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8 09:23: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093-01

情感体验式教学指的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相应认知和情感的过程,其是建立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其认知基础上,通过设置合理的教学情境还原课文内容,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领悟知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合理使用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以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体验式教学是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体验,以通过陶冶学生情操的方式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因此,课堂气氛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音乐,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能够很快将学生带入情境,在音乐的选择上教师要依据所讲内容来进行合理选择,但不要选择过多的曲目,以免学生感受到的已经超出了教学的范围,数量大致定在一首到两首,确保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到教师渲染的课堂气氛中;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教学内容中去,在教学情境的选取上,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以学生所熟悉的事物为基础展开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中切身体验知识,也能够快速理解知识,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有帮助,是情感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手段。如在讲解《智取生辰纲》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水浒传》相关音乐,将学生带入到豪气冲天、侠肝义胆的气氛中去,便于后续的学习。

2、通过教学辅助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逐渐发展,其在教育行业也有所渗透,在这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多种优点,其能够将知识化静为动、能够将声音、视频等融入教学,让原本只有书本教材的课堂一瞬间变得丰富多彩,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教学内容以多种方式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中,可以适当插入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也可以将文章清晰分解,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通过这些新颖的元素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其中,让学生亲身感受语文知识的内容和背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使其能够在体验知识的同时对文章加以思考,找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这种教学方式是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如在讲解《蒹葭》一文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播放一首《在水一方》,并配以芦苇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感受到在芦苇丛中畅游的感觉,将其带入其中,以便学生的理解。

3、通过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积极性

除了以上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促进学生亲身体验之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这也是体验式教学较为有效的手段,但是在使用角色扮演这种方法进行讲课时,教师要注意一般都是用在涉及到的人物较多的文章中,至少是在三个以上,否则将不利于教学正常的进行,在角色扮演时,教师要首先给学生们分组,然后组内自己决定谁扮演哪个角色,不要硬性地去规定哪个学生演哪个角色,这样学生才会卸下心理负担,进而更加自由地发挥自身才能,使课堂更加丰富,同时也能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到知识,进而能够进行有效的阅读学习。如在讲解《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组进行表演,其它小组仔细观看,这样的教学方式感染力非常强,学生们能够很快进入到角色中去,在古代的唇枪舌战中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对其古文的理解十分有帮助。

4、扩读性体验

在情感体验式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对于文章的体验,所以教师可以考虑将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带入课堂,扩充学生们阅读的知识面,或是将学生们带出课堂,让学生们走进生活,进而亲身体验文章。对于这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较为常见,教师经常性地将课外相关知识带入课堂,但是第二种方式却不是经常使用的方式,这种方式教师要肩负起学生的安全责任,对于调皮捣蛋学生较多的班级,管理能力强的教师可以使用这种方式,将学生带出课堂,让学生体会自然。如在讲解《倒拔垂杨柳》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扩读《水浒传》,从其中节选作为阅读的开端,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门;在讲解《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通过申请,组织并带领学生到有莲藕或是荷花的公园中走一走,让学生亲身感受,拓宽学生的视野,多角度理解知识,达到很好地情感体验式学习。

5、合理的教学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要求教师的评价要科学合理,首先,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以及总结性评价,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个人档案,将其平时学习中的评价收录到其中,便于在期末总结时进行有效的评价依据,也是作为后续教学计划的依据,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而对阅读学习有一定的帮助;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重自身语言的感染性,针对于相应的教学内容,给出具有感染力的评价语言,如针对学生分析的文章,引导其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通过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更有信心将文章分析透彻,这样学生能够在改正错误的同时更加乐于学习语文;最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的内容以所学习的文章内容为主,在自评和互评中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建议,进而以更加正确的态度进行学习,同时对于文章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

总之,情感体验式教学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非常有帮助,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要积极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以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语文知识,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在体验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情感,正确引导其展开阅读,有效提高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率。

篇2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115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获得各个领域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审美素养。可是,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通常都是由教师主导,学生只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课文的关键词语,然后划分结构,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等。这样的阅读教学花费了大量时间,可是效果并不理想。那么,我们该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呢?

一、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品味与感悟中深刻理解文本

我们进行阅读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感悟能力,而朗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朗读通过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共同协作,把静止的没有声音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灵动的语言,通过声音传达出一定的思想感情。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学生深入地理解文本,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文本的内涵。所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融入朗读,让学生多做练习。在进行朗读训练时,语文教师还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朗读形式,可以根据文本内容,采用分角色朗读、跟读、配乐朗读、模仿朗读等各种形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例如,在学习《海燕》一文时,笔者就根据文本的特点,组织了多样化的朗读训练。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基本的语调与感情;接下来准备配乐朗诵,让学生掌握课文的基本结构;第三步,让学生分组朗读,并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第四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并说出喜欢这一段落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做了个性化演读。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训练了各种朗读方式,在朗读中对课文也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由地阅读,自在地朗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组织课堂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新课程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立观点,保护学生的个人感受。所以,语文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多组织一些课堂讨论与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多发言,畅谈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讨论与交流的时候,教师也不能置身事外,而应该随时关注每一组学生,适时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帮助。特别是学生讨论陷入瓶颈或者争论比较激烈时,教师要善于点拨,帮助学生拓展思维,让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入,观点更加有深度。

