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综合性金融危机

综合性金融危机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7 15:11: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综合性金融危机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综合性金融危机

篇1

一、后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价值

其一,我国国内的客观环境原因。受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的经济都不景气,但是竞争关系却没有受到影响,市场竞争的扩大导致了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我国必须摒弃传统的经济管理观念,建立资源节约的新型增长方式和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其二,我国企业与外企相比有着诸多的不足,如:企业人员素质不高,企业的技术能力不强,人员不稳定和管理水平落后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迫使我国在后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必须进行经济管理的创新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面对新形势的挑战。

二、后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综合性

金融危机环境使企业经济管理的重心开始向以价值为基础的方向转变,对于企业日常来说,不再是一味地注重经济的生产,而是逐渐向多元化的综合性管理发展。企业的综合性管理同样是企业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措施之一,目前的现代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多地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对企业的经营和规划进行控制,最后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二)企业经济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关联性

企业中的各个环节都和企业管理存在一定性的联系,在这些关联中当然包括企业部门和人员,企业经济管理的程度直接关系到了企业和企业员工的经济收入以及未来的发展状况。在企业建设当中,只有拥有良好的经济管理的气氛,才能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管理措施的实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财务价值预算存在性

在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的决定对整个企业的发展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企业全年、季度或者是月份的经济收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状况。这说明了企业的财务状况能直接反映企业运营的一个状态,企业管理者应该充分考虑和制定经济管理方针和目标,从整体上结合自身的财务情况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方法。

三、后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策略

(一)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的创新

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中,最应该首先改变的就是经济管理的思想观念。思想观念是能够决定企业经济管理整体的方向,具有导向的作用。在后金融危机环境下,不仅要更新员工的思想观念,还要注重对企业高层领导思想观念的更新,领导者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员工才能更好地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在企业经济管理观念的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引进战略意识,要让员工在危机意识中寻找解决的办法,树立良好的全局观和危C意识。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新型的管理方法和模式的实践工作,从而在创新中寻找到合适的经济管理模式。

(二)企业经济管理经营方式的创新

在后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企业经济管理经营方式的创新。为了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发展需要,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理念,不断地改革创新管理策略,不管在日常管理还是经营活动中都必须逐步提升管理的深度、广度和弹性等。还应该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经营联盟,注重品牌化的效应,加强企业形象的宣传力度以树立品牌效应,利用品牌来带动生产的效益。采取这种创新品牌的方式有利于企业知名度的提升,形成企业的软实力竞争力,对企业的整体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财务约束制度的创新

在后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还应该要求企业创新财务约束制度,务必对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加以确定和完善,是财务人员做到各司其职。对日常运营中的公车使用,外来人员接待等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用以约束。根据财务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企业运营的财务支出机制,在实际的运用中,要真正地做到按规章制度办事,有助于趋于管理内部资金的整体利用率。企业内部还要对部门的预算费用进行细化,建立合理的企业经济管理预算制度,对财务的预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企业的资金和固定的资产要定期进行盘查,对财产实施登记制度,实现各种财产的透明化管理,方便企业高层领导根据财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目标,并保证在企业运行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四)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

在后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中,传统的财务管理形式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企业应积极为财务部门引进先进的电子设备,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束缚,展开远程查账、报账和审计等工作,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在企业财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使财务管理的工作更加谨慎,同时为企业的重大决策出具参考数据,提高高层管理者决策的正确性。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在后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元素之一,重视人才的教育、培训和管理以此达到企业经济管理的专业性。在后金融危机出现后,部分企业减少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本,但是,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用反而使得企业经济管理出现了更严重的问题。企业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通过创新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降低成本,增加员工的稳定性,加大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可程度,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因此,可以定期地举办关公教育和培训,让员工更多的感受、理解、认同企业的文化,让员工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

篇2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经济迎来了最关键的时期,一方面,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各个企业都处在经济发展的调整期,市场的需求量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全球性产能过剩,进而使得全球的各大企业都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各个企业来说,必须根据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及时调整以及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方案,进而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能够应对企业正在面临的挑战,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1.综合性管理方式

在现代企业经营以及管理的过程中,不再是通过控制某一个过程实现对于企业的整体的经济效益的控制以及提升,更需要的是对各个方面的综合管理。也就是说,在整个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将价值作为企业的基础导向之一,在这样的一种价值观念的导向下,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于企业中的各项运营操作加强管理,最终实现综合性经济管理方式,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2.以领导的决策为指引

大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都是以领导的决策为指引的,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则是由企业财务指标的实现来直接体现的。因此,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注意,在制定经济管理方法以及模式时,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来决定,而不是单纯依靠个人的目标来决定整个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创新企业经济管理的方法以及策略

1.更新经济管理观念

若想实现管理方法的改变以及创新,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更新经济管理理念,也就是说,企业相关的管理人员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针对企业的经济管理,一定要做到时时刻刻结合市场经济的变化一起企业的全局发展状况,为企业设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战略。除此之外,管理人员除了要更新自己的观念以外,还应该借用培训或者是开会登方式更新员工的管理观念,让员工了解到,我们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即经济的调整期,因此,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也必须要做到根据领导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案,进而帮助一起一起度过后金融危机时代,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企业要建立专门的财务管理机制

虽然说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也就是通过企业的各个部门的各项操作的综合管理来实现的,但是主要的还是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若想实现更好地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应该建立专门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管理机制。这个财务管理团的建立是专门为后金融危机时期建立的,在这段期间,企业要求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办事,并且对于企业的每一笔资金的进入以及支出都要有明确的记录。同时还要建立责任制划分管理,也就是说,针对企业的各个过程的财务的管理,都会有对应的负责人员,这样一来,后期一旦财务工作出现任何问题,便可以直接寻找到问题的负责人,并给予一定的惩罚。采用这种责任制划分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来说,可以让大家分工明确,了解自己所要负的版块是什么,另一方面来说,可以起到督促作用,提升大家工作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进而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帮助企业共同度过危机。

3.提升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更是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实现信息化管理。针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我们也可以同样做到信息化管理,财务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升财务工作的准确性,同时,还可以很好地抑制财务数据丢失或者是财务信息外泄的现象的产生。最重要的是,可以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可以为企业降低人力资源成本,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部分员工自身的专业素质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方面。因此,若想实现信息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企业应该开展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进而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计算机教师的方式加强对于财务人员的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培训,并且,还要建立一定的考核制度,进而激励大家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早日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模式。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只有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企业的最大效益,企业才能够长远发展。

作者:邸刚 单位: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篇3

受访人: 天津海关副关长兼天津新港海关关长 王家鹏

《中国海关》:是什么原因让天津口岸外贸在金融危机后期快速复苏?

