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09:16: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景观设计行业现状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环保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城市园林设计不仅关系着人们对空间的要求,还关系着人们生活环境,现代园林建设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建设、市容环境建设以及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国园林设计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盲目性、大众性等。我国正大力支持园林景环建设,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自然风貌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等要素,现代园林设计的目的就是努力建设现代优秀的林园,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让城市园林景观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贯彻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观,建设更加符合现代化的当代园林。
1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现代园林建设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发展仅有几十年的时间,随着我国的城市化不断加重,环境也遭到破坏,所以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园林行业,努力为城市建设增添环保的活力,各城市规划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环保人士已经认识到园林建设对我们城市化的生态环境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正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化的园林。
虽然社会各界认识到园林建设的重要性,我们国家园林建设发展势头良好,然而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行业毕竟是一个新兴起的部门,在某些方面还是不成熟的,比如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盲目性和抄袭性,国外园林发展时间长、经验丰富,我国园林设计盲目跟风,缺乏个性,在建设时施工单位只追求高利润、高回报,不求园林对环境的调节作用,这就让我国园林景观设计行业走向下坡路,再加上我国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不扎实,国家投入资金少,园林行业想要发展就应该结合气候特征、地域文化特征以及自然风貌等差异,创造具有地方
特色的园林环境。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
2.2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美化生存环境,保护生态系统,切忌改变生态环境,可以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要充分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坚持生态优先化的原则。城市化的发展要注重环境,科学的园林布局才能让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最大化。要做到园林景观设计既能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又能切实为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做出贡献,充分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建设园林,采用先进的思想和观念,在设计时,要切实注重人工设计的园林景观与自然生态环境相结合,在设计硬质景观时要注意质量的设计,不能仿照模板抄袭,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有利的建设。
2.3在合理平面布局的基础上,注重竖向设计
平面布局是园林设计的一项重要课程,而竖向设计对园林景观设计者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需要在设计时满足人与视觉环境的情境沟通和交融,这样才能使设计与环境相协调,使人在感官上看着舒服,竖向设计要呼应居住区规模的大小以及整体风格规划布局,一方面可以增加造景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造景的品质,不仅可使园林景观设计更有艺术感与文化内涵,还要更具诗情画意,以境衬景,高品位的园林景观设计能够陶冶游客的情操,使其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现代园林作为一个娱乐活动的场所,园林景观的竖向设计变得十分重要。
2.4注重地域设计特点
在园林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域特点,设计时不能盲目抄袭,不能批量化建设,,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但不能盲目跟风,要打造有特色、有地域性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变,人们的审美也随着地域的不同而不同,根据当地特色建设有利于园林的实用性,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是项目融入地域特色的景观项目,每个地方都能做出自己的特色,园林设计要充分发掘当地特色,结合当地气候特征,与原有景色相融合。对于硬质景观,可以充分采用当地石材,进行粗略地加工,既节约了运输和加工的成本又能体现当地的地貌特色。再者就是关于植被,可以采用本土植物,因为植被不但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成分,又能表现当地的气候特色,是本地的标志,本土植物根植于当地,所以是当地生命力的象征。
3园林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园林设计发展虽然迅速,但是整体规划与设计的水平还有待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还存在缺陷,思维理念陈旧,与国际设计有差距,技术落后,这都导致了我国园林设计的低质量。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教育入手,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就要对从业人员进行系统专业的学科教育,园林景观设计手法陈旧,就要多学习先进的技术,多学习先进的施工手段和措施,增加创造力。
园林设计中还存在着选择植被的问题,选择植被时要结合当地环境特征,尊重生态学关于植物多样性的种植原则,不要一味追求名贵树种,最好采用本土植被或者采用适宜生存的植被,保证植被多样性,保证园林自身生态结构的稳定,才能让植被更好地生存。在后期维护时,许多企业就懈怠了对园林的监护以及管理,一味地在建设上下功夫,却忽略了日常的浇水、施肥以及修剪等工作,导致植被成活率低、即使存活也生长缓慢,后期经费跟不上,园林就会慢慢退化废弃,无法为社会与环境做出贡献,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做好保护与监管,及时调动经费去更换设备维护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园林虽然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也不是领先水平,这就需要我们国家在教育上做工作,增加从业人员的技能,设计师在设计时不要盲目跟风,要结合当地风土人情,采用多样的、合适的植被,才能让园林为社会、为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俊.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2,11(9):322-323.
一、高职教育在当前景观设计中扮演的角色
现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城市建设急剧增长,景观行业也迎来了美好的时代,但是随之而来的矛盾也产生了,景观设计在国内起步晚,基础弱,给景观设计教育带来很大的压力。正是基于上述景观设计在我国的尴尬现状,产生了本论文基于高职教育的景观设计,利用CAD+SU技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水平,使面向设计生产一线的高职学生在未来的设计实践中能胜任诸多复杂的设计任务。
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指出了高职教育在当前景观设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高职教育提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即用实际项目作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流程是这样的:构思,在纸上绘制草图,推敲后定下大概方案,用CAD来绘制推敲好的方案,然后把绘制好的CAD图转换到三维软件中进行三维效果的制作,以前用的较多的是3DMAX,但3DMAX要经过建模、建模、渲染后效果才看得到,渲染的时间很长,中途很难中止进行修改方案,而SU草图大师则能够在方案构思的过程中不断修改,CAD文件导入后,很快就能出立体效果,简单易学,非常适合我们的高职学生,也适应了当下景观设计的现状。
