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09:18: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多元智力理论者认为,人在完成一件事情时,会综合运用到多种智能。这些智能包括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交往——交流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等。而我们传统的考试、升学多与学生的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密切相关,而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有效产品的能力则几乎没有相关。
多元智力理论提醒我们,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为学生提供基础来加深对我们的物理世界、生物世界、人类世界、人造物品世界以及自我世界的理解。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倡的促进学生理解的目标并没有论及读写能力的获得、基础事实的学习、基本技能的培养或学科思维方式的掌握——这些应该被视为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手段,而并非目的本身。而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也应该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多元智力和阅读课教学组织形式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给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情况的教育的前提条件,是了解这些学生的差异以及学习中他们各自的特殊需要。针对多元智能,我国学者经过潜心研究修订了一系列的测试问卷。通过测试,教师以隐形动态的分层和优势互补的合作相结合为原则创建学习小组,可以在阅读课教学中训练和发展学生多元智能方面获得良好效果。
1、隐形动态的同质分层
所谓隐形,是指哪些学生具有相似的优势智能类型或相似的智力组合,教师心中有数,但相关信息是不公开的,更不会依次给学生贴标签或排队。所谓动态,是指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以及学习内容的弹性变化,允许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转换小组。
2、优势互补的异质合作
在分层的基础上,组建合作小组还要考虑不同智能优势的人互相搭配。采用这种异质合作学习的形式,就能尽量做到优势互补,让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3、同质分层、异质合作的合理交替运用
我们在安排异质合作学习的同时,也需要考虑学生的独立学习。在教学中合理交替运用“同质分层”、“异质合作”,可以防止单纯同质学习带来的标签效应,或单纯异质合作学习对高水平学生缺少挑战的问题。
三.多元智力和阅读课教学模式
新课标改变过去课程管理相对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教师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这就为师生开发课程资源、探索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阅读课教学中,我们有如下的探索。
1、教材内容的课题化
充分挖掘必修教材、选修教材的课程资源,因势利导。通过课堂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深入研究。如学了必修二“珍爱生命”专题,可以引出“屠杀与人性”的研究;学了《荷塘月色》,可以带出“朱自清散文语言风格”的课题;学了《选读》,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简论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学了《选读》后,可以比较《史记》与《汉书》为项羽所作传记在语言风格、叙事手法等方面的差异。
2、课外阅读素材的研究化
叶圣陶提倡“让学生读整部书”,1941年,他在《论中学国文课程标准的修订》一文中明确提出:“把整本书做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他认为,如果有整本书作教材,那么,在中学阶段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和习惯。学生阅读的心理越专一,阅读效果越好。
初中地理教学的课程标准具有多样性,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应依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析,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就初中地理课程《中国的疆域》为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辨别中国的疆域图,并能够在空白地图上标注我国的重要邻国、海峡、岛屿。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课程标准分为学习中国疆域图和借助疆域图辨别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空间智能、自然观察的智能、语言智能以及逻辑智能。
1.2多元智能理论与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关系
针对地理学科“借助中国地图辨别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特点”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等多方面智能。比如对于地理教材上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图、相关文字说明以及课后的活动题,学生应该把位置图的学习作为重点,总结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特点。
2.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初中地理教学
2.1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初中地理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并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而不是单纯以应试为目的。教师应充分了解传统教育的不足和缺点,运用多元教学理论,不断革新教学观念,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学生观、评价观和教学观,有意识地从多元智能的角度主动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和关心学生,寻找学生的优势,依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评价。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地理学科特点为基础,拟定不同的教学方式,配合学生的智力组合特点,寻求适合学生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2.2丰富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认识到学生思想的多样性和看待问题的多角度性,但其认知过程仍以具象思维为主。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认识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智力结构是不同的,将教学设计多样化,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充分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动态化、多样化地展现地理信息,营造地理学习的氛围,记录并展示学生学习的成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新思想,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找到学习并理解地理知识的不同途径。例如,教师在坚守麦哲伦航海时,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世界地图了解程度不够,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或地球仪,动态展示麦哲伦航海时的航线,或者是组织小组竞赛,询问航海的起点和终点,从而让学生理解麦哲伦航海对证明地球是球体这一结论的重要性。
