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资产管理的核心

资产管理的核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8 09:23: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资产管理的核心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资产管理的核心

篇1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11-02

一、互联网和新技术下资产管理行业的变革

从资产管理的价值链来看,从资产获取到分销,再到资产服务,各个环节的展业方式均由于技术的“赋能”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新技术改变不了金融的核心,即风险并没有被消除。只要仍存在金融资源的跨期、跨区配置,风险就仍然存在,而资管机构的专业价值也就仍然存在。

(一)资产获取、投资管理环节的变革

1.改变了基础资产的构成。过去的资产标的往往规模较大,趋于集中,比如大企业贷款、大型项目等。新技术的发展则通过新的渠道和新的风险管理手段,使一些过去不存在或没有纳入资产管理体系的基础资产也能被收录其中,比如P2P模式下的小额贷款、股权众筹模式下的初创企业股权等等,从而推动了资产管理基础标的去中心化和分散化,也扩大了整体基础资产池。

2.改变了资产估值的方式。工业时代的基础资产估值通常基于硬件和实体资产的价值,比如生产线、厂房等,关注的是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信息时代的基础资产估值则是基于软件、数据、网络、服务的价值,关注的是关系链、数据和生态系统。例如,飞利浦从照明设备生产商转型为智能照明系统服务提供商,盈利模式也从耗材销售收入转为服务费用收取,其LED灯可免费安装,但通过智能照明系统节省电费,从节省部分分成。由此,对这类企业的资产价值和现金流预测方式也需要相应改变。

3.改变了风险管理的方式。过去的风险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抵质押物、现金流等来进行判断和控制。信息时代的风险管理手段则更加多元和立体,借助海量数据进行风险的识别和预判。例如,传统征信巨头FICO推出了大数据分析产品BigDataAnalyzer。

4.改变了投资决策的方式。过去的投资决策更多是依靠专业投资顾问的经验,新技术的发展则使投资决策能够更多地依靠数据、量化分析,甚至机器人决策,从而更好地避免因情绪或情感对投资决策造成影响,保证策略和执行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同时还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实现规模化与定制化的平衡。例如,Betterment、WealthFront等在线财富管理平台就是利用自动化系统,针对客户的具体需求快速定制投资组合;又如嘉信理财的SchwabIntelligentPortfolios。

(二)产品分销、财富管理环节的变革

1.改变了分销方式。过去的投资产品主要依靠金融中介的实体渠道(如银行网点)进行分销。为了覆盖网点和人员的成本,金融中介往往不得不提高投资门槛或收取较高费用。新技术的发展使投资产品的分销更多地转移至PC端、移动端的直销渠道,大幅降低了分销成本,因而也降低了投资理财的门槛,吸收了更多原本难以进入资产管理体系的小额、零散资金。例如,东方财富旗下的天天基金网2014年实现基金销售2 000亿元人民币,2015年仅上半年基金销售额就急速上升至4 000亿元人民币,基金销售规模堪比四大行。

2.改变了投资人的参与方式。过去的投资决策依靠专业投资顾问的权威意见,普通投资人更多的只是被动接受。现在,专业金融机构在信息与产品领域的“权威性”及“特许供应”地位已经相对弱化,投资人日益习惯于主动获取信息,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或朋友的推荐,并且希望决定和主导投资决策。Motif、雪球网等社群化运营投资平台,很好地把握并促进了投资人的这种行为转变。

3.改变了投资人的体验。分销方式的改变和投资人参与方式的改变直接促进了投资人体验的提升:第一,投资门槛大幅降低,从数万数十万元降至数百数千元,甚至“1元”。第二,产品购买流程更加简单便捷,只用几分钟和几步流程即能实现随时随地线上开户和交易。第三,普通客户也能享受定制化服务,通过快速的数据分析和匹配,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在成本可控的基础上提供给所有客户。第四,投资透明度显著提升,通过在线平台,投资人可以轻松比较不同标的和产品并做出选择,对已投资的标的和产品能实时查看运行状况、还款情况、收益情况等。因此,投资人对资产管理机构的预期已随着客户体验的提升而彻底改变。

(三)资产服务环节的变革

1.改变了服务对象。过去,资产服务机构服务的对象是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现在,新技术所培育的大量创新业态也开始成为资产服务的对象,例如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托管、针对在线销售的货币基金的托管、针对P2P平台和众筹平台的资金托管等,这一类业务目前也已成为了资产服务机构一大新的业务增长点。

2.改变了服务方式。大部分机构过去托管、清算、运营服务依靠电话、传真和人工手动,成本高、效率低,操作风险高。新技术环境下的服务体系则是以云和数据为基础,服务方式逐步向电子化、自动化、线上化转型,从而实现了低成本、高效率、高灵活性以及风险可控。例如,富达(Fidelity)就推出了专为资产管理机构及投资顾问服务的线上平台Fidelity Institutional Wealth Services;招商银行也推出了专门服务资产管理机构的全功能网上托管银行。

二、互联网和新技术下资产管理机构的创新

中国资产管理市场在经过了十年的快速发展期后,正面临转型的关键关口。互联网和新技术在资产获取及投资管理、分销及财富管理、资产服务这三大环节上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这些变化已切实发生并且不可逆转,传统资产管理机构应如何应对?

(一)主动适应变革,积极进行改革

在资产管理价值链的三大环节上,分销及财富管理已受到互联网和新技术的最深远的影响。专注于这一环节的资产管理巨头在应对创新模式的挑战方面主动适应变革,积极进行改革。例如,专注财富管理的嘉信理财最近推出了自己的线上理财平台SchwabIntelligentPortfolios。这一平台将客户的投资门槛从数万美元降至5 000美元,使客户只需花费喝一杯咖啡的时间即可快速完成简单的线上注册流程,但同时仍保持了嘉信财富管理服务的专业度,包括:将客户资金配置到20个资产大类中;由系统自动为客户动态调整投资组合,以规避风险、保证收益;同时还为5万美元以上的客户提供原本只有高净值客户才能享受到的避税服务,所有这些服务全部免费。此外,嘉信还即将推出专为投资顾问和机构服务的线上平台InstitutionalIntelligentPortfolios,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更广泛的客户。

(二)加大科技投入

新科技的运用能帮助资产管理机构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全球资产管理巨头们近年来纷纷加大了对科技领域的投入,大力利用新技术建设私有云、新的投资平台、高质量的用户交互界面,积极培养和吸引金融与科技并重的人才。

例如,全球领先的资产托管机构道富银行在过去五年间每年的科技投入均达到8亿~9亿美元,占其营业收入的8%~9%。自2011年开始,道富银行开始通过“私有云”建设来促进其IT系统转型。2011―2014年,道富银行每年通过“私有云”项目实现了6.25亿美元的成本节省,同时也通过“私有云”为客户提供了快速的计算和定制,并且有效地保护了客户信息和交易的安全。

资产管理巨头摩根大通(JPMorgan)不仅加大了对内部科技的投入力度,而且还选择通过大量外部投资来增强创新能力。自2009年以来,摩根大通投资了数十家金融科技公司,涵盖支付、投资、P2P等多个领域。2011年参与移动支付公司Square的B轮融资,之后参与在线投资平台Motif的D轮融资并投资3 500万美元,近期又参与了P2P平台Prosper高达1.6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提升客户体验。

