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农业现代化前景

农业现代化前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7 15:11: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农业现代化前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农业现代化前景

篇1

中图分类号:TP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3-0250-01

扦插育苗是指从植物母体上切取茎、根或页的一部分,于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培育成新植株的育苗方法。扦插育苗能较为完整的保持母株的优良基因,是育苗中常用的方法。然而,扦插育苗存在对生态环境参数要求高的特点,而大棚手动扦插需要严格的人工管理,否则容易造成育苗的失败。应用生态环境自动化调控系统能很好的解决该问题,自动化调控系统能及时的对环境参数进行调整,如温度、湿度、光照量及土壤营养等,以保证幼苗按设定的参数正常的生长繁殖。

1 数据处理与报警系统

计算机处理系统直接与测量设备、控制设施及报警系统相连,同时要进行数据的输出与存储,有时还需要进行远程联机通讯。计算机是整个大棚生态环境的控制的核心,其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定时参数巡回检测、数据处理、现场机构手动/自动控制等,同与远程计算数据库的连接还可实现远程参数动态监测和控制,进行历史资料和技术资料的查询与咨询。对于扦插育苗而言,其要求一个相对高的温度和高湿度的环境,以保证插穗的生根和成活。然而霉菌的生长环境正是此种环境,如霉菌大量的滋生,会直接影响扦插苗的成活,尤其在夏季高温,高强度光照的情况下,大棚很容易出现温度和湿度过高的现象。所以自动化系统需要根据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的数据,及时报警并采取降温或通风处理。

2 气候因子调控系统

2.1 光照环境自动化调控

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新陈代谢的必要条件,是设施农业生产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光照的控制包括遮光和补光两个方面。在遮光方面,主要通过控制膜的开关来调节光照量,以分布于大棚的光照强度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机处理中心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光照强度,将测定值与预设值对比,来输出开、关膜或帘幕的指令。对于阴天、雨天等光强度不强天气需要进行大棚的补光,此时,同样通过光强度传感器采集数据,计算机输出相应的指令,如开灯、关灯、光照时间及强度等,来控制大棚内分布的光源设备。补光所用光源包括白炽灯、荧光灯、水银灯、卤化金属及钠蒸气灯。

2.2 温湿环境自动化调控

大棚中的温度包括两个:大棚内环境气温和地温,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增强插条吸水率,提高叶面膨胀压,促使养分想插条基部集中,促进愈伤组织和根系的生成。此部分的控制通过温度传感器,主要为接触型传感器,如热敏电阻、温差电偶和电阻温度计等。计算机控制系统与供热设备连接,当棚内温度下降时,经由计算机输出供热指令控温,而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则需要及时的打开通风设备通风降温,也可视情况通过控制光照亮来降温。对于湿度的控制,由湿度传感器采集数据,调节设施主要由通风和水喷雾设备组成,通风设备可以及时的降低棚内湿度,而喷雾设备可随时的增加棚内湿度。

2.3 土壤环境自动化调控

土壤环境自动化控制主要针对无土栽培方式,国内采用的是A-B箱式营养液调控系统或具有闭环控制功能的调控系统。不论采用何种形式的调控系统,需要调节的营养因素都较多,包括氮、磷、钾、微量元素、pH、液位、温度等,配备设备有各营养素的传感器、相应营养因子的营养液罐、灌溉泵及计算机控制系统,以实时的监测土壤中营养物质的变化及时的补充缺乏的营养物质。由于土壤环境需要控制的因素众多,同时要实时的监测,考虑到成本问题,故在实际生产上很少利用。

2.4 气体环境自动化调控

气体环境的控制主要针对O2和CO2。植物发育的各个时期都需要进行有氧呼吸,为生命体提供活动的能量,而氧气正是不可缺的气体之一。同时,扦插苗的生长需要有充足的有机物质保证幼苗不断生长,而有机物的来源则是二氧化碳。在大棚密闭的体系中,二氧化碳的消耗很快,需要系统实时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当系统中的传感器检测温室空气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与设定值不相符时,控制装置自动打开二氧化碳发生器输气电磁阀,将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喷射到温室空气中,与此同时启动吹风设备将空气搅动达到均匀分布的目的。

3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农业中应用计算机自动化调控系统是现代农业的大趋势,扦插育苗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较高,而精确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恰好能满足育苗的条件要求。但是由于自动化系统对设备、技术、资金等的要求较高,所以要真正实现生态环境自动化系统大规模的应用于生产,仍旧要走很长的一段探索和实践之路。

参考文献

[1]苏成,吴福良,吴剑桥.温室生态环境的控制技术[J].上海农业学报,1998,14:33-38.

[2]李志伟,高昌珍,郑德聪等.扦插育苗大棚生态环境自动话调控系统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2,22(1):54-56.

篇2

中图分类号 DF4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5-0077-02

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部的千佛镇,是一个农业大镇。为了迅速推动产业强镇建设,该镇在有效利用耕地资源的情况下,以挖掘高标准农田生产潜力、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调结构、调品种、调品质为主攻方向,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粮经作物协调发展为主线,实现产量“千斤粮万元钱”、“吨粮五千元”,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 粮经复合模式现状

千佛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地处浅丘山区,辖9个村,156个村民小组。全镇幅员面积41.9 km2,现有耕地1 733.33 hm2,其中田933.33 hm2,土800.00 hm2;总人口23 104人,其中农业人口20 057人,占总人口的86.8%。农业生产结构以种植业为主,粮经作物常年复合种植5 133.33 hm2,总产可达5万t。主要推行菜―稻―菜轮作示范、旱地粮(油)菜间套作示范及畜―沼―菜循环农业示范模式。2013年,优质稻―再生稻―蔬菜模式达到1 400 hm2,油菜(春菜)―优质稻―秋菜模式达到866.67 hm2,梅家湾柚子+魔芋或大豆模式达到800 hm2,玉米+大豆―红薯―蔬菜模式达到1 266.67 hm2,“小麦+蔬菜(大头菜)―玉米+紫薯―冬豆”模式达到了800 hm2。

