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发热病人护理诊断

发热病人护理诊断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31 09:21: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发热病人护理诊断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发热病人护理诊断

篇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17-01

安图县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最近几年秋、冬季呈散发性出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早期表现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腹泻、酷似感冒,容易误诊。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全身多器官受损的疾病,临床经过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机体各器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此时患者免疫力低下,抗病能力差,如护理不当,极易出现各种病发症,而加重病情甚导致死亡,由此可见护理工作在疾病转归中起到重要作用。

1对出血热病人饮食的护理

出血热病人在少尿期,中毒症状未解除,患者出血,消化道症状还很明显,由于长期不能进食消化腺及胃肠粘膜发生萎缩,分泌功能严重障碍,病人食欲丧失,并伴有呕吐、恶心、腹胀而拒食,因而,此时应做好饮食护理,对病人的饮食应亲自指导,根据病人的情况给与清淡流食,如稀饭、菜汤、硬食和含脂肪高的食物暂不给于,否则将加重病人的消化道症状,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及腹泻,而导致营养失调及电解质紊乱。

在少尿期对病人饮食要严格控制,在多尿期病人不能饮水和进食时,要采用鼻饲法,由少量开始先采用葡萄糖、盐水逐渐增加到胃肠功能好转后,可改为米汤、菜汤等,直到患者有口进逐渐改变为半流质饮食,食物中应注意加入钾、钠钙等离子饮食。出血热患者供糖量不宜过高,以免引起血糖高引发高糖、高渗非铜性昏迷。有高血糖的病人,除在治疗工作限制糖的摄入外,在饮食上也限制含糖量高的食品,并经常查尿糖变化。

2对多尿期患者的护理

首先要做好准确统计出入量的工作,除尿量外,对腹泻的量、呕吐量也要准确的统计,静脉输液时必须注意输入量的速度,如液体在单位时间内输入过多、过快,一引起心衰和肺水肿的危险。密切观察多尿期患者有无低钾、低钠等电解质紊乱症状,如低钾时出现四肢无力、腹胀、髙钠时躁动不安等,及时向医生报告,检查心电图及血生化,使患者的到及时诊断和治疗。

3预防激发感染的护理

篇2

观察要点

热型:各种传染病有不同的热型特点,常见的热型有:①稽留热:1日内体温之差仅在1℃之内,见于伤寒、斑疹伤寒极期;②弛张热:1日内体温波动达2℃,见于肺结核、败血症、肺部感染及肠道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等;③间歇热:1日内体温之差在正常与高热之间,见于疟疾、黑热病、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败血症等;若患者早期应用抗生素、解热药、激素,其热型常不典型。

寒颤:某些发热病人在高热前先有寒颤。寒战是由于致热原作用于机体引起皮肤散热障碍,持续10分钟后体温很快上升,见于感染性疾病、败血症、钩端螺旋体病等,护士应给患者先保暖后降温。

意识障碍:发热常可伴有意识障碍。急性传染病人在发热过程中可出现精神症状,如谵语、躁动兴奋、幻觉错觉及定向判断力障碍。护士要做好病人的安全保护工作,谨防发生意外,绝大部分病人热退精神症状消失。病人有剧烈头痛、呕吐、项僵硬等症状者常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若出现颅神经损害及肢体瘫痪状,表明病变影响到脑实质;有意识障碍,重者出现昏迷,护士应严密观察血压、瞳孔、呼吸变化,注意抽搐先兆。

皮疹:皮疹、黏膜疹是很多传染病的特征,护士应详细观察病人全身皮疹和口腔黏膜,如发现皮疹,应注意大小、颜色、形态、指压是否褪色、有无瘙痒、皮疹的时间及出症的顺序等,及时做好记录,为诊断疾病提供参考。

呕吐、腹泻:传染病人的呕吐腹泻大多由病原体毒素及药物刺激胃肠道引起的反射性呕吐或高颅压、新陈代谢紊乱引起的中枢性呕吐,护士要及时观察呕吐物的性质和数量。对腹泻病人要观察腹泻的次数、性质及伴随症状,为诊断及计算补液提供依据。同时,对排泄物应留取标本送检。

用药反应:对传染病的治疗,一般用化学疗法和抗生素治疗,护士除正确及时给药外,应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药物反应。急性传染病应用抗菌药物后,2~3天内体温应逐渐下降、症状减轻,否则要考虑换药。若抗生素有不良反应,一般表现为皮疹、药热或肢体麻木、眩晕、听力下降、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如出现以上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立即报告医生。

护 理

隔离:根据传染病传播途径做好病种隔离。病人未确诊之前,应隔离在单独小病室,确诊后搬入同一种病室并及时向疾病控制中心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在隔离期间应做好各项消毒工作,隔离期满的病人,出院时应进行终末消毒。

体温:病人发热时,体温、脉搏、呼吸每隔4小时测量1次。高热在39℃以上的病人1~2小时测量1次,并在头部放冰袋。过高热达到40℃以上者,采用30%~40%酒精或温水擦浴,大血管处放冰袋,并注意降低室温。发疹性传染病人(如麻疹)采用物理降温时应谨慎,因可影响出疹,以温水降温为佳。使用物理降温时,若病人出现颤抖,应停止冰敷及擦浴,可按医嘱用药物降温。解热药对老年、体弱、婴幼儿患者剂量应偏小,以免体温突然下降,出汗过多,导致虚脱。

