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土木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土木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9 09:19: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土木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土木工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篇1

三年的锤炼,筑就了我扎实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活泼开朗、乐观上进、有爱心并善于施教并行;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充沛的精力,刻苦钻研的精神来努力工作,稳定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坚信在中国农业大学校学习的知识在我的人生定有用武之地。

【土木毕业生自我鉴定二】

今年毕业了,即将走入社会.在大学四年中,我本着学好本专业,尽量扩大知识面,并加强能力锻炼的原则,大量汲取知识财富,锻炼了自己的各种能力,我努力的学习专业课,深研专业知识,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人在几年中系统学习了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房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等课程.

通过几年的学习,本人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2、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3、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实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4、了解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规.

5、具有进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在课余生活中,我还坚持培养自己的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体育锻炼,使自己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为提高自己的社会交往和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我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些经历,不仅增强了我吃苦耐劳,自理自立的能力,还提高了我与别人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我是一个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活泼,待人处事热情大方,生活态度端正向上,思想开放积极,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我最大的特点是,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为人处事上,我坚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正是建立在理解和沟通的基础之上.

最后一个学年是我们这些在校学生积级开展社会实践,将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广泛地运用于实践当中的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先后在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建筑工地以及贺兰县城建局实习.在新华学院的工地上的实习,让我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名建筑业从业人员最真实的工作状况.从事建筑业将意味着在往后的时期里,充斥着我工作生活的将是钢筋、混凝土、水泥、砂石以及数不清的砖块瓦砾。

在大多数时候我必须在炎炎烈日下暴晒,在尘土飞扬中穿梭.干建筑这一行的确很辛苦,我也羡慕那种坐在干净的办公室里吹空调以及有规律休息日的工作.最初在工地上实习,我的决心也曾经动摇过,但随着我对这个行业渐渐地适应,我开始慢慢地感受到建筑业的魅力.通过将在学校里学习过的各种理论知识正确运用到实际当中,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辛勤工作,一座庞大的建筑物就会拔地而起,这种成就感是别的行业比不了的.在工地上的实习,我从完全陌生到渐渐适应,窥豹一斑到慢慢地融会贯通.这个过程不仅让我的专业水准上升了一个档次,对坚定我从事建筑业的信心也奠定了一个良好在基础.

【土木毕业生自我鉴定三】

在校期间学习认真刻苦、吃苦耐劳,有上进心。为人诚恳、虚心好学、能够正确对待、处理生活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思想积极上进,接受能力和独立能力强,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做事认真负责,有很强的责任心。秉承山大扎实、厚重的学风。为人正直、诚信、稳重。有强烈的上进心、事业心。有很强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很快融入集体。工作学习认真踏实,能够吃苦耐劳,责任心强。

性格外向、开朗,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一定的组织能力。做事认真负责、积极肯干。我有信心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才能!积极的人生观,在我的字典中没有“放弃”,始终坚信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以。做事认真负责,具有较快掌握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我的格言:也许我不是最好的,但我会做得更好。知识面广泛,头脑灵活,思维开阔敏捷,极富创新精神。

【土木毕业生自我鉴定四】

回首往昔的学习、工作、和社会实践生活,本人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不断地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思想上,能够作风优良、待人诚恳,能较好处理人际关际,处事冷静稳健,能合理地统筹安排生活中的事务。令我最自豪的事情是经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我顺利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学习、工作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并非常注重实际操作能力,除了理论学习之外,我的实践能力也得到非常大的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 在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

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协调,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土木毕业生自我鉴定五】

篇2

近年来,在世界能源消耗中,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约占25%~40%,所以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建筑的重点。能源问题已被列为人类面临的四大生存问题之一。目前,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在具体实践环节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相关人员和部门只有不断加强对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才能将建筑节能技术的职能和作用发挥到最佳,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土木工程建筑节能问题分析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与推广起步较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主要集中在外墙保温材料,门窗和屋面等环节,应用范围相当有限,差距还是很大。一方面,是由于开发商和住宅用户缺乏对建筑节能技术的全面认识,认为推广或应用节能技术会增加建设成本,缺乏建筑节能技术应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国建筑节能技术应用时间比较短,管理体制还不够科学完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很难保证每个设计环节都能满足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因此,要全面认识建筑节能问题,对建筑材料科技更新,建筑施工技术发展,建筑理念要持续更新,防微杜渐,并进一步完善建筑管理体制。

二、土木工程建筑节能措施

加强建筑节能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建筑人员首先应当加强对实施建筑节能技术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节能意识,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技术标准和法规,采用有效的应用与推广措施,加强对节能新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具体说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健全建筑节能技术管理体制

对建筑节能的监督和管理仍没有摆脱执法不严.缺乏监管的状况,扶持建筑技术创新鼓励开发资源节约型项目的倾斜政策尚未全面建立。建筑节能工作之所以进展缓慢,与法制体系的乏力和激励政策的缺位不无关系。当前,非常必要抓紧研究和制定推进建筑节能的产业政策,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并期待政府加快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逐步形成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建立起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同时,要加快政策支持和技术服务体系的建设。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建筑节能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和推广,最根本的就是为了降低资源的消耗量,改进建筑工程的功能和品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而有的人在对节能技术应用过程中,处于降低投入,控制预算等目的,没有严格遵守相关建设标准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公众的节能意识必将进一步增强,节能技术的推广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能降低建筑物的综合性能和舒适度,确保土木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和水平。