近年来,千佛镇坚持粮食、经作两手抓,切实采取多种措施有序推进粮经复合和稻菜轮作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该镇水田和旱地的不同特点,建设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通过优化种植模式、科技创新和产业链打造,以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为核心,取得了较好的效应。

2 示范成效

2.1 科学布局,突出区域特色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在规划布局上,逐步打破了镇与镇、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行政界线,根据浅丘低山区的自然条件和种植习惯,实现了粮经作物集中成片发展。截至2013年底,在瓦子坝村建立优质稻―再生稻―蔬菜模式示范基地40 hm2,在千佛村、民建村建立油菜(春菜)―优质稻―秋菜模式示范基地33.33 hm2,在梅家湾村建立“梅家湾柚子+魔芋或大豆”模式示范基地60 hm2,在新群村建立玉米+大豆―红薯―蔬菜模式示范基地53.33 hm2,在高岩村建立蔬菜(大头菜)―玉米+紫薯―冬豆模式示范基地13.33 hm2,助推全镇发展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5 133.33 hm2持续健康发展。

2.2 基础配套提产能

近年来,在建项目区(瓦子坝村)通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农田建设、新增500万t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一系列政策扶持,已硬化便民路6 000 m,修筑机耕道1 000 m,兴建蓄水池23口、整治山坪塘9口、排灌渠3 500 m、提灌站4座,基地内沟、凼、渠、池、路设施基本配套,排、灌、蓄功能基本完善,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作业水平达60%以上,农田保灌率达90%。

2.3 技术集成重示范

一是推广突破性水稻新品种内5优5399、玉米高玉171、小麦川麦48、油菜绵新油19号、红薯南薯88、紫薯山川紫等高产优质高抗品种;二是重点示范水稻集中旱育秧、半旱式栽培、强化栽培,玉米肥团育苗、移栽覆膜栽培,小麦药剂拌种、小窝疏株密植,油菜适期早播、增施硼肥,蔬菜营养钵(软盘)护根育苗,再结合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2.4 粮经复合创双增

2.5 典型示范促带动

畜―沼―菜循环农业示范区,即禾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全镇最大的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是由到日本研修回乡创业的返乡农民工夫妇创建的粮经复合型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即在千佛村、新群村、高岩村流转土地80 hm2,用于现代化与半现代化大棚蔬菜种植及生猪养殖,这也是全镇农业循环立体经济的成功典型。目前,园区内智能化育秧场1.36 hm2,钢架生产大棚72 hm2,棚内安装有喷灌、滴灌设施,田网、路网、渠网规范统一,养猪场、沼气池、采后包装处理场配套齐全。整个园区现年可培育粮经作物种苗3 000万根,年产蔬菜11 000 t,产值达2 640万元以上。同时,辐射带动周边近百户农户。

3 存在的问题

千佛镇当前建设粮经复合产业还面临基础设施薄弱,高标准农田面积比例少;农机化水平低,劳动力成本大;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少,产业化水平低;耕作习惯落后,单一种植模式等制约因素。

4 对策

4.1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要大力建立健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招商引资、核心示范带动、重点项目督查等激励机制。县、(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召开动员会,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强化责任,严格奖惩[1]。

4.2 狠抓基础设施,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通过项目整合、资金整合,逐步改善示范基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做到田网、水网、电网、路网配套,基地灌溉保证率达到95%,核心区基地标准农田三级以上的耕地占到85%,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0%,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80%。做到耕地质量显著提升、排灌体系逐步健全、田间道路日趋完善、设施农业发展迅速[2]。

4.3 抓标准化生产,落实科技增产措施

在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中,农业部门召开专题会,早规划、早落实、早培训;要通过适度规模发展,引进业主经营,培养种植大户;同时,乡镇农技员要及时深入基层加以指导,力争做到“五统一、一集中”,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配供肥、药,统一签订收购合同,集中育苗分户移栽[3-4]。

4.4 进行市场调研

负责组织实施的基层农技部门要及时进行市场调研,以市场为导向,做到种植与需求相一致,在首先选择好对路(畅销)粮经作物品种的前提下,再规划、落实好复合种植的模式与规模[5-6]。

5 参考文献

[1] 丁超.四川省荣县积极推广粮经复合模式,努力增加农民收入[EB/OL].[2013-10-24].http://.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 ID=334875.

[2] 段贵祥.四川省泸县大力发展粮经复合,提高耕地产出能力[EB/OL].[2014-04-08].http://.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 ID=432076.

[3] 王宾.新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研究[J].特区经济,2012(5):170-172.

篇3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对农场型现代化企业的挑战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低碳经济在最近几年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经济发展的热语。对于低碳经济,一般来说,就是以技术、制度和思维创新和变革为途径,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趋向,推进经济发展与环境和谐借此确保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简单地说,低碳经济就是在尽量减少污染的情况下实现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以便既能为当今人类提供比较充分的生存保证,也能给后代人留下青山绿水。提起低碳经济,一般人会想到烟筒高高的工业企业,尤其是污染严重的制造业、造纸业、化工业,对于农业企业往往认为问题不大,进而没有引起充分重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对于农场型现代化企业而言,低碳经济提出的挑战或揭示的问题更为严峻及急迫,下面从必要性和严重性两个角度论述:

1.从必要性方面来看。目前的农业是以机械化和化学为主要特征的石油农业,尤其是在机械化水平比较高的农场型现代企业中,无论是小麦、水稻的种植还是鱼、猪的养殖,都对机器设备、农药、电力设备等工业品投入有相当大的依赖性,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些工业品,现代农业企业无法发展。而这些工业品的存在及其应用又不可避免地消耗大量化石能源,进而对水体、空气甚至土壤都造成严重污染,形势严峻,这为农场型现代化企业低碳化转型提供了不容无视的现实基础。