王家鹏:2009年,天津港顶住了金融危机的巨大压力,各项业务量保持稳步增长。我认为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以及天津市政府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增加投资、扩大内需等措施;另一方面,也归因于天津港自身通过寻求转型升级,保持住优势,有效地抵御了金融风暴的影响,其在广辟国际航线的同时,在国内广建“无水港”,初步建立起覆盖内陆地区的物流网络,并发展国际路桥运输,使天津港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三条亚欧大陆桥通道的港口;同时,天津港还做了加快大型化、专业化泊位的建设,拓展港口功能以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这些举措都起到了拉动天津口岸外贸快速复苏的作用。

《中国海关》: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跌宕起伏,也对中国外贸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天津港进出口的货物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

王家鹏:从天津港出口的支柱性货类包括煤炭、集装箱、矿石、油品,其它重点货类包括钢铁、化肥、粮食等。金融危机后国际需求的变化使从天津港出口的资源性货物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如钢铁制品、矿产品和遭反倾销调查的鞋类、服装、玩具等商品出口幅度下降,相关企业也受重创。为此,我们也采用延时工作和周末预约加班、优先审核企业特急单据、税款网上支付和银行担保验放、低风险快速通关等方式支持企业出口。此外,在进口方面由于年初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所以进口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

《中国海关》:金融危机的余波对天津口岸外贸的影响仍在继续,在这种形势下您怎样看待天津港未来的发展?

王家鹏:国家、地方政策的扶持和天津港自身的努力,使天津港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考验,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今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双港”战略,对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具有重要意义。且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天津港将形成南、北两大主力港区,逐步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文明环保、港城协调的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港,成为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和我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干港。但是,尽管目前多项进出口产品实现环比增长,我们还应警惕新的贸易摩擦,以及产能过剩给外贸出口带来的影响。且就目前海关统计数字看,受到金融危机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一些货品尽管出口量上升,但单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仍然是大幅跳水,这些,都给天津港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压力。

篇4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5-0101-03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概述

(一)财务风险的概念

1.财务风险的发生因素在金融危机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因素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方面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金融危机会间接影响银行的放贷行为,从而导致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资金短缺,甚至会造成企业破产的严重后果。同时金融危机有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投资项目,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整体上影响了经济体系的架构,使企业在投资的时候更加谨慎、保守,这有可能导致投资者无法实现预期,进而蒙受一定的损失。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企业内部原因进行分析,掌握企业在金融危机下,财务风险生成的原因。企业的管理模式对投资活动有所限制,某些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素质并不是很高,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风险意识,当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才能意识到风险来临,但为时已晚,如果企业没有完善的财务风险规避机制,将会直接地受到风险的影响,以致企业管理人员出现盲目投资、盲目管理等现象,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企业效益产生不良影响。2.财务风险的主要特性财务风险在企业发展和经营中,应当被管理经营者重视,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中,逐步实现发展和增长企业效益。财务风险具有综合性,对于企业来说,财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内部综合型活动,因此,导致企业财务风险产生原因的也是十分复杂的,企业的每一个环节的运营,企业管理的每一个过程,都有可能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诱因,所以财务风险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是企业各种风险现象的综合表现。同时,企业的财务风险还具有客观性的特点,企业所有的财务活动都是客观存在的,企业要想正常经营,想要生存下去,每时每刻都有风险存在,只有处理好企业正常运营与各类风险之间的关系,才能使企业更好地生存下去。此外,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企业在运营的同时,每一个发展的环节都具有不确定性,无法保证企业是否盈利,所以正是因为企业运营的不确定性,才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财务风险一般都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损失,财务风险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也可能会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甚至是造成企业的亏损和倒闭。

(二)企业的风险控制现状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很多的企业采取自认为有效的方式解决风险,认为只要在资金上进行长期的投入和支持,就会让企业顺利的度过。但是企业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已经和国际社会接轨,不再是原先的“闭关锁国”,企业的经营和市场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市场环境的改变会严重地影响企业合理地发展,所以虽然企业内部能够进行有效控制,但是没有办法改变企业外部环境给企业造成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会使企业深陷于泥潭,从这点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企业仍对外部环境有过分的依赖问题。此外,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还存在不完善的问题。一个企业完善的治理结构是需要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权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状态,但是在我国的企业中,三者并没有很好的结合,各自为政的现象依然严重。即使目前国内的某些企业开始模仿国外治理结构,开始建立监事会,但是监事会的真实作用并不是很大,形同虚设。治理结构的不完整,会使企业外部监督和内部控制不稳定,财务风险几率大,企业损失率较高。

二、金融危机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影响

(一)加剧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影响了银行的放贷行为,由此造成了企业在资金方面很紧张。当企业面对财务风险的时候,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相关的业务活动,严重的会造成企业倒闭。当金融危机过后,每个企业都开始认识到流动资金的重要性,在企业日常的管理中,企业也开始对企业各项资金作出一些必要性的使用制度等,保证企业资金充足。造成美国次贷危机主要的原因就是企业资金流动性问题,著名的雷曼公司破产是代表性的例子。同时在金融危机下,会影响央行的有关政策,不断地调整利息利率,进而使企业的筹资风险也在不断地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会将国外的支付能力拉低,这就会间接影响到国内的出口贸易经济,导致国内的市场经济竞争激烈,市场饱和。当市场环境一直得不到改善的时候,筹资风险也会进一步的加深,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每次金融危机的覆盖面都十分广阔,几乎每个国家都会有所波及,我国企业也不例外,直接影响了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国内企业也很受其影响,所以企业和政府都应当时刻的避免由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筹资风险。

(二)金融危机对投资风险的影响

所谓的投资风险就是指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由于财务投资的原因,市场环境在不断地变化,风险也随之而来,这种风险就被称为投资风险。我国内部经济市场的不断变化,就会造成企业投资的过程中,需要承受投资风险,投资风险会造成企业一定的损失。同时,企业的投资风险会带来运营风险,最后导致企业财务风险。所以对于投资风险,企业的投资者需要以谨慎的态度进行相关的投资活动。此外,金融危机的到来,会直接影响到国际房地产,原油,股票等一系列的金融问题。由此看来,金融危机会影响到投资者本身的判断能力,这样会让企业在投资的过程中,加剧投资风险,当企业没有办法承受风险的时候,企业就会面临破产的可能。更需要注意的是,金融危机对虚拟经济的影响也十分大,国内的证券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导致国内证券市场环境极不稳定,造成了许多企业的倒闭。所以,在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要十分的注重企业的投资项目,不能进行盲目,没有预期的投资,这样会尽可能的减少企业的损失。同时企业的管理者还要认真的思考金融危机对投资风险的影响,有计划的进行风险规避。

(三)金融危机对企业资金流的影响

金融危机的出现,让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没有办法保证正常的资金运转。同时,银行,社会和企业的客户等也会无法保障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而影响企业整个的运营生产计划。企业在有计划的经营时,在遭遇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较好的方法进行解决,就会使企业的资金链条断裂,没有办法让企业获得更加充足的资金流运转。同时金融危机也会导致其他相关联企业的资金链条断裂。所以,金融危机影响了整个行业圈子,致使企业不能将结算资本转化为货币资本。目前我们国家企业的应收账款已经达到6万亿人民币,接近于总企业资产的30%,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应收账款所占的比例更大,已经超过了60%。这就说明,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企业对资金流的控制力较低,使得企业受到资金流影响较大,进而导致坏账损失,这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对大型企业来说,也会影响其生产运营。金融危机还会导致原材料,产品价格的不断变动,会使企业没有办法做好预算,在短时间内,企业的融资能力较低,这些问题都会造成企业对现金流的控制力减弱,因此,金融危机会影响企业资金流的正常运转。

