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地理教学经验

初中地理教学经验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9 09:19: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地理教学经验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地理教学经验

篇1

(一)精巧设问。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教师可以结合地理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由具体的现象到抽象的本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掌握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初中二年级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学中,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反映近年来我国草原资源变化的照片,教师提出问题:通过这些图片,大家能够发现我国的草原从东到西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图片,可以自己发现我国从东到西的草原产量是逐渐递减的,接着教师再提出问题:我国从东到西的草原产量为什么会逐渐减少?给学生一段独立思考的时间,结合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一些同学会想到我国东部和西部的自然环境是截然不同的,草原产量和草地类型随着降水的减少而逐渐减少,最后教师对学生的结论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一层层由浅入深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开动自己的脑筋,积极调动所学的地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二)以奇诱思,以奇引疑。好奇心是学生参与地理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能够迅速引起学生大脑神经的活跃和兴奋,只要好奇才能引出思索,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以奇诱思,以奇引疑,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景。

例如,在初中地理《南极洲》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冰雪覆盖、寸草不生的南极大陆低下蕴藏着巨大的煤矿?为什么在炎热的赤道附近考古学家发现了冰川的痕迹?等等,迅速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接着导入这一节的地理教学内容,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地理教学活动中,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后,结合地理教学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地发现自由的观点和意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的答案,一些比较复杂的因素才能形成这样的地理现象,因此学生在回答时只要符合基本的地理原理就可以了,教师要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创设生活情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地理是一门和我们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的学科,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地理知识,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地理教学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积极创设丰富的生活情景,从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将地理理论教学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活实践化,使学生感受到亲切,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践中的问题,感受地理的魅力。

例如,在初中二年级《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说一下我国南方农业发展和北方农业发展有什么不同?南方农业主要有哪些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可以在北方种植吗?为什么?鼓励学生积极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和学生之间广泛的沟通交流,很多学生会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南北方气候的差异,一些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大量的水,比较适合在南方种植,比如水稻,一些农作物需要长时间的日照,在北方种植产量较好,比如玉米等等,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地理教学情景,多媒体技术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图片和图像资料,连续播放动态图片,根据地理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形象生动的情景,并且多媒体教学的情景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地理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沉浸在教学内容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地理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动态的地理教学情景。教师可以将地理教学内容,制作成动态的图像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化静态为动态、化无声为有声,将地理教学内容形象的演示出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教学内容。

篇2

情境体验是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情境体验教学法的创设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和语言描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具体策略

1.通过生活化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问题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率。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地理教师可以适当地选取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地理问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以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地理教师可以利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生活俗语,引导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意义,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地理分界线中的重要意义,以增强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创设情境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多媒体教学技术被广泛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樱花之国――日本时,地理教师可以下载日本樱花盛开的图片、富士山周围环境的图片,制作出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给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了解日本适宜栽种樱花的气候条件和地理因素,加深学生对日本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讲授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风土人情时,地理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电影,让学生通过观看影视节目,欣赏自然风光的壮观雄伟、辽阔瑰丽,了解和认识不同的人文景观、地理地貌,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3.利用表演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主体地位,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初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表演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天气和天气预报时,地理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的角色,叙述当天的天气状况以及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在表演过程中,地理教师应该适当地予以指导,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影响天气的因素,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地理知识。

篇3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重要性

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注重的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生活实践的重要性。如今,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推动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而初中地理教学是素质教育阶段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倡Ы情景化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究知识,而且还能够使他们对初中地理知识有个全方位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将情景化教学引入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使抽象的地理知识具体化,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通过情景化教学,可以使初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有效利用,为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

由于各种地理现象都源自于我们的现实生活,而通过情景化教学的开展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周围地理事物和生活中的细微变化进行密切的观察和记录,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情景化教学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潜在能力。

