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会计思维导图

会计思维导图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30 09:16: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会计思维导图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会计思维导图

篇1

一、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由Tony buzan在六十年代创立。至今,在全球已经为成千上万的人使用。它所依据的原理就是人大脑的思维模式。人大脑的思维模式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庞大的、分枝联想机器——一台超级生物电脑,成根的思维线条从一个几乎无限的数据节点处放射开来。这个结构反映了构成大脑物理结构的神经元网络。正是大脑的这种放射性思维模式,人具有了庞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学习能力。

思维导图就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因此也是人类思维的自然功能。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它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是打开大脑潜能的万用钥匙。

思维导图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可以用于自我分析、解决个人问题、记日记、做方案、讲故事、家庭学习、思考、记笔记、进行教学等等,其改进后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行为表现。

制作思维导图可以用“纸+笔”进行手工制作,也可以使用计算机。现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很多,如inspiration、mindmanager、personalbrain、brainstorm等,这些软件都非常容易掌握,不仅是教师可以使用,学生也可以使用,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工具。本文中所附思维导图都是用mindmanager软件制作的。

二、学科式专题研习

专题研习,也叫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专题研习的题材多与学生的学习或日常生活有关,可以是围绕某一科目或学习领域,也可以是跨学科或超越学校课程的界限。围绕某一科目进行的专题研习称作学科式专题研习。基础会计专题研习就是学科式专题研习。

目前在学科式专题研习中教师和学生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四点:

1.教师给出的参考题目范围较狭窄,学生不感兴趣。

学科式专题研习的题目一般由教师按照学科特点给出范围,学生自己拟定题目或者教师给出题目。有的学生既不愿意自己想题目又对教师给出的题目不感兴趣,通常是“这题目是老师叫做的!”或者“这题目是我们抽签得来的”。学生对研究的问题缺乏内在的兴趣和动力,造成为研习而研习。

2.教师给予的指导和反馈不够及时,学生得不到及时的鼓励。

由于采用的是大班制,一个班通常有四五十人,教师要看完每个同学的资料才能给予指导和反馈,而这些资料大部分是大段的文字,造成指导和反馈滞后,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3.很多学生的作品只是资料的堆砌,因此结论一般也就停留在人云亦云的阶段,很少有新的体验或新的见解。

很多学生在作专题研习时,只是将不同来源的资料剪下来或抄下来,对内容并没有做更深入的理解。学习能力停留在搜集和整理的低层次阶段,很少有分析、综合、批判、反思等高层次思维

4.教师和学生感到作专题研习只是加重了双方的负担,缺乏成就感。

学生做的报告,除了精美的手工外,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令他感到自己拥有原创性,因此也不会感到自豪。留在记忆中的只有熬夜赶报告的痛苦回忆。

教师加班加点看报告并给予评价,看到的只是堆砌的资料,毫无新鲜感,学生没有进步,教师觉得费时费力又不见成效。

上述四个问题,在引进思维导图后可以得到很大的改进。

三、思维导图在基础会计专题研习中的应用

专题研习一般包括六个阶段:确定课题、策划、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表达成果和评估优劣。在这六个阶段,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下面以确定课题阶段为例谈谈思维导图在基础会计专题研习中的应用。

确定课题是所有专题研习中最重要的阶段。学生在专题研习中遇到的绝大多数的问题都与课题不明确有关。在确定课题阶段,教师所遇到的最大矛盾是:如何在受到学科局限的同时,又可让学生享受高度的自主权及感到所落实的研习题目是内发的或符合自己的兴趣?要两者兼顾,采用的方法一是先由教师给出参考母题,再协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确定子题。

在基础会计专题研习中教师先根据学科的特点设计了十几道题,然后要求对这些题目感兴趣的学生从中任选一题制作思维导图。根据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教师和学生一起寻找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最终确定课题。例如,教师给出的一个参考题目是“假如我有10万元”,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如图:

从这幅图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了,但是没有一个重点。此时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哪一个或几个分支最感兴趣,期望得到哪方面的知识,想得到什么样的结论。一个学生表示对办厂很感兴趣,因为她自己家里就有亲戚开厂,很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毕业后有条件的话自己也想试一试。经过进一步的讨论,最后她将课题确定为《风采布娃娃厂》。下面是她制作的课题思维导图(部分)。有的学生表示对买债券、基金、股票等很感兴趣,确定课题为《我的投资组合》;有的对储蓄很感兴趣,确定课题为《我的储蓄组合》等等。每位学生都可根据确定的课题制作课题思维导图。

采用的方法二是,对于那些既对教师给出的题目没有兴趣又不愿意自己选题的学生,让他们先搜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与学科有关的资料,附简短读后感,并随时写下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感想。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制作思维导图,从中发掘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例如,一位不愿选题的同学,在他的随感中谈到有些学生有问题也不愿意提问。教师发现他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就和他一起讨论他自己提问的时间、方法以及周围人有疑问时的处理方法,并建议他以此作为专题研习的主题,最后确定课题为《浅谈学业求助》。

学生选题后按照题目组成学习小组,有的小组每个人的题目都不一样,如刚才例举的“假如我有10万元”组;有的小组每个人的题目都是相同的,如“我的专业”组。在后一种情况下,由于组内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所制作的课题思维导图也不相同,此时就需要进行讨论,将小组中每个人的想法统合起来,最后形成课题思维导图。在讨论问题时,可以由一人担任秘书工作,把整个讨论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

对于每一个新的观点,秘书决定应该加在哪一个分支的下面。每个讨论者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符号框图(或颜色)。利用这种方法,首先使每个观点都可以在图上根据它的位置而判断出其重要性。其次,大家可以明显地看出讨论正在向哪个方向发展,可以使参与讨论的人员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主题上而避免跑题。再者,通过每个人使用不同的符号框图(或颜色)可以显示出是否有一两个人正在控制整个讨论过程,而刺激其他人员多发言。经过讨论,全组学生一起确定课题思维导图。学生总结说:“在专题研习期间,让我感到团结就是力量的含义。虽然途中有很多争吵,可每次争吵完之后的结果都是美好的。经过这次经历,我相信自己以后能更好的与人沟通与合作。”

确定课题后,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研究这个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的对象、范围和内容,实施的方法、工具与过程以及预测结果,教师要求学生以下图为模板制作课题思维导图,学生在每个问题上填上自己的答案,当然学生也可以自己增加内容。

这幅思维导图在整个专题研习中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既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课题,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学生在专题研习全过程中按照这幅图进行,可以少走弯路,少做一些无用功。

四、使用思维导图的好处

(一)使用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好处

1.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思维导图启动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很多职中学生不喜欢书写,认为文字的东西很难理解和掌握;他们喜欢图画,觉得图画更容易理解和制作。一幅思维导图就是一幅图画。在运用各种颜色的笔、多种多样的线条和随意想到的图形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他们享受到思维自由流动带来的快乐和原创的喜悦当中。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颜色鲜艳、形状各异、思路流畅,令人赏心悦目。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得到了激发,主动要求制作越来越多的思维导图。

2.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要求从中央图形向四周放射的每个分支都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

关键词 构成。这就要求学生既要进行发散性思维,又要进行抽象、概括等收敛性思维;在小组讨论中更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判断、综合、反思等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在专题研习中使用思维导图的组与不使用思维导图的组相比,简单堆砌资料的现象下降了43.5%。

3.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只是将资料剪下来或复印下来,学生是学不到什么知识的。将每一来源的资料做成思维导图,就是将别人表达出来的思想记下来,并把它们组织成一个结构,让它反映出原来的思想。在做思维导图时可以合并从外部采集的信息(书籍、报纸、讲座和媒体)及从内部采集的信息(决策、分析和创造性思维),实现制作人与作者或讲座者之间的思想对话,进而对搜集的信息进行评估。制作一幅好的资料思维导图,学生的学习能力就提高一步。做得越多,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越强。

在基础会计专题研习中,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自学了《市场营销》、《证券基础知识》、《税收基础》等多门功课并能学以致用,为今后系统地学习这些课程打下了基础。

4.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问题讨论,可以了解到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在统合过程中学会沟通与协作。有一个组,全组都是女生,开始时经常当面吵架,背后找老师告状,随着专题研习的深入,合作越来越融洽,大家都对对方有了一份宽容和理解。

(二)使用思维导图对教师的好处

节省了大量的阅读时间,可以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使用思维导图后,学生的思路以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简洁且一目了然,教师可以迅速了解到学生所处的状况并给予反馈和指导,节约了时间。

