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现行的教育方针

现行的教育方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9 09:19: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现行的教育方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现行的教育方针

篇1

杨希文说,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在建设教育强省的进程中,我们着力抓教育改革创新、抓人才队伍、抓规范管理,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做好这些工作,离不开优秀的老师、优秀的校长,更离不开优秀的教育局长,这次培训是提升教育局长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

杨希文指出,教育局长既令人羡慕又叫人头疼。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地方负责”的体制,县区是教育行政组织的基本单位,教育局长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具体而复杂的,工作系统是多元而繁重的,在政治系统担任着政府管理者角色,在教育系统担任着教育领导者角色,在社会系统中担任着公共服务者角色。这种重叠多元的角色定位,在现实中有时会不一致,从而导致职业角色冲突、责任权力冲突、管理角色冲突、理想现实冲突。就如何看待教育局长的角色定位、教育局长怎样在多重困境中进行自我调适,杨希文指出,做好教育领导者是教育局长的天职,做好政府管理者是教育局的本份,承担社会服务是教育局长角色职能的放大,应理顺这些关系,审视、反思、提升自己的工作,把既让人羡慕又叫人头疼的教育局长干好。

杨希文深入阐述了“教育形势任务怎么看”的问题。他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看法”决定“干法”。市县教育局长应对教育所处的环境、形势和当前的任务了然于胸。他说,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环境尤为重要,发展教育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进而从国内国外、省内省外多个角度分析了我省教育当前所处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他指出,振兴教育是国家发展基本战略,我省教育事业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具有前景乐观的经济支撑,承载着非常高的社会期望,外部环境给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给予了教育发展足够动力,但也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抓理顺、抓提升,教育发展有4个特点: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教育基础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内涵发展迈出新的步伐,教育服务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总体来看,我省国民教育体系日臻完善,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国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升,教育改革发展上升势头明显,已经蕴积了建设教育强省的基本实力。在肯定成绩、坚定信心的同时,杨希文也指出了我省教育改革发展存在的4个方面困难和问题:在发展环境方面,个别地方政府责任落实不到位;在促进公平方面,义务教育实施水平不高;在完善体系方面,职业教育成为新的薄弱环节;在条件保障方面,学前教育保教条件和保障水平需要提高。他说,总体来看,与教育现代化的标准和群众的期望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仍是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上好学”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任务,建设教育强省必须真抓实干、克难攻坚。杨希文强调,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和我省《实施意见》是全省教育工作今后一个时期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市县教育重点承担着4项任务:扎实办好义务教育,让所有孩子平等的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为幼儿幸福成长实施快乐的启蒙教育;推进高中教育特色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知识和能力储备;创新发展职业教育,让学生成为适应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篇2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3-056-02

乳腺癌是现今全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由于其危险因素及我国人口增长及老龄化的双重作用,乳腺癌将是近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乳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37例临床触及乳腺肿块病例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照分析,结合有关文献资料复习,对乳腺疾患几种影像学检查的优缺点做了一定探讨,为乳腺患者在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上作了有益提示,以期提高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特别对乳腺癌的定性诊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以期提高乳腺癌的确诊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7例均为女性,且均为临床扪及有肿块的患者,年龄在18岁~71岁,平均年龄47.5岁。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间同时做过乳腺彩色超声检查、数字乳腺钼靶检查,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的。

1.2 检查方法

37例临床扪及肿块的患者均进行了乳腺彩色超声检查和乳腺钼靶检查。彩色超声仪为飞利浦HD11高档彩色超声诊断仪,常规仰卧位或左右前斜卧位,发现肿块后,仔细观察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及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情况,及团块内部及周边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血流(CDFI);钼靶设备为芬兰peanmedr乳腺X线摄片机,飞利浦的DR,常规摄影为立位,投照位置为正位(亦称头尾位,CC位)和内外斜位(MLO位)。

2 结果

37例中患者中除1例漏诊外,其余36例依彩色超声诊断乳腺癌9例,其中7例患者超声检查均发现乳腺腺体内明显肿块回声,伴后方声衰减,明确提示癌性诊断,其中2例患者术后超声已提示腋窝淋巴结肿大;另2例患者术前超声提示乳腺癌,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瘤伴瘤体内钙化;乳腺积乳症1例,经病理证实符合诊断;纤维瘤11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为10例,另1例患者术后超声诊断提示乳腺纤维瘤,钼靶摄片提示乳腺癌,术后病理证实为乳腺单纯癌;乳腺囊肿或导管扩张2例、小叶增生症12例,术后亦经病理证实;还有1例患者超声拟诊断为轻度增生症,未建议手术治疗,后患者行钼靶摄片后坚决要求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为小叶增生症。依钼靶X线摄片明确诊断的36例患者中乳腺癌9例,3例患者钼靶摄片时能发现明确肿块影并明确诊断,另6例乳腺癌中,小于临床所触及的肿块者3例,2例伴粗细不等长短不一的毛刺,1例有同侧腋窝淋巴

