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09:22: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0 前言
在风景园林景观规划中,除了延续优秀的国内外古典园林造型外,还可以从古典园林的本质出发,即追求自然,遵循自然。将园林规划从自然的视野扩大到乡村景观这一人工化的自然中,从地域的乡村景观中得到设计灵感与启发,从而创作出本土化的风景园林作品。乡村景观在人工景观设计之上,更多加入了自然情怀,在城市风景园林景观设计点突出。
1 乡村景观的特点
乡村景观从发展角度上分析实际上是城市景观所或缺的,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为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被后天改造的较少,并且与乡村当地人文环境特点相互结合。如在乡村景观中比较常见的山川、河流、树木等,这些景观元素都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同时其景观内容与人们的生a生活相关,包含村落、耕种以及驯化的动物等,基于以上可见乡村景观具有生产性、生态性、审美性等特点。[1]
2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从设计灵感上实现了景观设计的多样化,弥补了城市景观的缺陷,将乡村文化传统、自然景观呈现出来,能够让人们认识到生态自然的重要性。从景观设计的手法上分析,乡村景观是人们在农事活动中所逐渐形成的天人合一景观,与城市园林景观相比,具有一种不刻意雕琢之美。总体而言,将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融入,能够将景观的自然之美体现出来,也促进了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2]
3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实现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实现,首先是乡村田园风光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其次是乡村历史文化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最后乡村经济发展与园林规划设计的融合。
3.1 乡村田园风光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
对于乡村生活而言,最具备田园风光特点的就是农事活动,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融入田园风光,能够让城市的人们近距离的了解农事活动,并且将传统的农耕模式演变为景观风景。因此,在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中,首先需要根据地域农事活动特点,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例如,将某成片的乡村草莓种植规划为草莓种植园,设置在景区内,以游客自助采摘草莓的方式,让人们品尝到最为新鲜的水果。基于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为的景观设计带来经济利润,也能够的将农事活动体现在景观规划中,即保持了当地居民传统的农耕方式,也能够丰富了园林景观设计。[3]
3.2 乡村历史文化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
乡村历史文化是乡村发展以来的珍宝,伴随着乡村逐渐城市化,乡村样貌发生了变化,但是其原本的历史文化依然还在。在进行乡村景观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可以以乡村历史文化为规划依据,秉持着保护乡村文化为规划设计原则,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地体现出乡村人文情怀。如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环节中,可以将城市风景园林的设计延伸到乡村边界上,保留城乡相通的端口设计,保障游客能够在景区中看到乡村的耕田、房子等。例如,在云台山的景观规划中,该山与花果山紧邻,那么借助花果山的深化故事,与云台山的乡村景观设计相互结合,打造集古代、神话以及幽深等主题于一体的乡村景观。
3.3 乡村生态与经济效益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从经济角度出发,以农村特色经济运行模式,实现风景模块。以河南云台山的一座半开放式的5A级风景区是规划为例进行分析。由于该风景区属于自然景区,从山脚下到山顶需要步行三天,游客在游玩时不能一天到达,而该景区的路途穿过村庄,在景区规划中将该村庄规划在景区板块中,为游客建造吃住行等一条龙服务。基于这样的模式即能够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也保障了游客的生活需求。乡村人家所开设的农家乐等都是保留了当地原始风貌,当地居民依然过着正常的生活。景观科学的景观规划,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景观设计与经济效益的统一。[4]该地区景区旅游项目规划如下:
4 结语
在本文的研究中能够发现,乡村景观具有生产性、审美性、自然性等特点,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拓宽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思路。在本文中介绍了三种乡村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第一,乡村田园风光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以田园风光为景观设计主体元素,提升景观规划的自然性,并且保留乡村风情;第二,乡村历史文化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以乡村历史文化为背景,增加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第三,村生态与经济效益在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融入。
参考文献:
[1] 陈玲.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延续[D].北京林业大学,2008.
园林文化是中国优秀且久远的传统艺术,是中国人民对自然的山水风光的审美意识和感悟。乡村是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环境之一,因为现代风景园林的不断发展前进,对乡村景观的合理规划更为必要,它不仅有利于对传统乡村风貌的保护、提高乡村景观的品质,还能改善乡村居住人民的环境、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
一、乡村景观概述
总体来说,与城市景观相比,乡村景观具有自身的特征:一方面,与城市景观相比,乡村景观的自然属性更加明显,景观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另一方面,乡村景观所具有的田园文化和风景以及因为农业而形成的生产景观也是城市所没有的。具体来说,乡村景观所具有的特点主要包括:首先,区域性。乡村景观中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都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其次,生产性。生产性景观是乡村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乡村景观具有明显的生产性。再次,生态性。较为理想的乡村景观在生态性上基本都有较为充分的体现,表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生态多样性的特征。最后,历史与文化的统一性。乡村景观也是对乡村地区历史变迁和文化繁衍的真实反映。
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的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遵循开放性的原则能够让设计更加符合人们的审美观。因此,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应该对外开放,采取大众的意见,但这并不意味着无限度的开放,要把握开放的度。比如,在设计中不能一味地开发土地,要限制性开发,尽可能地保留文化底蕴深厚的景观,这样更有利于乡村景观更好地融入设计中,再加上乡村景观本身就具有的文化底蕴,使景观更加具有文化气息。
(二)协调性的原则
乡村景观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将其融入风景园林规划时,要综合二者的特点,做出最优方案,协调两者之间异同。在设计中,必须要突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要综合比较与融入不同之处,两者兼顾。另外,在融入的过程中,要统筹全局,根据乡村的地域特色以及园林的实际环境进行统一部署,协调合作。真正做到地域文化、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将协调发挥到极致。
(三)规划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融入乡村景观,实际上就是在风景园林中再次展现乡村景观中一些具有意义与价值的资源。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和保护乡村景观,而且还能够提升风景园林的文化底蕴。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肆意开发自然环境,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从一定程度上说,将乡村景观融入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也是对乡村景观的另一种恢复。
三、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主要意义可以从以下3点看出:第一,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改革建设,对于风景园林的设计师来说,乡村景观也是一个新的发展空间,是建设美好国土的开始。在乡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中,能够重视传统乡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重视乡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提高乡村的视觉感受,提高乡村景观的价值。第二,乡村景观是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的景观,属于乡土风景,能够显示乡村的气候特点、土地资源、自然风光、人文风情等情况,让人们能够更加直接地感受景观的特点,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以及历史内涵。第三,乡村景观是人类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下而产生,有着十分和谐的美感,其自然资源更加S富,给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很好的资源,也能让相关的设计人员不断产生新的思路。
