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09:19: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校课堂教学是指在高等学校课堂特定的情境里,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所组成的互动活动。高校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指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优劣程度,可以使用教学目标的标准功能来体现,因此高校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可以理解为教学活动实现既定教学目标、满足相关教学要求的程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则主要指运用相关技术手段及方法,全面而有效地搜集、整理和分析课堂教学活动的状态,并针对教学活动进行判断,以达到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通常高等学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包括:调查任课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的表现;获得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状态的反应;为高校教学管理与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发现当今高校课堂教学的特点,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质量观进行培育;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逐步建立监控与督导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制度体系。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包含评价方式、评价过程、评价结论及其反馈等这样一些要素构成完整的体系,有效运行这个评价制度体系可以使教师的工作热情得到激发,使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可以促进高校课堂教学的管理,并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1]
二、当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质量评价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是为了督促任课教师对其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思考,从而发现问题,积极改进课堂授课的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授课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使其学科与专业的发展水平得到提高。评价指导思想出现偏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一般高校教学管理部门认为评价就是对教师进行考察和考核,只是注重评价的管理作用而忽视了评价对教师成长的促进作用。第二,目前的评价只看重学生最后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不重视教师施教过程中的教学行为,同样不可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2.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计缺乏针对性
评价的指标体系的设计组成了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首先必须根据高校课堂教学的规律将对教学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因素整理出来,将这些具有关键作用的因素进行组合,从而构成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如果指标设计的针对性不够强,从而会使评价指标出现偏离,比如仅重视共性而对个性不够重视,学科和年级的不同,其判定目标的指标是无法用统一的标准来确定的。
3.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相对较单一
一些高校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主要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学生根据既定的程序和项目为任课教师的授课进行评分,这种评价方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以及实践依据。不过评价的主体不能仅仅是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不能仅仅由学生一个方面来完成。
4.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指标的量化追求太多
高校课堂教学过程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活动,具有很多可以量化的特征,但更多的特征用量化的指标准确地来界定是很困难的,而很多评价过程中经常出现简单的量化,忽视定性与定量的结合,不能准确地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
5.教学质量评价中被评价者对评价活动认识不到位
一些高校在开展课堂教学评价时使一些被评价教师产生了被监督和监控的心理。参与评价的学生评分过程主观随意性较大,使评价的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评价不仅没有对教师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产生了负面的影响。[2]一些高校还存在课堂教学评价过程操作不够规范、评价结果的反馈等方面的问题。
三、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模式与过程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模式是指评价活动过程中采取的策略与思路,对评价活动进行指导。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学生评教模式在评价内容上追求评价客观性和数量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标准较为固定,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通用性,使得评估者拥有统一的客观标准,主观因素大大减少,评价指标较为细化,使具体的教学行为可测量、可对比,可以直接进行量化评分。评价的指标体系是测量的尺度标准,权重体系则是确定指标重要程度的标准,均为可以量化的特征。[3]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活动的过程首先必须制订评价组织和实施的方案,由高校学生、教学督导专家、各级领导对任课教师进行听课和评价。首先,设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一些方法和手段获得评价任课教师的信息;然后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进行评价推理和判断;最后,得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结论,并将相关评价结论向任课教师反馈,再获得教师的反馈信息。
四、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
多方面的因素会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产生影响,“学生”和“教师”这两个主方面的因素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影响最大。
1.学生方面的因素
学生以学习为主,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自然的要求。但是,评教过程中存在较多因素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客观评价,导致评价结果出现一些误差。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目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学生的态度不端正;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水平以及其对所在学科、专业的兴趣将会对其参加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产生影响;另外,功利化心理越强的学生越趋向于对要求低的教师评分高,对要求严格的教师评分则可能偏低。
2.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方面的因素作为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具有重要影响的另外一个方面的因素,教师自身的个性特点一般会引起学生不同的情绪反应。个人感情丰富、能创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教师受学生欢迎,而过分认真严肃的教师则可能不那么受欢迎;高校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教学效率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评教的结果。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本质是师生之间经验的传递与接受活动,因此,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学生因素与教师因素是密不可分的。
五、以学生为主的多元主体评价体系构建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多元主体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主,由学生、教学督导专家、各级领导、同行教师共同担任评价者。
1.学生评价为主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课堂教学与学习的主体,听课的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最全面和最深入的了解,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最直接和深刻的感受,因此学生是最具有发言权、最有资格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授课质量进行评价的。此外,课堂授课上课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多,所以学生评价相对教学督导评价、领导评价以及同行教师评价的误差率一般要低一些。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有助于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相长的良好境界。只有学生才能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主体。
2.教学督导专家、领导评价作为辅助
教学督导专家是指高校中专门对各类教学进行监督、检查的专家,一般由返聘的退休老教授担任。教学督导一般采取随堂听课的方式对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其优点包括督导专家评价的标准相对统一和客观,其不足是教学督导对每一位教师听课不可能面面俱到,某些情况下就会出现评价片面的情况。
高校领导、学院领导必须承担相应的考察教师的职责。领导评价能够站在学校或者学院发展的高度作出对学校或学院学科、专业发展以及教师个人发展有利的建议和意见,具有一定的全局意识。
六、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高校课堂教学评价建立指标体系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以重点评价学生的学的方面为主,注重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要把评价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对学生所起的作用上面。其次,要做到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最后,不仅对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教材使用的选择进行评价,更注重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评价。在此基础上,优化相关评价项目,设定评价调查问卷指标体系。[4]
七、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过程要科学合理
为避免评价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改进评价的操作方式,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公正和公平。
1.加大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宣传力度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目的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促进教师的成长与个人发展,以评价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学科、专业以及学校发展。只有使参与评价工作的学生与教师都了解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与意义、评价过程与模式、评价的体系,才能使课堂教学评价工作更有序地推进。
2.完善评价信息采集、统计、处理的方法
依托校园互联网建立完善的网上评教系统。通过网上评教系统,采集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评分;建立测评反馈系统可以向任课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反馈相关测评信息,从而达到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帮助学校及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改进管理方式与方法的目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网上测评时间的选择对评价信息的客观性与真实性也比较重要,一般将网上评教的时间设置在结课考试前两周比较合理。
在网上评教对评价信息的采集和统计完成后,需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为了尽可能减少误差,可以将学生评价的分数进行处理,如采取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再求平均分等方法;为了使评价更为合理,可以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通识教育选修课等不同类别的课程分类进行统计,然后采取一系列统计学的处理方法,使各类课程的得分标准趋向一致。
八、评价的反馈、解释与调控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应该及时向任课教师进行反馈,使存在不足的任课教师尽快改进授课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反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全面采用多种因素综合分析法,避免评价以偏概全;教师应从自身寻找不足,不能将自己的评分好坏归结于他人的因素;充分利用评价结果来引导、激励教师,更好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根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应该针对教师采取以下调控措施:实行评价优秀者教学职务晋升优先及评价不合格者教学职务评审一票否决的制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果与教学奖励直接挂钩的制度等。
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结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
1.教师教的方面
针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得分偏低的教师,应该主动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得分较低的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如端正授课态度,更加认真的备课,从而更加熟悉授课内容,选择更优秀的教材、优化授课内容,改进授课方法、提高授课的吸引力,采用更完善的多媒体课件、学习老教师的授课经验等,实现逐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从而在评价中获得好的评分。
2.学生学的方面
目前高校课程课堂授课水平不高的现象比较常见,除了任课教师的因素之外,学生学的因素也比较明显。由于网络、游戏及智能手机等的普及以及高校整体学习风气不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少数有自制力的学生在努力学习外,大部分学生只注重能否拿到学分。失去教学活动中主体的配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就失去了基础。因此,从学生学的方面出发,只有进行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徐姣.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09.
