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网络环境的特点

网络环境的特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5 09:10: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网络环境的特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网络环境的特点

篇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1-070-02

一、引言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当中,也日益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在社会网络化的今天,小学教育也已经逐渐从之前相互独立的学科在逐渐向综合、双向及多元化学习转变。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语文,承担着对信息化时代学生所有信息的加工和处理能力的培养,而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又是小学语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阅读教育将影响整个语文教育,甚至其他学科的教育质量。但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语文阅读教育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老师和学生的阅读行为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要善于利用网络资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引导小学生的学习触角延伸向各个未知领域去进行探索。二、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生阅读的特点进行探讨。

1、小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阅读媒体及方式产生多元化

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资源共享的时代,由这个共享的特点决定了网络资源的多元化,网络阅读的资源不仅有传统的文本、图片资源,更有声音、视频和其他一切能被计算机记录和处理的知识符号,还有它们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资源。这就导致了网络环境下的阅读行为也是多元化。小学生群体是对世界充满好奇一个群体,其阅读习惯还处于开始养成的阶段,他们的思想非常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面对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网络资源,很快就就被这种数字化的阅读方式所吸引。在阅读行为方式上,他们除了进行传统的文字、图像阅读外,还包括了“听读”以及通过视频吸取知识等行为。在阅读工具上他们除了传统的书本阅读外,还通过计算机阅读、手机阅读、电视阅读和其它的一些电子阅读工具等。而且,在当今的信息代时代,很多家庭都实现在计算机的联网,特别是手机上网也变得非常遍,方式也非常灵活,通过这些电子产品以及网络的环境就可以吸取网络下多元化的资源,达到多元化的阅读模式。因此,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加强网络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学习,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延伸到网络阅读,帮助学生在多元化的阅读方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会知识筛选,实现知识的全面增长。

2、网络环境下小学生阅读特点由传统的精细化转为快餐化

传统文本阅读由于它从创作到出版经过精心的组织和修过完善,大部作品是严谨的,而且都以高于生活的形式出现,作品基本上是基于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对它的阅读一定要经过许多的理性和思考,才能真正读懂和理解作品。而当今天网络环境下的阅读资源是多元、快捷的,基本上是以各种媒体的阅读资源组合的多媒体形传播。由于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很多阅读资源是浅显易懂,生动、直观的画面,而这些浅显、直观、快捷、刺激的网络阅读资源,极大地丰富了阅读者的感官享受。也正是这些处于世界探索初期、对一切新事物都有强烈好奇心的小学生群体有很强的吸引力,使他们的注意力从纯粹的知识的学习或信息获取的阅读本质,而分散到其他诸如时尚流行、娱乐等更具吸引力的、更省时省力的“快餐读物”上。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平时间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式来正引导学生的阅读行为,可分配给每个同学一个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阅读任务,以作业的形式来完成,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式阅读。可以通过传统阅读或是网络阅读来完成任务,然后,总结阅读的中心思想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的跟踪学生的阅读进进展,作一些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很好的完成任务,又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性,而不沉溺于浅显的“网络快餐”。

3、网络环境下小学生阅读方式由单一的接受型向交互性转化

传统阅读模式中,读者是纯粹的知识接受者,他们与作者之间由于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原因,是不存在交流的,常常是一种知识思想的单向传播或是局限的交流。而现今基于“WEB2.0”时代的网络环境则高度互动的开放模式,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双向甚至多向互动的交流通道。在当今天的互联网当中,可以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微博、博客、论坛和一些聊天室可以实现读者和作者、读者和读者、作者和作者之间的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的交流与探讨。特别是随着触摸手写设备和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使得小学生也可以很轻松的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输入到网络当中去。可以平等的发表自己的阅读心得与评论,查看其他人不同的评价意见,其交流与反馈是及时、充分而没有距离的。消除了传统的“传”与“受”的界限,把传统的“传”者和“受”者平等的串联起来,把两者角色之间的地们模糊化,使得两者间的角色不再是固定的,而是相互交换并分享信息的。通过这种互动式的交流阅读模式,可以从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帮助他们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到身边朋友的处世观点等等,有助于他们对知识信息的吸收和再加工。

4、由于网络环境下阅读影响导致平时学习和中活中产生网络化语言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的语言形式。是一种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组合而成,主要是网民为了提高聊天效率和表达某种特殊意义的需求而采用的特殊方式。久而久之就在网络交流中传播扩散而形成了特定语言。主要包括拼音或者英文字母的缩写及其他符号表现。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特别处于“跟样学样”时期的小学生,最容易受到网络语言的冲击,甚至在一些作业和考试过程当中都出现过网络语言和所谓的“火星文字”。虽然网络语言已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然而在日常生活的应用中,由于一些词汇沟通障碍,语言网络化在带给人们新奇感觉的同时,也给人们的交流造成不便。更容易造成文化传承的偏离。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平时生活和娱乐的交流过程中可以适当的使用网络语言,以便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但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保证语言的规范化。

三、总结

根据网络环境下阅读的特点,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网络阅读作为广受学生欢迎的阅读模式,也将是未阅读模式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优势面,让它能够为我们学生的学习服务。充分利用网络阅读的资源优势,充实学生的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来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传承传统阅读模式的思考方式。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语文阅读教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更需要家长的紧密配合才能更好的规范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莫雷. 阅读与学习心理的认知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10-219.

[2] 何克抗.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MJ—E京:jE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 付德荣编著计算机与教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篇2

一、高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发展的必然性

财务会计工作网络化发展已经成为各高校提高教学效率、完善财务管理以及信息共享的重要手段。财务会计工作网络化对增强学校的信息透明度、财务公开度和提高学校的效益有着显著的重要作用。

1、财务会计网络化是回归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随着电算化在各高校的普及,计算机在更多部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学校的教学方式也由过去单一的“粉笔式”转向“多媒体式”,大大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更是改变了过去人们对财务管理部门的轻视,不再认为财务管理对教育工作没有贡献,而是试着去利用网络化和财务管理的有效结果更好地为学校会计工作服务。我国高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发展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趋势,是迎接21世纪电子信息技术化的重要体现,是学校财务会计管理革新的表现,也是学校回归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

2、网络化实现会计做账、报账、查账等工作的智能化。会计网络化的特点在于多种账务可以远程处理,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网络化。财务工作实现电算化以后,会计核算工作脱离了手工操作,可以由计算机完成做账,且准确度和工作效率都有大幅度提高,是一次质的飞跃。会计工作电算化操作依托于互联网环境,通过网络对各种交易和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从而帮助高校实现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远程报表、报账、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特别是对高校分校区办学和异地办学的对象来说,解决了高校无法为每个分支机构都增派会计人员问题,却能很好地进行网上查账、报账以及审核工作,解决了过去异地报账难问题。

3、进一步规范了高校会计工作程序。会计工作网络化以后,各高校都重新制定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对会计人员、财务管理人员的权限以及会计工作程序和会计档案、资料保管等做出明确规定,比传统会计工作更加严格。网络环境下,多个用户可以同时登陆进行业务操作,数据也可以相互传输,对如何确保会计信息安全性提出了考验。为此,财务系统应建立控制体系,明确用户权限,杜绝越权登陆或非法修改会计信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4、高校会计网络化实现灵活提供多元化信息。网络环境下,多数高校都已经通过校园网和互联网建立一个相对开放、实时、快捷方便的双向信息交流系统,为高校内部、高校与外部的信息流通都提供了便利。通过电算会计网络化系统,高校可以实现门户、办公、财务集中管理一体化,为高校提供多元化信息;校内各院系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实时接收财务信息,从而实现协同办公,轻松管理;各部门也可以实时查看部门工作安排和执行情况,以便合理统筹安排,提高工作效率。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呈现的新特点

