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阅读方法

小学阅读方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9 09:19: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阅读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阅读方法

篇1

据本人的调查研究,小学生选择课外书的标准依次为:a.由名作家写的。b.书名有趣的:c.借阅频率高的:d.看过改编而成的电影、电视的。“教师介绍过的”和“语文课本选读过的”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前面一些更能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在内容上小学生喜欢情节紧张曲折的,或有趣好笑、通俗易懂的;在体裁上受欢迎的是童话、民间故事、少儿题材和历史题材的故事、科学幻想小说和惊险小说;从作品的表现手法看,小学生喜欢看叙述、描写的,不愿看议论的,喜欢看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不愿看静止的景物描写:在篇幅上他们喜欢像语文课本那样厚,一两天可以看完的;还喜欢图文并茂的书籍。了解了学生的这些特点,使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做到了有的放矢,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开展“活动”激发读

即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在充分发挥校图书馆和阅览室作用的前提下,建立班级图书角,开展名作选读、文学鉴赏、小品演出、朗读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要闻介绍、信息交流等语文活动,办好校园文化长廊和校班黑板报、学校校报,组织学生撰稿组稿,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网上阅读等。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盛不衰。

3.巧借“书本”引导读

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在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的今天,由课内向课外过渡,显得尤为重要,要有意识、有系统地课内外结合,扩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有效形式:一是扩大式。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是从名著中节选出来的,采用扩大式,就是要求学生将整本书读完。如学习完《江姐》,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长篇小说《红岩》。二是对照式。对照式对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如《小英雄雨来》中雨来在中所表现出来的机智与勇敢会令学生对其产生敬佩之心。此时,教师伺机拿此文与《小兵张嘎》作对比,要求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从比较中受益。三是荐读式。学完一个作家所写的文章,向学生推荐这位作家所写的其他书籍,可以达到加深认识、扩大阅读面的目的。二、检查评价促进读:“章”“查”“时”

“章”指规章制度。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据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的认知结构、心理结构、个性差异,制定包括数量、书目、掌握阅读方法的种类和阅读习惯的程度等的学期计划及个案计划,做到有的放矢,这样学生也就有章可循。

“查”指检查阅读效果。对课外阅读要经常督促、引导、评价。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字数要经常统计,对阅读笔记要经常检查,以督促学生形成习惯。

“时”指时间落实。固定课外阅读时间,是保证阅读质量和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条件,学校和班级可以每周开设1——2节课外阅读课,列入课表。到目前为止,我们共研究出了以下几种课外阅读指导课形式。

1、读物介绍课。说明为什么要介绍这本书,教师可简要地介绍书中的内容,有时可朗读书中精彩的片段,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说明阅读这本书的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介绍的书籍应是教师希望全班学生都阅读的,并且是准备好供学生阅读的书籍,介绍后马上可以发给学生阅读。

2、共同阅读课。每个学生都有同样的读物,教师就所要阅读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启发性讲述或谈话后,全体学生就开始阅读。阅读时可以采取学生轮流朗读,其余学生默读的方式,遇到问题可以质疑、讨论或由教师略加解释。读完后根据所读文章的内容进行讨论。讨论的范围包括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及对他们的评价、作品的中心思想、自己的感受等。材料既可以在一节课中读完,也可以留下一部分,让学生在课外去读。这种方式适合于低、中年级。

篇2

一、让学生熟读课本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将自己课本上的知识熟读,吃透,而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拓展到课外阅读层面。我们所学的课本教材,收录的大都是名家精品之作,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因此,丢开课本去寻找阅读的捷径,岂不是枉走了弯路嘛?

