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5 09:10: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型景观设计案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型景观设计案例

篇1

关键词:公共空间;小型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人性化设计;

Keywords: public space; small landscape design of public space; user-friendly design.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公共空间作为人们用于消闲,娱乐和运动的公共场所,是市民进行城市生活的重要舞台,也是最能体现城市活力的场所。一个成功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需要良好的物质景观,更需要生机勃勃的人的活动。公共空间是城市人们生活中息息相关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提供了人与人交流的地方,是供人分享、同欢、体验的场所。而小型公共空间以其便利的可达性深受人们的喜爱。人类的行为方式影响到环境,也直接影响到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如何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设计师需要更多的设计前期调研分析,合理利用场地,提高场地使用率,创造一个舒适的活动空间,缓解城市带给人们的压力。

1.公共空间、小型公共空间的概念、作用

公共空间同公园一样都属于舶来词汇,广义的来讲未被私有化的空间,都是公共空间的范畴,包括城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美术馆、图书馆等等。狭义来讲公共空间指:城市中室外的,面向所有市民的,全天免费开放的,经过人工开发并提供活动设施的场所[1]。

公共空间的概念是随着城市化发展演变出来的概念,城市中人们的空间越来越拥挤,我们每天从一个水泥硬壳到另一个水泥硬壳,人们需要一个舒适的空间进行思考、交流,公共空间随之而生。简单来讲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就是为大众所服务的景观设计。小型公共空间的概念界定较为模糊,可以将之理解为各种交往场合中人与人之间交往距离相对较小、围合较封闭、交往强度相对较大空间, 可以是庭院、天井、中庭、楼间隙、屋顶花园等形式。这种零星点缀的空间虽然占地面积、服务辐射半径小,但是它胜在随处可见,方便可达,存在于人们的生活缝隙间,应当是使用率很高的场所。

美国较早的开始对小型公共空间的(如社区儿童公园、微型公园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我国也开始倡导5-10分钟可达公共绿地的概念,这其实是一个目的,如何更好的利用空间,使景观设计更好的融入人们的生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人性化景观设计

人们之所以去公园是出于对自然环境渴望的本能,以及与人交往的需求。所谓人性化设计指在设计中能及时把握人们活动心理的变化,充分挖掘人们潜在的需求,以务实的态度考虑景观细节,在满足人的生理需求的同时,更要满足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的心理需要。人性化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理和心理等诸方面的需要,创造出安全、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景观环境。

2.1、人的活动的特点,对环境的要求

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说过,人往人处走。也就是说,在公共空间中人及其活动更能吸引人,使公共空间焕发活力。[2]扬.盖尔将人的活动分为三种类型:a.必要性活动:指日常工作和事务b. 自发性活动:主要包括散步、呼吸新鲜空气和驻足观望等活动,这些活动有赖于外部物质条件,只有外部条件适宜,天气和场所具有吸引力时,人们才有参与的意愿。c.社会性活动:有赖于他人参加的各种活动,包括儿童游戏、互相打招呼、交谈、以视听来感受他人和各类公共活动。简单来讲,环境的好坏左右着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

2.2、人的活动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

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自身生理和心理需要,需要成为人类设计的原动力。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四十年代就提出人的“需要层次”,这种学说对我们认识人的心理需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环境景观的参与者在不同阶段对环境场所有着不同的接受状态和需要。对景观来说,首先起码是人在场所的使用功能上得到需求和满足。然后从整个场所的精神层面上得到审美、心理上的人文关怀。景观是研究人与自身、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艺术,因此,满足人的需要是设计的原动力。

2.3、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人的活动心理

营造一个好的公共空间不仅仅提供相应的物质设施条件,在景观设计时候更应考虑人的活动的心理。近年来,上海提出重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公园之外,社区文化中心成为一个新的吸引人流的场所。不同于小型公园或是街头绿化,社区文化中心兼具体育与文化的特点,扎根于区镇的居民小区。它具备市民健身馆、图书馆这些功能,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社区文化中心景观设计属于小型的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作为一个人们喜爱的场所,在设计时候应该不仅仅停留在建筑加绿化覆盖的层面,应该务实的考虑到来往人群的需求。

不同于一般的街头绿地,社区文化中心景观应该更具开放性,蕴含更多的人文气息,体现“文化”与“活力”。

在规划初期应该进行调研了解服务对象,在景观设计中使用者的需求应被充分考虑。如儿童、老人、残疾人的不同需求。景观设计应该灵活运用空间,创造一些良好的供人们交流的绿色“公共空间”,在设计美术馆、图书馆、体育馆时候是否考虑到营造一个屋顶花园、内庭、后院等等。我们总是谈到可持续性发展、低碳环保等等概念,但是我们是否有很好的利用一块土地?如社区文化中心,人们健身、读书之余室外的交流空间是必要的,是否有公共座椅、草坪以及供室外用餐区都是评判一个公共空间是否适于人们活动的重要标准。

篇2

“景观设计”一词舶来与西方,景观最早的概念是作为城市景象的概括,“景观设计”的词语来源于描述耶路撒冷皇城的壮丽景色,随后“景观”的概念发生延伸,概念从城市扩展到乡村,随着城市资本主义的兴起,土地开始由生存价值向使用价值转化,城市化的景观理念开始向乡村扩展,乡村成为城市的附属,景观自此成为一体的系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城市环境开始恶化,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民众的审美意识,开始由欣赏城市转向爱恋田园。此时,景观设计学应运而生。

2 景观设计在中国的发展

在西方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正在讨论的新现代主义思潮的席卷后,对中国环境艺术设计,包括包含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景观设计思潮变迁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西方景观设计观念流派繁杂,风格派,解构主义,结构主义与现代主义平行存续,奠定了现代建筑艺术多种风格发展的现实脉络。

工业革命以后,功能主义和机器美学席卷了建筑设计领域,成为了建筑设计新潮流。中国由于历史原因,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期才开始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而当古典风格被欧洲废弃,启用现代主义代替以后,古典主义却以更加奢华的形式出现在中国。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跨越了技术与科学的层面,综合考虑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定位,后现代主义思潮终于在近年影响中国,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新后现代主义思潮突出了景观设计的优势,当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90年代被提出以后,中国的设计思潮终于由纯粹的设计思潮转向实践。

3 景观设计在中国遇到的问题。

1)侵略式的城市化扩张,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城市化进程的自然发展规律,由于在城市化扩展的进程中积累单薄,不少城市在扩张的过程中并没有缜密的规划和相关的景观设计,于是留下了剧烈的后遗症;2)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很多基层政府并不深入思考自主进行景观设计的意义,中小型城市盲目跟风大城市,“城市大克隆”导致不少城市雷同;3)在国外景观设计理念统统涌入中国以后,纷繁复杂的设计理念,风格流派充斥着中国的设计消费市场,如何在纷繁的理念里寻求到自己的景观设计理念,是每个中国的景观设计师要对应的问题;4)城市缺乏因地制宜的设计规划,盲目追求城市规模,高估辐射能力。

就以上海为例,在浦东新区建设发展抵达一定规模之后,又集中推出了康桥,航头,新场,宣桥,惠南五个镇作为卫星城作为新的城市综合体,城市综合体的兴起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便利,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变文化和娱乐方式,成为城市的新名片。但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城市综合体在建设初期并没有对本地市场进行分析和调研,照搬其他城市成功案例,最终导致招商待滞,运输困难。极大的浪费了社会资源。

景观设计在中国遭到“壮志难酬”尴尬局面。不少城市在建设时往往只追求见缝插针式的高楼建设,套用既有建筑方案,尽可能大的压缩建筑成本,造成了城市“千人一面”的尴尬局面。希冀传承中国绚丽繁复的建筑样式,就有必要在观念上摒弃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影响,让建筑重回建筑本身,需要推行以下措施。1)要在追求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兼具当地客观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提高作为景观设计的融合性;2)大型城市在作出城镇规划的同时,要兼顾辐射到的中小型城市,拓展中小型城市的建设空间与景观设计思路,避免中小型城市盲目跟风;3)在国外景观设计理念以倾销式的方式涌入中国后,主管城镇规划的机构要保持清醒的认知,以促进中国城市形成自己的景观表现风格;4)城市要因地制宜的规划,切忌盲目追求GDP增长。

在规避城市发展规划常见问题的同时,只有积极的发展中国的景观建筑规划的综合性适应能力,才能为“创造属于自己韵味”的城市提供发展的道路。1)注重景观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性。皇城的恢弘大气自然要区别于江南水乡的灵秀轻盈,西北重镇的豪放阔广也一定区别于巴蜀平原的精致潋滟,在进行城市化进程建设同时,要柔和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与居民文化特色,顺应北京城墙的雄伟壮丽,江浙温婉的浪漫闲适,只有贴近当地居民生存生活方式的建筑综合规划,才能维持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景观建筑设计;2)要注重景观与当地气候的融合性。中国的气候类型总共划分为五种,分别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山高原气候。在进行市政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因考虑当地的自然气候给建筑物带来的影响,例如:中东地区风沙强劲,住宅多没有窗户,美国广阔的密西西比平原,居民不光拥有自己的住宅,还可以拥有广阔的草坪。3)要注重景观与地理条件的融合性。在人类社会发展到的今天,自然界依旧有人类不可抗拒的灾难与地理变化存在,除了不可预知的自然灾难与地理变化,日常生活中的地质原因,也是景观设计中需要融合的重要议题。例如:在地震高发的日本,居民的住宅多使用木质结构,水城威尼斯因多以水道代替马路,就制定出一系列行船准则。