结明显肿大;1例见到泥沙状恶性钙化局部腺体密度增高,未见明确肿块影;9例患者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1例系肿块伴周围“晕环”征诊断为积乳,手术后经病理证实。纤维瘤9例,手术后经病理证实;小叶增生症15例,其中13例患者术后经病理证实,2例患者术前钼靶摄片未提示增生,彩色超声诊断为增生症,术后病理证实。2例患者钼靶摄片未明确提示诊断,建议超声检查证实为乳腺导管扩张症。

所有37例临床触及乳腺肿块患者采用彩色超声检查和钼靶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诊断正确率为97.3%,与国内其他同仁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仅有1例误诊,该误诊患者临床触诊乳腺组织质地坚硬,触痛明显,而彩色超声检查时无明显肿块提示,钼靶摄片钼靶X线又表现局部结构紊乱,未见明显肿块回声,后患者、医生协商后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原位癌,最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具体数值见表1)

3 评价与讨论

3.1 彩色超声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优点是:①对囊性病变较敏感,便于区分囊实性肿块,可于囊性增生性病变中发现肿瘤,如本组积乳囊肿即依超声协助确诊;②当钼靶X线片有可疑高密度影,以及对丰满的触诊可疑特别是当体检与X线钼靶摄影间有不一致情况时,超声诊断的意义更大,常可显示病灶的有无。如本组2例于乳腺增生中发现纤维腺瘤;③无辐射性,便于观察病灶的血流情况、导管扩张情况(较X线更为敏感),如本组病例中有2例依B超诊断导管扩张;④对纤维腺瘤有较为特征性表现。但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器设备的精细与检查医师的个人经验,对于较小病变超声常常不易显示或不可区分良恶性,特别是对微小钙化的检出率敏感性远不及X线,对小于1 cm的乳Ca易于遗漏。

3.2 乳腺疾病X线钼靶诊断的优点是①比较全面正确地反映整个的大体解剖结构便于观察月经周期、妊娠、哺乳期、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对乳腺结构的影响;②比较可靠地鉴别乳腺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甚至可查出临床上未能触到的隐匿性乳癌;③溢液患者,行乳腺导管造影配以钼靶X线片具有特殊诊断价值。但因乳腺病变的检出与诊断是靠病变与正常腺体间的密度差及形态学表现,故也存在着“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情况,对于致密性乳腺则诊断更为困难,如本组2例致密性乳腺患者依彩色超声和MR诊断。应用钼靶X线诊断,即使在最佳的摄影与诊断条件下,仍有5%~15%乳Ca因各种原因而呈现假阴性,且在鉴别良恶性病变方面仍有较高的假阳性率。

综上所述,对比两者的检查方法,结果显而易见:由于乳腺钼靶检查是整体乳腺摄片,受检者的主观影响比乳腺超声要小一些;但是乳腺钼靶摄片相爱乳腺边缘有盲点存在,而且乳腺钼靶检查有射线,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影响,乳腺超声正好弥补这些缺陷,而且对病灶的定位更准确【3】。因此,对于临床扪及肿块的乳腺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在肿瘤良恶性方面的鉴别诊断,应用彩色超声检查与乳腺钼靶、MR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互拟不足。三者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能够提高乳腺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其中乳腺彩色超声检查与X线钼靶相结合诊断明显减少了乳腺癌的漏诊和误诊率,目前称为乳腺Ca检查的黄金组合。

参考文献

篇3

虽然很多农牧区学校根据教育发展需求和素质教育实施方针,在现有的经济条件和资源下,不同程度上建立学校德育室,开设思想道德教育课程,加强德育教育管理力度。但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壮大的当今社会,开设思想道德课,建设学校德育室是远远满足不了现在学生的实际德育需求。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安排,部署教育工作时,要认真考虑农牧区学校的德育工作的资费和资源保障问题,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大德育教育的经费投入。积极适应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式,努力打造学校德育教育基地,互联网上建立德育资源库。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体系,充分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把学校内部德育资源拓展到学校、社会、家庭的大资源。从而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开展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观念落伍是农牧区学校德育教育发展的最大隐患