我们以小学四年级语文教,以《观潮》中的章节为例:“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米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通过由远到近的细节描述,生动动形象,恰到好处的比喻,让人有种深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不仅仅是要学生因学习而阅读,更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生动形象的感受到课文中的对于汹涌澎湃潮水描述。

二、让学生多读感兴趣的书

学生是学生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让学生读好书,会读书的前担是让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我们应该锻炼学生对感兴趣的书目进行阅读,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能力。其次要明确自我阅读目标,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了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较多知识。必须有一个阅读目标,即指导学生,首先了解一本书的序言后记,或杂志的目录,了解文章的大概结构,熟悉其内容,然后筛选出自己要阅读的内容,学生在阅读前要明确这些目标,分阶段逐渐完成,这样就会摆脱阅读是一种负担这一心理压力。

三、要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面对市面上,课外阅读书籍林林总总,老师和学生都面临着选择的问题,学习和阅读的时间合理分配需要我们学会精读和略读。

何谓精读?精读其实就是将课外阅读中的部分章节进行肢解分析,字,词,意等等,学生在熟读文章之后,抽丝剥茧的对章节进行反复推敲。通过仔细的研究,从而最大程度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内容,精读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思考学习过程,在精读课外读书物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略读是阅读的策略,文章中总有重点,我们精读重点,对一般的情节内容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了解故事片的大致内容就可以,甚到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及完全忽略过去,这也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之一。

四、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篇3

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老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了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老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放手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自主学习。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把书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性,就是对这一理念的落实。

语文又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突出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与个性的体验;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丰富的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也迫切要求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学中要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从而达到不同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改变单纯的接受学习方式为体验式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交互式白板的强大的交互功能为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技术可能和方便,为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奠定技术基础。

1“群文阅读”是现实教学工作的需要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一旦有公开课、观摩课等,多媒体教学大多成为教师表现的亮点。然而,与公开课、观摩课上多媒体教学大行其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室里的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等装备多被冷落,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资源闲置,黑板、粉笔风采依旧。可见,新的教学媒体、技术与日常课堂教学应用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交互式白板是现阶段一种比较理想的接入方式,它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黑板到电子白板”,技术路线是“演进”而非“革命”,是从课堂教学出发,而不是从技术出发,亲近教师而不是束缚教师,解放教师而不是改变教师。教师不用改变原来的教学风格和习惯,“写着讲着画着”,比较轻松地从“黑板”教学平台跃上“电子”教学平台。

3在“群文阅读”可以采用四读一练模式

教学活动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个性,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和教学活动的质量。教学活动的基本形态就是交流和探究。要给学生创造“学”的空间,“交流精读思悟”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在探究中深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如在上《詹天佑》的第四自然段时,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所体现出的诸多的优秀品质。在这堂课上,我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及时书写功能,先将文本内容在白板上显示出来,而后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我还利用白板的勾画和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直接勾画、批注,谈自己的感悟,把自己的感悟带进阅读。这使得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更重要的是它也属于了学生。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不仅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而且学生们也从中学到在阅读中如何进行批注,这样的课堂教学更加富有实效。这种方式的阅读教学,使师生、生生真正地互动起来,交互式白板的交互式功能在课堂上第一时间得到了体现。

4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地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做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在小学生语文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小学语文的一切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在开发学生智力与培养学生的爱好上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紧跟新课改的要求,体现人性化、有效性的特点,主动做出改变,营造阅读环境,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水平。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操作呢?对此,本文从以下三个面进行了分析:

1重视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阅读的潜能

不容否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使人前进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深入研究。小学生思维敏捷,对于事物都有着好奇心。传统教学中,教师单一地讲授阅读文本内容,让学生掌握阅读文本的中心思想、背诵主要段落等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学生的心理需求。随着额课改的纵深发展,阅读教学的目标在逐渐提高,更多的不是要求学生掌握阅读文本相关内容,而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形成一定的阅读习惯,强化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主体性显现等等。鉴于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着以兴趣来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即结合阅读文本内容,采取学生喜欢的方式或者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来开展阅读活动,诱发学生无意识或者有意识地去阅读。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小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与同学分享成果。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总会采取“表演式”“演讲式”等表现性的手段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得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基准点来设计教学活动,能够诱发学生自主了解和感受阅读文本内容,同时在表演过程中其实也是学生阅读情感体验展示的过程,有助于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欲望。兴趣的培养教育教学的关键,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重视兴趣的培养,把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放在教学的首位,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潜能,这才是教育的关键。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永远都不应该是对立面,应该是战友,学习知识要相互团结,共同取得成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很多的教师过于严厉,使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非常紧张,不能安下心来阅读,可能正常的课堂交流互动都不能实现,更不用说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更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应该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不再畏惧教师,而是将教师当做朋友,进而在课堂的学习中也会保持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进行激烈的讨论,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讨论应该是最理想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与学生的讨论中发现学生学习的问题,进而引导解决。