1 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要素
1.1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及其修养
课堂教学活动包含了教师、学生和所授课程这三个相互作用的基本要素,其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正确的授课方法,以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目的,更要具备高尚的情操和道德,使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熏陶学生、去感染学生,从而使每一位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成为具有远大理想的人,成为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的人。
评价和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及其修养主要包括自尊自律、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2]等方面。
1.2 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教师的学术水平是教师在本学科领域从事理论探索、产品研发、教育教学等活动时所体现出来的发现、综合和应用的能力,是在本学科领域内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所达到的高度。美国卡内基促进教学基金会前主席、著名教育家欧内斯特?L?波伊尔(Emrst L Boyer)认为:“学术工作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探究的学术是开端。研究工作应该继续成为知识分子生活的中心,但是为了避免学究式的迂腐,我们还应当重视整合知识的学术。为了避免理论和实践的脱节,我们应当支持应用知识的学术。最后,我们还要给教学的学术以新的尊严和新的地位,以保持知识之火不断燃烧。”[3]作者认为,研究、综合、应用和教学四个方面是学术水平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研究、综合、应用与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发现新理论、新技术,提高综合和应用能力,加深对现有本领域知识体系理解和把握。在传授教材知识体系的同时,把新理论、新技术以及研究方法贯穿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科研促教学。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提出形式和内容丰富多样的问题,教师在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就要不断地思考和学习,进而丰富和完善已有知识体系,提高研究、综合和应用的能力。
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下几分方面:(1)大量阅读文献资料,掌握最新科研成果、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发展动态,并展开相关的科学研究,始终站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2)开展同国内外本领域专家的学术交流,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借鉴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3)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4)开展校企合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最新科研成果解决企业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5)加强纵向课题的申报,有针对性地解决科学理论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6)建设科研团队,相互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7)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大赛,指导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在比赛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
1.3 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教师进入课堂的第一把钥匙[4],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和提高课堂效率的的重要环节。
备课过程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重构,二是对教学过程的规划与设计。前者主要涉及学科专业知识,后者主要涉及教育教学知识[5]。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掌握教学大纲,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结构层次、逻辑关系和教学目,还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在此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对教材知识体系进行重构,依据授课内容采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所讲授的知识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深入浅出、浅显易懂。要做到这些,就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不断地从事科学研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将书本知识与本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发挥智慧的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环境中学习以便。
备课时必须考虑学习上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考虑如何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恢复学习信心,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应对各种课堂突发事件有处理预案,妥善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1.4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如果说知识是传授的内容,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那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则是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二者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实质是通过某种有效的形式和资源实现知识的传授、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艺术型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因授课内容的不同而呈现多样性。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一是讲授式,即以教师讲课、学生听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其二是参与式,也称讨论式,指课堂分组讨论,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三是引导式,即启发式教学,即教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提示、启发,并指定相应的参考书,让学生通过阅读、查阅资料等方式自学,并通过回答问题、提交作业或撰写小论文等形式进行考核;其四是动手式教学,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际操作,完成课程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其五是问题式教学,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好的教学方法还需与相应的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采用具有实时性、交互性的多媒体课件,实现声音、画面、内容的有机统一,可以使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同时刺激大脑,从而促进大脑的记忆、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与学习效率,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1.5 采用全方位多层次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评价的目的是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信息,激励和引导学生,因此,评价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采用多层次的评价机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148-05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社会对高校教学质量的问题愈加重视。这需要高校具备明确的责任意识,完善教学的监控体系,以满足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中小学教育相比,呈现着专业性、层次性、实践性的特点。因此,通过系统、科学、全面地收集课堂教学信息,针对教学活动本身,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寻找可靠的课堂教学质量指标,是构建和完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依据与原则
1.不同视域下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
不同的研究者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有不同的看法,根据研究或观察的对象来进行评估。如从教师在课堂表现的角度,叶澜教授提出的“五实”:即扎实(有意义)、充实(有效率)、丰实(有生成性)、平实(常态下)、真实(有待完善)。从学生的角度,朱永新教授提出的“六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巢宗祺教授提出的“四点”则能够体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感受性指标:①课程本身的意义;②课程有效真实;③师生情绪饱满;④师生才智充分展现。或从课程内容本身出发,如王卫国教授提出的生成性、厚实性、生本性、整体性、整合性。有的研究者将课堂作为不可侵害的整体,如郑金洲教授将好课的标准划分为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师生互动的有效化、学科教学的整合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策略综合化、教学对象个别化、评价多元化,等等。由上述内容可知,好课的标准不是绝对的,根据研究者视角的不同存在着必然的差异。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重视教师专业标准的达成,从学生的角度强调他们发展需要的满足,从课堂的整体发展角度关注教学环境适宜程度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决不能从单一角度进行维度的划分。然而,全面概括化的构建方式将更有利于制定出有效可行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2.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基本原则
构建科学性与可行性并重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是增强评价的有效性与可靠性的重要基础,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在构建模型时必须遵循下列几项原则。
指向性原则,使课堂教学不断向标准接近的过程中引导教学发展方向。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寻找适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性原则,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要求、教师的问题及其社会现状分析,针对当今高校课堂存在的问题制定模型。
全面性原则,从教师、学生、环境等多渠道贯彻。构建模型时需综合考虑,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
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不仅要看到评价对于教师发展的重要作用,还应该看到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更不能忽视教学评价对于整个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维度选择
1.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维度
高校课堂教学存在两大领域:人际与非人际,而人际领域中的角色只有两种,即教师和学生。因此高校教学评价模型确立三个维度:分别是环境(教学环境与教学氛围,以下简称环境)、教师、学生。
个体生存在环境之中,个体与环境的和谐促进个体的发展,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环境下相互作用共同达成教学目标、满足个体需要的过程。教学活动不能独立于环境而单独存在。罗杰斯提倡良好学习氛围的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中关于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建立适宜的学习环境,良好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达到放松、愉悦、自信的状态。个体脱离环境不能得到发展。因此,将环境作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一个维度,是合理并有必要的。
教师与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活动中既不是教师孤立的教,也不是学生无选择的学,而是师生互动并相互影响的过程。两种角色纳入教学质量评价是毫无疑问的。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可以将教学过程划分为信息的编码、传递、接收、存储、加工、遗忘、反馈。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学生以及适宜环境的共同作用。
2.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维度间关系
高校课堂教学中的三个维度教师、学生与环境存在着复杂,彼此影响的关系,具体内容见图1。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将知识经验以适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是在适宜的环境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在一定的环境之下,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促进教学活动的高效进行。因此,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首先是基础。适宜的课堂教学则是课堂成功的基石。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和谐互动是创建良好环境的原动力。通过教师知识的传授,学生对信息的接受以及反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师生平等人格的基础之上达到感情的交融,教学环境轻松愉悦并充分实现课堂的价值。宏观上,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和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有利于教育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的建立。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走向。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十分复杂,可以归纳为教育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等等。从知识的角度讲,教师与学生分别是信息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讲,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协助者,是学生潜能的发现者与开发者。从教师的职业角度考虑,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从情感的角度看,教师与学生是情感相互交流的朋友。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教与学,而是要达到各个方面的满足与相互协调,这也对教师与学生关于课堂教学质量指标的选择提供了研究的方向。
