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7 15:11: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环节

篇1

■前言

在国际性的学生学业测评中,中国学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在我们为之骄傲的同时,也要注意到来自国际的比较研究结果,即我国的中学生更擅长机械式的计算,而非对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与探究. 这项研究结果给我们一个警示,我们的高中生严重缺乏对数学知识积累的实际应用,与社会要求的人才培养标准不能契合,为了培养出真正理解数学并运用数学的人才,在分析了我国现使用的数学教学设计所反映出问题的基础之上,本文探究了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建构式教学设计,希望在高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能起到一个辅的作用.

1. 建构式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应该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培养和提高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一种批判型思维. 随着世界各国对教育事业重视度的加强,建构主义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数学教育领域中尤为突出. 本文所阐述的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更适合于高中数学教学,丰富的设计形式和内容将建构主义教学观所强调的四方面要素展现得淋漓尽致,即学习情境、会话、协作和意义建构. 通过构建教学,教师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在构建中找到学习数学的科学方法,最终实现自身的进步. 构建教学理论建立在新型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构建模式的学习,在数学模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最终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除此之外,学生通过构建数学教学模式的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在模型中感受知识的关联性,最终实现该教学模式的目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

1. 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理论来源主要是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同时又以第二代教学设计和人本主义思想为辅助. 我们在第一代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中汲取其精华,以此为基础,认真学习第二代教学设计和人本主义思想的新观点,来顺应我国教育发展特别是高中数学的新课程改革潮流. 在高中数学构建模式教学中,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找到科学的构建方法,进而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构建模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入相关数学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建立良好的教学方式.

2. 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提出和目的

针对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建构式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 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探讨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时,只是象征性地提供了一些原则和自己的建议,并没有展现出一套完整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程设计. 为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与质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究数学问题而非恐惧数学课,本文探索一条可以实施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使高中数学对于学生充满吸引力. 通过高中数学构建模式教学,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在这些构建的模式中找到自身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教师在进行相关模型教学设计时,需要对数学方法进行研究,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最终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3. 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1)教材分析

教学分析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 宏观方面是指从数学认识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所授课内容在数学课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意义,并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 微观方面则是指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点、疑点的认识和把握. 我们在此过程中主要依托高中数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师教学用书》进行探究,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具有整体性. 除此之外,在进行教材分析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进行. 数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全面分析,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模型和方法,最终帮助学生来学习数学知识,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情趣.

(2)教学目标

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要遵守的要求和标准,与此同时,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活动. 以学生为中心,使其成为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同时在以后的教学设计环节中更好地起到导学、导教与导测评的作用. 在数学构建模式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模型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

(3)教学任务

所谓教学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一项至关重要而复杂的技术,主要包括教师教的任务和学生学的任务这两个大的方向,具体有教学序列分析、学习条件分析、学习结果分析.

教学序列分析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实施的步骤,学习条件则包括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结果类型则包括语言信息、领悟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明确教学任务,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指挥官.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的三棱柱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相应的模型,通过对三棱柱定义以及性质等的讲解,让学生去探讨四棱柱的性质和定义,最终实现模式推理,帮助学生降低立体几何的理解难度,最终实现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课堂环境

广泛的说,教学设计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观,并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笔者认为高中数学建构式课堂环境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

①促进性

建构式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能促进学生学习,使其高中数学课程氛围具有教育艺术. 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 通过数学构建模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找到学习该知识的科学方法,最终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②互动性

建构式教学设计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使教师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学习“促进者”,师生、生生之间必须进行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实现自我知识构建体系. 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模式的建立,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多,交流也会随之增多,从而为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也可以通过该种方法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

③体验性与探究性

数学是一门思维运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领域有很多不能短时间内理解的问题与疑点,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地脱离课本,带入学生走进数学生活,加强学生对高中数学的体验性与探究性的感悟.

(5)教学反思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建构式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每次的授课后,都要根据学生的课堂状态、数学作业情况等进行自我分析与反思,尽可能地激活个人的教育智慧,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的教育模式与学习环境. 学生也要“吾日三省吾身”,今天是否认真了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在教师的建构式教学下,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其最大限度地理解数学并利用数学.

