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外贸进出口业务流程

外贸进出口业务流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9 09:19: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外贸进出口业务流程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外贸进出口业务流程

篇1

一、引言

《进出口业务》是外贸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该课程主要是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为核心,围绕交易程序讲授和训练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货物买卖的品质、数量、包装、价格、运输、保险、结算、索赔、仲裁等交易条件的内容与相关要求;熟悉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条款、进出口业务流程;通晓国际贸易法律、规则与惯例;了解基本的国际贸易方式;获得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知识与能力。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而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具有深化知识、验证知识、整合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智力和能力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思想,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本文研究与探讨的重点。

二、工学结合思想与进出口业务课程

1.工学结合思想及其渊源

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an),即“理论一一实践一一理论”的教育思想。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开始实施类似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称之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F}c3ucation) 。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在美国成立,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 Work-inte-grated Learning)。在我国,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进行培养学生的过程。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2.《进出口业务》课程的实践特性

《进出口业务》是一门外贸方针政策与业务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比如,进出口的基本业务流程、结算与支付、单证的审改等等,无一不是需要学生详细了解业务规范和流程、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巩固业务知识和业务操作的。因此,要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又能对业务技能熟练掌握,就需要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课堂外真正工作环境下或模拟工作环境下的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换句话说,进出口业务的教学需要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

三、工学结合视角下进出口业务传统教学中的不足

1.师资水平与结构不合理

从工学结合的角度、从进出口业务课程的实践特性来看,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这主要表现在师资的来源分散,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和实践经验都丰富教师只占很小比例。有些学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并不是经济或贸易专业的,而是从其他相近专业转来的,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学习;有些教师是该专业的,但缺乏相应的实践锻炼,对于贸易实务课程大多只能纸上谈兵

2.实践教学的落实不到位

进出口业务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但实践教学的开展却往往落实不到位。首先,随着高校扩招,学生规模急剧扩一张,教育资源的增长远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教学经费紧张,用于教学改革的投人更少,目前仍有部分高校还没有建立国际贸易实务校内模拟实训室,有的即使建了实训室,室内配套的硬件和软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次,实践教学制度临时性、随意性较强,没有一个系统性实践教学计划;另外,有些高职院校为学生联系了校外实习基地,但外贸企业一般接纳学生到本单位实习的名额和时间有限,很难满足校外实习教学的需要。

四、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思路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根据高职类外贸专业进出口业务课程性质一与学习目标要求,结合外贸业务专业岗位工作任务,紧紧围绕行业企业岗位技能、素质、能力要求,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进出口业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应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构建思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流程如图1所示。

我们认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应山三个层次、三个模块构成。三层次三模块具体内容如下图2所示。以上体系构建体现了多形式、多层次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理论探究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并在实践教学中突出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

我们构建了以下三模块对应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堂内实践教学(第一模块)

课堂内探究型实践教学模块,该模块的学习目标主要定位在:配合课程理论教学基础上,重点以项目或任务驱动的形式(如单证员或跟单员的考证),指导和引领学生学会外贸各流程操作方法或规范,以促进坐生深化理论知识,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实践环节。一般以课堂为教学场所。探究型实践教学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按照学生身心状况、知识储备、社会阅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特点,确定课程的阶段性实施要求,循序渐进地开展相互关联的三个阶段的教学实践,即“学着做一做中学---一自己做”,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和演练技能。如图3所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采用:

(1)课堂讲授与讨论式、启发式和研究次教学相结合。在教学方法止二应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模拟、案例研讨等教学方法和多媒体教学、视频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特别是运用案例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对外贸案例的分析和研究,生动形象地解释课程中的有关内容,有利于实现从“理论一实践一学习一理论一实践”的良性循环,同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堵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系统讲授与课后辅导相结合。对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课后辅导答疑,对个别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辅导,利用网上学习论坛系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强化教学效果。

2.校内外贸模拟实训训练模块(第二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学习日标定位在:如何把学生由会或基本会引领到熟练或基本熟练的程度。因为外贸职业技能的培养往往要通过反复操作才能逐步达列熟练的程度,所以建立校内仿真外贸模拟实训中心是解决学生实习的一条新思路,通过模拟实习教学,真正实现国际经贸专业教学理沦和实践的高度结合,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综合业务知识,良好的业务操作和商务交往能力、素质一流的涉外商务人才创造条件。该训练要求通过计算机与外贸模拟软件结合建立一个国际贸易模拟训练平台,让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切身体会商品出易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较颊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

参加操作训练的学生将首先建立一家进出口贸易公司并以该公司业务员的身份通过电脑网络与“指导老师”、“国外客户”、“银行”、“海关”、“船公司”和“保险公司等进行业务交流以完成一笔出易的全过程。在操作演练过程中,学生将亲手经历:英文函电草拟、出口价格核算、货物订舱托运、出口报关投保、出口单据制作、银行审单结汇、电子邮件收发等主要业务流程,使学生能有效了解和掌握出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校内外贸模拟实训中心的实训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首先,可以延伸第一模块的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进行国际贸易的熟练程度。通过第一模块的实践教学,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外贸的流程、步骤,但是,由于课程教学时间的限制.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反复训练,因此,学生对在教师指导下的第一模块中传授的实践技能尚不能够熟练掌握和应用。所以,需要通过第二模块实践训练来延伸第一模块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第二模块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和操作,从而使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这一模块的训练是模拟外贸公司,在时间、空间、内容、形式上,学生有完全的自主权。该模块实践技能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个体或活动小组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许多方面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创新。而且,第二模块实践活动具有与外贸岗位实际相接近的特性,学生通过类似的实践技能活动项目可以熟悉和了解外贸工作过程,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3.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模块(第三模块)

篇2

根据我国企业开展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可大致将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分为如下四类:

第一类,企业没有专设的进出口贸易管理机构,进出口业务基本上采取业务流程服务外包(BPO)运营模式进行。也就是说,从市场调查、客户资信调查到进出口贸易合同签订,从进出口贸易合同履行(包括外贸融资、报关、报检、保险、物流、外汇收付、缴纳税费、退税办理、外汇核销等)到合同纠纷处理、保险理赔等全部委托专业的公司进行。此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存在五个重大缺陷,一是由于专业的贸易机构不可能是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场分析与预测专家”,因此不可能对贸易国的行业保护政策的使用力度分析透彻,不可能洞察到贸易国有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存在贸易国“贸易壁垒”、“国家违约”等发生使我国企业进出口贸易蒙受损失的风险。二是由于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流程外包,实施进出口贸易全过程“信用管理”难度大,落实机构、岗位、职责设置的“相互制衡原则”、“不相容原则”难度大,存在因业务流程当事人(包括本企业员工)不当操作、不规范操作、不法操作使企业进出口业务蒙受损失的风险。三是企业的进出口业务流程没有实现计算机信息管理,存在监督与被监督之间、监控与被监控之间因“信息不对称”使企业蒙受损失的风险。四是缺少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体系或企业进出口专业系统子文化建设体系,存在不能以先进的价值观引领员工思潮,导致不能抓住最佳进出口贸易时机或无寻找最佳贸易时机的意识,使企业蒙受“机会损失”的风险;五是缺少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监督、风险考核与评价管理子体系,难以及时发现有关进出口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业务运营、供应链管理、子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风险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我国大部分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一般建立的是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我们称其为C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二类,企业设立有进出口贸易机构,为该机构及其下属机构分配了相应职责、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没有形成体制上的相互制衡、制度上的相互制衡。例如:进出口机构缺少专设的市场分析科室及信用(风险)管理科室,进出口贸易活动除合同结算外全部由进出口机构下属的外贸科室负责,结算由其下属的财务科室负责,杂务由其下属的综合科室负责。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与C类体系的区别仅仅是全部业务流程由企业自己运作,但是没有形成实质意义的体制上的制衡和机制上的制衡以及岗位设置上的“不相容设置”,所以存在的重大缺陷与C类体系基本相同。我国大部分中型企业及部分大型企业建立的是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我们称其为B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三类,在企业层级或企业的进出口业务部门内部设立了信用(风险)管理机构及市场分析机构,在管理体制上、运行机制上、管理职责及岗位职责分配上均体现了“相互制衡”、“不相容设置”的原则。能够对进出口贸易业务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信用管理,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的进出口贸易策略。建立健全了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但是,进出口业务风险识别、控制、监督及考核评价子体系不完善,存在部分风险不能化解的风险;没有建立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缺少信息化与业务流程的有机融合,存在因“信息不对称”产生风险的可能性;缺少进出口业务系统“企业子文化建设”管理体系,存在不能始终以先进的企业子文化引领员工思潮、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的风险。我国大部分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的是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我们称其为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第四类,在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完善了风险管理控制子体系,对涉及进出口业务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控制、监督及考核与评价。建立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全部业务流程的电子信息化处理,降低了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建立了进出口业务系统“企业子文化建设”管理体系,以先进的进出口业务系统子文化潜移默化员工的作业活动,以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员工思潮。我国极少部分企业或企业集团建立的是此类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我们称其为A+类“企业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如何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企业应该从进出口贸易层面的治理结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入手,以业务流程电子信息化为平台,以分析市场、紧跟市场、把握市场为运营导向,以规避、降低及化解风险为运营重心,以人为本、创新创效为运营核心,以稳健经营为运营目标,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进出口贸易管理体系。

