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09:16:2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残疾人健康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participatory health education in pregnancy maternal with diabetes.Method:120 cases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fasting blood glucose,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health behavior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patients in the two groups after admission and postpartum 42 d were compared.Result:The level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admission and postpartum 42 d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articipatory health education;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regnant women; Influ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Pinghu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gang,Shenzhen 51811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6.039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一种孕妇在妊娠过程中出现的糖耐量减低或明显糖尿病,孕妇较为常见,目前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态势[1-2]。参与式健康教育(Participatory health education,PHE)通过发现目标人群的健康问题,使当事人的自身潜力能够得到充分地开发,从而提高目标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并形成正确的健康行为[3]。本研究主要探讨参与式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血糖及健康行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年龄24~37岁,平均(29.59±4.13)岁。孕24~28周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患者未用降糖药物治疗,排除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其他疾病的孕妇。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孕妇采用传统教育模式,即孕妇产检时由门诊产科医生指导及告知孕期的相关知识。
观察组孕妇采用参与式健康教育。首先,产科护士对首诊孕妇的健康状况和孕产相关知识进行评价,评估孕妇前期体重增长、胎儿生长发育情况,孕妇是否出现水肿、贫血等并发症及生活、饮食习惯等,并了解孕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产科护士、孕妇及其家属共同讨论并一起制定健康教育措施,包括参加讲座、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体重管理等方面。饮食方面,孕妇要注意食物种类及量、烹调方法及餐次分配等问题;运动方面,孕妇要注意所采取的运动种类、时间和强度;体重管理方面,孕妇要注意适当地控制体重过快增长;血糖监测方面,孕妇要注意当发现血糖异常时,应3~4次/d测量指尖血糖,连续3~5 d,若血糖恢复正常后,则每周应≥3次测量餐后2 h血糖,并认真记录血糖监测结果及饮食情况,避免出现低血糖或餐后高血糖。孕妇每2~3周均要到产科门诊由护士重新做健康状况和孕产相关知识的评估,有针对性地对所发现的自我健康管理问题制定下一步的健康教育措施直至孕妇分娩,孕妇产后如无禁忌证应给予母乳喂养,继续实施相关的健康教育措施,产后42 d复查血糖。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比较孕妇就诊、入院及产后42 d血糖情况;孕妇的健康行为包括参加讲座、饮食控制、运动、体重管理、血糖监测、母乳喂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孕妇就诊、入院及产后42 d血糖情况比较 两组孕妇入院及产后42 d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就诊时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孕妇健康行为比较 观察组的健康行为包括参加讲座、饮食控制、运动、体重管理、血糖监测、母乳喂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10.235,P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产科中的一种高危妊娠,其极大地危害着母婴健康[4-6]。在妊娠早中期,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不断地增加,因此反过来,孕妇自身的葡萄糖水平就会随着孕周的增加而不断地降低。此外,胎盘还能够产生多种抗胰岛素样物质,抗胰岛素样物质在外周组织中具有较强的拮抗胰岛素的功能,从而使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7-8]。因此,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孕妇不能够正常代偿上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以维持孕妇体内正常糖代谢平衡,进而产生妊娠胰岛素抵抗,且随着孕周的增加,胰岛素抵抗也会不断地增加[9-10]。
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由孕妇在2~3周进行产检时,因产检医生没有充裕的时间与孕妇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且产检医生没有充裕的时间去了解孕妇的知识水平、生活习惯、参与健康教育的意识、参与健康教育的能力及参与健康教育的程度等,因此发生部分孕妇不能很好地遵丛医嘱,或在血糖恢复正常后没有继续做好饮食控制,从而发生后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并使得并发症发生率升高[11-12]。而参与式健康教育区别于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在于,它是“自下而上”的教育模式,是“参与-赋权-自我发展”的实现过程,是遵循“发现问题、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13-14]。
关注残疾事业,关注特殊群体,是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重大举措,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体,普遍提高了对特殊教育事业的认识。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但由于经济、环境、师资、观念等影响,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还处在一个急需发展的阶段。如果不解决,不发展,不但阻碍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而且容易导致把这项工作引入歧途。因此,及时发现在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在当前尤为重要。
一、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
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有目的地培养残疾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只有具备最基本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能力,才能正常从事人的活动,才能从人性的视域来审视作为人的活动,才能使其具备作为人的活动的理想、情感、意志、等个性心理特征。对人心理的培育势在必行。残疾人由于肢体的残疾给他们带来生活、学习、工作的极大不便,再加上他们还处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有时还要受到歧视、嘲笑、讽刺、挖苦等,给他们心理和思想带来极大的伤害和压力,严重影响了他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病变。具体表现在;常处在一种紧张或不安的状态下,会有孤独感和胆怯感,常会有痛苦感受和自卑感,常会有内疚感和怨恨感,常会有依赖感和反复无常感,常会有片面感受和猜疑感,思想压力严重,极易走极端。
