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银行业发展现状

银行业发展现状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9 09:18: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银行业发展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银行业发展现状

篇1

2013年上半年,俄罗斯银行业在总资产和总资本增长方面呈现上升趋势。1-6月份,俄罗斯信用机构资产增长了65%,达到527万亿卢布。根据趋势推测,预计在2016年前期,银行总资产占GDP的比率将超过《2015年银行业发展战略》中的既定目标。这也预示着如果从资本积累角度考虑银行体系成熟度,俄罗斯将达到部分欧盟成员国以及部分中欧和西欧国家银行体系的成熟水平。 

数据来源:俄罗斯中央银行网站 

俄罗斯银行业的资产结构状况,截至2013年7月1日,在俄罗斯银行资产中,非金融企业和组织的贷款占57%,有价证券投资和贷款机构资金各占14%和13%,现金和账户存款占6%,剩下的10%为其他资产。俄罗斯银行业在总体结构上正在走向合理化,实体经济部门的贷款逐渐成为银行资产增长的源泉。 

2银行业运行的动态和结构 

近几年,俄罗斯银行业在债券市场上的投资呈现下降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前夕,银行业在债券市场上的资金投入比率平均为18%~20%,有些银行甚至达到30%~60%。目前,俄罗斯银行业利用能够维持资金流动性而非利润最大化的权益工具来降低市场风险。支撑银行资产上升的主体是贷款的增长,截至2013年7月,企业和组织贷款总额超过21万亿卢布,个人贷款总额接近9万亿卢布。国际金融危机后企业和个人的贷款数额都在逐年稳步增长(见图1)。2013年上半年,个人和企业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与2012年年底相比略有上升,同时长期贷款利率也有上升的趋势。一年期以上的卢布贷款的加权平均成本增加使个人贷款的年利率从197%增加到201%,非金融机构的年利率从111%增加到118%。在丧失机动利率的前提下,不管是中小银行还是主要的私有银行都采取修订的非价格贷款条款来保留客户,以保持自己的市场地位和利润。在国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下,他们在许多情况下都被迫向借款人降低要求,而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形势也要求他们这么做。 

3银行资本和财务状况 

倾向于次级贷款的银行活动和审慎监管的紧缩要求将持续影响信贷机构的资本。尽管2013年上半年银行业的总资本增长率有所增长为45%, 且绝对数额接近64万亿卢布,占GDP的比率基本保持不变,而资本充足率(H1)有持续下降的趋势。2012年年底整个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下降1%~137%,在2013年4-5月银行业额外损失02%。这主要是由于风险加权资产的增加和额外的贷款损失规定,以及对新的类型资产的会计调整。除此之外,针对市场风险评估的新规定生效也是原因之一。尽管在相当复杂的宏观经济背景下,经济核心指标下降,资金来源成本过高,但由于政府和银行共同主动对抗衰减,2013年上半年大部分银行的财务状况呈现良好态势,只有132家银行破产倒闭。在2013年7月初,银行业的净利润为49140亿卢布,比上年同期略低(3%)。虽然贷款增长的速度放缓,但有利可图的破产银行资产的零售使它们获得了很大的利润。另外,银行业开始重视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以获取更高的利润。为了防范风险和规避危机,银行业进行调整和重组,优胜劣汰,使银行盈利水平逐渐提高。 

图1企业和组织贷款及个人贷款情况 

数据来源:俄罗斯中央银行网站4流动性 

尽管银行投资向个人和企业积极转变,但银行业的流动性水平依然不能确定。持续的资本流失使俄罗斯银行业缺乏中长期流动性,就像2012年一样,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还将依赖于俄联邦基金和国家预算资金的注入。这种状态不乐观,一方面会占用大笔资金,影响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也会对企业和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不利于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发展。2013年初银行部门对中央银行的负债总额已从27万亿卢布降到23万亿卢布,但它仍然大大超过了2010年和2011年的水平。该负债在银行业总负债中的比率从54%下降到44%。关键性的业务仍然是隔夜回购交易和期限在一周内的交易,在近期,外汇掉期交易额也有所增加。此外,中央银行也在积极采取措施来改善银行业的流动性状况。 

5银行监管 

目前,俄罗斯中央银行正在致力于引导监管当局向控制风险的方向发展,并逐步达到巴塞尔协议II和巴塞尔协议III中的基本要求。在加强监管的环境下,这项工作是银行业的首要任务。2013年9月1日,它成为俄罗斯综合金融监管机构的一个重要参考。这意味着俄罗斯金融机构将要进行一场大范围的制度改革,它在银行系统的发展和提高其经济绩效改进方面的影响只有1987年7月17日前苏共中央委员会和前苏联部长理事会通过的821号决议能够与其媲美。俄罗斯关于综合金融监管机构模型的探索已近17年。关于金融监管体系的改革项目在1998年8月被提出。在随后的几年中,关于建立综合金融监管体系的各种方法被讨论,2011年,当俄罗斯保险监管服务中心和俄罗斯联邦金融市场服务中心合并后,监管当局已经采取了一些实际措施。2013年,在财政部、国家杜马和联邦委员会的联合推动下,关于建立综合金融监管机构的一揽子计划及法律法规都已被确定。 

二、俄罗斯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银行资产增加受限,资金转化能力不足 

篇2

中图分类号:F83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058-03

引言

淮安的银行业虽然在近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银行业的改革,对银行业实施有效的监管,是金融业规避风险、有效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银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2010年淮安市银行业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发展,12月末,全市银行业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 301.06亿元,同比增长29.2%;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918.73亿元,增长29.8%。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和扩大,淮安银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但是我们也发现淮安市的银行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文章将对淮安市的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淮安市银行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淮安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府加大了对银行业的支持,淮安市银行业已有了较大幅度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银行业的存贷款规模快速增长。表1是2001―2009年全市银行存贷款一览表。从表1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从2001―2009年淮安市银行的存贷款数额是逐年增加的。银行业的总存款增长率大约在13.5%;银行业的总贷款增长率大约在12.7%,总存款的数额远远大于总贷款的数额。由于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采取利用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双重调控手段,特别是存款加息符合大部分城乡居民积累增值的心理[2],增强了储蓄的稳定性,也使银行、信用社筹集更多的资金,加大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居民的存款数额逐年递增,年增长率大约在12.1%。促进经济金融和谐发展。

2.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加。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使淮安金融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国有四大银行以及江苏银行先后在淮安成立。加快了淮安经济发展的步伐,方便了淮安的居民,促进了淮安金融业的发展。随着淮安市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进驻淮安市场。现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淮安广泛兴起,在全市各个角落都分布着网点,为淮安市居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2009年9月30日交通银行淮安分行的开业,为淮安各类企业、各届人士不断提供更优金融方案,推动淮安经济社会和交通银行共同发展;2009年10月11日,昆山农村商业银行进驻淮安;2009年12月9日,东吴农村商业银行涟水支行在涟水成立,为涟水乃至淮安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增添新的力量;2010年7月23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淮安分行在淮安成立,成立当天就与淮安当地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给淮安金融业的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预计不久,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银行也将会进驻淮安,必然使淮安银行越来越多,淮安金融市场越来越完善。

二、淮安银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淮安市银行业在近些年已经有了蓬勃的发展,银行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居民的金融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盲目搞存款竞争,阻碍银行自身和经济正常运行。由于银行业的扩张和竞争的加强,银行的投资活动需要找到足够的社会闲散资金,自然而然存款问题就被放在首要位置。目前,淮安市各商业银行每年都分级下达当年存款任务指标。特殊情况下,上级行还会给所属机构来个月度或季度的存款比拼,并且将完成存款任务与员工工资奖金挂钩、与评比先进挂钩。虽然央行三令五申,不准将存款完成情况与员工工资、奖金、福利挂钩,但淮安市很多单位依然我行我素,置若罔闻。在“存款立行”观念的支配下,各商业银行盲目拉存款,只重视存款数量不重视质量,也给自身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过分强调抓存款,扰乱临柜业务的正常运转。为揽储一些机构公然将企业存款转入储蓄核算,为部分企业机关团逃避监督和大额提现开了方便之门,达到公款私用之目的。

