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30 09:16:2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篇1

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护理人员通过认真仔细地观察生命体征,可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的功能活 动情况,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为预防、诊断、治疗及 护理提供依据[1]。生命体征的测量是对患者病情观察的基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护理技术 ,是《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护生重点掌握的护理操作技术,因此护理专业学生掌握正确的生命体征测量方法极为重要。

1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我们在传统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实验室W习生命体征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体温测量前未将体温表甩到35°C以下,放置腋温表后,未协助患者屈臂过胸夹紧。测量脉搏时,未在桡动脉上方,测量时间不准确;测量呼吸时,没有将手放至患者诊脉部位做诊脉状,测量时没有真正测出呼吸,随便编造数字;测量血压时,忘记驱净袖带内的空气,缠袖带时太松,位置偏低;听诊器的胸件没有放在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向袖带充气时,将水银柱打的太高等,以致于到临床实习后临床带教老师反馈回来的问题是学生对生命体征的掌握不到位,甚者不会测量[2]。

通过调查对此问题的原因分析:①学生未能体会生命体征对患者的重要性;②学生认为测量生命体征比较简单,没有充分重视,练习时只是看而不动手操作;③学生练习时,过度依赖周围同学的指导,练习效果较差;④没有严格遵循操作步骤,敷衍了事;⑤忽略操作前的核对、评估和操作后的用物处置等,只做中间的操作步骤,没有完整练习操作的意识;⑥学生认为生命体征的测量不如打针输液有技术含量,所以不愿意进行操作[3]。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原真性实践教学是把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技能的训练紧密结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4]。

2 原真性实践教学的应用

"原真性"一词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具有深远影响的著名文献《威尼斯》,主要用于欧洲文物古迹的保护与修复,是英文"authenticity"的译文,其意为:真实性、可靠性、确实性。目前,"原真性"作为术语,所涉及的领域已不仅是有关文物建筑等历史遗产,更扩展到自然与人工环境、艺术与创作、宗教与传说等,然而随着21世纪对中职教育的兴起与重视,它也逐步进入中职教育实践教学中。

"原真性"实践教学依据护理专业发展和护理职业岗位需求,以课程培养目标所设计的知识体系为基准,通过护理实践教学方案设计、校院评价体系构建、效果评估等手段,探索性研究在校院合作下有计划地选择些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中职《护理学基础》护理实践项目移至临床一线教学的一种教学环节。

原真性实践教学具有三个层次核心:教学环境真实、设置情景相符、临床问题引入贴切。我们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将理论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边做边教、学生边学边做,使真实的护理过程变为教学过程变,使实训练习与临床工作"零距离",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体验护理工作,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同时形成职业能力,有利于培养实用型、高技能护理人才。

生命体征测量技术是《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护生重点掌握的一门操作技术。在原真性实践教学中,带教老师提前让学生熟悉病例,带教老师床头示范正确的生命体征测量方法,不同的患者测量生命体征的方式和时间各异,如手臂受伤或过于消瘦的患者不适宜测量腋温;呼吸异常的患者要测组1 min;呼吸过于微弱的患者可以用棉絮放在患者鼻孔处;绌脉患者由2名护士进行测量;脉搏过于微弱及脉搏异常的要测足1 min等,同学们通过实例现场学习,错误的测量方法以及错误的数据会耽误患者的治疗,甚至错过最佳的 治疗期,通过临床实例让同学们重视生命体征的测量。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的让学生操作,让学生学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来进行正确的生命体征测量。

其次带教老师现场讲解、提问,鼓励护生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养成遇到问题多思考的习惯,培养护生观察患者变化及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原真性实践教学,在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实习护生从中学到的不止是正确的评估方法和操作方法,还有与患者沟通的技巧及临床思维能力。