(三)积极拥抱生态系统

互联网时代的分工更加细化和专业化,资产管理机构可以借助第三方的力量来更高效、更专业地实现更出色的客户体验,比如:与第三方合作获取资产或客户,与外包系统服务商合作进行平台开发,与外部征信机构合作完善风险管理,与外部投顾合作提升资产配置能力和效率,与网银或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改善支付流程,与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或在线理财平台合作扩大分销网络等等。

全球最佳实践的经验表明,全能资管、精品资管、财富管理、服务专家是常见的四种资产管理业务模式。

参考文献:

篇2

财务会计制度问题是影响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新财务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新型财务会计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的不断优化,对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对医院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进行探究。

一、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概念变化

从医院固定资产的确认情况来看,一些简易的办公设备已经不再纳入固定资产的范畴之内,但是针对一些在医院的大部分科室中均要应用的日常物资,在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情况下,医院也可以将其纳入固定资产范围之中。从信息化技术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来看。医院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应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硬件设备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也被纳入到了医院固定资产之中。从固定资产分类的变化情况来看,新制度将医院的固定资产分成了一般设备、专业设备、房屋建筑物和其他类型的固定资产等四种形式。其中,医院日常工作中所需的专用设备主要指的是医院中的医疗设备。一些与医院疾病诊疗工作有关的图书和仪器仪表被划入到了其他类型固定资产之中。从这一分类细则来看,它可以帮助医院更好地对院内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二、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措施的变化

(一)净值与提取折旧

在传统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下,资产虚增问题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从这一问题的产生原因来看,在传统模式下,按照固定比例提取固定资产维修采购基金的措施,是引发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贷记借记机制的不完善也对资产虚增问题的出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新型会计制度的应用资产清理科目的设置,成为了对固定资产折旧问题进行处理的一种有效措施。

(二)待冲基金问题

待冲基金是新型会计制度在医院领域的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科目,从这一问题给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所带来的影响来看,它是对医院在与财政补助和科教项目资金问题而产生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和摊销问题进行处理的一种措施。固定资产核算及库存物资处理过程中予以冲减的资金,是这一科目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种表现。在医院利用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开展固定资产采购的情况下,医院需要将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所耗费的实际支出金额计入待冲基金科目之中,“贷记待冲基金――代充财政基金”所采购的固定资产也需要预存在待冲基金之中。

三、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借助专门部门进行统一的核算管理

从我国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多头管理的问题是很多医院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都有所存在的问题。在一些公立医院之中,专业医疗设备的核算管理工作是由医院内部的药剂部门负责的,而非医疗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则是由医院的后勤部门来负责的。从这种模式的应用效果来看,交叉管理问题会成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因此,在对新财务会计制度进行落实的过程中,医院需要通过设置专业管理部门的方式,对这一题进行解决。在设置专业部门的同时,医院也需要对固定资产维修采购人员队伍进行扩充。

(二)利用网络管理系统开展管理工作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互联网技术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的充分发挥,也是医院在落实新型财务会计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在构建网络化管理系统的过程中,医院可以从不同科室的实际情况入手,设计一种以多元化的网络单元为核心的管理系统。在对系统的主管人员进行确定的过程中,医院领导层可以将医院各个科室的科室主任设置为系统不同网络单元的主管人员。在对这一系统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医院工作人员需要对固定资产的流转情况等问题进行重点关注。为了让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效率得到提升,医院也可以通过对条码管理技术进行应用的方式,对固定资产的出入库工作进行完善。

(三)对监督机制的完善

从医院的自身特点来看,固定资产问题已经可以被看作是对医院的综合实力进行衡量的重要因素。在新型会计制度出台以后,为了适应市场化的发展环境,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需要对与之有关监督机制进行完善。在构建监督机制的过程中,固定资产事前监督工作的开展,是对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进行完善的一种有效措施。一些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采取的固定资产投资责任制,就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监督机制。

四、结束语

新型会计制度在医院领域中的应用,对这一领域中存在的资产虚增问题的解决,有着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在统一核算的基础上,对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优化,是促进医院提升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篇3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3-256-02

财政部规定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自2012年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施行。这一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规范公立医院的会计核算、全面提升公立医院的成本、绩效和财会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固定资产核算来说,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引用了企业会计制度的核算方法,对原有的准则进行了大幅改革和完善,增加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和业务处理方法。笔者就新制度下如何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中的重要性

近年来,医疗卫生单位规模不断扩大,各医院固定资产有扩张趋势,固定资产总量快速增长。据统计目前三级医院的资产中70%以上是固定资产{1},以笔者所在的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例,下表是我院近5年来固定资产与总资产情况。

如上表所示,固定资产有逐年向上攀升的走势,2011年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已经达到67%。因此,管理好固定资产,准确对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的探讨

(一)新制度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但对大批同类物资的价值和数量没有明确界定

原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的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一般单位价值在300元以上),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范围过宽,加大了固定资产核算工作量。新制度本着重要性原则对固定资产规定的标准有所提高: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笔者认为,大批同类物资没有明确规定价值标准和数量,各单位理解不一致,也容易导致核算口径不一致。由于新制度固定资产价值标准的提高,原账中低于现标准的固定资产将有一部分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核算。转账时,应对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库存物资”科目{2}。

(二)新制度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提高了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性

原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只是每月按固定资产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会计报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新制度基本上借鉴了企业核算固定资产的方法,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和提取折旧方法的多样性,并且制定了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使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的那部分价值,得以反映。从根本上解决了现行会计核算的缺陷,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在用、报废状况等情况,完善了固定资产核算和监督。

三、新会计制度下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

(一)借助计算机网络对资产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施行新会计制度时,如何准确提取医院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医院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大,价格也相差悬殊,人工难以全面、准确、完整地进行统计管理,必须借助计算机进行精细化管理。首先,对全部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可以按照国标码进行分类,也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来分大类,搞清楚每种资产的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尚可用年限;新制度还规定,要按每项资产的资金来源来进行会计核算,增设了“待冲基金”科目,这就要求我们要详细登记每项资产的资金来源,分清自有资金、财政资金、科研资金等资金购买的设备所形成的累计折旧;新制度还进行了细化,把医院所有成本分为四大类:临床服务类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行政后勤类科室,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要确保科室建档准确,科室的分类准确。

以我院为例,我们采用了东华软件来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运用计算机的网络管理,实现各科室数据共享,极大地方便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计提折旧的准确性。计算机台账可随时准确反映全院固定资产的各项管理情况:原值、净值、已提折旧、购置时间、使用科室、已使用、尚可使用年限、资金来源、设备维修状况等;还可以实现网上申报固定资产报废,科室提出要求,鉴定工程师进行鉴定,网上审核签名,减少了纸质报表的传递。一方面脱离了固定资产手工操作、管理混乱的状况,简化了劳动;另一方面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医院的固定资产分布、使用状况一目了然,既方便了核算和管理,又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运用条形码技术进行单件管理,简化了资产清查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系统结合条形码技术,赋予每件资产一张唯一的条码资产标签,从资产购入开始到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针对资产实物进行全程跟踪管理。在资产清查时,只需手持条码识别器对资产上的条码阅读,条码信息自动存储在条形码识别器中,将条码识别器与计算机相连接,迅速地获得资产的实际情况,通过组合查询立即发现资产短缺、溢余等变化情况。图书种类多、数量大,且全部集中于一个部门,相对其它资产分散于全院各个部门,它的管理、清查难度更大。此条形码技术应用于图书资料后,将给图书的管理、清查带来更为明显的便利。

