程资源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

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学校都响应新课标的要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然而这个探索的过程才刚刚开始,在此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如缺少经费、制度保障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等。因此,许多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往往难以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如此一来课程资源开发的利用率就会大大降低,这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再者,有些学校对自己校内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比较重视,而忽视了对校外课程资源的拓展与利用。还有,有些学校课程资源的时效性差,内容更新较慢。任何资源都有一定的时效性,课程资源也不例外,而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格局的出现,势必会影响到课程资源的时效性。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策略

1.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体,应时刻紧跟新课标的要求,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转变教师角色,提高参与开发的积极性;不断充电,实现政治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创设平台,在思想政治课中引入其他学科所蕴含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转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加深对课程资源的了解,特别是要认识到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这也是可以充分利用的重要资源。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资源和学校课程有效地融为一体,从而更好地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

2.提高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价值。

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也是课程的实施者、使用者,这两个主体的特征是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要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首先,建立良好的课堂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教风;其次,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再次,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创造教育的契机;最后,校内外资源的合理利用,二者的有机融合往往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篇3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4-0295-02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既重要,又特殊的课程,既承担着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制度的教材解读,又肩负着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也承载着向学生传授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的责任,为把思想政治课真正上成“思想政治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就必须与时俱进地开展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现代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绝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堂也仅仅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部分。我们应更深刻地开展和挖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其他方式和特色,服务于我们思想政治课本身,实现思想政治课课堂与课外的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大阵地,挖掘适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各种形式,才能真正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而无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怎样进行,都不可能离开高考备考这一目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是为了更好适应高考备考的需要,而高考备考的目标,又从宏观上对我们进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提供指导和引导。因此我们需要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与高考备考二者之间的最佳、有效结合。

一、以高考指挥棒为导向,积极推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一)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传统意义上的政治课课堂是“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往往是一节课教师喋喋不休地给学生灌输书本上的知识,这也是政治课显得枯燥、乏味、不受学生欢迎的重要原因。虽然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教育方式受到师生的摒弃,但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特别是一些年老的教师,不是对新课改的理念不支持,而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授课过程和习惯往往一下子很难改变,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1.转变观念,树立新课程改革理念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一种先进的指导思想,就不会有大的进步和发展,同样一个老师如果没有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也终究会被教育所抛弃,被学生所抛弃。为此每位老师必须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增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领悟,才能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插上腾飞的翅膀。

2.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

“教学相长”是自古以来的圣训,教与学本身就是一个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过程。为此教师在授课前,必须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真正地吃透教材,真正地为学生之所想、备学生之所需,这样才能真正把握学生的内在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回归教育的本真,真正体现教育的艺术性。

3.积极探索和实践“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思想政治课新模式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适应了高考备考的需要,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提升能力。临沂一中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学生分小组去做,每个小组选出组长,从而打破传统的座位模式。在授课过程中也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得积极性,每个小组先自行去准备老师提前布置的学习任务,由组长分工好每位同学的具体任务,最后由组长总结探究成果,或以书面的形式、口头的形式,或是PPT的形式给全班同学以展示,再由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点评。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养成了课前准备,课中合作探究、合作学习,课后总结提升的能力和习惯,很好地实施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有益的尝试。

4.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我们可以充分汲取其优点,实现政治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学生也就不会再感到政治课堂的枯燥、乏味。当然由于各地、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也不可能每个学校、每节课都能这样做,而且如果单纯为了形式而使用多媒体,用所谓的新颖、热闹、花哨冲淡了课堂教育的主题,那还不如少用、或不用。因此,对于多媒体教学,要经过充分的设计,合理恰当地使用,方能彰显其对政治课堂的积极贡献。

(二)认真开展时政特色教育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一名中学生,必须时刻关注时政教育。政治教学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与时政密不可分,离开了时政依托的政治教学就好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生命力。因此,必须充分开展时政教育,并通过时政教育承载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内容,这永远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

第一,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环节时,可以更多地引用时政背景材料,特别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往往能集声、形、文并茂的优势,最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色。这就需要教师广泛的搜集材料,特别是与本章节有关的最新时政背景材料,学生感兴趣的、能产生共鸣、认知的时政材料,认真地进行课堂设计,方能最大程度的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新颖性。