(6)学习者分析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82-01

对每一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智力,还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自学技巧,因此,教师就要合理设计数学课堂教学,保证教师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的完成高中数学教学任务。

1 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就要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出发:(1)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优化教学目标就是要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明确规定课堂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要达到的效果,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结合课堂要讲授的内容和班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制定。(2)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一般分为教师组织教学、复习引入环节、讲授新课程、练习环节以及课堂总结五部分,要出色完成数学课堂教学,就要打破传统教学流程,要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学生能力和教师讲课方式科学的设计教学过程。

例如,在讲授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课时,教师首先要结合这一课的内容及重点知识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公理,在实际课堂讲授时,教师可以直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直线平面的关系引入课程内容,课堂中可以增加学生的提问时间,相对减少练习时间,让学生在课下时间进行练习。

2 根据数学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每一节课内容都不相同,教师都会给同学讲授不同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教师讲授起来更轻松,而且能够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例如,在必修一第二章《指数函数》课时,就可以采用画图的方式,向学生进行讲授,画图的教学方法更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在日后遇到指数函数图形时,直接就能看出来,同时,还能在图形周围标记指数函数参数以及类型。在讲授必修二《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时,教师可以使用相关模型进行讲授,学生在理解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与三视图时会有一些困难,,因此,通过使用模型的方法,能够增加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这一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目标完成度。

3 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数学教学难题

虽然高中学生辨别能力相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更高,但是,在对内容不了解的情况下,也使得高中学生很难找到学习的重点,甚至根本找不到学习重点,影响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因此,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讲授时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化解自身数学教学难题。

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必修四中《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课时,学生在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运算,理解上存在一些问题,同时,学生也不能找到这部分知识的重点。因此,教师在讲授时应该明确告诉学生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是这部分知识的重点,要为学生多讲授几个例题,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和法则应用范围后,利用课堂时间做一些思考题,学生通过做题发现自身不理解的问题,教师整理总结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并统一讲解,化解《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课程的教学难题,使教师更好的完成这一课的课堂教学。

4 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由于能够有效增加课堂内容,减轻教师板书书写工作量,能更直观的显示出教授内容,清晰的展现知识脉络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阶段教学中。高中数学教师也应在教学课堂中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更直观展现数学知识。

例如,在必修一讲授函数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授课,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进行统一比对,便于学生记忆和区分。在讲授必修二《圆的方程》这一课时,教师在一节课中要画好几个圆,为减少教师板书工作量,可以在备课时制作PPT,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这样教师在讲授时就会节省很多画圆的时间,而且PPT制作出的圆更加规范,不会出现坐标误差问题,学生在观看的时候更加直观也更好理解,保证教师能够出色的完成高中数学课程教学。

5 数学教师多实施情感教育

实施情感教育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效率,就要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关心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使学生体验到来自教师的理解、信任、宽容与尊重,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紧跟教师思路,更好掌握数学知识。教师要更加关心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给他们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找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使他们学习更加努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课堂中多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增加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保证数学课堂教学成果。

6 结语

总之,要保证教师在高中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出色完成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就要优化教学设计,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还要突出高中数学教学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保证学生能够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数学课堂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3

当前,在以教材为中心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从概念、计算方法、解题思路和分析过程等方面精心备课,课堂步骤按教案设计逐一进行,教学活动是预设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数学教学,把学生看作积极的思考者和参与者,教师根据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活动是生成性的。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教学的现状

探究性教学是近几年教学领域探讨的热门话题,研究者见仁见智,有的从教学观念角度研究,有的从教学思维方式角度研究,有的从教学活动属性角度研究,有的从教学手段角度研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与锻炼;紧密结合实际,注重数学方法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应用[2]。在教学方法上:每部分教学结束,予以全部内容的小结,提示重点与难点内容,并布置适量的复习思考题与计算分析题,以理解与巩固所学内容。学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安排2次左右习题课,以解决练习中的问题。在有关部分可安排选题练习,即自己选题,自己搜集资料、整理资料,选择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并可选用创新性教学形式[1]。

二、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探究性模式的难点分析

1.对高中数学教学重视不够、投入不到位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学投入一直是薄弱环节。在教学投入不足中,高中数学教学的投入不足更加突出。普遍反映,年轻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水平以及本身的业务素质等方面都有待提高。学校应在人事编制、讲课津贴、师资培训等方面对高中数学教学给予重视。