4 结论

篇3

作者简介:杨峰(1971―),男,山东日照人,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主要从事建筑景观设计工作。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3006203

1 引言

景观设计经常遇到面对单建式地下车库、地下商场等地下建筑建造屋顶花园的问题。尤其在用地紧张的大城市,利用地下建筑顶板之上的空间建造绿化景观已经成为把停车难和绿地不足两个问题结合起来一并解决的最佳模式。在具体案例中,受地块性质、规划控制指标和停车位配置要求的影响,地下建筑顶板范围面积占绿地总面积的比例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多高层居住小区的这一比例为20%~40%左右,个别案例甚至接近100%,即所谓满铺地下车库的做法。结合公共绿地广场修建地下公共车库或地下商场近年也日益常见,比如上海市近年新建的大中型绿地广场,包括人民广场、不夜城绿地、延中绿地等,均或多或少地布置了地下建筑。

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本质上属于屋顶花园的一种。屋顶花园与一般地面花园,即露地造园的最大区别在于把植物种植于人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之上,种植土壤不与大地土壤相连[1]。地下建筑屋顶花园与传统意义的屋顶花园相比,也有很多特殊之处。过去主要考虑屋顶花园能够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向尽可能多增加绿量,作为地面绿化的补充,以体现生态效应为主。实际案例中,多数屋顶花园面积不大,覆土厚度仅几十厘米,以种植草坪和小型灌木为主,硬质景观设施一般也仅限于简单的园路。相比而言,地下建筑屋顶花园的面积范围大得多,与地面绿地景观连成一体,而且往往位于整个绿地景观比较核心的位置。因此其绿地景观效果对整体效果更加关键,设计及建造要求与地面花园逐渐接近。具体讲,绿化种植方面,要考虑大中型乔木;硬质景观方面可能要考虑亭、廊、花架等景观建筑小品,而树池花槽、水景喷泉等这些地面花园常用的景观设计元素都可能会出现在地下建筑屋顶花园里。在建成后的管理方面,也希望能够采用与地面花园类似的一般管理,屋顶花园需要特殊维护管理的要求越低越好。这些都对地下建筑屋顶花园的景观设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2 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景观设计

2.1 制约因素

讨论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的问题,要清楚地认识到地下建筑将对位于其顶板上部的花园景观的设计造成诸多制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景观设计创意的自由发挥。这要求景观设计师更加熟练、透彻地了解这些制约因素,并掌握一些技巧方法,不让这些制约因素约束了景观设计的创意思维,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

诸多制约因素主要归结于两点:一是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要求对顶板上所有软硬质景观及人的活动所带来的重量的限制;二是必须妥善解决好不与大地土壤完全相连的土壤蓄排水问题。

2.2 植物布局

在一般性管理条件下,浅根性乔木需要的种植土及排水层厚度之和至少为1.2m,深根性乔木的这个数字为1.8m[2]。经常面临的问题是由于造价及其他限制,地下建筑顶板的覆土厚度整体比较薄,比如在有些案例中,地下建筑顶板结构只能满足0.6m(含排水层)的覆土,无法种植乔木。即便在满足种植乔木覆土厚度的前提下,更厚的土层也有利于植物生长。但增加覆土厚度会增加造价,这不仅包括覆土层增厚带来的地下建筑顶板均布恒荷载的荷载值增加,而且导致地下建筑埋深增加。覆土厚度往往成为在造价和绿化效果之间权衡的重点。景观设计师不能简单地一味要求增加覆土厚度,需要考虑如何在不增加、少量增加或局部增加覆土厚度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化解地下建筑顶板荷载导致的土层厚度对植物布局的限制,主要有下列方法可供参考。

(1)尽早确定布局方案,以便地下建筑的结构设计在布置乔木树林的位置局部加强结构,增加覆土厚度。

(2)地下建筑结构采用反梁系统可以再不增加整体结构埋深的前提下增加覆土厚度,可增加相当于梁高50%~90%不等的覆土厚度。但需在土层底部反梁贴近顶板上表面位置埋设过水管,避免反梁围成的“槽”无法排水。

(3)在没有地下建筑的位置多布置乔木,即便地下建筑顶板范围内的绿量不足,总体绿量仍可保证。

(4)利用局部堆高的树池种植乔木,并将树池尽量布置在柱、梁的位置,对结构造价提高的影响较小。日本的崎玉新都心榉树广场[3]就是采用该做法的著名成功案例,设计师利用了地下建筑的制约因素,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效果。

(5)使用轻量土可以在荷载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土层厚度。一般的腐殖土容重为15~16kN/m3,而将田园土、草炭等材料按一定比例配方的轻量土容重仅为非轻量土的2/3左右,《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07)第4.6.2条列举了多种可供选择的轻量种植土配制比例及密度指标[4]。另外,目前已经有一些专业单位专门研发生产轻量土,成分性能等各项指标更加有利于减轻重量和植物生长。使用轻量土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土层增厚但地下建筑顶板未降低,导致室外地坪标高抬高,需妥善处理好竖向及地表排水;使用轻量土的种植,尤其在种植完成的最初阶段,抗风性更差,需提醒施工单位注意加强防护。

(6)采用屋顶花园防排水新材料新技术,减少蓄排水层厚度。蓄排水层是屋面种植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所说种植土土层厚度均应包括蓄排水层厚度,以浅根性乔木需要的种植土及排水层厚度之和至少为1.2m[2]为例,其中排水层厚度为0.3m,这里的排水层指的是传统卵石排水层,如果将卵石排水层替换为排(蓄)水板,渗水盲管等新型排水系统,厚度不到0.1m,这就使有效覆土厚度增加了不少。

2.3 景观建筑小品的布局

景观建筑小品如亭、廊、花架的柱将对地下建筑顶板形成一个较大的集中力,如果这些柱没有落在结构梁或柱上,地下建筑结构往往需要布置次梁来承受这个集中力,从而对地下建筑结构布局体系造成较大影响,增加了结构设计工作量,增加了造价,造成顶板结构不够整齐美观,甚至与地下建筑上部空间的管线布局冲突。所以景观建筑小品的布局不能随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亭、廊、花架等景观建筑小品尽量采用轻型结构而非钢筋混凝土或砌体结构,如钢结构、木结构,不仅重量轻很多,而且环保、时尚。某些情况下,木结构景观建筑对下部结构荷载影响很小,布局的自由度很大。

(2)不管采用何种结构材料,都要尽量将景观建筑的柱网与地下建筑柱网对齐。比如,布置四柱凉亭,最好其中一个柱与地下建筑结构柱对齐,另外两个柱位于梁上,还有一根柱子需要结构布置次梁来承受。同时注意尽量采用与地下建筑柱网体系吻合度较好的方形或矩形平面来设计景观建筑小品。

(3)结合地下建筑的人员出入口的地面构筑物布置挑廊、花架等,比如利用出入口构筑物未设入口的墙面设挑廊,增加的挑廊荷载可以与出入口构筑物一并考虑,地面各类景观及功能构筑物的布局也比较简洁。

2.4 其他硬质景观元素的布局及做法

其他硬质景观元素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园路场地等硬质铺地及侧石、花池树池等种植槽墙或种植槽座墙、座墙座凳座椅、各种高度的景墙及挡土墙、矮柱及柱墩、花钵、小型雕塑、景观灯柱等。

高景墙、挡土墙、较大型的花钵雕塑等高度较高、体量较大的景观元素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与景观建筑小品类似,可能会对顶板形成较大的集中力,首先要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如:采用木格栅制作的景墙;采用轻型钢结构框架外表干挂石板的景墙;采用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材料砌筑的景墙(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容重为5.5kN/m3,仅为腐殖土容重的1/3),等。高度较高的重力式挡土墙必须采用容重较大的材料砌筑,如块石、实心砖,应尽量避免在屋顶花园采用。如果不能有效地减小这类景观元素的重量,就要考虑顶板结构专门处理,应参照景观建筑小品的处理原则。

高度很低、体量很小的景观元素往往在硬质景观中占主体,数量多,分布广,对景观的灵活布局影响大,但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也比较小。铺地及其构造层的容重比腐殖土稍大,其他高出地面的元素如果布置在局部落低的区域,增加的重量正好可以由减少的土层厚度抵消。所以在景观设计的具体操作中,尤其在初始方案阶段,无需太多考虑这类元素对顶板荷载的影响,以便自由灵活布局,但定稿后应该交地下建筑的结构设计复核。景观设计师应该对腐殖土、石材、常用砌筑材料等建筑材料的容重比较熟悉,以便在设计中随时检查景观元素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

2.5 水景布局及做法

水景包括喷泉水池、瀑布跌水以及仿自然形态的溪流、池沼等。水景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与前面介绍的硬质景观元素类似,高大的瀑布跌水景观必须考虑额外增加重量的影响,一般低矮的水池溪流与铺地、花槽墙的情况基本一致。

布置在地下建筑顶板的水景可以视为局部的蓄水屋面,由于长期蓄存较大量的水,容易对地下建筑顶板防水带来隐患。在地下建筑顶板布置水景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

(1)水景布局时注意水景面积不宜过大,尤其注意水面不应跨越地下建筑顶板范围线和变形缝位置,因为这些位置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横向伸缩,导致水景结构的损坏。如果溪流等带状水体必须跨越地下建筑顶板范围线和变形缝位置线时,可以将两侧的结构分开成为两个独立的水景结构,采用埋设软管连通水体,暴露的两个相邻的水景池壁可采用景石遮蔽。