2.不良贷款比率高,贷款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首先,淮安市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贷款“三查”制度真正落实,授信不统一。不少项目贷前调查流于形式,对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状况、经济效益、发展趋势等主要因素预测不准,在方法上重定性轻定量,缺乏科学的分析;贷时审查不严格、不科学,在放贷时违反规定与操作程序,使“人情贷款”、“关系贷款”等现象时有发生;贷后检查不积极,流于形式,重贷轻营的现象较普遍[3]。这些因素将直接影响今后贷款的回收。另外银行对不同企业贷款方式(主要有信用贷款、担保贷款、抵押贷款)选择不当也是造成贷款风险的重要因素。其次,由于目前很多机构现有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且个别人员法制观念极差,违章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人为造成信贷风险损失,严重威胁信贷资产的安全运营。最后,缺乏一套严密的监督机制,也是造成不良贷款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中国金融监管体系还不完善,监管机制也不健全,银行内部稽核、监督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都给不良资产的形成埋下隐患。必须加强内控建设,建立建全科学的资产风险管理系统。

3.人员素质水平普遍不高,技术装备落后。现代银行是高度专业化的产业,对员工的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不管是管理人员还是一般业务人员。不仅要求员工要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丰富的专业知识,更注重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创造力。而目前淮安市银行职工队伍素质普遍不高,学历较低,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也不高。这主要是一些银行缺乏一套完善的、适应现代商业银行运作的劳动人事制度。员工录用要求不高、把关不严,很多人都是靠关系而不是靠自身实力进入银行;在岗人员缺少技术和业务培训,没有一套科学严密的考核制度;岗位分工不合理,员工缺乏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大量临时用工人员充斥一线岗位,很多都是无证上岗,难以保证银行临柜业务的顺利开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再加上这部分人员缺乏必要的教育,且由于待遇较低,往往很容易造成某些人心理失衡,从而走上犯罪道路。近几年来这类金融犯罪案件频频发生,呈逐年上升的势头,已严重威胁到银行资金安全和社会声誉。

4.银行业还存在许多内部管理问题。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存在内部人控制、信息披露不足、经营目标偏差、缺乏明确有效的制约机制和市场激励机制等问题[4],影响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容易引发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由于投资者保护制度尚待完善,投资者风险意识不足,近几年在救助和关闭金融机构过程中的个人债权通常由政府垫付,这种方式不利于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和增强对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市场约束,还有可能诱发金融机构的盲目扩张和恶意经营行为。在风险处置中如何既维护金融稳定又防范道德风险,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5.金融监管措施不力。从金融监管手段看,淮安市金融监管长期依赖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金融监管以计划、行政命令和适当的经济处罚方式进行。基本金融法律与实际工作的要求相差甚远,没有具体的实施细则,监管难以做到有法可依和违法必究。从金融监管方式来看,淮安市的金融监管主要是外部监管。由于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机制不健全,自我监管能力极低,金融同业工会等行业自律性组织在淮安市也极为少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社会监督机构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和检查非常少[5]。从金融监管内容来看,淮安市金融监管中的风险监管几乎是空白,监管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机构审批和业务审批上,对金融机构日常营运监管较少,金融监管和稽核也忙于完成上级任务,作用有限。从金融监管标准来看,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检查和评级以及风险管理没有一套统一的具体量化标准,监管行为随意性强。

三、淮安市金融市场发展的对策

针对淮安市金融市场存在的上述问题,我觉得可以有以下几点对策,对于加快淮安金融市场的更好发展会有很大帮助。

1.改变观念抓信贷,保持存款适度增长。存款不是银行的本质特征,从整个经济运行环境来看,只有适度合理的增长才能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首先,各商业银行要及时转变观念,变“存款立行”为“效益立行”,在增强银行实力过程中,应以利润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禁止下达硬性存款考核指标,但也不能忽视存款,要将存款数量与质量一起抓。其次,要在信贷管理方面加大力度,把信贷管理工作从实质上提高到银行经营管理中心地位上来,充分体现赢利对银行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以构建新型政银关系为目标,推动淮安政府与金融机构全面战略合作的范围宽化和层次深化,淮安政府与金融机构携手合作,共同创造当地有效的信贷需求。从本意上说,政银合作是一项“双赢”甚至“多赢”的战略选择[5]。因为政府掌握的大量项目资源、政策资源及其他相关资源同商业银行拥有的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专有资源和独特优势相结合,对于创造有效的信贷需求来说,无疑比不合作具有更大的正效应。以构建新型银企关系为目标,协调和完善省政府各部门以及各市县政府部门的银企对接制度,继续挖掘并向金融部门提供可供信贷的企业资源。

2.加强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做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的处理。淮安市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困,也有自身管理不善的因素。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建立健全科学的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实现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首先,要重点落实贷款“三查”制度和统一授信制度,强化贷款风险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各商业银行应及时准确地分析客观环境的变化,使信贷资金的投向、投量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要综合企业领导素质、经济实力、信誉状况等各种指标确定企业的信用等级。在贷款发放前通过对借款企业进行信用等级的评估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判断,通过量化方式测算企业信用对贷款风险的影响。尽量避免对信用等级低于贷款标准的企业给予贷款。同时要做好贷时审查工作,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对贷款风险度进行验证,以确定贷款方式、额度等具体事项,审查贷款的基本情况,最后由决策部门审批。最后还应把好事后检查关,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及时监测贷款资产质量 的变化;加强对贷款使用状况的监督。定期对其进行测算和分析,可借助电子计算机系统对贷款全过程实行风险预警,确定风险度。其次,建立贷款风险分散机制和风险救助机制也是防范风险,减少损失的关键所在。

3.加强银行从业人员素质建设。一流的技术装备加上一流的人员是商业银行提高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所必备的条件。国外一些著名大银行常通过安排员工轮岗训练或派驻海外机构工作等方式,以拓宽员工的知识面和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淮安市银行业可以借鉴他们的先进做法给合自身实际大力推进员工队伍素质建设,严禁无证人员上岗,并可通过建立一套激励型的劳动人事制度,从员工的录用、培训、考核、收入分配、职务晋升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让忠诚能干的员工得到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加强对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法律知识的学习,切实增强员工遵纪守法观念,避免违法乱纪事件发生,使每个员工以为银行作出贡献与实现自我价值紧密结合起来,激励全体员工倾心敬业。各商业银行还要把更新技术装备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来对待,加快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更新办公室设施,改善营业环境,使软硬件同步发展,为客户提供一套高效运作机制。建立员工自我约束机制,切实防范“道德”风险。增强银行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把顾客的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为顾客着想,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力争微笑服务每一天。

4.强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银行要有严格的岗位分工和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使各部门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能相互配合。一是严格岗位分工,切实根据业务运作的实际要求,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尽量做到分工合理。并实行行内岗位轮换和员工年假制等,使银行每个人员和每项业务都处于被监督、被检查范围之内;二是按照每一项业务至少必须有两个岗位或两人以上参与记录、核算和管理的要求,明确各岗位或员工在业务操作中的责权划分,按各自的工作性质、权限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三是加强业务操作的事后检查,每项业务要求有一名业务主管或专门岗位对该项业务处理的整个流程进行综合把关和全过程的检查,确保各岗位按职责要求正确处理同一笔业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四是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相互促进工作。

5.加强金融监管,维护地区金融安全与稳定运行。维护地区金融安全与稳定运行是促进金融市场发育和金融市场深化的必要条件,这一点对于淮安来说更为重要。这是因为,淮安由于地处苏北,不仅使地区金融业自身发展受到限制并逐渐落后于全省,更制约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审慎面对多年来难得的金融形势和发展机遇,注意防控当前的贷款集中度风险和潜在的长期信用风险,尽最大努力防止因项目选择不当、企业效益持续下滑等原因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反弹。既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决策部署,保证扩内需、保增长、促振兴目标的实现,也要避免某些行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并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的退出力度。加大地方政府与金融监管机构协同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虽然金融监管机构和地方政府所处的位置和角度不同,但在金融监管的目标上是一致的,即通过协调与合作,保障区域金融安全与稳定,共同促进区域金融的健康发展 [7]。加强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努力防控地方金融风险。

结论

要想实现淮安银行业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把加强政府对银行的宏观调控、政策上的引导与银行个体的主观积极能动性发挥出来,加大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有效合作,改变观念抓信贷,不断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金融体系,本着服务人民、为人民提供方便的原则,大力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努力促进淮安金融市场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淮安市2001―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2]中国金融市场发展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0,(8):54-55.