2.传统观念的影响

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遇到的高中数学学习难点相对集中的问题,一方面说明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构成学生基本素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说明任何学科对一位学生来说都不是全部。数学在教学时,会让学生在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数学需要一定的思维能力。例题选择的意图必须十分明确,这是例题的讲解及处理的前提。例如,例题的选择意图应该突出这样的几个主题:①前面所学的知识(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公理及思想方法等)的巩固;②为形成或巩固数学技能所做的示范或加强;③提醒学生数学学习中可能存在的某些缺陷;④针对学生各种能力(包括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⑤进行某些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或教育[2]。

3.课堂探究形式单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仅采用常规的问答式的方法探究,这种方法不能真正地吸引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并且所起的教学效果也不如意,这就需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要真正地成为朋友,能够进行互动。

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模式实施的策略

(一)宏观把握,灵活机动

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求教师从整个数学课程的运作上以及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的视野上考虑我们每节数学课的教学设计。由予数学思维开放等因素导致数学课堂上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很可能会让数学教师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影响原来的教学设计方案,这一点数学教师必须在设计的时候有所考虑,同时也需要转变观念。我们如果将整个数学教学看成一部很长的电视连续剧,那么一节课可以看作其中的一集,不同集之间可以灵活调整,每一节设计得似乎很完美的数学课不见得总体数学教育效果就好,只要能够做到宏观把握即可[3]。

例如,《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一课是高中数学必修――《函数应用》一章的一节数学建模课,用一则招聘启事将书本上的例l和例2两个例题串联起来,在操作过程中主要以一系列提问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另外,根据重点中学学生思维活跃、基础扎实的特点,在完成本节课原有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最后再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猜想、归纳、验证这一数学研究的全过程,使得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得以深化。

(二)增强课堂趣味性教学

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是受教师自身的智能观(有些教师认为智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无法改变的)和倾向性所制约的。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教学与评估模式反映了教师的智能观、学习观念。许多教师都深信:我们只要把自己理解知识、事物的思路、方法解释清楚,学生就会明白[4]。这种观念错在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选择材料时应注意主要选择那些代表数学知识的内容,同时也兼顾趣味性。而教师在进行数学内容的教学时应注意不要一味地讲解,应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三)创设数学体验式学习环境

多变的数学题体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体现出数学教育功能实现的多样性,从学生的整个学段的需要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去设计每一堂数学课,教师完全无须面面俱到地选择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也无须将每一个数学问题的教育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只要根据不同的阶段选择部分典型问题并且有选择性地发挥某些教育功能即可。在具体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的取舍很重要,面面俱到不可取[5]。否则,会让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同时也会阻碍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结论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把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追求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实践、自学等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且把数学探究作为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渗透在每个模块或专题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知道“教什么”,更要懂得“怎样教”。

【参考文献】

[1]徐立伟.高中数学教学浅析[J].学周刊,2014(04):54.

[2]魏常安.高中数学课堂的探究性学习[J].学周刊,2014(04):62.

篇4

自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促使了现代多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高中数学教育是高中学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组成之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高中数学教育有效地吸引高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紧扣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想法,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并且合理设计多媒体课件和运用,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1. 针对高中学生特点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

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主体是高中学生,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高中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 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要时刻注意这点,认清高中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不能跑偏. 高中数学具有极强的逻辑性、抽象性,因此,教师在设计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时二者缺一不可,要做到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具体的实际例题相融合,利用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为学生创造生动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利用自身的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的的数学知识和自身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课件中所传达的新的知识. 在设计高中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利用数学特有的编程软件、平台技术以及文字语言来给予数学知识以动态的形式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里感知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了解所学知识的相关作用,从而在认识中总结规律,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从数学的概念和本质中不断探索,总结形成自己的理解知识,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轻松,不再像以前那么繁琐而不好理解. 与此同时,高中数学中有不同的授课环节,如新型的数学课堂知识、重难点数学题目的讲评和解题练习为三个主要环节,其中往下细分又有创设情境、概念形成、范例分析、巩固与反馈练习、课堂小结等环节,所以,针对这些不同的环节,教师在设计高中多媒体教学课件时,一定要提高针对性,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设计对应的教学多媒体课件,让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轻松、高效.

