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药学的基础

中药学的基础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7 15:11: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药学的基础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药学的基础

篇1

1.1一般资料

104例患者均为2015年2月~2016年3月到医院中药部就诊,均意识清晰,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成对照组、研究组,均52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6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51.25±3.98)岁;文化程度:小学9例,初中23例,高中10例,专科以上10例。研究组中,男27例,女25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51.25±3.98)岁;文化程度:小学8例,初中25例,高中8例,专科以上11例。以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患者之间平均年龄、性别以及文化程度等基线资料的对比,结果提示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接受传统药学服务,即做好中药仓储、采购等工作,并在患者就诊期间根据其病情实施药品调剂,对每次服用药物单独成包,叮嘱患者药物煎服方式、时间以及注意事项等,不强调特殊服务内容。

1.2.2研究组则在传统药学服务基础上加用中药处方分析,其在药学服务中具体应用方法如下:

1.2.2.1确保中药处方对应诊断结果配药医师应具备中药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中医诊断技能,在为患者诊断、配制中药期间,同主治医师保持有效、及时的沟通,并中药处方内的中药配制、配制比例,对应患者的疾病诊断结果。同时,中药配制、调节期间容易出現各种问题,配药医师应同主治医师维持良好交流、协商关系,从而降低其用药风险,并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1.2.2.2把握中药处方用药剂量调剂医师在应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应严格调制中药剂量,以保证其用药效果理想,避免患者因药物剂量不合理而发生医疗事故。因中药剂量过大为引发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最主要原因,因此配药医师需严格把握中药配制剂量,遵循“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原则。同时,在中药处方配制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酌情处理用药剂量,如对于老年患者、儿童、孕妇、体质虚弱者配制中药处方时,应尽量应用温性药物,降低中药剂量。特别是含毒性的中药材,需严格控制其用药剂量。

1.2.2.3把握中药处方配药禁忌配药禁忌是中药处方配制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配药医师应遵照配药禁忌规范其配药过程,在审核配药、处方时,需掌握药材药效、用药剂量等,并依据其实际情况配药。对于患者存在自身条件禁忌、配伍禁忌时,需及时同主治医师交流,更换中药处方。

1.2.2.4准确标注中药处方脚注中药处方中的脚注,指的是中药名称旁侧的中药材简要介绍,如煎煮时间、煎煮方法、药效提升方式等。配药医师应明确标注好中药处方脚注,并依据脚注予以用药指导。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中药处方不合理应用率,分析其不合理原因。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中数据资料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的组间率(%)对比使用?字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对比则实行t检验;P<0.05表示两组资料对比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中药处方不合理应用率

研究组患者的中药处方不合理应用率是7.69%,对照组患者的中药处方不合理应用率是25.00%,其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本组中药处方不合理原因

本组不合理的中药处方共17份,其中用药剂量错误4份,脚注标注不当及未标注7份,用药重复3份,方剂与诊断不符3份。

3讨论

药房作为医院重要的服务窗口,其工作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整个医院的服务水平,应予以高度重视[2]。中药处方作为中医用药的最主要依据,是中医辨证治疗的重要体现。然而,近几年来因中药处方不合理引发的医疗事故日益增加,对患者用药疗效、安全均构成严重威胁,同时也不利于医院维护良好社会形象[3-4]。

中药处方属于中药治疗疾病的精髓,经对症治疗、科学配伍,可充分发挥中药治疗效果。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中医保健疗法在医疗领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5-6]。然而,经临床分析发现,中药治疗依然存在较多不确定、不合理因素,严重影响其药物治疗效果,甚至可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死亡。因此,合理应用中药处方,在中医治疗疾病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8]。近几年来,因不合理用药所致死亡比率升高,而中药处方在其中所占比例较高,达到其致残、致死药方的50%以上,对患者的生活、生命安全均有严重不良影响[9-10]。因此,对中药处方的药性进行正确分析,合理使用中药,对改善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提升治疗安全性有重要临床意义,并能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而这也是中药学服务中相对重要的任务。

鉴于上,有必要改变既往药学服务模式,应用综合药学服务模式,强调中药处方分析的应用。在中药处方开具过程中进行处方分析,一方面可结合中医学经典处方,研制出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另一方面,可发现中药处方中的临床适应症、用药疗效等,促使配药医师配制出更合理、更科学的方剂。此外,分析具备脉案的中药处方,有助于明确中药处方中主症、诊断、立法等,获得准确配置方剂,以免因中药方剂配置错误而引发医疗事故。另外,中药处方分析还有助于检查配药医师的处方书写规范性,避免发生重复用药等不良现象,且可进一步检查用药方法、用药剂量、药物配伍禁忌等,降低中药处方不合理应用率。

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的中药处方不合理应用率是7.69%,对照组患者的中药处方不合理应用率是25.00%,P<0.05,充分证明了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建平

参考文献: 

[1]王莉梅,王雪莹,夏恪迪.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的临床药学服务风险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9):63-65. 

[2]龙恩武,胡明,童荣生,等.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药学服务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2):139-142. 

[3]史万忠,王见义,周华,等.中医医院中药处方比例和中医非药物治疗人次比例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5):1298-1301. 

