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8 09:23: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健康教育传播的意义

篇1

【中图分类号】 R 512.91 G 479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170-03

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以20~39岁者为多,占艾滋病感染者的69.9%[1],预防艾滋病正在成为大学生们必须正视的问题。为具体落实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笔者对近3 a来山东滨州职业学院入学新生进行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入学新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为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制定目标与计划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层整群抽取近3 a来山东滨州职业学院入学新生作为调查对象。2006 年调查学生212名,男生54名,女生158名,年龄为(18.63±1.12)岁;2007年调查学生248名,男生109名,女生139名,年龄为(19.43 ±1.10)岁; 2008年调查学生223名,男生107名,女生116名,年龄为(19.55 ±1.00)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根据我国的研究情况以及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经专家审阅后形成。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指标、预防艾滋病基础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非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及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等共计35题。除一般人口学指标外(5题) ,其余各题均为选择题( 30 题)。选择题答对1题计1分,答错或不答计0分。

1.2.2 调查方法 由专业技术人员或经过培训的校医在新生入学后2周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前向学生说明调查的意义,强调是不记名、自填式问卷,答完后当场回收。

1.3 统计分析 采用 EpiData3.0进行录入,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包括一般统计描述、百分率计算、χ2检验和t检验等。

2 结果

2.1 总知晓情况 2006-2008年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分别为61.9%,74.4%和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8,P

2.2 基础知识知晓情况 学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6道题中HIV代表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会严重损伤人体的免疫系统2道题知晓率3 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1。

2.3 传播途径知晓情况 新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总知晓率2006-2008年分别为84.1%,83.5%和84.6%。共用牙刷一题得分较低,传播途径7道题3 a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低于传播途径知晓率,9道题中蚊虫叮咬、共同进餐和咳嗽、打喷嚏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病毒3 a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6道题3 a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2.4 预防方法知晓情况 新生对艾滋病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均较高,其中安全套一题得分相对较低。5道题3 a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对HIV感染者的态度 新生对HIV感染者正向态度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第1题3 a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6 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情况 2006年男生得分23.26±4.10,女生得分23.02±3.81;2007年男生得分24.92±3.29,女生得分23.28±3.18;2008年男生得分24.75±3.52,女生得分24.36±3.61。男生3 a得分都高于女生,但仅2007年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 ,P0.05)。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效果显著 调查结果显示,近3 a新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被调查学生中原先就读的学校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形式有开设健康教育课或知识讲座、宣传栏、宣传册和播放VCD等,其中56%的学生赞同开设健康教育课或知识讲座。表明近年来山东省比较重视在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有效地巩固了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知识,但是通过调查显示,高校新生预防艾滋病基础知识水平不均衡,还有待加强。

3.2 健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调查结果显示,在艾滋病传播途径中,除“共用牙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外,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的知晓率较高。非传播途径部分的知晓率则普遍较低, 其中蚊虫叮咬一题2006年仅31.6%。共用浴缸和共用游泳池的知晓率也偏低,这与王忠等人的调查结果一致[2]。新生对艾滋病预防方法的知晓率中除安全套一题得分相对较低外,其他题均较高。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愿意关心和帮助他们,赞成他们享有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权利。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同意对 HIV 感染者给予强制隔离治疗,与积极的态度相矛盾。

3.3 男生得分高于女生 调查显示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男生3 a均高于女生,这与国内相关研究一致[3]。这可能与男生对艾滋病知识的关注程度较高,因而获得知识的途径较多有关。

综上所述,针对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宣传中的薄弱环节,建议在高校中常规开设健康教育课或知识讲座,加强艾滋病基础知识、非传播途径知识和对HIV感染者态度的教育。非传播途径知识的掌握有助于消除学生对于艾滋病认识上的误区, 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对待 HIV 感染者的正确态度。此外大学生正处于性活跃期,加之思想不成熟,应在进行预防艾滋病、性病知识以及安全套的正确使用等知识教育的同时,进行性健康和性道德教育,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恋爱观[4]。还应加强对女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由于此次调查选取的样本量较小,不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因而需增加样本量作进一步研究。

(致谢:感谢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姚荣英副教授,蚌埠医学院护理学系谢虹副教授对调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4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北京: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2007.

[2] 王忠,陈汶汛,吕学琼,等.广东省湛江市某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42.

[3] 吴方红,朱亮,初炜,等.辽宁某医科大学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中国健康教育,2008,24(2):108-109.

篇2

[关键词]传染病;知识教育;高校

学生高校学生人数众多,人际交往也比较广泛,近些年来传染病的发生一直十分常见。高校由于未完善和严格执行相应的制度,导致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存在较为明显的欠缺,学生缺乏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为传染病在高校的传播和流行留下了隐患。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校传染病的防控。为对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观察,本文选取某校1000名学生展开调查与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某校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0名。1000名学生中男生615名,女生385名;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0.12±2.08)岁。观察组给予1个月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给于专题传染病知识教育,1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2组学生的各项指标和腹泻发生情况,进行组间比较。2组学生的一般资料例如性别、年龄、体质、健康状况、以及知识知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健康教育实施前对全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学生近1个月腹泻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问卷结合常见传染病的感染、传播等进行设计,分成2大方面,包括传染病基本知识的认知与学生的卫生习惯情况,每方面以100分为满分。调查内容有学生对几种常见传染病例如肺结核、流感以及病毒性肝炎等的认知,学生的卫生习惯和防治传染病的积极性,学生性别、体质、疾病的发生等基本情况。在专人监督下进行调查,要求学生单独不记名完成问卷,问卷当场收回。通过发放健康手册、开展讲座、多媒体展示以及游戏参与等方式对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时长1个月。1个月后,对全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且对学生的腹泻情况进行观察。