(2)不可采用地下建筑顶板防水层刚性保护层作为水景的结构池底。地下建筑顶板蓄水种植屋面防水层上面应做设刚性保护层[5],刚性保护层一般采用50mm左右厚度的细石钢筋混凝土,水景池壁与细石钢筋混凝土刚性防水层的连接容易造成刚性防水层受力不均导致损坏。所以应该在地下建筑刚性防水层以上,做包括池底、池壁的独立水景结构。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必须综合考虑水面标高、水深、水景结构等因素。

2.6 竖向地形设计

种植土层不仅作为绿化种植的基质,对种植土进行高低起伏有致的竖向地形塑造也是景观创意的重要手段。这必然首先关系到种植土层增厚影响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问题,即如何在不增加覆土厚度的前提下做出较鲜明的地形起伏效果。

由于顶板荷载限制,地下建筑顶板覆土厚度即便增厚,一般也只能达到1.5m左右,能够做地形起伏高差的尺度空间更小,可能只有几十厘米,很难塑造丰富的地形效果。适当提高堆土标高,又不导致覆土荷载大幅度增加的办法是采用“EPS”工法。“EPS工法”是近年来在软土路基施工等领域采用的一种新型工艺,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比重很小的聚苯乙烯泡沫(EPS)板垫高路面,EPS板容重极小,仅为腐殖土容重的1/100~1/50。该工法自从20世纪90年代经由国外引入我国,目前应用广泛[6]。引进到景观领域,则可以利用EPS板垫高种植土,取得局部较大的地形起伏,而荷载增加很小,控制在结构允许范围之内。

2.7 防水与蓄排水

地下建筑屋顶花园作为地下建筑屋顶系统,主要应满足3大功能:即防水、蓄排水、保温隔热。

屋顶花园的种植土层本身就起到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所以无需象普通屋顶那样专门设一道保温隔热构造层。根据地下建筑的屋面防水等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具体设防要求均有差别[5],种植屋面防水层明确要求合理使用年限不应少于15年,应采用二道或二道以上防水层[4],最上面一道防水层应为耐根穿刺防水材料。再上面为刚性保护层,一般采用50mm厚度的细石混凝土内配钢筋网片,再上面就是蓄排水层和过滤层。

蓄排水层对于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植物生长很重要,主要目的是改善种植土的通气情况,使种植土的含水量适中[7]。传统蓄排水层一般为100~300mm厚度的卵石或陶粒,出于增加有效覆土厚度考虑,应尽量采用排(蓄)水板等新型材料。过滤层主要为了防止种植土进入排水层造成流失和排水层失效,一般采用200~400g/m2 的土工布[4]。凹凸型排(蓄)水板结合土工布过滤层的做法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推广,具体可参照《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07)及生产厂商提供的技术资料。在实际案例中,还经常采用渗水盲管的做法。具体做法是在种植土底部,刚性保护层以上按照一定间距埋设渗水盲管支管,支管汇接入干管,再接入排水窨井。种植土中多余的水会渗入盲管,依靠水压力排出。这样就把过滤层与蓄排水层又结合在一起了,施工方便可靠,造价节省。

上海君欣豪庭小区的地下建筑屋顶花园就采用渗水盲管蓄排水技术,按照5m间距双向布置渗水盲管。建成已有3年,植物生长良好。

结语

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对景观设计的影响牵涉到景观设计从方案布局到施工图对材料构造确定等各个阶段,对景观设计师与地下建筑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提出特别要求,还牵涉到景观设计对施工工艺的考虑以及在施工现场的指导及应变,以及对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等。希望通过本文就该问题做一个初步分析总结,为我国绿化景观建设水平的提高做点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树华,殷丽峰.世界屋顶花园的历史与分类[J].中国园林,2005(5):57~61.

[2] 张 庆.建筑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3] 周世伦.日本最新景观设计[M].大连: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07)[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篇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land increasingly expensive and city level of development green environment is more and more small, forcing developers to develop longitudinal space greening, to guarantee and improve the rate of greening, in underground building roof to create landscape has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city construction. I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derground building roof landscape design construction.

Key words: underground building roof; landscape design; factors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引言

地下室顶板景观与一般地面景观,即露地造园的最大区别在于把植物种植于人工的建筑物或构筑物之上,种植土壤不与大地土壤相连。地下建筑造园景观与传统意义的天台花园景观相比,有很多特殊之处。过去主要考虑天台花园景观能够在有限的城市空间里向尽可能多增加绿量,作为地面绿化的补充,以体现生态效应为主。实际案例中,多数天台花园面积不大,覆土厚度仅几十厘米,以种植草坪和小型灌木为主,硬质景观设施一般也仅限于简单的园路。相比而言,地下建筑顶板景观的面积范围大得多,与地面绿地景观连成一体,且往往在比较核心的位置来构筑绿地景观。地下顶板构筑的景观效果对整个地面绿地景观尤为关键,因此在设计和建造时应与地面绿地花园连成一体。

1地下建筑顶板造园景观设计

1.1制约因素

讨论地下顶板造园景观设计的问题,要清楚地认识到地下建筑对位于其顶板上部的造园景观的设计造成诸多制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景观设计创意的自由发挥。这要求景观设计师更加熟练、透彻地了解这些制约因素,并掌握一些技巧方法,不让这些制约因素约束了景观设计的创意思维,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

诸多制约因素主要归结于两点:一是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要求对顶板上所有软硬质景观及人的活动所带来的重量的限制;二是必须妥善解决好不与大地土壤完全相连的土壤蓄排水问题。

1.2植物布局

在植物生长条件,浅根性乔木需要的种植土及排水层厚度之和至少为1.2m,深根性乔木的这个数字为1.8m。经常面临的问题是由于造价及其他限制,地下建筑顶板的覆土厚度整体比较薄,比如在有些案例中,地下建筑顶板结构只能满足0.6m(含排水层)的覆土,无法种植乔木。即便在覆土厚度可以满足种植乔木的前提下,再增加更厚的土层,虽然有利于植物生长,但是增加覆土厚度的同时也增加了造价,这不仅包括覆土层增厚带来的地下建筑顶板均布恒荷载的荷载值增加,而且导致地下建筑埋深增加。覆土厚度往往成为在造价和绿化效果之间权衡的重点。景观设计师不能简单地一味要求增加覆土厚度,而是需要考虑如何在不增加、少量增加或局部增加覆土厚度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化解地下顶板荷载导致的土层厚度对植物布局的不利因素,主要有下列方法可供参考。

(1)尽早确定布局方案,以便地下建筑的结构设计在布置乔木树林的位置局部加强结构,增加覆土厚度。

(2)地下建筑结构采用反梁系统可以在不增加整体结构埋深的前提下增加覆土厚度,可增加相当于梁高50%~90%不等的覆土厚度。但需在土层底部反梁贴近顶板上表面位置埋设过水管,避免反梁围成的“槽”无法排水。

(3)在没有地下建筑的位置多布置乔木,即便地下建筑顶板范围内的绿量不足,总体绿量仍可保证。

(4)利用局部堆高的树池种植乔木,并将树池尽量布置在柱、梁的位置,对结构造价提高的影响较小。日本的崎玉新都心榉树广场就是采用该做法的著名成功案例,设计师利用了地下建筑的制约因素,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效果。

(5)采用顶板花园防排水新材料新技术,减少蓄排水层厚度。蓄排水层是屋面种植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所说种植土土层厚度均应包括蓄排水层厚度,以浅根性乔木需要的种植土及排水层厚度之和至少为1.2m为例,其中排水层厚度为0.3m,这里的排水层指的是传统卵石排水层,如果将卵石排水层替换为排(蓄)水板,渗水盲管等新型排水系统,厚度不到0.1m,这就使有效覆土厚度增加了不少。

1.3景观建筑小品的布局

景观建筑小品如亭、廊、花架的柱将对地下建筑顶板形成一个较大的集中力,如果这些柱没有落在结构梁或柱上,地下建筑结构往往需要布置次梁来承受这个集中力,从而对地下建筑结构布局体系造成较大影响,增加了结构设计工作量,增加了造价,造成顶板结构不够整齐美观,甚至与地下建筑上部空间的管线布局冲突。所以景观建筑小品的布局不能随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亭、廊、花架等景观建筑小品尽量采用轻型结构而非钢筋混凝土或砌体结构,如钢结构、木结构,不仅重量轻很多,而且环保、时尚。面对有些松软的土层,木结构景观建筑对下部结构荷载影响很小,布局的自由度很大。

(2)不管采用何种结构材料,都要尽量将景观建筑的柱网与地下建筑柱网对齐。比如,布置四柱凉亭,最好其中一个柱与地下建筑结构柱对齐,另外两个柱位于梁上,还有一根柱子需要结构布置次梁来承受。同时注意尽量采用与地下建筑柱网体系吻合度较好的方形或矩形平面来设计景观建筑小品。

(3)结合地下建筑的人员出入口的地面构筑物布置挑廊、花架等,比如利用出入口构筑物未设入口的墙面设挑廊,增加的挑廊荷载可以与出入口构筑物一并考虑,地面各类景观及功能构筑物的布局也比较简洁。

1.4其他硬质景观元素的布局及做法

其他硬质景观元素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园路场地等硬质铺地及侧石、花池树池等种植槽墙或种植槽座墙、座墙座凳座椅、各种高度的景墙及挡土墙、矮柱及柱墩、花钵、小型雕塑、景观灯柱等。