二、提高初中地理情景化教学的策略

1.设置实践情景模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置实践情景模式,组织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野外地理实践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更好地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地理知识的丰富多彩,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进行“地理气候变化”这节内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与地理气候相关的机构进行参观学习。如气象观测站,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测量气压、风向、气温、降水等指标,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他们意识到气象数据的来之不易,还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2.借助诗词谚语来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民间谚语及古诗词是我国几千年发展历程中逐渐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而其中有很多是关于地理知识的诗词佳句。因此,在进行初中地理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助诗词谚语来创设情境,将其引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在进行“地图阅读”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出:“平地不见一亩田,高山不见一寸土。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地在眼前。”然后让学生去猜测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谜底是――地图。这样的情景化教学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而且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通过问题情境模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来设疑导学,通过问题情境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该过程中,要求教师对问题进行周密的设计,并结合生活实际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环境与人口问题”这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为什么我们不能以砍伐森林、开垦草原、扩大耕地等方式来缓解人口问题而诱发的粮食短缺问题呢?”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其进行讨论,从而提出一套解决粮食问题的有效方法,从而更好地推动人类和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运用地理活动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常情况下,学生所产生的体验兴趣并非自发形成的,此时就需要教师运用地理活动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世界气候”一节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一个教学情境,如教师将要前往罗马、伦敦、新加坡和阿斯旺去旅行,由于旅游时的衣食住行都与气候有关,请同学们为其设置旅游小贴士或旅行建议,让学生知道由于气候的差异去阿斯旺要抹防晒霜、去伦敦要带雨伞,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对世界各国的气候变化情况有个简单的了解和认识,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4

论文摘 要:对初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日益重要。对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环境主题活动法、问题教学法、比较法、探究法渗透环境教育。

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公众话题,环境保护日渐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中学生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不能只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还应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对此,笔者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对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方式进行了探索。

一、通过环境主题活动法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主题活动就是以环境主题为中心,让学生参与认识环境、爱护环境及保护环境的活动。这种环境主题活动主题鲜明、目的明确。既可在初中地理课堂上实施,也可在课外单独进行,形式灵活;它和课堂内容联系紧密,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所需的时间可长可短,有利于教学的安排,教学效果良好。当然,一个好的环境主题活动的设计不仅要选好主题,考虑活动的依托形式和部分组成,还要遵循环境教育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境主题活动更有成效。

环境主题可以细分为多个方面的内容,如认识环境、环境保护、环境教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使环境主题活动在中小学环境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环境意识。

二、通过问题教学法渗透环境教育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通过提供给学生一个个有争议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最好与当地环境有关,让学生亲自参与调查,收集资料,并就获得的相关材料和初步确定的解决措施进行讨论,以使学生得到环境技能方面的训练、环境知识的丰富和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争议问题不仅可以由教师提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独立从事他们自己选择的问题的调查。

问题教学法之所以受到教师的欢迎,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一教学法能培养学生若干的必要技能,而这些技能又是实现环境教育目标必须的过程。如识别环境争议问题的技能;分析争议问题和以一定方式调查争议问题的能力;确定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和执行行动计划的能力。

三、通过比较法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具有区域性与差异性,不同的区域存在着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在环境教育中用比较法较为适用。比较法是逻辑思维方法的一种,通过比较可以突出某一区域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深化对环境问题的科学认识,有助于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在环境教育中,比较法又具体包括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

1.纵向比较法

可以比较某一区域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及治理状况。如讲我国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早可追溯到古时,那时,由于用火不慎,大片草地、森林发生火灾,生物资源遭到破坏,使它们不得不迁往他地以谋生存。早期的农业生产中,刀耕火种,砍伐森林,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2.横向比较法

可以比较同一时期不同区域的环境问题。如结合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比较我国东部和西部环境问题的差异。东部由于生产力水平高、人口稠密、城市化发展迅速,主要的环境问题有资源开发过度、水污染、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城市垃圾严重等;而西部气候恶劣、人口稀少、生产力水平低,主要问题有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森林面积锐减、沙漠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这样既可说明经济与环境问题的关系,又可以明确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应同时考虑、统一规划。传统的以资源的高投入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的发展模式是不可取的,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通过探究法渗透环境教育

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初中地理教学。具体地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地理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讨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多样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地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其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当然,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地理环境教育中是有其特定的对象内容的,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解决或部分解决的问题,才适合于探究式学习。例如,在学习“巴西热带雨林的危机”这部分内容时,通过探究讨论有关环境保护问题,深化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在上课时,笔者让学生就“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热带雨林的开发和保护不力所引发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进行探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渗透方式还有很多,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进行探索,这样就可以发挥初中地理课堂的教育功效,收到好的环保教学效果。