[3]曹龙骥.货币银行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1-102.

[4]潘英俊,金春宝,孔源.中国金融市场现状及发展研究[J].科学论坛,2008,(65):3-4.

篇3

国际上,投资银行的界定存在地域差别,美国称之为投资银行,英国称为商人银行,在我国和日本称之为证券公司,其在各国的业务范围也不尽相同,投资银行作为市场的基本中介,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沟通资金供求、构造证券市场、推动企业并购、促进企业集中形成规模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等重要作用。我国投资银行只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其在业务范围、资产规模、风险防范能力等各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借鉴国外投资银行的先进经验对于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创新有着巨大推动作用。

一、国外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特别是80年代以来,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金融监管的放松,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了西方投资银行在业务领域的不断创新,朝着全能化、国际化、网络化、智能化、专业化和集中化方向发展,这也是投资银行分散风险的必然要求。目前,西方国家投资银行从事的业务范围十分广阔,除包括证券发行承销、证券交易等传统业务外,在全球范围还开展企业并购、私募发行、风险投资、金融衍生品、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租赁,证券抵押融资、咨询服务等创新型业务。

美国投资银行业在世界上最为发达,世界一流的投资银行大部分都集中在美国,以美林公司为例,其业务收入主要包括:(1)利息和股息收入,主要来自美林公司持有的股票分红和提供短期贷款获得的利息;(2)佣金收入,主要来自于上市证券交易、共同基金销售、货币市场交易、期货市场交易及场外交易等;(3)主要交易收入,主要是参与股票、债券、外汇及掉期、衍生投资工具而取得的收入;(4)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包括承销各类证券和债务重组,并购活动及其他咨询等服务收入;(5)资产及投资组合管理收入,包括管理资产、托管服务、咨询服务、中转服务、按揭服务、人寿和养老保险以及各种信托活动,而英国商人银行与美国投资银行不同,英国银行业是典型的混业经营模式。英国商人银行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白具特色的商人银行业务,包括:批发银行业务,主要是针对金融机构、公司等的大额中长期存贷业务;与公司有关的金融服务,如为股票上市、公司收购与兼并充当财务顾问;和投资管理业务包括养老基金管理和信托基金管理。除此之外还开发了其他业务,为客户及小型投资者提供单位信托,投资信托业务,开展分期赊购。租赁和财务,保险经纪业务和包括金银交易在内的金融交易等。其业务范围远远超出传统的证券商的业务范围。

各大投资银行在业务拓展多元化、国际化的同时也充分注重其自身的专业化,如在美国大投资银行中,美林证券主要从事证券的全球发行与承销以及组织项目融资、产权交易和为个人投资者提供经纪服务;所罗门兄弟公司主要从事商业票据发行和政府债券交易,其经纪业务主要是为机构投资者服务;摩根斯坦利主要倾向于传统的承销公司证券业务,高盛除组织辛迪加包销私募债券以及并购重组顾问外,还主要经营美国的商业票据发行;而规模较小的证券公司就突出优势专业化发展,如美国折扣经纪公司等。

二、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投资银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目前除100多家各种规模的证券公司外还有上百家从事证券业务为主的信托投资公司,就他们所开展的投资银行业务来看大都局限于一、二级市场的传统业务即各证券的发行,承销和经纪业务。这两年,少数全国性的证券公司开始涉足基金管理、项目融资、公司理财等业务,但就全国范围来看与发达国家投资银行相比较我国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资产规模小,国际竞争力不足

我国证券经营机构由于发展历史短,受市场发育不成熟、融资渠道不畅等因素影响,资产规模普遍很小。截至2005年12月,我国前十大证券公司注册资本总计418.8亿元,全国证券公司注册资本金最高的也只有87亿元,最小的投资银行注册资本金不足3000万元。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投资银行的资本规模平均为几十亿美元,像美林集团、摩根斯坦利等超大型投资银行甚至达几百亿美元。资本资产规模小必然导致抗风险能力不足,开拓新业务能力弱,无力开拓国际市场同时也限制了其抵御国际竞争的能力,从而制约了我国投资银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机构数量众多,缺乏行业集中度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随着战后经济和金融的复苏与成长,各大财团的竞争与合作使金融资本金越来越集中,投资银行也不例外。各大投资银行业纷纷通过并购、重组、上市等手段扩大规模,如美林公司与怀特威尔德公司的合并、瑞士银行公司收购英国的华宝等,大规模的并购带来了投资银行的业务高度集中。1999年,美国25家较大的投资银行中,最大的3家、5家、10家公司分别占市场证券发行的百分比为41.82%、64.98%、87.96%,而我国的投资银行数量众多,到目前为止有120多家证券公司,此外还有上百家经营证券业务的投资公司。这些公司的竞争手段和服务模式基本相同,导致市场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行业集中度较低。

(三)业务品种单一、结构趋同化,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美国证券业收入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而我国证券公司具有业务单一,结构高度趋同的特点。我国投资银行业务收入主要由证券承销、证券经纪和证券自营业务构成,经纪业务收入比重虽逐年下降,但其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承销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比重也较高。这三大传统业务在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最主要利润来源中占到80%以上,且创新型业务(企业并购重组等策略)和延伸型业务(资产管理、投资咨询、和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与国外相较少或基本上没有,各证券公司情况大致相同。由于收入来源高度依托于传统型业务,使我国证券公司的利润水平极大受制于二级市场的繁荣,波动较大,其风险可想而知。

(四)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高层次人员匮乏

众所周知,投资银行业是典型的智慧密集型产业,在投资银行里最宝贵的资产是具有高层次专业素质,精通投资银行业务的人才。缺乏优秀的投资银行业人才是困扰我国投资银行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国际投资银行巨头拥有高素质的投资银行家,他们思维敏捷富有挑战精神,有深厚的管理金融和财务理论功底和丰富的行业经验。相比之下,我国投资银行从业人员不少,但专业人员和高素质管理人才却很少,使我国投资银行综合竞争能力不高,无力参与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

三、发展完善我国投资银行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产规模的程度,中国投资银行业要想与国外投资银行相抗衡必须扩大其资本规模

1 开辟新的融资渠道。积极推动证券公司上市,增强资本实力,发行中长期债券,筹措中长期资本,通过同业拆借、国债回购等融资方式解决对短期资金需求等等;2 通过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参股、收购、兼并实现资本扩张;3 采用西方国家金融业发展的普遍趋势,促进投资银行业与产业之间的资本渗透与融合;4 通过投资银行间的兼并重组,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调整我国投资银行行业构架

通过兼并联合等方式对我国证券公司重新整合,组建一些从事综合业务、全国性的大投资银行,而将其他的中小型投资银行改造成地区性专业性的投资银行,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整个证券市场的集中度,提高证券市场整体效率,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

(三)注重业务创新,实现业务多元化趋势,同时注重特色化经营

(四)在加强投资银行专业人才培养,建立高层次创新队伍的同时加强业务创新的风险控制管理,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以降低业务创新中的风险

四、我国投资银行业务创新领域

鉴于我国目前的国内政策,以下业务应该作为发展重点:

(一)巩固发展传统业务,加快业务创新

首先在证券承销业务方面,注重发行方式的创新,对发行法案、路演、询价、承销和超额配售均须有创新;在服务内容上,要推广保荐人制度,延伸承销服务期限;在承销品种上,投资银行可以在发行具有期权期货概念的金融工具,如嵌入期权的债券、可赎回债券上进行创新。其次在经纪业务方面,注重交易方式的创新,如大宗交易的场外撮合形式;大力发展网上经纪业务,建立和推广证券经纪人制度即可有效抵制各种不规范行为和避免各种不正规投资给市场带来的问题,又可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