高景墙、挡土墙、较大型的花钵雕塑等高度较高、体量较大的景观元素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与景观建筑小品类似,可能会对顶板形成较大的集中力,首先要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如:采用木格栅制作的景墙;采用轻型钢结构框架外表干挂石板的景墙;采用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材料砌筑的景墙(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容重5.5KN/m3,仅为腐殖土容重的1/3)等。高度较高的重力式挡土墙必须采用容重较大的材料砌筑,如块石、实心砖,应尽量避免在地下室顶板采用。如果不能有效地减小这类景观元素的重量,就要考虑顶板结构专门处理,应参照景观建筑小品的处理原则。

高度很低、体量很小的景观元素往往在硬质景观中占主体,数量多,分布广,对景观的灵活布局影响大,但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也比较小。铺地及其构造层的容重比腐殖土稍大,其他高出地面的元素如果布置在局部落低的区域,增加的重量正好可以由减少的土层厚度抵消。所以在景观设计的具体操作中,尤其在初始方案阶段,无需太多考虑这类元素对顶板荷载的影响,以便自由灵活布局,但定稿后应该交地下建筑的结构设计复核。景观设计师应该对腐殖土、石材、常用砌筑材料等建筑材料的容重比较熟悉,以便在设计中随时检查景观元素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

1.5水景布局及做法

水景包括喷泉水池、瀑布跌水以及仿自然形态的溪流、池沼等。水景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与前面介绍的硬质景观元素类似,高大的瀑布跌水景观必须考虑额外增加重量的影响,一般低矮的水池溪流与铺地、花槽墙的情况基本一致。

布置在地下建筑顶板的水景可以视为局部的蓄水屋面,由于长期蓄存较大量的水,容易对地下建筑顶板防水带来隐患。在地下建筑顶板布置水景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

(1)水景布局时注意水景面积不宜过大,尤其注意水面不应跨越地下建筑顶板范围线和变形缝位置,因为这些位置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横向伸缩,导致水景结构的损坏。如果溪流等带状水体必须跨越地下建筑顶板范围线和变形缝位置线时,可以将两侧的结构分开成为两个独立的水景结构,采用埋设软管连通水体,暴露的两个相邻的水景池壁可采用景石遮蔽。

(2)不可采用地下建筑顶板防水层刚性保护层作为水景的结构池底。地下建筑顶板蓄水种植屋面防水层上面应做设刚性保护层,刚性保护层一般采用50mm左右厚度的细石钢筋混凝土,水景池壁与细石钢筋混凝土刚性防水层的连接容易造成刚性防水层受力不均导致损坏。所以应该在地下建筑刚性防水层以上,做包括池底、池壁的独立水景结构。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必须综合考虑水面标高、水深、水景结构等因素。

1.6竖向地形设计

种植土层不仅作为绿化种植的基质,对种植土进行高低起伏有致的竖向地形塑造也是景观创意的重要手段。这必然首先关系到种植土层增厚影响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问题,即如何在不增加覆土厚度的前提下做出较鲜明的地形起伏效果。

由于顶板荷载限制,地下建筑顶板覆土厚度即便增厚,一般也只能达到1.5m左右,能够做地形起伏高差的尺度空间更小,可能只有几十厘米,很难塑造丰富的地形效果。适当提高堆土标高,又不导致覆土荷载大幅度增加的办法是采用“EPS”工法。 “EPS工法”是近年来在软土路基施工等领域采用的一种新型工艺,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比重很小的聚苯乙烯泡沫(EPS)板垫高路面,EPS板容重极小,仅为腐殖土容重的1/100~1/50。该工法自从20世纪90年代经由国外引入我国,目前应用广泛。引进到景观领域,则可以利用EPS板垫高种植土,取得局部较大的地形起伏,而荷载增加很小,控制在结构允许范围之内。

2结语

地下建筑顶板造园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对景观设计的影响牵涉到景观设计从方案布局到施工图对材料构造确定等各个阶段,对景观设计师与地下建筑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提出特别要求,还牵涉到景观设计对施工工艺的考虑以及在施工现场的指导及应变,以及对有关的新材料新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等。希望通过本文就该问题做一个初步分析总结,为我国绿化景观建设水平的提高做点贡献。

参考文献:

篇5

设计中运用大量的生态技术(譬如LID)来完善方案,并且结合社区这个城市中的最基本单元,努力寻找解决城市洪涝问题的方法。小区入口桥采用实木铺设,体现了古色古香的古典园林韵味。入口桥两端均设计有跌水景观,正应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人家”;桥的前方设计有一面类似古典民居影壁的入口景观墙,给人既古典,又现代化的感觉。循小区主道路依次设置小陡坡、雨水种植沟、大型雨水花园、公共艺术品、休憩广场、凉亭、中央水景、小型雨水花园、鱼水走道,这种将古典园林小品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手法,让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设计中依旧保持生命力,并且发挥着独特的生态作用。

小区的周围分别设计有雨水渗透池、儿童活动区、游乐区、木栈道、行人商业街道、雨水树池景观、商业街活动区、商业街旁绿化等,充分考虑到因大量降雨导致的生态解决方案,又不影响整个小区的园林造型与功能,因此实乃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延续。

2景观设计手法应用的现实意义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人口剧增,资源稀缺,生态失衡,环境问题愈来愈明显,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大规模生态灾难将一触即发。近年来,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尤其明显,如雨季的广东潮州、东北三省,以及四川省部分地区已遭受暴雨所引发的局部洪涝。在如今“绿色建筑”和“低碳社会”的大背景下,该设计充分体现了生态在景观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让景观承担生态恢复能力,才会有美好生活,最后再谈美丽。在人们在为前工业化带来的便捷感到庆幸时,同时也给后工业时代的未来发展留下了祸根。

在人们改造大自然获得短暂的胜利时,大自然已经进行了有力回击。我国广东潮州梅州,东北三省的严重洪涝,除了毁坏房屋、庄稼,同时也夺去鲜活的生命,让人痛心疾首。四川省局部地区也发生了洪涝,造成人员伤亡。当初人类改造自然,现在自然予以回击。在这个严峻的现实面前,设计师们必须反省设计的目的,重新审视自己对设计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到设计除了解决问题,同时应具备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城市的美化固然重要,但是城市的生态恢复更加重要。这一点认识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质。

篇6

2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景观设计

2.1制约因素

讨论地下建筑屋顶花园景观设计的问题,要清楚地认识到地下建筑将对位于其顶板上部的花园景观的设计造成诸多制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景观设计创意的自由发挥。这要求景观设计师更加熟练、透彻地了解这些制约因素,并掌握一些技巧方法,不让这些制约因素约束了景观设计的创意思维,以取得更好的景观效果。诸多制约因素主要归结于两点:一是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要求对顶板上所有软硬质景观及人的活动所带来的重量的限制;二是必须妥善解决好不与大地土壤完全相连的土壤蓄排水问题。

2.2植物布局

在一般性管理条件下,浅根性乔木需要的种植土及排水层厚度之和至少为1.2m,深根性乔木的这个数字为1.8m[2]。经常面临的问题是由于造价及其他限制,地下建筑顶板的覆土厚度整体比较薄,比如在有些案例中,地下建筑顶板结构只能满足0.6m(含排水层)的覆土,无法种植乔木。即便在满足种植乔木覆土厚度的前提下,更厚的土层也有利于植物生长。但增加覆土厚度会增加造价,这不仅包括覆土层增厚带来的地下建筑顶板均布恒荷载的荷载值增加,而且导致地下建筑埋深增加。覆土厚度往往成为在造价和绿化效果之间权衡的重点。景观设计师不能简单地一味要求增加覆土厚度,需要考虑如何在不增加、少量增加或局部增加覆土厚度的前提下进行设计。化解地下建筑顶板荷载导致的土层厚度对植物布局的限制,主要有下列方法可供参考。

(1)尽早确定布局方案,以便地下建筑的结构设计在布置乔木树林的位置局部加强结构,增加覆土厚度。

(2)地下建筑结构采用反梁系统可以再不增加整体结构埋深的前提下增加覆土厚度,可增加相当于梁高50%~90%不等的覆土厚度。但需在土层底部反梁贴近顶板上表面位置埋设过水管,避免反梁围成的“槽”无法排水。

(3)在没有地下建筑的位置多布置乔木,即便地下建筑顶板范围内的绿量不足,总体绿量仍可保证。

(4)利用局部堆高的树池种植乔木,并将树池尽量布置在柱、梁的位置,对结构造价提高的影响较小。日本的崎玉新都心榉树广场[3]就是采用该做法的著名成功案例,设计师利用了地下建筑的制约因素,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效果。

(5)使用轻量土可以在荷载不变的前提下,增加土层厚度。一般的腐殖土容重为15~16kN/m3,而将田园土、草炭等材料按一定比例配方的轻量土容重仅为非轻量土的2/3左右,《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155-2007)第4.6.2条列举了多种可供选择的轻量种植土配制比例及密度指标[4]。另外,目前已经有一些专业单位专门研发生产轻量土,成分性能等各项指标更加有利于减轻重量和植物生长。使用轻量土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土层增厚但地下建筑顶板未降低,导致室外地坪标高抬高,需妥善处理好竖向及地表排水;使用轻量土的种植,尤其在种植完成的最初阶段,抗风性更差,需提醒施工单位注意加强防护。

(6)采用屋顶花园防排水新材料新技术,减少蓄排水层厚度。蓄排水层是屋面种植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所说种植土土层厚度均应包括蓄排水层厚度,以浅根性乔木需要的种植土及排水层厚度之和至少为1.2m[2]为例,其中排水层厚度为0.3m,这里的排水层指的是传统卵石排水层,如果将卵石排水层替换为排(蓄)水板,渗水盲管等新型排水系统,厚度不到0.1m,这就使有效覆土厚度增加了不少。