[4]陈虹,胡豪.银川市居民购买非处方药品时对社区药房药师提供药学服务感知的调查[J].中国药房,2016,27(30):4197-4199. 

[5]陈娜,张幸国,龚艳容,等.医院药学部门开展个体化药学服务的情况分析与展望[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5):1343-1346. 

[6]金蕴,吴赛伟,高兴旺,等.中成药中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双跨”品种的风险与管理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1):2249-2251. 

[7]冯建军.中药处方分析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8):131-132. 

篇2

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巩固专业思想

首先,通过目的教育,阐明这一学科本身的价值所在,并可明确指出《中基》是毕业考试,硕士研究生考试中之必考科目,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这样使学生认清《中基》的学习目的和意义,使其明确要想学好医药专业并在日后从事这一行的话,学好《中基》乃是重要的第一步,从思想上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挖掘其学习潜力,激发学习动力。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介绍祖国医学悠久的历史时可适当介绍中医药在国内外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医药国际化的潜力,又如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穿插一些我国著名老中医的求学经历以及其高超精湛的治病救人技术。

2 认真备课吃透教材,讲解时重点突出,难点基本讲透

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深刻透彻地领会教材。由于《中基》涉及内容相当广泛,涵括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诊断等各科知识,所以教师必须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课前应该做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可能上好课,达到教学大纲预定的目的。具体来说,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做到心中有数,能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教材确定重点,分清主次,全面思考,写好讲稿,而且讲稿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及时修改,不断地补充和完善,以确保将知识准确、及时地传授给学生。

3 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3.1 引导和教会学生采用好的学习方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首先,在学习中医药的过程中,应该理解与记忆兼顾,以记忆为重。所以教师应强调记忆与反复记忆的重要性,同时可采取相应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相关知识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应明确指出每一章节的学习目的,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能有个整体把握。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归纳、总结所学内容,如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之间的区别、五脏的功能、脏腑辨证等内容都可以归纳列表来对比理解和记忆,从而使学生把各章节内容前后衔接,融汇贯通,同时可教会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而让其终生受益。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系统的掌握。

3.2 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多种思维方式的培养[1]:在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丰富多彩的形式,如挂图、板书、幻灯、多媒体等,就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融汇贯通地领会知识,并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创新和实践。因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放在主动者位置,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运用多媒体教学,增进授课灵活性[2]:在《中基》教学中,抽象内容较多,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是《中基》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如果只凭教师的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而且学生将很难清晰的理解。多媒体教学能将书本上乏味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图画,给学生很直观和生动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激发其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丰富教学内容,也可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4 加强课堂提问,开展课堂讨论:为了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每堂课开始前几分钟可向学生提出前两节授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去钻研自学。不仅如此,课前提问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黄伟贞.中医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S1:107.

篇3

1 引言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对计算机等信息设施的基本技能进行掌握,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深入探索小学信息技术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实践模式。从几个方面对此展开探讨。

2 多角度入手,培养创新思维

训练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新思维的核心。为走出传统教学中“重求同,忽视求异,重集中思维训练,忽视发散思维训练”的误区,必须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倾向,注重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创新性。

如,在教学word插入图片过程中,插入图片后故意将图片工具关闭。使图片不能设置,学生在操作中,也遇到了这个问题。我也装做不会操作。请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回答:在以前老师讲过,如果格式工具栏没有了怎么办,就在菜单栏、常用工具栏任意位置右击,在出现的菜单中将所需要的工具单击选中就可以。同学们操作,果然找到了图片工具栏。这样,要比直接讲解效果更好。

设疑启思。“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营造“疑”与“思”的良好情境,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方法。要改变教师“一言堂”唱“独角戏”的老方法,给学生更多自我学习和钻研的空间,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发问,敢于打破常规。要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设计出针对性、启发性较强的问题,以此点燃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

3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普及,很多学生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现代教育承认个体的差异,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做好全面的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的划分和上机座位的安排。在具体教学中,公布活动任务后,进行作业设计过程,我会针对基础好的学生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设计。在教学中同样的知识点、同样的技能,在完成同样的任务过程中,因个体差异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而在任务设计初期,我就会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启发引导。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在教与学的交往、互动中多一些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进一步强调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精神,也更一步加强了对学生不同个体的能力的开发和拓展。

4 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参与

教学既要研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在教学实践中,我着力在设疑、激疑、质疑、解疑中,让学生学习新知。鼓起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让我试一试的勇气,培养探究能力。我们要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例如,在进行鼠标的使用教学中采取以任务先导的方式。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再由学生在上机的过程中运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解决问题。如:讲鼠标的常见图案以及它的含义时,我采取了这种形式。我启发学生:“同学们,我们学习了windows窗口的许多知识,在使用鼠标操作时,你们有没有发现没有在不同的情况下鼠标的图案是不同的,……”我的话还没说完,学生就表示:“对!不一样!”“这节课就由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找一找鼠标都有哪些图案,并且想想这些图案的含义!”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上机寻找了,只怕自己比别人少找一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利用所学的有关窗口知识积极上机寻找鼠标的各种图案,通过总结,学生找出了鼠标的六种常见图案:箭头、沙漏、多向箭头型图案、小手和“I”等,并且一一说出了他们的含义。通过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因此,我们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要使其知之是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而不是简单的给学生以“鱼”而是教会学生去“渔”。

