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音乐德育总结

音乐德育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04 13:08: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音乐德育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音乐德育总结

篇1

语言学是人类文明的一门大学问,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其文化特征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研究一种语言离不开“语系―语族―语种―方言”这样一个语言学体系,同样意大利语的历史文化演变也要以此为切入点。

一、世界人类语言的分类概况和使用状况

1.分类概况

世界上的语言很多,语言学家将各种语言按其规律特点划分为13个语系,分别是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达罗毗荼语系、乌拉尔语系、高加索语系、古亚细亚语系、科伊桑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和尼日尔―刚果语系。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上述13个语系共囊括世界语言2759种。当然这里所涵盖的语言不包括哑语、手语。之所以有这么多语种主要原因可能是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但在这些语言中有半数以上是不独立或不常用的语种,比如古拉丁语、古阿拉伯语和古希腊语等。

2.使用状况

目前世界上有近75%的语言仅靠世代口头相传,尚无文字载体,而全世界95%的人使用的最通用的语言也不足100种。从使用人数来看,超过5500万人使用的语言只有13个语种,分别是汉语、英语、俄语、西班牙语、印地语、印度尼西亚语、日语、德语、阿拉伯语、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孟加拉语。

二、意大利语的语种所属和使用范围

1.语种所属

意大利语属于印欧语系。印欧语系是全世界13个语系中最重要的语系之一,例如属于这一语系的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俄语均为联合国工作语言。印欧语系还被称为印度―日尔曼语系,有印度、伊朗、日尔曼、拉丁、斯拉夫、希腊等14个语族,包括语种和方言100余种,属于这一语系的人数约为20亿。最初,印欧语系因主要分布于印度和欧洲一带而得名,后来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印欧语系逐步扩展到北美洲、拉丁美洲、大洋洲、非洲及亚洲等很多地区。因而印欧语系又被划分为三大语族,即斯拉夫语族、盎格鲁―萨克逊语族和新拉丁语族(或称罗曼语族)。意大利语作为意大利本国的官方语言,所属于印欧语系里的新拉丁语族,共有5个语种,其中意大利语最接近于原来的拉丁语。同属这一语族的语种还有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罗马尼亚语。意大利语同世界上的其他语言一样,都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和传达情感的重要工具。

2.使用范围

意大利语的使用范围除意大利本国外,与其接壤的前南斯拉夫和法国,以及科西嘉岛、摩纳哥公国和索马里共和国等均有部分居民使用意大利语,而且是圣马力诺和梵蒂冈的官方语言和瑞士卢加诺地区的通用语言。由于历史原因,不少阿尔巴尼亚人、埃塞俄比亚人、利比亚人和马尔塔人也能讲意大利语。此外,生活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亚、德国和瑞士等国的5000多万意大利侨民和后裔也讲意大利语。

三、拉丁语形成意大利语的历史文化演变

1.拉丁语的诞生渊源

所谓拉丁语是一个语言统称,原指最早定居于台伯河入海口附近的古代拉丁族人的语言,那时的拉丁语仅为口头语言,后来这种口头拉丁语又被称为通俗拉丁语。随着古罗马帝国的逐渐强盛和对外大肆扩张,被征服的民族也开始学习使用拉丁语,这使得拉丁语作为一门通用语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丰富和完善,逐渐形成了文字,并出现了用拉丁文书写记载的法律、文学、哲学和科学著作,最终完成了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飞跃。这种书面拉丁语又被称为古拉丁文,是现代罗曼语的祖先。据历史考古发现,早在公元960年,蒙特卡西诺就有了用这种古拉丁文铭文记载的实物。

2.意大利标准语的演变基础

意大利语是从古罗马帝国的通俗拉丁语即民间拉丁语演变而来的,形成于公元1200年前后。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所谓通俗拉丁语就是指普通老百姓日常通用的语言,当时包括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和罗马尼亚等地的很多方言。历史上意大利也长期处于政治上的分裂状态,因而形成了许多方言,这些方言在语音及书写上都有较大差异,其本土方言中又分为皮埃蒙特、伦巴第、托斯卡纳、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等区域性方言。当古罗马帝国消亡后,通俗拉丁语在意大利的区域性方言中发展迅速,最早产生的是西西里方言,但托斯卡纳(Toscana)地区的佛罗伦萨方言最为强势,逐渐成为意大利标准语的基础方言。意大利中部的翁布里亚(Umbria)和拉齐奥(Lazio)等地区的居民都讲规范的意大利语。

3.佛罗伦萨方言的优势成因

佛罗伦萨方言逐渐发展成为意大利本土通用语言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佛罗伦萨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佛罗伦萨地处意大利南北中心,而且当地的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文化繁荣,既是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源地,又是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时意大利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其次是佛罗伦萨方言自身的发展十分完善。在意大利的各种区域性方言中,佛罗伦萨方言最接近于拉丁语,原本就有着较好的传统群体基础,另外方言本身的发展也日臻完善而自成体系,已成为当时使用最广、流行最快的大区域性方言。最后是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大师们的文学作品极为成功地造就了佛罗伦萨方言的地位。13、14世纪的一些意大利著名作家都用这一方言著书立说,如但丁(Dante Alighieri,1265―1321)的《神曲》(La Divina Commedia),薄迦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的《十日谈》(Decamerone),以及彼特拉克的众多文学作品,等等,这些作品都对这一方言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这一方言的艺术加工,其在文字表述上日趋丰富而精练。19世纪意大利实现了领土的统一,20世纪意大利共和国诞生,因其经济、文化、教育、新闻、体育、卫生等事业全面发展,佛罗伦萨方言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最终理所当然地成为意大利标准语为官方所使用,进而相关的公立语言培训机构应运而生,如当时的佛罗伦萨、佩鲁贾和锡耶纳等地的语言文化培训学校就非常著名,这些学校不仅为本国培养了大量的意大利标准语人才,而且为意大利的国际交流培养了许多标准语方面的外国专门人才。