2.3景观建筑小品的布局

景观建筑小品如亭、廊、花架的柱将对地下建筑顶板形成一个较大的集中力,如果这些柱没有落在结构梁或柱上,地下建筑结构往往需要布置次梁来承受这个集中力,从而对地下建筑结构布局体系造成较大影响,增加了结构设计工作量,增加了造价,造成顶板结构不够整齐美观,甚至与地下建筑上部空间的管线布局冲突。所以景观建筑小品的布局不能随意,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亭、廊、花架等景观建筑小品尽量采用轻型结构而非钢筋混凝土或砌体结构,如钢结构、木结构,不仅重量轻很多,而且环保、时尚。某些情况下,木结构景观建筑对下部结构荷载影响很小,布局的自由度很大。

(2)不管采用何种结构材料,都要尽量将景观建筑的柱网与地下建筑柱网对齐。比如,布置四柱凉亭,最好其中一个柱与地下建筑结构柱对齐,另外两个柱位于梁上,还有一根柱子需要结构布置次梁来承受。同时注意尽量采用与地下建筑柱网体系吻合度较好的方形或矩形平面来设计景观建筑小品。

(3)结合地下建筑的人员出入口的地面构筑物布置挑廊、花架等,比如利用出入口构筑物未设入口的墙面设挑廊,增加的挑廊荷载可以与出入口构筑物一并考虑,地面各类景观及功能构筑物的布局也比较简洁。

2.4其他硬质景观元素的布局及做法

其他硬质景观元素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园路场地等硬质铺地及侧石、花池树池等种植槽墙或种植槽座墙、座墙座凳座椅、各种高度的景墙及挡土墙、矮柱及柱墩、花钵、小型雕塑、景观灯柱等。高景墙、挡土墙、较大型的花钵雕塑等高度较高、体量较大的景观元素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与景观建筑小品类似,可能会对顶板形成较大的集中力,首先要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如:采用木格栅制作的景墙;采用轻型钢结构框架外表干挂石板的景墙;采用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材料砌筑的景墙(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容重为5.5kN/m3,仅为腐殖土容重的1/3),等。高度较高的重力式挡土墙必须采用容重较大的材料砌筑,如块石、实心砖,应尽量避免在屋顶花园采用。如果不能有效地减小这类景观元素的重量,就要考虑顶板结构专门处理,应参照景观建筑小品的处理原则。高度很低、体量很小的景观元素往往在硬质景观中占主体,数量多,分布广,对景观的灵活布局影响大,但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也比较小。铺地及其构造层的容重比腐殖土稍大,其他高出地面的元素如果布置在局部落低的区域,增加的重量正好可以由减少的土层厚度抵消。所以在景观设计的具体操作中,尤其在初始方案阶段,无需太多考虑这类元素对顶板荷载的影响,以便自由灵活布局,但定稿后应该交地下建筑的结构设计复核。景观设计师应该对腐殖土、石材、常用砌筑材料等建筑材料的容重比较熟悉,以便在设计中随时检查景观元素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

2.5水景布局及做法

水景包括喷泉水池、瀑布跌水以及仿自然形态的溪流、池沼等。水景对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影响与前面介绍的硬质景观元素类似,高大的瀑布跌水景观必须考虑额外增加重量的影响,一般低矮的水池溪流与铺地、花槽墙的情况基本一致。布置在地下建筑顶板的水景可以视为局部的蓄水屋面,由于长期蓄存较大量的水,容易对地下建筑顶板防水带来隐患。在地下建筑顶板布置水景主要应注意以下两点。

(1)水景布局时注意水景面积不宜过大,尤其注意水面不应跨越地下建筑顶板范围线和变形缝位置,因为这些位置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和横向伸缩,导致水景结构的损坏。如果溪流等带状水体必须跨越地下建筑顶板范围线和变形缝位置线时,可以将两侧的结构分开成为两个独立的水景结构,采用埋设软管连通水体,暴露的两个相邻的水景池壁可采用景石遮蔽。

(2)不可采用地下建筑顶板防水层刚性保护层作为水景的结构池底。地下建筑顶板蓄水种植屋面防水层上面应做设刚性保护层[5],刚性保护层一般采用50mm左右厚度的细石钢筋混凝土,水景池壁与细石钢筋混凝土刚性防水层的连接容易造成刚性防水层受力不均导致损坏。所以应该在地下建筑刚性防水层以上,做包括池底、池壁的独立水景结构。这就要求景观设计必须综合考虑水面标高、水深、水景结构等因素。

2.6竖向地形设计

种植土层不仅作为绿化种植的基质,对种植土进行高低起伏有致的竖向地形塑造也是景观创意的重要手段。这必然首先关系到种植土层增厚影响地下建筑顶板荷载的问题,即如何在不增加覆土厚度的前提下做出较鲜明的地形起伏效果。由于顶板荷载限制,地下建筑顶板覆土厚度即便增厚,一般也只能达到1.5m左右,能够做地形起伏高差的尺度空间更小,可能只有几十厘米,很难塑造丰富的地形效果。适当提高堆土标高,又不导致覆土荷载大幅度增加的办法是采用“EPS”工法。“EPS工法”是近年来在软土路基施工等领域采用的一种新型工艺,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比重很小的聚苯乙烯泡沫(EPS)板垫高路面,EPS板容重极小,仅为腐殖土容重的1/100~1/50。该工法自从20世纪90年代经由国外引入我国,目前应用广泛[6]。引进到景观领域,则可以利用EPS板垫高种植土,取得局部较大的地形起伏,而荷载增加很小,控制在结构允许范围之内。

2.7防水与蓄排水

篇7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th the "Taiwan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road landscape design" as a cas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design a both regional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full of creativity and accord with humanity, ecology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Keywords; Taiwan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Landscape design; Transform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部台湾高科技园内。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处在东莞中部大朗、寮步和大岭山三镇围合区域,是东莞市的地理几何中心。台湾高科技园位于开发区东部,西面通过大学路与中心区相连,北、东、南三个方向与大朗镇接壤。

园区内交通由外部交通主要包括3条高速公路。内部交通主要包括6条用台湾城市命名的主干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拥有较完整的道路绿化,但整体平铺直述,缺少韵律变化,对外联系的重点区域;2)拥有分段特色的行道树,但两侧背景层单薄,大量的护坡、开山区、交通岛等黄土;3)公共设施不完善。

2 、整体设计

设计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功能性原则,生态优先原则,经济性原则及和谐原则。

设计理念;延续松山湖科技产业开发区的总体设计理念“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生态与开发共荣”,主要以人本、生态、文化为设计理念。

设计目标;结合台湾特色、高科技特点、松山湖高新开发区总体规划,强调生态环境,体现高科技、高效率和智能化,打造良好的招商环境及营造舒适的生活休闲配套空间。

设计策略;对应各道路城市,提取台湾城市人文元素,结合市树市花,打造台湾特色的主题园区;以生态为原则,以高科技、高效率、智能化为元素;分区域重点打造,控制成本:首先重点考虑对外联系的高速入口区域,其次结合新入住厂区,将厂区周边道路:桃园路—台南路—高雄路段重点设计,其他路段以植物丰富为主;合理利用苗木,统筹管理,结合总体规划设计。

设计主题;宝岛揽胜觅松湖,经纬纵横两港望。十里花海争四季,芳香满园两岸情。

设计提炼提取台湾6个代表城市的特色元素和高新科技行业元素,通过家具设计、植物设计、慢行空间设计、节点设计,打造大气舒展 、意蕴生动、 冲击力强的生态休闲景观空间,并结合每条道路命名,形成各具特色主题的景观大道。

莞深高速出入口——基隆港:提取基隆港口城市元素,以船为雕,蓝紫色植物形成基调。

虎岗高速出入口——高雄港:设计中提取高雄城市的活力、热情,以红色开花植物为基调。

台中路——芳香雅致:取台中城市精髓,以白色、淡雅的植物作为基调。基隆路——碧海流霞:取基隆城市精髓,以枫香、紫薇为主要树种。

高雄路——红飞翠舞:设计通过其市树木棉的打造,感受红飞翠舞的现代与繁荣。

新竹路——绿野嫣然:设计中以翠绿为基调,大树结合嫣然的杜鹃。

桃园路——缤纷浪漫:桃园县,因桃花而得名,设计中结合LED灯与桃花元素。

台南路——凤凰怀古:设计中取怀古的景观意境,以黄色为植物基调,结合市树凤凰木。

景观格局:两轴:台中路和联系社区公园、滨河绿地及已进驻厂区(配套台科LED厂房、联胜变电站、台科花园和联胜厂区)路段。两心:基隆港与高雄港。五节点:迎宾园、芳菲园、四季园、花语园、听风园。

3 、高速入口景观升级改造设计

基隆港(莞深高速入口)景观设计。根据现状,对高速入口两侧地形进行调整,依地形进行植物配植,把原有植物移植并重新组团,增加背景林的营造,围合整体空间。

高雄港(虎莞高速入口)景观设计。水体边主要以水杉林造景,点缀垂柳、黄槐、小叶紫薇等开花植物。山体与高速桥相接,为高速路主要视觉景观,于边坡前配植浓密的丛林景观。

4 、桃园路——高雄路景观升级改造设计

桃园路两侧绿化带景观升级改造设计。设计中结合LED灯与桃花元素,展现无限的缤纷与浪漫。新增植物:本地桃花、海南洒金、长春花、小叶龙船花、银边草、韭兰

芳菲园(台科LED厂房路口)景观设计。对原景石进行位置调整,增加LED灯进行景观空间的升级改造。植物配置结合市树盆架子及鸡蛋花、棕竹、万年麻等植物,依石而植,形成大树、石头、草坪的写意空间。植物选择:盆架子、鸡蛋花、棕竹、万年麻、龙船花、春羽、肾蕨

