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11: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有机蔬菜的市场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632055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养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市场对有机蔬菜的需求量就更大了,这给有机蔬菜的种植带了很大的挑战,未来有机蔬菜种植要在保证蔬菜绿色无公害的基础上,增加区域内的种植面积,提高蔬菜产量。
1 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的必要性和种植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截止上一次的人口大普查,我国的人口总量已经达到14亿,有机蔬菜的市场前景是非常广阔的,目前,我国在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这块还是比较成熟,但是,在管理监督、实施方面还比较欠缺。
1.1 发展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必然性
与传统的蔬菜种植技术相比,有机蔬菜种植技术有着市场需求上的优势,而正是因为有机蔬菜的市场需求量大,对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普及度要求高就非常高,那么未来的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将更加有针对性和区域区分,不同地区、不同蔬菜品种的有机蔬菜种植技术都不一样,不会像目前那么笼统,其发展的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2个方面。
1.1.1 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我们必须改革发展有机蔬菜种植技术
我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蔬菜的种植也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传统蔬菜种植技术已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了,必须要改革传统的蔬菜种植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进行无公害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蔬菜的种植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1.1.2 市场要求发展有机蔬菜种植技术
现代社会,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更加的高了,对养生食品越来越关注,生产和销售更加健康的蔬菜才能符合市场要求,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生产出更加绿色的蔬菜。
1.2 有机蔬菜种植现状
我国在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研究上成果繁多,但对种植技术的运用、普及,以及对蔬菜有机种植的过程还缺少监督管理,其种植现状主要如下。
1.2.1 成果推广不到位
对有机蔬菜种植技术推广不到位主要是推广资金不足以及个人思想狭隘的影响,一项有机蔬菜种植技术从研发到推广要经过不断的实验和科学推理才能投入市场,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资金问题,相关的种植设备无法落实,加之一些人狭隘的思想,技术成果难以实现共享。
1.2.2 种植监督管理不到位
在有机蔬菜的种植过程中,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还要加强技术落实监督管理,抽查有机种蔬菜种植是否符合规范,定期的抽查蔬菜质量,检测其中的有害物质残留,对于不符合要求的蔬菜坚决不予颁发有机蔬菜标志,不允许以有机蔬菜名称上市销售,但目前的有机蔬菜种植在这一块做得还不够好。
2 发展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优势
发展有机蔬菜种植的必要性没决定了其发展的优势,其优势主要有2点。
2.1 起步晚、发展快
我国有机蔬菜种植概念发起较晚,但是其发展速度却是非常迅速的,目前,我国的有机蔬菜不仅仅供应国内市场,还销售到了亚洲、欧美地区的一些国家,有机蔬菜的市场需求大,愿意进入行业发展的人就多。
2.2 有机蔬菜技术普及平民化
由于有机蔬菜种植的土壤质量要求高,因此其种植的地区都是一些没有过度开发的农村地区,所以,有机蔬菜的种植技术比较平民化。
3 如何规范发展有机蔬菜种植技术。
蔬菜的种植包括选种、育苗、入土栽培、生长期管理、收获期管理等几个步骤,对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管理和革新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3.1 有机蔬菜选种
有机蔬菜的选种一定要选择非转基因蔬菜的种子,种子是不能用化学物质处理的,还要选择抗病害能力强的种子,只有这样的种子才能符合有机蔬菜的种植要求。在后期的培植管理过程中,使用这样的蔬菜种子抗病害能力强,对土地的适应性强,不容易生病,那么对蔬菜进行杀虫抗病喷洒的农药剂量就会大大的降低,由于选择时没有采用药物对种子进行处理,也会从根源保证蔬菜的绿色无公害。
3.2 严格把关种植基地选址
有机蔬菜的种植基地一定是要在青山环绕、绿水环抱的地区,不能选在土地过度开发或称近期内使用过农药的地方。在选之前,需要严格考察备用地区的土壤质量,检测其中的农药残留和有害物质,实地考察种植基地周边地区的环境情况,检测周边的河流水质是否无污染,周边是否有大型工厂分布,人类居住污染大不大等等,总之除了要考虑种植基地周围的情况,还要考察基地周围50公里内的环境条件,确保蔬菜种植使用的灌溉用水、生长土壤、呼吸作用的空气都要符合有机蔬菜的生产要求。
3.3 生长期管理技术
由于土壤种植的不确定因素非常多,土壤中的物质成分可控性非常低,因此,我们研究了水上蔬菜栽培技术,水上蔬菜种植技术与传统的土壤种植相比可控性非常强,可以清楚的观察到蔬菜根茎的生长,观察蔬菜根茎是否有发霉、病变、虫害等等,便于及时实施治疗。不论是土壤种植还是水上种植,在蔬菜的生长周期管理中,严谨使用基因工程来提高蔬菜产量,遵循蔬菜的自然是生长规律,结合光、温、水三要素为蔬菜的自然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3.4 施肥管理
有机蔬菜的施肥一定选用的是有机肥,所谓有机肥就是非化学物质合成的肥料,有机肥运用可以是人类粪便、动物粪便、秸秆腐烂物、草木灰等等,在收获蔬菜的时候可以实行“秸秆还田”,也就是将蔬菜的根系,以及剔除下来的部分均匀的填埋在土里,再在土壤里养殖蚯蚓,一个是起到酥松土壤的作用,另一个方面就是让蚯蚓吃食这些根茎、废叶,将其转化为肥料,排除到土壤里;科学控制施肥量,根据植物的生长需求进行施肥;使用发酵肥,发酵肥是经过非化学成分介入的化学发酵肥料,这样的肥料有机物质充足,利于蔬菜吸收,你能够降低肥料成本;巧施追肥,有机蔬菜的施肥要灌溉、土壤养护与施肥共同进行,在蔬菜的不同生长周期对这三项工作进行调度,根据生长需求量,采用不同的肥料,可以是生物肥料、粪尿肥料、干肥、湿肥、熟肥等等,灵活搭配使用。
3.5 病虫害防治
有机蔬菜的病虫害防治从选种和培土的时候就开始了,那么后期病虫害防治就简单多了,主要以“防”为主,以“治”为辅。
3.5.1 虫害防治
有机蔬菜的虫害防治可以采用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人工防治很简单就是人工除虫,检查蔬菜叶表的害虫,人工摘除;人物防治技术喂养一些常见蔬菜害虫的天敌,例如青蛙、瓢虫、蜻蜓等等,特别是放养青蛙,他除了可以捕食害虫以外,还能增加农民收益;物理防治就是根据害虫的习性放置诱捕器,或者给害虫制造产床,引诱他们在此产卵繁衍,然后将其一举歼灭。
3.5.2 病害防治
有机蔬菜的病害防治可以使用石灰粉、硫磺等物质,另外还可采取无公害,含量要求达标的一些植物、药剂进行病害防治,例如,在基地周边种植小叶桉,小叶桉树能够释放氨气等物质,阻挡有害细菌滋生,同时也能抵御害虫。
4 结语
有机蔬菜绿色无公害,有利于人民的身体健康,是广受人民青睐的蔬菜品种,由于有机种植的条件高、技术高,市场需求量大等原因,有机蔬菜的种植技术还有待提高,在未来,有机蔬菜的种植技术会更加趋向与操作简单、低成本、适用范围广、高产量种植发展,增加市场的供应量,降低生产销售成本,逐渐称为大众消费水平,我们相信,会有更过的资金和人力注入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研发推广中。
Abstract: soil as a natural resource, is the source of vegetable life support system. Good soil environment can provide people the safety of vegetables. But the present farmland soil quality declined, vegetable safety is threatened. Therefo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our country about the pollution of soils and vegetables, as well as in the management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on the future of vegetable safety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Keywords: soil; vegetable; detection
中图分类号:TE991.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尤其是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含量超标、化肥使用过量等问题成为目前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土壤是人类蔬菜生产的物质源泉和基础,而今,农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有机物、重金属、化肥等污染,进而污染蔬菜,蔬菜中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自2003年8月底中央电视台披露“张北事件”后,引起全国各城市的一场“恐慌”,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城市纷纷加强对蔬菜安全的检测。为了切实解决蔬菜安全问题,让人们吃上放心菜,本文综述了近年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以及在蔬菜污染、管理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试图为我国蔬菜安全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农田土壤质量现状
1.1土壤污染物及其来源
土壤污染物指进入土壤并影响土壤正常作用的物质,即会改变土壤的成分、降低农作物的数量或质量,有害于人体健康的那些物质。土壤污染物种类繁多,根据污染物的性质不同,大致可分为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化学肥料和病原微生物[1]。这些污染物主要是由污水、废气、固体废物、农药和化肥等带进土壤并积累导致。
1.2农田土壤污染现状
我国农田土壤遭受有机物、重金属和化肥等污染物质的污染较为严重。据调查,我国农田受有机污染物(农药、多环芳烃等)污染的面积已达3600万hm2,其中农药污染面积约1600万hm2[2]。农药是毒性高、环境释放率大、影响面广的有机污染物,在有效防治病虫草危害的同时也污染环境和农产品。农药在土壤环境中的行为归宿,主要是迁移、滞留、转化。化学农药施于农田后,约有40%-60%落入土壤中[3]。农药产品品种繁多,主要有有机磷类、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类、有机氯类等杀虫剂,其中有机氯类杀虫剂如六六六、滴滴涕等属高残毒农药,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停止使用,总体上有机氯农药对耕地污染趋于缓和,但仍有污染超标的情况[4,5]。还有一类惰性较强的有毒有机污染物,即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存在于我国农业土壤中。在土壤中,PAHs将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行为,其中有一部分会长期存在于土壤环境中,进而对环境产生长期和深远的影响[6]。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工作表明,我国土壤系统受PAHs污染已从ug/kg量级上升到mg/kg量级,其检出率也从20%到80%以上[7]。
据报道,目前我国受Cd、As、Cr、Pb等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近2000万hm2,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5。农田中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三废”排放、污水灌溉、有机肥料与磷肥的大量施用,及大气污染颗粒的沉降等,其中工业“三废”污染耕地1000万hm2,污水灌溉的农田面积已达330多万hm2[8]。目前,我国由于污水灌溉引起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在许多地方发生。如广州市和邯郸市菜地土壤由于污水灌溉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增大[10,11]。再如沈阳张士灌区的农田土壤,在污水灌溉停止十余年后仍存在Cd、Zn、Cu等多种重金属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严重[9]。