1.3质量控制

确保调查问卷制定的科学合理性,选取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人员负责调查工作的开展,认真审核回收的问卷,保证问卷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均数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学生健康知识知晓得分比较

健康干预前,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得分观察组为(70.25±2.36),对照组为(70.12±2.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评分为(98.03±1.33)分,对照组为(78.37±2.58)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学生健康教育前后卫生习惯评分比较

健康教育干预前,卫生习惯评分观察组为(69.26±2.11)分,对照组为(70.01±2.0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得分(98.12±1.13)分,对照组(77.27±3.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学生健康教育前后腹泻发生率

健康教育干预前,腹泻发生率观察组为4.46%,对照组为4.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实施后,腹泻发生率观察组为1.33%,对照组为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高校聚集了大量的学生,人口密度集中,由于学生缺乏较强的健康意识,对有关流行病知识也不甚了解,易造成传染病在高校的传播和流行。目前,高校经常发生各种传染病疫情以及意外公共卫生事件,一方面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社会及家庭的和谐稳定。传染病主要通过传染源、传播介质以及易感人群进行传播,为使传染病在高校的传播得到有效预防,必须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3个方面展开,未爆发流行时,高校应以切断传播途径为工作重点。而调查显示,传染病的高发与学生缺乏传染病知识的了解存在较为密切的关联,因此加强学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对传染病的防控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本资料结果可知,实施健康教育后,有效提高了学生对传染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使学生基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腹泻发生情况也有了明显的改观。因此,健康教育的实施,可使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得到显著提高,使其摒弃不良的卫生习惯,实现传染病感染与传播的有效防控。调查显示,健康教育的实施,促使学生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得到显著提升,使传染病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对照组虽未接受健康教育,但是平时通过上网、看书等了解到一些传染病知识,因此其健康知识、卫生习惯的得分也有所提高,腹泻发生情况也得到改善。

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实际,传染病的防控应做好以下工作:(1)对高校传染病报告制度进行完善,对国家制定的有关规定给予严格执行。(2)认真执行缺课报告制度,明确因病请假学生的具体情况,并且做好相关登记,如发现疫情应及时报告和处理,并对患病学生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的传播和扩散。(3)建立完善免疫接种制度,在传染病高发区,应教育学生注意饮食安全,避免长期停留在人群密集的场所。(4)加强卫生监督检查的实施力度,对新生进行全面体检,并且确保校园环境的清洁、卫生,对食堂等重要场所进行杀菌消毒处理。(5)完善传染病发生处理机制,一旦发生传染病,必须第一时间向上级反映,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消毒和采取相应的隔离。第六,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的制定,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6]。

[参考文献]

[1]赵伟,范舒云,梁海峰.388名大学生传染病及公共卫生安全知识和行为干预调查[J].中国校医,2014,28(1):13-14,16.

[2]包和平.高校学生传染病患病现状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12):1685-1689.

[3]谢雪妮.昆明市3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014.

[4]冉丽娟.传染病对大学生心理影响及应对策略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5.

篇3

【中图分类号】 G 479 G 451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5-0402-03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owards AIDS Among Middle School Doctors in Ningxia/ QIAO Hui*, ZHANG Yuhong, LUO Xianghong, et al.*Public Health School of Ningxia Medical College, Yinchuan(75000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health educational situation in AIDS prevention among middle school doctors in Ningxia,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AIDS health education. Methods Ninetytwo middle school doctors in four cities in Ningxia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n anonymous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ults 35.3% of the investigated doctors had received AIDS health education, and over 90% of the doctors had correct answer to the route of AIDS transmission. However they scored very low on the route by which AIDS don't sprea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IDS.About 95.7%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doctors and 98.9%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doctors approved of education of AIDS preven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but nearly all the school doctors of Hui nationality(96.8%) opposed giving lectures on condom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and 49.2% of school doctors opposed giving lectures on the correct way of using condoms in senior middle school. Those doctors who had received training scored higher than those who hadn't received training in the aspects of 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s AIDS prevention,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school doctors of Hui nationality scored lower than those of Han nationality in attitudes towards AIDS health education(P<0.01). The school doctors acquired their knowledge on AIDS from books, newspaper and magazines(76.9%) and then from broadcast(45.2%). Training ranks the fifth place in AIDS knowledge acquisition(23.6%). Conclusion Training on AID prevention edu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mong middle school doctors and health education teachers in minority areas. Outline and teachers' reference books on AIDS prevention in school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minority areas should be compiled as soon as possible.

