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7 15:11: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水稻栽培管理技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篇1

前言

提高水稻的单产,增加其总产量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对此,在全省范围内提高水稻栽培技术十分关键,下文就结合实际对此进行分析。

1选用优质高产的品种

所谓优质高产的品种不是市场上价格高的品种,而是必须要立足实际,结合当地的环境进行选择,同时要分析当地的环境选择最佳的品种,首先要进行试验,试验确认其效果立项后方可进行大面积的推广。

2秧苗的培育

与其他作物相比,水稻需要提前培育秧苗,因此壮秧是水稻高产的主要对策之一,通过试验证明,必须要用肥培土,用最新的育秧技术,提高其分蘖率,强化其抗性,目前多采用旱育秧苗,这一技术对费率要求较高,一般都要撒施腐熟的农家肥。

2.1标准

壮秧必须要确保根系发达,没有黑根出现,同时苗的基部呈粗扁,叶子比较绿,群体整齐一致,个体差异不明显,没有病虫害。

2.2播种

首先要准备好苗床水稻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必须要选择地势相对平坦,且背风向阳、土层深厚且肥沃的菜园地作为旱育秧苗床地。提早进行整地,要做到无碎块,按照一定的比例撒施农家肥,添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作为底肥,让其与土壤充分混合,发挥作用。其次种子的处理当前的种植都需要进行种子的处理,也就是浸种,在浸种前要将种子晾晒两天左右,然后用3%的多菌灵药液浸泡一个晚上,然后用清水冲洗,清水干净后方可浸种,一般需要三天,在浸种的过程中要经常用清水淘洗,三天后对种子进行预热处理,24小时后就可以看到稻芽,此时需要降低温度,摊开种子,观察发芽率,发芽率高的话一天后就可正式播种。再次,开始播种在播种前要观察近期的天气,选择适当的天气,平均温度必须达到10℃以上,一般是4-5月份为最佳的播种期。播种必须要均匀,播种后用膜盖上,保温保湿,降低损失。最后,苗床的管理完成播种后要经常的观察,一旦发现杂草必须要立即清理,一般人工就可以完成这一工作,这也是避免伤及幼苗的主要方式。同时要控制好水与肥,在2叶前都必须要保持苗床湿润,后期就是适当的控水,避免腐烂及病害的出现。同时,机内到两叶期则要施尿素,一般每亩5公斤左右,这是促进幼苗快速生长的主要措施,后期也要根据需求施肥,保证幼苗生长的营养。种植人员要经常观察苗床,一旦发现病虫害,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必要的情况下可进行化学除害,以保证稻苗的正常生长。

3插秧

所谓的插秧,也叫移苗,也就是将稻床中的苗移栽到地中。上文已经说过,必须要提前的处理好土地,保证肥量的同时更要保证水分充足,这是保证稻苗正常生长的基础。栽稻苗宜选用小苗,太大不好扎根,影响产量。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合理进行密植,但必须要确保通风性。

4强化田间管理

4.1追肥

在完成移栽10天后,根系已经十分强壮后,就可以开始追肥,此时肥量占总肥量的30%左右,一般是10——15公斤每亩,同时要配合一定的微量元素复合肥,以满足稻苗生长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促进籽粒饱满。

4.2合理灌水

为了保证水稻的根系稳固,强大其吸收能力,促进水稻生长健壮,水是关键,尽量选用增氧通气、养根活根的方法,进而提高根系的活力。返青期以适当深水灌溉有利返青,孕穗期、始穗期至齐穗期保持浅水灌溉,灌溉条件较好地区其余时期均以保持湿润为主。进入到分蘖期则要减少水分,进而促进分蘖,分蘖后可适当的晒田,减少无效分蘖,增加透气性,促进水稻生长。遇到干旱的季节,则要进行灌水处理,避免影响水稻的品质及产量。灌浆成熟期要做到干湿壮籽;黄熟期排水晒田,促进成熟。水稻收割则要排干水分,保证稻田干燥,以免影响米的品质。

5病虫害的防治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问题,还必须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这是影响水稻产量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从目前的种植情况来看,水稻病虫害较多,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等,还有稻飞虱、蝗虫、粘虫等虫害。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要引起相关部门与种植人员的重视,不能一味的去治,关键是要做好防的工作。首先就是选用抗病虫害效果较好的品种,加强管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同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适当的喷洒药剂以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标。

篇2

1.水稻种植的环境标准

对水稻的种植要进行基地环境监测,达到有关标准才能作为绿色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一旦选定,还要求在种植过程中坚持定时定点监测、监控,保持、优化种植基地环境。

2.良种的选择

良种选择是获取水稻高产栽培的前提和关键,通过多年的水稻品种试验、示范,筛选出一批产量高、吃味好、抗性强,适宜我国种植的水稻良种。其中:釉型杂交水稻良种有D优527,D优68、金优527,D香优26、川香优2号、宜香1577、中优85、丰优香占、Ⅱ优718、岗优527,Ⅱ优7号、中香1号、辐优802等;粳型优质杂交水稻有鄂粳杂1号;常规水稻有合系22-2、合系39、楚粳香1号、楚粳27号、滇陇201,滇屯502、华坪红谷等。

3.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曝晒1-2天,增强种子吸水能力。将种子用5%石灰水或强氯精浸种24小时左右,使种子充分吸足水分和消毒杀菌,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种子,直到干净、无药味。用水稻种子包衣新技术,消除种子病菌,提高秧苗成秧率和质量,促进分蘖,降低立枯病、稻瘟病等的发病率。

4.旱育秧技术

水稻育秧可采用湿润育秧、旱育秧、软盘育秧3种。旱育秧适用于水源缺乏地区,也是我国推行的节水育秧新技术。水稻旱育秧具有早播、早发、早熟、省力、省水、省秧田、高产高效和秧龄弹性大等优点,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增收的一项常规的科技措施。此项技术可概括为肥床、旱育、适龄、浅插、稀植 5个技术环节,在生产中具有推广价值。

应选择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菜园地或旱地作苗床,切忌选用冷浸田、胶泥田和碱性田。一般每公顷大田需苗床375~450m2。苗床要在育苗前2个月翻耕晒垄、整理,视田块水分情况建成高苗床、低苗床和平苗床,床宽一般1.2~1.4m,长度不能超过8m,沟宽0.4m,床面要平整、翻碎。施肥分苗床培肥和播前施肥。苗床培肥:在播种前1个月,苗床用腐熟农家肥45t/hm2、过磷酸钙900~1200kg/hm2、氯化钾 450kg/hm2,结合整地施入土中,保持湿润培肥;播前施肥:播种前10~15d,苗床施入腐熟农家肥30t/hm2、尿素18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195~300kg/hm2,按耕翻、施肥、碎土的程序进行,在翻锄3 次后(深度为10~15cm),将所施肥料与10~15cm深的表土充分搅拌均匀,否则易产生肥害。苗床土壤偏碱和带菌是引发立枯病、造成死苗的主要因素。为有效防止立枯病发生,播种前应结合整地消毒、调酸。床土调酸时间安排在播种前25~30d,调节土壤pH值至6.0以下。一般每降1个pH值单位,施硫磺粉1005kg/hm2,施后均匀翻入10~15cm 的土层中,然后用清粪水充分泼湿床土。