1、改变了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规范了会计工作程序。财务会计实行网络化以后,会计工作脱离了手工操作,只需要准确录入原始数据,从凭证制作、账务处理到报表制作都由计算机完成,实现了会计核算网络化,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报告出现了新形式的载体,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大大拓宽了信息传播的内容,减少了传播时滞,更加方便传输了包括文字、图表、数字以及音频、视频等信息,为信息使用者快捷、全面地提供了所需会计信息。财务人员也可以依靠网络终端在网上获取传输和存储数据,开展远程查账、报账、审计等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2、网络环境对会计假设的影响。会计假设是一个主体单位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和空间范围所作的假定。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以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和会计模式发生了改变,对高校会计假设也产生了影响,这里主要介绍网络环境对我国高校会计期间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方面的影响。

(1)对会计期间假设的影响。通过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得形态各异的会计主体有了相同的会计核算基准,进而有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单位才可以按期编制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的财务信息。网络经济对高校会计期间假设产生重要影响,过去一个会计年度期间已经不能符合高等学校的要求了。而且,网络的广泛运用使高校在任何时间都可以将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信息使用者也可以在网上随时获知最新的财务情况,而不必等到会计期间结束时才可以获得财务报告,硬性规定会计期间根本没有必要。网络环境下,高校在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时,可以考虑对传统会计分期假设进行改进,尽可能地缩短会计期间,既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动态变化,也能为高校管理者及时提供会计资料,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对货币计量假设的影响。网络经济对高校人力资本与知识产权这两种最为重要的资源产生极大影响,它们因为受货币计量的限制根本无法在财务报告上体现,这对信息使用者是不利的,也没能完全反映高校的资产。显然,单纯的货币信息已经不能满足高校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了。对于能够用货币计量的因素,如固定资产、长期借款等项目,货币计量假设仍可继续用,对于日益增多的无法用货币计量的因素,如创新能力、人力资本、知识产权、研究开发能力等可以采用非货币化的计量方法,以真实公允地反映高校财务状况,为使用者提供更为全面的财务信息。

3、为高校内部控制带来新的问题。一是传统会计下,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大多手工完成,内部控制主要是对人的控制,但财务会计网络化以后,会计工作越来越依赖计算机,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对人员进行控制外,更要重视对相关人员的操作权限进行严格控制。二是随着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网上交易已成为普遍现象,原始凭证更多地以数字格式出现,这为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带来管理难度,是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提出的新要求。三是加大高校内部稽核工作,财务部门如果要对信息系统进行审核,学校相关内部资料将暴露在外,稽核人员也需要复杂的查核技术,增加了查核时间与成本。四是高校无形资产转移难以控制,人力资产是高校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它的转移无须借助外力。

4、改变了高校会计核算和管理职能的重心。网络经济时代高校的资源更趋于多元化,其中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在高校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重要,高校的资产正从有形化向无形化发展,会计核算重心也由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此外,由于从凭证制作、账务处理到报表制作都由计算机完成,实现了会计核算网络化,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重心更趋向于管理工作,将财务管理的范围拓展到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模式改革、筹集资金、收入分配、引进人才、校内设备及基建项目招投标、高校后勤社会化、预防职务犯罪等领域。

5、网络会计对财务人员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为适应高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发展,高校财务人员不但要精通财务会计、管理、税务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懂得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操作等一系列新的技能和知识。只有成为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高校财务会计网络发展需要,才能保证会计工作更科学、合理、客观进行。

三、高校财务会计网络化进程的主要途径

1、加强认识,重视制度建设。高校领导及财务部门都应正确认识网络建设对财务会计工作的重要性,明白运用信息网络对提高会计管理职能办公效率的重要意义,自觉把会计网络化建设和运用工作摆上位、抓到位。还要完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各高校的管理部门要有长远意识和现代管理意识,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建立健全一整套电算化模式下的内部规章控制制度,如人员岗位责任制、日常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定期检查管理制度等,保证高校会计网络化工作有章可循,依章办事,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2、提高高校会计工作网络环境的安全性。首先,降低会计数据存储风险,利用网络所持有的实时传输功能和日益丰富的互联网服务项目,形成网上公证由第三方牵制的安全机制,保护会计资料的安全。其次,实行用户权限分级授权管理,建立起网络化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岗位责任制、必要的管理制度、严格的内部牵制制度、必要的上机操作控制和系统运行记录控制、严格的硬件管理制度以及预防病毒、黑客的防护的安全措施等,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制度提高高校会计工作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再次,加强网络安全防范,保障系统正常运行,从计算机资源授权控制、会计数据资源控制、系统开发控制、系统维护控制、防病毒、防“黑客”等多方面入手,采用设置多级保密措施、防火墙设置、安全检测预警系统、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等技术等方法提高数据的标准接口技术,提高安全防范能力,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防范。最后,在技术上对整个网络财务系统的各个层次,包括通信平台、网络平台、系统平台、应用平台等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级次的安全防范体系。

3、会计信息化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会计人才。为适应高校财务会计工作网络化需要,各高校也开始注重引进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各高校应加强对原有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网络技术培训以及职业道德的教育,按照自律激励与控制原则,强化会计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形成会计职业道德的自律机制,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不再是单纯拥有会计专业知识的片面型人才。同时,高校还应不断培养与引进一批具有多学科知识、综合理论功底、精通会计与计算机理论与实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他们不仅是一名高水准的会计师或经济师,具有深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是一名出色的计算机操作员,能熟练掌握各种系统软件的操作及开发、设计、维护和保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才能积极推进高校网络化财务管理,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

4、加强高校内部审计监督职能。财务会计网络化给高校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为了减少会计信息风险,高校应重视审计工作,使财务与审计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从而实现有效监督和指导。高校可以在财务部门计算机局域网中为审计部门设置计算机终端,严格控制使用权限,还应做好包括对会计资料的定期审计、机内数据与书面资料的一致性审计、监督数据保存方式的安全性、对系统运行各环节人审查、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监督等,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会计信息中存在问题并做出调整,防止漏洞的存在和会计信息被人恶意修改。

【参考文献】

篇3

1.英语自主学习的特点。

Benson(1997)认为,语言学习的自主性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行为和技能。第二,自主学习是一种知道自己学习的内在的心理功能。第三,自主学习是一种对自己学习内容的控制。

2.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的特点。

所谓网络环境,即指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符号、图形、动画、音频和视频等信息,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并呈现在屏幕上,然后完成一系列人机交换操作,使学生在优化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将多媒体网络技术引入课堂为英语教学添加了新的活力。它很好地弥补了传统的英语教学缺陷,加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英语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3.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情感因素。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其学习效果通常与学生的态度、情绪、学习动机等诸多情感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秋芳曾提出:情感因素是一切语言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基础。情感因素是自主学习的理论内涵之一,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性格等行为直接影响其行为。

4.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动机因素。

传统的心理学把一个人的行为活动的直接推动力归于动机的作用。学习动机通常是指学生为了满足学习愿望作出的努力。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自主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也就是说,学习动机越强烈,学习的自主性就越能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越高,他的学习动机也就越强烈。网络环境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5.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态度因素。

态度是指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中应承担责任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评价。学习态度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外化和表现形式。因此,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增强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反之,消极的学习态度会减弱学习动机并导致学习的失败。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英语学习持有积极态度的的学生会主动地去参与英语学习,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后主动完成作业。而对英语持有消极态度的学生则认为英语好难学,上课不能积极参与,课后只能勉强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同时,态度还直接影响课堂活动的参与和投入程度。学生上课的表现和所取得的成绩和学习态度成正比。网络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6.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焦虑因素。