【Key word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Universal precautions;Health knowledge,attitudes,practice;Faculty

艾滋病(AIDS)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疾病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初流行以来,已在世界各地蔓延。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个人的观念及行为密切相关,在中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能够培养青少年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他们对不良生活行为和高危行为的抵御能力。因此,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最好的“疫苗”。学校是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

要场所,学校校医、健康教育教师在学校健康促进、预防AIDS健康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宁夏地区回族人口占全区人口的34.77%。由于及风俗习惯等原因,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将更多一些。为此,笔者于2005年8月对参加“宁夏学校预防艾滋病及生活技能骨干师资培训班”的98名校医和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校医、健康教育教师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与态度,为今后在民族地区更好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积累经验。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参加“宁夏学校预防艾滋病及生活技能骨干师资培训班”的全体学员,学员分别来自银川市、石嘴山市、固原市、吴忠市,共98名,发放并收回问卷98份,有效问卷92份,有效应答率为93.9%。其中男性47人,女性45人;回族35人,汉族56人,其他民族1人;校医或学校护士69人,生物教师兼职健康教育教师14人,专职健康教育教师4人,其他教师5人。平均年龄(42.23±2.31)岁。

1.2 方法 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根据我国具体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1)基本情况;(2)艾滋病基本知识和态度;(3)接受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培训情况;(4)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和存在的困难。采用不记名方式答卷,当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在填写调查表前,由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和注意事项。

1.3 统计分析 用SPSS 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被调查教师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识(性传播、经血传播、母婴传播)掌握得非常好,正确率都在90%以上;但对共用厕所、蚊虫叮咬、得性病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等知识掌握得较差,尤其是对艾滋病目前无有效的疫苗和治愈方法答对率很低,分别只有46.7%和64.5%。有35.3%的教师回答曾接受过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见表1。

被调查的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主要来自书籍、报刊、杂志(76.9%),其次为电视、广播(45.2%),培训在各种来源中居第5位(23.6%)。

将艾滋病知识题目计分,答对1题得1分,满分14分。结果显示,接受过培训的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得分为(11.72±1.68)分,高于未受过培训的教师得分(10.25±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9,P<0.01)。回族教师预防艾滋病知识得分为(10.86±1.23)分,低于汉族教师的(11.43±1.09)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预防艾滋病的态度 几乎所有的被调查教师都赞同在初中和高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对在学校讲解正确使用知识的态度中,有44.6%的教师赞同在初中阶段讲,71.7%的教师赞同在高中阶段讲(表2)。96.8%的回族教师反对在初中阶段讲解正确使用的知识,49.2%的回族教师反对在高中阶段讲解正确使用的知识。

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态度总得分为(11.19±1.55)分,高于未受过培训的教师总得分(10.24±1.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P<0.01);回族教师对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态度总得分为(9.32±2.01)分,明显低于汉族教师总得分(11.67±1.9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P<0.01)。

2.3 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 多数教师表示对艾滋病毒感染者不歧视,但仍有部分教师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不够宽容,或缺少同情、关心的态度。见表3。

2.4 校医和健康教育教师希望学习的知识 84.6%的教师回答需要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知识,在知识需求中居第1位;其次为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基本知识(72.8%);还有66.7%的教师表示想要了解有关艾滋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研究进展。

2.5 在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困难 在47名曾开展过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教师中,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害怕提及敏感问题(45.3%)、缺少课时(23.6%)、不知道具体的教育方法(20.3%)及难以把握教育的度(12.6%)。

3 讨论

3.1 重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培训 调查结果显示,宁夏部分中学校医关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对于有些不传播HIV的途径如蚊虫叮咬、共用厕所等认识较模糊,仍有32.6%和19.4%的教师不知道蚊虫叮咬和共用厕所不传播艾滋病,部分校医不清楚剃须刀、牙具传播HIV的危险,不清楚患性病者更易感染HIV;分别有46.7%和64.5%的校医不知道目前尚无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也无治愈艾滋病的方法。学校是有效促进学生、个人、家庭和社区成员健康的重要场所,在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校医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提示在今后对校医的培训中不能只强调传播途径,还要讲清楚不传播的途径,注意纠正人们的一些错误认识,消除大家的盲目恐惧,这对普及预防艾滋病知识有着重要意义。

3.2 积极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恐惧和歧视心理 调查结果显示,仍有相当部分的校医回答不愿意与感染有艾滋病病毒的同事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44.5%),有28.3%的校医不同意让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在同一个教室上课,有39.0%的校医同意让艾滋病人远离他人生活。在调查中校医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对AIDS的恐惧心理与歧视并不完全是由于知识缺乏造成的。有关专家认为,宽松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整体预防[1];而歧视会产生负效应,是一种社会危险因素。因此,如何消除恐惧心理和歧视行为应作为今后培训工作的重点,也应作为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点。

篇4

营养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人们易于接受与理解的方式达到传播营养健康知识的作用,从而达到提升人们对营养健康行为、态度与认知状态。而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由于生活习惯、社会风气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健康、不合理饮食情况占据一定比例,这主要是人们对营养健康知识和重要性缺乏认识,因此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升人们营养健康的认知、行为和态度情况[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地大学生和高中生,总人数为1425例,其中男性782例,女性643例;年龄范围为15岁至23岁,平均年龄为(19.4±2.6)岁;大学生731例,高中生694例;所有调查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采用自填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其中发放调查问卷1526份,回收合格问卷1425份。

1.2 方法

营养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通过课堂、网络教育平台等方式将营养健康知识传播给青少年,让青少年充分意识到自身在营养健康知识上的缺乏,态度和行为上缺乏正确对待,以相关话题展开讨论。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依据营养健康知识对学生在相关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上做有效调查,有效观察教育前后青少年对相关内容的了解与执行情况。在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问卷评分上,各项分数范围为0至100分,总分为300分,分数越高,代表知晓与执行情况更好[2]。

