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09:10: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44-01
音乐课区别于其他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传统的音乐课堂存在许多弊端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教学活动的进展,在音乐课上进行互动设计是音乐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下面,笔者就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教学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新课标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这些理念往往通过音乐课的唱、听、奏等形式来实现,但部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仍然存在误区,过分强调素质,忽视基础教学,对新课程存在理解误区,音乐课必须重视基础乐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师要在贯彻新课标理念的同时明确教学重点,音乐课堂要具有一定的秩序,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现在的音乐课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缺乏互动学习的规则,课堂活动杂乱无章,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的一些无价值的提问,不仅拖延了上课时间,对于教学活动本身而言也没有任何效果,互动设计并非进行简单的没有价值的提问,教学环节应该是环环相扣的,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地提问,精心的设计,另外,在目前的小学音乐课堂中仍然存在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听课的情况,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而不能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
2 实现互动教学设计的对策
2.1做好教学准备,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才是音乐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将音乐课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完善的教学准备是实现互动音乐课堂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教具、教材准备的是否充足直接影响上课质量,而在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也直接影响着师生的互动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设置互动环节,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学习任务的设计,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因此教师在准备课堂的时候多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小活动中去,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和乐器来辅助音乐课堂教学,增加课堂的新鲜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和学生科学互动,比如说对唱、伴奏和使用科学软件为学生歌唱进行系统打分,这都是互动环节设置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方法。
2.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场所,让学生在课堂上以放松享受的状态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不断增加对音乐课堂的喜爱,更可以高效率的完成课堂任务。最重要的是,课堂气氛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效果。众所周知,良好的情绪可以使人发散思维,进行超常的记忆,要在音乐课上实现师生互动,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音乐课上的到放松,积极参与到互动环节。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生理心理发育都还不够成熟,具有注意力不持久,贪玩好动,易被新鲜事物吸引的特点,因此,教学活动要立足于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学生都喜欢轻松、平等、愉快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身心舒畅,思维才会得到解放,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被调动起来,师生互动教学才能发挥课堂的生命力。教师要让尊重学生,以耐心、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注意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另外,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不要过分限制他们的个性发展,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平等、和谐、尊重、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努力地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为小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音乐的课堂环境,这样,不仅学生学的开心,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师生共同参与音乐课。
2.3进行有效地课堂讨论,精心设计提问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互动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去“一个老师一张嘴,一个黑板一支笔”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音乐课堂,教师要勇敢创新,敢于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建立合作小组,经常以小组或全班的方式展开讨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融入课堂,参与教学环节,以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音乐教材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在与他人讨论、争辩、思考的过程中更深刻的认识理解教材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精心设计提问也是实现互动课堂的最佳途径之一,就如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要重视提问的效果,同时更要注重提问的有效策略,真正做到优化课堂的效果,实现“互动式”的音乐课堂,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积极思考教师的提问,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想象的场景,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又使学生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学会全方位的欣赏一首音乐。
3 结语
互动是联系师生的纽带也是师生交流的桥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互动设计对音乐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把握小学生的自身发展特点,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大胆创新,寻找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中,把提高小学生的互动意识作为课堂的重点,使小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音乐课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差异性在于前者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育人娱乐学科,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创新制作等方面存在非常重要的意义。不过对于传统性音乐课而言,其存在一定的弊端,对学生拓展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约束了实际教学活动的实际展开进程。在新课标的影响下,经过课程改革之后,音乐课堂上实施互动设计措施已经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以此为研究方向,笔者就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教学展开分析。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互动设计现状分析