由于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缺乏与时俱进的理念,在实施素质教育今天,还没有从单一的育人评价模式转化为复合型、多元化、实际性、科学的育人评价体系。育人工作之所以步履艰苦,根本的原因不在于学校没有落实好素质教育及教育方针政策、不注重学生的德育工作。而是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评价制度往往注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从而学校的各项工作指标和教师的评价制度也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样家庭、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成就主要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输送重点学校的学生名额。农牧区很多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不如城市家长。他们很少关心学生在学校里的道德思想和学习情况、身心等,这样农村学校难以得到家长的支持。总靠教师也只好抓学生的学业成绩,忽略道德素质的培养。这样从上级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制度到社会,家长对学校的看法都处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育人为本的思想。而育人是隐形又艰巨的任务,不会短期内出现明显的成绩,使教育观念形成恶性,德育教育得不到成效。育人工作就成了文件和口头上的事儿,得不到真正的重视。

篇4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91-01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不良生活方式传播,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头号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质量,也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1]。社区健康教育指的是以社区为单位,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活动[2]。以下是对社区200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行为危险因素进行了健康教育干预,具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5月-2012年5月,选取社区200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200例患者中男109例,女91例,患者年龄65-96岁,平均年龄80.5岁。患者中高血压49例,冠心病7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45例,脑溢血23例,脑栓塞12例。

1.2 方法

1.2.1 调查分析:在对患者问诊和调查时,对患者进行评估,据了解患者的饮食及生活习惯,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计划。

1.2.2 社区健康教育内容:(1)疾病有关知识指导:向患者讲解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如何防治,治疗过程中要遵照医嘱按时服用口服药,不得自己随意加服、减服、停服,如有问题及时到医院就诊。(2)饮食指导:嘱咐患者要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因为钠盐的过度摄入会引起体内钠水潴留,从而导致体内细胞外液、总血容量增加,回心血量也随着增加,而心脏收缩加强、心输出量增加,血液循环量增加,而血管的外周阻力不便,这样便导致血压升高,所以限制钠盐的摄入不但可以配合治疗心血管疾病,还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鼓励患者多食瘦肉、鱼类、豆类等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少食肥肉、油脂、动物内脏等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3)运动指导:向患者介绍运动可以增加肠蠕动,防止和治疗老年人的习惯性便秘;运动还可以起到减肥、降低血糖的作用;鼓励患者进行一些运动量小的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慢走等,运动要适度,循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高血压老年患者要尽量避免晨间剧烈体育运动,防止血压骤升。(4)劝导患者戒烟、酒:向患者讲解吸烟、酗酒对心脑血管的影响,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使血管的运动中枢兴奋,收缩小动脉,使血管外周阻力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酗酒会降低心肌收缩力,影响肝功能;戒烟戒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所以在劝导患者的同时也要家属的监督,保证患者持之以恒的坚持,才可以达到目的。(5)心理指导:心脑血管疾病属于慢性疾病,长期的治疗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导致患者抑郁、悲观、焦虑,所以护士要多与患者沟通,鼓励患者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做自己喜欢的事,多向家人倾诉自己的心声,以缓解压力,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

1.3 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以P

2 结果

社区200例老年人心脑血管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改变情况见表1。

表1 社区200例老年人心脑血管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改变情况(n=200)

由表1可以看出,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的情绪波动、烟酒嗜好、高脂高盐饮食、缺少文体活动等方面与干预前相比有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社区健康教育的方式:(1)可以将患者集中在一起,由护士(主要指社区护士)向其口头讲解,讲解过程中要鼓励护患互动(患者随意提问,由护士解答),以加深印象,并将具体内容制作成文字图册和光盘等,便于患者经常阅读和观看。(2)家庭随访的方式传播,社区护士定期的到患者家里了解患者疾病恢复情况,并进行一对一的教育指导。(3)还可以通过电视、报纸、周刊等形式传播健康教育内容。

社区健康教育的注意事项:护士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注意避免实用医学术语,尽量将专业知识口语化,易于患者接受;在讲解的过程中,要目的明确,重点突出,避免语言繁杂引起患者的反感;老年患者的记忆力差、听力下降,所以护士要理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方法;护士要收集所有患者的主、客观材料,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病情变化、个体差异提供相对应的健康指导,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3]。

综上所述,老年人生活行为的形成是生活习惯长期积累和民族风俗的体现,与我们生存的环境、家庭、社会的影响密切相关[4],所以要纠正老年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率,就必须关注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向其宣传平衡膳食、适度活动等重要性,才可以真正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蓉,侯永兰,黄晓波,等.重庆市老年人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8, 27(3):225