篇3

随着季节性发病高发期,使得许多病人因医院床位紧张而在门诊进行输液观察,在门诊病人输液中由于工作忙碌,对病人关照不周,常导致病人及家属产生不满情绪。我们在工作中,注意总结经验,加强环节控制,较好地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1 分析原因

1.1 规章制度不落实 由于门诊输液人次多,护士人力不足,工作繁忙,落实“三查七对”制度和操作常规不认真,如配药前未能做到双人查对,接药后便匆忙操作,或在操作中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时谈论无关话题。在门诊输液室环境嘈杂,加上病人及家属焦急等待治疗,护士在叫病人姓名时,如口齿不清、声音欠响亮,易发生不该发生的差错和事故。加之巡视不及时,往往需病人或家属呼叫才更换液体或拔针,或是药物外渗未及时发现,当出现输液速度过快或液体不通畅等情况时,往往先由病人及家属发现,再提醒护士。这些情况均易引起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满。

1.2 业务技术不过硬 体现在未严格按照静脉输液程序进行操作;一针见血率不高;护士拔针后未告知正确的按压方法,病人按压不当造成皮下淤血;这些增加了病人痛苦,造成病人及家属的不满情绪。

1.3 缺乏解释与沟通技巧 因忙于操作而解释不够,如静脉穿刺成功后调节好滴速就离开病人,对药物的作用、副反应、输液时间、间隔时间、滴速快慢有无影响等未能仔细向病人或家属作解释,造成病人或家属任意调节滴速;部分病人随意缩短用药间隔时间,因此出现晕针、静脉炎、疼痛等情况,事后病人或家属往往对护士不满,指责护士事先告知不到位。另外,有些注射药物往往有副反应,可引起面色潮红、恶心、呕吐、低血糖反应、静脉局部刺激等;一些易致敏的药物尽管皮试阴性,但仍有少数病人可出现迟发性过敏反应;一些不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也偶尔出现过敏反应,一旦出现,病人往往会感到恐惧,病人或家属会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

2 整改举措

2.1 加强医德医风教育 认真学习《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牢记“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宗旨,利用晨交班、护理教学等时间学习,用典型医疗事故警示大家,自觉用法制来规范护理行为。护理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输液时,除药物、操作等相关知识宣传外,还要告之病人及家属输液滴速,是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治疗方案以及结合药物性质而调节的,告知滴速不准确的危害性,使病人或家属知晓,自己配合护理工作,不随意调节滴速,以确保输液安全。

2.2 增强工作责任心 严格的查对制度和操作规程是保证病人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基础,也是减少差错事故,避免护患纠纷的重要前提。在输液过程中必须认真检查瓶签是否完整清晰、是否过期、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及澄清度的改变。此外,一次性输液器、注射器等在使用前应按常规检查有效期及有无漏气;医嘱要两人核对无误后才能执行。

2.3 加强业务技能训练 护士长应根据门诊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计划,从理论知识、技术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在人员配备上合理排班,高年资的护士搭配低年资的护士上班。对一些血管条件差的病人,由高年资护士穿刺,以减轻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保障对病人的穿刺成功率。

2.4 适时作好健康教育

2.4.1 收药环节 热情接待病人,详细核对病历治疗单,并了解病人诊断、既往史,药物和医嘱无误后填写输液卡,将诊断或既往史写于其上(便于以下环节进行宣教)。向病人讲解:药物名称、主要药理作用、液体总量、当日用量、有无续接液体、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2.4.2 输液环节 管床护士将所输液体认真配置仔细检查后核对病人,确认无误后按照静脉输液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同时根据输液卡所写诊断,进行专科知识教育。如上呼吸道感染病人嘱多饮水,多食含维生素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注意休息;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应用扩血管要药物速度宜慢,以免血管扩张引发低血压、头晕等不适;泌尿系感染病人嘱多饮水,以冲洗尿路,减少炎症对膀胱和尿道的刺激等等。

2.4.3 巡视环节 护士巡视时,不单是观察液体的滴速、有无外渗等情况。还要根据病情给予适时的健康教育,不但帮助病人解决实际困难,而且加强护患沟通。协助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扣背,指导正确的咳嗽方式;如发热病人,应给予讲解发热时,不宜盖被过多应多饮水;指导泌尿系感染病人多饮水、少憋尿、注意休息、保持会阴清洁等等。

篇4

结果:本组病人全部好转出院。

结论:加强护理有助于本病的愈合。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出院宣教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293-01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是由老鼠传播的。可通过接触传播及呼吸道传播。具有发热、出血、肾损害三大主要特征。伴有休克、肺水肿、心功能不全、尿毒症、腔道大出血以及继发感染等。临床可分为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如不及时治疗,就会有生命危险。因此,对本病做出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可以减少患者的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自2005年3月到2013年五月份,我科共收治了35例病人,由于治疗及时,无1例死亡。有2例需要做血液透析,均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3月到2013年5月病历,其中男31例,女4例。年龄范围为38-55岁。有28例家居环境差,经常有老鼠出没,有5例家居环境好,但有野外坐卧史,有2例不明原因。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眼眶痛,头痛,肾区扣击痛少尿等症状。抽血送CDC显示出血热抗体阳性。