篇5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1―0067―01

初中地理教学要达成三维目标,让学生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颇有难度,通过情境体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在自身思维不受局限的情况之下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需要教学工作者的努力探索。情景体验教学也要注意把握尺度,要有目的性地开展和实施,才会使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所提升。明确课堂教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再加上对学生学习节奏的把握,才能够将情境体验教学的优势体现出来。

初中地理的学习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创设地理课堂教学的情境,能让学生对初中地理保持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在情境体验教学过程中高效学习,让地理教学能够更加深入,发掘出地理课堂教学的更大价值,给予学生新的体验。现阶段的很多优秀的地理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或多或少地,无意识地应用情境体验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更加欢乐、积极、认真地发展和成长,然而情境体验教学需要形成更加完善、成熟的体系,才能够让学生和老师的任务量减轻,摆脱传统地理教学的束缚,让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氛围更加和谐,效率更加高效。

一、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优势体现

1.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情境体验教学更多强调的是学生的积极探索,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高昂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更加高效。兴趣的激发和保持将会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能够使课堂学习的氛围更加活跃,避免出现“强硬灌输知识”的情况,真正能够实现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这一教学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地位的转变会使学生的地理学习更为便捷,更加高效。

2.情境体验教学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配合更加默契,更有利于教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情境体验教学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情感,在探索中进行总结和提升,同时使师生沟通更加顺畅,便于教学工作者在得到源自学生的信息反馈后能够进行及时的修正,让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形成灵活且有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能够使学生在压力相对较小的学习环境中迅速掌握知识要点,其对于感情的把握和情感的认知也不受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活跃,不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和影响。

二、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的实施策略

1.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综合创设地理教学的情境。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利用多媒体对课本的环境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形象的数据显示,图片的视觉冲击,些许地域特色的风情展示能够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更为浓厚,同时也会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减小学习的阻力。形象的展示便于学生的记忆,地理教学因多媒体的使用变得具有趣味性,学生的理解能力、吸收速度将因此得到有效提升,保证了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篇6

关键词:初中地理;情境体验教学;实践策略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而言,将情境教学模式引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方法和内容,而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情境体验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

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创设必要的地理课堂情境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来创设必要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潜力。一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1.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对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加以利用。初中地理书本上包含了大量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地理故事,将课外的一些图片和视频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上台表演的机会,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3.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设置,还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了解和掌握。

二、注重情境体验教学与教学内容的联系

在进行情境体验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联系性的原则,将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与情境体验教学相结合,从而保证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顺利完成。在进行情境体验教学时,不仅要确保教学场景的生动形象,而且还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有效传递,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与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情境体验教学相联系,可以使书本上抽象的知识直观化、简单化,从而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掌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地图知识”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个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教学情境,如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旅游,需要学生帮助其在地图找到自己的目的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使用,而且还能够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从而有效带动课堂气氛,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注重发挥情境教学的趣味性

在传统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过多地关注于教学内容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进行“我教你学”过程,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学习兴趣,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和质量。为了改善上述现状,就要求教师注重发挥情境教学的趣味性,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在情境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动画、图片等辅助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例如,在进行“印度知识”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些与印度相关的纪录片,然后为学生创设一个旅行的场景,让一位学生以导游的形式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而其他的学生可以询问一些与印度相关的人文地理知识,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四、注重发挥情境教学的发展性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创造性,因此在进行情境体验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发挥其发展性的特点。此时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创设与之对应的情境体验教学,并对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并给予预防和解决,避免后续教学过程中发生类似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情境体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例如,在进行情境体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定一个“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与父母一起旅行”的情感话题,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篇7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倡的理念之一,这也充分揭示出地理与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从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实践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的初中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脱节的现象。初中生由于年龄的增长,阅历、见识的丰富,他们大多数在接受正规基础地理教育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与地理有关的生活经验,而且他们在初中阶段思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回归生活,将知识与经验结合的地理教学适合于他们。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生活化知识,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呢?