生命体征的测量采取原真性临床实践教学让护生在教学过程中置身于真实的案例、环境及情境中。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的验证、解释、补充和延伸,更进一步提高护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在学习和运用护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护理操作。可以达到提高护生病情观察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应急应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自我学习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另一方面原真性实践教学还可以有效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护理技能操作都适用,因为原真性实践教学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桂平.两组学生对"生命体征"测量结果的差别[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20.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虞城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5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37~65岁,平均(5125±413)岁;中毒程度:轻度12例,中度8例,重度5例。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35~64岁,平均(5106±425)岁;中毒程度:轻度13例,中度8例,重度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家属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虞城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经检查明确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排除标准:存在肝、肾功能异常;合并其他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遵医嘱给予洗胃、补液,给予呼吸衰竭患者药物治疗,实施机械通气。观察组接受细致化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优化急救护理小组。定期对急救护理小组成员进行知识培训,通过情景模拟方式让护理人员熟悉掌握护理流程,并对其进行考核。②制定优化急救护理方案。召集科室人员开会,查阅最新研究资料,找出以往急救护理过程中常见的共性问题,依据最新疾病诊疗指南制定出高效、完整、快捷的护理流程。③细致化护理流程。a.在急救过程中,注意对护理程序的细化及分解,入院2min内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3min内建立好静脉通路,5min内行洗胃操作,使急救工作更加程序化。b.及时对患者口腔及食道进行灌洗,若患者意识清晰,给予清水或淡盐水漱口;若无意识,使用含有淡盐水的棉球对患者的上颚、舌头、黏膜及牙齿等部位进行擦拭,在擦拭过程中注意勿使患者误吸棉球或漱口水;在食道灌洗时注意对气管的保护,避免窒息现象的发生。若经口中毒时间>6h,则不主张行洗胃操作,采用导泻或肠道冲洗的方式促进肠内容物排出体外。及时更换患者的衣物,清洗其毛发、皮肤等,减少农药再吸收率。c.经口中毒的患者在经洗胃、导泻等操作后暂时禁止进食,有助于胃黏膜的修复。由于在解毒的过程中使用阿托品等药物,易造成患者出现口舌干燥、面部麻木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食欲,因此,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中告知其以清淡、易消化、半流质或流质食物为主,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可逐渐过渡至普食。d.对于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采用拍背、翻身的方式及时清除,保证呼吸道的通畅,有助于降低肺部感染的概率;尽早留置导尿管,利于减少尿潴留状况的发生;保证病房内的温度及湿度适宜,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重要的作用。④预见性护理。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预见可能发生的事件,及时做好准备。如生命体征不稳定、呼吸困难,需为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再行洗胃操作,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1.4观察指标

①急救流程。采用虞城县人民医院自制急救流程调查表评估急救流程,该调查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31,重测效度为0852,在患者出院前1d,由医生对急救操作流畅性、急救措施及时性、护理人员协调配合能力、护理人员应急能力4项内容进行评价。各项总分10分,分值越高,表明急救流程越流畅。②生命体征。急救后24h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脉搏、收缩压。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急救流程

观察组急救操作流畅性、急救措施及时性、护理人员协调配合能力、应急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命体征

篇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环境污染也变得愈发严重,导致人们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对人们的工作及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患有呼吸内科重症的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严重的能导致患者失去生命。因此,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应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降低病死率,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72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方式的护理,研究探讨适合该疾病的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2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我i小红男35例,女37例,年龄24~80岁,平均(48.2±1.5)岁。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1.3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消失,呼吸通畅,身体各项指标有较大程度恢复,生活质量提高。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消失,呼吸通畅,维持生命体征在一个稳定状态,身体各项指标得到一定的恢复,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均未消失,呼吸困难症状较严重,病情不断加重,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严重制约着患者的生活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对照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4.4%,B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较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护理

3.1心理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疾病一般均能影响到患者的呼吸,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精神及经济上的负担,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及恐惧的情绪。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了解,以真诚的态度,亲切的话语,真心为患者着想的思想,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向患者相关疾病的知识,使患者形成正确的认知,要尽量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注意与患者要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倾听患者心声,致力于为患者排忧解难,获取患者信赖,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提高治愈率。

3.2生命体征监测

由于疾病的干扰,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头晕等临床症状及一系列的生命体征,对此,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对症护理,缓解患者痛苦,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同时,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深度、呼吸频率及心率等情况,并定时做好数据记录,对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进行有效评估。

3.3氧疗护理

呼吸困难是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患者容易出现休克症状,严重的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氧疗护理,在患者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缺氧症状时,或者是表现出呼吸困难的情况时给予其合理的吸氧治疗,给予鼻导管吸氧或者面罩吸氧方法供氧。氧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正确的使用气雾剂,为避免感染尤其要注意消毒处理。

3.4机械通气护理

篇4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常见病症,其死亡率非常高。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机体生理功能下降,受到各种基础疾病的困扰,其预后情况较差。采取全面的急救护理措施,才能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进出急诊室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情况等。现将我院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效果方面的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5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在60-79岁之间,平均年龄(70.15±2.35)岁。发病时间1.5-3h之间,平均发病时间(2.79±0.72)h。对照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60-76岁之间,平均年龄(70.54±4.53)岁。发病时间2-3.5h之间,平均发病时间(2.12±0.13)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

1.2方法

1.2.1病情观察与心理护理在急救中,首先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合理评估,给予患者实施心电监护、生命体征监护等,特别是老年患者大多存在悲观、不安等情绪,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身心反应,采取心理疏导方式,增强患者对治疗与护理的信心。

1.2.2氧疗、建立静脉通路、止痛治疗护理在急救中给予患者采取给氧持续吸氧,根据患者病情控制适当的氧流量,以改善心肌缺氧,缩小梗塞面积等。同时,建立静脉通路,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确保抢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在最短时间内将抢救药品迅速输注患者体内,并且留意静脉通畅情况,增强治疗效果等。在止痛护理中,在患者胸部剧烈疼痛的情况下,给予其哌替啶80mg肌肉注射,或者采取硝酸异山梨酯扩张冠状动脉,以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增加心肌血流量等。