播种前苗床要反复多次浇水,使15cm厚的表土充分吸收水分并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用碱性水。播种前再浇 1 次水,经土壤消毒和轻轻镇压床面后即可播种,播露白谷种200~250g/m2。播种期根据插秧时间而定,早季田秧龄35d左右,晚季根据品种的要求而定。1.3.2 覆土、化学除草。播种后覆盖2cm 左右的盖种土(用30%的腐熟细粪与70%的细土混合均匀)。盖种土要潮湿,覆盖要均匀、严实,不要使用火灰、草木灰等碱性土。盖后喷洒旱秧除草剂或杀草丹化学除草。早季或单季稻播种后要及时盖膜,以拱架式为好。拱架高40cm,薄膜要使用新膜,四周用土压实,以防大风揭膜使水分蒸发而影响出苗;同时要在田周围撒毒饵防鼠。早季或单季盖膜的秧苗要实行见苗通风,如在出苗前温度过高,要适当通风降温以防烧芽。秧苗转绿后要逐渐加大通风量,以免床内温度过高使秧苗旺长或烧苗。在此期间早晚要盖严薄膜,以防低温受冻。秧苗长出2~3片叶时逐渐进行炼苗,之后视天气情况适时揭膜。在育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用水。浇足底水后一直到出苗都不须浇水。若出现早晚秧苗无水珠、床土干燥、午间叶片内卷等三种情况之一时,才能在早晚适当浇水,要一次浇透,切忌天天浇。叶龄为4~5叶、苗高为14~18cm时可进行秧苗移栽。移栽前要浇透水,用手拔或铁铲起苗,尽量多带土、少伤根,以缩短缓苗期。

5.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5.1控制秧龄

杂交水稻秧龄达到35-40天即可移栽;常规稻秧龄控制在40-50天,不能超过60天。

5.2移栽时间

水稻(杂交稻、常规稻)移栽时间一般4月上旬至中旬为最佳移栽期。水稻能充分利用雨季来临前的高温促进分孽,争取较多的有效穗,同时能避开7月下旬的阴雨低温冷害,对提高结实率和增加千粒重有明显作用。

5.3移栽规格

规范化拉线条栽有利于通风透光,茎叶生长健壮,能有效地增强水稻抗病虫能力,减轻病虫害。一般杂交稻株行距为13厘米×20厘米或17厘米×20厘米,亩栽插2万-2.5万丛,保证基本苗8万-10万苗(包括分蘖),常规稻为10厘米×17厘米,亩栽插4万丛,4-5苗/丛,亩栽基本苗16万-20万苗。

5.4抛秧 4月上旬为水稻抛秧最佳时期

抛秧大田要求田平、水浅,选择风力小或无风时间抛秧,分2-3次抛完,做到秧苗均匀,等到秧苗落泥稳苗后方能灌水。

6.田期管理与收获

6.1适时、科学施肥

一般大田移栽前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千克,普钙2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作底肥。水稻移栽后7天左右,亩施碳铵20-30千克或尿素20千克作一次性追肥。部分沙壤土由于有机质含量少、易漏水、漏肥,后期可根据苗情补施追肥,也可在水稻灌浆期亩用1-1.5千克尿素加0.2千克磷酸二氢钾对水50千克作叶面喷施,可防止早衰,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籽粒饱满,增加穗重。

6.2合理灌水

灌水原则:浅水栽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深水含苞,干湿壮籽。

6.3喷洒农药

喷洒农药要做到“五准”。一是病虫害要诊断准;二是用药要准;三是药液浓度配对要准;四是面积要准;五是施药时间要准。一般选择早上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以后喷药效果好,不要在中午气温高或大风天气喷药。若喷药后8小时之内降雨,等天晴后及时补喷。

7.结论

水稻的种植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了很多因素,只有把这些细节处理好,才能为水稻的种植提供保障,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我国水稻业的发展。

篇3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1-0098-01

水稻,一种重要的粮食资源,全世界许多地方的人都依靠其作为基本食粮。尤其是在我国,水稻作为一种绝对主食,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约占所有粮食作物的百分之二十九左右,而总产量却高达百分之四十左右,我国约百分之六十的人口都以此作为主食。但目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较快,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这就对水稻栽培、供应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使我们必须在一定的耕地面积内,栽培出更加高产、优质的水稻作物,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的水稻供应。

一、水稻的选种与处理

在水稻的选种上,应该针对地域特征,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生育期适宜的高产、优质品种。然后做一定的挑选,剔除秕粒、病虫粒以及杂质。然后可选用25%史百克或是保鲜克做两到三天的浸种处理。播种前还应在晴天对种子进行两到三天的晾晒处理,以提高种子的出芽率。晾晒时种子厚度约在3厘米左右,还要时常对其进行翻动,夜间注意收装。另外要掌握好温度与水分,催芽到破胸时期的谷温应该控制在38~40℃,并保持种子的湿润度。破胸之后,谷温应掌握在25~30℃。

二、培育壮秧

水稻播种一般在每年的四月底到五月上旬。要使水稻可以优质、高产,壮秧是一个关键环节。应选用露地湿润育秧技术,以方便排灌的田块作为秧田,每公顷施腐熟的农家肥15吨、氯化钾75千克、三元复合肥375千克、尿素75千克到150千克。秧田的播种量应该掌握在225千克每公顷之内,秧大田比为1比8到1比10。培育壮秧应该达到的标准为:生长整齐、旺盛,无病虫,有3个之上的分蘖,苗体健壮且有弹性,叶片要挺健、宽厚,苗高适中,颜色为深绿色,少黄、枯苗叶。另外,秧苗要保持整齐、一致,每株之间的差异较小。当水稻秧苗育龄达到30天到38天时,便可进行移栽。

三、大田栽秧

栽秧前要进行整地,要使土地平整、膨软,土肥均匀相容,无大块的泥土,也无任何残茬、杂草,这样才能保证秧苗的生长速度与质量。整地时通常为一犁一耙一耖,如果有黏重的土壤泥块,可以在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情况下进行三犁二耙,使原本壤黏的土壤可以变得松软、细碎。秧田的底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铺。还要注意适时的提前早栽,提倡中小苗移栽,以延长本田生长期,增加有效分蘖。在具体的插秧作业时,要保证好质量,要做到深度浅,间距均匀,秧苗正,秧列平直,并且不要有漂秧现象出现。

四、秧期田间管理

1.科学配方施肥

插秧前4~5d,在苗床上施送嫁肥,施用一次性水稻专用复合肥或腐熟农家肥7500kg/hm2、二铵150kg/hm2、硫铵300kg/hm2作底肥。底肥翻后耙前要全层深施,有机肥肥效持续时间长,能保持秧苗中、后期稳健生长,不脱肥早衰。秧苗开始生根时追返青肥,施硫铵和钾肥75~150kg/hm2,拌入除草剂撒施,有利于稻秧快速活棵和中耕除草。2~3周内再追施发棵分蘖肥,施尿素150kg/hm2、钾肥或复合肥225kg/hm2,有利于水稻快速发棵分粟和抽穗齐。

2.科学管水,防止烂秧

插秧后在水层管理上,保持稻田水层“浅、湿、干”的节水灌溉模式,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以不淹没秧心为准),扶苗返青,防止长期深水泡秧。

3.打好送嫁药,预防病虫害

水稻移栽前3~5d,用吡虫啉0.30~0.45kg/hm2或40%毒死蜱乳油1500ml/h㎡兑水喷雾可以预防水稻稻蓟马、一代螟虫、稻瘿蚊;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0g/hm2,或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500g/hm2对水750kg/hm3喷雾,以预防水稻稻瘟病发生。