第二,定期开展时政报告会。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离不开与之紧密相连的时事政治,为此要想搞好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就必须及时、有效地开展此类教育。各教研组可以轮流安排有关教师定期举办近期时政中影响比较大、学生比较关注、具有良好教育意义的重大时事新闻的讲座,让学生从讲座中获取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色。

(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与思想政治学科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材的有些理论是十分晦涩、深奥的,从学生的角度来理解的话,缺乏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学生是不可能真正深入理解和领悟的,也难以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因此,在学习到有关章节的内容时,教师不妨组织全班学生亲自参加与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既期望、又兴奋于此类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从课堂外、学校外、社会上获取的知识,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远比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讲一些空洞的理论要深刻得多、透彻得多。

这就需要教师有一种十分敏感的眼光既把握教材的主体内容,又考虑本章节内容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可参与度,充分考虑、认真组织,方能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比如,教师在讲到《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参与”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在当地的居委会或村委会了解、调查、参与,他们是如何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这样学生就能对这一部分内容,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领悟,学起来自然就不觉得那么枯燥、乏味。

二、以思想政治教学改革为契机,努力探索实践高考备考新模式

(一)坚持夯实教材基础知识不放松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诗很好地说明了高考命题中对基础知识考察的特点。“万变不离其宗”,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依托的根基和根本就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就是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无论如何进行,都不能抛弃了教材的根本,只能加强。为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中,必须紧抓教材的基础知识不放松,离开了教材基础知识的教学改革终究是不长远和不现实的。如:2011年山东卷中,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文化的特点及影响、国家管理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2012年山东卷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有关几个重要的国际组织的特点、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等无不体现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察。

(二)坚持能力立意,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

思想政治高考中考查的四种能力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问题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的文综试题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考查考生以实践者、参与者的身份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必须养成良好的立体思维品质,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了事。为此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时,更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去组织、调查,学习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这其中也必然涉及其他的相关学科,而这恰恰是我们高考命题所注重和考察的。如:2012年山东卷中的31题,“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此题就是对高考四个能力考查的典型例证,学生需要先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有关问题,然后再调动和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将问题与答案进行描述和阐述,再进一步论证和解决问题。

(三)在试题选材上,更加关注民生、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紧跟现实、紧扣时代是政治试题的特点,也是其生命力所在。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更体现了在这方面的关注,不管是课堂、课外、还是校园广播新闻、社会实践活动所选取的材料。

(四)凸显新课改理念,彰显人文、理性、道德和法治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基本知识,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向学生传递我们这个社会所提倡的一种人文、理性、道德和法治精神,真正实现我们思想政治课所承担的教书育人的重任,也是思想政治课本身的落脚点和归宿。因此,在我们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中必须适时、及时、恰当地选取社会中有关人文、道德和法治精神的经典案例,来帮助学生去体会、感受这一切。而这无不在高考中体现得淋漓尽致:2012山东卷中,我国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多面临的国际反倾销问题,就需要我们理性、客观地对待;开展学雷锋活动又是我们所倡导的一种人文、道德理念的一种彰显。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与高考备考二者紧密联系、相得益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既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体现了对学生的一种人文教育和关怀,顺应了高考改革、备考的需要,又是对教育规律的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更彰显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加强对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高考、实践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改革。愿我们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中越走越远,愿我们在高考备考的探索中越来越有成效。

篇4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地方课程资源

一、高中政治地方课程资源的研究背景

2004年《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俗肌访魅诽岢觯骸跋喽杂诓煌地区、学校和教师,可以开发和利用不同的课程资源,要从实际出发,体现课程的特色,发挥不同课程资源的优势。”2013年新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地方课程资源的作用进行了肯定,高中思想政治课内容非常丰富,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资源,地方资源也是思想政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地方课程资源与学生生活的环境联系紧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把地方课程资源运用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容易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合理地把地方课程资源运用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可以很好地增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但从实际情况看,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地方课程资源并没有很好地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基于以上原因,笔者结合多年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积极探讨地方课程资源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教学指导意见。

二、高中政治地方课程资源的含义和具体内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把课程资源定义为:“课程资源就是在课程设计、编制与实施过程中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因此,笔者认为高中政治地方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信息、设置、人物及事件资源的总和。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地方课程资源的分类,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具有地方性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源。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电子图书、视频、影响、图片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地方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许多内容都与实事相关,学生需要许多鲜活的资料才能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有比较深入的认识。