5 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篇4

在初中学习阶段由于教材的不断加深拓广,学生自身智力水平、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家庭环境、教育条件的不同等原因,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大一样。学生从初一升人初二后,学习成绩可能下降,甚至下降速度很快,下降面较大,造成整个教学质量的下降。 因此,抓好初一的教学环节,防止严重分化,就成了初中教师的重要课题。为此,我对新入学的初一学生做了如下分析:

第一,学生从小学升入中学,是学习生活中的-个转折点,好的学生更加奋发努力进取。新的环境,激发了他们上进的信心。

第二,进入初中,他们不仅带着好奇心观察、认识世界,而且以好奇心情去探求知识,求知欲旺盛。

第三,初中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在学习方法上,初一学生刚从小学进入中学。大多数学生没有预习的习惯,谍后不会总结教师讲课的重点和思路,常常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做作业,不会阅读课本,数学课本单纯起着“习题集”的作用。

第四,中学数学内容较多,比较抽象。比如,小学阶段的六年学的都是非负有理数,升人中学五六周内,就要把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域,即引进了负数,还要完成相应的对各种概念的认识和各种运算的掌握。相比之下,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再者,抽象性是数学的一个特点,随着内容深入,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用字母表示数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小学只习惯于数量的思考,对抽象的用字母表示数感到难度较大。如(-a)一定是负数吗?a一定是正数吗?有的学生经历较长时间甚至到初二、初三还搞不大清楚。

第五,从表面认识事物,做简单模仿是低年级学生不可避免的认识阶段。初一学生容易出现模仿与死记的不良倾向。模仿与死记虽然暂时会取得较好成绩,但正是起始年段数学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如果仅仅满足于模仿,势必造成思维的僵化,形成以模仿为主的思维定势,严重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例如:有的学生一见括号就去掉,这就是思维定势。在解方程3(x+1)-2(x-1)=3(x-1)-(x+1)时,对方程中的括号有的学生不加思索就一下子把它去掉,很少考虑是否可以不去括号用简便方法求出方程的解来。

前两条是教师搞好教学的有利因素,而后两条不利因素,却会给我们的教学工作带来一定困难。根据以上的认识和分析,我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以求扬长避短。

1. 注意利用学生心理特点抓各种常规训练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儿童、半成人的特点,是儿童向青年期过渡时期,初中阶段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时期。根据这一特点,从学生刚入中学就要加强管理,不能大撒手。在上第一堂课时,我除了结合教学 大纲给学生讲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外,还讲清听课要求、听课方法及回答教师问题时的一些具体要求。平时经常督促、检查、指导,把好作业质量关。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抓住学生作业的积极因素,在表扬点滴进步的同时,不断提出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上进心的积极因素。

初一学生好动,所以在精心设计每节课时,要把组织教学贯彻全课始终,使学生在45分钟内的每分钟都有事做。例如:擦黑板前可先提出一个思考性问题,这样既不会使学生思维中断,又可以解决学生无事可作的问题,从而排除因无意造成的组织纪律涣散的不利因素。

2. 注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以机械记忆为主,他们习惯于把定义、法则、公式原封不动地背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除学生的习惯以外,还因为学生抽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较差。这样的心理素质和能力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一方面继续发挥他们机械记忆的已有能力,让他们多读、多记,在反复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寸加深理解。另一方面着重发展培养学生意义识记能力,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人深、由简到繁、以旧引新等认识事物的规律,促进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加速学生从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转化的过程。例如:在讲有理数及一些相关概念法则和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时,借助于有理数在数轴上都可以找到它的对应点,引导学生利用点在数轴上的不同位置去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倒数和比较有理数大小,这既符合初一学生直观形象思维的心理特点,又可以区分概念和概念、法则和法则、概念和法则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使这些概念和法则在学生记忆里的痕迹得到强化。

3. 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在学习上他们往往去背诵现成的公式、法则,套用解题类型,这主要是由年龄特点决定的,而中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同发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一样,既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积极记忆的因素,又要逐步加强对问题的剖 析。例如:在讲有理数运算法则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符号与绝对值之间的关系;在混合计算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明确每一步进行了什么运算,所依据的法则是什么,并选择适当的题目让学生注明各步计算的理由;在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时,同样要求学生注明每一步的根 据是什么。在教学中,从初一坚持这一点,既可为即将学习的几何做准备,又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也将会逐步有所提高。

4. 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有很多,比如上课做好听课笔记,学习一单元或一章后进行归纳总结,将习题归类及记载作业中的错误、做题前认真审题、做题后进行检验、写作业时按照一定步骤和格式书写等等。但最重要 的还是学会读数学书。因为读数学书是一种以思维为核心的理解性学习,也是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措施。课前认真读书(即预习),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重点及疑难;课后认真读书(即复习),不但能弥补听课的不足,而且使所学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

为此,首先要经常在课内进行读书指导。读书时间据内容多少、难易程度、学生实情灵活制订,一节课可以进行一次或多次。教师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容易混淆或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制订读书提纲和练习。以概念教学为例,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范围,概念 定义中关键的词语、概念定义中词语的严密性、概念的语言表达方法、概念中的“特例”与一般性之间的相互联系等,都是读书的展开点。引导学生圈圈点点、逐字琢磨、潜心领会,在自己头脑中进行分析与概括,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真正理解、掌握概念。指导学生读书的这一过程,不仅是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学生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真正有效发展的过程。