例如,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笔者就采用了讨论交流的方式,希望学生的独特思维互相碰撞,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朗读了一遍课文后,笔者抛出了第一个问题:“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讨论展开后,有的学生认为主人公是于勒,而且持这一观点的占了大多数;有的学生则认为是菲利普夫妇。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这时,笔者对学生进行了简单提示:主人公通常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中心人物,他是作者设计的故事情节的灵魂,小说情节以及所有矛盾通常都是围绕他进行的,同时主人公的活动还会影响到次要人物的活动,他的行为或者命运往往可以揭示小说主题。提示完毕后,学生又经过了思考、讨论,最终明白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应该是菲利普夫妇。在小说中,于勒的命运虽然贯穿了整篇小说,并且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可是小说的主题不是靠于勒来揭示的。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恰恰反映出他们的灵魂已经被金钱腐蚀了,恰恰让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的丑陋现象,这才是本篇小说的主题。这样,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了。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篇3

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即一问一答多,独立思考少;尖子生回答多,中下游学生回答少;直接给答案多,分析过程少。我根据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就提问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提问要诱发学生兴趣,忌直贵曲

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过于浅显,或过于简单、容易,学生就可以几乎不动脑筋回答,一哄而上或脱口而出,这只是一种很表面化的“积极”与“热闹”,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凡问必曲,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使其努力学好英语。如在教学“The Taiwan Earthquake”(Fun with English 8A Unit 6 Reading)一课时我作了如下一组问题设计:

①What was Timmy doing when the earthquake started?

②What was the noise like finally?

③What happened to Timmy?

④What did Timmy have in his pocket?

⑤When Timmy heard some noise,what was he doing?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当然,也可对这一课内容作如下问题设计:

①What happened in the shopping centre?

②What happened to the building?

③Where was Timmy when the shaking stopped?

④What did Timmy do while he was wating for help?

⑤How was he saved?

很明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太直太浅,学生答题时几乎可以不加思考地直接回答,而无需动脑子作艰苦的探求。相比而言,这种提问设计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尤其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The Story of Xi Wang”(Fun with English 8A Unit 4 Reading)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在提问设计时,我们抓住学生“打破沙锅纹(问)到底”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①Who is Xi Wang?

②How old was Xi Wang when the writer first saw her?

③What did Xi Wang look like?

④What does “Xi Wang” mean in English?

⑤When did Xi Wang look after herself?

⑥When did Xi Wang start to eat bamboo shoots and leaves?

这六个问题的设计基本包括了这两篇文章涉及的主角、环境和故事情节等,通过由浅入深的逐步分析和理解,使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思维在问题的坡度上步步升高,最终达到“能自己跳起来摘到果子”的理想境界,迫使学生在定势范围内连续思维。这种提问设计的程序应该说是合理的。

三、提问设计应有“度”

我们认为这个“度”必须是广义的,它应该包括提问设计的难度、深度(铺垫性设问)、亮度(讲究感彩,抓住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信息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失衡,提出问题,打动学生的心)、跨度(抓住教材重点、难点,问得集中,施行浓缩法,加大问题容量)、角度、精度、密度等,尤其是提问设计中的难易度的把握。提问有一定难度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思维,让学生体会到智力角逐的乐趣。当然要注意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这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看准,要有眼光,要恰到好处。我们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推己及人,胸中无数,而是要通过摸底调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如果提问太易,学生就会不以为然,失去提问价值,教师也会失去与学生沟通的机会,浪费教学时间;如果提问太难,学生不敢答、不能答,就会损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当然,提问的难易适度还有两个标准:①问题本身;②具体学生的素质。倘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又能够想到这两点,教学双方必然会呈现如鱼得水般的景象。比如教学“The Taiwan Earthquake”一课,我们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实际出发,利用有关提示,引导开启学生的求异思维,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提问设计要“巧”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看,它必须考虑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功夫。一般地说,①要采用多种提问方式,如投石激浪式、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等。②要讲究操作调控方式。要注意提问的时机、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等。③要防止提问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问忌深、忌偏、忌全、忌浅、忌滥。④要讲究提问的逻辑:问题要合理,问域要适度,概念要清楚,表达要明确,答案要未知。在英语教学中,提问设计的“巧”,越来越显出其重要作用,既能节省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此法必须持之以恒。如在教学“My Ideal School”(Fun with English 8A Unit 3 Reading)一课时我们所作的问题设计:

①When does his ideal school start?

②How long do they finish their homework?

③Why does he like this kind of school?

应该说是“巧”的:问①从课文内容本身提出问题,投石问路,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问②在问①基础上更进一层,因为有问①铺垫,学生已尝到甜头,感到学有奔头;问③承前追踪,探求因果,使提问跌宕有致;如果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提问时机,掌握火候,启发引导,那么,本课的教学重点就得到了落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得到了又一次训练。

五、提问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处理

篇4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2-0046-01

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能否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师如何围绕教学目标艺术地设计问题呢??