参考文献

[1]托尼·巴赞著.李斯译《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12

[2]朱立峰著.《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

篇2

(一)学科思维导图是一种具体化用于学科教学的思维导图教学方法

学科思维导图是思维导图中分化出来的具体运用于教学研究的一种思维导图。将学科思维导图用于课程教学一直是很多老师在探索和挖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应用中,引入学科思维导图,让学科知识从结构上、逻辑上更容易形成清晰、准确的知识脉络,让学生容易掌握并运用。学科思维导图与广泛意义上的思维导图相比,可根据不同学科以更为结构化和逻辑化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具体归纳和总结。

(二)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巩固原有的知识

学科思维导图充分运用人类大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性,帮助人们更好地对某一事物形成正确的理论知识,然后通过理论知识对生产和生活中的实践操作形成正确性指导,从而减少重复实践和错误操作。会计综合实践课程是对模拟企业或者实体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的处理,实践操作前后相互关联,对于操作结果的准确性要求十分高。学生在进行综合实训时,能否形成正确的操作结果都有赖于已有思维或者后天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上的判断和分析。因此对于参加实训的学生来说,对已学知识的正确记忆和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记住从前学过的知识,或者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形成错误的认知,要改善和纠正这些情况,可以通过学科思维导图对已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

二、学科思维导图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学科思维导图建立会计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型

在会计教学中,会计准则、 税收政策等业务变化更新频繁,如果教学仍以书为据,不及时更新知识内容,教学方法滞后,会严重影响实训的教学质量。在高职院校,一方面大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师资紧张,对于没有实践经验的老师,如要上综合类型的会计专业课程,可以通过好的教学视频或者好的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将学科思维导图用于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能让老师很快的掌握整门课程内容,从而快速安排好课程教学。

以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为例,如上(图1)所示:

会计综合实训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工具、教学特点、教学评价通过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就一目了然。然后根据这张总图,再沿着每一个支系进行发散思维,形成具体的执行方案。以会计综合实训教学中的分组分岗位实训为例,如上(图2)所示,按四人分组或者按多人分组,如以四人分组 ,则给每人分配相应的总账会计、成本会计、出纳、会计主管岗位,还可以就每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岗位内容等细分,如此类推,就可以把每一个知识点,前后、相互关联,最终形成每一堂课的内容。

再如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就是为检验学生在技能训练以后,检验其是否达到实训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检查、考核,并及时反馈实训效果,实现对实训教学进度的有效控制,最终促使学生掌握实操内容的一个评价考核体系。会计综合实训在进行实训成绩考核评价时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即通过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和老师综合评分三方结合最后形成最终成绩,这样能够十分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对实训案例掌握的情况。在综合实训操作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通过对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综合评分进行细化分析,形成可执行的具体实施细节,应用于课

堂教学。

(二)思维导图在会?综合实训课程中对知识点归纳与运用

学科思维导图分别将会计综合技能所涉及到的《出纳业务操作》、《会计制度设计》、《企业经济业务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企业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报告编制》、《会计信息化》、《会计工作管理》、《企业务报表审计》、《企业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课程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形成一个以综合实操为中心主题的,向外发散的放射立体结构图,从而形成整个课程的一个主要脉络图,如下(图3)所示。

图中涉及学科与实操应用的每一个分支又可以再形成一个思维导图脉络,层层细化。在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中,涉及的课程内容较多,在进行实训教学中应突出课程综合化项目实训时,重点加强对中小企业货币资金、存货、固定 资产、债权债务、职工薪酬、成本费用、税费、 财务报告等业务实训,为学生后期进入社会实际工作打好基础。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涉及财务会计、税收等主干课程的理论运用,实务操作时要结合相应的存货收发计价、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的纳税 申报等实训业务;综合实训课程一定要在会计实务、出纳实务,税收实务、成本实务等有关课程先行学习之后进行,在应用中也要协调好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实训内容能与各课程知识点融通起来。

会计综合实训的实操应用依然遵循会计基本处理流程,要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各种业务的处理及记账凭证的填写,账簿的处理与登记,各种报表的编制。在进行原始凭证填制时,要根据不同原始凭证的内容,按照会计规则进行填列,如各种票据的填写,对于数字的书写要求,对于金额的填写要求,对于文字的表述都有严格的规定,学生们都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并熟练运用。业务处理中关于经济业务的发生处理涉及到??计课程中的多个科目,科目之间又容易混淆,在进行思维理顺的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的程序性,发散性进行记忆和区别十分有效,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行细化。

篇3

1会计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方式和习惯。就会计而言,会计思维可以说是会计专业人员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对其所掌握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以对会计事项、会计实践和会计规则等进行概括性认知的一种能力,其内容包括逻辑性思维、系统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面。

2会计思维培养的重要性

不管是对初学会计的在校学生,还是已入职场的会计人员,培养会计思维都是其顺应学业和职业需要、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必须。从教学来看,中级财务会计是本科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讲授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和账务处理的能力。由于其涉及的业务多、内容抽象、知识点零散等特点,对于仅有一些会计基础知识而缺乏会计实践经验的本科生而言,要很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确实有较大的难度。但是,企业的经济业务总是有其内在联系的,不管外在形式如何,其内容实质都是企业资金的变化。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并学好这门课程,教学中就必须要让其了解课程的特点,运用会计思维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让这种思维成为学生今后职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3会计思维培养的教学实践

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基于课程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结构。本文认为,会计思维的培养应侧重于逻辑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培养。

3.1树立会计的系统观和平衡观

(1)系统观。所谓系统观,就是进行会计核算要始终以财务报告为中心,以财务报表的编制为逻辑主线,日常的会计处理都是为期末编制财务报告服务的。所以在学习每一个知识点时,心中必须要有个整体观,知道所学的内容与财务报告之间是何关系,这样才能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举例来说,存货是资产负债表中一个重要的资产项目,其报告要求是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而其日常核算方法有两种:实际成本法和计划成本法。在计划成本法下,存货日常的收发存均按计划成本进行登记,因此,在期末需要进行存货成本差异的分摊,以将本期发出存货和期末结存存货的计划成本调整成实际成本,这样才能与其期末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报告价值。(2)平衡观。所谓平衡观,就是在对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时,要明确认识到会计核算就是对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进行的动态反映,资金的来源与占用始终保持一种平衡关系,每个账户的记录都“有来有去”,这也就是会计记录的逻辑性。只有这样才会更容易理解经济业务的核算原理。在取得存货的业务核算中,不管企业以何种方式取得存货,其资金的变化都是一种资金形态转换成另外一种形态,只是过程有所不同而已。例如,外购方式取得库存商品的资金动态图示为:货币—在途物资—库存商品;通过委托加工方式取得库存商品的图示为:货币—原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库存商品;自制方式取得库存商品的图示为:货币—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以上取得方式中,最终都是货币资金转化成了商品资金,其过程的不同决定了商品价值的不同,但资金变化始终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即商品取得过程中的各种消耗最终变成了商品的价值。这体现在会计核算中就是各项资产的价值按照业务流程依次在各账户中进行结转,比如在自制存货过程中,货币(“银行存款”等账户)结转到“原材料”账户中,原材料价值又结转到在产品价值(“生产成本”账户)中,生产完工后再结转到产成品价值(“库存商品”账户)中去。以上几个账户的记录就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关系,与实物的流转一一对应。

3.2应用思维导图培养会计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是让学生对会计知识结构树立起系统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思维导图因其直观性、系统性和明晰性而被广泛应用到各理论课程的学习中。鉴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多且复杂抽象的特点,教师可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各章各节的知识讲授中。在课程导入阶段,用思维导图将准备要讲授的内容框架呈现给学生,让其有个整体感;在课程小结阶段,再用思维导图将所讲授的内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直观化,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让学生从宏观上整体上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一个更清晰更完整的认识。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记忆,从而培养其逻辑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中级财务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强、操作性强、业务范围广、难度大的课程,其理论知识中大量的概念、规则、原理、方法需要学生去理解、记忆和应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会计逻辑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培养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充分应用思维导图,则能更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金芹,张英.我国会计思维研究综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经济高速发展,会计的工作一直被视作热门行业。但是近十年来,随着全国各高校的招生规模扩大,各个综合院校和理工院校增设会计专业,就目前而言,我国会计人才尤其是低层次会计人才在就业上存在着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毋庸置疑,中职会计教育培养大量的实践性会计专业人才,并输向广大中小企业。可如何在与高等院校学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在广大市场需求的前景下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这需要我们从会计教育教学出发,把教学改革和适应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为中职会计的发展寻求新的出路。