2.3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开展各种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兴趣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例如,教师可以制作我国各行政区的模板,组织学生进行拼图比赛;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组织活动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的特征、自然环境、地方特色,将学习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还可以安排学生组成小组介绍我国的各省的地理常识。
2.对于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管理的评价与反思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现状的矛盾,如果透过多元智力理论来重新审视,我们也会得到很多评价及管理上的反思与启示。洪堡在柏林大学的改革中,鲜明地提出了“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重要原则。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来看,每个教师的智能都是多元而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老师的天赋、能力和特长是有差异的。因此,在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评价及管理中,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科研成果(数量)等硬性指标去衡量和评价教师,死板、僵硬、一概量化的管理方式是不科学的。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于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配置的启示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笔者认为,高校教学与科研人力资源应该采取分轨、分类的灵活化的配置和评价管理方式。
1.高校教学评价轨高校管理者充分重视教师教学活动的再创造性,将其列入学术研究活动,设立教学评价轨,教师教学评价以课堂评价和学生评价为主体,充分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教师工作的主战场,着重考核教学态度、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相较于领导评价、同事或专家评价、教师自评等评价方式来说,学生评价教学能够达到较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设立教学评价轨,并不意味着高校教师可以不进行任何形式的研究活动。事实上,高校教学,需要教师跟踪学科发展动态,需要教师梳理学科研究现状,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再发现、再创造与再研究,本身就属于学术研究活动。
二、应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
(一)多角度激活引导个性化阅读教学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常常表现看不懂和读不出,这是阅读的核心,因此老师要通过多角度的激活引导个性化阅读教学。这就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开展:第一,排除学生心理以及思维上的障碍。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即使有新的见解,往往也不愿意回答,因为害怕说错被同学嘲笑,时间一长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所以在阅读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个体文化的差异,以及社会环境的差异,对于作品理解深度也会存在差异,要明确这种差异的正常属性,就算是专家教科书的答案也并非唯一,通过这种激励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敢于发表意见。第二,倡导教学民主化。民主化教学是新时代重要的教学理念,在课堂阅读教学时,师生之间相互平等,老师能理解的内容学生并非不能理解,学生不明白老师不一定就明白。老师在教学中获得优势在于有着更多的教学资源以及专业知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教学中通过平等的对话更容易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第三,构建交流平台。由于应试教育更多需要以分数为保障,所以老师常常担心阅读教学不能到位,总想面面俱到,但是枯燥的学习方式往往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通过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相互探讨以及和学生进行相互讨论,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学无定式,这是现代创新教育的核心观念,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没有普遍适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具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开展:
1.采用三点相连教学法。
所谓三点就是重点、难点和疑点。在这三点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文化知识信息,能够让学生自由想象,激发学生阅读潜能。在连接重点方面,要对阅读文本的重点采用群策群力的方法进行重点教学。比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语言技巧就是学习重点,要明确“巧”的内涵,然后让学生研读文本,就会逐步发现比喻、通感以及叠词等技巧。写月光下荷花的姿态不同文化素养的学生会产生不一样的理解,但是却又能够产生大体一致的审美趣味。在突破难点教学方面,因为相对较难,所以在阅读中更容易体现出这种多元智能。所以在文本难点的解析方面要采用见仁见智的方法,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抒发胸臆、思接千载。比如在《荷塘月色》中“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在这里为什么朱自清会使用并不美好的词“鬼”作为喻体?这时候学生就会凭借自身的想象和理解进行分析和感悟,从而扩展学生的想象力。在连接疑点教学方面,由于文本中会存在很多疑点,而这些疑点相对晦涩难懂,这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直面疑点,让学生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杜鹃枝上杜鹃啼》,有人就提出这个题目给人的是惆怅还是欣喜?很多人会回答是欣喜,可是杜鹃本身就是一种惆怅的词,因此这种回答似乎又有点不简单,所以通过学生的辨析就能获得更多的见解。
2.三方互动教学法。
阅读说到底就是对文本信息的感悟和发现,所以在阅读时通过互动交流就能有效挖掘文本的深层内涵。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就需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互动和三位一体的互动进行教学。其中三位一体的互动教学则主要指的是文本和文本作者以及阅读主体之间的互动,而这种深入文本以及和文本作者的潜意识的交流互动,往往会获得意味无穷的乐趣。
