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金融职业教育

金融职业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7 15:11: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金融职业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金融职业教育

篇1

    二、金融与证券专业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课程的设计要求及模式

    金融证券专业是技术性、应用性教育,课程设置定位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技术技能要求较高,专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对应目标可采取阶梯形课程结构模式。高职金融证券专业可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行业通用能力课程、岗位特定能力课程、拓展能力课程四个部分构建。高职金融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见图1:金融与证券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是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按照企业各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三、金融证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基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的典型工作业务,从具体工作岗位出发(柜员、客户经理等),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分析各岗位领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结合金融与证券岗位群,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构建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银行业务与证券职业技能,形成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围绕岗位工作过程,根据不同岗位能力和素养分析的结果而设置的课程体系;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与订单企业共同完成动态的课程体系调整机制,使之更符合社会需要。2012年,根据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我们通过对北京市金融人才的需求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对知识目标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课程重新整合。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结合金融行业特点,强调金融产品营销、银行业务处理、证券业务处理等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与训练,突出诚信、严谨、创新、责任等职业素养。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职业岗位的定位主要是柜员和金融产品营销。在职业技能课程方面,围绕这两个岗位,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课程设置上,围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活动,对专业知识进行了重新整合,既有金融基础知识,也有金融专业知识,同时还有设有围绕金融所必需的财务、税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针对不同的岗位,学习训练的重点不同,以满足不同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同要求。其中,柜员岗,突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礼仪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金融产品营销岗,除了突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礼仪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外,增加了市场营销、管理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和训练。第二,突出职业岗位的技能训练。在课程体系中,理实课程占有绝对比例。通过案例教学、课堂研讨、边学边做、模拟专项技能训练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在1976个总学时中,理论学时786个,实践性教学和训练1190个学时,达到总学时的60%。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教学方法,形成新型的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互动性的教学模式。第三,课证融合,实行双证书教育。作为资格准入的金融行业,学生能否获得职业资格将决定他们毕业后能否进入这个行业。我们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考证重要性的教育,更主要的是在我们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将考证课程纳入整个课程体系,在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学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按照考证的要求进行学习和训练,顺利通过考证。第四,按照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整合实践实训。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柜员和营销。因此,本专业的实训依此展开进行,循序渐进,加强对这两个岗位的认知和技能训练。按照“金融企业与金融岗位职能认知—金融产品认知—金融产品营销训练—柜员技能训练—顶岗实习”校企零距离对接。由于金融业是资格准入行业,所以我们将从业资格辅导纳入实训体系,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力度,提高通过率。课程项目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认真解决好项目设计开发和教学活动组织等基本问题,而且需要高职院校对现有的软硬件进行整合和提升,搞好相关的配套措施建设。我们认为,这其中应突出解决的是课程教材、教学基地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

    四、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建设方案示例:

    《个人综合理财》《个人综合理财》课程以“课证融合”和“教学与服务相统一”为特色,与“国家理财规划师”和银行从业“个人理财”资格考证相融合,并适度丰富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教育。要求学生在全面客户分析的基础上,就人生规划、现金与消费规划、住房规划、保障规划、投资规划、税收筹划等进行全方位设计,形成可执行的综合理财方案。该课程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客户理财岗位群工作为导向、以岗位群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课证融合为指引,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和师生互动式教学组织,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统一,彰显职业特色。该课程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是:

    (一)以就业岗位群为导向,以金融机构客户理财服务为主线进行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首先服务于投资与理财专业、金融类专业群。因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与企业专家对该专业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课程目标定位和教学内容定位;同时,以就业为导向,以金融机构客户理财服务为主体,按照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以业务操作流程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

    (二)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以课证融合的教学要求设计教学。本课程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理财规划师”和银行从业资格“个人理财”考证融合,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与两大职业资格考试的核心内容相对接,同时兼顾学生的专业发展,将学生理财素质养成教育和岗位后续发展教育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中。

    (三)项目实施的教学方法

篇2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31

随着近几年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和发展,邮政银行专业金融业务当前应该更加重视提升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这一点是提高金融竞争力的关键点。要更好的培养高综合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队伍,一定要在提高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素质的同时,还要重视以下几个点。

1 邮政银行专业金融业务人才整体心理素质的再提高

影响员工心理素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目前基础高等教育中开设了心理素质教育。但在企业则普遍缺乏职业心理素质的培训和教育。邮政金融从业也是如此,较少有对企业金融从业人员进行行业心理素质疏导和培训。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提升金融企业人员的能力尤显重要。第一,这样可以增强员工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员工立足于本职工作基础上进行创造思维以及进行创造性工作;第二,既能增强员工的学习能力,能积极学习,善于学习,并且能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第三,能使员工增强协作能力,便于建立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和氛围。第四,能提高员工的抗挫折能力,具备良好稳固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具有拼搏的精神、较强的生存能力与顽强的意志能力。

2 邮政银行要重视改善金融人才在企业的内部、外部成长氛围

邮政银行要进行人力资源的综合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与企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简单的说其实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环节。我们说的外部环境多指人才的基础教育、社会实践、家庭教育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等方面。金融人才成长中能否形成自立、独立的观念和意识,社会舆论及面对的市场能否及时监督到金融各个岗位的从业人员的行为,对邮政银行体制下的金融人才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我们说的内部环境一般时候是指邮政银行企业内部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企业人才培养、成长以及选拔机制等众多方面。其中,邮政银行的高层管理是否真正重视企业人才问题对人才整体素质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邮政银行的高层管理行为和理念直接影响着邮政银行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邮政银行这个企业自上而下影响着各条业务线和各部门对人才的培养方式以及人才理念。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才综合基础素质,在这样的企业从业后就需要花费较大资源进行再提高、再塑造。如果没有良好的邮政银行内部环境,优秀的人才也可能被环境因素所贻误、所影响。这样就可能出现让精英人才变凡夫俗子的庸才的格局。

3 邮政银行要重视培养出高素质、高标准的金融从业的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

篇3

一、全球金融危机下职业教育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尤其是最近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并将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而职业教育因为与经济生产的紧密联系,必将受到较大的影响或冲击。

就国内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型,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知识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我国的社会经济正从劳动力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这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近年来,国家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期,并正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升级转型,急需大量的经过专业培训的熟练技术工人,这种改变推动了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但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仍然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节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二、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1.职业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随着金融危机纵深发展,将使职业教育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为:

(1)金融危机导致生源流失。首先,金融危机使得打工子弟生源回流:实体经济受冲击,打工子弟学校生源回流家乡,总学生数减少估计会高达20%左右;其次,金融危机致使继续留在外地的外来务工家庭,或当地原选择高端民办学校的生源,受实际收入减少影响,会使学生转读下端相对低收费的学校或转向公办学校就读;第三,美元、欧元等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不断下降,留学费用降低,吸引更多的已有支付能力的人选择出国留学,国内的学校生源受到影响。

(2)就业形势更为严峻。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对就业的拉动能力减弱,一是企业新增用工需求减弱,现有岗位流失,二是劳动力市场饱和,劳动力供大于求。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发展势头减弱,甚至不少的企业倒闭或进行裁员,就业岗位大大减少,部分外贸出口型企业由于对外依存度高,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较大,出口的减速将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2008年11月5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1~8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18.3%,劳动密集型、出口型企业所受影响最大,电力、纺织、有色金属行业亏损严重,珠三角、长三角及中西部地区部分中小企业出现停工、停薪酬福利现象。进入12月份,珠三角、长三角等企业密集地区,大量的电子厂特别是OEM类型的工厂,由于海外订单的减少,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营困境,有的取消了今年的招聘计划,有的甚至已经开始大量裁员。内地一些企业也出现了减产、停产、裁员等现象。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具有人口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就业压力大等特点。由于企业深化改革,采用新技术、新设备,导致失业人数不断增加。近几年,随着高招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学生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学生就业压力开始凸现出来。