焦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感变量。它是一种自我贬低的认知,通常是因为学习不能达到预期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学习者的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而形成的紧张不安和恐惧的学习情绪。这种情绪也可以被认为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焦虑性格的表现。焦虑可以分为课堂焦虑、个人焦虑和考试焦虑。焦虑因素与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有些学习者能大胆主动地与人用英语交流,不怕出丑,因此在学习英语时自信心较强;而有些腼腆的学生则会有许多焦虑,担心自己是否能顺利地说好英语,担心别人的评价,在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开口说英语。

二、利用情感因素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篇4

惊人发展的中国网络业激活了正在形成之中的网络市场,改变了中国出版业的整体面貌,对期刊编辑工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网络环境下的期刊编辑工作因为信息传递方式、沟通途径和受众群体的变化而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1、选题策划过程中期刊编辑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更迅速、更全面的信息,包括学术动向、前沿热点、探索方向、专业人士队伍状况、受众青睐点等。

2、在确定选题后,编辑与作者的信息互通更为快捷有效,同时作者也可以通过网络途径主动联系期刊编辑。在学术期刊内容送审、主审等工作方面,期刊编辑可以通过邮件传递、MSN、QQ在线交流等网络信息渠道与作者、审稿专家以及编辑部内部工作人员同步进行多向联络与互动,从而极大地提升期刊的专业学术水平。

3、对于部分与学术期刊选题不符或因其他原因被退稿的情况而言,网络环境下的期刊编辑因为回复的快捷便利而可以更有人文关怀。传统模式的期刊编辑常常会面临退稿带来的巨大工作量,部分的期刊编辑甚至因退稿量太大而难于做到与作者的有效沟通。网络环境下的期刊编辑则可以在得到专家评审后,将原稿和专家意见退回给作者,以帮助其在学术研究等方面找到学习的方向,更有部分编辑会在退稿邮箱中加入对年轻作者鼓励关怀的语句模板,从而为学术期刊的后备力量积蓄奠定基础。

4、在编辑校对、清样和期刊信息反馈意见收集等工作方面,网络环境下的期刊编辑也有着更为简洁、高效的特点。尤其在反馈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分析方面,网络的便捷搜索和大量统计软件的诞生让大量看似杂乱无章的文字有了规矩。学术期刊的编辑在收到反馈信息后,可以通过关键词统计、词条搜索等简便明了地了解到手中的反馈信息,从而更好地服务受众,为提升自身专业特色,打造专业期刊品牌做好市场调查工作。

5、任何一种媒体都是一种“眼球吸引体”。缺乏受众,媒体将无以立足。在受众群体方面,网络环境下的期刊编辑工作也有着其特殊的状况。学术期刊的编辑与出版不同于网络文学创作,与网络新闻编辑也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学术期刊作为专业性非常强的一种传播媒体,其受众群体相对较少,但因为在网络环境下受众的阅读习惯、阅读软件、搜索习惯等方面各不相同的原因,在网络环境下的期刊编辑就必须尽量考虑大面积受众的基本状况,在考虑运营成本的基础上尽量提高技术含量,从而保证期刊内容相对较高的检索查阅、文献索引、在线阅读和下载量,以保证自身在海量网络信息中立于不败之地。

互联网传播是媒体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学术期刊作为一种知识含量特别高的特殊媒体,不仅担负着传播前沿学术信息、交流学术思想、刊载学术成果、促进学术专业化发展的责任,更肩负着信息网络化、知识创新化、成果全球化、发展科学化的使命。所以在网络环境的大背景下,期刊编辑更应更新观念,认清形势,跟上社会发展步伐,以崭新的状态来迎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学术编辑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新思路:

1、强化期刊编辑策划意识,认准办刊方向,搭建学术化网络平台,树立学术期刊品牌。

“凡事预而立”,这对学术期刊的发展同样适用。面对网络化环境的包罗万象,期刊编辑应有效地强化自身的策划意识和品牌意识,循着自身认定的办刊方向,努力创新,搭建学术化网络平台,顺应网络化时展。期刊编辑的策划意识是编辑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创新意识。期刊编辑的有效策划意识能有效把握整个期刊编辑和出版的流程,提升期刊内容质量,拥有更多受众,提高期刊的社会竞争力,打造学术期刊品牌。

期刊编辑的策划应涉及期刊整体发展方向的策划、新颖前瞻的选题策划、亮点栏目的特色策划、学术化网络平台搭建策略、学术期刊市场营销策略的策划和期刊编辑队伍的培养与管理策划等。期刊编辑首先应根据期刊自身的基本状况对期刊的性质、受众群体、作者群体、办刊宗旨和理念、内容设计、广告营销策划等一系列内容作出详细的规划和部署,并根据这一总体的规划和部署积极有效搭建学术网络平台,有的放矢地加强期刊编辑队伍人员培训和管理方案的调整。然后再根据总体的策划安排实行分步骤的选题策划和栏目策划,使期刊的选题能在连贯性和整体性上顺应期刊的整体策划方向,并在期刊的学科研究和特色方面亮点突出,并通过网络和纸质特色栏目策划,以新颖独特的视角和整体设计吸引受众的关注度,引导受众的思考力,从而逐步搭建自身的学术交流网络平台,树立学术期刊的自身品牌。

篇5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8-0028-02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崛起,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来临,给图书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导致图书馆在形态、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图书馆作为信息的主要集散地,在网络环境下,只有提供与时展相适应的读者服务,以适应网络环境引起的变革、深化,拓展图书馆服务,才能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社会信息化的趋势。

一、网络环境下读者服务的特点

(一)读者数量成倍增长

从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到现在上网人员的普及,每年上网用户出现几何级增长。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是建立在开放性的基础上,广大读者可以借助电脑和通信网络等设备享受到图书馆的各项服务。随着网络在图书馆中的普遍应用,一方面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地域范围限制,使图书馆服务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本馆读者,可以扩大到网络中的每个人;另一方面突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的时间限制,读者可以每天24小时随时利用图书馆的电子文献,使图书馆服务读者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大图书馆读者信息意识的逐步加强,图书馆读者的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的态势。

(二)读者分布范围广泛

在当今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分布范围广,并且不受地域的限制。在当今社会,受市场因素和图书馆职能、地位的变化影响,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向社会化发展,如原来的高校图书馆,除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外,还向社会读者提供服务,参与信息市场的竞争。同时图书馆网络的发展和通讯渠道的多样化,促使其进一步向国际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读者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利用图书馆已上网的文献信息资源,也就是说,图书馆网络系统中任何一个使用网络资源的人,都是该图书馆的读者。

(三)读者分布层次更宽

传统图书馆的读者来图书馆的目的主要有娱乐性阅读、求知阅读及科学研究阅读等方向,其中娱乐性阅读群体所占比重较大,而且来馆阅读人群年龄范围较窄。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除了为具有信息检索知识及专业知识的读者提供较专业的数据库检索等服务外,也可为年龄偏小、偏大或文化水平不高的读者以及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影视欣赏、知识讲座等相关知识的服务。相对于传统的图书馆而言,诸如此类服务的开发,读者的分布层次将更宽。

(四)读者需求多元化

高新技术迅速发展,而网络则为这些技术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及时、便捷的途径。现代学科的发展呈现交叉化、边缘化、综合化的趋势,一些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大量出现,也使得一些科学研究型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以往更为迫切。一些综合性大项目、新兴学科课题的研究通常需要借鉴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方法,研究型读者不仅希望在图书馆能查阅到相关课题的文献信息,而且还希望图书馆工作人员能利用网络技术及时提供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因此网络环境下读者需求更加多元化。