3.三法互容的教学方法。
个性化思维和阅读经验的积累是风帆,而阅读方法则是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进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引导,比如通过联系生活和逆向思维以及审视批判等三种方法的相互融合,促进学生阅读个性化教学,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三)认真引导学生阅读过程的独特体验
在新课标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充分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以及体验。在当前纷繁杂乱的社会环境中,由于个体的禀赋和素养以及文化的差异,在阅读体验上会产生明显的区别。作为老师最终的评价中,在反馈阅读结果方面要以真诚、负责以及激励向上的评价模式充分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而摒弃传统的以标准答案为准的单一评价模式,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习惯的培养。因此要想充实重视学生独特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那就要做好“三重三轻”工作。也就是重视阅读过程轻视结论、重视肯定阅读轻视否定阅读、重视阅读发展轻视静止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发展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在教学管理中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深化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从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技能,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 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与认识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 年提出的。它系统地论述了一种全新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它认为人类的智力是多元的,我们的孩子每个人都具有九种智能,即: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和生命存在智能。多元智能理论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看待学生,更深入地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几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国内流行甚广,一些教育专家称之为“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有的课程改革专家把其当成指导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新理论”。它为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创造了条件。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学生应该从多元角度去评价,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教育强化其长处,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加德纳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表现出来,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不在于提出人们有多少项智能,而在于指出了人与人潜能的差异性与多样性。他把智能定义为“智能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于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产生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他认为,一方面,智能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智能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多元智能理论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及发展潜力,对学生的智力发展、教师的育人以及教育教学的管理有着直接影响,并在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二 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尊重学生个性,建构合理的评价系统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应根据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教育,这样,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培养。加德纳认为,人的多元智能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开发。他强调,帮助每一个人彻底地开发他们的潜在能力,需要建立一种教育体系,能够以精神的方法来描述每个人智能的演变。学校的教育是开发智能的教育,其宗旨应是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并帮助发现其智能的特点和业余爱好,促进其发展。
人类拥有多种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如果仅凭一、两种智能,是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的。为此,我院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技能培养为方向,适时调整课程,迎合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加快成长。在课程改革中适时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基本要求,整合教学内容,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办学特色,及时将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保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为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构建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从岗位需求人才知识结构的角度出发,侧重对学生技术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为了将多元智能理论渗透到教学管理中,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坚持以教学过程各类教学环节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各类教学检查为手段,使教学管理符合教学规律,在探索、发现、认识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体现教学规律的要求,建立健全系统的教学管理制度。