1科学的进出口贸易组织架构是基础

科学的组织架构主要包括科学的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及运营机制等,通过设计并运行合理的组织架构降低进出口贸易运营风险。应建立健全董事会领导下的进出口贸易发展战略决策制度,建立健全管理层领导下的市场分析及预测制度、信息建设及传递制度、内部市场模拟外部市场运行制度、信用(风险)管理制度、供应链风险内部控制制度、考核评价及激励制度、效能监察制度、企业文化及企业子文化建设制度等。对于大中型企业应根据“相互制衡”和“不相容”原则进行组织机构、职责的设计。例如:在进出口贸易机构下至少应分别设置市场(信息)科、信用(风险)管理科、外贸科、综合科等科室,对于大型企业集团在进出口机构下至少还应设置财务科室。市场(信息)科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对包括“引言”中所述的各种进出口贸易市场环境进行动态分析,形成分析及预测报告,为董事会调整进出口贸易发展战略提供决策参考,为管理层调整进出口贸易策略提供参考,为外贸科实施进出口贸易操作、原料保值、产品保值提供参考,为信用(风险)管理科实施进出口贸易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信用(风险)控制提供信息参考,为财务科实施货币保值提供“汇率变动”参考。根据市场及订单情况编制或调整出口贸易计划,根据生产计划编制进口贸易及供应计划等。负责根据汇率变动预测制定货币保值方案(通过外汇期货交易,或远期结售汇,或外汇掉期等),负责根据市场行情预测制定原料及产品保值方案(通过产品期货交易或相关性产品期货交易等),负责进出口贸易全过程的计算机信息管理,负责整个供应链的价格、成本及收益的跟踪、为管理层提供实时的进出口运营效果数据等。信用(风险)管理科的主要职责为:对与进出口业务有关的组织架构、人力资源、业务运营、供应链管理、子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风险进行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并将此信息反馈至企业层级的风险管控体系。审核市场(信息)科编制的进出口贸易计划,复核进出口贸易客户的资质、审核及鉴证进出口贸易合同、审核贸易合同项下的结算单据,审核信用证(付汇)条款,会签产品出库单。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动态跟踪,根据客户的履约情况对其实施信用等级评定,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对其授予不同的“信用结算条件”。对进出口贸易全过程实施信用(风险)监督、监控、预警和警报,追缴逾期半年以上一年以内的应收货款,配合相关部门实施逾期一年以上应收货款的追缴及其他合同违约处理、合同仲裁或法律诉讼等。对外贸科室、综合科室、财务科室等科室的对外往来业务实施全方位监督与监控,对客户的满意度实施测评以维护企业对外信誉等。外贸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执行进出口贸易计划,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获取客户有关资质证明等书面材料并实施审核。签订并履行合同、为信用管理科提供贸易合同及其项下的有关单据,提出信用证开据条款,开具产品出库单等。催缴逾期半年以内的应收货款,配合信用管理科实施合同违约处理、合同仲裁或法律诉讼等。执行经上级有关部门及最高管理层集体批准的进口原料及出口产品保值方案。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合同履行。最大可能地满足客户的合理要求并努力提升其满意度。综合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配合企业相关部门,对进出口货物依据合同约定(例如国际标准或货物到达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或合同约定标准)实施验收、未经验收的货物不得放行(入库或出库)。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原料入库或产品出库验收手续。负责其他科室经济责任制的考核、评价及激励,负责进出口专业系统企业子文化的建设管理等。财务科室的主要职责为:对信用(风险)管理科提出的进出口业务预警或警报实施风险控制并实时进行信息反馈。复核合同项下的“信用结算条件”是否与信用管理科的授予条件相一致,会签合同审批单、产品出库单,复核贸易项下的结算单据等。根据合同约定收汇或付汇(复核信用证条款、办理信用证或其他付汇手续)。根据信用管理科动态跟踪的结果,对存在较大以上问题的合同中止或终止会签产品出库手续、中止或终止支付货款等。执行经上级有关部门及最高管理层批准的债务及资产(汇率变动)保值方案。

2建设企业层级互联的进出口贸易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建设进出口贸易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是提高进出口贸易运营效率、降低人为因素、降低信息传递不对称风险的必要手段。注意其必须实现与企业网的互联及信息传递、处理流畅,切忌搭建进出口贸易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孤岛”,在进出口机构内部和企业层级,实现进出口业务流程处理无障碍电子信息化,实现监督与被监督、监控与被监控的“信息传递对称”。在企业互联网层级上,通过企业层级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传递对称”,实现管理层与部门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关进出口业务“信息传递对称”。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由于信息传递不对称使进出口贸易运营蒙受损失的风险。

3做好市场分析及预测

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的主要目的,一是为巩固原有市场、开拓新的市场、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及美誉度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二是为企业在原料、物资设备进口市场抓住价格低位、在产品出口市场抓住价格高位提供决策参考信息;三是为原材料进口保值、产品出口保值提供决策参考信息。市场分析及预测应该坚持“五位一体”原则:一是通过供求关系变化(要关注宏观政策,如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可能对供求关系产生的影响)进行市场分析及预测;二是通过周期性规律变化对原料市场、产品市场进行技术图形分析及预测;三是通过相关产品市场或相关衍生品市场的相关性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及预测;四是密切关注世界范围内大型基金对市场的炒作(基金的短期炒作往往不以供求关系为题材,可能抓住某一短期题材或制造某一短期题材进行炒作以达到其目的);五是分析“预判突发事件(例如预判可能发生战争、动乱、罢工等)”及“已发生突发事件(例如已经发生的战争、动乱、罢工等)”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须将此五方面的分析统筹考虑,方可得出综合后的分析预测结果。同时,依据分析预测结果制定出原材料进口及产品出口保值方案或应对措施并上报。