二、当前我校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1)我校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不断地走向完善和成熟。我校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在蓬勃发展,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内容丰富的、适合他们特殊人群特点、心理特征的健康教育。但从全国来看,地区发展不平衡、数量不平衡、质量不平衡。南方好于北方,东部好于西部,特殊专业心理老师极缺。从学校看来,我校受到全国上下实行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感染。也纷纷根据地情、生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经济原因,投入不够、专业特殊心理健康教师短缺、理论研究薄弱。对一些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问题认识尚不一致。对于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还存在不同理解。其理论框架还不很清晰、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理论研究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应需加大投入,组织科研和学校骨干专业人员对实际遇到的问题深入研究探讨,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2)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专业化、整体化、规范化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全社会、全学校、全方位、多层次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系统。目前我校开展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主要有:尝试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班主任或残疾生心理教师同特殊残疾生定期谈话,专业、学科渗透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各项活动中开展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卡或心理档案,在社会或学校建立残疾生心理健康咨询办公室、咨询热线、建立“悄悄话”信箱等心理辅导和咨询点,常驻机构和家长取得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模式。虽然形式多样,但还存在一些问题:虽然尝试开设了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教材不一致、教授方法不一、课时不一,常常将心理健康问题德育化。如:将学生的情绪、性格、气质等归于思想品德问题。有时只注重于表面和形式,把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摆设。专业教师紧缺、急需培养和提高残疾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整体化不够、没有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心理教育。特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应是多样的、灵活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老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在心理健康课程讲授的内容、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没有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残疾生心理教育的体系和模式。残疾生的心理教育,需要全社会、全方位、多层次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合力。
(3)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极缺,专业理论有待提高。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发展、完善、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规模。但数量较少,并且教育水平需要不断地提高。部分专业教师是从专门正规的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系或心理系毕业,他们有扎实的特殊心理学、特殊教育学的理论知识,且专门从事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教师目前是我校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坚和骨干。但随着学科发展、还需要不断地提高。还有一些从事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他们虽然没有学习专业理论,但是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管理经验,经过长期实践探索,已基本掌握了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更需要加强专业理论学习。还有一部分残疾生心理辅导教师是由非教学人员改行担任,或以前学校没有配备专职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而由德育教师、团委、政教处兼任,很难胜任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当前我校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全面深入开展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残疾学生心理异常越来越重、越来越多。在特殊学校展开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势在必行,材,规范教法、科学安排课时、确立正确的目标、培育他们健康、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统一的教学方案,培养健康科学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全方位,多层次关心和教育他们。深入研究,探索出一套具有符合我校校情的教育方法。
(2)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学习和借鉴、外国、古代、东南、沿海城市的先进经验。我们要学习和借鉴东南沿海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经验。走出去、引进来,通过学习和培训等各种形式、加快和提高中西部地区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其协调、快速、全面发展。对残疾生提供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指导。对个别残疾生进行心理干预、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心理有效干预创设条件等。注重特殊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探索适合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理论和方法。开发适合我校校情的咨询技术,测量技术。逐步使我校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
(3)加大开展残疾生心理健康师资培训工作。人才短缺、理论研究薄弱已经极大地阻碍了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目前师资培训、持证上岗还刚刚起步。我们更需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多形式地培养、培训残疾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以提高和推进残疾生心理健康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推动特殊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特殊教育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都遭遇过就业歧视,严重影响他们就业的同时,在无形中伤害着他们原本就脆弱的心灵,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前就对社会和工作产生了一种较强的排斥心理。
