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5 09:10: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资金安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电企资金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1.1电费收缴的风险。电力供应覆盖面广层级分散环节较多,电费收缴也涉及千家万户。
1.2资金筹集的风险。 资金筹集的风险表现为企业不遵守资本市场运作和资金筹集的客观规律,缺乏科学合理的筹资决策和实施机制。
1.3生产经营的风险。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一个包括生产、销售紧密联系的循环系统,必然会有一系列资金收支活动与之相适合。
1.4企业投资的风险。 投资是电网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电网基建投资规模仍持续增长。
2、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2.1稳健管理原则。稳健是资金管理的首要要求,电网企业资金管理应首先遵循安全稳健的原则,确保资金安全保值。作为南方电网企业属下各个子公司、分公司,应严格遵守 南方电网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方案 南方电网企业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以及 资金安全管理实施细则 等统一的制度规范,规范资金收支业务操作,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资金流动性与效益型的平衡最优。
2.2集中管理原则。 集中管理原则主要体现企业资金管理的集权思想,确保企业可以迅速有效控制全部资金,并使资金的保存与运用达到最优化状态。集中管理原则是适应电网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原则,其原因:一是电网企业资产规模大 资金运作要求高,迫切需要统一管理 统一调度。二是尽管资金分散管理能使下属单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所造成的资金沉淀与周期性闲置不利于企业资金使用总体效益的提高。因此,省级电网企业应采取资金集中管控原则管理,实现资金管理的集中收缴、集中支付、集中融资、集中调度以及统一运作,有机协调母公司与分公司、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提高资金规模效益,增强资金管理的安全性。
2.3标准管理原则。统一的制度体系 规范的业务流程 明确的岗位职责以及有效的控制机制是保证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的重要前提。电网企业的资金管理应该走标准化管理的路线,具体包括规范的基础环境设置 执行统一的资金管理标准体系 建立标准化的资金管理运作机制以及资金安全信息化建设等。
2.4成本效益原则。 成本和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都应重点考虑的基本问题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企业内部各种制度存在的原因就是为了节省成本 提高效益,电网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设计同样也应考虑成本和效益的问题 从企业成本范畴来看,企业资金安全的成本主要包括资金管理成本 资金安全制度设计成本和执行成本以及资金使用的机会成本等,而效益主要是资金管理获取的经济效益以及资金风险水平降低而减少的损失等。
3完善电网企业资金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实施全方位资金安全风险管理 电网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的来源是复杂多样的,这就决定了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必须是全方位的 从企业面临的资金安全风险来源来看,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另一种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失控 因此,企业既要研究外部环境变化规律,又要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通过调整和健全管理机制来适应防范和化解资金安全风险 首先,要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外部环境主要是对企业财务活动产生影响外部条件,外部环境的变化会增加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使企业的财务目标难以实现。电网企业应认真分析研究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主动提高企业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适时调整资金安全管理政策和资金安全管理方法,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资金安全风险 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内部资金安全风险防范系统。随着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资金风险防范与控制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因此,电网企业一方面要设置高效的理财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另一方面,还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企业资金风险防范与控制系统,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减少因资金风险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风险的可能性 最后,要健全完善资金风险内部控制系统 资金安全风险内部控制系统是为完善资金安全防控制机制而不断调整完善的系统 电网企业要根据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科学合理地实施资金风险内部控制系统,使之成为降低企业资金安全风险的重要手段。
3.2建立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资金管理模式隶属于企业的管理体制,而健全完善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也是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
3.3加强资金安全自我控制措施 资金安全风险自我防控,特别是对现金、银行存款等资产的安全管控,是电网企业资金管理的首要工作 首先,要强化现金开支范围管理。为防范现金安全管理风险,电网企业要合理确定库存现金额度,各分公司、子公司财务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现金开支范围,对于超过范围或限额的业务必须通过银行办理转账结算。
3.4加强资金支付安全控制措施 资金支付是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强化资金支付计划管理。电网企业各分公司、子公司应严格执行资金计划预算管理制度,积极贯彻 以业务计划为基础,现金流管理为核心 的预算理念,强化资金支付的合理、真实与安全。其次,要严格资金支付审核 审批流程 电网企业资金支付安全与规范的业务流程和严格的审核、审批权限是密不可分的,各分公司、子公司应制订严格的资金支付业务流程,加强资金支付申请 审批 复核等各环节安全管控,严格执行 三重一大 决策程序 最后,要加强资金支付稽核工作 资金支付稽核是电网企业会计人员依照有关的法规 制度 规定对企业内部所进行的资金支付环节进行专业审核 复查和监督,是企业防范资金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资金安全管理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的有机结合。实施资金支付稽核工作,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核算工作的纰漏,提升企业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及时发现资金支付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防范企业资金支付风险 。
3.5加强投资安全管理措施 十一五时期以来,我国各电网企业的基建投资建设增幅在逐年扩大,投资资金管理直接影响电网企业的未来长远发展,为提高投资资金效益,应对投资资金从项目立项至资金回收做好全过程管理 首先,要做好项目投资的立项决策 电网企业各分公司 子公司应将投资集中于电网主业建设,并从项目技术和财务可行性 融资方案 还款来源等角度进行项目风险评价,确保投资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土地、环保等相关政策,保证项目投资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其次,要加强投资资金实时监控。电网企业应对投资资金相关账户实施监控,强化对贷款发放账户和还款准备金账户的管理,确保电网投资资金提款与支付,保证与贷款同比例的资本金足额到位,确保项目实际进度与已投资额相匹配。最后,要加强电网项目资金收益率考核。电网企业各分公司、子公司应建立投资考核机制,重点分析审查建设项目预期收益、现金流量 、财务风险以及投资收益等经济效益指标,减小公司系统低收益甚至无效投资,提高投资资金的效益。
参 考 文 献
在2010年,我国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合理保证资产安全作为内部控制目标之一,同时单独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着重对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提出了全面风险管控要求,旨在促进企业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效能。虽然在现在企业中存在这么完善的制度来约束企业的资产管理,但有些企业还是面临资金挪用、非法占用和实物资产被盗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我国企业,当前的问题不是没有比较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而是制度执行力较弱,从某种意义上一也可以说是人力资源政策薄弱。这致许多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给企业带来众多资产安全隐患。只有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所以笔者认为制度在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是基础,具体的实施和控制得靠人力资源政策。