(3)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会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速大幅度降低,政府用于职业教育的投入肯定会受到影响。

2.新时期职业教育的机遇

(1)政府大力推进职业教育。金融危机给职业教育带来一次极好的发展机遇,着力扩大职业教育规模,无论是对迟缓就业时间、错开就业高峰,还是扩大对学生、教师的职位安置,或是维护社会安定,都是一项非常有效的重大举措。总理主持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如何改革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调动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积极性,解决职业教育规模数量、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吻合的问题列为重要题目进行研究,表明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2)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我国经济,比以往更为迫切需要转型升级,而经济转型升级,一要靠科技,二要靠人才,所以对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将更为迫切,这需要大量的操作型、技能型的人才,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将更有竞争力,更受欢迎。

(3)经济波动是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正常现象,是经济运行中的自我调节,也是就业调整的过程。经济调整过程中既潜藏着失业风险,也存在就业机遇。一些岗位被淘汰,一些人会失业,但同时也会产生新的就业机会,这为职业学校调整专业设置、改变办学模式提供了机会。

(4)受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不注重教学质量、不注重学生技能培养、没有办学优势的学校,很可能被淘汰,但一些办学灵活、紧跟市场、具有特色的学校会脱颖而出,得到大的发展,从而改变中职教育良莠不齐的现状,推动职业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应对措施

针对目前这种局势,职业教育如果想尽快摆脱困境,就应当采取必要的对策,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而不能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上。

1.转变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

近年来,职业教育被边缘化,老师与家长的眼里没有职业教育,用人单位的眼里没有职教毕业生,单位的职称评定中职教毕业生也总是吃亏,连职教学校的学生自己都不自信了,感觉自己接受的是“二流的教育”,抬不起头来,导致职业教育总体上在一个低水平的层面上恶性循环,因此,要改变职业教育的现状,首要的是要改变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

一方面我们要研究具体的引导办法,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包括加大职业教育投入,逐步对农村职业教育实施免费政策,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合理确定中职和高职的比例,做到合理、适度、协调、可持续。另一方面职业教育想方设法,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学校兴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2.把发展的眼光聚焦在市场上,研究市场,把握市场规律,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办学思路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确立学校教学工作与市场紧密联系的办学方向,增强职业学校适应社会环境变化的能力。

职业教育跟市场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它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都跟市场需求密切相关,面对世界金融风暴带来的经济危机,就要对企业倒闭、裁员等带来的就业需求变化进行分析。

要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形势,依据国家“增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政策,关注国家投资方向,分析市场,研究企业,深化与企业的合作,特别加强与企业高层的联系,与企业建立更为牢固的合作关系;

适时调整学校专业设置,从新整合、分配校内教育资源,淘汰没有竞争优势、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过时”专业,大力发展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就业形势好、竞争优势明显的专业,向受危机不大的服务性行业或就业相对容易和技术性强的专业倾斜。针对学校优势专业,可以尝试兴办小型企业,让学生得到实训并培养师资,化解专业调整与教育资源紧张之间的矛盾。

3.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

因为职业教育的特点是不但给知识,还要掌握技能,不但会说,还要会做。光懂理论,不会做,这样的职业教育是失败的,要手脑并用。所以职业教育更要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做到手脑并用,既有知识,又有技能。

这要求职业教育要从“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转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树立“一切为了学生成才”的教学理念。要尊重学生独立性,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意识、认知水平和精神丰富性为目的。实行以人为本管理。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成才为前提。学生不仅是学校教育的对象,更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质。

4.针对失业人员,开展特色培训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部份人员失业,要针对这部份失业人员开展一些技术培训,提升他们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以促使他们再就业,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失业人员的培训需求,有针对性设计课程。每一次都将面临经济的转型和升级,面临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经济危机导致的失业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大量生源,因此面对金融危机,职业教育开展一些短期教育、特色教育大有作为。

5.更新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发生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少数民族地区大量农民工被迫返乡和大中专毕业生低就业率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使民族经济走出困境,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寻找危机后民族经济腾飞新起点是少数民族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统计资料显示,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现有农村劳动力88663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31043人,其中18―35岁的男性富余劳动力14708人,女性富余劳动力16335人,因此,以水族地区为调查点具有代表性。此项研究课题组对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尧古两个水族地区职业教育进行跟踪调查,力求通过水族为基点对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地方化特质和发展状态做出一种判断,寻找或揭示既能够有效调试于全球化的现代世界,又不丧失自己民族文化独特性的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以期促进金融危机后少数民族就业率和地区经济的新一轮增长。

二、以学校为中心促进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

民族文化认同感是指文化主体在共同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某种文化意识在心理上达成的共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相对其他民族共同体而言,我为之我的民族情感。

三都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是县内唯一的一家融中等职业技术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教学与科学试验、技术推广、生产示范和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办学单位。课胚组在三都职教中心重点设立调查点。在调研中不少学员反映技能培训班没有充分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培训项目时间短、技术含量低、实用性不强。比如:有的培训班让学员花一周时间学习城市生活礼仪;所谓“电脑培训班”就是花10多天时间让学员学打字。培训基地建设滞后,学校陈设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紧缺,影响培训质量。还有的培训与市场脱节,与需要劳动力的企业脱节,或是培训的内容不是企业所需的。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面对企业大量裁员的形势,我们认为培训形式应该多样化,而基于民族文化本体上的职业教育是当前培养实用性人才以突出技能特色扩大就业空间所亟须的。水族历来是一个擅长农耕、养殖和民间技艺的民族,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有适应古老竞技运动所沉淀的马匹养殖技术,有酿酒、制药等传统民族技艺等,在民族文化特色基础上利用政府对返乡农民工专项创业资金补贴、小额贷款低门槛高额度,财政贴息、税费减免等相关政策的扶持和帮助,鼓励返乡农民工在创业园区自主创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企业针对性培养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地方特色产业、养殖业、餐饮业等相关技术人才,这一方面可以让学员在技术上很快上手,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大民族地区对富余人员的自我消化额度,缓解未来新一轮就业压力。

(二)学校教育要将民族文化和教育竞争相融合

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受过较高教育程度的人,会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含量,在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上会具有较高的劳动率水平,因而具有更高的职业地位和工资水平。人力资源理论后的“信号理论”和“筛选理论”,虽然认为接受过更高教育的人并不一定有较高的劳动率水平,但他们认为受过较高教育的人,在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会具有更强大的“信号”,这种信号会使他们被优先雇用,并被分配到较高的职业地位。因此。在民族地区,提高返乡农民工和新生劳动力的学历水平已成为社会的大势所趋。而职业教育的低门槛和高产出正是响应这一趋势最好的途径。

调研数据显示,三都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主要以初中为主,截止2008年12月县教育局统计数据表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30317人,中专(高中)文化程度1628人,大专以上学历59人。民族地区受教育程度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这使得民族地区劳动力在外务工就业竞争力不足。同时,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返乡农民工年龄结构中青年返乡农民工占很大比例。在有效调查样本中,25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工占返乡农民工的48,57%。因此,面对少数民族失业人口学历层次低、青年比例大的现状,对民族地区劳动力开展学历教育是应对下一轮就业压力的必要措施。为此,教育部门应该在自愿基础上以中职学校为主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学历教育。广泛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开展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要基地的返乡农民工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化技术学校、普通中学及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提高培训效率。为提高积极性可采用免费培训与合格津贴相结合的措施,激励返乡农民工参加。鼓励返乡农民工免费就近参加培训班,学习各种自己所需要的技能。经过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并享受劳动保障部门的培训津贴。