一、 中职会计教学的现状和特点

由于高等院校扩大招生,以及社会对人才学历的要求,在目前的中职学校里生源已经严重萎缩,学生基础差、主动性不够等原因很大的制约了中职会计教学的进行。同时面对当前的教育环境教师也在教学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在教学创新和教学实践上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的会计教学中呈现出如下教学现状和特点。

1、学生学情基础差、教学结构不合理

从学生素质上来看,中职学生相比起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上有着较大的差距,这样的差距导致学生在教学中常常出现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兴趣的现象,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也对知识的理解感到困难和乏味。从教学安排上来看,由于中职学生大多来源于初中,因此会计课程的安排系统性不是非常完善同时理论深度也比较浅,大多数中职学校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学情特点把教学作循序渐进的安排,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了半年或一年以后对会计的理解仍旧停滞不前,更加难以在实际中进行运用。

2、教学方法策略单一、教学针对性较弱

从教学的方法策略上来看,传统中职会计的教学更偏向于讲、记、练的教学方法。老师更容易受到经验和专业特点的影响,在教学中平铺直叙的向学生强调各种专业概念,各种操作原则,却甚少在学生学情特点和专业知识之间寻找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方法。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广而全的教学内容时常让学生学习时感到吃力,而且课后也难以达到预计的教学效果。学生在教学结束之后能够记住的往往是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理论概念,对于会计中应该掌握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仅仅存有模糊的印象。

二、中职会计教学的理念与目标

长期以来,在中职学校中会计的课程设置是以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来分别设置的,这样的课程设置目标明确但实际操作起来不免在知识的构建缺乏系统性,会计知识之间难以融合,走向社会的学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的要求。作为教育者培养人才需要结合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从当前的社会发展和就业趋势我们不难看出,会计人才的需要已由过去的专业化向多元化发展,而这样的转变就要求会计学科应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建立一个融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实践操作为一体的复合型、应用型的教学体系。

结合新课程改革在中职教育的实践,在中职会计教育中树立科学、和谐的教学理念是多元、实践性教学的基础。首先,树立科学、和谐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基础,知识基础不牢固,学习能力差导致学生普遍对专业的文化理论课不感兴趣,对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产生排斥。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考虑从知识传授到传授方法的转变,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下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实现会计课堂教学上的有意义学习。最后,注重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法,增设课堂教学的实践模拟和会计实训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多接触和尝试会计知识的运用。

中职会计教学目标应该与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结合起来,同时与社会发展和就业需要结合起来。为此,中职学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既要是具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会计核算原理和方法,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中级财会人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落实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培养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型的合格会计人才。

三、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法策略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有意义活动。在提倡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下,在中职会计教学中,创新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策略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中职教育基于岗位的培养来设置专业,按岗位需要的技能来设置课程,学生在教学中习得知识、掌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会计教学中应该不遗余力的将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放在首位并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1、参与型的知识构建

参与型的知识构建基于教师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它意味着教师、学生课堂角色的转变以及教学重心的转移。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是知识构建的决策者,从已有的认识中积极寻找知识的连接点加工、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而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抛出问题、设计关键的知识点,让学生去连接和构建自己的会计知识体系。

在参与型的会计教学中,利用情境设问方式组织教学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会计基础中“企业的经济活动”为例,教师设计问题:如果现在我们要创办一个企业,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在接到问题以后大多会积极展开思考,并给出一些零散关键词:启动资金、注册公司、办营业执照、租场地(买土地)、建立厂房、生产产品、雇佣工人、出售商品……显然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有了一些感性、零散的企业的经济活动知识,但却不完整、缺乏系统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的就是基于学生给出的答案进行梳理、完善、系统化。

另外,在参与型的知识构建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分组协作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会计要素”教学为例,让学生讨论以下业务有什么特点:向银行借款、尚未支付应付职工工资、福利费、尚未交纳的应交税金、货物收到但尚未付款、企业发行的债券、预先提出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借款利息、房屋租金)。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独立完成相应任务后,进行结论总汇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得出最终的答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总经理、投资者、会计人员、税务人员等,从各自的角度来讨论对某一种会计处理方法的看法,学生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问题的内涵和实质,这种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既让学生觉得新鲜,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参与型的知识构建。

2、思维导图知识框架

会计基础课程对于进入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是一门全新的课。尤其在初学阶段学生要接触大量的概念和专业术语,这对于学生来说易于理解但是难于记忆,即使在教学中老师再三强调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但是事实上效果依旧有偏差。为此,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的运用,通过图文并现的形式在学习和记忆的过程中合理的调用左右脑的机能。进而有效的实现知识内化到思维形象化的过程。以会计教学中“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为例,在教学中可以根据知识的逻辑联系得到一张主干突出、分支明晰内容相关的思维导图。在呈现知识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能够将整个思考过程透明化、从而实现学生掌握相应专业知识的教学目标。

同时,思维导图是会计教学中知识复习的高效途径。在遗忘曲线理论中我们知道,知识会在一天之后被遗忘的只剩25%。因此,在会计的初学阶段教师十分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在教学中新课之前总要将之前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在过去,教学知识复习方式就是以看、问和答为主,这种方式单一、乏味常常流于形式有没实质性的效果。但是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十分容易的将符号、关键词、数字等有利于记忆的因素凸现出来,既能够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也能在细微知识点上做到不缺不漏。并且引导学生构建逻辑理性强、思维可视化的学习过程。

在积极使用思维导图的同时,教师也要考虑知识的适用性和学生的学情基础、可接受程度。思维导图虽然能带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根据知识深度、学生基础循序渐进的运用思维导图,才能发挥其积极有效的教学作用。

3、生活在知识中的渗透

源于生活最终用于生活是会计的本质所在。无论是从会计产生的角度,还是会计发展的历史来看,会计与经济生活紧密联系,它通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从价值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因此,在进行会计教学时把知识放入生活中进行形象的类比,用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学习枯燥的会计理论。

以教学“资产和负债”概念为例,在过去教师会按照定义“资产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负债是指由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现实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企业致经济利益流出”给出概念后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在渗透生活的会计教学中,教师不急于把概念抛给学生而是通过生活对抽象的概念进行感性的铺垫。如“资产是能给我们带来现金流的东西。负债是让我们付出现金的一类东西。拥有资产能让你变得越来越富,持有负债只会让你越来越穷。形象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买一套房子出租,每个月都有现金流入你口袋,这个房子对你来说就是资产。买一个车消费,这车每个月你都要花钱,这车对你来说就是负债。如果这个车是货车,每个月都能给你带来收入,那么这个车对你来说又变成了资产。”有了生动形象的生活类比之后,学生一方面能够提起对会计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能够在大脑中形成丰富、感性的前认识,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就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理解课本中高度抽象、简化的语言表述。

4、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

会计课既有严谨的理论体系,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在结合中职学生的学情特点,教学中理实一体化的使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了。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步骤来看,教学中首先是教师的讲授,进而是教师的演示,最后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练习。例如在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理论知识后,一边通过投影仪进行演示,一边让学生自己进行模拟训练,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亲自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在课堂中把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解决,这样学生就能在每一堂课上学的真东西,并且得到相应的锻炼。

除了动手操作以外,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尽可能的将公司、企业搬到课堂中来,在实训练习“填制原始凭证”中教师可以利用配套光盘再现企业经济业务发生的情景,如买进材料,需有什么样的审批过程,如何买进,款项如何支付,材料入库的手续、共有哪几张凭证,怎么审核原始凭证,会计人员应作哪些账务处理等等。通过这样的实训练习,一方面,学生能够快速的掌握会计的操作,提高学生学习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在实训中学生能更深切的理解会计知识为什么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进一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五、结束语

在当前的中职教育中存在教师难、学生累的现象。越来越少的生源是中职教育不能回避的现实,如何更好的掌握社会、市场的需要并以此为基础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会计人才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而具体到课堂教学上,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丰富会计知识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才是培养有用会计人才的基础和重点,上文所提教学方法策略作为探讨,为中职会计教学提供参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如何提高中职会计教学的问题上还需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 王学慧 会计教学中的快乐教学法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0年11期

