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地理教学进度

高中地理教学进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31 09:21: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地理教学进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地理教学进度

篇1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15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99

虽然高中地理教学方法众多,但无法做到对症下药,地理教学质量依然得不到提高。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它是通过数据进行表示,具有区域性、多维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若将其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仅能扩充教师的教学内容还能带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启发,但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还有待地理教师的进一步研究。

一、 利用地理信息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的优势

(一)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扩散

地理信息本身是多种数据整合,其覆盖面积较广,是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必不可少的知识库存。将地理信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已然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从地理教学本身来看,地理教师运用地理信息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充和解释,可以弥补传统地理图册教学的不足,对学生地理知识的储备和信息素养的养成也有很大的帮助。从教学层面上讲,学生可通过有趣的地图符号了解教学知识,进而提高高中生学习地理知识的积极性,并诱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在提升地理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二) 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高中地理教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所用的方法较多,然而教学质量并不显著。将地理信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一方面可帮助教师活跃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课堂压力。另一方面,教师在熟练掌握地理信息后可对现有的教学理念进行改革和创新,采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促进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理解,也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

地理课程作为高考科目的一部分,占据一定的比例。现今,高中地理授课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即便采用互动教学,也因为教学内容的深奥,阻碍了师生双方对地理课题的探讨。

除此之外,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化,仅仅依靠课堂45分钟,学生根本不能完全消化所学的地理知识。而今,教育改革背景下,高中地理课程素材中开放性的题目日渐增多,这需要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研究课题展开进一步的探索挖掘。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教学课程的紧张,教师对开放性地理课题多数选择有重点地讲解,学生只需要记住教师所画出的考试重点即可,这样一来,完全违背了素质教学改革的目的。

从高中生本身出发,学生对地理教学内容就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加之教学节奏步伐的紧凑,学生不理解的地理知识会越积越多。此种境况下,学生很容易对其产生反感,地理教师在授课中也颇受阻碍,教学进度自然迟缓。

三、地理信息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的方法

(一) 熟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

地理信息隶属于空间信息,可将其视作各种数据的整合。从地理信息的应用层面讲,其对城市资源管理、城市规划、地籍管理等方面的决策都能提供有用的数据支持。所以,地理信息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对教师地理知识补充和技能应用都有重要的帮助,但在具体课堂实践中,教师应明确哪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当前的地理教学,适合学生的地理思维发展。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书籍或者其他地理档案资料明确地理信息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应用范围。此外,在平时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需要教师多关注身边的地理信息,比如交通路况、河流汛期、积水路段的监控等,这些都是运用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的。

(二) 丰富高中地理教学的设计流程

高中地理教学流程的丰富包括整体的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地理教师可根据地图的区域特点,充分运用自身储备的地理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概括,确定要表述的教学内容。

为保障教学流程的顺利开展,地理教师需要定制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展现正确的地理知识。因此,教师在课下的教案储备中,必须采取区域分析,找出准确的区域位置,划分出区域范围,明确各项地理要素的分布特征,并摸索出其正确的分布规律。一般而言,在区域分析阶段,教师需要借助地图、遥感影像和以往的地理档案资料进行分析,深入了解该区域段的范围和地理景观后,根据地理信息系统将各个地理要素矢量化,运用学生所学的地理图形、符号和文字进行区域特征的表述。

(三) 采用觉色彩感知教学方法

篇2

高中新生刚刚脱离初中的学习,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的教学,再加上地理跨度大、难度大、课时少,他们更觉得地理就是一部“天书”,想学但不知道怎么学,导致教学进度缓慢,教师很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 各班教学进度存在差异。

(1)我校正在发展之中,学生数量多、层次不一。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好、理解能力强,教学进度快。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差、理解能力弱,课堂纪律差,教学进度慢。

(2)有些学校的高中地理教师紧缺,任课教师要跨年级教学,班级层次又各不相同,导致教师所带班的教学进度有所不同。

3 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很多学生不适应高中地理的教学,他们普遍认为高中地理难学(如地理知识点多而散,地理计算、图像判读、空间定位难度大等),觉得学习无所适从,严重者甚至出现了“恐地症”。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是因为长期以来地理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即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具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特征。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教师大多采用自己讲授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其创造性和积极性无法得到有效激发,教学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改革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到最好状态,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是当前地理教学工作者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二、对策

