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5:11:5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实证研究的具体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方法论。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是会计理论方法的最高层次。的认识论是会计理论研究的指导。具体地说,就是要把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革命能动的反映论当作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方法论。同其它学科一样,方法论在会计理研究方法体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方法论是哲学思维或哲学方法论在会计学家意识中的体现,又是从哲学角度对会计现实和会计理论的审视,是提供会计学家认识会计的方法模式,这种模式被潜移默化地内化为会计学家的思维方式或方法意识,构成他们观察、思考会计现实情况的视野,最终凝固成为会计学家对某种理论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和认识论转化为方法论并不是互不相关的,而是互为条件、互相依赖、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共同形成为把哲学转化为方法论的“合力”。可以这样认为,每一个会计理论工作者总是有意或无意地在其工作中接受一定的方法论的指导。
(二)基本方法。基本方法是我们认识会计时所运用的最一般的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按照其特点和阶段的不同,又划分为思维的基本方法和思维的技术方法。
1.思维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形象思维法和抽象思维法。在进行会计研究时,首先必须按照具体的会计科研课题进行调查和搜集有关的资料,并通过观察到的事实来判定调查地点和资料渠道的取舍。由于观察一般要从感性认识开始,通过感性认识对事物作出判断和评价,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在占有了大量的、丰富的资料后,才能为会计理论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点来看,观察法是思维的最基本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要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法,包括联想法和想象法。联想法是指由一事物而想到另一事物的方法,具有表面性、随意性和猜测性。想象法是指在原有形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思维方法,具有形象性、概况性和创造性。会计理论研究同样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即不局限于现有的会计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想象。抽象思维法,包括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法。形式逻辑方法是一类程序化很高的方法,一般包括比较、分类、类比、移植、归纳、、综合、概括、证明和反驳等一系列方法。这些方法在人们的意识中以高度抽象的方式固定下来,具有普遍有效的公理性。辩证逻辑方法是形式逻辑方法的与深化,它是从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入手,来分析和解决思维的矛盾运动。辩证逻辑方法不仅承认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方法在人类思维中的重大作用,而且将它们看成是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的方法,将每对关系看成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抽象思维方法在会计研究活动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会计研究的各个领域运用得最为普遍。会计研究成果的提出,或是从大量具体的事实和资料的研究中得出(归纳),或是为解决具体问题而运用一定的会计学知识推出(演绎)。会计研究成果,除了要接受会计实践的检验外,还要在逻辑上前后一致。此外,分类与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在会计研究领域大量采用,在许多会计学术刊物中,随处可见这些研究方法的踪影。
首先,实证研究是我国农村经济研究的主流方法。在以下方面的研究中,实证研究方法被大多数研究者有意或无意地使用着,成为他们研究的主要方法:①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研究中有相当部分是属于这种“客观事实是什么状态”的研究,如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农业经济增长现状分析等。这种研究本身就决定了其研究的实证性质,其所运用的具体方法如静态研究方法、动态研究方法等也大都属于实证研究方法的范畴;②特征分析。在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中,原有事物的变化,新事物的出现,都需要理论工作者对这些变化后的事物及其本质特征进行分析和归纳,以使我们对“客观事物”的特有存在状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而特征分析自然纳入了理论工作者的研究视野,如对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特征分析、农业产业化特征分析等。特征分析主要运用比较分析、归纳分析等实证方法探询事物的特有存在状态,这无疑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③模式分析。由于我国地区差别较大,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许多地区在改革与发展中的许多做法,经过不断完善,形成特有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研究对于“摸着石头过河”式的改革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对诸城模式、苏南模式的研究等。这类研究主要运用归纳分析、比较分析等实证方法,侧重于对模式的特点、构成要素、形成原因、适用条件等进行客观分析,因而属于实证研究的范畴;④关系或原因分析。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中的许多事物之间有着内在的因果关系,分析研究这种因果关系有利于寻求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这自然也成为农村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如对农业产业化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分析、土地撂荒与土地制度的关系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分析等。这类研究实际上属于关系或原因“是什么”的实证研究范畴,其所运用的具体方法如因果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方法等也大都属于实证研究方法的范畴;其次,农村经济研究中的规范研究是牢牢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之上的,并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实证研究方法的特点。
我国农村经济研究除了实证研究这一主流方法之外,也大量运用了规范研究方法。规范研究是探讨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依据一定的价值判断,给出达到这种价值判断的步骤。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正处在体制和结构转轨阶段,对今后的体制、制度及经济运行与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设计自然纳入了理论工作者的研究范围。但绝大多数规范研究是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并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实证研究的色彩。研究方法在多大程度上体现出实证研究特点,主要取决于其理论假设与客观现实的距离。
我国农村经济主体尤其农民的有限理性、农村信息不充分、农村市场体制不健全等已是公认的不争事实,并成为农村经济研究的基本假设前提,这就使经济学分析方法暗含的理论假设,即“经济人”、“充分信息”、“市场完全竞争”等假设,在我国农村经济研究的应用中被大大放宽。理论假设的“现实化”为规范研究的实证色彩埋下了“伏笔”。我国农村经济研究中的规范研究很多,如对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等等,从总体上看,几乎所有的规范研究都是对关于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趋势实证研究成果的进一步理论提炼和相应政策建议,从而使规范研究本身带有浓厚的实证研究方法论色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12日
一、引言
科学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不同学科能否运用正确而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其成果的科学价值尤为重要。可以说,一门学科是否具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方法与完整的学术研究规范并得到较好的运用,也是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科学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还要受到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影响,任何一门科学的形成都离不开研究方法,甚至可以说,科学的发展就是依靠方法的发展。方法的枯竭是科学的停滞,方法的繁荣则会促使科学的发展。一门学科的成立决定于其研究方法,一门学科的发展也是决定于其研究方法。既然会计学是人类社会科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则研究方法便会对其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会计科学研究方法也可以作为整个会计科学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问题来进行研究。
二、会计理论的涵义
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认识论同样适用于会计领域。会计尽管是因为它的实用性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它是建立在理论体系或概念框架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会计实务的形成及发展有其思想体系依据。它们为会计特定方法的出现奠定了合理基础。
自从产生会计理论这一概念之后,各种学派就对这一概念各抒己见,众说纷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
(一)美国会计学会(AAA)在1966年发表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对会计理论的解释基本上是引用上述定义,并认为会计理论研究是为了达到四个目的:(1)确定会计的范围,以便于对会计提出概念,并有可能发展会计理论;(2)建立会计准则来判断、评价会计信息;(3)指明会计实务中有可能改进的一些方面;(4)为会计研究人员寻求扩大会计应用范围以及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展会计学科的范围,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
(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从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研究财务会计的概念框架,并指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互相关联的目标和基本概念所组成的逻辑一致的体系,这些目标和基本概念可用来引导首尾一贯的准则,并对财务报告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作出规定。