[2 ]王支宝 对中职会计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2008年02期

[3] 丁元霖 谈谈中等专业学校的会计教学[J];上海会计;1990年01期

[4] 朱小平,姚颐,况熙,杨效红;中国会计教学改革走向何处――关于我国会计教学情况的调研报告[J];会计研究;1995年09期

[5] 迟锋 关于改进成人高等会计教学的几点看法[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1999年01期

篇5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也和其他各门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发展的科学”钱学森教授在《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与人体科学》一书中曾提出:“我想思维科学似乎应该是专门研究人的有意识的思维,即人自己能加以控制的思维。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角色已从单纯的档案保管者扩展为同时作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1]。档案信息开发人员面对的更多的是诸如电子文件的真实性鉴定,网络信息归档及其档案化管理、数字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等新问题、新事物的探究都需要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对档案信息的客观性的把握,对所面临问题深度和广大的把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信息资源管理背景下,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档案信息开发人员需要培养自己科学思维模式,去解决档案领域不断出现的新的问题,同时档案信息开发人员需要对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一些转变,以更加符合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对信息开发思维素养的需要。 

一、由寻找问题原因思维方式向如何解决问题思维方式转变 

(一)寻找问题原因思维方式、如何解决问题思维方式的定义 

寻找问题原因思维指当一个问题出现时,追根溯源,探究问题是如何产生。这种思维方式不适合档案的实际工作中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档案信息开发过程中,当遇到与档案相关的问题时,档案信息开发人员更多的以如何解决问题作为自己思维的出发点,而不应该以探究问题出现的原因作为自己思维的出发点。而如何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是问题发生时,不是去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而是更多的去寻找解决问题之道。这种思维方式更适合去解决档案信息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一种更高效的思维模式。 

(二)由寻找问题原因思维向如何解决问题思维转变的必要性 

档案工作人员在实际参与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等工作中更多的是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问为什么。所以,档案人员应该在学习档案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这方面思维的训练。 

比如根据《机关档案工作条例》和《档案馆工作通则》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档案馆在接收现行单位档案时,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一个单位的档案,应作为一个整体,归入一个档案馆。 

2.规定移交的应由有关单位收集齐全,必须经过整理,必须经过鉴定。 

保管期限要划分准确,要具备一式三份的案卷目录(一份经档案馆签收后退还原但单位保存),一份作为档案馆的检索工具,一份由档案馆存档),同时还应附一份有关档案及其形成单位历史情况的说明,与该部分档案有关的资料,应随同档案一起移交。现行单位在档案移交之前,应就档案的移交时间,移交方式等具体事项与有关的档案馆取得共识[2]。档案工作人员在参与接收现行单位档案时,需要判断接受的档案是否符合上述条件,而无需探究原因。这是一种档案工作的思维模式。所以档案工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时,应有意识的问自己该如何解决,有什么解决问题之策,只有这样才能渐渐的由问为什么的思维模式向问如何解决的工作思维模式转变。并使之成为自己的一种思维惯性。 

二、由主观性思维向客观性思维转变 

(一)主观思维、客观思维定义 

主观性思维指人们在接受信息时,不是客观地接受面前所看到的信息而是加入自己的背景知识且根据现有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判断,推断后而得出的结论。已经改变了原有信息的原始面貌,而客观性思维指在接受信息时,只接受客观信息本身,而不加入个人的主观判断。 

(二)强调客观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等工作中的原则与判断标准都是非常客观的,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必须从实际出发,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对其进行判断,切勿加入个人的主观臆断。 

另外,在实际的各项档案工作中,客观地表达档案信息和接受档案信息可以最大量的减少沟通障碍和对信息内容的误判。同时客观性思考问题比主观性思考问题更为合理,更为科学。 

所以说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客观性极强的工作,无论是档案管理人员之间,还是档案管理人员与档案利用者之间在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过程中,都必须客观的接受信息。另外,档案全宗构成的条件、判定档案所属的全宗、档案统计工作的步骤及档案真伪的鉴辨、档案鉴定的程序等都需要做到客观。王向明教授在《档案管理学原理》》一书中,曾多次提到客观性。如(1)在档案著录的要求中提到,档案著录应遵循以下要求:档案著录应客观地反映被著录档案的实际情况,在对著录对象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的分析和选择过程中,应以著录对象为主要信息源,如实反映档案的实际情况,即使对某些需要著录人员自拟的内容,也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忌掺杂个人的观点或褒贬,更不能无中生有,随意增减。对某些不能确定的内容,应进行细致的考证,对考证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存疑;对档案中某些词不达意的部分,甚至错误的部分,一般也应该坚持客观性的原则照录,但应在自拟内容部分或附注内加以说[3]。(2)在档案检索中,主题分析的客观性是按照档案或提问的本来面目分析其主题,标引人员在分析档案或提问的主题时,一定要不偏不倚,切忌掺杂个人意见,主观猜测和褒贬,以避免或减少主题分析误差的产生,保证主题分析的网罗度,专指度和一致度[4]。 

另外陈兆祦、和宝荣、王英玮合著的《档案管理学基础》也多次提到档案工作对客观性的要求。如(1)全宗内档案分类的科学性要求档案类目和档案材料的划分应该具有客观性,对于任何事物的分类,都必须力戒随意性,由于档案不同于其他资料,它是在机关活动中系统地积累而形成的历史产物,所以必须遵循档案自然形成的规律,从全宗成分的实际出发进行分类。全宗内文件之间可能有多方面的联系,应当竭力保护它们在立档单位活动中原有的某些主要方面的历史联系,为此,要按照不同机关、不同档案的情况,科学地选择分类方法,合理地设置类目,准确地归类,使全宗内档案的分类能够较为系统地反映出立档单位活动的面貌[5]。(2)档案的鉴定应遵循客观性规则,会计档案鉴定应当避免主观性的决断。会计档案的鉴定必须按照有关的标准,以及对会计档案本身保存价值的合理预测为依据进行,各个立档单位都应当按照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颁布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结合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的实际情况,绘制本单位的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并用以指导本单位的会计文件、会计记录或会计档案的鉴定工作。任何随意处置会计档案的主观性、武断性的思想和行为都应当避免[6]。 

(三)客观性思维培养途径 

客观性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档案工作人员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渗透,使之逐渐成为自己的一种思维习惯。 

在学习档案学的理论知识过程中,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应有意识的要求自己只接受档案信息的字面意思,及字面意思的前提,在阅读档案学教材及文章中,在涉及到档案学现象的描述时,只允许自己客观的接受现象描述的字面意思,不做任何的主观猜测。

在日常生活与人谈话时,需要做到只接受对方说话内容信息的字面意思及字面意思的前提,不加入已有的常识。跟对方讲话时,假装对方什么都不知道,尽量把要表达的内容说的尽量详尽,齐全。 

三、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模式的训练 

(一)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定义 

所谓演绎思维指以一个主题为中心,由这个中心主题思维层层向外辐射,思维不断深入,不断细致化,这符合人类大脑的思维模式,可以将人类的思维过程直观的呈现。而归纳思维指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概括。 

(二)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在档案中的应用 

全宗内文件的分类主要是从整体到部分,从一般到个别,偏重于分析的方法,偏重于演绎法,立卷主要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偏重于归纳法。因此,分类时要有一个整体设计方案,按着某种异同将全宗内的全部文件,统一分成若干部分或层次,而且一分到底。 

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需要从宏观整体去把握,才能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需要用到演绎的思维,而其中涉及到的具体过程是程序化,流程化的操作,需要归纳性的思维,档案人员只有灵活掌握这两种相辅相成的思维模式才能在档案信息的开发中熟练应用。这样才能提高档案信息开发的效率。 