3优质阅读课堂的构建

篇5

在谈阅读教学的创造性之前,先要明确创造性的含义。一般讲,创造就是把自己已知的材料重新组合成新的事物或思想。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已掌握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进行重组而获得新的语言、思想、知识、方法(所谓新即与以前的不同)。必须明确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有独自的看法。但这看法要求并不高,只要不重复自己和他人,就有新意。同时还应该明确,学习的创造力不是孤立的,还必须与敏感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果断的判断力紧密结合。阅读教学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性的语言方面。而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广阔性等方面。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例如学习第五册《师生情》一课,在理解“她们多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啊”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她们为什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划出有关语句,谈谈体会。思考此问,学生必然联系下文王老师“和蔼可亲”、“日夜操劳”来理解。(2)“你从哪儿看出她们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划出有关的重点词语,谈谈体会。学生又必然联系上文中“冒雨”“急匆匆”等词语来理解,最后达到对师生之间情感的深刻认识。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发展想象与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1.充分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想象。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方面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边读边想象课文所写的人物、人的具体情境,把课文所写的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另一方面要学习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画面。例如《林海》的第2-5段,写岭多:高点的、矮点的,长点的、短点的,横着的、顺着的……写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种的绿色: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写落叶松的海洋和俏丽的白桦的句子等。凡是这样生动具体的语言,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边读边想象画面;既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又发展想象力。

2.揭示关键词句的内涵,唤起学生的想象。有的词句不是一教即明白,因此教师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之义、含蓄之义、言外之义,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全神贯注》一课,第二节中两个“好像”的句子,要引起学生的想象。“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要启发学生想象出说了什么悄悄话?(可能自言自语:这样画,不如那样,这再加一点颜色,或那再淡些……)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为什么?似乎在跟谁争吵?实际上是自己的意见在争论(你那么画不对,应该这样……)。“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画好了,陶醉于作品之中,什么都忘了……)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把两个“好像”的句子内涵指示出来是需要学生想象的。在启发学生的想象时,学生还会想出更多的内容。

3.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准确,才能唤起学生的想象。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头脑中积蓄的表象再现出来,要善于给学生一些联想的条件,善于给学生描绘、设计出一些情境,使学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想象,听教师读、讲,有身临其境之感。如教师的语言干巴巴,就是有好的教材,也不会发挥教材应有的作用。想象与情感分不开,只有情感充沛,想象才会丰富。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要以富有感情的生动语言,唤起学生的想象。

三、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篇6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速读能力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快速阅读,可发展学生智力。因为在快速阅读中,学生需要经过理解、思索、想象与记忆等思维活动,需要提高阅读速度,以提炼出更多信息,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敏捷思维与反应力,从而发展学生智力。其次,速读可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知识,尤其是课外阅读,可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另外,速读可提高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因为在阅读时,学生会逐步提高阅读速度,收集更丰富的词语,而词汇知识又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因此,速读可发展学生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随着学生们年龄的增长,语文阅读量也逐步上升,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渗透速读方法,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①逆向式讲读。如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在阅读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分析篇末内容,而后阅读文后思考题。一般而言,篇末内容的概括性是很强的,通过对其分析,学生可提前把握文本主旨。这样,通过逆向阅读,可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主旨的基础上,在文后问题驱动下,更有目的、更有针对性地发掘课文难点,把握文本细节。这样,可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②跳跃式讲读。即跳读,不再是逐字逐句阅读。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分析文章结构,把握课文脉络,突出重难点,逐步引导学生快速理解文本。一般而言,该阅读技巧适用于内容冗长繁杂,而情节曲折迂回的文章,以帮助学生快速梳理文章脉络,提炼所需信息,训练阅读速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二、指导细读与会读策略,引导学生把握阅读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认知与思想上缺乏独立性,难以快速辨别真假。同时,学生意志力与情绪方法缺乏稳定性,因而在阅读学习中,学生有时注意力不集中,无法细致分析课文内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有效策略培养学生思索积极性,提高思维准确性。如分析文本时,教师可提出启发性、引导性思考问题,鼓励学生研读文本细节,发掘隐含信息,对于疑难问题还可引导学生讨论,以突破难点,把握语篇深意。