虽然接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的维权意识仍旧不强,懂得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劳动权益的为数甚少,自认倒霉仍是大多数残疾人大学生对待就业歧视的唯一办法。
残疾大学生就业思想脉络动态和择业价值取向,取决于学校对残疾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自身能力、就业准备,以及对就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
一、加强职业化素养,转变就业观念。
特殊教育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方向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1.新时期社会大环境下忽视特教学生就业对共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很多企事业单位对残疾人就业存在着偏差和误解,他们只是企业免税的工具,凭借国家对残疾人的按比例就业制度,在不影响市场大的竞争环境下,留出一定的市场份额,由一些福利企业生产加工,扩大残疾人就业岗位。
2.用人单位在残疾人劳动权利和就业认识上仍存在偏差,缺乏法律意识,忽视对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保护和就业促进,忽视残疾人保障法的效应。
3.残疾人自身存在的问题,反映在就业观念、就业意识和择业观念上,由于残疾人的身体原因,在与正常人的交往中大多比较自卑、缺乏自信。
“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比较严重、参与社会生活的竞争力、竞争意识弱、缺乏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的实际相脱节等因素,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残疾人就业工作发展。现阶段解决残疾人就业,首先就要解决好残疾人在就业观念和意识“薄、弱、差”的问题。从提高残疾人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方面入手,解决在思想上的就业问题,从而促进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残疾人学生对自身要有准确定位,准确的就业定位应为“岗位技术型”。
二、加强就业指导培训。
残疾人自身素质不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要,缺乏竞争意识和能力,是导致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二低”现象在残疾人中十分普遍,即“文化水平低,技能水平低”,残疾人成为就业竞争中的弱者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做好残疾人的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的素质培训,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1.以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大力加强就业前培训。
2.以职业要求为落脚点,大力加强在职培训。
3.以创业意识为关节点,大力加强创业培训。
三、加强岗前培训,促进企业文化与残疾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对接。
残疾人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构成,身体状况、生活背景及受教育程度与健全人的差异,导致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打造企业文化来塑造核心竞争力。残疾人毕业生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能否适应未来企业的要求,能否适应企业文化,对他们能否立业成才有着重要影响。
面对这种形势,从事残疾人教育的特殊教育学校应抓住残疾人大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期,开展贴近实际就业岗位的模拟性综合实训,针对实际情况,制订出详细的培训方案,对残疾人大学生进行培训,鼓励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人生观,并全面系统地进行公司管理理念、安全生产及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1.加强德育教育,把残疾人大学生的日常礼仪作为一种习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用,最终在走上工作岗位时,这种礼仪习惯会成为残疾人学生职业素质表现的一个亮点。
2.“树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过程中,特教学校注重对残疾人大学生人格的塑造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学生“知”与“行”背离,这就需要学校进行正确的引导,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
尤其是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等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与团队精神,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净化他们的人格品质,使残疾人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制度建设、团队素质训练、模拟职业面试等渗透企业文化元素的新活动,营造学习氛围,让残疾人大学生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接近并达到企业职业素养要求。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特殊教育学校在开展残疾人大学生职业教育时必须更新观念,改革教学内容,重视职业能力的培养,扭转在职业教育中对技术方面的教育培训倾尽全力而忽视职业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平衡局面。在职业教育中,除了安排技术培训学习的时间外,要适时安排职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正确了解社会、认识自己、选择职业、适应职业,做好接受就业岗位挑战的心理准备。
2残疾学生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生理缺陷影响由于生理缺陷,残疾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各种心理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许多残疾学生因为自己身患残疾,与正常人不同,为避免他人的嘲笑和异样的眼光,会减少甚至拒绝与周围人接触,久而久之,形成自闭、自卑的心理。随着年龄增长,因生理问题遭遇偏见、歧视和挫折,容易累积诸多牢骚和不满,造成悲观消极心理。家庭教育影响家长的教育方法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残疾学生的心理成长有直接的影响。相对于正常孩子,父母与残疾孩子的心灵交流普遍缺乏,部分家长对残疾孩子未来缺少期待,或对入读高等学校的残疾孩子期望过高,而很少过问他们的心理。即使孩子出现心理异常,一些家长因养育孩子残疾一直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期焦虑而把不良的心理情绪和暗示传递给残疾孩子,使残疾学生产生消极低落情绪或心理偏差。学校教育影响由于特殊教育起步较晚,社会对残疾心理研究不多,高等特殊教育发展滞后,目前多数特殊院校重点着眼于学生的文化知识、技能素质等培养,忽视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教师资薄弱,部分教师缺乏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专业素养,或不了解残疾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殊性、差异性。在教育学生时如果方法不当,反而会损伤残疾学生的自尊心,加重残疾学生的孤独、自卑心理。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对残疾人教育和就业方面的歧视依然存在,对残疾人的心理问题关注不够。虽然社会上愿意为残疾人提供支持的现象逐渐增多,但由于缺乏对残疾人心理的了解,多数给予残疾人的只有同情和怜悯,不能真正关注残疾人的自尊与特点。
近几年来,东风公司医疗系统逐步社会化,残联因势利导,充分利用这一有利的资源优势,建立健全了残疾人康复网络,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开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首先,确立发展思路。东风公司卫生系统拥有较完善的设施和雄厚的技术力量,有专业医务人员两千余人,固定资产上亿元。特别是医疗专科建设基础好、力量强,社区医疗服务网络较完整。这些都为康复工作提供了物质保证和有利条件。为此我们提出了建立三个中心(即康复就业培训中心、小儿脑瘫治疗中心、精神病治疗中心)、完善三级网络(总院、分院、服务站)、开展三个服务(康复培训、康复用品用具、康复教育)、实行“三位一体”(医疗、预防、健康教育)的社区康复服务体系,突出两个品牌(脑瘫、精神病专科)的发展思路。得到公司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在2001年公司制定的社区卫生规划中明确将残疾人康复工作列入医院专科发展规划和社区服务的基本项目。