对于新成长起来的少数民族劳动力,更应该加大学历教育的培养力度,在政策和资金上进行扶持鼓励民族青少年进行高学历教育。

(三)接受职业教育机会的指标要结合民族地区资源稀缺状况在职业院校进行再分配

首先,加大力度扶持地区性职业教育院校。我国职业教育的成本分摊制度规定,教育经费由学校、社会和个人解决。但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政府无力承担高昂的办学成本和学生流失的资金风险而导致地区职业院校无法建立或者发展受制。据2009年9月入学统计数据表明,贵州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约为15.3万人,完成招生数占总计划数的75%,但普定、关岭、贵定、三都、六盘水钟山区5个县、区的中职学校招生数不到100人。地方经济的差异无疑是职业学校学生入学率的重要原因。

其次,在学校教师队伍方面,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的民族地区,政府除给予教师基本工资外,只有很少的奖金和福利。又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他们没有机会进行学习和晋升,很多人连住房和成家的问题都得不到解决,民族地区不仅很难从外面引进优秀教师,就连本民族的优秀人才也存在外流现象。三都县职教中心目前有文化基础课专任教师16人,专业理论课专任教师5人,没有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其中14人是大专学历,5人是中专、中师学历,只有2人是本科学历。这支师资队伍不仅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而且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习实训指导课三类教师的结构比例十分不合理,严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

再次,西部民族地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机会的指标分配过于死板和原则化,是导致西部少数民族

地区教育落后的一大体制因素。贵州省当地政府对教育资源的投入呈现“自上而下”的倒金字塔投资模式,省会城市、地州市的教育资源需求可以得到极大的满足,教育质量也比较高,这些城市在享有优先配置的教育资源的同时还享受着国家给予的西部民族地区的所有优惠政策,这加剧了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不公平。

三、以家庭为中心促进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

三都县在组织劳务输出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战略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截止2008年底已实现了l万余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流动就业,但是由于自然、历史等诸多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部分乡镇边远村农户仍十分贫穷,目前尚有2万余名边远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亟待开展培训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家庭经济主要依靠农耕和养殖,也有部分成年人外出打工。截至2008年初,尧古村水族男性193人外出打工,女性87人。因此,开展富余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妇女是重点。

(一)发展女性职业教育,提高成年女性就业率

水族家庭,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小家庭,家庭成员分工和职责较为明显,一般是男耕女织,栽插和收割是男女共同负担。调研发现,水族妇女所承担的家务量远远超过男性,女性不但承担着耕作的任务,同时还必须承担家庭中与吃、穿、住、行等相关的所有家务劳动,她们的工作贯穿于除了吃饭和睡觉以外的所有时间,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闲暇时间。而男性除了承担家庭重大的或者重体力的工作之外,可以充分享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因此,女性走出家庭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男性少。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妇女拥有接受教育的愿望和否定妇女的学习能力。

三都县志记载,三都早在1982年就有农村夜校156所,学员2257人,其中丁寨夜校女子班拥有25名水族妇女人学。这说明,少数民族妇女有着强烈的接受教育的愿望。同时,另一组统计数据表明,2005年青壮年女性识字率达到97.8%,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6.32年。妇女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其学习能力不亚于男性。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和先进思想的注入,水族妇女在相对程度上享有了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等。2005年,三都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45%。女性就业呈现多元化模式。三都县近几年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制定了竹业、早熟菜、花椒、优质米、养殖、林业等十大产业项目发展规划,妇女在十大项目规划中发挥了“半边天”作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妇联积极协同农科部门,从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初见成效。在全县农村举办项目和“绿色证书”产业科技项目班共421期,有10多万妇女获得培训,使每户能够掌握3门以上的农业适用技术;对取得“绿色证书”的农村妇女,优先安排扶贫开发项目和小额信贷、实用技术培训、承包开发权、择优聘用等优惠政策;建立科技示范基地,为农村妇女学科学、用科学提供良好机遇和场所;为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农村经济,全县加大科技扶贫力度,继续实施“巾帼扶贫行动”,开展科技“三下乡”。通过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提高了水族妇女的整体素质和社会地位,让成百上千的水族妇女走出绣楼,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二)改善教育的代际延续,加强未成年女子教育

除了成年女性的教育之外,未成年女子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少数民族社会大多存在着重男轻女思想。越是边远贫穷的地方不愿送女孩子上学读书的思想意识越是根深蒂固。未成年女子教育存在极大的困难,影响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三都是国家级贫困县,水族农村女童失、辍学率占40%-45%,严重阻碍着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

要发展女性职业教育,教育权益在女性身上的代际延续是不容小视的。这种延续既是民族传统性别文化和父权制社会制度作用下的结果。也是女性在性别桎梏之下对女性角色定位的认同和顺应。女性传承着文化,而文化又在塑造着女性。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女性的教育问题处于深度边缘化状态。女性教育困境的改变,不仅需要考虑教育政策的扶持、教育法制的保障以及教育观念的宣传等,也需要进一步考虑,如何立足于当地的民族文化环境,通过实施教育、文化、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综合发展战略来重新构建村寨女性角色的新形象和新地位,从而找到解决女性摆脱教育困境的治本之策。

四、以社区为中心促进少数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依托学校建立农村社区学习中心

农村社区学习中心是以一定的社区机构为依托,以终生教育思想为基础,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非正规的教育机构。董倒村种植蓝靛和织布项目中,其项目内容和水族的传统耕作文化和工艺技能密切相关。一开始有12户报名参加种植蓝靛,13户报名参加织布项目。项目组首先利用夜校的形式对项目参与人员进行培训,通过PRA方法与社区群众讨论男女之间各自付出的劳动和各自为家庭、社会作出的贡献,并请织布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负责教授织布技术,经过磋商、交流和上机操作,让学习者反复试机,直至学会单独操作为止,并随时对织出的布进行评比,强化专业技能。经过培训,学习者从只会织几种花样到会织几十种花样。

(二)依托政府设立社区学习中心

乡政府(村委会)对社区民族职业教育具有组织和协调作用,可以运用行政手段为社区职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董倒村种植蓝靛和织布项目中,项目组在项目后期为了达到整个项目的延续性依托乡政府采取参与式管理的方法。蓝靛种植和织布项目均采取自愿报名、公开、平等、张榜公布的程序进入,由村民民主推选3名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监督、管理、运作等一切事务,并制定出细致的管理计划实施管理,成立社区学习交流中心。参与人员所需物资都由负责人带队统一购买、统一分发。在种植和织布的过程中,由负责人统一协调,并定期召集大家共同交流,分享经验和成功。每逢赶场,蓝靛种植小组和织布小组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将蓝靛和织出的布带到洞塘、荔波、翁昂等地销售,蓝靛每亩年收3000-4000元,织布每床纯利25―30元,大大激励了学习者的学习热情。据尧古村支书说,2009年在尧古村已有230多亩蓝靛,村民的经济水平得到较大改善。

以社区为中心促进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发挥社区政府的作用,通过政府的组织带动,加强社区、学校、家庭的合作,使民族职业教育在社区内得到很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市场需求 人才战略 职业教育 机遇 挑战 就业方向

一、中国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

1986年,国务院指示要充分利用邮政机构点多面广、营业时间长的优势,为广大群众提供储蓄方便,积聚社会闲散资金,发展国民经济。随后,邮政部门恢复开办储蓄业务,储蓄存款快速增长,同时也带动了其他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目前,我国邮政部门办理的金融业务除储蓄和汇兑外,还开办了储蓄卡业务,近年来更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断开拓新的效益增长点。