4做好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

进行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防范包括“引言”中所述的“五类风险”在内的各种风险,规避、降低各种风险造成的企业债务增加或资产受损。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主要有五大步骤:第一步,通过各类官方、非官方渠道获得各类有关风险信息,例如:可以通过政府商务网站或行业协会网站获得行业(产业)预警信息,通过国家驻外机构网站获得进出口贸易所在国的预警信息、政策信息,通过国内外金融机构网站获得有关金融政策变化、汇率变化可能带来的收、付汇风险信息,通过有偿或无偿信息服务机构获取有关风险信息,在情况紧急时还须进行实地考察、走访获取有关风险信息等。对进出口客户合同履约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监控,发现合同履约过程的风险信息等;第二步,归纳、整理、分类上述获取的有关风险信息,进行风险识别,制定出风险控制方案或风险应对措施;第三步,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向有关科室发出风险预警或风险警报,并监督、监控其风险控制过程直至风险预警或风险警报解除;第四步,对各科室的风险控制进行月、季、年考核与评价,其结果作为经济责任制考核的重要指标;第五步,要求各业务科室通过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向信用(风险)管理科传递风险管控动态,保证进出口机构内部有关风险管控信息传递的对称,定期向企业层级的风险识别、控制、监督、考核与评价体系传递有关管控信息,保证企业层级有关进出口业务管控信息传递的对称。

5构建企业内部供应链互动联动及风险控制运营机制

企业运营的效果与进口环节、生产环节、质量保证环节、出口环节等环节息息相关,整个供应链环节贯穿了一系列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运营的好与坏。换句话说,进口环节也好,出口环节也好,都应该与生产等环节形成互动与联动,形成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有机整体。建立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及风险管控机制的目的正是将市场变化迅速传递到生产等环节,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以规避或降低进出口业务涉及的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供应链运营风险及其他风险。企业应着重从供应链互动联动机制的建立、内部市场模拟外部市场运作、供应链内部环境,供应链内部控制活动,供应链活动监督、考核、评估与评价,供应链运营机制持续改进等几方面入手,抓好供应链运营机制的建设[11][12]。

6构建企业进出口系统子文化及内部供应链系统子文化建设体系

篇3

企业在进行拓展进出口业务时,先要进行全面的考虑,比如企业自身在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方面具备怎样的竞争优势,存在哪些制约发展的瓶颈和障碍;在涉及新兴产业和新领域时,对未来经济发展态势及经营战略是否有足够深入的探索、分析和研究;对所拓展的出口业务是否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规划;是否能明确地选取合理的经营模式以充分利用各种优势资源,调动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益;是否有对大量不确定因素进行考虑和制定对策等,这些都是企业在拓展进出口业务之前必须深刻反思、深入研讨的问题和因素。笔者结合企业当前的状况,对企业进出口业务的重要因素进行分析,让企业可以顺利开展进出口业务,提高经济效益。

一、法律环境和行业因素在进出口业务中的应用

如今,进出口业务有着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比如政治法律的稳定,社会经济的和谐健康发展,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出口扶持力度加大,政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等。当今的市场竞争秩序逐渐变得规范,各种各样的跨国并购方式也常常见诸于报端,多种有利企业发展的宏观和微观因素能让富于竞争力的企业更有活力,更容易获得成功。只有把当前的和长远的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的。

对于企业的行业特征,首先,它具有服务行业的共同特征,主要目标依然是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外贸业务表面上非常复杂,但实际上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定和业务流程,只要对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行业规则做到熟记于心,结合自身的实践和经验,就能很好地深人到进出口业务领域当中。值得注意的是,是否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否能塑造良好的服务和品牌形象,是决定企业能否在该行业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二、进出口业务的运作和发展的规划

进出口企业可以通过设立中外合资、合作或者独资公司、海外机构、股权投资合作等方式来开展进出口业务。企业通过积极地市场调研,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针对不同的市场和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制定出不同的竞争战略,利用市场营销组合,尽可能多的把优质的产品销售给更多的消费者,加强与销售渠道的沟通联系,注意收集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做好售后服务工作。

1、 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变化很快,市场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加强上下游企业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和整合也很重要。

合作企业可以通过优势互补,优势互长,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合力,该合力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1+1>2的良好局面。譬如说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公司(Vale SA)与中国最大钢铁制造商之一的上海宝钢集团(Baosteel Group Corp)恢复非正式谈判,两家公司拟共同投资60亿美元在巴西东南部的圣埃斯皮里图州(Espirito Santo)合建一座钢铁厂。谈判如果能成功,将有利于钢铁行业的长远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控制成本压力。

2、企业的经营理念及经营模式

结合外贸行业的行业特征,其经营理念要转变为能够为顾客提供服务的安全性、快速性和完善性,并将理念结合到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去。一个良好的经营理念可以让一个企业通过完善制度来健全和完善各项服务,提升服务理念,树立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强调在经营方式上具有独立性,抛弃传统的作法。企业需要具备清晰的产权,高层管理人员要独立开来;同样,对业务和资产方面也要清晰的界定等等。

3、企业在人力物力经营资源上的配备和相关机构设置

企业要紧密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在人力资源的配备方面要遵循数量少而质量精的特点,建立适应组织和产品的组织结构,促进信息在组织内部的良好传达和反馈,注意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侧面作用。企业在人才的任用和选拔方面,要结合应聘者的年龄、专业和性格方面的特点,合理搭配使用。企业在业务的开始阶段,要集中精力在技术开发、市场营销方面增加投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三、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时需要重视的问题

企业拓展进出口业务时需要特别强化两条主线:第一、要提高对政策和资源的优势的利用,通过适合的经营管理模式,表现出灵活性和多样性,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益;第二、要树立开展进出口业务的远大理想和目标,充分实现人、财、物的三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好管理与运作的合理进行,从而塑造企业的品牌,获取长期效益。在业务的进行中,企业一定要加强对以下问题的关注。

1、开展进出口业务要有预见性的规划

在现代社会,企业的经营理念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强调规划与行动计划的联系和衔接,要确定经营目标,确定一定时期内的绩效考核,共同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企业的规划方案必须紧密结合企业的行动计划,二者相辅相成,互相支持。

2、从经济数据来预测进出口业务的获利

表面上看,进出口业务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盈利的行业。然而,现代企业的经营决策要通过客观数据来证明。所以,必须考虑各方面的条件,提出科学、谨慎的经济预测,这是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充分预测经济形势下的变化因素

企业要在经济形势方面及经营所处的环境方面,对不断变化的因素作完整的评估,并制定避免风险的方案。当前,国家法治环境不断健全,市场环境的也得到不断的规范和净化,企业经营的不安全因素正逐渐减少,与此同时,企业规避风险的能力也在日益提高。企业要对经济形势和经营环境的变化保持充分的关注,以及时调整经营方案。

4、关注进出口业务中人的因素

我们常说21世纪最有价值的是人才,拥有大批高素质的、优秀的员工是企业进出口业务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充分注重和调动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能动性,培养员工的责任意识,大力挖掘员工潜力,促进个人、企业和社会协调发展无疑意义重大。企业要为员工发挥才能创造足够的空间,严格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结语:

企业想要拓展进出口业务,就必须对形势和环境具备全面的考虑和权衡,并适时地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只有对其进行系统的、充分的、连贯的规划,才能保证经济效益的实现,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篇4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在目前的就业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必须重视技能操作和实践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既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业务知识,又熟悉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法规和有关惯例,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正是为了增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