一、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始悟两人者耳。”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教学中提出“从苏轼自比闲人中我们读出了什么?”学生从相关注释资料中明确了这一点。

二、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还是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观。

三、问题的提出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型思维能力。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教学《桃花源记》时,学生认识到作者抨击社会离乱,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教师提问:“你愿做陶渊明这样的人吗?”很多学生都认识到“假如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就谈不上发展。”这就很自然地引出了陶渊明消极避世的一面。在以“追求”为话题的作文训练中,有学生提出具体化为流水,因其一生都奔流不息,始终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很多学生都对这一提法表示赞同。教师在这时候提示“流水的这种追求必须以何为依托呢?”学生明确了“地势上从高往低”后马上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看法:流水尽管永不停息的追求着,然而它每况愈下,失去自我,所以它谈不上有高远的目标与理想,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无奈的臣服。

四、问题的提出要有创新

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进行支撑的,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树立改革提问设计的意识,就该提到“创新”的高度上来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主问题”的设计研究,用少量具有牵引力的“主问题”来代替数量众多的“碎问”。“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教学中那些零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短暂的应答式提问而言,它指那些对课文阅读教学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问题或提问,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

1. “主问题”是经过概括、提炼的,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思想结晶,是一种行动整体性阅读的教学问题;

篇5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2-306-01

一、提问要合乎学生实际情况

如果我们所在班的学生学习情况为上等水平,学生成绩普遍良好,那么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忌直贵曲”。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如在教学《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Page17 in Junior BOOKⅢ)一课时我们作了如下一组问题设计:

①Why did Ben Lambert take vacation in Canana this time?

②Who was Ben Lambert ?

③What are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

④Do you think Ben Lambert had a good time this time ? Why ?

⑤How long did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take ?

因为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智力水平和思维能力,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如果我们所在班的学生学习情况处于下等水平,学生成绩普遍不好,那么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应该简单直接。学生不需作过多的思考就能解决问题。这样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能提升学习的兴趣。对此本课可作如下问题设计:

① Is Ben Lambert a famous French singer ?

② Has Ben Lambert been to Europe ?

③ What are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

④ Can Ben Lambert speak French ?

⑤ Did Ben Lambert enjoy taking vacations ?

很明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一般地说比较浅。学生答题时几乎可以不加思考地直接回答,相比而言,这种提问设计有利于提高普通班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普通班学生好强的心理。

当然,如果我们所在班既有部分成绩好的学生也有部分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可以把这些问题综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学生给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二、提问设计要设阶梯,层层递进,逐级攀登,以完成教学任务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我们尽量设 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 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Page17 in Junior BOOKⅢ》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 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在提问设计时,我们可以抓住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心理,逐层展开,步步深入。对此,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① Who was Ben Lambert ?

② What are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

③ Why did Ben Lambert take vacation in Canana this time?

④ How long did Ben Lambert’s vacation plans take ?

⑤ Do you think Ben Lambert had a good time this time ? Why ?

篇6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提问设计。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问题设计单一、随意性大、缺乏内在逻辑联系等缺陷,难以发挥提问的统领性、启发性、拓展性等功能,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发展不利。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提问设计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信息沟,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教师的提问设计过于浅显、过于单一,学生几乎可以不经思考回答,脱口而出,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则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提问设计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基础上,换换角度,换换说法,创造适当的信息沟,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如教学“Getting Ready for Halloween”(Unit 3 Reading:“In Fun with English” 7A)一课时,我做了如下一组提问设计:

①How do we celebrate Mid-Autumn Festival?What about Americans?

②Do you get anything on Mid-Autumn Festival?How do the children get some candies?

④If you want people not to know who you are,what can you do?

⑤Do you want a pumpkin lantern?How can you make it?

⑥Why don’t Wendy and her family have cold drinks at the party?

因为我在问题设计时考虑到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堂上许多学生跃跃欲试,竞相发言,动口动脑,取得了比较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提问设计要“巧”,设疑增信心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因为从纵向看,它因课堂教学流程中各个时机、环节的不同而不同;从横向看,则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所区别。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才能适应提问的运行机制。这就要求教师匠心独运,在“巧”字上下工夫。如在教学“The Story of Xi Wang”(Unit 3 Reading:“In Fun with English” 8A)一课时,我作如下的问题设计:

①Who is Xi Wang?

②What does “Xi Wang” mean?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Xi Wang?

③Why was the giant panda named “Xi Wang”?

④What should we do after reading this passage?

这样的问题设计就很精“巧”,问题①从课文内容本身提出问题,投石问路,照顾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情绪;问题②在问题①基础上更进一层,因为有问题①铺垫,学生已尝到甜头,感到学有奔头;问题③承前追踪,探求因果,使提问跌宕有致;问④向纵深处又作探索,拓展了学生的认知。

三、提问设计设阶梯,逐级攀登

对于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教师应尽量设计一些铺垫性的问题,依据学生水平,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近及远,一环扣一环,逐步解决大问题。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看,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如教学“A Brave Young Man”(Unit 5 Reading:“In Fun with English” 7B)一课的问题设计可以一个比一个难,一个接一个揭示文章的主题,使学生逐步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所学知识,向问题本质靠拢,培养分析理解能力。

①Who is Zhang Hua?

②What did he hear when he was at home alone?

③What happened to his neighour,Mrs Sun?

④Why did Zhang Hua poured water over his jacket?