篇5

一、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自主学习是发挥主体性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都知道,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勤能补拙,如果我们能比别人多下功夫,那么收到的回报也一定会比别人多。初中数学知识点抽象又复杂,学生单凭教师课堂上几道例题的讲解很难把知识点完全掌握。课前不预习,上课就会反应不过来,跟不到上老师讲课的节奏,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课后不复习,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就得不到巩固,时间久了就会记混或者直接忘掉。由此可见,不管是课前还是课后,自主学习都是不容忽视的。

还有就是课后的复习,教师课堂讲解之后,其实很大一部分知识点我们都还没有熟练的掌握,为了防止因为知识点记忆不牢固而造成的学习困境,我们需要及时的巩固。首先,课本上每一小节例题后面都有相关的课后巩固练习题,课后要养成及时加强练习巩固的好习惯,一般情况下,本节课学的知识点在这些课后练习题中都能运用的到。这样,通过及时的补充练习,课堂上的知识点一定能够得到巩固。另外就是,要有一些复习资料,不需要太多,一两本具有代表性的复习资料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就已经足够了,这些复习资料比课本上的课后题更加详细丰富,如果可以充分地利用一定能成为初中数学学习中有利的垫脚石。总之,初中数学知识点比小学数学更加抽象复杂,如果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过程中就会变得盲目吃力,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及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吧!让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成为我们学习初中数学道路上的助推器!

二、问题意识的能力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告诉我们“学而不思则罔”只是一味地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这就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要有问题意识,学习初中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点只是一知半解,他们只知道应该是这样,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是怎么由来的?“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学习过程中要培养问题意识:教师要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模式,摒弃满堂灌,以启发诱导为主,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例如,在讲到三角函数的时候,上节课讲了正弦,这节课要讲余弦,教师先把余弦公式写到黑板上,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这个余弦和上节课学过的正弦有没有关系,他们是什么关系?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总之,问题是数学的灵魂,问题意识是数学思维的基础,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三、空间想象能力

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多了“几何”数学的内容。这是一项非常抽象的内容,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空间想象能力。例如,讲到四边形这一节的时候,其中,菱形梯形等,同学们可能比较陌生,完全靠教师的口头描述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这时候皆可以借助实物来引导,教师可以制作一卡片,让同学们亲身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通过实物观察,学生可以在数学的学习中对几何图形的展开、平移、旋转等等比较缺乏具体感悟的问题,找到更好的理解途径。再者就是利用多媒体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初中学生对平面和空间图形的转化能力还很不足,这严重影响了他们初中数学的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出比较生动形象的立体图像,然后举一反三,激发他们空间想象和理解能力。

四、多角度寻找解题方法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一门非常灵活的学科,初中数学教学一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拿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来说,有SSS、SAS、ASA、AAS、HL等好多种方法,几乎每道相关的题目都有不止一种解题方法,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分别运用两种以上方法来解同一道题,再让他们互相讨论,找出最简便的答题思路和方法,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少走弯路,节省他们的精力和时间,又可以锻炼学生们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升他们寻找最佳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当同学们觉得做一道题非常吃力又浪费时间的时候,不妨换另一种方法尝试去解决掉这个难题,往往解决难题的方法都不止一个,我们要善于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多角度解题的思维能力,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又一重要内容。

五、结语

学好初中数学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学生要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意识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相信具备了这些能力以后,初中数学的学习将会倍加轻松。

篇6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03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19

一、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中学教育实业的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对初中同学们的物理学习压力压在不断增大,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应随之变得更加灵活。但是新课标教育虽然已实行多年,很多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没有相应的优化,其学习方式依然比较传统、死板。因此,浅要讨论几种初中物理学习必会的方法,使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方法灵活多变,更快更好地解决物理难题显得势在必行。

二、现阶段初中物理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忽略方法,概念、原理理解混淆不清

初中物理的学习主要是力学、电磁学两方面。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初中物理力学的学习中,很多学生并没有对概念和原理清晰掌握。有的甚至没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这些基本的概念,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相关定理也相互混淆。在电磁学学习中,有些学生懒于思考、动手,不认真画电路图,之后反映电磁学难,不深入的理解、主动学习。多日之后,便失去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不善于归纳、总结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只是一味地死板的学习,做完一道题,正确的就不管了,错误的看一眼也不去细细思考,他们不善于思考、总结、归纳自己的错误,不善于将不同的题型进行归纳分类,更不善于归纳整理自己存在缺陷的学习方法,这样很大程度阻碍了他们物理的学习发展。

(三)创新能力不足

由于社会的需要,新课标下的学习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应有的创新能力和意识。但有些学生并不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思进取,不善于开发自己的思维,他们墨守成规,并不会亲自研讨,只等教师来讲解,并不愿通过自己的努力感受快乐的喜悦,不注重培养自身创新能力。

三、初中物理学习常用的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1.定义:控制变量法是指在物理学习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一些单因素的问题,而只改变其中某一个因素,从而研究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重要性:控制变量法是在学习初中物理过程中的一个必会中重要方法,其在物理学习中具有很多重要的应用。作用这个方法,可以巧妙的探究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理想倾斜试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等很多问题。