一、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的教学目标与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是以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为依托,通过该平台学生们能很快掌握进出口业务中的交易磋商、成本核算的基本技巧;熟悉国际贸易中的货、款与业务的运作过程;体会到国际贸易中不同当事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学会利用各种方式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路,达到在实践中学习提高的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同时对违反合同的现象能预先防范并能妥善处理好索赔、理赔工作;掌握国际上一些通行的惯例和普遍实行的原则,以便按国际规范办事,在贸易做法上加速同国际市场接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二、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为了满足社会对应用性人才需求的逐步增大,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采用国际贸易专业实验室授课的方式。其思路围绕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贴近现实的外贸实务流程环境,拓展传统实验的空间。

(一)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操作,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在进出口贸易模拟实验室里,同学们可以在虚拟的贸易环境中完成进出口业务的流程,掌握进出口货物贸易的具体环节和资金流、业务流的流向,加深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

传统的讲授方法形式单一,以理论教学为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内容的枯燥,学生容易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通过外贸实习平台软件操作,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的进出口贸易交易中,成为进出口贸易的交易主体,真正体验进出口贸易的乐趣与风险。激发了学生学习进出口贸易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的认识和对实践的把握。

(三)通过模拟外贸情境,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

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创设了近乎完善的外贸情境,每个参与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虚拟贸易的学生都将按照实习要求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不同当事人,从而共同组成模拟的贸易环境。通过相互竞争和协作的角色扮演,每个学生都将面对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及银行的日常工作,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及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真正了解到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的运作方式,从而熟练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使自己更好地融人到国际贸易的仿真环境中去,让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为即将进人社会,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三、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基础不同,教学难度较大

《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课程,在教学中诸如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外贸英语听说等各专业主干课程都是其基础课程,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做铺垫。但由于学生在以上各门课程的学习中掌握程度不同,特别是英语水平的参差不齐(还有少数小语种同学),影响了本门课程的教学,使教师和学生不能达到有效的互动,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二)模拟环境具有局限性

通过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的运用,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校内实验室,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办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如出口商、进口商、银行、货运公司、保险公司、海关、检验等部门,在实验室的环境内完成国际贸易业务的全过程。但是由于模拟软件仅安装在实验室里,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有限,因此学生在课外时间很难得到练习,模拟软件在课外难以发挥作用。

(三)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模拟课程的考核,通常依据以下两个指标:一是学生操作的业务数量或完成的业务流程步骤,二是看学生的财务状况是盈利还是亏损。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只是一味的追求完成业务,而不注重业务过程中单据的填写,造成单据填写内容简单,单据得分低,导致整笔业务得分较低。还有部分学生只顾埋头交易,忽视了模拟交易的财务状况,造成交易的中间环节因资金不足而被迫中断。

四、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课程改进方案

(一)抓基础、重实践

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根据学生英语基础的不同,采用分班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加大对低年级学生专业课的教学力度,对于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课程,可利用学生的业余时间,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模仿外贸公司的情境,加深学生们对外贸情境的了解。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外贸公司、码头、仓库等,进一步增强学生们的感性认识。

(二)采取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

篇5

摘 要 外贸管理信息系统已在外贸业务和管理的诸多领域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外贸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最为核心的还是进出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本文就外贸进出口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从应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从技术面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摘要黑体小五号空2格,仿宋小五号)

空1行

关键字 外贸 进出口 管理信息系统(关键词黑体小五号空2格,仿宋小五号,各关键词中空1格)

Design and Discussion o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n Import and Export Business Management(黑体小四号)

Chen Wenpei Tang Bingyong(宋体五号)

(Donghua University,Shanghai 200051) (宋体六号斜体,各单词间空1个字符)

Abstract Foreign Trad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trade and mangement. The corn to build Foreign Trad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s to build import and expor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is report analyzes the building of import and expor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n a pratical way and provides a solution in a technological way. (Abstract为黑体小五号空4个字符,宋体小五号)

Keywords foreign trade import & expor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Keywords为黑体小五号空4个字符,宋体小五号)

空1行

(以下为正文内容,请分二栏栏宽18.76字符,栏柜2.02字符)

1 引 言(黑体小四号)

(空1行)

传统的外贸公司主要从事国际贸易领域的工作。外贸公司从国内的工厂或商家收购货物,出口到国外,或从国外进口货物提供给国内的厂商。由于外贸进出口业务牵涉的环节比较多,业务流程复杂,所以每家公司必须备有相当数量的经过专业培训的业务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能从事国际贸易,所以简化贸易环节,提高贸易效率,帮助大批中小企业直接进入国际贸易领域(宋体小五号)

1.1 良好的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黑体五号)

在此基础上的应用系统可为企业带来投资回报,这是因为:(宋体小五号)

1.1.1 以一个国际化企业的形象参与全球市场竞争,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楷体小五号)

1) 优化市场供应链,密切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之间的联系; (楷体小五号)

优化内部操作和过程控制;

(空1行)

2 进出口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具有的功能(黑体小四号)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外贸英语函电》(以下简称《函电》)是五年制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中一门融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与英语写作相结合的高层次应用语言课程,是建立在进出口业务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基础之上的专业技能课。它旨在使学生能自如地用英语来表达进出口业务各个环节的过程,并最终有助于形成整体外贸业务能力。2005年全国职教育工作会议以来,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课程改革思想指引着《函电》课程改革的实践。但由于一些教学认识上误区的存在和措施的偏差,导致目前《函电》课程的教学效果存在“所学无用“和“所学未用”的问题。

“所学无用”与“所学未用”,即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学的一些理论、专业技能与技巧不能应用到实践中去,遇到实际问题不能派上用场。笔者认为,这种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是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追求“全、难、繁”,把涉及的进出口业务知识过于具体化、细节化,把涉及到的英语应用技能的表达“考试化”,加大了语言知识点的学习难度,一味追求英语语言知识的语法正确性和表达模式化,脱离了实际工作的需要,降低了与实际工作要求的联系,为了训练而训练;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进校时,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有所欠缺,尚未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对专业课的学习,仍然停留在满足于“上课记笔记、考试背范围”的学习状态。至于真正理解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他们并不太清楚,所学的知识基本上是孤立、零碎的,没有形成系统化、综合化的商务英语语言思维能力架构和外贸思维能力。以上原因导致学生在《函电》课上不能把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和融合,他们对进出口业务知识虽然能“背”会“写”,但用英语来进行表达与思考却难上加难;他们虽然会模仿教师的案例编写相应的函电,却不能独立进行与业务相关的往来函电的操作,直接影响到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推进《函电》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能基本融合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技能,会用、能用所学的技能技巧于实践,帮助他们形成基本的外贸英语思维能力和业务综合运用能力。笔者认为,这应是当前《函电》课程改革的目标。

二、《函电》课程改革的总体原则和思路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职业教育课程承载着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函电》课堂教学要构建体现“能力本位、任务驱动”项目课程特性的、以业务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模块化新型教学关系,逐步形成以行动导向法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最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函电》课程改革的总体原则应该是:基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帮助、引导学生把“够用”、“实用”的教学内容转化成自身“会用”、“能用”的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帮助培养学生的外贸综合思维能力和商务英语应用能力。根据这一原则,《函电》课程改革的思路应该是:将教材、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整体配合与协调,构建以教材为平台,以学生为中心,以业务流程为导向,以情景项目教学为过程的新的教学模式。以教促学,以学促思,帮助学生形成外贸综合思维能力和商务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三、《函电)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法