2. 针对课堂师生关系进行多媒体课件设计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主要由高中数学教师和学生所组成基本成分,高中数学教师是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质的重要知识来源,而高中学生又是高中数学教师教学的对象,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时应当针对高中数学课堂的师生关系建立进行针对性辅助设计. 互动性是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秀魅力所在. 普通的教学方式枯燥无味,授课效果不佳,再加上高中数学知识较为高深且枯燥抽象,高中学生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使得高中数学教师的授课难上加难,教师和学生的压力都很大. 而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在高中课堂中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的环节时,高中数学教师要极其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积极沟通,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交流和学术交流. 比如说《位移定理》这一知识点,在课件内容的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充分注意课件内的所授知识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如在设计物体的位移大小、方向以及物体的位移时间等知识点的时候,可以应用cad绘图软件或者几何画板来作图,从而充分展示线条的阳刚之美,激发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

篇5

2.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提出和目的

针对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建构式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探讨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时,只是象征性地提供了一些原则和自己的建议,并没有展现出一套完整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教程设计.为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效率与质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究数学问题而非恐惧数学课,本文探索一条可以实施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使高中数学对于学生充满吸引力.通过高中数学构建模式教学,可以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在这些构建的模式中找到自身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在进行相关模型教学设计时,需要对数学方法进行研究,积极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最终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3.高中数学建构式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1)教材分析

教学分析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宏观方面是指从数学认识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当前所授课内容在数学课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意义,并通过课程教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学以致用.微观方面则是指对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重点、疑点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在此过程中主要依托高中数学《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师教学用书》进行探究,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具有整体性.除此之外,在进行教材分析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进行.数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全面分析,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模型和方法,最终帮助学生来学习数学知识,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情趣.

(2)教学目标

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要遵守的要求和标准,与此同时,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使其成为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同时在以后的教学设计环节中更好地起到导学、导教与导测评的作用.在数学构建模式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模型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

(3)教学任务

所谓教学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一项至关重要而复杂的技术,主要包括教师教的任务和学生学的任务这两个大的方向,具体有教学序列分析、学习条件分析、学习结果分析.教学序列分析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实施的步骤,学习条件则包括影响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学习结果类型则包括语言信息、领悟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明确教学任务,是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指挥官.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中的三棱柱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现相应的模型,通过对三棱柱定义以及性质等的讲解,让学生去探讨四棱柱的性质和定义,最终实现模式推理,帮助学生降低立体几何的理解难度,最终实现教学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课堂环境

广泛的说,教学设计就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根据建构主义教学设计观,并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笔者认为高中数学建构式课堂环境设计应具有以下特点:①促进性建构式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能促进学生学习,使其高中数学课程氛围具有教育艺术.每一节数学课都能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通过数学构建模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找到学习该知识的科学方法,最终提升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②互动性建构式教学设计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为了使教师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学习“促进者”,师生、生生之间必须进行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实现自我知识构建体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模式的建立,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增多,交流也会随之增多,从而为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也可以通过该种方法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提供实践经验.③体验性与探究性数学是一门思维运动,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领域有很多不能短时间内理解的问题与疑点,教师在课堂上应适当地脱离课本,带入学生走进数学生活,加强学生对高中数学的体验性与探究性的感悟.

(5)教学反思

《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建构式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每次的授课后,都要根据学生的课堂状态、数学作业情况等进行自我分析与反思,尽可能地激活个人的教育智慧,为学生提供一个适合他们的教育模式与学习环境.学生也要“吾日三省吾身”,今天是否认真了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在教师的建构式教学下,更好地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其最大限度地理解数学并利用数学.

(6)学习者分析

建构式教学设计强调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因为每个教学任务对学生来说其理解与掌握系数是不一样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面对这种学习主体的多样性,教学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克服内部条件,适应外部条件,高质量地完成高中数学的学习任务.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44-01

一、对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正确理解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传统的高中数学的学习,学生都是围着教师转,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不符合数学的发展规律。而新课改是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学生对数学符号、数学公式、数学的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的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勇于探索的精神,积极动脑,敢于创新。新课改以后,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教材内部,教师可以创造性的选择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找出适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二、数学新课程改革的现状

(一)教师没有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

新课标提出,数学知识的学习,应该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做好导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设计好整个课堂的教学环节,将所有的小知识点都有计划的串联在一起,做到环环相扣。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运用卡通图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进行教学,用这些丰富的教学手段来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目前,很教师还是没有真正的做到这一点,仍然用传统的理念进行数学教学,坚持把“高考”放在第一位,片面的追求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参与和交流。

(二)教师缺乏课堂调控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长期以来,这个“主体”地位却被教学占领着,整个课堂由教师做主。这样的课堂,教师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难以活跃起来,教师的教学得不到学生的共鸣,各种教学问题纷纷呈现,有些问题甚至已经超出了教师的调控能力,以至于教师无法控制好课堂的局面,难以驾驭,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化