一、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资金安全及其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政策指的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6条规定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并且规定人力资源政策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1)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2)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3)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资金安全的基本内容从狭义上来说包括:
(1)货币资金是否被挪用;(2)是否非法占用企业的货币资金或者实物资产;(3)实物资产是否被盗。资产的安全性还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和流动资产比率;二是短期流动性比较强,不至于影响盈利的稳定性。
二、人力资源政策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从上面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政策和资金安全所包含的内容各不相干,但是人力资源政策的各个环节都从侧面上无时无刻影响着企业资金安全,也就是说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准确实施需要人力资源政策各个环节做保证。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新招聘的员工不管是在学历、经验、道德上,还是前沿的、创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上,都必须符合企业的需要,这是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员工招聘进来之后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培训能够使员工了解应遵循的工作职责、行为要求及业务流程。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公司薪酬福利结构及政策是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是公司经营成功的影响要素。只有让企业的薪酬福利做到以人为本,员工才会一心一意地按照企业的规则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不被员工利用,才能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公司薪酬福利结构需要在制订薪酬政策时充分考虑短期、中期、长期报酬的关系,并为特殊人才设计特殊的”薪酬方案”。企业必须坚持”职业精神,相互尊重”的用人哲学。员工在为公司创造价值,也得给员工创造持续发展的空间,保证企业的人才不流失,加强企业资金安全。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岗位轮换制在企业经营上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能够有助于打破部门横向合作上的隔阂和界限,为部门合作打好基础。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其次能够让员工认清本职工作与别人、其他部门的关系,能够提供工作积极性。但最重要的是,关键岗位员工轮岗制度是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有效方法。岗位定期轮换和强制关键岗位员工休假可以让别的第三人介入工作查看以前工作是否合法,是否存在非法转移资金,侵吞公司资产的行为,做到互相监督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完整。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对掌握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包括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守商业秘密的人员。此人力资源政策要求其在本单位任职期间履行对企业的忠诚义务,保守企业的商业秘密,不得在与本单位竞争的企业兼职或任职。不难看出,对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本身就属于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方面,而且其与内部控制环境要素中的权责分配相联系,因此保证了企业资金的安全。
三、总结
一个系统、科学的人力资源政策能够促生一个高效的内部控制环境,无效的人力资源政策则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环境的其他组成要素失效,使内部控制无效。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需要从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主要环节入手。总之,人力资源政策的各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从不同侧面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其他构成要素产生影响。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不仅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还有利于净化内部控制环境,节约内部控制成本,弥补内部控制缺陷,并最终实现内部控制效果,保证资金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沈英.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商业经济,2004,第5期.
[2]元丽萍.货币资金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思考.经济师.2010,第7期.
[3]林钟高,刘捷先.基于企业人力资本组合的内部控制分析. 新会计.2010.第5期.
中图分类号:F2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对于资金的定义有很多,其共性就是资金是流通中价值的一种货币表现。本文所指的资金主要是指货币资金。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最重要的一项资产。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收支规模越来越大,面对如此巨额的资金,在合理使用的基础上,加强资金安全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不仅是企业管理的一条重要生命线,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资金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安全意识不强
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了解得很少,没有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资金安全的风险意识淡薄就容易导致管理行为上的疏忽、内部管理上的松懈,给资金的安全带来风险和隐患。在工作中,主要表现在不按制度规定及时对账、不按规定设置和保管支付系统密码等。
(二)内控制度不严密,执行不到位
一方面,尽管各企业都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如组织机构控制、职务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控制、内部监督控制等等,但随着资金管理手段的改革,集中支付、电子银行、会计电算化等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内控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形势下的资金管理工作,迫切需要加以完善。
另一方面,在制度执行上还存在薄弱环节:一是岗位设置不健全。存在人员配备不足,在内部管理上存在一人多岗、岗位交叉的现象,致使一些非常重要的制度如定期对账等无法落实,一些需要相互牵制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权限集中在个别人员手中,给资金安全留下巨大隐患。例如有的单位出纳除了担任现金收付、银行存款的存取等本职工作外,同时还兼保管会计凭证、账簿及财务印章等工作;甚至有的会计有收取现金,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这无形中就给了有关人员公款私存、私自放贷获取利息,甚至是私吞公款以可乘之机。二是印鉴和票据管理不严格。有些企业未对支付印鉴实行分人分印管理,而是一人保管全套支付印鉴,印鉴存放也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一些企业未将空白支付凭证作为重要凭证加以管理,领用和核销制度不严格,出库后随意摆放,管理漏洞较大。三是原始凭证存在虚假现象。一些单位的业务经办人,想法设法逃避会计监督,有意用虚假发票报销,使得真假难辨、会计监督困难。四是稽核和对账制度未落实,一些单位未按制度规定设置内部稽核岗位,对账工作不及时、不认真、流于形式。五是报销审批制度不严。有些企业由于机构小,往往是领导一个人说了算,使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开支得到报销。领导的权利过于集中,弱化了其他人的审核,甚至有的形同虚设。六是登记入账不及时。
(三)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有的会计是“半路出家”,没有经过系统的会计专业学习,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平时也不注意学习积累,所进行的账务处理也是一片混乱,会计资料乱、缺、脏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会计法制观念不强,职业道德差,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时有发生。
二、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进一步增强资金安全责任意识
1.强化法律意识,依法理财。各个企业要重视抓好学法用法工作,把学法用法列入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全面提高广大员工的法律意识,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提高依法理财的水平。尤其是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法制观念,因为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的高低是一个企业资金管理制度能否执行的最关键因素。
2.强化责任意识,履职尽责。各个企业管理者一定要以对事业、对自己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资金安全管理,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履职尽责。同时,要强化责任追究,对那些管理不善甚至不抓不管,资金安全长期存在漏洞、造成资金损失的,要追究个人的责任。