三、构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维度的评价指标
模型的建立是为了衡量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学对于教师、学生以及环境而言有各自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各个维度下评价指标的划分,要依据不同的思想基础而建立。
1.教师维度的具体指标
教师维度下指标的划分以新出台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基准。这种划分角度是从教师这一职业出发从而建立的评价指标。对于教师来说,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工作,提供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主要任务,模型指标的构建主要依据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概括地讲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
(1)知识。知识是高校高质量教学的基础。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因此教师知识的深入性、广泛性、时效性是教学开展的重要保障。知识维度的良好表现可以概括为教师对所讲内容的深入准备;教师广泛的知识面;教师的知识架构随着科学发展而时常更新;在课堂上能够向学生推荐有价值的课外资源;教师的知识储备能够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2)技能。合格的技能是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高校教师的技能与中小学教师技能的侧重不同。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表现在重点突出、逻辑清晰、潜能挖掘、创新培养四个方面。对于教师技能的评价可细分为若干问题,如环节设计、呈现方式、对话反馈、应变能力、目标设定、内容处理、课堂控制等方面,这是应学生对知识掌握的需要以及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性要求所提出的。具体可表现为,教师的课堂准备中环节设计以及在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合理;对于课程主体的讲解方式方法有效并易于学生接受;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能够恰当熟练地使用教具;课件具有较好的呈现效果;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对话的次数、频率适当;对话的对象不单一;对话内容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应变自如,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师在课程准备时,目标的设定符合学科教学发展目标;能够运用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的实践;鼓励学生的自主创新,并能够发展学生的团队学习能力,等等。
(3)态度。端正的态度是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石。高尚的师德素养,严谨的教学理念,高标准的自身职业要求,三者相辅相成。不仅是教师树立榜样的前提,也是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标尺。具体体现在教师的道德水准符合教师职业规范;教师具备严谨的教学态度;科学性发展性的教学理念;对自身有高标准的自我提升要求;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理念易于被学生接纳,等等。
2.学生维度的具体指标
学生维度下指标的确立,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准绳,以人本主义思想作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需要的满足情况衡量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与教师不同,所以对学生维度的划分应与教师维度的选择有所不同。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来看,学生具有完善自我的潜能,学习是学生进行自我完善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过程,因此模型的构建主要依靠个体发展需要的满足,依据人本主义的观点,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做到尊重、理解、重视、发展。一切事物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生进行学习为的是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成为理想中的人。这种需要的满足,主要是教育教学所给予的心理的、精神的满足。
(1)知识的满足是根本。可以将知识的意义性、记忆的持久性作为二级指标。这里指的知识不单单是书本上的内容,同时包括教师所传递的课外多学科知识以及教师的人生经验等。建构主义理论更加强调学习者的自身建构,教师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对学习者的知识结构有所巩固与补充,则认为这样的知识是学生所需要的,而不是一堂无效的教学。对未来的活动有所帮助的、在头脑中进行持久准确的储存的知识,可以被视为学生知识获得的成功。具体可表现为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教师的教学目标;能够真正理解讲授内容;学生认为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是能够指导未来实践的;教师的讲授填补了学生知识的空白,满足了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能够保持深刻的印象,等等。
(2)情感的满足是推动力。在教育教学中关于学生情感的满足,可以考虑学生情感体验的愉悦性,以及学生与教师是否产生了相悦的情感,也就是是否发生了共情。大学生的情感相对丰富,因此对情感需要的满足有更高的要求。这一指标的衡量要依靠学生的主观反馈,学生在上课之前心情愉悦并有所期待;在课堂之上,学生情绪高涨,积极主动;课后,mkhk学生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学生情感满足的表现。
(3)能力的发展是目的。能力的发展包括两方面,一是指保持并发展学生的现有能力,二是指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由于高校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能力的发展可表现为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教师准确地发现学生的现有能力与优势;精准地看到学生的发展潜质;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课堂教学能够鼓励学生自主与创新学习;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等方面。
(4)态度的选择。态度的树立是关键。信念的建立以及被接纳的行为表现是端正态度培养成功的外显。态度决定高度,是个体发展的支柱与方向标。学生信念的树立与巩固的需要可以从一节精彩的课程中获得。信念强调的不是认识的正确性,而是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它超出单纯的知识范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成为一种综合的精神状态。规范化的行为是高素质学生的外在表现,是高质量教育的间接体现。通过课程学习,教师的教育以及教师人生经验的传授,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进行合理的矫正;课堂教学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学生意志的坚定性等方面,被认为是高质量课程对学生态度选择的有利表现。
3.环境维度的具体指标
环境维度下指标的选择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进行概括而精准的划分。在教学过程中,个体的发展受到个体与环境共同的影响。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环境的适宜性,对学习活动的支持性,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外部需要。既包括宏观的大环境,也包括教学的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的区别,在于宏观环境对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学生成功获得知识得到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是长时程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微观环境可以理解为直接影响,是短时间或即刻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的环境因素。
(1)宏观环境。宏观环境可概括为社会关于高等教育的看法以及国家的相关政策。例如十报告关于教育方面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国家支持性的宏观教育环境之下,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高质发展。另外,社会关于高等教育的积极评价;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的看好;对于学校教学质量的肯定;对学生所学专业持发展性观点的预测,等等,都属于良好的宏观环境。
(2)微观环境。可以进一步将微观环境细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课堂文化与课堂条件。具备适宜的教学条件与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对微观环境的要求。课堂文化可以表现在民主、创新、关爱、特色课堂氛围的建立上。现今的大学课堂评价主要侧重于开放的、民主的、创新的课堂文化;建立有特色的课堂;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的学习高效地进行而避免干扰。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仅有利于教学活动周而复始的高效运转,而且能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净化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运用要点
正确地运用模型是发挥模型作用的关键。科学地利用模型以便于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的素质得到提高,学生需要的满足,良好环境的构建,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在运用模型时,应注意如下三方面要点。
首先,要进行多维度多指标的全方位评价。在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时,必须从模型提出的三个维度出发,分别在教师、学生、环境三个维度及各个指标所涉及的范围内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评估,依据指标的范围,在范围内考虑具体的评价问题,将各个指标配以不同的权重,从而得出评估数据。
其次,不同条件下各维度指标权重应有所变化。由于在高校教学中课堂的差异性很大,在对一节课的质量进行评价时,各个维度下指标的权重的变化运用时,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由于年级的不同,评价指标的权重应有所变化。在针对不同年级的课堂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时,关于知识指标所占的权重应当有所变化。因为,在高校一、二年级主要是进行高校基础课的教学,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需要是摄取多学科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的广泛性方面比重加大,学生在知识保持的持久性方面需求增加;由于学生刚到陌生的环境,因此对教师情感的需求也较为强烈;另外,由于高等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重,因此对于树立合理的信念以及端正的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更高;在此阶段,学生受微观环境的影响更为明显,良好的教学环境与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学生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三、四年级主要是专业课知识的积累,因此在教师维度下更加注重知识的深入性以及时效性。在教师技能方面,应重视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在高等教育的后期,由于学生即将面临就业问题,所以应当将学生对知识获得的意义性的权重加大,宏观环境影响的比重也有所增加。此时,国家教育政策的改变将影响高校的教学发展方向。
由于学科性质的不同,使得评价指标的权重发生改变。高校的课程分类详细,不同的学科跨度较大,如艺术学科与非艺术学科的特点不同,专业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的要求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对不同类别的课程应有不同具体的评价规则。例如,机械专业与哲学专业的教学要求,人才培养方向,社会需求不同,因此在理论与实践的要求方面,创新方面,教师的授课方式方面,都有所不同。这需要在总体概念之下,配合不同维度指标权重的不同进行合理评价。对于非艺术课程应该重理论轻实践,加重知识方面的权重。在艺术领域应将实践性与创新性的权重比例加大,从而做出合理的评价。
最后,在模型运用时还应注意两方面的内容,分别是质评量评相统一与结果的开放性解释。在质评与量评相统一方面,课堂质量评价中应该保证定量统计与定性描述相统一,定性分析可以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客观,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易于控制额外变量。另外,应该注意到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在环境下组织活动的复杂过程,因此在很难做出定量分析时,应该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全面系统地考察,立足于问题整体进行全面准确的描述与分析。在评价结果的解释中,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问题的存在只是一种倾向或是一种可能,不能根据结果一概而论。开放性的解释更利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日益壮大的大学生队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因此探究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模型是一项严峻的工作,它不仅仅关系到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也关系到未来中国教育的进步。希望能够通过模型的建立,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观,明确良好的教学理念,促进教师的发展,帮助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当然,也许一堂好课的标准远远不止这些,可能还包括了更为隐蔽的深层次要素,然而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进一步地接近真理,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真正解决问题。在以往研究与现存现象的基础上,建立更为全面的模型并运用于实践,从而更有利于总结经验,发挥教学质量评价的应有效用,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林清华,何恩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述评[J].教学评价,2004,(6).