四、意大利语作为世界音乐用语的语言特色

1.意大利语的听觉美感

意大利语是世界上最好听、最动人的语言之一,其发音清脆响亮、温柔悦耳,讲起来更是琅琅上口。故此意大利语的语感特征明显,而一种语言的语感往往承载着歌唱旋律的原始乐感或原始动律。精通语言学的恩格斯十分崇尚意大利语的优美动听,盛赞意大利语“像和风细雨一样清晰而舒畅,它的词汇犹如最美丽的花园里盛开的百花”。凡是学习过意大利语或听过意大利人讲话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

2.意大利语的发音结构

意大利语虽属拼音文字,但发音不像英语那么复杂,具有拼写一致的特点,也不像汉语是建立在语音和象形的双重结构上。意大利语共有21个字母,其中元音5个,辅音16个,除外来词外几乎每个单词都以元音结尾,其重音一般都落在倒数第二个元音上。朗读时清脆响亮,每一个元音包括非重读元音都没有弱化或吃音现象,任何一个单词无论其音节有多长,每个音节都能清晰地发出而毫不含糊费力,例如单词fortunatamente(幸运的)、violoncellista(大提琴家)、musica strumentale(器乐)、disperazione(绝望地)等。另外有些意大利语词汇在连读时,一些音节当中的双辅音结构形成了天然的节奏美感,所以讲起来很容易上口,具有天然的音乐性,有时语速快的时候,说话就像唱歌一样。意大利语还有语言生动、词汇丰富的特点。在文学作品或日常生活中即便表达的是同一情感,选用不同的词,其涵义均有细微的差别,即意大利语中同义词很多。对意大利语学习越久、研究越深,越能体会到各个同类单词之间的微妙区别和变化。意大利语的成语典故、俗语谚语和名言格言很多,如“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时间贵如金”、“不长刺的玫瑰是没有的”、“一个燕子带不来春天”等,深受人们的喜爱。此外,各地的方言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人文情趣,有时讲点地方土语反而显得亲切自然,也有入乡随俗之意。比如米兰人比较难听懂西西里人或撒丁岛人所讲的当地语言,米兰人互相见面时用“Salve”一词表示“你好”,向对方致以问候,但其他地方的人就不习惯用这个词打招呼。又如罗马人用“mannaggia”一词表示“哎呀”,都灵人用“cerea madamin”称呼婚后不几年的女子,其他地方都不习惯这么表示。再如南方人称西瓜为“cocomero”,北方人则说“anguria”,因此只要你开口讲“anguria”,别人马上就会知道你是从北方来的。

3.意大利语与世界音乐术语

世界上的音乐术语都习惯用意大利语来标记,如渐强(allargando)、渐弱(diminuendo)、热烈地(con calore)、痛苦地(con dolore)等原因是意大利民族具有世界上最优秀的音乐传统,尤其是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这几百年间音乐艺术十分鼎盛,被世界公认为“音乐之乡”和“歌剧摇篮”,故而近现代音乐记谱大多采用意大利语,这也与意大利语语音清晰温柔、发音平正浑厚、音序节奏均匀等有很大关系。

五、中国人学习意大利语的难点

既然意大利语是如此优越的一种语言,那么中国人学起来有何难点呢?汉语拼音方案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制定的,所以,会汉语拼音的人,念起Andante(行板)、Sonata(奏鸣曲)之类的意大利语单词来是“八九不离十”的。大多数学习意大利语的中国人的体会是:入门容易深入难。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意大利语语言极其丰富,词汇量大且单词寓意繁杂多义。另外意大利语与古希腊语、古拉丁语关系密切,成语典故极多,而且受地方语言及其他外来语言的影响也很大,所以不是轻易就能学好的。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意大利语属于拼音文字,拼读与书写一致,没有十分复杂的音标,且读起来容易上口,故入门并不是很难。一旦入门,只要有铁杵磨成针的精神,深入学习就是能够做到的。近些年来,中意双方交往频繁,尤其在电影电视和图书报刊等方面对意大利的情况介绍与日俱增,学习用的工具书比以前也丰富了很多,加之我国有关大学和某些机构在培训意大利语专业人才方面也积累了一些资料和教学经验,这些条件对于学好意大利语是十分有利的。

综上所述,意大利语作为一个语言种类,历史悠久且文化精深,是人类语言文明的重要语种;意大利语作为世界音乐语言,是音乐领域尤其歌唱专业必不可少的学科用语。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23.71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音乐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然而,在改革后,新的音乐教育模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音乐的发展,对我国几千年的国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那么,在改革之后,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对音乐的前景进行深入的思考是十分必要的。

一、音乐课程改革的背景

音乐课程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当全国普遍进行课程改革的时候,大多数人把目光都集中到了语数外等几大主科上面,对音乐谈不上重视,世界各地的教育事业都是在不断的改革之下进行完善的,以此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很显然,这也同样存在于音乐的世界。现实的社会当中,一些大型演唱会、大型的音乐晚会等,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能够吸引很多的人的眼球。然而,教师在对具体课程的操控上,还是显得力不从心,对课程标准的掌握上还存在很大误区,所以音乐教育在走向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就显然落后了,在一些基本的教学上也就会出现问题,对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也就很难去完成。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对音乐课程进行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二、音乐课程改革在实施中的困难