(四)金融危机对汇率风险的影响

金融危机不仅能够使企业内部环境产生影响,同时也改变了外部环境,如国际汇率问题,就会使企业在国际交易中,产生不必要的损失。金融危机会使各个国家的产品价格产生不同程度的浮动,使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做出很好的判断,严重的可以导致企业在业务操作时,发生巨额亏损或者是破产。某些公司在国际交易的时候,由于汇率改变的问题,原本获利的交易,由于金融危机的原因,美元等货币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致使企业在交易时发生经济损失。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这三次金融危机中,可以看出,每一次金融危机的出现,都会改变当时的经济体系,汇率的上下浮动较大,同时还具有不稳定性,很多的公司在汇率问题上都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使企业在国际交易中损失过多地资金,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国际性企业要十分注意汇率问题,尽可能的较少损失。

三、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方面针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一)建立财务预警管理机制

为了能够使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对金融危机进行规避,在企业中应当建立合理的财务预警管理机制,以便于及时有效地预警金融危机。财务预警机制指的是以企业的信息化为基础,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发现企业潜在的风险,并给与一定的解决方案,使企业提前处理危机和风险。企业的财务预警机制,能够使企业有更长的时间对金融危机作出应有的准备和处理,并能够在财务问题处理方面实现更加合理有效的效果。金融危机的本质属于一种货币危机,同时也可以理解为企业过度的负债,致使企业没有更多的流动资金维持运转,进而造成企业损失或破产。合理的建立企业财务管理机制,能够让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解决企业较差的支付能力。这样才能使企业能好的完成业务流程。企业在运作的时候,财务风险无时无刻都存在于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进行监测和预警,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相关的财务处理,这是对企业良好发展的保证。因此企业建立财务预警管理机制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当今国际市场经济体系随时都在变化,企业间的合作和竞争也越来越多,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多,建立一个及时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的机制十分必要,同时也是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推动流动性资产的流通

企业能够不断地发展,就是因为资金能够在企业中不断的循环和流动,这个过程中,货款回收就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只有控制资金流动线的通畅,在推动流动性资产的流通,这样才能保障企业正常的运营。金融危机时期,市场环境不断地变化,所有的商品没有很好的贸易流通,使得企业面临着资金不流通的困境,没有资金的周转,企业是没有办法进行正常生产经营的。所以,在金融危机时期,企业要重点把握各类关键信息的收集,时刻对市场进行监测和观察,进而及时作出反应。同时企业还可以在内部建立资金控制机制,时刻对企业内部资金进行监控并加以管理,保证企业内部资金充足,防止资金流失或不通畅。

(三)优化资本结构,控制资产负债率

负债对于企业来说,既是一种好事,在某种情况下同时也是企业的累赘,所以负债是企业发展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能促进企业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当金融危机或是企业财务风险来临时,很容易造成资产的负债率过高,使企业净资产收益降低,所以当企业的负债率过高时,企业基本就处于财务风险之中,如果不能及时地处理,就会使企业的盈利能力迅速下降。因此,企业在正常经营的状态下,一定要注意负债率问题,将企业负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合理的计算,设置企业负债底线,企业运营无论出现什么状况,都不能低于这个底线。同时还要注重企业的资本结构,并进行合理优化,当企业的资本回报率降低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调整,降低负债比率,进而降低债务风险,当资本回报率升高的时候,可以有效的增高负债比率。所以企业想要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及时的优化资本结构,这样才能使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有效的控制资产负债率,让企业快速提高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

(四)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想要做大做强,需要不断地完善企业机制。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财务风险,就需要在企业内部不断建立健全组织结构。在企业组织结构中,要以权力机构和执行机构为主,保证每个工作人员对自身职责做到明确和了解,在衍生金融工具的操作方面,要做到尽职尽责,明确企业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机制,保证企业工作人员在业务操作等环节上,不断降低出错率,并明确其责任,从内部逐渐形成监管体系。加强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内部控制,会有效的较少企业衍生金融工具操作风险,间接地减少企业的损失。

(五)谨慎投资,规避风险

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多,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企业间的合作也会越来越多,同时市场竞争也势必会随之增加,变得更加的激烈。同时现如今的经济形势呈现出了不稳定的发展态势,在一些领域甚至是下跌的状态,所以企业在这种市场环境中,要保持平常心,不能冲动和盲目,在投资的时候,以一颗谨慎小心的心去面对企业的运营和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可以肯定的是,风险是时刻存在的,并且是与机遇并存的,所以,企业要严格对内部进行控制,同时保持当前良好的状态,寻求和抓住机遇,实现企业规模和业务上的突破。企业在经营的同时,也要时刻地注意资金问题,将企业负债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让企业的经营更加得顺畅。总而言之,金融危机和财务风险都是企业发展的潜在隐患,只有及时地发现,并加以控制和规避,才能使企业顺利地度过危险时期,并进入很好地发展状态。本文就金融危机条件下对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思考,进行简要的叙述,说明了目前企业在金融危机状态下存在的问题,同时还给予了几点应对策略,保证企业在金融危机时期,得以生存,并能良好的发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娟.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问题的探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09.

[2]张敏.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0.

[3]罗美娟.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风险及其防范控制[J].会计之友,2009(8).

篇5

一、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对世界经济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在生产管理与经营过程中迎来了机遇与挑战。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市场经济激烈、产品滞销等问题,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成为企业稳定与可持续竞争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与企业经济管理的概述

1.后金融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主要指代自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从触底到回升再到新一轮的增长的时间段。这一时期是不确定的,或短(二至三年)或长(十年乃至更久)。在此阶段内,金融行业、经济实体产业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加之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受国外以及国内的多元化因素的影响,企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为适应市场变化需求,避免在下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淘汰出局,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发展战略改革成为必然趋势。

2.企业经济管理。企业经济管理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对企业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的总称,其宗旨在于通过管理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长效发展。随着经济管理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已成为一门系统、全面的学科。通常情况下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企业管理时,会依据企业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制定一系列经营制度、管理系统、经营方法与运行模式,维护企业正常运营。常规情况下,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管理系统体系,即普遍由生产经营管理系统、组织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创新系统以及财政经营管理系统等共同组成,用以保证企业稳定与长效发展。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进行企业经营管理创新时,需从根本出发,进行系统、模式、制度以及方法的创新与改革。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基本特征

1.综合性增强。由企业经济管理相关概述可知,企业管理的宗旨在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企业要想达到管理目标,体现企业经济管理价值,则需进一步加强经济管理的综合性,实现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强化。即,以价值为导向,对企业各部门、各项经营活动与运行操作进行管控,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2.注重企业领导决策。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组织开展与企业领导决策存在密切的关联性,而采取指标作为反应企业市场经营实际情况的重要指标,对企业领导的经营决策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为提升企业竞争力,避免出现产品滞销问题,企业领导需以财务指标为基点,结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制定经济管理制度、运行模式,进行管理系统调整。从而保证企业发展与市场变化的协调与统一。