四、乡村景观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融合的方法
(一)对农业体验加以保存
乡村景观是人们对自然界产物的完善,也是对乡村地区历史文化与经济状况等等的融合,将文化价值记录档案。但是如今的园林景观在规划的全程中,要使得乡村景观中的场所能够展现出文脉以及历史,展现出现代化景观场所的别具一格。
(二)对乡村场所的文脉和历史加以延续
将乡村的古老的文化进行完善,传播且发展乡村场所的历史与文脉,且把乡村景观中古老的乡村文化集聚,将地域历史展开全面的探析,建设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且城市与乡村经济的能够协调、统一的发展。这是乡村景观在融入现代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时,对乡村场所的文脉和历史加以延续。
(三)对田园风光加以借景
借观景平台与田园风光的特殊性等等,从而使乡村景色展现的淋漓尽致,这些是乡村景观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融入常使用的手段。这使之拥有自然的生态环境氛围,达到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与乡村景观融合时更加的完善、和谐。
五、结束语
在当代社会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乡村景观的融入,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艺术有了一定的提高。按照环境保护的方向,将生态环境展开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索与升级,且将历史文化与乡村文化展开全面的保护与传承,不断完善中国现代化园林景观艺术设计前进的步伐,将城市与乡村氛围的更加协调,使当代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更为科学、合理。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which is more and more light in the field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cities to the countryside. Village is the basic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rural landscape has a simple beauty of nature,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ves as the enhance of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and also in gradually improve, the country also gradually moving towards modernization. In the rural construction, rural construction need natural surrounding, through rational planning of rural landscape, can guarantee the local features and culture of rural landscape to continue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dustry more perfect.
Key words: rural landscap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众所周知,乡村环境是人们居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空间。随着现代风景园林的不断深入,人类为了满足在乡村地区的生活、生产需要,逐渐改造乡村自然、适应自然而形成天然的乡村景观,从而体现出特有的乡村田园风光。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风景园林设计师与其他专业人员一起,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乡村景观规划,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从而实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区域的协调发展。
乡村景观的概念及构成
通俗地来说,乡村为非城市化地区,它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所形成的相对独立的、具有其特定经济、社会和自然景观特点的地区综合体。而景观在各种学科中的解释不同,从地理学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景观看作是一个地理区域的总体特征,具有多种过程及多种功能的承载,可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地球上的一个证明。
乡村与城市随着原始聚落的分化逐渐出现,我们可以依据人类的聚居状况来划分地球表面的景观类型:乡村景观、纯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从景观特征上看,乡村景观相比城市景观有较强的自然属性,较低的人类干扰强度;而乡村景观相对于纯自然景观来说,又具有一定的人工的气息.从地域范围看,乡村景观泛指城市以外、具有人类聚居以及相关行为的地域空间。乡村景观区别于纯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关键地方就是乡村景观主要是乡村特有的田园生活和田园文化以及依靠农业的生产景观。乡村景观就是指人类因生活、生产的需要,在乡村地区范围内和地表之上叠加人类活动综合形成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的表现,既包括乡村自然景观,也包括乡村人文景观。
乡村聚落是人们生产、生活及周围环境的综合体,是一种最直观的人文景,具有浓厚的生活基础和浓郁的乡土色彩,它设计灵活、功能合理、构造经济、外观朴实,主要包括人们活动和休息场地及生产场所,如房屋建筑物、街道、广场、公园、运动场、河沟、井泉、菜地、果园、林地等。乡村聚落的建筑形式、空间格局和物质形态对地理环境具有显著的依赖性,是利用当地地方材料建造形成,与乡村环境和谐的融为一体,综合反映了一个地域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特色,如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
乡村景观的特点和价值
(一)乡村景观特点
乡村景观的特点主要由以下六点:
(1)自发性。依据地域本身自然而然的植物条件、地貌条件、历史文脉和文化内涵,乡村景观本身就有它自身生长、演变的过程。
(2)文化与历史的体现。乡村景观也记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包括社会的和自然的历史,充分反映了地域发展的历史信息。
(3)审美性。乡村景观所体现出来的亲切宜人的田园风光以及大自然的欣欣向荣,具有审美性的特点。
(4)生产性。乡村景观密切联系着人们的生存、生活,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使用者对原有的乡村土地进行创造、修正和完善,目的是满足生产性和实用性。
(5)地域性。乡村景观是自发或半自发形成的,乡村景观的人文要素和自然要素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6)生态性。理想的乡村景观显示出良好的生态保护,乡村环境的生态美由景观丰富性、生物多样性和各种要素共同协调构成。
(二)乡村景观价值
目能乡村景观被人们熟知的价值有三点:审美性、生产性和环境价值,除此之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乡村景观的两外两个重要的价值:文化历史价值和地域认知价值。乡村景观的形成凝聚着丰厚的地域人文精神,反映了一个地区人们的社会文化、生产生活等发展状况,集中体现着地域的特色,具有宝贵的历史文化价值,对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乡村景观是综合体现了人文因素和自然因素,在乡村景观的构成中,生产特点、社会组织、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人文因素都打上了地域的烙印,而在乡村景观的形成中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素扮演各自的角色。因此,不同地区的乡村景观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体现出地域独特性。乡村景观反映了地域内在文化和地域历史,如同一个活的博物馆,比历史记载更为可贵,成为解读地域文化、延续地域历史文脉、推进社会文明的积极要素。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则和意义
(一)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风景园林设计师来说,是设计乡村景观的一个舞台和契机,对改善国土和区域环境更是一个良好生活的开始。对乡村景观规划来说,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促进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同时还需要关注传统乡村风貌的保护与发展,关注乡村地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高乡村景观的视觉品质,体现乡村景观的价值。
(二)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设计原则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中的设计目的是提供自然保护、乡村游憩、景观保护和教育等方面的功能。设计原则主要遵循以下四点:
(1)开放性原则。乡村景观作为一种景观资源,乡村景观的区域应当是开放的,应当为全社会公众共同分享。
(2)农田保护原则.农田是具有生命力的土壤,农业生产水平的好坏与良好的农业土墩密切相关,因此,农田具有不可代替的宝贵价值。
(3)历史性和地域性原则。乡村景观的设计必须尊重并延续当地历史文脉的原则,保留乡土特色。
(4)整体性原则。乡村景观设计必须和周边环境、位于的或邻近地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把每一个具体的设计注意兼顾左右,承上启下,注意景观整体的和谐和个性的表达相统一。
(三)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
乡村景观在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的意义可以归纳为:
(1)乡村景观是一种具有明显地域性特征的景观,反映了当地人适应地域气候、土地上的自然及人文过程的物质形态,是一种乡土景观.