1.2.3急救溶栓治疗与并发症护理在患者起病12h内,可采取纤溶酶原激活剂来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溶解,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剂、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等。在急救溶栓治疗中,观察与记录胸痛消失时间、心电图sT段恢复情况等。在护理中,如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及时反馈于医生,采取综合抢救措施,配合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等。

1.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为(37.50±5.21)min,住院时间为(12.35±4.56)d;对照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为(48.23±6.35)min,住院时间为(15.36±5.57)d;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院内心肌梗塞复发率、病死率对比观察组院内心肌梗塞复发2例(7.14%)、病死1例(3.57%);对照组院内心肌梗塞复发5例(17.86%)、病死4例(14.29%);观察组患者院内心肌梗塞复发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篇5

重型颅脑外伤是脑外科危重急症,患者病情严重、复杂多变,而且术后极易发生并发症,严重的甚至会危害生命[1]。重型颅脑外伤通常需进行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等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需进入ICU监护,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同时为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需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从而有利于预后。本文选取7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护理方法和效果,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院治疗的7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1例男性,32例女性,年龄16~73岁,按疾病种类可分为:21例硬脑膜下血肿,19例硬脑膜外血肿,15例脑出血,13例脑干损伤,5例广泛性脑挫裂伤。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重型颅脑外伤临床诊断标准,且经CT或MRI扫描确诊,患者致伤原因主要有车祸、高空跌落、重物锐器打击等。入院后,所有患者均昏迷且行手术治疗,术后均于ICU监护。

1.2方法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均于ICU监护,采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呼吸、血压、脉搏、呼吸、体温、颅内压等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加强ICU护理,以利于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方法处理异常情况。

1.2.1密切监测病情 密切监测患者意识、瞳孔、心肺功能等变化,通过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变化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护理过程中,需每30min观察一次双侧瞳孔变化,若患者瞳孔不对称,而且呼吸困难、颅内压升高,必须加强护理,以防发生脑疝。重型颅脑外伤会严重影响心肺功能了,为防止患者心肺功能衰竭,护理过程中必须密切监测血压、尿量、心电图变化。

1.2.2心理护理 ICU患者因身体、精神承受巨大压力,极易出现烦躁、恐惧、绝望、紧张等不良心理反应,尤其是ICU中的仪器声、报警声以及周围患者声,会加重患者不良心理反应。因此,在ICU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和患者沟通交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1.2.3基础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ICU基础护理主要包括:①详细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护理2次/d口腔,用碘伏棉球消毒2次尿道口,避免尿道口感染,并注意引流袋位置比膀胱低,以防尿液反流导致泌尿感染。②术后,严格无菌操作给予患者术腔引流,按时清洁引流管,以防医源性感染。③必须更换衣、鞋、帽,戴口罩后,医护人员才能进入ICU;④术后,给予患者亚低温治疗,以减少脑组织耗氧量,恢复颅内压,预防脑水肿。

1.2.4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ICU患者因长期输液、输入血制品等,应选择中心静脉置管,并做好相应护理。

1.2.5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护理主要包括:①禁止呼吸道感染者探视患者,将室温控制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并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变化,确定其呼吸道是否阻塞;②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和呼吸道呕吐物、分泌物,并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以防误吸堵塞呼吸道;③术后患者若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需严格掌握吸痰时机,即患者呼吸不畅、咳嗽有痰、血氧饱和度下降时,动作轻柔给予患者15s吸痰;④若患者呼吸道干燥,痰液黏稠难以吸出,需每小时在气道滴生理盐水,确保呼吸道湿润。

1.2.6康复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极易发生智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需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具体为: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被动功能锻炼,逐渐锻炼大关节、小关节,且逐渐增加运动幅度[2]。若早期患者因疼痛不愿锻炼,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鼓励安慰,并按摩肢体关节,促进肢体功能和肌力恢复。

1.3效果评定标准 详细观察记录ICU患者护理后生命体征、病情等变化情况,以痊愈、有效、死亡表示患者ICU护理后效果。痊愈:ICU护理后,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颅内血肿完全清除;有效:患者生命体征有所改善,颅内血肿有所清除;死亡:患者无生命体征。将痊愈、有效作为患者总有效情况。

2 结果

经术后ICU护理后,73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护理总有效70例,总有效率为95.89%,其中痊愈55例(75.34%),有效15例(20.55%)。3例(4.11%)患者因病情严重,而且伴重要脏器衰竭,没有抢救成功而死亡。ICU监护期间,有2例(2.74%)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经及时采取有效方法处理后均完全改善。