三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完善各教学环节标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只有通过真正领域(即社会承认其价值的学科)中的活动,才能最佳地发展和促进人类的认知能力”。对教育而言,其对象是人,而多元智能理论提到的八个智能和对人的发展智能功能,在教学管理中得到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是管理者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和教学任务,依据教学客观规律,按照一定的目标、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过程,是整个学院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学管理工作如同纵横交错的网络,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管理队伍做保障,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提高管理效率。高职教学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是实现教学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关键,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必须建立一支“敬业精神好、文化层次高、综合素质优、业务水平强”的管理队伍,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较强的事业心,有现代化管理知识,有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在教育教学中起指导作用。他们既有判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是善于管理的实干家,能较好地掌握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熟悉教师和学生的特点,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将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运用到教学管理中,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具备自我反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和多元智能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学习,在实践中学会科学管理,并从经验管理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由于教学管理各环节互相关联,互相影响,这一切都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发挥“人际关系智能”互相协作和沟通。
总之,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只有积极探索多元智能理论,充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深入理解多元智能理论,才能诠释多元智能理论后就要重新定位教育目标,力求培养学生的八种智能,尽量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建立信心,有天生我才必有用,行行出状元的思想。与此同时,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挖苦学生,不能讽刺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钟祖荣、伍芳辉.多元智能理论解读[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加德纳超越了传统智力理论所依据的两个基本假设,即第一,人类的认知是一元的;第二,人类的智力是可以测量的。传统的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在标准化测试中所得到的成绩。智能被视作是固定的、静态的实体,是天生的,伴随人的一生。
加德纳的智能理论,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创造具有某种产品的能力,超越了传统智能观念仅仅把使用语言和做数学题的能力作为构成智力的元素的误区,从而使智力得以走出书本和学校,而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相联系。
2、多元智能理论
(1)言语/语言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是指用语言进行思维,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了解他人的能力。这种智能通常表现在诗人、作家、主持人、演讲者以及政治家等人身上。
(2)逻辑/数学智能。逻辑/数学智能是指能够将物体量化、对命题和假设进行思考和推理,有效运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这种智能常常与科学思维或归纳推理联系在一起。数学家、会计师、计算机程序员、科学家、律师以及研究人员都代表性地展现出了逻辑/数学智能。
(3)视觉/空间智能。视觉/空间智能是指利用视觉信息和三维空间的方式来进行思维的能力,以及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航海家、飞行员、建筑师、制图师、画家、雕塑家通常表现出极高地视觉/空间智能。
(4)身体/运动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是指灵活地操纵物体、调整身体,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和改造事物、创造产品的能力。演员、运动员、舞蹈演员、外科医生和发明家都就有较高的身体/运动智能。
(5)音乐/韵律智能。音乐/韵律智能是指对音调、音色、旋律和节奏进行敏锐识别、运用和表达的能力。歌唱家、作曲家、乐器演奏家、指挥家等人表现出高度发达的音乐智能。
(6)人际交往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是指善于理解别人,是以感知和区别他人情绪、动机、意向的能力为基础的,包括在小组里与他人合作和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手段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我们可以在顾问、成功的教师、政治家、社会工作者身上看到这种智能。
(7)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善于准确自我感知,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并以此来指导和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睿智的老者是具有高度自我认识智能的典型人物。
(8)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是针对传统智能一元化理论提出的,他认为智力并非像我们以往认为的那样是以语言能力和数学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方式存在的一种智力,而是彼此相互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按加德纳的说法,每个人的智力=智能都是由10种互相联系却又各自独立的多种能力组合而成。根据该理论,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具有优势的智力领域和智力类型,传统仅以语言文字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来评价学生的优与差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因此学校里不存在所谓的“差生”,只是由于单一评价标准才出现了这一错误的名词。
读了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身为一线教师的我感触颇深,我觉得应该从下几个方面转变我们的观念,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做一些改变。
一、树立乐观的学生观,进行因材施教