第二,师资力量和教学氛围。教师对当地文化、信息的了解程度与运用技能等;教师对使用地方课程资源的态度,获取地方课程资源的能力等;还有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在地方课程开发中所做的贡献等。

第三,地方性活动资源。课本的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需要一定的实践活动,比如通观工厂、博物馆、地方性纪念馆及学生集体活动。

三、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地方课程资源运用的优化策略

(一)注重地方课程资源选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调查发现,教师在运用地方课程资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跑题的现象。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教育教学理论看,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一定的合适的外界刺激。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地方课程资源,一切有助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地方资源都可以被利用到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从而增强地方课程资源选择的针对性。地方课程资源的运用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让课堂热闹一些,而是为学生创造更贴近生活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将政治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从而提高地方课程资源选择的实效性。

(二)注重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熟练,但对于地方资源理论掌握的却有所欠缺。部分教师对地方课程资源的理论不是很了解,更不能恰当地运用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做有心人,加强对地方课程资源进行全面的研究。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对地方民俗、艺术、人物等进行整理,使这些地方资源更为系统化。这些资料能够恰当地运用到思想政治课当中,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及其他课程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方面,要善于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把地方特色文化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活动》中的《传统文化的继承》时,除了课本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外,本地的传统文化也应该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如本地区的戏曲文化昆曲,饮食文化奥灶面、青团子、万山蹄等,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发现思想政治课内容其实离他们很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每个地区不缺乏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当地的文人墨客、英雄伟人的事迹已经扎根于当地每个人的心中,他们的精神也在时刻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传递正能量。他们的事迹就可以作为地方课程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情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课时,教材中虽然举了一些例子,但学生对“什么是民族精神”的认识还是比较抽象的,这个时候如果把本地文人、英雄事迹融入课程教学中,比如昆山本地区的“顾炎武”、“费俊龙”等英雄人物及其事迹,能够帮助学习进一步认识“民族精神”的内涵,让学生在这些人身上体会到那种自豪与感动之情。

(三)注重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结合

把地方课程资源与校内的资源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发挥地方课程资源的补充作用。在乡土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地方课程资源并不是全部存在于学生现有经验体系中,学校还要为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创造条件。

在地方文化资源方面,学校需要把地方课程资源与校外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提升地方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比如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博物馆、旅游胜地、民俗风情、民间艺、文化中心进行参观,让他们对参观内容进行整理,并把这些内容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很好地把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结合起来,让校外资源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体味文化》的教学中,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农村自然环境有浓厚的感情,学生的“乡土文化”情感体验融入思想政治课中,会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学习内容的认识,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注重地方课程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更重要。思想政治课地方课程资源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呈现的方式更丰富,所起的作用更为明显。首先,信息技术使地方课程资源更为形象化。通过视频、图片等媒介,可以把一些地方上的文化、自然景观等非常形象地呈现在课堂上,把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紧密地联系起来,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其次,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把更多的地方课程资源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比教师的单纯讲述课程内容的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教学中,笔者组织观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特别是专门播放了苏州美食篇,如昆山奥灶面,木渎乌米饭,吴江腌桂花,通过视频把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这样才能让课程资源以最恰当的方式把地方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融合到一起,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北京:教育部,2001:18-24.

篇5

一、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总体来讲,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我国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课教学载体及其评价工具层面的主要问题

其一、新课标思政政治课教学理念与实际教学“两层皮”。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新课标与课堂两层皮现象,部分学校部分教师拿着新课标新教材继续着“一言堂”、“满堂灌”,这警惕我们课程改革还不彻底,新课标有“半流产”的危险。

第二,教材开发与设计喜忧参半。新教材较之于旧教材更加贴近学生,更加贴近生活,更加贴近现实,但是普遍存地理论性弱化,部分观点老化,知识数量和容量减少等问题。

其三、教学评价工具和体系陈旧单一。考试方式及评价方式的陈旧单一,直接导致以分数为纲的评价制度难以打破,教师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革新,难以实施新的教学方式。

其四、新型教学载体的运用度和普及度不够。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一线教学中去,多煤体教学、电子化教材、网上课堂等各种新型教学载体不断涌现。但是相对来讲,思想政治课教学在运用新型教学载体方面比较滞后,运用度和普及度不高。