1.3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

2 结果

2.1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健康行为执行状况

如表1所示,在饮食行为上,教育后其合理饮食状态比例显著提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健康饮食行为执行状况[n(%)]

饮食行为内容 教育前(n=1425) 教育后(n=1425) p

在饮食上倾向于营养科学搭配 893(62.66) 1327(93.12)

依照早餐吃好、中餐吃饱,晚餐吃少原则 727(51.01) 1272(89.26)

每天吃早餐 993(69.68) 1310(91.93)

吃饭用时在10至20分钟 1051(73.75) 1262(88.56)

尽可能少吃快餐 616(43.22) 1216(85.33)

不因保持身材而过度节食 1167(81.89) 1362(95.57)

活动锻炼与饮食摄取保持平衡 892(62.60) 1229(86.25)

不偏食挑食 693(48.63) 934(65.54)

2.2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健康饮食态度状况

如表2所示,在营养态度合格率上,教育后显著高于教育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健康行为执行状况[n(%)]

健康态度内容 教育前(n=1425) 教育后(n=1425) p

营养饮食对健康很重要 1384(97.12) 1411(99.02) >0.05

早餐很重要 993(69.68) 1381(96.91)

希望获取更多营养健康知识 628(44.07) 1268(88.98)

努力让自身饮食与健康营养标准更贴近 1027(72.07) 1351(94.81)

愿意改善自身不健康饮食习惯 1151(80.77) 1358(95.30)

2.3 营养健康教育前后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评分情况

在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评分上,教育后各项评分高于教育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3:营养健康教育前后青少年营养健康知3 讨论

从本研究结果可知,通过营养健康教育后,青少年在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上均有所提升,教育前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篇5

传染病是临床殊的病种,传染病患者护理对于传染病的治疗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已成为传染病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手段,它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取得的显著效果,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与认可。笔者以肠道传染病患者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为例,探讨健康教育在传染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住院的肠道传染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46例,平均年龄30、25岁。肠道传染病判断以常规诊断标准为参考,大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酸痛、全身中毒症状。

1.2 研究方法

以本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期间住院的肠道传染病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在护理中开展全面的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教育结果,分析比较患者在教育前后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作为数据录入软件,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健康教育前后肠道传染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前,患者对于肠道传染病的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很低,尤其对于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了解不清。在开展健康教育之后,知晓率明显提高.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1>0.05)。详见表1。

2.2 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评价

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综合满意率达到80.17%,在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开展健康教育质量评价,以百分制为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时性、趣味性以及全面性。趣味性得分较低,评分结果详见表2。

3 讨论

此次肠道传染病健康教育主要内容包括:肠道传染病是“粪一口”传播,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期肠道传染病可经苍蝇传播,饭前便后洗手可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在外用餐应选择干净卫生的餐厅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剩余食品、隔餐食品要彻底再加热后食。用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家中常备“泻立停”等应急药物,肠道病菌会随手、食物、饮用水等经口而感染等,与肠道传染病相关的知识。健康教育后的知晓率明显提高,提示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本次研究中,健康教育的趣味性评分较低,相关人员可以采取各种方式,综合使用文字、图画、视频等媒介增强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从而使患者更加容易理解记忆相关知识。

在传染病防治中,健康教育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有利于传染病的管理。健康教育在开展中,突出传染病的特点,教育人群以预防为主,做好消毒隔离。鼓励相关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增强病人的法纪观念、道德意识及社会责任感。使患者既要学会保护自己,也学会对他人负责。

第二,有利于病人预防保健意识的增强。相关研究表明,98.21%的患者关心自己的病是否传染,96.80%的患者不了解传播途径,而且大多数病人及亲属不知道消毒隔离方法及隔离时间.又恐惧患了传染病。医院已经转向了医疗、预防、保健相结合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患者及亲属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教育,可以增强病人自我预防和保健的意识,消除恐惧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三,有利于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的传播手段和技巧的使用,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后护理质量。整体护理中,主管护士应该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篇6

[摘要] 目的 应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吉林省学生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评价2009—2012年和3个项目县(区)健康教育前后学生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 从不同年度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看,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年度之间、健康教育后2010年和2012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两年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同县区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看,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县区之间、教育前镇赉县和宁江区之间、教育后宁江区与镇赉县和前郭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3)外,其余两两县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333)。结论 秩和比法用于评价不同年度不同县区健康教育前后效果综合评价的原理自明,操作简单可行,可以进行多重比较,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教育效果;学生;秩和比;可信区间;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R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31-02

[作者简介] 刘建丽(1972-),女,吉林公主岭人,大专,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地方性氟中毒是吉林省重点防治的一种化学性地方病,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学生群体开展相应活动是该病第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防控地方性氟中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笔者应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2009—2012年吉林省三个不同健康教育项目县区的健康教育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09—2012年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抽取镇赉县、前郭县和宁江区3个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项目县(区),每个项目县(区)每年抽取3个健康教育干预乡(镇),每个干预乡(镇)对4~6年级小学生开展既定的健康教育活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抽中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见表1[1]。