2.从严重性方面来看。虽然工业企业在改革开放期间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较大,但对于低碳化发展而言,农场型现代化企业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农业企业涉及了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农产品,与工业产品及服务业产品的需求弹性化及可选择性不同,农产品的需求一方面是硬性的,是不可短缺的,粮食、蔬菜、鱼肉等在根本上制约了人类的生存,另一方面不具有替代性,尤其是水稻和小麦这样的主粮,任何其他物品是无法取代的。二是范围广阔的农村。在工业企业污染严重的情况下,因为有广阔的农村作为稀释污染程度的纵深,人类依旧可以生存下去;但是如果广阔的农村也普遍被污染了,人类就面临着没有退路的危险。可见,农产品和农村对于人类生存而言的意义是根本性的,而农场型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偏偏涉及这两个方面,这决定了其低碳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和价值。

二、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对农场型现代化企业低碳化发展的意义

基于如上所言的迫切性及严重性,农场型现代企业除了低碳化发展外没有第二选择。农场型现代企业低碳化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对自身产生的碳排放及相对应经济效益量度的测量,对此从单个农场型现代企业角度来看,最佳路径是推行低碳财务管理,其行为要素之一是彻底、准确而科学地推进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所谓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在《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给出的定义是:“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① 通俗地说,环境成本就是特定企业为了缓解正常生产带来的污染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所需要的费用,是企业组织关注环境问题最直接的表现。

对于农场型现代企业而言,环境成本信息主动、及时而真实地披露是对于其低碳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是农场型现代企业力行低碳化发展的标志。农场型现代企业的低碳化发展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号、标语及文件中,而应该落实到实践中。对此,最关键的表现莫过于敢于并主动在预算中为治理污染减少碳排放安排转型资金,并据此支撑形成体系化的措施,确保预算执行的落实。在此基础上,定期向外界主动披露相关预算执行情况和环境成本信息,确保低碳化发展名至实归。其次,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是农场型现代企业力行低碳化发展的保证。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也是相关部门及民众监督企业是否彻底落实低碳化发展的关键着眼点之一,更是环境审计项目的核心内容。外界可以通过评判、监督、审计其披露的环境成本信息真实性、充分性及合规性来审视该企业低碳化发展的情况,防止某些企业弄虚作假。在这种倒逼的压力下,企业管理层将会充分考虑企业信誉风险及政府部门相关处罚带来的资金损失甚至被关闭停止运营的风险,会更自觉而主动地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决策,确保其低碳化发展措施得到落实。

三、低碳经济观下农场型现代化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内容

对于环境成本控制的内容和条目,可以借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2007年通过的《环境信息公开的办法》①的相关规定,结合农畜业的特色及特定企业的具体情况设置。对于农场型现代企业来说,一般应该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为避免、缓解污染而产生的费用支出,比如在规模化畜禽养殖过程中基于环境要求整改畜禽舍结构及设施、对养殖区进行消毒杀菌、通过沼气厌氧发酵等技术处理粪便等措施产生的费用、物力及人力成本。

二是企业委托给社会公共管理负责部门处理相关污染问题产生的成本,比如每年付出的水资源费、猪场排污费、绿化费等,该成本主要以费用为主。

三是企业运转造成的资源消耗、污染损失。任何企业都会产生适当的资源消耗甚至污染损失。前者一般由相关部门通过碳足迹核算解决,后者一般由因此造成的政府环保违规罚款等损失来衡量。

四是环保机构设置产生的成本。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普及,大多数企业均设置了一定机构或者专门岗位负责环保问题,会产生一定额度的管理、薪金及所负责环保设计的购置、折旧费用。

五是企业承担相关社会责任产生的费用。农场型现代企业往往具有一定规模,在特定农村区域具有一定影响力,作为典型企业公民会主动协同地方政府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因此会产生捐款、捐物、技术支持、排污咨询等方面的成本。

六是因企业治污不力造成环境污染产生的企业发展成本。类似情况会使其面临信誉风险,地方相关部门可能会依法作出有关惩罚,这从根本上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带来的预期成本。

七是因企业治污不力造成环境污染产生的社会成本,包括周边被污染地域的民众在健康、饮食等方面损失及国家相关部门为了治理相关问题付出的代价。

八是企业在用材林、生态林等方面的支出,包括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等每年的更新和维护支出。

四、低碳经济观下农场型现代化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模式及其选择

对于如上成本的披露模式,目前国内外没有定论,一般而言包括两种:一是补充报告模式,即在常规财务报告中增加相关信息,这种模式比较简练灵活,重点显示关键信息,不过缺乏全面性。二是独立报告模式,这种模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比较全面而系统,不过不利于受众快速把握核心内容。应该说,如上两种模式没有太多出奇之处,甚至都谈不上绝对完美而合适。其实,对于特定农场型现代企业而言,在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模式及频率选择方面应该在充分考虑如下几种方面的基础上灵活动态把握。

一要考虑企业规模因素。一般而言,规模大的公司在治理、管理及财务运行等方面比较复杂,涉及的利益分歧比较大,往往也是的重点,对监督和信息披露的要求比较高,宜于在常规财务报告补充报告的基础上注意增加独立报告的频率。

二要考虑所在地域因素。在不同的地方,环境基础、承受污染的程度、民众及政府关注度不同,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要求不同。在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经营的企业对监督和信息披露的要求比较高,宜于在常规财务报告补充报告的基础上注意增加独立报告的频率。

三要考虑股权情况因素。在股权方面起作用的有两点:一是股权结构的复杂程度,股权相对单一的企业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要求低,反之则要求高;二是国有股所占比例的高低,国有股基于国有经济的特殊性,需要在与社会环境发展相协调方面起带头作用,对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在详细程度、标准额度等方面的要求高。

四要考虑企业能力因素。企业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需要一定的企业能力为基础,否则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这里所涉及的企业能力主要有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和其他部门的配合能力,其中前两者是决定企业披露企业环境成本信息频率和水平的根本因素,后者通过影响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具体质量制约具体披露模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肖淑芳,胡伟.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的建设[J]. 会计研究, 2005(3).