五、生育后期田间管理

1.合理灌水

水稻孕穗期需水最多,要间歇灌溉,即灌3cm浅水层,待落干至脚窝有水,晾晒1~2d,再灌3cm浅水,如此往复。减数分裂期要保持有水,如遇低温冷害,要保持18cm水层防御低温冷害。结实期保持3~5cm水层,水稻齐穗后到灌浆期,灌跑马水,进行湿润灌溉,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强水稻根系活力,提高地温,可以养根保叶壮秆,延长上部叶片寿命,促进水稻早熟。黄熟末期停灌,以利于收获。

2.及时晒田

晾田3次以上,第1次在水稻七叶期(分蘖达80%);第2次在始穗前,7月20日左右;第3次为齐穗后,晾田程度达到有微裂,脚踏有印痕为准。

3.灭草

要及早割净田埂和渠道两旁的杂草;若前期封闭除草处理效果不好,于水稻有效分蘖末期,选晴天,用48%苯达松1500mL/hm2混50%二氯喹啉酸750g/hm2对水450L/hm2进行茎叶喷雾。施药前一天排干田间水,施药后第2天灌水正常管理;对田间残存的杂草,要在齐穗后人工除草1~2次,以利于稻田通风透光,提高水温和地温,促进水稻早熟。

4.科学施肥

一是要合理施穗肥。倒数2.5叶时至孕穗末期,田间有效茎数不足,出现拔节黄的要早施,低部叶片枯萎的先晾田后再施,有叶瘟病的防治后再施,同时要观察天气,多雨寡照不施或少施,施尿素750kg/hm2或硫酸铵1125kg/hm2、硫酸钾750kg/hm2。二是要增施磷。喷施磷酸二氢钾,提高植株功能叶片寿命,改善植株营养状况,增强抗逆性,促进籽粒饱满,在齐穗至灌浆期,均匀撒施含磷、钾较多的草木灰750~900kg/hm2,或选择晴天喷洒0.2~0.3%磷酸二氢钾稀释液750~900kg/hm2,每隔7~8d喷1次,连喷2~3次,利于水稻早熟。

5.病虫害防治

当田间叶瘟达到防治指标时,选择具有保护及治疗作用较强的新型药剂进行预防和防治。提倡多种药剂交替使用,延缓抗性产生。防治适期是倒2.5叶、孕穗末期、齐穗期。在叶瘟发病初期,用40%富士一号乳油,或25%使百克等咪鲜胺类、拿敌稳等药剂喷雾,在孕穗末期再喷1次,同时兼防叶鞘腐败病。预防穗颈瘟,可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药,用2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喷雾。7月末至8月上旬防治2代二化螟,选晴天9:00之前或15:00之后,用18%杀虫双水剂或杀虫双撒滴剂等喷施。

参考文献

[1]刘洪祥.水稻栽培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装备,2008(5):57-58.

篇4

1海南水稻发展概况

水稻是海南岛传统的农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据农史研究,3000多年前的原始农业已有水稻栽培。海南的光、温条件优越,野生稻类型多样,水稻种质资源丰富,明代有水稻品种70个,民国时期有240个,20世纪70年代有560个[1]。近期,优质、丰产的常规品种、杂交组合不断增加,是我国水稻育种的资源库。海南水稻播种面积由增加到减少,总产由增加到基本平衡,单产在逐渐增加。播种面积的减少与海南农业结构调整及市场经济导向有关。但是,海南是农业人口为主的省份,农村居民约占总人口的72.25%[2];从长期战略与社会稳定以及气候方面选择,水稻仍是海南面积最大作物,农业地位不可动摇。海南由于人均水田面积少,农民生产水稻主要是解决口粮问题,造成长期以来,水稻生产管理粗放、栽培技术低。在人口日益增多、播种面积又逐年减少的局面下,粮食明显不能自给。因此,只有不断更新水稻品种,接受新的栽培技术,才能增加粮食总产,确保粮食安全。

2优良水稻品种(组合)的选择

优良的水稻品种(组合)选择,是保证水稻高产的首要条件。目前,水稻品种(组合)繁多,质量参差不齐。海南省下属各市县的农技部门应做好引种、试种、示范推广,帮助农户选好种、用好种。目前海南早稻推广的杂交稻组合主要有Ⅱ优128、特优128、特优721、粤杂922等组合;晚稻主要有博Ⅱ优15、博优225、博Ⅱ优134等组合,常规品种主要有特籼占25、桂农占、科选13等。根据适应性不同,各地区应坚持优中选优,而且选择的品种(组合)要耐肥、抗倒,耐热性好,抗病性强,而且要不断尝试新品种(组合)。

3高产栽培技术

3.1适当安排播种期

海南岛面积不大,但是冬季、早春气候,东南部和西北部差异很大。因此,不同地区,要根据品种的特性,安排合适的播种期,确保苗期的安全和季节安排。

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12月中旬,晚稻安排在6月上、中旬;海南岛的西北部早稻播种一般安排在1月中、下旬,晚稻安排在7月上旬。

3.2科学催芽

目前我省农民催芽方法比较简单、缺乏科学性,在早稻遇到低温时经常出现烂种、出芽慢、质量差的情况。比较科学的催芽是采取多浸多晾。催芽的步骤为:1000倍的多菌灵泡种12h清水洗干净晾12h清水浸12h晾12h清水浸12h晾干催芽。催芽一般用润湿麻袋包裹好,进行催芽,这种催芽方法虽然有些繁琐,但难度不大,农户也容易接受,目的是使种子出芽一致,秧苗生长均匀。

3.3科学管理

3.3.1苗期管理。播种前1d先将秧地整好,杂草除净,畦面宽一般为1.5m,秧地施复合肥75kg/hm2。早稻播种时如遇低温,必须及时用地膜覆盖,回温后或晴天要把畦面两端膜揭开,如果气温高,要把膜全揭开;晚稻播种时如遇雨天,也应采用地膜覆盖,以免雨水冲散、流失,但雨天过后要及时揭膜。秧地显绿后,开始灌跑马水,保持秧田湿润;秧苗长到2叶1心时,灌好1层浅水,施尿素75kg/hm2;插秧前3d左右,再施75kg/hm2尿素做为送嫁肥,秧地保水2cm左右至插秧,每苗争取带蘖到本田。

3.3.2田间管理。①插植疏密合理。目前,我省农民插秧普遍存在过密,而且一蔸多苗,这样不利于管理,又浪费种苗。一般杂交稻采用单、双苗插植,常规稻2~3苗插植;插植规格一般采用20cm×20cm、20.0cm×16.7cm、16.7cm×16.7cm等3种规格,沿海地区适当采用密植,山区可适当疏植。②科学除草。在插秧后5~7d,配合本田第1次施肥,将60%丁草胺1500g/hm2和肥料混合均匀施,保水4~5d,并尽量避免田间农活操作[3]。③肥水管理。施肥原则为:采用前攻中稳后补。不同品种(组合),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根据禾苗长势可酌情增减。基肥:在拖拉机整地前施农家肥750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或拖拉机整地后施复合肥225kg/hm2,然后耙平)。追肥:第1次追肥在插秧后5~7d,这时施复合肥75kg/hm2、尿素150kg/hm2,目的是促进早分蘖,而且早生快,发对抑制杂草生长有很好的效果;第2次追肥施复合肥75kg/hm2加尿素112.5kg/hm2,主要是进一步促进分蘖,并达到够苗目的。钾肥:海南土壤普遍缺钾,钾肥的合理使用很重要。一般在插秧35~40d追施氯化钾或氧化钾150kg/hm2,以达到壮秆、结实率高、增强抗性和米质的目的。穗粒肥:在水稻抽穗扬花时,根据水稻生长状况,可以追施尿素60~75kg/hm2,并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以达到促花护花养花、