篇5

初级中学的教学既要考虑到全体学生升学比率的共性基础,又要考虑各学科学习获取知识的延伸;既要考虑人才的培养,社会的需求,又要考虑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所以,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既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美术学习,又要抓住素质教育不放,以人为本,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中乃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具有品牌效应。根据我们初级中学现行的美术教学状况,课程结构应做必要的调整,我认为初级中学的美术教学应抓住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1.基础训练环节

2.审美教育环节

3.社会实践环节

二、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美术教师专业的发展

1.课程资源的开发

美术课程正处在战略性变革时期,课程资源开发成为新的切入点,凡是对学生艺术修养和对大自然的欣赏能力有提高作用的有效资源都应该进行开发。

2.课程资源开发可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技能发展

美术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必定会促进专业技能的发展。因为,介入课程资源开发以后,教师会面临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素材和策略的挑战,让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从理论上讲,能增进教师对学校课程及整个学校的归属感,可以提高教师的士气,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责任感,使教师对教学工作有更多的准备,并且教得更好,也更为自信。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变革的过程,是帮助美术教师在课堂上构建现代艺术观及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课程资源开发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协作,从而达到“打造精品,文化与美术双赢”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篇6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8-0168-136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18.116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各种条件的制约,有些美术教师常常把美术课上成工具学科。即使上了美术课,在课堂上一般都是教师随便指导学生动手画一画,然后随便打个等级评价一下,这样的教学根本谈不上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更不可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为了能真正地让学生受到艺术的熏陶,接受美感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作为美术教师就必须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先能让学生喜欢上美术课。

一、从思想上重视美术课堂教学

在新课改背景下,能否真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能否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对美术教学提出高层次的要求。确立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了能更好实施新课标,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审美教育,每一位美术教师都要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积极抓好美术教学工作。所以,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美术教学和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科目同样看待,而不能想上就上,或者被其他学科代上。与此同时教师更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用自身的素质去影响、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心里敬佩自己的才能,愿意上美术课。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创作和欣赏的主要阵地。在教学中教师的方法一定要灵活,这样才会活跃教学气氛,学生才愿意和教师一起动手设计、绘画、制作、欣赏。在美术课上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的眼、手、脑,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新课标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而观察则是获取信息,培养这两种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美术课堂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欣赏、鉴别,还可养帮助学生分清要绘画内容的结构,更有利他们发挥好绘画的主动性,所以,教师在课内外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引导学生动口表达

学生通过观察后,无疑都会产生许多想法。这时教师就可以让他们谈谈自己观察到的画面样子、物体的形状、颜色等内容以丰富对事物和情感的认识。特别是对一些要求鉴赏的内容更应引导学生乐于去表达。

(三)引导学生巧于动手

从现行的教材可以看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也并不单纯是让学生绘画,还有手工制作、雕塑等。在课堂上学生眼、手、脑并用则更有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基本技能。

(四)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一般只是注重自己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而却忽视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而学生通过交流之后,再进行相互评价可以相互借鉴学习,促进他们共同提高,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要加强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

学科教学是相通的,在其他的学科教学中许多教师常常会忽视美术教学,这样就使学生失去了许多接受训练的机会。

例如,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写话练习时,学生遇到不会写的生字,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用绘画图案来代替,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让他们给自己喜欢的课文章节配上插图,这样时间长了,学生也就会在不知不觉爱上了美术,自然也就喜欢上美术课了。

篇7

近十年的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使我国基础教育的办学主体构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分析我国当前基础教育办学体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明确进一步改革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础教育办学体制的特点

基础教育领域的办学体制问题,简单地说就是基础教育各级各类学校由谁来举办、谁来投资、谁来管理等问题。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办学体制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办学主体“一主多元”

基础教育的公益性、普及性、基础性决定了基础教育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所以投资兴办各级各类基础教育学校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过去,学校的举办被完全看成是政府的职能和权力。……由此形成了政府作为唯一的举办主体的现象。”但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教育投入长期短缺是客观事实,只有改革办学体制以更多地吸纳社会资源,才能解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因此,现行的基础教育办学体制已经形成了以政府为办学主体,企业事业组织、派、人民团体、社会团体、学术团体及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为办学补充的“一主多元”的形势,“可以预见,多元化主体办学将出现一个新的”。

(二)办学形式“一主多元”

现行的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使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学校构成不再是单一化的公立中小学,已初步形成了包括公立公办、民办、公民合办(公转民办、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在内的多种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并存的格局”。形成了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多种办学形式并存的“一主多元”的办学形式。