3.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对建筑节能技术而言,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是制约节能技术应用与推广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对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专业知识的培训,有助于增强节能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节能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企业员工对节能技术的全面认识,进而更好的促进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4.加快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借助科学技术的进步,加强对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创新,在满足基本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做到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或常规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对于在建工程,建筑材料使用对建筑整体有巨大的影响,所以,要达到建筑本身合理布局,满足功能实用,结构简单的现代建筑要求,就要求工作人员从整体出发,更加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应用节能材料。例如,对建筑材料的应用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增强其强度.保温.隔热.隔声.防水等方面的性能,并减少污染性材料的使用,降低有害物质的排放数量。

5.土木建筑中要不断更新节能理念

在现在生活中,人们应该采用“被动节能”方式,即不利用人工能源,而是因地制宜的采用建筑所在地的自然能源(比如光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等)已达到节能的目的。冰岛国家主要是利用其自身丰富的地热资源,使建筑物直接达到人们正常生活所需的温度。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力和和能源,而且减少了环境污染和破坏。

2010年上海世博会采用的建筑节能理念与方案,是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的最好范本。参展各国纷纷从自然万物中寻找智慧,“江水源热泵”、“地源热泵”、“竹屋”等等技术就科学展现了真正节能的一面。世博园区采用江水源热泵系统为园区“减热”,将位于世博园中央的黄浦江作为园区的“冷却水”,为会场有效排热。马德里案例馆的“竹屋”,世博园中标志性的节能建筑,整个外墙都披上了帘子,提升了整栋建筑的隔热效果,同时也加上了一点现在建筑的艺术美感。城市最佳实验区的汉堡馆,是一座能耗极低的节能住宅,它采用了地源热泵的技术,泵站机房在其地下一层,期原理统井水很类似,打一口深井,将“井水”引入室内,在地板下的管道内流动,冬可采暖,夏可降温,完全不消耗其他人工能源,也就没有碳排放。因此,在土木建筑中,要因地制宜的选择节能材料和施工技术,更新节能理念,不能所有问题一概而论。

三、结语

随着气候环境的变化和经济的发展,人类面临现有平均资源的不足和生活环境恶化的困局越来越明显,现有资源量和需求资源量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此事实迫使各行业寻找一条节能和环保的出路,以求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建筑业也不例外。土木工程建设中的节能问题已近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建筑节能也在进一步的更新,节能和环保是一个双重指标,是绿色建筑科技的体现。但我们也应该对节能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建筑节能是外因,我们更应该把节能作为一种生活理念,在日常的生活中处理好节能的细节,才能真正的做到节能,土木工程建筑节能也就能更好体现。

参考文献:

[1]操雪荣.居住建筑体形洗漱对建筑能耗影响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7

[2]梁伟,王宗贤,顾琦.浅谈土木工程损伤检测技术[J].科技信息,2009,(06).

[3]华虹,陈孚江.国外建筑节能与节能技术新发展[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6.

[4]肖宁;;节能建筑的发展动向及设计研究 [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年10期

[5]范文英.再生能源用于移动通信基站控制室[D].内蒙古工业大学,2007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100-02

土力学是大土木(房屋建筑、道路桥梁、地下空间、岩土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实际应用的一门科学,它的很多基本概念和原理都建立在“土力学实验”基础之上[1,2],因此实验是土力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2013年许昌学院响应教育部和河南省的号召,积极进行转型发展,面向地方进行应用型、技术型改造,把理工科应用性专业作为学校着力发展的方向,学校与省教育厅和许昌市政府签订了省地共建许昌学院,使许昌学院成为河南省第一所省地共建高校。为了体现学校提出的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原有的土力学实验教学方式、培养目标都要进行改变,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基本原理和方法都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已成为时代的要求[3],因此,“土力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原土力学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基础设备投入不足。过去学校对土力学的实验设备的投入不足造成实验分组少,10个以上的同学分为一组,1~3个同学动手,其余多数同学在旁边看,有的由于不能挤到前面甚至在做其他事情,这样大多数同学的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明显不足,实验效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由于一组有太多同学,同学们在提交实验报告时,实验数据处理过程和结果都一样,造成没有做实验的同学只有抄袭做了的同学,使得这部分同学不但不了解实验的内容和方法,也无法锻炼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师资力量不足。由于土木类专业就业较好,因此,这些年土木类专业在每年的招生中都突破招生限额,并且在进校后还有部分同学转到土木类专业来。每年大量的招生学生数量,造成师资力量严重不足,许昌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作为新成立院系,师资力量极为短缺,也没有专门的实验教师,这造成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为同一名教师,受精力和班数多、学生多所限,导致分组数量少,每组人数过多,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3.学生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实验的目的性也不明确[4]。很多同学在做实验之前没有对即将进行的实验项目进行预习,甚至不知道要做什么实验,只是跟着来到实验室。完全要老师在实验室现场讲授每个实验项目的目的、基本原理、仪器的使用,并且学生不知道如何处理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这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实验项目都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即使这样,还有部分同学在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造成完全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内容来做实验的现象。这种现象造成对所做实验的认识较为肤浅,也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4.实验项目设计一成不变。现有的实验教学完全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的含水量、密度、液限、塑限实验、击实实验、固结实验、快速直剪实验等验证性实验项目。这些基础性实验与工程实践及科研课题中的实验项目有很大差别,学生仅仅会做一些基本的实验,对于根据实际工程需要所进行的实验项目较为茫然,也无法培养其创造与创新能力。同时,由于这些基本实验设备除了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外,基本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设备的利用率较低,同时也造成了学校的固定资产的无形浪费。

5.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传统意义上的实验教学方法是重演示、轻操作,重操作、轻原理,重结果管理、轻过程管理。这也造成学生认为只要来做实验、会操作就完成了实验要求,其实这和培养方案的要求背道而驰。这也使得很多同学只能默默做实验,为了做而做,并不知道其用处何在,为什么要做,不知道在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实验本是项非常严谨的工作,但部分同学认识不够,这就需要在教学上不但要教会学生如何做,更要教会学生为啥做。