1.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与根本,但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来源。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就《函电》的教材内容的选择来说,以“询盘”( enquiry)为例,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综合考虑进出口业务中“询盘”需要经历的一系列步骤,比如确定贸易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寻找产品业务单位、请求建立业务关系、发函询盘,等等。但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要讲授两个部分:一是实践业务中典型的询盘信(Enquiry Letter)的英语表达范例与书写要求,二是综合性地从寻找贸易项目到写询盘信件的思路与思维步骤。这两个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书写外贸英语函电的职业能力的形成。其它的内容则完全可以由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形式和生生互动形式,结合《进出口实务》和《国贸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复习与提炼。教师负责过程的指导、引导,英语固定句型与习惯用语的介绍与总结,解疑答问和必要的帮助。要通过教材内容的取舍,让学生学到基础性、操作性强的内容。“必需”的理论和“够用”、“实用”的案例,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标准。

篇7

问题的提出

《外贸英语函电》(以下简称《函电》)是五年制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中一门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与英语写作相结合的高层次应用语言课程,是建立在进出口业务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基础之上的综合技能课,旨在使学生能自如地用英语来表达进出口业务各个环节的过程,并最终有助于形成整体外贸业务能力。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和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课程改革思想指引着《函电》课程改革的实践,但由于一些认识误区的存在和措施的偏差,导致目前《函电》课程的教学效果存在“所学无用”和“所学未用”的问题。

“所学无用”与“所学未用”,即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学的一些理论知识不能应用到实践中去,专业技能与技巧遇到实际问题派不上用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呢?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追求“全、难、繁”:涉及的进出口业务知识过于具体化、细节化;涉及的英语应用技能的表达考试化,加大了语言知识点的难度,一味追求英语语言知识的语法正确性和表达模式化,脱离实际工作的需要,降低了与实际工作要求的联系,为了训练而训练。另一方面,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进校时,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有所欠缺,尚未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对专业课的学习,仍然停留在满足于“上课记笔记、考试背范围”的学习状态。至于真正理解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他们并不太清楚。他们所学的知识基本上都是孤立的、零碎的,没有形成系统化、综合化的外贸专业知识体系和外贸思维能力,导致他们在《函电》课上不能把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和融合。

进出口业务知识能“背”会“写”,但用英语来进行表达与思考却难上加难;会模仿教师的案例编写相应的函电,但不能独立进行相关业务往来的函电操作等,这些情况的出现直接影响高职教育“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有针对性地推进《函电》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能基本融合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技能,会用、能用所学的技能技巧于实践,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外贸综合思维能力,笔者认为这是当前《函电》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改革的总体原则和思路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职业教育课程承载着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函电》的课堂教学要构建体现“能力本位、任务驱动”项目课程特性及以业务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模块化新型教学关系,逐步形成以行动导向法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最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函电》课程改革的总体原则应该是:基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帮助、引导学生把“够用”、“实用”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他们自身“会用”、“能用”的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外贸综合思维能力和社会能力。根据这一原则,《函电》课程改革的思路应该是:对教材、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整体配合与协调,构建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以业务流程为导向,以情境项目教学为过程的新的教学模式。以教促学,以学促思,并帮助学生形成外贸综合思维能力。

课程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与根本,但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来源。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以就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就《函电》的教材内容的选择来说,应遵循“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和以职业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的原则。以“询盘”为例。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进出口业务当中“询盘”需要经历的一系列步骤,比如确定贸易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寻找产品业务单位、请求建立业务关系、发函询盘等。但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要讲授两部分知识:一是典型的实践业务中应用的比较多的询盘信的英语表达范例与书写要求;二是从寻找贸易项目到写询盘信件的整体思路与思维步骤。因为这两个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书写外贸英语函电的职业能力的形成。其他的内容完全可以由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形式和学生互动形式结合《进出口实务》和《国贸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与内容提炼。教师负责过程的指导、引导,英语固定句型与习惯用语的介绍与总结,解疑答问和必要的帮助。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取舍,让学生学到基础性、操作性强的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必需”的理论和“够用”、“实用”的案例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标准。

课堂教学策略在《函电》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情境学习”和“学科课程融合渗透”策略的运用。“情境学习”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的典型特征。它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学习情境的创建要尽可能地与以后的应用情境相接近,使二者能高度一致。情境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向真实生活运用转化。学科课程融合与渗透,就是把与《函电》相关的课程知识,比如《国贸基础知识》、《进出口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和英语语言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专业技能理论复习+英语知识应用”“二合一”的课堂教学氛围。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够使学生真正在一种模拟真实业务环境的状态下投入到专业技能理论的复习与英语表达运用的操练过程中去,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通过“模拟岗位”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模仿、纠错、反思与掌握。

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对职业知识和学习性质的研究结论表明,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知识是就业导向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笔者在实践中根据所用的教材内容与技能目标及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实施了以“学习领域模块化、任务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学习领域”是一个跨学科的课程计划,是案例性的、经过系统化教学处理的行动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都是一个学习课题。通过一个具体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某个职业岗位的综合任务。而通过若干相互关联的所有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具体到《函电》课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所编排的单元,把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按照进出口业务的一般工作流程进行综合化、整体性的教学。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角色扮演”,共同参与“贸易流程”的业务操作,共同思考每一步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与英语表达技巧。教师要根据每个单元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适时进行学生角色的调整,以保证学生能全面地掌握函电的相关专业技能与英语表达技巧。以“报盘”这个单元为例。这个单元包含有“实盘”和“虚盘”两大部分。单元内容被分成“课文——重点掌握的外贸专业单词——常用短语和固定句型——参考阅读——课后练习——技能训练”这几大部分。根据“工作过程本位”和“能力本位”的要求,把整个单元分成两个部分:课文部分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围绕text a 和text b,教师创设模拟真实业务的学习情境,把全班学生分成进口和出口公司两大组,组成两个分别从事进口和出口的公司进行“角色扮演”来展开教学过程。大组内再分“市场调查”和“业务员”两个小组。教师作为联系人成为他们的“中介”,帮助他们进行沟通和开展贸易业务流程。学生结合《进出口业务》中的基本概念与业务环节,分角色进行“市场调研,寻找合作机会——询盘——报盘”的业务过程。这个部分的关键在于学生要能分别从询盘和报盘的角度自如地进行口头和书面英语表达,把专业理论知识与英语表达融合在一起。这需要分角色进行活动的学生互相之间反复操练。教师要不断地给各小组介绍不同的业务,变换内容,让小组成员操练,达到用英语正确、自如表达业务环节的程度。第二个部分是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英语语言材料的讲解与复习。这个部分包括“重点掌握的外贸专业单词”、“常用短语和固定句型”、“课后练习”。这部分的讲解要模拟外贸实践情境,在情境中讲解英语技巧,用英语表达业务过程,同时复习专业技能的运用。教师最好能把外贸公司真实的一些往来业务函电作为教学补充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及总结规律。第三部分是“参考阅读”和“技能训练”。这个部分则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独自完成业务技能与英语表达的操练,并思考、写下自己在整个单元学完后的情况:本单元自己是否已经理解并基本掌握了相关业务环节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英语表达技能,是否已经基本掌握外贸专业单词、常用短语及固定句型的运用,是否能基本完成本单元相关的进出口业务环节的英语表达,自己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是否做到了与小组同学的合作共赢等等。这些问题的反思有助于学生形成外贸综合学习能力与思维建构。与此同时,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自我反思,也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最终形成。

结语

《函电》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想实现从教学内容“够用”与“实用”到学生自如地“能用”与“会用”,关键是以实践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核心,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环境的学习机会与氛围,引导学生自主进入“专业知识与英语表达融合”的学习过程。核心是“情境学习”和“课程整合”。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职业”的岗位特征,注重实践过程和反思,以是否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课堂教学效果的归宿,坚持下去,使学生在形成基本的职业能力的同时,从根本上扭转《函电》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英语知识与业务知识“两张皮”的现象,就能解决“所学无用”与“所学未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隋思忠.外贸英语函电[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篇8