(2)乡村景观能够让我们更深层次地、更为透彻地了解景观特点、地方的行为以及当地风俗。
(3)乡村景观给人带来了的独特体验,为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现代园林作品提供了不尽的源泉.
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景观与地理、交通、水文、历史、经济、社会、生物、旅游等方面都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所以,园林设计师必须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合理规划与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更有特色和美感的乡村景观。此外,了解乡村景观的历史文化,保持乡村的悠然风光,维持乡村景观的多样性,从而让乡村景观能积极反映出地域特色,才能为整个景观规划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晶.从风景园到田园城市—18世纪初期到19世纪中叶西方景观规划发展及影响田[J].北京林业大学,2012.
1地域特征概述
某一个地域在长期的历史时期内,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地域特征。这些特征是特定区域内自然和人文的综合体,具有区域性、系统性和人文性3个方面特征。在园林设计规划中,必须要深入研究某地的地域特征,一方面要研究当地的自然特征,包括当地气候、地质结构、植被和水文等4个具体方面,另一方面要研究当地的人文特征,一个地域的人文特征,是以当地的地域环境为前提,通过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活动积累而成,它具备丰富的含义、广泛的内容。
2园林规划中地域特征
2.1园林规划中的自然特征
在研究自然特征时,要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地质结构、水土植被和水文条件各方面,得出相对有价值的一手信息。在自然特征中,气候气象因素指的是大气层,作为自然环境中最基础的构成部分,大气是自然环境中最为基础和最为活跃的部分,它是各种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地域形成不同的气候特点;地质特征指的是:不同地区的土壤有着明显的区别,直接决定着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性,地貌则是岩石和土壤受到外力作用,形成不同的形态;地域植被方面指的是:植被是环境建设的重要因素,在风景园林的规划建设体系中,更是主要的设计和规划对象,对风景园林规划起到极大的辅助和促进作用。水文条件是指:人类的聚集生活区域离不开水,选择近水地居住是人们的生存取向。水也体现着美观,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山水风光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
2.2园林规划中的人文特征
在本地文化特征的前提下来建造,是风景园林规划的一项重要因素,不同设计之间其实也都是遵循当地文化的前提下进行。当地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对风景园林的设计影响非常大,在有些设计中,风景园林设计有时会起到决定性作用。地域人文特征同时是一个重要财富,在设计中要进行充分调研,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科学,不允许篡改人文特征。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人文因素体现得十分突出。重视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人文特征,能够更加促进园林设计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3园林规划的实际应用特性
与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相比较,现今的园林设计规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处处体现着时代的要素,风景园林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符合时代的特征和要求,才能达到期望效果。不同地域会出现不同的需求,各地域的园林设计风格理念都各不相同,在园林规划设计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会在各个方面有所不同的侧重,单园林建设最终都是以提升城市人们的生活水平为目的,都具有开放性特点。园林内部包含各种各样的生物品种,更多的当地生态元素,都能够在园林建设中体现。
3地域特征对园林规划的影响和应用
3.1自然特征对园林的影响及应用
一个地区的地质地貌、气候因素、植被水文等因素不是单独存在,这些自然因素往往产生错综复杂的联系。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设计者要深入地调查研究当地的自然环境,深入地了解和把握每一个自然因素,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它们与人们生活产生的联系,在设计园林时,必须达到自然生态、园林艺术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和谐统一,使后期的规划建设更合理、更科学。
3.2人文特征对园林的影响及应用
①历史遗迹因素对园林规划的影响及应用。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人类会在地域上留下种种遗迹,是长期以来人类活动与地域相互作用产生的印记,是地域人文特征中的一笔财富。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应合理地保留和利用这些因素,要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在设计过程中对园林的规划设计结构上与当地人文要素结合起来,用园林进行演绎和表达,体现人文的含义。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地域特征的概念
地域的基本特征包括:区域性、系统性、人文性;总体来说地域一般指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逐渐形成的综合体;而地域特征是指某地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都不同于其他地域的特色标志。因此,不同的地域存在不同的地域文化,文化不同社会环境也就不同,故而各地存在象征性的风景园林。
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性的内容
(一)自然特征内容
1、气候气象
在自然环境下逐渐形成了地球最外层的大气,也是众多因素中活动最频繁的,大气的存在对于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不同地域的气候气象特征也逐渐形成。1
2、地质地貌
地质地貌与风景园林中的植被和建造亭台楼阁有这密切的关系,自然景观特征不同是由不同地域的地质土壤决定。地貌形态是地球表面通过地球内力外力相互作用而形成;地貌特征的形成也是来自地球表面在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而成,其中内力主要指岩浆活动,地壳活动和地震;外力主要指气候中的流水,冰川和风化等。
3、植被
植被在地球表面上普遍存在,是保证地球表面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同时在风景园林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在规划和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体现了风景园林的生态属性,是主要规划和建设目标。因此,在整个园林景观建设和规划中,植被对园林建设和规划有很深的影响。
4、水文条件
在世界各地诸多优秀的园林建设中都是依山傍水为主题,景色秀丽迷人。在人类历史发展初期,水源往往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地方,人类以水为生,生活中的一切都离不开水。2
(二)人文特征内容
1、历史背景与遗迹
任何一片地域,都有其产生和发展变化的历史。研究历史背景,深入研究地域发展脉络,了解地域人文特征的起源及变化情况。设计时,只有把对地块的思考放在一个整体、宏观的时空背景下,充分调查了解地域历史背景,才会对地域人文特征产生及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全面地了解,才能在设计中期及后期,有的放矢,论之有据。
2、人文符号
人文符号是一项十分有代表性的地域特征形式。从古至今,人类为了表达自身的存在和思想,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了大量人的文符号。时至今日,符号更加承担了信息传播的功能,一个好的符号设计,会充分表达地域人文思想,在人们心里产生巨大共鸣。