新课标强调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重视学生的参与,因此,有些教师就过分的追求与学生的沟通,认为交流的越多,就越能够满足新课改的要求,实则不然,我们说的交流是要建立在教学的基础之上,整个课堂还是应该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

三、新教改背景下高中数学的主要改革方向

(一)优化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的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设计的影响。好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有序的进行学习,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教师的教学也是井井有条的开展。因此,教师应该不断优化高中数学的教学设计,在创设情境时,选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给学生一种“亲近感”,让学生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教学设计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让高中学生摆脱传统枯燥的数学学习模式,传统的学习模式就是单一的掌握数学公式,然后进行解题练习,这样的话,学生的创新空间就被截断了,学习仅仅是停留在几个重要公式上,而且这种训练方式也很枯燥。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习题采用单独的课堂训练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将那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归纳总结出来,时刻提醒学生,达到查缺补漏的效果。教师也应该多多的和学生进行探讨,讨论课堂教学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能否适应这样的课堂教学,要听听学生的声音,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是最为实用的教学方式之一,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不能再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该想方设法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就很适合高中数学教学,通过制造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大多数学生的眼里,数学就是些枯燥无味的数字和符号的堆积,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根本看不到数学的影子,因为他们看不大数学的“美”,看不到数学的实质,所以他们不理解数学,不喜欢数学。其实,数学是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要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学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也是教师们最喜欢运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精心创设出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深深的体会其中,产生共鸣,引发他们的思维运动,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尤其是那些比较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通过一个好的情景就可以将它们变个“模样”,使它们变成生动有趣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推动新课标的实现

新课改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做一位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付出关心,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学生在这门课上的学习积极性会大大提高,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学习效率也会加倍。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多观察学生,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学生肯定。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而言,教师更要付出关怀和帮助,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再接再厉。以自己的付出换取学生在情感体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探究的满足,高度重视学生创意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改的教育大背景下,怎样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所有高中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基于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改革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1.引言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设计其实就是制定数列教学活动蓝图的过程,将“怎样教、教什么”具体化、操作化。科学合理的数列教学设计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有助于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显著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高中数学数列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环节:分析学习对象、分析学习内容、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以及设计教学评价。

2.高中数列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分析

2.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高中数列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首先,知识和技能目标。在高中数列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理解、掌握、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促进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数列的等差关系、等比关系,并快速、正确地解决问题。其次,过程和方法目标。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等差数列问题、等比数列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归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建立等差数列模型、等比数列模型解决相应的问题,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第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探索、领悟等差数列或等比数列和一般数列的区别与联系,认识到一般与特殊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而促使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2.2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是高中数列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通常,在高中数列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讲练结合法、分组讨论法、诱导思维法以及问题教学法。讲练结合法是将课堂教授和课堂练习有机整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地巩固所学的数列知识,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抓住重点。分组讨论法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同质的学习小组,开展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它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进行积极地沟通交流,取长补短,有效地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诱导思维法是教师循序渐近地展开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到教学活动当中。它能够促进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图式建构,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教学法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方法。探究式教学思想是问题教学法的主导思想,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地分析、探索,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在实际的高中数列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和教学进度安排,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高中数列教学设计例析

等差数列是高中数列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研究以“等差数列”为例探究高中数列教学设计。

首先,问题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在学习了数列的概念后,学生可以用图像法、递推公式、通项公式和列举法等表示数列。在日常生活中,存款利息、教育贷款、人口增长等均是学生接触较多的计算问题,有的需要运用数列知识加以解决,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种特殊数列——等差数列。

其次,探索研究。运用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呈现相关的数列,例如呈现以下数列“758,834,910,986,();48,(),58,63;144,216,288,360,()……”教师可以提问“括号里填上哪些数字比较合适?”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这些数列的共同特点,并初步归纳这些数列的规律。

第三,归纳定义。通过探索研究发现,呈现的这些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和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等差数列的定义,指出等差数列的公差就是这个常数,用字母“d”表示。接着,教师可以在呈现一些习题,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巩固等差数列的定义。