由于新课标的影响,传统性的教学理念有了一定的突破与改革,而新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表现形式一般为听、唱、弹奏等等,不过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大一部分教师仍然存在教学误区,对素质的重视度过度,从而使基础教学不够扎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理解并掌握新课程的强调重点。在开展小学音乐课堂时,应该大力培养学生的基础性乐理知识及基础性技能,教师应在明确并运用新课标理念时,确保教学重点的精准性,促使音乐课堂有产生针对性的秩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古语自有其道理,目前小学音乐课堂存在一种现状就是学生不具备计划性的互动学习,课堂活动的展开时往往存在一定的混乱性,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中时常提出部分缺乏营养的问题,在浪费课堂时间的基础上,无法对教学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帮助。从本质上来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互动设计不是简单的提出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应该是设计一些具备联系性的教学环节,教师应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精心、针对性的设计成效性较高的问题。此外,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仍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教师全方位掌控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位置,教师应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实现全面性、个性化发展。
二、互动化教学设计实施建议
1、实现课前准备的充分性,明确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在开展课程时应充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应有的尊重,从根本上实现学生掌握音乐课堂的主动权,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相应的引导作用,进一步促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实现课前准备的充分性是构建互动音乐课堂的必备条件。为了全面提升小学音乐课堂的质量,应确保教师的教材及教具准备十分充分,同时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是课堂师生互动性的影响因素,在实施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学生的课堂学习任务,由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十分渴求老师对自身的关注,所以教师应该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到其教学活动中去,之后,教师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时应尽量融合多媒体或乐器等等,促使音乐课堂教学的多样化,提升学生的新鲜感,以此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学习乐趣及激情,最后,在上述基础上,贯彻师生互动教学里面,譬如设置师生、学生之间的歌曲对唱,运用科学化软件对学生或老师的演唱进行评估等,都是强化课堂互动性的重要方式。
2、构建优良音乐课堂教学学习气氛
小学生在进行音乐教学时,音乐课堂是其中最主要的场所,所以,为了很好的提升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喜爱程度与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可以尽可能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与放松的状态实施课堂学生,该种方式才能够在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与完成课堂任务时,获取最优良的成果。此外,音乐课堂中影响师生间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维持或确保教学课堂气氛的融洽。就实际情况而言,当人具备良好的情绪时,其思维方式及能力相较平常好,并且这时的记忆能力也非常优秀,因此,为了促使教师在音乐课上所运用的互动措施获得最好的成果,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尽可能构建优良的课堂学习气氛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子啊音乐课上真正放松,并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及生理发育情况、注意力等特性缺乏,促使小学生在音乐课中无法将注意力持久性的放在课堂上,导致最终的教学成果不够理想。以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嘀哩嘀哩》为例,教师在通过多媒体将歌曲放给学生们听,在听过之后,老师可以提问“你们有没有人能告诉老师春天派来的天使是谁啊?”在学生回答之后给予奖励或表扬,这样不但提升整体课堂气氛,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方式通过多媒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经由提问抓住学生的思维。因此,在进行音乐课教学活动时,应将小学生自身特性及发展现状作为课堂设计的先决条件,当教学课堂真正变得开心、和谐、轻松时,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放松自我,身心舒畅,真正解放自我,融入到课堂中,随后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也就被激发出来了,这样课堂才能说是真正获得了生命力。
3、开展课堂讨论
实现小学音乐课堂的互动设计,其中所谓的“设计”并不仅仅指的时师生间的互动,同时还包含学生自身之间的互动,过去音乐课展开时,教师的教学模式往往就是经口述或黑板展开的,但这样传统性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音乐课堂教学了,小学音乐教师应全力创新,对传统性音乐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甚至直接,譬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活动运行时先构建几个合作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对当天教学内容展开针对性讨论,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及教学活动之中。经由这种方式进行音乐教学能够尽可能提升最终教学质量,同时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学生在音乐乐理方面的理解能力,通过讨论、思考、辩论、总结等方面充分掌握相关的音乐教学知识,还能够对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进行提升。
三、结语
互动是促使师生关系优良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教育运用互动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小学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性与发展特色,不断创新、改革当前的课堂教学方式,促使小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中,了解音乐所散发的魅力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作者:童琳 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锦江小学
参考文献
据有关教育科研资料表明:人们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所获得的效果比例分别为:听讲课5%,阅读10%,音像20%,示范30%,小组讨论50%,实践75%。由此可以看出:实践是获得认知的最佳途径。而实践需要以自我参与作为前提,所以,自我参与成为实践学习的重要手段。小学生喜欢模仿,在模仿活动中学习的乐趣远胜于单一机械的模唱。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活动去探索音乐要素,感受音乐的魅力。例如,在教学《理发师》一课时,可以在学生初步完整地感受歌曲旋律之后,让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同时用肢体语言来模仿理发、剪发、梳发、喷水、吹发的动作和节奏。然后,请学生们将代表这几种动作的节奏读熟,并加入像声词和动作进行模拟表演。如: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节奏加上动作模仿。对于节奏感强和有较好合作能力的班级来说,教师还可以将四条节奏分别请四个小组逐一加入进行拍奏,形成多声部的节奏练习。这样练习的目的是通过多种游戏方式,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掌握节奏,学会与同学配合,这样的学习贯穿于唱歌教学始终,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提高,合作能力不断加强。如歌曲《粉刷匠》《洗手绢》《快乐的小木匠》等都可以采用这样的活动设计进行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还可以用多种律动方式进行学习,避免单一模唱所带来的枯燥乏味感。例如,学习《我的家乡日喀则》一课时教师可以首先组织学生学跳踢踏舞,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打破以往一遍又一遍机械学唱的教学模式,遵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分解动作难度,将踢踏舞的音乐活动有机地融合到教学中,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愉快地学习,感受音乐,则歌曲教学很容易顺利进行。