花语园(联胜变电站路口)景观设计。植物上选用本地桃花及凤凰木为主景植物,结合路口景观,大凤凰木花坛种植。植物选择:凤凰木、本地桃花、尖叶杜英、黄槐、红继木球、黄金叶球、肾蕨、九里香

台南路两侧绿化带景观升级改造设计。保留原茂盛的植物群落,移植该项目的大荔枝树,前置于草坪中,群落大小有致,下层配植玉龙草,烘托出“凤凰怀古”的主题。新增植物:黄金叶、蜘蛛兰、红背桂、红继木、玉龙草

听风园(联胜厂区路口)景观设计。设计提取电路板元素,植物主要以竹子为主题,围合园路空间,形成景墙背景,增加配植下层灌木地被植物,以桂花、红继木球等芳香植物及色叶植物点缀竹林中。 植物选择:竹子、宫粉紫荆、尖叶杜英、红继木、桂花、肾蕨、蜘蛛兰、红背桂、沿阶草

高雄路两侧及中央绿化带景观升级改造设计。中央绿化带,引用高雄市市树木棉作为主体树,把阵列木棉组团与造型植物组团有韵律地结合,对原有植物品种进行梳理整合,体现“红飞翠舞”主题。新增植物:红车、福建茶、大叶红草、花叶连翘、金叶连翘、蜘蛛兰、韭兰。

5 、主干道绿化丰富设计

5.1台中路绿化丰富设计

引用台中市市树盆架子作为基调树种,结合该路原有植物品种,及增添白色调芳香植物形成自然式组团种植,体现该段路“芳香雅致”的主题。

新增植物:盆架子、桂花、山瑞香球、白花夹竹桃、狗牙花、鸳鸯茉莉、栀子花、满天星

5.2基隆路绿化丰富设计

以“碧海流霞”为主题,引用基隆市市树枫香作为主景树,下层统一采用紫色调的紫花马缨丹成片种植,打造绿浪上的碧海流霞,回味海港情怀。

新增植物:枫香、黄榕球、紫花马缨丹

5.3新竹路绿化丰富设计

对原有植物品种进行梳理整合,结合配植中下层植物,围合草坪空间,于局部草坪上孤植大乔木或杜鹃丛,形成以翠绿为基调,呈现“绿野嫣然”景观。

新增植物:小叶榕、红花杜鹃、白花杜鹃、大叶蚌兰、希美莉、肾蕨

6 、专项设计

篇8

中图分类号:P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非常欣赏一句广告语:“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这句赋予深刻哲理的语言让我开始了对景观设计中的“高度、角度、尺度”问题的思考。

一、景观设计中的高度问题

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我们不只是处理区域、空间和材料,不仅针对本能和感觉还有理念和意识。我们的设计必须有吸引力,必须实现人类的需求和渴望。包含感情的设计,可以使人虔诚膜拜得五体投地,可以激励人们勇往直前,甚至使人们的灵魂提升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适应是不够的,好的设计还应带来乐趣和灵感。

通过对一些优秀景观设计成功案例的分析使我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实现的最伟大进步不是力图彻底模仿自然,不是忽视自然条件,也不是盲目地绿化生态,而是处心积虑地寻找一种和谐统一的融洽。达到这种和谐统一有很多种途径,如借助于调整场地和构筑物形式使之与自然相适;或借助于将山岳、峡谷、阳光、水、植物和空气引入;还可以借助于在山川间、沿溪流和河谷布置构筑物,使之融入自然景观中。

赖特为富商卡夫曼家族设计的“流水别墅”座落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熊溪河畔上,这座建筑背靠陡崖,如同生长在小瀑布之上一般,几个大阳台叠摞在一起,它们宽窄厚薄长短各不相同,空间相互穿插着,仿佛从别墅中争先恐后地跃出,悬浮在瀑布之上。那些悬挑的大阳台是整个建筑设计的部分。在整个建筑的最底层、也是最大和最令人心惊胆颤的大阳台上有一个楼梯口,这里正好接临在小瀑布的上方,站在此处人能感受到溪流带着湿润的清风和大自然美妙的水流声飘入别墅内,这是整个流水别墅设计永远令人赞叹的神来之笔。从观察中得知,优秀的设计不是就事论事,就地论地。所有设计的中心思想是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生机勃勃的环境,安全、祥和、富有成果的生活方式。我们必须重视环境的特征,创造“天人合一”设计理念的境界就是景观设计中所要达到的高度。

二、景观设计中的角度问题

这里所说的景观设计中的角度问题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平视、仰视、俯视的观景角度。而是从设计的角度讲设计者应该综合相关学科的特征,从各个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设计和审视设计作品。

景观艺术设计是将街道、城市、广场、园林、建筑物、壁画、公共设施等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有机综合体。虽然它有时是以几组形式出现,有时是以相对单一的独立个体出现,然而从根本上解决设计中的问题却要求兼顾到整体的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景观设计是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人造环境空间基础上进行的二次创造。它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到人文科学、艺术学、社会学、视觉心理学、民俗学、材料学等学科,并纳入总体环境的规划系统中。

被称为美国“景观设计之父”的欧姆斯特德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是纯粹意义上的美国的第一个景观设计作品。中央公园坐落在纽约曼哈顿岛的中央,是一处人造的自然景观,公园中有浅绿色草地、郁郁的小森林、溜冰场、旋转木马、露天剧场、两座小型动物园,还有可以泛舟的湖面、网球场、运动场、美术馆、写生动物保护中心等景区。由于公园面积很大设计师还专门设计了看遍整个公园的无轨电车游览线。欧姆斯特德明白城市生活的居民从前乃至如今都是厌烦城市,而喜欢到一个安静、清洁、纯朴的田园环境中来,中央公园恰好提供了这一具有浓厚田园风味的场所。但是方案中标的更大特点还在于东西向的四条城市干道,设计者把它们统统安排在地下穿过,因而保证了公园空间景观的完整性和公园游览步行的安全性、悠闲性。纽约中央公园充分的将景观设计艺术的综合性发挥到了极致。

三、景观设计中的尺度问题

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必须满足我们的感觉——视觉、味觉、听觉、嗅觉和触觉,还必须符合我们的习惯、反应和冲动。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都有其各自的特征和心理需求。孩子、少年、青年人、中年人、老人都有各自的需求,不同职业的人对环境也有不同的需求。

景观设计必须符合人类的生理需求。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温度、没有噪音干扰,这些都是人们环境的基本要求。如果景观空间在大型机械加工厂旁边,或公路铁路旁边噪音强烈,即使有再多的绿化和小品,人们也不喜欢。再如景观空间被高大的建筑物遮蔽着,光线不充足,人们也不会喜欢这样的环境。

景观环境必须符合人的行为需求。也就是说环境需要为人的各类活动提供适当的场所。人们出行、休憩、交往、游乐、散步、乘凉、运动、健身等一系列的活动都需要不同空间。不同互动需要与之相对应的空间,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兴趣爱好对空间功能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我们再做设计的时候必须对其分类,全面细致的考虑问题。才能设计出符合各种人群需要的景观空间。

景观环境必须符合社会交往需求。交往、活动空间应该具有较强的领域感和安全感。在匆匆茫茫、竞争激烈的世界,人们有时候需要有一块清净的地方,不需要太大的地方,只要有一席之地远离日常生活。在那里,人们可以读书,交谈或者只是静静的坐着欣赏一下季节的变化。

景观环境必须符合人的审美需求。以前,常把装饰、点缀、精巧等词与美联系起来。其实更高的境界却在 “少即多”的道理。真正的美是源于完全的朴实无华,越是接近自然的东西才是越美的。人们心中会本能的渴望与土地、石头、水的亲近。景观设计中绿地、水池、景观小品都应该接近自然,这样人们才能享受到精神上的满足,才能参与到环境中去。

篇9

中图分类号:F281文献标识码: A

一、 硬质景观概念

硬质景观(Hard Landscape)是英国人 M・盖奇(Michael Gage)和 M・凡登堡(Maritz Vandenberg)1985 年在其著作《城市硬质景观设计》中创造并首次提出的,意指相对于植物等软质景观而言。城市景观分成以植物、水体等为主的软质景观和以人工材料处理的道路铺装、小品设施等为主的硬质景观两部分。也有学者定义城市硬质景观是城市中以游憩、使用、观赏为主要功能的场所内,以道路环境、活动场所、景观设施等为主的景观。在传统园林中,石景和柱廊即可算作硬质景观,而草坪及各类种植植物,即可算作软质景观。只不过,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其内涵与外延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与深化,硬质景观中相对突出的是混凝土、玻璃及不锈钢等材料在造景元素方面的运用。

混凝土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硬质景观,还具有更高的可塑性;对玻璃反射、折射、透射等特性的创意性表现让我们在真实与虚幻之间游离;不锈钢简洁而优雅的造型,则让我们体味到传统园林中不曾有过的精美。而软质景观中,大量热塑塑料、合成纤维、橡胶、聚酯织物的引入,使现代庭院的外观越来越光辉多彩,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景观的外貌。

虽然业内对硬质景观的概念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是所指范围是差不多相同的,以此为依据,本文中所探讨的硬质景观是相对种植绿化、水体这类软质景观而言,指的是用料选材质地较硬的景观场所或主要依靠人工材料创造出来的景观效果。