3、民俗风情
由于地理位置、等各种原因,每个民族,经过若干年演变和发展,总会形成一些特有的传统风俗习惯。这些习惯以一种相对稳定的形式出现,具有大规模的时空连续性、社会性、集体性、地域性等特征,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及相关行为活动传播及传承后代。很大程度上给民族打上了特有标记,成为了十分有代表意义的地域人文特征形式。
4、社会特征
相对于历史背景,该项更多的从社会现实功能角度来剖析地域人文特征。社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产物,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情况都有所不同,人对社会的现实需求、社会对人的规范,也在随着时代改变而改变,从而导致了地域人文特征呈现出社会性、时代性的一面。3
三、基于地域性特征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一)设计规划中的地域自然特征
气候气象、地质地貌、植被,水文条件等自然特征,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错综复杂。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 设计者要充分了解每一项自然特征, 综合分析使用功能、生态保护、艺术价值等,依据地形地貌合理的筑亭建台、堆山理水,加强山、水等天然风景与构建风景的完美融合,达到园艺设计中“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要求,更好的达到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
(二)设计规划中的地域人文特征
尊重并延续地域的文脉, 是现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特征。任何的设计流派,无论风格样式有着怎样的风貌,实质上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自然条件与社会需求共同决定的艺术形式,有着渊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技术背景。地域人文特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某些地域的风景园林规划中,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历史遗迹是历史留给后人记载和反应人类历史活动的宝贵印记,是人类在地域特征上的宝贵财富,在后人对历史活动、历史人物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在历史的记载和传承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要对历史遗迹进行合理的利用,但这种利用不能以肆意的修改和抹煞为前提。4
1、历史背景与遗迹因子的规划设计应用
历史遗迹是人类在地域上活动和作用留下的种种印记。这些印记,直接反映长期以来人们与地域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样也是地域特征的一笔宝贵财富。在设计中,应该加以合理利用与保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旧有景观结构与要素进行了新时代的演绎与新功能的表达,而不是随意抹煞。
2、人文符号因子的规划设计应用
在后现代主义代表的众多设计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人文符号因子在设计中的应用。如 1972 年设计的富兰克林纪念馆,他将纪念馆主体建筑置于地下,而把旧有故居建筑形式当作了符号来应用。在红砖铺砌的广场上采用了故居建筑
平面形式的白色大理石铺装图案,用不锈钢架子勾画出了故居的建筑轮廓等手法,都是在通过景观营造,对场地进行符号化隐喻,来表达旧建筑的灵魂,使得整个景观细部,充满生活情趣和地域特色。
3、民族风情因子的规划设计应用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伴随着人们不同生活习惯与地域文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风情延续至今,也对地域的开发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概念规划中,应该重点对地域民俗文化因子进行挖掘和在景观环境中表达。
4、社会特征因子
当今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格与面貌己经同传统古典园林有了千差万别,其中园林作品所处社会时代不同,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当今园林建设己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等各方面的社会需求,而不是服务一家之需。因此,现在的园林作品更多呈现出来的是开敞、外向的面貌,通过各种类型场地来满足各类人群的社会需求。在发展的历程中,其始终以保持公园社会公益性为前提,注意跟随时代需要扬弃既有状态和管理方法,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理念指导园林建设。
结语
综上,优秀的风景园林作品基本都是在尊重地域特征的基础之上建成,明显地体现出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与历史背景等地域特征。进行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地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使风景园林的设计具有浓厚地域特色,这样才能保证园林设计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吴卓鹏.浅谈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影响[J].价值工程,2010(27)
引言
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风景园林学科中,这种关系体现的尤为明显。风景园林设计是一门运用自然因素特别是生态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由于世界上各区域气候、水文、地理等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特征,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和地域景观。
不同的地域特征影响这一地域的方方面面,以地形地貌作为造园主要载体以植物材料作为造园的主要元素的园林景观,与地域特征的关系更为密切。不同的地域条件形成了不同的风景园林类型。各地域的优秀园林作品都是在尊重地域基址的基础上形成的,每一片地域的气候、土质、人、动物、植物和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次次事件凝结为具有普遍意义和深刻穿透力的人文精神,一方土地上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聚集浓缩成地域的风情特色。
地域特征简述
某一地域范围内存在显著区别于其他地域的各种显著事物、标志及表征,统称为该地域的地域特征。以地理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可具体细分为地域自然特征及地域人文特征两大类。
1、地域自然特征
地质地貌
不同类型的岩石,表屡不断被风化,从而形成了人类厦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土壤。地域的地质土壤情况,是决定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的一个重要园素。地貌,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多种多样的外貌和形态。地球表面,一方面受地壳运动、岩裳活动、地震等内动力影响,另一方面.受气镔中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等外动力影响.形成丰富的地貌类型。
(2)气候气象
地球外圈层的大气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活跃的因素,满足地球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其周年的变化,形成了地域常年的气候气象特征。
植被
植被是^居环境建设中一十需要高度重视的因子。由于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主要语汇,是体现风景目林学科生态属性的主要方面,是人居环境建设中活的园子,因此,地域植被特征对园韩作品影响特别大。
水文条件
水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和最重要的物质,人娄生活更是不能没有水。自远古以来,人类即自觉的择水而居,滨水地带几千年来更是成为了人类高强度、高频率活动的地带。
2、地域人文特征