[2]王卫国.新课程理念下好课标准维度的构建[J].课程教材改革,2008,(11).
[3]顾桂明.构建多元主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2,(1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142-02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出现,在内部质量保障机制中,课堂教学网络评估已被普遍应用到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管理的系统化与科学化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高等学校现在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学生数、教师数、班级数等较扩招前,规模已成倍增加,出现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也倍增,要快捷把握和掌控课堂教学质量已变得很困难,所以网络评估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几乎所有本科院校都开展了网络评教活动,就连国外名校也相继开展了网络评教。虽然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在各高校中得到全面迅速的开展,但其可信度和有效性一直受到质疑。信度和效度的质量分析一般是针对评估指标而言的,考虑到大家的质疑是针对评估的整体状况,所以本文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就不局限对指标内容的分析,而是综合考虑了网评指标、组织方式、评估过程和结果运用等因素。
一、分析对象与方法
如何科学分析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的信度和效度,我们以重庆交通大学为案例,为此作了长久深入的调研和探索。该校教务处专门组织网评调研工作小组,以发文征求意见、个别交流、走访座谈、网上搜索、数据分析、国内外对比、头脑风暴法等手段和方法,从2012年4月~9月,对学院和师生进行了历时大半年的深入调研。通过集成2008~2012年三次校内大型调研和五次校外高校(上海交通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大学、邮电大学、工商大学、理工大学)调研成果,年十八学期380多万个网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教改专项课题研究成果,二次系统功能优化。该校对运行近十年的网络评估系统从指标到系统功能等都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完善。在测量网评信度和效度的分析方法选取上,我们一是选10名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对比测量来检验可信度;二是选取指标项、评价项,进行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的对比测量。我们2012年下学期在该校随机抽取了10位教师、3100名学生作为“样本”,测量中,严格控制了影响测量的诸因素。此次分析的网络数据全部从重庆交通大学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中提取;采用的纸质评估数据全部由重庆交通大学学生教学信息中心采集得到。所有的数据均由spss软件统计分析得到,数据真实可靠。
二、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的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主要包括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所谓信度,是反映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的一个指标,即对一个事物进行重复测量时,所得结果一致性的程度;效度是指是否测出了测量者想要测量的东西,所测结果是否正确、有效地说明所要测量的现象。我们以重庆交通大学为案例,采取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对比测量的方法来对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进行质量分析,相对网络评估而言,纸质评估长久以来得到了普遍认可。因而,这两者的对比测量,可以检验出网络评估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本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一是通过使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均值与标准差比较),这10位教师的网络评估的平均分为92.8,比纸质评估的91.6高出1.2%;网络评估的标准差为3.2,与纸质评估的标准差4.2相差1%,可见二者的平均分与标准差的差异性都不大。二是使用spss软件对这10位教师网络评估与纸质评估的两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其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1,说明二者总体得分呈极相关。三是使用Matlab软件对这10位教师评估结果的总体分布走势进行趋势分析,发现网评和纸质评估的总体得分变化趋势非常一致,所测结果能够有效地说明所要测量课堂教学的现象。以上质量分析表明网评与纸质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网评结果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三、结论与思考
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属于社会调查范畴,社会调查问题往往纷繁复杂,不确定性和非线性因素太多,这种人评估人的社会调查性评估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要达到完全客观、公正的评估效果是不可能的。所以,课堂教学质量网络评估这种复杂性社会问题期望完全用量化的办法来解决,是不太现实的,何况运用受控性差的网络评估手段,更增加了评估结果客观、公正的难度。评估也是对教学活动的一种状态描述,是对复杂的课堂教学现实的一种简化和抽象,应用统计方法描述课堂教学现象,在当前大规模办学条件下,无论它如何不完善,总比我们凭主观发表议论强。结合各高校近十年的网评实践,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网络评估是学校、学院和教师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现状的主要手段,也是教学意见交流、教学研讨和教学管理的便捷平台,评教结果长期的总趋势是相对稳定的,总趋势中也会在某学期某时段出现较大波动。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与管理水平、教师教学态度、课程性质、人动、人为干扰、学生情绪、学生群体不同等因素有关。网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网络评估在人为干扰和偶发因素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应理性、辩证地看待网评,合理运用网评结果。总的来说,网络评教已成为教学意见交流、教学研讨和教学管理的便捷平台;能够及时反馈评估信息,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教风建设。在人为因素干扰较少的情况下,评估结果具有相当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在教学规模急剧扩大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保障教学质量做出了贡献。如果我们能较好地控制人为的干扰因素,本着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确定评估指标、控制评估过程和运用评估结果,网络评教就具有了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同时也是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杜智敏.抽样调查与spss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1,148.
[2]刘霄.建立高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估新体系的探索[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
[3]黄芳.高等教育中的评估[J].现代大学教育,2012,(3).
[4]黄忠兵.网络评教利弊谈[Z].重庆交通大学:教学风(内部资料),2011,(33).
[5]胡高云,李乾斌,余嘉政.高等教育中的评估[J].现代大学教育,2012,(4).