化肥的投入在短期内可以使作物增加产量,但施用过量会使土壤的生产能力和农产品品质都下降。目前,我国化肥施用量已严重超过发达国家制订的化肥施用安全上限(即22kg/hm2),1992年和1995年每公顷化肥施用量分别已达265kg和289kg,超过安全标准10倍以上[12]。有试验表明:施入土壤的氮肥超量会造成硝酸盐积累,土壤中硝酸盐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13]。另外,硝酸根在还原条件下还有可能被还原为亚硝酸根,亚硝酸根可进一步转变为致癌物质亚硝胺,造成土壤亚硝酸盐污染[14]。
2.蔬菜质量安全性的现状
2.1蔬菜的化学污染严重
近几年来我国蔬菜污染问题严重,其中化学农药、重金属、化肥和硝酸盐的污染最为突出。
2.1.1化学农药污染
在蔬菜生产过程中,通过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蔬菜的高产和稳产。但与此同时,蔬菜产品遭受着严重的化学农药污染。目前,化学农药污染问题在我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崔磊[15]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鞍山市郊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结果检出率为48.4%,超标率为27.4%。在157个蔬菜样品中,蔬菜大棚黄瓜中有机磷农药污染最重,检出率高达100%,超标率达60%。
何华等[16]对乌鲁木齐市市售近千份蔬菜样品的进行检测,发现蔬菜污染状况以对硫磷为最重,超标率高达31.36%。
张秋平等[17]对珠海市2004-2006年市售蔬菜进行有机磷农药残留监测,结果表明检出率为33.33%,超标率为28.21%,以甲胺磷检出率最高,禁用高毒农药占检出农药总数的61.54%,无季节性差异,市区集贸市场所售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率高于郊区,叶类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超标率高于其它类蔬菜。
宋云华等[18]利用酶抑制法对玉溪市2002-2005年间21个主要蔬菜集贸市场的蔬菜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抽检样品中平均残留超标率为6.45%,且超标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2.1.2重金属污染
随着工业“三废”的排放,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蔬菜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我国南方地区因气候温暖、雨水充沛成为我国蔬菜的主产区之一。但目前,在南方不同地区蔬菜污染情况不同。如对广州市黄埔区主要蔬菜来源超市和市场的12种蔬菜89个样品的可食部分中重金属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结果Pb和Hg是黄埔区蔬菜的主要污染元素,超标率分别为23.50%和16.0%。As、Cd和Cu的含量虽然都较低,但还潜存污染风险[19]。从湖南省湘江中下游衡阳-长沙段沿岸采集到48个蔬菜样品,这些样品中As、Cd、Pb含量均较高,超标率分别为95.8%、68.8%和95.8%[20]。在贵阳市6个蔬菜生产基地上采集的108个叶菜类蔬菜样品中,大白菜、莴苣和芹菜均受到Pb、Hg、As的污染,其中Pb、As最严重[21]。
许多学者对我国北方郊区、蔬菜基地中蔬菜重金属污染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李海华等对郑州市近郊蔬菜生产基地29种常见蔬菜中的重金属Cu,Cr,Pb,Cd的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蔬菜的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大部分高于3.0,污染比较严重[22]。为了摸清山西农业大学主要食用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马祥爱等[23]对菜市内6个摊位5种蔬菜30个样品的可食部分中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铅和汞是农大菜市场蔬菜中的主要污染元素,超标率分别为53.3%和16.7%。
2.1.3化肥与硝酸盐污染
化肥对蔬菜生产影响最大的是氮肥,氮肥施用过多造成蔬菜的品质和耐贮性下降。氮肥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等致病、致癌物质,在蔬菜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影响人体健康。由一些文献报道可知,我国大部分地区蔬菜中化肥与硝酸盐污染已相当严重。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内陆,叶菜类和根菜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超标最严重[24-27],厦门、广东省6个典型地区、长沙、哈尔滨四地区叶菜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分别已达1019mg/kg、3180mg/kg、3130mg/kg、3432mg/kg,根菜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于厦门、长沙、哈尔滨三城市分别为669mg/kg、1682mg/kg、2107mg/kg。
2.2蔬菜质量安全生产与管理现状
2.2.1蔬菜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国外发达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已成为最基本的要求和最低的限制性标准。我国国家农业部、省、市、自治区针对日益增多的食品中毒问题,制定了一系列蔬菜质量安全标准,对蔬菜安全生产起了积极作用。最近几年,通过对蔬菜安全生产的逐步重视,蔬菜质量标准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目前,国家农业部已颁布了13蔬菜产品标准,其中白菜类蔬菜、茄果类蔬菜和甘蓝类蔬菜,其余是单个蔬菜如韭菜、芹菜、黄瓜等标准。另外,还制定了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及农药安全使用标准。我国各个省、市、自治区根据当地情况,在参照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出台了一些标准,如浙江省和天津市制定的无公害蔬菜系列标准包括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不同行业也制定了自己的行业标准,一般而言, 先实行行业标准,其次是省、市、自治区标准,最后才考虑国家标准。
2.2.2蔬菜质量安全的管理现状
通过多年的蔬菜质量建设,我国已拥有一大批的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生产基地。要稳定和提高这些基地的环境条件、产品质量,国家许多地方建立了蔬菜质量检测管理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浙江省已建立了省、市、县三级蔬菜质量检测管理网,加大了对基地、菜市等生产、流通源头的监督管理,而且管理成效显著。据浙江省农药检定管理所1998-2002年对全省主要城市的蔬菜农药超标率的检测,1998年为48.15%,到2002年便下降到13.07%;其中甲胺磷在蔬菜上最高残留量已由40.12mg/kg降为2002年的0.573mg/kg[28]。
上海市浦东新区高行镇通过落实科学创新、因地制宜、人性化的监管措施,在2004年时全镇上市蔬菜的农残检测合格率都达100%[29]。
江苏昆山市通过一手抓生产源头的管理,一手抓流通市场的质量监控,严把蔬菜安全准入关,取得了较好成效。2006年,该市对196870批(次)蔬菜的农药残留超标进行检测,发现其超标率占0.36%,同比下降0.37个百分点[30]。
3.蔬菜质量安全的检测
蔬菜是人们饮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其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人们谈论的主要话题。因而必须采取科学的、现代化的检测手段,按照蔬菜质量安全标准对蔬菜质量进行检测。
首先,对蔬菜产地环境进行监测和检测,以保证种植地的环境达标,进而保证消费者食用的是健康安全蔬菜。其监测与检测项目具体包括:⑴环境空气质量,主要监测和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如二氧化硫、氟化物、一氧化碳等;⑵灌溉水质量,重点检测pH、氰化物、重金属;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检测,重点为重金属。
其次,监测和检测农业投入品,即要对化肥和农药种类进行控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中规定的限量、种类进行控制。
除此之外,还要对蔬菜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其检测内容有农药残留、化肥残留、重金属、卫生指标等。
4.建议与展望
我国农田土壤和蔬菜污染日益严重,对这方面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多。针对此种情况,建议今后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⑴结合农业土壤污染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治理措施以改善受污染的土壤。由于土壤污染使经济蒙受损失、蔬菜品质不断下降,而且人体健康受到威胁,但其治理较难,因而,需研究探索出一种成本低而且简单又快速、环保的技术,以治理受污染的农田土壤。
⑵加大在生物农药研究方面的科技投入。
⑶加快对长效肥、缓效肥等低污染、低消耗肥料的研究开发。
⑷继续推广建立蔬菜安全质量追溯系统。为从源头抓质量,实施蔬菜市场准人制、标识制和召回制,一旦发现蔬菜质量问题,可根据相关信息追根溯源,使生产者无法在同行业中立足,并且能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⑸加快各类蔬菜标准制定进程,对蔬菜实行标准化生产,同时加强蔬菜质量监测和检测。因而,人们应当把眼光移向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注重蔬菜生产过程的质量,从而保障蔬菜尽快成为直接上市的“免检”品。
参考文献:
[1]刘培桐主编.环境学概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1-123
[2]王志平.土壤污染与防治[J].山西能源与节能,2007,(3):48-49
[3]施南芳.浅谈农业土壤的污染和防治[J].福建稻麦科技,2007,25(4):39-40
[4]单正军,朱忠林.我国农药环境污染及管理现状[J].环境保护,1997,7:40-43
[5]张睿.农药残留种类及检测技术[J].中国检验检疫,2002,10:33-34
[6]展惠英.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研究进展[J].甘肃科技,2007,23(1):143-144,39
[7]杨肖娥,余剑东,倪吾钟,等.农业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4(4):3-9
[8]林强.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福建水土保持,2004,16(1):25-28
[9]张彦,张惠文,苏振成,等.污水灌溉对土壤重金属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类群分布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6):44-50
[10]黄玉源,黄益宗,李秋霞,等.广州市污水灌溉对菜地土壤和蔬菜的影响[J].环境化学,2005,24(6):731-732
[11]杨庆娥,任振江,高然.污水灌溉对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积累和分布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7,(5):74-75
[12]陈彤.农业土壤污染及其治理[J].福建农业科技,2004,(2):48-50
[13]施南芳.浅谈农业土壤的污染和防治[J].福建稻麦科技,2007,25(4):39-40
[14]刘永德,许先国,曾凯,等.农村土壤污染状况及其修复对策[J].安全与环境,2006,12:31-33
[15]崔磊.鞍山市郊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污染状况分析[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2,22(3):18,15
[16]何华,卜新莹,郝敬贡.乌鲁木齐市市售蔬菜残留农药污染及防治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21(1):87-88
[17]张秋平,刘宏江,孙亚军,等.珠海市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污染现状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6):1813-1814
[18]宋云华,钟建明,师进霖.玉溪市蔬菜中主要农药的污染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20-5523
[19]刘钰钗,陈婷,周金森,等.广州市黄埔区蔬菜重金属污染调查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6):1085-1087
[20]郭朝晖,肖细元,陈同斌,等.湘江中下游农田土壤和蔬菜的重金属污染[J].地理学报,2008,63(1):3-11
[21]周涛.贵阳市城郊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对蔬菜安全的影响评价:[D].贵阳:贵州大学,2006:29-39
[22]李海华,张杰,申灿杰.郑州市近郊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污染状况[J].河南农业科学,2007,(1):90-92
[23]马祥爱,王振亚,侯雅丽.山西农业大学菜市场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26(1):96-97,112