(五)读者需求的个性化

在网络环境下,由于读者年龄层次、知识层次的差异,读者的需求有时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网络环境下推行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则是读者需求个性化的很好体现。

二、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对策探讨

基于以上网络环境下读者的特点,笔者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以读者为中心

“以读者为中心”不仅是传统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指导思想,也同样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可以说“以读者为中心”是图书馆的立馆之本,若没有读者,图书馆亦无存在的必要。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最主要的地方在于图书馆将不再作为一个个体而存在,而是作为信息节点融合到整个社会信息网络中去。所以,以读者为中心,要体现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中,渗透到各个环节,而不仅仅是读者服务这个环节。首先要求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对读者的需求要上心,对待读者要热心,对待工作要精心,只有这样,才能使“以读者为中心”的观念深入每个图书馆人的心中。其次要求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主要包括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和传播工作,把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满足读者的需求是建立在图书馆工作人员娴熟的业务能力之上的。

(二)做好主动服务工作

传统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基本上是以“件”或“册”为单元的文献借阅服务为主,一般只为读者提供“答案在哪里”之类的信息。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则以信息为基本单元,深入到字词、句段、数据等,对信息内容进行加工、综合,为读者提供具有知识内容的增值信息产品,直接回答用户“答案是什么”。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做好、做足主动服务。主动服务不仅仅是图书馆服务的一种姿态,它应该包含着丰富的服务内容。如何让读者拥有利用图书馆的主动权,变图书馆为其服务为读者自我服务,这是图书馆主动服务的实质所在。因此,图书馆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读者自主利用图书馆的方法的培养,提高广大读者的信息素质,使读者在终身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才能使各自的人生立于不败之地。在主动服务工作中,可以将图书馆的主页作为面向读者开展服务的主阵地。首先利用图书馆主页通过FAQ、QQ在线交流等方式对读者可能感兴趣的常规性问题做出解答,使读者的一般性、通常性问题得到及时解答;其次,及时帮助读者了解出版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帮助读者了解、选择、使用数据库,使读者在寻找信息、资源时少走弯路;再次,利用电子信息公告栏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献推荐、阅读引导、专题讨论等,并尽量做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让读者积极参与其中。

(三)提供专业化服务

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虚拟化,读者获取各种信息日益方便,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行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此情况下,图书馆如何为广大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符合读者需求的服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摸索和探讨:第一,应改变传统图书馆满足于为读者提供文献服务的思想观念,通过帮助读者解决遇到的问题,以读者的目标作为图书馆服务的动力和最终目标。在服务过程中要突出“专”,在“专题”上要体现专业,在“专人”上体现专心;第二,改变传统图书馆以馆藏信息资源的获取和传递为主的服务模式,充分调动各类知识资源、知识系统及服务组织来拓展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达到专业化服务的目标。在网络环境下,要提高读者对图书馆的依赖性,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优势,让图书馆成为信息的集散地。第三,改变传统图书馆的基于读者简单提问做出一般回应的低层次服务,要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系统分析,进而对所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遴选、重组、创新、集成来形成符合读者需求的知识产品。专业化服务贯穿于读者知识获取、分析、应用的全过程,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具有动态的、连续的进行相关服务的能力。一些高校图书馆通过引进硕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来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化服务。

(四)做好个性化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读者对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将越来越明显,读者的个性需求行为也更为突出,因此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应根据不同的个性需求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服务,就是针对不同用户的行为、爱好和阅读兴趣及习惯采用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方式,提供不同的信息内容的服务。图书馆在实行个性化服务时,必须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并在尊重用户表达个性化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网络了解用户的个人需求及兴趣爱好从而挖掘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尽可能提供特色服务。如:个性化定期服务,即根据用户需求采用提供定期Web页面或用E-mail方式提供定期信息推送;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即根据用户的专业特点、学习行为、研究兴趣、爱好提供相应的信息产品;个性化决策服务,即利用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技术,对有用的信息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向用户提供能够用于决策支持、智能查询以及科学解决问题的规则和模式。

(五)做好提升服务工作

现代信息技术为文献信息工作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应以现代信息技术做后盾,把研究信息技术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运用作为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一个新的方向,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获得方式日益增多,文献信息获得途径日益丰富,才能使“馆藏”日益丰富,才能使读者服务工作“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方式日益多样,能满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从而保证各项服务工作的开展,真正实现读者与图书馆的目标达到一致。

总之,网络对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内容和方式都已经或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在图书馆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读者服务工作在广度和深度方面都将发生更深刻的变革,从而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在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下更好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易红涛.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J].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05(6).

[2]李叶霞.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新探[J].图书馆建设,2001(增).

[3]赵水森,基于因特网的个性化信息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4).

[4]张家瑞.以人为本――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6).

篇6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教学任务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开发校本课程对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统一课程,地方出版社课程相对应,校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所开发出来的课本更能适应学校学生的发展。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是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开发语法校本课程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实现科学开发就必须充分认识到网络技术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通信技术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可以有效地提高课程开发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在新形势下,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要想实现自身的开发水平的突破就必须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必须充分掌握网络环境下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条件。

1. 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概述

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以学校为主体,以教师为执行者,运用专业手法来编撰一本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教学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的一个全新概念。它是课程开发的一种,但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又有显著区别。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担任平常教学任务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教师总结教学特点,把握教学规律,最终编撰出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

一个完整的校本课程开发一般包括四个步骤:科学评估,确定目标,组织编写,反馈评价。但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不一样的是在执行这四个步骤的时候,执行者、执行水平是与两者相比是有很大不同的。

校本课程开发有其自身特点,笔者经过深入调查分析,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四个特点:一是校本课程开发是课程民主决策的重要表现;二是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三是校本课程开发是理论进一步联系实际重要体现;四是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要补充。这四个特点是校本课程的显著特点,教学工作者要想提高自身实际开发水平,就必须要充分把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

笔者认为要想实现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必须要符合以下几项条件:一是学校自身要明确教学宗旨,二是广大教学工作者要学会善于总结,三是学校自身的硬件设施要跟上,四是要实现民主决策,五是要建立及时有效地师生沟通反馈机制。只有当学校符合这五个基本条件之后,才能谈得上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因而它具有校本课程开发的共同特点,同时学校也只有在满足了五个基本条件之后才能实现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英语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科学地设计英语语法教学课程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实现科学的英语语法课程开发要把握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条件。

2. 网络技术提升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通信技术在英语语法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信息传播平台也日益多样化。在信息时代中,广大教学工作者通过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语法课程开发水平。接下来,笔者就来探讨网络技术对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2.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校本课程有效开发创造了条件

多媒体技术是网络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技术成为了网络提高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突破口,网络化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被动式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为学生主动性学习创造了条件,学生积极性的提高对于英语语法校本开发的具有促进作用,因而我们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校本课程有效开发创造了条件。

2.2丰富的媒体资源有助于提升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的水平

信息传播平台日益多样化是网络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丰富的媒体资源中,学生原来对英语语法的理解模糊、概念不清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多种渠道的教授使得学生英语语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丰富的媒体资源有助于提升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水平。

2.3网络技术有助于建立及时有效的师生沟通机制

上文提到建立及时有效的师生之间的沟通反馈机制是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五个条件之一,要想实现英语语法校本课程的开发就必须要重视沟通反馈机制的建立。随着网络技术的大力应用,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日益多样化,这为实现两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提供了条件。网络技术的互动性促进校本课程开发。互动性是网络技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了人人互动、人机交换,学生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师生的互动时间与空间也得到空前拓展,学生主动性的提高对于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3. 提升网络环境下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水平的措施