3.关联性提高。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综合性增强,管理范围涉及到各经营活动项目中。因此,企业经济管理制定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而企业经济效益与企业发展、企业员工发展存在密切的关联性。因此,企业经济管理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关联性得到提升。

四、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

1.革新经济管理理念。管理理念的更新是推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主动力。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组织者、企业发展的引领者,企业领导应注重自身经济管理理念的革新,并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实现先进管理理念在企业全体员工中的有效渗透。首先,我国企业领导应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国家政策支持方向,贯彻落实党政方针,保证企业发展与国家市场经济建设目标的一致。其次,企业应用长远的眼观看待问题,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实现经济管理理念的创新。与此同时,企业管理工作人员,应从整体层面出发,站在全局角度为企业制定经济管理制度,调整管理系统,用以保证企业运行模式的契合性而不是一味的求新求异。

2.深化财务管理的认知与理解。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总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企业资金科学配置,提升企业经济活动价值,保证企业经营决策正确的关键点。因此,企业管理人员以及财务工作人员,应提升自身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知,树立财务管理意识、会计意识,从而加强企业资金流向的有效控制。对此,企业可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报表格式、完善财务预算体制、建立财务管理教育培训制度等方式,进行相关工作人员管理水平与能力的强化,规范工作人员工作行为,落实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3.建立科学财务支出约束机制。财务支持约束机制是企业经济管理内部机制创新的重要体现,对提升企业财务系统管理质量,强化企业财务系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首先,制定完善的财务支持约束机制制度,包括财务工作者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工作日常执行规范、企业经费管理制度、企业公共财务资源管理制度等等。应以保证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实现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准确落实。其次,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加强企业员工对企业经济管理的自主参与性,从而实现企业资金价值的最大化发挥。与此同时,在工作经验、经济管理运行模式借鉴的过程中,需依据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各部门工作属性、工作情况进行财务支出约束机制的调整与改革,保证财务支出约束机制符合各部门发展需求,从而实现财务支出约束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此外,进一步完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通过配置专业工作人员、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抗风险能力。

4.调整企业经营策略。在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经营策略的有效落实对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调整企业经营策略,保证经营策略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完善性是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点工作之一。在此过程中,企业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依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与市场变化需求,为企业制定长期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进行科学定位,树立企业品牌形象,通过借助多媒体进行企业宣传,营造良好企业文化,从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优化发展。

5.引进先进采取管理技术与方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已成为企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因此,在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先进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引入。例如,在财务管理中,为满足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需求,可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智能化监控技术等建立信息化财务管理系统,并通过该系统进行财务信息统计、查账、保证、审核等,从而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与效率。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市场竞争日渐加剧的环境下,企业应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改革,应以保证企业经营符合社会与市场变化需求,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探讨[J].时代金融,2016,09:127-128.

篇6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我国企业对经济管理进行创新,这是由我国企业所处的客观环境来造成的。第一,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都陷入了不景气的状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进一步加剧。这种客观环境就要求我国经济必须要抛弃过去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而发展资源集约型的经济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国外企业相竞争。第二,国外企业与我国企业相比较而言,我国企业还存在着诸如企业认同度低、技术落后、人员稳定性差、内部组织松散、管理落后等问题。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弊端更为突出,尤其是经济管理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如何创新企业经济管理,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必须通过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来提髙生产效率、增加利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所以,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是很有必要的。

2.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特征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企业经济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是以价值形式为基础,对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综合性的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重要项目之一。现代企业可以科学的规划与控制企业的经营过程、生产过程,最终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

2.2 经济管理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具有广泛联系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的所有管理项目都要涉及到对企业资金的应用和调配,经济管理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具有广泛联系。这样就必然会涉及到企业所有的下属部门和人员,因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好坏与个人自身收入、企业发展壮大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只有形成良好的经济管理氛围,才能取得预期的管理效果,才能够有效推广企业的各项管理措施。

2.3 经济管理中的财务指标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企业髙层领导的决策对于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至关重要的,而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是由最终形成的全年、季度、月份等财务指标来直接反映的。企业管理者应该根据企业相关的财务指标来指导企业经济管理目标和方针的制定,有效调整生产技术、营销策略、经营活动,这样既能够实现企业制定的经济管理目标,又能够大大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

3.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如何加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

3.1 实现经济管理观念的更新

对于任何企业的管理活动而言,更新观念都是极为重要的。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更新企业员工观念,特别是企业髙层领导者的经济管理观念是必不可少的,能够有效地营造出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在实现经济管理观念的更新的过程中,应该适时引入战略意识、危机管理意识等最新观点,以保证企业髙层领导者能够在制定经济管理目标和方针时,形成科学的全局观念和管理观念。众所周知,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具有影响面大、涉及面广等特点,所以企业应该在实现经济管理观念更新的指导下,注重实践新型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

3.2 创新企业的经营策略

企业经济管理创新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企业的经营策略,企业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组织结构,改变过去那种经营观念,多采取柔性化、虚拟化的组织结构,重新建立健全新的企业经营组织结构,不断创新企业管理的弹性、宽度和幅度。创新企业的经营策略主要包括创新企业的经营联盟和品牌。创新企业的经营联盟是指企业通过与其他相关企业通过生产、技术、销售多种措施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固定的企业间经营联盟。创新企业的品牌就是指企业改变过去那种代入加工的低水平生产,创建新属于自己的品牌,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髙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增加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进而赢得市场。创新企业的经营策略,必定能够为企业赢得市场,增加企业利润,有效提髙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环境。

3.3 建立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

企业应该完善诸如财务人员岗位职责制度、经费管理制度等综合性的管理制度,加强公用车辆使用、人员接待等相关性的管理制度,加强邮资费、电话费、办公费等单项的管理制度。这样就很容易做到有章可循,在企业内部建立起较为有效的财务支出约束机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执行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按制办事,以节约资金、堵塞漏洞,最大限度地提髙企业的各项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注意细化部门预算,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这样就能够有效提髙企业财务管理的预测能力和计划能力。每个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预算定额标准,及时分析研究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此外,建议建立企业财产物资登记盘存制度,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年末、每季、每月等时间段来进行实地盘存,同时对最终核算的结果进行处理。或是可以制定企业内部计划的价格制度,企业在进行存货、材料、办公用品、设备等的销售或者购进时,可以采用定额管理制度,或者采用计划价格制度,在每个月的月末进行成本差异分摊。

3.4 不断提高对推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企业各项收支环节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其次,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与政策层面冲突、有利于加强企业廉政建设,更好的适应内外部环境。再次,要充分认识到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有利于企业识别风险,分析并评估风险。最后,要对症下药,有效地化解各种风险。

3.5 实现财务管理手段信息化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伴随着电子科技的广泛应用和新经济的髙速发展,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目前现代网络式的财务管理已经逐渐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桌面式财务管理,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加强數字化和信息化。利用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这样就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众多的远程处理功能得以实现,例如远程审计、远程查账、远程报账、远程报表等,同时也能够强化管理层对下属各分支机构的财务监控。利用先进的网络通讯技术,能够较好地实现网络财务的协同业务和远程处理能力,使得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进行转变。建立专用财务管理數据库,既能够利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经营进行常规决策实践,又能够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财务管理趋于严密,减少财务管理的随意性。这些先进技术的运用能够有利于实现智能化、髙效益的财务管理。