二、适应新形势的实验改革

1.教学大纲的修订。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有必要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在保留原有基础性实验项目的同时,同时把一些原来相对独立的实验项目进行融合,如土的含水量、密度等项目融合到液限、塑限以及击实实验中。增加一些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实验项目,如十字板剪切试验、K0试验、三轴压缩实验、渗透实验等。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这类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以及对后期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主要通过进行师资培训、进修等来弥补。同时还要具备必要的实验设备,为此,根据学校对土木工程学院的巨大投资(新建土木工程实验中心、购置新型仪器设备)购置了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仪器,既满足了学生基本实验和创新实验的需要,同时也为教师科研打下基础。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实验效果,加入了土体静力触探实验、十字板剪切实验等综合性较强的实验,同时针对部分优秀的学生,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中以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2.采用项目带动机制。为了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学校从2014年开始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所有的在册大学生都可以进行申报,申报时必须以科研小组的模式来申报,并有部分的经费支持,学生在申报成功后,需要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通过科研指导老师的审核和指导进行实施。这类项目极大调动了学生自主进行创新性实验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具有初步科研能力的大学生。此外,根据教师科研需要,吸收一部分优秀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中与实验相关部分的工作,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既锻炼了科学思维能力,同时也了解了本学科前沿动态,学习新方法、新技术,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当前已采取让部分做论文的毕业生必须依托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来做,让老师亲自参与到试验项目的指导中来,确保试验过程和试验结果的合理性。

3.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实验室对同学们开放,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欲,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有明显帮助。采用开放实验室后,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实验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对在生活中所见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在实验室找到解决的办法。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把对科学研究兴趣变成自己将来的追求目标,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巨大帮助。同时,也提高了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开放将采用在实验中心统一管理的模式下进行,在开放时间上采用定时开放、预约开放和随时开放,每一种开放方式都需要学生提供实验方案,经过实验中心允许后进行。

4.建设实验教学视频。随着多媒体技术发展,实验教学视频技术能够让学生在实验预习时充分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不至于在实验开始时手足无措。部分教学项目受实验场地条件限制和理论性比较强的特殊性实验项目完全可以通过视频进行演示,这类实验项目开展也有利于学生扩展其知识面。同时,各类实验项目通过视频演示也能让学生对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产生初步认识,也有利于避免在实际操作时产生各类问题。为加强土力学实验教学效果,该课程已经在建设其网络课程,在网络上既有大纲、指导书、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业等,也有相关的教学视频,方便同学们预习和回顾实验过程。

三、实验成绩考核方式改革

目前,土力学实验是作为一个独立课程来进行安排,16学时,1个学分。我院土力学实验主要开设的实验项目有含水量、密度、土的击实实验、液塑限实验、土的固结实验,以及土的抗剪强度实验、十字板剪切实验、静力触探实验等8个实验项目。过去的教学和考核方法为教师在实验室先对要做实验的目的、原理以及在工程当中的应用讲解清楚,让学生知道该实验有什么用处,然后进行演示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学生根据老师演示和实验指导书自行完成实验全过程,并撰写实验报告,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正确性评定成绩,成绩为五级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这类评定方法并不能反映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操作方法的正确与错误,现在采用的是对实验小组进行考核,考核小组成员对实验的理解和实验操作能力,采用随机抽取每组学生的方式进行,如果所抽学生不清楚实验目的和操作要领,不能自行完成实验,则该小组的所有成员的成绩均不及格,根据实行的结果来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主动到实验室进行实验项目操作,也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的。

四、转型期的土力学实验

土力学实验是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工程实践性很强,而学校转型为以理工为主的应用型高校,更加重视基础实验室的建设,这也为土力学实验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配置也在逐渐完善。借助学校转型发展的东风,学院聘请了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学校相关专业的兼职教授,为学生实验提供了与实践紧密接触的指导老师,并且还能让学生到现场了解各土层的实际情况,把工程实践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注:许昌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参考文献:

[1]卢廷浩,朱俊高.土力学与岩土工程教学研究[C].第二届全国土力学教学研讨会,2008.

篇4

学生用自己之所长更好地把握结构技术原则建筑学学生善于形象思维,动手能力较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制作、演示结构和结构构件模型,让数学水平、力学基础有限的建筑学学生能直观地理解结构的作用、结构工作的形态,再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结构模型,加深对结构与造型之间更深层次联系的认知能力。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结构感知力

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应该从不同的层面掌握结构知识。培养建筑师的结构素养,应侧重于结构基本概念和结构的一些总体问题理解,在方案设计中将结构融入建筑中,实现艺术与技术的统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结构造型能更直观地理解结构构件因截面的不同、材料的不同、尺度的不同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工作性能特征和变形规律,通过整体结构造型把握结构的基本组成原则和规律对房屋整体刚度、变形、稳定性等的影响,从而引发学生对不同结构形成不同房屋造型的探讨。

(三)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结构知识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主动是学习之本,兴趣是动力之源,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进行结构造型制作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结构造型在建筑结构课程改革中的实践

(一)通过制作和演示结构模型

从不同层次形象地把握一些重要的结构概念“结构”这个概念,在宇宙万物中无处不在,小到原子结构,大到天体结构,因此要了解建筑中的结构基本概念,如构件的基本受力状态、结构的平衡、稳定、变形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找到与之相关的实例,从生活常识着手引入结构概念,引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结构问题,并在制作模型和构件造型过程中,初步学会解决一些结构问题,如不同截面形式、不同材料、不同的尺度关系对结构不同的受力状态、结构的稳定和变形的影响。