二、CAD+SU技术在高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CAD+SU技术在高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主要是研究CAD作为平面绘图的软件如何与SU草图大师相结合,通过SU草图大师的设计流程的学习,运用三维空间对景观的模拟,在教学中达到更好的效果。CAD作为工程制图软件,具有绘图精准、功能强大,难于完全掌握的特点,且在景观设计中主要针对平面设计。SU作为效果表现软件,具有表现迅速、功能简单易于上手的特点,主要针对三维设计。由此可见,上述两个软件在各个功能项目上成互补的关系。针对当前我国高职景观设计教学现状,我们在从CAD做的二维平面在向三维转换的软件中选择了SU草图大师,利用两者长处分别应用于景观设计的不同设计阶段,使得两者在景观设计中发挥各自的长处,并互补各自的短处,通过两者的组合使用为整个景观设计流程提供更为快捷、直观的设计方式。景观设计是一个空间的设计过程,所以要求学生有良好的空间营造,SU草图大师对初学者来说无疑对空间尺度和形态的把握有很大的帮助,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的课题设计和毕业设计存在很多的问题,学生对空间、尺度的把握很差,比如楼梯的高度、汀步的高度大小体量等等,不胜枚举,通过SU草图大师可以提高学生对空间尺度、空间形态的感性认识,然后和老师交流的时候很直观,自己也能很快发现不对的地方,空间感受也很强,通过三维空间的营造,对学生来说,和以往只在图纸上推敲,或者漫长的效果图制作等待,SU草图大师无疑把学生释放出来,发挥学生更大的能动性和创造力。本论文选用的两个软件中,CAD只涉及初级的绘图功能,而SU本身为操作简单的软件,所以对高职学生来说是最为合适的景观设计制图软件。在当下景观设计公司中,对景观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运用到的较多软件有:CAD、Photoshop、3Dmax、SU、VR等,因为景观设计的特殊性,对于其设计制图和表现,现在仍然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手绘混合使用,尤其是景观设计表现,虽然其他相关行业,如建筑设计表现基本全部使用计算机软件制作完成,但是由于景观表现真实性的难度较大,现有的计算机技术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故SU成为表现软件缺乏情况的首选,且当下不少景观设计公司也较多地选用SU作为制作景观设计表现的软件。因此本论文对于CAD和SU两种软件的选择也是符合当前计算机辅助景观设计的实际情况。通过CAD+SU技术在高职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使学生能熟练运用CAD与SU软件,在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上能更好地表达方案,与老师互动,交流更加便捷,在步入工作岗位上,能直接和甲方沟通,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结语
CAD与SU相结合使用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企及的优越性。它必将为高职景观设计教学提供一种全新的理念和方法,符合新时期高职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需要。通过分析,CAD与SU相结合使用技术的应用在高职景观设计教学领域是必要和可行的,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使学生能成为面向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真正做到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真正促使学生更好地就业或创业,真正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当代园林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综合水平的体现和标志。将我国古代优秀的造园造景方法与西方园林设计的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当代园林。
1.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不断迅猛推进,日趋恶化的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这促使人们增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担心居住环境的质量。城市景观设计师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追求崇尚自然 、力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期待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之路。
近年来,在国内现代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城市规划部门及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园林景观建设的重要性,建设园林景观,展现园林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理念之一。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园林景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将园林规划放在城市生态建设的高度上去思考。并根据气候特点、自然风貌以及地域文化特征等差异,营造出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当前,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体现出如下特点:
1.1把园林规划设计与生态环境结合起来 。一些城市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科学地布局城市绿地系统,使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得到了均衡发展。
1.2完善了城市园林景观的规划理念 。一些城市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坚持创新发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依据本市的发展现状、景观风貌、历史文化等实际状况, 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征且切实可行性的园林景观规划理念。
1.3创造了一批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园林景观设计作品。 一些城市从实际出发为满足城市规划的整体需求,通过有效的景观设计突出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内涵,完善了园林绿地系统创造出了指标先进质量良好、环境改善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平衡运行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化作品标志性园林景观雕塑和游乐设施,在园林绿地系统的布局上形成了包括块状绿地、带状绿地、楔状绿地和混合式绿地多种空间布局和模式, 达到了全面展现城市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的长远目标。
1.4引进了先进园林景观建设的施工新工艺、新材料。许多城市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注重行业创新,不断学习既有的先进工艺,以多种手段并用。在园林建设中引进并综合应用电子产品、 霓虹灯、仿生学 、音乐喷泉等新工艺和新产品,增添了园林规划和城市建设的时代气息。
1.5开始了节约园林的探索与推广。许多城市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自觉与不自觉地探索出了节约园林的理念,在园林建设中推广运用乡土树种、天然雨水及生产生活污水回收净化利用、生活垃圾分类循环利用及太阳能照明等。
2.当前我国园林设计缺失的原因分析
2.1行业缺乏规范。当代景观设计领域缺乏应有的行业规范,这个现象集中反映在名称、教育、市场管理等方面。①名称多样而不统一。以前惯称“园林”或“园林设计”,后又引入美国的称法叫“景观建筑”,后来又有叫“环境景观设计”,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不同院校因招生需求也与时俱进。②市场管理混乱。个体施工队伍常常以免费设计以及灵活的经营方式占有市场,特别是中小型项目;而大中型项目的方案招投标也多不规范,评委的专业素养也令人怀疑。再者景观产品有较大的可改造性,不良后果的责任也较小,重大事故就更少,这些特点导致了各方面的干预增多。在这种较为混乱的市场形势下,景观作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③目前没有统一的行业规范标准。所沿袭标准在室内设计、建筑规划里都能找到依据。
2.2盲目追求“档次”。问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往往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奢华考究,它意味着大量财力的投入。决策者往往在项目的开始便定了高调,而不考虑该场所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中的地位。
2.3对人性需要的关注不够。设计师不去关心景观设计完成后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往往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对景观设计人们都常常忽略它的功能却津津乐道于形式上的美,甚至有把功能等同于诸如休息桌椅、集散场地和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当然是相当满足。于是赞美之词不绝于耳,决策者、建设者和设计者,不用说都在这种氛围中深深地陷入自我陶醉中。
