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30 09:16: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篇1

一、高等教育质量面临的现实问题

1.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

好的质量必定耗费较高的成本,因此投入的资金、人力等都需要与目标质量成比例,早在21世纪初世界银行统计发现,高收入国家其所投入的教学经费占国内总GDP均值的4.8%,但是低收入国家投入的教学经费占国内总GDP均值的5.6%。近些年来,我国投入的教育经费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些差距,投入的不足还会导致人才的流逝和质量的下降,师资力量是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中坚力量,国际评估体系认为效益最好的师生比为14:1,但就目前观察师资队伍的人员远不及学生的成员数增长迅速,那么教学质量就难以保障了。

2.高校生源质量的下降

课堂质量除却教师的影响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高等教育的普及导致招生人数直线上升,其规模不再只是招少部分的优秀学生,而是对大多数普通学子来设定的,因此生源质量在逐步下滑,导致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但其结果也未必满足目标的需求,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应该是兼顾生源质量与教学质量为统一的教育,不应该为了数量而降低质量,不顾学生质量而盲目办学的教育,只会让高等学校的特色逐渐抹去,存在教育质量下滑问题。

3.高校培养模式的矛盾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主要是由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以金字塔形态构成,位于顶尖的为研究型,为培养一流的精英而存在,中层是为社会需要而培养的大部分人才,而最下层是对专门的、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所设置的学校,但许多高校忽略自身学校的特性,盲目向精英教育靠拢,制定的教育方案不适用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符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此时就需要对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构建一套与自身特点相匹配的高校培养模式,以期更好的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二、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路径

1.以人才培养为核心

对于高等学校而言,人才培养是始终如一的任务,但是也需要兼顾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教育的重点不单是对知识的传授,主要是对能力的培养,例如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借助多种渠道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实践操作基础,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使其更好的满足时展需求。因此注重科研的发展,要明白科研是学习的生命线,在科研的过程中锻炼了教师对新知识的创造量和实用性,也提高了学生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对待科研的意识,范海斯指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因此在履行科研的教学上还要兼顾对社会服务职能与文化传承职能的发展,利用社会推动大学的变革和发展。

2.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

通常情况下,对人才进行高质量的培养一定要基于一定的经费支撑,小到教材大到实验室器材购买、实验室的建立都需要财力的支撑,对于教师的有效奖励以及让优秀的科研人员驻足的利益政策都涉及到经费的投入,有了足够的资金,就可以发展多元化的教育,提供给学生更优质、完善的教育服务,例如各个针对各个学科配备的基本设施,满足学科研究需要的实验环境等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来保证,尽最大可能从全方位考虑,以此来确保高等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3.树立正确高等教育质量观

篇2

一、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现状

教学资源不足制约了高校教学质量。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堪重负。根据相关资料,2000~2002年生均占地和生均图书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生均图书,由85.2册下降到69册,图书信息资料不足,影响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因而造成教学效果明显下降。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原来的小班上课基本上都被大班上课取代了,结果是老师不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教学质量随之下降。

二、大众化背景下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当务之急。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教学建设中的核心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高校教师应该将教学和科研放在同等的位置,不能重科研,轻教学;(2)学校为了让老师重视教学工作,可以对教学工作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3)采用一些优惠措施引进优秀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4)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5)鼓励高校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6)加强高校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的高素质和人格魅力会让学生在大学期间以及以后的生活中受益匪浅。2、控制高校招生规模,改善办学条件。高校学生数量增加了,学生食堂、宿舍、教师的规模也要随之扩大。一些院校学生多,相应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存在着上课拥挤、吃饭难等问题。为了提高高校教学质量,高校在招生时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增加招生数量,要根据自身条件招生,保证每一个入学的学生在学校几年都能学到一技之长,能为社会有用之才,切身感到大学没白上。为了改善高校办学条件,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教育投入。对于高校也可以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等途径取得资金,只有资金充裕了,高校才能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让学校各方面都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加努力学习,办学条件的改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3、因材施教,培养高校学生。教高[2005]1号文件指出:要继续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扩招的前提下,根据高校录取学生的具体情况,同时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还要结合学生的培养方向,设计其课程教学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不能对同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开设完全一样的专业课。为了专科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样的课程可以设置较多的学时。现在好多学生每天都是被动地去学习,没有自己的目的,既得不到学习的乐趣,也学不到太多的知识。高校要采取一些措施鼓励学生主动的去学习,不能是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不教就不学。高校教学质量体现在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要关注学生投入学习上的时间,不能让学生将时间都花在网络上,以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作者:程玉英 王丽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商学院 北京天坛公园

篇3

教学质量评价已成为当前科学管理学校,全面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根据教育方针,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学校教育实际,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师的工作质量进行评价,运用教学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鉴定等功能,引导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已势在必行。

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

1、帮助任课教师正确认识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进一步提高授课质量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

2、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旨在为教师教学津贴分配、评优、职称聘任等提供客观依据,能够更好地实现优劳优酬,进一步利用经济和行政手段激励和督促教师加大教学投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3、为各教学单位、教学管理部门制定有关政策、规定和措施提供客观依据。

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教学活动包括教与学两个侧面,是一个多层面,受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正效应,使教师通过评价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出肯定性的判断,从而不断地通过“诊断--治疗--巩固”的循环往复,使教学水平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为此,我们认为在选择评价指标构建评价体系时,首先必须明确以下几点:

1、教学质量的内涵

按信息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信息,通过教学媒体把信息传递给教学对象的活动。所以,教学质量不仅只是学生成绩的高低,还包括教师对大纲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教学内容的精选组织,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手段(如实验、电教仪器等)的运用及与学生信息情感交流渠道的沟通等方面,它不仅受教师的素质、工作态度、情感的影响,还取决于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要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仅要评价最后的结果,还要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以及教师自身的素质与能力。

2、决定教学质量主要因素

虽然教学的质量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所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按系统论的原理,应着重评价教师的教,即重视过程评价和教师的自我评价,使教学质量评价成为每个教师全面了解自己,自觉地改进和完善自己,努力争取达到规定目标的武器,使评价不仅成为目标,同时也成为不断前进的动力,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发展的机制。

3、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区别于其他指标

教学虽然是教师工作的核心内容,但不是全部,教学质量的高低并不能反映所有教师的全貌。教师的学历水平、学科专业知识、师德教风、工作态度这些因素虽也对教学质量起着制约作用,但是隐性的,即它的影响隐含于其它因素之中,通过其它因素体现出来,且难以做出客观的量化评价,所以,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要与教师工作(整体)评价指标有所区别,不宜作为独立的评价指标。