3.应用实例:在探究位移与速度、时间的关系时,s=vt 这个公式可以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我们可以让一辆小汽车在路上匀速行驶,先控制时间不变,以4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12m;接着以10m/s的速度行驶3秒,记下位移30m,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在同样的时间里,速度增长了几倍位移就跟着增长几倍,因此位移与速度成正比。再用同样的方式探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二)转换法

1.定义:主要是指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不可见、不易见的现象转换成可见、易见的现象;将陌生、复杂的问题转换成熟悉、简单的问题;将难以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转换为能够测量或测准的物理量的方法。

2.重要性:掌握转换法及其应用,有助于体会物理等效思想的内涵,有助于提高考生的科学素养,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终身的学习、研究和发展奠定基础。

3.应用实例:例如我们通过马德保半球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利用雾的出现通过转换思想可以得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结论,利用指南针的南北指向可以得出地球存在磁场等。

(三)画图法

1.定义:画图法即作图法,是指在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画图的方式揭示事物的现象,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提供帮助的方法。

2.重要性:画图法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变的具体化、简明化,使学生们更轻易地接收、理解所学的知识;画图法在学生处理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具体化、变得一目了然,使学生们的做题效率,做题准确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这种方法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来说,是一种具有极大帮助的方法。

3.应用实例:在学习受力物体运动的时候,我们应经常采用画图的方法,现对一个受力物体或一个受力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分析结束之后,就能很好地掌握这道题的关键所在,也就可以清晰的解答出答案。

(四)类比法

1.定义:类比法是类比推理方法的简称,指通两个对象在某些关系或者属性上相似性而推出在另一关系或属性上可能具有相似性的推理方式。

2.重要性:学生们在学习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新问题时,由于新知识、新问题的抽象化,不易理解。但是通过类比法,学生可以很轻易地将新的知识或问题与自己所熟悉的另一种事物或问题进行类比,找到他们的共通之处,建立起一个新的知识结构,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新问题的解答。类比法是解决初中物理乃至整个理科问题时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3.应用实例:例如学生在学习电流的时候,可以通过将电流类比为具有一定的规律运用的人流、车流等;再例如这道题:一个质量m的小虫在一个漂浮在水中的质量M的树枝上爬行,阻力不计,小虫直线爬行距离H后,虫和树枝相对水面移动的距离。学生们在解决这道题时,应该很轻易地将这道题通过类比法归类为人船模型,这样便能很好的解答。

总之,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的过程中,应该善于总结归类,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地解决物理难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一、培养好奇心,培养质疑精神

培养质疑精神、保护好奇心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可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教师经常无意识地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

化学是揭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教育的起点。学生刚接触化学时一定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化学课上会学到一些新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理论,它不但承担起对学生心中原有问题解释的作用,更应该让学生的新旧知识间产生新的困惑和探究欲望,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会问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和鼓励,不能害怕和阻止学生的“好问”,不能讽刺和贬低学生的“怪问”;教师要培养和表扬学生的勤于提问,不要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多问”;教师要指导和启迪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现象而敢于提问,甚至善于提问,而且问得有见地、切中要害,这样从根本上保护了学生的好奇心。不仅如此,教师还应深入学科知识,创造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深奥道理,激发其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教学中我遇到过很多学生好奇的提问,仔细分析,都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化学原理。例如,为什么有的物质在氧气中点燃时,有的现象中有火焰,有的却没有?就涉及到气体和固体燃烧的不同现象。学生问: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和水,为什么碳酸钙和水不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即倒过来就不行?这涉及化学中的可逆反应。还有学生提出,空气能不能使石灰水浑浊?我吃了一惊:空气中也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能不能也会使石灰水变浑浊?我不能确定。不过我还是首先鼓励了这种想法,课后我让学生一起来验证,用打气筒向石灰水中打气,打到一百多下时果真看到了少量的沉淀,说明空气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学生欢欣鼓舞,从此学习化学更主动,更有兴趣。由此可见,这些问题的确有价值。

二、转变课堂角色,促进自主学习

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处在“主角―配角”的关系中,学生被教师主宰着,学习活动是一种被动行为。在被动的前提下,学生只会接受,不会自主不会创新,这种学习属于低效的学习。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不仅是教学的对象,而且是教学的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人。学生的种种能力不是单纯的“教”就能培养出来的,教师给学生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识要靠学生自主去学习、掌握,大量的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要靠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为此,教师就要创设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转变师生关系,构建适合于自主学习的、新型的课堂角色。

1、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主宰者。要为学生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保证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在参与中表现。教师要建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处处设疑:形成认识冲突,刺激求知欲望。要及时内化:通过自学、讨论及教师适当的引导,完成认知冲突,掌握新知。反馈练习:对掌握的新知进行巩固练习,并不断提高、拓展。

篇8

教育手段现代化指明了教师探索课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要在45分钟的课堂教育中提高教学效益,进行高密度、大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让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体现出多媒体的最佳效果和物理教育的特色,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创设情境,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