(二)成立专门的机构管理固定资产

长期以来,医院固定资产多部门管理,医院固定资产普遍存在多头购置的现象,有设备部门购进的、总务部门购进的、还有科研教学部门购进的,各自为政,缺乏集中、统一管理机构,给管理增加了难度。成立国有资产管理中心,资产管理中心对资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资产管理中心的监控包括:购置前的可行性论证、招标及采购过程的监督、入库、保管、使用、报废全过程的管理。对大型设备使用的效益进行追踪分析,将分析的结果及时反馈或公示。建立定期的资产核对制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保证资产的完整。

(三)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科室考核的内容

将资产管理情况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制定资产考核细则,定期考核,以促进使用部门对资产管理的主动性,形成资产管理部门考核科室执行情况、科室对自己资产负责的分级管理体制。

(四)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因此应采取定期(至少每年一次)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及时掌握资产盘盈、盘亏情况,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按规定程序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总之,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更加规范和完善。作为财务人员,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医院的资产管理,更好地服务于医院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

注释:

{1}徐筱红,蒋永乔.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的设想[J].卫生经济研究,2007.24(6).56

篇4

一、医院固定资产核算现状及主要问题

1.固定资产标准太低:“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都作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这是根据当时的经济水平和物价水平制定的,目前来看已明显偏低。

2.固定资产购置支出作为收益性支出:医院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在当期一次性列支,而固定资产在以后的使用期间期经济收益才逐渐实现,这样支出与收益不符合配比原则,更不能真实反映当期的经营成果。特别是在医院在扩张期时由于大量购置大型设备而导致当期经营巨亏,同时也不利于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管理效果的考核。

3.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以计提修购基金代替计提折旧,修购基金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不能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程度。

4.固定资产报废无法正确反映,老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因出售、报废或毁损等原因减少时,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取得的价款、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直接列入‘专用基金’科目中的‘修购基金’”。这样处理不能综合反映固定资产清理中的支出和收入以及清理后的净损益。

二、新制度要求下固定资产核算的主要亮点

1.固定资产标准提高:新《医院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提高至1000元(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适当提高,使其在新的经济与物价水平下更符合固定资产的经济含义,符合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基本原则。

2.固定资产购置资本化:医院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其支出予以资本化,这就在会计信息上避免了医院购建大型设备当期的亏损、引导医院近期行为与远期效益的平衡,促进了医院设备的更新换代,可以为群众更好的服务。

3.废止计提修购基金制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这样更符合权责发生在和配比原则。

4.建立了“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加强了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核算和监督:本科目核算医院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净值及清理过程中的清理费用和清理收入等。如此核算后,就能清楚反映固产清理的净收益或净损失,以便医院更好地对固产出售、报废、毁损进行管理和控制,增强了固产处置的管理意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5.增设“在建工程”科目,基建会计并入医院统一会计账簿,更能完整反映医院资产。如此核算后,医院可以按在建工程的预算进行明细成本的控制,最重要的是将基建会计并入医院统一帐套核算,更能完整反映资产总额,更有利于医院会计的全盘核算和监督。

三、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1.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彻底清理

按照新旧制度衔接的要求,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转账时,应当根据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目录,结合固定资产的清理状态,对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库存物资”科目。

2.完善”三账一卡”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的会计监督体系

医院财务部门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和一级明细账(分为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账,使用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账。每年至少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努力做到账账、账实相符。

3.对固定资产直线折旧,加强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按照新制度规定,医院应当对除图书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医院应当按照新制度对执行新制度前形成的固定资产(新旧转账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库存物资”科目的固定资产以及图书除外)计提折旧,并将计提的折旧冲减待冲基金和事业基金。

4.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制度

明确事业单位各类固定资产使用报废年限;规范固定资产报废申报程序和手续;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针对盘盈、盘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具体情况,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和“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核算反映固定资产价值增加或减少以及清理后净损益的情况,并认真追究固定资产流失责任。

5.引入电子信息化对资产购置、使用、折旧、处置进行管理

为了及时管理和掌握固定资产的流动,合理调配资源,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及时登记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库存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可以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的资产,促进闲置资产的再利用,避免浪费。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是实现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有效发挥现代医院管理会计职能的物质基础。

篇5

二、寿险公司资产负债的主要特征及风险

三、资产负债匹配不善导致破产的案例

四、资产负债匹配的目标

五、建立利率敏感现金流量分析模式

六、资产负债匹配的实现方法:久期(duration)管理

七、实现资产负债匹配的组织结构保证

篇6

[中图分类号] G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3-0148-02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经济活动的规范性总体上得到不断提升。但是,部分单位仍存在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实际执行不到位,监督无力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9日制定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明确从2014年起行政事业单位将实施内部控制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颁布对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行政事业单位的重大经济活动风险,防止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的流失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作为事业单位拥有大量国有资产,校内资产如何配置、如何有效管理,是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

高校资产配置管理,要达到的目标是通过一定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把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有效地配置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使某一单位或组织在完成教学、科研、办公任务的同时,也使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获得较好的教育产出。

一、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指导高校资产的配置和使用管理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高校资产管理工作者要坚持自觉地运用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这样才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更好地促进学校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学校整体的协调发展。

第一,在学校资源配置的理念上,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决定了必须从学校全局出发,统筹好学校资源配置上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整体效益与局部效益的关系,照顾好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群体的利益要求,把握各方利益的结合点,挖掘学校人、财、物、信息等资源重组整合的潜力,推动校内资源相互协调、共享共用,使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得到兼顾,最终提高学校资源配置的整体效能。

第二,在学校资源配置的方式上,必须抓住重点,统筹处理重点配置任务与非重点配置任务的关系,非重点任务要服从于服务于重点任务,同时完成重点任务要有利于非重点任务的解决。在实际的资源配置过程中,要统筹好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中心工作和其他工作的关系,既要抓住中心环节,围绕学校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重点专业服务,又要兼顾其他方面的需求,特别是对制约学校全局发展的瓶颈因素,要切实加以解决,避免出现制约学校全局发展的“短板”。同时要重视资源配置过程中组织管理队伍自身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配合,平衡协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进校内资源配置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三,在学校资源配置的时效性上,应该统筹学校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立足校情,适度超前。在校内资源配置过程中,既要考虑学校现在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能实现学校阶段性目标,又有利于学校长远的发展。尽力避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必须在立足校情、适度超前的前提下,优化校内各种资源的配置,使各种资源实现良性互动,持续发展。

第四,在学校资源配置的职能上,应该统筹兼顾好决策、执行、评估三个环节的关系。校内资源配置前,在决策环节要坚持民主科学、周密论证的原则;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在执行环节要坚持顺畅高效的原则;资源配置完成后,在评估环节要坚持有力有效的原则。这样才能根据不同的工作环节和工作职能确立工作重点,通过评估结果为以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使三者环环相扣,起到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作用,从而提高学校资源配置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学校资源配置职能的有效性。