2.4模仿之风盛行。眼下景观设计越来越趋于雷同,成功的创新之作一旦问世,便被毫无节制地翻版。①整个社会的创新意识薄弱。决策者或业主往往把某地自认为好的作品作为范本,宁愿相信现成的也不愿接受新的方案构想。景观设计师也以适应为主,花尽量少的时间以取得更多利益。设计单位为了追求方案通过率,千方百计地了解业主的意图,迎合他们先入为主的思路。②模仿之风所以畅行,更重要的是整个社会对金钱权位的崇拜,追求一些就要舍弃一些。创新意识因此只能占下风。因而对比比皆是的雷同景观作品,大众的反应是如此的麻木。我们的舆论往往被引导到建设前后的效果对比,至于专业素养让她随建设市场大潮而去吧。③信息时代带来的设计趋同化倾向。信息时代极大地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景观设计师不出家门即可获取国内外相关信息和发展动态。对成功作品的学习以及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难免使各地的景观更易趋于雷同,产生“特色危机”。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3.1倡导基于生态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
生态理念已成为园林景观设计师内在和本质的设计理念,因为他符合久居空气污染的城市的人们企盼亲近自然和返归自然的愿望。西蒙兹也曾说:“景观设计师的终生目标和工作就是帮助人类,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他们的生活同生活的地球和谐共处。”这就告诉我们: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的园林设计成为未来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因为其创造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而备受当代社会的认可。不久的将来生态园林必将是城市建设的主流。
在景观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应注重将生态科学技术和景观美学原则相结合,创造出在尊重自然基础之上的完美景观作品。生态设计应是所有的景观设计中的一个普遍原则。遵循生命的规律,强调人为过程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对环境的破坏达到最小。例如,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循环使用材料,最大限度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能耗,极尽可能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竭尽全力保留当地传统文化特点,突出乡土气息。再如,一些景观设计项目,不仅能够通过雨水利用,创造部分的景观用水,有的甚至能够完全自给自足,从而实现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低消耗。
3.2倡导基于多元宽容精神的景观设计
在部分地区中,每个景观元素彼此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征相结合,构成人们所观察到的景观类型。对海外而言要能弘扬出中国特色,而对国内而言要弘扬出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但对本地而言则要弘扬出自我特色。因此,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当中能够积极的研究民族化、乡土化、个性化等方面的问题。
3.3挖掘景观环境中的民族文化资源
风景园林师首先要深入细致地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将城市历史文脉融入园林设计,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进而将凝聚民族智慧的资源得以传承并转化成在当代具有全球意义的文化价值资源。
4.结语
中国园林事业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事业,也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事业。园林景观设计是沟通人与自然的具体途径和手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创造可持续发展的人类生存环境,已成为当代园林景观设计师的首要任务。随着中国景观建设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规范,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园林景观行业定会有自己特色的设计品牌。
参考文献:
引言
随着近几年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土地利用越来越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城市中的自然景色和人工景观严重萎缩,居民居住舒适性快速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城市景观与城市发展的研究势在必行。
1城市景观发展现状
1.1城市建设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近几年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的用地不断扩大,在前期的城市建设中,因为缺少统一的前瞻性规划,再加上管理措施不得力,新旧建筑混杂拥塞,城市中的建筑相互独立,各自为战,城市的空间缺少整体性,显得支离破碎、混乱不堪。各建筑单体虽然具有自身的特色,但是缺乏彼此的协调以及与城市空间的联系,无论在风格、形体、色彩,还是在材料上,都没有任何关联,在城市的整体控制和规划上没有依据可循,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整体风貌和肌理。城市建设的不合理给城市的自然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不仅打破了原有自然环境的和谐,冲击了城市自然景观的美感,而且还对自然环境的生态循环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1.2“以人为本”的理念难以体现
目前,我国许多住宅区内景观设计,在很多方面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比如,在路网设计中,由于过于追求形式,导致道路弯曲复杂失去了便捷性;由于路面材料选用磨光花岗岩或无防滑的地砖,雨雪天居民摔伤的时有发生;有的住宅区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为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住宅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住宅区室外空间无一处“避雨遮荫”之地,遇到雨天、大热天,居民无法外出活动。
景观要做到“以人为本”,最重要的是设计者要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这样才能使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尊重、体贴人,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让住户能感受到舒畅的人性空间。
1.3 环保、生态意识欠缺
有的小区为了显示其豪华气派,搞起了高大的“城门”,硬地面积很大的“广场”。而景观设计决策人员对植物造景的意识却不强,在极为有限的可绿化空间里,不以植物造景为主,却硬塞进亭台廊榭,假山叠石等无生命的景观,使城市中本已严重失衡的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的比例更加失衡。他们没有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角度对植物进行合理的配置和造景设计,没有考虑城市绿色空间应具有的多样化功能,只注重硬质景观在图纸上的丰富表现,以迷惑市民和迎合房地产商的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态。片面追求硬质景观的结果使人们所期望的自然环境和宁静惬意的社区氛围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2城市景观未来发展趋势
2.1体现人性化的合理使用功能
在景观设计及建设中进一步强调人性化的意识,考虑人们在使用过程中的心理与生理需要。毕竟人是有情感的实体,研究人的情感活动与意志活动并运用自然与造型环境因素加以发挥与表达,是小区环境艺术、生态意识中一个个有价值的补充与完善。高节奏的生活使人的性情趋于理性、单调甚至麻木,物化生活让人几乎变成了一部机器。因此,小区良好的景观设计是为生活在其中的人民提供休闲与享受自然的空间,并满足人民对特定环境的精神需求和情感关注。
所以,在住宅区的景观设计里边,房前屋后的景观设计,楼间的景观设计首先就应该考虑到给老百姓创造一个家园的感觉,使老百姓能够在住宅环境里体会到回家的感觉和归属感,同时,要使景观的设计尽量达到易用、便捷的要求。
2.2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艺术水准
由于景观元素的多样性,景观设计在塑造场所特质方面比建筑设计有更大的空间,需要设计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挖掘场所的深层文脉和地域特征,展现艺术的创造力。同时,居住主题的景观设计是更为贴近普通大众的一种艺术形式,可参与性和易于维护性都是需要权衡考虑的因素。要多多关注和吸收一些国外先进的设计理念,创造出一批有地域特色和鲜明场所特质的景观设计作品。
2.3回归自然的景观设计趋势
目前,人们对于景观追逐的过犹不及,正使景观设计中的自然元素越来越少。过多强调人文景观,仅考虑视觉上的冲击,不仅费功费料,还使社区景观离自然越来越远,平添了住户身在其中的压力感。
原生态的环境是任何人工生态都不可比拟的,从生态的角度看,自然群落比人工群落更健康,更有生命力。然而,人是社会的动物,不能在原始的环境里生存。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尤其是居住建设中就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并利用生态学的原理提升和改造自然生态,最终使之适合人类居住的需要。从实践经验看,只有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才能建成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城市。因此,坚持因地制宜,将是未来住宅小区住宅景观设计的一大趋势。
2.4绿化养护管理是园林绿化行业远期的重要支撑点