延迟功能叶衰老、促进子粒饱满的目的。水分管理做到浅水插秧,深水扶秧,浅水促蘖,干湿交替管理。在秧苗达到600万株/hm2后,开始晒田。晒田主要根据水稻生长状况、水分管理情况、区域性土壤性质划分:对于山区,土壤肥力好,水分充足、禾苗长势过旺的田块,要争取重晒;对于肥力一般,缺水、禾苗长势一般的田块,可以轻晒。晒田过后回水,在幼穗分化至抽穗灌浆期,保持浅层水,灌浆后保持干干湿湿至成熟,收割前5~7d断水,以便收割操作。

3.4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以防为主、治为辅,各地区要积极配合当地植保部门,根据病虫发生规律做好预防工作。一般在秧苗期,要注意稻蓟马、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吡虫啉、杀虫双、三环唑;在禾苗分蘖营养生殖期,要注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危害,这时期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白叶枯、叶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井冈霉素、叶青双、三环唑;抽穗至成熟期,应当注意三化螟、稻飞虱危害,病害主要注意穗颈瘟,防治用药主要有三唑磷、杀虫双、扑虱灵、三环唑。在苗期和插秧时,要注意田螺危害,主要防治农药有密达刹螺剂。农药用量主要参考说明书并咨询当地植保部门。

3.5适时收获

水稻成熟后,由于海南风雨较多,所以要注意观察天气,收听天气预报,抢在晴天及时收割,确保丰产丰收。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22

在介绍水稻苗期栽培管理要点之前,笔者先要介绍水稻的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而后着重介绍水稻苗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1水稻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选择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水资源以及当地经常发生的病虫害等,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二要选择抗病害能力和抗逆性强的品种,选择分蘖力高,生命力旺盛的水稻品种。

考虑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受人们欢迎的水稻品种。笔者提醒广大农户,在购买水稻种子的时候,一定要到正规经销商处购买,切勿贪图便宜购买没有正规营业执照和种子经销许可证的商店购买种子,购买种子时要让商家提供种子合格证书,确保购买的种子是优质合格种子。

2水稻种子处理

选择好水稻品种之后,对水稻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是十分关键的,水稻种子处理的流程包括: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和催芽处理四个方面。

2.1晒种

晒种一般在播种前3天进行,选择空旷平坦阳光可以直射的地面,将种子平铺在地上,厚度在5厘米左右即可,种子平铺要均匀,并且每天要翻动几次,确保种子晒得均匀一些。

2.2选种

选种应保留优良种子,清除病粒、碎粒、虫粒以及长得不饱满的种子。确保水稻种子优良,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

2.3浸种消毒

浸种是为了给种子消毒,降低种子发生病虫害的几率,所以说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从选种到种子处理到苗期管理再到后期的田间管理都应该严格把关,才能将水稻患上病虫害的几率降到最低。

2.4催芽处理

催芽受温度影响最大,水稻发芽最适宜温度为30℃左右。一般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0℃,最高温度不得超过42℃。

3水稻苗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苗期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较多,笔者分别从以下几点逐一介绍:一是温度条件;二是水分的管理;三是炼苗与蹲苗;四是苗期防病;五是苗期的施肥。

3.1温度条件

一般从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来讲,水稻出苗后一周左右,气温还不是很高,这时要注意调节棚内温度,工作人员在进出时要注意关好棚室的门,不要让冷风吹进来,建议将棚内温度最好控制在32℃为宜,最低也要控制在30℃,这个温度比较适宜水稻幼苗发育,当夜晚气温较低时,可以大棚周围盖上草帘,防治水稻苗冻伤。

3.2水分管理

尽量延长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浇水时间,也就是苗出来后,先不浇水,到苗床土用手摸都硬了的时候再浇第一次水。浇后再到床土很干的时候再浇水,但要记得每次水都应浇透。秧苗2个半叶以后,随着棚内温度升高,秧苗需水量加大,要注意浇水,尤其是钵体盘育苗抗旱能力差,应重点注意浇水。苗床是否缺水,可根据秧苗确定:当早晨秧苗叶尖普遍有露珠时为不缺水;当早晨秧苗叶尖露珠减少或无露珠以及中午叶片打卷时为缺水。缺水时要在早晨太阳出来前后或晚上太阳下山前及时浇水,防止高温晒死秧苗,浇水要一次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浇水要反复缓慢喷浇,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要用冷水浇苗,水温要在15℃以上,可用大缸等容器或晒水池困水。

3.3炼苗、蹲苗

伴随着水稻秧苗逐渐发育,待一个半叶时,可以开始通风炼苗,必要时进行蹲苗,防止水稻苗发生徒长。水稻苗逐渐长大,天气也逐渐回暖,伴随着温度的上升,这时可以合理放风,天气越暖和,放风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延长,通风口也可以适当的加大。针对放风的时间来讲,一般选择上午9点之后,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放风,可以一直到下午3点放下棚膜。另外放风要注意风向,选择背风口一侧进行放风,这样可以避免秧苗直接受到风吹,再者打开放风口时一定要逐渐慢慢的打开,不要一下掀起棚膜,以免冷热温差较大,冻坏秧苗。

3.4苗期防病

水稻苗期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是水稻青枯病和水稻苗枯病。这两种病害都能导致水稻发育不良,严重影响水稻幼苗生长及影响水稻后期植株的发育,最后导致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在秧苗1个半叶到2个半叶时是预防苗得病的重要时期,要重点预防青枯、立枯病的发生。1个半叶到2个半叶时要喷一次移栽灵、恶枯灵或病枯净预防青、立枯病,或结合浇水,喷1~3次用浓硫酸配制的pH值为4的酸化水防治立枯病,喷后再用清水冲一下叶片,否则硫酸水会烧苗。

篇6

既是秧田的后期管理,此期是第 4叶和第1完全叶节根、叶腋蘖开始生长期,需时5~ 7天左右,主要控4叶鞘高不超6cm,促地上第1完全叶节根、叶腋分蘖的早生快发,揭膜炼苗期。管理措施

1.1温度白天控制在20℃不宜过高,夜间温度可适当低些,此期注意高温诱发立枯病的发生,移栽前3~4天气温稳定13℃以上时,可打开棚膜炼苗,昼揭夜盖,棚膜逐渐全揭;

1.2湿度管理处于饥渴状态为佳。控水、蹲苗、壮根,使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

1.3防治立枯病:发病严重时要灌大水建水层,因立枯病多为好气菌,灌大水可抑制病菌,也可抓紧移栽;

1.4送嫁保健要在移栽前一天进行,一浇足水防高温晒死苗;二带足肥,撒磷酸二铵100g/m2,少喷水使肥沾到土上有利返青;三带药防治潜叶蝇,用40%乐果7.5 ml加水6kg喷100m2苗床;四带移栽灵2 ml/m2加3kg水,浇洒在苗床上,利于生根返青。

2.本田移栽管理

2.1适期栽植

依据当地水稻安全移栽期所需温度确定,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时为插秧适期。黑龙江省绥化市插秧适期范围为5月10~30日,插秧适期又细分为高产插秧期(5月15~25日)、平产插秧期(5月10~15日、5月25~30日)、减产插秧期(早于5月10日前或晚于5月30日后)。