三、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

1、以课程评价为基础的原则

课程是教师劳动成果的基本载体,课程评价能合理反映教师每门课程的授课水平与质量,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更加规范、细致,为真正实现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提供科学的依据。

2、以学生评价为主的原则

学生是教育资源的消费者,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对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堂教学的总体质量具有最直接、最全面的体验,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最有发言权。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必须坚持以学生评价为主,学生、学院评价小组、学院督导组三方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3、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按照评价标准,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和可比性。

4、坚持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操作程序,严肃评价纪律,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5、科学性、导向性、可测量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即要科学严谨、导向明确,又要简便可行、便于操作。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由于评价指标中既有“显性”易测定量化的,也有“隐性”模糊的,如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不是仅仅用论文的篇数或是否进行教科研究,就能做出定量判断的。也有的评价指标“变动”性较大,往往与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等因素有关,如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难点的确定等等。如果机械地加以量化,进行定量评价,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与实际效果相反。所以,在制定评价标准时,应根据具体指标的性质,确定评价办法,实践证明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合理。

2、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

一堂课的水平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教师的真实的水平,但在许多情况下,人们还是不自觉地以一堂课去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优质课的评选,教坛新秀的评比等等,严重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所以对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师工作的评价,对于各项指标的考核,学院领导和督导组应该采用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使评价结果与实际更加相符。

篇4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5-0039-01

一、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

对于何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国高等教育家潘懋元先生认为,高等教育质量标准有两个层次: 一是要符合我国教育目的的一般基本质量要求,二是要符合各级各类高校的具体培养目标要求。前者是基本目标,是衡量所有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共同准则,就当前中国来说,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后者是具体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具体培养目标和要求,它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细分出不同的质量标准。

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质量和数量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23.3%以上,这种规模的迅速扩张虽然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但却直接导致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不高的严重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国培养出的本科生、研究生在国外是不被认可的,在国内,大学生偷窃、考试作弊等负面新闻也屡见报端。

(二)软硬件资源不配套

许多高校的图书馆、高素质教师、实验设备和学生宿舍都不足。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明显具有行政规划色彩,“211工程”、“985工程”大学基本都是靠近几年的合并和扩招才使规模迅速扩大,许多高职院校则由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升格而成。教育经费总体投入不足,这种办学条件的欠缺难以在短时间内改观。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有两组数字可以直观地说明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一组是不断攀升的高校毕业生数字: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另一组是与之相对的连年下滑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数字:2002年就业率为80%,2003年就业率降为75%、2004年73%、2005年72.6%,这种严峻形势今后将会持续若干年。

三、高校教学质量下滑的原因

(一)扩招带来的问题

1.生源质量问题

高校的扩招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上大学。然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父母和社会影响下被动地进入大学的,他们上大学只是混文凭。有的学生成绩优良,但多年的应试教育已磨灭了他们的求知渴望,在课程学习上并不积极。

2.师资力量不足

有数据表明,学校正常的师生比例应当是14:1,但2006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教育部直属71所大学的师生比例已达到了18:1。随着扩招的推进,如此高的师生比例使得多数教师都在超负荷运转,无暇顾及知识的储备与更新。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并没有引起教学质量的明显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实践教学环节未引起足够重视,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极为严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四、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水平。高校可通过下述途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其一,稳步扩大全职教师队伍,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学术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加强师资队伍管理。其二,积极主动与校外的专家、教授联系,请他们参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其三,送教师到外校深造学习,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请名师进校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其四,确保高水平教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授、副教授每年必须有一定的教学工作量。

(二)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吸引力。教师要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近年来,大学生的专业基础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学习,将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注重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篇5

[作者简介]樊超(1979- ),男,河南郑州人,西安体育学院健美操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陕西 西安710006)樊敏(1978- ),女,河南郑州人,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材料学。(上海 201306)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5-0026-03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标所在,更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宗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质量至上观已经深入人心。早在1985年,我国中央政府就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4年又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03年教育部也启动“质量工程”,学术界也展开了对高教质量的广泛研究。关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文献、会议、报告、讨论非常多。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关于高教质量的研究成果多达几万。对高教质量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质量问题、评估、保障机制等方面,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沟通与保证的重要环节――反馈机制的研究却很少。而反馈机制却恰是目前我国高教质量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

一、我国高教质量反馈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反馈渠道不够畅通

我国高等教育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通常由各校的教务处或分管教学质量管理的教务部门负责组织,一般在每学期的期末展开。但有关教学质量评价的结果则先是由教务处单独收集,之后再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各个学院(系),这些信息经由各个学院(系)的领导决定的过滤之后再决定是否公开,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的主要过程通常至此为止。显然,这种评价过程和机制无疑会导致如下状况的出现:大部分教师对于学生对自己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不甚了解,对于学生所提出的意见和今后改进教学质量的建议也就不会关心;只有那些学生评价特别优秀的教师及问题比较严重的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这使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二)评价结果反馈简单化

此外,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存在的另一突出问题是反馈结果过于简单。目前,对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反馈,通常被简化成一个简单描述甚至仅仅是一个数据。这不仅使得被评价教师根本不了解这一评价结论得出的依据,也不清楚教学过程中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哪些环节存在问题,教学质量改进措施自然无从谈起。另外,由于高等教育质量评价问卷中评价指标的含糊性,未能具体指出需改进的方面,这会使教学质量的提高缺乏针对性。

二、高教质量反馈机制保障措施

(一)构建ISO90002000为基础的教学质量体系

ISO9000族标准秉承这样的基本思想:质量形成于过程,因此,必须使一切影响质量的因素得到全过程的控制,否则质量就会出现偏差。这一思想强调借助过程管理以确保产品质量,同时它也突出了质量体系以模块化的形式对质量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标准化管理。只有保证过程才能保证教育质量,任何结果都是通过过程实现的。基于此,对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高,对其整个教学过程的控制是关键。可见,要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的质量,要保证素质教育,就必须贯彻ISO90002000质量体系下的全员管理和全过程管理。

高等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质量,而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价是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与提高的关键措施。要想从根本上鉴定教学质量的优劣并不断提高教水平,以切实促进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就必须构建关于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系统。这对于形成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良性反馈机制,是必要和必需的。