园林绿化“三分建,七分管”,园林绿地的建成并不代表园林景观的完成,只有通过高质量、高品质的园林养护,园林景观才能逐渐的形成与完美。当前,我国园林行业已经走过了“注重园林建设,轻视养护管理”的发展阶段,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作为园林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发展迅猛,蕴含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仅北京市城市绿化面积就达63,540公顷,而每平方米的养护费就大于6.5元。目前国内2010-2011年开工的市政园林建设项目已全面进入养护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城市园林绿地面积共2.24亿公顷,全国绿化养护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同时,绿化养护市场现已逐步打破原来由政府园林单位垄断养护的局面,开始了比较充分的市场竞争。由于目前国内市政园林养护业务主要以三年承包的方式分给各地园林局下属养护队,公司尚不能大规模参与竞标;三年期满后,各地市政园林养护业务有望开放招投标。随着我国绿地面积的逐年增长,养护市场将继续增大而且是积累式的增长,将会成为我国远期园林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3结束语
城市景观是城市发展的积淀,现代城市的发展要结合当前人们生活习惯和当地地域文化的特色,注重生态可持续的发展,注重人性化的景观设计,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343-01
一、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对城市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管理,以适应或达到城市发展的要求,并对城市的景观设计进行指导,是对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通过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恢复来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并促进对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的保护。
二、景观规划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景观规划定义
景观规划有两种不同的定义。一个是ForMan(1995):空间上镶嵌出现和紧密联系的生态系统的组合,在更大尺度的区域中,景观是互不重复且对比性强的基本结构单元,它的主要特征是可辨识性、空间重复性和异质性。一个是肖笃宁(1997):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城市景观(Urban Landscape)是建筑学中一门范围宽泛、很综合又难以准确定义的专业。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房屋建筑应当是它构成的主体,并有建筑以外的空间环境相辅,两者合起来称为城市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建筑是创造为人生存和工作所需用的空间场所,基本要素表现为功能实用,造型美观和经济等。城市的景观是建筑物外的一切,人工的、自然的,是人们工作和休闲用的空间环境。它要求舒适、安全而更具观赏性。建筑有明显的技术性、经济性和对城市的直接作用。景观更具社会性、时间性和间接作用。建筑对城市常表现为强势、刚硬,景观常表现为弱势、柔韧。历史证明:世界上称得起优美的城市多半是建筑和景观和谐地统一,刚柔相济,相辅相成。有多样丰富的优美的城市空间和景观环境,让人们生活在其中感到舒适、愉快,得益健康,并有着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内涵。
2.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景观设计在中国明显落后西方发达国家,有着先天的弱势,加上全球化进程加快,东西方文化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国景观在矛盾重重中不断改变进化,很大程度景观设计是在古老的风景园林基础之上开始成长的,但中国景观面临着很多问题,尽管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发展很快速,但是机遇跟危机总是互相伴随的,而且国内景观设计普遍存在着文化失语现象,对中国本土地域文化的独特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然而景观设计对中国来说是一门迟来的专业,当发达国家早已走在前列的时候,我们才刚刚起步,在这个初始的阶段,景观设计在中国的发展还是有着很大的阻力,景观规划是一个综合的整体,我们虽然在古典园林上以前到过巅峰,有过独领的年华,但景观设计学走进中国才十多年,只能算是刚刚兴起,在没有成熟的景观体系下,国内普遍存在的文化丢失现象成为中国景观设计规划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 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不同点
城市景观规划基本立足点是满足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审美的需要,对城市各项景观要素采取保护、利用、改善、发展等措施,为城市发展提供从全局到个案,从近期到远期的总体性政策要求。并体现、控制、引导城市物质建设风尚,促进城市景观体系的良好形成,而城市规划偏重于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主要内容有空间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绿化植被和水体规划等内容。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位于城市管理之规划、建设、运行三个阶段之首,是城市管理的龙头。
2、 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同点
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从城市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内涵可以知道,实际上,城市规划中包含着景观设计这一因素,景观作为城市的亮点和呼吸道,它的合理设计和分布充分体现了城市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生态化的绿色设计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城市规划所要实现的一个目标。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两者都需要结合人文、历史、自然、人的行为心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3、 城市景观规划对城市规划的依赖性
景观规划是城市规划的具体体现,景观规划着重于对城市的景观构成要素以及城市的总体形象进行合理的设计,要构建城市的景观要素之前,需要先对城市的整体形态与格局具有清楚的把握,优秀的景观设计都是建立在这项基础之上的,因此,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整体形象及格局分布的科学划分,对景观设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四、城市景观规划发展的建议
1、城市景观规划发展的建议
19世纪90年代,中国的景观设计行业是一个转型期,全球化一体的进展,中国社会在外来经济的冲击和机遇下经济的繁荣发展和对环境问题意识的提高,使景观设计获得了飞速的发展,景观的内容和知识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加接近国际路线,也就是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从传统的花园,庭院,草城市广场,街道,街头绿地以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甚至整个地球都属于景观设计的的范围,这也给景观设计师们带来了众多的机会,中国遍地的景观事务所也遍地开花,景观设计在中国获得广泛的关注,我们应发出自己文化的呐喊,中国土地资源辽阔,自然人文景观资源极为丰富,这独有的环境需要景观设计师和规划师们共同去保护,去协调,从而能创造出适合自己民族的,也就是属于中国独有的景观,当代景观需要超越民族文化同时,才能在世界景观中屹立不倒,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和美观性越发的关注,这就激发了高校对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重视!如何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这个行业里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性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艺术教育者面前必须要去解决和思考的问题。
一 高校“景观设计”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为培养景观设计大师摇篮的高等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新形势下解决好景观设计的创新教学工作,是我们每一位环境艺术设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近年来随着景观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和社会对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有了新的要求,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考核方法已经不能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1)教学目标不明确,内容与实际结合不紧密
据调查,在中国的大部分高校里面,景观设计课程一般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下面开设,而这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却包含了室内设计,展示设计和园林景观设计等,没有一个明确的侧重方向,导致学生完成四年的学习任务以后专业方向不明确,专业知识不精通!