从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关于音乐课程的改革之后,到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在这些年的光景之中,新的课程标准不断推出之后,教师在对课改的具体内容理解上,并非十分的清晰。因此,无论是哪次出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都存在一定的误差,具体概括为两个问题。

1、基础问题:(1)在对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教育的主导性受到了影响,教育的主要管理层与教师之间存在矛盾,对课程的实施上不能达成一致;(2)以升学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很少有学校对音乐进行重视;(3)课程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一些地区上的差异,所以造成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步履维艰;(4)课程标准在学校的具体执行上,存在模糊不清的状态;(5)国家在这方面的调控不够合理。

2重要的问题:首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文件在实施中缺乏影响力,使很多地区较为迷惑,以至于无法信服。其次、在当今的教育当中,音乐很难取代语数外等几大主科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缺少科学证实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重视也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在具体的特色和具体的理想上还需要更好的完善。

三、音乐课程改革以来的反思与总结

在过去推出的这几项关于音乐的改革以来,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瑕疵,但是能够根据自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很好的反思,在以后的工作中把应抓的抓起来,是解决音乐课改上困难的重中之重。具体的反思如下:

1、课程改革以培养更高素质的人为主要的出发点。将教育的模式不断地进行改革,主要的目的就是跟上时展的需要,改革那些已经落伍的模式,而在改革的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音乐课程改革无非就是令改革者与接受者在对新事物的认识上达成一致,避免过多的冲突出现,这样才算上完美,然后关键在于每个人对音乐课程改革的重视上,对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

2、对一种改革制度的长期遵循,决定改革的成功与否。研究者表明,在新的理念推行之后,如果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准,就要忠贞不渝的追随,在执行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就要及时进行纠正,仔细琢磨,不要错过改革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改革的过程中不能遇到困难就逃避,要有足够的远见意识。

3、社会背景在一定程度决定改革的方向。我们国家五千年悠久历史表明,一定的文化、政治、经济基础对教学具有重大的影响,并且具有深厚的持续性特点,在一定程度决定改革的进展情况。

4、素质教育对改革的具体要求。大多数人认为素质教育缺少人文精神的存在,然而,在有一定困难的社会当中,这样的要求是很难实现的。如果学校教育不能按照要求,完成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这样也就跟不上改革的脚步,对整个社会的导向也就产生了影响。这样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中国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就是因为做到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有效统一。而不是二者的互相矛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一些青年根本不了解所谓的民族文化,因此,在对年轻一代的培养上必然面临巨大的挑战。所以,把创新精神和对民族情感的有效统一,才能达到对新青年培养效果。

5教师在改革中不断的挖掘自己潜力。从更深的底部看,改革也是一场激烈的竞争,会影响到每个人的生存,例如,用综合的眼光看课程就会发现,课程的有效综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老教师的生存,就是使他们有饭可吃。因此,在逆境当中,老师就要身先士卒,站在改革的最高点,战胜一切不利的情感因素,找出自身的缺点与不足,重新认识自己,放远自己的目光。

四、结语

在对音乐课程的改革中,遇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对老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教学当中是否能够摆脱传统观念的羁绊是十分必要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适应新的模式,对改革的不适应经常的反思,跟上时代的脚步,树立良好的音乐教育教学理念是非常必要的,最终给学生种下新思想的种子。

参考文献

篇3

二、教师在德育渗透教学中的职责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更应起带头作用,做学生的大朋友,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来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为此,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研究教材,正确把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时刻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不少音乐作品都以讲一个做人的道理或宣传一些爱国主义、尊敬父母长辈等知识为主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将这些德育教育很好地传递给学生。如在讲解《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时,应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激发学生们心灵中最真挚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氛围营造的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激发学生们的最纯洁的爱。例如,在音乐欣赏结束之后,教师通过讲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问学生:“如果妈妈生病了,你应该怎么做,才能关心妈妈呢?”学生可能就会回答:“我要帮妈妈扫地”“我要帮妈妈倒水喝药”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可以充分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同时,本堂课程最核心性的内容也就有所体现了。接下来再教学生们学习歌曲时,学生们就可以充分投入情感,掌握基本的旋律,从而为整个音乐氛围的营造提供了充分性的保证,也使相关的德育教育得到了充分性的渗透。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歌曲展现,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

(二)运用多种教学理念渗透德育知识

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根本上渗透德育知识,教师在课程讲解之前就应认真设计教学环节,结合教学的基本特点建立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建立,不仅可使传统的教学理念得到升华,还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环境及德育思想教育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音乐内容的印象,营造轻松化的教学氛围,通过歌曲内容的表述,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完成德育教学内容的指导,同时也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三)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及时反思

篇4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20-01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正确的观念,因此在教育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必不可少。音乐不仅能带给人们听觉享受,还能够陶冶情操,对德育教学的开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一、小学音乐对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来说是一种更为强有力的工具,节奏与和声有一种渗入人的灵魂深处的特殊方法。”音乐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工具,它以其特殊的手段和方法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净化学生心灵。小学生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的发展都很不成熟,道德观念和思想品质的形成依赖于教师的教导和家庭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对学生未来观念的正确树立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小学音乐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对世界的认识能力,美妙的音乐能够展现美好的感情,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的情感和音乐的情感融为一体,从而起到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作用。

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小学音乐的教学模式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教学方式的改变活跃了课堂气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音乐课中,有的课程需要开展相关的活动来进行,小学生有着爱表现的特点,教师设计的活动会让学生们跃跃欲试,急于表现,在这种冲动的作用下,学生的大脑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在课堂活动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想象力得到发挥。

3、能够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

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不仅局限于专业素质的好坏,还在于道德品质、思想政治倾向、心理健康等方面是否达标。小学音乐可以通过优美的旋律来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学生在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时,会熟记歌词,无形中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品格,比如有的音乐是斗志昂扬的,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内涵,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品格,增强了社会责任感,促进了教育目的的实现。