⑤How did Zhang Hua put out the fire?

⑥Was Mrs Sun saved?What happened to Zhang Hua?

⑦What did Zhang Hua say?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words?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41-01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提问是一种学习的策略,其不仅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还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完成语言的学习;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提问是一种教学技能,其不仅能够体现教师的整体素质,还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提问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轻松愉悦的参与到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1 英语阅读课堂提问的设计原则

1.1 激发兴趣的原则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够主动的投身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但是,教师的提问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是我们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我们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兴趣,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设计课堂问题时,我们要从教材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将阅读的材料和社会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然后我们运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设计出的问题,才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启发思维的原则

问题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课堂提问能够给予运用英语交流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技能,且恰如其分的提问,往往能够将学生带入大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完成英语的系统学习,同时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开放性的问题能够有效地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1.3 难易适中的原则

要想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用,就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随时调整课堂提出的问题。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假如我们提出的问题过于深奥,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分析思考,却始终找不到答案,使学生的内心急躁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反之,我们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加思索或者稍加思索就能找到答案,使学生的内心产生轻视的心理,从而不能正视英语知识的学习,影响英语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要确保课堂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适中,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师要能够正确的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提问,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问的作用。

1.4 因材设问的原则

提问不仅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生变化,还要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才能完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这项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提问时,一定能够抓住内容的中心思想,能够一针见血的提出问题,且能够形成一个问题链,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完成知识的学习,从而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智力和环境的不同,学生的基础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在提问的时候可以采取分层的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收获知识,在其基础上都能够取得进步,不丧失学生的兴趣。

1.5 灵活多样的原则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的提问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大多数教师不能够灵活的运用到课堂上,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优化课堂的结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提问的方式来看,,提问往往可以分为判断式、描述式、分析式和评论式;从认识的目标来看,提问往往可以分为认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掌握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从提问的形式来讲,提问往往可以分为导入性提问、疑问性提问、判断性提问、填空性提问、对比性提问和讨论性提问等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选用合理的提问方式,灵活的运用各种提问方式,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提问的作用,使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2 英语阅读课堂提问的设计策略

2.1 提问的艺术

在英语阅读课堂提问中,我们要注重提问的艺术性,往往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给予每位学生同等回答问题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提问时,要尽量的照顾大多数学生,兼顾少数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够获得练习的机会,这不仅能够提高差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能够提高课堂活动的密度和广度。二是,尽可能的采用直观形象的提问方法。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进行提问,将抽象的事物具象化,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三是,引导学生大胆设问,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互换角色,引导学生认真的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高,使英语真正成为交流的语言。

2.2 提问的启发策略

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教师应该准确的抓住机会,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找寻到正确的答案。教学实践中,笔者往往是按照以下的步骤和策略进行的:一是,提示。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肯定不能够全部回答正确或者回答的不完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予提示,使学生能够一步一步地完善自己的答案,最终完全解答问题。二是,重新组织问题。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都遇到提出的问题,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着手,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根据实际状况,重新组织语言提出问题,使学生能够明白问的什么,着手思考分析,最终解决问题。三是,补充问题。有时候,学生给出的答案不够充分,表达含糊不清或者不够全面,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澄清思路,使学生能够得出全面的答案。四是,鼓励学生预测答案。当学生对答案没有把握时,他们常常不愿或者不敢贸然回答,对知识的掌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自信。此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取假设或者猜想的方法预测答案。

总之,阅读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是一种有效且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部分教师的提问并不是十分有效,往往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课堂问题设计有一些可以遵循的原则和运用的方法,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另外,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讲究策略,会使课堂回答更加顺畅,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在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大多数教师偏重语言知识教学,只把课文作为语言知识的载体,不管文章自身的整体性和文学性,直接把课文中的词汇,语法以及重难点加以提炼,强行灌输给学生,从而导致学生往往只能顺从教师讲解的思路对文章进行理解,而无法从整体层面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意思,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准确理解。而目前课堂教学仍然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应该合理组织英语阅读的教学活动,在平时课堂的讲授中,教师要善于在讲授教材课文时潜移默化地加入阅读表达相关知识的讲解和相关技能的培训,精心设计问题,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2. 英语阅读教学中问题设计原则

英语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阅读,阅读教学质量影响最明显的应该就是提问设计了,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解答的手段,学生通过回答教师提出来的问题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问是使课堂效率提高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设计得精巧的话,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阅读表达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阅读表达的设问特点,要能精心备课,合理设问。

2.1 把握问题难易程度

英语阅读中在进行提问的时候应该注意提问的度。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问题不能过于浅显,过于简单的问题学生不用动脑筋就可以回答上来,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积极,不利于学生发散性的思维培养和发展,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有一定的水平,换一个角度讲问题提问出来,以此达到能培养学能阅读能力的目的。

比如在江苏省牛津英语七上Unit 5的Reading中,如果教师问“Do the children have candies as a treat?”问题就相对简单。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如果问题设计为“What do children get as a treat?”这个问题可以给学生思考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并且做出回答“They get some candies as a treat.”学生组织语言的时候会加深对candy这个单词即可以不可数,也可以可数的性质的理解。