(二)发展并购业务及相关的全方位企业财务顾问服务

并购重组已成为调整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投资银行可以充当并购计划中企业需要的财务顾问或,因此作为服务的中介,投资银行迫切需要进行并购业务创新。除并购重组顾问业务外还包括投融资顾问业务、资产管理顾问业务、理财顾问业务、管理咨询顾问业务等开展全方面的顾问业务。

(三)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

资产管理是传统业务之外规模最大的金融服务,是投资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发展的方向。我国券商应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走大资产管理路线的同时要注重组织构架、产品设计、投资理念上的不断创新,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机制、健全的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制度,便于从整体上控制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更好地取信于资产委托人,树立起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

(四)开展项目融资服务

项目融资一般要涉及到众多利益主体,投资银行在其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体现在为资本的供需双方提供中介服务,并针对投融资双方的需要和特点设计㈩能够平衡双方利益的融资结构和证券产品,本身也可参与贷款。因此,投资银行开展项目融资业务将更好地支持企业发展国家经济建设。

篇4

(一)金融新常态的内涵。对于金融新常态的内涵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综合来说,金融新常态是在经济新常态场景中金融领域的状态反映和应对,它是相对旧的金融运行特征而言的,包括金融产品、金融技术以及金融服务各类创新的集合,其包含业务综合化经营趋势、数字化管理嵌入、竞争化程度加深、国际化合作加深等主要特征。

(二)金融新常态的特征。一是金融业务综合化程度不断提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政策性银行和政府性金融机构为主,产品服务也相对单一。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从1994年起拉开商业银行改革的序幕,金融领域的跨界经营与合作不断加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直接连通,银行、信托、证券、基金、私募、风投、保险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之间的业务往来和合作日益密切,交叉性金融产品推陈出新,如商业银行的股权质押融资、险资资管计划、证券基金托管账户、信托基金托管、互联网资金第三方存管以及各类委外业务。同时,银行的资本市场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各类业务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部分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

二是金融业务数字化管理不断增强。互联网金融源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积累,本世纪初从美国的支付领域开始兴起波澜,比如PayPal、Square、Apple-Pay等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尝试改变金融支付方式,继而拉开金融商业模式改革的序幕。之后,Better-ment、LendingClub和Prosper等P2P金融平台将战场的硝烟蔓延至个人投资领域,通过大数据分析,将有资金需求的贷款人和资金充足的借款人有效地联系在一起,为客户提供自动化投融资服务,从而在金融领域开疆扩土。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金融支付也从互联网金融进入移动互联网金融领域。2013年,BAT等互联网巨头在互联网金融领域集中布局,连同此前一批兴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如有利网、人人贷、宜人贷等企业在P2P虚拟金融领域集中发起攻势,这一年被业内人士定位为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同时,传统金融业机构如银行、保险、券商、基金等依靠强大的存量客户资源、积累的业内关系与业务基础、强大的物理网点渠道,积极拥抱互联网经济时代,直面互联网金融挑战,迅速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将互联网技术与金融业务结合,形成金融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互相融合、互为促进,金融业务的技术角逐频频发力。

三是金融业务竞争程度不断加深。从结构上看,金融业务由“讲增速”向“讲转速”转变,由“讲数量”向“讲质量”转变。特别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本外币一体化,也即“汇率”与“利率”双率互动时代的到来,存贷利率差逐步收窄,金融盈利模式应时而变,将更加注重向管理、风控、效益、定价要效益。从范围上看,随着金融监管更加灵活、协同、务实,直接融资市场扩大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社会融资方式更加多元化,传统银行信贷、民间投融资、互联网金融、社会众筹等并存发展、互为竞争。这些都表明金融业的合作与竞争渐趋白热化。四是金融业务国际化合作不断加强。全球经济一体化日趋加快、国际金融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国际产业分工调整更加细化,金融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为发挥后发优势,谋求改革红利和抢抓国际分工调整机遇,我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创造了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式崛起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导性力量,产业分工也逐步向价值链、技术链和服务链的高端延伸。随着“一带一路”深入开发,人民币加入国际一揽子货币,我国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交叉互动,我国个人海外投资置业需求大量派生,人民币国际化程度进一步加深,金融业务的国际化服务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

二、金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策略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期,多项金融改革持续推进,传统银行业创新步伐日趋加快。我们认为商业银行创新的主攻方向有四方面:以结构性改革拥抱新经济,以综合丰富产品业态,以数字化技术打造场景金融,以扁平化管理引导流程再造。

(一)以结构性改革拥抱新经济。近期以来,地价和房价快速上涨,形成强大资产泡沫,对实体行业形成挤出效应,甚至形成地产的发展路径依赖现象。过度仰仗房地产的刺激无异于饮鸩止渴,已不符合市场需求,中国经济的未来在技术创新、技术研发和高端制造。基于此,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当前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以便另辟蹊径打破现在经济发展的困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空间。新经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特征和内涵。硅谷著名科技杂志《连线》(Wired)的创始主编、最著名的预言家凯文•凯利(KevinKelly)在《新规则,新经济》中提出了互联网时代经济运行的十个新规则,包括普及比稀有重要、蜂群比狮子重要、级数比加法重要、免费比利润重要、网络比公司重要、造山比登山重要、流动比平衡重要、空间比场所重要、关系比产能重要、机会比效率重要等,这些互联网新思维持续影响着全世界各个行业的发展方式,甚至“颠覆”整个经济规则。一般认为新经济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突破以及制度革新所带来的商业模式、经济业态的创新。具体包括传统产业的升级,以及包括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命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兴起。商业银行的变革要融入新时代拥抱新经济,通过内部流程再造、外部资源整合、产品综合设计等结构性调整,适应并促进“旧经济”传承创新,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二)以综合丰富产品业态。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仍然是在分业监管的环境下开展,但一些金融控股集团通过控股证券、银行、保险、信托、第三方支付等牌照的形式,或者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了全金融牌照或跨业经营资格,进行产品的综合化服务和衍生性设计,曲线实现了综合化经营,不断丰富了金融产品和服务业态。国际上,综合化经营基于分业监管和混业监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综合银行、金融控股、金融科技三种模式。一是综合银行可以直接渗透到企业经营,甚至可以控股企业,这类银行主要以德国、荷兰等欧洲大陆国家为主,其中日本的银行与企业相互控股以及高度关联的产业控股形式,是这一模式的特殊形式。二是金融控股集团,金融控股是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产融结合的产物,一些金融企业或实业企业通过关联控股或绝对控股形式参与到银行业,一般以英美等盎格鲁-萨克逊国家为代表。在国内,事实上也在实践探索着,比如万科入股徽商银行、海尔入股青岛商业银行、华润集团入股珠海商业银行,甚至此前的首钢入股华夏银行、光大集团控股光大银行、平安集团控股深发展银行,等等。三是金融科技一般以互联网金融为特征,比如苹果、谷歌的平台金融,国内的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金融科技是未来银行的重要发展方向。为适应金融新常态,我国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也有说是混业化经营)渐成趋势。观其产品创新和衍生轨迹,按照各项业务与传统业务的紧密程度,大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延伸:依托云技术的大数据分析,提升风控能力的同时,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依托资本市场尤其是直接融资市场的开发开放,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依托产业整合购并的市场需求,扩大投资交易类业务的同时,提升行业竞争力和企业生产力。

(三)以数字化引导,打造场景金融。信息技术不仅是传统业务的支撑平台,更是链接产品的运营系统,链接服务的生产系统,链接客户的纽带,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和产业,正以独有的技术创新驱动传统金融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相向而行、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而其汇聚融合点就是“场景金融”。在互联网+的时代,场景金融是人们在某一活动场景中的金融需求体验。比如淘宝购物、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子购物领域,消费者们在电子商城里体验虚拟购物场景,与这些电商业务相对应的,则有支付宝、微信支付、财付通、京东白条等支付渠道,从而保障消费金融场景的应用,由此而延伸至生活的滴滴打车、寻医问药网、途牛网等,也是消费金融数字化的集中体现。伴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群雄逐鹿,“微粒贷”、人人贷、开鑫贷等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进入消费金融领域。商业银行则直面挑战,积极把握消费金融数字化发展趋势,提供APP、手机银行、网银,甚至主动与互联网巨头公司合作开发产品,比如中信银行与百度战略合作,从直销银行切入展开合作,预计在支付渠道、信贷数据整合、客户关系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其他金融产品等方面展开合作。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竞争,银行应将金融服务的方式变为嵌入流程式服务、场景化服务和生态化服务。