[24]杨国义,罗薇,张天彬,等.广东省典型地区蔬菜硝酸盐与亚硝酸盐污染状况评价[J].生态环境2007,16(2):476-479
[25]汤惠华,陈细香,杨涛,等.厦门市售蔬菜重金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研究及评价[J].食品科学,2007,28(8):327-332
[26]王翠红,唐建初,刘钦云,等.长沙市超市蔬菜硝酸盐含量及污染状况评价[J].湖南农业科学,2008,(2):95-97
[27]尚玲琦,滕世长,张景欣.哈尔滨市蔬菜硝酸盐污染现状及评价[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8,32(1):74-75
1.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组成
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中教师、科研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国家公务员和私企职员占了86%,证明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对有机食品的认同呈正比关系。
2.对“有机”、“绿色”、“无公害”三种安全食品的区别的了解很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各占五分之一左右,而比较了解和基本了解的各占约三分 之一。说明盲目购买有机蔬菜的消费者很少,这与一年前报道的在北京和上海的有机蔬菜市场调研中大部分购买者都不太了解,甚至根本不了解的结果相比,已经有了极为明显的进步。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即使在这些认为自己很了解和比较了解三种安全食品区别的消费者中,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并不能真正说出三者的区别来。他们最通常的回答是:有机食品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对于有机食品关于转基因、转换期、缓冲带、轮作、跟踪体系、加工、储存、运输、认证、销售证等等方面的知识几乎还是空白。
3.购买有机蔬菜的频率
只要消费者有需求,价格能接受,产品信得过,有机蔬菜是很容易形成一个固定的消费人群的。
4.对品种的选择和对品种多样性的需求
虽然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只关心价格和需要,并没有对某些品种提出特别的要求,但对品种的多样性方面则要求比较高。他们的心理是,凡是普通菜场上供应的蔬菜品种,有机蔬菜也应该有,这样的反应应该说是有机蔬菜市场发展初期的特定情况。
二 发展趋势
根据调查和分析,汉鼎得出如下结论和建议
1.在国内有机食品市场发展的初期,采取专卖店的形式销售有机食品是一种正确的选择。这样做可以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有机食品的成本,提高消费者对有机食品的兴趣和购买力。
2.有机食品的专卖店应当首先开设在知识层次和消费层次相对较高的居民区,这样做有利于对有机食品的宣传,也有利于吸引消费者。但有机食品不是“贵族食品”,收入水平比较低的消费者也对有机食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有机食品发展到一定程度,价格渐趋合理,有机食品专卖店就可以逐渐向其他居民区扩展,吸引和服务更多的消费者。
3.目前对有机食品的宣传力度相当弱,相当一部分消费者是在看到专卖店或看到货架上的有机产品后才知道有这样安全的食品。而且多数人并不了解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的区别。因此有机食品的从业者应当努力做好广告和宣传工作,各级政府也应当投入更多的注意力,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机食品的发展,为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和贸易者提供各种优惠政策。
4.从消费者对有机蔬菜品种的需求上看,消费者普遍反映品种不够,因此,有机食品的生产者和贸易者应当尽量扩大他们的生产和贸易品种,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消费者的需求。
5.各类有机食品专卖店(包括有机食品的其他类型的销售单位)都应当配备具有一定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知识,可以向顾客解释和宣传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营业员和经理。有机食品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很多消费者需要在了解了产品的特点和功能后才会购买。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7)09-0254-01
蔬菜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其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甚至危及子孙后代。以蔬菜农残为主的农产品质量问题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将对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产品增值,市场流通,农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 蔬菜农药残留现状
蔬菜残留农药,是指蔬菜在喷施农药后残留在蔬菜表面的农药及有毒代谢物、降解转化产物和反应杂质的总称。蔬菜大多数生长期短,病虫害比较严重,种植过程中需多次施药,加上施药后采摘间隔短,造成蔬菜残留农药过量不可避免。常见的残留农药的品种:主要是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如氧化乐果、乐果、马拉硫磷、甲胺磷、久效磷、倍硫磷、百克威、抗芽威和西维因等。目前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100万吨,居世界首位。其中剧毒的有机磷类农药年使用量约占70%,毫克级的有机磷类农药即可致人畜于死地。当农药残留在人体中达到一定的数量,不为人体所分解时,将无法避免地发生各种病变。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在食物中毒中,由农药残留引起的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由农药引起的中毒死亡人数占总中毒死亡人数的20%左右,2003年以来,山东省滨城区开始对上市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抽检,抽检蔬菜样品的总合格率为87.5%。但因季节、蔬菜品种的不同,其抽检合格率存在明显差异。如芹菜、油菜、白菜等叶菜类蔬菜,夏天检测合格率仅为50%左右。胆碱酯酶(破坏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阻碍神经冲动传导)是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剧毒农药引起人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抑制率高达92.3%(合格为70%)。从检测结果来看,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
2 农药残留超标的根本原因
(1)违禁农药大量使用。多数蔬菜种植者法律意识淡薄,仅注重剧毒农药的药效,仍然继续使用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的如甲胺磷、呋喃丹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导致蔬菜农残超标。据不完全统计,沈阳市2003年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在2200吨以上,其中甲胺磷2000吨,呋喃丹150吨,另外不定期有敌敌畏,甲基1605,杀虫醚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大量使用,近两年用量还在持续增长。而一些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却难以得到推广。
(2)生产环节监管不利。农民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以及农药性质,如高毒、剧毒、内吸等特性缺乏了解,而随意加大使用剂量,甚至超范围使用。还有一些菜农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随意在蔬菜、水果等作物上使用国家明文禁止使用的高毒、剧毒农药,致使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而导致食菜性食物中毒事故时有发生,除了检测外,政府没有其他的手段对生产过程的监控。
(3)农药市场管理有漏洞。有些农药如对硫磷是2004年5月份农业部公布的蔬菜区禁用农药,可以在大田作物上使用。市场销售的很多农药是多种成分的,标签上没有直接标注“对硫磷”名称但本身含有的农药,使用后会导致所产蔬菜中此成分农药超标。这是农药市场管理中的一个很大的难题。
(4)生产方式落后,质量控制难度大。药残超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的。目前有规模的蔬菜和葡萄生产基地,大部分还没有建立规范的质量检测服务机构,农民外销产品还是凭经验和运气去闯。其次,在药品检测存在难度,由于药残检测消耗大,且不能向农民收费,检测机构的检测费用负担严重。
(5)优质蔬菜难以实现优价,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优质的蔬菜如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等,由于其生产方式所决定,产品的质量提高但产量下降,必须有较高的价格来确保农民的利益。由于市场体系尚不规范,法制不够健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生产、经营者违规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假冒绿色食品等现象,使得市场经营中无序现象,无产地,无商标,无质量认证的产品时常能够见到,混淆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识,使得损害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3 应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实行倒追究制度。打击禁用农药的违法使用和限用农药超范围使用的违法行为,净化市场,保证农产品生产安全。要采取禁用农药流向登记制度和农药违法使用可追溯制度以及农户田间管理档案登记制度。即:通过国家和市例行抽检,发现农药超标,要进行倒追究制度, 要求农药经营企业必须按照法律法规
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对违规经营的企业,一经查出,严惩不怠。同时,还试行农药经营企业信用评比制度,对信誉好的企业以政府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名义给企业挂信誉牌匾,引导农民到信用好的企业购药。并结合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建立有效的控制流通领域药残的措施。
(2)加大对农药、兽药使用环节监督力度。在蔬菜生产方面建立基地档案管理制度,建议在蔬菜生产区推行联户联保制度和生产违法举报制度,每年拿出一定资金作为奖励基金,通过与基层签订责任目标,落实责任制,并根据管理结果进行奖惩,以此调动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业检测系统的建设,配备必要的设备;建立有效的控制流通领域蔬菜农药残留的措施;加大对农药使用环节监督力度,完善用药记录制度。
(3)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评比活动。以政府名义,对蔬菜生产基地进行抽检,通过抽检,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进行评比,排出名次,并向全市通报,作为年底评选先进的重要指标。对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进行追查,堵住违禁农药流入基地的渠道。并通过检验结果追查农药来源,由此打击违法销售农药的不法商人。同时,要将检测结果在媒体进行公布,对那些管理不利,连续两次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的基地,取缔无公害生产基地资格。
(4)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培训。针对农民生产方式落后,对新技术不能及时运用于生产的问题,下一步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一是将国家禁限用农药、兽药名录和新的生产管理技术印发到农户和生产经营单位。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和国家有关规定的培训班办到乡村,消灭死角,做到家喻户晓。
(5)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检测密度。蔬菜产区的质量管理,必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工作力度,而这些机构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技术机构,没有资金保障,就难以把检测工作开展好,所以必须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检测的密度,确保检测工作作好。
参考文献
[1]杨江龙,刘拉平,李岚.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研究及对策[J].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06).
[2]孙慧,姜慧梅,黄金金,樊聪明,谢炯炯,顾黄辉.谢燕萍海门市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调查[J].现代农业,2006,(10).