小苗(2.1~2.5叶龄)在高产插秧期的前期插为宜;中苗(3.1~3.5叶龄)在高产插秧期的中期插为宜;大苗(4.1~4.5叶龄)在高产插秧期后期插为宜;壮秧耐低温能力强可在高产插秧期的前期插为宜,弱苗可晚些;移栽前期出现盐害或立枯病应提早移栽本田,调离不良生长环境。

2.2密度要合理

密度指单位面积内栽植的穴数或基本苗数。黑龙江省绥化市手插秧栽植密度范围在13~32穴/m2,其中13~16穴/m2为最稀密度,16~22穴/m2为一般密度,22~32穴/m2为最密密度;基本苗数范围在17~100株m2之间,平方米计划穗数一般在400~600穗m2;原则“肥地宜稀,瘦地宜密”,土质瘦、栽培水平低、品种分蘖差、株型紧、直立早熟品种适当密植,反之适当稀植。

2.3方式要得当

栽植方式指单位面积、栽植密度等同的前提下,穴数或基本苗数的不同布局,即行、穴距的变化;行距根据株高的1/3确定,一般在23~40cm间;穴距一般在13~20cm间;每穴苗数1~5株,插植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2.3.1四边型插秧:是最基本的插秧方式,在行距确定前提下,随密度增加穴距变小,由等边四边型趋于长方型,规格多在(23cm~30cm)×(13cm~20cm)间变化,如图1。宽行窄穴距可改善水稻田间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有利提高冠层光合效率,增加有效分蘖,成穗率达90%左右,此方式适合小苗或中苗分蘖力差、密植的早品种。

2.3.2宽窄行插秧 :由四边型等行距变成2:1的宽窄行距,随着密度增加穴距减小,规格(40cm+20cm)×20cm,如图2。特点稀中有密、密中有稀,通风透光、营养空间好于四边、等三角,有效分蘖高达98%以上,成穗率达96%,根活力增强,活杆成熟率达97%以上,适于分蘖力强的晚熟品种、钵体大苗、单本超稀植、两段育的健壮大苗。

2.3.3等边三角型插秧:特点穴间距离相等,个体间作用相同,随着密度的增加,穴距变小,所得到的营养空间均衡,如图3。试验结果平均每穴有效分蘖高达32蘖,有效蘖率达96%,穴距一般26~30cm,每穴株数2株,适用于健壮的中苗。

2.4质量要保证:

2.4.1移栽减少伤根:起秧前一天浇足水,秧要随起、随运、随插少伤根,不暴晒秧苗。

2.4.2保证整地质量:整地质量是栽植质量的保证,在施足基肥、泡田整地的基础上,进一步细整找平,保证田面平整,封闭除草后保持5cm水层2天后,自然降水层3cm时插秧。

篇7

中图分类号: S233.7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5.008

1机插水稻育秧技术

机插水稻育秧技术是水稻机械化栽培的核心技术,它是使用专用软盘在湿润大田采取高密度播种并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一种新型育秧方式,培育的秧苗分布均匀,根系盘结,呈板状秧块,适于机械插秧。

1.1秧田准备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地势平坦、邻近大田的湿润地作秧田,秧田与大田比为1∶80~100,一亩大田需秧田7~10平方米。播种前几天将秧田翻耕,亩施48%复合肥30公斤,然后整理成秧床,秧床宽1.5米左右,秧床与秧床之间留宽20~30厘米、深20厘米的排水沟。

1.2平铺软盘

选择专用平底带孔软盘(58×28厘米),每亩大田备25块左右,在秧床床面无积水后,按横排2行依次平铺,盘与盘的飞边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铺好后,将经过严格挑选的无杂草、无砂砾、无污染、无残茬、肥沃、不干不湿(手捍成团,松手即散)的塘泥平铺于秧盘内,厚度为2.2厘米。

1.3科学播种

一是增加播种量,杂交早稻亩播2.5公斤,常规早稻亩播4公斤,杂交晚稻亩播1.8公斤;二是合理确定播种期,考虑到播种密、秧龄弹性小等因素,早稻秧龄按15~20天,晚稻秧龄按20~25天推算播种期;三是匀播密播,在种子催出标准芽子后,采取分厢过秤、多次撒播的办法,确保播种均匀。播种后,实行薄膜低拱架覆盖保温育秧。

1.4精细管理

育早稻秧的,主要做好覆膜保温、揭膜炼苗、肥水管理及病虫防治,与旱育小苗、软盘抛秧大同小异,值得注意的是沟内水深保持与秧床厢面持平,揭膜后灌一次跑马水,随后厢面保持干干湿湿,高温天气每天喷水2次,插秧前土壤湿度以能从秧盘取出秧块为宜。育晚稻秧的,除常规管理外,必须使用专用浸种灵浸种控长。

2水稻机械插秧技术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是水稻机械化栽培的主体,关键是选用性能稳定、技术成熟、质量可靠的机动插秧机,目前普遍使用的是久保田牌手扶式高性能插秧机,具有适应性广、便于操作、价格较低的特点。在正常熟练操作的情况下,每小时可插2亩左右。机械插秧的主要优点:一是固定宽行距(30厘米),做到宽行窄株,利于通风透光;二是通过合理调节株距和每穴苗数来增加每亩基本苗总数;三是实行早插和浅插,有利于缩短返青期,提早分蘖和增加低节位分蘖,促进大穗。为搞好机械插秧,在栽培管理上注意三点。

2.1适期插秧

秧苗3叶期开始插秧,4叶1心前插完,苗高控制为18~20厘米。

2.2平整大田

要求田面平整,全田高度差不大于3厘米,表土软硬适中,田面无杂草、杂物、砂砾,以免卡机,插秧前1~2天施入基肥,插秧时田间只保持盖泥水。

2.3保证基本苗

早稻株行距为13.3×30厘米,杂交稻每穴3根苗,常规稻每株5根苗;晚稻株行距为20×30厘米,每穴2根苗。插后如有漏蔸缺蔸现象,应活苗稳蔸后及时补蔸。

3机插水稻大田栽培管理技术

机插秧由于实行宽行窄株浅插,加之通风透光性好,其分蘖具有爆发性,够苗期提前,为预防因苗数偏多导致成穗率低、穗型少,在管理上须注意适当少追苗肥多追穗肥,少追氮肥多追磷钾肥,够苗时及时晒田控苗,注意提早控制高峰苗。其他田间管理措施与常规栽培基本一致。

3.1 科学肥水管理

水浆管理。栽后浅水勤灌,每次在自然落干后再灌水,当田间水稻总苗数达到够苗数的80%时开始搁田,搁田掌握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进行多次轻搁,切忌重搁,一般2~3次,搁田结束后及时复水,建立浅水层,到收获前7天停止灌水。

合理施肥。根据机插稻的生长特点,在肥料运筹上,常规品种宜采用“前促、中稳、后补”施肥策略,杂交品种宜采用“前促、中补、后控”的施肥策略,并注重N、P、K养分的平衡施用。 水稻机插后3~5天,每亩用尿素5~7.5公斤作发稞肥,栽后20天视苗情每亩施尿素7.5公斤作接力肥。在水稻4叶期追施促花肥,每亩施尿素7.5公斤、45%复合肥5~7.5公斤。在抽穗前l8~20天至2叶期追施保花肥,每亩施尿素5~7.5公斤。

3.2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篇8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173-02

育秧是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重要环节,培育多蘖壮秧是夺取超高产的技术。文章结合水稻育秧技术,对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作浅要分析。