应该针对不同学生和不同智力特点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即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仅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而有所不同,而且还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教学领域而有所不同。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从智力的各个方面、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我们对学生的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展示多方面智力领域,促进全面发展
任何一个外语教师的外语教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体现一定的语言观。课程改革以来,这方面取得长足进步,认为语言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手段之一;语言不仅是社会现象,也是社会行为;语言与思维是人脑两种不同的功能,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落后的外语教育理论、机械的教学方式,脱离学生实际的内容,违背了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成为提升学生综合语言素养的障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倡导更新教师语言观,整合先进的语言教育理论引领英语课堂教学,采用贴近学生实际多维互动对话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语言习得理论认知教材
教材是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只有用习得理论认知教材,才能更好地整合教学要素,才能充分发挥系统功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1、教学设计要对教材开发加工
教材是教育专家根据国情和国际情况编写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专家、学者编写的教材普遍倾向于科学性,往往缺少人文性。教材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本校、本地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教师必须运用语言习得理论认知教材,开发教材,创设有情有意有趣的教学情境,更符合学生胃口,让学生与情境互动获更多的情境体验。
2、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
英语教育是一种外语教学。外语教学是一种复杂的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必须以语言习得理论(Language Acquisiton Theory)为指导。语言习得理论最有影响的人是美国加州大学的Krashen教授,他提出的语言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对外语学习具有指导意义。人们习得语言的过程需要理解信息,即接受“可理解输入”。可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和关键因素。他把可理解性输入定义为“i+1”,其中i代表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或能力承担。1表示语言输入中只包含一个或少量的新知识点。学习者接触适合于自己能力水平的语言输入应该是“i+1”。如果学生平时积累得太少,输入量就不足于产生输出,学生就无法形成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这是教师教学设计必须要认真思考的。
3、语言输出是语言习得的重要途径
针对Krashen的“输入假设”,Swain提出了“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她认为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是两种载然不同的两种语言技巧,语言产出能力只能通过促使语言学习者产出语言的活动——语言输出,而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这一活动才能有效习得。
Swain在她的输出理论中指出,语言输入仅仅使语言学习者习得语言理论能力,而语言输出即产出能力包含大量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些技能单纯靠语言输入是获取不到的。因而语言产出的能力应以接受语言输入培养起来的语言理解能力为前提和基础,然后通过积极的、创造性的、大量的语言输出实践形成的。
“语言输入假设”和“语言输出假设”是语言习得理论的重要内容,经过语言教育实践者的实践检验,形成语言教育的共识,成为指导我们教学设计的理论。当然仅有这两点理论还是不够的,“两种假设”也只是解决了部分问题。
4、“习得理论”对教学分析启示
根据语言习得理论,我们在处理教材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获得有效或高效的效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新知识最难处理的是有限性和可理解性。因为只有教学内容在可理解时语言习得才可能发生。如果学习者无法理解输入或太多的信息,那会是一种无效输入,即使引领学习者注意,也很难对它进行进一步加工,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2)教材内容输入的多样性与足够性。信息时代要更多地借用媒体与网络手段。这需要教师思考相关知识的联系,输入足够的可接受信息,输入方式的多样化、多渠道。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包括跨学科知识积累,正如前面所述外语教学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
二、多元智能理论认知学生
认知学生可以有多种途径,多元智能理论是全面认知学生,又有助于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假说是每个人在学习和使用概念、技能上存在着天生的优势和偏好差异。他证明了每个人有八种以上智能。只要潜能开发得当,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1、言语—语言智能:有效地运用口语和书面语言的思维能力;
2、数学—逻辑智能:有效进行计算、逻辑推理、科学分析的思维能力;
3、音乐—节奏智能:对音质、音量、旋律、节奏等具有敏感性、具有成功运用这些要素的思维能力;
4、身体—动觉智能:运用整个身体或部分身体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思维能力;
5、视觉—空间智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外部空间世界模式,并能运用这个模式和思维能力;
6、交往—交流智能:理解他人,并善于处理自己与他人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多元智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执行下去的依据或者准绳,教学设计的有针对性将大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反之,一个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学设计,其在教学过程中必将影响课堂教学.所以,对教学设计进行重点研究对教师而言是百益无一害.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效性呢.我们知道,影响教学设计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掌握程度以及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等.其中,教学理念非常重要.当然,一种教学理念的形成,并不是我们空想而出或者闭门造车,其需要我们接受一定的教育理论,并且在不断实践中加以锤炼才能形成.本文笔者在所接触到的众多教育理论中,选取多元智能理论,希望通过自己的理解与实践,能够给广大的读者或者同行们带来一点启示或借鉴之处.