3.强化忧患意识,防患未然。每年发生的案件和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表明,当前资金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不法分子无时不刻不在窥觑资金。因此,各企业一定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强对可能出现问题的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及时消除资金安全隐患。
4.强化整体意识,全面协防。资金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对资金运行的全过程进行整体监管。部门管理的资金规模越大,就越可能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因此,必须树立整体防范意识,在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实施整体协防。
(二)构建完善的资金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货币资金的预算管理机制。制定资金预算需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程序中。企业根据资金预算统一筹集、使用资金,并将资金预算分解下达,年度内各项收支严格控制在年度财务预算范围内,超预算项目应经过相关报批程序,未履行审批程序追加的项目及费用财务部不得办理资金支付。
2.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1)建立健全职能分离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组织分工和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的流通安全。(2)建立健全资金审批管理制度。企业应当对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审批方式、权限、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审批人应当根据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资金的收付业务。(3)完善内部监督控制制度。一是加强票据控制,明确各种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注销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防止空白票据遗失和被盗用。二是加强印章控制,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财务专用章应由授权的个人自行保管,个人印章必须经由本人或授权人员保管,日常工作中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的原则,严格履行签字、盖章、登记、交接或销毁手续。三是对已使用和未使用的票据应当定期盘点,并经由非保管人员不定期检查。四是禁止签发空白支票。五是加强监督检查,将资金安全检查制度化,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人员检查资金管理相关岗位及人员设置、内控制度执行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六是随时和银行进行对账等等。
3.建立健全防范机制和惩罚机制。将资金安全与各部门职责挂钩,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例如实行资金安全责任人风险保证金制度,对因管理不善、控制不严、造成资金损失、浪费的有关人员,要追究相应的责任,并视情节给予处分。违法犯罪的,应及时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4.加强保密制度。包括计算机系统密码保密和数据保密。对支付系统、会计系统按每个使用人分别设置权限和密码,确保数据信息的保密和安全。
(三)加强货币资金安全管理的其他要点
1.严格把好货币资金收支关:财务部作为企业的风险管理部门,必须制定相关的审核审批权限和货币资金支出程序,对各项资金业务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拖延,任何部门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理截留、占用、转移和隐匿资金。
1.1 客户价值的保障
为客户创造价值,相当于为企业创造价值,客户可以说是企业唯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而企业资金业务的最终服务对象是业务相关的客户,因此在对企业资金的安全性管理,要将客户价值放在首位,一切不能够保障客户价值的资金管理计划,都不能够予以采纳。资金安全性管理中对客户价值的强调,务必打破各个部门的界限,充分调动各个部门的资源,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无效劳动,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不必要资金的支出量,并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客户的需求。
1.2 整体流程的最优
针对传统分散型的资金安全性管理流程,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不能仅仅关注本部门任务的局部效率,还需要兼顾整个流程的效率,安全性管理强调整体流程的最优化原则,在进行各个部门任务布置时,综合顾客、竞争、变化的“3C”需求,在组织运作的前提下,建立起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譬如企业采购、生产、策划、营销一体化的任务流程,各项资金的审批,都要综合每个部门资金需求计划,判断提交审批资金申请是否切实满足整个任务流程的安全运作。
1.3 信息技术的支持
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离不开信息的有效传递,而保证信息采集、加工、传递、共享的及时性,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中,包括客户、供应商等在内的内外部资源整合,只有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更为精准地传达客户的需求,或者将企业采购需求及时传达给供应商,方可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的安全水平,以及对企业内外部资金业务变化的响应速度。
2. 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的方法
在遵循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分别从投资项目业务、业务工作流管理、网银提收付业务等方面入手,研讨企业资金安全性管理的方法。笔者结合相关的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2.1 投资项目资金的安全管理
企业投资是创造盈利条件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赖以生存发展的资金业务流程基本模式。投资项目业务流程资金的安全性管理,由决策层、投资项目管理部门、合作项目公司负责执行。首先是设计项目公司建议和表决设立项目公司,在投资项目商榷后,开始对企业的情况进行汇总,同时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初步确定项目资金安全性管理的可行性研究方向。尤其是业务部所提出的企业情况,要有充分的研究和探讨过程,进而通过表决提出实施和改进的要求。该步骤可按照投资项目业务资金安全性管理所需,进行重复地设计。其次是方案与计划的设立,企业投资项目过程中,包括资金投入量、投入方向,以及资金使用各种规章制度等,在项目资金安全管理方案中要体现出来,至于与资金使用相关的商品开发和销售安全管理等,则体现于年度经营计划。在这些方案和计划当中,对于最高管理层所提出的目标要求,各个部门都要将计划实施情况,定时汇报给项目管理部门,譬如财务部门需将项目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安全情况上报,以便项目管理部门结合业务需求做出相应的资金安全性管理计划调整。最后是业务改进,关于业务改进的要求,包含企业高层提出的改进要求和细化分解的决议要求,但市场调查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结合企业的年度经营计划、建议改进计划、目标要求、经营动态反馈、经营改进建议、董事会决议要求、决议要求情况反馈、汇报执行建议等,实施全方位的市场调查。关于市场调查,笔者认为有必要不定时反馈细化目标的执行情况,以此作为产品开发、销售计划、成本控制等过程中资金安全管理的依据。
2.2 业务工作资金的安全管理
在投资项目付诸实施阶段,包括资金的收付、转账、存取等都是业务工作资金安全性管理的对象,但考虑到项目内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其中某些职能部门对资金安全管理需求方向处于不断变化态势,必须适时通过业务工作资金的安全性管理,进行相应的调整。关于业务流程资金的安全性管理,笔者认为可借助业务工作流程相关的资金管理模型,在进入用户界面后,启动应用服务层,然后分别在XML、工作流执行、管理与监控的工作流运行环境中,直接进入数据访问层,进而完成进程定义数据、工作流数据、业务模型数据的存储。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业务流程资金安全管理需求出现变化后,需要结合工作流程、人员变动和资金管理的变动态势,进行资金安全管理工作流的重新定义,期间可充分发挥ERP资金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遵循既定原则和标准的前提下,完成业务工作资金的安全性管理。
2.3 网银提收业务的安全管理
随着国家电力行业的蓬勃发展,电力企业的资金规模与俱日增,资金安全管理现状总体向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电力企业按照安全为重的原则,对资金严格管理、规范运作、加强监控。二是按照国家财经法规要求,电力企业通过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了相对齐全的资金管理制度,对企业资金计划、资金调度、资金运营等全过程业务做了明确规定。三是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电力企业基本遵守现金的开支范围,采取必要措施对货币资金业务进行监管与风险控制。四是在银行账户管理方面,电力企业按照银行账户管理相关规定进行开立、变更、撤销及备案。五是在资金支出管理方面,电力企业各单位总体按照本单位资金管理办法审批权限开展业务办理与支付,执行计划管控机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电力企业注重加强资金安全管理,但依然存在资金基础管理不扎实、现金管理不规范、银行账户管理不严格、资金收支管理不规范、资金安全评价机制不健全等共性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一)资金基础管理不扎实
部分电力企业存在记账凭证印章不齐全,欠缺相关制证人、审核人或财务主管签章,凭证附件不完整或会计凭证未及时装订;银行预留印鉴管理不规范、未编制预留印鉴保管登记表、印鉴移交未进行登记;银行预留印鉴未做到分别由不同人员保管;结算票据的购买、登记、领用、保管等管理不够规范;发票专用章未进行编号管理或使用不当。
(二)现金管理方面不规范
部分电力企业未严格按照会计核算要求编制现金日记账,准确记录现金收支情况;现金盘点工作未做到按时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现金盘点表与现金日记账数据不一致;备用金管理未执行前清后借原则,且备用金借款金额较大,无明确用途;存在直接坐支现金的现象,收到的零星货款、预交货款等款项未及时存入银行,容易造成错账、漏账和现金账实不符。