(二)构建高教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根据某一认证公司推荐的织造企业的质量体系过程目标监控和测量表――质量管理体系模板,并结合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实际特点,本研究建立如图所示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1.总输入。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作为高等教育顾客的学生,现在不再仅仅满足于能够进校接受教育,他们更关注的是在被选高校中究竟能够学到什么以及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的职位;作为高等教育产品的接收单位,用人单位也不再仅仅满足于能够招聘到一定数量的学生,他们更关注毕业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层面、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本企业对毕业生的能力预期。

在ISO90002000体系中,“顾客为关注的焦点”是首要的质量管理原则。这一原则要求学校需要将自己更多地定位为服务者而不是纯粹的管理者,这是高校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扭转的观念,高等教育要以满足顾客当前和潜在需求为导向。基于这种思想,本研究将顾客(学生、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的期望和需求作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总输入。

2.最高管理者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最高管理者需要根据总输入也就是顾客(学生、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的期望和需求,确立教学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及年度计划。质量方针的设计,围绕如何通过提供给顾客(学生、用人单位、学生家长)满意的产品和服务以使顾客满意和认可。这规定了质量导向,以便于质量目标向这一方向靠拢、接近。反之,假如质量目标不能满足要求,则“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的目标就不能实现。这样,最高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在于通过确保质量目标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建立,使质量目标得到切实有效的执行,并增加组织对质量目标的可考核性。此外,由于教学的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教学质量目标也应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借助管理评审可以实现对教学策划合理与否的审核,并根据顾客(学生、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的需求、期望以及外部环境等的变化来实时调整质量目标、方针等,以确保发展方向不偏离既定目标。

3.产品实现过程。把在最高管理者过程中制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年度计划、学校的发展战略,和顾客(学生、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的需求、期望作为分产品实现过程的输入信息,通过这一过程,将学生转化为有能力、有知识、适合于社会需要的人。这一过程又包含两个子过程: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学提供过程。前者主要指对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教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和调整;而后者主要指以多种方式、渠道向学生传递知识、实践指导、课程与毕业设计等。教师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对教学内容进行准备,之后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基础设施的支持下实施教学,将知识传递给顾客――学生,使学生在课程讲解中获得所需的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能力。

4.教学支持过程。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需要其他配套过程的支持。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将这些过程分为文件管理、内部沟通、内外满意度、数据分析、内部审核、质量改进六个子过程。

三、高教质量反馈机制的构建

高等教育产品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反复循环和完善的过程,从期望和需求分析开始到产品输出直至顾客满意。也就是说,即使目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满足了顾客需求,这种状态也只是暂时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短暂过程。这一过程会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及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更新而被打破,整个系统时刻处于短暂的相对平衡和长久的绝对不平衡的交替状态之中。要想使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得到保证,对支持性过程中的有关教学质量信息实时、全面、有效反馈是必要保证。只有如此,相关人员在获得有关信息后,才能及时反省、纠正教学中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提供给顾客更加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所以,信息的有效反馈是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

(一)教学质量反馈思路

1.学生评教。在信息反馈获取的途径中,在校学生尤其是较高年级的学生的评教是首要渠道。这是因为,作为教学质量的直接感受者,学生对教学质量最有发言权。目前关于教学质量评价的研究,国外比较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即由结论性评价向过程评价的过渡和倾斜。本研究认为,在过程评价的基础上,最好能进一步开展终结性评价。这样做的好处,一方面是能盯紧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适时地对教学各阶段进行调整,最终能够保证教学过程的进一步合理化。此外,对毕业生或者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的评价也是一项重要信息来源。通过让已经就业的学生对整个大学教育期间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可获得对学校四年期间包含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合理性与否等更客观的评价,华东师范大学就非常重视这种评价。在每届毕业生离校之际,校方会以问卷的形式请这些即将毕业的学生对整个四年期间接受的大学教育进行评价,通常问卷包含两个对立问题,即分别列出四年大学教育期间认为教学效果最好和最差的三位教师并简要说明其理由。此举使校方可以很好地了解两类教师的状况,并针对被评价较差教师存在的问题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以确保其教学质量的不断改进与完善。

2.用人单位评价。能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做出客观评价的另一个渠道是用人单位。作为高等教育产出的学生的接受单位,用人单位关注的是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能否满足其生产和服务功能。因此,用人单位对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的合理性与否非常具有话语权,这就为学校指明了学生能力培养的维度和深度。这些来自企业的教学质量的反馈信息,有助于促使学校站在企业的角度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有助于拉近教育提供与社会需求间的距离。

3.准备性评价。所谓准备性评价,是指在教学开始前的一种评价,它主要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教案和教学背景等方面的评价。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从前人的教学经验中获取某些反馈或建议,或通过对有关教师的访谈和交流,甚至可以通过知识测试、查阅过去的试卷和成绩,这些手段有助于即将展开教学的教师获取有关信息反馈,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求知欲以及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有关的基本情况和教学中易出现的错误和问题。总之,准备性评价可以使教师更好地明确教学现状及改进教学质量。

4.利用网络信息反馈。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进行网络教学评价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学生根据教师的上课情况随时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质量。

(二)教学质量反馈机制

1.学生评价信息反馈。来自学生的评价将作为评教的主要根据,并将评价结果及时、不失真地反馈给有关教师。这包括学生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准备性评价等,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长处与不足,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

2.学院整体教学评价。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评价,有助于校方了解各个学院的整体教学质量状况,同时便于各个学院进行横向比较。这种制度能够促进各学院领导清楚本学院目前的质量状况,加强学院之间关于教学质量的交流,取长补短,从整体上提高学院乃至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

3.教学简讯信息反馈。为增强学院之间的相互了解,学校需要建立有关教学信息的通报制度。此举有助于校方不定期地将教学工作中的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等形式,方便及时地提醒教师关注相关信息,使有关教师对教学质量的关注常态化、日常化。

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机制,有助于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深化对教学质量评价及其结果的认知,有利于实现教师及学院对教学质量评价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改进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最终使教育质量走向由评价到反馈、由改进到提高、再评价的“评价―反馈―改进―再评价”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仲斐.学生评教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9.