1 集体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统一协调教学进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每周的教研活动我们地理组的教师都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精心设计每个教学环节,统一协调教学进度,确定每节内容如何上、怎么上、上到什么程度,注重教法的转变、学法的指导。

例如,在讲述“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可这样提问:我们一天当中影子最短的时刻在中午,那么一年当中影子最短的是哪一天呢?问题一出,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议论纷纷。通过设计这一问题,不但达到了引入新课的目的,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在讲“季风气候”内容时,我会先讲“草船借箭”的故事,然后提出两个有启发性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能有这么大的信心可以借到箭?他利用了什么天气条件?提出这类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开展对这方面问题的课堂讨论,这就为接下来的知识讲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

在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在每节课中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其参与地理互动教学,有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简单可行的地理实践活动。我们不能让课本和作业将学生禁锢在教室和家里,要为他们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不断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社会、自然的认知能力。中小学校要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计划,为国家不断培育具有活学活用能力、动手能力的人才,为全面实现国家人才战略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地理学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它是应用性或实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地理学的知识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因此,组织学生参加地理实践活动是十分必要的。

篇3

【中图分类号】G3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00-00

基础教育地理课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地理课程是一个整体。“关注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是贯穿初、高中整个基础教育地理课程的核心。所以,学生经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应该基本上能够为高中阶段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然而,在日常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普遍出现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教师感觉学生难教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初中地理教学与高中地理教学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从而,影响了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握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问题,探索如何帮助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地理学习,是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的关键,将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的成败。下面就此问题,谈谈我自己在高中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观点。

一、重建学习兴趣,纠正学习态度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发现和发明。”众所周知,“爱迪生和爱因斯坦就是因为从小对科学感兴趣,所以长大后都成了科学家。可见一个人要想乐于从事某项工作并竭力达到预定目标,首先应对其所从事的工作充满激情,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将兴趣逐渐转化升华为志趣,才能端正其态度。所以培养学习兴趣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在学习活动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学习兴趣的形成往往受学习目的和动机的牵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篇内容设置的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但在以中考为学习目的的初中教学中,由于地理不属于中考科目,所以许多学生还有学校领导都把地理学科看成是副科。刚上初一的学生更是普遍认为地理学科是副科,学不学都可以。从而老师虽然很努力,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差。最终导致学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基本地理能力欠缺,甚至有些学生对地理产生了厌学,弃学的不良情绪。这不仅没有为高中地理学习奠定基础,而且还成为高中地理教学顺利完成的屏障。为实现初、高中的顺利衔接,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地理学习,就必须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所以我在高一地理教学过程中:

首先,在教学中注意避免为了应付高考而出现“满堂灌”式的教学。努力做到通过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不断的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语言。在课堂上表现为:生动、幽默的语言,如用俗语设疑,用谐音点出要点,编故事助记忆。同时,选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精选视频能有效的进行直观教学。通过组织辩论来激发学生主动收集资料,积极思考。从而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重新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使学生在地理学习态度过程中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其次,努力做到精选教学案例,特别注重把学生身边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事例作为教学案例,如海啸、地震、气候变化、低碳生活、农民工问题、城市交通BRT建设、国家限房令等。来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并通过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对这些教学案例所反映的地理问题进行分析,为学生搭建自主灵活的课堂学习平台。最终让学生明白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学习对终生有用的地理,认识到通过地理学习能够让我们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明确掌握协调人地关系的意义,避免一些灾难的发生;同时帮助我们放眼世界,展望未来,开阔胸怀,对提高公民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促使学生重新认识学习地理的意义和目的,帮助学生转化升华地理学习兴趣,建立端正的地理学习态度。形成学生愿学,爱学的新局面。

二、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习能力

初中的教材编写侧重于地理现象的描述,主要研究地理表象,重点掌握区域知识。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强调“有什么”,注重感性认识的记忆能力培养。这使得初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喜欢死记硬背,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处在较低的阶段。导致许多学生在头脑中对地理认识很模糊,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不高。高中教材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出发,主要研究地理问题的本质,侧重于理性分析。所以,在问题设计和知识传授上与初中有很大区别。教学过程中强调“为什么”,注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再认识能力培养,从而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主要方法是理解。然而,在整个初中学习过程中,长期养成的重记忆,轻理解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处处遇“红灯”。因此,要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顺利衔接,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地理学习,就必须指导学生学习并掌握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平时教学中,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主要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一)养成课前预习、强化课堂意识