(三)根据《韦氏新国际词典》,理论是一套紧密相连的假定性的、概念性的和实用性的原理的整体,构成了对所要探索领域的可供参考的一般框架。理论是一种知识体系,它能说明所研究对象的现象产生和发展,并应深入对象的本质,探求其内在的规律性。会计理论也应如此。作为有关会计领域的知识体系,会计理论既反映会计实务的本质和特征,揭示会计信息系统运行的发展规律,又是由会计的特定概念和方法程序所构成的逻辑体系。
三、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结构问题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体系中,各种方法不是互相孤立、互不相关和互相割裂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为完成共同会计目标而组成的有机整体。关于会计研究方法体系的结构问题,学界的观点主要有二层次结构、三层次结构和四层次结构三类观点。
(一)二层次结构。林志毅(1994)将会计研究方法分为哲学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两个层次,他认为哲学方法是一切研究的最高指导思想,并进一步将具体研究方法按其适用范围分为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就会计理论研究的现状而言,尚未形成专属于该领域的特殊方法,目前所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均为一般方法。
(二)三层次结构。学者们一般均将会计研究方法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但在三个层次的具体构成上存在较大争论。张昌仁提出会计研究方法体系划分为非逻辑方法(包括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逻辑方法(包括描述法、规范法、实证法、决策法等)和验证方法(包括行为法、实证法、评估法),并指出非逻辑方法是该体系的基础方法,这类方法运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逻辑方法。逻辑方法是该体系的中心环节,它根据非逻辑方法提供的资料和验证方法反馈的信息,构建会计理论。验证方法是该体系的最后环节,它针对逻辑方法提出的会计理论加以检验、修正。王华(1996)认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由其所依存的方法论所构成。具体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观和认识论――方法论;第二层次,系统理论――亚方法论;第三层次,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具体包括比较分类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法、演绎法、实证法等。
(三)四层次结构。吴祥云、裘宗舜、艾建明认为:第一层次为方法论;第二层次为系统理论;第三层次为会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第四层次为会计理论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事项法、实证方法等)。李(1999)将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表述为:第一层次是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思想基础;第二层次是会计理论研究的一般适用方法(包括归纳法、演绎法、实证法等);第三层次是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角度和手段(包括伦理学方法、经济学方法、数学、统计等);第四层次是适用于会计理论研究的具体方法(目前在理论上尚是空白)。
四、规范会计研究方法
(一)规范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研究理论,就是试图从会计实务的规则来概括会计的理论概念,并试图用这些理论概念引导出“良好的”会计实务。这种理论着重于说明会计“应当是什么”。规范会计理论并不完全满意于现有的会计惯例和做法,而是要从逻辑性方面概括或指明怎样才算是良好的会计实务。
(二)规范会计研究方法涉及的具体方法
1、归纳法。归纳法亦称归纳推理,是一种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逻辑方法。也就是说,归纳法要通过观察和研究具体事务或现象,从而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规律,这种研究方法对于各种不同门类的科学研究均有普遍的实用价值。
归纳法的优点是,可以不受预定的模式所束缚,并把理论概括或结论建立在大量现象的基础上。但是,归纳法也有一定的缺陷,即由于个别人的观察对象与范围有限,每个企业或经济组织的情况不同,有关的内在联系或数据关系也可能不同,从而使归纳概括的结论难免以偏概全。
2、演绎法。演绎法是从一定的基本概念出发,推导出研究对象的逻辑性结构;或者说,在会计上,演绎法应以有关会计目标、假设或其他概念为前提,推导出能指导会计实务的原则、准则及相应的会计方法程序。
归纳法和演绎法的不同点:(1)归纳法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而演绎法建立在前提的基础上;(2)归纳法主要是探究“是什么”,而演绎法主要研究“应该是什么”;(3)演绎法有主观的倾向,而归纳法则较中立;(4)演绎法研究对象较宏观,而归纳法研究对象较具体,较微观。
3、伦理法。伦理法又称道德法,它是提出一些要求财务报告或会计信息应符合的道德标准,作为建立会计原则、准则或理论体系的依据。这些道德标准主要包括公允、真实、合理、不偏不倚等。例如,美国会计学家斯科特在1941年的论著《会计原则的基础》中就提出:确定会计实务的基础涉及社会组织赖以建立的原则,因此他采用一些社会伦理标准作为构建会计理论的依据。
4、社会学法。用社会学法构建会计理论,强调会计信息要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或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一研究方法是把“公允性”的概念扩展到“社会福利”方面,并强调会计技术和方法的社会效应。
根据社会学法,对现有会计原则、准则和程序的评价,都要依据它们所规定的财务报告对社会各个集团利益的影响。这一确定方法还包含一种期望:会计数据要有助于“社会福利决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它假定已经存在一种“既定的社会价值”,可以用来作为建立会计理论的标准。
5、经济学法。经济学法侧重于不同的会计技术方法对宏观经济指标变动的控制能力的影响。社会学法强调反映“社会福利”,伦理学法强调“公允”、“真实”和“无偏见”地对社会所有集团提供会计信息,经济学法讲求总体的经济影响和后果。
五、实证会计研究方法
(一)实证会计理论。实证会计研究的方法也称实证法。根据《韦氏新国际辞典》的解释,实用主义是各种概念的含义要从它们的结果中去寻找,思想的职能在于作为行动的指南,而真理要明显地根据信念的实际后果去验证。实证法作为构建会计理论的一种方法,就是要根据实际效用或实在的因果关系来选择会计概念、原则、准则和各种程序。如果这些概念、程序有助于实现管理当局的经营目的,则它们是有用的,否则就是不可取的。
关于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引进实证法,美国会计学家詹森在1976年发表的《关于会计研究和会计管制现状的反映》一文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认为,发展实证会计理论将能解释:(1)已存在的会计现实或“为什么会计是这样”;(2)为什么会计人员从事这样的工作;(3)这些现象在资源利用方面产生什么效果。
目前,实证法的主要发展是,根据关于不同企业和经济资源配置所提示的财务信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便解释或预测管理当局对会计准则或特定会计程序方法的选择。在研究方法上,实证法要求先提出一定的假设,然后应用实际证据来验证或驳斥,只有实际存在的才被认为是合理的。
(二)实证法的基本程序。实证会计研究的基本程序如图1所示。(图1)用实证法开展会计研究,最关键的问题有:(1)对实务变化和制度背景的关注与述评;(2)对文献的关注和分析;(3)假设的提出;(4)变量的选择;(5)模型的构造和统计方法。下面做一介绍:
1、对实务变化和制度背景的关注与分析。要开展会计理论研究,首先必须关注会计实务和制度背景的变化。一个不关心实务和政策变化的人,是很难找到有价值的题目进行研究的。关注会计实务的变化比较好理解,但对制度背景的分析很多人就比较生疏。
2、对文献的关注和评述。文献评述对会计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献评述还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仍值得研究的话题。有的是从不同的已有研究成果的矛盾中发现比如方法论上的、观点上的话题,也可能是从已有的研究中推出新的话题。所研究的话题既要有理论或现实意义,还要能够引人入胜、有趣,能够组织成新的、有趣的故事。
3、研究假设的提出。在实证法中,非常重视研究假设的提出。在提出研究假设之前,一定要认真想一想什么才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比较值得研究,什么问题的研究价值较大。研究的问题选定之后,还需要建立待检验的假设。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规范研究中的“假定”和实证研究中的“假设”是不一样的。规范研究中的“假定”,是对所研究问题设定的基础条件,即在研究开始之前,根据人们的某种共识或前人的权威论断,研究者对问题存在的主客观环境作出一些限制性约定;实证研究中的“假设”,是对所研究问题的研究结果的预期,需要通过假设检验,用证据判断其真伪――可证伪的假设。
4、变量的选择。变量在实证法中非常重要,对于变量,我们首先可以将其分为定量的变量和定性的变量。定量的变量又有两种:(1)计量型变量,如财务指标、财务比率等;(2)计数型变量,如股票交易量、企业家数等。同样,定性的变量也包括两种:(1)有序变量,如风险从小到大排列;(2)虚拟变量,即名义变量,观察值只有两个时称二分变量。
5、模型的构造和统计方法。在实证法中,有的模型很复杂,有的比较简单。同样,统计方法也多种多样,有统计分析方法,也有统计检验方法。在统计检验方法中,有方差分析、线性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实验方法和敏感性检验等。
六、关于会计研究方法运用的选择与取舍问题
会计研究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会计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由于会计研究方法选择的不同,即使对同一问题进行考察,也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会计研究结论,可见,正确选择会计研究方法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一)关于会计研究方法的选择标准。根据周忠惠、张立和娄全等人的观点,会计研究方法的选择要充分考虑研究主体、研究客体和研究环境各方面的因素,具体选择标准应该包括研究的目的和需要、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研究者本人的思维水平和兴趣偏好以及研究的客观条件四个方面。黄海玉认为,会计研究方法的选择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指在特定时期进行特定问题研究时,也即在会计理论发展的特定阶段,选择某一种方法为主、其他有关方法为辅的一种研究方法组合,去解决特定问题。
(二)关于规范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的选择。由于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因此许多学者都意识到应该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丰富和发展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王学军和王沛英(2001)指出规范会计研究和实证会计研究优势互补,是会计研究向前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车轮”。徐晔(1998)认为,两大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应有所偏废,实证会计是规范会计的基础和前提,而规范会计是实证会计的目的和归宿。
既然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应该结合使用,那么应该如何结合,其中哪一种研究方法应该占主导地位呢?