篇6

关键词:高等教育;系统论;教学质量;误差分析

一、教学质量误差体系的构建

大多数学者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作为一种学术组织的高等教育系统,它包含着诸多构成因素,又包含着许多子系统。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就是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而我们不妨把制约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以及能产生其质量误差的诸因素之和称为一个系统,并简称为质量体系及相应的质量误差体系。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只有构建一闭环系统才有可能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因而高等教育误差体系应是一个闭环系统,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教育教学输入体系

应该说,教育教学输入体系是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的综合,它应包括高校的办学硬件设施以及办学软件,如教学思想、教学资金投入、仪器设备教材及参考书、教师队伍、学生素质、专业结构等,它直接和高校的办学既有条件有关,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

2.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这一体系是整个误差体系的关键,此体系的运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教学质量误差的大小。依据ISO9000观念,此体系可根据质量体系要素来构建,包括组织结构、过程、程序和资源。这里我们已经把资源要素划入到输入体系,因而质量保证体系主要指组织结构、过程和程序。组织结构是一个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包括机构设置、岗位设置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建立符合ISO9000标准要求的质量体系,高校在其组织机构中必须设置管理者代表和质量管理部门。过程应分为教学规划与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效果鉴定、后继服务等,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而所谓程序是指程序文件,是依据质量标准要素的要求制订的,是质量体系文件中的一种。程序文件是各个部分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重要依据和管理基础文件。

3.教学质量输出体系

质量输出体系是一个动态概念。广义的教学质量输出体系为在既有的教学资源供给下,通过一定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所产生的教学实践绩效,外观表现为各课程的教学完成情况、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学事故的发生频率等,这里我们特指高等学校根据自己的管理目标而设立的各项质量目标。这种质量目标依不同的办学层次,不同的人才培养规格等不同而不同。又可分为误差修正以前的输出体系和误差修正以后的输出体系。输出体系质量的好坏可由高校既定的教学质量期望值相比较来衡量。又可由学生培育后的素质高低和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来衡量。

4.教学质量反馈体系

教育质量反馈体系,也称评价体系。它包括系、部教学工作考核情况、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情况等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体系。又包括实施日常检查与阶段检查相综合的常规教学质量检查,以及学生评教、听课、社会反映等。根据反馈信息的来源又可分为内部反馈和外部反馈,所谓内部反馈是指高校从自身内部所获得的反馈,而所谓外部反馈则是指从高校外部,主要是指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所获得的反馈。教学质量反馈体系是使整个教学质量体系形成闭环系统的关键,是减小教学质量误差的中心环节。反馈环节的输出值是整个质量体系的实际质量值。

5.教学质量期望

教学质量期望,也称教学质量理想状态。是指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在实施相应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等因素的条件下希望达到的理想教学质量,它可分解为一系列教学质量指标,在这里我们把它理解为修正教学质量误差的参考系。

6.误差综合环节

也称比较环节,是把从反馈环节得到的实际质量值与教学质量期望值相比较而得出实际教学质量误差的环节,这一功能主要由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部门来完成。要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必须要求这一环节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较快的反映速度,以实现对教学质量误差的实时控制。

7.外部扰动因素

也称质量外部干扰因素,是指高校外部的能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干扰因素。如停电、社会动乱等。这是不以高校意志而改变的因素。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高校教学质量误差系统分析图,如图1所示。

1.误差表达方式

如果我们把图1中的教学质量期望记为Xiz把质量保证体系的输出量记为X’iz并把教学质量误差记为X,则有,这是一种绝对误差,也可采用相对误差形式,即

2.误差分类

产生教学质量误差的原因有很多种,因此根据引起误差的原因,我们可以进行以下误差细分:①由于质量期望值给定不准而引起的误差,可称为教学质量固有误差。所谓质量期望值给定不准,就是指高校不能恰当地根据自己的现有教学资源和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而准确地给出自己的教学质量期望值,表现为教学思想不当,人才培养规格不适应时代需要,教学思想与教学硬件不相配匹等。②随机误差,是指由于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达不到既定要求时产生实际教学质量输出与教学质量期望值之间的偏差值。高校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极力消除这一误差。③教学质量预警误差,也称最大超调误差,是指随机误差的最大值与教学质量期望值之比即预警误差以上每一项误差可根据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思想细分为一些具体条款和技术指标,从而可相应确定每一条款或技术指标的各种误差大小。

三、教学质量误差的修正

本文仅根据系统工程的有关理论和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定性地对前面所构建的教学质量误差体系要素进行误差修正。

1.

教学质量误差修正的目的

由于引起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对教学质量的修正也涉及诸多因素。误差修正的目的,就是要求最终的高校教学质量输出值尽可能地接近教学质量期望值,以求达到一种最理想的实际教学质量。

2.教学质量误差修正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要减少误差,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质量体系中各环节的功能和精度,要清楚地认识到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教学质量误差的修正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体系的指导,而且要有不惧艰难、精益求精的实践态度。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制定和建立正确的教学质量期望。正确的教学质量期望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减少教学质量固有误差的关键。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要坚持两条主要的质量标准,即基本的学术标准和多样化的适应性标准。高校作为一个培养高级人才的场所,不但要坚持基本的学术标准,而且要根据自身所处的办学层次和办学条件制订和自己办学特色相适应的质量标准,从而建立正确的教学质量期望。并根据社会的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质量期望,力求使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期望处于最优化状态。

第二,改善和优化教育教学输入体系的品质。由于教育教学输入体系是高校教学硬件和办学软件之和,因此,教育教学输入体系也可称为教育教学的供给体系。由于现阶段高校不断扩张,普遍存在高校办学条件和学生人数不相称的问题,所以高校一方面要想办法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不断科学地优化组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使之处于最大功能状态。良好的教育教学输入体系是减少教学质量误差的物质保证。

第三,强化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功能,建立强有力的快速的质量反馈体系,尽可能地提高质量监控人员的基本素质,制定正确的质量事故应急措施。这是减少随机误差的关键,也是衡量高校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志。特别是大众化阶段,教学质量反馈体系的建立必须以正确的教育服务观为指导,体现求学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以建立以学生和社会等的外部评价体系为主的高校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为基本途径。

第四,建立教学质量预警机制。当教学质量误差达到预警误差(Xmaxp0)时,误差综合环节就应及时向教学质量监控部门及学校高层管理机构发出警告,提醒其改善教学质量体系各环节的功能。

总之,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理清产生教学质量误差的原因,学会正确的教学质量误差修正方法,不断强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误差体系各环节的功能,才能确保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娟萍,诌议高职院校教学质量体系的建立[J].职教论坛,2002,(20).

[2]引入企业管理模式改革高职教育质量管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3).

[3]王道俊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4)邹晓平,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的两条主要的质量标准[J].中国高教研究,2002.(9).