1.2统计方法

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2]综合评价200—2012年和3个项目县(区)健康教育前后学生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不同年度和不同县(区)健康教育效果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按bonferroni法[3]进行校正。

2结果

2.1秩和比的计算

将表1中不同年度不同项目县(区)学生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混合按大小顺序编秩,数值相同者编以平均秩次R(见表1实际观测值后括号内的数字)。行和列秩和比的计算公式分别为RSRr=ΣR/mnp和RSRc=ΣR/mn2(式中m表示列数,n表示年度数量,p表示项目县数量,下同),分别计算得到不同年度基线调查秩和比RSR1和效果评价秩和比RSR2,计算得到不同项目县(区)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价的秩和比,见表1。

2.2不同年度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

将反映不同年度健康教育效果的秩和比RSR1和RSR2进行平方根反正弦代换,其代换值yr95%CI(调整检验水准α=0.05/28≈0.002,u0.002=3.09[4])见表2。

由表2看出,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年度之间、教育后2010年和2012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外,其余两两年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2)。

2.3不同项目县(区)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较

将反映不同项目县(区)健康教育效果的秩和比RSRc进行平方根反正弦代换,其代换值yc95%CI(调整检验水准?=0.05/15≈0.00333,u0.00333=2.94[5])见表3。

由表3看出,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县区之间、教育前镇赉县和宁江区之间、教育后宁江区与镇赉县和前郭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3)外,其余两两县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333)。

3讨论

地方性氟中毒既是环境地球化学性疾病,又是与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健康教育是地方性氟中毒防制的主要干预措施之一。通过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病区群众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实践证明,采取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实施以改水降氟等能够切断氟源的综合措施,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本文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综合分析吉林省学生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从不同年度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看,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年度之间、健康教育后2010年和2012年之间的有差异外,其余两两年度之间均无差异,说明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学生防制地方性氟中毒的知识和技能,且基线调查随着年度的增加,教育效果有一定的提高,教育有一定的后效应。教育前后效果均有一定的提高,以2010年提高幅度最大。由于教育后2010年和2012年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2012年教育效果最差,应引起项目实施单位和监督机构的注意和重视,找出效果下降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改进健康教育工作。从不同县区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看,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县区之间、教育前镇赉县和宁江区之间、教育后宁江区与镇赉县和前郭县之间有差异外,其余两两县区之间均无差异。说明通过4个年度的健康教育,3个县区健康教育效果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且教育后宁江区效果最好。但是,由于编秩只看指标数值的相对排序,出现镇赉县和前郭县教育效果相同的现象,此时可通过改变编秩方法、计算加权秩和比等方法[6]校正,以客观反映其教育效果。可见,秩和比法原理自明,操作简单可行,值得在疾病健康教育前后效果综合评价中推广应用。

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是一项长期任务,仍需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广泛、深入地渗透于思想意识之中,形成并促使家庭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不断提高病区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有效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杜绝氟斑牙和氟骨症发生,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

参考文献]

[1] 张海涛,黄长青,姜爽,等.2009-2012年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4,33(3):354.

[2] 孙爱峰.秩和比法在不同地区人体蛔虫感染现状调查结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226-227.

[3] 方积乾主编.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M].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 董艳,孙爱峰.秩和比法在三类特定人群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6):117.

篇7

    2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提高学生对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所谓健康教育,是指医护人员通过系统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人们主动去采取有利于自身健康的行为,消除或减少致病因素,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2]。健康教育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因此不仅需要护理工作者的积极努力,同时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所谓“教育”不仅要有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有聆听着,才能真正达到其目的,体现其价值。人的健康状况取决于是否有良好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人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地位以及文化修养均能影响到病情的预后。在教学中,笔者以慢性乙肝患者为例向学生说明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因素对病情预后的影响,如开朗乐观、家庭关系好、朋友多的患者病情恢复较快;而悲观抑郁、单亲家庭、缺少朋友的患者病情恢复则较慢,尤其是大量酗酒、发怒、熬夜、劳累等不良行为可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因此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正确的健康教育,对促进传染病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另外,要让学生认识到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比起其他非传染性疾病更加重要。因为医学的局限性,目前大多数传染病比如麻疹、水痘等病毒性传染病,多无特殊治疗方法,治疗关键就是通过对症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慢性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的抗病毒治疗。但是多数情况下,这类传染性疾病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几乎无法治愈,因此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健康人群的预防保健知识宣传,使更多的人群了解慢性乙肝、丙肝等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原理及预防措施,让健康人群对自己的行为生活习惯加以管理,从而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类疾病的发生。健康教育对促进健康而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对于疾病的治疗。同时通过健康教育,使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不仅可减少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可有效地减少全社会卫生资源的浪费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因此对护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能力培养十分重要。其次,由于免疫预防接种的普及,现代急性传染病明显减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仍然会有一些特殊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生,而且易引起爆发性流行;此外,目前对全世界威胁性最大的艾滋病仍没有有效疫苗可以预防,因此对艾滋病的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就是健康宣教。因此,从传染病护理学第一堂课开始,就应该让学生明确健康教育的意义,充分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责任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按护理程序的步骤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3模拟护患沟通,加强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