二、用活动的方式解决知识点和学习难点
音乐知识学习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是单调、枯燥的,在教学中用活动的方式学习掌握知识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教学中一些歌曲中的音乐记号较多,学生不易掌握,有V(换气记号)#(升记号)等,首先,在歌单显示时,可以把它们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重音记号(>)字的呈现较为大点等,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这些记号的变换,遇到这些音乐符号时采用变换手势的方式,#(升记号)手势轻轻向上抬起,b(降记号)手势向下缓缓落下等,为进一步准确掌握音高,教师还可以采取随着旋律线起伏用手势表现音高。在学习《红星歌》这首歌曲时,下面这两句曲谱节奏相同,第三、四小节的音高第二句比第一句高,学生往往掌握不准,教师可以采取第一句身体向下,第二句身体向上的动作,引导学生很快就把这句曲谱准确掌握,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白鸽》一课时,对于乐句的分辨是个教学难点,教师可以采取画旋律线的方式,走路击掌等方法,将这一难点通过学生易于接受的活动方式,让学生掌握,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我是小小音乐家》一课中,演唱跳音与连音的区别,采取弹橡皮筋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跳音、连音的唱法,进一步巩固这几个知识点。
三、用活动的方式巩固学唱的歌曲
在演唱或欣赏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理解音乐,否则就达不到音乐美育的目的。运用活动的方式,可以把音乐所要表现的情境用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对音乐形象一目了然,如学习歌曲《小红帽》时,为了巩固学唱的歌曲,教学最后,让学生表演《小红帽》的情景剧,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小红帽、外婆、猎人、狼、小花、小草、大树、蘑菇、小房子等,学生对《小红帽》所要表达的故事一看便知,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样既巩固了本课学习内容,更好地理解表现歌曲,也为表现与创造音乐形象提供了素材。我们老师在教授《我的家乡日喀则》一课时,最后采取歌舞表现的方式,把学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唱歌,一部分跳舞,还可以边歌边舞。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本课学习内容进一步得到巩固。
四、歌曲教学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演唱”(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收和乐于参与的音乐表现形式。在进行歌曲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注意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演唱
歌唱教学中揭示歌曲的艺术形象,理解和表现歌曲的情感和风格,学生在歌曲的学习中体验和表达歌曲的情感,这是歌唱教学的中心环节。“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是我们在歌唱教学中期望达到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握歌曲的基本情绪和风格,进而引导学生用音乐表现手段,来表达歌曲的情感与风格。音乐教师在歌唱教学中对于《音乐课程标准》提出“有表情地唱歌”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为此,要注意引导学生体验、表现歌曲的速度、力度、音色、节奏与句法、连音与非连音、与铺垫等方面的特点,运用这些特点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启发、鼓励学生在歌曲艺术处理上进行创造性的尝试,并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做出评价。
(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绝大部分学生本能地喜欢唱歌活动,教师应采用符合学生特点的、符合音乐学习规律的方法学习唱歌,注意保护、调动学生参与演唱活动的积极性;相反的,淡化甚至扭曲音乐整体艺术形象、进行过多单调呆板练习等会使学生失去演唱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歌唱的自信心,多给学生展示的平台,使学生踊跃地参与演唱活动,让学生在歌唱中享受美、体验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而有效的教学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提问,“有效的提问”是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及时检查学情,启迪思维,还有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提问,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一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应关注的课题,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一、提问要具有科学性
1.提问的内容应准确
教师向学生传授的是科学知识,一个问题的提出,应注意其蕴含的科学性,问题包含的内容应是准确无误的。音乐课上往往有教师问:“这首歌曲的节奏是快还是慢?”节奏只有长短之分,而速度才有快慢。久而久之,学生的脑海里就会形成错误的概念,而教师的提问无论有多妙,都是无效的。其次,问题的表述要清晰明了,主题性要强,不能模棱两可,如:“请比较这两首歌曲,并说出它们在表达情感及速度、节奏上有哪些异同?”而不是“请比较这两首歌曲有哪些异同?”因此,有效的口头提问就像有效的书面写作一样,每个词都必须经过仔细斟酌。
2.提问的方式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思维已开始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他们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会轻信和满足于教师和书本上的意见和结论。因此,提问要设计得富有启发性,以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发现,而那些不假思索即可回答的提问则要少用,如:“会不会”、“对不对”、“是不是”等,即使是记忆性的检测与反馈,也应尽可能设计得有启发性。
3.提问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设问应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指提问不可超出学生原有的音乐基础,也不可超出学生原有的综合知识基础(后者尤应予以重视),尤其是负有导入功能的提问,而应根据这两个基础精心设计,启发学生在原有的音乐基础知识上发展音乐体验。如在一次课中,我问:“大家通过聆听与演唱,知道了《青藏高原》这首歌的风格特点是旋律起伏跌宕,节奏疏密相间,那接下来让我们听《沂蒙山小调》,它的风格特点又是怎样呢?”学生通过比较,很快得出了答案。而综合性提问要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大到小,并要设台阶,而后步步引入。总结性问题应先局部后全部,最后归纳。非综合性问题的设计,也不可使学生思维跳跃过大。
二、提问的目的要明确
课堂提问不能为提问而提问,而是要有的放矢,是否该问,问些什么,怎样发问,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都必须服从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需要。课堂45分钟是有限的,提问是教学手段之一,而不是全部。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应该不问;与教学目标关系不大的,应该少问;而与教学目标关系密切的则应该多问――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设计提问,这些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所考虑和设计。教师在课堂实施中要有临场应变的能力,要随时调整,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但也不能太随意,更要避免又偏又怪的问题。
提问的目的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试举例:
1.引起兴趣和吸引注意力:“请同学们听音乐后,以抢答的形式说出以下作品的速度、力度、场景是如何变化的?”
2.发现问题及检查:“哪位同学能说说你对‘轮唱’的理解?”
3.回忆具体知识或信息:“哪位同学能说出民歌的体裁有几种?”
4.课堂管理:“你得到我的允许了吗?”
5.鼓励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比较‘长江流,黄河流’与‘情悠悠,思悠悠’的曲调,你能揣摩出作曲家的艺术匠心吗?”
6.组织或指导学习:“听了这段音乐,哪位同学能划出它的旋律线?”