2、思想政治课教学主导层面的主要问题。

其一、政治信仰趋于弱化。思想政治课因其政治色彩的天然禀赋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比其他学科的教师要 有更加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素养。但是,随着市场经济大潮不断冲击人们的思想堡垒,许多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政治信仰也开始滑坡。而教师自身的思想滑坡和信仰摇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其二、思想不解放,观念跟不上。新课标对教师尤其是对中老年教师的冲击和挑战是很大的。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其固有的“惯性”,要在短时间内更新换代,难度比较大。部分教师在无法适应新课标的教学方式时,往往掉过头来,换汤不换药,以旧的教学方式,旧的教学内容,旧的教学安全来应付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

其三、难以做到“又红又专”。一方面,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求教师比其他学科教师“更红”,对政治理论和道德水平要求更高;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又是一门理论性和时代感都很强的学科,较之于其他学科,他的教学难度往往更大,因此,它要求思政课教师要有更专的教学方式方法,将看似枯燥的说教生动化生活化,将看似无用的东西时代化实用化。

3、思想政治课教学主体层面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不高。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的特点及教师传授方式枯燥单一导致学生往往厌学,而重理轻文的社会风气和未来就业的综合考量,导致学文科的比较少,也减少了学思想政治的学业规模。

另一方面,学生学得更快乐了但学得更不扎实了。新课程倡导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效地解决了思政课的枯燥单一,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由于学生自身注意力转移到趣味性方面以及新教材本身对基础知识要求的降低,导致学生学得更快乐,也学得更不扎实了。

二、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对策建议

在进入“十二五”的新时期,如何解决好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存在的突出问题,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求解决之道。

1、从体制机制上抓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注重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体制机制,形成社会合力。随着新课程的有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份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力度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但是,要持续有效地推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光有眼前的短期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这亟待建立健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长效机制。

其一、在资金保障上要建立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投入机制。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教材实行免费,但是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师资培训、设备配备、开展活动、实践基地建设等资金都没有充分稳定的保障。因此,各级政府应将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建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商业化运作,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其二、在工作格局上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机制。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统筹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这三种教育资源,在师资配备、课程设置、基地建设等方面挖掘整合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社区,融入家庭,在社会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

其三、在绩效考核上要建立科学可行的评价体系。目前,绩效考核正在各经学校实施,学校的绩效考核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份量,探索建立政府、社区、家庭的层级考核评价体系。

2、从主导主体上抓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作为主体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是需要作为主导的教师进行引导才能更为自觉地参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去的。因此,要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对于高中生来讲,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关键。由此可见,教师自身的素质极大地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

其一、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型教育理念

新课程对教学目标明确强调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目标不是在于知识与观点的获取,而是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为此,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以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养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从而形成良好的稳定的思想品质和人格修养。

其二、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打造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

一方面,政府要综合协调、统筹规划,就教师队伍建设出台综合配套措施。在教师培训的政策和资金上要向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有所倾斜,政策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通过持续的培训,让教师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另一方面,教育部门要建立健全思想政治课教研工作长效机制。加强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研合作,开多层次多形式的教研活动。通过现场型、体验式、观摩型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其三、以学生为本,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鼓励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大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借鉴和吸收各种先进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合理科学利用好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行之有效地采用多媒体教学、现代远程教学,电子图书等教学载体,并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从课程教材上抓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在课程方面,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要进一步深化。目前,我们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主要的问题是,一方面,在设计上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但具体实施上还是有偏差。如何让较好的课程设计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开花结果,这是亟需解决的一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的教学案例表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是不平衡的,往往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效果明显,但是在道德水准、法律意识、心理品质三大要件中,起到的作用不大。因此,今后的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方向应当是,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让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同道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心理品质教育共同贯穿于思想政治课教学。

在教材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转型的急剧加快,高中生一方面思想活跃,接受新兴事物能力强,另一方面价值取向也开始功利化和多元化。因此,原有的对我国及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的理论解释需要发展和更新,使我国思想政治课教材真正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将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传递给广大学生。

结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问题既有同于其他学科的普遍性问题,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问题。在今后具体的探索改革过程中,应当从整个教改体系来把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同时注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特色特点。当然,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解决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协作、持续推进。