    传染病患者常需要隔离住院治疗,由于突然离开家庭进入陌生环境,又担心受到他人的歧视,或者病情反复迁延不愈,还有经济压力的原因,容易产生恐惧、孤单、紧张、焦躁不安甚至悲观失望的心理,影响疾病的转归。在教学中,首先要教育学生热爱本职工作,克服怕传染的思想,对待患者要有同情心,要处处关心患者,使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有利于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此外,要将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内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首先应使学生全面了解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预后以及流行病学特征等,引导学生按照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评估,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及健康教育方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注重加强学生沟通技巧的培养,可让学生进行传染病患者角色模拟表演,模拟练习与传染病患者进行沟通的方法。比如可以乙肝患者的健康教育为目标,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训练,让学生分别扮演护患角色,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问题,并现场解答,让学生有身处临床的感觉。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也丰富了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沟通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能力,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少用医学术语,并且尽量多运用鼓励性的言辞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消除心理障碍。同时培养学生善于用举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讲明观点,从而达到指导目的。此外在进行沟通时,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以免引起患者和家属的反感,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充分调动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以利疾病康复。

    4让学生掌握不同健康教育对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要让学生掌握健康教育的宗旨,提高健康教育的能力,首先要使他们了解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有哪些,并且需要对不同的人群做哪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护理专业学生要从事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有健康人群、住院患者及家属、经过治疗已经出院的患者和无症状病原携带者或慢性传染性疾病患者。对不同的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对健康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让学生了解常见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方式、易感人群、季节分布等流行病学常识,懂得传染病重在预防,预防措施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主。如对传染性患者进行隔离可控制传染源,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及环境卫生可切断传播途径,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可提高易感人群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目前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极大的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多为注射吸毒及性传播,可在健康人群中大力宣传吸毒及性的不良后果,切断艾滋病的传染途径,达到预防艾滋病的目的。当学生充分掌握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知识时,才可以将预防保健知识宣传的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

篇8

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0例妊娠合并乙肝患者的一般情况见表1;不同文化程度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及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见表2-3。

3讨论

3.1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情况表2显示,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母婴阻断方法的需求排在第一位。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和高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在心理调试方法和乙肝治疗效果的需求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在母乳喂养知识、产检注意事项和消毒隔离方法等方面的需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历高者对心理调试方法的指导需求较高,而学历低者对知晓乙肝治疗效果的需求较高。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教育的针对性,要根据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需求侧重进行相应的教育和指导,因人而异,保证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都得到满足。

3.2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需求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一对一讲解为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最高需求,其次是多媒体放映和集体讲座。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和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在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方面的需求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他3个方面(集体讲座、多媒体放映、健康教育宣传栏)的需求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学历越高的妊娠合并乙肝患者对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的需求也越高,而学历较低的患者更希望通过直观、通俗易懂的途径获取健康教育知识。这可能与文化程度影响知识的获取方式有关。因此,在健康宣教的护理工作中,应采取患者易于接受的传授方式,因人施教,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4对策

4.1重点宣教母婴阻断方面的知识据报道,重型肝炎病毒感染胎儿总病死率为48.15%,其中55.56%与HBV感染有关。另据估计,我国的慢性HBsAg携带者至少有1/3(可能高达40%~50%)是由母婴传播而造成的。可见母婴传播发生率极高,及时采取有效的阻断方案至关重要。除向患者讲解母婴阻断的重要性外,还应告知其阻断的具体方案,现今效果较好的主要有宫内阻断结合婴儿联合免疫、婴儿联合免疫、单纯疫苗免疫3种。方法分别为:1)在孕28、32及36周时,对孕妇肌内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并在婴儿出生后12h内及1、6个月龄时接种乙肝疫苗5μg,同时肌内注射HBIG200U。有研究表明,该方法的阻断失败率为3%~7%。2)婴儿出生12h内及1、6个月单纯注射疫苗。有研究表明,宫内阻断结合婴儿联合免疫是目前阻断母婴传播的最佳方案。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将最新、最有效的母婴阻断相关知识及时传达给患者,使她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母婴阻断的工作中,以减轻她们焦虑、紧张的情绪,采取正面的态度面对疾病。

4.2加强心理调试指导HBV携带孕妇存在焦虑、抑郁等很多负性情绪,为了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必不可少的。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对其有目的地进行心理指导。对于学历较高的患者,可指导其听一些节奏舒缓的音乐或阅读简单有趣的书籍等,鼓励患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学历较低的患者对良好心理状态的重要性认识比较薄弱,除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外,还应着重讲解心理因素和情绪对疾病发展及胎儿发育的影响。同时,还应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支持、理解与爱护,充分调动社会支持系统的积极作用。

4.3指导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有针对性地向其讲解用药知识、治疗方案及效果,指导患者及家属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注意餐具等生活用品单人单用,及时清洁、消毒。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尤应加强疾病知识的宣教。患者若计划再次妊娠,应指导先行病毒负荷量检测,选择病毒负荷量小的时候受孕,有助于减少母婴病死率和母婴传播率;在病毒负荷量较大时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再妊娠。