二、在小学音乐中贯穿德育教学的措施

1、在课前计划中增加德育内容

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以及音乐对德育教学的促进作用,只有教师端正了态度,才能在课前计划、教学过程中以及课后渗透德育教学。教师在课前计划这一环节,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做好规划,在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发掘潜在的德育因素,保证课程进行中德育观念的渗透。

小学音乐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这是一切德育工作的基础,对学生未来人生观的树立有重要作用,教师要紧抓这一重点,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比如在学习《彩桥架到台湾岛》时,要让学生明白台湾属于祖国的一部分,并在歌唱中结合自己期盼祖国统一的思想,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充分利用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

德育教学开展的主要场地是课堂,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音乐的教材内容主要是围绕着祖国、母亲、学习等积极向上的因素开展的,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质。比如《阳光牵着我的手》《爱我中华》《可爱的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等,内容很明显的是爱国思想,有着很好的教育作用,教师在教学生唱这些歌的时候应该让学生有感情的歌唱,了解歌中蕴含的思想。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造德育的情境,比如在学《卖报歌》时,学生可以通过画面了解卖报郎生活的艰辛,让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3、利用课外活动开展德育教学

德育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在课外也应该进行德育教学。根据小学生爱表演好表现的特点,教师可以安排音乐剧表演,学生通过反复的排练和真正的表演来体会歌曲中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组织合唱,这种团体的音乐活动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合作中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工作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能够丰富音乐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享受优美动听的音乐时培养了自己的思想品质、道德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达到预期效果的,需要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小学音乐要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德育教学目的的顺利实现。

篇5

小学是人生之初第一正规课堂,无论学生在此之前自控能力如何,道德观念怎样,都将在小学课堂得到矫正或强化。小学音乐课是一门很受欢迎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进行,小学音乐课深化对学生的爱国情操与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音乐作品中表现的爱国爱家、文化历史、民族融合等思想内涵极具感召力,在教育教学中多角度帮助学生形成优秀道德品质。

一、小学音乐课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

音乐是美与艺术的结合,在音乐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从多方面出发:

首先,从生活角度出发,人教版的小学音乐教材指出,音乐回归生活,音乐歌词更贴近身边的生活,如讴歌劳动光荣、助人为乐、幸福生活、和谐社会等题材,音乐术语更易理解,使学生们在学习中联想现实生活,结合自身的体会,潜移默化影响自己,提升感恩之心,扩散爱的力量。

其次,从科学角度出发,音乐是艺术的更是科学的,音乐的节奏是各种情绪的体现,在欣赏课中,经常会用节奏旋律让学生感受爱国情怀、励志情怀、榜样情怀等,在音乐课堂上,朗诵歌词环节,歌词配合节奏完成一首完整的科学的艺术作品的展现,更大的提升作品对学生心灵的震撼和对思想的影响。

再次,从情感角度出发,小学课堂在融合的德育教育方面,从情感出发往往更有效,小学生的情感波动频繁,极易被感染,音乐作品中彰显的激励、呼唤、鼓舞等均能牵引学生情绪,使之跟随教学方向,深刻感受德育教育。

二、小学音乐课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美好情操与高尚品格

新课标指出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是教学目标的重要部分,通过音乐作品中表现的对祖国、人民、民族、文化的赞美与颂扬,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并在多样的教学场景中,让学生感受宽容、合作、感恩等爱的伟大的力量。

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需要教师对音乐作品做适当的解读。例如,小学教材中的《国歌》,教师首先应还原作品背景,告诉学生,《国歌》又称《义勇军进行曲》,表现民族救亡,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主题,最初用于一部电影的主题曲,在学习之前先放电影片段,让学生还原场景,生动感受抗日英雄在保卫祖国人民的战场上展现的高尚情操,也可截取部分升旗仪式的片段,国歌响起的瞬间,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用熟悉的节奏打动学生的心灵,在学习《国歌》的过程中,告诉学生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要奋斗,更要向革命先烈致敬,做到忠诚祖国热爱人民。

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刻理解感恩。随着社会的发展,些许不良现象称作为负面新闻不断在社会传播,为纠正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选取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品,在课堂上与学生分享。如《真善美的小世界》《小乌鸦爱妈妈》等,通过浅显易懂的歌词,展现积极向上的一面,鼓励学生描绘心中的小世界,教育学生学习小乌鸦感恩父母,定期组织学生收集类似音乐作品并在课堂上展示、演唱,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表现欲望的同时,将感恩的种子植入其内心深处。

三、小学音乐课培养是提高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

优秀的道德品质是全面发展的基础,音乐课堂的多重教学方式能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拉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音乐实践活动,诸多音乐课堂上都有合唱汇报,学生们自行组织,教师选曲,提前介绍作品的内涵并提出要求,学生们组织排练的过程中首先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合唱要求合作,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团结的含义,当站在台上做汇报演出时,学生们的目标一致,集体主义精神强烈。可见,小学音乐课不仅传授美与艺术,在融合德育教育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四、小学音乐课关联整合各个学科,使德育教育贯穿小学教育