二、邮政储蓄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2007年3月6日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挂牌成立之后,由于邮政储蓄银行是在邮政局的基础上剥离出来的,作为这支队伍的人员,我们可以做一下调查和回顾,其大概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其一,因父母是邮电老职工,子女那时可以从内部招工进来,有的初中没毕业就匆匆上岗了,甚至有的员工还有小学毕业的,属于半文盲状态。其二、邮电职工子女退伍服合政策安排的,学历大多也大都是初中毕业的,也没有经过多少培训就上岗就业了。其三,就是邮政各种中专技校毕业充实到邮政部门的,水平相对好些。近几年,由于就业的压力大,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经过考试进入邮政银行系统的,给邮政银行的发展注入一股新的活力。据调查:邮政系统内,军人退伍安排的人员,几乎占到员工的1/2以上,文化程度偏低,只能适应邮政通讯时劳动密集型岗位上的工作,真正有技术的、能操作电脑的、有金融营销能力的人,无法在邮政银行上大显身手,无法与邮政银行进行磨合,即使因就业严峻进入邮政银行的大学生,也多不愿到农村基层锻炼,这样整个邮政银行管理人员和基层普通员工的素质都需有待提高,这就需要自我挖掘自身潜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自我加压,内外兼修,强化内功,力求让每个员工成为业务发展的多面手、即复合型人才;思想上也要与时俱进,与时展的需求合拍。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一下几点。

三、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邮政金融机构应抓住存在问题的关键,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远程多级中心等渠道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由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且大部分网点都分布在农村乡镇,这样极容易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如今邮政储蓄银行的员工素质还相对较低,这就需要抓思想教育、抓经营管理,并制定严格、具有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在执行力上,应加大监督机制,让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在资金安全上,在技防、人防上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防止抓大放小,外紧内松。随着邮政储蓄银行逐渐从邮政上的财务体制中分离出来,并单独核算,而检查力度也要不断加大,例如各市、县支行也都成立了专门的稽查人员和审计部门,为规范基层邮政储蓄人员的操作水平、思想作风、忠诚度都做全面的调查,并分门别类的建立专门档案,并对员工的思想排查、个人爱好以及个人业余时间的安排也要做一些调查等等。

(二)中国邮政金融机构应利用自身特点,通过各种方式互学共进,广泛交流,提高业务素质和营销技能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旬子在《劝学》有句:“玉在山而草木润。”对于刚组建的邮政银行而言,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尤为重要。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新组建的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已是不同往昔了,从最开始的手工操作到如今的全部的电脑化操作,业务变化更新快,手续繁杂、信息量大,如果不时刻加强自我学习,就有可能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了,在各种业务培训中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因为今天的邮政储蓄银行比较特殊,工作岗位都是“一个萝卜对一个坑”,员工只能抽出很有限的时间去参加学习和培训,又不能影响正常工作。所以笔者感觉,员工只有自我有意识的学习,才是掌握知识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三)在发展传统的邮储向“金融化”转变上要加快人才思维转变

1.要加快能力的转变。随着邮储银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人气增加,窗口接待能力需要加强,为客户营造一个良好的储蓄环境非常重要。现在,邮储的功能不断扩大,中间业务用户增长很快,其现有的接待能力与业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浮现出来。仍然沿袭简单的、单一的窗口来接待,动辄排队等候。显然不能使客户满意,也不能适应办理客户层次的需要了。

2.加快服务的转变。有专家在设计邮政银行前景时曾做过这样的一番评论:“目前邮储银行缺少的已不是用户,而是服务。与一些专业银行相比,邮储银行在服务方面还有差距……”的确,现在的银行非常注意服务的改善,如为大客户开设专室专柜,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全员素质、实行规范化操作等。这些改进很大程度上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以服务赢得市场的经验观念。邮政银行的当务之急,是要适应新的形势,同时,提升服务与能力这两大要素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高效、优质、满意的服务吸引客户,赢得市场。这样才能巩固和扩大用户群,为邮储“银行化”运作奠定健康、长远的发展基础。

(四)充分认识中国邮政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邮政银行作为一家零售性商业银行,必须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过去邮政储蓄的主要业务是负债雷业务,资产业务是短板,在整个银行业务中占比不合理,远不足以推动银行收入的增长。如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转型了,首先要做好资产类业务,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资产业务。发展小额贷款业务是邮政储蓄银行县域机构发挥资产业务的必由之路和理想切入点。小额贷款的市场潜力巨大,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客户和风险也相对分散,与邮储银行网络型企业的特点和现阶段员工能力匹配性好,竞争相对薄弱,完全能够成为邮储银行有特色和优势的一项零售资产业务,成为县域机构的重要盈利途径。对于发展信贷业务,并不是不顾风险片面追求发展,而是要做到在严格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实现健康发展。信贷业务是高风险高收入的业务,我们既要实现高受益,同时又要管好高风险确保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科学平衡。管住了风险就等于创造了效益,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要按照制度要求开展充分的贷款调查和严格的贷后管理,审计部门、风险合规部门也需及时跟进,不断增强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

(五)中国邮政金融市场应积极发挥人事组织协调作用,在学习培训上做好上传下达的作用,完备职业技能业务师(技师)团队

邮政银行急需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员工充实队伍,对于每一个新员工在上岗之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在现代企业里,有人对员工的这种培训有种说法是“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对员工的培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员工可以通过外出考察学习交流培训,集中授课培训、网上远程培训等、配需后总要经过各种考核验收,优秀的员工总会彰显出来,对于个别员工学习好、表现好的,人事部门可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一定的补偿,这不仅可以起到模范的带动作用,更主要的还是提高员工的成就感和提升员工的创业激情。根据马斯洛的五种需求论我们可以看出,成就感和个人的价值体现,最能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

(六)中国邮政金融市场的人才模式,搭建行业职业教育平台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国际金融运行的风险也在增加,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制定金融发展战略,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是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而急迫的任务。近年来,中国加快了融入国际金融的步伐,加强国际金融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全球一致的业务规范和取向统一的管理法规,又能够把国情、特点与国际惯例结合起来,并能够从全球视角把握中国金融发展的国际化人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和迫切。

目前中国邮政金融急需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金融业逐渐成为一个覆盖范围最广、与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服务型行业,同时又是一个最具有创新动力的知识、智力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加强金融法规建设、规范金融行为、完善金融市场、维护金融竞争以及加强金融监管、健全监管体系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大力加强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满足各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要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邮政报,2010-2-23.

[2]邮政储蓄银行负债业务,2009-5-11.

[3]邮政储蓄银行中间业务,2012-1-7.

[4]邮政技术,2009-4-12.

篇6

目前社会金融行业快速发展,虽然为金融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但对于金融中职院校来说,在专业教学当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职业道德教学没有达到标准,还需要进一步加以改善。从中职金融教学的传统观念来看,其主要就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的金融知识,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较低,这种教学观念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应从教学工作入手,积极培养金融专业实用性人才。

一、中职学校金融教学实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职业道德从基本素质方面看,主要就是指社会发展当中社会文明方面的内容,而从金融专业的职业道德方面来看,则需要工作人员遵守相应的工作原则,这让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重要意义,使得实际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职业道德与金融知识教学同等重要。其一,职业道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社会的实际发展现状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基本要求,而因为中职院校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存在着一定差异性,他们在整体上不论是在掌握专业知识方面,还是在实际操作方面都有着差距,因此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将其深入到金融专业当中。而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其成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而职业道德也已经成为金融行业中所需要遵循的重要工作内容。其二,职业道德成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素养的重要方式。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在自身素养方面不够完善,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其不仅需要掌握到专业的金融知识,还需要培养他们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而在金融道德方面也要具有一定的修养,所以在中职院校当中,需要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金融专业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这样等到学生进入金融工作岗位后就会真正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二、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学校金融教学中的现状