篇9

关键词 :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手足口病;患儿家长;护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46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流行强度大、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多发于4岁以下的学龄期儿童,以患儿手、足、口、臀部出现丘疱疹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患儿出现脑炎、永久性肌麻痹,甚至死亡[1-2]。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携带病毒的蚊虫爬咬食物,经口、鼻传染给健康儿童,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患儿感染[3]。多地曾出现手足口病疫情,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且目前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卫生部长刘谦指出,“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是关键”[4-5],因此,对家长实施健康教育,帮助其掌握手足口病相关知识及其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为找到高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我院尝试对患儿家属实施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并将其知识掌握效果与传统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比较。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68例手足病患儿家长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的先后顺序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长年龄为23~40岁,平均年龄(28.32±3.89)岁;男14名,女20名;文化程度:小学及其以下4名,初中10名,高中及其以上20名。对照组患儿家长年龄为22~39岁,平均年龄(27.65±4.08)岁;男15名,女19名;文化程度:小学及其以下3名,初中11名,高中及其以上20名。两组患儿家长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知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患儿家长给予其常规健康教育,以在我院健康教育中心开设手足口病知识讲座为主要形式,每周1次,每次90 min。另在候诊区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现场咨询答疑等为辅助健康教育形式。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手足口病的发病机理、疾病特征、传播途径、护理知识、预防措施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1)在我院网站上开设手足口病知识网页。网页分为在线课堂、在线答疑2个部分,其中在线课堂以微课为主,微课是指以视频为载体的小型课程,一般为5~20 min为宜,由相关专家对手足口病的相关知识进行系统讲解,并让专业人员进行视频录制,录制完成后上传至网页,以供患儿家长随时学习,

并提供在线咨询答疑服务。(2)制作多媒体课件,发送到患儿家长的电子邮箱。用Offic软件中的Powerpoint程序,结合手足口病相关知识,配以图片、流程图、动画等制作多媒体课件,分主题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治疗、用药、饮食、心理指导等进行讲解传播,每周1封,发送到患儿家长的邮箱。在课件制作方面,选择背景模版简洁、明了,字体的颜色应尽量保持一致,且与背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3)建立QQ群。以此通过对话、经验分享的方式进行互动,把患儿家长形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的整体。

1.3疗效判定标准(1)2个月后,采用我院自制问卷了解患儿家长的知识掌握情况,问卷分为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消毒隔离、疾病特征、预防护理四个维度,共20题。问卷采用百分制,≥90分为掌握,≥60分为基本掌握,<60分为未掌握。(2)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向患儿家长发放我科自制的调查表来了解患儿家长对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四个维度。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表1)

2.2两组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比较(表2)

3讨论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多发于每年的5~8月份,患儿表现为起病急,在嘴部、手掌、脚掌出现丘疱疹,部分患儿还伴有咳嗽、呕吐、头疼、食欲不振等症状[6]。2008年曾在北京、上海、广州、安徽等地引发疫情,引发人们一定程度的恐慌。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只能通过提早预防来降低幼儿感染疾病的风险,因此,对家长手足口病健康知识的教育在该病的防控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研究都是通过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册,开设知识课堂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但这种健康教育方式时间、地点有限,影响了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

本研究在以往健康教育方式基础上采用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方式进行疾病相关知识传播,表1通过对两组患儿家长的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发现,采用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儿家长在手足口病疾病知识、消毒隔离、疾病特征、预防护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中两组患儿家长对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比较显示,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随着网络的普及,微课、微博、QQ等步入了人们的视野,给大众学习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基于网络的学习不同于传统学习,人们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可以选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来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灵活性。余立军等[7]曾通过多媒体开展健康教育并有效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牛杰等[8]曾构建出网络教育模式,可见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已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

总之,网络信息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患儿家长对手足口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其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风英,王俊荣,崔兰英.对手足口门诊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8):121-123.

[2]曾凤好.健康教育路径表在手足口病患儿家属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2):132-134.

[3]赵静,张凤英,董盛月,等.北京市海淀区预防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中国健康教育,2010,26(2):155-157.

[4]胡霞,周春霞,胡丹,等.住院手足口病患儿家长健康教育的效果与体会[J].2010,10(11):831-833.

[5]文湘田,钮文异.网络健康教育干预对运动效果影响的调查[J].人民军医,2011,54(7):581-583.

[6]苏洁,周晓菊,薛卫斌,等.多媒体集中式健康教育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4):436-438.

[7]余立军,陆海阳,张洁,等.利用多媒体开展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8):143-145.

篇10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12.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6-0497-02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传染病,呈全球性的蔓延与流行,青少年是目前受害最大的群体[1]。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正处于此年龄段,在生理、心理与性观念等方面处于明显变化时期,改革开放受西方性开放的影响比较大,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婚前持赞同态度[2-3],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提高这个特殊群体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而众多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能够起到显著的干预效果[4-5]。笔者于2008年对某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进行调查,研究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并对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高校的一、二年级在校大学生442名,其中男生292名,女生150名,通过以班级为单位发放宣传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1.2 方法 针对本研究自行编制宣传册,内容包括艾滋病的流行形势、危害及基本知识等。干预前后分别采用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以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其中58个问题计算得分,满分100分。关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19个问题,满分33分;关于艾滋病预防措施的15个问题,满分26分;关于艾滋病基础知识的24个问题,满分41分。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等方面的得分均以换算成百分制的60分为合格。

现场调查采用匿名自填问卷方式,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班级管理人员不在现场,保证调查的保密性和真实性,答卷结束当场收回。问卷收回后,采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检查,筛除废卷,对合格问卷进行编码,统一格式,输入Excel程序,采用SPSS 12.0统计分析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