1、在会计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体系相对稳定的阶段,应主要运用规范研究方法(收敛性思维)继续进行研究,通过辅命题克服理论的困难,使理论作为规范较好地发挥作用;当会计理论发展进入显著变动阶段后,需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发散性思维),持批判的态度从会计实践、现象的经验分析中创造出新的会计理论。
2、在研究对象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劳秦汉(2002)多遵循“实践――认识――实践”的思路,认为对同一对象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过程中,首先应尽可能排除价值判断,侧重于实证研究,客观地揭示会计现象层面的规律;其次应在此基础上,以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为目的,通过理性的价值判断构建规范会计理论;最后再进一步实证检验,通过理性的价值判断构建规范会计理论。
(三)关于规范研究法与实证研究法的结合:规范-实证(实践)研究法。涉及到规范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方法的选择时,从没有哪一位学者提到绝对只用某一种方法而抛弃另一种方法,只不过在某一特定研究对象或某一特定研究阶段应采用某种方法为主、辅用另一种方法。这说明规范研究方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的结合是我国会计研究方法发展的主要方向。陈海声(1997)、杜兴强(1997、1998、1999)和杜景来(2001)认为可以把会计研究的整个过程归纳为“会计理论――会计实践――新的会计理论――……”这样一个循环过程,这样规范-实证(实践)会计研究方法的基本模式是会计理论研究者根据已有的知识,对会计实践和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并通过对假说的实践检验、修正,逐渐使假说变为新的会计理论。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规范-实证(实践)研究方法的具体研究程序为:根据自身已有会计实务和知识,判断自身研究能力;设定目的,确立课题;建立概念和理论框架,提出假说;思维模拟检验;社会实践检验(设计方案、手机数据资料、数据分析、数据检验、评价假说);假说向理论转化,演绎出规范理论。
主要参考文献:
[1]何玉柱.欧美企业风险管理的机构化与启示.管理前沿,2006.3.
民法研究中计量方法的运用大体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民事立法的科学性研究、民事法律实施效果评价、民事法律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民法学的知识图谱分析。
从法律的制定来看,科学制定法律规则不仅需要借鉴、比较他国的立法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扎根于实际国情。这里的国情既包括当前的生产力发展程度,也包括当前的意识形态,甚至还要预测下一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法规则的科学合理性和相对稳定性,而科学的预测需要引入计量方法才能实现。民事立法的科学性研究就是在民事立法阶段对法学现象中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整理分析,弄清影响民事法律变迁的各个因素,进而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尤其是民事法律中直接体现数量关系的法规则,需要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包括法律规则制定的基础、具体数量的确定等。又如,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如何权衡取舍,立法机关往往不能给出明确的说明。一个可能的路径是选用公平和效率为变量,运用统计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找出与变量相关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选用合理的效用函数,进而极大化效用函数转化为一般的数理问题。这样才能使解决方案既在理论上科学合理又在实际中切实可行。
法律包括民事法律的效力包括形式效力与实质效力。形式效力固然可以采用传统法学研究方法进行判断,法律制度的实质效力则不然。法律制度的实质效力就是对实际运行中的法律的实际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法律承担着特定的社会功能,因而需要研究法律的实际运行效果,评价法律制度的优劣,考察客观效果与立法意图之间的吻合程度,立法以及司法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否符合“应然”状态的价值要求以及民事法律的社会反响和民众的认可接受程度如何等等。民事法律在影响社会的过程中充满着双向互动,有效的民事法律需要根据其运作的实际效果不断调整自己。任何一部法律的出台都可能会牺牲部分人的利益,必须放在转型期的中国这个大环境下来加以考察,必须放在社会现实中来检验,只有这样才能对法律效果有正确的评价。单纯地依靠传统的法学方法(包括规范分析、逻辑分析、价值分析等方法)只会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只有应用计量方法,结合具体数据,给出科学的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才能令人信服。
民事法律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是运用计量法学的研究方法,以民事法律为变量,定量分析民事法律对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影响,揭示民事法律和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近年来法金融学的兴起就是很好的例证。djankov等人用司法质量和合同执行效率、市场进入管制等来研究法律规则对经济、社会的影响;micco和pages等人发现法律对雇佣的保护降低了劳动力的流动性;特别是以llsv组合为代表的法金融学者利用各个样本国家的数据实证分析法律对投资者保护、所有权以及公司治理的影响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民法研究中计量方法的运用大体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民事立法的科学性研究、民事法律实施效果评价、民事法律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民法学的知识图谱分析。
从法律的制定来看,科学制定法律规则不仅需要借鉴、比较他国的立法经验,更重要的是要扎根于实际国情。这里的国情既包括当前的生产力发展程度,也包括当前的意识形态,甚至还要预测下一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法规则的科学合理性和相对稳定性,而科学的预测需要引入计量方法才能实现。民事立法的科学性研究就是在民事立法阶段对法学现象中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整理分析,弄清影响民事法律变迁的各个因素,进而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尤其是民事法律中直接体现数量关系的法规则,需要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包括法律规则制定的基础、具体数量的确定等。又如,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如何权衡取舍,立法机关往往不能给出明确的说明。一个可能的路径是选用公平和效率为变量,运用统计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找出与变量相关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选用合理的效用函数,进而极大化效用函数转化为一般的数理问题。这样才能使解决方案既在理论上科学合理又在实际中切实可行。
法律包括民事法律的效力包括形式效力与实质效力。形式效力固然可以采用传统法学研究方法进行判断,法律制度的实质效力则不然。法律制度的实质效力就是对实际运行中的法律的实际效果进行科学评价。法律承担着特定的社会功能,因而需要研究法律的实际运行效果,评价法律制度的优劣,考察客观效果与立法意图之间的吻合程度,立法以及司法所产生的客观效果是否符合“应然”状态的价值要求以及民事法律的社会反响和民众的认可接受程度如何等等。民事法律在影响社会的过程中充满着双向互动,有效的民事法律需要根据其运作的实际效果不断调整自己。任何一部法律的出台都可能会牺牲部分人的利益,必须放在转型期的中国这个大环境下来加以考察,必须放在社会现实中来检验,只有这样才能对法律效果有正确的评价。单纯地依靠传统的法学方法(包括规范分析、逻辑分析、价值分析等方法)只会导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只有应用计量方法,结合具体数据,给出科学的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才能令人信服。
民事法律对经济社会的影响研究,是运用计量法学的研究方法,以民事法律为变量,定量分析民事法律对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的影响,揭示民事法律和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近年来法金融学的兴起就是很好的例证。Djankov等人用司法质量和合同执行效率、市场进入管制等来研究法律规则对经济、社会的影响;Micco和Pages等人发现法律对雇佣的保护降低了劳动力的流动性;特别是以LLSV组合为代表的法金融学者利用各个样本国家的数据实证分析法律对投资者保护、所有权以及公司治理的影响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 F2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56- 02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此时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逐渐凸显,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学术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般而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区分为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3个层次。本文针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的3个层次展开简要分析。
1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不同视角
经济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侧重于制度设计。当前从经济学的视角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以人力资源管理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如劳动经济学;借助经济学方法和工具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某一专门问题进行研究,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拉泽尔教授等提出的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主要关注于报酬与激励等相关研究,其中提出了许多理论假说,如职业生涯激励理论、锦标赛理论等。