当中职院校金融专业学生进入到工作岗位上时,由于其年龄学历较低,工作经验也不足,而若想在金融职场当中立足,就需要认真,并爱岗敬业。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或概念,更需要的是一种行动,需要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都能够做到人人爱岗,人人敬业,从而让企业当中形成一种积极奋发向上的氛围,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并有效的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职业道德教育逐渐被重视,这需要学生严格约束自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中职学院职业道德教育中缺少良好的教材,现阶段中职金融教学中在学生职业道德教学方面的教材较少,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新的教学方法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所讲解的知识,也与职业道德教育很难产生联系,无法让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金融知识有效的进行理解。教师也只是利用简单的理论来对学生阐明职业道德的概念。另外,部分中职院校所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中缺少良好的氛围。中职学生思想较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就想为中职院校的职业道德营造出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但有较多中职院校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和环境,这就极大程度上的限制了学生形成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

三、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学校金融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养

中职院校的学生能否可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这不仅与教师教学方法有着较大的关系,其还与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高低有着重要关联,为人师者的榜样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树立诚信为学的理念,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引导学生,以亲情与爱心去关心学生,以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与文明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从而让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因此在中职金融学校中需要积极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使得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出以身作则的作用,为学生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并定期对教师实行培训,并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作为考核的标准,对那些考核结果很好的优秀教师应给予奖励,这样能够有效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做好自身的教学工作。例如,可以加入一些实际案例在金融教学中,而“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中,可以通过对光大证券在ETF申赎套利交易时的违法与违规过程、证监会对其的出发决定和实践后续发展情况,向学生介绍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如何加强券商风险控制的措施,如此方可让学生对金融行业职业道德教育的记忆加深。

2.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

要利用好学生的实践环节,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学生实行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是高度角色化与实践化的道德,其教育目标只有在职业道德训练与职业道德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实现,需要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去领悟、体会与感受,从而让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中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不断增大,使学生养成了职业道德习惯。让中职院校实践教学话环节不断的加大,从而为学生的职业道德实践教育提供了较为客观的条件。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统筹安排、精心设计、分工合作、认真组织等,实现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需要企业相应的管理人员或劳动模范人员为学生讲解岗位职业道德要求与规范。另一方面则需要有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在实践当中学生领悟良好的职业道德,这对企业的形象有着重要作用,这样能让教师从实践角度来对学生实行从业态度与职业道德教育,从而有效的推动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让学生更加的团结、友爱、自强和向上。中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中,不仅包括专业理论,还蕴含着专业的技能课程,这些都需要进行德育渗透的,教师也要紧密联系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对职业道德工作的作用加以强调。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各种活动,将部分道德要求转化为了学生自身的实际需求,进而促进学生整体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3.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

目前大多数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都没有参加过学校所举办的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的规范性活动,因此教师除了需要教学外,还应使用功能多元化且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与意义。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与职业道德相关的竞赛,或者让学生出板报等活动,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寻找一些与职业道德教育相关联的资料,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还能让职业道德教育这一理念在学生中流行起来。例如,可以根据比特币的疯狂和中国利率市场化竞争这两篇案例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对比特币的诞生过程、投资者如何取得比特币和比特币的高波动性,先向学生介绍比特币,并从比特币本质上是否为货币、比特币为何引起全球投资者的追捧和比特币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等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货币与货币制度的理解与掌握。此外,还可以引入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案例,通过上好银行间的同业拆解利率、存款和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让学生接受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并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利率市场化的关键条件和我国利率市场化中所需要面临的问题等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让学生加深离析与利率的理解,如此方可让学生能够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有效的让学生掌握到专业的金融知识,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4.积极实行心理疏导工作

在中职院校中需要利用学生的实际心理因素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其中行为、认知、意识与情感等心理因素在职业道德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行为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所形成的动力定型。学生学习职业道德不仅仅只需要背会相应规范条例,而是需要将其转化为自身在职业上的行为习惯。认知则是实现职业道德教育目标的前提,人只有懂得了善恶,才能意识到自身的道德行为。为了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和丰富生动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自身对职业道德的认识,积极引导学生创建崇高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精神,使得道德观念在学生自身的思想上扎根。而意识一直是实现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关键因素。而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使这些学生并没有经历过艰苦的生活,就需要有计划的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利用寒暑假实践,组织学生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勤工俭学,积极鼓励他们勇敢的面对困难并战胜困难。另外,情感则是激发学生领悟思想道德品质的内驱动力,可以利用专业人士讲座、演讲会或企业案例分析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加热爱这一专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金融专业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金融企业对外开展的业务能力,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则与学校金融专业的教育教学相关联。在中职院校的金融专业当中,对学生实行职业道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而中职院校金融教学若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则应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对实践教学加以重视,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并积极实行心理疏导工作,从而培养中职学校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为金融企业提供更多的人才,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志耕,罗琴,万大华.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分析与路径思考———以武汉市财贸学校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000(032):27.

[2]刘春明.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7,000(002):87.

篇7

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金融专业英语教材使用比较混乱,而且教材选用主观随意性大,尤其是针对高职学生学习的金融英语教材更是少之又少。现在市面上金融英语教材琳琅满目,笔者从当当网书店查询到的有关金融英语教材总计为162种,这些教材都力求通过介绍金融专业英语方面的知识,扩大学习者的知识面,提高金融领域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对外交流能力。但是想要在如此繁多的种类里找到一本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的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前针对高职生没有固定统一的金融专业英语教学规划大纲,也没有统一的编写标准,对需要什么样的教材也没有专业的调查和评价。

从内容上看大多数教材针对的目标学生多为本科和研究生,适用于高职类学生学习的金融英语教材数量寥寥无几,从内容上看也是依照本科教材进行稍微的改动,教材的知识结构零星、散乱,由于受到取材的局限,涵盖的知识面狭窄,编排也较分散。审视已出版的金融英语教材、课文、会话、听力训练、生词和短语、注释、背景知识、练习、词汇表这几项正规的英语教材所应当具备的要素很少一起出现或大多数一起出现,练习设计类型单一等。

现行的大多数材料是从国外其他书刊上取材,难度大,抽象概念和文章的设计和选取不适合高职学生学习,读起来晦涩难懂,专业术语也没有相应的注释,难度大大超过高职学生专业知识范围,未能体现教材循序渐进,难度递增的原则。内容也涉及的多是十几年前的金融业务,没有得的及时的更新。还有一些院校采用金融学科英文原版教材,内容很多,而且很多的案例都是基于国外的情况,忽视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还有一些院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地区的差异性还自行编撰了一些校本教材使用。这些教材的特点多为理论性强而忽视了操作应用性,普遍存在金融理论与实务的结合不够紧密的缺陷,不少教材知识泛泛地介绍了金融发展史上的一些背景,事件和金融术语,而很少触及具体业务操作规程。只是简单融合了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词汇和语法项目,课后习题设计缺乏现代教学理论所提倡的交际,任务活动的设计,高职学生更加强调的是以“能力为本位”,纯粹的理论学习并不能满足他们未来岗位的需求。

二、教材需求分析

笔者对所执教院校的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展开问卷和访谈,了解到70%的学生对现有教材不满意,30%的学生对现有教材相对满意。同在金融行业从业人员讨论中,他们认为在学校学习的专业英语和现实工作环境中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因为:教材内容不符合工作中的真实的交流场景,教材内容陈旧,更新慢,练习的设置枯燥,没有新意,没有真实的案例,也不符合未来工作和学生学习需求。

问卷调查中有56%的学生期望专业英语教材应该增加更多诸如图片,数据,图表和真实案例等教材内容组织形式。教材应更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学习的注意力。访谈中,学生也希望教材内容要增加听力练习、课后阅读材料、视听材料等补充材料。尤其是教材的内容难度要适中,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访谈中学生都表示教材理想的组织形式不能是单一的,在形式和风格上应该是不断丰富的。部分学生表示更喜欢角色扮演、情景模范、游戏比赛、团队合作、案例重演等活动。但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相对薄弱的原因,缺乏自信心,不敢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英语。所以我们的教材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访谈中我们得知教材内容只是简单的对话课文的阅读就很难树立起学生实际语言运用的信心。