如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时,当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体会语言与细节等。(1)教师可要求学生捕捉“人物心理、行动、语言等描写,体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自读文章,交流学习体会。同时,教师可提问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研究细节蕴含的信息。如①“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其中,“一愣” 说明了什么?“一亮”又表示什么?②“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 ”,姑娘茫然的眼睛中透露出什么信息?而“命令道”使你感受到什么?③“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请问为什么“他”“急了”?等等。(2)再读课文,思考:是谁说了“别饿坏了我的那匹马”,在文中这句话出现了几次,有何用意?谁能具体分析?这一问题尽管难度不大,却较为烦琐,因此,教师可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细读与讨论,学生会明白“别饿 坏了那匹马”既是文中标题,也是推动故事发生的关键句。作者用“别饿坏了那匹马”贯穿全文,有层层推进作用。这样,可指导学生由标题、由细节等方面进一步分析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篇7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3.014

古典诗文是古代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古人表达情感的特殊方式,通^古典诗文的阅读与体会,学生能够不断的润色其积累的文化知识,提高其自身的文化涵养,继而在小学阶段就能够优化其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如何开展好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文化知识积累的优化以及整体素养的提升都有着显著的意义。而现阶段,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古典诗文的教学仍然停留在背诵与诗句填充阶段,其实际的有效教学效果并没能给完全的发挥出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继续探究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优化古典诗文的教学工作,继而以古典诗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整体优化。

一、现阶段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章在本节首先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以及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现阶段,小学语文古典诗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以实际情况为参考,对其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进行探究,继而为小学语文古典诗文教学效果的提升提供必要的参考。

(一)古典诗文阅读教学只重视内容记忆,忽略阅读方法教学

小学阶段课程的教学除了要保障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外,还要应对小学升初中的升学压力,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往往会出现急功近利的想法,以机械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被动记忆,进而应对基本的考试竞争。在这种前提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古诗文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快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介绍,并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把握”,牢记古诗文的写作背景,主要的含义并提出可能的考试习题,让学生进行机械化训练。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虽然能够对某一古诗文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古诗文的阅读方法仍然没能有效的掌握,而且也无法深入的了解文章的真正的内涵,因此对于后期的古诗文学习没有帮助,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未能体现出来。

(二)学生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强

在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差异,很多单词、表现的手法以及特定环境下表达的情感都无法直接的理解,这是古诗文阅读的一个难点内容,是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重大障碍。而教师很少在教学之前提前为学生指明预习的重点,学生课程学习准备不充分,在古诗文阅读的过程中无法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的问题,课堂中师生互动不强,教师机械化的讲授,学生被动式的记忆。整个课程的教学效率大大下降,而学生在古诗文阅读的过程中也很难获得更大的收获。

(三)知识积累死板,教学效果未能最大化

古人对于情感的表达有很多独到之处,不少名言佳句,不少的词汇在现代仍然是文章润色的重要推手。小学语文教学同样讲究知识的活学活用,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以及机械化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很难真正的体会古诗文的精髓,继而也无法对古诗文中出现的名词佳句进行活学活用,整个知识的积累更多的是为了应对考试,而知识的应用无法实现,教学效果没有最大化。

二、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方法优化对策

结合前期的分析,现阶段,在小学古典诗文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教学内容不全面、师生互动性不强,知识应用不突出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古典诗文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也阻碍了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因此文章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与先期分析,对小学古典诗文阅读教学方法优化的对策进行探究。

(一)积极采用习题引导法,优化学生的预习工作

习题引导法讲求教师通过针对性的习题来指导学生的预习工作,继而提升学生预习的针对性以及效率,为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的准备。例如在《伯牙绝弦》这篇文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提前了解相关词汇,并体会文章的意思,可以为学生布置借助古汉语词典查询“善”、“志在高山”、“谓”等词汇的含义的习题作业,并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知音”典故得由来,继而通过这些先期的作业让学生借助工具书与网络工作,做好完善的准备工作。在文章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直接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也在不断的提升。