三、提问要注意时效性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中谈及教学方法的不当时这样指出:“有些课堂效率很低,原因是教师不善于把注意力集中在最本质的教材上,不善于正确地分配讲授新教材的提问时间。”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具有过程意识和时机意识。
1.过程意识
在音乐课上,有些问题必须在演唱或欣赏之前提出,因为它们会影响学生的选择性注意,更加注意问题中提到的信息,这是对知觉的一种顺向影响。如在欣赏音乐之前,我提出:“你觉得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学生在欣赏时就会有意注意音乐的“内容”、“情感”、“情绪”、“旋律特点”。但一次提问数量不宜过多,并且提问应着眼于内容的关键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尽量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学生去感受、体验音乐。这样才能为课堂增添活力,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2.时机意识
这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并抓住时机发问。例如,师:“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听这段音乐,它让你联想到了什么?”生:“让我联想到河上的船夫万众一心同狂风巨浪顽强搏斗的情景。”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变顺向提问为逆向提问)生:“我觉得音乐的节奏铿锵有力,速度快、力度强,声音整齐,气势恢弘。”(实质上学生从侧面回答了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师:“你的感觉真好,说得也不错,那我们一起尝试着随音乐表演船夫们推船、摇橹的情景好吗?”教师一连串不失时机的提问,推动了教学进程,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性更高。
四、提问的分布要均匀
课堂提问虽然是教师的行为,但也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既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做到因材施教。提问不能总是指向几个“得意门生”,不要让少数“尖子生”挡住多数学生的思路和言语,而应给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抛头露面”的机会,以激起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音乐课上要设定具有不同功能的提问,教师应根据目的、内容的难易程度等,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音乐素质的优劣、理解能力的高低、心理品质的差异)而确定不同的提问对象。有的问题应提问中、下学生(如检测性问题),有的问题应提问中、上学生(如导入性问题),还有的问题应提问多种类型的学生(如反馈性问题)。尤其是对待各方面素质都较差的学生,教师更要循循善诱,可以让他们回答答案不唯一的问题,甚至可以专门为他们设置一些思维训练性难题,由浅入深、层层铺设地提问,达到锻炼学生思维的目的,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让他们知道老师在关注他们,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
综上所述,提问是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有效提问能促使有效教学的生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不能只关注种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而是要从细微做起,从“我”做起,研究新课标、新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积累教学经验,从而提高有效提问的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在以往的教学理念好像是只有文化理论课程才会留作业给学生去完成,对于小学音乐学科来讲,都没有受到重视;但是像音乐这样的辅助学科来看,是否真的不需要布置作业给学生呢?答辩当然是否定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化课的知识,对艺术类课程也应当不断加强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艺术类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审美能力,促进自己个性才能的发挥,不断发散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音乐作业的特点
1、作业功能的愉悦性
同文化类学科的作业不同,音乐作业具有很强的愉悦功能,音乐教师所布置的音乐作业不是要求学生以文字或解题的形式将音乐知识进行课后的巩固训练,而是让学生将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现实生活当中,例如,在教完《幸福拍手歌》这一节课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在课下积极与同学进行拍手表演,也鼓励他们回家与家长一起进行唱歌练习,这样的一次作业练习,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真正发挥音乐的愉悦功能,不但能够愉悦学生的身心,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审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尤其是小学时期的音乐教育,只有加强学生的实践练习,才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2、作业过程的体验性
音乐艺术是一门情感性的学科,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体验和感悟能力,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思想上得到启迪,素质上得到提高。音乐教学的本质就是一种提高审美能力的教育,学生只有在亲身的体验学习当中才能够对美的事物有所感悟,才能影响到自己的思想变化,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时期,还没有完全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在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往往能够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时期对学生进行音乐作业的过程体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二年级教材中有一首歌曲是《不再麻烦好妈妈》,学生通过对这首歌的学习和感悟,能够理解妈妈的辛劳和对自己的呵护,使小学生从小就理解自己的妈妈,成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而这种良好意识的形成就是在学生的情感体验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
3、作业形式的多样性
音乐作业的练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有效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是一门具有很强的艺术价值的学科,小学音乐教师应当根据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围绕教材内容对学生的音乐素养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音乐练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的音乐作业的布置形式主要有社会型、师生型、伙伴型、亲子型这几种类型,也就是让学生通过与周围相关联的人的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音乐锻炼能力,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新的歌曲之后,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一些歌唱比赛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极展现自己的才华,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二、设计小学音乐作业的方法
1、设计形式多样的音乐作业
要想充分发挥音乐作业的效果,使学生积极地去完成作业,教师就要设计多样化的音乐形式,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集体表演的作业形式,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唱的练习等,这种形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挖掘学生的音乐天赋,还可以使学生在作业的完成过程当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意义,体会到作业完成的喜悦,教师也可以安排学生在放学后回家同父母合作完成作业,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还能加强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情感交流,例如,在学到《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的时候,我会安排学生回家与家长一起合唱歌曲,并让学生请教家长自己在童年的时候都喜欢听那些歌曲,可以让家长教给他们一些旧年代的儿童歌曲,增强音乐的教育意义。
2、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每个人的天赋不同,对音乐的接受能力也不同,不是每个人生来就可以成为音乐家的,因此,教师在布置音乐作业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而定,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音乐领悟能力,安排给他们不同的音乐作业,因人而异,有层次有选择性的加强对学生的音乐素养的锻炼,例如,在小组合作完成音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安排会唱的学生来唱歌,安排会跳的学生来跳舞,会伴奏的学生来进行伴奏,使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得到有效地施展,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音乐作业的练习中来,提高学生完成音乐作业的兴趣,也促进了学生个性化的发挥。
3、加强对学生的正面评价