参考文献:

[1] 朱定生 构建和谐课堂、飞扬学生个性[期刑论文]-江西教育2005(20)

[2] 刘忠年 构建和谐课堂激活学生思维[期刑论文]-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1)

[3] 夏宁 高中思想政治课改革问题浅谈[期刑论文]-教育教学论坛2011(2)

篇6

 

一、高中政治教学引入社会热门话题的必要性

 

(一)丰富政治课程教学的内容

 

政治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很多高中生对政治课都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果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当前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会降低学习内容带给学生的重复感,将政治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入到对热门话题的思考、分析中,加大对政治时事的关注度,拓展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政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节中,可以结合我国每年召开的“两会”来讲“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丰富政治课程的内容。

 

(二)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高中生具有个性鲜明、思维敏捷的特点,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对于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也十分敏感。但由于高中生年龄不大,思维方式和行事作风仍不够成熟,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高中政治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教育意义极强的学科,在此基础上引入当前社会上的热门时事,针对高中生群体的成长规律对高中生进行生理及心理上的引导,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例如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节中,可以结合16年两会中的热门话题“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来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引入社会热门话题,有助于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热门话题中存在的疑惑,使学生能够科学的、全面的认识社会。思想政治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从思想政治角度分析,学生对社会热点表现出来的态度正反映了其当前的思想意识以及政治觉悟。因此,将社会上的热点话题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社会热门话题能够有效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说服力以及教育意义,从而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开展。

二、高中政治教学引入社会热门话题的方法

 

(一)课堂导入社会热门话题

 

尽管很多高中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较低,但对社会上的一些热门时事却有着很高的热情。因此,将社会热门话题引入到教学中,鼓励学生对当前时事进行讨论、分析,教师在旁进行指导、点评,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政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导入热门话题。例如,在讲思想政治必修2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时,可以就以色列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展开教学,以社会热门话题带动政治课程的学习氛围。

 

(二)加强政治教师的导向作用

 

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对自己的教师有一种儒幕之情,因此政治课教师可以利用高中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加以引导,在正确掌握当前社会热门话题的基础上,将其与政治课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热点话题形成正确的认识,同时加深对政治课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首先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准确分析实事热点的能力,例如如果将人教版思政1中的“征税和纳税”与当前的政治热点问题“将服务纳税人放在第一位”准确融合,就应了解该话题的提出时间、提出背景,之后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这些热门话题与政治课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社会热点话题与教学内容的有效融合、相互促进。

 

(三)充分利用校园网站

 

篇7

一、前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该顺应这一变化,探索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既定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但应该着眼于学生实际,还应该与社会发展以及时展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其时代性、针对性、时效性以及主动性,并且应该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其独特之处,因为其承担着提高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探索能够提升学生能力的高中政治课堂模式。

二、基于提高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1.合作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提倡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的知识建构,实现其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自身能力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的教学方法,这一方法不适应新的教学目标以及新的时代需求。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另外,合作式的探究学习会在互相讨论与交流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深刻理解,反过来促进其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因此,教师应该创设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结合现实生活素材,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更加直观更加具体的条件下加深认识。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挖掘素材,互相讨论与交流。最终实现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极大提升。

2.注重素材选择的可用性以及时效性

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素材,但是素材的选择和使用也具有一定的要求。总体来看,课堂素材的选择应该以可用性和时效性为基本原则。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内容选择具有针对性、时代性的素材。同时,还应该注意素材的选择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识水平。例子越生活化,越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求知欲望都会得到更加充分的调动,因此素材的使用效果便会更加明显。

另外,教师应该根据课程需要及时学习新知识,及时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是教师开展探究性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学模式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此为依据对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设计。教师还应该科学地运用所选择的方法,进行科学的引导与适时的点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实现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只有达到这些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才会充满活力。另外,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基本指针,不能够单纯追求形式影响教学目标实现。

3.保证教师的引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是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新课程背景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学习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引导作用。因此,广大教师应该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各层次学生全面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和合作学习。

4.实现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和实用性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的思想政治课堂必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各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该具有时代性、使命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不但实现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目标,还应该实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不断地更新观念,提高自身水平,不断创新和改善教学模式,要根据教学需要,充分分析学生特点和课程具体内容,充分、合理、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不断优化教学结构、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索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加符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使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因此,教学活动中应该合理定位师生角色,做到有效互动并且分工明确。教师应该保证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实现各个层次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目标。

三、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更加多样化与科学化的教学手段,更加科学与更加有效地课堂模式将会从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应该探索更加多样化、具有针对性并且与课程目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与课程实际相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实现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彭丹.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11,(08).