(四)以扁平化管理,引领流程再造。在当前市场主体层次不断提升(比如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金融需求不断升级,金融服务手段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背景下,如何提升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水平,精简管理层级优化组织架构,简化流程有效提升后台业务处理效率,成为商业银行顺应技术潮流与满足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因素。作为未来银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发达国家银行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持,已在扁平化管理方面做出了重要探索。扁平化管理是针对组织有过多管理层级而提出的,商业银行扁平化经营管理主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展开:纵向流程梳理方面,主要是减少管理层次、管理流程和管理人员,优化人员结构配比,柜面业务流程优化、等级行综合考核、风险垂直管理,强化经营职能,节约管理成本,持续扩大盈利,网点集中管理等事项。横向业务整合方面,着力逐步建立面向市场和客户、精简高效的经营管理中心、服务指导中心和资源配置中心,建立网格化立体式组织管理架构,通过管理路径和管理流程的重组与变革,增强协同配合力,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目标。

三、金融新常态下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具体对策

商业银行基于金融新常态的应对,除了把握以上发展策略外,还应着眼未来,积极推进资产管理业务、交易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以及互联网+等创新业务的发展。

(一)创新投贷联动模式。投贷联动是根据企业成长周期不同阶段,将债权与股权灵活组合,满足企业成长价值链金融服务的一种商业银行业务方式。投贷联动在国际上已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和丰富的案例,国内投贷联动近年来也获得政策和监管的大力支持,“十三五规划”纲要,央行等八部委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和文件先后出台,鼓励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直融市场,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参与投贷联动试点。目前看,以客户服务对象为基础,以风险偏好为参照,国内投贷联动的实践模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跟投。对具有高增长前景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贷款,与第三方风险资本、私募资本、天使基金等机构合作形成投贷联盟,探索类似小股权撬动大债权的投贷联动模式,股权比例一般在5%以内,配套大比例贷款支持,这类模式以英国中小企业成长基金为代表,国内主要是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率先探索。二是直投。即直接设立股权投资公司模式,直投模式相对灵活,同时风险也更集中,比较适合前沿科技创新、文化艺术投资、大型基础设施投资等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这种模式以国际上的硅谷银行为代表。目前,已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恒丰银行、北京银行、天津银行、上海银行、浦发硅谷银行等十家银行获得试点资格,其他各类银行正积极申报。三是引投。通过境外子公司在国内设立股权投资管理公司,间接投资企业股权。其实质是绕开我国《商业银行法》关于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的监管规定,目前主要有工行和建行。随着投贷试点和政策的放开,对接非上市公司股权收益权类或股权投资类理财产品业务发行,将募集资金入股目标企业,获得股权收益。四是合投。这类模式主要以产业基金、PPP基金等模式展开,合投服务对象相对来说是基础建设、产业发展等大型项目,而在风险把控上,通过“优先+劣后”的结构化设计或股权回购增信的方式缓释风险。

(二)创新并购融资服务。伴随新一轮经济周期调整持续进行,全球并购融资市场方兴未艾。根据汤森路透最近的数据,2015年全球并购交易数额高达4.7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万亿元),且规模持续扩张。而国内随着我国产业整合、国资国企改革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并购交易金额也是屡创新高。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各省市新一轮国资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央企或率先迎来并购重组的浪潮,并引领地方国企并购重组风潮。并购融资服务除并购贷款外,依托近年来迅速培育的资本市场,广泛运用并购债券、并购基金、并购夹层融资和并购后整合融资等组合融资,满足客户多元化并购融资需求。以亚洲投资开发银行设立为标志,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向内陆纵深和海外延伸推进,大批企业对跨境融资趋之若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境内外资金价格的差异以及上市融资准入条件和准入周期更为规范透明。商业银行应适应这一新常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针对企业的发债、上市和并购需求,提供财务顾问、资金信贷、财富管理、套期保值等整套“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和全流程的服务支持;二是丰富国际业务品种,除提供国际结算、贸易融资等单一性业务外,提供避险理财、开具保函和信用证、即期远期结售汇等结构性产品服务;三是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价值链。除满足个体企业的金融需求外,扩展以跨国供应链为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在助力国内企业转移过剩产能向海外输出资本和服务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篇5

一、我国对银行业监管的现状

1.利率政策

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式是明确的,即渐进、有序,原则上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的步骤。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明确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利率市场的起步较晚,从1996年开放同业拆借利率开始,此后又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利率。2000年开放了外币利率(小额外币存款除外),2004年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管下限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至今也尚未形成基准利率体系,自然也没有简单的金融衍生工具,如期权和期货。这使得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差距。

2.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即城市商业银行不能跨区域经营。《城市商业银行暂行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城市商业银行在地级以城市设定,一个城市只能设立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第二条规定,城市商业银行主要为本市中小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清理整顿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产物。与此同时还承担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的重担。城市商业银行人员素质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风险高度集中。这是监管政策明文规定城市商业银行不允许跨区经营的背景。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推进,城商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城商行提出了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跨区域发展的要求。对此,银监会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并达成共识,城市商业银行完全可以走出城市。2009年4月,银监会调整了中小商业银行的准入政策。规定中小商业银行的机构发展不再受数量指标控制,不再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分行和支行设定统一的营运资金要求,从而实现了基本上统一监管标准,实施同质同类监管。

3.混业经营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最初期,我国金融业并不是分业经营的。当时,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比如,交通银行和太平洋保险就是连在一起的。但是,由于后来金融业出现了一些混乱情况,当时一种主流的看法认为这些混乱来自于混业经营,因此就逐渐把金融业务切分开来;同时在立法上加以保证,形成了一种比较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1995年通过并于2003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相关思路

我们正处于一个金融市场迅速创新、竞争不断加剧的年代。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银行业法规建设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监管部门应当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明确相关政策法律改革调整思路,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

完善调整金融市场主体关系的主导性法律制度。首当其冲的即是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相关法律制度的调整。这些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银行业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仅为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剥离不良资产,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风险控制、财务管理、薪酬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但由于进行市场主体制度设计过程中主要按照政府意志展开改革,而未按照私法原理明确主体权利与义务,导致体制和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改革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未来几年,法律需要在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出资人制度、股东权利与义务、股东行为约束、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在深刻理清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作出科学明晰的规定,在私法层面明确银行在市场中的商事主体地位,保护其自治权利,维护市场对于市场主体的选择和对于金融资源的配置。

篇6

1.产品种类增多,但同质化现象严重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健全,中间业务的利润贡献率得到很大的提升,投资银行业务发展为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的中间业务产品。2010年我国农业银行完成了财务顾问业务平台二期的上线与推广工作,同时建立了财务顾问专业的系统,同时不断发展投融资财务顾问、并购贷款等多类投资银行业务;建设银行为客户提供多种形式进行直接融资,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财务顾问业务中的债务重组、上市融资等新型财务顾问业务收入的比重;浦发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也有着很大的发展,根据2014年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浦发银行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额为1316亿元,同比增幅78.83%,银团贷款余额为1280亿元,在国内股份制银行中名列前茅。然在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品种在不断增多的同时,还存在着明显的同质化问题。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投资银行业务都是偏向财务顾问、债券承销、银团贷款方面,并没有很好的结合自身实际和客户的需求来开发出个性化的业务产品,未形成自身的投资银行业务品牌。