小学生的音乐天赋各有差异,对教师的评价又非常在意,因此,教师在学生完成音乐作业的过程当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进步,不断对学生进行一些正面的评价,鼓励学生将音乐的学习和实践融入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使学生在音乐作业完成的过程当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音乐作业带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进行音乐作业的设计中一定要做到内容独特、形式新颖、有挑战性、易于操作,这样这样的音乐作业形式才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使学生在作业的完成过程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水平,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促进自己个性化的发挥,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晏然,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J].大众文艺,2014/05
[2]张妮,音乐也应该有作业[J].浙江教育科学,2011/04
高效课堂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重视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寓素质教育于高中音乐教学之中。即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每一个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坚持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把情感、激励、竞争带进课堂,使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一、高效课堂设计的前提是教师精心的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使课堂高效,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备课。
首先备课标,因为课标是备课的依据,应该改变只看教材不看课标的不良的习惯,应该把课标熟记于心;其次备教材,教材是师生进行共同学习的平台,老师要整合各种资源,并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重难点了解的历历在目,力求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再次备学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因为教学总是在学生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在课间应多与学生平等亲切地交流,这样就可以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只有充分而又精心的备课,上起课来才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由此可见,设计高效的课堂,备好课至关重要。
二、高效课堂设计,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充满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策略有:
1、"捕捉新奇’找’问题"。高中音乐教学领域中有许多名词和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像"调式"、"和声"、"华彩段"等。学生初次接触有关调式与和声的歌曲时,很容易产生各种疑问,以这些疑问为中心展开讨论,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摄取新知识的能力。
2、"发现矛盾’增’知识"。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很多看似相近的概念,鼓励学生找出各概念的要点,对比异同,找出联系。如"音程"、"音域"等。针对这样的问题,开始学习时很多学生会有疑惑,经过讨论,学生举出了很多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音乐现象。这样借助学生间相互的讨论,不仅化解了疑点,而且增长了知识。
3、"纵横比较’更’清晰"。
在学生学习时会对有关相互干扰的乐理知识产生混淆。如音高、音调、音阶、音节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纵横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时,对高中生来说这些知识的理解和判定就是一个难点。首先要分清四个相似概念的区别,其次要对各种概念力所能及的应用到具体到某首作品上,这样通过比较,使复杂的知识体系更加清晰。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上应尽可能的采用灵活多变的比较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获得新的乐理知识。
三、高效课堂的设计,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音乐课堂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是知识纵横向的联想和知识与实际唱歌的结合应用等方法。
1、通过知识横纵向的联想,使错综复杂的基础知识更加系统化、立体化、有序化。高中音乐乐理知识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并学会把某个知识点放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加以理解,并通过实例来深化、拓展,使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有效,运用起来更加准确。因此,引导学生抓住乐理知识体系这根主线,丰富知识的内涵,扩大知识的外延,把高中音乐基础知识搭建成适合自己的一张理论体系网络。
2、在构建完善的乐理知识体系的同时,还应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鼓励学生把所学的乐理知识应用于平时的唱歌消遣当中,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在学习有关大合唱中的分"声部"知识时,很多同学会问,"《黄河大合唱》中分声部唱法"产生原理是什么吗?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倡导学生运用自己所知道的乐理知识去讨论各种音乐现象的特点。这样不但知识得到了深刻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应用实践的能力。
3、在预习、听讲、合作探究、复习和作业、总结等各个常规步骤中,引导学生唱什么、怎么唱、为什么唱、什么时候唱。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形成习惯,当然,学生开始时会感到有点难度,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尝到甜头,继而会有更大的突破。我们要知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设计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合理、高效的学习方法。
引言
有效性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鲍里奇基于一项教学实验而闻名于世的教学理论,其主要内容是指在经过若干时间段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能够从课堂中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其重点在于学生有没有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什么知识或者获得一定的学习体会。音乐课堂教学作为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的重点,需要引起我国相关教育工作人员的重视。
1.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当前,一些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要想强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果,教学目标必须明确。一些小学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小学音乐是素质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个人情操,因此,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审美品位和个人情操,而非单纯地完成教材任务。而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小学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过高或者过低,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1]。
1.2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得课堂氛围较为沉闷。一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喜欢讲授学生很难理解的音乐理论知识,忽视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禁锢了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导致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沉闷的课堂教学,很可能使小学生缺乏对小学音乐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将很难得到进步。
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师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一,较少具有本科或音乐专业的相关文凭。由于教师本身知识水平的关系,很可能导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受到直接影响。因此,学校应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能力强的教师,加强师资队伍,进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1.3课堂教学模式固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是重要环节,其影响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当前,一些教师的教学设计较为模式化。教师严格按照备课稿来进行讲解,导致学生学习模式过于机械化,制约了学生的思维,进而影响了学生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范唱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范唱是让学生接受一首歌的敲门砖,如果教师范唱得生动好听,就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2]。此外,信息化教学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拓展音乐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小学音乐教学形式。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枯燥乏味的乐理知识变得生动,使学生乐于接受。
2.2提高教师的素质