篇8

二、高中政治地方课程资源的含义和具体内容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把课程资源定义为:“课程资源就是在课程设计、编制与实施过程中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因此,笔者认为高中政治地方课程资源是指一切有利于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信息、设置、人物及事件资源的总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高中政治地方课程资源的分类,具体内容如下:第一,具有地方性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源。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电子图书、视频、影响、图片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地方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许多内容都与实事相关,学生需要许多鲜活的资料才能对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有比较深入的认识。第二,师资力量和教学氛围。教师对当地文化、信息的了解程度与运用技能等;教师对使用地方课程资源的态度,获取地方课程资源的能力等;还有教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在地方课程开发中所做的贡献等。第三,地方性活动资源。课本的知识与实践的结合需要一定的实践活动,比如通观工厂、博物馆、地方性纪念馆及学生集体活动。

三、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地方课程资源运用的优化策略

(一)注重地方课程资源选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调查发现,教师在运用地方课程资源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跑题的现象。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教育教学理论看,学生的主动学习需要一定的合适的外界刺激。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地方课程资源,一切有助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地方资源都可以被利用到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从而增强地方课程资源选择的针对性。地方课程资源的运用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让课堂热闹一些,而是为学生创造更贴近生活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将政治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从而提高地方课程资源选择的实效性。

(二)注重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熟练,但对于地方资源理论掌握的却有所欠缺。部分教师对地方课程资源的理论不是很了解,更不能恰当地运用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做有心人,加强对地方课程资源进行全面的研究。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对地方民俗、艺术、人物等进行整理,使这些地方资源更为系统化。这些资料能够恰当地运用到思想政治课当中,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及其他课程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方面,要善于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把地方特色文化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活动》中的《传统文化的继承》时,除了课本介绍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外,本地的传统文化也应该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如本地区的戏曲文化昆曲,饮食文化奥灶面、青团子、万山蹄等,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发现思想政治课内容其实离他们很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另一方面,要善于挖掘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每个地区不缺乏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当地的文人墨客、英雄伟人的事迹已经扎根于当地每个人的心中,他们的精神也在时刻激励着我们不断进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传递正能量。他们的事迹就可以作为地方课程资源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情感。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课时,教材中虽然举了一些例子,但学生对“什么是民族精神”的认识还是比较抽象的,这个时候如果把本地文人、英雄事迹融入课程教学中,比如昆山本地区的“顾炎武”、“费俊龙”等英雄人物及其事迹,能够帮助学习进一步认识“民族精神”的内涵,让学生在这些人身上体会到那种自豪与感动之情。

(三)注重校内外课程资源的结合

把地方课程资源与校内的资源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发挥地方课程资源的补充作用。在乡土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地方课程资源并不是全部存在于学生现有经验体系中,学校还要为学生更多地了解家乡创造条件。在地方文化资源方面,学校需要把地方课程资源与校外资源很好地结合起来,提升地方课程资源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比如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到当地博物馆、旅游胜地、民俗风情、民间艺、文化中心进行参观,让他们对参观内容进行整理,并把这些内容运用到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中,很好地把校外资源与校内资源结合起来,让校外资源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体味文化》的教学中,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对自己生活的农村自然环境有浓厚的感情,学生的“乡土文化”情感体验融入思想政治课中,会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学习内容的认识,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注重地方课程资源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更重要。思想政治课地方课程资源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呈现的方式更丰富,所起的作用更为明显。首先,信息技术使地方课程资源更为形象化。通过视频、图片等媒介,可以把一些地方上的文化、自然景观等非常形象地呈现在课堂上,把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紧密地联系起来,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其次,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把更多的地方课程资源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比教师的单纯讲述课程内容的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我们的中华文化》的教学中,笔者组织观看了《舌尖上的中国》,特别是专门播放了苏州美食篇,如昆山奥灶面,木渎乌米饭,吴江腌桂花,通过视频把课堂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紧密地联系起来,可以给学生更直观的体验,这样才能让课程资源以最恰当的方式把地方课程资源与教学内容融合到一起,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钱方荣 单位:昆山市费俊龙中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北京:教育部,2001:18-24.