[6]刘洁.清华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新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6,(2).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Methods Explor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for College Teachers
YANG Linqing
(Tianhe College, Guangzhou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540)
Abstract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teaching approaches in the university, the knowledge acquisition for the students, especially for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mainly relies on the college class at present. Therefor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for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 development. University teachers rule in classroom teaching. Combining with the author's practice of teaching work in the university, this paper takes the "high", "wide", "deep", "new" as the cut-in points and discuss the idea and approach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for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ers; the quality for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approach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校作为科技工作的第一线,国家对高校的投入在不断增加。但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人才培养上仍存在问题,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之一是人才质量下降。大学课堂是高校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高校教师是大学课堂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需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加大重视并投入足够的精力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和表演艺术,要将这45分钟充分利用好,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智慧和各方面的能力。成功的大学课堂教学的精髓在于“大”字,“大”即要有足够的高度、广度、深度、创新性。高校教师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1 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应有一定高度
教师教学出发点要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大学中有些学生只会套用公式,而不知这个公式有什么意义,理论来源在哪里。即使提到为什么要学,也无非是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或者某项技能他们工作之后会用得到。这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教学活动不易引起学生兴趣,不足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只有当学生清晰地认识到有必要去了解某个事物时,他才会最为强烈主动地去学。①课堂教学具有足够的高度,留给他们想象和学习的空间,学生可更好地了解整个知识体系,还能够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应有一定广度
第一,尽可能加大课堂信息量,这同时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知识面,课堂上可不局限于本门课,若是能适时将本领域内各门课联系起来是最好的,有助于学生对本领域内整体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第二,教学育人乃大学任务之根本,教师的课堂教学亦可适时延伸到对学生三观的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全能人才。第三,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家朗格朗说过,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将是使人们为变化作好准备。无论如何,教育不再是传授知识的问题,而是一个用适当的手段来训练每个人,使他在未来的工作中能从事他自己的调查研究。
3 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应有一定深度
深,就是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做深入的剖析,对于难点、重点,要能够深入进去,讲透彻、讲明白。大学培养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能够解决某些难题。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浅的层次,而要逐层深入,激发学生探索更高深知识领域的热情。另外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能以抽象的眼光、辩证的思维看待和认识事物,创造性思维也正走向成熟、完善。因此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在“深”字上做文章,围绕一个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由表及里,从现象剖析到本质,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4 教师课堂讲授内容及方法应有一定新度
4.1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如果说课堂是教与学的舞台,那么教材就是剧本,没有好的剧本,就没有好的演出。当下社会教材种类繁多,鱼目混杂,教师要独具慧眼挑选出思路清晰,内容随时展适时更新的好教材,这是第一步。即便如此,在这个知识激增的现代社会,教材内容的更新增添也不一定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补充符合时展要求的新知识,以此丰富和活化教学内容。
4.2 课堂教学的方法也要不断革新创造,保持形式的新颖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及学生心理需要,运用新的方法研究分析问题,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助于培养学生新型的思维模式。目前课堂教学普遍采用传统的演绎式教学模式,教师还可适当采用归纳式的教与学,从具体事物出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数据,讨论情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适时提供给学生所需信息,帮助他们把握事实、了解规则、总结出原理。②
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便利,提高PPT课件的制作水平,注重色彩搭配,避免样式过于单一。③还可运用flash、3dmax等软件,融图文、色彩、声音、动画于课堂中,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看、听、说、读的精神享受,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提高大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教师只有不忘把握课堂教学的“高”、“广”、“深”、“新”,才能练就一身既教好书又育好人的“硬功”。希望高教界广大同仁共同探讨,研究有效的措施和途径,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注释
一、因材施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学的最终结果,要落实到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能上,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知识结构,同时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我所带的课程为本专业的两门专业基础课《生物统计学》和《酶工程》。对《生物统计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数学基础。由于我院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对数学的教学安排较少,从而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导致学生对于数理方面的课程有一定的抵触和畏惧心理。考虑到这种情况,一方面,我根据《生物统计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着重于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善于解决科研和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而对于公式的推导及记忆不做要求,这样便减轻了大部分学生的思想负担,使他们有信心将该课程学好。另一方面,在总结往届学生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新学期一开始,我便向学生分析了这门课的特点,以引起他们的重视。期末考试结果表明,全班人数82人,平均成绩为79.4,比往届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二、充分的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老师的备课。要想上好一门课,备课是基础,也是关键。
首先,要吃透教材,熟练掌握教学大纲。对教学大纲中的重、难点了然于心,从而在备课时,有意识的深化这部分的内容,对于教材的准备应能达到懂、透、化的程度。
其次,深化、补充教材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教材毕竟只是教学内容的“提纲”,是该书编者的观点和理解,它对问题的阐述不可能详尽具体,面面俱到,有些只侧重某一个方面。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对教材内容加以深化和补充,使之更趋完善,才能真正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深化、补充教材内容又分为纵向开拓和横向展开两个方面。纵向开拓就是要深入剖析教材内容,精辟论述某些观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横向展开就是指老师讲课思路要宽,角度要活,必要时应旁征博引,加以发挥。课堂教学应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这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将相应内容传递给学生,使得所教内容依附教材,又超越教材。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按照课程内容特点,《生物统计学》的内容以教材为主,而在《酶工程》课程中,为加深对某一理论的理解,我会补充关于这一理论的导出过程、作用原理、衍生的含义及其具体应用实例。在具体的酶工程技术中,补充介绍该技术目前的发展状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或研究热点,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听众运用的教学方法均应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讲,要注意以下几点:
1.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方法相结合
传统的教学手段缺乏生动形象的感观体验,纯粹的板书讲授使学生易产生倦怠心理,影响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推广使得原本枯燥的内容可以通过图像或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而且多媒体课件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对于增加授课内容和增强教学效果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一味的使用多媒体,也会使得学生感觉疲劳,有时甚至会感觉到老师在读课件,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式。课件中显示主要的教学内容、图片和工艺流程等,而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则以板书形式详细讲解,从而有效的补充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2.介绍不同的学术观点,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需要引入与书中内容有关的新材料、新观点和新的研究动向,作为对书中内容的补充,供学生参考借鉴。这种引进不同观点的做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思考辨析各种观点的机会,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介绍不同观点和有关知识时,应作必要的分析,对学生作正确的引导。
3.兴例论证