(三)银行账户管理不严格
部分电力企业存在银行对账单欠缺银行盖章;存在个别长期闲置账户及空白支票加盖出纳印鉴的情况;存在未及时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未经财务主管或会计审核、个别账户银行对账单余额和企业银行日记账余额不符,未达账项时间较长且没有及时处理;存在未严格执行每月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管理规定的情况。
(四)资金收支管理不规范
电力企业部分收入确认或入账不及时;未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及资金审批制度,办理对外支付业务时,未严格执行资金支付审批流程,缺乏必要的审批手续或审批手续不齐全,缺少相关合同、附表等支撑材料;存在未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条款支付进度款,未严格执行资金审批流程。
(五)资金安全评价机制不健全
由于电力企业各单位对已制定资金管理制度的理解不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容易造成执行上的差异,形成管理缺陷及漏洞,带来了一定的资金安全隐患。多数电力企业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采取了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措施,但主要是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财务管理制度开展的,依据相对分散、不够系统和统一,欠缺科学规范的资金安全评价机制。
三、资金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资金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以上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如下:一是电力企业部分单位领导、财务人员资金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意识相对淡薄,对资金管理工作未能引起足够充分的重视;二是财务人员业务知识不扎实,对资金管理制度与业务流程不熟悉,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三是管理制度贯彻执行不到位,财务人员没有严格按资金管理规定进行审核把关,而是按照日常习惯、历史经验或者主观意志办理业务,致使制度流于形式;四是资金管理未能有效地贯通到各个业务部门,业务部门协同配合方面存在不足;五是财务内控管理机制不健全。四、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的关键举措针对电力企业存在的主要资金管理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电力企业应从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廉洁从业教育、树立责任意识、强化资金关键环节管理、加强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及搭建科学系统评价机制等方面着手,保障电力企业的资金安全管理。
(一)建立健全财务资金管理制度
1、完善财务资金制度建设:电力企业各集团单位应积极修订、完善现有的资金管理制度,对货币资金、收款业务、付款业务、银行票据、应收应付票据、印鉴印章、网银操作等各环节作出明确规定,涉及的相关流程与权限细化明晰、表单规范统一,形成集团范围内的一体化资金管理制度,并开展资金业务的全面梳理,编制资金管理业务指导书。同时,电力企业各集团单位组织本单位及下属单位财务人员开展资金管理制度及业务指导书培训,确保财务人员熟悉并掌握制度规范,做到按制度按规矩办事。
2、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廉洁从业教育:部分电力企业资金安全管理问题,甚至是违法违纪案件发生在财务人员身上,足见强化财务人员资金安全责任意识是确保资金安全管理的关键前提,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廉洁从业与职业操守教育,对照财务规章制度,逐一检查财务人员是否存在不良嗜好,资金安全责任意识是否到位,日常工作行为是否符合管理规定。
(二)树立资金安全管理的责任意识
电力企业各单位负责人是资金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资金安全管理常抓不懈,不断强调资金管理规定和纪律,坚决支持按章办事,选任德才兼备、人品可靠、敢于坚持原则的财务干部;各单位财务负责人对本单位资金全过程管理负有最直接的安全责任,必须牢记履职尽责的责任意识,管好自己、管严自己,像安全生产那样,每个环节做到一丝不苟,严格规范财务资金管理,绝不允许一人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全过程;各单位业务部门负责人是该部门资金安全管理的责任人,对所经办的业务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负责,严格审核监督本部门业务事项的办理情况。
(三)强化资金关键环节管理
资金管理涉及的管理环节与要素较多,电力企业应着重关注关键环节,严格履行资金业务流程,强化资金关键环节、高风险节点的管控。
1、内部控制管理环节:严格对不相容岗位实行有效分离,一是财务岗位设置须遵循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如制证与审核岗位应分离;二是财务、营销、资产、工程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权限设置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三是禁止由一人办理任何一项资金活动的全过程业务。
2、货币资金管理环节:严格按照现金开支范围使用现金,禁止无审批开支现金,针对大额经济往来、劳务费结算,尽量采取转账支票、汇款等方式办理;每月定期开展银企对账工作,按制度规定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及时跟踪处理未达账项;备用金严格执行先清后借的原则,尤其是施工类企业应强化备用金的规范化管理,做到定期清理备用金往来账项、清理工作责任到人到岗,防止出现备用金被挪用贪污的违规情况。
3、资金支付审批环节:严格执行资金收支审批制度,按照制度规定权限与流程进行审批,避免出现无审批支付、审批不到位支付、超权限审批支付等问题;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付款条款,避免发生超合同金额、未扣留质保金办理对外支付等问题;严禁工程项目发生超项目实际进度支付,提前办理结算支付等问题。
4、资金收入管控环节:严格执行资金收支管理规定,规范电力企业的电费收入管理,实行电费收入资金专户管理,避免电费收入资金串户;电费收入财务部门及时入账,并定期开展电费数据与银行流水的核对工作,及时跟踪处理对账差异。
5、票据与印鉴管理环节:借助财务资金信息化管理系统,按资金制度要求规范银行票据的购买、领用、核销、盘点等工作;严禁将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银行预留印鉴集中一人保管,财务专用章与个人名章分开保管。
6、网银支付操作环节:对于存在使用网银办理支付业务的电力企业,严格网银支付的审批与复核,禁止由一人办理网银支付操作,设置两个及以上的网银ukey并分开保管,网银密钥设置强口令密码且定期更换。
(四)加强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
当前管理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电力企业着力加强对资金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亦是迫在眉睫。通过借助信息化技术与手段,采取由点及面的方式,逐步上线运行国内外先进企业的资金管理系统,将标准的资金业务体系在资金管理系统中固化,对资金收支余情况、账户管理、资金计划管理等业务进行监控与分析,自动预警异常账户、异常票据、异常大额交易等情况,促使资金管理实现四个转变:由资金静态结果向动态过程转变、由单纯的资金管理向资金与业务相结合管理转变、由事后控制向实时防范风险转变、由分散式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不断增强资金风险防控能力。
(五)搭建科学系统的资金安全管理评价机制
电力企业通过建立资金安全管理风险库、制定资金安全管理评价标准,衡量资金管理的实际情况,反馈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财务管理层关注重点问题,指导执行层采取有效的整改措施,改进与提升资金管理,构建科学系统的资金安全管理评价机制。
1、构建评价机制的主要目标:建立一体化的资金管理体系:电力企业通过每年定期开展资金安全管理评价,可以纠正资金管理制度的执行偏差,堵住资金管控漏洞与缺陷,夯实资金管理基础,持续规范资金管理行为,完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实现资金业务一体化运营。建立精益化的资金管理体系:电力企业针对资金安全检查与评价发现的问题,开展对资金安全管理评价结果的分析,归纳与整合共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以整改促提升,进一步细化制度、制定标准、新增岗位或流程,促进资金管理与业务有效协同,推动资金和业务紧密协作,不断优化资金运营管理,实现资金业务精益化管控。建立资金安全评价的长效机制:电力企业通过构建和实施资金安全管理评价机制,开展资金安全管理评级,并结合财务管理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对电力企业资金安全管理情况进行考核,真正贯彻落实资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促进企业建立资金安全管理评价长效机制。
2、构建评价机制的重点步骤:建立资金安全管理风险库:对电力企业的资金管理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梳理,查找资金管理风险节点,并对风险节点进行详细描述,确立每个风险节点的等级(分高、中、低三个等级),并制定对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形成电力企业资金安全管理风险库。制定资金安全管理评价标准:为建立健全资金安全管理评价机制,电力企业可分别从资金综合管理、货币资金管理、资金收入管理、资金支出管理等方面制定评价标准,开展资金安全管理评价,切实防范资金运作风险。评价规范总计100分,包括四个级别,分别是资金安全Ⅰ级(优秀级,95-100分)、资金安全Ⅱ级(良好级,90-95分)、资金安全Ⅲ级(合格级,85-90分)、资金安全Ⅳ级(预警级,85分以下)说明:
1、资金综合管理:包括国家财经法规、资金内控制度健全情况等方面;
2、货币资金管理:包括现金、银行存款、银行账户及其他货币资金等方面;
3、资金收入管理:包括电费收入、其他收入等方面;
一、企业资金安全漏洞表现形式及危害
1、资金筹集过程中的安全漏洞
资金筹集过程中的安全漏洞表现为不遵守资金筹集的原则,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筹资决策机制,盲目筹资。例如,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不考虑企业的内外经济环境和客观需要,不考虑企业自身的资金结构和承受能力,对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缺乏科学的预测,从而导致资金筹集后使用效率低下,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障。
2、企业投资过程中安全漏洞