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学生对事物认识过程的起点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在物理课的学习中学生由于无法理解一些抽象的理论,而对物理产生一种畏慎的心理,阻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情趣,但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直观的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1)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传统物理备课教案,围绕着教学大纲、教科书、参考书形成教案,都是用文字描述的,许多物理现象、实验等丰富多彩的内容都无法用文字贴切地表达出来,学生想象不出,感悟不到。而使用多媒体进行备课,教师可根据需要选择用文字、图片、表格、录像片段、练习等内容制成课件来教学。这集中了文字、图片、图表、声音、动画等一系列多媒体信息。比如机械运动中的相对运动,回声测距,透镜成像,惯性等对初中学生就很难接受也很难描绘清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软件制作一些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就回声测距的内容,我们就用Flash软件制作一个动画课件演示这一过程,让学生从声音、图象全方位感受,如置身于其情景,直观地掌握该节的内容。

(2)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实现动静的相互转化。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物理现象是很抽象,如果靠学生自己去想象,难度是较大的,如:讲授“电流的形成”时,虽然电流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却看不见,摸不着,学生是观察不到的。而借助计算机课件用动画的形式模拟出电流的形成,并与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将“短暂电流的形成”与“短暂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将“持续电流的形成”与“持续水流的形成”进行类比,变抽象为直观、形象,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这一知识点,突破本节的难点和重点,整个过程既生动形象,又揭示物理本质。

(3)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实现微观向宏观转移。由于条件限制,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演示,学生只能从理论上、想象上了解,如分子动理论这部分内容,学生理解不深刻记不住。我们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三维动画进行动态的模拟演示。

可见,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让枯燥的物理理论得以升华,形象而又直观的过程感染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更加崇尚科学,因为科学有无限的魅力。

2、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加大课堂的信息量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对于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也应该培养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资料,及物理的发展情况,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把信息传达到学生,通常采用“粉笔加黑板”的简陋手段。教师经常花很多时间板书,写例题画图的时间更多了,如果采用多媒体中的显示文本的功能,这可使本应花十分钟的内容在几秒内显示于学生眼前,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也可以应用实物展台,使效果更佳、更直观,。比如在讲解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和使用时,可以应用展示台使学生一目了然。由于使用多媒体的直观性也大大缩短了教学难点的突破过程,这就有时间讲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和实现的应用,引导他们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

3、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便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把现代教学技术引入课堂,使学生单一地接受知识改变为多元化的方式,这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强大的诱惑,而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透镜》一节,课本的插图变成多媒体计算机上的动画片,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多种信息形式于一体。通过“透镜”能使大胖子“变成”小孩,而小孩也能“变成”大个子,这些过程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这时,学生的思维和情绪都处于最佳状态,如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追根索源,有关“透镜”的特点就深刻印在学生的脑海中了。传统的物理教学中,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不便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真正改变学生和教师的位置,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当学生有问题时,可以及时提出成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同学讨论,从而多渠道寻找问题的办法,当学生对某个物理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提供解答,这样双向交流中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现代化教学思想。

可见,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对常规教学来说不仅是冲击,而且是划时代的改革,它不仅是教学手段的优化,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思想的优化,乃至更深层次的变革。因此,它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教学的主流。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085-01

一、现阶段初中语文字词教学的现状

1、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的字词难度增加。这些字词的难度除了字型复杂外,更是指字词意义的多样化。而我们的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认知上,叫学生读几遍就放在一边了。从七年级起,笔者就让班里的学生积累每课字词。每册语文课本,包括文言单元的基本字词,笔者课前要求学生预习,课后巩固,一册书结束时,让学生以练字的方式反复摘抄积累,作练习册上每课课前的字词练习,再把整册书的字词以试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加强学生对字词的积累。2、在作文和语言表达训练时,不太注重对字词错误的纠正。在习作中,师生往往把重点放在对文章的谋篇布局和表现手法的思考上,而对文章中的字词应用这一基础环节忽视,不注意纠正学生习作中的错误和运用不恰当的字词。或许教师也注意学生语言表达的流畅度,但是在指导上往往不到位,常以“语言流畅,如行云流水”、“表达生动,用字传神准确”等套话带过。

二、研究策略

针对字词教学的特点和在现实教学中的不恰当做法,笔者认为,初中字词教学应该摆脱低效率的训练,而应使初中语文字词教学走上良性 发展 的轨道。要实现这一目的,其根本途径是以应用促进认知,把应用和认知结合起来。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关注以下一些方法:

1、在链接现实生活世界中积累字词

现实生活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也是语文学习时的参照物和体察揣摩的情景场。我们可以利用电视、广告、商标等帮助学生积累字词,这种途径自由、分散,随时随地都可学习。笔者每周安排一节课时间让学生写出自己见到的商标名称或广告用语,以此帮助学生积累词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人的交流中不断培养识字兴趣,不断丰富字词积累。

2、在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中积累字词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民族先进文化、民族优秀品质的过程,识字教学同样具有传承、积淀文化的功能。学习语文离不开诸如课文一类的语言材料,而这些语言材料往往积淀着丰厚而多彩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由于语文学习的文化内涵及其 教育 意义在教材、课程中是无处不有、无时不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渗透于语文教学、识字教学之中,从而让学生在积淀民族文化底蕴中积累字词。