(二)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互动为方法提升学生在古典诗文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

通过先期的准备,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尝试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互动为方法,提升学生参与古诗文阅读过程主动性,继而指导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相关方法,拓展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伯牙绝弦》、《两小儿辩日》的教学,教师可以在学生有效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说一说你小小感悟”,并让学生自己总结,在班级课堂上进行发言交流,必要时候还可以结合文章主题,开展小小辩论会。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对古典诗文内容有所了解,并能够对总结文章主旨的方法有所掌握。

(三)将作文课与古典诗文阅读相对接,提升学生表达能力

篇8

阅读能力对于学生个人乃至国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影响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未来,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绘本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不仅给学生本身带来了阅读的乐趣,锻炼了他们的想象力,而且也给教师们送来了春风,使得他们能够使之有效地教授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绘本阅读的内涵

最早的绘本俗称为图画书,它起源于西方国家。关于绘本的内涵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理解。狭义上讲,绘本指的是以文字和图画的方式来讲述一个故事。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故事的内容可以更容易地为小学生所理解接受。在这里,图画作为常见的表现手段,以其内在的逻辑性来主导整个故事的意义,同时,文字的作用则是辅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片所传达的故事情节及意义。因此,所谓的绘本阅读就是阅读以图文形式呈现的故事书,这种故事书的主要阅读人群是儿童,它可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使得他们发现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能力。

二、绘本阅读教学方法

绘本阅读教学就是老师选择以图文形式呈现的故事书将其作为教学材料,不仅如此,老师应该采取讲故事的形式来教授学生知识,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应用绘本阅读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故事内容及情节产生自己独有的感受认识,形成不同的认知体验及理解,所以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对此珍视及重视。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效果,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将绘本阅读教学方法有效地应用到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去,如何应用该教学方法是我们要探索的问题。

(一)大胆猜测,激发学生兴趣

阅读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了解故事内容,获得阅读的乐趣。而且可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兴趣。而在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若能以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们大胆猜测接下来要发生的故事内容,积极引导小学生图文进行合理且丰富的推测,就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里,我们来看一个教学案例,在学习《想吃苹果的鼠小弟》的时候,首先,老师可以引导小学生观察一部分图片,小学生可以观察到有一头犀牛,一只青蛙,一头牛等等,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锻炼小学生的观察力,在这之后,老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问小学生,“除了图片里的这些动物,你们还可以猜想到哪些动物会出现在图片中”。小学生们可以展开想象,大胆猜测。最后,老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完成剩余部分的学习。

(二)利用留白,大胆推断

在阅读绘本书籍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留白的地方。这些留白的地方就是空白无图画及文字的地方。绘图书籍都是一幅幅图片画面组成,这些图片画面并不是动态的,中间可能会留下空白,小学生需要利用自己的理解及想象力将这些一幅幅静态的图画联系起来,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然而,正是这些留白的地方给小学生们提供力想象的机会,小学生们可以对此进行大胆的推断,结合自身对故事的理解与认识来完善整个故事内容。比如在学习《第一次上街买东西》这个故事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故事的结尾部分进行大胆的推理及推断。故事中说道,一个小女孩去买牛奶,因为是第一次上街,在躲闪自行车时,不小心把膝盖给摔破了,在故事的结尾处说道,妈妈在巷子里等着小女孩,最后,只留下了小女孩和妈妈朝家里走去的背影。故事虽然结束了,可是小学生们的疑问并没有停止,他们想知道小女孩回到家里以后又会发生什么呢?此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推理,对此展开想象。

(三)展开讨论,丰富活动

在学习完整个故事之后,老师可以带领小学生们从整体上再次欣赏整个故事情节,之后老师可以提问一些更能体现主题内容,更有思想深度的问题供学生讨论,以便学生对整个故事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感悟,并找到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体验。例如,在学习完《爷爷一定有办法》这个故事后,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故事中,我们知道那些地毯、外套、背心、领带和手帕虽然已经很旧了,可是小约瑟还是舍不得扔掉,大家讨论下原因,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作答。”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小学生们可结合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感悟,并结合自己的某些亲身体验,给出合理的讨论结果即可。比如,有的小学生可能会说,因为小约瑟知道爷爷肯定有什么办法来处理这些东西,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小约瑟和爷爷的感情很深厚以及爷爷对小约瑟深深的疼爱。而有的小学生可能会说,因为这些东西是爷爷做的,它们饱含着爷爷对小约瑟的疼爱与深厚的感情,所以小约瑟对这些东西也是珍爱有加,不舍得扔去。经过学生们讨论,故事的主题思想更加明确。