此外,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不仅帮助财务核算人员极大的简化了日常工作,而且要为财务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决策的平台。软件的财务分析功能,可结合自定义财务分析报表,以账务核算數据为基础,采用专业的财务分析方法,对企业当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评析,并且以图表等方式直观的展现出来。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事后分析,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预测,从而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正确的依据。还可以引入引出标准格式的凭证、报表、摘要、工资核算方法等,方便用户使用。并且还可以向上上报报表和凭证、往来对账单等账务數据,供企业编制合并报表或进行账务數据查询,满足企业应用的需要。

3.6 注重“协同”效应,提高对企业资源的掌控能力

传统的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模式与企业其他的业务子战略的关联度不够,更多的关注点在于支持企业、强调服务的整体战略,在目前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越来越显得不协同了。在目前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企业不再是过去那种封闭、孤军奋战的状态,更多的是产业群、价值链的集体参与竞争,上下游企业间在市场、利益等因素的驱动下,结合在一起共同参与市场竞争。所以协同效应对于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制定显得尤为重要。“协同”的企业财务战略模式主要关注两方面:一是与外部业务的协同,即下游与经销商(客户)业务、上游与供应商业务的协同,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对外财务资源的价值最大化;二是与内部业务的协同,目的在于实现企业对内财务管理价值最大化,进行内部财务“流”管理。这两方面业务的协同,即企业与下游经销商、上游供应商的整个价值链协同,最终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在整个价值链上财务管理价值最大化。这种协同的财务战略管理模式是目前企业共同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最好的方法,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经营风险的前提。

篇7

一、引言

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席卷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事实上,美国次贷及相关衍生债券在美国全部住房抵押债券中所占比例不到20%,在所有住房抵押贷款中所占比例不到10%,而相对于全部住房价值的比例还不到5%。那么,市场份额并不大的次贷业务何以重创美国乃至世界的金融体系?其关键原因就在于近年来欧美金融体系中所蕴含的巨大的系统风险。系统风险(systemic risk)并无统一定义,通常是指由金融体系中一个或几个金融机构的失败引起的连锁反应导致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实体经济都陷入困境的风险,或是指因某个因素的变化而使得几乎所有金融机构乃至实体经济都陷入困境的风险。

二、美国银行业系统风险成因

(一)银行业集中度、关联度及综合性过高

自1980年以来,随着对金融业的放松管制,美国各大银行展开并购潮,不但并购行业内的竞争对手,还对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跨行业并购。在此期间,银行业集中度迅速提高,形成了一些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为一身的超大银行。研究表明,美国主要的大银行具有更高的财务杠杆及更小的流动性,因此风险更高。而一旦占有很高市场份额的大银行出现问题,企业和个人就很难获得正常的金融服务,市场信心将大大降低,从而危及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由于各银行间的业务往来密切,一旦某个银行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此外,各大银行都拥有大量相似的资产(如次级债券等),一旦这些资产出现问题,很多银行都会受到影响,从而使整个金融市场陷入困境。

此外,1999年美国颁布的《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案》在去除了银行及证券公司间跨行业并购障碍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此前,银行和证券公司各司其职,这种分业经营方式降低了美国经济的系统风险。而在银行进行混业经营后,这种行业间的互补性消失,从而加大了系统风险。这也正是混业经营前历次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远小于本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二)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所引发的系统风险

1、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化带来道德风险

自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很多银行都将所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出售给其它金融机构,这些机构再将所购得的抵押贷款汇集到一起,将其作为抵押来发行结构更为复杂的衍生债券。这样,贷款发放机构就将风险转移给了各类住房抵押债券的投资者。由于贷款发放机构不再承担贷款所带来的风险,因此它们很可能会产生道德风险,放松贷款发放标准,不认真去核实贷款人的信用度等。研究表明,次级贷款的高拖欠率与宽松的放贷标准有着密切关系。

2、次级贷款所引发的风险

自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美国所采取的低利率政策,大大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价迅速上涨。这期间很多银行为获取更高的利润,纷纷向低信用客户发放贷款,而次级贷款多为可变利率,一旦利率上升、房价下降,很多低信用度借款者就会失去还贷能力。同时,以这些抵押贷款为抵押所发放的各类债券及这些债券的衍生品也会大大贬值,从而导致持有此类衍生债券的金融机构遭受巨大损失。

3、各类房产抵押贷款债券结构过于复杂且相关性过强

近年来,美国房地产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结构过于复杂的金融衍生品。由于结构过于复杂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投资者及监管部门很难对其做出正确的风险评估,因此只能依靠信用评级机构来衡量其风险。但实际上信用评级机构对这些衍生品也并不了解,风险评估模型存在很多缺陷,而且由于评级机构会向债券发行者收费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这些行为又导致评级机构大大地低估了复杂结构债券的风险,给出了很高的评级,从而误导了很多投资者。

另一个问题在于,各类结构复杂的房产抵押贷款债券的相关性过强,将很多金融机构连结到了一起,一旦房价下降,拖欠率上升,就会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此外,这些债券的回报都与房价密切相关,而一旦房价降低,所有借款人,特别是低信用度借款人发生拖欠的可能性就会提高。而高拖欠率最终会给大量投资房屋抵押债券的金融机构带来巨大的损失。

(三)投融资期限过度不匹配及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所引发的系统风险

1、投融资期限过度不匹配蕴藏着巨大的系统风险

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美国的很多银行都采用了有很高财务杠杆的结构式投资工具(SIV),它们几乎是100%债务融资,主要利用长短期利率的差价来赚取利润,即通过发行短期商业票据所得收入来购买长期资产抵押债券,然后再用新发行的短期商业票据所得收入返还到期的短期债务。但这样做的风险在于,一旦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它们就很难及时获得短期融资,也很难找到其它资金来源;又由于财务杠杆过高,几乎没有权益资本作为缓冲,因此不得不通过在短期内出售长期资产来偿还到期的短期债务。而长期资产的出售则会压低这些资产的价格,降低市场信心,使得更多的投资者撤出资金,次贷危机的爆发对此进行了印证。尽管各银行承诺为其所建立的SIV提供资金保障,但市场突然发现SIV所需资金数额过于巨大,各大银行事实上根本无力承担。因此,市场也开始对这些银行的偿债能力产生怀疑,并进一步对整个银行体系失去信心,导致各银行,尤其是主要依靠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投资银行等机构很难继续获得所需资金,从而使整个银行体系陷入困境。

2、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加重了系统风险

金融危机期间,很多银行的资产价值会降低,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又进一步加剧了银行资产的贬值。按照该准则,一旦资产价值降低,所有持有该资产的机构都要按市场价格重新评估其资产价值,即使它们并不需要在短期内出售这些资产,也必须对其进行减记。资产贬值后,为使资本充足率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也就是使权益资本达到规定比例,这些机构就不得不通过获得新权益资本或是出售资产等方式来降低财务杠杆。但是,在金融市场动荡期间很难获得新的权益资本,因此就不得不通过后者来降低财务杠杆。此外,金融危机期间银行资产价值一般都会被低估,大量资产的低价出售又会进一步压低这些资产的市价,按照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各机构又需要对这些资产进一步减记,而这又需要进一步降低财务杠杆,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金融市场流动性枯竭,导致金融机构蒙受巨大损失。