企业投资过程中资金安全漏洞表现为盲目投资,不顾量力而行的理财原则;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投资决策机制;不讲究投资效益原则。在对外投资过程中表现为不注重研究被投资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对外政策,没有制定对外投资风险的控制策略。这些企业在实际操作时往往竭泽而渔,缺乏长远考虑,战略规划,片面强调做大规模,增加投资,而置自身的经济实力与融资能力于不顾。最后必然是不堪重负,资源枯竭,资金周转不灵。
3、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漏洞
这一类的资金安全漏洞主要表现为不计成本没有计划的盲目采购,经济行为没有严格规范的合同制约,成本开支混乱,成本支出和收益不对称,缺乏科学严谨的财务资金预算体系,债权债务管理松散,财务风险管理及分析考核机制缺位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既是物资产品的生产和形成过程,也是价值的形成和实现过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要发生一系列的资金收支活动。如采购生产经营所需要的材料物资或商品,支付各种费用;实现销售产品或商品的资金收入,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往来客户之间的债权债务的结算以及短期资金的借入与偿还等等。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是一个包括供、产、销三个环节的紧密联系的循环系统,与之相应的资金运动也贯穿始终,资金收支业务频繁,涉及范围最为广泛,受社会经济因素以及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深刻,保证资金健康安全的流动使企业得以持续高效经营的基础,生产经营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资金安全问题,就可能造成生产经营过程的中断,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4、分配过程中的安全漏洞
企业分配,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所形成的利润以及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按照国家法定程序和办法所进行的分配。企业收益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的具体体现,是企业得以发展壮大的前提。其安全漏洞主要表现为违背国家法定分配程序和办法,不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政策和分配结构。其结果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和股权结构风险,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正因为资金安全漏洞只是一种可能性,也许在一些企业还没有产生损失的后果。于是就使得人们产生了麻痹和侥幸的心理,在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对此还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本运作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加强对资金安全问题的研究和防范,必然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在国有企业财务结构中久存不息的“四高”现象――负债率高、债权高、不良资产率高、法律诉讼发案率高,却不能不令人警惕。在财务结构中出现的“四高”现象,必然构成企业很高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构成威胁。
二、企业资金安全漏洞的成因
1、财务管理机构不健全,部分财务管理人员职业素质差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重核算轻管理的思想观念还普遍存在,多数企业甚至大型国有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财务管理只是财务核算部门的附属物。企业的决策管理层还没有树立财务资金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的思想观念,还停留在长官意识、拍脑袋决策时代。财务管理人员的配备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及执业标准执行,随意性大,以致造成财务管理人员执业水平低下,职业敏感性差,知识结构远远跟不上现代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
2、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信息失真,企业资金运作的决策依据不充分
现代企业管理最根本的是信息的管理,企业必须及时掌握真实准确的信息来控制物流、资金流。然而,目前我国相当多企业的信息严重不透明、不对称和不集成。出于各自的利益,企业管理部门间不愿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人为制造信息孤岛,企业的高层决策者难以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况。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各层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虚假信息,使得汇总起来的信息普遍失真,会计核算不准,报表不真实。同时受利益驱动的影响,社会审计也走过场,以至于有的企业“假数据真做账、真数据作假账”。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证实,全国80%以上的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信息的不真实,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科学决策。
3、企业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市场经济管理中,对企业、政府、乃至对于全社会来说,建立与不断完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都是十分必要的。纵观世界各国,许多成功的企业都将内部财务控制看作血液对生命那样重要,将强化内部财务控制作为公司成功的秘密武器。虽然我国早在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41号文件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两个规范作为《会计法》的配套措施,是解决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的重要创举,也是适应我国加入WTO的客观要求。但是,很多企业还没有根据《控制规范》制定适合自身实际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导致了企业资金在运作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缺乏监督和控制,难以达到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安全,防止舞弊行为,促进经济活动健康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也有些企业却由于忽视内部财务控制,造成巨大损失乃至破产。
4、监控不力,缺乏事前、事中的严格监督
目前国有企业中,所有者对企业、母公司对子公司、公司管理层对各资金运动环节普遍存在着监控不力甚至内部人控制现象,擅自挪用转移资金甚至侵吞国有资产等问题突出。尽管设置了一些监督职能,也制定了多种监督制度,但因监督者没有掌握企业财务资金全面情况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难以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相当多的企业在重大投资等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个人说了算,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不少母公司难以及时掌握子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企业资金入不敷出,依赖借新还旧来维持生产经营,财务风险极大。很多企业领导对自身家底财务状况说不清,而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常常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使财务监督流于形式。
5、有效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还没有形成
企业管理中的集权和分权是对立统一的,从国外跨国公司的实践来看,事权可以分散,但财权必须集中。我国目前的企业集团管理层次过多,“子不认母”、“母不识子”、“集而不团”的现象普遍存在。大多数企业职能部门分割,相互缺乏信息联系和数据集成,产、销、购、存信息脱节,原本集成连贯的业务被人为地割裂成多个环节。旧的管理模式被打破而新的模式尚未建立,过去曾一味强调的分权管理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现代企业集团扁平化集中管理的要求。除此之外,缺乏有效的企业外部事前控制、缺少对资金的流转过程控制、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方式落后等也是产生企业资金安全漏洞的原因。
三、避免资金安全漏洞的对策
1、增强资金安全管理观念,树立资金安全-效益的思想理念
首先,必须增强资金安全管理观念。使“管好用好资金,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保障企业资金运作安全资金是财务管理的核心”这样的思想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共识。其次,在加强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的前提下,建立健全企业专业财务管理机构。注重机构和机制创新,构筑企业管理以财务为核心、财务管理以资金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包括纵向领导机制、横向协调机制、目标责任机制、制度约束机制、信息传递机制、仲裁考核机制、教育培训机制、奖励激励机制等等完整的财务资金管理机制。再次,注重企业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提高其职业敏感性,为健全机构和机制创新、执行奠定基础。最后,要树立资金安全-效益的思想理念。