心理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组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如我们比较熟悉的组织行为学课程主要就是从组织、群体和个人等不同的层次和角度研究如何科学地选拔、激励和培训员工,使员工的心理和行为实现组织化。心理学中的层次需求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双因素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环境造人假设、场理论等, 成为后人进一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学在人的方面的研究,其中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贯穿于员工招聘、培训、绩效考核等工作的始终。鉴于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如何有效地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成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问题。管理学领域的学者开始逐渐关注如何有效培养和开发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关研究。
人口学主要研究人口的社会流动性和地域分布,这对企业的招聘选拔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社会学则是主要指导企业如何在跨文化的背景下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2 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
在规范研究方面,很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现状等相关问题,这些研究虽然对于完善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多是从单一的视角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整体全面的宏观把握。此外,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研究多是定性描述,并没有提供精确的数量依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科学性和指导意义。
在实证研究方面,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研究首先源自心理学界的实证观点。比如, 在选拔领域,心理学者对评价中心技术( AC) 非常重视,但并不是从国外引进之后就直接用于企业( 组织) 的人员选拔,而是先做实证的研究;还有我们熟悉的MBO、KPI和BSC等绩效管理技术都是源自心理学的实证研究。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领域,如培训与开发、薪酬与激励领域,心理学者们都在逐步开展实证性研究,这势必可以不断弥补原有的局限于管理学视角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先天不足,促进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发展。
3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具体方法
3.1 个量研究与总量研究相结合
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很好地结合了个量研究与总量研究。其中涉及个量分析方法即微观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方法、供给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等;而总量分析方法即宏观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总需求分析方法、总供给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均衡分析方法、经济增长分析方法等。
3.2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互补充
早期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主要侧重于定性研究。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包括归纳分析法、演绎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分析方法。当前国内许多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综述研究多采用定性研究。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管理科学化要求的提高,定量研究越来越受到人力资源管理学者的青睐。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包括:回归分析、数理分析、计量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方法。在定量分析方法中,描述统计、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法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使用最为广泛,并有逐年增长的态势。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把握员工构成的合理程度、管理水平和管理力度 ,以及研究员工的工作时间利用状况、劳动生产率和薪酬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此外,对劳动安全、劳动争议仲裁、员工社会保障、安全生产情况、女工劳动保护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情况等方面的定量分析与管理也在逐渐增加。
3.3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案例研究法、调查统计法和实验研究法
魏光兴 等(2008)指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已经形成了案例研究法、调查统计法和实验研究法3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是指从实地观察其他企业总结一般原理,并使用该原理指导其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调查统计法是指通过问卷或访谈方式获得数据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归纳出其中的原理,再用于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调查统计法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得到的研究结论具有相当高的理论说服力,调查统计方法是当前学者使用较为广泛的研究方法。
当前有学者强调实验研究法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重要性,指出实验研究具有可重复性,因此实验得到的结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指导意义。人力资源管理学科须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由假设检验、建模分析、实验验证、对策建议等构成的体现科学命题的研究方法,而实验方法正是这样一种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学科规范性和科学性的基础性研究方法。但是当前我国几乎没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验研究,魏光兴 等(2008)提出我国可以通过学习国外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实验方法,加强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研究工具的创新等手段来丰富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复杂性决定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应该是多学科化的, 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我们从历史、文化、社会、心理等角度,综合组织内外的多种错综复杂因素,采纳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融会贯通,然后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之中。只有采取科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具体的人文、经济情况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才能得到切实能够指导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理论和操作技术。
主要参考文献
所谓规范研究方法,是指利用演绎方法,由普遍性原则推导出个别结论的一种推理方法。会计研究中的规范性方法,是指“从目的和假设出发,从中导出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的合理原则和程序”。规范性研究方法不受现实事物的影响,强调“应该是什么”,因而会计理论研究者常常从特定的价值判断基础出发,力求从逻辑高度概括出最优的会计事务是什么,进而指导会计事务,实现会计事务的规范化,其现实目的就是为制定会计准则服务的。
采用会计规范性方法形成的会计理论,称为规范会计理论。规范会计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不同的会计理论和程序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使得会计报表缺乏可比性。因此,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会计学家极力推崇规范会计理论,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是,规范会计理论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陷:虽然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会计理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但是,如果研究者依据的假设或前提是错误的,那么其结论也必将是错误的。因此,规范性理论有时难以令人信服,也就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发展。
二、对实证研究方法的分析
实证研究方法最一般的研究过程是:(1)确立研究课题;(2)寻求相关理论;(3)提出假设或命题;(4)将假设或命题操作化;(5)设计研究方案;(6)搜集数据资料;(7)分析数据检测假相或命题;(8)分析研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了归纳、分析、比较、综合与数学等基本会计研究方法。所谓会计理论实证研究方法,也是会计研究各种基本方法的一种综合使用,但它尤其突出的是数学方法,因为在建立模型和分析数据时离不开数学。由于数学方法的强调,使得实证研究方法就同以往的研究方法相区别,就有了会计理论方法和实证方法之说。