(1)历史背景与遗迹
任何一片地域,都有其产生和发展变化的历史。研究历史背景.深^研究地域发展脉络。了解地域人文特征的起源及变化情况。设计时,只有把对地块的思考放在一个整体、宏观的时空背景下,充分调查了解地域历史背景,才会对地域
人文特征产生及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全面地了解,才能在设计中期及后期,有的放矢,论之有据。
(2)人文符号
人文符号是一项十分有代表性的地域特征形式。从古至今,人类为了表达自身的存在和思想,自觉或不自觉地创造了大量人的文符号。时至今日,符号更加承担了信息传播的功能,一个好的符号设计,会充分表达地域人文思想,在人们心里产生巨大共鸣。
民俗风情
由于地理位置、等各种原因,每个民族,经过若干年演变和发展,总会形成一些特有的传统风俗习惯。这些习惯以一种相对稳定的形式出现,具有大规模的时空连续性、社会性、集体性、地域性等特征,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及相关行为活动传播及传承后代。很大程度上给民族打上了特有标记,成为了十分有代表意义的地域入文特征形式。
社会特征
相对于历史背景,该项更多的从社会现实功能角度来剖析地域人文特征。社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产物,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情况都有所不同,人对社会的现实需求、社会对人的规范,也在随着时代
改变而改变,从而导致了地域人文特征呈现出社会性、时代性的一面。
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和应用
1、地域自然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1)地质地貌对风景园林规划的影响表现在分布上,不同的地区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特征,例如高原、山地、丘陵、平原以及盆地等地形,它们各有其独特的地质地貌,因此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要特别考虑这些情况。我们可以看到例如江南风格的园林和北方的会有明显的不同就只是这种情况。
(2)气候的差异是形成各地地域差别的重要原因 它影响到地域的水文条件 生物条件以及地形地貌 也造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 从而极大地影响到地域园林风格的形成。中国古典园林中岭南园林建筑占地面积较大 而且往往连宇成片 这是为了适应炎热的气候而取得遮荫的效果 同时也便于雨季的内部交通和防御台风袭击而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 充沛的阳光温暖的气候 晴朗的天空 使室外生活极为适宜 所以以托马斯 丘奇为代表的加州学派就发展出了带有露天木制平台 游泳池 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 加州小花园 适合当地的气候和人们的生活。
(3)植物是园林中最重要的造景要素 并且受气候的影响最大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着具有差异性的植物品种和植物群落 植物以其丰富的色彩 多样的形态形成园林的主体景观 也构成每一种园林类型的典型特色 优秀的风景园林师总是善于观察和发掘乡土植物之美 并把它们运用到园林设计中来 这也使得某一特定地点的设计作品注定是独一无二的 因为建筑可以迁移仿造 植物只有在其适应的气候条件下才能生长良好。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有更多的植物种质资源,使风景园林师有很好的条件利用丰富多样的植物创造出适合于各种地域特色的景观。东西南北中各区域正是因为不同的气候,生长了多种多样的植物种类,凸现了特色的地域特征。北方园林正是由于春华、夏绿、秋收、冬藏四季景观的变化形成了特色的季相园林景致,我们应该发扬它,而不一定要把南方的椰子树、棕榈树做成雕塑安放在北方城市的大街上。
2、地域人文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1)历史背景与遗迹因子。历史遗迹是人类在地域上活动和作用留下的种种印记。这些印记,直接反映长期以来人们与地域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样也是地域特征的一笔宝贵财富。在设计中,应该加以合理利用与保留,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对旧有景观结构与要素进行了新时代的演绎与新功能的表达,而不是随意抹煞。
(2)人文符号因子。在后现代主义代表的众多设计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人文符号因子在设计中的应用。如1972年设计的富兰克林纪念馆,他将纪念馆主体建筑置于地下,而把旧有故居建筑形式当作了符号来应用。在红砖铺砌的广场上采用了故居建筑平面形式的白色大理石铺装图案,用不锈钢架子勾画出了故居的建筑轮廓等手法,都是在通过景观营造,对场地进行符号化隐喻,来表达旧建筑的灵魂,使得整个景观细部,充满生活情趣和地域特色。
(3)民俗风情因子。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伴随着人们不同生活习惯与地域文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民俗风情。这些民俗风延续至今,也对地域的开发与保护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概念规划,应该重点对地域民俗文化因子进行挖掘和在景观环境中表达。
(4)社会特征因子。当今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格与面貌己经同传统古典园林有
了千差万别,其中园林作品所处社会时代不同,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当今园林建设己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满足广大市民休闲游憩等各方面的社会需求,而不是服务一家之需。因此,现在的园林作品更多呈现出来的是开敞、外向的面貌,通过各种类型场地来满足各类人群的社会需求。在发展的历程中,其始终以保持公园社会公益性为前提,注意跟随时代需要扬弃既有状态和管理方法,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理念指导园林建设。
三、结束语
地域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发生着变化,通过景观设计的途径,挖掘和创造属于自己的土地,属于自己的景观特色。尊重历史地段的传统风貌的真实和完整,不拘泥于传统,不强求历史遗产为适应现代生活做出牺牲;探索所有可能的工程和管理措施,采取适应设计,在尽量不改变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完善交通、消防、公共设施,提高环境和居住质量,将是每一个建设者和规划设计师所追求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72
风景园林建设作为现代城市景观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具有影响作用。本文从地域特征分析入手,对地域分析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进行分析,促进我国园林城市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1 地域特征分析
1.1 地域特征的构成要素
地域特征是某地区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2方面都存在着众多与众不同的特色标志。地域特征的构成要素主要分为地域性、整体性、人文性特征[1]。地域特征是某地区的基本标志,也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地域特征中的主要因素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融合。一旦其中一方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也会随着变化,这种相互牵制的作用和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得到明显体现。
1.2 地域特征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联系
地域特征自然与人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是自然界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平衡的重要形式。风景园林规划是在地域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建设,同时也是继承和发展地域特征的手段;从风景园林规划的准则来看,园林设计以尊重为主,改造为辅[2],由此可见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具有引导辅助作用;地域文特征中包含多种丰富多彩的设计理念,是自然发展与历史发展的综合体现。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具有创新指导作用。