1.2治疗及护理方法。

1.2.1发热期的护理:早期卧床休息,给予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随时观察体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如果体温超过39度时可给予冰袋降温,退热贴敷额。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免引起毛细血管的损害引起皮下出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因发热期常同时伴有低血压休克期。做好口腔的护理,发热出汗时及时更换衣物。可叫患者适当饮水,防止虚脱。治疗上给予病毒唑抗病毒治疗。另增加补液量。

1.2.2低血压期的护理: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给予心电监护,每30min测血压、脉搏1次,并做好记录如发现血压偏低或偏高,及时报告医生;注意补液速度,低血压早期应快速补液。必要时给予双管静脉输液,可使用输液泵调速。但对老年体弱及心、肾功能不全者,速度应适当放慢,减少用量以防止肺水肿的发生:准确记录24h尿量。尽早发现少尿倾向;并要观察尿量的颜色及大便的颜色,如有血尿或者黑便应通知医生给予止血治疗的处理。低血压期患者注意保暖,禁止搬动患者。嘱严格卧床休息,床上大小便,并协助做好各项生活护理。如床上浴,口腔护理及协助翻身等。

1.2.3少尿期的护理:此期患者会出现一个尿量的减少。严格控制液体量,本期由于泌尿功能障碍及大量组织间液回吸收,造成高血容量,故每日输液量不应超过500ml。应限制蛋白及钾的摄入,勿食含钾过多的食物,比如香蕉苹果,低脂清淡饮食。以免造成高钾血症及非蛋白氮的增高,注意热量的供应,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监测肾功能,密切观察病情,此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应常规查血型,配血并做输血准备,一旦发现DIC,应按医嘱及早应用肝素,输血,止血等抢救措施,抽搐者给镇静剂,输液和输血速度宜慢,定期监测出凝血时间及血小板回升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1.2.4多尿期的护理。此期患者的尿量会大量增加,大于3000ml以上,有的一天的尿量可达到8000ml以上,此期易引起电解质的平衡紊乱。对此期病人应鼓励多喝水,增加补液量,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钾高的食物。比如可吃瘦肉、鱼、水果蔬菜等

1.2.5恢复期的护理。此期患者的尿量恢复到2000-2500ml。可嘱患者逐渐下床活动,但切忌劳累,向病人解释恢复期还需要一段的时间疾病才能愈合,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尽快恢复体力。

2出院宣教

嘱患者做好家居中环境卫生,灭鼠和防鼠。床铺不靠墙,睡高铺,屋外挖防鼠沟,防止鼠进入屋内和院内。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加强食品卫生,做好食品卫生、餐具消毒、食物加盖盖好,有条件放于冰箱内。在疫区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参考文献

[1]宋干.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治疗[J].预防医学论坛.2005(05)

[2]唐正运,叶晓光,廖云珍,李石好.103例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5(02)

篇5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治疗要点

    1.普通型感冒的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目前对普通感冒症状轻者主张非药物治疗,一般需指导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如症状较重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者,尤其是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可酌情给予解热镇痛药物治疗。有咳嗽症状者应口服化痰药,一般不主张镇咳治疗,如因咳嗽而影响休息时,可适当应用。有咽痛者,可应用雾化吸入或口含润喉类含片。

    (2)对因治疗  可针对病毒感染应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吗啉胍等。一般如无合并细菌感染可不用抗生素。某些中成药对抗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板蓝根冲剂、清热感冒冲剂等。

    2.流行性感冒治疗原则  流行性感冒应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的基本原则,以限制感染扩散。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即应在起病的1~2天内使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如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金刚乙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的药物;二是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应特别注意,密切观察并发症,并注意休息、营养支持等;三是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如退热、止咳、化痰、缓慢鼻黏膜充血等药物治疗,但儿童和青少年应忌用阿司匹林等其他水杨酸类药物,以防止不良反应出现。

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健康史和发病史,是否有受凉感冒史。对流行性感冒者,应详细询问病人及家属的流行病史,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2)病情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并密切注意进展程度。如是否有咽部不适感、发热、咳嗽、咳痰、疼痛、水电解质失衡等。尤其注意对发热病人的体温、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需进行详细评估。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重点了解病人对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与健康行为掌握的程度,以及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等。

    2.护理诊断

    根据病人问题可提出如下护理诊断。 

①舒适状态改变:与咽痛、发热有关;②清理呼吸道低效:与老年体弱或痰量增多且黏稠有关;③焦虑:与影响正常生活质量有关;④有水电解质平衡障碍的危险:与病人发热或失汗过多有关。

    3.护理目标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舒适状态。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解除焦虑。

 4.护理措施

    (1)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篇6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护理

Nursing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Abstract] 11 patients with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 w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in which,5 cases of mild type,3 cases of moderate,and 3 cases of severe;complicated by pneumonia in 1 case,acute heart failure in 1 case,and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n 1 case.All patients were cured after antiinfection,antishock and hemodialysis.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keys are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of EHF.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aving such patients as EHF to possess nursing experiences,operating skill and responsibilities.