(二)结合建筑设计课程

制作相关课题的结构造型奈尔维曾说:“建筑是而且必须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而并非技术加艺术。”从这个角度讲,结构是重要的建筑元素,建筑师从方案设计之初就应该而且必须融入结构表达技巧营造出符合功能需求的空间和具有创意的建筑造型。结构与造型有机结合是实现建筑技术和艺术合一的有力媒介,结合建筑设计课程,针对具体的设计课题引导学生进行结构造型,眼、脑、手并用从建筑师惯用的美学角度体会力与形的关系,探寻结构架构空间的基本自然规律,实现空间与结构的对位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结构知识的兴趣,改变结构在他们的固有的思想里就是枯燥的计算的观念,从而对结构在建筑造型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形成的贡献有了更进一步和全新的认识。

(三)结构造型环节活跃了课堂气氛

高校的人才培养应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取向,注重培养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指导者,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将“自主、快乐、高效”的理念用于课堂实践,如开设一些生动有趣的小实验,用一些简单的绳子、木板、塑料管或几个人一组互相拉、推、托举,通过生活常识和身体去体验结构的各种受力状态和特征,分组进行给定题目的结构造型制作,并在此过程中进行相互讨论,团队合作、成果展示汇报等,为学生设置这样的开放式的教学情境,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率得到较显著的提高。

篇5

(一)数学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脱离现实生活成为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学生学习到理论知识也只会在考场上得分,不会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生活化将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入数学教学,改变传统的抽象数学教学,用现实的例子让数学变得立体。在生活化的学习中,课堂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二)数学生活化有利于增强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是向社会传播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数学生活化的实行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有进一步的要求。教师在传授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自身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并且要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在课堂中对数学知识的案例讲解能够信手拈来,水到渠成不显生硬死板;能够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共同的生活经验对数学进行生活化的讲解。数学生活化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有效利用数学知识和技巧解决生活问题,而且有利于增强教师的专业能力。

(三)数学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的现实意义并不是为求得高分,而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往往会对生活中有联系的知识更感兴趣,数学实例能够在教学中提高数学与学生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数学课堂在教师的带动下对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例子进行探索解析,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提高。

(四)数学生活化有利于数学本身发展

每一门知识都是产生于生活并且回归生活,用于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数学也不例外。现代科技不断地发展,社会生活中数学知识的运用范围不断在扩大,数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已经成为现当代人们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将数学生活化对数学本身学科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在提高数学知识利用率的同时将数学知识回归社会中,能让更多的人对数学产生兴趣,为数学的发展提供发展前景。

二、高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现实教学中学生很难对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学生往往会更青睐于与生活中有关联的知识。教师想要学生专注于课堂,就要在数学课堂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够有效地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现实案例中,将生活引入课堂,用学生共同的生活经验作为载体营造数学学习氛围,创设良好的生活化情境,以使课堂更加生动,学生也在创设的情境中更有学习的动力。

(二)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能力通常是存在缺陷的,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高中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中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对社会生活进行思考,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思考现实社会。在对双曲线的学习中就可以用这样的例子,在广场上不同的地方有两个喇叭,当同时播放一首歌时,站在广场上的人在一个地方先后听到同一句歌词。实际上只要同一个人站在离两只喇叭相同的距离差上就可以在相同的时间差上听到同样的歌词。这些占位点就构成了双曲线的一支。同时引导学生对双曲线的特点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和知识的运用有利于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思考探究,也有助于学习。

(三)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能力

篇6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85

1 课程简介

交通设计是一门整合交通工程基本概念、知识与技能于一体的专业课程,既对交通工程学和工业设计原理进行结合,又融入了系统工程与城市科学,课程主要针对目前交通体系的特征与问题,在现有城市与交通规划的成果和理念基础之上,对已建设和即将建设的交通系统进行设计和优化,寻求最佳方案以便改善交通体系,并确定交通系统中的各个要素。课程涉及到交通系统特征及问题的定量与定性分析、设计指标与参数的确定、设计方案及其评价与优化等理论和方法。课程大部分内容具有创造性和很强的实用性,可以直接应用实践于实际交通问题。本课程是交通工程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也可作为土木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的选修课程,还可以作为广大的城市与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等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决策者以及广大交通工程兴趣者的辅助课程。

2 关于提升教学质量的研究

本文将以《交通设计》课程为例,阐述提升本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2.1 调整备课思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打开学门最好的钥匙,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需求度与自发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是大学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主要总结以下几点策略:

(1)运用新潮、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最大程度的对学生进行认知兴趣的激发。交通设计概念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课堂中通过引用与学生日常生活或社会现实相联系的照片、交通问题案例等,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好奇心;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品质,做到不仅在课堂上学知识,还可以在生活中发现交通设计问题。

(2)详细描述课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与责任感。交通设计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主干课。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使学生在了解交通工程学及道路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掌握交通设计的技术原理与方法,熟悉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规范,了解国内取得成功试验的范例,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运用交通设计手段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前期,向学生介绍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性,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讲解思路,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和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激发其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3)设置情境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将问题的情境与现有知识相联系,激发学生思维,融入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对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养成积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2.2 加强自身学术研究,拓宽学生学术视野。

作为大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的最新发展与动态有所了解,而老师就起到了知识传播媒介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了解了知识的“源”,又掌握了知识的“流”,在这样的因果关系研究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全面性。具体策略有:

(1)将本学科的国内国际发展动态引进教学中,拓宽学生视野;