从学生喜爱的练习活动的调查数据来看,学生更喜欢实践性、操作性强的语言能力培养的练习活动。传统的操练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这也正是我们现在课堂教学模式所缺少的内容。

三、金融英语教材设计方法

篇8

我国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由于受外贸订单萎缩、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整个经济充满的不确定性,许多国家、企业正做出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和新兴市场开拓等相应措施。作为向企业输送人力的中职学校不能坐以待毙,要居安思危,跟紧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当前世界经济从新组合、洗牌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要有预先意识,要走在市场的前头,不能等市场出了问题再应对。应抓住机遇,敢于面对挑战,找准自己的位置,以就业为目标,以企业为课堂,以市场作为检验质量的唯一标准,根据社会需要组织办学,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新体系。

一、 金融海啸下职高毕业生就业形势

目前,各行业大幅裁员准备过冬,就业市场的紧张气氛达到了空前。沿海大批企业倒闭,一些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面临难题。但随着国家的发展,将产生大量的新型技术,也一定带来很多新兴技术岗位。中等职业教育要借助本次经济危机带来的就业慌的现状,抓紧转型,培养新型技术人才来满足新型的技术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度过难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有关数字显示,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缺口为1746万至2665万人。“十一五”期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存在总量短缺和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从结构上看,第二和第三产业人才短缺问题更为突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强。

教育部已在近几年明确把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以及护理专业列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专业。其中全国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缺60万人,软件蓝领缺40万人,汽车维修人员每年需求30万人,护理人员每年需求15万人。从用工情况看,三产、加工业等需要大量技术工人。当职业学校定位明确、培养专业对口时,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率高确实存在。

二、 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职业高中教育的新突破

1、 职业高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做专业方向的调整。

这并不是说要学校改专业,而是在这个专业基础上,分析学生能适应哪些岗位,当岗位需求发生变化时,学校要在课程上做一些调整。例如现在汽车维修总需求量在缩小,所以不能将学生就业的风险压在个别大企业上,要扩大视野,多和其他企业联系。

2、用前瞻性眼光设计专业

优秀的职业教育,成功的职业学校,就在于学校可以通过前瞻性战略眼光,提前预知市场需求,为市场预留、储备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知名度逐渐显现,市场认知度加强,从而带动学生就业率的提高。例如,北京市交通学校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合作成立了国内首个《汽车整形与涂装》专业,填补了国内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空白,德方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参与学校师资培训,帮助学校建立了一支理念领先、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对学生的培养有一定前瞻性,取得很大的成功。

3、进行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

一般企业会事先进行一年后(学生毕业时期)技工需求量多少的调研,根据此需求,对专业进行细分,并创建班级,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进行课程的分流。建班的人数是取决于企业市场的需求量多少,学校得到反馈后,在分流建班时的人数按企业实际需求而定,完全对应市场,确保这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

三、提高教学水平,把握新的机遇

职业高中在推进创新教育上具有学生心理素质、设备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职业中学实施创新教育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眼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和设备设施的充分利用,具体来说主要应抓好以下工作:

优化课程设置,变单一的学科课程为多类型课程合一的模块形式,强化专业群的相关课程,实施综合化教育。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职业教育的教学更应该贴近生产和生活,要扩大课堂的外延。在教学中要创设出优化的知识信息传输环境、能力训练环境、竞争激励环境和学习反馈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形成新的导向规制。加大考察比例,降低考试分量,从多视角、多维角度对学生情况进行评价,形成新的导向机制,以此来营造一个分数压力较小、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四、结语

2008年的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了每一个国家,大量的失业人口使世界的负担加大了,从历史上的现象来看每次经济危机中教育行业都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近日,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超过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中国将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将更加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经济社会人才成长规律。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办学质量明显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整体能力明显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48-02

近年来,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进了教育现代化进程。学习已突破书本和课堂的有形局限,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拓展延伸。这就要求教学资料存储于网络上,供学生随时查阅学习。学习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高职教育更是如此,教学资源库建设能提供大量素材供学生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地学习,由于金融专业的特点,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尤为必要。

一、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必要性

1.金融专业涉及面。金融专业涵盖面广泛,一切资金融通及其衍生行为都可纳入其中,涉及业务范围广,所包含的业务也几乎涉及到了金融的各项业务,甚至包括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涉及的行业有银行、证券、保险等广义金融行业,每个细分行业在具有共性的同时都有其特性。因此金融专业学科方向包含众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既有宏观研究又有微观分析,既有理论学习又有实践操作,还涉及必要的人文素质提升课程。涉及如此之广的经济社会因素,不是哪门学科建设能够完成的,必须有内含广泛的教学资源库提供相应的学习素材和分析资料。

由于金融专业涉及面较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存在差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对银行业务特别感兴趣,有些专注于证券业务或保险业务,有些对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有热情。因此可通过教学资源库提供学习素材和分析工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多媒体教学仅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而教学资源库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能随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更好地组织时间,提升学习效率。

2.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不。由于金融专业具有实践教学条件要求高,实践教学资料有些具有私密性,实践操作具有风险性,实践场地能容纳学生较少等特点,往往导致实践教学比例不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践常常脱离金融专业实践操作,而要在短时间内改变这种现状,就地方院校的现实条件而言很难办到。行业特点导致即使是院校教师也存在实践经验不足和行业发展前沿难以把握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上成了理论的堆砌,无法从实践角度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锻炼和拓展。

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能够有效弥补实践教学的不足,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同时开展仿真和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譬如可通过超链接方式实现教学信息的灵活获取以及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重新组织,可通过与金融行业网站的链接及金融行业业务的专题网页和模拟竞赛网站的链接向学生充分展示和演示金融行业的业务过程和最新的业内信息,使教学和学习变得生动有趣。

3.金融行业发展迅速。作为经济的核心行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金融行业在过去几年间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新的金融业务层出不穷,新的金融细分行业不断产生,金融创新工具不断发展,互联网对金融行业的不断渗透等都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巨大冲击。尽管如此,作为金融核心的风险、收益、时间价值等构成因素依然是核心要素,教材和课堂教学不可能穷尽学习和分析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更新的速度也赶不上时代的变化,更新的成本也非常高昂。教学资源库的运用能加快更新速度、缩减更新成本,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利用学习素材和分析工具把握新的行业发展业务和趋势。

二、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重点建设内容

现代高等院校承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基本职能,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充分体现这三项职能,不能仅仅服务于专业教学,还应引领行业、服务社会,这样才能扩大资源库的辐射和影响范围,使资源库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因此,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应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1.课程资。现代高校的专业建设建立在课程建设基础之上,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尤其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对夯实专业发展的基础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资源库普适性、开放性、共享性的建设要求,实现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的效用最大化,资源库在建设时充分考虑地域经济环境和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历史沿革和开设情况的差异,以及金融行业现实发展的需要,以银行方向为主,兼顾证券、保险方向岗位群的需要。

2.资源中。教学资源库的服务对象既包括在校学生,也包括行业从业人员和有金融知识学习需求的社会大众。因此在建设课程资源的同时需要结合教师教学改革实践、学生在线自主学习、职员业务素质提升、大众金融知识服务等功能的实际需要。

3.职业资格证考试培训资。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毕业生,且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在行业企业的实践锻炼机会和时间有限,行业企业实践经验较少,导致教学内容和行业实际存在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另外,有些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不深入,行业和高职院校难以形成互补型共同体,尤其是金融行业这种知识密集型而不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尤其突出。

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在于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职业资格证尤其是从业资格证的获取对于检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办学的社会评价等方面都十分重要。