一、多元智能理论追述
加德纳在其所著的《智力的结构》(1983)一书中提出:每个人都有七项智能,即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现分别介绍如下.其中,语言智能是有效地利用门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语言智力发达的人对词义特别敏感,擅长表达和交流.音乐智能是指感知、欣赏和创作音乐的才能,很多人对乐曲、旋律,节奏等特别敏感,有很强的鉴赏音乐的能力.数理逻辑智能是指有效利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才能.这种智力主要用来处理物质世界中的数量关系,数理逻辑智力特别发达的人对数字特别敏感,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一般来说,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统计学家、逻辑学家等具有较高的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才能.空间智力特别发达的人对线条、形状,色彩等特别敏感,空间想象力丰富,只要看一眼,脑子中就能想象出这一物体的形状.身体运动智能是指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是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的才能.有很多人表现出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善解人意,对他人的心思、面部表情、动作领会很快,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并理解问题.自我认识智能也叫自省的智力,主要是指接近自己内在生活情感的才能,是有关人的内心世界的认知.1996年,加德纳在七种智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第八种智能,即自然观察者智能.这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的才能.了解与掌握上述内容,对于我们教师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及准确性非常有利.因为,知己才能百战百胜,只有充分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我们才能在教学设计上有的放矢.
二、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加德纳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只是揭示人所拥有的很小一部分的潜在智慧,换句话讲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具备这些智慧潜能.当我为其创造一个合适的平台或者机会,每一个正常人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这给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上带来很好的启示作用.我们老师要加强对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多元智能发展的关注.例如,有老师通过此理论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中加以实践.其在《找规律》一课的教学目标上进行如下的设计: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有规律的事物,能给我们的生活以美的享受,学数学是一件有趣的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主动地找到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并能根据规律对给定的图形或实物进行有规律放置和描绘,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数学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运用操作、观察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观察推理能力.可以看出,这位教师的设计非常注重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在其他内容中加以效仿.问题的关键,我们必须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立足于对学生的了解,立足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理解与吸收.
(二)课堂活动的设计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必须设计出一些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活动.通过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传递,学生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活动有效的完成能够让学生扩大知识与技能的储备量,有利于后续学习兴趣的持续.我们知道,设计一种活动必定依据某种活动的设计思维,这是有效活动设计的前提.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更需要对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培养与训练.本文笔者认为在知识的理解上,尤其要关注学生思维个性化训练.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的学生尤为突出,且同一年龄段学生思维能力的水平也是不同的.为此,我们在思维活动设计上要立足于学生对概念的语言解释上,帮助其对知识加以内化.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对新知识的迁移以及演化作为对知识的推论.正如加德纳所倡导的“为思维而教”,有效地贯彻“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而教”.综上所述,依据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要敢于摒弃以教代学的传统思维,要进行活动任务的生活化,活动教学的情境化,突出数学思维的培养,给予学生成功感
参考文献:
[1]吴志宏,等著.多元智能:理论、方法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03).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学;应用
一、引言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虽然每个人在智能上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是通过有效的方式加以结合和运用,就能够完成不同的工作,解决不一样的任务。从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学校走的还是教育的老路,过于注重学生在逻辑智能方面的发展,从而对于学生的其他智能优势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发。学生在毕业后更多的会步入社会,会从事不同的职业,中职最终要培养的,不是考场的成功者,而是职场的成功者。所以怎样应用多元智能理论使礼仪教学更加有效培养学生是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应该关心的问题。
二、中等职业学校礼仪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当前在中职学校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未来就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却忽略了对于学生内在的素质和精神的培养。这样就会使职业教育服务于学生个体的思想被弱化。在课程设计上,过于注重课程建设,从而忽略了隐性课程的发展。课程关注的内容是职业性的,缺少关于社会性的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只注重“仪”,但是忽略了“礼”的内在精神。教育价值的取向与中职关于礼仪教育的内容不符,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不高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为从是礼仪教学的教师都是从其他学科转教的,缺少正规的专业化和技术化的教育。他们许多人没有接受过礼仪培训,难以满足实际教学的需求。教师结构的不合理也导致礼仪教学实践效果比较差。例如,在礼仪教学过程中,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要远远多于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这样就会使教师专业化不够明确,礼仪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礼仪教学的工作。