蔬菜作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其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甚至危及子孙后代。以蔬菜农残为主的农产品质量问题的综合治理势在必行,将对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农产品增值,市场流通,农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1蔬菜农药残留现状
蔬菜残留农药,是指蔬菜在喷施农药后残留在蔬菜表面的农药及有毒代谢物、降解转化产物和反应杂质的总称。蔬菜大多数生长期短,病虫害比较严重,种植过程中需多次施药,加上施药后采摘间隔短,造成蔬菜残留农药过量不可避免。常见的残留农药的品种:主要是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农药,如氧化乐果、乐果、马拉硫磷、甲胺磷、久效磷、倍硫磷、百克威、抗芽威和西维因等。目前我国农药年用量为80-100万吨,居世界首位。其中剧毒的有机磷类农药年使用量约占70%,毫克级的有机磷类农药即可致人畜于死地。当农药残留在人体中达到一定的数量,不为人体所分解时,将无法避免地发生各种病变。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在食物中毒中,由农药残留引起的所占比例越来越高。由农药引起的中毒死亡人数占总中毒死亡人数的20%左右,2003年以来,山东省滨城区开始对上市蔬菜的农药残留情况进行抽检,抽检蔬菜样品的总合格率为87.5%。但因季节、蔬菜品种的不同,其抽检合格率存在明显差异。如芹菜、油菜、白菜等叶菜类蔬菜,夏天检测合格率仅为50%左右。胆碱酯酶(破坏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阻碍神经冲动传导)是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等剧毒农药引起人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抑制率高达92.3%(合格为70%)。从检测结果来看,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
2农药残留超标的根本原因
(1)违禁农药大量使用。多数蔬菜种植者法律意识淡薄,仅注重剧毒农药的药效,仍然继续使用国家已明令禁止使用的如甲胺磷、呋喃丹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导致蔬菜农残超标。据不完全统计,沈阳市2003年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量在2200吨以上,其中甲胺磷2000吨,呋喃丹150吨,另外不定期有敌敌畏,甲基1605,杀虫醚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大量使用,近两年用量还在持续增长。而一些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却难以得到推广。
(2)生产环节监管不利。农民对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以及农药性质,如高毒、剧毒、内吸等特性缺乏了解,而随意加大使用剂量,甚至超范围使用。还有一些菜农在经济利益驱动下,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随意在蔬菜、水果等作物上使用国家明文禁止使用的高毒、剧毒农药,致使蔬菜中农药残留量严重超标而导致食菜性食物中毒事故时有发生,除了检测外,政府没有其他的手段对生产过程的监控。
(3)农药市场管理有漏洞。有些农药如对硫磷是2004年5月份农业部公布的蔬菜区禁用农药,可以在大田作物上使用。市场销售的很多农药是多种成分的,标签上没有直接标注“对硫磷”名称但本身含有的农药,使用后会导致所产蔬菜中此成分农药超标。这是农药市场管理中的一个很大的难题。
(4)生产方式落后,质量控制难度大。药残超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落后的生产方式造成的。目前有规模的蔬菜和葡萄生产基地,大部分还没有建立规范的质量检测服务机构,农民外销产品还是凭经验和运气去闯。其次,在药品检测存在难度,由于药残检测消耗大,且不能向农民收费,检测机构的检测费用负担严重。
(5)优质蔬菜难以实现优价,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优质的蔬菜如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等,由于其生产方式所决定,产品的质量提高但产量下降,必须有较高的价格来确保农民的利益。由于市场体系尚不规范,法制不够健全,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生产、经营者违规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假冒绿色食品等现象,使得市场经营中无序现象,无产地,无商标,无质量认证的产品时常能够见到,混淆了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识,使得损害了绿色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3应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管理,实行倒追究制度。打击禁用农药的违法使用和限用农药超范围使用的违法行为,净化市场,保证农产品生产安全。要采取禁用农药流向登记制度和农药违法使用可追溯制度以及农户田间管理档案登记制度。即:通过国家和市例行抽检,发现农药超标,要进行倒追究制度,要求农药经营企业必须按照法律法规
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对违规经营的企业,一经查出,严惩不怠。同时,还试行农药经营企业信用评比制度,对信誉好的企业以政府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名义给企业挂信誉牌匾,引导农民到信用好的企业购药。并结合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施,建立有效的控制流通领域药残的措施。
(2)加大对农药、兽药使用环节监督力度。在蔬菜生产方面建立基地档案管理制度,建议在蔬菜生产区推行联户联保制度和生产违法举报制度,每年拿出一定资金作为奖励基金,通过与基层签订责任目标,落实责任制,并根据管理结果进行奖惩,以此调动基层组织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农业检测系统的建设,配备必要的设备;建立有效的控制流通领域蔬菜农药残留的措施;加大对农药使用环节监督力度,完善用药记录制度。
(3)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评比活动。以政府名义,对蔬菜生产基地进行抽检,通过抽检,对全市蔬菜生产基地进行评比,排出名次,并向全市通报,作为年底评选先进的重要指标。对农药残留超标的原因进行追查,堵住违禁农药流入基地的渠道。并通过检验结果追查农药来源,由此打击违法销售农药的不法商人。同时,要将检测结果在媒体进行公布,对那些管理不利,连续两次出现农药残留超标的基地,取缔无公害生产基地资格。
(4)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技术培训。针对农民生产方式落后,对新技术不能及时运用于生产的问题,下一步要加大宣传培训力度,一是将国家禁限用农药、兽药名录和新的生产管理技术印发到农户和生产经营单位。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和国家有关规定的培训班办到乡村,消灭死角,做到家喻户晓。
(5)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检测密度。蔬菜产区的质量管理,必须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工作力度,而这些机构是公益性、非营利性的技术机构,没有资金保障,就难以把检测工作开展好,所以必须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检测的密度,确保检测工作作好。
参考文献
[1]杨江龙,刘拉平,李岚.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研究及对策[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3,(06).
[2]孙慧,姜慧梅,黄金金,樊聪明,谢炯炯,顾黄辉.谢燕萍海门市蔬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情况调查[J].现代农业,2006,(10).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326-02
蔬菜是贵港市农业特色产业,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成为仅次于粮食生产的第二大主导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阐述了近年来贵港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供参考。
1 发展现状
1.1 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
2012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6.04万 hm2,比上年增长4.0%,总产量131.14万t,同比增长5.7%,总产值25.64亿元,增幅7.6%,产值42 480元/hm2,纯收入29 700元/hm2,种植效益较好。
1.2 特色生产基地初步形成
覃塘区形成以莲藕、香葱、胡萝卜、食用菌等为主,港北区以芥菜、菜心,港南区以叶菜、食用菌,桂平市以马铃薯、淮山、叶菜,平南县以马铃薯、食用菌、叶菜为重点的蔬菜生产格局。如覃塘区覃塘镇667 hm2连片莲藕,五里镇、三里镇500万m2冬种食用菌,港北区庆丰镇667 hm2芥菜、中里乡67 hm2设施型叶菜,港南区八塘镇100万m2冬种食用菌,平南县思旺镇1 000 hm2马铃薯,桂平市金田、南木2 000 hm2淮山等蔬菜生产基地,成为贵港市蔬菜产业的知名品牌,在广西区内享有较高声誉。
1.3 设施蔬菜发展起步较好,企业和大户参与较多
近2年,贵港市政府启动“菜篮子”建设工程,加大投入,带动民间资本投向设施型蔬菜基地建设,起步较好。目前,全市大中棚蔬菜栽培面积达300 hm2,遮阳网覆盖面积达360 hm2,灌喷、微灌面积573 hm2,诱虫灯、黄板防治病虫害面积607 hm2。全市有40多家企业和种植大户参与蔬菜基地开发,带动了规模种植和设施型蔬菜基地建设。如港北区港阳蔬菜实业公司蔬菜基地连片集中面积67 hm2,港南区八塘镇高庆蔬菜种植公司蔬菜基地35 hm2,大部分为设施型生产基地,种植水平较高,效益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了城镇蔬菜供应水平。
1.4 标准化生产取得较大进展
几年来,贵港市积极组织实施国家农业部、广西农业厅“无公害行动计划”,积极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建设。目前,已有平南、桂平2个县(市)通过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建设认证,面积1.1万hm2。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速度加快,目前,市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县级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乡镇级建立了40个基层检测流动工作站,配备检测仪器设备,对各地主要蔬菜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农贸、超市)蔬菜进行农药残留抽样例行检测,检测合格率在96%以上,没有发生食用安全事故。
2 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规划,专业蔬菜基地规模小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缺乏蔬菜生产规划,加上资金投入少,蔬菜生产仍以千家万户分散种植为主,企业和经济能人规模开发虽有较快发展,但整体规模偏少。目前,市级和县级城郊还没有一个大的专业蔬菜生产基地,只有一些村民小菜园,由于水、电、路等设施不配套、不完善,受天气影响变化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因此产量少且不稳定,供应水平低。
2.2 本地蔬菜生产总量不足,仍需大量调进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区,居民对蔬菜产品的消费量需求不断增加,受生产能力、季节气候和专业蔬菜基地规模小等因素影响,贵港市蔬菜生产供应能力不足,每年城镇部分需从外地调进占消费总量的30%以上。调进的外地蔬菜流通成本较高,价格偏高,质量也难于控制。
2.3 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不合理
贵港市种植规模较大的蔬菜品种多为季节性品种,大部分在秋冬季种植,冬春收获,形成大量集中上市,价格较低,影响菜农收入。而夏秋2季品种和种植面积较少,产量低,价格高,供不应求。总体来说,贵港市蔬菜品种多为大路货,品质差,精细菜、无公害、绿色产品、适销对路新品种少,不能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要求。
2.4 市场销售体系不健全,加工贮藏滞后
目前,菜农和生产大户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较少,大多根据上年价格和经验选择种植品种和面积,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一旦市场变化,产品就可能积压或贱卖,导致损失。贵港市各级农业部门虽建立了一些检测机构,配备了一些仪器设备,但机构和仪器数量较少,不能全面铺开;加上经费不足,只能开展定期例行抽检,进入市场的蔬菜大多没有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产品质量安全还没有从市场和制度上得到真正的保证。贵港市蔬菜加工企业很少,产品基本是鲜销,加工贮藏的不多,不但附加值低,而且不利于丰歉调节,难以稳定生产和供应。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领导,增加投入,确保蔬菜产业稳定发展
蔬菜是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重要食品,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各级政府要切实提高对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性的认识,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把发展蔬菜产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订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蔬菜专业基地、新技术推广、蔬菜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财政投入,相关部门也要在资金安排上对蔬菜产业给予倾斜,确保全市蔬菜产业高效、稳定、持续发展。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菜篮子”建设工程管理机构,使蔬菜产业有机构、有专人负责,管出效果来[1]。
3.2 科学规划,加快专业蔬菜基地建设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规划,要将蔬菜基地规划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保证种植面积适应城市化发展需要,重点抓好城区专业蔬菜基地建设。加大土地流转,选择水利条件好、土壤肥沃、交通方便的地方建立高标准的专业蔬菜基地,解决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问题,尤其是完善干支灌渠和灌排设施,集中连片发展高标准的专业蔬菜基地,鼓励种菜能手承包、租赁专业菜地,提高集约化生产水平,促进蔬菜产业快速发展。在蔬菜优势产区,要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方式,鼓励蔬菜生产、加工企业和经济能人发展蔬菜产业,提高组织化程度,带领群众扩大蔬菜种植规模,提高蔬菜生产能力,确保城乡市场稳定供应和菜农稳定增产增收[2]。
3.3 优化种植和品种结构,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针对目前存在的季节性生产和一般品种多、优质品种少的问题,要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加快发展大小棚、遮阳网、调温型、喷微灌、水肥一体化、无土栽培等现代化设施型蔬菜基地,增加淡季产量,调节淡季供应。同时,优化调整种植时间,适当提早或推迟播种、收获期,解决好季节性和结构性供需矛盾,确保均衡供应;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和适销对路品种,如马铃薯、芥菜、番茄、荷兰豆、叶菜类、瓜果类等的优质高产蔬菜品种。加强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提高菜农种植水平。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蔬菜产品。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和灯光诱杀、黄板、防虫网等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残留。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产品质量[3]。
3.4 突出抓好监管工作,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要加快建立和完善蔬菜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引导企业和农民按标准进行生产。建立健全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配备仪器设备,充实检测人员,提高检测能力和操作技术水平,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要加强对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指导农民群众科学用肥、安全用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违禁农业投入品,从源头上确保食用安全。要加快推行蔬菜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机制,引导生产基地和批发(农贸)市场建立以自检为主的检测体系,逐步推行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承诺制度,建立生产者、经营者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的记录制度和检测登记制度,加快实行不合格产品召回、理赔和退出机制,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4]。
3.5 加强流通销售服务和产后加工工作
流通和加工滞后是我市蔬菜生产的薄弱环节,在世界金融危机市场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必须努力增强市场意识,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大户面向市场组织生产。有关部门要及时提供可靠的产销信息,帮助企业和菜农搞好产销衔接,确保产得出,卖好价,实现增产增收。市、县两级城区要加快建设一批专业蔬菜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通过市场、“农超对接”、配送中心、互联网等方式搭建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产销对接流通平台,做好流通销售工作。积极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和大户开展蔬菜加工,提高加工率和附加值,促进菜农增收、企业增效,使居民食用放心。
4 参考文献
[1] 程春涛.遂昌县高山蔬菜发展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3(8):81-84.