举例不仅有利于说明问题,而且有利于充实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举例应把握三点:第一,例子要新颖。举例要着眼一个“新”字。首先内容要新,要避免引用那些人们已反复引用过的例子,当然,一些经典的例子除外。第二,例子要丰富。丰富的实例,可令课堂教学变得充实而生动,能有效地改变由照本宣科所造成的沉闷状况。学生之所以欢迎插有大量精彩实例的课,除了它在内容表述上有通俗明白的优点外,五光十色的外来信息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第三,举例要适当,要紧扣所述问题,避免滥用不着边际的例子。在《酶工程》中,我通过大量与所讲内容相关而又紧贴实际生活的实例来讲解酶工程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讲固定化酶的应用时,我会在幻灯片上显示市售的血糖测定仪和尿糖试纸,并进行比较(这两种产品均是通过酶反应来测定血糖或尿糖浓度,从而判断糖尿病,但它们的作用原理不同);在讲解酶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时,结合日常的一些生活实例,讲解酶的应用及其作用原理。通过这些例子,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不同酶工程技术原理的掌握,而且使他们体会到酶工程技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4.教学时要以点带面,突出重点
“点”指重点内容,也包括难点。面面俱到的教学方法的一个最大缺点就是不分轻重,照本宣科,这种诵经式的授课方式,极易破坏学生的学习情绪。而以点带面正好与之相反,能突出重点,在强调重点的前提下展开其他内容。这种方法优点,首先在于能够围绕中心深化教学内容,克服那种由于面面俱到而造成的讲授不深入的弊端。
四、课后的指导和作业批阅是巩固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每一门课的内容又很多,要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讲授的内容,就必须借助于课后的指导。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问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是信息反馈,促进我们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有时为了解答学生的问题,还可以促使我们去查阅相关资料,从而真正起到教学互长的效果。
批阅作业也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的一条有效途径,而且通过讲解作业可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并为我们在下一轮的教学中指引方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在讲课的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语速适中,抑扬顿挫
语速过快,不但会导致有的内容学生听不清,没有思考的时间,还容易使他们产生听觉疲劳。语速过慢,则易导致学生思想不集中,思维不连贯。因此,在课堂上语速应不紧不慢,抑扬顿挫,并适当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声音洪亮,充满激情
要使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都能听得清清楚楚。现在许多教室都安装了扩音器,为一些声音偏小的教师解决了问题。但扩音器也存在一个回音问题,开放的音量越大,回音越大,从而造成干扰,影响听课效果。因此,在小教室应尽可能的不使用话筒,大教室应尽量减小话筒的音量,而是通过教师自己提高音量来达到目的。
一、系统方法运用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管理的可行性
系统是若干个功能不同,又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整体。系统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存在普遍性。现代系统论的实质是通过系统内相互关联部分的科学组合以达到系统整体的优化,这是当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理念和方法。
整个社会教育、乃至一个学校的教育,都可以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可以运用系统的方法加以管理促进。高等教育,是培养一国高层次人才和精英人才的重要领域。我国高校扩容多年以来,客观存在教学质量滑坡现象,课堂教学质量是其中相应一环。本文旨在运用系统方法对高校课堂教育质量的提高作探讨。
二、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系统因素分析及对策
按照系统观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存在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基本因素,这主要有:教师、学生、教学管理、校内外环境四方面。而这四方面又可进一步细分。
1.教师方面
文化专业素质、学术造诣。这是课程课堂教学质量的主导性基础;社会素质、品格。指教师对人、社会各方面的感受和历练、正面的为人之道。授课艺术和技能。指课堂中把握学生学习心理和行为,运用各种方法灵活地达到教学目的技能或艺术。社会责任心、事业心。指教师对高教事业的执着、忠诚以及追究业绩的内在动力。授课内容的质的把握。成熟知识传授和研究性并重,课程讲解以成熟的体系、结构为主,兼顾发展前沿和热点。课堂精神面貌、精力、健康。课堂授课教师必须持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充沛的精力,为此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健康。
上述方面的配合能基本保证教的方面的课堂教学质量。但这些只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基本面。
2.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育的第一主体。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是影响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学习态度、主动性。人生态度决定人生高度,学习的主动性是高校学生学习发展的原动力,但客观上有当多的高校学生主动性自我把握很不够。文化综合素质与专业素质。主要指入高校前的文化综合素质和各学科的专业基础,这点与学生在大学课程学习中的收获大小有较大的关系。知识、专业与个人特质的匹配性。学生课程学习的成效与个人的天赋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天赋、兴趣将会使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3.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管理是相对于学生和教师这两个教学主体的外部促进因素。对此可以作以下分析:
课程设置合理性。主要指课程设置的广度和深度的处理,以及对于学生的适宜性的把握。这对于高校管理层的决策能力和决策机制有较高的要求。课程间的配合。主要是各门课程教学实施中的前后时间关系,以及各门不同课程间的内容配合,其中包括内容独立性和必要重复的尺度的把握。教学制度、监管与激励。教学制度是规范教师和学生、乃至全体高校员工的思想、行为的利器,是合理配置、优化教学资源、形成良好教学秩序的基本手段,它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的组织保证,有着控制、监管和激励的多种功能。积极的校内激励和竞争机制。公平是合理竞争的前提,需要在高校的教师群体、学生群体以及在整个高校员工中引入竞争机制,这将使得优秀的教师、学生以及优秀的管理干部人才辈出,从而优化整个高校组织。
4.校园学习氛围方面
应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其对于课堂课程教学质量是间接的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是课堂外的大课堂。为此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逐步培养形成开放、创新、争鸣、、互勉的学术和学习氛围。这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并且需要长期努力、持之以恒,最终实现从制度、措施的促进向自觉行为的质的转变。
培育校园文化对外部环境正负面影响的识别、批判、吸收机制。应将高校更作为一个社会的开放系统进行管理,教育系统的开放特性更有助于高校的活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高校课程教育实施的空间和人文环境的变换,将对学生和教师产生生动、或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正面的作用将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
形成开放式的输出和吸纳科技知识成果机制。按照开放的理念,可以创造条件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的空间切换,通过开放式的科技文化的输出和吸纳机制,使得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形成对知识、文化的识别、批判、吸收的机制,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质量的保证和提高以理性的共识为基础。
三、结束语
高等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只能通过全面和系统性的管理和把握,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质量是衡量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的基本指标。课堂教学具有教育性、指导性、导向性的特点,对学生的课外学习、实践活动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应采取协调、指导、管理、监督等措施,努力提高地方高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209-01
一、地方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组织教学缺少激情
教师的激情影响着课堂的活跃程度,在地方高校中,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应有的激情,使学生就不易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如果教师在上课时一言堂,没有生动的例子,没有兴奋点,课堂气氛就会死气沉沉,学生容易溜号。老师自己也会觉得很乏味,没有了成就感,渐渐把讲课当成了负担。
2.教材的选用不合理
在地方高校的课程建设中,很多课程都要求选用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或是重点本科院校的教材。但是在相应课程的实际教授后会发现,上述名教材并不适用于地方院校学生,因为它们理论性较强,分析较多,模型较多,对于数学基础、文字基本功不济的地方高校二本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困难。
3.选修课程中学生学到的知识少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特别是选修课上,经常会发现学生缺课、讲话、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等情况,合班课的课堂秩序尤其不理想。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很多学生在选课时以选的人多、好及格、学分容易取得等作为标准,这根本上违背了课程设置的初衷。二是系、教研室在修订教学计划时,亦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三是选修课考试多采用开卷形式,题量小,学生通常翻翻书或打小抄就能过。
4.对课堂“互动”不够重视
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课堂“互动”是实现师生相互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步骤。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对课堂“提问”、“交流”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一是教师上课不“提问”或“提问”次数少;二是所提的问题学生不感兴趣;三是上课“一言堂”、“满堂贯”现象仍普遍。
二、提高地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
1.增加课堂上的师生“互动”
教学过程中,对所讲授的内容要注意适当地加以“互动”。“互动”可以安排在不同的时间。首先,可以在进入新课前,对上次课所讲授内容进行提问,可以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其次,可以在课程讲授中进行“互动”。最后,在内容结束时增加“互动”。要注意几点问题:一是“互动”要有序,注意调动气氛,语言表达要有趣;二是“互动”的内容要反映当前的热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互动”应有所不同。
2.调动和激发师生的上课激情
教师只要有教学激情,学生是一定能感受和体会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外,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科学举例,在例题的解答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进行,并腾出时间,让学生充分练习或思考。其二,把枯燥知识通俗地讲,与具体的现实生活和活生生的事例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一些与之相关的生活常识、生活经历,使学生引起“共鸣”。
3.选用适合的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主干课程,尽量采用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或是教育部相应的规划教材。对于一般课程,要采用适应性更强的教材,比如自编教材。一是增加选课环节的导课工作,提高学生选课的适应性。二是教师应该针对选修课的特点,制定明确的教学规划,丰富教学案例及内容,改进考核考试方式,增加考试的灵活性和难度,通过多种方式评定成绩。
4.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教学环节最难的工作。需要做好以下方面:一是教师要苦练基本功,不断补充知识和提高组织教学能力,增加授课灵活性。二是教师要真正为学生着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三是加强课堂学习的巩固和检查,通过提问或练习,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加以总结。四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减少师生间的“陌生”感,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质量 文化艺术