二、用信息化手段提升高校资产配置和使用管理水平

在高校的固定资产中,房屋、土地、大型仪器设备占很大比例,管理更复杂,难度更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高校资源管理系统,对高校资产实施信息化管理,不仅能为资产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提供大量翔实、准确的基础数据信息,而且通过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可以再造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对高校资产实行可控的动态化管理,从而大幅度提升高校资产配置和使用管理水平。

第一,通过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对高校各类资产基础数据及工作管理流程的系统可视性。针对高校资产管理中的计划申请审批、政府招标采购、仪器设备管理、公房管理四个主要方面,资源管理系统将各类资产数据管理与工作流程有机结合起来,将各类资源的基本情况、三维图像以及资产管理的每个管理环节都清晰地体现在系统平台中,为资产管理者提供可视化的平台界面。

第二,创建高效、清晰的各类资产管理办公平台,实现对各类资产管理流程的可控性。高校的各类资产,如采购的申请、审批,公房配置的申请、审批、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等工作流程统一由这个平台实现。系统利用网络优势,实现在不同地点对各类资源的计划审批、配置申请等进行及时、高效的申请和回复,使大家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协同工作,实现在高校内部不同部门、办公地点对学校各类资产的协同管理控制以及对高校各类资产使用状况的掌控。

第三,对高校资源进行全面、快捷的查询以及生成丰富、实用的报表,实现资产使用管理的高效性。高校管理者可以通过资源管理系统平台,随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查询高校各类资产的原始数据,各学院、部门的占用量、使用状况、维护状况以及其他基础数据,真实并及时地为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资源管理系统还能生成资产管理者需要的各类报表,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反馈工作动向,从而为高校内部资产的规划、配置决策提供参考。

三、积极探索高校资产有偿使用的管理理念

当前我国高校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管理体制改革,树立高校资产有偿使用的管理理念,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与教育发展规律相符合,已成为高校新时展的潮流。我国高校资产的内部管理长期以来形成了实物无偿分配、条块分割的局面,各部门追求资产占用的最大化和永久化,这种资产配置模式不利于校内资源的合理流动,也不利于资产的保值增值和整体效益水平的提高。探索高校资产的有偿使用制度,可以先分步试行,逐步推进。有偿使用的范围可以先在高校的部分公用房如科研性用房、经营性用房,以及具备开放共享条件的专用设备、大型仪器设备,无形资产如校名、校徽等领域推广。

推广高校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在20世纪90年代就早已有之。1997年清华大学首开公用房有偿使用的先河,实行公用房有偿使用制并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此后,陆续有高校借鉴清华大学的成功经验,建立起适合本校的公用房有偿使用体系。然而推行校内资源的有偿使用制度并非易事,人们已经形成了校内资源无偿供给、无偿使用的固有观念。对于部分公用房和经营资产来说,高校资产无偿使用的弊端体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学校房产资源一次性无偿分配给使用部门,使用部门观念上认为分配给谁,谁就有了永久性的支配权、收益权,学校如果要调整公用房的配置难度会非常大,这在客观上阻碍了房产资源的有效流动。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高校的经营性房产逐渐增多,由于管理机制没有变革,这种经营性的房产被拥有使用权的部门无偿占用,造成了很大的浪费,影响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建立适合高校自身特点的有偿使用管理体系对高校内部整体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管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学校公用房的有偿使用范围可以先从经营性用房和部分公用房的新建房源入手,实施有偿使用。再逐步扩展到学院、各部门单位按照定额配置、超定额有偿使用的原则实施有偿使用,同时对于使用效率高,公用房单位面积上产出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高的学院和部门可以给予奖励。对于专用设备、大型仪器设备可以根据使用的机时数等指标制定具体的收费标准。对于无形资产的有偿使用,可以根据用途的性质和带来的效益来制定合理收费标准。

资产有偿使用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收费,而是为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良性循环,发挥其最大作用。通过宣传使大家树立一种有偿使用的意识,使大家认识到学校的资产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具有增值的作用,通过市场运作,可以创造收益,为高校提供一定的建设和发展基金。

[ 参 考 文 献 ]

[1] 马玉昆.谈高校固定资产的配置和管理[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2,(6).

篇7

关键词: 新旧制度变化;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核算

Key words: old and new system changes;fixed assets management;fixed assets accounting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7-0139-03

0 引言

2012年1月1日全面实施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重大变化之一是进一步强化了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表现在固定资产标准提高,计提折旧核算改变,资产处置更具体明晰;固定资产管理强调全过程、提高使用效能的管理理念。本文拟从新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的不同,通过分析管理过程中的常见现象,提出医院管理方面应作的改变,以及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从而推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改进,促进医院发展。

1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概念的主要变化

1.1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确认

固定资产从单位价值标准方面有所提高,由原来的500元提高至1000元(专业设备标准有800元提高至1500元),更加切合实际,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相适应,不必让单位大量的办公桌椅等简易设备被列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从而导致单位固定资产核算范围过大,增加了固定资产数据统计的不准确性。更加体现出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和意义,减少了医院因低值资产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管理成本。

重申了单位价值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但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且此类物资也应具备固定资的使用标准,既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的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那何为“大批同类”呢,笔者认为属于医院大部分科室都在使用的同一国标固定资产分类代码下的资产,不是个别的科室使用或者特殊的零星购置,且预计将来也不会大规模购置的资产。本着谨慎性的原则作为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比如医疗用床、被服、木器家具等。

进一步明确了应用软件的资产确认标准,如果其构成相关硬件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应当包含在所属硬件价值中,一并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否则作无形资产核算,并分期摊销。因旧制度无相关规定,医院在处理应用软件时很难统一,此次新制度明确了应用软件在医院信息化发展、和HIS系统建设中的确认归属,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在各个医院的难题,对医院的信息化管理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1.2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分类

新制度还对固定资产进行了科学的管理分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并通过《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使资产的四大类与资产管理部门应用的国标固定资产代码分类进行了对接,并明确了每一分类固定资产的建议折旧年限,直接深入到操作层面。既可以服务于会计核算,也利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统计,使资产数据有效的整合起来。另外《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对专用设备分类进一步明确,专指医药专用设备,医院购置的其他行业的专用设备应作为其他固定资产核算,更不能按照采购处室的不同,分别入专业设备和一般设备,统一了全国的医院专业设备口径;仪器仪表及量具类固定资产也归入其他固定资产核算,图书在其他固定资产参照固定资产管理但不提取折旧。

2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与处置的变化

在科目设置上新增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待冲基金”三个科目,取消了固定基金和修购基金两个权益性科目。并明确了按照购置资产的资金来源、使用部门进行辅助核算。

新制度在核算和处置方面的改进,一是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净值反映,这样能全面了解医院固定资产的原值、折旧、净值,改变了旧制度下以原值列示存在资产虚增现象,同时按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也造成了净资产的虚增,而折旧实质上是一种损耗、耗费。固定资产长期按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既不利于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也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新制度的规定能更科学客观地评价医院的固定资产状况。

二是新制度核算了固定资产清理的全过程,因旧制度没有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对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直接借记固定基金,贷记固定资产,发生残值或费用通过贷记修购基金反映,清理的支出和收入以及清理后的净损益无法清楚真实的反映。而新制度规定对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进行账务处理,借:固定资产清理—处置资产净额、累计折旧、待冲基金,贷:固定资产,发生清理费用或残值收入时通过固定资产清理—处置净收入反映,清理完毕时,清理净收入转到应缴款项,清理资产净额转其他支出。通过该科目记录清理的过程,实现处置过程的监控。