课前预习是学生高效快速学习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高中地理课堂知识容量明显比初中大,将预习纳入课堂教学的“前奏曲”,使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预习提纲,提前对教材内容进行预读并初步思考归纳。从而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点有初步认识,并发现自身理解能力的不足,提出问题。这不仅帮助学生明确听课目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的回顾和运用,最终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对地球自转公转的预习,因为学生初中对地球运动方向,运动周期,运动意义有初步认识,所以预习过程中会有亲切感,同时,在预习过程中会发现初中时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一天),而高中教材中地球自转周期是23小时56分4秒(一个恒星日),从而会发问“什么是一个恒星日?”“24小时是怎么回事?”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为有效强化课堂意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保障课前预习工作的实效性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课堂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听讲是学生的头等知识来源,轻视课堂听讲,是最大的浪费时间。在课堂教学中,精设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预习工作和听课效果,从而谨防学生上课走神,并帮助学生纠正预习过程中的错误理解,解答困惑。同时,采用不定期的检查笔记,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学生成绩考核依据中,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听课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勤记笔记的好习惯。使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二)注重开拓思路、突破思维定势

由于学生抽象的思维能力基础较差,所以针对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定量讨论多,抽象问题突出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图导学,把难化易。通过绘图、析图帮学生建立比较清晰的空间概念,从而弄清抽象思维概念的实质,让学生消除思维障碍。最终改变学生原有的定式思维,扩宽思路引发思维的质变。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能否顺利的完成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而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地理学习是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的关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深刻思考,仔细研究。进一步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启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激励学生爱科学的情操。使学生学习高中地理更加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教育心理学》

篇4

随着生本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高中地理课堂上运用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处理教与学的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高中地理

能力。

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构建符合本班学生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1.以生为本,摸清本班学生的地理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程,首先要在一定的教学阶段摸清学生的地理能力,要让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思考,自主学习,要通过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足够的自主空间去思考、去发挥、去创造,要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以学定教,采用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生本理念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要能够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策略。教师要能把握在教学中有效提高学生地理能力的原则,检查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的收益,并根据学生的课程生成不断调整课堂生成。同时,教师要善于布置前置作业,让学生能够先学后教,提高地理能力。教师要做好铺垫,在需要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组内知识的融合,同时在课堂上要根据生成,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技能。如,在《地球公转的意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摸清学生的地理能力,然后根据现有的地理基础布置相应的课前档案,让学生能够在课前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收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把握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力在整合中不断地提高。

二、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能够在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提升地理能力

1.小组合作学习要扎实有效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学生独立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在必要的时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中提高地理技能。如,在《工业的区位选择》的教学过程中,涉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企业选择不同的工业区位的原因,此时学生独立完成就可能会出现困难,因此很难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而适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调查方式进行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幅度提高。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涉及一些学生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此时,教师恰当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将学生心中的疑惑拿到课堂上讨论,并让学生在课堂上承担责任,在讨论中分享收获。

2.高度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积极性

高中地理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引发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积极思考。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要善于把握合作学习的度,使学生的思考能够在恰当的实践中得到提升,而不是流于形式。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和肯定学生的创新思考,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愿望得到一定的满足,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教学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多媒体的音、像、视频多种感官的冲击下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总之,生本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要善于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为学生好学而设计教学策略,有效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5

1.思维导图的基本阐述

(1)思维导图的定义。作为一种综合教学模式,思维导图以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的,对学生进行发散教育。其主要形式为引导教育和象征教育,可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记忆的同时持续积累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影像,并凭借科学组合和生发方式实现有效因子的有机融合。持续学习的过程中,相关性和必要性知识还会不断补入,最终形成完整的教学构图。(2)思维导图的特点。思维导图在应用过程中拥有诸多优势。这得益于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具体包括:第一,可实现信息到图表的转变,将枯燥的知识转化成富有趣味性、易于记忆、组织性强的知识;第二,可实现知识的有效归纳,使学生可以站在整体的高度上对宏大课题进行把握;第三,可实现大脑数据处理功能的优化,使大量信息的获得和掌握更为容易。