[Key words]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complication;nursing

流行性出血热是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一种,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发的疾病[1]。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2]。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差异大、变化多端,易误诊、漏诊。1998年10月~2006年9月,我科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11例。现就临床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流行性出血热11例,均为男性,年龄25~56岁,平均45岁;住院时间17~65天;发病季节:春季4例,秋季7例。

1.2 结果 本组11例患者中,轻型5例无并发症,中型3例其中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重型3例中,分别并发肺炎1例,急性心力衰竭伴急衰竭1例,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临床上经过抗炎、抗休克、血液透析、支持治疗,本组11例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心理支持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病情来势凶猛,发病急,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有效的健康宣教,能使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病情。加强与患者沟通,介绍预后良好的同病病例,并要求家属亦给予患者以心理支持,调整患者心态。本组11例患者情绪稳定,积极支持配合治疗护理,无因心理问题加重病情。

2.2 发热护理 发热期间嘱咐病人卧床休息,定时监测体温,同时加强营养,补充水分及维生素。对于高热病人,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冰敷为宜,慎用退热药,根据病情适当补液。本组11例病程前1周均有不等程度发热,体温呈弛张热型,经过治疗与护理,体温均降至正常范围。

2.3 疼痛护理 11例均有三痛症状(头痛、眼眶痛和腰痛)。护理人员操作时动作轻柔,并保持病室安静,安置舒适床单位,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

2.4 抗休克护理 护理人员根据本病病理变化,重视病情观察,低血压休克是常见并发症,定时做好血压监测及病情动态观察。本组11例中,其中1例老年患者当时神志清,患者无不适主诉,但血压监测为零。当即给予平卧、吸氧,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应用血管活性药,立即输血浆扩充血容量,经积极抢救,患者病情稳定,心电监护正常指标范围。

2.5 做好出入量记录及血生化指标监测 本组11例中,3例重症患者,病理分期很明显,少尿期间甚至24 h无尿,此时加强进出量统计,对于治疗方案很重要。根据病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前后血生化的监测,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平衡,严格控制进量,严格控制含钾高的食品及药物。同时,在多尿期间,本组11例24 h尿量均超过3000 ml,此时应加强监测及时补钾,以口服为主,加强营养支持,补充足够的血容量,给予输血浆、白蛋白,并根据体重、出入量、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2.6 加强恢复期的护理 护理人员往往在患者病情较重时警惕性较高,待患者病情稳定相应的病情观察也会疏漏。而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因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疾病对各脏器造成损害较广泛,给病人造成机体消耗较多,故恢复期患者身体虚弱,护理疏忽往往会酿成错误。本组11例中,其中1例患者恢复期出现晕倒(下床活动时),经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避免了意外。此类病人因卧床时间长,起床活动心切,故护理人员事先做好健康宣教,让病人知道疾病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晓之以理,使病人理解与接受。逐步增加活动量,以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临床护理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护理人员应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掌握病情动态。根据医嘱配合治疗,严密监测各项化验指标,积极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痊愈,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总之,减少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发生,关键是早治疗,以减轻其病理演变。而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操作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是在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和预防并发症发生措施中有着重要作用。

篇7

中图分类号:R37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3-0210-02

肾综合症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为自然疫原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广泛流行于亚欧等许多国家,我国为重疫区。

1 一般资料

148例肾综合症出血热病人中,男88例,女41例。年龄18~65岁,平均38.6岁。

2 住院病人的心理护理特点与心理指导

2.1 焦虑急躁

由于疾病来的突然,尤其农村患者自以为患了感冒,自觉症状不明显,一经诊断为肾综合症出血热,病人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因而往往产生紧张及焦虑。病人对此病知识的缺乏,非常害怕传染给家人、同事、朋友,一遍一遍询问医护人员这病传染吗?有的病人病情重,害怕疾病恶化,表现出急躁的情绪,病人对反复的检查缺乏耐心,有时对医护人员的态度表现生硬、粗暴。这种高度的紧张焦虑可增加生理或心理负担,夸大了疾病的严重程度,怀疑医护解释的真实性,从而对治疗产生不利影响。护理人员耐心给病人讲解此病的特点,向他们介绍此病人不是主要传染源,消除他们的焦虑情绪,对待患者态度要和蔼、热情认真、操作熟练准确,使病人住院后感到有好转的希望。

2.2 恐惧及忧虑

病人特别担心自己的病情,尤其是农村患者,他们经济负担很重,由于没有医疗保障,害怕丧失劳动能力,给家庭增加负担,此病病程长,住院后稍有缓解就要求出院。35例农村患者中都有忧虑心理,表现为闷闷不乐,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具体对策不能一概而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解除恐惧及忧虑的首要条件,只有能取得病人的信任,才能让其把积压在心里的感受倾诉出来,这样便为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提供条件。给病人做必要的检查,减轻经济负担,护士在操作前说明操作的目的、步骤及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这样既可以消除顾虑,又能取得病人的合作,病人的恐惧及忧虑逐渐淡化至消失。

2.3 丧失信心

46例患者中对周围有一例或听说某某人死于此病,他们普遍表现丧失信心,不配合治疗,情绪变化特别明显,如有位患者入院时病情非常重,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保全了生命,在一次离床活动中,看到家人为其准备后事的寿衣,病人情绪的变化很明显,哭了一夜,对治疗丧失信心,有的患者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护理人员帮助病人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向病人解释此病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可以恢复劳动能力,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在自身的康复能力,多关心体贴病人,经常和病人谈心,掌握疾病发生规律,有利于康复。护理人员用语言疏通的方式与病人进行沟通,使病人不正常的心态得到缓解,同时用我们护理人员的双手把温暖带给病人。

3 结果

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36.4±8.8)d;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31.7±11.4)d,采用心理护理后,有效地减缓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住院天数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别(P<0.05),平均住院天数缩短4.7d,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别(P<0.01)。