三是新制度要求固定资产按使用资金来源的不同分别进行会计处理,引入了“待冲基金“解决了财政补助资金、科教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问题。对于财政补助资金和科教资金形成的资产计提折旧时通过“待冲基金”科目和“累计折旧”科目反映,通过“待冲基金”科目对财政资金和科教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过程性管理,体现了现有资产净值中财政补助资金和科教资金的投入剩余量,同时完成了财政补助资金支出的收付实现制和折旧提取的权责发生制的衔接转换;而自有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形成成本费用,并按照使用部门进行费用列支的辅助核算,为成本核算提供了数据基础。

3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需改进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应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针对现行管理薄弱之处,进一步健全日常维护制度、内部调拨制度、清查盘点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成本绩效评价制度等,使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规范管理,加强资产管理的制度管控。

3.1 改变多头管理,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目前许多医院对固定资产实行“多头管理”,即专业医疗设备由药械部门分类核算管理,其他设备由后勤部门分类核算管理,这种管理机制容易出现管理交叉、盘点混乱的现象,且不适应资产管理软件整体全面管理的原则,新制度要求对折旧支出进行使用部门和资金来源辅助核算,多头管理使工作重复繁杂。应当由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从而实现使用部门申请采购、报修、报废,对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负责,指定专人管理科室固定资产清单;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进行管理及二级分类明细核算,按资产分类、名称、规格分别设置账户,记录固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并按资产使用科室进行分类管理,下设采购、维修保养人员,分别负责采购和维修、维护;财务部门负责全面核算及会计监督,建立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总账,对财产物资会计进行业务指导,财产物资会计负责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一级明细账及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明细账,对全院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按资产使用部门及资产大类实行数量、金额控制,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粘贴标签。

3.2 统筹业务需求,推进固定资产电子信息化建设

为了及时管理和掌握固定资产的流动,合理调配资源,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一方面可以及时登记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库存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可以合理组织和调配闲置的资产,促进闲置资产的再利用,避免浪费。计算机网络化建设是实现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必然趋势,是有效发挥现代医院管理会计职能的物质基础。应该充分利用医院HIS系统和财务软件系统网络资源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网,将固定资产相关信息根据各需要最详实的录入系统。一是根据使用部门确定固定资产管理单元,明确各科主任为科室资产管理负责人,并为该科室提供资产管理清单,各科室应指定专人负责资产卡片和物资管理以及日常资产流转工作。二是引进条码管理。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可在资产系统数据基础上按一定的规则确定固定资产编号,采用一物一码,为每台设备贴上固定资产条码标签。在入库出库、日常查询、定期盘点等方面,通过系统条码、编号进行扫描管理,实现手持终端进行实物扫描盘点。运用计算机网络将各责任部门的终端链接,行成交互的固定资产网络化、系统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促进资产管理全程整合、良性循环,提高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3.3 加强成本核算,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新制度要求固定资产折旧按照使用部门进行成本列支,纳入科室成本核算。按照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在编制卡片时确定资产会计分类、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使用部门、资金来源等信息,按月计提折旧并列支到科室成本,与人员经费、卫材药品费等其他支出共同构成科室直接成本,相应也为单病种核算与固定资产投资的绩效评价提供了数据基础。科室可以对累计折旧支出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在提供正常医疗服务的同时优化资产的管理。对于超期资产不再进行折旧的提取列支,这样促使科室加强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为医院节省了购置支出,当资产不能满足医疗服务技术需求或者维修费用过大时,科室将主动进行资产报废申报,购置新设备。通过成本核算,促进科室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树立起投资要有产出,占用资产要付出成本的意识,对闲置和报废的固定资产及时调拨和处理,用经济杠杆调节医院资产运转,避免资产重复购置与浪费,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3.4 科学编制设备采购预算,严格管控国有资产配置

新制度取消修购基金,在资产购置时会计处理为:贷记货币资金、待冲基金,这样就造成只要有现金流或者财政资金,医院就可以进行设备的购置,不再受原来净资产中以备更新改造固定资产所提取的修购基金余额的限制性约束,在目前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更新的市场背景下,医院都有购置新设备的冲动,进入了资产购置的快速增长期,打破了原有的资产更新规律,而不合理超标配置资产无疑会增加医院的成本,进而增加病人的负担,带来盲目的扩张与资产的浪费。

这就需要进行配置管理,新制度下过渡到以设备采购预算控制医院的国有资产配置,上级资产管理部门严格审核各部门新增资产购置预算,执行资产配置标准,掌握需求和存量数据,合理配置。医院要科学编制新增资产购置预算,列明必要性,做好项目可行性报告和绩效报告,既注重经济性更要关注社会效益,在具有货币资金和财政资金是前提条件,医院的真正合理需求是必要条件。

4 新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4.1 待冲基金部分累计折旧是否进行成本核算的问题

为了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医院成本信息,保证财务核算与成本核算结果的一致性,医院会计制度改革要为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和医疗项目成本、病种成本核算提供最基础的会计数据,成本核算的数据都与会计核算的数据一致,这就导致新制度中待冲基金的设立保证不了成本的全面、真实、准确。因为财政拨款和科教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提取时都通过待冲基金核算,不计入医疗成本支出,不能完全反映出真正的医疗成本,并且各个医院拨款的项目不同,拨款的金额不同,导致各医院计算出来的项目成本、医疗成本就失去了可比性,价格方面更是无法比较,病种核算也无从参考。

如果固定资产按照资金来源,把财政补助资金和其他资金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都计入医疗成本,这样核算出来的医疗成本数据能反映全成本的实际情况,但就与会计核算的数据不一致,成本核算结果与会计核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共同构建了医院核算体系,为了客观地反映医院的成本,笔者认为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可以不一致,实行双轨制在成本核算的医疗成本中加入待冲基金(用财政拨款购买固定资产每月计提的折旧和材料),这样核算每个医院投入在每个医疗项目上的口径是一致的,这样计算出来的成本就具有了可比性,医疗项目成本和病种的构成就有了核算基础。这就要求会计基础工作要特别扎实和完善,做好信息的基础工作,利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每月提取按照使用部门和资金来源进行核算的折旧提取明细表,应当按照新制度对执行新制度前形成的固定资产(新旧转账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库存物资”科目的固定资产以及图书除外)计提折旧,并将计提的折旧冲减待冲基金和事业基金。在新账中,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中应冲减待冲基金的部分,借记“待冲基金”科目,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中的剩余部分,借记“事业基金”科目,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贷记“累计折旧”科目,为成本核算提供数据基础。

4.2 对于专用基金形成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不明确

专用基金是医院按规定设置、提取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如职工福利基金、医疗风险金等。在医院用职工福利基金为职工食堂及集体福利设施购置固定资产时,会涉及到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新制度中没有明确处理方法。首先固定资产要入账,其次固定资产要提取折旧,再者职工福利基金已经发生实际占用支出,要一次性列支。目前大多数医院的会计处理方法为借:固定资产,贷:货币资金;借: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贷:累计折旧,在资产入账时一次性提取完累计折旧,这样就会导致固定资产不能按照正常的使用年限进行折旧的提取和列支,改变了折旧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也打乱了对于实际资产的管理,造成初始资产购进之后净值就为零,资产价值在账面消失。笔者认为对于专用基金购置资产的行为可以视同用财政性资金或者科教资金进行资产的购置,专用基金同属资金来源中的一项参加辅助核算,形成的资产同样进行待冲基金处理,折旧提取时冲销待冲基金。处理如下:发生购置资产入账借:固定资产贷:货币资金,列支专用基金借:专用基金贷:待冲基金,月度折旧提取时借:待冲基金,贷:累计折旧。既满足专用基金的列支又能够进行折旧的提取,反映出医院资产实际状况。