2.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分析

(1)运用思维导图做地理教学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思维导图的引进,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站在整体的高度上把握地理知识,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预习时间和内容的选择要以高中地理知识具体的难度和教学进度为基准。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使高中地理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2)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学习积极性和效率。①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时,以自己预习时绘制的思维导图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听课,并对比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以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纠正,尽量在课堂上消化和掌握当堂的知识。②通过思维导图方式进行课堂笔记的记录。这样做的优势在于:重点突出,可将知识的内在联系性清楚地呈现出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思维导图应用灵活,可节省大量记笔记的时间和复习时间;利于知识的结构化建构和迁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相应激发,能够更深入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3)对以往的地理知识进行复习。复习和总结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实现琐碎知识点的有效串联和归纳。思维导图的应用,通过关键词以点带线,进而帮助学生构建全面完善的高中地理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更省力更高效。思维导图应用灵活,知识的归纳具有可视性,这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性。(4)增强学生对地理习题的解答能力。知识的学习目的在于能够对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并有效解决问题。思维导图从问题本身出发,通过逆向思维、举一反三等方式,糅合了多层次的知识并进行灵活应用,最终将问题快速解决。

3.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些思考

(1)思维导图运用于每个地理教学环节。由上文分析可知,思维导图可运用于地理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如图所示),如运用得当,能够使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为容易,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全面。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思维导图教学,并不断积累经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2)思维导图应用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还需注意两点问题,一是思维导图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例如,对于无层次性、段落性的问题,很难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呈现。二是思维导图在应用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进行正确的引导。思维导图的有效应用给高中地理知识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应积极应用该方法进行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努力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加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突破高中地理教学的瓶颈,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教育部门已经认识到目前以传统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与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符,传统的地理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采用常见的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掌握着地理课堂的教学主动权,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时安排完全由教师安排,学生根本没有权利进行自主选择[1]。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进程的要求将一定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已经成为了完成教学进度的机器,根据标准化的要求固定地运行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完全忽略,这会使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失去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得不到承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学习,有强烈的探索欲望,这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中之重。高中生对于很多学科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该学科授课教师的好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在学生心中塑造良好的形象。在教学之外多与学生相处,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喜爱教师,以和谐的师生关系带动学生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对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高中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社会、自然关系的学科,其中大部分内容会涉及到世界各地的各种情形,具有新奇性和趣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例如,在讲解“非洲”这一课时,教师要对学生讲解一些有关非洲地理的一些有趣味性的知识,使学生领略到非洲特色的风俗习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深入地进行接下来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在正课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非洲的地形图,通过学生的观察和分析找出非洲地形的特点。学生学习到地理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就感,从而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长期处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时间很难适应教学改革。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遇到问题不会主动思考如何解决。这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人口增长”这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口分布图和阅读课文,找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地理学科很多内容是人们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帮助理解地理知识,并将学到的地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做到学有所用。在这个探索和应用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3.鼓励学生多提问,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在自主思考和探索中获得知识,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敢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2]。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十分重要,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更为重要。例如,在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课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发现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社会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对“历史因素会影响到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产生疑问,并且勇敢地提出这一疑问。继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够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为了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在高校的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带来的是经济发展,国际社会地位的提高,科技不断前进发展,这一切给人才的教育培养带来了更多的需求。现代社会中多元化的文化挑战也吹响了国家需要更多综合型复合人才的号角。这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和各大学校无疑是一个高难度的任务和挑战。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推动,高中各个学科也改革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其中作为综合性和一定实践的高中地理在教学改革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与此同时,在实际改革推进中,问题和挑战也随之其后,高中地理教学本身也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典型问题需要相关学者进行解决,解决地理现今面对的问题和提升上课效率,无疑是现在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跟不上其他的基础学科,教学模式仍旧老一套

高中地理的上课过程中,仍旧存在许多学校的老师在上课中与时代脱轨的理念,没有将素质教学发展到课堂中。无法充分意识到地理教学的本质,使得上课效率低,学生主动学习的太少,导致厌学情绪,成绩下降,这都严重影响了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效率。现如今,我们都能理解到的就是教育的本质不单单在于老师课堂上站在讲台传授知识,学生在课桌旁机械地将知识记录在课本中课后再机械地记忆,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才能,焕发出他们体内原有的特性和能力,将每一个学生塑造成独一无二的本体。高中地理相对于其他学科,处在比较尴尬的位置,它具备了实践和理论的特点,跟自身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无论在哪个时代,通晓地理知识的人都会被人尊重和赞赏,地理学科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最有效驱动力之一,可是反观现在各个学校,老师为了升学率忽视了地理学科建设,学生为了成绩机械学习理论知识,并没有深入地研究地理知识背后所包含的意义。应试教育的笼罩下老师也忽视了启发学生自身的思维,而是盲目地灌输知识概念,机械教学,将地理知识的灵魂扼杀在摇篮中,形式化和应试化的地理上课模式将本质的学科意义完全曲解。