篇7

一、影响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一)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质量意识淡薄

我国目前大多数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一般由普通高等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承担。各高校都将举办成人教育看作一种增加收益,弥补办学经费不足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普通高校的“副业”,对成人教育投入的精力、财力、物力、人力均明显不足,任其自流。一味地追求生源的规模,对加强教学管理和提高质量投入不够。一部分从事教学的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对学生不负责任,对教学计划没有完成或超前完成。

(二)生源素质下降,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纵观目前的成人教育,学生已经不仅仅局限为社会在职人员,还包括了高考失败的学生。学生在年龄、职业、兴趣、基础知识明显参差不齐。有的学员刚刚高中毕业,基础知识扎实,但实际能力较差,有的学员已工作多年,许多基础知识已经淡忘,但实践经验较丰富,近几年,客观上不便统一管理和组织教学。另一方面,由于普通高等教育大量扩招,成人高等教育的生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很大变化。每年报名人数越来越少,学校为了保持生源的规模与办学效益,降低录取分数线,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可以想象,生源质量的参差不齐与素质下降对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会是怎样的影响。

(三)师资队伍建设欠缺

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但仍然存在缺陷。附属于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机构的教师资源,一方面由普通高校派出,另一方面则采取招聘兼职教师。由于对成人教育的忽视,缺乏相应的教师授课质量监督。成人教育的授课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有的办学机构特为降低成本,启用退休教师或低层次的教师,聘请相近专业的教师或社会上没有教学经验的该专业人员现学现卖,一名教师甚至同时教四至五门课,备课时间得不到保证,等等。而教学质量的下降往往被教考合一的考核方式所掩盖。

(四)专业设置与内容“普教化”,脱离成人教育的宗旨

目前成人教育的专业设置基本与成人教育一致,或者是什么专业热门便设置什么专业。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没有一套规范的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权威教材,大都搬用普通学校的教材,忽视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但是成人教育的设立目的与普通教育不同,前者更倾向于为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素质、知识、能力。而成人教育的教学计划几乎就是挪用普通教育的内容,使成人教育失去了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也丧失了对教育对象的吸引力。

(五)学年制的实施不符合成人教育的弹性需求

学年制是学校按专业制订培养方案,规定学生的修学年限、应修课程,以班级教学为主,在规定学年中修满学习时数和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由于成人教育的教育资源以及管理人员的欠缺,为了方便管理,一般采取学年制的管理模式。同一专业的学生采取统一的培养方案。校方设置什么课程,学生就学什么课程,学生本身没有选择余地,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成人教育的学生由于更多的是在职者,各自的工作背景,工作时间都不同。这样的管理模式统得过死,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也不利于成人高校满足时代要求。

二、影响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成因

(一)注重规模效应,忽视内涵建设

许多高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顾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师资状况,盲目追求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只看重眼前的功利效益而忽视长远的社会影响,这种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和办学规模而忽视成人高等教育“内涵式建设”的弊端,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导致教学设施、教师资源都相对缺乏。

(二)教学管理过程失范,评估监督机制缺位

目前对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投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监督都缺位,表现在社会监督、行政监督和法律监督都缺乏力度,未达到经常化、规范化的程度;其教学质量的状况得不到及时的评价;教育教学尚未形成竞争淘汰机制。

三、构建成人高等教育保障体系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端正思想,增强质量意识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对高等教育提出的目标,也就是后来有关文件归纳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办学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遵循这个指导思想。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办学单位要时刻牢记质量意识,坚决杜绝只图多招生,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教学走过场的办学行为。

各院校要加强对成教工作的领导,转变观念,把成人高等教育工作真正看作学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学校教学工作的议事日程,解决好体制、人员、场所、经费等实际问题,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同时不断提高全体教职工的成教意识,使成教与普教的地位一致,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协调发展。

(二)纠正学生的思想偏差,优化生源质量

学校要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重视对学生品德教育,使学生明白唯有真才实学才能在当今社会上立脚,纠正只重文凭不重学识的观念。严格考勤制度,把学生的“出勤成绩”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以确保面授出勤率。

改革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考试办法,使之更加适合成人教育的特点。考试机构在确定考试科目时,尽可能考虑专业差别和成人特点,命题难易本着宽进严出原则适度偏低,以吸引更多的生源;考试时间可定为每年秋天,次年春季入学。既吸收普招落榜生,又不与普招发生冲突,院校教学资源也便于调配。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执行者,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和建设,对于保证其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对于成人教育,建立一支专职的教师队伍是不现实的。但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却是可行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对主讲教师实行择优定期聘任制度,制定出明确的主讲教师的条件、职责、聘期等,择优聘任成人高等教育主讲教师。这样既可以保持师资队伍的稳定,又可以通过激励受聘教师严谨治学、不断改进自己教学工作来保持师资队伍的高水平。而对于其他课程,由于资源有限,可以选择招聘兼职教师进行授课。

(四)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灵活调整专业及课程设置

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和职业所需的理论和技能。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结合成人教育特点编定专业、课程设置。不能完全效仿普通高等教育,要更多的倾向于教授某种急需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一方面在保证基础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增加实践性,提高操作性课程的比例;另一方面在保证本专业特色,相对稳定的专业基础课的前提下,适当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以拓宽学员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五)建立弹性灵活的学分制管理模式

学分制是指“衡量某一教学过程(通常为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学分制打破学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定学习负荷和学习进度及顺序,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消除了学年制的限制,是一种以目标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教学管理制度。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员来自各行各业,实行学分制,可以使学员根据自己的学习目的和特长,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地、灵活地选择课程,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

建立学分制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在课程设置上,应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确定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除核心课程以外,提供足够多的选修课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与能力选择。对于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应该借鉴普通高等教育的设置,确定适合成人教育的界限。选修课的设置应围绕主干课程形成由若干学科构成的学科群,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要多开设一些与本学科有关的交叉学科方面的选修课,介绍学科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篇8

一、成人高等教育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所存在的问题

1.教学质量监控目标缺乏规定性

目前,成人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缺乏对教学质量所要达到的质量目标的有效手段,缺乏科学的论证,而且质量标准存在随意性,背离了服务于保障教学质量的初衷。

2.教学质量监控过程缺乏规范性

在对教学质量的监控过程中,主要偏重于课堂教学,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保障较少;对理论教学保障较重视,而对实践教学环节则易忽视。因此,必须重视对教学全过程的规范建设与管理,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环节实施全面的有效保障。