小学音乐教育可以同其他学科关联,如歌曲《我的家乡》,在语文教材中也有体现,在教学中可关联两个学科,语文课上可齐唱歌曲,音乐课上可以直接谈谈乐曲的中心思想,在地理课上可以通过对家乡的了解,找到家乡在地图上的位置,结合自然课上学习的动植物常识,总结家乡的特色特点,通过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家乡的热爱。除内容关联外,教学形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整合,如语文学科的作业可以是对《国歌》感悟的作文,英语教学中可以将歌曲改编成英文,让学生既学会音乐又记住单词。总之,尝试探索一切有利于课堂与德育教育想融合的教学方式,小学音乐是起点,教师通过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步提高道德思想,成为全面发展的好苗子。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音乐课与教育的有效结合,让我们看到,融合后的德育教育不再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向学生硬性灌输思想教育,音乐通过一种温柔绵软的手段,“润物细无声”地将健全的人格与优良的品格传输到学生心灵深处。艺术与教育的巧妙结合是一种突破,是教育的创新,利用音乐课的特殊教育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美,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美好品格、拥有宽阔胸襟和健康情趣,成为祖国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美\]贝内特.雷默,熊蕾译.音乐教育的析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郑雪.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中国西部科技,2008,(11):26-27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040-01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除了具有释放学生学习压力、陶冶情操的作用,同时其德育功能的发挥也是不容忽视的。然而目前初中音乐的教育忽视德育功能,过于重视审美功能,鉴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初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并尝试性地讨论实现初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

一、初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1、音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音乐教育的广泛普及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并不是近些年来教育工作者的新发现,而是古已有之的。古今中外的诸多教育家、思想家就曾对音乐教育对人的德育提高方面有所论述。例如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曾说:对于人的培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而形成“礼乐并重”的教育观。他还认为“乐者通伦理也,乐清而伦清”从他的言辞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代教育家孔夫子向我们传递的是音乐与社会道德的建立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的重要性也是等量齐观的。另外,战国末年的思想家荀子也曾说:“夫乐者,乐也”,也就是说音乐不仅可以带给人欢乐更能产生积极影响。对于音乐的德育功能,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提及“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更加淋漓尽致地体现了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音乐之于人,首先是思想道德修养,内化的精神本质。例如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爱我中华》、《走向复兴》等金典老歌就能使学生在慷慨激昂的音乐中,激发无尽的爱国情怀,在重温历史的同时能够更好地学会珍惜美好生活、热爱生命。这样,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就在音乐的学习中有了很大的提高。

2、音乐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是对学生思想意识培养的重点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不仅仅局限于家长根深蒂固的“文化课”的教育,同时包括音乐、美术等艺术门类的渗透与培养。音乐等艺术类的学习不仅有助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能够通过音乐的感染力来净化并升华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康的身心。例如,时广为传唱的《七子之歌》,让当时的中学生培养了高度的爱国情怀,大大地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与民族统一意识。

3、音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观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逐渐形成的阶段,其审美能力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因此这一时期对审美观点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乃至一生审美观点的形成都有着不容小视的作用。一部好的音乐作品是一个好的思想教师,可能因保函深刻意义而具有思想启迪性。例如贝多芬具有诸多传世佳作,它们作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精神食粮”激励他们奋勇前行。我国的爱国主义歌曲更是不胜枚举,如《我的祖国》、《我的中国心》、《东方之珠》等等,这些令人回味的音乐作品使学生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使他们有了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初中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1、创建具有模范先锋作用的教师团队

音乐教师在音乐教育德育功能的实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要使初中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其重中之重就是首先培养一支具有过硬和过高素质的音乐教师团队。具体说来要从如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在音乐教师选用上,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自身综合素质,在音乐知识过硬的同时,还要求具有为人师表的道德修养,因为初中学生是各种观念的形成期,一个模范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本着做音乐也是做人的标准选拔音乐教育工作者;其次,对教师进行实时的在职培训,让整个音乐教师形成一个大的团队,互通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同时紧随音乐发展潮流、紧跟时代步伐。

2、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初中学生的基本特点是思维比较灵活、没有定式,认知也处于未成熟的形成阶段,这一阶段,抽象逻辑思维逐步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对于这一阶段学生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教学方式、教育方法可能会让他们获益终身。这一阶段的音乐教育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初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这就需要音乐教育起到思想上的引导者的作用。例如这一阶段的学生虽然对未来满是憧憬,但经常表现出无意识地焦虑情形,加之对社会的新鲜事物缺乏足够的判断力。这就要求形式多样的音乐教学模式来更多地引导处于“迷途”中的中学生。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须,但同时不难发现一些“低俗”的网络歌曲正在悄无声息地在成长中的学生中蔓延。因此,在音乐教育上,要在教授音乐基本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如何鉴赏“音乐美”,如课上带领学生聆听世界名曲“二泉映月、高山流水”等,让学生在繁重的文化课之余放松心情,更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另外,组织爱国主义教育等不同主题的音乐班会,让同学们在歌唱爱国主义歌曲的同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总结

德育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学生德育培养的最佳方式之一,因此在初中音乐教育中,我们应充分发掘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因素,并不断开发促进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使中学生从音乐的学习中汲取养分,作为其开启人生路的有效筹码。

篇7

在本学期中,我认真执行教育局对于备、教、批、辅、考的要求,对于‘八备’的要求认真学习,力争做好每一个环节。

在教学工作中,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给学生独立的空间,对学生进行各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本学期,我担任二、三、五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但我深知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不了解学生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我经常和同学科的老师交流,上课时多留心,现在我不仅掌握了每个班的情况,就连班里每个学生的情况我也能基本了解。这样我才能作到备课时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音乐课是艺术教育,在教学工作中,我格外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突出音乐课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探究,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的基础上创造音乐。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音乐课,我多用鼓励的方式,尽量避免说教,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喜欢音乐

作为老师,上课是最重要的,上学期公开课就反映出很多问题,比如,课堂的组织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我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多跟网上的优质课学习,多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多在课后进行反思

二、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一直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利用教材中的教育素材,来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教育,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