马克思曾说过:“一门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采用数学方法可以研究和描述数学要素之间及会计要素内部的数量关系,是对会计信息进行量的分析必不可少的手段。认识会计这一事物的质与量,必须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才是全面的认识,否则将无法认识会计的本质与规律。实证研究法强调数学方法,为解释和预测会计事务提供了新的概念框架,拓宽了会计研究领域,把会计研究领域拓宽到资本市场研究。如会计信息和资本市场的关系、会计政策的选择、会计行为的研究等等,从而使我们对会计理论的研究又更进了一步。实证研究方法的出现同社会经济发展相关。西方实证会计研究就产生于会计环境大变化的六七十年代,当时实证主义哲学思想的发展已较为成熟,资本市场发展较快,投资者对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关注。资本市场的建立与发展为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提供了外在的经济环境,计算机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为实证会计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而且美国著名的经济刊物常以是否运用数学来描述、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作为标准。受功利主义的驱使,会计研究中就多用数学模型。因此,实证会计得以在西方迅速发展。
同样的,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出台、证券市场的发展、大量的会计事务等,改变了我国的会计环境。由于外部条件的日趋成熟,一些评价我国会计准则的选择和实施效果及资本市场效果的实证会计研究论文也日益增多。因此,一种会计研究方法的产生与发展与社会环境发展和会计实践发展有着必然的联系。
三、规范法与实证法并不排斥
会计研究方法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具体说来,规范法并不排斥实证法,因为规范法研究的结论需要实证法加以验证;实证法研究也不排斥规范研究,实证研究需要规范研究的结论为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认识论认为,理论来自于实践,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人的认识才能不断地提高,规范法和实证法的研究过程完全符合这一规律。因为,如果一味坚持实证法排除价值判断,那么得出的结论没有任何实践意义,更不能运用到实际中去。要达到会计理论研究的目的,必须将实证检验的假设结论进行规范研究,将会计规范研究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去,指导会计实务。
虽然实证检验的结果说明“是什么”,并没有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但却规定了会计政策的趋向,含有规范主义的色彩。同时,实证研究的数据检验并不意味着就是实践的最终检验,这一点常常被误解。数据检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只能是实践检验的一个方面。而且会计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旦理论不适用于实践,首先必然要归纳和演绎推理,即规范法提出一个理论假设,再用数据检验。
总之,规范法与实证法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偏向任何一方面,都容易走错路和弯路。但两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前者强调归纳和演绎为主,逻辑思维严密,后者注重用经济模型来检验假设,用数据分析的结果来说明问题。但它们必须经得起实践检验。
四、正确运用会计理论研究方法
会计学的研究对象是复杂的、多层次、多样化和动态的,同时又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我们不仅要对个别会计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微观分析研究,而且更需要整体的、系统的、动态的宏观综合研究,归纳总结出各种会计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因此,采用正确、合理的方法至关重要。
(一)遵循基本要求,思路要清晰。无论采用哪种会计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必须清晰,而且在研究问题时要注意体现以下一些要求:(1)系统相关性。即我们在研究某一会计问题时,要始终把会计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对待;(2)成果应用性。会计研究的定位应介于纯粹的哲学思想和纯粹的操作手段的层次,它是一种即带有哲学性质又带有操作特征的方法哲理探讨;(3)层次分明性。会计研究应始终注意体系构建及研究过程的层次性,既力求做到逻辑严谨,又力求做到层次分明。
(二)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理方法。在会计研究方法论中,无论是采用规范法,还是采用实证法,还是采用其他类型的研究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来决定采用哪一种类型研究方法,甚至应当是各种方法的并存。因为各种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不能解决会计研究中的所有问题。我们即需要实证研究大师,也需要规范研究大师,更需要能将各种各样研究方法综合全面运用的会计学研究大师。如果仅采用一种方法进行研究,肯定是没有前途的。
(三)正确认识各种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各种方法都有优缺点,都带来某些方面的局限性。研究方法只有解决问题之分,无优劣之分,哪怕是最简单的方法,也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但是,在选择适当方法时,应先选择研究对象。如为了验证股价是否因为会计信息公布而波动,就宜采用数理统计模型,收集资本市场的数据进行验证,而无法单纯用归纳和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四)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无论采用什么研究方法,都应当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就是研究问题的特殊性。比如研究会计目标问题,就不能泛泛地说会计目标应该是什么,而应该研究中国会计目标是什么,其他国家的会计目标是什么,中国国有企业的会计目标、中国私营企业的会计目标是什么?这样才有价值。
五、完善发展会计理论研究方法
完善会计理论与方法,通过会计研究,对会计核算与会计管理方面的各种问题的探讨,从理论上对各种问题进行全面、系统而综合的阐述,使有关的不全面、不系统的会计理论与方法得到充实与完善。应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更新会计理论与方法。通过会计研究,对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科技迅速发展和实现现代化要求不相适应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以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给予更新。
(二)发现先进的会计理论与方法。通过会计研究,发现在实际工作中,为科学组织会计工作,正确地处理会计事项和各种经济关系,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加强会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而运用先进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三)创新会计理论与方法。通过会计研究,对在会计工作中因会计单位的环境变化,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现象、新因素和新工作等进行探讨,从而创立新的会计理论与方法。
从研究对象上看,法教义学是一种针对现行法的理论。此处所谓现行法,就大陆法系国家而言,主要是制定法,但实际上也可能包括甚至更为侧重法官法。
法教义学之任务主要在于揭示现行法规范整体之内容与关联,包括:(1)阐释对于现行法至关重要的基本价值、基本原理、基本规则与问题解决方案,既包括制定法所规定的、可以通过解释而获得的原则或规则等,也包括公认的、司法与法学必须为制定法规则所添补的原则或规则等。对此,法教义学主要是以个案检验的方式,依据不同的个案以及个案所提供的经验来调整概念、建构规则。(2)由于法秩序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逐渐增长,逐渐复杂混乱、不无抵牾矛盾之处,因此必须以理性的说服力并诉诸于公认的基本价值(价值信念)来解释、协调现行法,力图使法秩序成为一个无矛盾的统一体。以此而言,法教义学是法秩序的内在体系在学术上的体现。法秩序之体系对于概念之解释和具体规则之建构又具有指引性的意义。因此法教义学之核心任务,是由法学与司法对现行法作体系化的阐述、加工与续造,在具体的、现实存在的法规范之关联中去发现其体系,以把握相应领域法律规则之整体,最终以此种方式洞察法秩序之结构,对法作“概念―体系”上的贯穿。因此,法教义学的思维方法被等同于体系方法,体系方法在法教义学中占有核心地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成文法系精巧复杂的法典结构必然要求各法条、对各问题的解决方案之间不会发生逻辑和价值上的矛盾,否则会有法律适用上的混乱与困难。
就其与法解释之关系而言,法教义学是法解释的任务,也是法解释的产物。就其与法政策之关系而言,法政策是一种需要通过国家制定、贯彻规范来实现的政治决断,任何法律规范都属于以规范形式固化下来的法政策。一方面,法教义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此种固化后的法政策,因此至少间接地构成了法政策的产物;另一方面,法教义学又必然受到法政策所包含的价值的影响,也要对法政策上目标的实现负责,因此构成了社会秩序与国家秩序的内在法律骨架,将此种秩序或法政策保存于其中。
此外,对于法律实务,教义学具有如下功能:(1)整理与体系化之功能。(2)稳定功能:一旦被认可为“有效”,则可保证就同样案件作同样之裁判。(3)减负功能:教义学提供公认的解决模式,若无教义学之存在,则每次都必须考虑一切可能的解决模式。(4)禁止否定功能:不能无理由地、未经理性论证地否定。若要在实务中作出不同于教义学之裁判,则必须给出“更优之论证”。(5)法律适用上之拘束与革新功能:一方面限制了法律家处理法律文本之自由,对于法律适用与法之续造具有拘束效力;另一方面也通过法解释和续造使法秩序具有弹性。(6)批判与续造功能:重新检验旧的解决模式,提出新的方案。
正因为法教义学之体系性,使其具有体系限定性,即仅关注体系内部之论证、体系内部之自我批判,对体系外之因素或考量仅具有有限开放性。易言之,任何超出现行法规范本身的价值、伦理、效率、实施效果等考量,均为体系外之因素或考量,上述法律实证研究方法即为其适例。而此种体系外考量只能通过两种限定的渠道方能进入法体系:(1)通过影响法政策进而影响立法,但对此尤须注重体系之融合、协调。比如在借鉴外来的法律制度(如英美法上的“合同落空”制度等)时,不能径直决定采用,而是只能以之为立法变动之诱因,只有在经检验确保其不会导致体系上之割裂或漏洞后,才能成为实证法所采纳的制度。(2)以民法中的一般条款(比如诚实信用、公共秩序等)为媒介,转化为体系内之考量,进而影响司法。