篇9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但是,通过对我校及周边学校的调查了解,高中政治课堂依然存在灌输应试知识多,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少,重视学生智力发展而忽视学生品德培养的状况依然普遍存在。

一、高中政治课堂上影响发挥德育的主要因素

1、受高考升学压力影响,

目前,高中思想品德是高考的必考科目,由于受高考压力影响,高中政治课堂成为老师们为高考抓分的又一主阵地,新课改精神及理念还是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课堂目标仍然强调知识的学习,所以对学生的评价还是主要集中于知识的掌握上,只要学科知识成绩好便是好学生,这种普遍存在的思想直接导致教师、家长、学生、社会只有片面追求分数,而思想政治课的德育作用和功能却被忽视了。

2、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形式单一

目前一些学校中,高中政治思想课程存在教师思想认识简单化,教学目的仅仅限于传授教材知识,认为政治课无非就是读读、背背、记记,记牢知识点就行,这使得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僵化,课堂气氛沉闷,让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而也影响了政治课的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3、学用脱节,知行不统一,使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联系不足,从而影响政治课德育作用的发挥

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大量的考试卷和标准答案来让学生接受知识,以达到升学考试的目标要求,而对于学生的行为一般不去过问,这导致了学生理论脱离实际,“死读书,读死书”的情况时有发生,部分同学政治考分高而品德素质却很低,造成知行脱节,知行不一致。

二、如何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更好发挥德育作用

1、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真正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程中德育的重要性。

高中政治课程承担着学习学科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双重任务,“一切为了分数”的应试教育观念是制约政治课德育功能发挥的一个主要因素,我们要摈弃落后的教育观念,确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使老师和学生从考试、从分数的框框中解脱出来。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只是升学,还应该包含全体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审美、情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过程,它是知识传授和品德培养的有机统一。因此,高中政治课教学要与时俱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地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2、思想政治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使德育具体化、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中含有一定深度的学科理论知识,也有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材料和内容,这些材料和内容具有生动、感人的特点和现实说服力,这不仅可以完成教学目标,而且有利于德育思想的渗透,让学生体验到学而致用。如果只教学生背诵一些知识、条文,而不去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问题,也无法使学生真正弄懂文化科学知识。面对这些现象,政治课堂应该结合《树立正确消费观》《实现人生的价值》等课程,加之以现在生活中先进人物、事迹材料,联系学生思想实际,了解学生思想认识的薄弱点,利用最新、最感人、最震撼的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说服教育,让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一步养学生的良好兴趣、情感、意志、信心、信念,树立高尚道德情操,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思想信念得到良好熏陶,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任务,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挖掘教材教辅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思想政治课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有其独特作用,政治课堂不是简单说教,更不是训斥,而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现出来。因此,老师在备课时要摸清学生的思想,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前提。教师备课不但要备教材、教法,还要备学生的思想,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确定思想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并根据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直接具体地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分清真、善、美、假、丑、恶。如在上《价值与价值观》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明确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同时出示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和“毒枭刘招华”两个人物故事,让学生积极思考、讨论,为什么两个人会做出截然不同的人生选择?学生都很感兴趣,展开热烈讨论,最后教师点评:一是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二是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最后学生明白,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问题。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这样,把道德之准则转化为学生切实可行的生活中的小事情,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慢慢蓄养,德育成果在不断细化落实中得到深化落实。当然,现有政治课教材中大有潜力可挖,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注意落实德育方面的内容;目前编写成册的辅助教材,具有可读性和可行性,它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学生实际,针对性较强,避免了成人化的说教,使学生易于接受,深受学生喜爱。