2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分析
2.1 自然环境特征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地域特征中自然因素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植被因素2方面。自然环境他也正中包括气候特征、水文特征、地势特征等方面[3],L景园林设计师设计时,注重把握这些因素独立特征与联系。例如:气候特征。气候特征是自然发展的最基础性特征,不同的气候特征使园林规划设计的规模,植被等产生影响。例如:东北地区气候以干燥为主,南方气候以湿润特征为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依据地区气候特征,选择园林设计的建筑材料,园林内部植被种类;或者不同的地势类型,比如:平原和盆地地区进行园林设计时,也会对园林设计中植被,构图形式等产生影响,风景园林设计要达到设计效果,充分发挥园林设计的意义,充分结合自然因素,实现园林设计综合性设计发展。
2.2 植物特征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因素的变化会对园林设计中植被的设计产生影响,植被种类自身也会对风景园林产生影响,园林设计师进行园林设计时,对植被的选择不仅要从基础性园林进行分析,注重不同植被之间的会产生不同的园林效果。例如:我国北方风景园林设计中通常将银杏树种植在主道两侧,秋季里,洒落一地的银杏叶成为风景园林中一道亮丽的色彩,增添了风景园林的欣赏性色彩。此外,风景园林设计中园林设计中植被错落有致的排列方式也会增添园林的美感。丰富现代园林建设创新性特征。
2.3 地域人文情怀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地域人文情怀包括历史文化、传统思想、民俗习惯等多种人文情怀,园林设计师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将这些地域人文情怀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融合在一起,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中蕴含大量“人”的因素,体现园林设计人文性色彩,例如:我国传统园林建设中[4],通常会将“一双,一对”的传统理念作为园林设计的因素之一,这种地域人文情怀的体现充分体现了现代园林建设人文人文情怀色彩,增强了风景文化建设中人的因素特征,体现了园林建设的主要特征,也是防东方文化的重要体现。风景园林设计师进行园林设计时,注重将人文情怀与自然因素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风景园林设计与地域特征的完美融合。
3 结论
地域特征是当地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的双重性体验,对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能够引导设计师对园林设计中地域特征因素综合分析,实现城市景观建设综合性发展,增强风景园林设计的人文情怀和地域特征,促进城市建设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中国汉传佛教山地寺庙的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地域特征是风景园林规划和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基于地域特征的园林规划设计是中国古典园林、现代风景园林以及西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地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会不断的发生变化,风景园林的设计师要去研究和发现变化,并分析和确定变化,最终以一个艺术家的身份去创造和表现。忽略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使得景区众景一面、城区千城一面,不会是一个好的设计,也降低了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及建设意义。
1 地域特征的概述
地域一般有区域性、人文性、系统性三个基本特征。地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是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综合体。不同的地域反射着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别具一格的地域景观。地域特征是指在某一个地域范围之内存在的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域的标志、特征,包括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多个方面。
2 地域特征的内容
地域特征可细分为两大类:地域自然特征、地域人文特征。对地域特征相关内容的研究可以从地域自然特征、地域人文特征中分别进行。
2.1地域自然特征的主要内容。在多种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作用下,地球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的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在不同的地域造就了不一样的自然特征,是气象气候、地质地貌、植被、水文与生命界有机组合的综合反应,是一个自然综合体。(1)气象气候。处于地球外圈层的大气,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在满足地球生物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需要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的气候气象特征。(2)地质地貌。地貌指地球表面在不同的内外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地球表面承受着来自于岩浆活动、地壳活动、地震等带来的内力,同时承受着气候中流水、冰川、风化等外力作用,形成了地球表面类型丰富的地貌特征。地质地貌往往关系着风景园林中植被的种植、亭台楼阁的建造。(3)植被。植被是人居环境中的参与者,是人居环境建设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环境因素。在风景园林的规划和设计中,植被是主要的设计和规划对象,是风景园林生态属性的主要体现因素,是环境建设、风景园林建设中除了人之外的又一活因子,因此,风景园林受到地域植被的影响是比较大的。(4)水文条件。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临水而居是最常见的社会行为。在我国优秀的古典园林作品中,以山、水为自然屏障的规划设计非常普遍。
2.2地域人文特征的主要内容。人文特征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地理环境为基础,通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积累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人文环境。人文特征是一个内容广泛、含义丰富的概念,就其中所包含的景观园林规划设计中应重点考虑的内容做简单介绍。历史遗迹与历史背景。历史背景的研究要深入到地域发展线索的梳理,了解人文特征的形成与变化。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要在宏观的整体的时空背景下思考地域,充分了解地域的历史背景,使景区园林与历史遗迹有更好的融合。受地理因素和的影响,每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传统民俗,传统的风俗习惯有着明显的时空连续性、地域性、集体性等。在景区园林的规划设计中,民俗风情及信仰的融入,使人们更容易接受景区,也利于民俗传统和风情的具体体现和传承。另外,人文符号、社会背景也是地域人文特征研究的主要内容。
3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地域特征
3.1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自然特征。气候气象、地质地貌、植被,水文条件等自然特征,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它们之间的关联关系错综复杂。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设计者要充分了解每一项自然特征,综合分析使用功能、生态保护、艺术价值等,依据地形地貌合理的筑亭建台、堆山理水,加强山、水等天然风景与构建风景的完美融合,达到园艺设计中"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要求,更好的达到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