2.2 设计问题有梯度,层层递进

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也要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将问题设置几步,层层递进,使得学生易于接受,从而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比如问题设计的时候注意,Yes/No的问题比较简单,What, When, Where的问题稍难,而How, Why的问题则相对开放,相对较难。教师在问题设计中要多关注这些,让每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得到锻炼。

比如在江苏省牛津英语七下Unit 7的Reading中,在学生第一遍快速浏览文章时,可以提出问题“Was Liu Tao alone at home? Was he hurt in the fire?”这样相对简单,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问题。在精读文章的过程中,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可以设计问题“Where did he find Mrs. Sun? How did he protect himself in the fire?”学生要通过阅读课文并且在原文基础上通过思考得出答案“He found Mrs. Sun in the kitchen.” “He poured water over his clothes to protect himself.” 或者“He protected himself by pouring water over his clothes.” 第一个答案程度较弱的学生可以找出,可以再请程度较好的学生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回答这个问题,并引导出第二个问题。在文章整体分析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再设计一个较为开放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see someone in danger?”让学生在锻炼,提升思维品质的基础上,也恰当地进行德育渗透。

2.3 把握提问时机

在英语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中,教师要精心研究题型。要考虑课堂教学流程中的时机和环节,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而提问不同问题。因此教师要能匠心独运,不但要把握提问的时机还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提问,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3. 阅读表达的问题设计

初中英语中阅读表达在学生考试中虽分值并不占据较大的比重,但其属于语言使用能力考查,是划分学生水平与档次的重要考查题型。同时学生考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通过解题思路的整理和解题技巧的归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答题成绩。教师要根据阅读表达的特点,在课堂阅读教授中有效设问,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1 直接设问类。

阅读表达的第一个题目是1分分值,通常情况下都是直接设问。即学生可以通过文章直接找出答案。此类题目是为了锻炼学生快速浏览,查找信息的能力。比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八上Unit 2 School life 的 Reading中介绍校园生活,文中提到的时间点比较多,为了锻炼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作者在学生阅读第二段之前,提出问题 “Why does our school end earlier?”问题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出,难度不大,可以提问能力较弱的学生,以增强其学习英语的信心,也达到锻炼查找信息的能力。

3.2 思考并查找类

阅读表达的第二个题目是2分分值,通常问题文中不能直接找出答案,要找到相关内容,通过思考总结才能获得答案的问题。此类问题不但要求学生有阅读能力,能够找到问题相关的段落,并且能够根据内容,概括出答案。比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八上Unit 2 School life 的 Reading中介绍了课文作者的朋友Tony。教师提出了问题“What’s Tony like?”文中并没有直接介绍Tony有什么样的品质。但是文中描述到“He often listens carefully to my problems and offers me help. He is my hero.”根据此描述可以总结出“Tony is helpful.” 此类问题可以提问英语能力不错的学生,他们有能力理解文中内容,并且通过提炼总结,得到正确答案。

3.3 联系作者和读者类

阅读表达的第三个题目是3分分值。题目有两种类型,其中一种是联系作者和读者类。此类题目要根据读者的个人体验和通读全文理解作者的态度,再组织语言作答。比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八上Unit 4 Do it yourself 的 Reading 中,介绍了作者表哥DIY的一些滑稽趣事。教师可以提问 “Do you think the author’s cousin will be good at DIY? Why or why not?”根据文章内容,作者为表哥报的DIY课程,他都不去,反而是作者去上课。由此可以推测,有可能表哥不会DIY。因此可以得出一个参考答案“Maybe he cannot. Because he didn’t attend any DIY courses.”此类问题可以提问能力较强的学生,因为题目不但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要求学生逻辑思维较强,才能归纳总结出答案。

3.4 开放思考类

阅读表达的第三个题目还可以是开放性题目,分值也是3分。这类题目学生可以在没有阅读文章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体验作答。此类题目基本学生都可以有话说,重点是学生个体的语言组织能力的差别。学生要不但有话说,还要能正确组织语言,给出恰当的回答。比如在译林版牛津英语七上Unit 5 Let’s celebrate! 的 Reading 中,教师可以提问“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Why?”这个问题学生在没有阅读课文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作答。教师可以先请英语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答,一方面是锻炼学生能力,另一方面也给程度较弱的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答题参考,然后再对他们进行提问。

总之,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能针对总体结构和各个层面精心策划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到语言内在联系和人感知事物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尽量使设计的问题富于条理,层次分明,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4. 小结

本文研究的是阅读问题设计,根据阅读问题设计原则和阅读表达的特点,谈论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问题。但是初中英语阅读问题设计是对阅读教学的一个提前预设。苏霍姆林斯基(1984)曾说过:教育的技巧不能预见课堂里的所有细节,而应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不拘泥于形式,面对实际情况灵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驾驭好课堂,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1] 顾红英. 牛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拓展性问题的设计[J]. 中小学教育研究, 2010.

[2] 黄万胜. 谈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考试周刊, 2011.

[3] 陶红芳.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江苏教师, 2011.

[4] 张小敏. 设计问题,激发思维――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 教师教育, 2016.