(三)学生适应能力不强由于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中职学生难以适应现代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礼仪实践课程比较少,学生只需要被动地配合教师就可以。但是现代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学生不仅需要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相比过去,学生需要承担的事情更多,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多,这个时候学生适应性不强的特点就凸显出来。
三、多元智能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礼仪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要求重视课程实践教学由于人类个体智能特点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应该重视课程实践教学。为了有效保证礼仪课程的教学实践效果,学校应加强实训设施的配备,同时制定一系列课堂策略,这样就能使礼仪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得到很好的保证。同时,要求管理人员应该加强管理,准确掌握教师的实际情况。
(二)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分层实施量化考核由于人的智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在不同人的身上以不同方式和程度组合在一起。所以,要想得到良好的礼仪教学实践效果,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应该加强考核,考核内容应该涵盖学生日常行为、教师的评分以及各种礼仪评分标准,见习、实习企业的评价。只有注重规范每一个学生的礼仪行为,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科学的考核标准,才能够使学生对于礼仪知识学习的热情有效提升,起到很好的规范礼仪行为、实施礼仪教育的目的。
(三)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根据“霍华德的明朗化经验和麻痹化经验”,我们能够得知,明朗化经验可以使学生的智能得到有效的开启,所以如果学生接触到良师益友就能够促进自身智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首先对智能有一个更宽的认识。根据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天赋提供真实的学习机会。老师及学生都不会局限于一个小的格局,多元包容性较大,观点也变多,相对的对学生的看待和评价也较公平。其次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每个学生在多元智能方面都是天才,没有优差生的区别。再次,根据学生的不同智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使老师在创意上更有点子,挥洒的空间更大。最后是在发展学生各方面智能的时候,避免因为学生有一方面落后而被责罚的情况,多启发学生其他智能,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学习的成就。
二、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新思维
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提倡的:“人与人的智能差异不仅在于优势智能的不同,而且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智能组合不同。一个人可能在任何一种智能上都没有特殊的天赋,但如果所拥有的各种技艺和智能被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说不定他或她在担任某一个角色时会很出色”。并且,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教育与环境对学生的智能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的影响。教育的重点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让学生的智能潜力得到最优化的发展,提高孩子们的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语文教学的启发
1.语言智能教学法
语言智能是开发其他智能的基础。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带动了个体的思维发展并提高沟通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凭借多种方式方法指引学生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使学生的智能潜力得到最优发展。
2.逻辑数理智能教学法
逻辑数理智能主要是指个体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其表现形式为对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关系等)的敏感度,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一直以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被看作是数理化学科的任务。其实语文同样拥有排列、组合、编码、对称等一些数学概念,而且逻辑思维与语言能力与语文水平的关系也息息相关。
3.音乐智能教学法
音乐就是一把开发智力的万能钥匙,可以使学生的多种智能得到训练与开发,有助于智能的发展以及拓宽创造力思维。
4.视觉——空间智能教学法
画面信息的直观性与趣味性使学生对画面信息的接受能力比对语言信息的接受能力要高。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图画、画面等,更好、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文章插图、看图作文、设计板报或手抄报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式。
5.身体运动智能教学法
身体运动智能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感官经验,构成了人类认知的基础。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课文角色进行表演与模仿,达到寓教于乐。
6.人际交往智能教学法
教学活动本身就是发生在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这种互相交流的效用,快乐教与学。
7.自知自省智能教学法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老师积极引导学生,留给学生时间整理、思考自己的所学,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8.自然观察智能教学法
观察与思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所以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是息息相关的。老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而不是被动接受。
9.生命存在智能教学法
这种智能主要与陈述、思考身体与心理世界最终命运的倾向性有关。培养学生进行哲学性思考。在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的教学设计中,没有固定的样本、模式,课堂上短短四十五分钟不可能融入所有的九种智能教学法,教师应根据每篇新课文的特点,选择使用某一种或一组多元智能教学法进行教学,找准教材的切入点,根据不同的知识内容和本班级学生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智能教学方法。