篇10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

学生对于时事政治都有较浓的兴趣。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比较间接、抽象;而时事政治资源的内容比较直接、具体,是鲜活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的中学生来说,接受时事政治资源相对容易。发生的国内外时事政治身边出现的鲜活事例是上好思想政治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宝贵素材。时事政治形势具有很强的新鲜感和吸引力,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把时事政治政治教育纳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视野之内,使之真正成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引用时事政治政治,析理论理,事理交融,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分析能力,提高思想觉悟,既增强说服力,又活跃课堂气氛,不但使学生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还能激发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报纸、电视,了解国家大事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形式、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培养他们对思想政治课的喜爱之情,唤起他们对政治学科的浓厚兴趣。这样,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2.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当代高中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强烈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关心时事政治,参与社会生活,因而充分利用时事政治课程资源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抽象理论知识。时事政治材料与教材理论之间是相互统一的关系。时事政治材料体现着基本理论,基本理论寓于时事政治材料之中。要理解基本理论,就必须从具体材料出发,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同时将时事政治材料引进课堂,化解了教学难点,培养了学生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克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不善于把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的弊病。

实例分析:

新闻背景:2012年,一个又一个“最美”震撼着我们。“最美教师”,“最美司机”,“最美90后”,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文明的春雨滋润每一片空间,愿道德的和风吹遍每颗心灵。利用这些“最美的人”的先进事迹涤荡学生心灵,同时也可以运用《文化生活》中的“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实例分析;结合《生活与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这样的事例既形象又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把时事政治新闻等有关内容引入课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拓宽学生的事业,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以致用。

优化整合时事政治资源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拓展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如中日“”争端、中菲“”,我国依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变化,是由历史、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但从本质上看,国家利益是决定性因素。这样有助于学生准确认识抽象概念,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把理论教学与时事政治政治热点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国内外的热点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运用时事政治课程资源的特点,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时事政治资源的过程性,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时代的发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地引用典型生动或意义深远、振奋人心的时事政治材料,创设一个与时事政治相关的教学情境。

如:“神九”飞天会“天宫”载人航天启新程、十五年紫荆花开更鲜艳等。

2.运用时事政治资源的时效性,发展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高中政治教材阐述部分内容存在相对滞后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捕捉时事政治热点资源,挖掘鲜活的时事政治资源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例如,当前的欧债危机、食品安全问题、国家的经济政策等时事政治,可以很有效地融入高一的《经济生活》教学中,这样,利用时事政治资源的时效性,使学生既能用教材知识阐释时事政治热点,又能依托具体的时事政治热点,理解教材抽象的原理,既能发展教材中相对滞后的内容,使教材内容鲜活起来,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运用时事政治资源的生活性,以热点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

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体,应当尽可能地进行“二次创作”,将思想政治课内容与时事政治教育联系起来,引领学生由对自身的关注,拓展到对社会和时代的关注。时事政治教育紧贴时代的脉搏,突出国内国际重大的热点问题,其内容正是每天发生在学生身边“活生生”的事例,是成长中的高中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将学生感兴趣的诸如美国总统竞选、残酷的中东局势、日本政局变幻等时事政治热点有效地融入课堂教学,是贯彻落实“回归生活”原则和要求的重要体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今天学生对什么时事政治和社会问题最感兴趣”,并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

篇11

教育部新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反映了高中阶段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把握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在教学中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本文拟谈谈新课程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生活性特点突出

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思想政治”新课程突破了“思想政治课”的概念,它是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高中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高中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前,学生自己去观察、记录,对于“思想政治课”上所要讨论的问题了然于胸;课上,学生讨论交流的是自己或他人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课后,学生在讲演、讨论、模仿等活动中深化了思想认识,有关道德信念通过生活深深地镌刻在心中。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地点冲出了小课堂,走向了大社会,时间也不再局限于45分钟,不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学生都能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思想政治”新课程的生活性鲜明地体现在新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设置上,特别是必修课强调的“经济与生活”、“政治与生活”、“文化与生活”、“哲学与生活”,这就要求我们的政治课的基本内容立足生活,反映生活,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这一改过去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和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的弊端。同时强调,在教育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二、实践性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实践性”是在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指引下开展高中政治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遵循高中生活规律,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课前、课后、课内、课外大量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感性知识积累,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自己感悟每一个生活体验。大量的实践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参与性极高,他们无拘无束地谈认识、谈感想,知识的多维性和立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化,有利于从行动到知识再由知识到行动的转化,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焕发课堂的生命活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开放性作为备课和教学的基本要求

思想政治新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都是开放性的,旨在努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科书不是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学生活动的工具,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因此,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教学活动内容是开放的,向学生自身开放,向学生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学生生活的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