其次,完善服务网络。一是成立了以公司主管副总经理为主任,由卫生、教育、工会、残联等单位领导组成的社区康复工作委员会,设立了公司社区康复办公室和社区康复指导中心。二是在公司内初步形成由公司总院为龙头、三家分院为支点、十家社区医疗卫生所为基础的集医疗、康复、预防为一体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三是明确了管理职能,由总院和下属分院承担医疗与业务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点的领导、管理及计划落实的检查、监督。同时担负部分家庭病床、出诊服务、健康教育等工作。
其三,建立合作关系。东风公司总医院是国家三甲医院,其花果、茅箭分院都是二甲医院,这两家分院定位于发展特色专科。而残联依据《残疾人保障法》等国家政策发展康复事业,离不开技术、设备、人才,这就为残联与医院的合作提供了前提条件。残联因势利导,主动上门协商,双方达成共识。花果分院成立了儿童脑瘫治疗中心,茅箭分院成立了精神疾病治疗中心。双方形成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通过合作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医院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也为发展残疾人康复事业提供了有效途径。
二 突出医疗特色,促进两大专科
第一,突出两大专科。近年来,我们在依托公司医疗资源优势、建立合作关系的基础上,选取与残疾人康复相关的疾病,帮助和支持医院发展专科,培养康复医师,并建立了一系列政策性帮扶措施。花果医院小儿弱智脑瘫治疗中心经几年建设,拥有设备百余套,可有效治疗包括白内障、小儿脑瘫、弱智、癫痫等多种先天疾病。经潜心研究他们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医疗特色,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和体征采取中西药物、针灸、推拿、按摩、理疗、语言训练及康复功能训练,治愈脑瘫患儿400余例,有效率8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茅箭精神疾病治疗中心是鄂西北地区惟一正规精神病防治机构。具备完整的治疗体系,包括药物治疗、工娱疗法、行为矫正、心理治疗等,年住院人数达千余人次。通过实践两家医院的康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脑瘫中心的“肉毒毒素疗法”新技术运用到痉挛脑瘫患儿,获得明显效果,此法在第六届全国暨国际脑瘫研讨会上做大会交流,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是目前国际上治疗小儿脑瘫最先进的两种方法之一”。精神病治疗中心近年来成果突出、硕果累累。在省部级专业刊物50余篇,其中《精神分裂患者一级亲属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系统的研究》、《十堰市小学生行为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等达到国内先进领先水平。
第二,注重人才培养。在康复专科建设中两个中心把人才培育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推进康复事业的发展。花果小儿脑瘫中心主任梁松酷爱儿童康复事业,在他的带领下该中心相继开展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先后在省部级医学杂志22篇。茅箭精神病专科拥有医师8名,其中主任、副主任医师4名。人才结构合理、经验丰富。在抓好人才培养的同时,他们还邀请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到单位讲学,增进交流、开拓了视野。
第三,实施扶助政策。康复中心成立以来本着为残疾人服务、为残疾人做事的宗旨,对患者实施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坚持合理收费,减轻患者医疗负担,特别是贫困家庭。几年来先后为患者减免医疗费近10万元。同时开展献爱心活动,全院医护人员多次为病人自发捐款、捐物,使就医的贫困患者深受感动。残联康复用品用具服务部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近两年来为近40名残疾人配置了轮椅、手杖等,考虑到许多人来自偏远地区,生活极为拮据,因此往往只收成本费。
三 加强基础建设,提高服务效能
在抓好脑瘫、精神病康复这两个专科品牌的同时,我们将康复工作向社区服务和教育培训等方面延伸。不断加强基础性工作,增强服务功能,为残疾人康复提供更好、更方便的服务。
1. 开展社区服务。根据社区卫生规划公司有重点选择了三个人口相对集中的专业厂作为残疾人社区卫生服务的试办点,重点兴办了社区卫生服务推广中心,一般包括门诊、观察室、药房、健康教育室等。除配备必要的医疗急救设备、药品外,还有寻呼机、电脑等设备。从医院和专业厂卫生所抽调了40余名业务精、服务态度好的医护人员充实到社区服务队伍,这些医护人员活跃在社区,不仅做好门诊工作,而且上门服务,开展家庭病房义诊输液、家庭护理等,极大的方便了残疾人就医和康复。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7-0040-02
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社区诊断报告》是在今年慢性病基线调查的基础上汇总分析出来的,对本辖区慢性病基线调查资料和历年疾病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努力,最终完成。
1 居民健康状况
1.1 主要非传染性慢性病患病与管理状况
1.1.1 慢性病患病状况
1.1.1.1 本中心于2006年对原火车街社区50岁以上居民进行慢性病普查,采用现场体检和询问方法,其中心肌梗死、脑卒中、恶性肿瘤的诊断来源于二、三级医院;高血压、糖尿病诊断来源于二、三级医院及查体检出。共普查1500例,检出慢性病患者314例,其中高血压患者240例、糖尿病86例、冠心病2235例、脑卒中495例、恶性肿瘤37例。见表1。
1.1.1.2 2007年街道重新划分后,中心于4~6月对荷花池街社区60岁以上居民进行普查,方法同前,共普查23602例,检出慢性病患者1539例,其中高血压患者574例、高脂血症290例、糖尿病238例、冠心病181例、慢性支气管炎131例、白内障107例、脑卒中3例、恶性肿瘤77例。见表2。
通过疾病统计,表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是主要病种,是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2 居民健康危险因素状况
2.1 吸烟状况 2007年3月按照抽样方法抽取了我社区15~74岁居民共计23602例,进行了吸烟、运动、膳食等方面的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其中吸烟3406例,吸烟率为24.3%。
2.2 体力锻炼状况 调查23602例最近一年的锻炼情况,剧烈运动包括快跑、球类等活动,经常坚持体育锻炼的尽占38.71%。
2.3 饮食习惯 本次调查23602例社区居民的膳食行为, 其中个人饮食口味调查结果, 经常喝酒占6.67%,吃菜喜欢咸的占10.21%。
3 社区主要卫生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本社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系数为15.10%,已经成为老年型社区。人口老龄化相应带来一系列的社会、经济与卫生问题。
死因统计与疾病资料统计结果一致显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为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应是社区重点预防与控制的非传染性慢性病。
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主要是吸烟、摄盐量过高、缺乏运动、中度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通过调查,居民对健康知识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知晓率尚需提高,应加强健康教育。
4 干预计划
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妇女、儿童和高危人群为重点干预人群;针对社区主要卫生问题,以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为先导,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开展疾病三级预防。改善环境,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行为方式,预防和控制危害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慢性病。不断提高居民生命、生活质量,实现人人享有保健,实现居民健康在社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1 中心与街道、社区居委会积极配合,发挥健康促进组织的协调作用,中心由医务人员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一起,定期讨论研究,将改变居民不良生活习惯纳入小区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并制定标准。