[2] 李霞,杨立社.陕西省太自县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27):115,135.
[3] 李宏光,刘养卉.兰州市蔬菜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甘肃农业科技,2013(6):50-5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理念,加快推进蔬菜产业清洁生产和尾菜综合利用,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工作目标
通过3--5年的努力,在主要蔬菜生产区,向蔬菜种植户、蔬菜集散市场、蔬菜储藏及购销加工企业推广经济实用的尾菜处理利用方式和技术,使尾菜处理率达到85%以上,有效解决尾菜污染问题。
三、主要措施
1、开展尾菜生物堆肥发酵试验推广。在平堡、北湾、东湾、乌兰、刘川、大芦等蔬菜生产集中区,引进先进的复式发酵生物菌群,进行生物堆肥发酵试验。利用微生物之间共生、寄生等相互作用,利用有机物料高温快速连续发酵和综合除臭技术,将尾菜“标准化”发酵处理,通过对发酵过程中有机物含量、含水率、温度、碳氮比等进行有效的控制及调节,按平衡施肥原理进行配方,处理尾菜。
2、开展尾菜沤肥技术试验推广。在蔬菜生产分散区,建设沤肥池,利用尾菜沤制有机肥,将尾菜还田。
3、鼓励、引导企业建设尾菜处理生产线,生产蔬菜粉及动物饲料等产品。选择1—2个示范点,示范生产,示范食用,逐步推广。
4、加强蔬菜集散市场、仓库、企业环境管理,严禁随意弃置尾菜。按照“谁生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未进行环评审批和环保“三同时”(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验收的市场、仓库、企业,一律限期整改,补充建设尾菜处理设施,督促尾菜无害化处理。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宣传。充分运用电视、网络、宣传标语等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尾菜污染的危害和资源化利用的好处,以及尾菜处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是在蔬菜种植千亩以上的片区要加强宣传力度。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3)22-0071-04
南充市是四川省的第二农业大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润的气候、丰富的水资源和洁净的水土条件是南充发展有机蔬菜生产的独特优势。
有机蔬菜产业作为重要的劳动密集型和高附加值型产业,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南充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发展有机蔬菜生产为突破口,目前,已经成为四川最重要的有机蔬菜产地,但在产业发展中也面临很多挑战。
1 南充发展有机蔬菜生产的优越条件
1.1 优越的气候条件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中北部和嘉陵江中游,是川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信息、商贸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是闻名遐迩的丝绸之都、久负盛名的水果之州。南充市气候温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左右,霜雪少,无霜期超过300 d,年日照时数1 200~
1 500 h,年降雨量1 100 mm,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发展蔬菜产业。
1.2 洁净水资源丰富
境内主要的河流有嘉陵江、西河、东河、枸溪河、白溪河、螺溪河、西充河,均属于长江流域。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00亿m3以上。我市工业企业以轻工业为主,污染小,但近年来河流和环境治理成效显著。自2009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以来,南充市共有8个县通过竞争立项入列,4 a来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上万亩。丰富的水资源总量、洁净的水源和完备的灌溉条件是南充发展有机蔬菜生产的核心优势。
1.3 蔬菜产业基础良好
南充历来有蔬菜栽培的传统,在栽培制度和种植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南充蔬菜种植面积达13.3万hm2,2012年蔬菜总产量达300万t [1],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二位。2010年8月,南充市成功跻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2年,顺庆区、高坪区成功入选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目前全市已建成8个现代农业高科技产业园区,特色蔬菜种植面积达9 333 hm2 [2]。虽然农村优质劳动力呈逐渐减少的趋势,但有机蔬菜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较少,作为高附加值的产业,能以较高的劳动力价格吸引优质劳动力,所以南充完全可以满足有机蔬菜生产的一般劳动力需求。
1.4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一直以来,南充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积极推进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和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2013年南充市委、市政府已把蔬菜产业纳入“5+3”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编制了《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至2020年,全市将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hm2,改造原有蔬菜基地1.3万hm2。
2 南充有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2.1 有机蔬菜产品基地认定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发展迅速
截止2012年7月,南充有机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达2 666 hm2以上,经过专业认证的有机蔬菜品种达82个,共128个系列。2012年11月下旬,我市有机蔬菜生产重点县西充县在央视年度品牌城市盛典上被授予“中国西部有机食品第一县”的品牌称号。
目前,南充蔬菜基地的绿色防控率达100%,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2012年全市有7个县(市、区)列入四川省农业厅病虫害绿色防控重点示范县。2012年10月,全省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会议上,我市西充县的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系统集成技术,得到了与会专家领导的高度肯定,标志着我市绿色防控工作迈入全省先进行列。
2.2 有机蔬菜销售网络初步建成
我市目前拥有48户规模以上的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生产的有机蔬菜除供应本地市场外,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深圳、香港和澳门等地,年产值超过20亿元。
有机蔬菜大多实行订单销售,成都、上海和港澳等地的大型超市和酒店与有机蔬菜企业签订合同,企业按照订单进行标准化栽植和有机栽培标准生产。目前南充已初步建成了立足成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的有机食品销售网络。
3 南充有机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和土壤状况对有机蔬菜生产的影响
南充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冬季光照不足,对蔬菜生产的影响很大。地貌以丘陵为主,多数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耕层浅薄[3]。菜地较分散,不利于土地平整、机械化耕作和集中育种,也影响了产地销售市场的形成和产品集中采收、处理、分级包装、销售。
3.2 资金引进难,基础设施配套薄弱
长期以来,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过度依赖中央,地方财政投入不足,造成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和保养维护不力的现象[4]。近年来,虽然南充中小型水利灌溉工程的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部分菜地仍是旱不能灌、涝不能排,特别是小户菜农生产用水问题突出,抗灾减灾能力弱。
有机蔬菜生产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物理和生物防治,灌溉和排水不利会降低作物的抗病抗逆能力,增加病虫害的发生,因而有机蔬菜对水利设施的要求更高。虽然目前大部分蔬菜基地都新建了配套的水利设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水利设施的兴建主要依靠国家政策资金的投入,来源单一,缺乏市场活力;其次,缺乏考核和验收标准,部分设施设计考虑不周全,实际运行效果不理想;再次,设施的运行和维护缺乏经验,维护经费没有保障。
3.3 优质劳动力资源短缺,生产效率低
有机蔬菜生产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机蔬菜生产是对现代常规农业的挑战,是劳动、知识与技术密集型的农业,有机生态工程涉及面更广,生产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需要掌握有机蔬菜生产原理和生产技术,生产企业需要对生产人员进行标准、技术、管理及销售在内的全方位培训,向他们灌输有机生产和生态工程的意识和知识,而这也正是从事传统蔬菜生产的本地农民非常缺乏的。
目前,南充有机蔬菜生产以露地栽培为主,机械化程度低,生产效率相对较低[5]。由于蔬菜生产周期长、产量不稳定,收益没有保障,同时农业从业人员工作不稳定,导致有机蔬菜生产企业不愿意也不敢在生产人员培训上投资,这也是目前南充有机蔬菜生产技术人员和优质劳动力缺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3.4 缺乏具规模的知名有机蔬菜龙头企业
目前,南充现代农业在众多现代农业园区的带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南充市的有机蔬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南充也成为四川省的有机蔬菜生产大市,但是南充有机蔬菜产业起步不久,还没有形成一个富有竞争力的有机蔬菜品牌,也缺乏规模较大、生产管理规范、经济效益显著的有机蔬菜生产龙头企业。
3.5 有机蔬菜生产的种植主体构成单一,活力不足
目前,南充从事有机蔬菜生产的主要是农业企业,他们资金实力相对比较雄厚,在规划有机蔬菜基地、由常规生产向有机基地转化的过程中,承受风险的能力比较强。但由于初期效益不理想,主要依靠政府的扶持,部分企业自身动力不足,也受限于生产技术水平的影响,活力不够,缺乏上进心和竞争力。
3.6 有机蔬菜生产供应产业链不健全,品牌建设滞后
现代农业是生产和市场相结合的有机整体,在有机蔬菜从生产到实现价值的各个环节中,种植虽然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也不能忽视了有机种苗培育、采收、修整、清洗、分拣、分级、包装、储运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目前,我市在有机蔬菜种植、采收、修整、清洗和分级包装方面已经比较完善,但受销售规模的限制,自动化的程度偏低。
我市有机蔬菜的销售大部分是订单生产,销售渠道单一,有机蔬菜的产地市场尚未形成,物流链条不够完善。我市有机蔬菜生产虽然走在四川省的前列,但是影响力还不够,在品牌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南充市有机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4.1 大力引进领先农企投资,加大财政配套资金投入,打造规模化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
要扩大南充有机蔬菜的影响力,较大的栽培规模是基础。在蔬菜产业园区初具规模的基础上,应积极引进全国领先的有机蔬菜生产企业,推广先进的有机蔬菜规范化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推动现有蔬菜生产基地向有机蔬菜生产基地转化,给予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家投资有机蔬菜产业。
4.2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产学研结合打造有机蔬菜产业核心竞争力