3 讨论

重型颅脑外伤指的是因硬脑膜下血肿、硬脑膜外血肿、脑出血、脑干损伤、广泛性脑挫裂伤等昏迷超过6h的危重急症,患者通常病情严重,需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且术后需进入ICU监护[3]。为提高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和生存质量,必须对其实施密切监测病情、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呼吸道护理、康复护理等ICU护理,早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确保呼吸道通畅,恢复颅内压,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院内感染率,有效改善预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篇6

1 一般资料

9例病人中,有抑郁症病史两人,有两次以上自杀行为的1人,9例病人来我院急诊时均为昏迷状态,生命体征不稳定,血气分析提示多伴有呼吸衰竭。

2抢救及护理

2.1立即洗胃,排除毒物

患者来院时病情危重,有效时间内彻底洗胃是成功救治的重要环节,对昏迷病人结合血气常先给予气管插管后给予洗胃,以防浅昏迷病人躁动或深昏迷呼吸形态改变,导致病人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2.2血液灌流,排除血液中的毒素

血液灌流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通过体外循环使血液通过具有高效、广谱解毒效应吸附装置,来清除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或药物,尤其适用于脂溶性高,体内分布量大,易于蛋白质结合的药物或毒物[1]。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血液灌流是清除毒物有效手段。本组9例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但严密监护下血液灌流,行呼吸机辅助呼吸3例,上述例1病人在血液灌流中,血压下降并不断抽搐,给予多巴胺维持血压、苯巴比妥抗抽搐治疗。因此在灌流过程注意①生命体征观察:观察患者BP P R SPO2 等变化,及时吸痰,维持呼吸功能;密切观察瞳孔、神志、监测水、电解质、尿量变化,记录出入量,为抢救提供依据;②观察深静脉穿刺点有无液体外渗,保持通路通常,保证抢救药物及时准确。③基础护理:由于患者意识不清,且行导泻,保持床单位、皮肤清洁防褥疮。④每次灌流约2-3h,第一次灌流后和清除血中大量毒物,但由于部分进入组织的毒物还会不断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中毒症状再次加重[2]因此根据患者行第二次或第三次血液灌流。本组病人均行两次血液灌流。

2.3灌流后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症变化。患者因毒物对组织器官损害,生命体症及不稳定并仍处于昏迷状态,生命体症监护尤为重要。病人BP 10.7/5.73 P 160次分,R 28次分,口鼻涌出淡红色液体,血气分析ph7.09、pco29.06。出现明显急性肺损伤,酸中毒症状。立即升压纠酸。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给予大剂量激素及有效抗生素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

(2)掌握药物机理,认真执行各项治疗措施 在抢救重症安眠药药物中毒中纳洛酮已作为催醒的药物,但在临床使用中,护士应了解用药机理,认真执行医嘱,并作好交接班,以防止纳洛酮的使用对抽搐病人造成不利影响。

(3)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 血液灌流时流量慢易发生凝血,流量快则吸附不彻底易吸附肝素,故血液灌流所用肝素剂量不好掌握,所以随时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及鼻钮、深静脉置管无渗血渗液等现象。

(4)注意尿量变化,掌握利尿剂的使用时机 在治疗中,利尿促进毒物排泄,也是重要治疗措施之一,而在病人血压不稳、低钾等不宜利尿。因此应观察病人血压、尿量及水、电解质的情况,掌握利尿剂使用时机。

2.4呼吸衰竭抢救和护理

镇静安眠药口服后迅速吸收,抑制呼吸中枢同时药物毒性作用引起心、肝肾各脏器功能损害,导致肺水肿并不同程度肺部感染。9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肺部感染,上述两例病人呼吸机设置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做好气道湿化,及时吸痰,严密监测血气,呼吸机运转情况,同时积极抗感染治疗及各项对症治疗,患者两天后出现7-9次/分的自主呼吸,改为同步间歇指令性通气(SIMV)模式,5天后脱机。

2.5昏迷病人的护理

9例重症病人最长昏迷时间为172小时,均无褥疮等并发症发生。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护士须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其他情况,及时采取有效地救治措施。

(2)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病人常因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加强气管插管的护理,护士应定时翻身扣背并湿化气道及时吸痰。气管插管刻度、气囊定时检查并做好交接班防止脱出或移位。

(3)保持各导管通畅 昏迷病人身上一般会有尿管胃管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护士注意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逆行感染。

(4) 昏迷病人苏醒期的护理 昏迷苏醒期病人会出现嗜睡、谵妄、躁动等现象,护士应严密观察病人病情,以防病人拔除气管插管等护理管道,合理使用约束带等保护具并注意观察四肢的末梢循环,防止意外发生。

3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在急救护理中女性服毒是男性的4.5倍。这除了给予积极的抢救和治疗外,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外,要注意积极采用非语言沟通方式,如表情、眼神、手势、体态语言和其他沟通方式(如图像写字板等)以表达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负性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自信心,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能力。给患者提供希望,关爱。同时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认识到病中的表现,训练患者学习新的应对方式,让患者学会如何去适应社会,鼓励患者树立正向人生观。[3]