(三)办学经费多级财政分担

现行的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明确了各级政府的办学责任。形成了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合理分担的基础教育办学经费投入机制。同时广泛吸纳各种社会资金融入到基础教育办学中来。“对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印度和韩国等六国的义务教育办学体制考察看,无论在财政上采用集权制。还是分权制,凡是义务教育成功的国家。均采用‘基层地方政府为主,多级政府分担经费’的办学体制。”

(四)学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现行的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是伴随着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的,随着改革的深入。“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投资人与办学者、管理者相分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从对基础教育学校的直接管理转向通过立法、拨款等宏观调控手段为主的间接管理。使得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二、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在社会力量办学营利问题上的认识与实践有偏差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3条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第51条规定:“民办学校在扣除办学成本、预留发展基金以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其他的必需的费用后,出资人可以从办学结余中取得合理回报。取得合理回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由此可见,社会力量办学不能以营利为目的,但为了保护其办学的积极性,可以给予适当的合理回报。但在实践中部分民办学校还是打着兴办公益事业的幌子,行营利之实。

(二)对社会力量办学的审批不够规范

在对民办学校的审批中,有的主管部门为了提高办学主体多元化的比例或者其它目的,草草地批准本不符合条件的举办者,尤其是对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资产来源等方面的审查不够细致。给以后的非正常中止办学留下了隐患;还有一些主管部门可能在观念上没有转变过来,抑或是其它种种原因,对那些符合办学条件,本应批准设立的学校不予批准,痛失了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办学的良机。

(三)民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一方面,由于民办学校办学者的成分复杂,内部管理混乱及不符合教育规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在学校的实际运行中存有诸如乱收学费、乱发文凭、乱招生等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行为,同时由于较一般公立学校享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而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方面随意度大,对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不能有效地保障。

(四)对转制学校的审批和监管失范

公立学校转制是推进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实现公立学校形式多样化的积极探索。但现实中对转制学校的审批和监管失范。导致国有资产的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流失;“名校”的转制或变相转制,反而刺激了不正当的择校行为愈演愈烈。使刚刚起步的民办学校陷入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

三、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对策

(一)严格教育法制,巩固办学主体多元化格局

“能够面对全球化挑战的教育一定应该是可供选择的教育。而可供选择的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多样化。”为此,要加强依法治教。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贯彻落实《教育法》、 《民办教育促进法》等相关法律,保障基础教育在“一主多元”的办学格局中健康发展。

(二)区分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采取不同的教育投入政策和办学管理政策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学前教育以政府办园为骨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普通高中教育在继续发展公办学校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应坚持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同时鼓励民间办学的方针。义务教育阶段,即小学和初中。更应坚持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强调地方各级政府依法办好公办学校的责任。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即高中(包括职业高中)和幼儿园,办学体制改革可更放开些,以形成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新体制。

(三)规范、引导民办学校的健康发展

篇8

1.(辞源)上讲,“病”指“疾病”、“生病”,也就是指“生理上或心理上发生(的)不正常状态。”随着对疾病研究之深入.医学上产生了一门基础学科―― 病理学。所谓病理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专业名词。它是指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患病集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状况,以认识和掌握各种疾病的症状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据此.我们把病理定义为疾病及其发生的原因及发展的过程和原理。“病理”一词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判判。病理的反面是健康健康是人们所期望的状态.是一种理想的和被作为目标的状态;而病理则是人们不希望的,是需要克服和治疗的状态。

2. 教育病理及教育病理学的名称。教育病理学是德国莱德齐大学教授司托里音伯耳首先使用的,早在1890年司氏就在自己的著连中使用了教育病理学的名称。而日本学者们对教育病理的研究比较深入,由此涌现出众多的的研究者,使日本成为教育病理研究的典型代表,但是所谓教育病理,在日本并无明确统一的定义,有时指“教育的病理”,即作为结果或症状出现在教育领域中的病理现象;有时则指“病理的教育”,即作为病理之原因的教育问题;有时则指这两方面的综合。本文所探讨的教育病理,主要是指前者,即如日本教育学者大桥熏所界定的那样,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偏移和失调状态,是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教育职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结果派生出多种越轨行为的过程。

3.教育管理病理及学校管理病理。教育管理,在汉语里,既指宏观的教育行政活动,又指微观的校务管理活动;在英语里,则主要指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具体的经营和对教育的组织领导。教育管理学,在美英等国,其研究巳走向实证主义和后实证主义多元并置和多元融合的发展之路;在中国则还处于经验科学的发展阶段。根据陈孝彬先生的定义: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行为。按照教育管理对象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广义的教育管理学和狭义的教育管理学两大类。所谓广义的教育管理学是以整个国家教育系统的管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是以中央或地方的教育法令、法规为指导,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整个教育行政系统和各级各类学校组织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和控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以实现管理目标优化的一门现代科学。所谓狭义的教育管理学是以一定类型的学校组织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构建学校和社区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和健全学校组织及其运行机制.优化办学资源,调动全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为目标的一门现代科学。