建立健全适应有机蔬菜生产的农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南充农科院的科研技术优势[6],为有机蔬菜基地建设和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推动科研单位加快研发适应本地的有机蔬菜新品种,建立有机蔬菜种子和种苗繁育基地,解决我市扩大有机蔬菜生产规模后的有机蔬菜种子和种苗不足的问题。有机蔬菜生产中,病虫害防治是核心技术之一,要依托科研单位和基层农技单位,因地制宜地根据本地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案。只有解决了有机种苗、病虫害有机防治、有机蔬菜高产栽培技术等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地实现有机蔬菜产业生产的大面积推广。
4.3 规范有机蔬菜生产流程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有机蔬菜有别于一般蔬菜生产,严格的隔离制度、病虫害防治规范、生物农药管理、产品田间管理跟踪记录、人员操作规程,使有机蔬菜生产的复杂程度和管理难度大大高于常规蔬菜种植。质量是有机蔬菜产品的生命,只有拥有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和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证有机蔬菜的质量和生产有序进行。
引进先进的行业龙头企业,可以带来成熟的管理经验和质量控制体系,是让我市有机蔬菜生产再上一个台阶的捷径;组织技术人员到国内甚至到世界领先的有机农业企业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病虫害防控知识,建立和先进企业之间的技术联系和销售联系。
4.4 加强有机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有机蔬菜生产对菜地的排灌设施要求比较严格,必须认真规划、合理设计、严格施工、定期维护。要改变过去一锤子买卖的建设模式,将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纳入建设规划,严格验收标准,保证达到设计使用年限,避免财政资金的浪费。
4.5 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培育明星企业,打造“有机南充”城市名片
有机蔬菜产业作为新兴的高附加值产业,不仅对南充农村经济发展和食品安全供应有着重要意义,在安全食品逐渐成为“奢侈品”的今天,对于树立南充的城市形象也起着正面作用。根据我市技术人员、劳动力和资金条件,培养适宜规模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打造有机蔬菜领域的名牌产品,发展市场接受、效益突出的特色有机产品,逐步提升南充作为有机食品城的城市形象,将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成南充农业的亮点和农民的增收点。
4.6 加强质量监管,保障有机蔬菜质量安全
有机蔬菜质量第一,特别是供港和出口的产品,销地检测十分严格,对质量的控制应注意:第一,有机菜地转化时期,不能一刀切,要通过物理、生物防控结合科学的耕作,防止有机认证后的正式生产中病虫害的发生,保持土壤肥力;第二,认证后的生产中,要严格按照有机蔬菜生产标准,防治病虫害和使用有机肥料;第三,严格购买有机种苗、合格生物农药,按照科学的用药方法防治病虫害,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第四,逐步强化有机蔬菜标识和可追溯制,不定期进行有机蔬菜农残抽查和田间突击检查。
4.7 强化销售体系、物流体系和产品信息化体系建设
目前,有机蔬菜的销售主要依靠订单模式来完成,当达到一定的规模以后,产地销售市场的完善对蔬菜的销售也显得至关重要。南充不仅要成为有机蔬菜生产大市,更要成为四川的有机农产品交易集散地,就需要集中规划有机基地,健全产地批发市场硬件设施,建立产品信息化系统,因地制宜建设冷藏保鲜库,努力提高流通效率,吸引周围甚至全省的有机产品都到南充来交易。
5 展望
总体看来,南充的有机蔬菜生产设施建设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已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5],虽然面临诸多的挑战,但有南充市庞大的蔬菜消费市场作支撑,同时在供港蔬菜和有机蔬菜出口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 何震,汪洪琼.南充发展专业蔬菜基地的思考[J].四川农业与农机,2012(4):49-50.
[2] 邓万祥,吴书秀.四川南充:在西部大地上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N].中国贸易报,2011-3-15(15).
[3] 邹平.四川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8):302-306.
[4] 邱亚明.四川南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对策思考[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1):21-23.
[5] 蔡宝成,黎德富,何昭蓉,等.农业规模经营:现状、问题及对策――四川省南充市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09(6):109-112.
[6] 蒲春雷.对基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村科技,2012(5):53-55.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n Organic Vegetable Industry in Nanchong City of Sichuan
XIANG Chengyong, YANG Peng, LIN Bangmin
中图分类号 F3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105-02
蔬菜是阜阳市颍州区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阜阳市颍州区蔬菜生产向高产、优质和无公害方向发展,已建立了大青茄、西葫芦、恋思萝卜、黄花菜等无公害生产基地,为城镇居民提供了大批量的无公害蔬菜。但是在蔬菜生产的施肥过程中,存在着施肥量大、各种养分配合不合理等问题,需在今后的生产中加以解决。
1 阜阳市颍州区蔬菜生产现状
阜阳市颍州区全年种植蔬菜1.3万hm2,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1%,主要分布在阜临路和南阳大道两侧。蔬菜生产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大棚蔬菜,全区2 700 hm2。二是地膜加小拱棚,面积1 400 hm2。三是露地蔬菜,面积9 100 hm2。种植的蔬菜种类主要有大青茄、西葫芦、恋思萝卡、胡萝卜、生姜、豆角、大白菜、乌白菜、黄瓜、大蒜、大葱、辣椒、番茄、菜豆、马铃薯、冬瓜以及其他蔬菜。近年来,当地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已经建立了一批无公害生产基地、颍西办事处无公害大青茄生产基地、颍西办事处无公害西葫芦生产基地、西湖镇恋萝卜生产基地、程集镇无公害黄花菜生产基地、马寨乡无公害生姜生产基地,已有恋思萝卜、大青茄、狮子头生姜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
2 阜阳市颍州区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
2.1 布局不合理,农田基本设施不健全
布局上缺乏引导,自由种植的现象比较普遍。产地道路窄,路面差,雨天蔬菜不能及时运出,多数蔬菜田没有电力设施[1-2]。
2.2 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不高,组织化程度不强
除个别蔬菜生产合作社外,大多不能进行标准化生产,不同菜农生产的蔬菜质量高低不等,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质量,减少了生产效益。
2.3 施肥不合理
化肥用量过大,各种养分配置不合理。据调查:颍州区大棚蔬菜生产,平均施45%三元复合肥(15-15-15)2 250 kg/hm2、40%冲施肥(20-10-10)750 kg/hm2、尿素450 kg/hm2。折合纯N 694.5 kg/hm2、P2O5 412.5 kg/hm2、K2O 412.5 kg/hm2。拱棚蔬菜生产,平均施45%三元复合肥(15-15-15)1 125 kg/hm2、尿素600 kg/hm2,折合纯N 444.75 kg/hm2、P2O5 168.75 kg/hm2、K2O 168.75 kg/hm2。露地蔬菜生产施45%三元复合肥(15-15-15)750 kg/hm2、尿素375 kg/hm2,折合纯N 285 kg/hm2,P2O5 112.5 kg/hm2、K2O 112.5 kg/hm2。
2.4 施用农药不合理
农药用量偏大,使用次数偏多,一季大棚蔬菜使用农药6~7次,多的达到10多次,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达9.0~10.5 L/hm2,很多菜农见虫就打药。没有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农药残留偏大。滥用植物生产调节剂,如防尿素和乙烯利普遍使用,而且使用量偏大。
2.5 轮作不合理
蔬菜和粮食作物轮作的周期太短,有的间隔2年,大多数间隔1年,病害发生严重。
3 蔬菜生产的主要措施
3.1 科学规划
规划原则是选择交通便利、农田基本设施较好、土壤肥沃的区域,分布在主干道的两侧。集中在颍西办事处、程集镇、三合镇、王店镇、清河办事处、三十里铺镇、景区办事处、西湖镇8个乡镇办事处,具体区域应沿阜临路西侧南阳大道西侧、105国道西侧,便于规模生产、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
3.2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
在蔬菜种植区,要挖好排水沟,以便在大暴雨来临时能够及时排出积水。打好机井,保证日常和干旱时能够及时灌水。修好路,便于蔬菜生产和产品销售,健全电力设施,以便菜农能够利用电力浇灌。
3.3 提高组织化水平
阜阳市颍州区蔬菜生产除了少数蔬菜生产合作社和生产协会以外,大多数进行一家一户的单独生产,资金薄弱,技术水平低,产品质量等级低,产品数量不具有规模,生产效益低下,不利于产品销售。要引导建立更多的蔬菜生产合作社和生产协会,把菜农组织起来,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
3.4 实行标准化生产
阜阳市颍州区蔬菜生产除少数生产合作社和生产协会外,大多数农户凭经验和感觉进行生产,标准化水平很低,特别对一些关键的技术标准概念模糊,如对良种标准、使用农药标准、使用肥料标准、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标准等不清楚,盲目地进行生产。要按照农业部和地方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的进行生产,提高蔬菜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3.5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阜阳市颍州区蔬菜生产事关城居乡身体健康及全区经济发展大局,在蔬菜生产中,生产合作社、生产协会和菜农的资金有限,影响蔬菜生产的发展,因此,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为蔬菜生产合作组织和菜农提供周转金和低息贷款,满足当地蔬菜生产资金需要[3]。
3.6 建立蔬菜交易市场
蔬菜交易市场是蔬菜产品及时销售的关键所在,当地已经建立了瑶海和河水2个蔬菜交易市场,市场交易初具规模,但存在着影响交通、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要进一步扩大这2个蔬菜交易市场的规模,规范交易行为。另外,在近郊的其他集镇建2~3个蔬菜交易市场,以满足日益扩大的蔬菜产品交易[4]。
3.7 推广实用技术和高新技术
为了达到高产、优质、无公害生产的目的,在蔬菜生产中要推广良种,同时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治、化学调控、节水灌溉、保护地栽培、合理轮作等实用技术,还要推广管道灌水、病虫害生物防治、施用气体肥料、控缓施肥料等高新技术[5-6]。
3.8 蔬菜配方施肥技术
阜阳市颍州区种植的蔬菜种类繁多,要推广测土配方技术,以改变施肥量偏大的现状,根据产量和品质的要求,增施有机肥,科学施用各种养分的肥料,以节约化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提高品质,达到优质高产和无公害的目标[5]。
3.8.1 选择肥力水平高的地块。蔬菜生产要求土壤肥沃,要选择肥力水平较高的地块作蔬菜田。就阜阳市颍州区土壤而言,要求土壤有机质≥20 g/kg,全氮≥1.2 g/kg,有效磷≥22 mg/kg,速效钾≥170 mg/kg,有效锌≥2.0 mg/kg,有效硼1.0 mg/kg,有效铁≥35 mg/kg,有效锰≥25 mg/kg。
3.8.2 进行土壤养分的化验分析。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当地已经对部分蔬菜田土壤养分进行了分析化验。在今后的蔬菜生产中,当地要继续对蔬菜田土壤养分进行化验分析,以掌握蔬菜田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目前,当地土壤平均含量为:pH值6.2、有机质16.43 g/kg、全氮0.94 g/kg、水解氮125 mg/kg、有效磷20.07 mg/kg、速效钾134.8 mg/kg、有效铜1.99 mg/kg、有效锌1.48 mg/kg有效铁48.66 mg/kg、有效锰46.38 mg/kg、有效硼1.04 mg/kg、有效硫30.6 mg/kg。
3.8.3 开展田间试验。为了摸清蔬菜配方施肥参数和施肥效应方程,当地计划选择几个主要蔬菜作物开展“3414”试验和校正试验,计划进行恋思萝卜、大青茄、生姜、西红柿、大白菜的“3414”试验和校正试验,摸清这3种蔬菜作物的配方施肥参数和施肥效应方程。