[2] 许家林,王昌锐. 论环境会计核算中的环境资产确认问题[J].会计研究, 2006(1).

[3] 伍飞英,罗虹. 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 知识经济, 2009(13).

[4] 杨桦. 我国环境会计及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林业经济, 2010(2) .

[5] 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 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8).

[6] 王小红,高民芳,宋玉. 低碳经济下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以陕西省上市公司为例[J]. 会计之友, 2011(20).

[7] 李晓花. 低碳时代的环境信息披露浅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1(2).

[8] 李.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

篇4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农业规划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代农业规划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开展起来。在实践中,现代农业规划成果在指导各地农业生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挖掘生产潜力、扬长避短、发挥地区优势、推广先进技术和增产经验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作和基本任务,当前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现代农业发展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推动我国农村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规模化农业深度融合、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要做好现代农业规划是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是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进程加快,现代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农业面临着容易被忽视或削弱的风险。同时,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1.农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产业,应用于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实现淡水、土地等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域基础,达到区域生态的良性循环,使农业本身成为一个良好的可循环的生态系统,为农业的可持续性奠定了基础。

2.实现了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进程。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在农业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中,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生物技术和生产模式。改善农产品的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可以最大限度适应市场对农产品需求。

3.实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为了保持资源与环境的循环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许多专家提出了可持续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进而实现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为实现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基础和保障。

4.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现代农业规划的主要内容

现代农业规划是为农业发展指出发展前景,并进行广阔发展蓝图的描绘,它将为农业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使农业发展有序、科学和合理,能避免重复建设和不合理的建设,因此,现代农业规划必须具备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它的实施好坏将直接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现代化农业进程。

1.稳定发展粮食和棉油、糖、小麦等粮食作物的生产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全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的具体规划方案,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

2.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明确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地位,从宏观调控和微观细节实施上做好农业科学创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强化技术集成配套,着重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与现状。加快农业技术引进一应用一再创新的步伐,加强农业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与研发队伍,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3.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资源

整合种业资源,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新品种,为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良种繁育生产基地提供保障,强化育种能力、健全生产加工与技术环节、打通市场营销网络、充分体现各方面的农业服务综合能力,构建一体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种业体系,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正确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技术,加快发展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应用与推广。

4.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建设

篇5

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44-1

我国农业生产正处于一个从传统型耕作到现代化农业机械化转型的过程中,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以下文章是结合公主岭农业现代化实施情况对农业机械化处于现代化农业中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指引新的方向。

1 现代化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背景

现代化农业是随着“十一五”计划的出台,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下日渐提上日程的。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才能走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农业机械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因素。想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快农村生产力的提高,现代化农业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经阶段。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度。而要实现现代化农业必须解决农业机械化问题,他们之间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要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必须采用农业机械化服务,才能使农村推进工业化服务,从而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因而,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2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

只有不断地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才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从而培养他们相应的劳动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建设的发展水平,需要运用现代的文化知识去武装劳动者,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农业技术知识面,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所以说,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前提是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状况,决定农业机械化实施程度。从农业机械化过渡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必然阶段。农业机械化的使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耕作模式,而机械化作业却大大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的要求,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的耕作难题,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生产力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为机械化农业生产提供了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一个重要转型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市场化运作与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领域已经从粮食作物转向到经济作物,从大田农业生产向设施农业转变,有的地区更向观光式农业发展拓宽。农业机械化几乎占据了整个农业生产活动,农民面对着现代化大农业时代的来临,都认识到了时代的必然性。现在的农机化生产作业已成为既经济又能增加效益的方法。此外,节约开支增加效益的方法,要完全依仗人力和畜力的劳动去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思路,因此,只有运用农业工作者的农业技术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从实践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运用到我国粮食生产中,不仅能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又能增加作业面积产量,从而能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业的质量,增加农产品商品率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农机作业社会化进程加快,竞争激烈促使收费水平下降,一些关键农机化技术获得突破,大幅度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3 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措施

篇6

二、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

1.农业现代化是指在提高农业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提高农业素质的发展过程。而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用机械代替手工劳动,是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途径,经营循环市场化、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化、生产绩效的高优化、生产组织的社会化、发展方式的集约化和劳动者的智能化,是机械化生产的必然发展。2.农业机械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它对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机械化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指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离不开农业机械,这就反映出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三、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分析

在我国,农业机械的使用还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并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制约着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发展,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1.农业生产规模小,需求能力弱,对于单一的家庭式作业模式,农业生产规模很小,对于农业机械的需求很小,产业形不成规模效应,农业产出效益低,制约着农业机械的使用。2.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新疆是一个农业大省,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很多,单一的家庭式作业方式,加上土地资源的限制,劳动力剩余的现象突出,没有形成产业转移方向,并且劳动力素质较低,影响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使用。3.农业机械的季节性强,功能单一,利用率低,很多农业机械只在农忙季节使用,其他时间大部分闲置,无法发挥其效益和功能,这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四、如何推广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

1.继续推行国家农机购买补贴政策,鼓励农民普及农业机械化生产。2.各级政府部门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宣传,提高农民科学种植和养殖的技术水平,在推广培训工作中,做好农技服务工作,对于农机维修、新技术应用、常见问题的解决等,推行上门服务。3.政策导向引导农民推行农业机械化生产,实行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对新型环保型农业机械和技术采取政策性支持,比如水稻、玉米薯类机械化联合生产技术,少耕、免耕、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产地烘干及初加工技术,畜禽废弃物处理技术,农机节能技术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4.产学研结合,推广农机维修、研制、推广的工作,推行节能、高效、多功能联合农业机械,因地制宜,研制适合山区作业的特种小型机械和是和特殊功能的小型机械。