二、 校长负责制病因分析

校长负责制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面确实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校长负责制出现了许多的漏洞,面临严峻的挑战,从而造成了学校管理的病理,其病因如下:

首先,校长负责制中的校长主要是实行任命制。这一体制中由于校长主要是由政府任命,校长基本上也只对上级政府负责,上级用管理政党干部的方法管理校长,一大批校长的任用与管理归组织或人事部门,无形中对教育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导致教育行政部门事权与人权不统一。比如有些学校行政级别高,教育主管部门行政级别低,教育部门就管不了学校。一些行政领导又常被任命到学校担当领导职责,从而导致了学校政府化,校长官员化和行为媚上化。

第二、就校长本身的素质来看。现在的许多校长素质不高,这里的素质包括自身的道德素质与人际关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领导水平。有的校长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缺乏管理学校的技能和方法;有的是领导水平不高;有的则是知识与能力结构不良;当然也不乏有的道德品质低下,欺上媚下,靠吹、拉、捧走上领导岗位的。

第三、就办学思想来看。办学思想是指对办好学校的整体认识,它是校长依据一定的教育思想、管理思想和教育方针,从本校实际出发,确立的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办学思想是学校的灵魂,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决定着该学校的发展方向,决定着该学校办学效益的高低。而有的校长对办学思想的认识模糊;有的校长其办学思想处于“缺失”形态,比如行政经验型的、实务忙碌型的、平安度日型的和盲目模仿型的;还有一些校长固守着错误的办学思想,把盈利创收放在首位,以应试为工作中心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学校的发展及管理

第四、从校长领导的有效性来看。有很多校长并不能有效的领导学校,原因有很多:一是对教育方针不能正确理解;二是不能相信和依靠教师办学;三是激励能力不够;四是缺乏足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没有管理欲望;六是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当然还由于现行的校长负责制并没有给校长足够的自,影响其管理的效率。

最后,就校长的考核及监督机制来看。我国现行的校长负责制本身就是滋生专制和腐败的温床。君不见,一年一度的对校长的考核也不过是走走过场缺乏实际的监管作用。每一年度的对校长的考核虽然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在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拉开了帷幕,教师们拿起残存的权力去给校长们进行民主评议,可是这样的评议又有什么意义呢?因为最后的评定是教育行政部门说了算,在这样的格局下,校长只需对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同样而这些校长们又由教育行政部门任命的,他们往往有着共同的利益,因而这种系统内的监督,又有何作用呢?

三、 校长负责制的治疗方案

那么针对学校管理中的这个病理,我们又该采取何种方法去根治它?

1. 针对任命制,实行校长选拔制。首先,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校长的选拔标准。国外学校对校长的选拔都有严格的要求。在英国,无论是中学和小学,要当一名校长,必须有8―10年的学校工作经历,必须具有成功的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行政工作政绩。在美国,要成为一名中学校长,候选人必须具有一定年限(至少3年)的教学经验,获得教育管理专业硕士或博士学 位,取得州教育部门颁发的校长资格证书,且具备管理和督导方面的专门知识,拥有某些行政经验和管理能力 。在德国,大学毕业者到中小学校实习2―3年,再经过各州的统一考试,合格者由州教育部分配到各个学校。经过学校 10年左右的教学生涯,且必须是优秀教师, 担任过副校长者才有资格应聘校长。

其次还要广开选才之路。1986年,美国教育部在《美国初等教育改革报告》中提出,“担任校长职务的人不应只是现任教师,各行各业具有领导才能的人均可担任此职。”这一建议虽然遭到校长组织的反对,未能实现。但突破常规选拔校长的思想引起了人们的共鸣。纽约市政委员会也在一份建议中提出,“校长职务的大门应向企业界、高教界和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打开。”贝内特在他的1988年《改革报告》中也强调,“必须打破常规并欢迎有才干的人到学校来任领导的职务。”新泽西州教育专员曾提出一项选拔校长的方案,该方案规定无公立学校教学经验者,但如具有管理学硕士学位,通过审查、考试和学校见习,亦可作为校长侯选人。

篇9

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正以超常的速度发展。在此情况下,怎样保证和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需要冷静思考的一个严肃课题。从借鉴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全球企业界范围内的成功经验出发,将该体系移植到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领域,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高职院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首字母的缩写形式。该组织于1987年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以来,该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同和采用,全球已有80多个国家将其等同为国家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所规定的所有要求是通用的,适用于各种类型、不同规模和提供不同产品的组织,同样也适用于高职院校的管理与服务。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测量、分析与改进要求,不但为高职院校管理与服务工作了解差距、找到原因、实现与时俱进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更能使其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并最终实现学生利益与所有利益相关方满意的目标。