4.2 中心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了解了居民的需求。
4.3 以全人群为对象,利用大众媒介开展健康教育
各居委会利用宣传栏、服务站利用健康教育室、中心利用健教室开展宣传、讲座。
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社区服务场所开展宣传。在楼群、小区悬挂印有卫生宣教内容的布标及健康教育壁报。
中心和服务站无偿提供健康教育资料和健康教育处方,中心候诊大厅设立电脑触摸屏和健康教育咨询台。
在中心和服务站候诊区、各楼层设立健康教育橱窗。专人负责,每两月进行更换。
4.4 开展社区居民良好生活行为和方式的健康教育 利用大众媒介宣传。每月在社区组织健康教育活动,针对不同人群请专家讲座,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实施健康行为的健康教育。
4.4.1 平衡膳食教育 参照国家营养膳食指导标准,结合该社区调查的分析结果,对食盐摄入过多、喜食油炸食品和脂肪摄入过多等危险因素,在社区进行平衡膳食指导,门诊和住院患者开据健康教育处方。
4.4.2 控烟教育 利用多种载体和手段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教育。提倡在公共场所设立禁烟标志,与街道、居委会开展评选无烟居委会、无烟家庭活动,定期请有关专家讲座,特别是吸烟与呼吸疾病的关系。
4.4.3 加强运动教育 充分发挥社区健身设施的作用,与街道、居委会配合,结合全民建身活动,指导不同人群开展有效的体育锻炼,中心康复室有计划的指导残疾人、慢病肢体、职能康复。
4.4.4 根据季节特点,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预防肠道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季节特征明显的疾病。
4.5 开展临床预防 早期发现患者,利用三诊(门诊、急诊、转会诊)、三床就诊时进行一对一的患者健康教育。
4.5.1 早期发现患者 按居民小区管理划分,设立居民血压测量点;门诊35岁以上首诊患者常规测量血压;患者就诊、社区义诊、体检以及疾病报告等各种渠道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建立个人与家庭健康档案,纳入慢性病管理。
4.5.2 门诊教育 全科门诊采取一对一形式健康教育,诊对不同问题的就诊患者采用不同形式。对慢性患者及老年人的就诊记录,录入微机管理,向高危患者方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用药,对不良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4.5.3 病床教育 对家庭病床患者进行一对一入户健康教育。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及诱发疾病的危险因素,正确指导用药,对其家属进行健康护理、心理卫生咨询,每周有病历记录,每月有检查。
4.6 对老年人、慢性患者、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的干预措施
4.6.1 加强对慢性患者的管理,每季对高血压患者、每半年对糖尿患者随访一次,管理内容一是了解病情动态,进行临床处理;二是进行咨询与健康指导。同时将管理记录全部及时输入微机管理。
4.6.2 对60岁老年人进行有组织的健康照顾。利用社区活动场所和中心及服务站健康教育室,普及保健知识;中心和服务站每周以团队组织的形式,到居委会为老年人免费查体,指导用药和心里咨询;对空巢老年人、残疾人登记造册,定期入户、免费查体、免费送药。以居委会配合指导老年人,改善居住和生活环境,养成健康卫生习惯。
【中图分类号】 R 395.6 R 49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5-0608-02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类残疾大学生人数也在快速增加。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与一般人有着共同的心理特点外,还有着其独特的心理表现[1-4]。为了解高校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强高校残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对某高校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抽取某高校一~四年级残疾大学生175名为研究组,年龄(23.22±1.78)岁;对照组为与残疾大学生同期入校的普通大学生180名,年龄(22.62±1.63)岁。
1. 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内容包括:(1)90 项症状自评量表(SCL - 90)。SCL - 90共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10个因子[5-7]。(2)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是否先天性残疾、残疾原因等4项。测试前使用统一的指导语,由全体被测当场填写,以无记名方式独立完成答卷。共发放问卷355 份,问卷有效收回335份,其中研究组163份,包括男生91名,女生72名;先天性残疾122名,后天性残疾41名。对照组172名。
1.3 统计分析 数据采用SPSS 10. 0软件统计处理,采用t检验比较。
2 结果
2.1 研究组与对照组SCL-90测评结果比较 研究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先天性残疾与后天性残疾大学生SCL - 90 测评结果比较 先天性残疾大学生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残疾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等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有关报道[8-9]基本一致,表明残疾大学生比普通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与残疾大学生自我封闭的性格、严重的自卑心理、环境适应困难以及消极的应对方式有关。
研究组中的先天性残疾大学生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后天性残疾大学生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后天性残疾大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先天性残疾的大学生。表明先天性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后天性残疾大学生,提示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残疾原因及残疾时间有关。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会有所好转。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研究和提高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应对残疾大学生从提高应对方式、促进自尊和积极的自我意识入手,进行心理干预。
4 参考文献
[1] 刘志敏,李克祥,杨淑君.残疾人大学生心理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30-32.
[2] 杨雪花.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研究进展.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0,17(2):66.
[3] 张伯源,任宝崇.残疾人心理及其诊断与训练.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12,176.
[4] 张智勇,罗珊红.大学生SCL-90量表测查结果的比较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77-78.
[5]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特刊):118-121.
[6] 金华,吴文源,张明国.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
[7] JONESC J,MEREDIT H.Developmental path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from early adolescence to later adulthood.Psychol Aging,2000,15(2):351-360.