结论 迅速阻止毒物吸收,有效排毒,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准确地实施各项急救措施和精心的护理是成功救治重症镇静安眠药中毒病人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7

1.1 致伤原因 引起骨科急症的原因均为外伤性暴力,常见:交通事故伤,挤压伤,撕脱伤,绞榨伤,坠落伤,压砸伤,刀刺伤等。

1.2 分类 颅脑损伤;创伤性血胸;肢体离断;多发骨折,外伤合并血管损伤;开放性骨折;挤压综合征;颈椎损伤合并高位截瘫等。

1.3 特点 急性出血;合并休克;或伴有昏迷的颅脑损伤;有内脏损伤;呼吸功能障碍;或合并急性肾功能不全;丧失肢体功能;伴有严重脱水或代谢性酸中毒。

1.4 临床表现 骨与关节损伤:局部胀痛,疼痛,畸形,有骨擦音,患处功能障碍;神志与精神:轻型病人精神高度紧张,面色苍白,喊叫;病情危重者或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创口或伤口:形状大小深浅不一的伤口,有出血或血块,皮肤肌肉也可以受损;BP,P,R,SPO2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他:口渴尿少,或四肢冰凉灰暗,末梢血循环差。

2 护士的准备素质要求

2.1 仪表端庄,沉着冷静,工作有条不紊,与医生默契配合。

2.2 尊重、关心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敏锐的观察力,能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得以及时解决。

2.3 急救器材及药品准备完善。

2.4 具有娴熟的护理技能,为抢救病人的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2.5 具有安全防护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2.6 严格医嘱执行制度。

2.7 护理记录单记录准确、及时、字迹清晰、记录内容客观,不涂改。

2.8 注重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及心理护理,得到更好的理解和配合。

3 急救流程

3.1 急诊病人进入科室,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沉着冷静的进行急救,保护病人隐私,做好自我防护。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心肺复苏

3.2 首先测量BP,P,R,SPO2观察神志,大概了解受伤的情况,既往病史,及时反馈给医生。

3.3 立即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路,并保持通畅,保证给药途径。并给心电监护及吸氧。

3.4 开放性伤口给予简单包扎,骨折给予简单固定,颈椎及脊柱骨折的禁止随意搬动,口内异物及时清除。

3.5 急诊采血:血常规,凝血像,输血前四项,急诊检验,抽血备血等。配合急诊心电图检查及各科的会诊。

3.6 视病情给予留置导尿,并观察尿色、尿量。

3.7 评估病人的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医生快速施救:抢救中稳定病人情绪,配合抢救

①创伤性休克:平卧、吸氧、保暖、适当阵痛;迅速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尽快控制活动性出血;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激素的应用;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观察神志,颅脑损伤的瞳孔,观察皮肤、口唇、甲床色泽、肢端温度,观察尿量30ml/h,说明休克有好转的趋势,需急诊手术者,抽血备血,急诊检验。

②颈椎骨折颈髓损伤的患者,注意保护颈部,颈托固定,观察呼吸四肢感觉及运动。

③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观察下肢感觉及运动情况,评估小便是否能解出,排尿障碍者给予留置尿管,并注意搬动。

④骨盆骨折患者出血量可达1000ml以上,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尿道损伤者观察排尿情况及尿色,腹膜后血肿有腹膜刺激征。

⑤高处坠落伤复合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生命体征情况,观察胸部头部腹部情况。

⑥挤压伤,观察腹部情况,肾脏及尿道损伤,观察尿色尿量即生命体征情况。

⑦开放性损伤撕脱伤,包扎出血,快速输液。

⑧合并颅脑损伤,观察神志瞳孔对光反射四肢活动。烦躁者,必要时给以适当的约束。

⑨四肢工作:高度肿胀,谨防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血液循环,皮温,颜色,动脉搏动情况,抬高患肢,对症治疗,必要时行切开减压术。

3.8 通过急救,患者病情平稳。进行下一步治疗或急诊手术及护理。继续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情况,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及时治疗。