3.8.4 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不仅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而且能提高蔬菜产品的品质。在当地的蔬菜生产中,要增施有机肥,施有机肥75~90 t/hm2。
3.8.5 主要蔬菜施肥建议。①单产45 t/hm2恋思萝卜的施肥配方:施纯N 195~225 kg/hm2、P2O5 60~75 kg/hm2、KCl 75~90 kg/hm2、ZnO 1.80~2.25 kg/hm2、单质硼3.00~3.75 kg/hm2。可基施45%三元复合肥(15-15-15)600~750 kg/hm2、硫酸锌15.0~22.5 kg/hm2、硼砂7.50~11.25 kg/hm2。萝卜根破肚时追施尿素120~150 kg/hm2,萝卜露肩时追施尿素150~225 kg/hm2。②单产90 t/hm2茄子施肥配方:施纯N 420~450 kg/hm2、P2O5 90~105 kg/hm2、K2O 270~300 kg/hm2、ZnO 1.80~2.25 kg/hm2、单质硼3.00~3.75 kg/hm2。可基施45%三元复合肥(15-15-15)750~900 kg/hm2、尿素150 kg/hm2、硫酸锌15.0~22.5 kg/hm2,硼砂7.50~11.75 kg/hm2,门茄收获后,追施尿素225~300 kg/hm2、硫酸钾300~375 kg/hm2,对茄收获后追施尿素225~300 kg/hm2。③单产75 t/hm2生姜施肥配方:施纯N 360~390 kg/hm2、P2O5 75~90 kg/hm2、K2O 345~375 kg/hm2、ZnO 1.80~2.25 kg/hm2、单质硼3.00~3.75 kg/hm2。可基施45%三元复合肥(15-15-15)750~90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尿素150 kg/hm2、硫酸锌15.0~22.5 kg/hm2、硼砂7.50~11.25 kg/hm2,分蘖期追施尿素150~180 kg/hm2,对垄追施尿素225~300 kg/hm2、硫酸钾225~300 kg/hm2。④单产75 t/hm2大白菜施肥配方:施纯N 225~270 kg/hm2、P2O5 60~75 kg/hm2、KCl 45~60 kg/hm2、ZnO 1.875~2.250 kg/hm2、单质硼3.00~3.75 kg/hm2。可基施45%三元复合肥(15-15-15)600~750 kg/hm2、硫酸锌15.0~22.5 kg/hm2、硼砂7.50~11.75 kg/hm2,大白菜莲座期追施尿素120~150 kg/hm2,包心期追施尿素225~300 kg/hm2。
4 参考文献
[1] 丁潭霞.临潭县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2012(19):72-73.
[2] 温晓玲.都兰县蔬菜生产现状及对策措施[J].青海农技推广,2012(3):13-14.
[3] 陈玮,龙艳,吴仲珍.铜仁市设施蔬菜生产现状及发展思考[J].长江蔬菜,2012(20):106-108.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0-0300-03
设施蔬菜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农业工程技术的突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集约化程度高、环境设施要求高和技术操作规范、管理方法配套的综合农业生产体系,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实现蔬菜生产的优质与高产[1-2]。近年来,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迅速,已成为农业产业化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使汉中设施蔬菜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对全市设施蔬菜的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旨在为汉中现代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1 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设施蔬菜产业持续发展,基地面积不断扩大
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自2008年“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实施以来,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快速。截至2012年,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6 166.7 hm2,产量32.4万t,产值10.04亿元。全市6.67 hm2以上集中连片的设施蔬菜基地现已达85个,其中66.67 hm2以上的连片基地8个,33.33 hm2以上的连片基地24个,13.33 hm2以上的连片基地25个。
1.2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快速,蔬菜产业正在转型
在全国、全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契机下,汉中市大力实施设施蔬菜产业园区化建设,促进蔬菜产业升级提档、发展转型。2012年,1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中,以设施蔬菜和食用菌产业为主导的园区有2个,即洋县白云现代农业园区、留坝高江现代农业园区;27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中,以设施蔬菜和食用菌产业为主导的园区有11个。这些省市级设施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引领了蔬菜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发挥科技引领作用。
1.3 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提高,市民吃上“放心蔬菜”
全市大力推行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极申报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全市现已取得蔬菜有机认证5个,基地7 400 hm2,产量24.67万t;无公害产品认证5个,基地866.7 hm2,产量1.52万t;绿色认证1个,产量20 t。食用菌有机认证产品12个,58 775架(袋),无公害食用菌产品认证13个,产量2 476 t。蔬菜生产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监管能力和水平逐年提升,连续3年在省蔬菜农药残留抽检中合格。蔬菜生产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市民吃上了“放心蔬菜”,促进了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持续发展。
1.4 结合汉中蔬菜生产特点,完善产业管理模式
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市蔬菜站组织全市蔬菜业务站开展了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模式和高效栽培生产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充分挖掘汉中自然资源优势,形成了一系列适合汉中设施蔬菜发展的产业管理模式。即以汉中军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首的龙头企业,发展“猪—沼—菜(粮、果)”生态模式,带动了有机蔬菜产业的发展;以城固县聚之源蔬菜专业合作社为首的专业合作社带动模式,促进了蔬菜基地规模扩大;以城固县陈丁村为首的专业村建设带动模式,实现了规范化栽培管理;以洋县白云现代农业园区为首的示范园区带动模式,推进了蔬菜产业升级提档;还有大户带动生产模式,发挥了科技辐射带动作用。种植模式上形成了七大高效栽培模式,即大棚早春洋芋—夏西瓜—秋延西红柿(秋延辣椒)、大棚早春洋芋—生姜、大棚早春洋芋—秋延西红柿(辣椒)、春提早黄瓜—秋延辣椒、春提早黄瓜/苦瓜—秋冬蒜苗、早春茄果类蔬菜—鲜食玉米—晚秋茄果类蔬菜、大棚西瓜—青笋—大棚洋芋模式。这些产业管理模式的形成,充分发挥了汉中气候资源优势,丰富了蔬菜供应品种,提高了汉中市设施蔬菜的种植水平,带动了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同步发展[3]。
1.5 积极兴建蔬菜批发市场,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政府在引导蔬菜产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兴建蔬菜批发市场,带动了蔬菜加工企业的发展。目前全市蔬菜加工企业已达10余家,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蔬菜集贸市场120多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批发市场9个,其中汉台区过街楼、洋县贯溪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量已超过10万t,成为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全市蔬菜专业合作社共278个,蔬菜流通组织100多个,蔬菜经纪人3 500多人。2011年,市政府将中心城区蔬菜直销市场建设列为公开承诺的民生实事,投资1 000万元在新桥、西新街、叶家营扶持建设了3个蔬菜直销市场。这些惠民措施的实施,促进了蔬菜产、加、销产业体系的初步形成。
2 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优势
2.1 产业政策优势
汉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将蔬菜产业列为汉中市“十二五”农业发展规划中促进农民增收的四个优质绿色产业之一。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抢抓省上实施“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的发展机遇,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决定》《汉中市2009—2012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市政协、市人大也多次召开专项审议蔬菜产业发展的会议。市农业局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农业政策,结合该市实际,每年都制定下发《汉中市设施蔬菜项目实施方案》,各县区都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认真执行,市县农业人员积极扎实地推进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
2.2 气候条件优势
汉中市地处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带,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兼有我国南北两大气候特点。水资源丰富,野生蔬菜资源种类堪称全国之首,是多种蔬菜作物生产的适宜区域。境内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步,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月平均最高气温26.4 ℃,最低气温2.5 ℃,年平均气温14 ℃左右,无霜期235 d,年平均降水量800~1 000 mm,素有“西北小江南”的美称。充沛的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为多种蔬菜作物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2.3 科技服务优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学院等院校为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持,省市县蔬菜技术服务部门,指导着全市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开展新技术与新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召开形式多样的科技培训活动,及时将适用新技术普及到菜农、企业和基地生产中,为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服务支撑。其中,仅汉中市蔬菜站每年开展科技宣传培训达80余场(次),培训师资900余人(次),发放各种技术宣传材料1 000余份。有效的科技服务力量的投入,为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肥、药使用不规范,质量安全有待强化
食品安全是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而蔬菜又是人们每日必吃的商品,质量安全更需重视。汉中市虽然已在全市11县区的设施蔬菜基地上,大力推广了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但基地外部分农户为了获得高产,大量使用化肥;在病虫害发生时,超量使用农药,采摘时不考虑农药安全间隔期,导致蔬菜农药残留超标。不规范的使用化肥、农药,不仅影响该市蔬菜的品质与安全,使得蔬菜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降低了经济效益,还会造成土壤板结、耕性变差,污染生态环境,严重阻碍了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在全部蔬菜生产区推广肥料、农药规范使用标准,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强化安全质量管理[4]。