4 讨论

肾综合症出血热由于其传播途径及宿主的多样性(经呼吸道、消化道破损伤口等),所以很容易爆发和流行,给工农业、对外贸易及旅游事业等造成极大危害。治疗一个肾综合症出血热病人,在发病初期,治疗费用一般为2000~5000元,而到中后期则需要5000~10000元。出血热发病和死亡给家庭和个人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和家庭痛苦。许多家庭由于患出血热失去了劳动力,而因病返贫[1]。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心里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扮演的角色倍受关注,在推行整体护理的实践中,关心病人的心理问题,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是目前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2]。通过对我院肾综合症出血热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和护理体会,总结出:肾综合症出血热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国家的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要彻底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任重而道远。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前期应着重做好各项治疗护理和观察工作,在病情稳定后,侧重做好全面的社会、心理护理,与饮食行为、健康行为的指导。心理护理在现代护理学中起重要作用,患者经诊断为肾综合症出血热,极易产生精神上的紧张,造成心理恐惧影响睡眠,导致病情加重。护理人员应以病人为中心,开展温馨服务,做好心理护理,同时护理人员及时了解疾病的发展特点,详细观察并记录对促进病人的康复和减少死亡率有重要作用。

篇8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035-01

流行性出血热是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一种,是一种由汉坦病毒引发的疾病[1]。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2]。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差异大、变化多端,易误诊、漏诊。2012年4月~2013年4月,我中心对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进行了积极的预防,并加强了其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流行性出血热17例,均为男性,年龄25~56岁,平均45岁;住院时间17~65天;发病季节:春季8例,秋季9例。

1.2 结果 本组17例患者中,轻型7例无并发症,中型5例其中1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重型5例中,分别并发肺炎3例,急性心力衰竭伴急衰竭1例,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临床上经过抗炎、抗休克、血液透析、支持治疗,本组17例均痊愈出院。

2 预防措施

2.1灭鼠和防鼠 灭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6月和10~12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目前常用的有机械法和毒饵法等,机械法可用鼠夹、鼠笼等捕杀鼠类。毒饵法主要用鼠类爱吃的食物作诱饵,按一定比例掺入灭鼠药制成毒饵,投放在鼠洞或鼠经常出没的地方。灭家鼠常用的有敌鼠钠、杀鼠灵,灭野鼠的有磷化锌、毒鼠磷、万敌鼠钠、氯敌鼠等。毒饵法灭鼠收效高,但缺点是使用不慎可引起人、畜中毒,故在田野投放毒饵的3天内应派人看守,3天后应将多余的毒饵收回销毁。家庭中在晚上入睡前安放毒饵、白天收回。因鼠类的繁殖能力极强,所以灭鼠工作应持之以恒,略有放松,即前功尽弃。在灭鼠为主的前提下,同时作好防鼠工作。床铺不靠墙,睡高铺,屋外挖防鼠沟,防止鼠进入屋内和院内。新建和改建住宅时,要安装防鼠设施。

2.2灭螨、防螨 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

2.3加强食品卫生 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2.4做好消毒工作 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2.5注意个人防护 在疫区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3 并发症护理

3.1 心理支持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病情来势凶猛,发病急,患者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护士有效的健康宣教,能使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正确认识病情。加强与患者沟通,介绍预后良好的同病病例,并要求家属亦给予患者以心理支持,调整患者心态。本组17例患者情绪稳定,积极支持配合治疗护理,无因心理问题加重病情。

3.2 发热护理 发热期间嘱咐病人卧床休息,定时监测体温,同时加强营养,补充水分及维生素。对于高热病人,不宜用酒精擦浴,以冰敷为宜,慎用退热药,根据病情适当补液。本组17例病程前1周均有不等程度发热,体温呈弛张热型,经过治疗与护理,体温均降至正常范围。

3.3 疼痛护理 7例均有三痛症状(头痛、眼眶痛和腰痛)。护理人员操作时动作轻柔,并保持病室安静,安置舒适床单位,必要时根据医嘱给予镇静剂。

3.4 抗休克护理 护理人员根据本病病理变化,重视病情观察,低血压休克是常见并发症,定时做好血压监测及病情动态观察。本组17例中,其中1例老年患者当时神志清,患者无不适主诉,但血压监测为零。当即给予平卧、吸氧,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应用血管活性药,立即输血浆扩充血容量,经积极抢救,患者病情稳定,心电监护正常指标范围。

3.5 做好出入量记录及血生化指标监测 本组17例中,3例重症患者,病理分期很明显,少尿期间甚至24 h无尿,此时加强进出量统计,对于治疗方案很重要。根据病情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透析前后血生化的监测,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平衡,严格控制进量,严格控制含钾高的食品及药物。同时,在多尿期间,本组17例24 h尿量均超过3000 ml,此时应加强监测及时补钾,以口服为主,加强营养支持,补充足够的血容量,给予输血浆、白蛋白,并根据体重、出入量、个体差异,适当调整治疗方案。

3.6 加强恢复期的护理 护理人员往往在患者病情较重时警惕性较高,待患者病情稳定相应的病情观察也会疏漏。而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因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疾病对各脏器造成损害较广泛,给病人造成机体消耗较多,故恢复期患者身体虚弱,护理疏忽往往会酿成错误。本组17例中,其中1例患者恢复期出现晕倒(下床活动时),经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避免了意外。此类病人因卧床时间长,起床活动心切,故护理人员事先做好健康宣教,让病人知道疾病恢复需要一个过程,晓之以理,使病人理解与接受。逐步增加活动量,以利于患者顺利康复。