(三)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的训练工具——思维导图 

1.思维导图简介。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2.思维导图在档案信息开发中的应用。(1)如何制作档案信息的思维导图。档案信息开发中,最大档案信息的主题(档案信息的名称或书名)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把主题体现在整张纸的中心,并且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中央图要以三种以上的颜色。一个主题一个大分。支每条分支要用不同的颜色题以大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有多少个主要的主题,就会有多少条大的分支。每条分支用不同颜色可以对不同档案主题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2)档案信息思维导图要求:1)运用代码小插图不但可以更强化档案信息每一个关键词的记忆,同时也突出关键词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记录空间。当然除了这些小的插图,我们还有很多代码可以用。比如厘米可以用cm来代表。所以可以用代码的尽量用代码。2)箭头的连接在分析一些信息的时候,各主题之间会有信息相关联的地方,这时,可以把有关联的部分用箭头把他们连起来,这样就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信息之间的联系了。如果在分析信息的时候,有很多信息是相关有联系的,但是如果都用箭头相联接起来会显得比较杂乱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可以运用代码,用同样的代码在他们的旁边注明,当你看到同样的代码的时候,就可以知道这些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3)只写关键词,并且要写在线条的上方。思维导图的记录用的全都是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代表着信息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写在线条的上面。这样更有利于阅读。4)思维导图有很多线段,它每一条线条的长度都是与词语的长度是一样的。思维导图的体现的层次感很分明,最靠近中间的线会越粗,越往外延伸的线会越细,字体也是越靠近中心图的最大,越往后面的就越小。思维导图的线段之间是互相连接起来的,线条上的关键词之间也是互相隶属、互相说明的关系,而且线的走向一定要比较平行,换言之线条上的关键词一定要让你自己能直观地看到,而不是要把纸的角度转了120度角才能看清楚自己在写什么。5)做思维导图时,它的分支是可以灵活摆放的,除了能理清思路外,还要考虑到合理地利用空间,你可以在画图时思考,哪条分支的内容会多一些,哪条分支的内容少一些,你可以把最多内容的分支与内容较少的分支安排在纸的同一侧,这样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内容的摆放了。整幅画看起来也会很平衡,你画思维导图前,要记得思考如何布局会更好。6)学会思维导图之后,我还鼓励你能够成立自己的风格,每一幅思维导图虽然都有一套规则,但都能形成个人的风格。关键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思维导图只记录关键词,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在开发档案信息过程中,如果关键词选择不正确,思维导图所要表达的信息就不准确了,要想学会全面总体的分析信息,需要学会观察出信息当中哪部分是它们的关键部分,并搜索到它们的关键点,也就是关键词。 

3.思维导图在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培养中的作用:(1)成倍提高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学习的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档案馆藏中的新知识与复习整合已有的档案旧知识。(2)激发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的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有关档案信息资源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3)让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并使档案人员将能够达到众多档案信息开发人员想达到的目标,包括:快速的记录档案馆馆藏中档案资料笔记。(4)做思维导图的时候,档案管理人员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的边缘,鼓励思想不间断和无穷尽地流动;有助于档案信息直接的融合与交叉,建立新的联系,对信息有所创新。(5)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的大脑不断地利用其皮层技巧,起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物[7]。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档案信息开发人员科学思维的培养,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档案信息开发人员对自己的严格训练,也需要思维科学领域新鲜研究成果的注入,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达到最大化的利用,促使档案事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冯惠玲.关于"十一五"档案学科发展的调查和"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若干设想[g].档案学研究,2010,5:5-6 

[2]王向明.档案管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9(1):87 

[3]王向明.档案管理学原理[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9(1):231 

篇6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其实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叫法,它在不同人不同情景的使用中有了各种各样的变形:比如说在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教学中,它又被称为角色扮演法和模拟教学法;再比如在综合能力训练的教学中,它又变形为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案例教学法等等。本文主要以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和思维导图法为例谈谈其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角色扮演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法是结合社会性、职业性两方面进行选题,通过引入角色概念,既使得学生体验未来职业岗位的情感,又深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把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有机的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的一种方法。

它的核心在于:1、带有情感色彩。比如说对会计的角色扮演,当学生们分角色训练过后,对会计岗位的感悟只有――累和烦,那么我们就彻底失败了;而如果他们对会计岗位的感悟里有――帮公司赚到了钱,很爽!我们的工作相当有意义!那么我们就成功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就被彻底调动起来了。这也是为什么ERP能如此迅速的横扫会计教育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2、角色清晰,体现协作。角色扮演法是最能锻炼协调能力的方法,因为他要处理的一般都是矛盾问题。没有矛盾,没有思维的碰撞也就不会有灵感,也就不会有创造,给学生创造这样的环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协调力。3、教师要尽量避免负面影响的情景出现,冲突游戏结束后要及时退出角色,从超然的角度俯视我们所做的工作。当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对这某一工作产生感情的时候,很容易陷入而不能自拔,对同样只是学生的对手产生排斥情绪,对此,要及时提醒,尽量避免。

同样角色扮演法也是成系统,需要有完整的操作流程的。第一步,提出问题,探讨矛盾。第二步,分析角色,挑选扮演者。第三步,布置场景,培训角色,观察调整。第四步,表演。第五步,讨论评价。第六步,教师解析。在整个过程中同样要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基本要求,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激发学生兴趣与动力,培养学生能力与素质,最终实现知识技能的传授。对于会计学来说因为存在不同的岗位分工,所以这种方法还是非常适合的。但是会计的感彩还是弱了一些,容易让人产生累和烦的情绪:而且会计对技能操作的要求对比心理学、营销旅游等学科要高得多,所以专业技术能力的训练还是不可以弱化的。

二、项目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样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的工作任务。

它的核心在于:1、某一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是结合在一起的,而理论知识完全可以分解;2、学生能进行独立工作;3、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4、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努力可以克服。

它有成果,才能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它的理论知识可以分解,并与实际技能紧密连接,才存在以学生为主的可操作性;它有难度,才能不断给与学生学习动力;它的困难可以克服,才存在教师的从旁指点以及事后解析。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几乎能够满足行动导向教学法所有要求的教学方法,而被大家广泛看好,在服装、机械等技术领域或者会计等职业领域都是可以适用的。

但是在会计领域,对于中级会计实务的学习或者财务管理或者税法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它都是非常适合的,唯独基础会计却无法实现。

因为基础会计属于专业基础课,属于初学阶段,完全是新的知识,加上该学科理论知识的庞大性和逻辑性,无法分解,不可间断,而相对的,实际技能操作却是无比的简洁而琐碎,所以是无法使用这一方法。

三、思维导图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在原有的知识或者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力与创造力,产生新的理解或者新的概念的一种方法。

首先,老师要设计一个中心议题,并提出最终目标,如何实现目标不做任何说明。然后,分组,各自写出关键词,要实现目标有哪些要做到。之后,对关键词归类,连线,形成网络导图,这样的思考结果结合了大家的智慧,应该说是比较全面,比较完整的。最后,分层次思考,得出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要自由畅想,不考虑次序与逻辑,想法越多越好,结论也不可以绝对化。比如基础会计里的现金管理,最终我们找到了现金日记账,但不要说日记账就是最终结论,也许将来我们还是可以继续改进的。

篇7

一、引言

财务会计是集理论、实践、技能于一体的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在整个会计学科知识体系中占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从目前反馈的情况来看,不论是教师教学传授效果还是学生的知识的接收程度上,均表明效果没有达到双方预期的结果,目前总体呈现“双头受气”局面,一方面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讲授各个知识点的具体运用,但最后不论从课堂学生的反映还是作业以及测试上效果都不理想;另一方面,学生感到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财务会计课程在平时的学习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都比其他课程多,然而,由于财务会计课程本身知识点较多,随着课程进程的不断推进,容易出现前后知识点混乱,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体系,因此,遇到实际业务时不知该如何入手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难题,目前有许多的学者从财务会计构成体系出发,研究如何提高该门课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另一角度出发,根据人体对知识的接受维度,研究思维导向图给财务会计教学造成的影响。

二、为何引入思维导向图?

