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新课标高中生物学科素养

新课标高中生物学科素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7 15:11: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新课标高中生物学科素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新课标高中生物学科素养

篇1

一、传统教育模式下高中生物教师的角色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和权威,教师负责知识的教授而学生则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传统教学下,高中生物教师也是一种生物知识传递者的角色,通过对教材基础知识和理论的讲解使学生记住相关知识应对考试的要求。而对于一些争议问题教师也是知识的权威,课堂讨论往往以教师的总结和结论的给出结束。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负责知识的灌输而学生被动接受,很少有学生自己思维的表达,教师主导整个课堂的进程,通过学校的集体备课等形式实现学校范围内的教学的相对统一。

二、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师的要求

新课标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锻炼,而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起着引导、指导和参与的作用。因此新课标对于高中生物老师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首先,高中生物老师应以新课标为指导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并且提倡学生探究式学习,注重学生生物学素养的提升等。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该从新课标的内容和实践要求出发对自己原有的教育理念进行相应的更新和完善,并依此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影响,明确教学的具体目标和方向,以新的理念为指导改进教学,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效果更加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其次,新课标要求高中生物教师要对教材有深入的研究。以教材为基础开展的教学,教师便应该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了解,通过深入的阅读和知识结构的分析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实现对教材知识内容的重新构建,以此来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教材内容的掌握还要分析其语言应用的特色以及编写思路等,尽量讲编者的思维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拟定出引导学生思路的教学方案。当教师对教材内容充分掌握时才能更好的将书本知识以自己的思维和语言传递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最后,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不仅仅是对学生培养的目标也是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为实现新课标教学目标,高中生物教师也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可以体现为教学方式、内容等的创新,只有当教师以创新思维来进行课堂教学时才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学生学习和全面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应该关注生物学科的发展动向,将新的学科发展融汇贯通到教学中。

三、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作用的实现便要教师对自己正确定位,充分认识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并且明确自己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通过教学方式的改进实现新课标赋予高中生物教师的使命。

第一,教师应该认识到其在教学中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该角色要求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来实现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生物教师应该从教学和研究的角度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教学的每个环节并勤于思考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生物学科知识的研究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同时基于教学的思考而产生有效的解决方案推动教学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以优化的教学方式将自己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作用发挥好。

第二,教师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并进行反思。教学中的反思能够使教师更好的认识自己,能够更理智的审视自己教学中的优缺点,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职能。教师的角色反思会让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还会促使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知识传授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教师应该在充分认识自己角色的同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更好的发挥自身角色的作用。教师可利用的资源不仅限于课内及教材内容,两者之外的以许多资源都是可以被引入到教学中。对于高中生物教师而言,便要结合教学实践的需求充分利用自然界、实验室等条件并且结合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其知识构架。并且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与教学的联系来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第四,高中生物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自己角色并充分发挥该种角色的作用。新课标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和指导者,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便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来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这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一种平等的参与者的身份,因此教师便要放下传统的权威,尊重学生的新思维和观点,为学生观点的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的平台,使学生们在互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生物学知识。同时,教师又是引导者的角色,该种角色便要求教师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并将该种学习能力贯通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指导者便是要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实验操作等给与一定的指导、对于学生的疑惑进行相应的解答,为其思维的养成提供一种可行的路径等。当教师充分认识到这三种角色的内涵和要求时,其教学行为也便得到规范,新课标下生物教学的目标也便易于实现。

参考文献

篇2

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统一规划,高中新课程改革将在2010年前全面推行。截止到2010年高考,已经有广东、山东、海南、宁夏、江苏、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北京、湖南、黑龙江、陕西、吉林15个省、市实施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而其他省份高考依据的则是2010年高考考试大纲(大纲版),在两种类型的高考省份中,有些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有些省份是自主命题,本文将对全国各个省、市高考方案中的生物学科考查的形式、比例、题型等方面做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教学对策和建议。

一、生物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版考试大纲的特点

新课标实验版更加突出要求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课程标准实验版的考试大纲与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目标要求是一致的,大纲版的考试大纲也已经向新课标的目标要求靠拢。

二、各省、市高考生物学科情况比较分析

1.考查形式分析

江苏和海南以生物单科试卷形式考查,江苏卷满分为120分,海南卷满分为100分。其他省、市都是以生物、物理、化学“拼盘”的理综试卷形式考查,理综试卷总分大多数为300分,只有山东为240分。这样的高考方案,意在引导中学生既要均衡发展,又能突出个性与特长,并借此缓解中学当中普遍存在的偏科弊病,看来以理综形式来考查是大势所趋。从三科比值来看,未进行新课标高考的理综试卷生物分值比例最低,均为72分,占总分的24%;进行新课标高考的省份中,广东卷生物科比例最高,理化生三科各占100分,生物科分值比例为33%,浙江、天津、福建、北京都是80分,占总分的27%,其余省份都是占总分的30%。从整体来看,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在整个理综试卷中,还是物理比重最大,化学次之,生物最少,但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比例均有所增加,这是我们生物教师值得欣慰的,也体现了教育部门的决策者们意识到了提高学生生命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对于中学生物教师也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2.生物试题类型及命题特点