4.3 对待冲基金进行单项资产设备的辅助核算

待冲基金是指医院使用其他资金外购置资产或物资所形成的,留待计提折旧或者领用摊销时予以冲减的基金。待冲基金科目核算了财政拨款和科教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全过程,反映了资金使用的来龙去脉,便于上级领导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待冲基金科目的设置是一个创新,它符合现实需求,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像医院这样的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的拨付情况和使用效果,能客观地评价政府对医院的项目资金投入的情况,加强了政府对投入资金的监管力度。

对于物资可以一次或者多次把相应的待冲基金冲减完毕,但对于以部分财政资金或者科教资金购置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各项资金来源的折旧提取数额要按照百分比来确定,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产生舍差,最终的结果就是待冲基金会有余额产生。再者目前资产变动加快,如遇以部分财政资金或者科教资金形成的资产后续改良支出、对外捐赠、对外投资等情况时,要对该项资产转入资产清理,在资产净值确定的同时,是否该项资产的剩余待冲基金也可以准确的确定出来呢?鉴于以上两种情况的考虑,笔者认为应该对待冲基金进行单项资产设备的辅助核算,登记所涉及设备的增加、折旧提取和待冲基金剩余情况,避免舍差的发生,也使资产数据更加准确。

5 总结

笔者首先探讨了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的优势之处;然后分析了新制度的创新之处,根据行业管理现状提出新制度下对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改进的方面,并提出新制度中尚待探讨完善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医院财务制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29-33.

篇8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价值量急剧增多,品种项目多元化,构成要素日趋复杂,因此,教育成本核算机制的建立与高校的资产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而高校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则成为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信息不对称,致使账账不符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在验收手续完成后开具资产验收入库单,登记账册,开出固定资产卡片,使用部门投入使用。而财务部门的核算往往由于报账人报账时间的推迟或发票到账的延迟而无法及时入账,抑或由于资金紧缺未及时付款而导致会计核算的迟滞性(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采用收付实现制,根据资金的收付情况而进行会计核算),造成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账账不符,信息不对称。若涉及到跨年份的延迟核算,必定会影响资产负债表的真实性,不能如实反映当期高校的固定资产资金投入状况,更不能客观准确地核算高校的教育成本。

(二)高校固定资产价值转移与补偿基金未反映

不管任何固定资产,使用或未使用,都存在着物质损耗,也就必然存在价值转移和价值补偿的问题。而“折旧则具有补偿基金与转移积累基金的双重性”。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只核算原始账面价值,不计提折旧,在长期使用中发生物质损耗未能得到客观的反映,更不能体现价值的转移和补偿,与注重经济效益和教育成本核算的理念相悖,无法真实客观地反映高校的净资产,反而虚增资产,夸大教育成本。

(三)会计核算体系中,减值未披露,信息失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电子产品、软件产品在市场上的更新换代较快,使用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其经济价值一落千丈,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产生了固定资产的减值,目前在高校的会计核算体系中却未充分披露,信息失真。

(四)会计核算缺失,固定资产流失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高校投资、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其固定资产来源多元化,除用财政资金购置(预算资金)外,也可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科研项目)购置、引进等途径,往往由于非预算管理下资产的特殊性,缺乏价值计量标准、经济效益反馈核算等原因,导致会计核算的缺失,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优点

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是目前众多高校予以肯定并运行的种现代管理模式,其理念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高速的信息服务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后台操作程序,专门面向高校发展和管理设计开发的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下的运作模式。该系统为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提供了一个智能化平台,支持信息门户身份认证,有专业的系统模块,如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查询、数据统计上报等,为管理者提高管理水平,为决策层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以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

(一)将静态管理转化为动态管理,体现实时化的信息交流,更是种交互式的工作模式

以往固定资产传统的管理是人工账册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变动情况缺乏信息交流,是一种单向的静态的管理模式。而信息化管理模式具有互联网传输的优势。数据库强大的数据处理平台,固定资产信息一旦录入系统,即可实时控制,事中监督,实现资源共享,尤其在多校区的高校,此模式更能体现其优越性。

(二)数据信息具有完整性、唯一性、规范性、科学性

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数据信息是数据库技术支持的,格式统,字段定义统,标准统一。当管理员在初始录入固定资产信息时,必须遵循系统流程的严格要求输入规范化的信息记录,系统即自动科学地分类整理,产生唯的数据条形码编号,有条不紊地记载和完整保存着所有固定资产的信息,大大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有效地避免数据的重复、丢失和缺失,减轻工作人员的审核工作负担,为财务部门会计核算提供客观准确的信息做出切实的保障。

(三)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对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进行组织、协调、配置、监控的一系列活动的科学管理模式

该模式分工严密,由专门负责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领导、统筹分配,二级部门即归口管理部门分块管理,三级部门即使用部门分散管理,具体实物管理落实到具体人员,层层把关,从采购验收到计价调拨、报废,每一个环节均落实责任人,透明公开地记录在资产信息系统上,从而建立种有效监督的约束机制,避免了主观因素的人为操控和管理上的推诿现象。

三、利用信息化管理模式,有效推进财务部门会计核算的改革与创新

(一)根据实时数据,财务专管人员做会计分录

在高校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固定资产管理功能均可在校园局域网上运行,资产管理部门统管理,资源配置,各归口部门和使用部门在信息门户身份认证下进行分管,财务部门由原来的独立核算改变为实时核算,为了保证会计数据的安全可靠,可另外配置合专用服务器和会计核算系统,在校园网内与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连接,由专门核算固定资产的财务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开具资产验收人库单后,在信息管理系统上录入该资产的详细信息,系统同时建立唯一的数据编号,产生条形码、电子卡片,并通过网络传输到财务固定资产核算门户下,财务专管人员即可根据实时的数据信息做会计分录(前提是在权责发生制的计量基础上),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应付账款”。

我国现行高校会计制度是实行收付实现制计量基础的,然而随着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推进,收付实现制在财务工作中产生了相当的局限性,不能科学全面反映单位资金运动情况和工作业绩,已被众多专家学者质疑,提出应逐步实行权责发生制的计量基础。因此,增加“应付账款”科目,反映高校应付未付给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资金,属于负债类科目。直至财务把该笔负债资金支付后,可做会计分录:借记“应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

由此既可以解决固定资产部门与财务部门账账不符,信息不对称问题,又表明了资金流动情况,防止出现高校隐匿性的债务问题。

(二)增加“累计折旧”科目,作为固定资产的备抵科目,用于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和价值转移

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中根据资产的不同性能、性质与耐用程度、市场因素等来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对于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般采用直线法折旧,而电子类产品、科技含量高的设备,由于技术进步等因素,更新较快,应采取加速折旧法。系统会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及确定的折旧方法测算每项固定资产每期应计提的折旧金额,储存在数据库中,在设定的期限定期、