篇7

海南橡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2013年全省橡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4万hm2,产量42万t,民营胶种植面积达到28.93万hm2,超过农垦成为海南橡胶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按照近几年民营胶年均发展2万hm2的势头,预计2020年海南橡胶种植面积有望达到66.67万hm2。然而,胶价的高幅震荡和效益低下,面临来势迅猛的农业现代化挑战,越往后或许海南橡胶的劣势会越明显,越往后离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越远。众所周知,农业现代化的内涵由8个部分组成,即:生产机械化、农业技术科学化、增长方式集约化、农业经营市场化、农业组织社会化、生产绩效高优化、农业劳动智能化、农产品精深加工。上述内容均是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要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过程或许漫长和十分艰巨,但又是不可回避的。笔者认为,农业现代化的8个内涵中,起核心支撑作用的是生产绩效高优化,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哪样绩效高优作物,既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又是成败的关键。海南橡胶离绩效高优的要求相差甚远,处理不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橡胶为主的海南农垦遭受的挑战更大。

海南农垦从事农业开发历经了62年,一开始就学习苏联老大哥朝农业现代化方向迈步,组建国营农场的目的就是农业组织社会化和增长方式集约化的一种大胆尝试,而且肩负着示范带动“三农”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历史使命。反观海南农垦漫长的农业开发历史,在这个历史长河中,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在产业选择上只能身不由己地服从国家发展战略,建立中国自己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容不得拥有半点绩效高优产业的选择权。正由于这样,用3代人非凡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得到的回报却是发展滞后和相对贫困。虽然农垦3代人都曾经为自己能参与建设祖国橡胶基地感到无限光荣,更为在海南建成中国最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感到骄傲和自豪,但从农业现代化角度审视问题,从绩效高优这个农业现代化核心内涵审视问题,海南橡胶面临着难以应对和自行解脱的严峻挑战。其理由是:天然橡胶市场开放20年出现了胶价高达8倍的起落震荡,弄得橡胶生产业主难以应对无所适从,加上没有设立价格风险基金,一旦胶价下跌,生产秩序就遭到严重破坏,承包者丢掉岗位,许多地区甚至没有人割胶,这就是当前胶价低迷出现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让人们逐步清晰地看到,建国初期大规模在海南岛种植橡胶的决策,尽管具有反封锁的战略意义,但从目前的现实看,海南橡胶却背离了农业现代化绩效高优的核心要求。例如:自从1994年天然橡胶市场开放以来,虽然橡胶价格曾经出现每吨在6 150-42 360元之间高度震荡,但生产业主20年来平均每生产1 t橡胶,实实在在的收益只有13 422元,期间平均亩产65.5 kg,即每亩收入只有879元,就以2004年亩产峰值77.4 kg计算,亩收入也只有1 039元,同其它热带农业相比相差甚远,更够不上现代农业绩效高优的水平。举这个例子的目的,不是对农垦3代人艰苦奋斗成果的否定,而是印证在海南种植橡胶背离了农业现代化绩效高优的核心要求;也不是否定海南拥有全国橡胶大省的地位,而是要求在实施海南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是否有必要考虑天然橡胶的退出。笔者一生献给了农垦橡胶事业,这样提问题似乎是一种背叛,但如果看到橡胶产业出现了有悖于农业现代化的客观情况时继续保持沉默,才是真正的背叛。

海南岛占有全国稀有热带资源的42%以上,发展热带绩效高优农业得天独厚,从农业现代化角度看问题,每一寸热土都是十分宝贵的,绩效高优才是土地开发利用的唯一追求,什么赚钱就种什么,这才是硬道理。如果让上千万亩橡胶继续扮演低效农业的角色,必将牵制和延误全省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这是海南农业发展应该优先考虑的大命题。台湾是亚洲乃至全世界农业现代化搞得比较靠前的地区,为什么那么多从台湾来海南从事农业开发的农业能人,至今没有一家选择种植橡胶,就是由于效益低下的缘故。据介绍,台湾农民在海南从事农业开发的保本基准收入是每亩3 600元,如果选择种植橡胶,每亩就要亏损2 721元,这样的结果多么触目惊心,当然让人无法接受。既然这样,海南天然橡胶产业的去留就应该提上议事日程,否则农业现代化就会变成空口号。海南农垦目前拥有天然橡胶24.67万hm2,占种养总面积58%,如果不敢面对橡胶的去留,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景将更加渺茫。或许有人会提出,现在全世界橡胶生产国,都在积极推广“胶木兼优”新品种,决心把亩产提高到150 kg以上,而且更新时每亩能获得20 m3的原木。但海南岛台风灾害频繁树大招风,实施“胶木兼优”良种化受到很大的制约,就现状而言,云南橡胶亩产105 kg,海南农垦只有59 kg,仅及云南产量的56%,所差的44%即46 kg主要是台风灾害所致。照此类推,即使在海南全面推广“胶木兼优”新品种,得到的结果充其量亩产也只有84 kg,亩收入1 127元,依然够不上绩效高优的要求。