篇9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已占重要的地位,而关系到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最为讲究的首推是课堂提问。问题设计的新颖、到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也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表达欲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最终能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交际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优化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作者意图,掌握语言的精髓。

一、存在问题:

1、问题直白,缺乏探究。

“一石激起千层浪”。好的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主动参与课堂的教学活动。但有的课堂上教师常为提问而提问,脱离学生实际,或空洞浮泛,或主次不分,或针对性不强。有的问题过于直白,像“好不好”、“是不是”之类,学生往往无须思考便可回答。教师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满堂问”,学生疲于应付,难以静心思考,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肤浅无比。学生在整堂课都没有能够得到思维的锻炼,长此以往,思想自然浅薄。

2、问题随意,缺乏梯度。

许多课堂的问题没有精心设计,只有大概教学思路,缺乏对课堂生成问题的意识。于是课堂上往往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的现象。老师想到什么,问什么,结果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课堂随意性太大。同时这些问题往往因为没有预设,问题之间相关性与连贯性不强,以致出现“问题零乱,关注学生不够,课堂生成不足”诸多问题。

3、缺少引导启发,排斥求异思维。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课堂时间紧张,教师一提出问题,没有给学生思考时间,就忙着请学生回答。一旦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得不完整,就迫不及待地请另外的学生出马,直到答对为止。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和启发。没有展示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性,这样只有问没有启,是无法开启学生的智慧大门的。

二、阅读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师设计课堂上所提的问题,必须围绕教学目标,为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服务。提问,不能为问而问,不能脱离课文内容而乱提问。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熟练掌握本课的重难点,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问题。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2、层次性原则

教师设计问题时应分出层次,力争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发展,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求教师的课堂提问要从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的差异进行设疑,让大家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渐进性原则

知识的掌握、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积累的过程。因此,教师设计问题时应适应学生认知过程和接受客观事物的规律。提问的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一系列规律,让学生能够拾级而上,循序渐进。

三、阅读课堂有效提问实施策略: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曾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任何一个英语课堂,你都能观察到一系列最平常的教学事件:教师提问学生回应教师、学生反应。这一过程几乎占了课堂教学时间的80%,但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并不全都是有效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有效问题呢?我认为有效的问题是“能使学生做出积极回应而借此专注于学习过程的外部刺激。”是那些引起学生能够积极组织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培养学生能力,提升课堂价值。

1、层层递进,循序发问。

《学记》日:“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就是说,善于提问的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使学生理解层次不断深入,逐步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根据阅读材料的内容精心设计若干“小问题”,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应尽量贴近文中新的语言知识点。问题须简单易懂,学生可以通过快速阅读,了解材料内容,找到问题的答案,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2、激发兴趣,乐学发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有了内在动力,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学起来就会轻松。课堂提问最为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从某种抑制状态中激奋起来。所以提问时,首先应考虑的是每个问题的趣味性和触发性,产生一种如焊枪接触,一触即发的效应来。

3、关注细节,巧妙发问。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该关注一些细节,使课堂提问保持高效,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

①关注发问对象。课堂提问时要求每位学生都动起脑来,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因此应关注自己所面对的教学对象。为了避免许多学生面对提问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应该先提问再请学生回答,而不是反之。回答时也不老按一定的顺序机械发问,如依照学生的座位或号次发问。反之,学生就知道这个问题轮到某生回答,其余的学生就可以不注意了。他们往往只重视自己要轮到的那道题,而忽略了其它的题目。

篇10

评判性阅读是英语教学中一种新型的阅读课教学方式,它要求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选择使用预览、预测、分析、评注、质疑、推断、评价等阅读策略,并在认知、理解、记忆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质疑或评价,达到对阅读材料的深刻理解。

对比评判性阅读,在传统初中阅读教学模式下对文本设问存在诸多不足。在评判性阅读视角下,设问不能仅围绕文本基本信息和语言点学习展开,还要对文本结构、作者意图、情感态度、内容质疑、行文逻辑方面进行设问,以辨析、质疑文本内容和写作意图。本文探讨分析如何通过“三级设问”策略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提高阅读教学思维含量,培养学生高级阅读能力和评判性思维。

一、阅读教学“三级设问”策略类型分析

参照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教育目标认知分级和《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五级阅读目标要求,笔者将阅读课教学设问分为三个级别,简称“三级设问”:感知获得型设问、分析应用型设问、迁移创造型设问。

1.感知获得型设问策略

感知获得型设问策略主要发生在对文本内容及信息的基本处理阶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文本信息有初步的印象和基本的理解或者为了检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基本信息的识记和理解程度。教师的设问侧重点在于对文本的字、词、句、细节信息和篇章结构方面。学生通过快速查找、识记和分析能够准确找到原文中存在的答案。

设问时注意:第一,问题设计要从宏观到具体,从整体到细节;第二,设问之间要有连续性和逻辑性。第三,问题设计时配套设计多样化回答形式。

2.分析应用型设问策略

分析应用型设问策略针对文本信息处理的中级阶段及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阶段。设问目的是深层次解读文本的外延内涵、隐含信息、文本结构、写作意图、疑点内容。此类问题,学生不能从文本直接找到现成的标准答案,而是要结合文本前后文、上下文进行分析、推理、归纳、演绎并结合自身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回答。常用设问方式有:

关于外延内涵及隐含信息:(1) What does the sentence mean?(2) How do you think...?(3) How do you Know...?(4)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riter, what/which...?(5) Why does the writer say...? 关于文本结构:(1) What is the passage about and how do you know?(2)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3) How does the passage organize? 关于写作意图:(1) What does the writer wants to tell us?(2) What kind of people would like to read the passage most?(3) Why does the writer write this passage?