在我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里,相对而言比较侧重于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课程虽然被列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核心课程,但由于周期短,课时少,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加之没有景观相关的前序课程和后续课程,导致教师授课时只能浅浅而谈,浅尝辄止,学生往往学到的也只是一些基础理论,缺乏对实际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做出的设计没有创意且与实际脱离,很难付诸于实施,以至于走出校园时无法真正适应这个行业市场的需求!针对这种现象,明确教学目标,改革教学内容,转变教学重点,结合市场加强专项实践训练,让学生在实践当中去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2)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落后单一,盲目追求课程技能训练
在目前的“景观设计”教学中,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听课为辅,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课堂中缺乏师生的互动和与实践的结合,从而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差。近两年,随着手绘和电脑绘图的热潮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起,学生错误的认为手绘效果图和电脑效果图绘制能力的好坏,决定了专业水平的高低,痴迷的钻研电脑的新技术和手绘的新技法,忽略了设计理论的学习和设计创意的提升!加之专业教师在学生考核方式上过于单一,题型设置偏向于广场设计或小区住宅的设计,作业全部用电脑效果图来表现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为了效果的表现消耗了学生大部分的精力,从而使作品普遍缺乏创意,且作品表现形式与外面的景观公司的主要表现不一致,使考核与就业能力要求不接轨,既没有真正考核出学生的水平,也没能促进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
“景观设计”作为一门实践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这样的教学方法和考核形式既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违背了大学本科教育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难以真正实现设计艺术的创新和突破。
(3)学生综合设计表现能力弱,过分关注市场效应
设计不仅仅是一种商业行为,更多的时候我们认为是一种文化,把设计和金钱过分的挂钩,只会让我们丧失更多的好作品。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校外实践,由于缺乏对设计本质的认知,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去创新和思考,一味的照抄照搬国内外的好设计作品,以至于让自己在专业水平上没有很大的提高,也很难在未来设计的道路上走的更高、更远!从近几年毕业的学生看,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很难很快的去适应和胜任工作的要求,造成的原因主要还是学生综合设计表现能力太弱,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不清楚景观设计的程序和方法,缺乏对景观行业的全面了解。比如拿到一个景观项目,由于对景观行业的社会形势不了解,无法给与设计项目正确的定位,以至于从接手设计到建设施工的过程、步骤模糊,缺乏对空间设计的敏锐性,不能准确判断出空间规划设计的优劣,理论基础薄弱。第二,没有创新思维,缺乏设计创意。学生整体理论知识匮乏,文化内涵不够,设计总是流于形式,以至于整体的设计构思没有创新和内涵!第三,综合设计表达能力弱,基本技能不过关。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设计图纸表现不规范,整体设计文案的版式不美观,跟方案设计风格不符合。二是口头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的跟甲方沟通,将自己的设计理念很好的表达出来。第四,没有团队合作意识,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由于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多数以个人为单位进行实践练习,缺少团队合作训练和专项训练,导致学生重视个人想法,缺乏团结合作的意识,从而在进入公司上班时无法快速融入到一个设计团队中去,影响了设计作品的质量。
二 创新意识在景观设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及意义
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民族才有希望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强国。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1]它是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一种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表现形式,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是培养景观设计人才所必需具备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只有注意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为创造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艺术设计中所谓的创新意味着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推陈出新,打破常规。没有创新就无所谓设计。创新设计能引领时尚,提高大众的品味,传播流行文化。对于设计师来说,创新思维是第一要素,没有创新精神,就没有观念更新,设计作品就缺乏生命力和丰富的表现力。同样一个主题,不同的设计师会做出不同的设计,其亮点也各不相同。如果设计中缺乏了创新,也就缺乏了个性,从而就很难成长为真正的设计师!随着景观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景观设计师的要求已不再是会设计,能设计就行了,它需要的是理论丰富,技能娴熟,有创新能力的现代景观设计师。因此,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景观设计人才的培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 在“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加强专业理论教育,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景观行业的不断发展,人才的竞争日益加剧,社会需要更多动手能力强及适应性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专业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教育,以理论来指导实践,围绕素质教能与技能教育并举, 全面提升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建立一套能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景观教学知识结构体系,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以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考核学生优劣的标准。“景观设计”课程作为一门设计实践课程,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创新能力为课程的主要目标!
在教学方法上,采取用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辅导为辅,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强调学科知识间的纵横交叉,通过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2)加强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内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以“课题教学”的形式,来实现以往教学中以“欣赏项目设计”向“参与项目设计”的过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创新的实践能力!另外,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景观设计大赛,以此来补充教学中的实践课题项目,这样既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也是锻炼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途径,使学生对当前的流行趋势和设计元素有更好的把握!教学中这样的实践环节,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极大的提高了自我的创新意识!