思维导向图是英国学者(Tony Buzan)创建,它是一种简单却又有效的表达发射性思维的工具,它通过运用图文并重的手段,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在主题关键词与图像等间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开启人类大脑的潜能。思维导图从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但主要集中于语文、化学、物理等课程,将其引入财务会计课程的寥寥无几。纵观上述课程,从内容上,知识点较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有一定的难度,而财务会计课程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正是基于此,本文将思维导向图引入财务会计的课程教学中。诚如学者肖月华指出:“让学生来制作思维导图,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引入思维导向图的意义

(一)以图为结合点,传授知识脉络。

哲学家迈克尔.波兰尼指出:“人类的知识有两种,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如何在讲授显性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将隐性知识一并传授给学生,是值得每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不能仅仅只将书本上、网络上等显现的知识简单加工后传授给学生,而应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形成发射性思维,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自觉的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诚如学者罗辉指出:“教师的职业就是把自己头脑里的隐性知识表达出来,传递给学生。”财务会计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使前后知识脱节,进而影响学习效果与接收效率。如何有机的将内容庞大的财务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即关注整体构,也注重每个知识点的面点融合的网络体系传递给学生?而思维导向图的引入,一方面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中,以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呈现;另一方面更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充分立足于系统的角度,充分把握各关键知识点间的联系。

(二)图文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会计课程是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专业核心课,但是由于知识点较多,随着课程进度的不断推进,学生逐步感到课程学习难度越来越大,知识点越来越多,而且一个业务往往同时结合了几个知识点,随着“理想与实现”间冲突的不断加剧,部分学生产生放弃心理,抱着“破罐子破摔”的学习态度,在后续内容的学习完全处于“囫囵吞枣”的学习方式。如何才能有利的解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实验研究发现,随着思维导向图在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推进,学生在课堂上能将所学的知识动手绘制成完整的体系图,并在该绘制过程中,主动参与到课程的教学环节中。

(三)以图为引,构建知识网络。

通过思维导向图的引入,学生能自觉将财务会计各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不仅每个模块自成一个网络,而且全部财务会计也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群,并且能在该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充分理解各个知识点的功能、构成及运用等。

四、结束

可见,思维导向图的引入,有效的满足教师与学生对财务会计课程传授与接受的同步需求。一方面能促使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因思维导向图的引入,要求教师不论是教学内容的准备还是教学知识的传授都要立足于从完整的体系出发;另一方面,随着思维导向图的应用,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更利于学生对财务会计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肖月华:“思维导向图在财经法规教学中的应用”,科技资讯,2007.2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2-48-02

一、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协作沟通能力

所谓任务驱动项目引导会计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会计教学计划,以“任务”为主线,以“项目”为模块,以学生为主体,精心组织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采取协作学习方式,共同完成或者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中,如果单纯按照“章―节―目”的顺序进行系统的理论讲解。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把这些理论知识设计为若干个任务,并把这些任务划分成若干个具体的应用项目,用项目来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学生一定会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从而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由于教师在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引导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形式通常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只有在良好的交流协作的情况下,学生才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因此。它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群体合作意识。

与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相比,任务驱动项目引导会计教学法有三大亮点:一是教学模式实现了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的转变:二是教学内容实现了由以“知识点”为教学线索向以“任务项目”为教学线索的转变:三是教学方式实现了由“各自为政”向“群体协作”的转变。在此。需要注意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在选取项目任务时要紧扣实际、贴近生活:二是项目任务的难易要结合学生实际,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三是教师在教学时要避免两个误区,即“不闻不问”与“干预过多”;四是项目任务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让学生对项目中涉及的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印象。

二、运用设障立疑批判诱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解惑创新能力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障立疑。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使隐于暗处的问题明朗化。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在批判中领悟。在批判中解惑,在批判中创新,这就是设障立疑批判诱导会计教学法。“教育的目的是不仅要使个体继承现有文化,而且能创造新文化”,“个体必须具有独立的评判能力”。“必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设障立疑批判诱导会计教学法。既可以使会计专业学生对知识整体的把握增强、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加深、对知识内容的记忆更牢。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深思。在深思中质疑,在质疑中感悟,在感悟中创新。

教师在运用设障立疑批判诱导教学法进行会计教学时。要把握好“三性”原则:一是平等性原则。要给学生以“师生平等”的心理暗示。让学生敢“疑”敢“判”,大胆放飞思想。提出创新性观点。二是多元性原则。教师在设障立疑时,要注意问题的多层次、多角度。避免学生因问题过于简单、过于高深或过于单一而缺失学习兴趣。三是方向性原则。加大对会计专业学生解惑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只注重“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这一教学结果,而更应该注重过程。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

三、运用案例剖析启发疏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

案例剖析启发疏导会计教学法,是指会计专业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选用典型会计案例,教师有目的、有步骤的对学生进行疏导。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共同对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和推理。从而培育会计专业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例如,就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进行教学时。如果单单抽象地从理论上对货币资金管理的原则、方法进行枯燥无味的阐述,学生很难理解。其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果我们就这一内容选取某一实际的案例,引导学生从案例的剖析中总结出钱账分管、相互牵制的原则,这样学生既容易理解,又记忆深刻,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案例剖析启发疏导会计教学法的精髓不在于学生强记所学内容。而是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在案例中探寻经验和教训,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和素质。它是一种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因此,案例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培养。案例选择也就成为案例剖析启发疏导会计教学法的关键环节。筛选会计案例要立足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立足于发挥学生各自特长,立足于学生判断能力的培养。立足于常规的理论教学,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案例的真实性、典型性、趣味性、针对性和合理性。

四、运用角色体验行为主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务实从业能力

角色体验行为主导会计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按任务划分角色。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完成任务、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在角色演练中掌握会计技能。它是一种以学生“行为”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其好处是学生能做到在“做”中“悟”,在“悟”中学。实施角色体验行为主导会计教学法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校内模拟。即在校内进行会计岗位角色模拟实验。比如:在存货的教学中,就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包括会计、出纳、销售人员、经理、客户、银行工作人员等),让他们在材料购买、商品卖出、存货清查等各种场景中,完成业务流程中会计单据的传递和会计账户的处理。它是一种通过课内实验促进理论理解的重要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另一种是校外实习。即让学生走进企事业单位和会计事务所进行实习,让他们了解会计的经济活动、流程的具体操作,正确分析和处理会计业务。比如: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同时,安排对应的业务实习。在课程综合实验后即安排毕业实习等,形成校内与校外、实验与实习相互交错的实践模式。

五、运用声形并茂立体辅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建立模型能力

声形并茂立体辅导会计教学法是一种以多媒体为辅助,给学生带来文、图、声、像并茂的视觉、听觉效果,立体的、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即通常所说的多媒体辅助会计教学法。会计学“具有内容复杂、图表数据多、操作性强等特点”,大量的图表给会计教学带来了一定难度,此时运用声形并茂立体辅导会计教学法的作用十分明显。它可以增强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根据会计现象建立模型的能力”。

在使用多媒体进行声形并茂立体辅导会计教学法时,必须做到“三要”:一要适时把握教学节奏。由于运用多媒体进行会计教学,信息量大且变换快,学生要做到听课、记笔记、消化三不误有一定困难,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把握好节奏。有可能让学生顾此失彼。二要强化师生互动交流。运用声形并茂立体辅导会计教学法进行教学时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因此。要防止由过去摒弃的“人灌式”变成现在的“机灌式”。三要整合优化课堂资源。既要利用现有网络上的会计教学课件。又要整合一切力量。成立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小组,研究制作一批高质量的教学课件。

六、运用化繁为简图解开导会计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化繁为简图解开导会计教学法的关键是设计会计教学图表。教师在教学前一定要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图表进行仔细、全面、综合和科学的设计。一是科学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教师所设计的会计图表无论是对会计概念的表述还是对教学内容的分类都必须科学。二是简明性与准确性相结合。准确是会计图表设计的生命。教师在设计时还要追求简洁,做到以一当十,以小代大。三是直观性与形象性相结合。会计图表直观与形象的有机结合能加大信息刺激强度,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受。四是逻辑性与系统性相结合。运用化繁为简图解开导会计教学法进行教学的一个好处是能把会计业务的内在逻辑关系简单明了化,把零散的会计知识变得更加系统。因此。教师在设计会计图表时,必须要做到逻辑性与系统性有机结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121-03

0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各单位对会计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展开研究。然而,该课程现阶段仍以理论为主,缺少职业引导,难以达到职业教育的培养要求。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与反思完善,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与该课程,通过工作任务驱动来设置实际会计岗位情境,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能力,据此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能力状况的会计专业人才。

1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认知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职业院校会计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本课程紧扣考试大纲,针对会计岗位能力分析,强调从业要求,突出会计从业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重视财经法规基础知识的介绍和会计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然而,本课程教学存在较多难题,如理论、概念、法律、法规、条款多,内容抽象、繁琐,需要精确记忆的内容多,理论性极强,比较枯燥乏味;章节之间没有系统性,教学时内容较分散,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且涉及面广,显得比较庞杂,往往是课程学完,只知其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

本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内容是枯燥的。只有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形式才能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和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笔者认为作为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相应任务而存在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融合多元化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动”起来,才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加深知识点记忆,最终强化授课效果。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应用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虽被各级各类教师广泛接受以及推崇,但将其运用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类理论性为主的课程的教师仍然凤毛麟角。笔者大胆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2.1 结合会计工作岗位需要,紧扣《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知识点及要点,有效设置驱动任务