二、 硬质景观的分类

对硬质景观的分类,可以从设计要素、景观用途等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因此它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对硬质景观分类中的一种分类进行分析。

以某大街街道景观设计、商业街区景观设计和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硬质景观在这些案例设计中的按景观功能出发,将其分为实用型、装饰型和综合功能型景观三大类。

1.实用型硬质景观实用型硬质景观包括道路环境、活动场所和设施小品三类。

其中,道路环境由步行环境和车辆环境组成。例如:某大街街道景观设计中的人行便道、机动车道和各种形式的停车场等。

在商业街区景观设计中,各种小型的休闲广场合理分布在整条街道上,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例如:广场给劳累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在闹市中相对安静舒适的活动场所。设施小品这类景观是以应用功能为主而设计的。它运用在街道两侧的景观设计中,是一道很独特的风景线。例如,在城市主干道迎泽大街,特色景观柱灯和信息指示牌的设计就是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它们不仅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同时又是一道很精彩的风景。

2.装饰型硬质景观

装饰型硬质景观以街道小品为主,又分为雕塑小品和园艺小品两类。

雕塑小品已经成为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和表现部分,它的设计寓意新颖独特,并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各种关联;在中国园林设计中常见的假山、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的景墙等都是园艺小品中常见且广泛运用的例子。这类景观不仅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充满新意,同时又美化了环境,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这便是装饰型硬质景观的主要特点。在本文所提到的两大景观设计的实例中,这种特点很好地被设计者所掌握并运用到设计中。商业街区景观设计中,具有特色的景观花钵完美地表达了整体的设计风格和理念,是装饰型硬质景观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很好的运用。而整个街道则给人们以赏心悦目、宜人舒适的感觉。

3.综合功能硬质景观

有的硬质景观不仅具有实用性,同时也具有装饰美化的特点。例如,在湿地公园的设计中,这种特点很明显。湿地公园一角,既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又有很好的美化装饰性,同时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而身在其中的趣味十足的

景观小品蘑菇雕塑,使整个环境给人一种舒适但又不失活泼的感觉。

综合功能硬质景观在设计中很好地展现了设计理念,同时又有强大的使用功能,因此在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

三、景观设计与硬质景观材料选择

(一) 景观受众差异下的硬质景观材料选择

现代景观设计越来越注重对人性的关怀,在设计的时候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使用者的感受。例如通过定性研究人群的分布特性,来确定行为环境的规模与尺度,并根据人的行为迹象来得出合理顺畅的流线类型;还通过定点研究人的各种不同的行为趋向与状态模式,来确定不同的户外设施的选用设置,及不同的局域空间知性特征等。为了科学合理地安排这一切,环境心理学还提出了一系列指标化的模型体系。

一个好的环境不仅要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同时要能够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人 们对环境生理需求的满足体现在对使用价值的实现上,对心理需求的满足则包含很多内容,这种需求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最终,这些需求会落实到观赏价值、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上,而这些价值主要依靠材料的应用和组合来实现。

(二) 景观风格差异下的硬质景观材料选择

景观风格是不一样的,那么到底什么是景观风格呢?首先要了解景观风格的概念。景观风格是指反映国家、民族文化传统、地方特色和风俗民情的景观艺术形象特征和时代特征。同时景观风格也意味着对空间、活动和素材进行富有特征的安排,这些安排则与景观场所如何使用,需要表现什么有密切关系。从已有的设计中照搬照抄并不合适,除非它们同时非常适宜现存特定环境中的一部分。然而现代景观设计极少受到单一艺术思潮的影响,正是因为受到多种艺术的交叉影响,而使其呈现出日益复杂的多元风格,要想对它们进行明确的分类和归纳,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景观艺术的表现有一个基本的共同前提,那就是时代精神与人的不同需求,众多的艺术流派,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但其本身也是时代文化发展的结果。在景观设计领域,既没有产生如建筑等设计领域初期的狂热,也没有激情之后坚定的背弃,而始终是一种温和的参照。

(三) 地被植物应用的形式

大面积的以地被植物为背景的景观工程,在平地有喷灌设施的,要以冷季型草坪及景天为主,由一些花色艳丽、色彩多样的植物,采用大手笔、大色块的手法,大面积栽植形成自然伸展图案群落;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段,要以耐旱的景天类做底衬,配合栽植长绿小乔木,如小 云杉、小杜松、沙地柏密植以保证冬景效果。

目前在生态公园、滨河大道、主街道带状公园及道路隔离带绿化是以乔灌木为主体,林下地被植物应用较少,部分绿地未能形成乔、灌、草互相依存的自然生态群落,虽有树木,但林下黄土露天,因而栽植耐阴地被植物相当必要。适应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林下生长的耐荫类小灌木,有水腊、珍珠绣线菊、胡枝子、金银花、红瑞木等,宿根草本类有三七景天、鸢尾、萱草、马兰、马蔺、三叶草、鸭跖草等。

北方地区春秋冬季风沙大、干燥寒冷、降水量少,易造成尘土飞扬,因地在绿地中多栽种常绿地被物对改善小环境冬景很重要。

总之,地被植物是城乡园林绿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统计:在绿化景观中应占1/3之多,如果品种选择适当,一年四季都可进行密植,也可将落叶花灌木小苗密植,待生长旺盛后间苗扩大地被栽植。近年来,北方地区各种景天因其苗价低,繁殖简易而大量栽植,这些地被构成覆盖地面的绿色表层,而且和其上层的乔、灌木以及草本、藤本植物配合在一起组成人工植物群落,可以更好地发挥园林植物的多功能作用,对于提高绿化景观效果、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篇10

    景观设计的当务之急

    一是要解决环保与生态化问题。二是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三要解决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问题以满足人们旅游的需要。四要解决不可在生与可再生资源问题。在“南湖”案例中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景观设计理论所发挥的作用。

    景观设计理论在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唐山南湖生态城”(包括南湖)是中国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的典范,景观设计在这一案例中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这一项目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原有煤矿沉陷区进行生态恢复和治理。景观设计的理念正与这一目标相吻合。

    1顺应自然,可持续发展———生态价值

    “南湖”沉陷区的水体面积广大,通过实施水体还清工程,大小沉陷坑的整合,使“南湖”水体景观优势逐步显现。通过对水体的整体景观规划,以岛、滩、湾、泊、淀、池等方式进行景观设计,以此来丰富水体景观的观赏性。整体格局上具有很强的形式感和节奏感,一步一景也让人流连忘返。考虑到将来可能发生的地形变化,实施以植物造景为主的措施,引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达到了20余科40余种,累计植树138万株,栽植草坪20×104m2,各类植物60多种,动物50余种。形成以林地、灌木丛、草地、湿地为主的生境结构,并使得每个区域都保持其特定的自然风貌,以对应不同的动植物群落。同时,在景区培育优势种群,强调本地物种。注重保留场地上原有植物,充分发挥原生植物改造城市环境的作用。自2009年5月开园以来,唐山市的极端最低气温升高3℃~4℃,极端最高温度降低3℃~4℃;森林覆盖率由41.57%上升到44%,野生鸟类已多达100种,而且有30多种是以前自西伯利亚经唐山飞往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候鸟,现在这些候鸟开始在公园过冬。其生态价值逐步显现。

    在南湖建设过程中,针对场地内存在的垃圾山、粉煤灰、软弱地基、水土流失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低干扰、低成本、低能耗的技术措施。采用废物再利用的思路,用粉煤灰生产出粉煤灰砖、粉煤灰水泥、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并将它们用作公园内场地地基基础材料,堆叠公园内的地形(覆种植土)。“凤凰台”和“市民广场”正式这一思路的成功体现。受“南湖”地质条件影响,公园内的建筑则以抗震的木结构为主。木结构有利于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减少建设污染排放、实现建筑废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把资源消耗降到了最低。在南湖公园的湖泊岸边,人们可以看到一种国内罕见的生态护岸。制造这种生态护岸的材料,不是传统的水泥和砖石,而是干枯废弃的树枝、树杈和树干。“整个南湖的护岸上面,没有一点水泥、没有一块砖。对整个水面的污染很小,甚至几乎没有,且因其是多孔构造,还可以为小型水生生物创造栖息环境。这项专利技术可谓绿色技术,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2尊重历史,发展特色———提升经济价值

    唐山曾经是近代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条准轨铁路”、“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件卫生瓷”、“第一袋水泥”……均诞生在这里,工业文化底蕴深厚。唐山又是一个震后崛起的新城,地震文化是一大优势。在“南湖”的整体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挖掘了工业文化、矿业文化、地震文化、凤凰图腾所承载的价值,将历史、文化、社会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准确、如实的传给后人;保护和保存历史环境与现代生活的统一又是景观设计的责任。由开滦投资建设复原的“老唐山风情小镇”正是挖掘工业文化的案例之一。位于南湖公园核心地带,以清末民初老唐山的历史文化为背景,是文化景观与商业元素巧妙融合的特色小镇,也是中国北方工业文化休闲游的绝佳选择。其中“洋房子和员司俱乐部”与开滦煤矿有着深厚的渊源,是唐山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特有的历史痕迹,记录和反映了老唐山中西文化的交汇和历史变革。“广东街和广东会馆”与唐山的外来文化有关。唐山近代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与当时大量涌入的广东技师密切相关,出现了第一条城市街道———广东街。由广东人经营一大批老字号商铺,是老唐山南北文化融合中的一道独特风景。后于1909年建成广东会馆,成为广东人聚居唐山的历史标记。“小山大世界和永盛茶楼”是1934年,裕丰饭店经理白月亭在小山最高点兴建的联营商场,名曰“大世界”。它标志着小山成为当时唐山的商业中心。经过多年发展,小山商业繁荣,久负盛名。和当时天津的劝业场、北京的大栅栏、上海的大世界并称四大繁华街,盛极一时。“永盛茶园”是唐山风土人情的历史财富,也是中国评剧溯源地之一。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产业工人和底层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1912年,唐山开明绅士王永富修建了“永盛茶园”,为评剧的第一个剧场。此后,以此为源头,出现了众多脍炙人口、风靡一时的经典剧目。“欧洲风情街和婚庆广场”体现了中西文化交汇、南北文化的相融、本土文化浓郁的唐山,是多元文化的复合体。欧洲风情街和婚庆广场,正是以西风东入的包容诠释着多边文化底蕴,用混搭的手法展示唐山新的城市文化品味。