3.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缺乏科学性

一般说来,成人高校在建立和实施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对指标科学性都比较重视,但对指标的遴选与指标的主要观测点缺乏科学的论证与检验,存在随意性。而且,实施过程中人为因素、无关因素控制不到位,有的成人高校尚未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学质量的评价难以达到真正的科学化、客观化、规范化,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此外,教学评价指标还存在模糊而单调、区分度较低、可行性差的问题。例如,我国成人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一般分为A、B、C、D四个等级,而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的“学员教学评估报告表”将指标等级分为“最好(前10%以内)、比大部分人好(前30%以内)、一般、比大部分人差(后30%以内)、最差(后10%以内)”五个等级,评价主客体都能够精确掌握指标等级的划定范围。评价指标的内涵准确,可以减少评价主客体对此产生的误解和疑问。而我国的教学评价指标或者粗糙模糊,或者僵化死板,比如有人提出了“对学员能力的培养”、“体态语的正确运用”等,在实际的评价过程中很难评定打分。

4.教学质量监控的功能发挥不足

目前,成人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对教学质量的目标导向功能、条件保障功能较为重视,但对监督控制功能、激励约束功能重视不够,尤其对教学工作的薄弱环节重视不够,从而导致了对教学质量反馈矫正效能的丧失,削减了成人高校的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价值与作用。

5.教学质量监控缺乏动态应变性

目前,成人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注重了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稳定,这虽有利于阶段教学工作的稳定,但缺乏不断对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及时加以改进和完善的机制。由于缺乏对教学质量保障的动态应变能力,对整体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效果不明显。

二、加强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建议

1.完善教务与教学质量督导工作

(1)以教务为中心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以教务为中心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从三个层次展开工作。首先,对与教学质量相关各部门职责进行划分;其次,对各种资源的行为进行规范;最后,各过程的管理制度等均应形成明确的规范体系。无论是哪一级的监控工作,都应从本级应承担的职责出发,制定出相应的制度与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保证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的有效实施。例如,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考评监控应以学期为考评周期,分平时与学期两个步骤进行考评和监控。对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可通过监控教学秩序、教学检查、收集反馈意见等方式进行,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完善教学质量督导是实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必要补充

教学质量督导要从宏观上把握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规律和教学体系的要求,充分考虑成人高校学生与师资的特殊性,使成人高等教育始终沿着提高成人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性人才的方向发展。

教学质量督导包括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活动、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从操作角度来讲,教学质量督导可以采取以下具体做法:首先成立一个在教师队伍中有较高威望、懂教育、会管理的教学督导组织。其次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听课、评课与信息反馈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的督导工作制度包括备课评价制度、授课评价制度、学生评价制度、作业批改制度、督导信息反馈制度。

2.质量管理制度的系统化建设

从本院教学各个环节衔接和协调程度来分析,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在系统性方面还有所欠缺。主要表现是教学质量微观的层次的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具体的教学过程与宏观层次的教学质量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评建工作中,应该集中力量,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形成和修订到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等质量管理的全部环节,制定该院教学工作的质量手册,进一步树立全员质量意识和全程质量意识,使教学质量的目标和要求得到全面贯彻和落实。

3.质量标准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从本院认真贯彻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看,教学质量得到了相应的保障。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还不是十分明确和健全,质量要求还不够规范和全面。这就要求学院以教学工作的长远发展为着眼点,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培养高质量的新型人才为目标,从每一节课入手,大力加强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建设,使贯彻和落实教学质量标准成为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自觉行动。为此,应该尽快组织教师和部分学生在认真研讨的基础上,切实制定和明确每一门课程新的教学质量标准,辟出一定时段,对各个标准进行必要的试行和调整,形成相对成熟、稳定、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教学质量标准方案。

4.质量监控手段的现代化建设

目前,在一定程度上该院已经形成了以考试加评估为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于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就实施监控的具体手段而言,需要进一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网上教学质量的实时动态监控。而要实现网络多媒体技术的顺利操作和推广应用,还必须全面提高成人高等教育领域教职员工的素质水平。同时,要大力开展各学科主干课程考试的改革工作,从考试的形式和内容的变革上,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层次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周青山.论成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6,(2).

[2]朱文玉.扩招后成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的对策研究[J].成人教育,2006,(1).

篇9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5-0026-02

一 成人高等教育目标定位

无论在何时在何领域,质量是永恒的主题,考评质量的标准是什么取决于所欲达成的目标。成人高等教育是一个老话题,其目标又如何呢?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对成人教育作了明确规定:“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体制,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从1994年到现在人们更多以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作为成人高等教育目标。李少飞按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增加技艺型、应用型、复合型的专业。在《国家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颁布之后,又增加了以终身教育为教育目标。李敏要把为构建学习化社会服务作为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成人高等教育应围绕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来深化改革。曲韵笙等认为成人高等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序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具有重要意义,成人高等教育是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 当今成人高等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

从学者观点及国家的纲领看,成人高等教育的目标实现必须是刻苦学习、努力学习,尚未达到寓教于乐的老年大学阶段,但现实存在与之相悖有诸多方面,现主要对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1.学生方面

现在的成人学生与10年前比较,存在诸多差距,最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极低门槛进入学校。《纲要》颁布前后,专科录取分占总分的50%以上,而2005年至今持续低于30%。高分中存在低能,但低分中很难存在高能。二是在入校后部分学生的表现很差,在学生意识方面,在他们的观念中学校办学仅是为了赚钱,缴了学费,他们就是消费者、上帝。有的把老师的告诫当耳边风,当问题出现时,还言之凿凿,认为交了钱该如何如何;把学校当茶馆的也大有人在,所以到课率20%是常态,很难达到50%以上。

2.学校方面

成人高等教育在历史上对承办主体在财力、声誉的贡献功不可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对教育投入的加大以及部分学校的高层更喜欢搞教育,从而导致成人高等教育边缘化。基于这样的对成人高等教育认识,从而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政策的出现偏差。如本应是学生共享的公共教学资源变成收费来源,甚至在学生吃饭方面都有附加费。并且教师承担的教学不算工作量,而且是教师的个人行为,不得与其他工作冲突。

3.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主要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对文凭的认可度,十年前是一票难求。而今江河日下,前景微茫,可谓望断天涯路也望不见自己的路。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不努力,学校不尽力,社会不信任,最后形成恶性循环。二是生源竞争。成人高等教育较早按市场规则运作,但又保留着计划体制特征。随着具有办学资格的主体增多,再加之成人高等教育行政管理政策滞后,出现了突破底线——少上课、甚至不上课的生源不良竞争趋势。

三 改善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途径

1.提高认识和加强管理

学校对成人高等教育要有充分的认识,在多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对成人高等教育未来发展充分思考,有远见地制定政策,千万不可把培训与继续教育等同。