2、建立并完善企业资金集中管理制度,强制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管理体制决定了资金管理的模式,有什么样的管理体制就有什么样的资金管理模式与之适应。现代企业特别是集团企业更倾向于集权管理,通过成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加强现金预算,在现金流动上做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现金流出控制,做到集团资金安全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企业内部特别是现代大型集团企业内部成立财务结算中心,实行资金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已成为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共识。全面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机制和制度化的程序,是实施资金集中管理的有效模式。一个健全的企业预算制度实际上是企业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预算制度完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安全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进行监督、控制、审计、考核的基本依据。企业要切实改变目前财务预算形同虚设的状况,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施预算的编制、分析、考核制度,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资金收支纳入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之中。
3、健全并强制执行科学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2001年6月22日,财政部以财会[2001]41号文件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针对当前一些单位内部管理松弛、控制弱化问题,要求单位加强内部会计及会计相关的控制,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保护财产安全,防止舞弊行为,促进经济活动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企业加强资金的安全管理,制定适合企业实际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基本规范》主要围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财产安全完整和确保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规定了三项基本目标,包括: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和核心,规定单位应对哪些内容(经济活动和环节)进行控制,针对各单位经济活动中最薄弱的环节加以规范。基本规范规定的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几乎涵盖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因此,企业如果根据自身经营和管理的特点,建立健全一套科学高效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保证其贯彻执行,就一定能够筑起一道资金运作和使用的安全网。
企业资金安全问题已成为投资人及企业各级相关利益主体普遍关心的大事,更是各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财务管理者面临的严峻挑战。只有增强理念,加强和完善相应的制度建设,才能在有效的促进企业资金健康运行,避免资金安全漏洞带来的风险危机,实现管理目标。
在2010年,我国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合理保证资产安全作为内部控制目标之一,同时单独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着重对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提出了全面风险管控要求,旨在促进企业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效能。虽然在现在企业中存在这么完善的制度来约束企业的资产管理,但有些企业还是面临资金挪用、非法占用和实物资产被盗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我国企业,当前的问题不是没有比较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而是制度执行力较弱,从某种意义上一也可以说是人力资源政策薄弱。这致许多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给企业带来众多资产安全隐患。只有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所以笔者认为制度在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是基础,具体的实施和控制得靠人力资源政策。
一、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资金安全及其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政策指的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6条规定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并且规定人力资源政策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1)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2)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3)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资金安全的基本内容从狭义上来说包括:
(1)货币资金是否被挪用;(2)是否非法占用企业的货币资金或者实物资产;(3)实物资产是否被盗。资产的安全性还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和流动资产比率;二是短期流动性比较强,不至于影响盈利的稳定性。
二、人力资源政策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从上面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政策和资金安全所包含的内容各不相干,但是人力资源政策的各个环节都从侧面上无时无刻影响着企业资金安全,也就是说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准确实施需要人力资源政策各个环节做保证。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新招聘的员工不管是在学历、经验、道德上,还是前沿的、创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上,都必须符合企业的需要,这是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员工招聘进来之后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培训能够使员工了解应遵循的工作职责、行为要求及业务流程。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公司薪酬福利结构及政策是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是公司经营成功的影响要素。只有让企业的薪酬福利做到以人为本,员工才会一心一意地按照企业的规则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不被员工利用,才能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公司薪酬福利结构需要在制订薪酬政策时充分考虑短期、中期、长期报酬的关系,并为特殊人才设计特殊的”薪酬方案”。企业必须坚持”职业精神,相互尊重”的用人哲学。员工在为公司创造价值,也得给员工创造持续发展的空间,保证企业的人才不流失,加强企业资金安全。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岗位轮换制在企业经营上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能够有助于打破部门横向合作上的隔阂和界限,为部门合作打好基础。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其次能够让员工认清本职工作与别人、其他部门的关系,能够提供工作积极性。但最重要的是,关键岗位员工轮岗制度是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有效方法。岗位定期轮换和强制关键岗位员工休假可以让别的第三人介入工作查看以前工作是否合法,是否存在非法转移资金,侵吞公司资产的行为,做到互相监督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完整。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在2010年,我国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合理保证资产安全作为内部控制目标之一,同时单独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着重对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提出了全面风险管控要求,旨在促进企业在保障资产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产效能。虽然在现在企业中存在这么完善的制度来约束企业的资产管理,但有些企业还是面临资金挪用、非法占用和实物资产被盗的情况。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我国企业,当前的问题不是没有比较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而是制度执行力较弱,从某种意义上一也可以说是人力资源政策薄弱。这致许多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给企业带来众多资产安全隐患。只有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所以笔者认为制度在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是基础,具体的实施和控制得靠人力资源政策。
一、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资金安全及其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政策指的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16条规定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并且规定人力资源政策的基本内容应包括:
(1)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2)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3)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资金安全的基本内容从狭义上来说包括:
(1)货币资金是否被挪用;(2)是否非法占用企业的货币资金或者实物资产;(3)实物资产是否被盗。资产的安全性还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和流动资产比率;二是短期流动性比较强,不至于影响盈利的稳定性。