2 结果

干预前,文科得分明显低于理科、工科和医科(P值均

各项得分比较如表2所示。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得分方面,理科、医科、工科学生在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值均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干预前4类学科大学生的总平均分在70分左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不高。医科学生得分最高,为74.82分;理、工科次之,分别为70.62与70.49分;而文科最低,为65.47分。学科间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差异推测是由不同学科教育背景差异所引起。医科大学生在专业教材中能接触到HIV和AIDS的相关知识,故得分最高。但是仅比其他学科的平均分高5分左右,提示有些艾滋病知识并未在医科专业教材中得到讲解或未得到重点阐述。而与理工科相比,许多地区的文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减少了生物课程的学习,成为文科学生得分比理工科低的原因。因此,应该切实加强高校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特别应重点加强艾滋病教育背景较薄弱的文科类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干预后艾滋病全部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艾滋病知识得分有了大幅度地提高。显示干预活动效果显著,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不同专业学生干预效果有很大差别,理、工、医科学生的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而文科干预后和干预前学生得分差别却没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在干预后,医、理、工科学生得分均高于文科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显示文科学生通过发放阅读宣传册的形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收效不大。

调查结果还显示,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的合格率分别从79.88%,67.44%,64.62%提高到90.26%,80.80%,80.47%,传播途径方面的合格率最高。理、工、医科学生在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基础知识3个方面知识得分均有显著提高,而文科学生则在传播途径与预防措施2个方面的知识得分没有显著提高。再次证实发放宣传册并不是文科学生有效的教育途径,推测可能与文科学生依从性较差有关。提示在对文科类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时,不仅要加大宣讲的力度,采取多种教育方式,还要让干预对象充分了解掌握艾滋病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才能让健康教育工作取得最好的效果。

本文结果提示,针对大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健康教育,应从入学开始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接受取向,采用不同的重点宣传手段,通过校报、校园广播、校内专题网站、发放宣传手册、展板展览、举行专题讲座等多种宣传手段,在校内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利用大学生在同学、朋友中宣传,以便取得更好的宣传效果。要结合性教育课程的开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采取严肃而负责的态度,改变不良习惯,抵御不良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遏制艾滋病在青少年中的传播。

4 参考文献

[1] SELDA H, CIHAT S, MERYEM A, et al. KAP survey of Turkish University students on sexuality,reproductive health, drug addiction and violence . J Reprod Contrac, 2006, 17(4): 315-326.

[2] 林丹,高源,杨洋,等.成都市某重点高校大学生的婚前和相关认识. 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5): 717-719.

[3] 赵英, 蒋小纬,熊伟. 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与的调查分析.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 21(6): 56-57.

篇11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4-0353-02

艾滋病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成为预防艾滋病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国主要的健康教育对象为在校学生[1-3]。医学生既是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未来传播知识的生力军[4],特别是少数民族医学生,由于民族特点及政策提倡[5],毕业后大部分将回到生源地工作,而农村、老少边穷地区正是艾滋病知识匮乏和需要的地方,因此,医学生艾滋病知识掌握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其未来传播防治知识的能力和艾滋病防治效果。该研究旨在了解不同院校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认知现状和防治态度,为进一步实施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班级为单位,在兰州市随机分层整群抽取民族院校一至三年级83名和综合院校一至三年级101名临床医学生,平均年龄(20.66±2.86)岁。其中男生83名,女生101名;甘肃籍占60.3%,外省籍占39.7%;城镇学生占60.9%,农村学生占39.1%;民族院校学生65.1%为少数民族,综合院校学生95.0%为汉族。

1.2 方法 集中研究对象,统一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由调查对象不记名填写。内容涉及艾滋病流行病学、病原学、诊断治疗、预防策略和措施等,其中艾滋病基本知识(包括流行病学及病原微生物学特征等)有13个问题,艾滋病传播途径(包括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有15个问题。答对1题计1分,答错或不答均不计分。

1.3 统计分析 用SPSS 10.0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进行相关指标的计算及统计处理。

1.4 质量控制 设计并经预试验后统一制定问卷,经专人解释调查问卷填写要求后由调查对象完成;建立核查、整理、录入数据的统一标准。

2 结果

2.1 不同院校不同性别医学生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情况 表1显示,2所院校学生接受艾滋病防治知识机会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5,P=0.026);同一院校内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男=0.098,P=0.754;χ2女=1.802,P=0.179);民族院校与综合院校男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3,P=0.531),而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08,P=0.020)。

2.2 2所院校医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了解情况 表2显示,2所院校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一院校内男、女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所院校男、女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 2所院校医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的态度 赞同输血时应检测HIV的民族院校学生有71人,占85.5%;综合院校医学生有97人,占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2,P<0.05)。对“动员全社会力量防治AIDS”的公共卫生观念赞同的民族院校有76人,占91.6%;综合院校为101人,占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55,P<0.05)。表示“无所谓”的民族院校医学生为4人,占0.5%;综合院校为0。表示“反对”的民族院校有3人,占3.6%。

3 讨论

研究表明,综合院校医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知识得分优于民族院校医学生。民族院校65.1%的学生为少数民族,他们大多来自偏远、封闭、分散的地区,对外界的人和事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及封闭心理[6];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基础教育机会的不均等性[7],使其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及机会相对较少。而后者更值得教育系统及全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