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在认识和实践中反复循环和螺旋上升的,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需要理论和实际的反复历练,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景观设计实践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从学习基础理论知识,逐步成长为能将这些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必须依赖于实践的过程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景观设计课程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系统和全面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 结语
经过对景观设计教学中以“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改革研究的思考,我们清楚的认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创新我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强调教育过程中的实践和创新!我们要培养有眼光,有创新思维的设计大师!如果我们只通过市场效益来判断设计的好坏,通过就业率来衡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办的好坏,那我们即将面临的就是行业的停滞不前!因此,对于每一位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者来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景观设计人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孙敬全,孙柳燕 《创新意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 李泉涛 , 施国盘 . 论艺术设计教育的创新人才培养 [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5):107.
[3] 葛丹 . 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学思考——寻找适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形式 [J]. 艺术与设计 ,2009,(7):108-110.
[4] 谷彦彬 . 创 新型艺 术 设 计人 才 培 养 模 式的 探 索与实践 [J]. 装饰,2005,(11):72-74.
在我国公路景观较西方发展晚得多,西方国家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开始注意到了公路中的景观问题,而我国则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才开始的,中间差了好几十年。起步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公路规划设计在景观这一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公路景观一直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与投入,尤其在是否考虑交通安全上,造成了至今的低水平,止步不前,甚至在一些公路路段的设计时某些公路景观对交通安全起副作用,甚至成为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对于高等级公路景观设计,在考虑美学的同时,兼顾交通安全也是必不可少。我国公路景观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时间去发展。其中更需要向那些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去学习。
1 我国公路景观发展
1.1 发展过程
我国的公路景观起步较晚。1978年,我国陕西省汉中地区公路管理总段,选择运用公路美学方面的知识,对道路进行了外观的改善和景观设计,逐步使辖区内的道路现形流畅,并且使道路与周围的自然景观、建筑物等原有事物保持协调,而且行车中的人产生优美舒适的感觉。在1983年,我国交通部制定颁发了《公路标准化美化标准》,称为GBM工程―GONGLU BIAOZHUNHOA MEIHOA,要求道路保证美化、畅通、绿化、整洁,路、景
、物相互交叉协调,构成流畅、安全、舒适、优美的道路环境。2010年,颁布了《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1.2 发展现状及原因
1.2.1 发展状况
据统计,2012年底,我国的公路总里程已达到423.75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了11.1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9.62万公里,已经超越美国的9.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可以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公路建设已经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绩。
但是,具体来看,在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上,却始终走在世界的后面,问题重重。首先,单纯就公路景观的规划设计来说,在我国,至今还未形成相关系统的公路景观规划设计规范,行业内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都可以按照自己所了解的来做。其次,在公路行业内,公路景观的作用还并被领导、权威人士所认可,甚至不屑;同时,在公路的立项、规划、设计、施工的过程中,公路景观的规划设计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更多的考虑的是经济节约、施工方便等“更为实际”的因素;甚至,某些景观师鼠目寸光,为了迎合领导的经济考虑,并未真正尽自己的职责,还有些甚至随便敷衍;另外,作为公路规划设计中的冷门,我国现在缺乏真正公路景观方面的建造师,而不是结构师。
在公路景观设计过程中,过多考虑局部效果,施工过程中人工痕迹明显,单纯追求“美”的效果,忽视交通安全等,都是我国现在公路景观设计的短板。
就交通安全上来说,道路某些路段未能避免危险线形;绿化,结构物只当作一般附属结构,不给予充分重视,某些甚至遮挡视线。
近些年,我国开始有过对于“基于交通安全的公路景观设计”的研究,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
1.2.2 产生的原因
首先, 存在一些现实原因。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而经济建设又离不开交通运输,因此我国必须大力发展道路的建设,在经济建设的时候求快、“求量”,却忘了“保质”,即没有充分考虑公路各方面的建设,其中就有公路景观这一块,同时造就了公路景观的冷门,因为大家都不重视。
其次,就我国传统文化原因来说,从古至今,我国都追崇的实用精神,决策者更愿意去保证公路的实用性。不愿在景观投入太多,同时错误把景观纯粹理解是艺术、园林方面的东西,而忽略了道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以及给行车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实际上,虽然公路满足了结构的功能要求,但是在安全性上存在隐患。虽然满足了了技术要求,但是在某些路段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
另外,就具体原因来说,公路设计中景观设计与土建工程设计严重脱节,二者并未在设计中互补,形成统一,基本是在土建基本完成再有景观师来考虑景观的设计工作,最终造成景观设计成为了装饰设计,景观设计并未在公路建设工程中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反而成为“附带的工作”。
以上原因造就了我国公路景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今一直止步不前,跟西方国家形成了很大差距。
2 结论
我国现在公路行业并不缺乏结构师,但是很缺乏建筑师。我国的公路设计功能性与安全性这两个方面已经逐渐成熟,因为这几十年我国一直着重发展这两个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取得很多的成就,从理论到技术实践运用都做得很成熟。但是,在公路景观这方面,却做得远远不够,投入得太少。
无疑,我国的公路建设在公路景观设计这方面,尤其是基于交通安全的景观设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李旖,曹帆.高速公路景观安全及其设计要点分析.西 安:长安大学,2013.
[2]崔兴风.高速公路线形及景观安全评价研究.新疆:新疆 晋昌公路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
[3]彭俊杰,刘华伟.基于交通安全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浅 析: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4] 陈太华,万冬华,马良成.基于交通安全的公路景观设 计.重庆:重庆交通大学译,2011.
一、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现状