二、人力资源政策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从上面可以看出人力资源政策和资金安全所包含的内容各不相干,但是人力资源政策的各个环节都从侧面上无时无刻影响着企业资金安全,也就是说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准确实施需要人力资源政策各个环节做保证。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是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新招聘的员工不管是在学历、经验、道德上,还是前沿的、创新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上,都必须符合企业的需要,这是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员工招聘进来之后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培训能够使员工了解应遵循的工作职责、行为要求及业务流程。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公司薪酬福利结构及政策是吸引、保留和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是公司经营成功的影响要素。只有让企业的薪酬福利做到以人为本,员工才会一心一意地按照企业的规则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利益不被员工利用,才能有利于企业的资金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公司薪酬福利结构需要在制订薪酬政策时充分考虑短期、中期、长期报酬的关系,并为特殊人才设计特殊的”薪酬方案”。企业必须坚持”职业精神,相互尊重”的用人哲学。员工在为公司创造价值,也得给员工创造持续发展的空间,保证企业的人才不流失,加强企业资金安全。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岗位轮换制在企业经营上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能够有助于打破部门横向合作上的隔阂和界限,为部门合作打好基础。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其次能够让员工认清本职工作与别人、其他部门的关系,能够提供工作积极性。但最重要的是,关键岗位员工轮岗制度是保证内部审计独立性的有效方法。岗位定期轮换和强制关键岗位员工休假可以让别的第三人介入工作查看以前工作是否合法,是否存在非法转移资金,侵吞公司资产的行为,做到互相监督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完整。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对企业资产安全的影响
电力企业承担着电力投资、建设与经济的发展,主要负责电力方面的采购与销售、电力方面的交易与电力资源发光面的优化配置等,具有非常庞大的资金流入量以及资金流出量,电力方面的资金交易比较复杂,属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所以,在对电力企业的资金进行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目前电力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效率低下。就目前的情况看,部分电力企业在对企业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普遍的缺少集中的管理平台,致使企业初夏资金缺口,而电力企业下属的单位资金又出现周转比价慢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企业的信用度以及资金管理的经验都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其次,在部分电力企业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受到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的流程存在很多漏洞。按照目前电力企业的构成来讲,资金信息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才需要经过层层的汇总之后再将其递交给相应的管理人员就会使得资金管理的信息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这样就导致决策的人员出现决策错误的情况。第三,在电力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资金效率出现降低的情况主要的是因为资金管理的预算编制并不合理,相关的配置也比较缺乏。(二)资金管理的监督不力,可能产生较大经营风险。就目前的情况看,部分电力企业对于各项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资金的运行环境也普遍存在很多监控不到位的情况,甚至出现资金挪用的情况,尽管部分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设置了一些监督管理的职能,同时也设置了部分监督管理的制度,当是因为监督管理的人员没有充分地掌握企业财务资金的运行情况,这这样就使得管理人员的职能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相当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在重大资金投资的问题之上并没有形成有效地决策机制,资金的具体流向与控制比较脱节,在资金的管理机制也不健全,这样就使得资金管理的风险在不断的增大。(三)资金安全评价机制不健全。因为电力企业各个单位对于已经制定的资金管理制度理解并不是很相同,在对资金进行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执行能力不同的情况,这样就导致资金管理很容易出现漏洞,并且会给资金带来一定的资金安全隐患。大部分电力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下属的企业进行定期的管理与不定期的抽查,但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进行,按照相对分散、不能进行统一的措施,缺乏科学管理的机制。
二、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的关键举措
针对电力企业资金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其原因,电力企业应该从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廉洁的从业教育、树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企业资金关键环节的管理、加强对资金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等,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电力企业资金管理的安全性。(一)建立健全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各个集团应该积极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现有的资金管理制度,对于货币资金、企业的付款业务、银行出具的票据、企业应收应付的票据、印鉴印章等各个环节做出应对明确的管理,涉及相关的基金管理流程与资金管理细化的明晰、对资金管理的表单进行统一的规划,这样就会成为企业范围之内一体化的资金管理制度,并且在企业之中开展资金业务的全面管理,编制相关的资金管理业务书。同时,在电力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资金管理及业务指导进行相关的培训,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并理解资金管理的流程,并且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尽心管理。(二)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的监督考核。从电力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可以知道,企业应该从公司整体的经济效益出发,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有效的保证电力企业下各个分单位资金管理的目标与整个公司资金管理的目标一致。在电力企业对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地专业水平的培训,使其拥有良好的财务就算管理的能力,有效地保证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权威性,同时,还应该逐步的加强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将每年的月底、季底、年底按照签订的内部经济管理指标对各个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电力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对资金进行严格审计的监督、考核,是企业强化监督约束进行管理、使电力企业的资金能够进行统一的管理。加强对电力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围绕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年度预算管理的情况,对企业中全部的资金进行管理与控制。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因为其运营对象比较特殊,以及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自身具有的特点,这样就导致电力企业在市场化中仍,仍然会受到过去经济的影响,并且无法脱离国有企业自身的性质,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资金管理问题,通过加强对电力企业自身资金管理的重视,有效的提升企业资金管理人员地综合素质,注意对财务资金风险的预防,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一)合规风险
合规管理是财务公司一项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是涉及到财务公司全部业务活动的风险管理。财务公司的经营活动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行政法规,还须符合金融监管部门和集团的监管政策。法律风险方面,财务公司业务的相对封闭性,面临的法律风险要比商业银行小得多。财务公司与其大股东、服务对象同属一个集团,相互之间比较了解,也存在一定的行政调控关系,产生的矛盾演变成法律纠纷的可能性较小。此外,服务对象的有限性也使交易对手的道德风险比商业银行低。
(二)流动性风险
与商业银行相比,财务公司的流动性风险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外部因素。具体来自于货币政策紧缩、市场资金面的紧松变化、外部临时支付骤然增加及外来资金风险的连锁效应等。例如2011年以来人民银行6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财务公司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3.5%提高至16.5%。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必然减少财务公司可用资金,降低流动性,增大流动性风险。