上文充分分析了网络技术对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来探讨提升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水平的措施。英语语法教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理论教学,二是练习实践。笔者认为要想提升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水平,必须要从这两个方面来下功夫,具体而言就是要构建网络环境、英语语法学习资源库,构建实践性英语语法网络平台,下面笔者就来详细论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3.1构建英语语法学习资源库

英语语法学习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理论学习与练习实践,构建英语发学习资源库就是为了更好地提升理论教学水平,在网络环境下构建英语语法学习资源库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要充分利用文章系统(如CMS)、博客、微博、QQ空间等平台来构建学习资源库。具体而言要做到:首先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英语教学资源。网络技术的两大功能是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资源共享是互联网的基本功能,在网络上存在海量的英语语法教学资源,教师通过筛选、整合进而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提升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水平。其次是有条件地学校要把校园网中英语语法教学资源集中起来,校园网是学校自身专门的网站,校园网上英语语法教学资源与网络资源相比更加专业,更加详细,充分利用校园网上的英语语法教学资源对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法能力,提升英语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是提升英语教学课件制作水平。在网络环境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教学课件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提升教学课件的制作水平,是教学工作者提升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当成立课程开发小组,组内应当有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教师,负责提高其他工作者的技术应用水平,如flash课件的制作和修改、网络课件的应用和制作等。以上三个措施,就是构建英语语法学习资源库的重要措施。

3.2构建实践性网络练习系统

上文提到练习实践是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步骤,构建实践性网络练习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各种字词的性质以及语句顺序的安排。加强练习实践主要是要通过判断语句构成以及选择合适词汇来构成完整正确的语句。加强实践练习是提高学生英语语法水平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构建实践性网络练习系统,要把握好三方面的措施。首先是要重视实践性英语语法校本课程的环境建设。在平常练习中教学工作者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设计来提高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练习过程中要引用各种手段来激励考核学生,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构建浓厚的英语语法学习氛围,如,建立在线语法学习虚拟社区,这对于学生英语语法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其次是要构建网络化英语语法互动机制。所谓英语语法互动机制主要指的是练习过程中要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来实现人机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保存自己的学习记录,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设计出符合实情的英语语法校本课程,使学生更加了解老师的教学内容,更有利于提升学生英语语法水平。最后是要进行专业的网络化考核,建立网络评估系统。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来加强英语语法课程考核,比如,建立“在线语法能力评估系统”和“在线语法试题库”,可以使得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更能了解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又检验课程的有效性,从而能够调整并完善课程的开发,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英语语法校本课程,这也是提升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措施。在网络化时代,教学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信息优势,通过多种平台来进行考核。

4. 新形势下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的特点与条件

上文充分分析了在网络环境下提升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的措施,接下来笔者就来探讨网络环境下,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特点与开发条件。首先来谈特点。在网络环境下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英语语法校本课程的表现形式日益多样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传播渠道的多样化,使得英语语法校本课程的表现形式也日益多样化。二是英语语法校本课程的教学形式日益丰富。在网络环境下,媒体资源的多样,使得英语语法校本课程的教学形式日益多样化。三是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实现了有效开发,所谓有效开发主要指的是开发效果和开发速度有了显著提升。在分析完特点后,我们再来看条件。与传统课程开发相比,网络环境下英语语法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也变得复杂起来,首先是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其次是对学校的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提出了新要求,最后是对开发主体的认识程度也有很大要求。

5. 结束语

篇7

摘要:图书馆不仅是向用户提供知识信息以及服务的场所,还是知识信息储存以及管理的主体,而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信息咨询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因此必须要不断地了解用户的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以及网络信息资源,培养高素质图书馆信息咨询相关人才.本文首先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咨询现状以及用户类型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用户需求的特点进行了阐述,最后针对信息咨询现状以及用户需求提出了培养人才的策略.

关键词 :网络环境;图书馆;信息咨询;需求;策略

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166-02

随着网络信息环境的逐渐成熟,信息资源也日渐丰富,而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也呈多样化.图书馆信息开始逐渐的适应网络环境,并且不断的更新信息,从而有效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目前我国图书馆信息咨询相关的人才较少,并且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也不够完善,因此必须要根据用户需求有针对性的对人才进行培养,让图书馆信息咨询跟上时代的发展,从而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的现状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逐渐呈现多元化.其中包括传统的印刷品、现代的电子图书以及一些新型的出版物.除了文本信息,还有很多非文本信息,例如:声音信息、图像以及图形等.在传统的信息咨询中,主要是指书目辅导或者是一般事实性问题的解答,对解决专业性问题以及专题查找的能力相对较弱一些.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会有效的结合各大数据库,会收集各个学科的知识,同时对一些信息资源会有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从而形成较为全面的网状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是通过超文本技术将信息组织在一起的.浏览这些信息的时候,需要根据用户需求有顺序性的进行查找和翻阅,使用户能够依次的对信息进行浏览.

在传统的图书馆信息咨询管理中,其工作人员与用户是面对面进行交流和提供服务的,并且这个过程是以书面的形式完成的,而目前这种方式逐渐地被现代咨询模式所代替.图书管理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他们可以通过邮件来完成解答的过程,这样不仅能够克服地域的问题,还不会受到时间的制约.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用户的类型

2.1 企业用户

技术创新的主题则为企业,同时要想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技术创新,就必须要以服务体系为基础,其中服务体系包括很多内容,例如:生产支持服务体系、科技信息中心以及科研支持服务体系等.由此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的咨询机构其主要的客户就是企业,同时企业也是图书馆信息咨询比较重要的服务对象.据统计无论是一些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在所有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占很大一部分,而这些中小型企业不同于大型企业,它们很少会有自己的咨询部门,因此中小型企业则为每个国家信息咨询机构重点的服务对象.对于我国图书馆信息咨询机构来说,中小型企业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客户.

2.2 公共团体以及政府部门

目前,全国最大的信息生产者以及消费者就是政府,同时其也是我国信息咨询行业非常重要的客户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共团体开始逐渐的介入到社会管理事务当中,因此其也成为了我国信息咨询比较重要的服务对象.图书馆具有非常广泛的信息资源,同时可以提高很多方面的功能,例如:社会文化积累功能、用户教育以及培训功能等,这就使政府以及公共团体对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非常看重.

2.3 个人

图书馆是记录人类知识财富的重要地方,同时也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图书馆能够提供给人们大量的知识以及信息.国家相关文件指出,公共图书馆是人们通向知识的大门,因此图书馆有责任去满足个人自学的条件以及正规的教育.每个公民都有权利去获得图书馆信息咨询的服务,同时也有资格去获取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信息资源.而作为图书馆要将满足人们需求作为最终服务的目标.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的用户需求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方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而用户的需求也开始趋于多元化,其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3.1 信息咨询内容系统化

相对于传统的信息检索方式相比,网络信息检索不会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同时其信息范围也有了很大的扩展,并且内容信息分布也比较广泛.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系统中,不仅涉及到了国内的信息资源,还包括很多国外的信息资源.目前对于我国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还没有比较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就很容易导致信息的时间不准确,从而对用户使用过程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内容必须要呈现系统化,同时还要不断地更新网络信息资源,对其进行分类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信息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因此图书馆必须要做好同步的更新,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信息检索的质量,避免信息的多变化,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比较完善和稳定的信息咨询系统以及服务.