    为更好地保护地震遗址,传播地震文化,为唐山市民提供一个祭奠地震罹难者的场所,在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地震遗址处,辟建了“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该方案利用固有的铁轨和新引入的纪念大道,将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划分成遗址区、水区、碎石广场、树林区四个区,充分体现出“对自然的敬畏、对生命的关爱、对科学的探索、对历史的追忆”这一设计宗旨。凤凰图腾的代表,“南湖之门”和“丹凤朝阳”尤为突出。以凤凰展翅腾飞为主题,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韩美林先生设计的“南湖之门”开启了生态南湖的大门。景区的主题雕塑“丹凤朝阳”也是凤凰图腾的又一体现。是唐山标志性建筑之一。雕塑总高度70m,分为基座和铜雕两部分,基座净高9.23m,铜雕净高60.77m,重447t。中间为球形,寓意“太阳”,上下两部分为两组“凤凰”。在八尊狮子的拱卫下,铜雕高耸入云,形成独特的审美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它是吉祥和谐的象征,预示着新时代的唐山如同五彩锦绣的凤凰翱翔于盛世中华的天空。在南湖景区景观的命名中也是融入了凤凰文化因素,把南湖最高的观景台称为凤凰台,把水中的五座洲渚,以凤凰台为核心,皆以鸟类命名,取“百鸟朝凤”之意。从历史中挖掘特色,以文化带动经济,这是景观设计理念的一个深层内涵。

    3整体设计,长期完善———提升社会价值

    景观设计是建立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是一个多种元素的复合体,要考虑到景观设计带来的可持续的发展空间。“南湖”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逐步丰富和完善的:人文精神的体现,自然精神的展现,生活品质的提高,建设开发与自然环境的共生四大理念是贯穿于整个规划设计的始终。1996年开始,对市区南部采沉区(南湖)实施综合整治,唐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变劣势为优势,化腐朽为神奇”的口号。

篇11

中图分类号: P90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也有所要求,在国内景观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城市中出现了许多异国风格的设计案例,但同时多元化的设计风格使得中国本土设计文化受到巨大冲击。

什么是“新中式”景观设计呢?“新中式”是传统中国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在时间长河里的邂逅,以内敛沉稳的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现代设计语言,为现代空间注入凝练唯美的中国古典情韵,它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景观,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体现,让使用者感受到浩瀚无垠的传统文化。

“新中式”景观设计是目前把中国传统风格揉进现代时尚元素的一种流行趋势。 这种风格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的弊端。

一、现代中式的意义

本人认为现代中式风格是由传统中式风格逐渐演变,其风格特点是形式简洁大气,色彩统一,各类构筑小品符号性强,整体气质庄重自然,是时下最流行的国际潮流之一。本文从现代中式的意义、应用的整体性、元素合理配设、材料适用、植物搭配、配套小设施六方面分析了现代中式风格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中式风格结合了现代的功能需求,以当代景观设计语言表现传统园林的精神内涵,摒弃程式化的东西,在中国古典园林精髓中寻找寓意、内涵与元素,赋予现代审美的形式和手法,删繁就简,在设计语言上进行创新,在具体造景手法上追求意境。这种现代景观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特色,突破了中国传统园林中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等常见弊病。简言之,其风格特点是形式简洁大气,色彩统一,各类构筑小品符号性强,整体气质庄重自然,是时下最流行的国际潮流之一,同时也续承了中国自己独有的文化意涵。

二、应用的整体性

在景观设计中,不是单单就是考虑景观,一个优秀的景观作品,是它能很好地把整体串联起来,把景观很好地融入整体,融入环境,例如某公园,园区划分为展示交流区、大师创作区、生活配套和管理区三大功能区块,涵盖玉器收藏、玉器鉴赏、玉器展示、玉器开发、玉器交易、玉器拍卖以及玉文化研究与交流。

在设计时(如图一),根据项目自身的空间特点和当地文化的独特性,采用现代中式风格,布局上讲究“见缝插针,以点带面”。即根据建筑的功能布局,着重考虑了主入口的对景,销售展示中心的障景,中心工作室的框景,沿河岸的艺术家会所的借景。其中工作室区域,设置了五个不同主题的庭院。而这五个主题提取自:许慎《说文解字》中给玉下的定义:“玉,石之美者,有五德。即,仁、义、智、勇、洁。”

图一图二

三、元素合理配设

一般中式元素都充满了美好的寓意,例如铺地、景墙、小品等经常会看一些吉祥图案。如蝙蝠、鹿、鱼、鹊、梅是较常见的图案。原因是“蝠”与“福”谐音,可寓有福;“鹿”与“禄”谐音,可寓厚禄;“鱼”与“余”谐音,可寓“年年有余”。“梅、兰、竹、菊”、“岁寒三友”等图案则是一种隐喻,借用植物的某些生态特征,赞颂人类崇高的情操和品行。

现代中式元素是在古典中式元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化,抽象成几何形体,保留原有构图特点,如对称、四方连续等。通过这些元素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图二)。

四、材料适用

古典园林中常用的材料有:青砖、石材、木材、瓦片、景石等,基本颜色以黑白灰为主。现代中式风格在传统中式的基础上,兼容并包,增加了钢材、玻璃、防腐木、各色石材。本项目主要用到以下几种材料:中国黑、黄锈石、砂岩、芝麻灰、雪花青、黑色卵石、菠萝格。水池及花坛压顶主要用到了中国黑,池底散铺黑色卵石。

五、植物搭配

现代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中国古典园林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它更为简洁明朗,古典园林植物种植以自然形、多层次多品种植物混植,而现代中式景观植物种植以自然型和修剪整齐的植物相配合种植,植物层次较少,多为二至三层,一般为乔木层+地被层+草坪或大灌木+草坪等形式,品种选择也较少。现代中式景观植物设计区别于欧式景观植物设计的特点在于,欧式景观植物种植多采用修剪整齐色彩鲜艳的植物作主基调,而现代中式则主要采用自然与修剪植物相结合,色彩以绿色为主色调,是中国古典园林与欧式园林种植设计手法的结合,营造现代、简洁的植物空间的同时又具有浓厚的中国气息。植物选择枝杆修长、叶片飘逸、花小色淡的种类为主,如:竹、水石榕、垂柳、桂花、芭蕉、迎春、菖蒲、水葱、鸢尾、马蔺等植物,营造简 洁、明净而富有中国文化意境的植物空间。良渚玉文化产业园,以竹为基调,配以连翘、鸡蛋花、水石榕、菖蒲、葱兰、蜘蛛兰等,营造宁静、飘逸的空间。在南面良渚港水面近处的竹子与中景的鸡蛋花及远景用规则种植槽限定的水生植物,构成远、中、近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同时在园区北面主入口适当点缀了造型罗汉松,大香樟,沙朴等高大乔木。

六、配套小设施

在古典园林中,园林小品是园林中的一些小型建筑,笼统地来说,园林中除了厅、堂、楼、阁等比较大型的建筑之外,都可以看作是小品建筑。小品设施一般包括:盆景、树石盆景、草石盆景、书条石、铜香炉、石桌、石凳、门、窗、洞、墙、雕塑等。园林小品是园林中常见的点缀性景观,也是一个园林的观赏点。在看似不经意间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或是成为人们的视线焦点。而在现代中式景观中,除了观赏需求,更加重视小品设施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围墙和门卫房是园区的第一立面,在设计时,提取了玉琮立面的横向线条,将其应用到门卫房设计中,并采用米黄色砂岩贴面,以达到跟周边建筑外墙的统一效果。

所以在设计中采用了阶梯式的空间处理,并在木平台外延设置开敞草坪,木平台标高以洪水位标高为准,设置在2.6米左右。而草坪空间在枯水期也能很好的入水,形成完整的景观效果。

除此之外,庭院内部还设计了一些涌泉小品,主要以溢水台、拼花汀步为主,在此就不详细展开了。通过这些小品设施的点缀,使得整个园区景观更加饱满,更加实用。同时也传递出现代中式的文化内涵,与园区的整体建筑风格和功能定位相统一。

七、结语

总而言之,本人深深地体会到现代中式在传统文化公建环境营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既不失本土文脉,能取得当地业主的认同感;又能够推陈出新,符合创意产业的新颖定位,整体空间精致现代,中式味道浓厚。而且在后期的使用中,可以更好的符合国人的文化习惯和心理活动需求。同时,新中式景观,这种新的景观形式,力求回归本土的设计,虽然还不成熟,但却是中国景观设计行业对我国景观地域精神缺失的思考与实践,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对现代文化的创造,间接推动新时期中国园林的发展。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