4 结论

临床护理流行性出血热病人,护理人员应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掌握病情动态。根据医嘱配合治疗,严密监测各项化验指标,积极防止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痊愈,使病人早日恢复健康。总之,减少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发生,关键是早治疗,以减轻其病理演变。而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操作技术和高度的责任心是在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和预防并发症发生措施中有着重要作用。

篇9

通过132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的原因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救治方案。结果

108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病人抢救成功,24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病人死亡,抢救成功率81.8%。结论

经过积极抢救,合理及时处理并发症,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病人的存活率。

【关键词】 高血压 脑出血 并发症 发热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凶险的急性脑血管病,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治疗效果不良。高血压脑出血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病发病急,病情危重,如处理不及时,死亡率极高,而正确及时处理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并发症发热,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抢救及预后非常重要。为了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自1998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对132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病人进行积极的救治,临床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病人132例,男76例,年龄在24~84岁之间,女56例,年龄在28~82岁之间。全部患者中,老年患者102例,年轻患者30例,抢救成功108例,死亡24例。

1.2

临床表现

高血压脑出血多见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但近些年来,高血压发病年龄的前移,使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发病多在情绪激动,劳累或活动以及暴冷时发生,少数可在休息或睡眠中发生,寒冷季节多发。

病人发病后轻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不清 ,严重着多在30min内进入昏迷状态,眼球固定于正中位,面色潮红或苍白,鼾声大作,大汗,尿潴留等,神志清或轻度意识障碍者可述头痛,以病灶侧为重;朦胧或浅昏迷者可见病人用健手触摸病灶侧头部,病灶侧颞部有明显叩击痛,亦可见向病灶侧强迫性头位,呕吐多见,多为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多数为咖啡色,呃逆也相当多见,出血量大时,可出现阵发性去皮质性强直发作或去脑强直性发作,病人一般呼吸较快,病情重者呼吸深而慢。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亦有所不同。

1.3

临床分型 根据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的多少分型,轻型52例(出血量

1.4

辅助检查

(1)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增高,可高达20×109/L;尿常规:可出现蛋白或糖。(2)脑脊液:脑脊液压力多增高。(3)超声波:可见中线结构移位,有时可见血肿波。(4)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MRI):CT扫描及磁共振可显示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形状以及有无脑室移位及血灶周围水肿等变化。

2

抢救与预后

2.1

抢救方案

根据患者就诊时临床表现,怀疑高血压脑出血者,立即行头颅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轻型患者以及部分中型﹑重型患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1)给予吸氧,心电图监测,血压监测,血氧饱和度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2)对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3)头部降温,用冰帽或冰水以降低脑部温度,降低颅内新陈代谢。(4)调整血压:血压升高着,可给予降压药物,硝普钠5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滴注,先从小剂量开始,以后每5min增加5~10μg,直到满意为止。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mmHg左右为宜。(5)降低颅内压控制脑水肿: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于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依照病情每6~8h 1次,7~10天为1个疗程;利尿剂:速尿40~60mg静脉注射。(6)补充热量及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7)给予止血药物,6-氨基己酸6g,加入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2次/d。(8)脑代谢活化剂的应用,给予胞二磷胆碱或脑活素。(9)外科手术治疗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穿刺血肿引流术。(10)脑出血并发症的处理:①发热的处理:根据不同情况及时给予处理;②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及时给予奥美拉唑针剂治疗;③呼吸道并发症的处理。

2.2

预后

脑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次数﹑全身情况和并发症等有关。轻型脑出血以及外囊出血、脑叶出血预后较好。内囊、脑室和脑桥部位的出血,预后较差。我科对轻型患者全部抢救成功;中型患者37例抢救成功,9例死亡;重型患者19例抢救成功,15例死亡。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原则是:防止进一步出血,挽救生命,促进机体恢复。内科保守治疗适用于出血量少,无生命危险及严重神经功能缺失者。外科手术治疗适用于大脑半球出血量大于30ml,小脑出血大于10ml。

脑出血并发症的处理是否及时、正确,对脑出血的预后非常重要。脑出血的并发症常见于:发热﹑上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神经源性肺水肿等,现主要讨论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的原因及处理。

3.1

感染引起的发热

主要由肺部感染引起。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以及异常咳嗽的患者,呕吐或口腔分泌物堵塞气管可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坠积性肺炎。此外,肺部感染还可源于机械辅助呼吸措施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感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的二重感染以及长时间住院引发的交叉感染等。防止呼吸道感染采取的措施如下:(1)患者白天尽可能抬高床头30°,进食时改为90°。鼓励患者经常咳嗽与深呼吸,饮水不要用吸管。有明显意识障碍者应取侧卧位并将口角放低,以利咽部分泌物的排出。对昏迷呕吐患者,呕吐后应将口腔内异物用床边洗引器吸干净,以防吸入气管。(2)防止鼻饲反流:鼻饲速度不宜过快,温度适宜,鼻饲前先充分吸痰,鼻饲后将床头抬高30°持续2h,短时间内尽量不要吸痰,以免引起呕吐。在出现胃液反流时,可适当减少每日鼻饲量,严重者暂勿进食。拔管时要注入气体,以免管头食物在抽出时落入气管。(3)加强呼吸道的护理,意识障碍不能进食者必须加强口腔护理,每2~3h翻身、拍背1次。更应重视吸痰问题,并发肺炎患者痰多如果不能及时彻底吸出,即使使用大量抗生素,也不能使肺炎得到满意的控制。(4)严重的肺部感染造成体温高、痰黏稠不易咳出者,并且意识障碍在短时间内不能恢复的,经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窒息者,可考虑气管切开。以利排痰、气管内给药和减少经咽部吸痰所造成的黏膜损伤。(5)积极治疗脑出血,控制脑水肿,争取早日恢复意识状态,以利肺部感染早期控制。(6)肺部感染已经者,则必须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脑出血后泌尿道感染的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长期留置导管(1周以上)者应注意防止泌尿道感染,尤其是女性患者。为减少泌尿道感染应尽量避免导尿,如确实需要导尿时应严格消毒。无症状的菌尿症一般不必治疗,有症状者可依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3.2