3.2 信息咨询方式多变化

目前我国图书馆信息咨询的对象比较广泛,并且都处在不同等级和层次上面,因此涉及到的信息内容也非常多,所以在进行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时候,要采取的方式必须要呈现多变化,从而更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在传统的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体系中,往往都是一种被动的等待方式,信息咨询服务人员是被动接受用户的询问.而在网络环境下,通常用户是不会直接向服务人员进行咨询的,因此图书馆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信息咨询方式,要将传统的以图书馆为中心逐渐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方式,同时信息咨询服务人员要通过互联网或者邮件的方式主动与用户进行沟通和联系,从中不断地探索出用户的需求,以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3 信息咨询手段呈多元化

在传统的图书馆中,不仅需要对大量的书籍进行管理,用户还要根据自己需求自行去查询,并且用户必须要亲自到图书馆去完成.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不愿意亲自去图书馆进行查阅和寻找资料,因此,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必须要与网络相结合,要不断地对信息咨询手段进行更新和探索,从而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例如:图书馆可以提供很多种检索方式供用户选择,例如:内容检索、文字检索,同时图书馆可以利用一些新媒体不断地向用户反馈信息,把传统的面对面咨询方式转变为网络交流的方式,并且要不断地完善信息咨询手段.

4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咨询人才培养策略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用户需求也较为广泛,因此图书馆信息咨询必须要不断地满足用户的需求.与此同时,图书馆必须加强对相关人才的培养.传统的图书馆信息咨询对工作人员不会有很多的技能要求,甚至以往的图书馆中,信息咨询人员可能是退休的职员,这些工作人员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技能.而在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咨询,这些人员是没有办法满足图书馆需求的,因此,图书馆必须要加强培养信息咨询人才,让他们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让工作人员更好的为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

4.1 加强图书馆信息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科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这就使学科涉及到的范围更为广泛,所以信息咨询工作人员必须要具有较多的专业知识背景,同时要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信息的能力.图书馆要不断地对信息咨询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他们加工、检索以及组织信息的能力,同时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业务培训,从而有效的拓展工作人员的知识面,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为用户服务,并且能够提供较为准确和完善的信息.要想有效的保障信息咨询服务质量,就必须加强对信息咨询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让他们具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和知识,从而促进图书馆信息咨询行业的发展.

4.2 提高图书馆信息咨询人员的英语水平

对于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来说,工作人员的英语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在网络环境下,在信息资源中存在很多国外值得中国人借鉴的信息,同时还会涉及到国内外文化的交流,所以,作为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人员,一定要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这样才能对国外的信息足够了解,同时也能够自行的将国外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和加工,从而更好的为用户服务.目前,我国计算机应用非常普遍,而在计算机使用的过程中,很多地方会涉及到英语,因此这也需要信息咨询服务人员具有较强的英语水平,综上所述,图书馆必须加强对信息咨询人员的英语培训,要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从而使图书馆信息咨询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5 结束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广泛,由此可以看出图书馆信息咨询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要想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图书馆必须要加强对信息咨询人员的培训,要对信息资源做好及时的更新,提高信息咨询服务的质量,从而促进我国图书馆信息咨询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黎莉.高校图书馆咨询工作的探索与创新——基于用户结构、信息需求多元化之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01).

〔2〕武宗华.浅谈图书馆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A].新环境下图书馆建设与发展——中国社区和乡镇图书馆发展战略研讨会征文集(下册)[C].2010.

〔3〕郭万江,张晓刚.浅谈图书馆阅览工作对馆员素质的要求[A].图书馆改革与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信息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

〔4〕陈烨,凌秀丽.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传播[A].公共文化服务与图书馆实践的创新——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篇8

0 引言 

随着网络应用的不断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在对新的检索工具和检索技术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应克服当下网络信息检索给我们带来的困难,加强对不同需求进行信息搜集和发送的智能化服务功能。 

1 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的特点 

1.1 数据量巨大。在网络环境下,数据量大的惊人。大数据量会导致一些难以预料的软件异常,流量也会难以控制,对各个环节的策略和算法选择将会更加复杂。 

1.2 多用户服务。多用户模式的信息检索服务必须注重快速反应,注重对并发访问的支持,对公共数据的共享,对临时工作数据的清理等。如果要针对不同用户开展不同服务,就要获取并管理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大量的信息通过不同的渠道,主动送到用户的手上。 

1.3 用户层次复杂。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服务的用户中,大多数都不是专业用户,他们的层次区别较难,拥有不同的操作技能和操作知识,面对这些非专业的用户,将更加需要人性化的引导式信息服务。 

2 智能化信息检索的含义 

智能化信息检索是在信息检索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检索技术,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并满足同一用户在不同时期的需求,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信息来学习用户的兴趣和行为,并综合利用这些用户信息,提高信息检索系统的性能,满足用户的个体信息需求。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分析用户的搜索行为,从中识别出用户对信息需求的偏好,并且能够根据用户对搜索结果的评价,自觉地调整搜索策略,使得对于不同的检索请求,不同用户都能够得到最贴近自己需要的信息服务。 

3 信息检索服务的主体技术 

网络信息检索通常采用搜索引擎技术,该技术是为了解决“信息迷航”问题而提出的。它通过相应的算法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从而为用户提供信息导航。 

现阶段,网络搜索引擎有很多,用户比较常用的有google、有道、百度等等,这些搜索引擎能进行网络信息检索、信息过滤、个性化信息服务定制等比较有特色的服务,但是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检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想要的不仅仅是有用的信息,他们更希望做信息消费的主人,使信息的搜索可以在一个相对主动的环境中进行。 

4 智能信息索引的相关技术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检索服务就需要以下的相关技术进行支撑。 

4.1 智能技术。智能又可以称之为智能体,它是在用户没有明确具体要求的情况下,根据用户需要,代替用户进行各种复杂的工作,如信息检索、筛选及整理,并能推测用户的意图,自动制定、调整和执行工作计划。 

智能首先要建立个性化的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建立用户基本信息表(包括用户编号、用户名、姓名、年龄、性别等字段)、用户职业信息表(包括职业编号、职业类型、等级、职称等字段)和用户兴趣信息表(包括兴趣编号、兴趣类别、程度等字段),用来详细描述用户的个人情况,其中第一个字段可以设置成关键字。 

然后建立用户检索策略表(包括策略编号、策略控制、检索词控制、检索时间控制、检索范围控制等字段)和用户检索评价表(包括检索编号、检索时间、检索词、检索结果数量、查全率、查准率等字段),同样的,第一个字段设置成关键字。检索策略表主要是给用户模型的检索定义一个比较完整的检索策略,检索评价表主要是对用户检索的满意度作一个简单的评价描述。 

有了用户个性化数据库,一方面,在服务器端吸收智能技术的思想,引入个性化服务的理念,引入用户反馈机制来完善检索机制、提高检索命中率,同时也可提供面向个人的特殊检索服务。另一方面,信息检索用到智能主要集成在客户端,配合用户兴趣完成搜索,它会对用户信息需求、偏好进行区别、归纳、总结,分析用户的兴趣爱好,并借助学习的规则,自动、独立地用户查找用户感兴趣的信息。 

4.2 用户兴趣挖掘技术。实现信息检索服务最重要的就是对用户的喜好和习惯进行分析,日前,通常使用两种方法:其一是通过用户主动提供自己的兴趣来得到用户的个性化向量;其二是在用户没有明确参与的情况下,系统通过观察用户行为来得到用户的兴趣,从而得到用户的个性化向量。使用第一种方法,可以选择下面两种方式:一是用户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类或在线文档分类后提供给系统,系统从这些文档或信息类中发现用户的兴趣;二是用户提供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其它阅读爱好等信息,系统从这些信息中发现用户的兴趣。但是,由于用户的兴趣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用户一般不可能提供所有的兴趣以及感兴趣的程度,因此还需要使用第一种方式进行补充。使用第二种方法是根据用户对推送页面的评价信息来更新用户的个性化向量。 