(2)提供相关的拓展性资源,例如阅读书籍、专题学习网站、各个领域的著名学者,鼓励学生去查找搜集文献资料,通过阅读分析,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实现了课程教学要求和学生个人喜好的良好结合。

2.3 注意教学方法设计,提升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需要师生之间不断进行交流与对话,切记演变成一种只有教师的说教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采用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语言体现教学艺术,捕捉教学的有效信息,挖掘知识内容的新见解,开创新思维。主要策略有:

(1)多媒体课件中多采用直观的图片、照片、视频等内容;

(2)采用启发式教学,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伴随学生的深入思考,由点及面、层层递进的推进教学内容。例如在公共汽车交通设计中,通过图片、数据等资料让学生对该问题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继续引发学生思考深层次的设计问题。

2.4 增加考核内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通过增加适当的作业和考核内容,提高学生在课程上的参与程度,使其通过完成小任务来提高课程满足感。如在交通设计课程前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路段或交叉口,定性总结现存的交通设计的优点和问题,并以照片辅证,做成演示文本进行汇报。该内容可以让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转化到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小组作业和汇报的形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问题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本科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总结了以下两方面建议:

3.1 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将传统的灌输型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研究型教学模式,教师要以“台上独角”转变为“场外指导”,学生要从“台下观众”转变为“场上主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方式以外,还应包括论文研究、基于问题的学习、案例教学、项目训练和指导性设计等多种方式。

篇7

1.数学教学“生活化”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产生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如果能通过将数学学习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就能够充分地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和主动性,学生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自然有了学习的动力。教师通过对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事物进行结合,自然能调动学生与教师互动起来,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2.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数学的特点就是知识的抽象化,而学生在接触到这些抽象的知识以后,虽然很多都在课堂上掌握了,但具体能够理解多少、又有多少疑问却难以控制。这样的知识点其实掌握得并不牢固,时间不长就会遗忘;由于过于抽象,回忆的难度也非常大,久而久之教学的效率就大大折扣。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地联系到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对熟悉的东西进行记忆,那么教学的效果将会事半功倍,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上面说了这么多,我们来举个例子说明这其中的优势。比如职高的学生没有学过对数,如果对他们讲授对数的概念和应用,很多学生都会产生不知所云的感觉。为了引导学生们对对数产生兴趣,教师可以联系城市的人口进行介绍:“城市里有800万人,现在有一个好消息要人传人地在城市里传播。如果传播的效率是每隔一小时传播一次,那么24个小时能传遍所有人么?”一开始学生们觉得800万是个天文数字,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传遍每个人呢?我就开始引导他们:第一个小时知道这个消息的人就变成了1+2=3个人,第二个小时就成了1+2+6=9个人,那么三个小时就是27个人。那么24小时是多少人?这些数字是31、32、33……324。那么当n小时以后呢?3n能大于8000000么?这就是对数的学习,一下子同学们对对数就明白了,也产生了学习对数的兴趣。

二、用“生活化”教学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教师要提高用“生活化”教学的备课水平

相比较传统的授课方式,“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能够根据课堂的情况随时调整生活化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和相关的素材做到精心准备,整合成“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再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因此其备课水平和工作量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同时对教师自身的要求也大大地增加了。教师的所有备课就是要做到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这需要教师除了精通教材内容、教学手段、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编剧”和“导演”,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涉及到课堂的“生活化”场景中,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2.要充分做好教学内容“生活化”引申

要充分地利用好教材中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素材,本身现在的数学教材中就有很多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内容,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些素材。这些素材是来自于实际生活及社会生产,并且一般都配有故事或者图片,简单明了,趣味性十足。有的知识还配有小实验,教师应根据学生们的反映,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动手操作这些实验,及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上好每一节课。

3.用“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动力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67-02

石家庄铁道大学于2011年增设了勘察技术与工程本科专业,该专业在原有的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培养方向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学生的岩土勘察专业能力,借鉴兄弟院校的课程设置方案,增设了一系列的地质学方面的课程,其中《矿物岩石学》就是其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矿物岩石学》是地质领域的重要基础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矿物学和岩石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鉴定矿物和岩石的基本技能。这门课程教学内容多,涵盖结晶学、矿物学、晶体光学、岩浆岩岩石学、变质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等多个方面,很多内容非常抽象,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使学生理解,必须辅以大量的实践教学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作为《矿物岩石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质量关系到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实验教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对照具体的模型与标本,可以进一步加深同学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二是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锻炼学生岩矿鉴定的动手能力,提高科学研究的素质等。

为了提高《矿物岩石学》实验教学效果,我们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一、充分重视实验教学

1.增加实验课学时比例。《矿物岩石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保证充足的实验课时,学生通过对具体矿物与岩石标本的反复对比分析,在实践中逐步摸索,才能增加对课程内容的了解和掌握,更好地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能力。通过查阅其他院校的情况,在大部分院校的《矿物岩石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课都占到了很大的比重,有的甚至实验课学时比理论课还要多。借鉴他们的做法,我们在总体教学学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将一半学时安排为实验教学。

2.精心准备,认真授课。实验教学与理论课教学相比,看似以学生为主,教师起的作用不大,实际不然,如果教师对实验课不重视,完全放任学生自行进行,那效果必然不会好。我们的做法是:①在实验课前教师要充分备课,精心准备实验器材和标本;②实验课开始后,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教师讲解实验目的、内容,演示实验方法和步骤;③学生独立进行岩矿鉴定,填写实验报告,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回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程指导。