美术教学是高校教学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可以提升人的艺术修养,在完善人的整体素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美术教学受到重视。在美术教学中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思维、情感等进行培养,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事物。美术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操。为此,本文对如何提升美术专业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进行研究。
一、在美术教学中从教师角度提升教学质量
(一)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养
要想提高美术教学的教学质量,就要提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拥有良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丰富文化素养,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艺术修养。另外,要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让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从培养全面性人才的角度出发,进行美术课堂教学。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感悟和反思。
(二)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提高美术教师综合素养的同时,还要不断地提升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美术教学能力包括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控制能力。
1.提升美术教师的认知能力。教师的认知能力包括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各项认知能力: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设定;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进行选择;根据教学环境对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进行判断。同时还要对教学大纲、教学课标有一定的分析和领悟能力,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处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了解和判断。
2.提升美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美术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主要是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将教学进程、教学方法等进行组织的能力,简言之就是教师在上课前对教学中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整理、优化组合的能力。只有良好的教学设计,才可以保证美术教学收获很好的教学成果。[1]
3.提高教师的教学控制能力。教师的控制能力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其一是教师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预先准备;其二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监控、评价和反馈,做好课中观察,努力进行教学改进;其三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控制。
(三)教师要做好教学反思
在上完一节课后,教师要对学生已掌握的课堂知识,以及没有掌握的课堂知识进行了解,然后对其进行课后辅导,并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对自己掌握知识的方法和学习技巧进行总结,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理解和记忆。[2]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是重要内容,因此,要不断地寻找教学评价方法。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帮助其从经验型向专家型发展的手段,让教师在反思中向专业化的方向成长。教师在进行自我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鉴定能力,帮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进行反思。
(四)教师要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
情感在教学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是求知的动力,也是发展学生思维和智力的重要因素,还可以影响人的思维。美术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在心灵上的沟通,教师和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在课堂上形成愉快的教学氛围,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情感,让情感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并通过情感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完成。[3]
(五)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学有很强的直观性,教师的演示可以为学生展现出一种亲切感,在美术教学的演示教学中,教师要熟练地运用各种美学技巧,将语言难以表达的东西通过视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的同时,提高美术创作技能,学会欣赏美。比如可以使用幻灯片将剪纸艺术创作一步步地展现出来、利用实物进行美术作品展评等,这些方法的重点是为学生指明美术课堂学习的方向。
二、从学生的角度提升美术专业课堂教学质量
在美术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的美术创作大多是进行临摹,因此可以从这一方面入
,让学生边看、边听、边画,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教师将理论知识讲解完后,学生的美术创作形成草稿,教师根据学生的草稿进行指导,帮助其进行修改,让其学会写生,同时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良好的示范教学可以从审美和欣赏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教师通过鼓励、启发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行美学欣赏。欣赏高水平的美术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绘画欲望,在有了学习动力的基础上,美术课堂教学就会变得非常活跃,容易获得成功。在美学欣赏中,教师要在课前将绘画作品准备好,这其中包括各种艺术类型,比如浮雕、建筑构架、工艺品、油画、装饰画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乏味的讲解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教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4]同时在学生绘画练习时要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美术实践,让学生通过练习对周围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将自己的感知和想象加到绘画创作中。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提高绘画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由浅入深地掌握学习内容。
结语
提高高校美术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可以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其次是教师要提高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从不同角度入手,以此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戴小健.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2011(10).
[2]徐明煜.对高校美术专业素描写生教学的几点思考[j].传承,2010(9).
网球课程是一项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项目。在网球击球中,学生的手、脚、眼、脑等各部分都要协调进行才能完成击球动作。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速度素质、力量素质和耐力素质。体育管理,即对体育事物的管理,是管理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表现,它以管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以体育问题作为实践对象,追求的是体育实践的最佳管理效果。如果将此理论应用到课堂教学管理,教师就能够以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网球学习实践的管理,能够促进课堂教学工作的科学化和有序化进行,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对于网球课堂教学来说,教师课堂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目前有些老师认为学生都是成年人了,因而在教学中缺少或者放宽了必要的约束性。教学活动不同于日常的锻炼身体活动,应该保持必要的严肃性,教师通过认真备课,从而在课堂中认真执行,教给学生运动项目的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缺乏必要的秩序和规范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例如,教师的讲课时,学生的拍球动作,一个同学拍球,周围几个学生听不清楚;学生的讲话,学生交谈中将注意力集中在谈话内容中,也无法听清教师的讲课;学生上课不穿运动服穿牛仔裤上课,这样导致无处放置网球,只能拿在手里,从而影响了击球的效果。诸如此类,教师的课堂管理,也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只有这些细节都管好了,学生的网球学习才能有较快的进步。
2.教学场地器材的局限性
我国最近一次的高校体育场地设施普查表明,全国高校网球教学场地同在校学生人数比例严重不足。一块网球场地一般同时可容纳4人训练,一般以同时承担6人的教学为宜,通常情况下,每位教师有3片教学场地。但是,根据笔者的走访和调查,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网球教学班人数在20~50人之间不等。按照这一数据计算,最少人数的班级仍然存在教学场地不足的情况。倘若进一步来看,教学人数在40人以上的班级,在3片教学场地中完成教学任务必然十分困难,学生学习和练习效果显然无法保证,网球课只能变成网球认识课了。而且,这种情况容易造成学生的意外损伤。学生距离太紧密,动作不敢做得太开,缺乏完整性,这也影响了学生的练习质量。教师的讲解只有通过学生不断的练习才能转化为学生具有的技能,但是,练习场地的紧缺,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和学生的练习。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场地因素在当前情况下,对网球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是各高校应解决的必要问题。器材也是影响当前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课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绝大多数高校不提供网球拍和网球,上课时学生自备球拍,这就使得家庭状况相对较差的学生不愿选择这一“贵族运动”。教学中,有的学生自己购买球拍,有的学生借用同学的球拍,使用起来小心翼翼,打球的次数有限,无法完成动作的定型。
二、提高我国普通高校网球课堂教学质量的思考
1.加强学生课堂管理
课堂教学是一个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的一个有序的过程,必须加强教学的管理。首先,应对学生的候课提出要求。教师要求至少提前5分钟到场做好上课的准备,学生也应有同样的要求。提前5分钟到场,学生不仅可以稳定一下自己的情绪,同时,提前到场可以使学生有机会适应课堂的练习节奏。在教师教学完成后,学生要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才能不断巩固学习的成果,真正将网球运动技能学会,从学到会的过程,需要学生大量的练习,一堂课开始前到场可以使学生有一个好的开端,从而心情愉快地开始课堂的学习。其次,努力提高学生听课的能力。许多大学生经过高中的书山题海考入大学,对听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体育课听课的重要性不以为然。实践证明,只有认真听课,听会听懂教师对每个分解动作的细节标准,才能在自己的运动实践中真正地运用这些标准。体育课教师讲课的时间相对其他课程较少,讲课的重点和关键点学生如果没有把握好,脑子里都是模糊的,自己打球时也就难免随心所欲,无法完成教学要求了。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对听课的要求。再次,要加强学生练习纪律的要求。每堂课教师根据备课认真开展各环节的教学工作,对练习的内容、练习方法和练习频率都有相应的要求。但是,有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偏离教师的要求,在场地有限、学生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不仅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练习,而且会对学生上课的安全性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学生对练习纪律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师从全体学生角度出发考虑问题的结果,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控制有秩序地练习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最后,要提高对运动积累水平高的学生的期望和要求。针对该层次水平学生的实际状况不断调高他们的目标,在引导和适度的压力感的双重作用下,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巩固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这部分学生积极转化为班内的骨干力量,在自身技能提高的基础上,还可以带动和帮助其他同学的练习,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行动力。