海南农垦2011年把橡胶推上资本市场,立即开展以农业现代化和项目开发2个轮子同时推进的二次创业,尽管失去橡胶主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农业现代化取得很大进展,一批亩产万元的新业态相继涌现。乌石农场抓住农场重组契机,转变茶叶生产方式,创立白马岭茶叶品牌,白马骏红、白马绿珠等高档品种一炮打响全国茶叶市场,多次获得权威专家的赞誉,特别是白马骏红含有微量有益于人体的硒元素,倍受权威专家的赞赏。由于这样,茶叶生产效益比过去传统生产统级干毛茶提高了40多倍,周边被丢弃的茶园重显生机,还投资给当地农民在农村建立白马岭茶业原料基地,成为农垦乃至全省茶叶产业的领跑者。龙江农场利用黄辉养殖草龟的经验,由他牵头成立“金龟养殖合作社”,计划5年内把草龟养殖规模扩大到500亩,届时产值将达到1.5亿元,仅这一项就可以为农场今后5年经济发展贡献9个百分点;八一总场引进一个投资6 000万元的石斛兰培育项目,投产后年产值3.6亿元,为农场今后5年经济发展平均每年贡献13个百分点,连辐射农户用地700亩,亩产值达51万元,成为垦区目前引进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农业项目;东昌农场拥有胡椒1 066.67 hm2,是农业部全国胡椒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积极采取措施提高胡椒生产产业化水平,亩均收入超万元;中建农场培育的南吕含硒优质大米,每公斤60元还供不应求,正在着手扩大生产规模,打造二次创业的大品牌和新亮点。该场引种的250亩红肉蜜柚,同样成为市场的抢手货,每只柚售价20元也供不应求,亩收入超万元。甚至把水田改种芋头,亩产值也瞄准万元的目标,把农业现代化搞得红红火火。这些绩效高优的新业态出现,标致着海南农垦推进农业现代化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但要真正扩大发展规模,却受到土地资源的制约,问题的最终解决取决于人们对现有橡胶产业去留的认识,如果继续保存橡胶的现有规模,海南农垦在农业现代化方面就难有作为,而且要长期承受橡胶产业对推进垦区农业现代化的负面影响。

客观地说,天然橡胶依然是全球稀缺的战略物资,也是全球比较看好的产业,但海南橡胶由于台风灾害频繁等多种原因,20年来亩产量只有65.6 kg,平均每亩收益只有879元,已经失去绩效高优的竞争优势。基地建设前期的30年,国家给予价格保护,每吨橡胶可以换取43 t大米,后20年特别是目前,1 t橡胶只能换取大米5 t,很难继续维持人们的信心。从大环境看,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加快,鉴于全球十大著名轮胎厂均进军中国,中国已成为全球天然橡胶最大的消费国和进口国,建国初期的反封锁战略或许已经不存在,应该着眼于农业现代化,对海南橡胶的去留作出正确的判断。

篇8

农机维护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农业机械化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毕业生主要面向农村、基层农机部门、中小型企事业单位、个体农机专业户和农业机械化第一线,从事农业机械化管理、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及农业机械新产品试验,从事汽车、农用运输车、拖拉机及各类农业机具的使用、维护与修理,以及从事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汽车、农机产品的营销等工作。

2我区农业现状及未来规划

淮阴区拥有近70万农业人口,耕地面积6.47万公顷,其中水稻面积3万公顷,蔬菜面积2.33万公顷,蔬菜总产量近60万吨,在稳定粮食增产的同时,该区以蔬菜、牛蒡、冬枣等特色产业为重点,坚持以项目为载体,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累计实施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40万亩。“十一五”期间,调优农业结构,基本形成了“田面平整、土壤肥沃、排灌自如、道路通畅”的开发效应,如今,淮阴区有机凌桥大米、袁集辣椒、丁集黄瓜、棉花庄西瓜、刘老庄蔬果和精品苗木、赵集粉丝品牌农产品已斐声省内外,金银花、葡萄、食用菌、香瓜、山药、冬枣、牛蒡、水芹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已在当地小有名气。2010年至2020年,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40万亩。规划区位于京杭大运河以北,淮涟、竹络坝两个国家大型灌区之内,土地总面积63.89万亩,其中耕地规划区涉及王兴、棉花庄、丁集、五里、徐溜、渔沟、吴集、西宋集、新渡、老张集、凌桥、袁集、刘老庄、古寨、三树15个乡镇、98个行政村。项目实施后,可新增高标准农田40万亩,2020年全区高标准农田面积达69.9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面积的61.2%。同时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预计可改善灌溉面积24.2万亩,新增和改善除涝面积25.65万亩,增加农田防护林面积18.44万亩,新灌溉面积1.5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40万亩,新增优质粮食生产能力3440万公斤,产值约6980万元,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增加总额16359万元。①

3农机维护专业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服务的内容

3.1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学校坚持“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办学方向,以农业机械运用、农业机械维护、农业机械营销为主要专业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培养适应现代农业机械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能力强的人才。

3.2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一线农机手

该专业按照“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原则,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的各种理论知识、工艺技术进一步与具体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应用能力。学生毕业时会使用与维护下列机械:农用拖拉机、增氧机、秸秆打捆机、玉米收割机、田园管理机、插秧机、旋耕机、静电喷雾器、鱼塘投饲机、条饰机、水田秸秆还田机、园盘式开沟机、机动喷雾器、农用叉车、秸秆还田机、农用垃圾车、农用汽车、园林机械。逢农忙时节,培训的农机手还会主动走入田间,为村民服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能力。

3.3生产技术得到推广与应用,使农业发展可持续化

如学校成立的农机服务合作社,将秸秆粉碎机与收割机合为一体操作,对小麦、玉米和水稻等秸杆具有良好的粉碎效果,同时合理利用秸秆打捆机,把秸秆捆用作沼气原料,可用于秸秆发电,以及人造板材的制造。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充分发挥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的特性,合理开发秸秆的价值,并且在农田作业中,秸杆还田后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破解秸秆焚烧难题,为实现低碳、环保、绿色农村做了贡献,使农业发展可持续化。再如:设施农业装备机械化技术,围绕蔬菜、花卉等作物的设施栽培,推广应用温湿度控制、电动卷帘、气肥增施、田园管理等机械设备,推动设施农业由传统的小作坊式生产方式向高科技、自动化、机械化和规模化的工厂型发展;机械化畜牧养殖技术,围绕猪、鸡、牛、羊等养殖业开展机械化养殖设施、机械化饲草加工等方面的示范推广应用。