(四)资本充足率要求所引发的系统风险

为了有更多资金用于经营及获得更高的股本回报率,银行倾向于尽可能少的保留权益资本,而《巴塞尔协议》允许银行使用内部模型来计算风险资本则恰好为其减少资本提供了便利。尽管内部模型必须经过银行监管部门的批准才能使用,但由于模型的复杂性,监管部门实际上没有足够能力来完成对模型的评估。而且衍生债券等很多结构复杂的银行资产属场外交易,监管者及外部投资者很难获得足够信息来对其进行评估,因此银行可以建立对自身最有利的模型。

银行监管部门所颁布的资本充足率规定并未给处于困境中的银行带来足够的缓冲时间。银行资本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为满足银行监管部门资本充足率规定所保留的最小资本量,另一部分则是银行根据各自情况所保留的超额资本。在这两部分资本中,前者实际上并不能起到缓冲作用,因为尽管一旦其低于规定额度,银行就必须马上补足。然而这些资本只是保证了银行在遇到危机时不会立即陷入财务困境,因此它们并未给银行带来更多的调整时间。能起到缓冲作用的是超额资本,但由于前面所提到的种种原因,银行仅保留少量超额资本,在遇到危机时很快就会耗尽,在超额资本耗尽后它们就不得不动用最小资本存量。为了尽快恢复监管部门所要求的资本充足率,银行就必须获得新的权益资本或减持风险资产,而在金融市场动荡期间很难获得新权益资本,因此它们不得不通过减持风险资产来恢复资本充足率。这就意味着银行会出售风险资产、减少发放贷款等,这些措施无疑会对处于危机中的金融体系及经济体系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三、启示

(一)控制银行的规模及综合性

银行并非规模越大、功能越全就越好,大规模综合性银行的经营管理非常复杂,监管者与市场参与者很难真正了解其存在的风险。研究及事实表明,美国的超大综合性银行并未获得先前所预期的规模经济及广度经济所带来的高效率高利润,未获得多种经营所带来的风险分散的效果。而且这些银行中的大多数也未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及更低的价格,它们在很多方面的表现均落后于社区银行及中等规模的地区银行。此外,政府在处理大银行的危机方面缺乏经验,没有好的对策,通常都是考虑到其对整个金融体系的巨大影响而不得不采取救助措施,而危机时的救助又使得这些银行敢于加大平时的经营风险,从而导致对大银行的管理陷入两难境地。因此,监管部门应将银行的规模及综合性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

(二)限制过于复杂及关联度过强的金融创新活动

尽管金融创新推动了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但本次金融危机表明,无论是监管部门、信用评级机构、还是投资者,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对结构过于复杂的金融新产品做出正确的评估。因此,在今后的金融创新中应谨慎行事,特别是对那些能带来高回报或是结构复杂的全新金融产品更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对其中所蕴含的系统风险必须有足够认识,严格控制结构过于复杂的金融产品的数量及银行间交易的关联度,不能因为一时的高回报而冒险任其无节制的发展。

(三)充分评估金融监管政策对系统风险的影响

美国金融监管部门未能对金融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多政策法规未能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导致金融市场存在着很多制度性的漏洞与缺陷。因此,完善相关政策规定、全面评估其有效性、合理性、及可能导致的系统风险,对保持金融市场稳定至关重要。

(四)成立研究和监管系统风险的专门机构

系统风险极其复杂,看似安全的金融机构也可能因为系统风险的影响而陷入困境,孤立地评估各机构的风险并将其简单相加很可能会大大低估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因此,系统风险的评估与管理需要银行间的协作,甚至要与国外银行合作才可能完成,而这并非是某个银行所能做到的。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从国家层面上组织人力、物力,成立专门机构,从全局角度评估系统风险,并加强国际合作,力争充分认识系统风险并将其控制在合理水平。

参考文献:

①Hellwig M. Systemic Risk in the Financial Sector:An Analysis of Sub-Mortgage

Financial Crisis [J].De Economist,2009,157(2)

篇8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99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1

随着世界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部的金融危机会造成经济的全方位崩溃,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密切,金融危机对我国进出口贸易、股票市场、就业市场、外汇储备、房地产业和旅游业等产生深远影响。

1 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我国是进出口大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扩大出口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世界经济发展减速的背景下,加大我国的出口贸易量对刺激我国经济影响重大。金融危机的爆发会造成国外消费市场萎靡,从而降低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量,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进而影响中国产品的市场优势。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例,次贷危机的爆发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美元贬值迅速,其出口产品的优势不断下跌,为美国政府为银行注入了流动性资金,导致人民币极速升值,中国出口产品原有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出口量大跌。

2 对金融证券机构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金融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但是金融市场的工作机制并不完善,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规避能力较差,但是其资本项目远未实现完全开放化,因此,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我国的金融和证券市场不会出现反向的单边行情,这保证了我金融证券市场的相对稳定性。另外,影响我国金融和证券市场的主导因素是国内政策引导和市场环境,整体环境出现经济衰退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最大,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相对有限。金融危机会对利率联动、汇率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产生影响,同时也会承担一些国外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对证券行业来说,其直观的反映是股票价格波动,对投资者以及证券机构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对融资市场造成冲击,但是金融危机对证券市场造成的影响会进一步促进金融创新,从而提高市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控制力度。

3 对劳动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带来的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经济增速的降低,同时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更加恶劣,甚至出现了大批中小企业破产的现象,大型企业的增长势头减缓,经济效益降低,势必会造成就业市场需求的萎缩,出现大量失业人口。数据调查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东部沿海地区出现15%的企业倒闭,同时造成2 000多万农民失业返乡。金融危机对民营金融和房地产业就业市场产生了影响,一些劳动人员会出现跨区域、跨行业转移;对我国而言,当国外出现金融危机时,我国面临着优秀海外人才的引入良机,从而增强了我国各个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4 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世界经济普遍处于萎靡状态,经济增速大跌,因此其市场需求也相应降低,而对我国而言,外汇储备则会呈现增长态势,由于我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据了相当大部分,同时美元又是世界性支付货币,因此从短期来看,我国不能采用减持美元资产来规避金融风险。但是从长远来看,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大量美元储备投资低于风险的美国国债,结果却遭受汇率损失。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公司证券和股票的收益的风险升高,同时其收益保持较高水平,因此对我国的外汇储备而言,其管理的风险也相应提高,尤其是我国的境外投资业务并不成熟,无法在中国和世界经济保持互动格局下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外汇储备的波动性以及投资风险性进一步体现。

5 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市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崛起,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也逐渐显现,研究显示,房地产泡沫和金融政策有直接关系,以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例,美国经济宏观调控政策的失误以及美联储利率的调整不当,加剧了房地产的危机,从而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是直接的,金融危机造成经济衰退,房地产消费市场动力不足,房地产消费者和项目投资商面对萧条的市场都会小心翼翼、裹足不前,从而导致房地产业的萧条。从资金层面上来看,金融危机使银行陷入危机,银行都急于抛售其房地产业,同时一些私人基金开始抄底房地产业,其对整个行业的影响相当复杂。