驱动任务的设置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及质量。教师在深入研究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后,将本单元教学目标及知识点尽量清晰明了地表述出来,并结合实际工作任务呈现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而且也要联系学生的理解与感知能力,根据学生技能培养的需要,结合会计工作岗位实际要求,创造具有探究性、生活性、易操作性的驱动任务。使学生首先明确目标,然后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本节知识要点,最后完成任务,尽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在学习“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内容时,设置驱动任务:招聘启事。任务背景:某企业由于扩大经营的需要,急需招聘一名出纳,请结合所学“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中的相关知识点,为该企业起草一份招聘启事。知识点: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工作岗位设置、会计工作交接、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与职务。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任务成果:出纳岗位招聘启事。

2.2 以学生为中心,选取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相互引导,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操作性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堂实施过程中,不单要设置好驱动任务,更要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设计好相关情景,交互引导学生认识会计活动中的具体法规和职业道德问题。同时,注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可操作性。设置简单易懂的任务,逻辑清晰、一目了然,方便学生操作和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与构成”内容时,设置驱动任务:会计法律制度知多少。任务背景:利用校园网、电脑、手机等媒介上网查询与会计相关的法律制度,讨论“什么是会计法律制度?”“它由哪几个层次构成?”并结合思维导图法绘制会计法律制度的构成图。知识点:会计法律制度的概念和构成内容。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思维导图法、口诀记忆法、列表归纳法。任务成果:绘制会计法律制度的思维导图。

2.3 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综合评价方式,师生共同评价任务成果

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启示。评价过程中,不要否决学生的做法,而多应以鼓励为主,注重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闪光点,不仅仅是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还可以对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任务分工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发现同伴的优点,看到自身的不足,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综合评价方式共同评价任务成果。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尤为注重学生自评环节。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在课前合理设计评价量表;学生参照评论量表内各项目,逐项给自己打分;各小组之间相互评定。评价量表中应适当留有空白,学生可以附上简短的自我评语或改进建议,以便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习惯。在以鼓励为主的评价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获得成就感,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大地激发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不能为“设计任务”而组织教学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为了辅助教学,达到较高的教学效果而准备。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能仅仅考虑方法的运用,而忽略实际教学内容,这样只会本末倒置。例如,“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中重点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可以设计任务,但该任务却无法贴近学生生活,这样的任务就不应该去设计。教师可以选择运用导入案例或提问的方式组织教学,而不要仅仅纠结与如何体现“驱动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不是单一存在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而是需结合多种教学方法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2 避免设计过大的驱动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区别于项目教学法,不是将整个章节项目化去完成一个整体项目,而是紧扣每个单元的重点或难点,设计最好不超过2节课时中完成的任务,以驱动课程的展开。任务设计也应该简单易懂,便于学生操作,以提高学生学习、思考、动手的兴趣;如果任务过大,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抵触教学内容。

3.3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思想,但这并不意味着让学生随心所欲地处理,而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自始至终参与其中,把握方向,适时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寻找方法、完成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要采取相应的检查和监督措施,充当活动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融入到学生的任务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取得切实有效的教学效果。

4 应用的部分成果

经过两年深入扎实的研究和探索,本教改项目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4.1 创建并运用“学习包”

笔者在实施过程中以“驱动任务”为主线创建“学习包”(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教案、驱动任务、案例、视频、习题集、试卷等)。紧扣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及会计岗位需求,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精心设计驱动任务和任务背景,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学习环境;选取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实物演示法、思维导图法、口诀记忆法、列表归纳法、视频教学、信息化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交互引导学生,认识会计活动中的具体法规和职业道德问题;组织适当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通过课堂师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素养;利用考试复习资料及练习题以较好的成绩通过资格考试。并将“学习包”运用于实际教学,最终反思、完善、修订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研究及实践。

4.2 改革期中考核考试方式

因为该课程为考证课,考试成绩尤为重要,所以没有改变原有考核模式,仍按“平时(10%)+期中(20%)+期末(70%)”计算总评成绩。但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能力,采用任务讨论、分角色扮演等方法,加大了学生参与的力度,需要凸显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故,笔者将期中成绩(20%)从笔试成绩调整为过程评定=学生作品展示(15%)+研讨式评定(5%)。学生作品展示,即设计开放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展示作品;研讨式评定,则根据课堂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评定。这样更能提高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3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

篇10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056-02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问题在于实现从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能力培养为核心。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过程方面实现转变尤为重要。在人才培养质量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方面转变,高等教育培养目标决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灵魂。因此,基于以上目标,要强化财会人才能力培养。

基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互联网+ 行动计划”以及地平线报告,我们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因此,提出“互联网+”的课程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快地了解行业的新动态,加快学习速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互联网+”颠覆传统教学思维,建立符合信息时代特征要求的教学改革模式,教学改革势在必行。目前,哈尔滨广厦学院财经学院财会专业教学改革正在探索和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绩,效果较好。因此,针对当前背景下的教学工作的实践总结如下。

二、优质课程建设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线上和翻转的课程形式,微课,慕课,在线学习的教学方式同传统的教学课程建设相比较有了质的飞跃。当前可采取在课前录制短片,利用微信等软件进行习题的,供学生预习或者课后复习采用,课程资源覆盖范围更大。目前,财经学院专业课程录制了微课程,在课前向学生群里微课程,学生自学完成之后要填制学习单,针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同时,利用互联网资源和明华在线资源学习慕课。

(一)微课程建设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下,教师可以通过软件对学生习题答题情况做一个统计,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课堂上,老师可以只进行重难点的讲解节省时间,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相互交流彼此的观点,老师最后进行点评。学生通过课前的微课视频学习,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效率提高,在课堂上找到学生易错点和难点,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思维导图运用

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完成思维导图总结,此方法运用可提升思考能力和技巧,提高增进记忆力、组织力与创造力。 思维导图方式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同传统笔记法和学习法有量子跳跃式的差异,并且开展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

如《财务管理》课程资金时间价值这一章节,以“时间价值”这一关键词为核心,向四周发散,各个节点为单利、复利、终值、现值等,将所有知识点进行串联,实现整章节知识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思维导图模式的推行,大大提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

三、课堂互动环节

(一)UMU互动

专业课程可借助UMU互动app,有效的利用学生手机,此软件能够帮助老师和学生在课程中进行及时的互动的手机平台应用,软件主要是为了带动课堂和教学的现场气氛,实现大家进行现场的互动,带动大家参与进来。互动过程资料可以进行云存储,永久保存,使课程更加的生动,效果更加的好。目前,《基础会计》和《财务报告分析》课程实现有效互动,通过手机轻松连结课堂现场,让现场更加精彩;同时,互动和互动过程永久保存,随时查看 ,实时海量数据分析,可视化效果精彩呈现。另外,签到,问卷,提问,讨论,游戏,拍照等丰富互动环节,丰富整个课程的内容。

(二)云班课

学生的手机上安装云班课App之后,学生可以光明正大的把手机带进课堂,教师将课程信息和学习要求等学习资源都可以即时传递到学生的手机上,考试安排、课件、视频等资源的出现,这种方式激发了学生利用手机进行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手机变成了强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样手机不再是上课的禁品,也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和认同。云班课中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手机App,还有一个数量在不断增加的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书城作为支撑。云班课的开设,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四、教学资源库建设

资源库包括专业中心、课程中心、应用中心、素材中心、经验积累与分享中心。建设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应用平台。专业中心包括职业分析报告,职业考试信息、人才培养方案等。课程中心包括专业类课程8门。素材中心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音频,电子教材课件等,典型案例库、票证账表库。

资源库建设为教学提供优质资源,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资源,发挥助于学习的功能。为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就业支持、信息查询、教学指导、资料下载的相关等服务。可在网上开展实时教学活动,老师和学生可以便捷地查寻、浏览、下载所需内容,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都能开展讨论、答疑和交流等教学教研活动。

五、创客教学法运用

创客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的新途径,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客教学法不仅仅应用于一节课,也应用于多节课或一个单元。如计算机财务管理中建立筹资模型解决实际财务问题,教师可以创设情景,就筹资问题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设想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解决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可行模型的构建,教师的教导必须体现学生要如何学、做,综合应用各学科的知识。学生确定项目后教师指导是做中学的拓展,同时,创课教学法是研究性学习的聚焦。