作为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媒介,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毋庸置疑。一方面,学校要强化教师的职业素养,使教师不仅能够严肃正确地看待教育事业,还能够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另一方面,教师应当不断提高、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多参加学校及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交流活动,加强对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
2.3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将音乐课设计成一场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发掘和学习音乐知识。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学生不仅能在游戏中获得足够的乐趣,活跃以往沉闷的课堂氛围,还能使学生学习到一些基础的乐理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音乐做好铺垫。
结语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实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广大一线音乐教师不断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诙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从而真正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127――01
实施新课程后,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教学方法多样了,师生互动丰富了。不少教师对音乐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课件设计新颖富有动感,教学环节紧紧相扣,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教学形式有唱、有听、有欣赏、有表演等等丰富多彩,教学效果相当不错,真正起到引领的作用。但是有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又是另一种现象:一是教师上课随意性强。二是学生上音乐课更是随意。针对上述两种不良现象,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实效,笔者以为要建立落实音乐课堂教学常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同时音乐课堂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以音乐为本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1 建立有效的课堂常规
良好的教学常规是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没有规矩的课堂教学是无法进行有效学习的。夸美纽斯说:“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1.1 学生进教室的常规 学生带齐音乐课本或上课用的笔和乐器,要求学生做到不大声喧哗、不追跑,轻声坐到到自己的位置上。如果有音乐或歌曲在播放,让学生养成聆听着音乐或歌曲自然走到自己的坐位上安静等待上课。
1.2聆听音乐的常规
欣赏乐曲、聆听歌曲时要求学生做到安静,不讲话,对音乐的理解、感受可以用想象、自我陶醉、以及用身体来表示,如闭着眼睛想象音乐、也可以摇晃身体有节奏地做动作或手舞足蹈,但一定要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
1.3歌唱的常规
我们音乐教师都明确音乐教学的任务不是为了教学生会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如何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情感与美感。演唱时要求学生声音做到统一和谐,根据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唱出歌曲的感情。歌唱时思想集中、声音饱满、富有表情。
1.4表演的常规
音乐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项活动。我们音乐教师要抓住这样的时机对学生提出表演时的具体要求,明确表演的目的。要求学生表演时要有合作的精神,并紧紧抓住音乐的节奏、情绪进行表演。当学生表演结束时要进行适当的评价,使学生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
1.5乐器练习的常规
为了提高学生的音准、音乐兴趣,乐器进课堂是非常必要的。但许多同学在上课时就会随意拿出乐器吹奏,影响课堂教学。教师应根据教学环境要求学生上课时乐器一律放在某地方(如自己的凳子下),练习时才能拿出米,练习时要注意姿势正确,聆听自己吹奏的声音,学生示范时认真聆听注意观察,结束时整理好乐器。
2 精心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仅有教学常规是不够的,它仅仅是为我们的教学有效实施提供了环境的保证。要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2.1 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及学生的心理期望;
2.2 教学设计是否鲜活有创意,学生乐于参与;
2.3 教学设计能否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实践的冲动
有一位教师在歌曲教学《猫虎歌》时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这首歌曲特点适合下列哪组词语?活泼风趣庄重沉稳抒情缓慢。因为二年级的学生对“庄重沉稳”这些词语的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样的教学设计偏离了学生的实际,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位教师让学生聆听《我们的田野》歌曲时,设计了二个问题:(1)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2)这首歌的旋律、歌词是怎样?第二个目标设计模棱两可,很难让学生回答。一节好的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一定是与教学对象的年龄特点、心理可接受水平及期望值相符合的,离开了这一点,再好的设计也是没有意义的。在欣赏《加伏特舞曲》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个教学环节:教师穿上了美丽的小舞鞋,随着音乐的旋律轻盈快乐地跳着舞蹈,音乐的高低起伏表现得非常直观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71
小学音乐新课标对课堂设计提出新的理念,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让他们了解音乐,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一堂理想的、高质量的音乐课,不仅是学生的梦想,也是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这需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地以全新的理念来指导我们教学实践,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进而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构建和谐的小学音乐课堂。以下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对小学音乐有效教学进行分析。
一、小学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按照教案上课"照本宣科",忽视学生主体缺少灵活性
在课堂上有时会发现教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如精心制作的教具、道具、课件等等,但有时是如此精心的准备换来的课堂却是低效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个别教师只是备了教案,却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也就是解决了怎么教却没有解决怎么学,只重视形式、方法的丰富,轻视音乐内容的学习;只重视教学媒体演示、操作,轻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造成音乐课堂教师一人演独角戏,学生当观众坐船板凳的现象。
(二)问题的提出过于单一,问题的指向性不明确
经常听到有的音乐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浪费时间的问题。例如,"这首歌曲好不好听?""你们喜欢这首歌曲吗?""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歌曲好不好?"等等,这样低层次的提问甚至是流于形式的提问,造成课堂时间严重浪费,同时也让学生总是处于低层次的学习之中,缺乏思考,同时也影响学生正确思维方式的形成,降低了音乐课学习的层次。
(三)忽视音乐学科的本质,教学设计盲目性
对音乐本质的了解可以为音乐教育的本质问题奠定基础,首先音乐是听觉(声音、声响)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是表现的艺术、音乐是创作的艺术。忽略了音乐学科的本质以及音乐教育的的本质,没有以音乐为本来教学,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诸多环节迷失了方向,把音乐课上成了历史、地理课,过多强调作品的背景、创作来源和地理风光景象等,而重要的音乐旋律、音符、节奏忽略了。忽视音乐本体的现象尚不止这些,比如只重视兴趣、态度的培养,轻视音乐知识技能的教学;只重视形式、方法的丰富,轻视音乐内容的学习;只重视教学媒体演示、操作,轻视师生之间的教学交流等。
(四)课堂结构不合理,课堂氛围沉闷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无论是唱歌教学还是欣赏教学或是活动课,都有它合理的课堂结构。以唱歌教学为例,课堂的结构至少应该是两段体的结构,即让学生在动静结合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音乐。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表现的艺术,实际上音乐更是动静结合的艺术。所以在音乐课上,既要有动态的氛围,也要有静态的学习,音乐课更是情感的课堂,所以在音乐课上要有轻松愉悦的氛围,就是所谓的动静结合。
二、有效实施小学音乐教学的建议
我想从课堂准备、实施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三方面,从课堂教学有效的视角,提出一些针对性措施:
(一)有效性音乐课堂教学课前准备
1、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必要依据,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自主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基础知识怎么样,通过课堂教学能达到什么程度,其身心素质能否适应并因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往往从根本上影响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国小学基础音乐教育是面向全体普通人的大众教育,是为了提高普通大众的音乐素养,而非培养音乐家的精英教育。音乐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根据对学生的学情了解,来设计教学目标。