3.提高实验内容在考核成绩中的比例。在其他课程的考试中,一般是理论考试占很大比例,实验内容占比例较小,这样的安排常常使得学生不太重视实验课。我们在《矿物岩石学》的课程考试中,提高实验成绩所占的比例,使其达到40%;实验成绩的组成中,平时的实验完成情况占30%,课程结束时的面试成绩占70%。这样做使得学生对于实验课更加重视,在实验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二、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矿物岩石学课程中存在大量描述性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我们利用以往实验室所购置的一些挂图、实体模型、矿物标本,将实验室周边橱窗摆放了相关模型和典型矿物岩石标本,墙上悬挂了与矿物岩石有关的教学图片,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实验室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实验过程中,将矿物、岩石的实物彩色照片展示出来,能够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使教师的讲述变得清楚易懂,有利于学生更快地吸收所学内容。岩矿鉴定实验课主要是依靠学生自主完成,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不能一味的灌输。在教学当中,我们采用了许多方法:①使用未定名标本进行实验。对于已鉴定、有标签的标本,学生可能会产生懒惰的想法,照搬教材上的内容,从而放弃了主动观察学习的机会。采用未定名标本,增加了学生鉴定的难度和不确定性,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观察思考,并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基本上都能够掌握观察鉴定和研究标本的方法,其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得到锻炼。②我们把学生进行分组,有意识地在课堂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当中思考解决。这样就加强了学生的印象,学生自主思考得出的认识往往比教师讲授的记得更牢。

三、鼓励学生联系实际、自主学习

矿物岩石种类繁多,很多概念不容易理解,上课的学时有限,安排实验标本内容往往很多,课后如果不能有效回顾,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为此,我们定期开放实验室,针对学生实验中遗留的问题,提供多功能显微镜、图像分析仪等多种现代化科研设备和相应的标本,配合小刀、放大镜、盐酸、偏光显微镜等传统技术手段,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鼓励同学们参加大学生科技活动,申报大学生创新基金,参加各层面的岩矿鉴定技能大赛,取得更高层次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同时实验室内观察的矿物岩石的规模、新鲜程度、岩石种属会与野外实际观察有着相当大的差别,若仅限于实验室内教学就会造成与真实大自然的脱节,使学生无法真正掌握矿物岩石的鉴定特征。为此,我们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矿物岩石学知识。在我们身边不乏矿物岩石的应用,比如各种建筑石材、装饰石材,它们或用于建筑的外墙或用于室内装饰,还有一些雕像也是天然石料;引导学生在课后对这些进行研究,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矿物岩石的应用而更加热爱这门科学,也起到了巩固课堂内容的效果。

为了调查实验课教学效果,我们对已经上过《矿物岩石学》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看,学生对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学生的成绩也比较理想。在野外实习过程中,这些学生的岩矿鉴定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展示,受到实习指导老师的肯定。《矿物岩石学》课程是我校新设立的一门课程,具有鲜明的以实验为主的特色。我们还要继续积累经验,依据课程特点和自然条件进行改革,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篇9

我国建筑行业蓬勃发展,随着时代对建筑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以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方向,尤其是类似建筑工程这样的实践学科,学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所讲的能力不仅仅指学习能力,还包括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等,这就要求建筑材料课程及时加快培养学生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建筑材料的特点,采用先进教学工具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师生反馈,全方位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现状

《建筑材料》课程是高校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一般在大一的上学期或下学期学习,建筑材料的学习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整门课程内容广泛,试验较多,常见的试验就有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试验、钢筋的拉伸试验、砌体的强度试验,防水材料的试验,土的颗粒级配曲线、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等。《建筑材料》作为大一专业课,通过大量的试验可以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动手的好习惯,但就目前高校开设的《建筑材料》课程来看,似乎很多高校并不重视试验,直接删除试验环节,也不重视视频教学,导致很多学生根本不重视建筑材料的学习,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加上材料课程内容简单,更是抹杀了学生对专业的热爱。

二、《建筑材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内容丰富,课时较少

《建筑材料》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到的学科很多,而且实践性、综合性很强,尤其是新材料技术的发展,更是增加了材料课程的内容,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材料就有水泥、钢材、木材、混凝土、石材、石灰、沥青、塑料等,这些都是看似简单的内容,学生学习起来索然无味,根本看不出来系统性和连续性,加上高校材料课程课时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很多内容难以深入,仅仅停留在表面。

2.实践不足,流于形式

建筑材料课程有着大量的实践内容,但鉴于材料课程的内容较少,很多实践环节得不到落实,甚至有的学校干脆砍掉实践环节,只是在课程上进行理论讲解,加上受到课时的限制,有的学校规定只能做5个课时左右的试验,为了不超课时,往往由教师完成试验的取样,备料,演示工作,而学生自己根据老师演示填写试验数据,很明显这样的试验只是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完成试验的能力,这就直接导致学生技能培养的失败。3.缺乏互动,缺少实物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互动较少,老师尽情的讲述理论,但是却很少和学生沟通,忽略学生的学习心情,而且诸多的建筑材料很少有真实的图片和实物展示,学生们更是厌烦这种课程,只能以死记硬背来应对考试,应付老师,对建筑材料基础课程的地位缺乏深入的认识,尤其是面对大量的建筑材料,更是心生厌烦,这些都是当前材料课程存在的问题。

三、提高建筑材料的教学策略

1.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实践是建筑材料的特色环节,在建筑材料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实践环节,不仅增加实践课时数,还要改革实践课程的开设方法,不能让老师去完成试验,而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完成试验的机会,尽量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将人才的培养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进行转化,最终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筑材料》中的试验课程有很多,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同时,要加强学生认真,严谨求学态度的培养,培养学生用试验数据说话的求实能力,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比如在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中,可以让学生自己亲手计算,还要让学生真正的见证工地混凝土配合比的把握,让学生自己配置混凝土,测定其强度,通过强度的变化来激发学生对试验的重视。