第四,推导公式。通过一些具体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探索一般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从特殊到一般进行推导。a2-a1=d,a2=a1+d;a3-a2=d,a3=a2+d=a1+2d;a4-a3=d,a4=a3+d=a1+3d……可以推出:an=a1+(n-1)d。通过递推归纳法、累加法或迭代归纳法,引导学生探索等差数列公式,并注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a1、d、n、an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例题讲解。在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通项公式,解决相应的问题,并在例题讲解中得到巩固与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将“求等差数列2,5,8……的第12项?”作为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a1、d、n、an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得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公差d和等差数列a1求通项a,使得学生能够利用通项公式中的任意三个量,求出第四个量。

4.结语

综上所述,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近年来高考常考的内容,数列教学的有效开展成为了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合理的高中数列教学设计,能够显著提高数列教学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把握各个环节的设计。

篇8

前 言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事业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受到了家长和教师的极大关注,“微课”教学成为高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逐渐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探究问题.高中数学难度较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顺利的进行学习.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有利于完善高中数学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因此,在高中数学阶段,重视“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非常重要.

一、“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重要性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微课”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借助视频课件,围绕一个知识点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微课”教学的核心的教学视频的有效选择,其中教学视频主要涉及课程的教学设计、反思、练习以及问题反馈等教学资源,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高中数学教师如何结合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状况,深入分析“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非常重要.因此,“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利用“微课”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突破数学学习的重点问题及难点问题.在“微课”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课件促使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丰富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活动 更加丰富多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究,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高中数学“微课”制作

由于“微课”教学方式比较特别和新奇,在融入式的数学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的消除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相对轻松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使学生可以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一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意愿及认知规律,对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及激发学生的兴趣,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利用“微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探究过程中,利用“微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数学教师为学生创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疏导紧张的学习情绪.利用“微课”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促使数学教师可以有效的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数学教师选择、设计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唤醒学生的主体学习意识,提高学生感悟数学知识的素养.

(三)利用“微课”构建数学活动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利用“微课”构建数学活动,也是“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微课”教学思路清晰,目标突出,有利于学生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基础上,主动的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利用“微课”构建数学活动,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有利于数学教师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在学生遇到问题的环节,数学教师可以及时的提供帮助.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数学作为一门实用学科的课程,重视高中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对于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应用实践能力与素质,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探究“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改善以往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为实现全面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研究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张自超.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70):55-55.

篇9

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开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普及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这就学校教师通过学情分析和调查,发现教学薄弱环节,知道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对自身的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一、了解学情,有利于因材施教

基于学情分析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其基础环节就是掌握学情,通过分析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情况以及课外学习情况等内容,合理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以某高中一班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得出一下学习情况:

(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状况分析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其中有70%以上的学生对数学学科表现出“很有兴趣”以及“有兴趣”,表现出“兴趣一般”以及“完全没有兴趣”的学生占30%左右。从这个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在结合访谈调查,发现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中,大部分认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觉得学习数学能够了解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使人变得聪明,这又说明一些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数学的作用。

学生的数学兴趣,能够从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中变现出来。在调查学生动机时,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日后工作需要”,这说明高中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对其未来职业的影响。但是依旧有49%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为了“升学”和“考试”。

(二)数学课堂自主学习状况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的提问,基本能够做到“自主发言”的有21.4%,而“不愿意主动发言”或者“不愿意发言”的则有23.6%左右,针对这个这个结果深入剖析,不爱发言的学生主要是由于自卑,说错了跑丢面子等因素造成。而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基本呈现出被动学习的状态,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

(三)高中生所期盼的学习方式

在调查中发现,只有5%左右的学生希望独立学习,而有55%左右到额学生希望与同学、教师一同学习,有40%的学生希望“教师讲授为主,自己的学习为辅”从这个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接收合作学习,并喜欢合作学习,之后极少部分的学生希望全部由教师讲授,自己被动接受。通过谈话调查,我们还发现,结合课内与课外两种学习方式以及趣味性、活动的教学形式,是学生最喜欢的。

二、基于学情分析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为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觉得,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比如:进行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教学,可以进行以下情境的创建: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画课件:唐憎师徒在取经回来之后,猪八戒回到了自己的老家――高老庄,并开了一家自己的连锁店,但是因为经营状况不好,需要向大师兄借点钱,于是打通孙悟空的话:猴哥,我的连锁店遭遇了一些麻烦,急需一些资金周转,你能够借给我3000万周转呢?这是电话那边的悟空回答:我可以将钱借给你,从今天开始我每天给你100万元,但是你第一天还给我1元,而后第二天要给我2元,第三天给我3元,以此类推,以后每天还给我的钱都是头一天的两倍,觉得怎么样?猪八戒想了一想,觉得非常划算,但是又向,这猴子每次都算计我,这次怎么让我占这么大的便宜。听说这个班级的学生都非常聪明,想请求你们帮助我算一下这笔帐,看看我要不要答应猴哥的这个建议?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等差数列的问题,将这个问题设计成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最终学生得出答案:

猪八戒收入的钱数:100*30=3000万元

猪八戒支出的钱数:1+2+22+23……229=?