3.2风景园林设计规划中的地域人文特征。尊重并延续地域的文脉,是现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重要特征。任何的设计流派,无论风格样式有着怎样的风貌,实质上都是不同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自然条件与社会需求共同决定的艺术形式,有着渊远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深刻的技术背景。地域人文特征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某些地域的风景园林规划中,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历史遗迹是历史留给后人记载和反应人类历史活动的宝贵印记,是人类在地域特征上的宝贵财富,在后人对历史活动、历史人物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在历史的记载和传承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位置。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要对历史遗迹进行合理的利用,但这种利用不能以肆意的修改和抹煞为前提。在杭州西湖西进景区的规划建设中,以纯自然的外部景观创造出朴素脱俗的美景,并在景区中重现了历史上的杨公堤、古上香水道、苏小小墓等,重现的历史遗迹与原风景园林相得益彰。在后现代主义的众多代表作品中,人文符号这一地域人文特征因素的融入已经有了明显的体现。比较有代表性的设计是西湖上的西泠印社,此处山体较陡、离湖面较近,并不适宜进行建筑,但如果能将此处建成用于篆刻爱好者聚会的山林别墅,园林的整体艺术性、实用性会有很大改观,基于空间比较局促的现实,设计人员别出心裁的化不利为神奇,在山石之中凿出了一个亭舍。庭园的整体布局,像极了雕刻中一枚印章,布局构图又与该处的功能完美融合,庭园的规划布局在开合有度之中疏密错落的安置景点,使得游览路线也变得顿挫起伏。园区的石级、门坊、池、桥、洞等景区元素上的题刻生拙古朴,诚如刻章的刀法。将印章这一人文符号完美的融入园林的设计中,游园犹如在赏印,进园便知金石家的所在,人文符号在景观环境中得到了更好的表达。
以海宁市老01省道(海宁大道至观潮大道)绿道工程方案为例,设计从城市功能和形象塑造入手,结合海宁的城市文化――即潮文化(延伸出人文潮、科技潮、体育潮,潮潮澎湃)、自然风貌的特征,将区域打造成体现盐官古镇风景旅游特色,增色海宁城市形象的生态景观绿道。从而将绿道分成三段式来打造,突出海宁特色景观绿道。深化以“潮”、“绿”、“忆”主题为核心的框架体系,强调海宁以文化和自然风光为特色的著名旅游城市。
4 结束语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在风景园林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观赏价值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人文、气候等条件的不同,使不同的区域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地域景观,地域特征各具特色。在风景园林的规划设计中,不同的地域特征往往造就不同类型的风景园林。纵观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优秀风景园林作品,都体现了基于地域特征的规划设计原则,在尊重不同区域地域特征的过程中,反应了各地域的人文历史、社会属性、自然环境等。
参考文献
1概述
植物配置就是应用乔木、灌木等草本植物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自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不仅能够提高风景园林的绿化水平,而且能够提高风景园林的艺术观赏性。风景园林设计既要满足科学性也要满足艺术性,要满足园林绿化建设环境与植物生长环境的相适应,也要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在风景园林的设计绿化过程中,应根据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功能需要,结合植物自身的生态习性进行配置,以进一步提高风景园林的艺术观赏性。
2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应用原则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要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的要求,合理的配置园林中的各种植物,以发挥出植物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2.1生态适应原则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应该基于“模拟自然”、“顺应自然”、“施法自然”的要求,建立在对各种草本植物的生态习性极为了解的基础之上,结合草本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立地条件(如土壤、光照、水分、温度等)来选择植物的种类;基于草本植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所需配置的景观类型(花坛、公园景观、道路景观、花镜、居住区景观、河畔景观等),以及其观赏价值、生态习性等来合理挑选植物的栽培地点,并且要对藤本、草本、乔木、地被、灌木、亚乔木等植物之间的关系予以妥善处理,通过合理地布局和构思,使之能够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群落中得以统一、协调,从而能够让这些具有不同观赏特点的植物形成一个季相效果明显、有序和谐、稳定积极、层次变化丰富的园林景观。
2.2季相美原则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植物,要注意兼顾意境、形体、姿态和色彩等多个方面的美感,利用艺术化手段来将植物的美学特点充分发挥出来,使之能够满足现代城市对于园林艺术性造景的需要。在配置植物的过程中,要在考虑植物本身质感、颜色、外形的基础之上重点考虑其季相变化效果,要确保所选择出来的植物能够伴随着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色;植物应该要基于风景园林设计的目的来合理选择。例如:观赏价值较高的植物较为适合种植到人行道两侧,突出美化环境的效果。另外,对于植物的季相变化要予以高度重视,从而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对植物姿态、形状、叶色等变化予以较佳地欣赏;要基于不同植物的形态、观赏花期、特点等角度出发来相互协调搭配,让植物的观赏周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延长,使之在不同的季节显示出不同的美感和色彩感,进而能够让大自然世界的风貌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感受。
3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
3.1方案设计结合施工管理进行设计反馈调整
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的最终目的可以概括为改善环境质量,其在方法上需要改进和完善的问题也已经引起全社会越来越大的关注。优秀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化整体化的大工程,必须结合空间规划、特色规划、时序规划、群落规划、树种规划、色彩规划。
3.2多元化的技术应用
3.2.1“返回春天”技术。通常情况下植物开花到结果是1年1次,大多数植物春天开花、秋天结果,这是典型的自然法则。因此,在园林植物造景技术中应该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不同习性,在秋天时呈现春天的景色。例如,刚立秋时摘除植物叶子,适量施加氮肥,提前到11月,实现第2次开花。3.2.2衬托手法。园林景观绿化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衬托手法。比如,可以结合园林实际情况,在白色院墙前种植2列高低不同的常绿松树,结合实际地形适当裁剪,形成白墙蓝天的园林景观,凸显出真实感。
3.3现场调整
施工现场配合过程主要是优化设计方案,并进行适当调整。在植物种植过程中避免不了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从而将会对设计方案的景观效果和设计理念造成影响,此时设计师则需要依据设计方案对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尽量在不影响设计效果的情况下,解决出现的问题。现场调整环节是项目实施中的关键环节,其对预期的景观效果能否实现有着决定性作用。此外,植物景观施工结束之后,对植物的养护管理也十分重要,如果忽略了植物养护,那么再好的景观也无法长久保持,虽然植物养护并不在植物尽管规划设计范围内,但是提醒施工单位还是十分必要的。