三、课外活动

本学期我们参加了全市的艺术节活动,在艺术节活动中,我组建了学校合唱队,我利用每天午休时间和每天下午2:30后的时间训练合唱,我家虽然离学校很近,但我为了中午的训练,每天中午都不回家。经过了近两个月的训练,终于在艺术节的活动中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共获得了五个奖项,其中合唱获得了最佳表演奖)我相信这个成绩是令领导和老师都满意的。

在运动会活动中,我主动承担起训练鼓号队的任务,我利用每天早上的时间进行训练,因为我们白天训练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我只有早上和周六、周日进行训练,经过一个月的训练,鼓号队学生已经训练成型,他们也在运动会中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篇8

“音乐”,《礼记・乐记》中如此描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后浑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换用直白的表述,也就是音乐是不以说教方式来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熏陶及感染的途径,潜移默化地来影响人的心灵,使人们更多地得到美的享受。

基于音乐所承载如此深刻的德育教育内涵,身为一个校外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将音乐在德育教育中的功用更好地发挥,享之于广大爱好音乐的学生乃至于家长朋友们,就是我在多年音乐教学中不倦探索的源动力。下面就结合本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简单谈谈我对校外教育阵地发挥德育教育功能的粗浅认识:

1兴趣诱导,合理布置,将德育内容融入教学当中

1.1兴趣入手,发掘内在潜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所学课程有无兴趣,是决定此项特长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孩子对所耗精力的课外特长教育内容不感兴趣,而家长主观上又一味倾注巨大的热情与精力,只会在孩子本已柔弱的肩膀上又平添一副沉重的担子,也可以说这是一种变相的应试教育包袱。基于此种身心状态,任何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将异常困难,所以我们只能从学生和家长身上分别寻求突破,找到达成平衡的最佳途径。而一旦努力失败,最好的解决之道应是及时开解家长们不要在孩子内心不愿涉足的领域白白耗费精力与时间,应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会换来收获的领域中去;而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就要投其所好,保持住孩子的学习热情,不断发掘新形式、新内容,留住这个年龄段学生易于转移的兴趣和注意力,从导入、教具、场景等各方面努力营造一个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获得享受,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产生学习欲望,在此基础上将德育教育的内容融汇于课程之中。

1.2教学内容的选取具有针对性,课程设置具有渗透性。

虽然说课外音乐特长教育的目的性与校内教育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深层的目的应该是一致的,都应以追求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因此在可以操控的教学目标范围内,选取融入更多德育教育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教材、课业内容,是春风润物般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采用多种形式、结合不同时机,将音乐教育融于德育教育当中,如在相关体现德育教育主题的节日前后编排一些具有针对性的音乐排练作品,在党的生日、国庆节前后组织孩子们演练爱国主义歌曲、在教师节排练《每当走过老师窗前》等曲目,令学生在收获演唱技巧、获得美的愉悦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净化,并且通过教师适时对作品内涵的讲解、理论结合现实的引导,为性格养成期的孩子们在主观上树立良好的榜样力量。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品德教育、为人处世等德育教育,极具可行性,能让学生们在正确的人生轨道上健康成长。

2合理掌控课堂气氛、在处理矛盾中融入德育教育内容

作为一名校外教育声乐专业教师,面对着来自于不同家庭、有着不同脾气秉性的近百名儿童和成倍数的家长,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及排练、演出、活动中,会面临各式各样的挑战,调节处理大量随时出现的问题。这些对教师的考验如果能换一种角度来思考,处理这些突况又未免不是随机渗透德育思想的一个良好契机。

以本人在教学中遭遇到的因学生和家长引申出的教学案例来阐释教师在掌控课堂气氛方面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良性诱导在德育方面带给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影响: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很注重与家长朋友们的衔接配合,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优秀,在课上课下都能高效率地实现飞跃,每次课后我都会与来接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及时跟进,指出存在的不足,肯定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所以家长朋友们通过与我的长期接触也深知我的良苦用心,也都很配合我,因此我与大家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在一些大型演出或者活动中,一些家长还会主动帮助我管理学生和物品,分担困难,承担起老师的义务。他们还会事事为我们的合唱团着想,经常做出有益于合唱团的贡献。我认为与家长朋友们的友好相处要比去做广告宣传你的团队收效更明显,一旦家长认可了你的为人、教学能力,那么他们会毫无保留地去进行宣传,一传十、十传百,我们的队伍就会越来越壮大。但也有家长并非事事都能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去年教师节当天,在全少年宫都在放假的情况下,我却为参加即将在太阳岛举办的王立平作品音乐会赶着加排,因为在与省歌剧院管弦乐团合排时,一些年龄小的孩子不看指挥,总在间奏过后唱不进去。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万人的演出广场中最好地展现自己的实力与风采,为他们把握住难得的锻炼机会,将最美的回忆留给大家,我从下午三点开始,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地耐心指导,完善每个人的熟练程度。在反复指导后,有几个学生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还是不符合要求。于是在晚上家长来接孩子时,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被我留了下来,向家长们指出了孩子之所以没有符合要求的根本原因,寻求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多数家长都能体会到我的严格是为了孩子实现更好的提升,很多学生也马上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保证回家用心练习,并和家长带着感激之情离开了课堂。而惟独一个平日就很有个性的小女孩在父母面前一直哭闹不停,还任性地大声喊道:“我就不演了!”她的父亲先是拽着孩子到教室外连踢了几脚,然后见孩子还是不听,就怒气冲冲地向我走来反训我没有师德,不会教育学生,没有给孩子留面子,使她的心理受到了所谓的伤害,接下来更是蛮不讲理地大吼大叫,甚至还有要动手打人的趋势。看到这里我很难过,感到很委屈,但通过换位思考令我及时地冷静了下来,以心平气和的态度对他讲:“首先,每个孩子都会也都要经受挫折,只有反省了自己的错误所在,勇于改正,才能慢慢地成长起来。如果在这个小小环境中因为老师善意的指正就承受不住“打击”,那么将来接触社会就会比别的同龄人要困难得多,受到的挫折与伤害也要大得多。其次,身为父母,如此粗暴不讲方法地对待孩子,必然会给孩子的心智成长带来障碍。将心比心,我深知每一位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一丝委屈。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处理问题的方法欠缺合理性,如此只会适得其反,收到负面效应。再次,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并且从广义来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今天你能以如此的态度在孩子面前对待她的老师,明天或许就会收获到孩子用同等的态度对你的“回报”,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当我讲到这里,这位家长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冷静,感受到了我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所耗费的一片苦心,及时转变了自己的态度,做出了道歉与反省。