自动发送折旧信息到财务固定资产核算专管人员门户。财务专管人员只需根据提示按期计提折旧,做会计分录:借记“教育事业支出――折旧费”,贷记“累计折旧”。

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有助于提高折旧基金用于积累和补偿的主动性和计划性,客观反映固定资产使用价值的损耗和转移,使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简单化、程序化、规范化,避免出现少提折旧、漏提折旧或过期提折旧等现象。

(三)同类产品信息查询的真实性、客观性

在日常资产管理工作中,仅仅通过手工账册比较难以查询同类产品的替代情况或更新状况,而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同类产品的信息可设置同类项批量查询、处理,若同类新产品替代原有资产时,即表明该资产已发生减值,遵循谨慎性原则,将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增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借记“教育事业支出”,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保证高校固定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

(四)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全面反映高校资产的投资情况

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科研立项)购建的资产,能在未来给高校自主带来资金流入、经济效益,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应根据谨慎性原则纳入财务核算内。在收付实现制的计量基础上,大多高校财务在科研经费的支付时进行费用化,却因未发生资金收入把科研开发成功的产品(资产)游离在固定资产外,没有资本化,有物无账的情况屡屡发生。作为学校自主开发的科研成果投入使用并产生定的使用价值与收益,此时应增设“实收资本”科目,用来核算高校资本实力的增加。当信息化管理模式监测到此类资产增加,即反馈到财务部门,并做会计分录,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实收资本”,如此系统、全面地反映高校资产的投资状况,为高校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提供了重要保障。

总之,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信息化管理,抓住了新时代经济环境下高校体制改革与会计制度改革结合的契机,对会计核算进行创新与完善,用科学的发展现统筹协调,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稳健的原则,保障高校可持续性发展,把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教育成本管理的优化提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田椿生,刘慧勇,试论固定资产原值与净值差额的经济意义会计研究,1985(06)

[2]陈玲,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问题及建议,交通财会,2009(01)

[3]林文,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思考,引进与咨询,2005

篇9

建立新型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开展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的目标之一,是提高这部分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环节,对于巩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成果,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政府要求的后勤保障制度,提高这一部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分级集中管理

构建政府资产管理新体制,首要前提就是要实行权属集中统一管理。按照政府资产管理安全完整、节约有效的原则,权属集中统一管理有利于明确资产管理各方的责权利关系,从根本上解决资产管理中的缺位、虚位和越位的问题;有利于资产的优化配置,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有利于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和运营。

具体管理模式:①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分级所有和分级管理。实行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资产和地方政府资产分别来源于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级所有和分级管理有助于划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责、权、利关系,强化资产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责任。②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由政府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本级政府(含党委、政府、人大、政协、检察院、法院和社会团体)资产的产权,系统或部门只拥有占有使用权(这是由于各部门资产均主要来源于本级财政)。这样可较好地克服现行的“所有者空位、虚位和占有使用部门的越位,形式上是国家所有,占有者实际所有”的体制弊端。

2.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实行分类集中管理

国有资产中,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具有不同的特性,其管理目标、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手段不尽相同。经营性资产以营利目标为重,非经营性资产以社会公共管理目标为重,资源型资产以社会经济持续性协调发展为重。同时,仅从非经营性资产方面,又分为单纯保障政府行政管理的相关资产,以及分布在科、教、文、卫、城市基础建设等领域内的社会公益性资产。这两类资产,又有着不同特点,特别是分布在各个领域的公益性资产,由于行业的不同,其政策趋向、管理特点和发展目标均有不同,因此,政府资产实行分类管理是很有必要的,专职由政府资产主管部门对保障政府运行的相关资产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即对这部分资产的管理,在权属统一的基础上,建立资产预算制度和对潜在的准经营性资产实行授权(委托)经营制度,并依法规范资产的配置、处置和收益行为。

二、构建新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

为提高这一部分资产的使用效率,提高资产保障效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新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1.与财政协同,资产和预算部门分立

新的体制要以培育完善、独立的资产产权人利益和资产使用人利益为着力点。通过立法设立独立的资产产权人和资产使用人,并确立其为市场关系中的主体。资产产权人对一切使用其资产的行为和主体收取使用费,并用于资产的更新、改造和维护,是市场关系中的卖方。资产使用人代表众多的资产使用单位,以一个统一的部门出现,实施后勤保障,处理一切的行政事务,也就是后勤管理部门,负责从财政取得资金,并同产权代表人协商资产使用价格,结算使用费。这实际上是强化和完善了现有的行政机关后勤管理部门的职能,彻底改变现有后勤管理分散的局面。建立了这两类主体,也就彻底告别了传统的财政资金无偿使用的时代,行政成本的观念从此将深入行政活动过程本身,市场机制的引入,将大大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保障性资产管理部门和经营性资产管理部门相互独立、相互依托

因行政单位资产还肩负着保障服务功能,而后勤保障具有即时、必需的特征,为此,在将后勤保障性资产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还是要保留一小部分保障性资产,用于为特殊的重要人员、部门和事件服务,这是部分资产需要保密或不便于进入市场购买时必不可少的保留。这部分资产也需要进行核算,与模拟市场价格进行比较,不断提高使用效率。保障性资产只能来源于财政资金,不允许来源于经营性资产管理部门的划拨,两者之间保持彼此的独立性。经营性资产管理部门则要根据行政单位的保障标准,做好与资产使用部门的费用结算,同时也要做好闲置资产的经营变现工作。

3.产权营运部门要建立完整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建立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营运部门是资产管理的具体实现形式。资产管理部门在盘活资产存量、实现资产变现、加速资产更新等具体目标的要求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探索行政单位国有资产营运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比较科学的方法是采取国有控股的形式,引进不同所有制的资本,实现资本主体多元化,不断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在进行资产营运过程中,应尽量采取国有控股公司的形式,实行稳健的经营策略,高度重视可能出现的风险。

三、探索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机构设置的有效路径

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建立新型的保障性资产管理体制,其授权主管部门机构设置是关键,是重要的组织保障。

总之,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新的探索性工程,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加以解决的重要环节,建立独立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是历史的必然。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范,必将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规范,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篇10

一、江苏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概况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平台建设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江苏省属高校的国有资产在2012年已经全面采用“江苏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该系统通过协同办公平台,除设有基础信息设置,卡片管理维护资产信息,打印资产条形码标签等功能外,对资产购置、资产变更、资产处置、资产记账、资产维修、资产统计等各项工作进行日常管理。通过网络化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产名称、数量、原值、资产归口、使用部门、保管人等相关信息可以通过“资产查询”功能方便的获得。高校各院系、各部门可以随时了解自己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和变动情况,以充分利用资产设备,优化资源配置,构建从资产购置、资产使用到资产处置全过程的有效监督体系,解决了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院系部等对资产管理流程难规范,管理原则难统一,资产入库、报销、处置难及时等问题。两年来该系统的推广应用,可以使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各院系部根据系统中资产账务、资产购置、资产变更、资产处置、维修管理、绩效管理等功能各司其职,使高校资产管理模式、资产购置处置流程、资产账务处理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二、新高校会计制度对国有资产的核算要求