中枢性引起的发热

系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常见于严重的脑出血破入脑室、原发性脑室出血、脑干出血。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多在39°C以上,患者无汗,躯干皮肤温度高而肢端发凉,不伴寒战,没有与体温改变相应的心率改变,用解热药无效。退热的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包括酒精擦浴、温水擦浴、冰垫冰帽降温和冰水灌水等。体质虚弱的老年患者,使用解热药需慎重,防止虚脱。

3.3

脱水引起的发热

系脱水过度,水分补充不足,导致血液浓缩,颅内体温调节中枢受累而引起的发热。此外,脱水过度还可以导致患者体液不足致排痰困难,也增加了脱水热的发生。对于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肤干燥、尿量减少而红细胞压积增大,应考虑脱水热的可能。处理方法首先应调整脱水剂,其次也可以进行物理降温。

3.4

出血引起的吸收热

主要见于脑出血,在血液吸收过程中,红细胞溶解释放出各种产热因子而引起的发热,常见于发病后的第1~2周内,以低热、中度热居多,不伴有感染中毒征象和下丘脑受损症状,处理主要采用物理降温。

我科在抢救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病人时,及时正确处理,提高了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景炳文.急症急救学. 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713-715.

2

刘治全,牟建军.高血压病诊断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310-311.

3

曾举虹.心血管病治疗精要.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4,391-392.

4

篇10

治疗要点

1.普通型感冒的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目前对普通感冒症状轻者主张非药物治疗,一般需指导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如症状较重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者,尤其是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可酌情给予解热镇痛药物治疗。有咳嗽症状者应口服化痰药,一般不主张镇咳治疗,如因咳嗽而影响休息时,可适当应用。有咽痛者,可应用雾化吸入或口含润喉类含片。

(2)对因治疗 可针对病毒感染应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吗啉胍等。一般如无合并细菌感染可不用抗生素。某些中成药对抗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板蓝根冲剂、清热感冒冲剂等。

2.流行性感冒治疗原则 流行性感冒应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的基本原则,以限制感染扩散。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即应在起病的1~2天内使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如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金刚乙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的药物;二是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应特别注意,密切观察并发症,并注意休息、营养支持等;三是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如退热、止咳、化痰、缓慢鼻黏膜充血等药物治疗,但儿童和青少年应忌用阿司匹林等其他水杨酸类药物,以防止不良反应出现。

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健康史和发病史,是否有受凉感冒史。对流行性感冒者,应详细询问病人及家属的流行病史,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2)病情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并密切注意进展程度。如是否有咽部不适感、发热、咳嗽、咳痰、疼痛、水电解质失衡等。尤其注意对发热病人的体温、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需进行详细评估。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重点了解病人对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与健康行为掌握的程度,以及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等。

2.护理诊断

根据病人问题可提出如下护理诊断。

①舒适状态改变:与咽痛、发热有关;②清理呼吸道低效:与老年体弱或痰量增多且黏稠有关;③焦虑:与影响正常生活质量有关;④有水电解质平衡障碍的危险:与病人发热或失汗过多有关。

3.护理目标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舒适状态。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解除焦虑。 4.护理措施

(1)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2)做好对症护理,督促病人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咽痛、声音嘶哑、痰多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有痰及时咳出,防止痰液淤积。

(3)防止并发症。如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或头痛加重、脓涕、鼻窦有压痛等,应警惕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现有关症状应给予高度重视,以防延衰治疗转为慢性疾病。

(4)感冒症状消退后,进行体育功能锻炼。吸烟者应忌烟,随季节变换承时调整衣着,适时注射流感疫苗,注意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焦虑情绪。症状明显时注意卧床休息。

(6)预防心肌炎发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易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多见,应加强护理,做好预防。

①注意休息 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主肌代谢及心脏功能,促进心肌修复。

②注意合理饮食 避免暴饮暴食,禁止食辛辣、有刺激性和过于肥腻的食物,预防便秘,以免用力排便, 增加心脏负担,但要保证进食质量。

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心肌损害较重者表现为心律失常、早搏、传导阻滞者,注意经常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神志的变化,对有胸部不适、心悸、腹痛等症状的病人应警惕。

④对有上述症状者要及时检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并注意其动态变化。

⑤注意药物护理 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入量,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输液时要注意使心率保持在正常范围。输入营养心肌药物时,会引起穿刺部位疼痛,做好心理护理。