篇8

    1护理方法

    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方法,首先一定要确保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对于有口腔分泌物者及时吸干净,对于佩戴假牙的患者应立即为其取出假牙,之后将患者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并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以维持患者血氧饱和度,必要时行面罩吸氧,氧流量调节为4L/min左右为宜。对于存在严重缺氧或昏迷所致呼吸道梗阻者及时请麻醉科医师行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术,同时对患者的病情严重情况进行迅速的评估,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次数,并确定患者是否存在一侧肺脏的塌陷,同时排除其他重要脏器的活动性出血而危及患者生命。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重点观察意识状态、皮肤以及肢端颜色,排除缺氧和缺血症状,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密切观察伤口位置及出血情况。在进行生命体征观察的同时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维持患者循环功能稳定并有利于补充血容量等处理,动态观察患者病情的进展。在紧急抢救的同时,护理人员对意识清醒的患者及家属应进行安慰,解释病情,疏导不良情绪,告知患者保持情绪平稳有助于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并随时把病情好转的信息传递给患者及家属,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救治工作。对于存在手术指征者尽快完善术前准备,备皮、采血、交叉配血、药物敏感试验等术前准备,急查大生化、小生化以及出凝血时间、血常规,根据病情需要留置导尿管、胃管。还要针对患者其他重要部位,如腹部内脏的活动性出血进行观察,排除腹部压痛、移动性浊音等体征,对于血气胸患者及时协助医师在无菌操作原则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引流量[2]。留置导尿管时严格无菌操作,并注意观察患者尿液颜色和量的变化,以排除肾脏损伤,并通过尿量的变化了解患者是否处于休克状态或休克的程度。对照组:入院后实施常规护理,包括迅速开通静脉通道、心电监护、氧气吸入、备皮、交叉配血等。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静脉通道开通时间和获得氧气干预时间。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往往病情十分严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意识清醒的患者能够意识到其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此时往往表现为焦虑、恐惧、悲观、忧伤甚至极度的抑郁状态;而患者家属则十分焦急或惊慌失措,很难完全配合医护人员的操作,甚至在无意中妨碍了医护人员实施抢救,因此在争分夺秒救治患者的同时,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有助于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严重胸部创伤最易并发心肺功能不全,对此对患者进行严密心电监护尤为重要,其能充分显示患者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护理时要注意各个导联、联线、指套的正确摆放与联接。胸部创伤患者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其中大部分患者呼吸困难是由于气道通畅性受阻,或者合并有剧烈的胸痛而限制呼吸动度,或者存在气胸、血气胸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少部分是由于急性心功能不全和(或)肺功能不全所致。对于此类患者应该及时解除其呼吸功能受阻,避免发生严重的气体交换障碍而导致机体重要脏器的缺血缺氧引起脑水肿,危及患者生命。本文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静脉通道开通时间和获得氧气干预时间均显着快于对照组,更好地维持了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病情十分凶猛、发展迅速,不仅要求护理人员的抢救工作具有主动性、计划性和预见性,而且要求急而有序、行之有效[3],同时要做好抢救秩序的维持,不相关人员如患者家属、肇事方以及记者等不能随意进入抢救室,保持抢救有足够的空间。对于与胸部创伤抢救无关的器械和物品要及时撤离,抢救时的污物、污衣等及时进行清理,在保证抢救器械和材料药品完备的同时还要保障抢救室内有充足的光线照明,并时刻做好无菌操作,预防交叉感染。对于胸部创伤,排除心脏损伤以及肺脏的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应该考虑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的活动性出血。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压痛及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有无减弱或消失;如有腹膜刺激征,怀疑有腹内脏器损伤的患者,应当反复腹腔穿刺,如腹腔穿刺出不凝血液,立即行开腹手术进行止血,以防止腹腔内大出血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同时必须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液体滴速符合医嘱和病情的要求,才能有效地建立和恢复血液循环[4]。本组结果表明,作为急诊科的护理人员,迅速、准确、预见性的护理配合对救治严重胸部创伤患者极为重要。应迅速开通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患者血氧饱和度,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此外,严密、全面的病情观察,耐心、细致的心理干预,主动、预见性的抢救准备,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篇9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162-02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及时的病情观察、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以及精心的术后护理,对提高脑疝治愈率、减少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收治的136例脑疝患者在急救过程中进行护理干预,收到了较好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36例,男性91人,女性45人;年龄6~88岁,平均年龄50.9岁。按病因分组,脑血管意外49例(36.03%),颅内肿瘤3例(2.21%),颅脑外伤84例(61.76%);按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组,6~7分45例(33.09%),4~5分61例(44.85%),3分30例(22.06%);按术前瞳孔情况分组,单侧瞳孔散大101例(74.26%),双侧瞳孔散大35例(25.74%)。

1.2治疗情况:所有病例经过临床表现和头颅CT扫描检查予以确诊。术前给予以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250ml及静脉推注速尿20~40mg等措施进行处理。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开颅术进行手术;术后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脱水脑保护、营养支持、控制感染、止血等综合性处理,并严密观察颅内压(ICP)波动情况,其中ICP监测87例(63.97%),术后亚低温治疗53例(38.97%),术后行气管切开26例(19.12%)。

2 脑疝患者术后的护理对策

术后24~48h是颅内继发性出血最常发生的时间,需持续心电监护,动态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骨窗张力、ICP及神经系统体征等,有助于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信息。

2.1骨窗张力的观察:本组病例均进行了标准的大骨瓣减压手术,对未行ICP监测的患者,骨窗张力的变化可直接反应颅内压的状况。去骨瓣减压术后,我们不仅要保护和护理好骨窗,同时也应动态的观察骨窗张力。骨窗张力应作为床旁交接班的重点工作之一,双方一起轻轻触摸骨瓣部位共同感受骨窗的张力。如果张力逐渐降低,说明患者处于恢复期;如果张力逐渐升高,同时伴有患者意识加深、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有可能发生迟发性血肿,应及时通知医生做好处理。本组病例通过骨窗张力、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观察发现3例迟发性血肿,经第2次血肿清除术后,患者均预后良好。