3.迁移创造型设问策略

迁移创造型设问策略主要发生在文本解读和学生阅读思维的高级阶段。学生现已经准确地获得了文本的内容与信息,深入理解了文本的内涵和外延、文本结构、写作意图等多方面信息,形成了一定的自我观点和价值评判。那么,教师就要通过迁移创造性设问策略引导学生对文本话题、文本主题、文本内容、作者观点、文本影响进行辨析和判断。

迁移创造型设问常见形式:(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assage/ writer's idea?(2)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next?(3) Do you agree with the writer? Why/ Why not?(4) What should we do if...?(5) If you were..., what ...?(6) How can we..., if...?

二、有效实施“三级设问”策略,培养评判性阅读思维

评判性阅读教学依旧沿用传统初中阅读理解教学,主要通过读前――读中――读后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并在过程中有机渗透“三级设问”策略,系统化、循序渐进式推进学生评判性阅读思维的产生、维持、发展与强化。下面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初中)《英语》七下,Module 5 Shopping Unit 2 《You can buy everything on the Internet》 为实例来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三级设问”策略,培养学生评判性阅读思维。本课的评判性阅读教学目标是能通过比较不同事物和同一事件的优缺点来辨析事物的两面性。

1.读前阶段

读前,通过感知获得型设问为主体结合分析综合型及迁移创造型为辅助,激活先行知识、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读前阶段是教师激活学生与目标文本相关知识及启动阅读思维的破冰阶段。该阶段设问内容经常涉及分享经历、讨论主题、预测内容和呈现背景知识几方面。

本课话题为网络购物,主题是通过与传统购物进行比较学习网络购物的优缺点。为了激活先行知识、启动思维、引起比较,笔者在读前阶段设置了两个任务,并在这两个任务中渗透了“三级设问”策略,实现阶段性目标。下面选择任务二为例。

读前,分享购物的经历、比较购物方式,通过“三级设问”,有效唤起了学生关于购物的相关知识,亲身经历体验;同时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差异的设问,启动了学生的辩证思维。两个任务的设问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差异和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照顾全体。

2.读中阶段

读中,通过感知获得型与分析综合型设问为主结合迁移创造型为辅助,教师对文本信息进行梳理,深度解读文本内容,挖掘文本内涵,构建知识体系,形成价值判断。读中阶段的设问一定要符合学生认知,要注意围绕文本主题、主线和事实,避免杂乱无章和毫不相干的信息无效堆积,导致学生对信息的处理零碎化、片段化,致使阅读效果打折扣。

本课读中环节,笔者围绕网络购物的话题,围绕网络购物优缺点对比的主线进行设问。笔者设置了五个环节的不同任务来处理文本信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思维。此处选择第3、4、5三项典型任务来展现“三级设问”策略在读中环节的具体实施。

通过该任务问答,学生从细节角度对文本内容进行识记、理解与评价。感知获得型设问按序提出,逐步引导学生理清网上购物的概念和流程,然后设置分析应用型问题,结合前后文学生可以得知为何网上购物得以流行,最后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己的网上购物经历设置一个迁移创造型问题,让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和判断。本阶段设问之间,内容上层层递进,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能力上层层拔高。

该任务通过问答,从具体角度对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评价,对文本结构进行分析、概括。本任务通过感知获得型设问让学生理解网上购物的优缺点,通过分析应用型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分析、归纳作者是如何将相同的观点和不同的观点在段落和文本里面整体、有机、符合逻辑地呈现出来的。设问与设问之间完成了从内容到结构的自然过渡。

3.读后阶段

通过迁移创造型设问,让学生建立与文本及作者深层联系,产生思辨与判断、升华认知与思想、发展心智与思维。读后主要关注文本语言赏析、内容挖掘、内容延伸、作者情感态度及文本内容与现实差距的比较。

本课读后任务设计了一个分析应用型和一个迁移创造型问题。通过阅读让学生预测网络购物对未来的生活影响;分析判断作者的观点,并且结合自身的网络购物经验对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判断和评价。

该任务通过问答,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态度进行综合辨析与评价。通过最后一个任务的实施,学生在理解原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自身经验与价值实现了对文本的超越。

在本次阅读课教学过程中,笔者贯彻实施了“三级设问”阅读策略,笔者尊重学生认知规律,设问围绕文本主题与主线,设问逐层递进,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自然,学生很好地在本课课堂上完成了文本信息与内容的理解,体验了分层设问对阅读思维带来的一种新挑战,部分程度较好的学生已经能在评判性阅读思维的指导下开展文本阅读。

三、总结与探讨

精准有效的设问决定了一节阅读课教学能否达成习得语言、获得知识、训练阅读技巧、发展阅读思维、陶冶个人情操等方面技能,影响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评判性阅读思维能力培养。

教师要能设定合理可操作的包括语言、技能、思维、价值、情感等多维度阅读教学目标。另外,能熟练应用阅读课教学设问技能。笔者在多次的课堂实践中,通过对读前、读中、读后的阅读教学中合理地渗透“三级设问”策略,已经实现让大部分学生感知评判性阅读思维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运用评判性阅读。故“三级设问”策略为阅读课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可行的参考方向。

参考文献:

1.Flynn, L. L. Developing critical reading skills through cooperative problem solving [J]. Reading teacher,1989(9): 664-668.