5.健康教育

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发病时症状较轻常易忽视。因此地,做好健康教育,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1)加强社区居民的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广泛开展预防疾病的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的疾病防治意识。

(2)讲解药物预防和接种疫苗的重要意义,指导正确使用流感疫苗。

(3)强调遵医嘱用药及用药注意事项;介绍多饮水和物理降温的意义;指导正确使用雾化吸入药。

篇11

摘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局限于鼻腔和(或)咽喉部的急性炎症。它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某些病原体感染的上呼吸道感染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如流行性感冒和SARS等。根据解剖部位,上呼吸道感染仅限于鼻、咽、喉和中耳及隆突以上部位气道发生的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的特征表明,上呼吸道感染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和地区,每年均有发病;其普通型感冒的特征为起病急、病程短、病势轻、预后好和散在发病;流行性感冒的特征则为发病率高、传播范圈广、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对老年人和有基础心肺疾病患者威胁较大,常可导致死亡,需引起极大的重视。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护理 治疗要点 1.普通型感冒的治疗原则 (1)对症治疗 目前对普通感冒症状轻者主张非药物治疗,一般需指导病人多饮水、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如症状较重有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等症状者,尤其是老年人或体质虚弱者可酌情给予解热镇痛药物治疗。有咳嗽症状者应口服化痰药,一般不主张镇咳治疗,如因咳嗽而影响休息时,可适当应用。有咽痛者,可应用雾化吸入或口含润喉类含片。 (2)对因治疗 可针对病毒感染应用抗病毒类药物治疗,如利巴韦林、吗啉胍等。一般如无合并细菌感染可不用抗生素。某些中成药对抗病毒感染也有一定的作用,如板蓝根冲剂、清热感冒冲剂等。 2.流行性感冒治疗原则 流行性感冒应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的基本原则,以限制感染扩散。具体措施有三个方面:一是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即应在起病的1~2天内使用抗流感病毒的药物,如金刚烷胺及其衍生物金刚乙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的药物;二是加强支持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应特别注意,密切观察并发症,并注意休息、营养支持等;三是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如退热、止咳、化痰、缓慢鼻黏膜充血等药物治疗,但儿童和青少年应忌用阿司匹林等其他水杨酸类药物,以防止不良反应出现。 护理 1.护理评估 (1)病因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健康史和发病史,是否有受凉感冒史。对流行性感冒者,应详细询问病人及家属的流行病史,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 (2)病情评估 主要评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并密切注意进展程度。如是否有咽部不适感、发热、咳嗽、咳痰、疼痛、水电解质失衡等。尤其注意对发热病人的体温、持续时间、伴随症状以及用药情况需进行详细评估。 (3)健康行为与心理状态评估 重点了解病人对流行性感冒预防知识与健康行为掌握的程度,以及患病后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等。 2.护理诊断 根据病人问题可提出如下护理诊断。 ①舒适状态改变:与咽痛、发热有关;②清理呼吸道低效:与老年体弱或痰量增多且黏稠有关;③焦虑:与影响正常生活质量有关;④有水电解质平衡障碍的危险:与病人发热或失汗过多有关。 3.护理目标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保持舒适状态。 (3)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解除焦虑。 4.护理措施 (1)注意呼吸道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通风,每天3次,尽量减少外出。 (2)做好对症护理,督促病人多饮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注意保暖,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咽痛、声音嘶哑、痰多黏稠时给予雾化吸入,有痰及时咳出,防止痰液淤积。 (3)防止并发症。如听力减退、外耳道流脓或头痛加重、脓涕、鼻窦有压痛等,应警惕中耳炎和鼻窦炎。发现有关症状应给予高度重视,以防延衰治疗转为慢性疾病。 (4)感冒症状消退后,进行体育功能锻炼。吸烟者应忌烟,随季节变换承时调整衣着,适时注射流感疫苗,注意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焦虑情绪。症状明显时注意卧床休息。 (6)预防心肌炎发生,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易导致病毒性心肌炎,儿童多见,应加强护理,做好预防。 ①注意休息 以减轻心脏负荷,改善主肌代谢及心脏功能,促进心肌修复。 ②注意合理饮食 避免暴饮暴食,禁止食辛辣、有刺激性和过于肥腻的食物,预防便秘,以免用力排便, 增加心脏负担,但要保证进食质量。 ③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心肌损害较重者表现为心律失常、早搏、传导阻滞者,注意经常评估生命体征、面色神志的变化,对有胸部不适、心悸、腹痛等症状的病人应警惕。 ④对有上述症状者要及时检查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并注意其动态变化。 ⑤注意药物护理 控制输液速度和液体入量

[1] [2] 

,以免增加心脏负担,输液时要注意使心率保持在正常范围。输入营养心肌药物时,会引起穿刺部位疼痛,做好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呼吸道传染病,由于发病时症状较轻常易忽视。因此地,做好健康教育,加强对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是十分必要的。 ()加强社区居民的疾病相关知识的教育,广泛开展预防疾病的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的疾病防治意识。 ()讲解药物预防和接种疫苗的重要意义,指导正确使用流感疫苗。 ()强调遵医嘱用药及用药注意事项;介绍多饮水和物理降温的意义;指导正确使用雾化吸入药。 ()指导病人发病期间合理休息,疾病恢复后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个体抗病能力。 参 考 文 献 孙玉琴,程洁琼;布洛芬混悬液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高热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年期 文章屋在线:wzk.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