2.2 ICP监测的管理:ICP增高将引起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因此,ICP应结合临床体征进行综合、准确的判断,抓住微妙变化的时刻,即抓住了抢救时机。

2.2.1当ICP

2.2.2 在ICP监测过程中,应排除影响ICP的因素:在监测过程中发现ICP缓慢升高,伴有呼吸困难,氧饱和度进行性下降,但患者意识、瞳孔未发生变化,应考虑有呼吸道阻塞,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是气管切开。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和一定的高度,防止引流管的扭曲、堵塞、脱出,如发现ICP增高,而引流袋内引流量较少,应检查是否有堵塞、脱出。

2.3 加强基础护理,减少并发症

2.3.1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进食后抬高床头,防止食物逆流而引起肺部感染。

2.3.2加强翻身拍背,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压疮的发生。

2.3.3颅脑损伤后能反射性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应严密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大便颜色及全身情况,并及时处理。

2.3.4部分患者因丘脑下部受损,体温调节中枢失控,出现中枢性高热,应尽早行亚低温治疗,以减轻脑组织的耗氧量,防止脑水肿。在亚低温治疗期间,使体温控制在32 ℃~34 ℃为宜,降温、复温过程应平稳缓慢进行,以保证亚低温治疗的安全性。特别对老人和儿童,体温不可降得过快、过低(>33℃)。

3 对脑疝患者的护理体会

脑疝患者虽病情危重,但并非“不治之症”。本组病例中残及恢复良好的高达71.32%,说明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解除脑疝状态,病人能恢复良好。而术后的观察与精心护理是患者康复的“保护神”,能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1医护人员在临床救治过程中要有充分的急诊意识,敏捷的思维及前瞻性,能熟练的应对病情变化。

3.2重视临床体征:脑疝患者虽然病情重,发展快,但存在一个过程。护士作为病情观察的前哨卫兵,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特别是在护理人员相对较少时间段,应防止因巡视不及时而延误抢救时机。

3.3发挥团队精神,提高专业技能:增强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病情观察与处理能力、急救动手能力、应急配合能力,才能为抢救工作赢取宝贵的时间,从而提高救治率,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总之,ICP监测能准确反应ICP的变化,结合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能及时准确判断和发现病情的变化和发展,为术后的治疗护理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脑疝患者的生命虽然得到了救治,但后期的生存质量也是日益突出的问题,因此术后的观察与护理对患者的康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13-01

在泌尿系损伤中,肾损伤发病率仅次于尿道损伤,居第二位,在每年约5/100000。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为闭合性损伤,1/3常合并其他脏器损伤。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16例患者的年龄为10-50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4例出现大量肉眼血尿,1例出现休克症状,8例腰部有瘀斑,1例出现肿块,1例孤立肾损伤。本组16例中4例行急诊手术,其余均采取保守治疗。

2 观察要点与护理措施

2.1 观察要点: ①观察患者的心理状况②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神志情况。③观察并记录患者腰腹部体征、局部肿块进展情况。④注意观察患者尿液的色、质、量及排出血尿的浓度变化。⑤注意观察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的变化及肾功能变化。⑥注意观察皮肤情况,预防压疮及感染等并发症。⑦观察抗生素、止痛、镇静、止血药物的效果及副作用。

2.2 护理措施

(1)术前及采取保守治疗的护理措施:①肾损伤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待尿液转清后继续卧床2周以上。②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③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变化。④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⑤有肿块者,准确测量并记录大小,以便比较。⑥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适当饮水,保持排便通畅,避免腹压增高导致继发性出血。⑦尿管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预防逆行感染,观察并记录尿液的色、质、量,行尿道口护理一日2次。⑧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其恢复健康的信心。⑨做好术前常规检查,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 10加强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行局部按摩预防压疮和下肢血栓形成。

(2)需行手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措施 ①术后持续低流量吸氧,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每15-30分钟一次。②密切观察伤口有无出血,保持切口敷料包扎完整,无脱落,无渗出。③保持各引流管引流通畅,妥善固定于床旁,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24小时引流量<10ml可拔除引流管。④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⑤加强基础护理,做好患者清洁,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发生,做好口腔护理,满足患者生活需要。⑥尿管定时挤捏,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预防逆行感染,观察并记录尿液的色、质、量,行尿道口护理一日2次。⑦术后禁食;排气后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食。饮食要营养丰富,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⑧肾切除患者术后卧床休息1-2天后,可逐步下床活动;肾部分切除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周。

3 小结

肾损伤的治疗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保存肾组织及其功能,尽量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所以其主要就在于对生命体征和血尿的观察,而对肾损伤患者加强生活护理、管路护理和相关的常规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 婴儿;肠套叠整复术;并发症;感染性休克;护理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0.028

Nursing of infant intussusception reconstructive surgery complicated with septic shock

MO Chen-zhang,ZHAO Feng-li,CHEN Li-zi,et al

(Dongguan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Dongguan523000)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infant intussusception reconstructive surgery complicated with septic shock nursing main points,comparison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baby the vital signs of change.