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在不断变化提高,也越来越在意生活环境和生活的品质,这也对当代景观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既可以从传承发展的角度出发,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去寻求创新发展,也可以借鉴西方景观设计手法来结合自身的特色创造发展,同样也可从山水画艺术中去寻找现代景观设计的契合点,相互作用,创造出具有符合时展而又具有自身民族文化气质的现代景观。园林景观设计是与居民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所见最多的为住宅区景观设计。规划设计什么样的景观,传递什么样的文化价值思想,满足什么样的人群需求,都是我们景观设计者的工作任务和价值体现,要做到真正以人为本任重道远。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受西方现代景观设计影响比较重,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大多有别于中国传统的景观设计手法,设计作品多数偏西方设计手法。在内容和形式上依托现代建筑的形式,追求对称几何式的景观设计形式。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装饰材料比较过去而言发生了重要的改变,由传统的土木结构发展为钢筋混凝土、玻璃幕墙结构。在小区建筑中不管是中式或欧式建筑,也与传统的设计方法完全不同。从传统园林建筑中去寻找可用的设计元素作用于今天的设计中,是一种传承的创新。
二、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一)可持续性和生态发展
老子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哲学观,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活动中,设计应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要素,因地制宜,也是对自然的尊重。充分去挖掘利用当地的景观元素,发挥出新的实用价值和审美功能。结合自然的景观设计应该按生态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以顺应自然的发展而不至于去破坏生态环境。它以就地取材为原则,运用本土植物和乡土材料把景观设计成一个有机体,充分利用自然水和适度依靠人工水结合,以最少的人工成本可持续地运转及生长,创造出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二)景观设计逐渐走向社区化
景观将作为城市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更加开放与多元化。无论是江南水乡小镇,老北京城的胡同,上海弄堂,还者是意大利中世纪小城,繁华都市巴黎、伦敦、洛杉矶,好的城市景观都是由不同空间交织而成的有机整合,而不是孤立的、隔绝的自我封闭空间。因此,未来的景观设计将是把城市化、社区化的发展,突破住宅小区围墙的范围,建设开发的公共空间环境,突破壁垒。它所追求的是在尊重自然环境条件下创造城市和谐建设发展,实现社区与城市的融合,工作生活与商业发展的融合。从单一的花园式景观发展成社区化加上花园式的环境,倡导人的社会,在自然生活环境组建社交平台,为广大居民提供真实、开放的生活空间,使人们自觉参与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之中。
(三)景观设计的复杂化
由于地域文化差异性明显,社会多元化发展趋势明显,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人的审美和追求差异明显。园林景观设计在寻求产品的精品化、个性化的同时,还需面临不同人的需求与不同行业间的协作,不断拓宽设计的深度与广度。在满足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基本设计思路下,也要避免因工业化而导致特色消失、设计雷同,应发掘出特色地域文化,提炼出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形成特色景观元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设计所面对的群体越来越广,曾经只为少数富贵阶层服务的景观变为了社会化的商品,成为普通人的生活必需品。由于行业竞争和审美提高的压力,也促使设计师不断去追求设计质量,进行大胆的创新,运用各种相关的新技术不断尝试推陈出新。使用工业化时代所创造发明的新材料与新技术,结合各种不同元素和设计风格,因地制宜,创造地域文化特色鲜明富有时代特征的新景观。
(四)发掘民族文化资源
倡导地域性和多元化的文化包容精神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坚持的原则,寻找特色文化,保持差异化设计建设,不能抹杀掉地域文化精神。现在城市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对于不同的城市没有新鲜感,到处都是一个模子刻画的,对于游人来说可能只有品尝当地的小吃才能感受下地域文化的差异了。城市园林景观的发展应该坚守地域民族文化精神,就应当承认地域文化差异,倡导个性化的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是对外交流、对内传承文化最好最为直观的载体,对外交流而言要能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新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形式;就自身景观设计发展来说要担负传承优秀文化、展示民族特色形象和气质;针对地方发展要展示出地域环境、人文精神、名族文化。这要求我们的设计要去研究民族化东西,更好的发展乡土化、个性化的当代景观。
三、苏州博物馆对现代景观设计发展的启示
(一)在继承中创新的原则
苏州博物馆设计的“中而新”的理念,即有古典园林的传统元素,也有现代设计的元素与方法。中国古典园林在历史发展中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经济、文化艺术、审美意趣的全部精华,可以说是实物陈列的历史。其传承多年的造园手法在现代设计中依然值得借鉴使用。苏州博物馆中,借拙政园白墙面,结合叠山理水的手法,创造了一幅写意水墨山水画卷,运用到了中国山水画表现手法以及园林意境营造手法,而传达出的又是充满现代意境的园林形式。苏州博物馆一方面在造园设计上注重现代人的行为需求习惯、审美情趣,在继承发扬古典园林艺术的基础上创造符合现代人生活的园林景观形式。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园林景观设计技术,新手法、新材料丰富了景观设计的手段,结合现代设计手法是园林发展的必然。
(二)发展具有自身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
西方的园林景观设计追求几何对称的规则,而中国园林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念,这是和地理环境、文化价值、民族传统等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差别。今天的中国园林要想在在世界园林上保持自身的特色,必须在运用现代技术的条件下保持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差异化特色,不能模式化发展。苏州博物馆就是用现代的技术手段重新诠释了粉墙黛瓦的江南园林特色景观,结合山水画艺术表现手法,继承并发扬中国特色园林文化。结合地域环境因地制宜,从民族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元素,才能避免千城一面的出现,营造出具有中国自己民族风格的现代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2户外活动场所儿童行为活动探析
通过户外儿童活动场所景观设计与儿童素质培养联动关系的研究发现,场所中儿童的行为活动已然成为儿童素质培养和场所景观设计之间的唯一联动节点。因此,如果想通过户外儿童活动场所的景观设计来实现培养和提高儿童综合素质这一目标,首先必须从分析在该场所中的儿童行为活动入手。本文从道德行为、智力表现、身体体质表现、心理反应及社会适应性5大方面,对儿童行为现象及原因体系展开分析,并形成了“儿童素质行为现象—原因”体系。纷繁复杂的儿童行为活动现象背后既有深层次的社会根源,更与场所的设计和营造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应该说,儿童户外活动场所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该场所中的各种儿童行为活动的发生和发展,并最终影响到儿童相应方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本文在充分分析儿童户外行为活动的基础上,以景观设计为途径,尝试着构建起一套儿童户外活动场地“景观设计—行为活动—素质培养”的联动机制。
3儿童户外活动场所“景观设计—行为活动—素质培养”联动机制的构建
3.1儿童户外场所行为活动的景观设计机制的提出
在充分分析儿童户外行为活动表现的社会及场所设计原因的基础上,对儿童户外现场及儿童素质培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分析研究,针对儿童道德、智力、心理等5大方面的素质,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相应的设计途径和措施,同时,在相应设计措施类型下分别对具体的景观空间及场所行为活动安排进行相应的探讨,并形成了相应的景观设计机制。可以发现,尽管本文针对每一大类素质的培养都提出了相应的景观设计措施,但繁多的设计措施如何在一个场所设计中同时展开又成了一个新的棘手的问题,也就是说,要让各类设计措施在同一个场所设计中发挥最大的效果而又不至于互相冲突和消耗,必须在各个景观设计措施之间构建起一套联动机制,通过该机制,让设计措施之间形成互相促进的作用,使每一设计措施效益发挥最大化,进而达到儿童户外活动场所景观设计效果最大化乃至儿童素质培养效果的最佳化。
3.2户外儿童活动场所景观设计联动机制的构建