3、在实施大量课外阅读中积累字词

在众多识字教学体系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特点符合识字与书面语言学习互相促进的 规律 。生字新词的出现和讲解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进行,为记忆提供了一定的线索。我们应善于利用课外阅读积累字词,让学生在读课外书时注意通过图画内容揣摩句意,积累不认识的字,并通过请教别人、查字典等办法认识生字,以达到积累字词的目的。

4、多读、多写是抓住问题的根本

学生对新的字词的最初认知还是由说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的最直接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

5、加强作文评改中的字词纠正

习作是学生对字词的具体应用,忽视习作中的字词纠正,等于放弃了对字词应用的检验。重视学生对字词的“认”、“辨”,而忽视“用”,这是本末倒置。

6、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字词教学?与课文内容教学?联系起来,作到一举两得

在课文讲解结束后,可以将文中的关键字词挑选出来,让学生积累这些字词。

7、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是积累记忆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大部分知识的获取都要靠平时的积累,所以应该教会学生用积累记忆法来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字、词和一些诗词的记忆。这种方法的主要做法是,将平时教师讲授或自己学习时遇到的一些字词的音、形、义和一些名篇名句随时记到自己的笔记本上,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总结,将这期间积累的东西进行归纳,这样日积月累就可以掌握很多零散的、不容易集中记忆的知识。

8、对字词的把握要放到具体语境中

听过很多课,有的教师一上课就检查字词,尤其是文言文,学生还没有走进文本,教师一上课就进行20分钟的字词大检查,学生能会吗?即使是会,那也是一种机械记忆,效果很差。教师的关键作用是怎样引导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怎样开启思维,获得知识,形成能力。

9、以课本为依托,适当拓展,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

篇10

结果:丹参、黄芪、当归为我院中药处方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三种中药材,其所占比例分别为93.06%、86.24%、72.60%。

结论:在中医院药房中应用中药处方分析相关措施,可保障患者中药治疗安全性,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处方分析药学服务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51-01

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所产生的2405张中药处方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中药临床用药相关特点及其在药学服务中的相关应用,为提高临床中药用药准确性提供可靠依据,最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将对我院自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所产生的2405张中药处方进行临床分析,所有处方均来自我院药房日常取用药品所得。2405张中药处方共显示1531例患者,患者最小年龄为18岁、最大年龄为89岁,平均年龄为55.38±2.27岁,科室类别:内科处方为1736张、外科处方为669张。

1.2方法。对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期间本中医院药房所得2405张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处方用药具体品种,使用频率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3讨论

中医院药房是其对外重要窗口,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要求也相对提高,中医院药房的工作模式也逐渐由传统单一配药转变为确保患者进行临床中药合理应用为目的的综合性药学服务模式[1],中药处方分析在上述过程中占有绝对地位,是药学服务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2]。

中药处方分析在药学服务(药房)中的应用:①分析处方中所写患者病情与用药是否相符,若发现患者病情与处方中所用药物不符情况,应首先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临床医师用药目的,待确定出现不符情况,将该处方返回其开出医师处进行核实,确认或更改后给药;②分析中药处方中所用药物的配伍情况,是否含有配伍禁忌等,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处方开出医师进行纠正后给药;③结合患者实际临床资料,如儿童、老年人、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等,判断药品用量及用法是否处于安全范围内,避免用药量过大或用法不准确而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④药物配制完成后,应根据所含药物特性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用药指导[3],如煎煮药物时火力、时间、次数等,若有特殊药物,如先煎、包煎、另煎、后下、烊化等应及时告知患者,以免患者实施错误用药方法降低药效甚至无法达到治疗目的;⑤指导患者选取合适的服药时间[4],如滋补类药物适宜在饭前服用,能够使药物与食物中营养成分一同被人体吸收,若药物中某些成分对人体肠胃具有刺激性,应在饭后立即服用,若患者所使用药物具有攻下、驱虫等功效,则应于每日空腹服用,安神类药物应于患者每日睡前服用,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临床效果等;⑥指导患者选取合适的服药次数[5],应用中药治疗患者大多每日服药三次,若患者病情缓慢,可适当改为每日两次服药,若患者用药目的在于治疗咽喉疾病,则可将药物分多次服用,并缓慢下咽,使中药液与咽喉病变部位进行充分接触,从而达到更为有效的治疗目的,若患者病情出现呕吐现象,则应首先服用预防呕吐类药物,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将中药服下,此举可避免患者将所服用中药呕吐出体外,造成浪费且无法达到治疗目的;⑦根据患者处方中药物告知其用药治疗注意事项[6],如进行中药治疗患者大多不宜多食肉类、豆类、油腻及生冷食物,患者若患有热性疾病应于用药治疗期间尽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酒,少食肉类及鱼类等,若患者处方目的为温补,则忌饮茶、忌食萝卜等。

综上所述,在中医院药房中应用中药处方分析相关措施,可保障患者中药治疗安全性,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从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敏.面向病人的临床药学服务[J].实用医技杂志,2010,6(13):917-919

[2]李家娣,李宇佳,原玉珍,等.浅议处方分析在中药饮片调剂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238-239

[3]陈迎春,安福丽,相聪坤.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药业,2009,18(14):64-64

篇1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67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724-02