毋庸置疑,这种事件会出现在很多老师的身边,通过这一教学案例,令我在反思中取得了进步、在品味中获得了成熟,它可以让我们能够通过另一种视角审视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合理性,有益于更好地在其中掌控课堂气氛,将德育教育内容通过这些鲜明的教学案例传播出去,在推己及人中体现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价值所在。

篇9

(一)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歌曲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歌曲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最有渗透力和最有影响的艺术。它们有的优美抒情,有的悠闲舒畅,有的深切感人,有的活泼向上,深深地震撼着孩子们的心灵,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歌曲中不仅具有为儿童感知的音乐形象,而且歌词也十分鲜明生动。因为歌词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学语言,是构成音乐形象的“物质”基础。因此,使学生在文字的引导下,进入想象的空间,在情真意切的演唱中,受到既生动又深刻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在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

音乐欣赏是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欣赏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结合思想教育的侧重点在理解音乐作品的题材、题材、风格、形式的基础上,使学生在美的享受、陶冶中潜移默化的受到全面的思想教育和艺术熏陶。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了德育教育。作为音乐老师在教学中应用音乐的特殊形式,生动、具体的形象给学生以正面教育,使学生的情操受到熏陶、思想受到教育、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启迪。

(三)在传授音乐知识中渗透德育

在音乐课中,往往只重视在歌曲和欣赏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在传授音乐知识中却容易疏忽他的德育功能。事实上,不论教唱、欣赏和乐理都应该成为德育的理想途径,融会贯通、全面渗透,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二、有效的开展班集体文艺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一)要善于把握班文艺活动的教育倾向,引导感召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1.文艺活动要保持思想性和文艺性相统一。对文艺活动的选择,应注意内容的思想性,要选择健康、先进、鼓舞学生积极向上的文艺作品,这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要保持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相结合。艺术是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情绪体验,同时也是审美活动过程,是情感与思维交织的过程。作为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有理智,还要有逻辑思维,特别是要有正确的道德标准来衡量是非和善恶。学生在老师感染下会自觉接受艺术熏陶,树立正确审美观。

2、要善于在文艺活动中因势利导,有效的塑造学生。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老师要善于在班集体文艺活动中,运用艺术美、社会美、自然美形象对青少年进行陶冶,有效地塑造学生,起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一,集体教育,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由于艺术的“不确定性”,音乐老师要在文艺活动中,加强学生个体和群体的交往、合作,让学生学会“小我”融入“大我”,让每个学生学会善于从他人角度看自己,从自己的角度看他人,每个人都把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给集体或集体其他成员,在帮助别人同时也教育自己——尝到帮助别人的快乐,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第二,挫折教育,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承受挫折和其他心理品质一样,可通过锻炼而获得提高。在排练文艺活动中,音乐老师要有意的要求学生不怕失败、敢于战胜困难,注重引导学生自立自强,敢于承受挫折,使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备坚强的意志。第三,美的教育,塑造学生完美人格。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丰富的科学知识,健康的体魄和高度的审美素质的完美人格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新人。音乐老师要善于让学生在文艺活动中受到美的教育,使学生具备相对的完美人格,使他们更具有适应性,创造性,效率性。人格完美是美育的高级目标。

3.要善于在班集体文艺活动中,德美结合,让学生体验成功。班集体文艺活动是德美结合的教育,音乐老师要鼓励学生有追求、有勇气、有力量。通过参与班集体文艺活动明白道理,增强信心,把握方法,拥有快乐,获得成功,学会走自己的路。首先,信赖的力量——创造学生良好的自信心。学生的信心来自音乐老师的细心呵护和加倍鼓励。在文艺活动中音乐老师给予学生“老师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的目标信赖,给予学生“哪怕你们一千次跌倒,老师相信你们能一千零一次的站起来”的情感信赖,给予学生“你们能超过其他班”的榜样信赖,学生就会拥有一份自信心,主动要求自己自我强制。其次,开放意识——把时代的活水引进教室。随着时代的发展了,班集体文艺活动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班集体文艺活动应向同年级开放,应加强高低年级的联系,这样既增进班集体的联系,又促进班集体活动质量的提高,同时班集体文艺活动还可向家长开放,既促进家长与学生的亲情,也锻炼学生的胆量。走向社会,向社会开放,能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参与竞争的意识,更重要的是在走向社会过程中,学会了展示自我,证实自我。第三,成功意识——营造学生良好的心境。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音乐老师要注重以高尚的艺术作品感染学生,使学生正确认识生活的意义,进而使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学习、热爱自然、自信积极、乐观向上。在他们完成任务中充分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尝试成功的喜悦,积累成功的经验。现代的文艺活动,旨在“提高文化素养”、“培养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

三、培养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艺术,需要通过听觉来初步感受美,培养审美感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需依赖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人感知美的能力,是在感受音乐音响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会感知就是学会用审美的耳朵、审美的眼睛去发现、探索音乐作品的美。