4农业现代化对农机维护专业的影响

4.1影响专业建设方向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通过对区内的农机合作社、农业技术推广站、农业现状及未来规划的调查,农机操作和维修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是发展我区农业机械化事业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是现代科技的载体,它技术含量高,操作、维修、保养都有一套成熟的技术要求,使学生能掌握一些初步的操作与维修技能,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事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为此,我校农机维护专业确定以农业机械运用、农业机械维护、农业机械营销为主要专业方向,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4.2影响专业教学内容

篇9

[DOI]10.13939/ki.zgsc.2016.05.091

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不仅要面对国际环境的严峻考验,而且受到环境资源的限制,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必须加快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向农业现代化的转变,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如何实现农业现代化做了许多研究,其中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对农业来讲,农业产业化能够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以市场为依托而发展,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信息化能够推动农业智能化、科学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带动农民增收。因此,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信息化的融合发展给了农业一个新的发展机遇,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寻求统筹发展的突破口,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1 “两化融合”的内涵

“两化融合”的内涵是在“十六大”上首先提出的,原指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结合,通过两者的互相促进、协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文章中借用“两化融合”这个名词,赋予其不同的内涵,新的内涵是: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信息化发展,以农业信息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在“两者融合”的基础上,共同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器,通过不断地将信息化、科学化、智能化和集中化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改变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促进农业生产活动成本的降低,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信息化必须要以一定程度的农业产业化为前提。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势必带来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经营一体化的实现以及农业组织化的提高,从而必然会对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产生需求,促使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因此,农业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可以不再是独立推动农业现代化,在多层面、多角度二者相互融合,彼此促进,可以为促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新的发展路径。

2 国外“两化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实践经验

2.1 美国“两化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

美国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其农业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美国的农业产业化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上,美国政府重视机械化的发展,并一直施行以信息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以拓展美国农产品的全球市场,带动出口贸易。

一是美国各级政府对农业信息工作的有效协调和组织,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农业信息化行政运行体系。美国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财政投入、资本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政府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推动了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农业发展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是美国政府将信息技术成果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运营。信息数据库、GPS、遥感、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在农业管理和农用设备上的应用,使农业产业化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为农业研究、管理与生产带来了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例如农场主们利用计算机网络,在家里就能够了解技术信息或农产品信息。此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大量投入,保证农业信息化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上的发展需要。

2.2 日本“两化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

日本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是典型的超小型农业结构,也是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的国家之一,大量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使得日本农业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提高土地单产水平,这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

一是政府对农业发展的主导和干预。依靠政府扶持,建立起了遍布全国的完整的农业信息系统和情报网络系统。另外,日本政府还把农业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精确农业上,不断对农作物进行生长模型研究,把先进信息技术应用于新型农机具,开发出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特点的高技术农业机械装备。

二是日本农业信息化能够大大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步伐,还得力于日本完善的农业市场信息服务系统――日本农协。农协组建的生产服务网络,为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综合的社会化服务,克服了农户的小规模生产的弊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三是资本大量的投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日本每年都会对农业实行高资本的投入,资本量几乎与农业总产值持平,同时运用财政金融手段,放低农业贷款利息,增加农业补贴,引导资金向农村配置。

2.3 德国“两化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

德国作为欧洲信息化发展的成功案例,是一个典型的人地平均型国家,农业发展模式以中小家庭农场为主,平均每个劳动力需要养活124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扶持和调控无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德国农业信息化是在政府大力参与和推动的条件下,伴随着农业数据库系统建设、全德地区农业经济模拟系统、农业信息管理系统、混合信息服务模式的出现,农业生产活动发生了质的变化,使农户可以随时获取农作物生长情况、外部环境等。除此之外,还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GPS和卫星遥感以及农机管理自动化等技术,这些技术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产出率,加快了德国农业向集中化经营转变的进程。

另外,德国的农业规模化经营也为农业现代化做出了贡献。在实行农业规模经营的过程中,德国政府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通过采取相应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实现了农户升级、农户迁移、农业劳动力改行和提前退休以及资助大农场经营,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分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3 国外实践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日本、德国这三个典型农业发展模式各具特色,在农业产业化、农业信息化融合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适合各国国情的发展路径。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发达国家“两化融合”发展存在相同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府对信息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政府在立法、规划、监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确保了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而且还保证信息化的基本投入,这是农业信息化建设得以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二是重视农业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农业信息数据库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农业信息采集、加工、分析、整理、运用过程中,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公平性、有效性,这是农业数据库系统建立的基础,也是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三是注重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将农业信息技术的研发和实施有机的衔接起来,保持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开发的平衡,既注重信息通信网络、农业信息应用软件的研发,又把研发的内容有效地应用到农业基础建设方面。

综上所述,由于“两化融合”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这项工程不仅涉及信息、技术、管理、制度、社会等多元要素,而且涉及企业、产业以及宏观经济等多个层面。所以,我国的农业发展既要积极调动广大农户成为具体执行者,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柱作用,又要增强政府的主导力量,即利用“农户参与、企业实施、政府引导”的分工机制,以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载体和抓手,加快发展辽宁农业现代化,这将是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一条有效实施路径。

参考文献:

篇10

地方上的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经费匮乏的情况已经严重影响到推广工作的发展。随着国家近年来不断加大对农业资金的投入,对购置农业机械的补贴力度也越来越强,不过投入到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的资金却很是缺乏。相关项目的工作开展很困难,也对农机技术推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地方上观念的不重视还造成农机技术推广部门的资金被挪用的情况比较严重,对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投入严重的不足。

(二)推广工作的方式难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

传统的农机技术推广大多采取宣传示范的方式,而且其推广内容也大多集中在粮食作物的生产服务上。不过这样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要。现代农业必将会走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道路,由投入型增长逐渐转变为效益型增长,而农业生产机械化将是农业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技术保障。所以当前新形势下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必然会面临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必须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方式与内容进行改革以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发展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为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人员素质能力达不到发展的需要