药学服务工作在我国的开展兴起以后,中药房的任务不是单一的药品配制,而是加强了对患者关于药物治疗方面的全面服务。这种中药的处方不但会以书面形式表现医师对患者病情的药物就诊,也属于重要配制工作非常重要的依据,所以这是非常关键的药学服务环节。以下就此探讨一些中药处方存在的不合理情况的原因,以及分析其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1 中药处方探讨

近些年来,很多的患者由于用药不合理导致死亡。因此,处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防止不良反应的产生,挽救患者的生命。我院近些年也对中药处方的研究开展了评价性的工作,定期选派专业人士对一些处方的配置和疗效等进行分析、探讨、评价以及汇总,一旦发现不合理,立即将其分离出来,并对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2013年9月期间对中药处方的分析。

2 分析处方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2.1 药品配制中处方分析的应用

2.1.1 诊断和药方结合 在中药房工作的药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中药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基础,必须具有配制的技能,需要经常与医生针对中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交流,在拿到处方的同时先分析药物的配制是不是和临床诊断中的一样,药效和疗效是否相结合,再继续进行配制工作。比如,由于受风寒影响而感冒的患者,如果是使用了羚翘解毒丸或者是板蓝根等药没有取得疗效以后,这时药师就是与医师沟通,对相关的治疗方式提出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再经医师确认以后,找出处方配制的不足,更改处方。如果患者的肾阳虚水肿,服用了六味地黄丸无效后,经过商量则可以使用金匮肾气丸[1]。有些医院的医师错将外敷药让患者口服,则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总之,确保药物服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是医师的职责所在。

2.1.2 控制药物的用量 中药的药物对于用量的控制与其药性的临床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剂量的大小不同,药物的功效也不相同。如果用药的对象是老弱病残等体质较差的人,药物的大剂量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对毒药等药物的用法则需要更为谨慎。有相关的资料记载,很多患者服用中药以后出现不良反应往往在于药物用量没有掌握合适。因此,准确地调配剂量,才能对药性有正确的评价,才能达到服用效果。此外,药师必须及时对药物进行分析,一旦发现问题就要马上与医师交流,如果需要用到具有毒性的处方,则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调配剂量,减少患者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从而减少医患纠纷。

2.1.3 禁止搭配的药物配置 药剂的调配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这些理论具备了长久以来人们的经验以及药物本身的规律,药师在对药方进行审核的时候必须详细了解禁止搭配的药物,询问患者的病情时,要有询问技巧和分析的能力,详细了解患者服用过的中药,在审查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处方的配置。例如,川乌、草乌这些药材不能与半夏、天花粉等同时使用,而大黄、虎杖等药材不能与磺胺类的药物合用,否则会影响患者的代谢功能,当归、党参则不宜与阿司匹林合用,否则可能会导致出血的情况等等。患者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也必须注意会和一些食物发生冲突,例如哮喘患者或是有过敏性皮炎的患者不能吃鸡、羊、鱼虾、韭菜等食物[2]。

2.1.4 中药处方的脚注说明 处方的中药名旁必须对药物的相关情况进行简要的注明,例如处方中有关种子、果实之类的在熬药时必须将其打碎,而木香、薄荷等容易挥发的饮片尽量不要煎熬太长时间,花粉类或是细小的种子类则可以通过包煎入药等等。总之,药师要根据处方相关的脚注具体说明情况来指导患者的煎药用药。

2.2 科学煎药中处方分析的应用 药师为患者开处方时必须告诉患者如何正确地使用煎药器皿,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的细节和禁忌,如果是有盖的砂锅等则要留意有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熬药的器皿选择尽量大一些。而为了防止中药容易产生的化学反应,在煎药前先冷水浸泡半小时或是一小时,放水量尽量高过药物表面3-5cm,药渣形成后水要高过药渣1-2cm。如果药物包括了辛夷花等富含绒毛的物质,为了避免被绒毛刺激到咽喉,可以同时放入细小种子类或者是花粉类药材包煎,而要使得药物之间不沾粘,则可放入阿胶等胶类的药材[3]。

2.3 服药程序中处方分析的应用 药师的职责不但包括分析各种中药药材的功效,还要详细地告诉患者如何正确的选择时间进行服药,从而确保取得满意的药效。相关资料记载[4],病在上焦者,选择饭后时间服药;病在下焦者,选择饭后时间服药,驱虫药等选择空腹服用,安神药睡前服用,有刺激性药物选择饭后服用,补益药则饭前服用,补肾益阳药物适合早上服用,补肾阴药则在黄昏时分复用。如果患者在服用的时候出现了呕吐症状,可以加入一些姜汁,服用药丸时谨遵多次少量,不能一次性大量服用,药丸的药性保持时间通常比较长。

3 结束语

药师提供科学合理的药学服务,并正确积极地进行相对应的指导,不但能够保证药效的实现,还能履行救治患者的责任。正确地配制药物,需要医师长时间的研究经验,谨慎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此外,还要牢牢地掌握药物的专业知识,减少药物调配工作的失误,防止药物服用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从而使中药在临床的治疗中发挥最大的功效,这才是对患者最好的负责态度和对医师职业最大的尊重。综上所述,药物的服务工作必须细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科学合理地进行药方的分析,才能真正为患者提供最佳药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家娣,李宇佳,原玉珍,张华.浅议处方分析在重要饮片调剂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12(2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