2、教学方案设计
第一,在对学情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教学方案设计。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个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知识和经验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完善自我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在认真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对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处理,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例如在《玩具进行曲》的教学设计中,我是这样进行差异化设计的,请班上的同学选择完成下面练习:(1)你能找出生活身边能发出声音的"小乐器"么?(2)把歌曲中你能听辨出来的乐器记录下来。教师这样的设计教学目标,就是考虑了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学情,让学生在"寻找身边的音乐"这个问题上自由选择适合最自己的方式,根据自己的能力回答问题,区别对待学生。
第二,要在方案设计中注意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这是教学方案的关键所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并根据学生的认识、情感前提及知识结构联系,合理安排呈现的先后顺序,同时注意各个环节衔接的自然协调。设计有效的音乐课堂教学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师"教什么"学生"怎么学",确定不同的施教策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如我在《洞家儿童多快乐》这堂课中的导入环节在,先为学生播放也罗舞片段,让学生观察出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然后再播放《洞家儿童多快乐》的歌曲,并出示侗族代表性建筑、风光、风俗视频,让学生对美丽的侗族有大体的印象和产生主观的感受。最后再提出问题:假如你到了美丽又富有浓郁人文风俗的洞族,你最想做些什么?通过这一特殊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自己猜想在美丽的洞族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就会展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
3、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新课标下的课程资源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从表现形式上可视为隐形资源和显形资源,从构成上看可分为直接资源和间接资源等等,这些都应把握其特征以便于开发和利用。
(1)素材性资源包括知识的、技能的、经验的、活动的、方式方法的、情感态度的;
(2)条件性资源可概括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施和环境,这些都是课程的重要资源;
(3)隐形资源主要是指校园文化、校园生活、人际关系、集体活动班级氛围等,是通过隐形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课程;
(4)显形资源是指学校正规的学术性课程和计划内的活动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这类课程主要是以知识获得技能形成为主进行的。
(二)有效性音乐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1、激发学生主动性参与
音乐来源于生活,课堂中学习的音乐内容必定是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多留意生活中感受到的音乐,养成有意聆听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大胆创作与实践。关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学,奥尔夫教学法对音乐教学十分有帮助,它注重教学过程,强调让儿童们自己去做,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实践中,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创作。没有重复就没有音乐,每个音乐作品当中都有它的重复,当然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少也不了重复这个教学方法,如在《玩具进行曲》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反复先聆听大鼓和碰铃声间等,并让他们进行讨论归纳,再反复聆听这些声音从力度上,节奏上有什么区别,最后让学生从身边寻找"乐器",跺跺脚拍拍手拍桌子敲打文具盒,分别代表什么样的乐器声响与节奏,通过体态律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原来音乐中的节奏就在自己身边。
2、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学生将从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学生由过去从学科概念、规律的学习方式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善于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其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自主、创新地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为学生充分提供良好的、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走进音乐,体验音乐,享受音乐,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雷鸣电闪波尔卡》一课,可以在课前采用自主研究性学习法,在课堂上选用"情境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情境,指导学生听辨、感悟乐曲。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愿望,通过聆听音乐和歌唱表现出来的各种动作表情是学生音乐创造活动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最后在适宜的时间启发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表现音乐。在此教学片断中,不要一上来就为学生播放《雷》,而是播放雷雨的自然音响,"你能用你身边的乐器合作创作出一场雷雨么?"学生分组讨论,排练进行了表演:有的同学用抖动书页的声音作风声、有的同学摇水瓶的声音代表雨声,更有的同学用拍打腹部和拉拉链的声音模仿打雷的声音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快乐且满足,并获得极大的成就感。
3、促进学生合作性学习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通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是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激发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通过对学生的课前学情分析,教师应该注意让成绩,个性,能力各异的学生在一个小组,这样的搭配可以起到互补的作用,让小组内每一个同学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然后要注意课堂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宜过长,8-10分即可;其次,教师要注意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在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主要执行者,因此要注意在进行教学指导的公平性;最后在小组讨论结束后,通过师生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三)课堂音乐有效性教学评价方法
小学音乐教学评价要明确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做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举,使测试更趋完善。考核的内容要以《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考核的方式要灵活多样,应有利于增强小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音乐素质教育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观察法是进行音乐教育评价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在音乐这种技能学科的评价中作用更加明显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从纪律、唱歌、乐理、欣赏几个方面观察学生,视其表现定等级或评分。可将主观评分与客观评分相结合,让学生参与评价,老师进行指导。以音乐欣赏为例,我设计了几条指标,如参与讨论的程度如何?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如何?每项指标下设四档成绩,视学生表现定等级或评分。如参与讨论积极评为A,理解乐曲不准确评为C等等。另外,我还设计了几个小栏目,如A、B比赛制,幸运大擂台,等等。激发学生参与,并视学生参与表现的情况打分,占总成绩的50%。
2.综合复习课
在每上完三、四节课以后,都要准备一节综合复习课。在这节课内要求学生回答有关音乐知识方面的问题,把零星的知识贯通成系统的知识。然后再进行"赛歌会",让学生把学过的歌曲进行一次大复习、大表演。通过这项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状况得到及时反馈,将其成绩纳入总评之中。
3.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最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笔试抽签考试。把卷子分成三个不同版块的内容并附上有趣的名称,如:节奏大比拼试题、音乐符号知多少试题、小旋律显功夫试题。学生就考抽到的类型试题,考试时间以10分钟为宜。这样的笔试形式和其它科目考试相比,学生不会有的严重的心里负担,同时具有激发学生考试的兴趣,有较强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2)表演唱。把学生分成层次相当的8个小组,每个组抽到规定的内容后,在歌曲中加入舞蹈、诗歌等,排练成节目(以歌唱为主),把整个考试变成一个娱乐性的表演。教师可以提前将表现、音准、节奏、乐感、发音、动作等各项指标制成等级表,在实际评价时直接利用。
(3)音乐表演加分项(特长项)。可以个人表演,也可自由组合,内容(积极健康)、形式不限制,将学生的表现直接在考试的最后成绩上加分。这样的考试就变成了一台班级文娱汇演了,既能为考试加分也能为同学们献上精彩的文艺节目表演,何乐而不为呢?