教师是教育目的的执行者,是教育意图的贯彻者。教师方面应作好三个环节管理。一是教师聘请环节,聘请了好的教师,教学质量有了好的保障。二是教学过程监督,这可在一定程度上督促教师认真履行职责,防止偏差。有条件的学校可派出教学督导人员随机抽查听课。三是教学反馈,把成人教学纳入教师年终考试,这样既是对承担教学的教师完成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个全面衡量。

加强管理不仅使教学质量有保证,更在于学员从思想上意识到学校对成人教育的重视,对防止负效应的产生未雨绸缪。

2.思想教育与措施改革并举

教工(教师与非教学员工)引导,教师的诠释,古有“传道授业解惑”之说,今有“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之说。无论古今都把道业摆在首位,术业放在次位。教工应以自身的行动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混文凭转变为学知识、学做人。另外要探索变革。无论何种方法,都有其时效性。故应与时俱进,探索新的办法促进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可从考试作突破点。传统的考试模式基本是采用闭卷方式,题型也有一定规定,最大益处是标准化,易于操作,其弊端是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真实水平且有失公平。可考虑用一些新形式代替传统考试,如以课堂答辩代替闭卷考试、以实际成果代替闭卷考试。考试的变革既可促使学员对学习产生兴趣又可对教学起到间接的监督。

3.强化县级教育部门监督的权力

地县教育部门对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实际是省级教育部门管理职能的浓缩。纵观多数成人高等教育站点、教学班在当地教育部门几乎没有任何备案,更不要说报批了。但是教育产生的利益,除办学院校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学生的个体效益外,当地的未来发展受益最大,成人高等教育质量

直接影响该地的未来。地县教育部门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力为本地的未来而发挥其应有的职能,尤其关注省外院校与民办机构的组合。

4.改变评估模式

教学评估是使教学规范、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利手段。要发挥评估的作用,一定要使评估固定化、长期化,并由省内外离退休教育专家构成评估小组。另外,改变过去仅对院校的总评,转向对教学点的抽评,这样可以使评估连续不断进行,促使各院校时时刻刻都认真办学而不是应付一时。这样的模式可以防止院校造假,并在一定程度上杜绝评估中的人情因素。

改善教学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一蹴而就。除上述几点外,还有培养方案、教材、管理队伍等诸多方面也应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曲韵笙、刘义国.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7)

篇10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9-053-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把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立为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但近年来,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规模的扩大,其教育质量却是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证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已成为摆在所有成人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要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和便于操作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这是学校对教育质量进行自我评估和对教育质量实现动态管理的首要条件,也是对教学质量进行控制的重要保证。因此,开展成人高等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依据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于保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成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确立

我国《教育大辞典》把教育质量定义为:“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高低和效果优劣的程度”,“最终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衡量的标准是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前者规定受培养者的一般质量要求,亦是教育的根本质量要求;后者规定受培养者的具体质量要求,是衡量人才是否合格的质量规格”。瑞典学者胡森(Htmn)认为,“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就是指高等教育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或效果)达到既定目标的程度,或者说满足社会及受教育者需求的程度”。从这两种观点可以看出,教育质量至少应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为社会和学生提供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第二,要能够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这两点也直接反映了市场对教育的要求,学生的需要直接反映了市场个体的需要,教学目标则是市场整体对成人高等教育要求的体现。

学校教育质量是学校教育活动结果的体现,但作为成人高等教育来说,由于学生大多是利用业余时间前来参加学习,其参加学校组织教育活动的时间就是参加教学活动的时间。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实质上是其教学质量的体现。

在工业生产中,产品的质量由每一个零部件的质量来保障,而每一个零部件的质量则由每一个加工要素来保障。由于我们使用的是最终的产品,所以评价工业产品的质量只需要对其最终完成的产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就可以了。就教育活动而言,要评价其质量,理想的状况是对其最终的结果“受教育的人”的使用情况进行评价。但人不同于工业产品,人有意识、有思想,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改造的能力。受主、客观条件的影响,人在接受教育后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时间极不相同,有的很快,有的较慢。并且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对人才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就教育结果来说,具有动态性、模糊性和延迟性的特点。因此,就教育结果而言,简单地对其结果进行评价是片面的。

同工业产品的质量是由每一个加工和装配环节的质量来保障一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教学质量也由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来保障,而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质量由各教学组成要素来保障。如果每一个教学组成要素的质量有了保障,那么,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质量就有了保障,最终教育产品的质量也就可以得到保障。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来说,其影响教学质量的要素和环节是相对固定的。对一个学校整体来说,就教学过程而言,影响教学过程的因素主要有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保障、生源质量、教学管理、教学实施过程等七个方面。因此,我们可以从教学的本质及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入手进行分析,从这七大教学环节人手,找到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确定比较具体的评价标准,再结合对教学结果的评价,就可以对教学质量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

综上所述,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最终标准是学校毕业的学生在多大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要。但由于教育产品的特殊性,我们对教学质量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学生毕业后的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而需要把培养目标分解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对各个阶段的教学要素、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也就是需要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二、评价体系构建的方法

高等学校教学是一项关系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体系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对一门课程而言,每堂课的教学质量反映了这门课程的质量,一个专业所有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反映了这个专业的教学质量,所有专业的教学质量就反映了整体学校的教学质量。整个教学过程其实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组成,这两个过程一方面是相互独立的完整的个体,另一方面它们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来说,由于其参加学习的主体是已经走出校园的在职职工或社会人员,他们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机、知识基础、接受能力以及能参加学习的时间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相同的“教”带来的“学”的结果的差异会很大。所以,对于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来说,分别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评价教学质量更为科学合理。把教和学分开单独评价可以带来两个方面的好处:第一,可以单独评价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二者综合考虑就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质量;第二,可以更加准确地诊断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薄弱环节,有利于学校管理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改进教学质量。因此,我们从教和学两个方面,采用层级评价的方法,对课堂教学质量、课程教学质量、专业教学质量及学校教学质量分别建立相互独立的质量评价标准,通过自下而上的层层评价,最终对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做出客观的评价。这种层级评价的结构如图1所示。

不管是对哪个层级的质量评价,这一层的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但教学目标显得原则、抽象并且具有高度概括性。为了评价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必须要把概括表述的教学目标加以具体化,这一具体化的过程就是各级评价指标确定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指标是对目标的内涵和属性的反映,是把目标进行行为化和可操作性的具体化的分解。但是,任何一项指标都只能反映目标的一个局部和侧面,不能反映目标的整体,只有系统化的、具有紧密联系的指标体系,才能比较客观和全面地反映客体有关目标的整体。因此,从目标到指标,必须经过逐层分解,由总目标分解出不同层次的分级指标,然后对分级指标进行评价,这个过程就是建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