2.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学生无法提起兴趣主动学习

在许多学校中,地理课堂的上课方式单一枯燥,手段落后,基本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拼命讲,学生在台下迷迷糊糊地听,这种以老师为主体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上课方式,完全无视了学生的理解程度,为了赶教学进度,一些老师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否掌握知识,只是不停地灌输知识概念,教学上一直是PPT文字讲述,没有将文字和图片进行一定的结合,造成了学生在一定程度的理解困难,很多内容忽视了与实际生活结合,脱离实际轨道,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好感,认为这只是鸡肋食之无味,浑浑噩噩地上课和考试,老师也只是为了成绩而进行上课,无视课外实践教学和体现地理学科的现实价值。地理本身实践性较强,只有课堂和实践相互综合,才能感受地理课本中对于土质的理解,对于气候洋流的认识,加深地理学科的知识和概念,提升掌握范围。

3.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存在讲解差异

在高中地理中,由于课时需要,往往被划分为几个必修模块和其他的选修模块,尽管这些模块之间各具特色,但很多老师迫于教学进度和高考复习等影响,将上课的很大比重都放在了必修模块上,选修模块的知识只是简单地概述一下,甚至让学生自己课下预习和了解,导致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认识仅仅在考试卷上出现过

的内容,很多的延伸内容都被忽视和遗忘,让学生没有真正的掌握高中地理这门学科,仅仅只是培养了很多的考试机器。

4.预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多时候,尽管一部分老师在上课前会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预习,并要求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实际上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将整个课堂掌握在自己手里,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前进,无视了学生的预习成果,也没有及时的解决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疑问和见解,这样久而久之,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反感情绪,导致了学生不再认真预习,使得上课听不下而厌学地理。很多老师无视了学生的真正上课需求,机械化的教学,尽管素质教育一再被要求贯彻落实到各个学校,但很多时候学生还是没能真正地落实到主体地位。

二、解决地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1.准确落实上课目标,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发展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不单单要指导学生掌握地理中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技巧,同时也要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个人发展相互结合,重视学生的自主推导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提问,让他们真正地理解该如何自主的学习。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发展自我、展示自我。

2.将课本内容和实际结合,促进教学内容被学生更容易的

吸收

教育界普遍认为,提前做好的学习经验是对后续学习的良好准备和取得优秀成果的前提。所以,高中地理老师在实际的上课过程中应当注意地理知识和实际内容的结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的了解,为今后更深程度地发展做好铺垫。坚持将课堂上的知识和课外的拓展知识相互结合,让学生不再因为课堂单一而无兴趣学习,相反,通过相互结合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注意力,提升老师的上课效率。

3.坚持课本内容主次结合

之前提到的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之间存在着知识的差异,这也是高中地理老师需要进行思考的方面,教学不单单是为了学生能够在考试成绩上得到提升,也要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要将选修模块和必修模块之间调节好,将内容彼此融合,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学到地理知识。

4.师生之间应该尽可能地更多互动

尽管高中上课时间段很紧张,为了教学进度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无法更深程度地互动和相互学习,但如果老师可以改变其教学理念,在教学上尽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在课下更多地和每个学生沟通了解,将每个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理解程度掌握好,针对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周全的课前准备,课堂尽可能愉快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身的自主学习效率。

5.摆脱课堂模式化教学

要真正地让学生能够释放自己的天性,教师在上课中也要将模式化教学摆脱掉,如果在课堂上只是结合了其他优秀教师的上课经验和上课方式,无视自身课堂中学生的真实状况,这样的教学课堂是毫无灵魂可言的。只有真正摆脱了课堂模式化,老师和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学习和沟通,适当的小组训练和组合探究等,这样才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让他们的合作和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真正的上课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学不单单是上课教授学生认识地理知识这么简单,它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自我塑造,教学的终极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个人特点。只有将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和改变,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实现教育的终极意义,体现教育本质。

参考文献:

篇8

1.课时不够充裕,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在课程改革的条件之下,所使用的教材因其简单的特点而被教师们广泛推崇,但是这样的教材对于教师的要求也更加高,教师需要对于教材的广度以及深度都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掌控,同时对于整个教材的系统性理解和安排有一个更加深入合理的处理。新的教材在删掉了部分学生难以掌握的内容的基础之上,大大强化了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力度,但是所安排的课程时间不会发生改变,因此,怎样才能够更加高效合理地进行地理课程的教学,成为了教师们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之一。

教师需要从课程的组织与安排、教学进度的良好控制以及最终课堂效果的获取程度这三个方面出发,强化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和学生的接收效果,这些都是很有挑战性的事情。刚开始引入新教材的时候,教师在考虑课时安排的同时往往不能够顾及到教学的效果,产生组织不善的问题,学生在此过程当中往往不能够提起积极主动性,使得最终的教学都只是流于形式。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课程进度的安排问题,最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要保证良好的教学质量,成为高中地理课程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的学习态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中学对于地理课程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学生的知识基础的扎实程度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新课程的改革条件之下,初中地理教材的内容变得相对比较简练,而高中的地理教学内容设置的难度却比较大,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也进行了相应的提升。很多地理知识相对比较薄弱的学生对此无从适应,也给地理课程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例如,在经纬度以及季风气候的学习章节,很多学生都搞不清楚经纬线,在之后所要进行的地球的运动规律的探索、时差的计算以及季节性季风气候的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更是一团乱麻。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只能从根本出发,为学生补充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知识,帮助他们进行区分和判别,这样又加剧了课时紧张的问题,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

二、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应对策略

根据高中地理教学当中面临的问题,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切实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顾及到学生的整体水平,尽可能地提升学生对于基本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之后再进行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引导他们对于地理重要性的认知

很长一段时间,学生都把地理这门课程定义为副科,对于地理课程的重视程度非常欠缺。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于地理这门课程产生兴趣,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样的话学生所取得的学习成效必将非常显著。

2.进行教学方法以及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新课程的发展导向当中,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明确地提出,同时还倡导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所以,以往的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相应的改变。教师权威性地强行教授已经成为过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逐步转变为朋友亦或者是伙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

篇9

前言:后进生就是指教学过程中成绩差、行为差、纪律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大大地影响整堂课程的教学效率。所以,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要能够注重后进生的教学,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保障后进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但是,面对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过程,老师总是将注意力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导致后进生常常出现自卑等情绪,学习成绩更加难以提高。所以,我们要能够改变后进生的教学现状,全面改善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一)教师关注力不够

后进生一般成绩较差,纪律性也不高,学习自觉性差,在老师的眼里往往是一群难以管教的学生,是拖班级后腿的学生,一般不会将教学精力放在这些学生身上,再加上老师总是将这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与班级的优等生进行比较,这就使得这些学生所获得的老师的关注力不够,从而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甚至产生一种自暴自弃的态度最终成为老师眼里的后进生。

(二)学生对地理学习不够重视

在高中教学中,有些学生的学习观念仍然较为传统,认为地理课程属于一门副科,在高中课程当中并不重要,高中只要学好数理化就可以了,于是他们就不会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地理课程的学习,在地理教学课堂上也没有认真听讲,课后也不会以对待数理化课程的态度去完成地理课程的课后要求,导致他们的地理成绩比较差。而且,正是因为他们这种不正确的学习态度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和关注,最终成为了后进生。

(三)学生自身能力有限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接受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但有一些学生却很薄弱。但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进度必须要保持一致,那么,这就难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同程度的教育。正是因为学生自身能力的有限,在新的知识接受上存在着差异,对于那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接受地理教学中的新知识是具有一定难度的,那么,自然就影响到了学生的地理成绩,成为班级后进生。

(四)家庭的影响

学生的高中成绩的好坏将影响到学生的未来,所以,很多家庭都会施以这些高中生不同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有些学生能够正确处理,但有些学生却难以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这样就可能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有些家庭在学生的教育方面所采用的方式也不正确,往往会灌输给学生错误的学习思想,让学生认为数理化才是高中最重要的课程,成绩是学生生活中的一切,这将大大影响学生的学习观,使得学生产生极为严重的偏科现象,甚至直接产生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后进生。

后进生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可能是在成绩方面存在不足,也可能是在人格上、品行上存在问题。要能够全面、有效地提升我们高中学生的地理成绩,我们要能够充分提高这些后进生的学习水平。所以,我们要重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后进生教学的开展,提高我们高中生的整体水平。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地理后进生教学开展策略