6 对旅游行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冲击显而易见,由于旅游业是综合性、关联性较强的产业,当外界市场发生变动时,其影响较为直接,金融危机造成收入降低,经济环境的萧条会直接降低旅游热潮。数据分析显示,我国旅游总接待量和经济发展趋势保持一致,随着经济下滑,旅游行业出现低潮不可避免。

7 结 语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都会造成很大冲击,在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国家应当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机构的合作,建立完善的金融监管体系,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对金融危机的抵抗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金融危机;国际金融;管理;法律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逐步与世界整体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结构变化较大,金融危机后,世界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全面化改革,实现了新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适应世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了国际经济交易运行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同时,稳定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管理环境,促使我国紧紧抓住世界经济运行发展趋势,稳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一、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影响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周期循环组成部分,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支出比重大于收益比重,各国经济发展在房贷、存款人、消费者、投资者的经济利益降低,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运行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世界金融管理制度无法应用完善的监督控制系统进行资源应用监控,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世界各国经济运行发展状态处于“一边倒”的发展转台,金融投资管理风险性提高,社会经济结构的运行稳定性降低;另一方面,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交易制度处于架空状态,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只能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进行简单资金运行,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二、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变革

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合理运行是促进世界经济运行发展的重要金融管理制度,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的重要体现,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运行趋势,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全面性合理改革,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欠缺主要表现为:

(一)监管作用下降

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是国际金融管理的主要手段,金融危机前国际经济运行主要是以美元为核心的经济货币交易形式,金融危机后,美元在国际金融交易中的作用大大受到打击,世界各国经济交易的形式和交易结构也受到严重冲击,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的运行发展结构出现较大的经济管理问题,国际金融监管制在各国经济运行监督管理控制中的作用降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经济管理结构也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不同形势的货币汇率问题中的管理体系存在漏洞,世界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处于不完善被动管理状态,对世界各国经济的稳定流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经济管理主体单一

金融危机后,世界金融交易平台的恢复逐渐形成全球化、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发展方向,金融监管体制在进行分析控制应用中的作用得到逐步拓展,但金融危机前,国际金融监管制度主要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经济管理制度,金融危机后逐步兴起的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应用旧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与世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脱节,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因素,需要适度进行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新模式,金融危机后,需实施金融监管相关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改革,引导不同经济结构的科学性变革发展,为稳定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三)国家经济管理比重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结合金融危机前国际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传统金融监管制度在实际经济划分中资本划分的公平性较低,国家经济管理比重在国际整体金融管理中的公平交易保障性较低,社会经济交易的金融监管作用性较低,金融危机后,各国以国家经济利益导向的金融监管制度受到严重冲冲击,世界经济交易秩序处于逐步变革阶段,社会效益的重视程度在国际金融交易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实现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应当重新划分国家经济利益中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比重,推进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与全面性变革发展。

三、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基本发展趋势

(一)金融监管制度的管理广度延伸

从以上对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制度运行表现出来的问题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经济趋势来看,对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全面化变革。金融监管制度在管理上注重广度的延伸,社会经济管理中,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多元化的经济趋势,需要强化金融监管制度的管理范围,例如:金融货币交易结构进一步科学化分配,从国际交易金融债券等投资运行比重等因素进行分析,实现金融管理与国际金融交易同步变革,逐步拓展金融交易中资产债券的优化,拓展金融管理在多元化经济交易中的作用,发挥金融监管制度的功效。

(二)金融监管制度中的法律结构逐步完善

国际经济交易在金融危机后趋于多元化发展趋势。实施金融监管制度的逐步优化。经济发展是文化与政治发展的物质保障,实现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结构及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逐步完善,例如:2010年,国际社会经济实施新资本主义国家协议,近年来,国际金融管理体制的发展逐渐从世界金融交易管理法等方面,实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与国际法律制度的逐步融合。此外,实施国际金融监制度各国之间的监督管理,为世界各国经济提供了新金融管理引导,为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执行提供了制度结构保障。

(二)金融监管制度的社会性提高

从世界经济变革发展的整体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完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注重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实际应用,注重金融贸易双方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阶段,从单一的注重贸易双方的经济效益向注重双重效益的发展趋势进行变革发展。例如: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实施国际金融监督管理中,注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易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加强不同国家经济交易的公平性和社会效益,进一步优化不同世界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共赢。例如:亚峰会议等地域性经济金融发展的共赢长远战略合作,推进世界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贸易。此外,实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全面性改革与创新,实现例如买卖双方经济效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实力的综合性应用,从而实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调节国际整体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推进国际公平交易新金融环境的建立与完善。

四、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启示

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是国际经济交易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相关法律制度的分析研究,对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性发展,完善我国经济发展结构,适应变革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实现新常态经济结构下不同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一)金融管理理念的全方位

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模式下,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推进金融投资管理理念的全方位发展,结合国际经济金融管理的基本运行发展趋势,应用多元化经济结构的变化理念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积极防范我国金融投资运行管理的风险,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相结合,例如我国经济管理实施自由竞争为主体,国家运行宏观调控,国家经济金融交易要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发展新趋势入手,积极做好我国经济运行投资的国际投资合理化管理。

(二)金融管理风险意识

增强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全面性变革,促使加强我国金融投资管理的风险意识。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对我国金融管理的作用分析,主要从社会经济中受到的后期影响进行分析,加强国家经济金融运行的风险管理。例如;金融管理对国家内部金融管理、债券投资管理、房地产管理、信贷应用管理等多方面的资产管理,结合国际经济运行发展情况及国家内部经济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优化不同形式的经济管理比重,推进不同经济管理结构的科学性发展及不同形态的经济管理模式综合性发展。例如:我国实施金融企业新型资本运行协议,合理应用国际金融监管制度进行国家经济内部管理形式的逐步优化,从而进一步加强我国金融投资管理企业的风险意识,实现我国金融管理的科学性发展。

(三)合理应用国际金融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我国经济结构逐步完善,一方面,将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发展新趋势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另一方面,充分应用金融危机后,逐步完善的国际经济新环境,应用完善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保障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交易结构中的利益,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发展与国际金融交易发展之间相适应。例如;我国开展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发展金融交易管理,可以与人民币交易汇率稳定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控制,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逐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新趋势。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是保障世界各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制度,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发展整体经济结构趋势,对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危机过后重建的改革重点进行分析,推进世界金融管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与发展,为建立相对完善的金融贸易环境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徐文.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1.

[2]刘泽云.巴塞尔协议Ⅲ、宏观审慎监管与政府财政角色安排.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3]戴莹.证券信用评级监管法律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12.

[4]刘坤.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中东欧转轨国家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东北财经大学.2012.

[5]张志远.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以及金融风险的博弈研究.吉林大学.2013.

[6]肖健明.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武汉大学.2010.

[7]郭金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危机市场化处置法律制度研究.辽宁大学.2014.