另一方面,上述法律实证研究方法作为体系外之考量,却能在体系外检验体系之效果,起到发现问题、指出方向、明确价值的作用,从而能够间接地影响法教义学及其所建构之法体系。此种作用在体系因成熟、固化而日益纯粹技术化、僵化之国家或时代尤为重要,耶林、海克之利益法学即为其显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在2008年财务工作任务中明确提出了“加强财务理论和实践研究”、“完善学术研究,提高理论创新能力”等要求,对财务工作人员加强理论学习与研究,以财务理论指导财务实践的创新、提高财务工作效率,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和推动力,对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必要性理论是实践的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任何实践都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否则很可能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导致了实践的无效和混乱。同样,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也是指导财务实践的重要基础,将为财务实践指明正确的方向。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实践具有自己的特点,涉及的财务资源巨大,如何利用财务理论指导财务实践,是一个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2企业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主要内容
2.1财务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财务理论体系的研究旨在揭示财务对象各要素之间的本质规律,解释现实与预测未来。因此,学习、研究财务理论体系,熟悉相关模型,将为更好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财务实践中的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财务理论体系分为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大部分。基础理论包括财务管理主体、客体、目标、假设、原则、任务和体制机制等理论,还包括财务管理的本质理论、行为理论和职能理论以及财务发展史等。不同的研究者对这些理论有不同的看法。例如,财务管理的本质理论有“资金运动论”、“价值分配论”、“价值运动论”、“本金投入收益论”和“财权流论”等观点;财务管理职能也有“六职能说”、“五职能说”、“四职能说”等观点;财务管理目标有“经济效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观点。我国大型国有企业在完成企业利润目标的同时需要承担部分社会责任,因而财务管理目标也具有特殊性,必须加强具体财务理论在不同环境下表现形式的相关研究。
应用理论包括应用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体系两部分。应用理论体系具体包括:资本结构理论、投资组合理论、股利政策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风险规避理论、利率决定理论、汇率决定理论、市场效率理论(有效市场假说EMH)、成本与信号传递、控制权理论、初次公开发行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应用方法体系可分为基本方法和具体方法。基本方法包括如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成本效益分析、动态数量分析、经济数学模型法等;具体方法包括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等各个环节的方法,如经济订货批量法、差量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净现值(NPV)分析方法、金融衍生产品估价技术、事件研究方法、公司估价技术和现金持有量模型等技术性方法。
熟悉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体系中的各种基本观点、方法,结合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和企业实际,可以很好的指导企业的财务实践,并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为企业的融资、公司治理和价值评估等具体的财务实践服务。
当然,对于不同的财务理论体系划分也有不同的观点,如汤谷良认为西方财务的理论基础划分为7个基本的理论模块;谢志华、汤谷良认为企业财务分为所有者财务、经营者财务(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理财)和财务经理财务3个层次。熟悉不同的理论体系划分方法可以为提高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效率提供借鉴。
2.2实证研究的方法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材料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并设计实验,进行量化的、精确的测试并推导出结论的研究过程,一般由以下4个步骤构成:(1)问题的提出。重复出现的经济现象和对于已有研究成果的思考或完善都可以成为问题提出的起点;(2)构建理论模型。包括提出假设、构建模型和导出假说3个环节;(3)进行经验实证。主要是检查理论假说能否经得起经验资料的验证,如果假说被经验资料证明不成立,需要重新构建理论模型;(4)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得出结论。
目前发表在《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的论文相当部分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论文中包含大量的数学符号或计量模型,数学分析可将复杂的经济关系高度抽象,有利于经济概念的精确定义,有利于经济学理论的推理。熊彼特把数学分析工具的改善视为衡量经济学发展的标准;现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几乎都离不开经济模型的构建和实证研究方法的应用;现代财务理论基础的相当部分内容运用数学符号或模型予以表述。我国的财务实证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统计软件使用不够广泛,国内学者大多采用实证方法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理论问题,例如股利信号传递理论、CAPM理论、股市有效性及资本结构等理论在我国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体现方式和有效性。
实证研究方法大量使用数学语言,需要较好的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等数学基础,需要掌握大量的数据作为研究的支撑。企业财务人员将实证研究方法的学习作为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即使数学基础水平暂时无法提高,也应加强数据搜集和统计分析的意识。同时,必须认识经济数据的真实、准确对严谨的财务实证研究的重要性;数学分析必须以财务理论的规范研究为前提,避免陷入就方法而方法的数学模参数讨论之中,从而迷失研究方向。
2.3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热点问题
结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实际,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要关注以下方面内容:①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研究。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子系统,从属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公司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和财务监督权的权力划分与配置问题;②企业福利货币化政策对个人所得税税负的影响;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税收政策转型的研究;③对“十二五”财政支持政策的研究;④社区建设和运行费用的资金投入政策的研究;⑤企业年金、住房补贴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财务政策;⑥内控授权、绩效考评等激励机制研究;⑦与石化行业发展相关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研究。
同时,还应加强特殊财务业务相关理论研究,包括资产重组、可转换债券、资产评估、衍生金融工具等方面中所涉及的财务问题,企业多元投资风险控制方面的财务问题,加强对集团型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研究。[]
3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应考虑的因素
3.1人的因素
英国经济学家科斯(RonaldH.Coase)、美国经济学家阿尔钦(A.A.Alchian)、德姆塞茨(H.Demsetz)、詹森(M.Jensen)和麦克林(W.Meckling)等都把企业视为“一系列契约的集合”(显性的和隐性的),股东、债权人及其他相关利益者均是契约的组成部分,企业实质上是围绕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等关键资源而建立的。因此,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中必须考虑到人的因素。一方面,人具有“经济人”属性,追求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人还具有“社会人”属性,追求安全、尊重、成就和自我实现等,这两种属性都会成为企业资源配置和成本支出的影响因素。人工成本是财务成本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企业是从人工成本方面考虑,也要求在财务决策时更多地考虑人的因素。例如,很多公司给予员工(甚至关键供应商)股权不是为了筹资,而是为了维护公司长远的生存能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财务目标的实现。
3.2制度因素
亚当·斯密以来的经济学家们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在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研究经济问题。这种只考虑经济因素、忽视制度等非市场因素的研究方法很难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经济现象。
20世纪30年代诞生的制度经济学派,揭示了制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无处不在。人的有限理性和人的机会主义倾向使人类行为与制度具有内在的联系,有了制度的作用,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这些生产要素才得以充分地发挥作用。目前影响全世界的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次贷危机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与对“金融创新”监管不力的制度性因素相关。因此,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可加入制度经济学方面的内容,将其与财务管理研究结合起来;实证研究中,必须体现现实社会中的制度因素以及文化、社会习俗、价值偏好等社会因素。
3.3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因素