Methods:From October 2010 to October 2013 admit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intussusception reconstructive surgery baby 24 cases complicated with septic shock,to perfect nursing for septic shock,compared the vital signs change baby before and after care.

Results:Nursing before and after the baby′s heart rate,blood pressure,blood lactic acid concentration comparativ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Improve the nursing measures of intussusception reconstructive surgery can be complicated by septic shock babies have very good recovery effect,can let the baby to restore normal vital signs,avoid septic shock baby life threatening.

Key wordsInfant;Intussusception reconstructive;Complication;Septic shock;Nursing

小儿肠套叠是2周岁以下的婴儿中十分常见的一种腹部急性病症,通常采用手术方法治疗[1]。婴儿肠套叠整复术能够使婴儿的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但如果患儿的患病时间较长,并且发生了术后感染性休克,则会对患儿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直接危及患儿的生命。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了24例肠套叠整复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儿,在进行了完善护理之后,患儿的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现将护理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儿2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3~13个月,平均(6.8±3.4)个月。所有患儿在手术前均存在哭闹、呕吐、便血等症状,经过术前诊断,均为代谢性酸中毒。采取剖腹探查术治疗,将肠管整复后即行关腹处理。24例患儿在术后10 h内并发感染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血压下降,心率升高,血乳酸浓度升高等现象。

1.2方法

1.2.1术后护理在进行手术后,由于患儿有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因此要采用心电监护、血压观察、呼吸观察等方式,随时掌握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通常根据患儿的啼哭声以及其他外在症状表现,就可以判断出是否发生了感染性休克[2]。在发生休克的早期,婴儿的啼哭无泪,声音嘶哑,呼吸急促,心率很快,并且动作表现烦躁,一旦患儿出现了这类症状,应及时对患儿进行针对性的休克护理。

1.2.2休克护理首先,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用套管针建立3个左右的静脉通路,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在任意一条静脉上先建立起一条静脉通路,待静脉补液使患儿血循环稍微稳定后,再相继补充静脉通路。这种静脉通路的建立顺序可以避免延误患儿的最佳抢救时机。其次,遵循医嘱,对患儿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使患儿的生命体征复苏。在输注药物时,采用输液泵均匀地输入,不可与碱性药物于同一静脉通路输入。若输注血管周围出现了条索状苍白,则应更换输注部位,并热敷原输注部位。最后,提高对患儿的氧气输送,并严密观察其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在进行氧输送时,一般采用鼻导管或者面罩,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面罩,可更好地保证持续供氧。

1.3评价指标通过观察患儿护理前后生命体征指标,来评价护理措施对肠套叠整复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儿的影响。生命体征指标为心率、血压、血乳酸浓度3项。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并发感染性休克是婴儿肠套叠整复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只有解决了感染性休克所带来的危险,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婴儿肠套叠疾病的有效治疗[3]。目前,应对婴儿肠套叠整复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方法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对婴儿的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调节,并随时观察其生命体征变化,防止出现感染性休克[4]。而如果患儿已经出现了感染性休克,则需要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并通过综合护理与药物调节相结合的手段纠正休克,使患儿能够恢复正常。一般判断婴儿是否出现感染性休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症状表现以及生命指标测量进行,发生休克的婴儿,在生命体征表现上为哭声嘶哑无泪,呼吸急促紊乱,情绪躁动不安;而在生理指标上的测量表现则为心率增快,血压降低,血乳酸浓度异常增高等等。

本组24例肠套叠整复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儿,在刚发现休克时,所有患儿的心率、血压以及血乳酸浓度都远远偏离了正常值,随时有因休克而致死的危险。但在严密的护理预防的帮助下,在患儿发生休克的早期就发现了休克症状,并第一时间就采取了及时的处理措施,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休克护理。经过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24例患儿的生命体征基本恢复了正常,心率减慢,血压回升,血乳酸浓度降低,基本脱离了危险期。

因此,完善的护理措施,是让肠套叠整复术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婴儿避免受到生命危险的重要保障,能够让婴儿恢复正常生命体征。

参考文献

[1]朱敏艳,陈艳艳,黄小平,等.小儿急性肠套叠的围手术期护理[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9):351-351.

[2]赵旭,黄卫东,王俊,等.经腹腔镜治疗小儿难复性急性肠套叠12例[J].腹部外科,2010,23(3):171-172.

[3]陈海妹.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整复术的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2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