三、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文的分析,分别对课堂教学、课程学习、专业学习及学校教学总体情况建立质量评价指标,并且根据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给每一评价指标赋权。常用的赋权方法有德尔斐法、经验赋权法、秩和运算法等统计方法。本论文采用的是经验赋权法,也就是通过考察每个指标项在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程度对其赋予一定数值,分别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设计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

表中各个观测点评定的等级为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极差)等五个等级,对应的评分为A=1.0、B=0.8、C=0.6、D=0.3、E=0。

设每个观测点的指标为i(i=1,2,3,…,n),则每个评价表的最终评价得分为

根据P的得分评定质量等级,90-100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一般,60-69分为合格,59分及以下为不合格。

根据评价的内容,各评价表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要评价高层级的教学质量须将低层级评价表的纳入进行综合评价。如果要评价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必须将各表分别进行评价,最后根据各表的评分进行综合考评等级。这样不仅能反映出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更能细微真实地反映出学校各个层面的教学质量的好坏。

四、结论与展望

篇11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加快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迈进的步伐。成人高等教育的规模也在迅猛发展,招生总量逐年增长。这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国民特别是在职人员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大大缩短了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如何构建与新世纪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相适应的、突出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特点和可操作的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促进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长期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研究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基本借用普通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评准,主要体现为以学生课程(论文)成绩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但对成人教学来说,分别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评价教学质量更为科学合理。因此,要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可以分别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构建监控体系对其进行监控。

一、教的质量监控系统

1. 教学计划制订及执行情况的监控

教学计划的制定与管理,是确保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规格的主要环节。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计划的制订,既要体现出学科专业的规格水平及其科学性、规范性的特点,又要体现出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特点。因此,对教学计划的监控,是教学管理部门的主要重点工作。我们认为,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计划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证教学质量的功能作用:

(1)教学计划对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出应用性、实用性的特点。具体为:①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和够用为度。②专业课程的设置强调实用性、应用性和前瞻性。③强调知识结构的复合性,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加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2)教学计划对课程的规格、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这可以从教学的讲授内容、课程规格、学科要求等专业规格、水平方面,限定教师按课程规格教学,在课程规格要求的范围内创新发挥,不随意“缺斤少两”,从而达到保证课程教学质量规定的规格要求。

(3)教学计划对每门课程的面授学时数,都应有具体而明确的规定。这就从课程讲授的时间方面,限定教师授课必须严格按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讲授,从而在课程的教学时间和内容等方面,保证了课程规格的落实、完成,进而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的规格要求。

(4)教学计划对学生每门课程的自学时数、作业训练、社会实践等方面,都应有明确的规定,进而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规格和要求。

要保证教学计划的圆满落实,还必须建立一套与教学实际相一致的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积极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管理办法与措施。这期间,抓好教学计划落实的过程管理尤为重要。

2. 教学过程的监控。

(1)教师的选聘监控。选聘好合格的、适合成人教学的师资,是保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的组成,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以本校在职教师为主,同时兼聘少数校外教师;第二种是本校教师极少,以聘请校外教师为主。这就需要我们教学管理部门认真负责,从保证教学质量规格的角度把好教师聘用关,严格按规格要求选聘,并逐步建立起成教师资库。

(2)课堂教学的监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他是教学是否按照规定的目的、内容来进行;他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为人师表和授课方法对教学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课堂教学的监控可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通过常规教学检查动态地掌握教师教学的过程。常规教学检查包括教师的备课情况,上课情况,学习方法的指导,对学生自学的辅导,作业布置及批改,考前辅导等环节。可在学期的各个阶段对以上内容进行检查。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评教制度掌握教师的教学效果。在每学期中和期末集中组织各年级各班的全体同学,以无记名的方式对全体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遵守教学纪律情况、是否按成人的特点因材施教等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地掌握教师的教学情况。

同时,可建立一套教师教学质量评测与奖惩的制度,加强对教师教学及其质量的管理监督,并严格按规定要求执行。对于那些轻视成人高教教学工作,不认真备课、上课的教师,要坚决实行淘汰制;而对于一些教学认真负责、教书又育人的好教师,则要进行宣传、奖励。

(3)考试环节的监控。考试监控包括考前监控、考试过程监控和考后监控第三个方面。考前监控包括考试形式和内容的确定,试卷的审核、印刷、保密工作;考试过程监控包括监考的培训,考场的纪律,试卷的装订密封;考后监控包括试卷的评阅,成绩的登录、考试情况的分析。

3. 集中性实践环节的监控

集中性实践环节包括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成教生的集中性实践环节大多是在单位完成,学校对学生完成情况及完成质量的好坏往往是学校监控的一个薄弱环节。就目前成人高教毕业论文的情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和少许教师对毕业论文不怎么重视,教师论文课讲得过于简单,有的只把论文选题写出就完了,而学生则多不到课堂听课;二是很多学生的论文大多是网上下载的或摘抄杂志上的;三是选题简单、雷同、无新意的多,完全没有学生自己的观点;四是论文字数少,没有达到规定的字数。而作为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能力与水平的毕业论文,如果出现这些疵点,必然反映不出教学质量的真实面貌。因此,做好集中性实践环节的监控工作,也是成人高教教学管理部门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二、学的质量监控体系

1. 生源情况的监控

随着成人高校的不断扩招,成人本、专科的录取分数也不断降低。近几年江苏省的录取线本科基本稳定在130分、专科基本稳定在160分左右。对450分的总分而言,录取门槛已很低。同时,近年来成人专科报名取消了毕业证书的审核,从而导致大量的初中毕业生通过成人高考直接接受成人高等教育。所以对录取生源情况的监控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管理部门必须根据生源情况适当地调整教学计划和进度,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适当地调整上课的内容,以保证这些初中生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学习。

2. 学习过程的监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过程对教学质量的好坏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对利用业余时间来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教学生来说这一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教得好还要学生学得好。学生的学习过程监控包括学生出勤及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实验实习完成情况,学习效果情况,考试情况,毕业作业的完成质量等。

3. 毕业生信息的监控

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最终体现在毕业生的质量上,对毕业生毕业后的发展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毕业生的自我评价等信息的了解和反馈,则因此显得非常必要且极其重要。因此,必须建立定期跟踪制度对毕业生信息进行定期反馈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