结语
研究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实例是很多的,但是却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还不够完善和全面,因此我在论文中注重了对于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分析,尤其是怎对音乐课的本体的分析,力求为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67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众多,教师要深入探讨教学内容,对学生学习实际进行多重调研,通过创新教学情境、优化学习体验、融汇对其他学科的认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拓展学生认知域度。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展开创新活动,优化教学设计,不仅符合新课改基本精神要义,也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发展的实际诉求,为塑造学生审美品质创造重要契机。
一、创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切入点众多,教师要对教材文本学习内容展开深度解析,通过讲述音乐故事、引入诗歌、展示图片、播放视频、介入游戏等方式,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意识。小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如果教师能够适时介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展示音乐视频、动画、文字、音频等信息材料,自然能够成功激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如,在学唱《长成一座山》时,教师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知道有哪些专门歌颂爸爸的歌曲吗?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很快就给出一些歌曲的名字:《我有一个好爸爸》《父亲》《爸爸的草鞋》《爸爸》等。教师带头唱了一首《父亲》,学生给予热烈的掌声。教师让学生自由选唱歌颂爸爸的歌曲,教室内顿时活跃起来。教师顺势引入新歌《长成一座山》的学习,并再次对这首歌曲进行范唱,很多学生一边聆听教师演唱一边跟随教师小声哼唱。学生不仅听得如痴如醉,也对歌曲内涵有了一定的感知和理解。
教师让学生找歌颂爸爸的歌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搜集了很多相关信息。教师带头演唱,给学生带来很强的感染力,学生学习热情被激活,课堂学习自然呈现良性状态。
二、优化体验,提升学生思维训练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小学音乐学习要注重审美体验感知,在音乐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体验机会,用音乐的感染力打动学生,音乐欣赏、课堂演绎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音乐体验感知。音乐欣赏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对重点桥段进行分节体会;课堂演绎,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感知音乐内涵,通过多种形式的表演实践活动,体验音乐作品包含的情感因素,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
如,小学生对国歌的理解还比较肤浅,当教师引导学生学唱《国歌》时,很多学生思想还比较僵化。为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奥运会比赛视频,让学生感受中国运动员的顽强斗志,当运动员经过艰辛努力赢得胜利后,庄严的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升起,那种场面具有强大的震撼力。教师不失时机地给出解说,对画面和运动员进行必要的介绍,学生被这样的场面所感染,再来学唱国歌时,也是非常的庄重和严肃。教师对国歌内容进行讲解,对国歌诞生过程进行介绍,学生都听得非常认真。
小学生对国歌缺少深刻的认知,教师播放相关视频,给学生带来强烈感染,其爱国热情被点燃。学生的情感一旦被调动起来,课堂教学自然顺利进入认知升华的阶段。
三、多元融汇,拓展学生认知域度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融会贯通意识,注重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师拓宽学生的认知域度,对塑造学生音乐素质有重要帮助。小学音乐与美术、语文、自然、科学、思想品德等学科都有多重联系,教师要注意调整教学方法,自然引入其他学科,为音乐学习提供更多的资源信息。音乐是一种奇妙的语言,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在不同的体验感知中形成审美观念。
如,学习《春之歌》时,教师先让学生找出描写春天的成语,学生对这个内容非常熟悉,很快给出多组成语:五彩缤纷、五光十色、春意盎然、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等。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春之歌》,让学生描绘歌曲展示的春色画面。随后,教师再次播放歌曲《春之歌》,让学生用不同的色彩来描绘春色。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已经超出了音乐本身。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气质,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音乐。可是,音乐课作为辅助课程,不参与学生的升学考试,所以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就持有散漫的态度,造成音乐课堂纪律松散,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这种现象的存在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要想让学生重视音乐课,喜爱音乐课,就必须提升音乐课堂的魅力。
一、教学设计要具有吸引力
如果想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自觉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就必须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基础,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不能长时间对一件事物保持高度的集中,而且学习习惯、兴趣爱好还处在形成的阶段,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所处的阶段,以学生为中心,做好引导、鼓励、提醒工作,调动每个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积极性。
以《小动物唱歌》这首歌曲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通过有趣的方式引入教学,如让学生扮演小动物,进行声音的模仿与对话,激发学生上课的热情。然后,引入“声音的强弱”这一概念,让学生分辨刚才所模仿的动物,哪些声音强,哪些声音弱;并通过让学生亲自敲击打击乐器的方式,更好地理解声音的强弱,通过自身的亲身实践,学生对这一概念的掌握会更加牢固。接着,再进行歌曲的学习。这样三个部分紧密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让学生保持上课的热情。
二、音乐教学与生活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