受教育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残疾人由于生理和心理上有了这样那样的缺陷,参与社会建设的能力已经大打折扣,要弥补这些,只能通过教育。只有高度重视残疾人的教育,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要求,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社会应尽的义务。
一、构建完整、完善的残疾人教育法制体系
我国早在很多年前就提出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那么针对残疾人的教育,当然也应该构建完整的教育法制体系,以保证每一个残疾人都能享受到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为其提供平等、健全的教育机会。这就要求我国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残疾人教育法制系统,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很多关于残疾人享受教育的法律规定,但是由于法律内容的笼统性,诸多法律术语的模糊化与弹性化,以及随着时展,很多法律内容已经不适应当进社会发展现状等因素,我国应集中精力加快对现有法律条文的修改,或制定新的、符合社会发展现状的新规定,以保证残疾人教育体制更加完善和具体,将残疾人受教育权利落到实处。目前,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对现有《残疾人保障法》提出了修改意见,例如:
(1)明确人口在30万人以上的市级、县级政府应在当地建立至少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促使原有法律规定得到具体化和操作化;
(2)《残疾人保障法》中的第二十条“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和高级中等以上教育”不够完善,还应加上“发展高等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等内容。因此,地方人民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应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应的残疾人教育行政法规,切实落实残疾人教育保障制度,此外,要求有关人员严格遵守和执行残疾人教育法制内容,由司法部门进行监督管理,确实做到违法必究。
二、合理投入与配置残疾人教育资源
教育得到有效保证的重要前提就是资源投入,增强教育投入是办好教育的基本保障。政府部门作为教育事业的主体单位,理所当然应增加对教育经费的投入。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在残疾人教育方面加大了投入,但是这种投入从总体上来看并不明显,尚不能满足所有残疾人的教育需求。现在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国家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残疾人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有效增加残疾人教育的资源投入,例如:对特殊教育学校场地、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对不在特殊学校中就学的残疾人的教育投入。此外,要积极拓宽残疾人教育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鼓励吸收社会各级力量,共同构建残疾人教育的良好环境。目前,我国政府在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利用社会各界力量实现残疾人教育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好,因此,应大力宣传、募捐,以积累大量残疾人教育资金,组织“扶残助学”“彩票公益金助学”等项目来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社会各级残联应积极争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等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支持,通过物资募捐、手拉手、送温暖等多种方式来开展残疾人助学活动。同时,要坚持教育资源配置的科学化、合理化、均衡化,确立全新的资源配置理念:缩小残疾人教育差距,增强公正性。即在均衡各地实际差距时,应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切忌人为的拉大这种差距。
三、扩充残疾人教育师资队伍
要想保证残疾人接受良好的教育,就应建立一支数量充沛、专业技术高、综合素质强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残疾人教育师资力量上来看,是远远不能满足所有残疾人的教育需求的;现有残疾人教育教师的素质也不够理想,其专业化水平较低。以上因素必然会影响残疾人的教育质量与教育效果,为此,当务之急是要培养一支专业化、多数量、质量高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首先,应针对残疾人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采用多元化方式扩充师资队伍;其次,扩充队伍的同时,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保证残疾人获得良好的教育。目前,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尚不完善,离特殊教育的专业要求相差甚远,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多方努力,不能单纯培养教师的专业水平,还应综合考虑他们的教育理念、创新意识、教学能力、实践经验等,从整体上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四、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施有效残疾人教育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解决残疾人受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残疾人群所接受的知识大都集中在康复、生活尝试、职业技能、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残疾人教育网站,在其中设立相应的知识模块,为残疾人提供相关知识。例如,有些残疾人勇于挑战自己的命运,主动寻找工作,想通过一技之长获得收入,减轻家人的经济负担,稳定自身的社会地位。所以,我们应在网站中创建“就业之窗”模块,并提供一些适合残疾人参加的岗位培训,如缝纫、编织、平面设计、化妆、插花等,使残疾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用武之地,实现自我价值。又如,在网站中创设“家属助手”模块,提供一些照顾残疾人的方法和技巧,使人们学会观察,并从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发现残疾人在身体、心理、行为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努力为残疾人应用和谐、良好、健康、积极的生活环境。
总之,残疾人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作为成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不断探寻这部分特殊群体的教育路径,更好地服务于他们、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盛建国.试论残疾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消费导刊,2008,(23).
\[2\]周钧.保障残疾人教育,构建和谐社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2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章二十八节指出: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要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教育是帮助残障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是残障人员学习一技之长、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保证。特殊职业教育是特殊义务教育的继续和深化,其主要教育目标,就是以能力为本,着力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残障学生的就业自立问题,使之将来能够适应于社会、立足于社会,从而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特殊职业教育不仅能对残障学生进行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为其走向社会打好基础,还能提高残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残障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精神。
就业,是为了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人需要被认可,需要从事给人感觉有贡献、被接纳和有自我价值感的职业或爱好。对于残障人员来说,拥有一份能够胜任的工作,解决生存问题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为了让更多残障学生掌握生存技能、自食其力,学校和社会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
设置较低的入学门槛
对普通人来说,受教育是一种权力,但对残障孩子来说,受教育则是一种幸运的权力,尤其是义务教育以外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较正常人而言,残障人员在某些方面较为薄弱。如何利用残障人员的优势来获得一门生存技能,是教育者首先需要考虑的,对学生的受教育程度、社交能力、经济能力应设置较低的门槛,让所有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劳动能力,并有求学意愿的残障人员获得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与康复相结合