2.Lewin, L. Teaching critical reading with questioning strategies [J]Educational leadership,2010 (6): 23-26.

3.[美]安德森等著(Anderson, L. W.).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分类学视野下的学与教及其测评(完整版)(修订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4.陈琳,[英]格里诺尔(Greenal, S.). 英语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5.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0-173.

6.[美]多尔(Doll, W. E. Jr). 后现代课程观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69-188.

7.贵丽萍等.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思维活动:评判性阅读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15-25.

篇11

《英语课程标准》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就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信心策略和习惯。中学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获取信息,而且是为了培养一种语言技能。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只注重讲读练这些机械化环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效率低下。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阅读教学应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为中心的。而阅读兴趣主要是通过课堂提问来激发的。正是基于这个目的,新版《Go for it!》教材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不仅题材广泛,而且体裁多样。这些阅读材料是训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修养的宝贵资源。笔者认为,初中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设计各种类型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生观察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升华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体会,总结出以下几种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类型:

1. 观察预测型提问

观察预测型提问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预测能力。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观察预测本领,他们的思维往往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观察预测型提问主要用于课堂的开始,可以从插图入手,也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入手。常用的提问形式有:

1)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2)What did you notice in the picture?

3)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d

4)What can you think of when you see the title?

5)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8 (Section A 3A)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图片,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S: There is a women looking out of the window.

T: What can you know about the women?

S: She is a little frightened and confused.

T: Why does she feel frightened and confused? Do you want to know?

S:Yes.

通过以上问题,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思维被激活了,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被激发起来了。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提出一些细节性问题,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2. 细节查询型提问

此类提问主要是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表层理解能力,考查学生从文本中获取最基本的信息的能力,为更深层次的理解打下基础。常用的提问形式有:

1)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2)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3)How did it happen?

4)Who i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6 (Section B 2b)时,教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提出以下问题:

1)Who invented basketball and how is it played?

2)When was the first basketball game in history played?

3)Why were the Berlin Olympics important for basketball?

4)What are the professional basketball groups in America and China?

5)How popular is basketball?

学生通过寻读迅速从文中获取了上述问题的答案,对文本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师就可以提出更深层次的主观性问题。

3. 主观认识型提问

主观认识型问题是从文本事实入手,探求对事物的主观看法或可能采取的行动。此类问题旨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常用的提问形式有:

1)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

2)Suppose ?

3)If you could , what ?

4)What do you think is true about ?

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7 (Section B 2b)后,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对青少年是否应该允许训练他们的业余爱好的看法。

T: Many teenagers think they should be allowed to practice their hobbies as much as they want. What is your attitude towards this idea?

S1: I agree.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do everything that they are interested in. They can help them open their eyes.

S2: I don’t agree. They can get in the way of our schoolwork.

S3: I don’t agree, either. I think it’s a waste of time. We must spend all the time on schoolwork and enter university.

4. 辩题型提问

辩题型提问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逻辑思维和想象等多种能力。常见的提问形式有:

1)Should teenagers wear school uniforms or their own clothes?

2)Is it necessary to build a zoo in our city?

3)Should the government stop people from killing the sharks?

4)Should young people celebrate Chinese festivals or western festival?

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13 (Section A 3a)后,教师作如下总结:From the text, we know the numbers of some kinds of sharks have fallen by over 90 percent in the last 20 to 30 years. They are endangered. And many animals like sharks are endangered, too. How can we protect these animals?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以下辩题:

Is it necessary to build a zoo in our city?

Side A: 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zoo in our city.

1) Zoos can provide clean and safe places for endangered animals to live. And they can provide food for endangered animals to eat. So they don’t worry about their food every day.

2) Zoos are very important places. They are like living textbooks for young people. They also help to educate the public about caring for them.

Side B: It is not necessary to build a zoo in our city.

1) In the zoo, animals can’t run 、jump or hunt. They will become weak day by day. It’s not good for their health.

2) I think there is not a zoo that is suitable for animals to live in. Zoos are terrible places for animals to live. The animals are always kept in tiny cages and can hardly move at all. Animals should live in the wild forests.

通过辩论,学生的思辩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

5反思型提问

反思型提问旨在通过对所学课文的反思,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常用的提问形式有:

1) What should we learn from ?

2) What do you learn from ?

3) What lesson has the story taught us?

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九年级Unit 2 (Section B 2b)后,教师通过下列问题进行反思:

T: Why did Scrooge have no friends before?

S1: Because he was mean and only thought about himself.

T: What kind of person is he now?

S2: He is kind and generous.

T: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is story?

S3: Helping others makes me happier!

S4: To give is better than to receive.

当然,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类型还有很多。比如:探询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来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用问题去激活学生的语言潜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只有那样,我们的课堂提问才会更高效。

[1] 陈琳, 王蔷, 程晓棠.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