企业的财务理论研究必须结合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例如,理论研究。企业经理人的问题在我国十分突出,委托人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应重视国有企业的成本控制,做好上市公司业务、人员、资产、机构、财务5方面与母公司的分离,防止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资金和利润,禁止募股资金的使用方向随意改变,防止长期不分红或恶意分红现象的发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服务。
3.4国际化经营的相关因素
企业的财务理论研究必须与国际化竞争战略相结合。随着国际化经营的开展,外汇风险管理、跨国投资的环境分析、跨国投融资策略和跨国税收管理等财务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国际化经营中的任何决策不当将带给企业巨大影响甚至损失。香港中信泰富公司正是因为签订了不适当的汇率期权合约而严重影响了其财务状况。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代,发展于20世纪70年代。涉及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会计和国际税收等多学科。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跨国经营中的市场不完全性、风险、货币和资本市场的分割与一体化等特殊因素要求开展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必须加强与跨国经营相关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中国石化以建设成为国际化能源化工公司为战略目标,以国际勘探、国际工程和联合石化等子公司为载体的国际化业务不断延伸,迫切感受到需要进行跨国资本运作和国际税收等方面国际财务问题的理论研究。
4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主要途径
4.1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研究能力
企业是财务理论实践的主体,积极开展财务理论的学习、研究,有利于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必须重点利用自身的财务人员进行理论研究工作,这为财务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
目前,各大企业基本设有研究机构,但大多是研究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和工程建设问题,专门进行财务理论研究的机构几乎没有,而财务管理体制、资金集中管理、会计集中核算、国际税收等方面的理论又都是企业真正需要的,并且很多企业正进行相关方面的业务实践。缺乏适合企业需求的财务理论指导,不利于这些方面工作的规范性,也不利于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
因此,应从企业的层面或更高层面鼓励财务人员进行财务理论方面的研究。首先,必须提高相关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目前企业具有科研能力、符合研究条件的财务人员不是很多,尤其是长期从事财务实践的人员,大部分没有财务理论研究的经历,只有少数人员通过申请企业内部课题的形式进行过一些相关研究。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的科研能力培训,通过参与其他人员的课题组、参加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提升其研究能力。其次,必须建立财务理论研究相关的激励机制,调动财务人员参与财务理论研究的积极性;将科研经历作为财务人员职称评审从优的条件,促进财务人员对积极参与理论研究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可从课题经费、科研时间等多个方面为财务理论研究工作提供支持。
4.2加强企业与高校及中介机构的合作
近几十年来,西方财务理论发展迅速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产、学、研”结合紧密。虽然最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的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打击很大,但美国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专业研究人才、庞大的专业数据库进行大量的财务研究,能够定期地向投资者提供有关投资机会评估、投资风险和报酬、投资对象的信用等级、盈利前景和发展趋势等财务分析报告,这些研究模式是值得重视的。通常,中介机构与高校联系紧密,经常邀请著名的财务学教授、专家担任公司顾问,接受高校学生的实习与合作研究,从而获得更为广泛的信息渠道和更为活跃的研究思路,为专业分析提供更高水平的技术支持。我国高校财务学专业的教师很少具备与中介机构、大型企业合作的条件和动力,使其在理论方面的研究缺乏实践基础,不利于财务理论体系更深入地研究和发展,也不利于提升对企业财务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企业可以积极主动地开展与高校等研究机构的合作研究,充分发挥其理论研究的能力和作用。
4.3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学术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顾客满意度已越来越引起企业的重视,并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怎样提高顾客满意度、如何对企业顾客满意度进行评价,是企业面临而且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零售企业的特点,按照零售企业顾客满意度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另文专述),对沃尔玛超市等零售企业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发现一些共性问题,为提高零售企业的顾客满意度提供参考。
一、零售企业顾客满意度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
针对零售企业的经营过程和经营特点,结合零售企业的顾客满意的影响因素,建立零售企业的顾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构(图略),包括商品因素、服务质量、购物环境、企业形象、顾客抱怨等五个二级指标、三级指标(见表1)。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顾客满意度。该方法分为三步: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各准则层顾客满意度和计算总体顾客满意度(具体方法略)。
二、对典型企业的实证研究
1.对沃尔玛超市的实证研究
(1)数据资料的来源
以沃尔玛超市为研究对象,按上述评价指标和方法对其顾客满意度进行分析。先设计顾客满意调查问卷,并随机邀请在沃尔玛购物的顾客按五分制(①不满意、②不太满意、③一般满意、④满意、⑤很满意)对各指标的满意程度进行打分,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40份,收回有效问卷512份,调查的统计结果见表2。
根据表2,结合五分制中各分数的含义,可以直观地看到各细分指标的满意程度。如顾客对企业的品牌声誉满意度最高,分值为4.31分;而对到达的交通便利性满意度最低,分值为3.28分。
另外,本文还对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以五分制(①不重要、②不太重要、③一般重要、④重要、⑤很重要)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利用层次分析法,表2为本次调查的顾客满意度的数据计算结果。
表2 准则层顾客满意度
总顾客满意度为CS=CSA1*wA1+ CSA2*wA2 +CSA3*wA3 +CSA4*wA4 +CSA5*wA5=3.917
(2)对统计结果的分析
通过统计,得到沃尔玛超市的顾客满意度为3.917,在一般满意与满意的两个等级之间,与消费者对沃尔玛超市的主观印象一致,可以肯定所设计的指标对零售企业有很强的适用性。
①对于商品因素的分析。企业能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的质量与提品的品种对顾客满意度的贡献比较大,消费者满意度的分值分别为3.75和3.81,高于消费者对价格的满意度。绝大多数顾客希望能够在超市中购买到所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商品,而超市提供一站式的服务正好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
②对于服务因素的分析。文中提到三种影响因素:员工的业务知识、员工的服务态度和员工结账的准确有效率,消费者的满意度分值分别为:3.41、3.81和3.78。从数据上来分析,顾客认为服务人员的态度最重要,所以企业在培训员工时,不应该只注重培训他们的专业水平、熟练程度,同时更应该注意员工的服务态度。
③对购物环境的分析。顾客在购物过程中,环境对其心理变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购物环境的满意度对顾客的总体满意度有着很大影响。从数据上分析,顾客对购物环境的总的满意度分值是3.796。对于指标层的分析,满意度相对较高的是卖场标志的准确性,满意度相对较低的是交通的便利性。这些都说明了消费者对时间成本的重视,消费者渴望有便捷的交通和明确的指示,以便在最短的时间里买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除此之外,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消费者对沃尔玛企业形象和顾客抱怨的处理满意度较高,分值分别为4.2725和3.81,说明消费者对企业“天天平价”的经营理念、良好的品牌声誉和对投诉处理机制的高度认同,消费者信任企业,作为企业可以继续加强对这些感性因素的宣传,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另外,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女性顾客比男性顾客更容易达到满意,但女性顾客的忠诚度相对于男性要低一点。学历的高低及收入的多少和满意程度的高低之间是一个随机过程,并不存在某种一定的联系。因此,零售商在进行顾客筛选时,学历、收入因素不必重要考虑。
2.对其他零售企业的实证研究
同理我们也用该指标体系对其他零售企业――欧亚超市、恒客隆超市进行了顾客满意度研究,分别发放问卷330份,收回有效问卷份数分别为315份,300份,288份,两个超市的满意度为均在满意与很满意之间,与消费者的主观认识基本一致。
(1)对欧亚超市的实证研究
对欧亚超市的调查研究表明,消费者对顾客抱怨处理的及时性及企业的信誉度的满意度最高,对卖场环境的舒适性满意度最低。这说明一个问题,消费者信赖欧亚这个零售企业,认为企业会为消费者提供有保障的产品和服务,但是由于该超市为地下超市,其通风质量不好是必然的,所以导致了消费者认为卖场环境的满意度低,在这一外在条件不能改变的情况下,企业了解了顾客的需求之后,就可以寻求其它的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2)对恒客隆超市的实证研究
一、引言
金融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指、商品价格等市场价格因素的变化而导致金融资产收益的不确定性。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就是金融机构在准确识别、评估和测量市场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其竞争优势和风险偏好,利用各种技术工具对市场风险进行防范、规避、转移的过程,风险的评估和计量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核心。