这个钱数怎么算呢?同学们又发现1,2,22,…229,是一个以1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差数列,这恰好就是求其前30项的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探究的问题。

(二)提出猜想,重视探究

基于学情分析结果来看,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比较低,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最终由他们自己将问题的答案找出来,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比如: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熟悉的图片,比如操场的跑道,单杠双杠,旗杆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地面抽象成平面,把“跑道白线”,“旗杆”,“单杠”抽象成直线,请先独立尝试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然后将自己思考的结果与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后,请回答下列问题形成统一答案。

2.1直线与平面的交点个数有几种情况?

2.2直线与平面分别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通过创建这样的疑问,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被激发,此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总结答案,思考还会有几种情况,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三)优化教法,因材施教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能够发现,大部分的高中学生都希望数学教学方法能够更加多元化,并富有趣味性,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一刀切的教学法方法,并不利于因材施教。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关键。目前,高中数学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法包括:探究式、自主式、讨论式等等。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语

本文对学情分析视角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参考文献:

篇10

一、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1.教师教学准备不充分。高中数学难度较大,部分教师课堂教学之前教学目标定位不当,与学生的真实知识基础有很大的差距,教学内容准备不充分,与学生的兴趣点大相径庭,使学生难以产生乐学情绪。另外,有的教师课堂教学的环节设计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无法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和理解,及时深入的教学反思也有所欠缺。

2.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科学,片面追求新方法。数学课堂应该遵循的原则是:“因文而定,因课而定,因时而变,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而不能一味迎合新潮刻意模仿。

3.从学生方面来看,学生的数学观以外在功利性的居多,考虑数学内在价值的少,数学学习习惯不好,多模仿记忆,自主思考少。导致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的情况少,多数是在打时间战术,缺乏正确的解题策略,在数学作业上耗时多、收益少。

二、如何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注重课堂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系统地分析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设计解决问题的步骤,分析评价结果的过程。优化教学过程,重要的是要打破程式化,要充分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现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围绕教学目标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过程,把握教学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活动与教师指导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这样才能改变教学过程比例失调,节奏缓慢,气氛松散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创设实验情境,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中数学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多媒体电脑和诸如《几何画板》、《MathCAD》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

教师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充分利用实验手段尤其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教学实验情景、设计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数学定理的证明和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有利于让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建模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3.实施情感教育。

实施情感教育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因此提高教学效率不但要保证教师教的效率,而且要保证学生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更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反应。及时与学生沟通,采取积极评价,使学生体验到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教育情感。特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更加关心和体贴他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的差异,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给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意识到只要自己努力,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同时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热爱数学,学习数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以上内容为本人对于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总结。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数学课堂教学的工作,除了需要稳固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复杂而深刻的技巧。要提高这些技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极思考、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寻求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才能与时俱进,更有效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五环节教学设计多元教学效果测评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从简单地进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中脱离出来,既要重视传授知识的结果,也要重视传授知识的过程和传授知识的方法。众所周知,教学设计决定了教学的效果,教学的设计围绕三维目标展开,对于三维目标的研究是数学教学者的迫切需要和高中的数学教学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积极建构与新课程教学实践相适应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操作体系,为教师实施有效教学提供支持,在新课程理念向教学实践转化过程中,使新课程教学目标得以落实,从而推动教学效益和质量得以提升,这是一项相当浩大的工程。本课题组承担这项浩大工程中关于三维目标之一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A版)必修2第2章教学设计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课堂教学探究式教学设计进行理论和实践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重视学生课堂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研究也受到更多的重视,有了很多成果。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各个国家对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理论研究都在不断推进,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研究的却相对较少,基本上都是将教育学中教学设计理论加上数学的例子组合而成,忽视了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特别是针对性地开展某一知识模块内容的教学设计研究还很少。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学会主动地发现数学问题,确定并分析数学问题、合作意识及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意识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习过程的效率和重视方法的选择,还亟待进一步研究。