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具有单一性、高度的遗传性和可测量性,借助纸笔式的心理测验,或者脑电波对大脑活动的检测等手段,就可以获得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今天的教育现实已经证明,这种强调智力是“内生”的测验理论在解释人的发展时是站不住脚的。自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心理学家就对传统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他们力图摆脱传统的测量取向,从更广阔的视角建立智力理论,多元智能理论(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在此背景下诞生了。1983年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在其专著《智能的框架》中提出人类有八种智能,即(1)言语―语言智能(Verbal Linguistic Intelligence),这种智能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类交流的能力,以及对声音、韵律、单词的意义和语言不同功用的敏感能力;(2)逻辑―数理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s),即使用数字和推理、抽象思维、分析与归纳问题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指的是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图形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4)身体运动能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即使用自己的身体表达思想和感情及解决问题有能力;(5)音乐―旋律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节奏、单调和旋律的能力;(6)人际交往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气质、意图和需求的能力并据此作出适宜反应的能力;(7)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是指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知识计划和指导自己的人生;(8)自然观察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指一个人与大自然的亲和能力,也包括辨认文化型产物的能力。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八种基本智能,智能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差异,正是通过这些智能的不同组合,创造出人类能力的多样性。该理论具有以下四个重要特征:(1)整体性。智能是彼此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能力,上述八种智能同等重要,应给予同等的注意力。(2)差异性。每个人的智能都有强项和弱项之分,这些智能上的差异往往成为影响学习速度、方法和效果的重要因素。(3)实践性。智能是个体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发现新知识的能力。(4)开发性。每种智能都有自己的发展史和不同的高峰期。人的多元智能发展水平关键在于教育者的开发和训练。学生与生俱来各不相同,教学应以最大限度的个别化方式进行,发挥其最大功效,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具体地讲,要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具有“多元的四观”,即多元学生观、多元教师观、多元教学观和多元的评价观。(1)多元的学生观。把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作为教育的宗旨,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促进每一个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认识学生的差异性,积极乐观地看待学生的发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能,尊重和善待所谓“差”的学生,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个性优势。(2)多元的教师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主体,处于绝对权威的地位,教师决定着教学活动的目的、内容、方式和进展情况。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重塑教师角色提供了启示,教师要由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由舞台的主角变成幕后的导演。(3)多元的教学观。教学方法和手段应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体现灵活性与多样性,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与学的方式,充分考虑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智能差异,要求教学以最大限度的个别化方式实施,使学生的全部才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4)多元的评价观。多维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智力发展,因此评价学生时要采用多维度的方式,把学生放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对学生的各种智能进行考察,让学生以适合自己智能强项的方式展现特定学习内容,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优势智能。
英语新版教材体现了当前英语教学的新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思想,提出了以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思路,新教材最大的亮点是以“话题”为核心开展教学。英语教学已开始将教学方向由原来的学术能力或部分知识的传授转向紧密模仿或反映真实生活的模式,这种教学构成了主题教学。在英语教学中,以主题内容为主的教学方式,通常将语言学习与其他专业内容相整合,这构成了英语新教材的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特点。面对主题教学,我们可以运用多元智能的教学理念,总结八种智能类型的主要教学策略,如下表所示: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多元情境化的教学,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容易走入误区:(1)为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而采用各种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多元智能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运用不同教学方法,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智能。教师不能仅仅为了运用这一理论,将所有发展八种智能的教学方法不加区别地一次性运用于课堂,造成时间、精力上的浪费。同时,教学方法应该是多元的,不能用一种方法来覆盖全部教学过程。(2)把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当做解决教育问题的“万能钥匙”。多元智能理论倡导研究性学习,但这并不是只要将多元智能理论运用起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轻而易举,我们不能用它完全取代接受性学习。
多元智能理论以丰富的教育内涵使我们以新的眼光重新审视学生,同时使我们重新认识英语教学的语言教学目标,为英语教学构建公平、和谐的学习环境。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使英语教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相信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会随着教师的不断实践、总结、反思和再实践而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叶澜.教育学原理[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