2.经营模式多样化,但存在不足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经营模式从以往的单一模式逐渐转向于多样化,它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外部经营模式、内部经营模式。其中外部模式指的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中的银行团制模式。如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就是采用该模式经营投资银行业务,它也是我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投资银行。内部综合经营模式则分为实体职能部门和事业部两种模式,民生银行是采用事业部模式的典型案例,其在总行设立了投资银行事业部,同时也在西北、华南、华东地区设立了办事处,灵活运用市场化的竞争形式来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然而由于我国银行监管、内控机制不健全,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采用这种模式的可能性还不大。

二、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制约因素

在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的制约因素,只有针对这些制约因素予以具体措施进行改进,方可解决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创新瓶颈。

1.外部制约因素

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外部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分业经营制度的约束。在分业经营制度下,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只是停留在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基本业务操作,严格限制了投资银行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其业务创新难以进一步发展。加上我国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尚未建立完善的投资银行组织机构,与其他部分缺乏有效合作,难以掌控好市场新动态及时创新产品;另一方面是监督管理的制约。现阶段监管权限划分不清晰,存在重复监管、监管漏洞等现象,影响投资银行业务的创新工作。同时监管效果不高,很多情况下监管当局采用强硬的方式来进行管理,忽视市场效率。

2.内部制约因素

经营理念的不科学是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主要内部制约因素。受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过于重视借贷业务,而忽略了投资银行业务的重要性,业务创新意识不够强,现有的投资银行业务大多数是中介业务。同时,还存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的制约。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产品大都是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的成熟产品,缺乏相应的风险转移以及资金对冲机制,风险的控制能力薄弱。此外,相关复合型人才队伍短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对投行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薄弱,相关的培训力度不够,人才培养模式处于弱势,不能很好的满足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需求。

三、加快我国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对策

在某种程度上,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创新可以占据未来金融市场金正的战略高度,需要从转变经营理念、强化外部监管约束等方面着手,加快其投资银行业务创新的步伐。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

篇7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以及特征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种类繁多,中国人民银行暂行规定把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分为九大类,分别是: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银行卡类中间业务、类中间业务、担保类中间业务、承诺类中间业务、交易类中间业务、基金托管业务、咨询类中间业务以及其他类中间业务。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利润的一个增长点,越来越受到各个商业银行的重视。2003年6月26日《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不仅仅是靠存贷利差来满足银行需要,随着近几年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拓展,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也在大幅度的增加,俨然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一个增长极。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特征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由于不动用银行资金,是商业银行的表外的业务,因此在性质上具有中介的性质,而且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已有近300种,种类非常的多,而且服务面广,通过接受委托,收取手续费来获利。这些性质就决定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成本相对较低,风险较小。

二、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

更好的分析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本文分别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选取两家对其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进行对比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由于各商业银行相继推出新的产品,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在总体上成上升的趋势,并且国有商业银行在形式上要好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银行由于负责国际结算类,所以其中间业务所占的比例明显的高于其他商业银行。

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所采用的是分业经营的机制,西方国家大都是混业经营的机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所占的比例同西方商业银行中间银行所占的比例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西方商业银行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平均在50%左右,已经超过了存贷利差。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

资产、负债、中间业务构成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但是传统观念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仍占主导的地位。很多的商业银行仍认为中间业务在其整个的生产经营中无足轻重,有部分银行甚至把中间业务作为其“附属产业”,其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传统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上。由于传统观念在商业银行经营中根深蒂固,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一直只是停留劳动密集型的最基本的方面。并且,由于监管的谨慎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创新上缺乏积极性。没有引起经营领导层的足够的重视。使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资源投入有限,高素质科技人员不足

中间业务特别是新兴的中间业务大多是大力资本和科技含量高的业务,它的运作需要大量的科技投入。虽然目前各商业银行已经基本上达到了行业性、区域性联网的阶段,但仍处于传统的金融业务与现代的金融业务之间,层次不高。中间业务的发展缺乏专业人才,中间业务是金融行业的一个高科技的、知识密集型的业务,它涉及范围广,属于高级服务,因此中间业务的发展需要大批知识面广、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既懂技术,又要会管理。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虽然大部分都具备了一定的学历和专业背景,但精通金融、法律以及企业管理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却极度缺乏,服务手段也相对落后,导致中间业务难以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间业务的发展速度。

(三)中间业务的产品品种较多,但覆盖范围相对狭窄

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正逐渐受到关注,无论是从质的方面还是从量的方面来看,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其产品已经有了上千个品种,而且从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看,还在不断的增加,但是其覆盖范围却相对狭窄,主要还是集中在一些操作比较简单的业务上,比如对技能要求也较低的结算支付类以及委托类的劳动密集型业务,如工资、代收水电气费等。而技能要求高、为客户提供智力服务并可以从中收取手续费的资产评估、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个人理财以及金融衍生类品种才刚刚起步,有的甚至还未开展。

(四)中间业务的市场营销不到位

从西方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状况分析来看,它们的市场营销已经成为了维系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成为扩大其中间业务范围的主要手段;而在我国,商业银行多年来一直将“大众营销”和“市场占领”作为其经营和占据市场,获得竞争的重点。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设计某种中间业务产品的过程中,首先是将其实现标准化,然后适合普遍的大众购买。新产品的诞生不仅耗费大量的广告宣传资金,而且由于标准化的特点导致其很容易被其他银行模仿。因此,其推出的大部分中间业务品种与同一地区的市场需求并不能相适应,缺乏针对性。另外,国内商业银行在推广中间业务产品过程中一般不会使用任何销售手段,而是习惯性的等待客户自己上门。这必然会导致客户对银行中间业务的办理及收费等问不能得到及时的了解,进而对新品种的认同度不高。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市场营销还不到位,总的来说,还是缺少必要的、专业化的营销团队,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影响了银行品牌发挥应有其应有的作用。

四、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中间业务的管理体系

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没有专门的中间业务部,而是分散在其他若干部门。因此各商业银行总行应制定全行的业务经营战略管理,加强中间业务的集中领导和统一管理,促使中间业务的快速发展。其次,必须注重中间业务经营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内部监控,设立风险评价部门,对潜在风险和防范化解措施进行分析。

(二)市场目标定位

一方面,我国的商业银行需要深入的调查市场的需求,了解客户反馈,进行同行动态产品的替代等,争取推出市场反映强烈的产品,提高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银行还要明确营销目标,采取适当的促销手段,配备专职的客户经理,

为高端客户提供一对一的差别化服务。

(三)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大投入力度

商业银行既要大力引进一批具有金融、法律、财会、企业管理、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综合人才,又要建立和完善一套适合员工长效培训的机制,给思想先进、积极肯干并具有业务拓展意识的员工提供再学习的机会。同时,银行也要建立有效的激励考核机制,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壮大银行中间业务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适应业务的发展需要。

(四)营销培养品牌

商业银行应加大投入研发中间业务新产品,敢于突破传统中间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挖潜市场潜在的客户需求,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设计开出为我国消费者接受的中间业务种类。例如:开办私人银行业务,为私人或企业提供理服务,如电话银行、自助银行、家庭银行等便利型业务;拓展信贷服务对象的中间业务,如项目评估、资产评估、信用等级评定、财务顾问、投融资顾问、企业上市包装、企业并购重组策划等高附加值的服务等。

参考文献

[1]宋慧.从统计数据分析青海商业银行发展缓慢的原因[J].青海统计,2006(12).

[2]程凤朝.理性看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J].商业银行.

[3]许达丽.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J].时代金融,2011(8).

[4]卢立富.欠发达地区城市商业银行如何发展中间业务[J].