一、树立“生活地理”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初中课堂地理教学理念主要以实用主义为主,倡导在课堂中将教师、教材作为教学的中心,知识主要通过课本展现在学生和教师面前,教师通过对这些固定的课本知识进行传授来开展教学活动。从这一角度来看,大部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扮演教书匠这一角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采取灌输式教学来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课本知识,使学生远离生活,其生活经验没有在课堂中得到应有的体现。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地理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生活地理”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从书本知识中走出来,走到生活中去,将教学的重点放到生活中去,开展以生活为中心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备课的时候,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拘泥于教材,而是以教材为框架,积极搜集生活资料,将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地理材料运用于课堂。例如,在社会发展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搜集“核泄漏”“核扩散”“克隆人”等问题,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对此进行讨论,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在搜集资料方面,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努力,学生也要从互联网、杂志、电视、报纸等多渠道获取地理信息,并将搜集的资料带入课堂,与同学们讨论,使学生充分明白地理知识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经历、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建立科学可行的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要想达到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地理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出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教学模式并不是简单的条条框框,而是一个提供教学参考的平台,它是动态发展的而不是静态静止的。因此,在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出构建地理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在教学中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感悟等有机结合在一起,积极组织、创设与生活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挥自主性,利用自己学过的地理知识或者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形成“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激活生活经验―丰富生活体验―联系生活应用―回归生活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三、创设生动直观的生活情境

新课程强调,地理课堂教学必须遵循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因此,在开展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们需要从生活、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地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地理知识也存在于我们身边,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万事万物来创设地理教学情境。例如,在学习“天气”和“气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天气预报,将学生通过日常观察、了解到的天气符号与课本中的知识结合起来,为新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家乡的地理资源,利用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地理经验来组织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例如,在进行“环境问题”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直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乡以前和现在的环境状况,自己的家乡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并分析环境发生变化的原因。我们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与已有的经验,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了解到土地污染、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并了解其危害,使学生明白环境与人类要建立和谐的关系,从而树立起保护环境的意识,充分认识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

篇8

中图分类号:G423.07

当前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新教改的实施和深入推进,初中地理学科在课堂授课的有效性方面急需提高。课堂的教学是教育实施的基础也是必备的的环节,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问题。所以,打造专业的教师队伍,完善教育教学的管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势在必行。本文简单阐述一下当前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详细的提出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 初中地理的现状

1、初中地理的现状

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应该是大部分教师共同感受,在新课改实施的推动下,课堂教学急需进行改变。当前的课堂现状表现在:首先,费时多,效率低的现状明显,在课堂上老师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讲课,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欠缺。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是田园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的开拓,出现费时有效率低的现状。其次是机械的记忆,理解操作的少。初中的地理会有大量的地图需要记忆,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进行机械的记忆,而且效率低下,在实验室里的实际操作动手,观察模型进行记忆。另外,有些老师为了应付考试提高学生的成绩,划重点的教学模式,遗漏很多的教学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能够借助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在新教改的指导下,课堂的有效性是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当前的形式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

二、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1、以新课标为基准,适时调整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的要求是以学科课程标准替代沿用多年的教学大纲模式,分学科的进行有针对的教学,是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新教改的大纲中分学科的标准规定了学科教学的目标、方法、进度、内容要点、注意事项等问题,针对相应的学科进行适时地调整。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有效性实施的主体,教师首先掌握教学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备课,了解新增进的内容和以往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在自己的教学实施中摸索出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根据地理课堂的自身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启发授课、探究式、体验式、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等多种的教学方法,这些的教学方法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穿行相应的教学。在这些方法中没有哪一个绝对是最好的,这就需要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达到教育的目的。地理的课程是一种人文兼备的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地观念。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如,地理区位因素的内容设计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导的课型,在学生阅读后能够总结出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然后再对案例进行深入的理解,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通过师生对话、学生间的互动合作,采用提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在长期的深入实践中达到教学的目的。

2、加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在地理的教学中图形是必不可少的,学生不仅会看图更要学会画图,通过自己动脑、动手画图能够明确区域中的地理位置。在以往的教学中仅仅通过对地理位置的记忆,印象不深容易弄混弄错,记忆的相对模糊,通过老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纸上画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根据自己绘画相对应的的区域掌握相应的人文地理知识。在课堂中进行绘画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绘图进行记忆,还可以借此方式让学生相互交流进行知识相补的学习。地理知识的学习就是能把理论与知识结合起来,如,星体日照图气候锋面图等等,绘画的过程是学生实际动手的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记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发散的能力。