对残障学生采取康复措施,帮助残障学生恢复或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既是《残疾人保障法》的法律规定,也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任务之一。对教育部门来说,帮助残障学生康复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工作任务,也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义务。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特殊学校应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把文化教育、康复、职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功能缺陷得到补偿或恢复,心灵康复和身体康复相结合,学习和生存相结合。
根据地域经济特点设置专业
残障人员一般选择在本地就业,因此,因地制宜是办好特殊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在设置专业前,首先要了解当地的经济和人才需求状况,了解政府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支持产业,了解当地紧缺或急需人才的岗位需求情况。有就业市场,培养的人才才会“有用”。例如,广州市番禺区珠宝产业较为发达,珠宝设计和制作工作适合下肢残障人员,所以,广州市番禺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开设该专业,并与当地的珠宝协会和珠宝企业合作,获得师资培训、技术、学生实习甚至就业的支持。当然,在现在的条件下,也需要当地政府牵线和协助。
根据学生优势设置专业
设置专业,既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也要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按需供教、按能施教是培养残障生的特殊要求。由于生理缺陷的限制,不是所有职业都是残障生所能胜任的。从残障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真正适合残障生就业的专业进行技术培训,缺陷补偿与他们的职业期望、职业能力相一致,对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有益。比如,为盲生开设按摩、音乐、接线等培训,为下肢残障生提供缝纫、陶艺、按摩、美容、绘画和手工等培训,为聋哑生开设舞蹈、绘画、园艺、刺绣、文物修复等,而智障生则研习绘画、体育等,扬长避短,发挥特长。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为培养学生走入社会后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在人际交往上,由于生理有缺陷,大多数残障生在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以及他人的歧视,很多人会因此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挫折感,从而导致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长期的郁闷得不到排解,压抑到一定程度最终就会出现心理障碍。要让残障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同心合力地烹制一道“心灵鸡汤”。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特教工作者在对残障生传授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残障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其良好品格,让残障生正视自身的缺陷,勇于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既要客观地面对自身的残障,也得客观地面对来自外部的歧视、误解以及不公平的待遇。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走出学校后理智客观地对待就业和择业,乐观积极地生活和融入社会。同时,对学生多点耐心和赏识教育,让学生获得自信、学会快乐。这样,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才会实现。
鼓励学生自由组社学校应为残障生创造自由轻松的环境,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成立社团组织,参与集体活动。很多残障人由于身体原因很少与外界接触,缺乏朋友。而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残障生在学校里面对的是与自己一样处于弱势的同伴,同样的遭遇和处境更能增强大家对集体的认同感,他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平等和自信,暂时远离外界冷漠的歧视和廉价的同情。残障生需要社交和关爱,学生社团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和沟通交流的舞台。
宣传权益保障政策
依法保障残障人权益是各国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应尽的义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残障人事业发展和残障人权益保障,先后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权利公约》、《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正在完善《无障碍条例》、《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康复条例》,积极保障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等权利的享有和实现。
学校的义务,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外,也需要让学生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残障人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通过公共课的形式,宣传残疾人保护、医疗救助、优惠扶持、就业援助、生活困难补助等政策,让残障生享受到应有的权利。
开展就业服务
确定就业方向自己适合干什么?又能干好什么工作?从入校开始,职业学院的学生都要思考这个问题。对残障生来说,就业更是摆在第一位的事情。学校有义务为每个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学生提供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劳动能力和兴趣特长,确定就业方向,为选择专业和求职意向打下基础。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由于自身缺陷,许多残障生或单纯、或偏执、或消极、或冷漠、或不谙世事,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一些人往往因自卑而过于自尊,心理敏感,不善于或不愿意与同事和上级沟通,难以融入集体,易被排挤;(2)一些人认为被照顾安排就业是理所当然,甘居弱势而缺乏进取心,在工作时不尽心尽力;(3)多数残障生在基层从事技术性工作,一些人不肯屈就于基础工作,使得机遇白白流失。客观地讲,短期内消除社会对残障人群的就业歧视是不现实的。对于这种现象只能通过合理的渠道去呼吁、去疏导,甚至也需要忍让和等待。职业指导就是让学生摆正心态,客观分析社会就业现状,积极寻找工作,珍惜工作机会,主动融入工作团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章二十八节指出:特殊教育是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要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的培养。
教育是帮助残障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是残障人员学习一技之长、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保证。特殊职业教育是特殊义务教育的继续和深化,其主要教育目标,就是以能力为本,着力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残障学生的就业自立问题,使之将来能够适应于社会、立足于社会,从而减轻家庭与社会的负担。特殊职业教育不仅能对残障学生进行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为其走向社会打好基础,还能提高残障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残障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精神。
就业,是为了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人需要被认可,需要从事给人感觉有贡献、被接纳和有自我价值感的职业或爱好。对于残障人员来说,拥有一份能够胜任的工作,解决生存问题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为了让更多残障学生掌握生存技能、自食其力,学校和社会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WWw.133229.Com
设置较低的入学门槛
对普通人来说,受教育是一种权力,但对残障孩子来说,受教育则是一种幸运的权力,尤其是义务教育以外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较正常人而言,残障人员在某些方面较为薄弱。如何利用残障人员的优势来获得一门生存技能,是教育者首先需要考虑的,对学生的受教育程度、社交能力、经济能力应设置较低的门槛,让所有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劳动能力,并有求学意愿的残障人员获得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与康复相结合