三、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1、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第一阶段采用文献研究法奠定理论基础、提升理论素养)。

(2)行动研究法(第二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预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实施问 题解决设想方案、检测问题解决效果、分析存在原因、提出改进设想)。

(3)抽样调查法(第二阶段教学效果检测过程采用抽样调查法,确保对象具有代表性、结果具有有效性)。

(4)经验总结法 (第三阶段采用经验总结法总结课题研究经验形成研究结论)。

2、研究的意义

(1)将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到具体的知识章节中,实现数学教学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

(2) 通过教学设计研究,寻求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形成可操作性较高的教学设计理论。

(3)通过对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第2章第2节3个小节6个课时教学内容做教学设计研究给广大数学教师以教学设计上的参考。

(4)为研究其他教学内容的课题组提供借鉴素材,推动整个新课改教材的教学设计研究。

(5)通过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思考、研究,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研究过程

1、明确课题组成员,制定分工方案,课题组成员根据分工方案认真研读理论书籍、相关论文材料,做好读书笔记,奠定课题研究理论基础(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

我校承接课题后,积极组织我校数学教学一线教师参加课题研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于当月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制定了课题组成员分工方案。明确了以下分工:

安尊朝:主持课题组全面工作,督促和协调各成员间的工作安排,负责课题研究方案设计; 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交流会;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研究》论文的撰写;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和工作报告。

黎祥权、罗实强:重点研究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设计、实施上存在的优点和不足;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教学设计、实施上的优点和不足》论文的撰写。

谭益强、叶正悠、赵丽娟:重点对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设计和实施上进行问卷调查和课外交流,掌握目标达成度,并负责理论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安飞、徐亚明、陈庆芬:负责《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设计的撰写及整理;负责课堂教学中典型案例(成功与失败案例)的收集与整理及课题成果汇编。

刘来兵:负责各次会议的记录、摄像、图片收集、资料收集,协助完成结提报告和论文。

介于对课题研究需要理论支撑,课题组组织课题组成员研读下列书籍、理论材料:

《课堂教学论》、《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高中数学新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等。

2、课题组成员共同拟定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对课题组成员课堂教学进行调研,收集旧教案,认真编写新教案并对编写的新教案共同研究、修改,进行课堂实施并对课堂实施效果及时进行学生抽样调查,分析信息反馈(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

3、课题组成员对实施的课题进行经验总结(找出成功之处、不足之处的案例)并认真分析、研究形成结论(文本)(2013年6月至2013年8月)。

4、课题组成员撰写结题报告,对研究的课题申请结题(上交记录、图片、教案、论文等),课题完成(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

六、研究结论

1.本项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

(1)探究性教学是增加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究性教学空间,通过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2)五环节课堂教学结构对于优化教师教学设计结构、促进知识结构生成、引导学生认识知识本质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从课题研究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五个课堂教学环节:① 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习目标;② 指导学生开展尝试活动;③ 组织变式训练;④ 认知结构的组织和再组织;⑤ 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反馈调节。

(3)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检测结果做回归分析对于提高数据分析质量,深度发掘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找准、找全问题成因有者重要作用。课题组在实施课堂教学设计过程中,通过努力探索、亲身实践、积极反思,确定了回归分析在检测教学效果方面的重要性。

2.本项研究所取得的应用成果

(1)课题组采用行动研究法诊断传统教学法存在的不足,提出运用探究式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自觉的、开放的、探究式教学活动从而落实教学目标的改进设想、运用开展实地授课方式验证设想优劣、提出改进探究式教学的实践操作完善设想。通过在实践中反思理论上提出改进设想回到实践中检验,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对数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在探究中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2) 课题组在实施设计过程中严格落实五环节教学设计方法,有侧重地开展重要环节的教学活动,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实施教学计划,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上分析看出,学生在课题组精心设计的五环节教学设计引导下,较大幅度提高了学习兴趣、较大幅度增强了对新知识的认知和构建能力、较大程度提升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4)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较大幅度提升,集体备课效率大大提高,对落实数学新课程教学目标有了比较明确的思路,能够较好地通过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实“知识与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比较切实地将教师的课堂角色转换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上来。

(5)我课题组经过实践、反思设计的《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之探究性课堂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表》采用多指标检测课堂教学效果较为客观、真实地检测了课堂教学效果。

八、致谢

感谢贵州省、铜仁市相关领导对我课题组的信任、指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