为了构建场所景观设计的联动机制,首先应该对城市户外活动场所空间按照场所的空间环境特点进行分类,把纷繁复杂的城市户外空间归结为商业型、居住型、度假休闲型、城市交通型及专类型5大类。同时,针对每一城市户外空间类型的环境特点,的各类型景观设计类型措施进行针对性、互促性、强化性地重新组合,形成适合该类城市户外空间类型特点且有利于提高儿童综合素质的儿童户外活动场所景观设计机制,即:“商业型、生活居住型、度假休闲型、城市交通型、专类区”5类环境下的儿童户外活动场所素质培养的景观设计联动机制。并提出了符合该类型空间环境特点的设计目标、原则、措施等。
4海口白沙门儿童户外活动场所景观设计
在比照景观设计联动机制的基础上,以海口白沙门城市户外空间为例展开基于素质培养的儿童户外活动场所景观设计探析。研究地点区位示意图
4.1研究对象的选择
选取位于海口市海甸岛的白沙门区块,该区块在功能上集居住、教育、旅游度假、商业经营、厂区生产、城市交通于一体,属海口市人口最密集区块之一,其空间类型基本上涵盖了各类型城市户外空间。在这一区块中,选取“白沙门村临街小游园、白沙门商业街、碧海浴场、污水厂厂前广场”4地点中的儿童活动场所作为研究对象。
4.2景观设计探析
为便于表述的统一性,分别从“现状、属性、优势、存在问题及景观设计应对措施”5个方面分别对这4处研究地点中的儿童活动场所进行探析。
4.2.1白沙门村临街小游园(表5中居住和交通氛围2类)
1)现状:位于白沙门村居住区出入口及人民大道旁,面积约2500m2。
2)属性:属于居住氛围型和交通氛围型城市户外空间。
3)优势:便利性、可达性强,方便居民使用,处于城市快慢行系统中,属于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植物景观优美。
4)存在问题:景观空间安全性不够,功能设施不完备,缺乏有效的儿童活动场所。
5)景观改造措施:
①以疏林草地、铺装场地、沙坑等设立符合不同年龄段的有效儿童活动场所,解决活动场所有无的问题;
②在现有植物配置基础上,从场地空间形态、铺装形式、儿童活动内容、设施配置等方面营造空间场所的丰富度、艺术性,解决儿童有效活动场所缺乏问题;
③由于紧靠居住区,强调儿童活动场所设计的包容性,可以吸引家庭其它成年人参与到场所中来,提高场所的利用率;
④由于临近城市干道,场所的设计应尽量利用地形和植物配置来降低城市交通对场所带来的干扰,特别是安全方面的影响
4.2.2白沙门商业街
1)现状:介于公园和大型居住区之间的一条以商业娱乐休闲为主的商业街,长约300m。
2)属性:属于商业氛围型城市户外空间。
3)优势:紧邻公园和居住区,日常人口多,由于商业运作因素,各种商业性儿童活动场地多,有利于儿童心理素质、智力素质的培养。
4)存在问题:
①活动特色单一,过多地强调探险精神(如海盗船等),
②对于商业运作以外的公益性大众化活动场所设施陈旧,影响儿童参与性;
③各场所在创意性、景观性方面吸引力不够,地方文化特色较弱,对于儿童的社会适应性素质及道德素质的培养不利。
5)景观改造措施:
①在保证商业运作为主的同时,适当增强和改善公益性、大众化活动场所的场地和设施;
②在商业运作的基础上,除探险性内容外,还可以增加诸如集体协作性、科学趣味性、艺术性等内容的活动场所,强调儿童活动场所主题内容的多样性,以利于儿童多元素质的培养;
③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解决儿童活动场所平时闲置节假日挤破头的不平衡使用情况,提高场所的使用率。
4.2.3滨海浴场
1)现状:位于白沙门公园北端包括滨海泳区、沙滩及带状滨海绿地3部分。
2)属性:属于休闲氛围型城市户外空间。
3)优势:
①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使场所本身就具备较强的景观艺术审美性(如壮阔的天景、海景)和生态环保性(无污染的水质沙滩);
②登陆海南纪念广场、开阔的沙滩海面为儿童开展各项沙滩水上活动奠定良好基础,有利于身体素质、智力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的教育培养。
4)存在问题:
①场所活动安全保障性弱,浴场沙滩日常维护管理缺位,使儿童难于参与其中;
②活动内容不够丰富,基本停留在看海的状态之中,难于实现儿童素质的培养。
5)景观改造措施:
①规范滨海浴场的安全及日常维护管理,让儿童能够安全地参与场所内各项活动;
②加强海面、沙滩运动型、游戏性、环保型等儿童活动项目的策划并设置相应的活动场所,让孩子们有活动参加,避免单纯地停留在看海的低层次。
4.2.4污水厂厂前广场
1)现状:位于污水处理厂前,原先并非儿童活动场地,但由于良好的可达性、临水性及低干扰性,目前该场地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儿童航模基地和轮滑场地。
2)属性:属于专项型城市户外空间。
3)优势:
①良好的可达性;
②受外界干扰小,安全性强;
③毗邻公园景观环境佳。
4)存在问题:
①由于属于厂前空间,场所中的轮滑、航模活动并非设计安排,具有很强的自发性和暂时性,不利于儿童素质培养活动开展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②缺乏必要的场地管理,无法规范场地内的各种儿童活动。
5)景观改造措施:
①充分利用场地的优势,规范管理,形成航模轮滑主题特色鲜明的儿童活动场所并稳定下来;
②在解决好污水厂厂前景观效果和停车的前提下,在不妨碍厂前交通的情况下,完善与航模轮滑场所配套的其它景观场所,解决家长陪同、参与及路人观赏航模轮滑活动的需要。使得该场所成为培养儿童智力素质(航模制作)、身体素质(轮滑)和社会适应性素质(航模精准协同操作)的户外活动场所。
我们环视国内外,再纵横古今,认为有必要从以下几点分析居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首先,近年我们的房产行业出现了大量照抄、照搬国外形式,这种行为也给本身发展时间不长的景观行业带来了错误方向。当然这其中也有社会因素在起作用,经济发展了,出国变成一件简单的事情。于是一些人把在国外看到的东西,不加分析的搬抄到了国内。殊不知,我们当时处于国外特殊的时间、空间下欣赏到的美景,是由它本身的文化和传统、、气候、地理等多种条件因素形成的。而我们照搬来的形式,却不顾综合因素,强行安放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很大的不和谐因素。这之间凸显的一个问题,是房产的命名。最近几年,房产的名字可谓费尽心思,“法式尊邸”、“法式大宅”、“地中海式――”、“意大利托斯卡纳”等等,一批批极尽奢华的洋名字出现在楼书广告里。唯恐名字不能代表此房产的优秀品质。曾几何时,我们的民众难道一定要生活在洋房里才能彰显他的地位与品味吗?我们的四合院形式代表不了今天我们的生活品味?这种局面的形成,有我们的一部分不负责任的主创人员的责任,另一方面也是现今我们公众的浮躁心理造成的。
其次,建筑主题上的浮躁定位,导致了景观设计方向的偏差。景观也随之变成“地中海风格”、“法式风格”、“意大利风格”等等。但这其中的各个风格,不是说形式上的抄来就可以了,这完全不跟我们的环境及传统相融合。以杭州为例,有的地产广告说打造意大利风格尊邸。可是真正的意大利台地式园林,是由意大利的气候和地形等条件决定的。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上,境内主要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夏季在平原和谷地上,气候闷热;而在山丘上,气温就显然不同,有来自海上和阿尔卑斯山的凉风,这些条件造就了意大利台地园。意大利台地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哪怕再小的空间,也有其自身的功能,那就是在某个特定季节,为人们提供休息或散步的场所。因为意大利人喜欢户外活动,而台地园上的松树林、洞穴、壁龛、热座椅等,都为他们在不同季节提供了极好的户外活动场所。相比较之下,杭州与意大利的气候和地形条件完全不同,把它的形式完全照抄过来,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我们做的只是“形似”而已,而真正的“神似”的部分,也就是景观的功能性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地中海风格”、“法式风格”等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正如丹・克雷说的,设计是生活本身,对功能的追求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美是结果,不是目的。
再次,我们现在房产的设计步骤,普遍是先做建筑主体设计,建筑设计初具规模后,再交给景观设计公司做景观设计。房产景观设计变成了完全填空式的设计。这种模式是不符合逻辑,也可以说是错误模式。它会导致所有的条件先满足建筑,为建筑让步。而真正的符合人的需求功能的房产设计步骤是由景观规划师做总体规划,确定总的主题风格,再由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分别作进一步的深化设计。这样会发挥用地的最大功用,让人有一个舒适的生活尺度。
收稿日期:2011-06-18
作者简介:刘盈盈(1962―),女,湖南湘潭人,工程师,主要研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7-0031-03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各大城市不断扩张试图解决“人多”和“地少”的矛盾。在这个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相对软性的需求被轻视甚至忽略,比如对美的追求。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体现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人们不仅需要能满足日常生活的居住面积,还迫切需要居所周围有美好的景色,这给居住区的建筑师、园林景观设计师带来了很大的考验。为应对这种不断增长的需求,前人在居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领域做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显著的成果。
前人对该领域的研究一般集中在具体的问题上,也是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衍生品。而对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缺少整体的把握和概括,缺少综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