篇10

一、荷兰ING集团市场状况分析

荷兰ING不仅立足于本国,而且积极对外开发市场,在提供综合性金融财经业务方面(银行与保险业务),居世界第三位。由于08年金融危机,其不得不剥离保险业务来偿还政府援助。

(一)ING集团总体概况

荷兰ING集团是在1991年由荷兰国民人寿保险公司和NMB邮政银行集团合并组成的综合性财政金融集团。经营业务分为银行和保险两大方向。其中银行业务又进一步细分为批发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和直接银行业务; 保险业务分为欧洲保险业务、美洲保险业务和亚太保险业务。为遍布欧洲、北美、拉美、亚洲和澳洲的逾6700万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银行、投资、人寿保险以及退休服务。

(二)ING集团面临困境

2008年上半年,由于金融危机世界众多金融机构遭受重创,但荷兰ING集团强势跻身世界10强,立于世界金融之巅。然而从第三个季度开始,由于资产价格减值和投资亏损,使得经营性净亏损不断扩大。

由于荷兰ING集团在世界40多个国家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拥有6700万客户,管理资产高达6300亿欧元,集团员工多达94000人。若公众和客户对ING集团的信用产生怀疑,动摇的将是整个荷兰国民经济的根本和金融命脉。所以该集团先后获得荷兰政府100亿欧元注资以及政府对约220亿欧元的高风险美国房贷资产的风险担保。09年ING与欧洲委员会达成协议,在2013年前剥离其保险业务,以偿还荷政府于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提供的100亿欧元援助。

(三)ING集团分离亚洲保险业务

其亚洲市场包括中国内地,香港,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度,泰国7个国家和地区。2012年10月11日,ING同意以13亿欧元将旗下的马来西亚人寿保险商出售给友邦保险控股有限公司(AIA),这标志ING在剥离整个亚洲保险业务的计划上迈出了第一步; 10月19日,李泽楷旗下盈科拓展集团以21.4亿美元收购荷兰ING中国香港、澳门和泰国的保险业务 。

二、剥离保险业务的利弊分析

依我看来,ING集团剥离其亚洲保险业务利大于弊。虽然亚洲保险业务是ING增长性最好、最值钱的业务之一,但就整体来说,花更多精力在银行业务以及欧美保险业务IPO,由于世界经济衰退,寻求稳定发展以保持荷兰经济的命脉,保持公众心中的信用才能长久生存下去。

(一)整体分析

2007年到2011年,银行业务收入为14602,11662,12293,17734,17908百万欧元。保险业务收入为59293,52877,34971,36708,38236百万欧元。从数据分析,虽然银行业务的收入不及保险业务,但对比前几年可以发现,银行收入逐年递增而保险业务不断减少,说明ING集团保险业务在走下坡路,银行业务迅速发展起来。

表1 税前利润(收入-员工工资及运营成本-银行贷款利息)

从表1可以看出,银行利润远远大于保险收益,而且保险从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亏损状态,11年虽扭转,但盈利很少。

总之,保险业务的优势不断下降,银行业务发展迅猛,且利润空间大。ING剥离其保险业务,将更多精力转向欧洲银行业务上,在保证荷兰市场领导地位的同时,加强中欧、东欧和亚洲地区的银行业务的投入。而且ING已与欧洲委员会达成协议,于2013年前偿还荷政府提供的100亿欧元援助,所以卖掉保险业务一举两得。

(二)局部分析

虽然ING公司将其保险业务剥离,但它仍为客户利益考虑,在寻找买家时不仅考虑自身收益还会考虑买家实力,以确保今后长远的发展。友邦保险收购马来西亚业务,依靠ING本身在马来西亚的强大客户群体和渠道,再加上友邦在亚洲成熟的地位,重组后的马来西亚业务将会再创佳绩。李泽楷旗下盈科拓展集团在中国拥有雄厚实力和渠道,相信收购的三处业务也会积极发展。

三、剥离其他亚洲市场困境及建议

中国内地业务是一块烫手山芋,外资保险在内地市场业务始终不温不火,主要原因是在华面临成本投入压力,营销渠道单一,面临国内商业银行的强大竞争,50%vs50%的股权结构等;由于日本和韩国市场保险业务估值不高,回报率低,保费增长和回报率都低于去他新兴市场,所以还需积极寻找买家。

我认为,ING集团可以积极寻找当地的保险公司,因为它们对市场熟悉,有成熟的客户群体和市场渠道,对今后长期的发展更有好处。

参考文献:

[1]许闲. 巨亏下荷兰国际集团的政府救援与自救[J].银行家,2009(3):97-98

篇11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在中国的很多地方,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或支柱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毫不夸张地说,一些强烈依赖旅游业的地方,旅游市场一旦大幅下滑,当地国民经济大厦就会震动,税收和就业根基就会动摇,某种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稳定。

金融危机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经济不景气、企业倒闭、失业人数增加、人们对未来充满悲观情绪、缩减开支以及奢侈品消费急剧下滑等等。旅游产品消费属于日常性消费之外的奢侈品消费,首当其冲地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的海外旅游市场占较大份额的旅游目的地,如西安、桂林都已经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金融危机带来的阵阵凉意,以海外市场为主要经营对象的旅游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遭受到了打击,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出现明显跳水。

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业究竟会产生哪些影响、多大程度的影响以及旅游业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等等,都急需专家学者认真研究、各级政府部门和所有旅游研究者高度重视。本文尝试从旅游业自身运行规律和特点出发,透视金融危机对中国旅游业带来的影响。

一、旅游业的运行规律和突出特点

要把握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就需要充分了解旅游业独特的运行规律和突出特点。

旅游业的运行是有自身规律的。旅游业是综合性的产业,关联产业面广,涉及的部门多,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很可能引起整个产业链条出现“掉链现象”。贯穿目的地旅游产业链条的核心就是旅游市场的规模、停留时间和人均消费水平,旅游市场的向上或向下波动会导致整个旅游直接产业链和间接产业链运行故障,这就是旅游业运行的基本规律。

旅游业的运行还有其突出特点。旅游业的第一个突出特点是脆弱性,抗外界突发性事件影响的能力弱。政治动荡、地震灾害、SARS、海啸、战争、环境污染等突发性事件都会对旅游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些影响近几年我们都见证过;旅游业的第二个特点是短期内产品供给的刚性与消费需求的弹性之间的矛盾大。国际研究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或减少1个单位,旅游消费需求就会增加或减少近2个单位,消费需求的弹性很大,而短期内宾馆饭店、航空、旅行社、景区等供给却很难随市场波动进行有效调整或转变其用途,表现出明显的刚性,因此,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解决;旅游业的第三个特点是客源市场流动具有明显的单向性。由发达国家或地区流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而不是由欠发达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这次金融危机重灾区主要在美国、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都是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国,引起中国入境旅游市场数量下降是毫无疑问的;旅游业的第四个特点是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它不能像收藏品那样具有保值增值功能,且放的越久越值钱,旅游产品是一天不卖就损失一天的价值,如一间客房、一个飞机上的座位、一个景区景点,它们如果当天没有被销售出去,其当天价值就蒸发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