做好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后进生的教学工作是全面提升我们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及水平的重要途径,也只有有效地解决后进生的学习问题才能够全面推动整个班级的成绩提升。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开展相应的工作呢?本人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做好高中地理课堂上的复习提问工作

地理课程是一门需要较强记忆力的学科,需要学生能够反复地去记忆、去学习。而后进生正是因为他们学习主动性较差,不会去主动地记忆地理课堂知识,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能够推动他们学习,让这些后进生将被动转为主动,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记忆。所以,老师在开展地理教学时,要能够做好相应的复习提问工作,尤其是针对后进生,例如在课堂上做板书练习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推动后进生去记忆,去学习,虽然属于一种较为被动的做法,但是具有较为直接的效果。

(二)设置互助小组,监督后进生学习

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老师的监督和推动是不可能持续性的,老师不可能一直监督着,那么,这就需要周围同学的帮忙了。我们可以在班级上设置互助小组,让成绩较好的同学作为小组长来带领后进生参与到地理学习当中,同时设立一定的奖惩制度,即定期检测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对于成绩提升最少的一组进行惩罚,进步最多的一组进行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这些好学生为后进生做一个榜样,并有效地监督后进生的学习状况,而且当后进生有什么不懂时可以向这些好学生进行讨教,促进好学生担起帮助后进生的责任,这样一来自然能够提高高中地理后进生的地理成绩。

(三)老师要能够尊重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许多后进生因为自己在理解能力上存在不足而导致自身成绩较差的状况感到很自卑,再加上老师对自己的不关注大大打击到了这些后进生的自信心,使得他们产生了一定的自暴自弃的心理,这样一来,我们是难以提高这些后进生的学习水平的。所以,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不能够仅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成绩好的学生身上,同时我们要能够关注这些后进生的学习及生活状况,尊重这些后进生,并给予我们的关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够让这些后进生愿意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程的学习中来,才能够全面提升高中地理的教学水平。

(四)注重家庭教育的开展

后进生的出现有很多原因都来自于家庭,所以,为了能够改善高中地理后进生的教学现状,我们要能够了解后进生的生活状况,从他们的家庭教育中入手,向家长及时地反应后进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推动家长的积极配合,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以及不良的学习习惯,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总结:为了能够全面推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我们一定要重视后进生教学的开展,这样才能够全面提高我国高中生的学习素养,为我们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性人才。

篇10

新课程改革课程目标要求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具备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地理知识,更要使学生掌握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等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素质教育目的。因此把案例教学方法积极引进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并系统研究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将对贯彻新课改理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我国高中地理教育水平都有着现实而直接的意义[1]。

1.地理案例教学的特点

1.1浓厚的趣闻性

地理教学中选取的案例来源和呈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来自于报纸杂志的文字资料,也可以是来自于电视网络的视频音频形式。丰富的地理教学案例可读性强,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通过阅读分析教学案例,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地理知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出的实践性。地理教学案例的选取是来源于实际生活中的真实实例,可以有加工补充,但不可以是虚构杜撰,并且教学案例要突出强调依托客观生活实际来表现相关地理知识。因此,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研究和探讨从而发现其中蕴含着的丰富地理知识,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会越来越高[2]。

1.2较强的综合性

选取的地理教学案例本身内涵丰富,它是包括基本地理事物、地理特征、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地理背景资料。学生在进行案例分析的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来对其中的内容进行筛选,更需要具有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以获得问题本质的所在。经过案例教学的不断训练,使学生筛选、提取、整合加工有效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2.1案例要富有时代感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的重大地理问题。因此,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的典型性、时代性和适用性,选择那些来源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案例,真实可靠,具有说服力。

例如: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在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的海岸附近海域处(38.1° N, 142.6° E)发生了 9.0级地震。震后30分钟紧跟着发生的特大海啸让日本损失惨重。截至到3月21日,大地震及海嘯已造成8649人死亡,12877人失踪。大地震及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3号反应堆冷却系统失灵,4号反应堆出现火情,使日本及太平洋地区处在核辐射的阴影中。

本案例可在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人教版)地质灾害章节中得到运用。本章节介绍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课堂设计可借助以上案例设置地震爆发的原理成因、破坏程度、如何做好防灾减灾、灾后重建及联系我国地震地质灾害情况等问题。