(四)激发潜能,自己制作绘本故事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讲一些文学故事,之后让学生根据这些故事,自由发挥,去DIY一个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极大限度的开拓了学生的自身潜能。

三、结语

篇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每册语文教材上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都是学生学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载体。

一、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我认为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例如,学习《乡下人家》一课,在理解“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一句时,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快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思维理解这句话时,要多让学生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从而使自己感受到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所以,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重视文章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诵读是传统的教学手段之一,也是现代教育形势下最重要的阅读教学方法。诵读要做到熟与悟。所谓熟就是说学生要读得流利,要做到诵读于口,娴熟于心。要达到熟读成诵 所谓悟,就是要在读中进行体会与感悟,要悟出点自己的东西,只有在读中悟,才能进行知识的内化,形成独特的体验,才能熟记于心、活用于手。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诵读提供充分的时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一些学生读的能力较差,一般很难读好,此时要加强教师的范读,或让一些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的读有一个参考,从而使学生大量地进行诵读,在读中感悟文章的韵味,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在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文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不断的读中体会到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引导自主阅读

新课程改革提倡个性化阅读,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更多的时间,创造更多的机会。我们可以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阅读,在读中对问题形成独特的见解,并鼓励学生大胆地将个人见解完整地表达出来。学生不是整齐划一的零件,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自然对问题的见解不尽相同,我们要允许学生的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的勇于挑战与大胆质疑,针对学生的分歧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而不要以所谓的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个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发表着个人见解,在激烈的讨论中往往闪现着学生智慧与创新的火花。这样在读与议中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并有利地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加强课外阅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学生阅读的黄金时期,应当引导他们打破封闭的教室,跃入书的海洋,在读书中求知,在读书中求乐,由阅读一本书到阅读多本书,在书中与大师交流,与普通人交往。从而更好地理解生活、认识社会,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能量积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非常重视,在教学建议别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材料。根据这些建议,学校依据各学年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了阅读计划,要求一、二年级以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外著名故事等故事类书籍为主进行阅读,三、四年级以寓言、科技类书籍为主进行阅读,五、六年级以中外古典名著、中外名人故事书籍为主进行阅读。计划确定之后,各实验班教师参考课程标准附录的优秀古诗文推荐篇日,选定具体的书目,利用课内外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到学年未,各实验班都完成阅读计划,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巩固了识字成果,丰富r学生的语言,扩大了知识面。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在小学生还不具备充分理解古诗文的能力的时候,就指导他们大量阅读和背诵,乍一看简直是鲁莽,实际上却是利用孩子们关于机械记忆的优势传承中华文明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无比,以民族文化经典为他们奠基,可以终生激发他们对优秀文化的向往,陶冶他们的情操,拉长其智慧。”

五、注重读写结合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结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阅读教学方法不止以上几种,学无止境,我们的阅读教学也永无止境。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为指导思想,以小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爱读会读的良好习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享受。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活;方式

在信息时代,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充分发展师生的开放式思维和创造力,并将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袤的时空。网络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小学生信息化阅读的基本模式,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是我们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挑战。

一、“活”阅读的倡导

1、积极倡导自主阅读――“活”的动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人,是“对话”的中心,因此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必须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章由学生自己去读懂,疑问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知识由学生自己发现获取,规律由学生自己概括掌握。首先这是可能的,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且语文教学是螺旋式上升的,根据调查,90%的学生对没有接触过的新课文,让他们自主独立学习,可以掌握教学要求中70%的内容。其次这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认识与发展是教师无法代替的,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才有可能学会阅读。反之如果一切代劳,那只能培养出毫无思想、毫无个性可言的可悲学生,永远没有发展前途。 那么如何进行学生自主阅读呢?方法多种多样,如用做游戏、朗读比赛、表演等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或以设计主问题来带动整篇课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强化学生阅读参与;或通过小组学习使每个学生自主阅读成为可能等等。例如在《惊弓之鸟》一文教学时就可以先让学生开展做读书记号的比赛,进行自主阅读,接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互讲故事后请学生自己站起来讲故事等,通过一系列个性化阅读教学环节,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已八九不离十了。