3、创新教学模式,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地理的知识贯穿于实际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公路上行车,你要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意识,能够很好地掌握前进的方向。还能够了解季节的交替、昼夜的交替这些自然现象是怎么形成的,这些是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形成的;海市蜃楼、日食、月食的成因等常识。再如了解地表外力作用的程度与水土流失、植被覆盖率,地形地貌等因素有关,进而引导学生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另外,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生产和生活的热点问题,主动地把地理知识与社会热点紧密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感觉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结束语

在新教改下提高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新的政策的指导和带领下,需要教师队伍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变换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学的的能力。在教学中不断地反思总结,高在教学中的能力,促进地理教学模式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篇9

1.前言

初中地理这门学科是一门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学科,在初中的教学过程当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具有很大的帮助。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国家对人才培养方面越来越重视,初中地理在教学过程当中为了提高教学的效率,已经采取了多种措施。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如何强化初中地理教学效率进行深入的思考。

2.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近些年来,国家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已经要求学校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来运用到教学的过程当中。这些措施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应用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从事初中地理教学多年,深知地理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但是,现阶段初中地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还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存在严重的阻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对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来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2.1教师表达低效

初中地理这门学科与其他课程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区别。这门学科除了让学生自主学习之外,教师对知识的介绍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初中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在对知识表达能力方面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存在着不足。教师表达低效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进行知识讲述的过程当中,没有将一些书本上的语言转换成自身的语言,同时教师的语速比较的缓慢滞后;第二,教师在讲课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对知识表达含糊不清的现象;第三,教师的肢体语言以及表情非常的少,并且在幽默方面也非常的欠缺;第四,教师在黑板上所写的板书在结构布置方面也不够合理并且板书的内容也非常的单一;第五,教师对知识的表达不能与板书上所写的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总之,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当中,由于教师表达方面的不足,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2.2教学对话低效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初中物理教学过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初中物理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通过与学生对话,可以做好了解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也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之上得到激发。但是,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学校的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的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的目的不是很明确;第二,对话的主题不能够得到很好的突出;第三,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对话的过程当中,主要以提问问题的形式来进行对话。但是教师所提问的问题没有很强的针对性,大部分问题只是针对所有同学而言的,没很少让某一个学生来回答问题。与此同时,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对问题的答案不是很明确。总之,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教学对话的低效同时也是导致教学效率低下的又一个重要的原因。

强化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措施

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率低下原因的分析,我们对导致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与了解。为了更好的具有针对性的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笔者很有必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

2.3注重课程情景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课程情景体验不是一种实际的教学方法,而主要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相关的时间活动来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课程情景体验,来让学生真正的体验课堂上面所不能体验到的一些东西。比如,笔者在讲授初中地理中的《水资源》这一节的时候,除了给学生讲述教材当中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之外,还专门设置了一些关于水资源的调查问题,让学生去到社会当中去进行调查,以此来提高学生对所讲述内容的掌握程度。

2.4注重一般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初中地理在教学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教师在讲述所需要讲授的内容之前,先对内容进行总结,然后在对内容展开进行较为详尽的讲述。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从一般到具体。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该注重一般认知规律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比如,笔者在讲述“中国气候特征”一节的过程当中,首先介绍一下我国的几种主要气候,然后在分地区对我国的气候进行细致的介绍,这样可以让学生首先对我国的气候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然后才能更好的了解与掌握详细的内容。

2.5注重地理分布图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在对初中地理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必须注重地理分布图在教学过程当中的运用。地理分布图是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笔者在讲述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时候,首先让学生通过地理分布图来了解一些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等相关内容,然后在对后续内容进行讲述。

3.结束语

初中地理教学过程当中的教学效率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也主要通过笔者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学经验,对导致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以及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率的措施等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我们在今后初中的地理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来最大程度的提高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赵周霞.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效率低下的对策探究[J].考试周刊,2010(52).