2014年1月1日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开始实施,新高校会计制度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重新对固定资产进行了分类,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新增了固定资产折旧计提与无形资产摊销的相关规定及具体方法。新制度要求高校全面核查转入新账的固定资产原价、截止2013年12月31日已使用的固定资产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按新制度规定补提折旧。从2014年1月1日起,按新制度规定每月计提折旧,对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且未领出库的资产,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存货”中。在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全面核查固定资产实物与价值时,笔者发现,按照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还有一些细节需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三、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国资系统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一)分类明细账问题

新高校会计制度将固定资产分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六大类进行核算;资产管理系统将全校分类明细账分为:01-房屋及构筑物、02-土地及植物、03-仪器仪表、04-机电设备、05-电子设备、06-印刷机械、07-卫生医疗机械、08-文体设备、09-标本模型、10-文物及陈列品、11-图书、12-工具量具器皿、13-家具、14――行政办公设备、15-被服装具、16-牲畜高教十六大类;新高校会计制度与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分类明细不一致。新高校会计制度增设了“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科目,累计折旧分“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家具用具装具”四类明细科目核算,文物及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不计提折旧。笔者认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高教十六大类明细分类,可以跟新高校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六大类及累计折旧明细账四大类相结合,根据会计制度固定资产分类设1-房屋及构筑物,2-专用设备,3-通用设备,4-文物及陈列品,5-图书档案,6-家具、用具、装具,7-动植物一级明细。在2-专用设备下设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机械、文体设备、标本模型二级明细。在3-通用设备下设行政办公设备二级明细。6-家具、用具、装具下设工具量具器皿、家具、被服装具二级明细,将土地与植物拆分,7-动植物中设植物、牲畜二级明细。根据高校会计制度,高等学校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作为无形资产核算。随着高校从单纯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并重型转变,高校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各高校取得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越来越多,作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应全面负责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笔者认为,高校明细分类账中,增加8-无形资产一级明细,将可以单独核算的土地、专利权等作为二级明细归类于无形资产中,以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防止高校专利权等无形资产的流失,为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提供核算依据。

(二)专用设备与通有设备的分类问题

根据财政部《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目录》,预算单位通用设备是指各行各业都使用的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空调机等,专用设备是指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科研、公安执法等特殊行业使用的设备,由于资产管理部门出具的资产入库单没有资产分类一栏,财务记账一般把用于教学的设备,如电脑、实验室所用空调机等记入专用设备,将行政人员所用电脑、行政楼等所用空调机记入通用设备,这使得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中固定资产明细分类不一致。笔者建议,在资产入库单中增设“资产分类”一栏,财务记账时依据资产入库中的资产分类进行固定资产明细的核算,使得财务核算系统资产分类明细与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资产分类保持一致性。

(三)累计折旧及累计摊销的计提问题

新高校会计制度增设了“累计折旧”与“累计摊销”科目,规定2014年1月1日起,按照新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财务部门只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核算,不对资产进行卡片管理,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存在较大的无形损耗,如果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提与核算,违背了会计谨慎性原则,也使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固定资产余值与财务系统固定资产余值不一致。资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维修管理”功能,分析两年来跟踪维护的各类资产,对各类资产使用年限进行合理预计及计提。笔者建议,在资产管理部门办理资产入库单时,即核算好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金额,并在资产入库单中增设“折旧年限(月)、折旧金额(月)”,使财务部门记账时有据可依。

四、总结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使资产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优化了资产配置,提高了使用效益。但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系统软件开发企业、高校各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综合运用网络平台、计算机技术,根据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新高校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不断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可操作性、科学性,对系统加以后续维护与升级,为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实物管理与财务部门资产核算、账物核对带来便利,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作者单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篇11

一、新旧医院财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对比

(一)固定资产的概念、分类及计价的对比

1、固定资产的概念

新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其中: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旧制度下,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活动购置和建设上述各种房屋设备、仪器的投资,形成固定基金,而固定基金的实物形态则是固定资产。

由于新制度下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旧制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低值易耗品。

2、固定资产的分类

新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分为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医院的图书参照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不计提折旧。

旧制度下,医院的固定资产按照其自然属性,结合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共分五大类: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的计价

旧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的计价采用以下两种标准:(1)原始价值(又称历史成本、固定资产原值);(2)重置完全价值(又称现时成本重置价值)。而新制度下,固定资产按实际成本计量,从而使医院的收入与费用配比更合理,医院经营成果的核算更真实。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对比

旧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按其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计算提取修购基金,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和大型修缮。具体比率由医院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和使用年限核定,且一经确定,除有特殊情况外不得随意变动。

新制度下,医院原则上应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平均年限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医院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预计净残值。这样,“累计折旧”科目和“固定资产”科目相抵后就是医院固定资产的净值,从而真实地反映了医院的财务状况。

(三)固定资产处置的对比

旧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的清理报废和转让,一般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核销,其变价净收入转入修购基金。其弊端是医院固定资产处置随意,报废固定资产清理不及时,造成账实严重不符。

新制度下,医院出售、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或无偿调出、对外捐赠固定资产时,应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处理。从而保证了医院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二、新旧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的对比

(一)新旧制度衔接有关固定资产的核算

新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医院固定资产的原价。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的提高,原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要求转为低值易耗品。在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过程,应根据新的固定资产目录,结合固定资产清理状态,对原账“固定资产”科目分别做以下会计核算:

1、达不到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借记新账“库存物资”科目,贷记原账“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原账“固定基金”科目,贷记新账“事业基金”科目; 对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借记新账“事业基金”科目,贷记新账“库存物资”科目。

2、符合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因出售、报废、毁损等原因已转入清理但尚未从原账核销的,应借记新账“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原账“固定资产”科目,同时借记原账“固定基金”科目,贷记新账“固定资产清理”科目。

3、符合新制度下固定资产确认标准且未转入清理的,应将相应余额直接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

(二)新旧制度下固定资产核算的对比

新医院会计制度取消了“修购基金”、“固定基金”科目,增加了“累计折旧”、“固定资产清理”、“待冲基金”科目。为了核算、反映和监督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设置了“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医院固定资产的原价。同时,医院应对除图书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内系统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现就新旧制度下固定资产的核算对比如下:

1、固定资产取得的核算

旧制度下,医院购入固定资产,应根据资金的不同来源,分别借记“医疗支出”、“药品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固定基金一般应与医院固定资产账面原值相等。

由于旧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列支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医院发生大量的资本性支出,从修购基金和事业基金中列支,有的医院从医疗支出或药品支出中直接列支,即直接列入当期成本。提取修购基金时,借记“医疗支出”、“药品支出”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这种核算方法,必然造成支出的加大,是成本的一种虚增。这样,医院当期甚至当年的收支结余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医院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固定资产计提修购基金,医院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项目只反映原值,不能反映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提取的修购基金,由此形成的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总额、净资产总额和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失真。

新制度下,为了将医院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收入和自有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区别开来核算,新设置了“待冲基金”科目。医院使用自有资金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使用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购入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待冲基金”科目;同时,借记“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教项目支出”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按月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时,按照财政补助、科教项目资金形成的金额部分,借记“待冲基金”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按照自有资金形成的金额部分,借记“医疗业务成本”(医疗及其辅助活动用固定资产)、“管理费用”(行政及后勤管理部门用固定资产)、“其他支出”(经营出租用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2、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医院固定资产处置,主要包括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调出和捐赠等。医院发生上述业务,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核算。下面仅对新旧医院会计制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