教学要紧跟社会的发展变化,一方面必须及时反映客观现实,与时代进程合拍,同时使用富有时代气息、新颖的案例引导学生更好地关注现实社会,培养奉献社会的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看到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和地理教学相关的时事要闻都可以及时整理、收集并加以处理,结合教学进度作为新颖的案例适时地展示给学生。

2.2引入乡土地理,使案例生活化

学生本乡本土的家乡地理环境称之为乡土地理。乡土地理反映的地理问题是直观而具体的,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对此有着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在地理教学中渗透乡土地理,从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中挖掘搜集乡土地理素材作为教学案例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运用,不仅补充了教材内容而丰富了课堂教学,同时更加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主动参与意识,最终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明显提高。

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挖掘乡土地理案例,能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让学生通过对家乡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来理解知识原理,既促进了学生理解课本知识,形成学科能力,同时又树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育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以桂林地区为例,桂林市位于我国华南地区,是著名的国际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一直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由于桂林市独特的区位地理优势,桂林当地很多的乡土材料都可以选为地理教学案例进行使用。

2.3鼓励引导支持学生发掘搜集案例

案例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引导支持学生自己通过社会调査、参观学习等实践活动去发掘搜集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教学案例。学生自主发掘的案例更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以主角身份进入案例,获得最直接的切身感性体验,较之于间接获得的材料印象更加深刻,理解更加透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发现教学案例素材的做法,不仅能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更加能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来源,知识的具体应用,同时也到达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高中地理(人教版)"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一内容教学中,以桂林漓江景区为例,组织学生到漓江附近展开课外教学活动,亲身实地的了解目前漓江景区幵发现状与当下存在的问题,并组织学生们拍摄照片,并做成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从而让学生非常直观地看到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总结出开发旅游的经济效益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矛盾,再回归到课本内容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学生兴趣盘然,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知识要点。

3.结论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又不是完美无瑕的,它除了自身独特的优点之外也存在着固有的缺陷与不足,案例教学法亦是如此。比如案例教学的适用范围有限、案例教学传授知识的系统性不足、以及案例教学法对教师和学生的高要求等等。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一种方法贯彻始终,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定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只有客观、理性的使用地理案例教学,才能充分展示地理案例教学的价值。

篇11

多媒体一般可以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是计算机和视频技术的结合,实际上是两个媒体,包括声音和图像的结合。从广义方面来说,多媒体指的是能够传播文字、声音、图形、动画以及电视等多种类型信息的方式、手段与载体。从狭义方面来说,多媒体专指融合两种以上传播手段、方式或载体的、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媒体,或者说是指在计算机控制下把文字、声音、图形、影象、动画和电视等多种类型的信息,混合在一起交流传播的手段、方式或载体。高中地理教学所运用的多媒体是指广义层面的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不仅是新课改教学标准的要求之一,而且是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可以说,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的运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行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丰富高中地理课程教学的内容,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学习感官,拓宽学生的地理学科知识,同时还有助于帮助教师节省课堂教学时间,起到优化教学过程、方法的作用。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一方面,能够使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更为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能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实践能力。多媒体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帮助高中地理教师呈现丰富的背景知识,使教学内容形象化。高中地理课程知识结构是具有一定的体系、条例的,尤其背景知识更是高中学生较好学习与理解地理知识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因此,背景知识的呈现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丰富教学内容。②运用多媒体有利于突出地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增强高中学生的理解记忆。在地理课常的教学中注重多媒体课件运用,能够为学生的理解提供非常丰富的知识素材,尤其是帮助高中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提高他们的地理学科实践能力。③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补充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发展、创新。一方面,能够助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学科知识,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理解,提高他们的学科综合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也会使得地理课程的教学资源变得更为丰富多彩,促进学生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满足高中学生发展创新的需要。

2 活跃思维,提高能力,开阔视野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设置情境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在现实中难以说明的教学内容,在传统方法教学中,即使配以模式或挂图加以说明,因其只是一些静态的死板的教学道具图形,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讲解,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用多媒体手段教学,集声、像、字动态显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达到了抽象概念具体化,微观概念宏观化的良好效果,使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活泼,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真实性,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上单调的教学模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尤如身临其中,得到体验,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高中地理重在讲“理”,这就必然涉及到许多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地理知识。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的概念于具体而生动,无法讲清楚的重点、难点直观而形象,易于理解。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的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使一些复杂的、抽象的地理事物化繁为简,转难为易。为此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大量的信息带给学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更新丰富的前沿资料。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