内部因素。集团企业的存款是财务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集团内部资金集中度不高,计划性不强,一旦出现支付过于集中、不能安排好资金来源对象分散化和期限结构等,则会加剧了财务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就大多数集团财务公司而言,其基本都是从资金结算中心模式衍生而来,因而管理的重心仍然以传统的集团内部结算、资金管理、存贷款为主,业务缺乏必要的拓展与创新,金融服务功能缺乏多元化,这也大大压缩了财务公司的获利空间,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能力。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公司治理机制失效和内部控制的失效。与商业银行相比,财务公司来源于公司治理机制失效的操作风险大,而来源于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小。
二、财务公司资金安全管理内部控制要点
(一)牢固树立合规经营意识
持续关注法律、金融政策和监管要求的最新发展,正确理解政策精髓,准确把握其对财务公司经营的影响,及时为高管层提供合规建议。
定期评价公司的各项政策、程序和操作指南的合规性,定期对业务制度进行梳理和修订,确保各项制度符合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要求。
确保公司的各项合规政策、程序和操作流程切实得到执行。通过内部稽核和审计,对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和操作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促进管理制度执行到位。
确立合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收集筛选可能预示潜在合规问题的数据,做好风险预警。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将其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提高全体员工的合规意识,促进财务公司自身合规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
(二)流动性风险控制
金融企业有较强的杠杆操作性质,资产负债率比较高,资产和负债一般都直接涉及资金流动,波动性相对一般企业要大,因此,进行资产负债管理、头寸管理是必要的。针对引起支付风险的各种因素,财务公司开展工作有:
密切关注国外国内经济、政治状况,分析各项经济数据、指标,把握国家宏观经济和政府经济政策的变化趋势。,结合历史状况和数据,开展专题研究,推导出因素模型,以反映市场对宏观政治经济的反应方向和反应程度。
密切关注每日资金市场状况,对流动性供给与流动性需求进行分析,在大的资金面供求状况相对确定的情况下测度缺口水平,从而预测未来一定时段流动性状况,为流动性管理提供依据。
深化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扩大财务公司资金来源。集团企业的存款是财务公司生存之本,要千方百计促进集团资金集中,建成以财务公司为中心的“现金池”,“现金池”越大,沉淀资金越稳定。
加强资金计划安排合理性和预见性,提高报备数据准确度。集团企业特别是股份公司,由于在财务公司存款占比很重,支付周期较为集中且支付金额大,如能较好把握资金计划则能有效减低财务公司流动性风险。
根据市场状况和公司资产业务(涉及资金运用),匹配资金来源期限结构和资金运用期限结构,做到短、中、长期的搭配,保证资金的充分有效使用,同时不至于出现瞬间的支付高峰而出现支付危机。
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建立稳定的资金补充机制。根据资金缺口期限运用信贷资产转让、票据转贴现等长期融资手段,及法人账户透支以及信用拆借等短期融资手段补充流动性。
(三)操作风险
在当前企业运行发展中,货币资金作为其生产发展的基本前提,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及今后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完善的资金安全控制,能够有效的避免市场风险,将企业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同时还能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经济管理,节省企业的成本投入。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资金安全控制渗入到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中,是企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命脉,在对其控制中,除了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外,还需要从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出发,使其在实施的过程中跟上社会发展步伐。在此,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针对企业资金安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完善措施,做以下简要分析:
一、我国企业资金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企业在生产发展中,受自身发展规模、生产性质及产品市场的影响,不同的企业之间有着不同的资金安全控制措施。但在实际控制中,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在其实施,企业资金安全仍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既包括企业内部问题,又包括企业外部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企业内部问题
企业资金能否得到安全可靠的控制,企业资金能否顺利的周转直接关系着企业各个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企业生产活动的顺利运行,对企业的生产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些内部因素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在当前企业发展中,科学完善的资金内控体系是保证企业资金安全控制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若内部管理不到位,将会使企业现金及银行存款非非法占用、挪用或贪污。其具体表现为:现金管理不严、缺乏必要的防护措施、违反现金管理条例、舞弊现象严重等。其次,银行存款收支业务管理间存在一定的漏洞,擅自提现、公款私存等。
2、闲散资金得不到有效监控
在当前企业资金管理中,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的闲散资金得不到有效的监控,一些大规模的企业在发展中,其下属单位或子企业多头开户的现象比较普遍,账户过多,导致企业资金管理严重失控。
3、资金沉淀严重
任何企业在生产中,都会有一定量的库存,库存量过大,则会占用企业的大量资金,减少企业资金的周转力度,对资金的流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在当前企业发展中,管理人员多将企业的经营重点放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上,没有认识到企业资金安全控制的重要性,导致企业资金在流动中一旦产生停滞,将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行及今后的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
(二)企业外部问题
在企业资金安全控制中,除了受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外,还会受到企业外部的因素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同行间非正当竞争手段的威胁
在当前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受经济利益的诱惑,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常常为了一己之私,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在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同时,还对同行其他企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了影响。这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对那些管理有方、经营得力的企业造成一定的威胁,除了在市场空间上造成的影响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资金安全造成威胁,使其在发展时呈现出“高投入,低回报”的局面,一些经济能力薄弱的企业甚至因此濒临破产。
2、缺乏必要的合作信用
信用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良好的信用,能够为企业营造出好的市场形象,在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时,还能有效的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然而在实际经营中,现阶段我国的信用环境差,缺乏必要的信用中介及信用及工具。一些企业在合作中,已经确立了合作关系;一旦遇到比原来合作伙伴更低的合作成本,宁愿支付大量的赔偿款也要解除合作关系。
3、诉讼事项的威胁
在当前经济市场发展中,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发展系统,依据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相关要求,企业在发展中首先应考虑的应是股东的利益需求,然后才能考虑其他相关利益人员。
二、完善企业资金安全控制的措施
完善企业资金安全控制,在规范企业资金管理的同时,还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企业节省一定的生产成本。针对企业资金安全控制中的相关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科学、完善的货币资金内控体系
第一,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分工。健全有效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 严格落实不相容职务的岗位分离, 坚持良好的审核和核对制度。
第二,规范授权审批。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规定特殊授权审批及一般授权审批的范围、审批人、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确保各级管理层在授权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保证各项经济业务均按规定程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