5 结束语 

智能化信息检索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一项被广泛研究的领域,它需要多种技术相支持,我们虽取得一些成绩,但是道路还很漫长,真正实现信息搜索的智能化服务,还有待技术的智能性、主动性、自主性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篇9

网络时代在突破了传统信息传输地域限制的同时,也给网络用户提供了广阔的交流空间。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网络病毒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网络安全的首要问题。作为基于网络上的新型病毒,其传播媒介是在网络环境下大范围的成本,破坏力极大。为此,加强对反病毒技术的研究,通过对病毒特征字符等进行有效识别,避免网络病毒疫情的迅速蔓延,都需要从网络病毒的传播机制及模型上来改进预防策略。

一、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的分析

对于基于网络架构的病毒传播主要是利用网络的互联结构环境,依据一定的用户操作,以某种方式来实现大范围的传播。可见,对于网络传播环境的分析需要从网络结构的特点来着手,通常情况下,拓扑学上将网络环境分为随机结构环境和同构混合环境两种。对于随机结构网络,主要是针对网络中的各个用户在网络环境中的分布特点来定义的,这些个体都是网络环境中的某一节点,只对整个网络的部分节点造成随机性关联;对于同构混合网络环境,其网络上任意一节点都与其他节点具有关联,也就是说当某一节点方式病毒感染,很快会传播到与之相关的其他节点。

(一)随机结构环境中的网络病毒模型的传播模式

从随机网络环境来看,对于本类型网络病毒来说具有感染的随机性。我们以Email传播为例,当摈除具体的网络传播细节,单独考虑用户在Email的随机性,可以通过离散模型来构建网络病毒的传播环节。即某一随机事件会影响到任何一个节点;在某一空间域或时间域内只能与之相关的时间域或空间域具有相关性;在同一空间域内发生的概率比要高于不相关的空间域。也就是说,当我们对随机结构网络病毒传播模式进行分析时,对于网络空间内的某一节点或用户,其所带来的带病毒邮件的感染率要高于其他空间的比例,病毒发作引发的被感染用户的数量与其相关的节点说具有较直接的关联。由此可得,对于该网络模型下的网络病毒的发作特点总结如下:一是网络病毒引发的病毒危害与其数量及发散次数成正比;二是被感染用户的感染系数随着病毒扩散次数的增加而迅速增加。因此在反病毒防御系统中,应从多种途径来遏制电子邮件等载体的传播,并对其内容进行过滤,尽力减少随机网络结构的病毒感染范围;同时在病毒特征扫描及监控中,应加大对外入侵病毒的检测,做好内部防御。

(二)同构混合环境下的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的分析

从同构环境的模型分析来看,对于同构主要是连续的的网络结构,该模型遵循生物学病毒传播的机理,可以有某一个节点与网络互通中个N个节点发生关联,从而在这种环境下,每个网络节点与其他节点都存在大量随机性的关联。可见,对于同构型网络环境,其网络病毒在传播模型上可以表示为:网络中被感染用户在病毒发作时会对整个网络的其他用户带来威胁,并在传播数量上与同构网络用户数直接相关。对于健康的网络节点,其在网络病毒传播中所占的比例与带病毒节点相比更具威胁性。

二、网络病毒预防模型的构建研究

从网络病毒传播机制及方式来看,对于网络病毒的预防应该从不同网络环境下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针对网络病毒疫情特点,及早发现请病毒特征码,并将网络结构与网络规模进行划分,使其构建成多级多层次的子网,以便于对各网络进行探测点的设置,及时预报网络疫情信息,并强化对网络联网协防机制的构建。

(一)构建可量化探测子网模型

对于整个网络结构的划分上,应该遵循探测视图原理,以网络资源的共享为基础,实现对整个网络进行全面的交换式规划,以代替传统网络的局限性。也就是说,对于子网的划分上范围不能太大,必须能够实现对子网内各探测点进行有效监控,能够从子网的视图管理上建立可量化的探测模型,以实现对网络病毒的有效预警。如借助于对边界疫情的分析,可以对网络结构中的各子网出入口进行病毒探测;结合网络病毒疫情影响因子,利用网络可用性来改善网络结构中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安全交互,特别是对各网络中任意节点信息的检测与分析,能够从影响网络病毒安全上减少不同疫情的影响指数,从而实现对出现网络病毒时,能够从子网的监控中来遏制病毒的自由扩散。因此在本模型构建中,对于探测点的选择与规划要立足全局,避免盲点及不可控范围的出现,能够从网络边界疫情探测中科学规划子网,有效阻止网络病毒疫情的传播。

(二)构建可扩展带宽网络探测模型

对于不同网络带宽下的网络环境,其网络病毒探测模型的动态预警机制应该遵循适应性特征,也就是说,对于某个探测点应该采用集群式结构方式,并能够发挥其可伸缩性,如SPMD模型,以增加处理节点,提高网络硬件的处理效率和能力。对于集群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应从数据分流 和并行处理上来着手。一方面在数据分流中,对于接入的各项数据需要进行均衡的划分,并能够从提高数据处理效率上发挥带宽优势,集群系统的并行能力是保障数据理想划分的关键,一要从节点机的均衡划分上,保障负载的均衡;二要从TCP连接上确保数据分流的双向性;另一方面在TCP/IP协议分析及应用中,对于数据划分策略的选择,应该从传输层上结合集群系统特点来均衡划分,并确保各过滤点对与之连接的双向数据流能够进行有效过滤。

三、结语

对于网络病毒传播模型的分析,从模型中来反映病毒的传播规律,并从网络病毒传播机制上,针对病毒的特点及影响构建有效的预防模型,以增进网络安全运行的有效性。可见,针对网络节点的安全状态的检测与过滤,对被感染节点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抑制其蔓延更是强化网络安全机制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篇10

一、网络环境的基础内涵

网络环境指在不同地点许多多媒体计算机物理连接,根据某种协议通信,实现网络文化以及软、硬件的共享系统。

环境总是对人和事物有直接影响,以教学角度分析,网络环境既能使网络资源和工具发生作用,又包括学习者的动机,学习氛围,教学策略和人际关系等非物理形态。这些网络环境的内涵,为中学英语开拓和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探索灵活、开放和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提供出了有利的条件。

二、英语学习在网络环境中的特点

网络环境具有空间大、范围广的特点,它蕴含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利用网络环境学校,还可凸显学习的互动性、自主性、广泛性。

1、互动性。互动是我们课堂中常用的手段,学生们可以在互动中合作、交流、讨论、探索,从而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但是这种互动却是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展开的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而在网络环境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却是自主展开的,这是学生被自己的求知欲望所驱动产生的。这种互动性不但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习惯,还提高了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所以,互动性是英语学习在网络环境中的一大特点。

2、自主性。在课堂中学校虽然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但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的自主性很难体现出来,更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向。但是网络环境却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为网络环境特定的宽松环境,使得学生在利用网络环境学习英语时可以不受到教师预设教学环节的干扰,能够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彰显学习中“主人翁”的地位,从教师的手中拿回自己学习的主动权。这种主动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自主定向,即自主确定学习的方向,自己想学什么、要学什么;二是自主确定学习的模式,即自己怎样学习;三是自主调节和监控,即定时自我评价自己的学习效果。所以,自主性也是英语学习在网络环境中的一大特点。