问题的提出

《外贸英语函电》(以下简称《函电》)是五年制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中一门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与英语写作相结合的高层次应用语言课程,是建立在进出口业务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基础之上的综合技能课,旨在使学生能自如地用英语来表达进出口业务各个环节的过程,并最终有助于形成整体外贸业务能力。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和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课程改革思想指引着《函电》课程改革的实践,但由于一些认识误区的存在和措施的偏差,导致目前《函电》课程的教学效果存在“所学无用”和“所学未用”的问题。

“所学无用”与“所学未用”,即学生在专业实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在课堂上学的一些理论知识不能应用到实践中去,专业技能与技巧遇到实际问题派不上用场。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问题的产生呢?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追求“全、难、繁”:涉及的进出口业务知识过于具体化、细节化;涉及的英语应用技能的表达考试化,加大了语言知识点的难度,一味追求英语语言知识的语法正确性和表达模式化,脱离实际工作的需要,降低了与实际工作要求的联系,为了训练而训练。另一方面,由于五年制高职学生进校时,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有所欠缺,尚未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对专业课的学习,仍然停留在满足于“上课记笔记、考试背范围”的学习状态。至于真正理解了什么,掌握了什么,他们并不太清楚。他们所学的知识基本上都是孤立的、零碎的,没有形成系统化、综合化的外贸专业知识体系和外贸思维能力,导致他们在《函电》课上不能把专业知识与英语知识进行有效的衔接和融合。

进出口业务知识能“背”会“写”,但用英语来进行表达与思考却难上加难;会模仿教师的案例编写相应的函电,但不能独立进行相关业务往来的函电操作等,这些情况的出现直接影响高职教育“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必须有针对性地推进《函电》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能基本融合专业知识和英语表达技能,会用、能用所学的技能技巧于实践,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外贸综合思维能力,笔者认为这是当前《函电》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改革的总体原则和思路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职业教育课程承载着职业教育思想和观念,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和学习者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习者的身心发展。《函电》的课堂教学要构建体现“能力本位、任务驱动”项目课程特性及以业务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模块化新型教学关系,逐步形成以行动导向法为主要特点的教学模式,最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函电》课程改革的总体原则应该是:基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新课程理念,教师帮助、引导学生把“够用”、“实用”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他们自身“会用”、“能用”的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外贸综合思维能力和社会能力。根据这一原则,《函电》课程改革的思路应该是:对教材、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进行整体配合与协调,构建以教材为依据、以学生为中心、以业务流程为导向,以情境项目教学为过程的新的教学模式。以教促学,以学促思,并帮助学生形成外贸综合思维能力。

课程改革的方法与途径

教学内容的选择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与根本,但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来源。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应该以就业中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的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为辅,即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就《函电》的教材内容的选择来说,应遵循“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和以职业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线的原则。以“询盘”为例。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进出口业务当中“询盘”需要经历的一系列步骤,比如确定贸易项目、进行市场调查、寻找产品业务单位、请求建立业务关系、发函询盘等。但在课堂上,教师只需要讲授两部分知识:一是典型的实践业务中应用的比较多的询盘信的英语表达范例与书写要求;二是从寻找贸易项目到写询盘信件的整体思路与思维步骤。因为这两个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书写外贸英语函电的职业能力的形成。其他的内容完全可以由学生通过小组互助形式和学生互动形式结合《进出口实务》和《国贸基础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与内容提炼。教师负责过程的指导、引导,英语固定句型与习惯用语的介绍与总结,解疑答问和必要的帮助。教师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取舍,让学生学到基础性、操作性强的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必需”的理论和“够用”、“实用”的案例是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的标准。

课堂教学策略在《函电》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情境学习”和“学科课程融合渗透”策略的运用。“情境学习”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的典型特征。它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学习情境的创建要尽可能地与以后的应用情境相接近,使二者能高度一致。情境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向真实生活运用转化。学科课程融合与渗透,就是把与《函电》相关的课程知识,比如《国贸基础知识》、《进出口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和英语语言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专业技能理论复习+英语知识应用”“二合一”的课堂教学氛围。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够使学生真正在一种模拟真实业务环境的状态下投入到专业技能理论的复习与英语表达运用的操练过程中去,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通过“模拟岗位”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模仿、纠错、反思与掌握。

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对职业知识和学习性质的研究结论表明,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知识是就业导向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笔者在实践中根据所用的教材内容与技能目标及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实施了以“学习领域模块化、任务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来组织课堂教学。“学习领域”是一个跨学科的课程计划,是案例性的、经过系统化教学处理的行动领域。每个学习领域都是一个学习课题。通过一个具体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完成某个职业岗位的综合任务。而通过若干相互关联的所有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某一职业的从业能力和资格。具体到《函电》课堂,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所编排的单元,把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按照进出口业务的一般工作流程进行综合化、整体性的教学。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角色扮演”,共同参与“贸易流程”的业务操作,共同思考每一步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与英语表达技巧。教师要根据每个单元教学内容和环节的不同,适时进行学生角色的调整,以保证学生能全面地掌握函电的相关专业技能与英语表达技巧。以“报盘”这个单元为例。这个单元包含有“实盘”和“虚盘”两大部分。单元内容被分成“课文——重点掌握的外贸专业单词——常用短语和固定句型——参考阅读——课后练习——技能训练”这几大部分。根据“工作过程本位”和“能力本位”的要求,把整个单元分成两个部分:课文部分采用“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围绕Text A 和Text B,教师创设模拟真实业务的学习情境,把全班学生分成进口和出口公司两大组,组成两个分别从事进口和出口的公司进行“角色扮演”来展开教学过程。大组内再分“市场调查”和“业务员”两个小组。教师作为联系人成为他们的“中介”,帮助他们进行沟通和开展贸易业务流程。学生结合《进出口业务》中的基本概念与业务环节,分角色进行“市场调研,寻找合作机会——询盘——报盘”的业务过程。这个部分的关键在于学生要能分别从询盘和报盘的角度自如地进行口头和书面英语表达,把专业理论知识与英语表达融合在一起。这需要分角色进行活动的学生互相之间反复操练。教师要不断地给各小组介绍不同的业务,变换内容,让小组成员操练,达到用英语正确、自如表达业务环节的程度。第二个部分是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进行英语语言材料的讲解与复习。这个部分包括“重点掌握的外贸专业单词”、“常用短语和固定句型”、“课后练习”。这部分的讲解要模拟外贸实践情境,在情境中讲解英语技巧,用英语表达业务过程,同时复习专业技能的运用。教师最好能把外贸公司真实的一些往来业务函电作为教学补充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及总结规律。第三部分是“参考阅读”和“技能训练”。这个部分则要求学生在指定时间内独自完成业务技能与英语表达的操练,并思考、写下自己在整个单元学完后的情况:本单元自己是否已经理解并基本掌握了相关业务环节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英语表达技能,是否已经基本掌握外贸专业单词、常用短语及固定句型的运用,是否能基本完成本单元相关的进出口业务环节的英语表达,自己在本单元学习过程中是否做到了与小组同学的合作共赢等等。这些问题的反思有助于学生形成外贸综合学习能力与思维建构。与此同时,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自我反思,也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最终形成。