1 水稻的育秧技术

1.1 水稻的品种选择

种植水稻除了应该选择适宜的品种,还应挑选高产、优质、抗逆能力强的水稻品种。

1.2 培育多蘖壮秧苗

培育多蘖壮水稻秧苗的关键就在于要扣种并稀播,每667m2播种量控制在30kg以内,并采用打孔薄膜育秧技术。

1.3 播种时期的选择

播种过早,会导致达不到水稻发芽、生长的条件,容易出现烂种、死苗的现象;播种过迟,会导致水稻不能躲避后期不利的天气影响。水稻播种时期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

1.3.1气候条件

1.3.2品质特性

1.3.3前后茬的关系

1.4 播种前种子处理

每667O稻田准备杂交稻种子1~1.25kg,常规稻种子3kg,播种前种子应先后经过晒种――选种――消毒――浸泡――催芽,种子催芽的关键是掌握好水分、温度,当温度达到38~40℃时即可达到催芽的目的,为了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可在浸泡时加入药剂,用施保克乳油浸泡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发生。

1.5 育秧苗床地的选择

应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通透性好、质地疏松的熟旱地或浅泥脚肥沃水田作为苗床。

1.6 育秧栽培技术

1.6.1育秧应注意的问题

(1)可根据秧苗叶龄控制播种密度

(2)播种前秧地应灌足底水,保证出苗整齐

(3)可施用壮秧剂:平整苗床,将壮秧剂、尿素、复合肥和过筛土混合搅拌后,均匀的撒在苗床面上

(4)在播种后盖土前可喷洒敌克松,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减少种子发病率

(5)疏松、平整秧地,应均匀盖土,不宜过厚

1.6.2育苗应注意的问题

(1)穴盘育苗每667m2移栽大田要准备33~34个左右规格为60*33cm的秧盘;

(2)施用壮秧剂

穴盘育苗应该用肥沃的干土壤50~60kg 与1kg壮秧剂充分混合搅拌后装盘;

无盘育秧应该用1kg壮秧剂、1kg尿素、2.5kg复合肥和20kg过筛土充分混合搅拌,然后均匀的撒在平整后的苗床上

(3)播种方式:可采用定距播种器或者撒播,撒播实行以厢按盘定种均匀播撒,盖种用细土且不能含有壮秧剂,塑料秧盘上的泥土要清除干净,以免串根

(4)大力提倡盖双膜

在盘上平铺一层膜后再搭架盖第二层膜,以增强保温效果。

1.7 育秧田间管理

1.7.1防治烂种、死苗的现象

出现烂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播种的质量问题,种子不成熟,或者是在贮藏过程中湿气过重导致受潮发霉

(2)浸种时没有及时更换水,种子中毒

(3)催芽的温度不适宜,导致种子不能够发芽

防治方法:

(1)将种子贮藏在干燥的地方

(2)确保浸种的水的温度、湿度以及催芽的温度

出现死苗的原因主要有:

(1)育秧时的温差引起的青枯死苗

(2)种子受到病菌的侵害导致黄枯死苗

防治方法:

(1)应保温育秧,确保育秧适宜的温度及湿度

(2)使用药剂防治,可施用壮秧剂,用敌克松对土壤进行杀毒,碱性土壤应施用硫磺粉调整其酸碱度

(3)培育健壮苗,适时移栽,湿润灌溉

1.7.2水分控制

(1)旱育秧出苗前应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出苗后至2.5叶期应控水降温防病,若苗床的土发干发白或者早、晚秧苗叶尖无水珠或秧苗开始卷叶,应在早、晚揭膜灌水。

早育无盘抛秧前一天下午苗床需浇水至透水,以便于秧立苗。扯秧时,一般要一株或两株秧苗一同拔起。

(2)湿润秧田秧盘育秧实行旱管,降低湿度;抛栽前头天取出秧盘放在避雨处。水田湿润育秧从播种至一叶心期保持厢沟有水,厢面湿润;2~3叶期正常天气水上厢1~2cm,寒潮天气灌水护苗(以不淹心为度),寒潮过后慢慢排水;3叶以后墒面保持2~3cm浅水层,高温天气适当加深水层。

1.7.3施肥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改善水稻品质的有效措施。科学施肥,重施底肥,有机肥和化学肥混合施用。

应将尿素与清水粪混合并均匀搅拌,在二叶一心期对苗木施肥;在移栽的前一周施尿素,并将有机肥料与氮磷钾相结合施用,按照667m2为例,应施底肥: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施中层肥:专用复合肥50kg,施分蘖肥:碳铵60kg,施穗肥:尿素15kg。

1.7.4化控

未施壮秧剂的苗床一叶一心期亩(移栽大田)用15%的多效唑2g兑1kg水喷施。栽大田的在第一次施后25~30天,再喷施第二次,促蘖、控长,增加秧龄弹性。

1.7.5病虫害防治

(1)播种后将辛硫磷和细土均匀搅拌,在播种前均匀的撒施在苗床上,防蝼蛄等地下害虫。

(2)防治立枯病

(3)应及时清除杂草,必要时采用污染小,无毒害的化学药剂进行除草

(4)移栽前1~2天,可用三环唑液喷苗,达到预防稻瘟病的目的

2 田间管理

2.1 适时早栽

适时早栽,避开病虫害高发期。

2.2 移栽方式

2.2.1手插(等距正方形,宽行窄株的长方形或宽窄行条栽,宽窄行相间的并列方式)

2.2.2抛秧

2.2.3机插

2.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调节群体结构、提高产量、生产效率的一种手段。要综合考虑水稻的品种、种植土壤的肥沃度、种植方式以及当地的地理条件,来确定适宜的栽植密度,抓住水稻的最佳移栽季节,采用水稻主推宽窄行栽插,合理密植。宽窄行25*13cm,22*15cm两种不同密度的栽种。浅水栽秧,寸水返青;浅水促分蘖;加强水稻螟虫、稻飞虱、白枯病和穗颈瘟的分期防治,确保水稻稳定增产。

按照每667m2计算呢,如果种植杂交稻应栽植1.4万穴,每穴平均2粒谷秧苗,以保证其基本苗的数量在3万以内;如果种植常规稻应栽植1.9万穴,每穴平均4粒谷秧苗,以保证其基本苗的数量在4.5万以内。

2.4 合理施肥

2.4.1基肥:

基肥应该用有机肥和无机肥混合合施用,其中有机肥应达到20%-30%,有机肥主要指饼肥、绿肥、农家肥等

2.4.2底肥

氮磷钾肥的施用应该根据播种量以及土壤的肥沃能力综合决定,每667m2施氮肥15kg,氮磷钾配比10:5:8,要控制氮肥多施钾肥,缺锌的田地应在基肥中加入施硫酸锌;酸性土壤以及稻瘟病常发的田地,应在底肥中加入硅磷肥。

2.4.3施肥方法

(1)底肥:底肥应该以有机肥料为主,施撒化肥为辅;氮肥的比例占到一半以上,磷肥全部用作底肥,总钾比例70%

(2)分蘖肥:总氮比例20%~30%,在移栽后5~10天施用,已可分2次施用(移栽后5~10天和15天),促进分蘖

(3)穗肥:促进大穗,总氮比例10%~20%,总钾比例30%,在促花肥和保花肥两次施用

(4)粒肥:延缓早衰,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2.5 病虫害的防治

水稻病虫害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重点是秧田期稻蓟马,大田期螟虫、纵卷叶螟、纹枯病、稻瘟病等