篇8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的市场开放之后,外资银行大量出现,对我国的金融业造成一定的冲击,由于自然法则的存在,国内金融机构的金融营销日益重要。我们一定要在充分了解金融环境以及自身营销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与当前环境相适应的营销策略,才能在市长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一、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的现状分析

(一)人们的营销观念落后。

金融企业的部分相关工作人员头脑中还没有形成对金融营销的落后认识,他们认为营销就是推销,或者只有营销部门才负责金融产品的营销,与旁人无关;市场营销等同于广告促销。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金融企业之间不能做到有效配合,不利于营销工作的完成。

(二)金融产品缺乏以技术为支撑的品牌。

最近几年,商业银行的营销业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一些具有创新思想的金融产品被相继推出,这就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更加丰富,银行产品的种类增多,有利于满足客户的多种需要。可是,这些增加的产品种类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创新,以模仿为主,依靠技术为支撑的产品相对缺乏,品牌产品更少。这说明,商业银行等还没有形成对营销市场的准确研究,也没有将其转化为自觉的营销行为。

(三)没有充分发挥价格的真正作用。

在多种营销手段中,价格是最重要的一种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因素,可是由于受我国具体国情的影响,价格因素没有真正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尽管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多次进行利率调整,并且已经开始把民众的储蓄意愿以及资金供求等因素考虑在内,但是从总体来看,我国没有出现同时兼顾宏观调控以及适应市场经济具体要求的市场利率,这制约着商业银行能否制定出合理的价格营销策略。由于没有出现市场化的存贷款利率,以及某些服务项目部收取任何的费用,商业银行面临的价格营销范围很窄。

(四)现行的营销组合决策性不够。

纵观商业银行的广告促销手段,尽管形式多样,广告资金投入也不少,可是成效不大。广告缺乏说服力度,没有达到强化题型的效果。产品营销人员所做的营销内容单一,多属于存款类产品,面对的营销对象范围较窄。从营销推广的角度分析,营销人员的大部分营销行为属于无差异营销,不利于客户对金融产品树立起品牌意识。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营销的发展对策

(一)及时更新营销观念,把顾客需要放在第一位。

通过分析银行业营销状况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明显不及成立时间不久的股份制银行,尽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一部分历史因素,但是最主要的因素是新成立的银行自开始就具有最新的营销观念。这种观念主要强调顾客需要,也就是说所推出的产品不仅要有良好的质量,而且要满足客户的具体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二)注重金融创新,扩大市场竞争优势。

最近几年,人民银行连续执行降息政策,使传统业务中的利润非常有限,资产固定收益持续下降。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商业银行要想获得良好的市场营销,必须要注重金融创新。只有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才能扩大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从当前情况来看,中间业务是金融创新的最主要内容。所以,商业银行可以在遵循技术为先、服务对象差异、功能差异、兼顾多方利益等原则的基础上,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开展能体现高收益、高科技的中间业务。这些中间业务要突破代收代付的限制,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要不断延伸,发展方向重点侧重于帮助客户理财、提供投资咨询服务等。

(三)科学制定产品价格,提高产品竞争力。

客户能够对某一银行产品感兴趣,很大程度依赖于该银行产品的服务收费标准。当前我国利率市场正处于改革发展变化的重点时期,因此银行产品在营销中的合理定价影响着产品能否获得客户的接受。银行除了要重视产品在市场中的上市期限和性质之外,还要注重其他营销策略的制定。银行在充分考虑产品的成本基础上,通过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可以扩大产品的影响力。银行在确定利率以及收费标准之前一定要综合考虑市场竞争、市场需求、生产成本等多方面的因素,以便及时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使产品的竞争力达到最大化。

(四)灵活运用各种促销手段,提高人们对金融产品的认识度。

促销从本质来看是一种说服沟通的手段,目的是使客户购买自己的产品。促销能否达到目的直接决定着营销目标的实现。所以,商业银行应该认真分析自己产品的特点,确定能够满足满足客户的需求,另外,银行的广告手段必须符合产品的实际,不能做虚假宣传,满足客户的品位。银行所使用的宣传媒介应该是人们经常关注的,比如,可以利用一些情感类的广告来提高银行在目标客户中的认识度,把银行的良好形象展示给人们。

三、小结

促销手段的确定要综合考虑促销目标因素、市场因素、产品类型因素等,此外,各种促销手段应该充分配合,协调使用。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秋3班)

篇9

个人理财业务是指商业银行运用各种金融知识、专业技术以及广泛的资金信用等专业优势,根据客户的财务状况和具体要求,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服务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财富的日益积累,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希望得到专业的理财服务。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不断扩大。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09年各商业银行共发行5998款理财产品,比2008年增长了10.5%。其中,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有4996款,比上年增长25.4%,外币理财产品1002款,同比下降30.6%,这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下外汇市场波动加剧造成的。从市场占比来看,人民币产品依然占有主要位置。

(二)理财品种日益丰富。从产品种类来看,各商业银行继续推出不同风险类别的多样化产品,理财产品结构设计日趋复杂,产品挂钩的对象越来越丰富,涉及到汇率、指数、债券、股票、黄金、大宗商品、房地产等。但目前投资于债券市场、货币市场以及信贷资产的产品占据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

(三)产品期限呈现短期化趋势。2009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之前相比有一定变化,金融危机对理财产品的明显影响之一就是产品的期限缩短了。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2009年期限在6个月以内的短期产品占比71.2%,而2008年这一数字为63.5%。金融危机还影响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总体来看,2009年投资者更青睐于保本保收益的产品。2009年共发行保本保收益的产品1999款,占比33.3%,同比增长了77.5%。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内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年来有了长足发展,但是与国外银行理财业务相比,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差距甚远,存在不少问题。

(一)缺乏专业理财人员,服务意识不足。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服务要求高,要求理财师具备较高的素质。一个优秀的理财师需要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各项功能,熟练掌握证券、银行、保险、法律、税收、财务等多方面知识,具备丰富实践操作经验,并有良好的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但是,国内银行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优秀理财人员,一些理财人员自身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行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对所从事业务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规章也不了解,对所推介产品的风险特性认识不足,造成了销售行为的不规范。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理财业务中缺乏主动的营销意识,大多是被动的等待客户来办理各种业务。这种坐等客户上门的营销理念需要转变,理财人员或客户经理应主动发现潜在目标客户,为客户制订合适的理财方案。一些银行的理财人员在理财协议及相关文件一旦签署后,就觉得任务完成,服务终止了,对客户的后续服务没有跟上,导致客户的流失。

(二)产品设计管理机制不健全,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当前,金融分业经营的现状及金融工具的单一制约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目前,国内各家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虽然名目众多,但实质上大同小异,互相效仿,没有本质上的差别,缺乏竞争力。多数个人理财产品没有根据客户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规划,产品的市场定价和定位无法形成区分度,理财服务实质性内容少,产品整体技术含量较低,导致各商业银行在同质化产品中恶性竞争,而且许多理财产品有较多的客户条件限制,使得产品的适应性不强。

(三)理财产品潜在风险大,银行宣传中风险揭示不足。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它涉及产品、交易等多个层面。一些商业银行在设计理财产品时没有充分考虑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没有设置相应的市场风险监测指标和有效的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体系。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的时候,风险揭示不足,没有以醒目、通俗的文字进行表达,过分强调预期收益率,追求销售业绩。一些商业银行在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风险偏好评估,或随意评估。对客户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风险认知和承受能力了解不深,导致客户购买了并不适合的理财产品,造成了客户的损失。

(四)科技手段滞后,网络化程度低。以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为中心的金融电子化是理财业务发展的技术依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服务手段落后,通讯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配套能力差,科技化程度低,大多数商业银行还在以宣传图表、资料、计算器等简单工具为主,缺少专门为客户设计的电脑软件,以及提供必要的查询和市场资讯服务,更谈不上为客户做理财分析、调查、量身定做理财目标和计划等。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新兴阶段,庞大并持续增长的个人金融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市场前景广阔。

(一)更新营销理念,提升个人理财服务质量。商业银行在营销理念上应有所创新,建立整体营销体制主动向客户出售服务。银行要培育理财文化,向公众宣传金融知识、理财观念和理财产品,打造有特色的理财品牌。个人理财服务的质量对理财业务的开展至关重要,银行应以客户为中心。理财师要帮助客户分析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理财目标,详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及其他各方面的投资需求,向客户传达正确的理财观念和方法,推荐适合的理财产品。理财协议及相关文件签署后,理财人员更应做好后续服务工作,定期为客户寄送理财明细,便于客户随时了解自己的资产负债状况、可运用的资金、盈亏情况等,帮助客户分析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及风险情况,及时给客户提出相应的投资调整建议,增加客户的收益。