职业考证辅导平台为金融从业人员补充金融专业知识、训练金融职业技能、获取最新行业信息、提供专家咨询指导,且可贯穿于其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全方位提高业务素质,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思想。资源在开发建设阶段,由校企共同参与建设,投入使用后实现校企合作共赢。金融知识普及平台面向社会公众普及金融知识、提供理财服务,既有丰富多样的资源素材,还有理财专家在线理财咨询,能够很好地满足社会公众金融知识学习和家庭理财的需求。两个平台的搭建使高职院校拓宽了金融专业社会服务的途径和渠道,进一步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三、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难点

1.教学案例的选择和分。教学案例的选择和分析也是难点所在,主要在于金融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金融问题不能单就金融专业的视角解读,必须放在大的宏观经济环境甚至于社会环境来观察。许多金融案例的成败得失都是事后分析,初看很有道理,却经不起仔细推敲,反而会影响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不利于历史唯物史观的培养。萨缪尔森说过“我们只有历史一个样本”,在分析案例时不能脱离具体的历史阶段而空谈理论,然而了解具体的历史环境对分析者和学习者来说对人文素质的要求更甚于对专业的要求。

查阅以前编制的案例,发现有些金融行业成功案例今天却走向了覆灭。简单来说在经济周期上行期间扩张战略总是取得骄人业绩,令人神往,然而一旦经济周期下行却成了失败的伏笔。不确定性是金融专业学生要掌握的基本概念,成功和失败是硬币的两面,关键在于外部坏境和内部因素的契合,要少用优劣来评价金融行为,多用特点来说明。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事物之间关联关系的分析比因果关系的分析更加重要。当然这并不是说因果关系不重要,实是因为影响因素如此复杂,互动博弈成为相关参与人的基本策略,最终的结果形成于各方合力。在这种情况下要确切地分析因果关系非常困难,即使可行也耗费成本,并且随着环境变化,影响方式也随时调整,关联关系的分析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对于金融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很关键。

2.客观评价风险收。在教学实践和资源库的建设中,由于金融专业的性质原因,接触最多的是风险和收益的权衡。金融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行业的收益来源有多种,但都是承担了风险的回报,而在很多时候,有些教学资源都只强调其中之一,不利于学生形成风险收益的思维。

有些学生对安全性特别偏好,在学习过程中对股票、期货等内容排斥。而有些学生对收益特别偏好,在学习时对银行存款、国债不感兴趣。这就要求在资源库的建设中收集比较全面的金融产品进行说明,同时也可在实际运用时因材施教,还要强调风险不仅仅取决于金融产品,还和投资数量比例有很大的相关性。

3.资源的时效性和开放性。金融专业教学资源库特别强调时效性,金融产品和金融业务不断更新,要求资源库和行业前沿接轨,才能做行业的引领,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就证券行业来说,融资融券业务、转融通业务、股指期货业务不断推出,资源库及时更新才能对行业从业人员更有吸引力,同时更好地服务行业和投资者。如果还是停留在做多的单边思维,培养出的学生就难以和行业发展接轨。对于投资者来说也更关注金融产品的更新,因为在面对新产品时他们更需来自金融院校的介绍。资源库的时效性要求其建设者时刻关注行业动态,学习金融理论的新知识,与时俱进。

保持资源库活力还要求其是开放的平台。只有开放的平台才能提供时效性极强的信息,也只有开放性平台才能给使用者提供异质化的服务和定制服务。参与者能够形成良性互动,共同为资源库添砖加瓦,丰富资源库的内容,在互相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完善资源库的建设。但是如何在平台的开放性和信息的权威性之间做出平衡是建设过程中的难点。

篇10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满足职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体系,因此,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职业院校在学校和专业、在课程设置的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上都应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在职业教育中将满足社会性需求和职业性需求的功能融为一体,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职业技能,力争将职业教育的效用最大化。具体到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的细分方向证券投资,根据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将重点放在培养金融理财职业人才和证券经纪上。我们将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职业资格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积极探索证券投资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力求培养适合当前资本市场需要的有用人才。

一 高职教育金融管理与实务(证券投资)专业的定位及学生定位

要适应高职高专金融专业证券投资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首先要从专业定位和学生的定位来探讨。

1.专业定位

一是培养一线生产者还是管理人才;二是策略层面的工作还是简单经验层面的工作;三是专业技能人才还是“通才”。

根据高职高专金融专业的特色,不应该比照本科院校的金融定位,把学生培养成通才,应该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来决定高职学生未来应该是个“理论够用,技术应用能力强、善于交际”的一线人才,而不是通才。并且刚入职应该是简单的经验层面的工作,慢慢地有条件发展成能够处理策略层面的工作,最终成为基层网点的管理人才。

2.学生定位

对未来的一种职业选择,如金融三大行业:银行、保险、证券。具体到证券投资专业,如经纪人、操盘手、分析师。因此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的一个职业定位,也是高职高专教学模式的一大研究方向。

二 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根据证券业人才的几个层次需求将学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岗位划分为以下三个:证券经纪人;操盘手;证券投资分析师。

1.证券经纪人

证券经纪人是在证券交易所中接受客户指令买卖证券,充当交易双方中介并收取佣金的证券商。

作为证券行业的入门职位,证券经济人在行业中有很基础的作用,是从事金融市场其他岗位工作的起点,目前市场需求也非常大。因此,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就业的高门槛而言,职业院校学生选择证券投资业及获得证券经纪人从业资格不能不说是一个从优的选择。学校除了讲授证券投资的理论知识外,有充分的实训教学设备条件开展仿真实训教学,并辅以适当的证券从业资格教育,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从业资格能力。

2.操盘手

操盘手泛指金融市场中,在证券、期货交易中专门为投资机构从事金融工具买卖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具有熟悉各种金融工具,市场趋势分析充分,盘面把握较好,操作技术娴熟,心理稳定等特质,能够根据客户的要求捕捉金融交易的时机,熟练运用买入和抛出筹码的技巧,为证券商或委托人获取利益。

3.证券投资分析师

证券投资分析师是依法取得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并在证券经营机构从事与证券市场及证券投资相关的各种因素研究和分析工作,并向投资者提供分析、预测或建议的专业人员。其工作内容包括证券市场、各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的研究和预测,以书面或者口头的方式向投资者上述证券研究报告、投资价值报告等。

证券投资课程通过理论教学、课堂实验、仿真实训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证券市场、各证券品种的价值及变动趋势的研究、分析方法,为其日后的证券投资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三 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区分普通高等教育的第二标志即是课程内涵,因此,课程设置、开发及其内容选择就成为高职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依据。

就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与实务的证券投资课程而言,简单照搬普通高校金融本科的课程设置模式是不可行的。无法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因此,高职高专证券投资必须是依托证券市场,选择能够使学生掌握证券市场分析和证券投资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模式,自主开发适合该专业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课程。

具体而言,最理想的方式就是高职院校与券商合作,通过互相渗透,教育专家与专业实践人才相互融合开发课程,使证券投资课程既具有教学的特性,同时也强调了市场特性,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证券投资的职业需要。

因此,在课程设置与开发上还应强调可操作性、应用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可行性。课堂实验、仿真实训、社会实训“三位一体”的实践课程开发和建设在这里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的理论教学内容与普通本科基本相似,甚至一致,只是通过在理论教学内容上从简,实践、实训环节上增加课时量来与普通本科相区别而已。而笔者认为不光是在实践实训环节,还要从基本理论课程这一块努力,开发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要求的职业金融理论课程,如适当开发或增加具有职业特性的(如从业资格、专业道德)金融实验学、金融心理学、金融行为学、经纪人必备特性、以及维护经纪客户关系,遵守证券法律等教学内容或课程。