高职院校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应注意满足以下要求:

一是知己知彼。首先,高职院校的领导和决策层应组织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学习。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其内容和实质,结合自身教育质量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对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自己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作出抉择。其次,应该看到,高职院校的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各个院校的自身定位、办学规模、办学条件、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和校园文化等各不相同,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各自的质量管理体系时,必须考虑各自的特点,做到“知己知彼”。

二是突出重点。第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时,第一位的工作应是以《高等教育法》和《职业教育法》为准绳,以国家的教育方针和任务为依据,以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为指导,以“顾客”――学生和用人单位为关注焦点,识别“顾客”的需求和期望,确定各自具体的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方针和目标是高校教育质量管理的纲,纲举则目张。第二,持续改进。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估,是强制性的政府行为,评估标准是预先确定的、统一的,面对千差万别的高职院校,难以做到具体对待,影响评估的科学性,也不利于高职院校多样化发展办出特色。同时,评估主体单一,不能充分调动社会和高校的积极性。而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时,强调的则是:高职院校各自具体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内审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管理评审和持续改进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后,既不是要求它尽善尽美,也不是要求它的教育质量始终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而是要求它始终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在原有的教育质量基础上,持续不断的改进,持续不断的追求“更好”,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审核的主体可以是高职院校(第一方的内部审核),可以是政府、社会或顾客(第二方审核),也可以是认证中心(第三方审核)。而且这样做,不是强制性的政府行为,而是高职院校的自觉行为。这样的理念和方法,应该会受到确实想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职院校的欢迎。

三是搞好过程和系统识别。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教育过程应视为使用教育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教育过程是由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子过程所组成。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高职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必须系统地识别并管理所应用的过程。完成这一项工作,应由既懂高职教育规律、具有高职教育管理经验,又懂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具有咨询、评审能力的人员完成,或由这两方面的人员组成的班子去完成。

四是编制好质量手册。高职院校的最高管理者任命管理者代表,由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和协调相关人员,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编制质量手册。该手册应包括:第一,质量管理体系的覆盖范围,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规定的要求若有删减,应说明理由。第二,为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的形成文件的程序或对其引用。第三,高职院校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表述。第四,编制的质量手册,应由最高管理者批准颁发,作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管理的法规,全体人员必须遵照执行。应该说明,企业界在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一般都聘请专业咨询机构的专家参与,这种做法也值得高职院校借鉴。

二、高职院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

高职院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结合实际创新。之所以如此,其原因如下:一是高职院校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与工商企业有差别。企业的生产或一般服务行业的服务与高职院校的“生产”或提供的“服务”之间存在着相当的差异性。企业生产的主要是物质产品,而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属私人产品,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往往以追求利润为主要目标;而高职院校相对是非营利性组织,其生产的“产品”属于准公共产品,是由公共选择机制和市场机制共同作用的。因此,高职院校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必须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尤其是涉及到教学、科研水平等学术评价问题时,不能照搬企业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模式。

二是我国高职教育制度和西方高等教育制度有差别。同样的理论和成功的经验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时,要结合中国国情的实际。我国高职教育制度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既有相似性,又有特殊性。在培养目标上,我国高职教育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把它纳入到整个教育管理的体系之中。因此,在引入西方管理思想和方法时切忌生搬硬套。

三是现行管理体系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之间有差别。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可选择性标准,非强制性标准。不管是否采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任何组织运行都存在一个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但这种质量管理体系不一定是按照先进、科学、合理的程序或要求建立的,因而不一定能起到持久稳定地确保产品质量和使顾客满意的作用,尽管在业绩改进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但仍不足以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旨在建立科学的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有针对性地改进、更新和完善,不是要把现行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推倒重来,而是使之逐步符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四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与教育部门的评估有差别。评估是行政主管部门的鉴定,具有权威性,属于第一二方评价或认证,不能用于国际互认。认证是中介组织的评定,即第三方认证,具有较强的公正性,特别是 ISO9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是典型的第三方认证,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评估是强制性的,认证是自愿的。由于评估是强制性的,因而很容易使评估的学校产生防范心理,不但缺少参评的主动意识,反而会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弄虚作假的现象,往往使评估工作受到形式主义的影响。评估的对象是结果,认证的对象是过程。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评估组织仍以官方为主,这就决定了在评价中比较重视总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一般来说,总结性评价的作用是滞后的,周期较长,并且由于总结性评价是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决定,带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因此,我国高职教育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需要全国性第三方认证协调组织或机构。