篇10

一、当前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讨论

1.片面认识学生主体性,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

很多教师片面地认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主体性,认为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学生的主体性展开,却忽略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1]。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地理的认知层面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缺少相应的思维方式及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很容易走向误区,进而在初中地理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窄,学习阻力越来越大,自信心及学习兴趣都会大大消损。

2.教师过度主导,学生缺少自主思考空间

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还停留在教师绝对主导的层面,强硬地将考试技能及书面知识灌输给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迫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学生缺乏自主的思考时间及空间,从而导致他们创新性思维及批判性思维被遏制。造成学习兴趣慢慢丧失,甚至出现逆学现象[2]。

3.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教学内容偏离学生认知水平

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评价标准往往都是统一建立,授课模式也是面向全体学生设定。我们知道,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教育环境、基础知识掌握能力都存在客观的差异。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能力及吸收能力各不相同[3]。

而很多初中地理教学内容设计、授课模式及评价机制都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客观差异性特点。

二、“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概述

所谓“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对新知识、授课内容、思维方式等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教学内容设计及授课模式都是紧紧贴合学生实际[4],围绕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所展开[5]。最后在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之上,教师要合理跟随学生的思维主线,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思考空间。这种“主导―主体―主线”三维教学模式不仅充分响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充分给予了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三、“主导―主体―主线”三维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分析

1.体现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及考核标准一定要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自身认知水平展开教学内容。将学生分为各个小组,让学生讨论、相互分享生活中能量的传递,生态链的循环,各个家庭空调装置的方向及位置等。并互相分享自我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探究精神,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突出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给予适当引导[6],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体现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辅助设施,如FLASH、多媒体、影视片段等,将抽象的教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动画效果,让学生从根本上发现及认识地球面貌的形成过程。并在学生逐渐建立的认知能力上,及时提问,深化知识结构,反馈教学效果。从而逐渐优化教学模式。

3.遵循学生自身认知水平的主线地位

在习题讲解过程中,对于学生已经建立的认知水平,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索,并围绕他们的思维主线进行辅助指导。

教师可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上将学生进行分组负责此题目中的某一个问题,并进行讨论解决,充分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空间。那么,学生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之上必然会投入讨论,探索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那么教师就要遵循他们的思维主线进行辅的指导,并尊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

四、总结

笔者基于对新课程标准的深化认识,结合一线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主导―主体―主线”三维初中地理教学模式,自此教学模式实施以来,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获得新的突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2]张胜前,李家清.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地理分支标准的特点及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10(04).

篇11

但是,根据笔者从事中学地理教学30余年的经验来看,很多学校、老师、学生等对地理课不重视。原因有以下三个:(1)目前中国的中学教学仍然重视升学率,而地理不是中考科目,因此认为地理是副科,会考及格就万事大吉。(2)客观条件限制:缺乏基本的教学工具,比如教学挂图、地球仪等。(3)在当前应试教育占主导思想的大环境下,有些学校直接将地理课作为自习课。

如何摆脱这一处境呢?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诱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变被动为主动。所以,笔者认为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增强课堂趣味性,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才能真正地达到教学目的。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趣味的方法初探

使课堂出现张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学格局,整个教学流程呈现出预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调控态势,是现代地理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结合笔者教学经验,具体建议如下:

(一)重视并精心设计“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趣味教学法的使用尤其重要。在讲授每堂新课前,针对本堂课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可以提出问题寻求解答;或者使用教学挂图或课件激发兴趣;或者用诗歌或神话等手段引人入胜,从而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知道学什么,诱发求知欲望;了解为什么要学,明确学习目标。如:实物导入法、神话导入法、生活实际导入法、视听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特产导入法、旅行导入法等。

(二)利用现代科学教学手段及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

在授课过程当中,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好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标的各种教学准备,运用现代科学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可以预先做好多媒体课件,在课上运用分组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设置法等建立以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为主的新模式,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置,改变地理教学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陈旧模式。

(三)设置悬疑,巧妙结尾

教师在课程结束时,可以设立巧妙的疑问,诱发学生积极探究,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另外,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下节即将学习的课程的特点、内容以及学习方法,也可以展示下节所学内容中精彩的“片断”或者有趣的“镜头”,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励学生主动预习,主动参与到自主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