四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选择和建设

根据以上分析的三个角度,并从这三个角度出发,我们选择并初步建成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金融专业证券投资课程的“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即课堂实验、仿真实训、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1.课堂实验

课堂实践的目标是为之后的仿真实训和社会实训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它在“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中处于最基础的环节,课堂实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虽然,对于高职高专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没有本科生那么重要,但是,扎实的理论知识仍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职高专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阐述证券投资理论是要尽量避免数学推导,代之以比较通俗易懂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切入点的元素要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和观察理解生活现象的实际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讲故事的形式把理论知识和现实案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如在讲解央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时,把最近央行多次加息的动机以及它会如何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等现实题材结合起来。通过案例讲解这种形式的切入能激起学生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和兴趣,使学生较快进入特定的学习氛围中。在案例教学中。讲故事是为了让故事本身来解析和印证理论知识。

(2)课堂的互动。互动的方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提问的方式,也可是小组讨论或者辩论。教师应该先让讨论得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问,然后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在主题范围之类,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

2.仿真实训

仿真实训是模拟真实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以学校为主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模拟真实环境的技能训练的教学过程。仿真实训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很快适应真实环境的工作状态和技能要求。达到企业用人的需要。

仿真实训作为整个实践教学模式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的成败决定着后续的社会实践的开展。因此,应高度重视这一环节。特别是在实训内容选择和实训模式的选择上进行特定的研究。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摒弃课本上陈旧的已经跟不上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内容,重新设置了适应市场的一些内容,以填补在当前金融市场中的理论和实践空白。例如在学习CCI这个技术指标应用时,我们选择市场上流行的分析工具CCI(84)来捕捉市场最强热点,弥补以往在对待强势股无法正确迅速入市的一个空白。在分析市盈率的时候,采用动态市盈率与资本回收时间和银行利率的对比来分析市盈率的真实含义。

在仿真实训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尝试,将某个班级定位为教改实验班,把全班分为十个投资小组,每个小组4~5人,分别仿照现实社会设立一个分析师和一个操盘手,模拟外界公募基金或私募基金的投资模式,以业绩作为评价标准,每周对10个小组进行投资排名,分别设立投资奖和研究报告奖,激发学生的仿真实训热情。

3.社会实践

基于高职高专金融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的,力求学生在系统的完成在校的学习知识的同时,完成学以致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走入社会,熟练且有效地完成角色的转变,成为金融领域适用之才,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就应运而生了。

首先,在校期间,通过与当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联系,协助其组织相关模拟炒股大赛,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同时,邀请组织单位专业人士,在模拟炒股活动中开办讲座和给予指导,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巧与分析能力。

其次,建立与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友好互助关系,组织学生到证券公司或基金公司实习,通过顶岗实习,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其思考能力。

最后,学校应主动地融入到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主战场,把行业、企业融入学校人才培养链的全过程,并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与相关的行业及企业进行广泛地接触和洽谈,从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学生三年级下学期,鼓励学生走入社会,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毕业后的工作和职业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 结语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两种实现方式,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交叉采用。

第一,程序式实现形式。先课堂实验,完成后再进行仿真实训,完成后再进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

第二,交叉混合实现形式。先进行课堂实验,在有了一定课堂实验经验的基础上马上开展仿真实训;在仿真实训中,利用寒暑假进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根据社会实践结果、市场对人才的真实需求以及个人认为在所从事的岗位上尚有哪些欠缺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理论,回校后加强相应的课堂实验和仿真实训的学习,将实践检验于理论,最后提高理论水平,从而达到再次指导实践的目的。

如此,三位一体互相渗透,互相提高,在实训过程中发现课堂实验的不足,在社会实训中检验课堂实验和仿真实训,在仿真实训中利用社会实践所学的市场理论及实践提高仿真实训能力,将仿真实训更能接近现实职业活动,最终能够胜任职业需要,从而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8(9)

篇11

我国正面临着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严峻挑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为高职教育实施推进创业教育明确了方向,对于深化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就业,实现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创业教育实施和推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开设针对性强、有高职特点的创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一支有高职特色的教师队伍,构建高职创业教育体系,探索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就业的方向和途径。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以创新性和创造性为基础内涵,强调培养高职学生的竞争能力和择业能力。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活动。高职院校要把创业教育这一种理念贯穿于教学及课外活动中,主要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够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对促进和指导就业指导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1.创业教育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分工不断整合,人们转岗机会增多,转岗频率加大。我们应该提升当代高职学生的转岗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拓宽他们的就业视野。

2.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业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开发和提高他们创业的基本素质,为国家培养各种高等技术应用性的创造性人才,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创业教育能使高职学生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知识创新、经验积累和技能培养等创业的智力因素方面得到锻炼,并培养他们的理想、信念、意志、毅力等创业的非智力因素,毕业后能担负起创业的重任。

3.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创业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学会做创业计划,敢于自己去开办企业、经营公司,从而不仅实现自己的就业愿望,而且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路径选择

学校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教育过程是通过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思维、创业能力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路径有以下几条。

1.以职业生涯教育促进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要与职业生涯教育相结合,教育学生职业理想的实现总要受到时代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一个想要奋斗成才的人,都必须把自己的理想根植于他生长的社会时代,置身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关系之中。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既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又关系到每个青年学生的前途和利益。鉴于目前就业“困难”,高职学生更应该为国分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只“就”不“创”,要立志创业。为培养他们的创业理想,要把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的创业“明星”作为高职学生的追“星”对象,宣传“星”的创业事迹,产生榜样作用。也可把创业有成的毕业生请回学校作经验介绍,让在校高职学生感到创业成功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只要肯登攀、肯努力,就会创业成功。

2.以创新精神培养为主,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开展创造教育主要是激化人在自然历史进程中的各种潜能,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教育的功能难以发挥人的创造性。而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家可以感悟到,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一个“既成”和“未成”的结合体,具有未确定性。教育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激化学生的自由意识,使之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现成的存在物,而是一种必须通过自身创造性的活动,不断向未来开辟可能性并塑造自我的存在物。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要引导人们去创造。教育的最根本意义就在于把人的自由本质引申出去从事创造,去打破已有的生存,迈向更高的“未成”,使人在永无止境的创造过程中不断提升,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的内涵。因此,以创造教育激活创业意识对习惯了旧模式就业的高职学生群体来说非常重要。对他们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让他们明白,创业不只是社会精英分子的所为,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大军的基本义务,更要成为高职学生的勇敢追求。

3.建设一支有高职特色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必须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支撑,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师定期到社会和企业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同时,还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创业精英做兼职老师或特聘指导。要针对创业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经验,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组织教学过程,制订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途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制订要体现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面向未来,不断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文化成果;教学过程要注重在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欲望,从而萌发新思想、新方案;教学方法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和实验、实习、科研结合起来,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4.重视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重视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社区条件和财力,开设有自身特点的校本课程。学校通过在校内创建模拟公司、模拟创作室、模拟中介机构等,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和条件等,甚至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校内开办服务公司,或将学校所属的学生服务部、食堂、书店交予学生经营,等等,为学生提供体验创业过程、培养和检验创业能力的实践、实训条件。因此,开设创业教育的实践、实训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实践、实训的模拟整合,可以检验、测评学生的创业能力,反馈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不断提高。

5.学校要注重创业教育良好氛围的营造。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如同营造学习氛围一样重要,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要持续存在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对入学时的专业思想教育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不以为然。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就可能促使学生理性思考未来,及早地确立人生奋斗目标,规划职业生涯,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掌握专业技能。营造创业教育氛围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包括宣传栏、校园刊物、报告会、系列讲座、课堂教学、校园网、学生社团组织和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等,这些途径和方法同时又是创业教育的有效手段。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学校要帮助他们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创业的能力,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自主创业、岗位立业做好准备,这也是高职教育展望未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涂德虎.试论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