五是各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有差别。ISO9000系列标准的引言中明确指出:“标准是通用的,不是专门为某一工业行业或经济部门而制定的。”其中,教育列在第37类。教育的本体功能是育人,是为人的发展提供服务的。这种服务功能体系表明,只控制教育教学服务的结果是不够的,还应增强对教育教学服务过程所形成的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国际上,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已被应用到各种教育培训机构。据不完全统计,全球通过ISO9000认证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数量已超过500家,包括哈佛、剑桥、牛津这样的名牌大学。我国教育管理ISO9000认证工作已经起步,无锡南洋国际学校是首家获得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的小学校。继青岛远洋船员学院成为国内第一所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高校后,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运学院等也相继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实践证明,通过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使学校管理更趋规范,为培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关键是要从各校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搞“一刀切”、“齐步走”。

三、高职院校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方法

目前,从我国现有的人才成分看,传统产业人才过剩,高新技术领域人才缺乏;熟悉计划经济的继承型人才饱和,熟悉市场经济的创新型人才不多;专一型人才多,复合型人才少;共性化人才多,个性化人才少。要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在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同时,面向市场,加快改革,不断创新,培养知识型、热能型、复合型高职人才。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能熟练掌握成熟技术和服务规范,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这种人才应具有的绝不是平常意义上的动手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是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是进行观念创新。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实现从以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培养他们标新立异的勇气,敢于质疑的品质。特别是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思想驰骋的天地。对一种科学理论、一次实验、一项技术,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有求同思维,掌握教师所教的方法,更要鼓励学生具有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敢于质疑前人的结论,批判地吸收科技成果,并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二是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包括建立学生产学研基地,资助学生在基地创业;对一些持有发明专利的学生,学校可保留其学籍,允许他们自己创业等。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采用科学的内容与促进的方法,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是进行办学机制创新。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建立密切、稳定的关系。作为直接为生产经营一线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置身于经济建设主战场,与企业在技术支持、学生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建立起稳定、密切的关系,让学生接触目前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使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更加贴近实际需要,进而形成产、学、研一体,企业同学校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携手前进的良好格局。

四是进行文件体系创新。新编写的ISO文件体系,应分为三层:最上层是质量手册,它是高职院校的原则性、纲领性和法规性的文件,包括学院的组织结构及质量职责、质量方针和目标。第二层是程序文件,它是对质量体系的各项活动做出明确、详细规定的基础性文件,它涉及到学院各职能部门活动。第三层是作业文件,它是第二层程序实施中所应用和产生的详细的工作文件,这一层文件比程序文件更为详细地阐述某一项工作(岗位)所包含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标准GB/T19000―2000[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2]赵中建.学校管理体系与ISO9000标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邹文旭.教育培训行业实施2000版ISO9001标准指南[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4]国家教育部.学校教育管理实施ISO9000族标准的研究与实践[M].广州: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篇10

二、工作成绩:

<一>、坚定不移的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校风校纪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没有全体老师的齐抓共管是不可能完成的。本学期开学第一个大动作就是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基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并坚定不移的实施,操作如下:1、教师目标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向全体教师征求意见,教师对现行的制度的任何一块提出的可行性意见,只要是合理的予以考虑,适当采纳。此举使我校的目标管理具备了群众基础。

2、学校行政会讨论。综合教师反馈意见,对现行的目标管理制度做了一些修正。 修正后,召开全体教师会,学习讨论通过每一项细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人翁精神。让全体教师都成为规则的制定者、监督者、实施者。 3、构建评价机制。规则关键要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才能为教育教学服务,为此我校实施了系列评比检查制度。除了行政值日外。还安排了学生大队干部值日。坚持做好几项常规记录。如教师出勤登记,学生出勤登记,学生一日常规检查登记,校务日记等。通过系列检查评比,使学校各项常规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并督促全体教师开展自学和同伴互助式学习,每期要求做10篇的学习笔记,定期写学习心得。为我校校风校纪的优化,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渐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校教师都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可喜的发展态势,学生也能较自觉的遵守各项规章,深受家长的一致好评。

篇11

二、工作成绩:

<一>、坚定不移的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良好校风校纪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没有全体老师的齐抓共管是不可能完成的。本学期开学第一个大动作就是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基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并坚定不移的实施,操作如下:1、教师目标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向全体教师征求意见,教师对现行的制度的任何一块提出的可行性意见,只要是合理的予以考虑,适当采纳。此举使我校的目标管理具备了群众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