传统的风险管理方法通过方差、久期和?茁系数等的管理来对冲和衡量风险。比较而言,由于传统技术局限于特定的范围,对风险控制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难以综合考虑金融市场中众多的风险因子。因此,不管是投资者还是监管者,都需要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法来管理金融市场中的风险,VaR的产生就是基于此背景。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已具备相当的规模。与国外较为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我国的金融市场处于逐步走向成熟规范的阶段,具有新兴市场的共同特征――高投机性和高波动性。市场的剧烈波动和投机行为在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随着我国加入WTO,在金融市场一体化、自由化的驱动下,我国金融业必将和国际接轨,执行国际风险管理的标准。
二、国内研究阶段划分
随着国际上对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视和国外学者在VaR方面研究的逐步深入,1997年以来,国内也开始了对VaR的研究。本文拟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此总结国内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并指出未来发展的趋势,使基于VaR的金融风险管理研究更适用于转轨时期中国的国情。当前国内学者研究的主力还是集中于介绍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VaR在我国具体领域应用的研究逐年深入。总体来说,我国VaR发展过程以2000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一)理论引入和介绍阶段
2000年以前,国内学者多集中于介绍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对VaR的介绍性文献开始于郑文通(1997),他的《金融风险管理的VaR方法及其应用》一文全面介绍了VaR方法的产生背景、计算方法、VaR方法的用途及引入我国的必要性;姚刚(1998)简单介绍了组合VaR值的计算方法,并初步探讨了参数法处理线性与非线性资产定价模型的区别;黄海(1998)初步探讨了VaR对我国投资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借鉴意义,认为VaR在控制交易所承担的市场风险、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方面可以起到重要作用;刘宇飞(1999)在《VaR模型及其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中,介绍了VaR模型的基本内容,着重论述了其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还提出如何运用国际上通行的“事后检验”方法对VaR模型进行检验。
(二)实证研究和改进阶段
2000年后,国内对VaR的研究有了实质性进展,许多学者将VaR运用于我国股票市场进行实证研究。
三、国内研究的主要文献
(一)VaR方法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
2002年前,学者们主要探讨VaR是否适用于我国证券市场。
杜海涛(2000)将VaR运用于我国证券市场,对风险计量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运用VaR计量我国证券市场风险的效果较好;范英(2000)将VaR运用于我国股市,对深证综指风险计量作了实证研究,用简单移动平均参数法计算了VaR值,认为VaR可以较好地计量我国股市风险;王美今和王华(2002)通过对沪市的实证分析得出:VaR可以用于我国股市的风险测量,收益率分布的正确假设是正确计算VaR值的前提,对于普遍存在着收益率分布非正态的状况,一般的GARCH模型可能低估风险,必须选择能准确描述收益率尾部分布的模型。
可见,研究普遍认为VaR是适用于我国证券市场的。
(二)VaR方法的改进性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对VaR方法进行改进性研究。
马超群(2001)提出了一种计算VaR的新方法――完全参数法。其本质上是参数法和极值理论的结合运用;田时新、刘汉中、李耀(2003)对深沪两市证券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误差分布(GED)的VaR算法;郭海燕、李纲(2004)将广义双曲线和正态逆高斯分布应用到VaR的分析方法中;邵欣炜(2004)叙述了在不同分布下VaR方法的计算和实证比较,他结合压力测试法求出基于VaR的最优投资组合;刘晓星、刘庆富(2005)在动态条件下建立了基于VaR的商业银行资本最优化的模型,他还探讨了VaR和CaR(风险资本)间的联系,并且提出了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RAROC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框架和银行风险资本的相关配置的思想;胡经生、王荣、丁成(2005)总结了国外较为先进的VaR拓展模型对证券组合在风险管理上的应用,并且针对我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对证券组合建立风险管理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文章给出了针对机构投资者的一些风险管理提议。
(三)VaR方法在我国具体领域应用的实证研究
2000年后,学者们一直探讨VaR方法在我国可以适用的具体领域。
戴国强、徐龙炳、陆蓉(2000)讨论了VaR在我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中可能的应用领域;阳(2001)在综述VaR方法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它在我国的应用可能遭遇的困难,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武魏巍、韩学意、丁日佳(2006),曹军(2006)分别对VaR在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中的应用提出建议;刘晓曙、郑振龙(2007)、彭万春(2007)对VaR方法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做了验证。
(四)比较各种VaR方法检验效果的实证研究
2007年前后,学者们又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比较各种VaR方法的检验效果上。
彭寿康、顾丽亚(2007)用美元指数的市场风险为实证对象,在建立GARCH模型的基础上对VaR各种模型的预测性进行比较,提高了VaR在银行交易账户资产风险资本要求上的准确性;苏涛(2007)用同时能够反映偏度和峰度的SKST分布,通过实证分析得出SKST分布能够更精确地估计出VaR值,他们还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进行了马尔科夫转换,研究显示在马尔科夫转换过程下的资产组合模型要明显优于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下度量的VaR;曹建美(2007)分别用GARCH和PARCH等模型,基于正态分布、t-分布和广义误差分布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和分析,他认为我国股票市场在基于t-分布下求出的VaR值大大高估了市场风险,而PARCH-GED模型能比较精确地度量出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施照斌(2008)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得到我国有关基金、证券和其他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具体方法和措施。经过调查发现,我国金融机构用参数法和历史模拟法来进行度量市场风险占绝大多数;其次是蒙特卡洛模拟法,有个别金融机构采用的是比较主观的经验法。
四、国内研究简评
在我国学者的努力下,大家对VaR方法引入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有了一致的认可,并且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都给予了肯定。学者们除了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外,还积极进行新的尝试,对VaR进行了改良性研究。
但是,国内学者对于VaR的研究不足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内研究侧重于介绍VaR的概念和方法以及在金融监管、投资银行和证券市场中应用方面的理论研究,多是将国外的理论直接用于我国金融市场,改进VaR方法的研究并不多,在研究方法上创新较少。
第二,从风险的本质方面研究VaR方法的文献不多,与传统市场风险度量方法比较不多;另外,普遍缺乏对国外成熟市场和国内新兴加转轨市场的比较研究。目前,国内学者对VaR应用最广的领域是银行业,然而数据获取有限,故研究多集中于股票市场,对我国证券市场现状与适用性分析不多。
第三,VaR计算方法中,使用较多的是历史模拟法和参数法,尤其是参数法,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运用不多。对于哪种VaR方法更适合我国金融市场现状,国内部分学者进行了VaR多种方法对比的实证研究,但不同学者得出的最优VaR方法不尽相同,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对VaR方法的具体应用更为欠缺,从我国金融机构现行的金融风险管理技术上看,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资产负债管理(ALM)和资产定价模型(CAPM)等,VaR方法的运用还处于探索和应用的初级阶段,虽然有迹象表明有些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运用风险价值VaR方法进行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但还没有一家对外公布其所持资产的VaR风险值。这说明VaR方法在我国的应用还不很普遍,与国际上金融风险管理技术的主流还存在较大差别。
VaR方法已成为国际衡量金融风险的主流方法。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我国银行业的《我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中,也建议我国的银行采用VaR方法度量金融风险。但是,我国金融市场同国外金融市场有很多不同,存在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远不如国外、金融数据的不完全等很多现实问题,加上国内关于VaR的研究大都是国外文献的综述或模仿,或者仅对我国的金融数据套用VaR方法进行简单的实证分析。因此,要使VaR方法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仍需结合我国实际,创建出适合我国的风险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郑文通.金融风险管理的VaR方法及其应用[J].国际金融研究,1999(9):58-62.
[2] 姚刚.风险值测定法浅析[J].经济科学,1998(l):5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