2.5.1稻瘟病:秧田期用三环唑喷施,带药下田节省用药和用工;在封行期可用三环唑喷施;后期还要注意穗颈瘟,可用三环唑加多菌灵在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

2.5.2纹枯病:在封行时期,用井冈霉素、多菌灵混合防纹枯病。

2.5.3稻曲病:在破口时用多菌灵加井冈霉素等喷施

2.5.4防治褐飞虱的目标是治虫保穗,狠治大发生前一代,挑治大发生当代的策略,用蚍蚜酮喷施防治

2.5.5稻纵卷叶螟、螟虫(钻心虫):用毒死蜱等在第一次田间出现飞蛾时或低龄幼虫发生时喷施。

3 适时收割

适时收获是水稻优质高产技术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防止稻米内部的结构发生变化。收割水稻的最佳时期为:水稻抽穗后40天左右,稻穗90%~95%籽粒已经变黄。刚收割的露水谷晾晒气温在20℃时米质最好,当自然晾晒气温超过30℃以上时米质会明显下降。因此优质稻收获后不要摊晒过薄,尽可能篙席晒,并勤翻动,以降低碎米率,提高整精米率。

水稻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区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提高水稻的产量,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和安全。

参考文献

篇9

前言:水稻有数以万计的品种,并且在技术人员的研究中仍有新的水稻品种不断出现,袁隆平院士研究出的杂交水稻为世界水稻产量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优良品种的水稻推广的过程中,由于稻农在水稻的田间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水稻的产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稻农常见的水稻田间栽培技术和管理问题,从稻田建设、插秧技术、田间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从而对水稻的优产高产提出可行的实现方案。

1.水稻的田间栽培技术

1.1水稻田间栽培的土壤管理

稻田土壤对于水稻的生长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稻田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着水稻生长的环境、所需要的光照以及所处的气候条件等,稻田土壤的养分、疏松程度、金属农药残留等也对水稻的生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良好的稻田应当具有满足水稻生长的充足的光照条件,所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温度适宜,昼夜温差在十到十五度最佳,水稻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因此稻田周边应当有清洁充足的水源。在稻农进行水稻种植前,应当对稻田土壤进行翻耕,使土壤松软透气,适当使用药物、肥料对土壤进行处理,检测土壤中金属及农药残留应在安全范围内,土壤含氮量也应适中。

1.2水稻田间栽培的秧苗选择

世界共有水稻品种14万余种,不同品种的水稻对于不同土地的适应程度有所偏差,我国拥有辽阔的土地资源,不同地区的土地状态差别较大,因此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应当选择稻种品质能够适应当地土壤环境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的能力。在进行水稻育苗后,应当在稻苗生长的适当阶段进行田间插秧栽培,育苗时间短,稻苗小时进行插秧栽培会使得水稻抽穗较晚,影响稻苗的成熟度,而育苗时间长,稻苗较大时会使得水稻抽穗早,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因此应选择育苗时间适中的壮苗进行插秧栽培。秧苗进行田间插秧栽培的气候温度对秧苗的成活率有所影响,需要选择适宜的气候温度进行插秧作业,提高秧苗成活率,具体温度值视地域和水稻品种而有所不同。

1.3水稻田间栽培的设备支持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科技兴农项目的推进,我国农用机械也得到了很大的革新。在水稻田间栽培中的农用机械主要有用于翻耕的拖拉机、用于插秧作业的水稻机、用于水稻收割的收割机及相关的加工处理机械等。水稻机在插秧作业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水稻机的应用极大程度的解放了劳动力,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作业效率,并且水稻机在插秧作业时能够使秧苗密度均匀、深度适宜。除此之外,与田间管理相关的土地酸碱度、含氮量等指标的检测,环境湿度、温度监测等一系列科技设备的支持使得水稻的田间管理能够从以经验为依据转变为以数据为依据,为田间管理各项措施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数据支持。

2.水稻的田间管理

2.1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提高水稻品质

化肥的滥用会导致水稻残留物超标,土地退化,污染生态环境。但化肥在水稻的种植中仍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何科学高效的施肥是合理使用化肥来提高水稻品质的关键。化肥能够为水稻有针对性的提供其生长所需的物质,还能够降低其患病虫害的可能。根据水稻在生长不同阶段的不同状态,判断水稻是否需要补充某些物质,掌握施用化肥的需求量,合理搭配氮磷钾等元素的比例,结合高效的施用方法对水稻使用化肥。在防治病虫害时,农药是直接、有效的控制方法,根据不同的灾害情况,确定农药的用法和用量,还应确保农作物农药残留在安全范围内。

2.2及时监测水稻和稻田的状态

对水稻和稻田状态进行动态掌握能够更好的做好水稻的田间管理工作,也是及时响应应用相应对策的关键。结合相关技术设备的支持以及稻农的耕种经验,对稻田和水稻状态做出判断,在杂草、虫害、水稻病害等影响水稻品质的趋势爆发之前及时采取除草、施肥、施药等方法进行处理。合理灌溉、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系呼吸和生长,还可利用灌溉对环境温度的调节使环境适宜水稻生长。

2.3加强水稻的田间综合治理

水稻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杂草等其它植物来争夺养分以及病虫害的困扰,水稻的田间治理需要贯穿于自水稻插秧栽培后到指导水稻成熟收割。水稻的田间综合治理具有长期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在水稻插秧栽培约十天后,需对田间杂草进行治理,此时应当避免化学药剂的使用,使用物理移除的方法还能够帮助稻田疏松土壤,促进稻苗生长。水稻的病虫害应以防止为主,现代许多水稻品种自身具有较强的抗病虫害的能力,水稻患病风险降低,但在水稻田间管理中仍应加强监管,及时发现稻田中的病虫害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水稻的种植也可与其他农业、养殖业相结合,通过构建有机的生态系统提高总体发展的稳定性,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3.结语: 良好的水稻产量和质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以及国民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良好的水稻种植需要人力、物力、设备以及技术等多方面的支持。在合适的地区对优良的水稻品种进行推广和普及的同时,要同时对配套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进行普及,加强科技下乡力度,才能更好的保证水稻推广的效果,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技术引导工作的支持,方便技术人员对稻农提供水稻田间栽培的咨询和指导。

篇10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052-02

随着种子管理体制的改革, 近几年来,种子市场上销售的水稻品种增多了,同时也带来了老百姓不知选什么品种、种什么品种好的问题,造成老百姓还在盲目信任老品种、种植老品种的现象,其结果是老品种抗性差、产量较低。针对这些情况,为推进我县的品种更新更换工作,比较、鉴定新育成或引进的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在我县种植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及其推广价值。特筛选了几个新品种进行我县杂交水稻新品种生产试验。试验田设在澜沧县勐朗镇麻卡地。现将试验过程及结果阐述如下:

一、试验基本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有B1、B2、B3、B4、B5、B6、B7、B8、B9、B10、B11、B12、B13(汕优63对照品种)。

1.2试验方法

该试验为杂交水稻新品种生产试验,不设重复,但设对照(汕优63为对照品种)。

2.试验田基本情况

2.1田块选择及管理措施

2.1.1试验地情况:试验地安排在勐朗镇麻卡地组水稻田中,海拔1060米,东经99°55′21″,纬度22°34″,年平均气温18℃,年降雨量1600毫米。土壤为砂泥田,肥力中上等,大田前作空闲,田间管理严格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排灌条件较好,适时灌水、晒田、施肥、除草、防治虫病。