2、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活”的源泉。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一个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这就要求每个教师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这种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个性之花绽放。反之教师以师道尊严或标准答案把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拒之门外,势必遏止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压制学生个性潜能的张扬,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个性化阅读也就不复存在。如我在巴金《海上日出》一文品读教学中,一个个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自己对日出的理解――日出的景象美和精神美,不禁使我对学生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到位深刻的情感体验暗暗称赞。但品读到“有云的日子的日出”时,谈朗读感受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这乌云象征。我并没有脱口加以否认,更没有批评他,而是微笑着说:“你的回答真与众不同!”在精心呵护下,我们的个性化阅读之路越走越广,每节课总是热闹而有质量的。相反,如果以标准答案规范或不允许有不同声音,相信课堂阅读教学只能使师生感到枯燥而压抑。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位出色的指挥家,不仅仅强调音符的准确,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激情唱自己的歌。

3、唤起学生的平时积累――“活”的基础。

唤起积累是个性化阅读的核心。个性化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丰富生活阅历,以便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去,让学生个体生活经验、文本中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展开,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并有可能超越文本。个性化阅读需要唤起平时积累,学生阅读时在记忆深处寻觅类似场景,通过教师暗示提醒,在脑海里再现,然后结合课文细细品味,这样就能唤起各自的记忆,对课文有自己的独特的体验,同时经过发散思维,还能有意想不到的阅读效益。如《月光曲》一文的教学,其中一个环节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着精彩的语段配乐朗读,脑海里想象场景,朗读已经结束可学生还沉浸在想象中,请学生描绘脑海里的景象。学生们的美的体验和感悟非老师的长篇大论所能引导出来的,这里有学生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对生活的体味,对人生的感悟……

二、提高阅读水平的方法

对于初入学的儿童来说,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零开始的,所以低年级阅读教学起点要低,教学目标要简明集中,要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和良好的阅读品质的培养。

1、切实过好认读关。

在初读课文阶段,我总是拿出大段时间让学生反复认读生字词。我要求学生把每课的生字词都做成卡片,同位经常互相读一读,考一考,想一想记忆字形的办法,创造机会让学生与生字“亲密接触”,从而达到识记生字的目的,为下面的导读扫除障碍。

2、多种途径激发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动力。

3、多种形式朗读激趣。

(1)分角色朗读。即让学生读课文里描述的不同角色。学生把自己当成是课文里的一员去感受,去理解,所以读得入情入境、兴趣盎然。

(2)竞赛式朗读。学生都希望自己在竞赛中获胜。因此,在班上开展“我是小小朗诵家”的活动,并贯穿于每一课的阅读教学中。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3)配乐朗读。朗读课文时,用合适的音乐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以情激情,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决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不断训练,就一定能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理解训练中,我们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和放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成德,包洪. 例谈文本解读的偏差[J]. 中学教学参考. 2011(16)

[2] 徐红霞. “无中生有”亦精彩――刍议文本细读与语文意识的培养[J].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1(06)

[3] 王淑芳. 与文本的一次美丽邂逅――小学语文教学文本细读策略初探[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05)

[4] 谢平. 文本解读研究的前沿探索――《名作细读》述评[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1(05)

篇11

二、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

解决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注意力涣散、整体教学质量不高、教师教学创新能力退化等多方面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首先小学生的阅读材料故事性强、人物情感饱满,很容易为学生们创造一个色彩鲜明、主题明确的学习情境,起到帮助学生们深入理解阅读材料中所想要表达的情感的作用,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着积极作用。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要注重对教学导入艺术的使用,应当尽量避免直奔主题式的枯燥讲解,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实物引入、表演引入、多媒体课件引入等学生们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教学导入方式,让学生们乐在其中才能培?B出他们对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