结语

《函电》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想实现从教学内容“够用”与“实用”到学生自如地“能用”与“会用”,关键是以实践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形成为核心,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环境的学习机会与氛围,引导学生自主进入“专业知识与英语表达融合”的学习过程。核心是“情境学习”和“课程整合”。只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职业”的岗位特征,注重实践过程和反思,以是否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为课堂教学效果的归宿,坚持下去,使学生在形成基本的职业能力的同时,从根本上扭转《函电》课堂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英语知识与业务知识“两张皮”的现象,就能解决“所学无用”与“所学未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隋思忠.外贸英语函电[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目前在高职教育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将专业培养目标订得过高,这不利于高职教育人才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应突出职业性、行业性,面向地方或行业经济的特征,明确高职教育就是为学生从业服务的,就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为主要教学目的。由此,我们认为,高职教育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对外贸易专业知识与技能,适应新的企业环境需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对外贸易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理论技能,独立开展涉外经贸业务及对外经贸管理工作。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不难得出结论,突出国际贸易技能教学是完成该专业培养目标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国际贸易专业技能教学,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明确离职教育中国际斑易专业技能体系

三年的国际贸易专业学习,要完成sa多门的课程,这些课程中,哪些课程与技能教学有关呢?这还要从什么是技能谈起。这里所说的技能,是指涵盖完成某一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任务的必播的一切技术和应用能力,是指把专业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岗位工作中去的能力。国际贸易专业技能体系包括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含岗位技能)。

基本技能包括:演讲与口才;英语听、说、读、写、译;中英文录人;计算机应用;公关礼仪。专业技能包括四个方面:谈判前的准备阶段:包括国际市场调研、与国外客户建立贸易关系;交易磋商与合同的签订阶段:包括成本核算预报价、商务洽谈、外贸合同的拟定;合同的履行与善后处理阶段:包括单证业务、储运保险、报关报验、国际仲裁;进出口业务全程仿真模拟训练。

二、国际贸易专业各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和相关的苍础课程

〔一)基本技能训练。其目的是:通过对有关基本技能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专业将来职业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为将来走上工作 岗位拥有专业技能,胜任基本工作打好基础。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学生在兰年的学习过程中,必须通过下列基本技 能课程的训练。(见表)

基本技能训练必须有组织与考进行,最后还要考核。应由专职教师结合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相关项目的教学、实训,实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现场观摩模拟操作、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最终达到考核要求。考核方法可通过现场操作和综合打分等形式进行,其中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能熟练攀握计算机办公室自动化软件及其他外贸应用软件,并达到浙江省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一级。英语要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并达到CET--4或英语应用能力A级,三校生英语应达到应用能力A级或CET-3 。

(二)专业技能训练。国际贸易专业技能训练项目是围绕进出口业务的开展进行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谈判前的准备阶段。这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国际市场调研。企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研究国际市场的变化规律。该项技能训练的目的就是使广大学生掌握如何在国际市场商搜集商品信息和做好商品定位、市场细分等国市场营销的基本技能。相关的课程主要包括“进出口业务”、“外贸英文函电”、“电子商务”、“国际市场营销”。其次是与国际客户建立业务关系。该项训练的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寻找海外客户的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客户关系外贸英文函电的处理,寻找海外客户的各种途径。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外贸英文函电”、“进出口业务”、“国际经贸地理”等。

第二阶段:交易的磋商与合同期签订阶段。包括:(1)成本核算与报价:这是为了使学生掌握产品的成本核算,外贸商品报价技能,不同的贸易术语(主要是FOB.CFR,CIF)的报价转换,不同报价货币的报价转换,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进出口实务”、“国际结算”、“国际金融”等。(2)国

际商务谈判。这旨在培养学生国际商务谈判的组织能力,国际商务谈判的策略和技巧,以及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基本礼仪,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英语听说”、“公关礼仪”、“国际商务洽谈”、“国际商法”、“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贸易实务“等。(3)外贸合同拟定训练,包括商品的品质、数量、包装、价格等合同条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对外贸易合同中各条款拟定应注意的间题。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进出口实务”、“国际商法”,"WTO概论”等。 的培养。 第三阶段:合同的履行与善后处理阶段。包括:(1)单证业务技能训练。单证业务包括开证、审证训练和单据制作和修改等方面。通过单证业务的技能训练.使学生熟悉进口商申请开立信用证的业务流程(模拟进口商)掌握进口业务开证的相关技能,通过单据的制作的修改训练,使学生拳握发票、汇票BlL等专业单据的制作,具备单证员的业务能力,相关专业课程有“单证业务”、“外贸英文函电”、“国际结算”、“国际金融”、“进出口实务”。{2)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训练,使学生掌握货物储存、运输、保险等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使学生能胜任货代员的工作。相关的课程有“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进出口业务”、“外贸商品学”等 (3)报关报脸技能训练。该项训练目的使学生掌握商品报关、商品检验、商品检疫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胜任报关员、报检员的工作,涉及的相关课程有“进出口实务”、“报关实务”等。(4)国际仲裁训练。这是使学生掌握进出口业务中出现纠纷后进行国际仲裁应具备的应对能力,涉及的相关课程有“国际商法”、"WTO概论”、“进出口业务”等。

第四阶段:进出口业务全程仿真模拟实训。该阶段的技能训练是通过完成一笔进口(或出口)业务的综合模拟训练,使学生掌握掌综合外贸业务能力,并具备一般国际贸易业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涉及的相关课程有“进出口业务”、“外贸英文函电”、“单证业务”等。

三、专业技能教学应该特别注惫的若干问题

篇10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已朝多极化、全球化的趋势迅猛发展,新的形势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能够适应时展的需要,真正体现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课程介绍

《国际贸易实务》作为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学生学习该课程后能从总体上把握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全过程,并熟练掌握具体操作的细节,具备比较丰富的国际商务知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二、《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加人gyro,外贸经营权放开,以及经济全球化深人发展,社会迫切需要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基本素质等各方面都有较高水平的国际贸易人才。高职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为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坚持实践教学,突出高职教育的技能性,教学体系的实用性,专业知识的通融性。

三、《国际贸易实务》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理论、轻实践。

《国际贸易实务》在本质上是一门实践学科,该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必须与实践结合。传统《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没有很好地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学生缺少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过程的机会,造成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很难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导致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业务中,缺乏外贸业务实际操作技能。

2.缺乏实训基地和实训平台。

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要场所。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根本没有配套的实训室,有的甚至连多媒体教学都未能实现。

3.学生参加校外实习机会少。

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实习的机会不多,致使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前根本不清楚具体的国际贸易工作会涉及哪些方面。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因缺乏实务操作技能,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了不利影响。

4.缺乏双师型教师。

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师是大学毕业后就进人高职院校做老师,他们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比较充分,但是根本没有外贸实战经验,有的教师甚至讲了多年实务课程却没有机会接触真实的外贸业务环节,也没有见过外贸业务中使用的各种单证,讲起课来只能是纸上谈兵,这种从“书本到书本”,而不是“从实践到书本”的讲授,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适应外贸实践的需要。 四、《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选择合适的教材,制定可操作的实践教学计划。

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更注重实用性。应该选择那些在内容上接近工作实际,案例丰富,更多、更详尽地附录了外贸单据样本的教材,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到实际业务,理解相关的知识。同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

2.推行“双证”教育制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职生利用在校学习的有利时机.积极参加学校或社会组织的相关职业培训,通过国家组织的相关考试,获得相关的职业技术资格证书。如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考取外销员、报关员和单证员等职业资格证书,以大大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