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活动的依据和基础,也是衡量教师课程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和效能的基本依据,在评价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是否科学有效,评价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并使之具体化和可操作化是评价成败的关键所在。
一、评价指标体系简介
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主要有分解目标法、归类合并法、文献研究法、系统分析法以及专家讨论法。设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科学性、导向性、多样性、独立性原则。此外,还有可信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以及完备性原则等。
1.评价指标的内容
目前,国内各高等院校制定的评价内容大同小异,基本涵盖了课堂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态度和教学效果等五个部分,有的还有表达能力、综合素质等。
一级指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要观测点是层次性,教学内容是发展性、基础性、思想性、前缘性和实践性,教学过程是开放性、互动性、差异性,教学效果是实效性。《关于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一文在综合国内外的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一级指标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以及教学效果。为提高评价的区分度,还针对当前高校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补充项目,如讲授随意性,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讲解是否存在明显错误等。
2.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各评价项目所占的地位是不同的,即教学质量评价中的比重是不同的。因此,要对各评价项目赋予不同的权重,各项目中反映项目的具体评价指标也根据其作用不同,相应赋予不同层次的权重值。权重一般应满足2个条件:(1)权重ζi在0至1之间取值;(2)各指标权重之和为1。目前,确定权数的方法主要有传统的指标加权平均法、层次分析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等。
传统的指标加权平均法就是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来制定评价的各个指标,并且根据各个指标的重要性设置每个指标的权重,然后组织学生填写问卷或进行网上评价,获取数据,再通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到所有评价对象的分数,然后根据分数来确定等级。这种方法人为地给各个评价指标指定了简单线性关系,且根据经验给出各个评价因素的权重,结果具有参考性。但是我们不能证明各个评价因素之间是否具有线性可加性,也不能证明权重的合理性。
层次分析法(AHP)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把问题层次化,按问题性质和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有序的层次,再请专家对每一层次的各因素进行较为客观的判断,给出相对重要性的定量表示;进而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并加以排序;最后根据排序结果进行规划决策,选择解决问题的措施。层次分析的评价方法可将系统分析人员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数字化和模型化,使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科学合理,排除人为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提高评价的可信度。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使用模糊数学方法,通过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模型得出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成功应用关键在于正确规定模糊评判的因素集和合理构造模糊评判矩阵。通常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基本步骤:①建立评判对象的因素集U。②建立评判集V。③进行模糊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考虑了评价标准的模糊性,利用统计方法,克服了偶然因素的影响,克服了原来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使评价结果全面、准确、合理。
二、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评价指标本身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1)指标单一。各高校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使用统一指标的网络教学评价体系,虽然兼顾了学校多样性的特点,但往往忽略学科差异性和教师类型的多样性等现实。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及所面对的学生都不同,如专业课和公共基础课之间,文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之间,成绩较好的学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之间。一个标准应对多门学科,常常造成学校中优势学科教师轻松过关,弱势学科教师岌岌可危的不公平现象。单一化、统一化、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指标很难调动教师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完全忽视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使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仅仅停留在粗浅状态。(2)指标之间权重不合理。一般来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中,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重点考核的内容,所占权重也较大,但有些学校的做法,指标分值都一样,无法区分不同指标的权重。大部分院校现行的评价指标大体上包含如下内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大块,每块为25分,分值为粗放型切割,教研室互打分得出的分值之间差别很小,导致最终结果以学生打分为主。(3)指标不量化或过度量化。一方面,评价指标不量化,无法客观衡量。如有学校对各评价项目不设立分值,而是近似定性的指标,无法准确反映课堂教学的实际质量效果。另一方面,评价指标体系还存在过度量化问题。评价指标体系一味追求量化,忽视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难以准确有效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本质特征。由于教学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有些特征仅仅用量化的指标很难准确地界定,而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着一种简单量化的现象,似乎教学的一切都可以量化。(4)指标内容存在问题。首先,条目过细未突出重点。目前使用的评教指标体系包括教学态度、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几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但没有体现学校特色及学校培养目标的定位,没有突出重点,在具体评价中很难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其次,数量过少,模糊。有一部分学校指标体系设计过于简练,一些内容未能涉及。这样对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很难有较全面、客观的反映;再次,缺乏弹性和发展性指标。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其一,片面性。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师生课外教学和学习活动;注重教师教学基本功的考查,忽视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师的个性、创造性、人格等因素在教学上的体现;注重规范性、知识性等易于操作的指标的考查,忽视素质性(如创新能力等)的不易操作指标的考查。其二,静态性。注重那些描述性、表面性、易于量化的单因素评价指标。
三、建立科学公正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提高评价指标的针对性
评价指标应是多样性的、开放性的,应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不同学科、年级、教学风格、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背景等特点,在明确的评价指标和个性化评价之间应取得平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要体现学科课程特点,可尝试采取的对策是各高校首先在学校层面制定教学评价的一般性指南,确定出对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然后各个院(系)再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编制出符合学科教学实际的评价工具。既要体现专业特点,如分别有理论课、实验课、技能训练课等不同专业课类型的评价表,还考虑到了教师的类别,比如,在评价实习教师、实验教师、助教等人员的教学情况时,所使用的评价表就与正式授课教师的表格不同。为了提高针对性,首先要进行基线调研,了解差异。关注评价对象的起点与差异,在真实成长的价值理念下,评价学生发展效果的标准是“底线提升度”,因此教育教学活动展开之前的“基线调研”十分关键。调研得到的关于“基线”的描述,就是评价教育教学活动成效的基准尺度。
2.制定合理的量化指标和指标权重
为了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尽量减少主观随意性,必须对指标加以量化。首先应对具体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项目进行必要的筛选,将经反复推敲的、最能代表课堂教学质量的指标项目挑选出来,组成指标体系。同时,按其在教学质量中所起作用的大小,确定权重,给出相应的分数,又根据实施的情况,将每项指标从高到低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给以不同的分数,最后得出总的评价分数。针对目前量的评价中所使用的量表过细、繁的弊端,我们应简化评价量表。我们不需要逐一罗列,只需要提纲挈领,着力分析影响和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主要因素,量表应简明扼要,而不是全面而细致。除此之外,一个完善的评定量表的设计需要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并在实施中不断修订。由于学生、任课教师、同行专家及教学管理者有着不同的视角,有着各自的优势及局限,因此在评价内容上就应当适当体现、各有侧重,即便是评价内容中相同的指标,应根据具体情况设计不同的权重。
3.注重评价指标内容的科学性
课堂教学的要素分为基本要素和生成性要素两大类。所谓基本要素就是那些在课堂教学中以稳定静态的形式表现的因素,它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四个方面。所谓生成性要素是指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要素,它包括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方法和课堂气氛四个方面。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内容应涵盖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和生成性要素,同时应该注意加大生成性要素在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中所占权重系数,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目标要求。我们不仅要评价教师本身的素质、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等方面,看教师合理确定重点和难点、精选学科知识和范例、让学生学到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看教师能否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亚敏,肖啸空,刘树雷.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究 . 现代教育论,2009,6:56-59
[2]李光耀,肖红,刘承栋.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与设计 . 高等建筑教育,2009,1:44-48
[3]杨鸿.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 . 中国地质大学,2006
[4]郑家成.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研究 . 河海大学,2004
[5]蔡锦锦. 高校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 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