2.1.2试验经过

育秧方式为湿润薄膜育秧,于1月13日播种,经一犁两耙后于3月10日移栽,移栽规格为20×14cm,密度按3万丛/亩实施,秧龄56天,亩施基肥(复合肥15:15:15)18㎏,移栽后第二天用“丁草胺”化学除草,3月19日施分蘖肥,亩用尿素12kg,普钙17kg,5月6日打药用“三环唑、叶枯灵”防治穗瘟、白叶枯病,试验期间未发生病虫严重为害情况。于7月6日-9日收完,收获时各品种单数、单打称重计产。

2.2观察记载及室内考种

田间记载按标准执行,在试验过程中观察生育期、分蘖动态、株型、叶姿、叶色表现,进行病虫害及抗性调查,成熟后每个品种取样5丛,进行室内考种。

2.3试验期间天气状况:今年降雨早,植株分蘖期雨水充沛,整个试验期间气候基本正常,未发生干旱和水灾,未受灾害性气候影响。

二、试验结果

1.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结果分析

1.1试验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见表)

参试品种生育期在163~177天之间,最长的是“B7,B9,最短的是B11,B13;最高茎蘖数相差不大,每亩在30~39.3万之间,最高的是B6,最低的是B2;每亩有效穗在16~21万之间,最高的是B12,最低的是B10;成穗率在46.5~68.3%之间,最高的是B10;株高在76.4~94.2cm之间,最高的是B9;穗长在20~23.2cm之间,最长的是B5;总粒数在116~177粒之间,最多的是B10;结实率在74.5~89.3%之间,最高的是B5;千粒重在26~31克之间,最高的是B12,最低是B3,B4,,B6,B9,B10。

1.2试验产量结果与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所有参试品种平均亩产在431.4~653.4kg之间。踉对照汕优63相比,所有参试品种都有所增减。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平均亩产居第一位的是B5,亩产为653.4kg,增产率为16.7%;居第二位的是B4,亩产为644.7kg,比对照增产15.1%;居第三位的是B8,亩产为635.4kg,比对照增产13.5%。次之分别为B12,B6,B10,B11,B9,B3,B2,B1,B7。其中减产最高的是B7,减产128.6kg,减产率为22.9%。

2.品种综合评价

B5,亩产居第一位,为653.4kg,比对照增产116.7%,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好,生育期164天,该品种株高适中,为88.7cm,分蘖力强,亩茎蘖37.2万,亩有效穗18.9万穗,成穗率一般,穗长23.2cm,穗实粒125粒,结实率89.3%,千粒重28克,易落粒,株叶穗型好,杆壮叶色浓绿,田间长势好,抽穗整齐,后期熟色好。

B4,亩产居第二位,为644.7kg,比对照增产15.1%,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好,生育期168天,该品种株高适中,为89cm,分蘖力强,亩茎蘖37.2万,亩有效穗20.4万穗,成穗率一般,穗长20cm,穗实粒128粒,结实率88.9%,千粒重26克,易落粒,株叶穗型好,杆壮叶色绿,田间长势好,抽穗整齐,后期熟色好,外观品质好。

B8,亩产居第三位,为635.4kg,比对照增产13.5%,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好,生育期169天,该品种株高适中,为90㎝,分蘖力强,亩茎蘖33.9万,亩有效穗19.5万穗,成穗率一般,穗长22.2cm,穗实粒128粒,结实率88.9%,千粒重27克,易落粒,杆壮叶色绿,叶片挺直,田间长势好,抽穗整齐,外观品质好。具有综合性状好、高产、优质、高抗叶瘟、穗瘟、白叶枯病等特点。

B12,亩产居第四位,为620kg,比对照增产10.7%,丰产性、适应性、抗逆性好,生育期168天,该品种株高适中,为90cm,分蘖力中等,亩茎蘖30.3万,亩有效穗21万穗,成穗率高,穗长21.9cm,穗实粒110粒,结实率85.9%,千粒重31克,易落粒,杆壮叶色绿,叶片挺直,田间长势好,抽穗整齐。具有综合性状好、高产、优质、高抗叶瘟、穗瘟、白叶枯病等特点。

篇11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81-01

前言: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之一,在粮食生产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为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发挥关键的作用。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变革,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水稻生产方式得到了进一步的革新,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应运而生,水稻的产量与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然而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其发展现状并不理想,亟需进行改进。我们通过研究水稻栽培技术,积极探索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掌握技术要点,保证水稻的高效生产。

1 分析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现状

1.1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概况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是指借助一定的手段对水稻栽培条件加以控制从而优化水稻栽培提高水稻产量与品质的规范性方法技巧。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内容主要包括基地选择、培育壮秧、合理移植、施肥灌溉、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多个环节,在栽培过程中通过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要点的重点把握提高水稻栽培的效率与质量,为水稻的优质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1.2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缺陷

目前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着缺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现行的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偏重于优良品种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实用性技术的应用发展,使得水稻栽培技术在原有基础上停滞不前。同时,相关部门及人员对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上有所懈怠,导致栽培技术的研究工作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质作为,其价值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效果不明显,使得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陷入困境。

2 把握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要点

2.1 加强品种选择和播种处理

积极加强水稻品种选择,提高播种处理水平,是保证优质高产水稻栽培质量的前提条件,能够促进优质高产水稻栽培工作。在优质高产水稻栽培前期,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合理选择水稻品种,根据栽培基地的气候条件、水分条件等筛选适合的水稻种子,尽可能挑选抗寒、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并进行有效的试验检测,淘汰质量不合格的种子。同时加强种子的播种处理,逐一进行晒种、浸泡、消毒、检查等多项程序,保证水稻种子的高品质。

2.2 适时播种育秧及合理移植

适时播种育秧及合理移植是提高优质高产水稻栽培质量的重要举措,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科学把握播种育秧的时间,充分考虑水稻种植时的气温条件和天气条件,避免栽培基地的低温时段,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积温、水分条件,并合理利用天气优势促进水稻的生产。在水稻秧苗的合理移植方面,科学分析种植密度,保证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为水稻种子供给充足的营养素及水分,有利于阳光的均匀照射,加快水稻的生长速度,一定程度上抑制病虫灾害的蔓延,有效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

2.3 完善水稻栽培的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水稻栽培的关键环节,针对目前田间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对其加以积极完善。在肥料管理方面,应当注重肥料的品质,减少化学肥料的比重,选择有机肥料,在提供养分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保持栽培基地的持续性发展。而在病虫害管理方面,应加大病虫害防治的力度,合理采用抑制病虫害的手段,利用生物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减少药物防治,避免对水稻造成污染。同时,不断优化栽培基地的环境条件,及时清除杂草污垢,抑制细菌病毒的滋生,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发挥出田间管理的实际价值。

2.4 创新应用水稻的栽培技术

重点突出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技术,在不断的实践中积累经验,创新应用水稻栽培技术,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努力健全水稻栽培技术体系,将育种技术、育秧技术、种植技术、施肥灌溉技术等置于系统化的框架内,并对其加以积极的推广,使得各项栽培技术间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在水稻栽培过程中不断成熟发展,掌握其应用的要点问题,提高水稻的成活率,保证水稻的优良品质,并为日后的优质高产水稻栽培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促进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的长远发展。

结语

优质高产水稻的栽培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化工作,在新形势下面临着一定的机遇与挑战。目前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发展尚未成熟,在应用上存在较多的漏洞,阻碍水稻生产的发展进程。如何加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成为社会关注的新课题,针对现行的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问题,我们进行深度的研究,分析解决对策,创新发展思路,着重突出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水稻栽培的技术手段,推动优质高产水稻的稳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