除广东理综卷有2个双选,江苏单科卷有5个多选以外,单选和非选择题是大多数省份所采用的题型模式,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试难度,减轻了学生负担。从命题特点上来看,各省、市试题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体现生物教学特点,考查考生对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关注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体现生物科学时代性,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产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本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基本现状;试题内容尽量与中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3)通过概念图、装置图、实验流程图、曲线图和表格等形式,从基本、核心、重点等知识领域,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生物学知识科学分析实验的能力、识图能力、运用数学模型解释生物学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对实验数据、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通过图表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后,解决相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4)考查考生的生物学基本素养和实验能力、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过程与方法和创新精神的能力。在各个省市的试卷中,实验部分的比例基本上都占25%左右。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教学对策

1.以课标为本,夯实基础

仔细研读《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明确复习方向很重要。教师要吃透课程标准中高中生物的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理解新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要求,更新教学观念;理解和把握教材,认真备课,科学设计,做好课后反思。

2.联系生活实际,关注时代热点

教学中要关注社会、生活、自然的热点问题,关注新事物、新技术、新成果、新观点。2010年广东试题中的气候变暖与碳排放,江苏试题中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开发等等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这种试题的出现是对新课程的较好体现,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关注这些热点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的衔接。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理应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加强实验技能、方法和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分析、多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基本科研素养和科研思维。

4.适当训练,勿入题海

要适当增加训练而不陷于题海之中,注重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过程和思想结果的表述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对于生物学科和广大生物教师来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同时也给我们的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课堂中体现新课程、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何建立和完善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体系;高考复习该如何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考试模式等等,对于广大生物学教师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2016年高考全国丙卷理综29题原题

29.为了探究某地夏日晴天中午时气温和相对湿度对A品种小麦光合作用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生长状态一致的A品种小麦植株分为5组,1组在田间生长作为对照组另4组在人工气候室中生长作为实验组,并保持其光照和CO2浓度等条件与对照组相同,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根据本实验结果,可以推测中午时对小麦光合作用速率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是____,其依据是____;并可推测,____(填“增加”或“降低”)麦田环境的相对湿度可降低小麦光合作用“午休”的程度;

(2) 在实验组中,若适当提高第 组的环境温度能提高小麦的光合率,其原因是____。

(3) 小麦叶片气孔开放时,CO2进入叶肉细胞的过程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 试题的总体分析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其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考、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四个维度。本题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重点考查实验变量,侧重于科学探究这一维度。另外该题主要以表格、实验数据的形式呈现考查学生获取、分析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体现了生物学的课程性质,即生物学是一门实验课,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另外,本题对主干知识进行考查,且覆盖面较广,一道题通过3个子问题涵盖了3个知识点,且这些知识点之间互相交叉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总的来说,这道题体现了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体现了生物学科的命题特点以及全国新课标高考生物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对考生的要求(如图1所示),是一道好题。

3 试题具体分析及相应的教学建议

“大纲”指出考试的能力等方面要求,首先理解能力中要求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此外,“大纲”测量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其中要求考生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其中29(1)和29(2)突出了这一要求,将对考生知识、能力与方法的考查融为一体。

29(1)题标准答案依次为:湿度/相对湿度;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相对湿度改变时光合速率变化较大;增加。

该小题看似是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因素相关知识的考查,实则是结合该知识点,重点是对实验变量进行考查。考生已明白在做实验时,需要控制单一变量,然而该题同时出现2个变量,这在一定程度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影响考生心理。其实学生只要认真审题,仔细观察表格,该题并不难。

29题本身的创新就在于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出同时探究湿度和温度两个相对独立的自变量对因变量光合速率的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巧妙地考查与发展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在做这类表格类试题试题时,笔者结合29题本身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① 识表,明确表格中呈现的相关信息: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② 审表,明确变量:前三组自变量是湿度,后三组则是温度,因变量都是光合速率。③ 析表,依据表内数据、文字,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变量自身的变化规律。简单说,就是看清数据变化的规律,是升是降,还是不变。在本题中首先得出前三组实验温度相同时,随着湿度的增大也光合速率增大,而实验组二、三、四是在湿度相同时,随着温度的变化,光合速率也在变化,在31℃时光合速率最大,36℃时,小麦的光合速率较小。另外,对这两个相对独立的自变量各自引起光合速率变化的幅度大小进行比较,相对来说湿度增大时,小麦光合速率增长的幅度较大。④ 用表,运用表格得出的关系和规律,结审视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分析,29(1)的答案显而易见。

29(2)题标准答案依次为:四;该实验组的环境温度未达到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

该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酶的特性――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酶的最适温度。

对于这个知识点,绝大多数考生都应该知道,但是难点就在于要仔细观察,将表格中的数据转化为课本中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的示意图。如果考生成功转化,就可以很容易得出:适宜温度时,酶的活性最大,因为湿度一定时,25℃不是最适温度,所以要提高第四组的温度。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锻炼学生这种图文转化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将学习知识与提高考生分析与理解能力融为一体。

29(3)题标准答案依次为:不需要;不需要。

该小题考点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中有这样的描述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水分子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浓度差,不需要载体蛋白也不需要消耗ATP,氧和二氧化碳也是如此。这道题只是将CO2的运输与具体的生理过程相结合,可见该题目来源于教材且高于教材。另外29题将光合作用、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三个知识点相互融合,这不仅提醒教师以及考生要立足于教材,夯实核心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利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方法使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总之,通过分析29题,除了上述具体的教学建议外,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坚持知识、能力与方法三位一体,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实现高考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