2.加强互动环节,培养学生的课堂兴趣

《建筑材料》课程牵涉到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很多人们在生活中都见过,这就导致学生的兴趣不高,觉得课程过于简单,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课程的互动,这些互动可以是提问问题,也可以是让学生自发组织课程教学,让学生自发查阅材料属性。比如在讲述沥青路面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联想见到的路面都有哪些,这就让学生了解知识的用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在讲述防水材料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百度防水材料都有哪些,在讲述木材的时候,则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见过的木材有哪些,讲述不同的木材都会有什么作用,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对材料课程的兴趣。

3.注重认识实习,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认识实习是每一个土建类学生必须进行完成的一项教学任务,在认识实习中,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学习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在建筑材料课程中带领学生们认识实习,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建筑材料的重要性。比如在认识实习中,学生们看到商品混凝土进场试验时,可以联想到建筑材料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在看到模板时,可以联想到不同的木材的使用环境,在看到钢筋加工时,可以联想到钢筋的拉伸强度试验,在工地可以充分领会到水泥的保存,运输注意的问题,这些都是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的好办法。

4.充分利用网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网络资源的是当前社会最重要的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利用网络上不同材料的图片来向同学们展示材料,比如六大水泥的常用特性,比如不同的防水材料,比如不同的木材,不同的石材等,当然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自己搜集后向同学们展示建筑材料的内容,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综上所述,《建筑材料》课程是土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内容丰富,实践多样,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上其是大一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教师在教授《建筑材料》的课程中,要尽量立足于课堂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刻苦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建筑材料的教学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者:朱媛丽 单位:河南省水利水电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爱玖.建筑材料课程教材建设与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4):68-69

篇10

1高层建筑设计原则

(1)统一性原则。主要设计师要能够结合已成的城市的整体布局,本着统一性原则,对新建的高层建筑合理的规划和充分的布局。1)充分意识到距离和高度在整个高层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要让建筑无显得拥挤不堪。在道路转弯拐角处对独立的高层建筑进行合理设计,与现在的道路景观融洽结合,充分体现出新建的高层建筑的美感。2)高层建筑的集体、统一布局,使高层建筑与城市整体设计十分和谐。3)充分体现出高层建筑设计的独特性质,不要设计出许多雷同的建筑,没有自己的独特个性。

(2)尺度和谐性原则。在设计新的高层建筑过程中,要对以下几个地方进行明确的把握,一城市尺度,二街道尺度,三细部尺度等。要使高层建筑设计与现有设计保持和谐性和统一性,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做具体的分析,在各个建筑细节方面留出合理的尺度和可更改的间距。于此同时,设计过程中也要坚持所有建筑物和谐性原则,避免重复对某种尺度的重复使用。

(3)局部形象尺度识别性原则。高层建筑中局部形象也十分重要,只有对局部形象尺度把握好,才能让整个高层建筑的整体布局显的比较和谐。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屋檐尺度、台阶尺度和楼梯尺度等都要进行十分合理行的规划,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整个高层建筑的美观度。如过不根据实际情况,就对局部形象尺度做出更改,势必会影响整个高层建筑的功能和整体美观度。

2高层建筑设计注意要点

(1)高层建筑防火设计须知。现在生活中火灾越来越多,来源越来越广。其中高层建筑的火灾类型不仅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发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值得注意的是高层建筑物中人口众多,分布较广。而且高层建筑物的内部电气设备十分广泛,为火灾的发生埋下了许多安全隐患。比如,电线安装时线头外露,以及使用过程中超负荷使用,都容易发生一些列灾害,从而引起火灾事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热门,人们随意丢弃的烟头,点燃易燃易爆物品而引起的火灾。这就要求我们高层建筑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就要必须严格按照防火设计要点进行设计,紧抓设计要点,提高防火性能,确保在火灾发生后,让人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逃离灾害现场,并且有火灾引起的灾害降到最小化,最大范围内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设计高层建筑的防火设施时,要充分考虑到整体布局的通畅性,还要考虑到与周边建筑物体的整体协调性。让现有的高层建筑与原有建筑物恰到好处的融为一体,不突兀。在设计内部消防栓的位置时,要保证能让每个消防水枪能够到达同一楼层内的各个角落,不能留有有死角。划分重点的防火区域,对重点区域的防火性能、耐火性能着重把控,保障建筑物建成后的良好性能。因此,在建造高层建筑时,相关的配套设施建筑一定要完善,在选择材料时,一定要尽可能的使用防火性、耐火性相对较高的材料来完善整个建筑设施。从源头上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与此同时,也要做好火灾预警装置设施的建设,一旦出现安全隐患,能够及时通知人民群众撤离和消防人员迅速出警,把火灾消灭在源头,以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高层建筑中,电气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点,供电电源的选择、电梯的设计以及应急照明三个方面。其中供电电源选择为:配备供电电源时可采用的方案有三种,第一提供供电电源时,要选择两个不同发电厂的电源,在一个供电电源出现故障问题时,另一个可以继续使用;不影响人们的日常使用需求。第二选择两个不同的变电站,来提供使用供给;第三,使用一个由区域变电所提供的一个供电电源,还需要一个设备自身的供电电源。其中,第三种建议比其他两种在经济上更为合理些。因此,第三种供电电源方案,是目前许多高层建筑的首选。一旦发生例如地震、火灾等次生灾害时,首先要保证电梯正常运转,及时疏散人群,为准备救助人员提供方便。安装应急照明时,要尽量安装在安全疏散的楼梯口内,消防电梯旁边,消防控制室内,变电、配电室内、防排烟机房等相对重要位置上,这样,在电源断电的情况下,也能够清楚的看清应急照明设施的位置,为开展救援工作提供方便,当然,这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现在高层建筑的人性化设计。