由于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在地方政府中不受重视,经费缺乏。所以在地方基层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中存在着人员不足、老龄化严重和素质偏低等问题,而在一线工作的农机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效果和发展水平。所以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推广人员的能力素质直接影响着农机技术推广的效果。

(四)硬件设备不足

经费投入的不足自然会导致很多地方推广部门在工作时缺少检测设备与仪器等硬件,再加上很多设备都已经老化且陈旧落后等原因,已经严重影响到相关工作的发展。而农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正可以带动很多新技术和新装备应用到现代化农业生产中,所以,技术装备的缺乏必将影响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长远的发展。

二、加强农机技术推广和发展的措施

(一)各级政府必须加大财政的扶持力度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机技术推广机构经费的投入,从思想观念上重视起来,要努力改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工作的条件与环境,这样才能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扩大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领域我国把农业现代化做为一项基本国策来施行,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十分广阔,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各级部门必须要转变观念并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水平。而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也不应该还是只关注农业生产的产中环节,要向产前和产后以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关领域推进,努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

(三)联系相关机构开展联合推广为了有效的促使农业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农机技术推广单位应该与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加强联系,以促使科学技术开发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最终要促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四)提高农机技术推广队伍的素质首先就是要重视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来吸纳人才和留住人才;其次就是要为在职工作人员提供进修培训的条件,以充实和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水平。要加强管理并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农机技术推广队伍。

篇11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2017)05-0233-01

前言

在我国的粮食作物中,水稻在其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稻种植业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水稻种植方式阻碍了水稻生产能力的提升,不利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故此,就需要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需要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下文主要围绕水稻种植,就其机械化的发展前景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 水稻种植机械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由于我国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在推动水稻上生产机械化的进程中,往往需要依靠政府的经济补贴。我国各地区所推广的插秧机,大多数都是进口产品,价格较为昂贵。而我国国内所产的机械虽然价格较为便宜,但是性能不够稳定。此外,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导致我国各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差异。在对农村的资金投入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如果完全采用进口的农用机械,那么费用就非常的昂贵,许多地区很难完成这个机械化的推广。 此外,我国地区的粮食生产还没有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许多农村水稻种植的规模较小,不利于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推广。

1.2 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我国疆域辽阔,对于平原地区,机器能够进入到田间,机械化种植就能够进行推广。但是有一些地区主要以山区与丘陵等地形为主,这些地区交通不便,机械很难运送到田间,即便是这些机器运送到了田间,但是因为田块较小,而且呈现不整齐的状态,所以就导致机器难以工作。除此之外,我国各地区的种植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并且作物的品种以及类型较多,所以就限制了水稻机械化的推广。

1.3 农民文化水平较低

现如今,农业机械化队伍呈现以下几种现象[1],(1)结构不合理、(2)老龄化现象严重、(3)农机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因为我国许多农村劳动力都纷纷涌入城市,所以在农村地区,妇女和老人以及儿童居多,他们的劳动能力较差,文化水平较低,所以就不能够很好的去掌握先进的技术。这样一来,就导致机械化的推广受到了较大的阻碍。

2 水稻种植机械化解决对策

2.1 要加快机械化进程

首先,政府要极大扶持政策,要加大资金投入,要鼓励水稻种植机械化。在以下几个生产环节中,(1)整地、(2)育苗、(3)机械插秧、(4)收获等,都需要做好农艺技术的培训。要以本地区的耕作方式或者生产特点为依据,来制定相应的政策,以便更好的推进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进程。要根据本地的种植制度,选择相应的水稻品种,通过机械化育插秧的方式,来进行水稻种植。此外,要选择与本地种植特点相适应的插秧机类型,要坚持技术创新,形成机械化的生产技术体系,从而促进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推广。

2.2 培养农机技能

要想进一步推动水稻种植机械化的进程,就需要加强对农民进行农机技能的培训。首先,当地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宣传,要让农民了解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优越性。其次,要邀请专业人士去对他们进行培训,普及水稻机械化的一些专业知识,例如,根据田地墒情来选择相应的种植模式,根据水稻的生产季节来选择相应的品种等。再次,要加强对新机手的培训,并做好新机具的维修服务工作[2]。对于一些性能要求较高的机械,生产厂家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并且将一些故障的维修技术教给农民,并让他们了解日常的养护技术。总之,要提高农民的农艺技术,这对于水稻种植机械化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

3 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前景

3.1 机械化直播

现如今,水稻机直播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推动机械化直播的发展,我国就需要对开沟深播进行开发,要对土壤覆盖进行开发,并对施肥作业进行开发。要改善种子的生长环境,提高成苗率。开沟覆盖播种有着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促进根系生长、(2)提高抗倒伏能力、(3)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机械化直播能够使水稻成行排列,能够实现水稻的高产。因为我国大多数农户的水稻种植规模较小,田块面积较小,所以就需要用到小型直播机。现如今,我国开始生产了一机多用的水稻直播机,能够对以下几种作物进行直播,(1)水稻、(2)小麦、(3)油菜,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3.2 机械化插秧

机械化插秧的关键是培育优质毯状机插秧苗,有助于提高出苗的均匀度。要选择标准的种子,并进行选种,提高出苗率[3]。现如今,在我国许多地区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插秧的种植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由于机械化插秧受到田地块状的影响,受到当地地形的影响,所以在我国平原地区的应用较为广泛。为了推动机械化插秧的种植手段,我国还需要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实现水稻种植规模化的发展,这就有利于推动机械化插秧的运作,能够提升水稻种植的工作效率,促使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结语

综上,在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推广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地形地貌较为复杂,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农民文化水平较低;因此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快机械化的进程;需要对农户的农机技能进行培养。此外,在我国的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过程中,机械化直播以及机械化插秧是今后的发展趋势,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点,就需要我国水稻种植朝规模化方向发展,朝集s化方向发展。这样一来,才能够提高我国水稻种植的工作效率,提高我国水稻的生产效率,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