(二)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能力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音乐审美想象会给学生带来审美享受,同时激发起他们的思维活动。学生每一次审美想象得过程,都是迈向更高层次音乐审美想象得一个阶梯。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给与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的审美想象力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审美创造能力是人类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创造力是审美主体在审美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审美规律进行创造性审美活动的能力。音乐创造是音乐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将音乐创造教学渗透到欣赏、歌唱、器乐演奏、律动等教学活动中去,做到任何教学活动都体现出审美创造的原则。

篇10

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是无声的语言,也是全球公认的世界语言,音乐的美在于音乐的优美旋律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和听觉上的共鸣,能够在优美的旋律当中放松自我。音乐既是一门世界语言,同时也是我们生活的调节剂,在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以及越来越大的社会压力下,音乐能够让不同的人寻找到一种发泄的窗口,从而将自己内心消极的情绪释放出来,自古以来,音乐不断振兴和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古人以音乐会友的故事广为流传,比如高山流水的故事,不仅让人们体会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作用,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利用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教人们学会感恩。此外,音乐还是现在教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方式。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逐渐从专才向通才迈进,鼓励学生多方面进行发展,尤其是学生的智力、体育、美术与音乐、劳动技能等,都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音乐是素质教育教学的一部分,在社会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德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标不只是培养音乐家,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德育方面来讲,音乐教育首先要能够培养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审美能力,而且,音乐教育能够引导人们健康的道德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音乐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形成理想人格。音乐教育更高层次的要能够帮助学生实现正确的道德理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成人,其次才是成才。因此,音乐教育在中职学校的德育培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要把德育和社会作用做为教育目的,努力做到以乐辅德,促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中职院校也是我国培养多方面人才的阵地,,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它的本质在于坚持以生为本,培养高技能的“四有”人才,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搭建平台。拓展音乐教育在培优育人中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功能,从而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二、美育的培养

音乐其实就是一种美的欣赏活动,它能净化人的心灵,给人以美的熏陶和享受;能维护人类的身心健康,开发潜能,陶冶情操,提高活动效率。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创造力,提高道德修养。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渠道。音乐教育对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其最大作用在于为个体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节奏与音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以美来浸润心灵。受到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很敏感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中反映的自然界中的丑陋,但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赏它们,并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从而使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初步表现美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才艺才能,为他们将来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打下基础。发展学生的美育,首先要在音乐中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只有他们知道了什么是美,才能在之后表现美、创造美。

篇11

面对新学期的到来,我真正体会到了肩负重任的感觉,相反,却给了我更进一步搞好工作的动力,为了工作的有序开展,使个人工作和单位工作同时起飞,充分发挥自身能力,特做如下计划:

一、在教学工作中的主要目标

(一)德育方面

本学期德育工作以构建魅力德育为目标,以行为习惯养成和法制安全教育为重点,力争通过德育目标的优化,德育内容的细化、德育工作的长抓不懈,从而在德育实效上有所突破,最终能培养出具有我宫特色的、让家长和社会满意的魅力学生。

1、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2、发挥我的特长,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去喜欢音乐,热爱音乐。

3、抓住学生的特点,严密组织课堂,在日常教学中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4 、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手法让孩子懂得真、善、美。是他们在亲身体验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师德方面

1、 向身边的每一位老师学习,学习他们永不满足的钻研态度;无私 奉献的工作精神;与时惧进的创新意识;爱生如子的崇高品质。在这学期里我要加快脚步,早日成为一名优秀专业教师。

2、规范教育行为

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在语言上不挖苦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树立教师威信。

3、详细了解单位制度,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规范和要求。长期坚持,力求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二、为保证教学工作的实施,再工作中自我要求如下:

(一)教学工作

1、端正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安全,学习和生活、深入了解和引导学生。

2、为人师表,言行得体大方,积极配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完成单位临时交给的任务。

3、深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启发和诱导学生的参与性。

4、参与学生活动,注意观察并引导部分“不出头的学生”鼓励他们参与各项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

5、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与政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时期在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6、积极参与单位举行的各种有益的活动,并进行记录与总结。

7、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与反思,虚心听取和请教各位教师以及有关领导的意见和见议。

(二)、备课认真仔细,尽力做到科学、准确、严密。

在备课的过程中,我除了认真钻研教材,多方参阅各种有关书籍外,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同时我还注意认真编写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

(三)、科研方面

1、确立课题,作好笔记,及时反思。

2、多读书、多积累,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文学素养,更好的做好科研工作。

(四)、业务水平

1、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钻研各种器乐教学的技巧,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2、大胆实践,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教学的内容

1、古筝:掌握古筝基本演奏技巧;勾、托、抹、搓等,完成相应级别的练习曲、乐曲并参加考级和各种表演比赛。

2、钢琴:熟练掌握钢琴基本演奏方法,认识五线谱、学习乐理知识并参加相应级别的考级和各种表演比赛。

3、电子琴:乐理、音乐常识、电子琴演奏基础和技巧以及和各种表演比赛。

器乐课程安排表

培训项目:电子琴、钢琴、古筝

招生对象:幼儿、青少年、成人

上课班级、时间:器乐初学班9:00——10:30

器乐中级班10:30——12:00

器乐高级班2:00——3:30

器乐提高班3:30——5:00

一对一的小课随到随学。

指导教师:xx

教室:器乐室(2)

20xx年公益活动的安排

三月份:周末剧场:素质拓展

古筝、钢琴、电子琴演奏交流活动

六月份:周末剧场:素质拓展

庆“六一”才艺表演活动

十月份:流动少年宫 素质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