六、网络资源利用与管理

(一)培养学生网络资源获取能力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学生都拥有基本的上网工具,具备获取网络资源的条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数据应用实践,为学生提供专业网站,如国研网、巨潮资讯网、东奥会计网校、中华会计网校、重庆会计之家等,充分培养学生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优越性挖掘网络资源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去关注与会计相关的专业机构的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接受专业的信息推送。因此,一方面,使得会计专业学生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自主学习;但另一方面,海量的会计数据又让学生应接不暇,如何快速的查找并利用有效的会计资源进行学习是当前会计专业学生面临的困惑。

(二)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建立相应的教学平台来进行辅助教学管理,提高信息技术的运用。教学平台应当包含的内容如下:第一,学生的管理类数据。第二,教师的管理类数据。包括教师的基本信息(主要教学课程、主要研究方向等)、教学进度、辅导学生情况、教师备课的教案、作业批改情况等;第三,综合管理类大数据,包括学校基本信息数据以及学校各项评比类数据等;第四,第三方应用类大数据,包括地图、天气、安全、网上课堂等教学资源。充分体现财会的教学特色,从而成为对外网络宣传推广的重要窗口,突出与其他部门的交流,将网站建设为展示师生风采的舞台。

结语

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经济的发展需要职业素养高的财会人才的参与,利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老师利用联网教,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与线上的活动互相补充与拓展。同时,建设与财会专业相匹配的、动静结合的立体化网络教学资源库。总结出一套高素质应用人才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建立网络课堂,基于资源库的教学法,学生专题学习网站,影像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形式活跃,学生的素质水平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唐金晶,李泽全,曹渊,鲜晓红.Sakai网络教学平台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2).

篇11

会计专业在教育目标上一直定位在培养掌握会计知识,熟悉我国会计法律规范,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会计知识的人才。该专业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会计思维和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而培养注重实用性,适应能力强的人才,是其教育目标中的重点。因此,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提倡以课程为单位组织教学,发挥教师的导修导学作用;搞好课程教学设计,倡导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目标上强调人才实用性。在这种前提下,以案例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系统掌握会计知识为己所用的教学模式。

一、会计专业课程应用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基础

(一)会计专业课程的特点

会计专业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理论及实务操作方法,最终能利用所掌握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试图利用具体的案件和实例,使学生通过归纳或演绎的方法实现和掌握蕴涵于其中的会计理论,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会计理论的学习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而会计课程内容的最大特点就是使学生掌握和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联系实际,解决日常所遇到的会计问题。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一个简单而形象的例子说明某个会计问题,这样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概括性;也可以通过一个完整的案例进行引导,较为详尽的内容描述具有综合性和逻辑严密性,有助于学生系统掌握会计知识点。

(二)案例教学法的发展

案例教学法在国内外高校会计教学中发展较快,有关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都证明这是一种颇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而且由于涉及会计的案例随处可见,有很多的相关案例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所以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有效应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人才培养的目标上,应着重培养实用性人才,而在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应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结合,教导学生应用会计相关的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这也是会计专业课程辅导与学习的重要方向。在这种前提下,为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应用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符合会计专业课程特点。

二、构建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要点

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是简单的案例运用,而是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探索,尽量适应会计专业课程学习的特点和需求。

(一)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实用性

具体来说,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意控制案例的内容量,把握适当的内容深度;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突出案例少而精的特点,讲究系统性和逻辑性;案例教学内容的呈现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二)在教学方法上要具备灵活性

会计专业课程部分内容可以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基于这一特点,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另外,还可以以案例为中心采用提问、分组讨论、案例讲解、模拟角色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度,锻炼学生的能力和启发思维。

(三)在教学手段上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

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构建以案例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不能局限于教学的举例或文字案例,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采用广播、电视、文字和音像教材、计算机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

(四)在教学组织上要呈现多样性

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得以应用的前提,在构建以案例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中要考虑实现多元化和多样性的转变,适应学生多元的学习动机,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三、以案例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以案例为中心的自学辅导法

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提倡以课程为单位组织教学,发挥教师的导修导学作用,自学辅导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在系统地发挥教师的这种辅作用。以案例为中心的自学辅导法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提高了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案例来源很多,包括电视、报纸、杂志、辅导书、练习资料等多种渠道,甚至日常生活中的见闻都可成为教学案例的来源。以案例为中心的自学辅导法若要取得较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应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案例,将其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以案例为中心的自学辅导法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具体体现为:(1)面授课间隔期间教师可以准备比较适合的案例发放给学生做事前的辅导和学习。(2)必须认真组织学生自学教材和案例,一些文字案例的辅导资料主要以自学为主,在课堂上针对相关的知识点挑选部分开展案例教学。(3)通过平时的面授课、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从而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指导学生选择分析问题的视角,把握主题,自己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4)注重向学生提供收集案例的渠道,包括各种能够学习相关财务知识的电视节目、报刊、网站等,指导分析案例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学生在教师正确的指导下自学,为案例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有助于发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了各方面素质。

(二)以案例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法

现代媒体的发展使得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必不可少,除了面授课以外,通过其他多种媒体与学生交流和教导的方式逐渐成为主流,这是由于在有限的面授时间里,案例教学难以独立的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教学方式具体包括:(1)通过多媒体平台提供学习资源,就相关的知识点共享相应的案例,指导学生平时利用视频课件进行学习,使网络媒体成为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进行案例教学和知识讨论的沟通平台。(2)电子教案能够给教学提供更多演示案例的空间,在必要的时候加上有趣的动画能达到情景创设的效果,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3)在教学中选择有突出代表性的案例,组织学生通过现代化教学网络观看,例如利用某些典型财经节目的案例,对教学很有帮助。这种教学手段具有一定的深度及影响力,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可以恰当选用。在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运用多媒体技术表示、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优化教学结构,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三)以案例为中心的分组分享教学法

目前,相当一部分的会计课程教学面向的学生人数都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关注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案例教学是相当困难的,即便勉强采用,也不可能产生应有的效果。因而采用以案例为中心的分组分享教学法是应对该问题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该教学法具体包括:(1)在学生人数较多的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按每小组6-7人把班级划分为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名组长带领进行案例分组分享教学。(2)进行面授案例教学,可分小组进行讨论和分析,由一个小组代表总结小组的意见和结论,各个小组再针对不同的观点展开讨论,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具体问题和学习程度,也有助于活跃气氛。(3)安排部分网络讨论和答疑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组织案例研究等方面的探讨,学习小组针对案例进行整体学习与讨论。以案例为中心的分组分享教学法的案例教学与讨论可以克服某些学生胆怯的心理,有助于提高其分析能力和组织能力。这种方法还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自身优势,针对教师提供的案例进行小组间讨论,然后再总结结论。此外,小组案例学习能够缩小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分享各自所熟知的案例,大大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四)以案例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法

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有师生之间一问一答的互动,但是这里所说的互动式教学是系统性的。相对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式教学法而言,以案例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教学法,其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问答互动,而是在案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讨论、观摩等多种方式以达到思想、情感和信息的交流与启发。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交流探讨,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提高教学效果。

典型案例法和情景创设法是现行可借鉴的比较成功的以案例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法。典型案例法指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将精选个案呈现在学生面前,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肯定正误方案,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选用一些比较有争议性的案例,这样的案例讨论空间比较大,学生能够对其深入分析,直接与教师进行相关的辩论或在学生之间进行辩论。情景创设法指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实现教学目的,通过创设相关的情节,设置启发性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种方法课堂知识容量大,共同参与性高,系统性较强,学生思维活跃,趣味性浓,要求学生配合程度较高。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解析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的会计理论内容。通过大量的情景创设能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使知识容易吸收。

(五)以案例为中心的探究法

探究性教学实际上是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以案例为中心的探究法是通过典型的案例进行探究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较多地应用在三方面:(1)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进行探究性教学。收集归纳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案例进行探究学习,这种案例探讨能使学生有真实感,提升参与探究的兴趣。(2)由教师准备知名企业的案例,从案例入手,教师和学生双方都作为参与的对象对相关的会计问题进行探究。通过这些知名企业案例展开探究式的案例教学将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分析能力。(3)通过现存的一些会计问题或漏洞对现行有关的会计法律规范进行自由讨论、质疑和探讨。以案例为中心的探究法通过提供自由的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机会,使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会计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X

参考文献:

1.陈小平.浅议案例教学法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40).

2.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