(3)高层建筑的节能设计。就目前形势而言,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就是建筑行业。建筑行业消耗着我国百分之三十的能源与资源,并且每年还在持续上升。但是这也对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造成非常严重的威胁。这就迫切需求高层建筑设计人员对新的建筑物体的设计方式进行改变,将低能源、低资源的消耗理念融入到建筑中去,让“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高层建筑设计思想相互融合。

3结束语

虽然我国现有的高层建筑在大力、不断的发展形式中,而且也产生了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高层建筑的设计水准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就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与研究,并且能够充分的考虑到各方面的实际使用因素,坚持以人为本,随着人们的审美水平的提高而提出越来越多的设计理念,以及不断变化的设计风格。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55-02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航天、高铁以及机械工业的发展,有限单元法已经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分析方法。相应的大型通用有限元商业软件也纷纷出现,辅助产品的优化分析与设计,成为现代工业产品研发的重要技术[1-3]。目前国内大多数理工科高校都设有有限元方法与应用方面的课程,主要内容包含有限元法基础理论以及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应用[4,5]。

随着各个学科的发展,不同学科与力学交织融合产生了交叉学科,以力学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其他学科的传统问题。这就要求非力学专业的学生对有限元法有一定程度而了解。然而有限单元法的基础理论比较抽象,公式推导繁多[6,7],非力学专业的学生在缺少相关力学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要在一定时间内掌握有限元法比较困难,对于课程的教授也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如何提高有限元法教学效果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有限单元法的具象思维教学方法

加涅的学习层级说认为应该对学习内容进行任务分析,逐级找到应该提前掌握的知识,而后分析学生既有水平,确定合适的起点展开教学。我校开设的《结构工程建模与分析》,现为面向海洋与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课程,《结构工程建模与分析》课程教学内容包含两部分――有限元基础理论和有限元软件应用。其中有限元方法基础理论部分包含静力、动力、非线性、传热、动力等领域,内容繁多复杂,多以枯燥的公式推导为主。而选课的学生本科专业各不相同,力学方面的基础参差不齐。对于有限元法的基础理论部分,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引入具象思维,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该方法的起源,对相关知识点建立具象化的理解是授课的重要环节。将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务进行具象化类比和关联,并辅助以相应地教学工具,以引导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在此基础上进行基础理论讲解,完成由对知识的感性认知到理性的归纳的过程,建立具象思维的教学方式。

二、具象思维在有限元教学中的应用

有限单元法是针对较复杂的连续域,在解析方法很难得到结果的情况下,将连续体离散为有限个简单的几何体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将连续问题用离散的方式来求解是有限单元思想的关键。帮助学生理解这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将会给后面的基础理论讲解以及公式推导等内容的教授打下很好的基础。

应用具象化的教具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而本文用到的辅助教具都是比较容易得到的,如图1所示,左侧为棉质坐垫,可以看作连续场域;右侧为竹片编织的,可以看作离散后的场域,其中每个竹片可以看作一个单元。在坐垫的一角施加一个垂直向上的力,提起坐垫的一角,棉质坐垫会产生一个连续位移场,这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例子,但是却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函数描述。而竹片编织的坐垫则相当于一个离散后的模型,每个竹片相当于一个单元,所有的竹片在角点处结合在一起,竹片的四个角点相当于节点。当提起竹片坐垫的一角后,整个坐垫也会产生一个位移场,其中每个竹片的位移场可用简单函数描述,最终集合成一个与棉质坐垫近似的连续位移场。这种具象化的对比很容易解释有限单元法的基本思想,学生对于这种生活中熟知的现象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进一步便会理解单元位移函数假设的意义。在课后学习阶段,对于有限单元法基础理论的理解也不会局限于公式推导中。

三、具象思维在有限元软件应用授课中的应用

目前,在国内开设的有限元课程,有很多将有限元软件应用作为课程学习的一部分,通过专题课来讲述有限元软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以此增强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其传统的教学流程为:了解工程问题的背景建立相应的力学模型应用相应的数值方法进行数值求解[8]。但是,对于非力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从了解工程问题的背景,到抓住关键问题,建立相应的力学模型是一个较难的问题;同时,由于软件的商业化,有限元基础理论部分的内容不会显示在软件操作界面中,学生在学习软件应用时无法与基础理论相联系,甚至会感觉不学习基础理论也可以用软件解决问题,这也造成了两部分学习内容的割裂。而在具象思维教学中,对有限元法基本思想进行的具象化解释,将相应的力学模型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相关联,这样可以使所讲内容都在学生的认知区内,学生对于力学模型的建立过程会有着很好的理解。软件学习过程中,如图2所示,在讲述操作界面的同时,阐明基础理论部分与软件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使用软件的同时,对相关的基础理论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减轻理论与实践的割裂情况。

四、结束语

本课程基于传统教学方法,在有限元教学中尝试引入具象思维,以激发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在软件学习部分,将力学模型与生活中的常用物品相联系;提高学生理论实践交互增强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彦伟,郑英.有限元法在车身设计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1,(5):42-44.

[2]古晓东,林德福,吕波,宋敏.基于有限元的接触网吊柱改造方案设计[J].电气化铁道,2012,23(6):9-11.

[3]董勉励,陈新风,付明明.有限元法在塑钢缠绕排水管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塑料制造,2012,(7):66-67.

[4]王小s,林顺洪,丁剑平,陈小亮.有限元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78-179.

[5]于亚婷,杜平安.《有限元法》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1):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