对残障学生采取康复措施,帮助残障学生恢复或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既是《残疾人保障法》的法律规定,也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任务之一。对教育部门来说,帮助残障学生康复不仅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工作任务,也是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义务。在发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特殊学校应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把文化教育、康复、职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功能缺陷得到补偿或恢复,心灵康复和身体康复相结合,学习和生存相结合。
根据地域经济特点设置专业
残障人员一般选择在本地就业,因此,因地制宜是办好特殊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在设置专业前,首先要了解当地的经济和人才需求状况,了解政府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支持产业,了解当地紧缺或急需人才的岗位需求情况。有就业市场,培养的人才才会“有用”。例如,广州市番禺区珠宝产业较为发达,珠宝设计和制作工作适合下肢残障人员,所以,广州市番禺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开设该专业,并与当地的珠宝协会和珠宝企业合作,获得师资培训、技术、学生实习甚至就业的支持。当然,在现在的条件下,也需要当地政府牵线和协助。
根据学生优势设置专业
设置专业,既要考虑当地的经济发展特点,也要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按需供教、按能施教是培养残障生的特殊要求。由于生理缺陷的限制,不是所有职业都是残障生所能胜任的。从残障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真正适合残障生就业的专业进行技术培训,缺陷补偿与他们的职业期望、职业能力相一致,对他们的生存和发展有益。比如,为盲生开设按摩、音乐、接线等培训,为下肢残障生提供缝纫、陶艺、按摩、美容、绘画和手工等培训,为聋哑生开设舞蹈、绘画、园艺、刺绣、文物修复等,而智障生则研习绘画、体育等,扬长避短,发挥特长。
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为培养学生走入社会后开展正常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在人际交往上,由于生理有缺陷,大多数残障生在生活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以及他人的歧视,很多人会因此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和挫折感,从而导致自卑、抑郁、焦虑、孤僻、人际关系敏感、自我封闭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长期的郁闷得不到排解,压抑到一定程度最终就会出现心理障碍。要让残障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同心合力地烹制一道“心灵鸡汤”。
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特教工作者在对残障生传授技能和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对残障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培养其良好品格,让残障生正视自身的缺陷,勇于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困难,既要客观地面对自身的残障,也得客观地面对来自外部的歧视、误解以及不公平的待遇。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走出学校后理智客观地对待就业和择业,乐观积极地生活和融入社会。同时,对学生多点耐心和赏识教育,让学生获得自信、学会快乐。这样,特殊教育的最终目标才会实现。
鼓励学生自由组社学校应为残障生创造自由轻松的环境,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成立社团组织,参与集体活动。很多残障人由于身体原因很少与外界接触,缺乏朋友。而学校是一个大家庭,残障生在学校里面对的是与自己一样处于弱势的同伴,同样的遭遇和处境更能增强大家对集体的认同感,他们也能从中感受到平等和自信,暂时远离外界冷漠的歧视和廉价的同情。残障生需要社交和关爱,学生社团能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和沟通交流的舞台。
宣传权益保障政策
依法保障残障人权益是各国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应尽的义务。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残障人事业发展和残障人权益保障,先后制定了《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权利公约》、《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正在完善《无障碍条例》、《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康复条例》,积极保障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无障碍等权利的享有和实现。
学校的义务,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外,也需要让学生了解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的残障人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可以通过公共课的形式,宣传残疾人保护、医疗救助、优惠扶持、就业援助、生活困难补助等政策,让残障生享受到应有的权利。
开展就业服务
确定就业方向自己适合干什么?又能干好什么工作?从入校开始,职业学院的学生都要思考这个问题。对残障生来说,就业更是摆在第一位的事情。学校有义务为每个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学生提供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的劳动能力和兴趣特长,确定就业方向,为选择专业和求职意向打下基础。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由于自身缺陷,许多残障生或单纯、或偏执、或消极、或冷漠、或不谙世事,在就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1)一些人往往因自卑而过于自尊,心理敏感,不善于或不愿意与同事和上级沟通,难以融入集体,易被排挤;(2)一些人认为被照顾安排就业是理所当然,甘居弱势而缺乏进取心,在工作时不尽心尽力;(3)多数残障生在基层从事技术性工作,一些人不肯屈就于基础工作,使得机遇白白流失。客观地讲,短期内消除社会对残障人群的就业歧视是不现实的。对于这种现象只能通过合理的渠道去呼吁、去疏导,甚至也需要忍让和等待。职业指导就是让学生摆正心态,客观分析社会就业现状,积极寻找工作,珍惜工作机会,主动融入工作团队。
一、围绕残疾人就业问题,扎扎实实地做好残疾人工作
积极吸纳残疾人,妥善安排残疾人就业,这是我公司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自1994年,我公司改革分流后就开始停止向社会招工,即使是专业对口的技校毕业生也不再招收。在这种严峻情况下,我公司还是严格贯彻国家政策、法规,发挥人道主义精神,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吸纳安排残疾人就业。自20__年以来,共与80多名残疾人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的过程中,制定保护措施,保证残疾职工不会下岗。自20__年以来,我公司共安排600多名全民职工下岗,共清退1000多名临时工,但没有安排一位残疾职工下岗,没有清退一位残疾临时工。
二、促进残疾人康复医疗,完善生活福利制度,解决残疾职工的后顾之忧
残疾职工由于存在生理缺陷,往往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为此,公司做到及时了解、全面掌握他们残疾发生情况及康复需求,建档立卡,做好健康教育,普及康复知识。在组织、指导残疾人开展以家庭为基础的康复训练的同时,并把职工医院设立为公司残疾人医疗康复定点机构,及时为残疾职工提供优质的医疗康复服务。完善生活福利制度,保障残疾职工家庭的基本生活,解决残疾职工后顾之忧。
三、加强残疾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素质
加强残疾职工的教育培养,抓好残疾职工的技能培训,是实现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保障。我们把残疾职工的技能培训纳入企业整体职业培训计划。通过开办专门针对残疾职工的“特色班”,有的放矢地加大培训力度。开展多层次的残疾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对考试合格符合条件的颁发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至目前为止,已经实现残疾人100%持证上岗。
四、克服困难,按时缴交残疾人就业金
按时缴交残疾人就业金,是残疾人能够维护其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每一个企业都应该遵守和履行的一项义务。多年来,我公司不论是在生产经营状态低迷、资金严重短缺的困难时期,还是在生产效益蒸蒸日上的大好时期,一直都不忘关心残疾人生活,扶持残疾人事业,按时缴交残疾人就业金。自20__年以来,共按时缴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