篇11

报关与国际货运涉及到进出口贸易、报关、商检、运输等多个行业与部门,行业特色显著,因而专业教学中具有明显的模块化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分课程的实践教学、如进出口业务操作中教师往往侧重与贸易实务这块技能的实训,而忽视与贸易密切相关的货代运输相关业务方面的实践介绍。因此,通过建设一个综合的实训室, 把各门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各专项实训技能的训练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训室的设施和场景布置,通过分角色、分小组、完成对各业务流程的模拟操作演练,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所需掌握的各项技能和各业务流程通过分角色或者小组组建企业的形式在实训室这一平台上进行串联,从而达到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又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2 综合实训室建设是培养本专业系统化综合实践人才的载体

我院结合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未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规格及培养思路与方式,将我校的人才培养定位为系统化综合实践人才的培养,人才培养主要分两个方面,分为课余拓展和课内教学,课内教学主要分为专业基本技能实践、专业综合能力实践以及毕业综合实践三大块实践能力,其中毕业综合实践属于校外实习,专业基本技能实践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属于校内实训环节,校内实训环节的最佳载体在于能够既满足单项技能实训同时也能满足综合能力实训的场所,所以建设综合国际物流实训室,可以实现我院系统化综合实践人才培养的目标。

2 国际物流综合实训室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通过对江浙一些国际货代企业以及报关行的一线操作的业务流程的工作学习,对杭州出口加工区海关、北仑海关、大榭海关以及宁波杭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实地调研,结合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培养目标,我们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实训室命名为国际物流综合实训室,旨在通过配备相关专业软件和场景布置以货代、报关、报检三大功能为基础,建设成能进行国际物流企业日常经营运作模拟;货代、报关、报检岗位模拟实训操作场景;海运、空运、铁路运输、多式联运流程环节操作演练;外贸商品知识掌握与商品归类技能提升;国际货运单据填写与仿真实训操作等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综合实践技能操作的综合型实训室。

3 国际物流综合实训室的建设实施

3.1 国际物流综合实训室平面设计

鉴于国际物流综合实训室的综合功能,实训室的面积共有335m2,根据实训室建设目标,按照国际货运、报关、报检三大功能设置,中间区域为报关货代企业办公区域,以讲台顺时针下来为报检操作功能区,货代操作功能区。

3.2 国际物流综合实训室的构成

根据实训室设计,国际物流综合实训室的构成主要分为四部分,实训室中间为货代报关企业办公区域,四周根据报关工作场景布置了报关操作大厅、报检(货代)操作大厅、业务洽谈区域。在货代报关企业办公区域,模仿企业办公场所设置了14个分别独立的业务部门,每个部门设有4套办公桌椅,必要的办公用具以及连通网络的办公计算机4台。报关操作大厅的布置以海关办事大厅为参考,设计了柜台式的布局,根据报关流程设置了申报、查验、缴税、放行以及包括外汇管理、银行保险等公共服务供9个服务窗口,在每个服务窗口内部设有连通网络的办公计算机,并有打印机一台。在报检操作大厅这一排,将货代操作流程与报检合二为一,布置了9个服务柜台,根据课程需要对服务柜台的电子显示屏进行转换来设置不同的场景。业务洽谈区域根据货代公司的办公场所布置,设计了会客室,两张圆形玻璃桌,以及配套的椅子,同时在该区域竖了一块长4.2米,高3.5米的世界地图的电子显示屏,显示屏可以根据需要通过按钮查找世界各主要航线和港口,世界地图的电子显示屏后面设置了一排书架,供放置办公用品――货代公司的法人章、报关行的报关员章、各职能部门的供教学用公章、国际物流各个流程运转中的各类单据样张。

除了以上的场景布置外,在报关操作大厅、报检操作大厅以及货代操作区分别配套了各相应的业务流程图,实训室里的各个办公电脑都安装了国际物流综合实训平台、单证软件、货代、报关、报检软件等多个专业软件。

3.3 国际物流综合实训室的功能

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分为课程实训、专项实训以及综合实训三种方式,实训的方式可以分为个人实训和团队合作实训两种形式。国际物流综合实训室建设的四大区域中,每个区域既可以单独进行实训,进行专项技能的实训,也可以把四个区域全部利用起来结合软件进行一个完整的国际物流运作流程的演练。

3.3.1 报关货代企业办公区

报关货代企业办公区可以根据训练的专项技能不同,进行场景的转换,第一、各个独立的办公区间在进出口业务操作这门课程的课程实训环节中就变换成不同的贸易公司,学生们可以根据进出口业务操作的需要进行贸易磋商、价格核算、草拟合同等业务的训练,并结合报关操作大厅完成一笔交易从出口磋商到完成核销退税的业务流程演练;第二、各个独立的办公区间可以是一个货代企业的不同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分为业务部、海运部(空运部、陆运部)、操作部以及调度等部门,剩下的办公区域可以根据业务流程分成外贸公司、船务公司、报关行、堆场等国际海运实务的进(出)口集装箱运输业务的处理训练,通过分部门,分岗位来训练,可以使学生对企业的实际业务操作流程有一个直观的体会,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分工协调能力;第三、各个独立的区域根据报关业务流程专项实训的要求,变换成报关行里的接单部、报关部、外贸公司、货代公司进行报关单的填制实训,并可以针对全国报关技能大赛中进行《报关作业服务规范》中“主要业务环节作业规范要求和《报关作业服务规范》中“报关服务作业流程图”设计两块技能的实训。

3.3.2 报关操作大厅的功能

报关操作大厅可以根据电子显示屏的屏幕的设置实现两项功能,第一是根据外贸业务流程所涉及到的商务厅、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海关、国际货运、保险公司、国家税务局、仲裁庭以及贸促会共九个相关部门和行业来进行外贸业务流程实训演练。第二是根据海关办事大厅的工作环境来完成通关作业的操作,以一般进出口货物为例,学生可以模拟一票一般货物(从报关单数据预录入报关员电子申报电子审单(人工审单)通过打印纸质报关单现场交单接单审核税费征收放行单证签收交接(港区放行)来进行现场作业流程的模拟操作,这一流程的实训配以报关操作作业的视频之后由学生进行模拟演练。这一操作功能区域既可以结合企业办公区域进行综合实训技能的演练,也可以进行单项报关业务流程操作的实训。

3.3.3 报检(货代)操作大厅的功能

报检(货代)操作大厅的功能根据电子显示屏的设置实现两项业务流程的实训。第一是根据报检员的工作流程来展开,以出口商品报检为例,通过显示屏来显示各个柜台的业务范围如接单审单预录申报验货放行下账,如果要进行进口报检环节的实训,老师可以通过对电子显示屏进行切换,转换成进口报检,各个柜台的业务范围根据流程就显示为接单审单预录申报下账放行验货。第二是根据电子显示屏的设置,实现国际货运的业务流程演练,以海运集装箱整箱货为例,柜台根据接受联系船代订舱提箱装箱货物交接获取场站收据获取提单费用结算流程进行演练。

3.3.4 货代操作区域的功能

货代企业的操作实训主要通过中间的办公区域和相应的软件进行,这块区域的设置主要是针对货代员的业务销售岗位进行设计,通过该区域的设计,集装箱的缩小模型、世界各个港口和航线的电子地图,一方面是为货代(主要是海运业务)业务的岗位认知实训,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

4 国际物流综合实训室的实践效果

本实训室从2009年开始建设并投入使用,经过这几年的后续不断建设和完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室即国际物流综合实训室已经显现出了较好的实训效果,各功能区块的实训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从我院本专业系统化综合实践人才的培养目标来看,国际物流综合实训室在系统化综合实践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4.1 在专业基本技能实践环节

进出口业务操作、国际海运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报关业务操作以及出入境报检实务等课程中的进出易谈判、国际货物运输技能、单证制作与处理能力、报关报检技能等专业分项技能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4.2 在专业综合技能实践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