3、广泛性。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按照学科知识体系计划性进行教学活动叫做课堂教学。但是课堂教学却在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这一方面有着极大的局限性。但是网络环境的无限的特点不但使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不值一提,而且更加体现出学生英语学习的广泛性。一是内容更加丰富,将教材所规定的学习内容拓展了许多;二是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学生学习英语时的场景,提供了英语学习的平台;三是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英语知识的探究提供了经验。所以说,广泛性是英语学习在网络环境中的又一大特点。

三、英语教学在网络环境中的策略

1、创设情景

通过创设情景来拓宽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渠道,这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利用网络环境所包含的整个虚拟的现实世界,加上各种渠道,把学生拉入模拟的现实世界中,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在轻松地学习氛围里或得知识,了解国外的文化、地理、风土人情,也有利于学生记住所学的知识。

2、加强演示

演示是英语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是根据学生的主要特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演示的好处就在于可以直观的让学生们理解英语学习中的知识,并且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对感官的应用,通过对感官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形象记忆。心理学家何瑞特拉实验得出:83%的信息获得靠视力,11%来自于听觉,可见,感官记忆对于人类的记忆是多么重要。网络英语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现在运用演示教学,不仅可以对英语的文章进行细致分析,还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有趣的课堂环境。例如:在对英语文章进行分析时,可以加入对某个句子的分析链接,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在上课时,可以通过演示图片、动画等东西,可以生动形象的为学生们展示,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们在上课时看到老师所展示的图片、音像的准备的东西,也会调动学生的课上的积极性,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3、培养学生互助互动

在网络环境中,互动性最能彰显英语教学,由于网络技术的断发展,BBS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在这其中更突出了互动的重要性。我们就是要将这种互动运用到教学中,通过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探究能力,营造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4、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篇11

信息资源是图书馆业务功能得以实现的基本要素,如果没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就不会体现出来。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传递与采集的渠道更加宽泛,这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网络环境可以有效解决图书馆信息资源匮乏的问题,最大限度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但是网络环境也无形中增加了图书馆的竞争压力,为图书馆深化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构建全面、全新、系统的信息资源体系,成为当下图书馆管理者必须深刻探讨的问题。

1 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特点

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资源,首先就必须对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的特点进行深入了解。总体来看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1 信息量大

信息量大、覆盖面广、资源丰富是网络信息资源主要特点之一。网络环境中信息资源每天都会成倍的增长和更新,网络已经发展成为继电视、广播、报纸之后的,重要信息传递媒体之一,甚至具备着逐渐超越其它媒体的趋势。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学科复杂、种类繁多,成为现代图书馆馆藏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

1.2 内容丰富

网络信息极其丰富,形式多样,不仅包括各类文本、声音及图像信息,还包括了大量的软件、数据库等。超文本、集成式的信息存储方式非常普遍。种类繁多的文献资源,为现代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资源储备。

1.3 信息复杂

网络环境下,信息的来源相对分散、无序,在管理方面有待完善,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网络信息资源较为复杂,质量也无法得到全面保障。网络信息资源的更新、变化与消亡随时都会发生,难以控制和掌握,这样就会对信息查询与获取带来一定的难度。

1.4 信息资源的共享

资源的随时、随地共享,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区别于传统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特点。网络环境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使读者可以在网络条件下即时享受图书馆服务,真正实现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1.5 使用成本低

大多数的网络信息资源都可以免费使用,部分信息资源也只需要支付较少的费用便可使用。成本低是网络信息资源的又一特点。这一特点也极大的刺激了用户的信息需求,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2.1 建设与发展现状

在网络信息资源信息量不断扩大、传播速度不断提高的环境中,信息资源优势不断突显,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重视度也不断提高。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在科研教育、甚至是人们日常生活方面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图书馆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是由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形式多样,相对复杂,在组织和利用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难度。目前很多图书馆在建立学科导航库、科学门户网站、虚拟信息服务体系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网络信息资源利用方面也有了一定发展,但是在服务体系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2 存在的问题

2.2.1图书馆的网络化建设程度低:从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程度看,目前的图书馆可为分传统图书馆、现代图书馆与数字化图书馆。由于我国网络发展起步较晚,很多图书馆的网络化程度较低,大多数处在局域网状态。虽然有些图书馆初步实现了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功能,但在运行过程中,不难发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图书馆在实现数字化服务功能方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借鉴和经验总结。

2.2.2文献资源共享水平低:面对网络时代海量的信息资源,单一的图书馆要想收集与拥有全部的信息资源是无法实现的,必然会受到财力、物力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尽快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大图书馆之间缺乏有效的资源共享,在信息资源购买、收藏与提供方面不能进行全面的沟通。图书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往往不愿与其它图书馆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另外,在资源共享方面还缺乏规范化的流程和有效的监督体系,因此,导致图书馆在资源共享方面困难重重。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对策

3.1 建设协调组织机构,提高资源共享

目前图书馆组织形式较为复杂,往往分属于不同的单位。由于各个图书馆之间缺乏横向的联系,导致各图书馆在信息资源方面不能有效的共享。因此,各图书馆在资源共享与建设方面,应该尽快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组织协调机构,以保证图书馆资源共享工作的高效实施。组织机构可负责对网络信息资源共享与发展计划的制定,并监督和促使各馆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情况,避免出现信息资源分布不合理的现象。组织机构还需要负责信息资源的全面规划、统筹安排,以及各图书馆之间的协调工作,从根本上克服目前图书馆信息资源分散、重复、资源浪费的问题。以便有计划、有步骤的对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进行完善,使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标准化。

3.2 从用户需求出发,优化馆藏结构

网络环境下,现代图书馆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从用户的需求出发,对馆藏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促进图书馆在实际馆藏与虚拟馆藏方面的协调发展。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产生与传播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打破了传统图书馆藏的结构形式。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该不断适应现代网络发展的新趋势,促进虚拟馆藏数量的不断增加。另外,图书馆在虚拟馆藏建设方面,应该对用户的需求特点进行综合考虑,结合用户的需求特点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选择应用。

3.3 合理开发与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现代图书馆应该看到网络发展的优势,并懂得利用这种优势,来不断提高图书馆的现代化服务水平。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应该根据本馆的特点,结合地区文化发展特点,对网上信息资源进行深入开发与利用。采用有效的信息甄选对策和方法,对网络上的复杂信息进行有效组织、合理选择,在扩大图书馆馆藏范围的同时,保证各类信息资源的积极、健康和教育作用;图书馆还应该尽快建立起适合图书馆经营发展的信息系统,其中包括导航系统、网络链接系统、联机检索系统等,为深化图书馆服务,提高信息资源的咨询与服务质量打好技术基础。另外,图书馆也可借助网络技术,实现各馆之间的有效互联,加强合作、互通有无,提高实体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规避重复购置、重复开发现象。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信息资源开发经费,也可实现图书馆的开放式发展。

3.4 借助网络环境,提高服务水平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因此,现代图书馆应该适应时展的需要,不断提升与更新自身的服务理念与服务职能,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能够适应网络环境的信息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数据库与电子文献数量正在不断扩增,这为读者充分享受图书馆信息资源,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在实际利用过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信息质量不高、用户账户不安全等问题。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服务质量方面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全面保证用户在信息资源利用方面的高效性、便利性和可靠性。

4 结论

网络环境给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现代图书馆应该充分认识并牢牢抓住这次机遇,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维,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不断扩大图书馆的信息拥有量,从根本上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