3.2 专业化水平较低,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
目前,农村有知识的青壮年男丁大多外出务工,农村留守农民主要是老人、妇女、儿童,他们对科技文化接受能力相对较差;近年设施蔬菜新扩大区域,部分稻区转变为菜田,原稻区的“粮农”,对设施蔬菜种植技术相对较缺乏,生产管理粗放,产业效益较差,组织化程度不高。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新建菜区的菜农科技素质,开展设施蔬菜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设施生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促进菜农增收,产业增效。
3.3 技术发展不平衡,产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首先必须重视蔬菜种子以及相关栽培技术的优先发展。尽管设施蔬菜种子和栽培新技术不断研发和推广,但在地区之间的发展的极不平衡。许多产区设施蔬菜种子种类过于繁多,不利于蔬菜生产的规模发展,栽培技术的集成创新不够,新成果入户率和转化率低,栽培管理、贮运保鲜技术水平不高,而且蔬菜单产低,品质差,档次低,距标准化、指标化、措施化的现代农业要求相差甚远。
3.4 产销对接不稳定,市场风险意识要加强
汉中市的现代农业园区与设施蔬菜基地生产的蔬菜销售主要有2种方式:一是运往就近的批发市场;二是经销商上门来收。这2种销售方式都受市场制约,一旦市场上出现外地同种蔬菜,且价格较低,那么本地蔬菜价格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出现滞销的情况。如洋县出现0.1元/kg的菜花无人问津的现象。这2种销售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风险,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影响了产品销路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要增强蔬菜产销对接的稳定性,开展市场风险意识教育,加强产销信息交流,尽可能地降低蔬菜产业风险。
4 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4.1 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蔬菜生产效益的高低、产品竞争力的高低是蔬菜产业化形成、巩固和发展的关键。只有高质量的名牌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才有巨大地获利能力,蔬菜产业化经营才有活力。因此,要实施设施蔬菜品牌化战略,创立品牌农业,严格按照工厂化商品质量标准生产、分级(分等)包装上市,亮出产品产地,注册商标名称,创出特色品牌。以打造设施蔬菜知名品牌,来提高蔬菜市场竞争力,才是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4.2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技术培训
市、县、镇3级农业技术人员要结合农事季节,在蔬菜生产管理及基地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生产一线,在蔬菜种植基地、科技示范园区进行实地规划、现场指导,定期对蔬菜种植大户、企业负责人、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开展形式多样、层次多元、内容丰富的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使得蔬菜生产人员及时掌握先进的设施蔬菜生产技术,提高蔬菜生产者的素质与技术水平,从而提升全市设施蔬菜的生产水平,保障全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3 坚持示范引领,促进提质增效
借鉴外地经验,更新发展理念,切实抓好汉中市工厂化育苗中心、设施蔬菜育苗点、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和食用菌示范县、示范镇建设。把蔬菜产业项目资金集中向蔬菜产业园区投入,集中力量打造蔬菜产业新亮点,推进产业提档次,上规模。并加快推进蔬菜基地土地流转,促进蔬菜产业集中化、连片化发展,规模化、园区化经营,实现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5-6]。
4.4 加强配套服务,拓展蔬菜销售
高度重视农技推广工作,强化技术服务,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提升技术水平。加快新成果入户率和转化率,把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蔬菜生产者易接收、好掌握的技术与模式。提高栽培管理技术与贮运保鲜技术的研究,以增强市场竞争力。并搞好产销衔接,将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以销定产的发展思路,立足当地优势,以订单形式统一组织园区、基地、家庭农场和企业进行生产与加工,降低市场风险。
5 参考文献
[1] 李敏,李占军.河北省设施蔬菜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河北农业科学,2011(3):137-138.
[2] 薛艳,王艳龙.汉中市设施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长江蔬菜,2011(14):60-63.
[3] 李金霞.山西省设施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12(4):6-8.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1 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蔬菜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总产量持续增长
临翔区的大棚蔬菜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发展步履艰难,到1999年5月,市、区农业局联合重新在凤翔街道南信桥村租地建设大棚蔬菜基地3.64hm2进行了蔬菜品种、技术的试验示范,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强化技术培训,大棚蔬菜效益显著提高,推动了全区的大棚蔬菜迅速发展。
1.2 加强设施农业建设,狠抓大棚蔬菜推广
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近几年来努力,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的推广。蔬菜产品销往临沧城各大超市、农贸市场和其他县区,既增加了菜农收入,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安全可靠的无公害蔬菜产品。
1.3 强化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促进农民增收
充分发挥农业职业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培训机构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发挥农民工的引导性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作用,整合各类农民教育资源,创新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蔬菜病虫害防治、高产优质大棚蔬菜种植和露地蔬菜种植、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各类培训,从根本上解决菜农增收的问题。
1.4 开展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探索、试验
开展有机基质栽培试验,利用沙子、菇渣、沼液、畜禽粪便配制基质与常规有土栽培作对照,通过正规田间试验,探索蔬菜无土栽培中的有机基质栽培技术及基质的配制技术,以评定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大棚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推广和基质的配制提供科学依据,但由于该技术生产成本和技术要求太高,难以实现大面积推广。
1.5 积极开展沼肥试验
探索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节本、增效农业途径。通过开展沼肥田间试验,探索沼肥在无公害蔬菜上的沼液浸种、沼渣配制营养土、作基肥和追肥、防治病虫害等综合应用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蔬菜生产中的化肥、农药、禽畜粪便污染,提高蔬菜产品品质,节约生产成本,提质增效。
1.6 开展有机生物肥试验
为减少化肥的用量,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性质,降低蔬菜生产中的化肥、禽畜粪便污染,提高蔬菜产品品质,节约生产成本,提质增效,开展生物有机肥料正规田间试验,明确生物有机肥在蔬菜上的肥效,以评定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其扩大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2 存在的问题
2.1 固定蔬菜种植基地得不到保护和开发,城郊菜地征占严重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张,郊区蔬菜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曾经为保证城市蔬菜供应的第一、二线菜地不断萎缩,而新发展的菜地由于受到资金投入、种植习惯的制约而滞后,生产能力明显不足。
2.2 蔬菜产业发展缺乏政策资金扶持
生产基础设施不配套,特别是水、电、路和排灌设施不配套,缺乏技术推广资金和建设项目的支撑,没有市场风险资金补贴,加上生产环节成本上涨,发展后劲严重不足;无公害蔬菜生产培训和试验经费不足,蔬菜新技术、新良种引进、示范和推广难度大,给临翔区大棚蔬菜产业的提升和无公害蔬菜的发展造成阻碍。
2.3 产业化程度不高、产业体系不够完善
目前全区蔬菜种植尚未形成区域化、规模、特色化发展布局,小规模、分散种植、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品种杂乱和无市场针对性的问题仍然存在,缺乏蔬菜合作经济组织规划引导和蔬菜种植产销龙头企业带动。
2.4 蔬菜种植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支持不足
全区各个区域都有蔬菜分布,存在分户零星种植,加之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栽培要求较高的种植技术和科技投入,存在技术人员力量严重薄弱,在生产技术上难以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给无公害蔬菜的推广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发展质量和水平
成立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领导小组,由区农业局种植业股、经作、推广、土肥、质保、质量检测站,各乡镇农业站负责人为成员。各部门各司其职,抓好各项措施和项目建设,确保“十二五”蔬菜产业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3.2 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
蔬菜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事关民生的产业,在临翔区与粮食产业相比,在重视、投入等方面还处于弱势,区委政府要把蔬菜生产作为重点扶持产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制定出台相关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水、电、路、沟渠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软件科技等方面切实加强扶持力度和投入,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3.3 加强软件科技投入,建立有力的科技支撑及服务体系
加强蔬菜生产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区委政府、农业局高度重视,在每个环节都应多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强化技术培训和田间指导,提高菜农的科技素质,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种菜的技术和增收的问题。整合各类农民教育资源,创新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蔬菜病虫害防治、高产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等各类培训,选择蔬菜基地管理员、种植大户等一批青年农民开展蔬菜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专门培训。
3.4 实行固定蔬菜基地保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