篇10

所谓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自有资金,以中间人或人身份为客户办理收付、咨询、、担保、租赁和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经营活动。

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发展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也远不如发达市场经济国家。20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商业银行才真正开始发展中间业务。由于受传统经营理念的束缚和分业经营的限制,国内商业银行仍倚重传统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发展的比较缓慢。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都把存贷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把存贷差看作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增长点。没有站在经营战略的角度把中间业务作为现代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对金融创新、发展中间业务的思想认识不足,仅仅把中间业务作为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的附属,作为商业银行的一个附加业务,一直将中间业务作为拓展低成本存款的手段而不是利润的增长点来看待。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的方向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而中间业务以其“高收益、低风险”的特征,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重点,出现了信用卡、收付、票据承兑等业务。中间业务规模有所扩大,开办面有所拓宽,收入占比也有所提高,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晚,受传统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发展比较滞后,与外资银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中的问题

(一)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但在总收入的比重和西方国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来,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有了很大发展。2006年我国商业银行中,有10家净非利息收入占比低于10%。最高的招行和中行也不过14.3%和12.3%,仍然远低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的普遍水平。

(二)中间业务品种少、结构单一。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汇兑结算、票据承兑、投资咨询、收付、代客理财、发行和兑付证券以及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在利用其金融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软件因素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比较欠缺,尤其缺少咨询服务类、投资金融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与金融现代化相适应的中间业务。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中间业务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国外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品种已经达到2万多种,比较注重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如综合理财、投资咨询、衍生金融产品交易等业务。

(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价机制不完善。中间业务产品定价关系到中间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管理在观念、体制和定价模式方面存在许多缺陷。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定价机制逐渐完善,各中资商业银行纷纷建立了基于成本和风险溢价覆盖的定价模型和垂直管理体系,而中间业务产品的管理和定价机制还普遍存在着诸多缺陷。国内的绝大多数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定价上较为随意,缺乏系统性。未能实现全成本核算,中价业务产品的定价缺乏准确依据。由于一些中间业务缺乏统一的收费标准,不少商业银行将中间业务作为争夺存贷款份额的手段,以至于在竞争和经营实践中出现随意确定收费标准、少收费、无偿服务甚至垫付资金的恶性竞争方面。仅就前段时间跨行查询收费问题闹得沸沸扬扬,其主要原因就是中间业务的定价机制不完善。

(四)中间业务发展缺乏专业人才,服务手段落后。中间业务的发展和创新需要大量的知识面广、掌握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还需要具备金融、法律、企业管理、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而我国现在对这类人才还比较匮乏,服务手段相对落后。在外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从业人员中,聚集了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他们一方面懂业务、会管理、善营销,另一方面又懂得如何运用这些电子化设备,能够为客户提供准确、高效、便利的优质服务。与此相反,我国银行业普遍缺乏高素质的金融从业人员,商业银行

现有的队伍素质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与中间业务创新,尤其是与新兴中间业务创新的要求差距较大。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解决方案

面对以上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在战略地位。面对新的金融形势,要统一思想认识,转换观念,从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拓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正确理解发展中间业务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辩证关系,明确资产业务、负债业务是中间业务的基础和依托,充分认识到他们各自的重要性,同时开拓、协调发展,为中间业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在工作中不断调整思路,采取多种方式真正把中间业务当作改善服务、提高形象、增加效益的重要工作,像抓存贷业务那样抓好中间业务,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中间业务的发展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二)加强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和开发。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品种单调,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在推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的过程中,应注重我国的实际情况,面向广大客户的需要,具体可向咨询业务、信息咨询业务、国际金融担保业务、一些衍生金融产品类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上发展。

篇11

1.国有银行“大投行”业务发展强劲

随着国有银行投行业务产品创新步伐加快和品牌类业务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投行业务收入结构取得显著改善。投行业务已经由传统的单一发债转变为应对客户多元化融资的多业务模式、多产品体系、多通道拓展的“大投行”策略。

以中国银行为例:中国银行近年来,持续加强投资银行产品研发创新,并构建成了“结构化投融资、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及投行一体化服务”为核心的产品体系,适应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推出“投融通”“私募通”等产品,为客户提供直接融资及结构化融资服务。大力推广债券融资、并购顾问、融智顾问、上市培育顾问、资产管理顾问等业务。2013年末,该行以财务顾问、股票经纪、债券承销、银团贷款安排和资产管理等内部投行业务总收入为94.83亿元,比2012年增长103.15%。

从农业银行投行业务来说:2012年共发行债务融资工具166期,募集资金2347.79亿元;积极牵头和参与大型银团项目,全年共牵头和参与各类银团项目185 笔,银团贷款余额3851.15亿元;积极支持大中型企业并购重组活动,全年审批通过并购贷款17笔,新增并购贷款143.36亿元;稳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积极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进一步扩大试点工作。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政策,继续保持并提升本行绿色金融领域的创新优势。该行提供全程顾问服务的两笔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在联合国成功注册,实现了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在该领域的突破。在同业中率先推出并成功办理了“已注册减排量(CER)转卖顾问”、“合同能源管理(EMC)顾问及融资”等一批创新产品。

2.股份制银行架构升级拓宽业务范围

随着国内商业银行竞争的加剧以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各家银行都在想办法进行业务扩展及创新,不少股份制银行率先行动起来,通过结构调整、设置新型平台的方式发力投资银行业务。

比如:平安银行设立第四条业务线―投行业务线,主要为企业提供再融资承销、收购兼并、资产重组等;浦发银行在上交所公告称,该公司董事会一致通过总行部分业务板块组织架构优化调整的方案。该行此次调整将在投行业务、资金市场和金融同业业务、中小微企业业务、财富管理、移动金融这五大战略选项上发力。

华夏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在投行业务方面加大了推广力度。同时,投资银行业务包括公司融资、兼并收购顾问、股票的销售和交易、资产管理、投资研究和风险投资业务。之所以投资银行业务越来越受商业银行欢迎,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创收。一方面投行业务本身的资本消耗低;更重要的是,通过为企业提供财务顾问、融资顾问、结构性融资安排、上市服务等,可以扩大中间业务收入。

现阶段,在市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比例调整的大趋势下,股份制银行反应最快,其主动创新,在多业务领域中有很多产品模式中脱颖而出,值得其他银行借鉴。

3.城商行积极探索利用自身优势对接客户需求

200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相继出台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银团贷款业务指引》《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等制度,为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提供了政策空间。

现阶段,基于城商行投行业务发展的现状与挑战,商业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主要在特色投行和循序渐进两个方面加强投行发展。

具体来说,城商行在投行业务经营上虽然劣势明显,但也有相对优势。比如说大多数城商行有地方资源的优势、与中小企业的紧密度比较高、有些城商行在资金市场上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等。因此,城商行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选择适合城商行实际的投行业务经营模式,有序地加以推进,不断地累积投行业务经验和优势。其中,比较关键的两点是:

坚持特色与差异化发展。城商行发展投行业务不可能像大型银行一样在各个领域上都有突破、成效,必须要从自身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出发,围绕提高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能力,通过做多投行业务,逐步培养运营重大项目的能力。

循序渐进地开展业务。在投行业务发展路径上,一是可考虑优先发展与商业银行业务关联性较强的各项投行业务,如咨询顾问类、资产转让、重组并购、银行间市场直接融资类业务等,从而更好地利用城商行现有资源优势,积累经验,实现规模经济和管理协同效应。二是业务范围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投行业务产品设计在逐步复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城商行在业务开展前期,应该从简单、传统的业务入手,注重积累经验、控制风险。三是推进自营与平台合作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投行业务是综合性业务大类,具有不断扩展的内涵,很强的专业性及与其他业务广泛的关联性。因此,城商行开展投行业务要建立与行内外机构的有效合作机制,发挥合力的作用。通过合作平台,城商行可将受业务资质、客户资源、专业性等方面限制无法自营的投行业务交给专业外部机构或以合作的方式操作,借助其他机构的渠道和交易资格使客户能够间接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交易,以满足客户对综合性投行业务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