3.4苗木适当修剪
苗木修剪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植物种类与生长情况决定,修剪前养护人员需要细心观察,根据植物种类选择合适的修剪方法,避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同时起到美化的作用。比如修剪灌木时,需要按照灌木的生长形态进行修剪,每次修剪都需要按照初次修剪进行,保证灌木的正常生产,同时美化环境;修剪常绿乔木时,主要修剪干枯的树叶与密集部分,修剪过程中修剪流出部分,确保乔木处于平滑状态。修剪时避开预留的枝芽,避免对其产生损伤,修剪完成后在修建部位涂抹防腐剂,避免出现腐烂现象;修剪藤本植物时,首先,剪掉没有依附墙面的枝条,修剪其死枝,腾出更大的生存空间,保证藤本枝条可以铺满整个棚架。
3.5做好病虫害预防
提前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做好病虫害预防提示工作,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治理病虫害,在降低病虫害发生几率的基础上提高植被成活率;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对经常出现的病虫害做好预防处理机制,及时发现并消灭;其次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结合人工与化学防治。比如,可以合理搭配植被,选择一些具有驱虫抗病害功效的植被,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促进园林整体病虫害抵抗能力的提高;最后分区化管理园林植物的养护与管理,依据植被的特点采取具体养护措施,及时修剪也可以提高植被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3.6绘图软件的综合应用与配合
配套设置有高品质植物景观的居住环境具有调节小范围内的气候、提高景观美感等方面的优势。设计要求绘制出植物的平面图和立体图,平面图上要明确标出各种不同的植物种类的位置和种植范围。施工图的设计一般要满足植物种植和施工设备安装的需要,还要满足非标准设备的制作以及施工和预算的需要。设计文件中要有设计说明及图纸,植物种植施工的设计图纸要清晰明了。
4结束语
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具有整体性、丰富性、可持续性观赏方面的需求。城市风景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与研究。尽量充分地利用各种计算机软件,并尽早构建起完善的植物数据库,使得植物景观设计朝着对人类更有益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引言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发展进程逐步加速,现代城市对于城市规划的要求日益提高,城市林园建设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可以有效缓解空气污染,提升空气质量,对噪音也有一定的阻隔和吸收效果,城市林园也可以作为人们日常休息和娱乐的场所,林园景观可供人们欣赏,使人们在工作之余得以放松心神,城市林园的建设有利于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一、城市林园意境与风格的重要性分析
我国是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国,单位土地面积人口压力大,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人多地少,人地矛盾十分紧张,如何高效的利用好每一寸土地空间时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课题,城市林园建设不是简单的种植花草,摆设桌凳的问题,而是如何让们在有限的空间上看到无限的风光,得到最大的乐趣,最重要的是要起到优化城市生态的作用。现代城市的林园建设,对其的要求可以说是功能性要大于观赏性,林园要起到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才能算是成功的,但如何将其功能性和审美性结合,如何在营造出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构造起良好的人文环境,怎样才能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健康舒适呢?就需要我们科学的计划和合理的设计。
二、现代林园风格的设计分析
(一)从生态节能角度入手的林园风格设计
现代园林建设工作的重心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林园空间的科学分割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划分植物生长空间,实现林园的环保性和审美性以及科学性。在林园的草木种植工作中,最好选择本土生长的植物,以免引进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不能为了追求林园的观赏效果,盲目的引进外来物种,因为没有天敌,很多外来物种是会对本地生态稳定造成破坏的,比如滇池为了达到观赏效果引进水葫芦,结果水葫芦疯长,阻隔了水体和空气的接触,很多原有生物因缺氧而死,整个滇池水质下降,哈尔滨在园林建设中就选择了本土的丁香,哈尔滨丁香之城的美誉得以广为流传,本土的植被是大自然长期发展选择和淘汰的产物,种植好本土的植被有利于在推动城市绿化的同时促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
城市的土地资源比较紧张,一般情况下,为了节省土地,城市林园建设一般以小型林园为主,立体化的绿化林园是不错的选择,它即节省了土地使用面积又能提高城市的绿化面积,大大提高了单位土地利用率,大部分植物是多年生植物而且植物的生长期长,利用这一特点,可以保持立体绿化的长期性,同时加以人工的建筑,像绿棚、护栏、路灯、墙柱、凉亭等,可以建设出形态各异风格多样的绿化景观,还可以将林园的空间进行合理分隔,立体的绿化景观也可以更好的达到优化城市环境的目的。
(二)从文化工作建设角度入手的园林风格设计
为了顺应城市化潮流的发展,现代城市的林园建设需要契合城市原有的建设主题或是城市将来的发展方向,园林的主题设计也是现代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城市园林的建设有在原有场地中改造建设和选择新的地址建设两种,但无论是哪种,都要先选择一个符合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题,由此为中心开展园林设计建设工作。园林的设计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城市的发展历史、城市环境、建筑风格作为设计背景,结和当地的地理形态气候特点进行设计。
如果是在原有的场地中进行改造和建设,在工作开始之前,相关人员要做好实地考察工作,对原有的建筑进行考察,分析其建筑的特点和风格,思考怎样保留在原有的建筑风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加上适当的元素让其顺应城市发展,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独特的历史文化,文化的魅力是经久不衰的,在园林的设计中,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的建设环节,文化建设对城市居民的素质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三)从互动性的角度入手的园林风格设计
城市园林的建设应该将促进林园景观和林园的观景人和谐相处作为发展目标,城市园林的功能除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外,还应该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是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心神的好去处,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之外,停下脚步,感受自然的舒适,让人们投入自然的怀抱,体验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觉。所以在林园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该将景和观相互结合,重视景色和观赏者之间的互动。有研究表明,人们希望林园建设中有更多有趣灵活的设施,这一方面,有一些设计者在林园景观中加入各种立体雕塑如植物雕塑景观等,也有加入水来增强林园景观的灵动性,有些依山建设的林园景观在山间的沟谷上建起吊桥,在河流上建起秋千桥等,由此来增加人们与林园景观的娱乐互动效果。
三、现代林园的意境设计分析
(一)林园的形态意境
事物的形态是事物通过眼球和人脑的作用最先给人的映像,事物形态通过人脑的处理和人的思维梳理后,让人长生审美兴趣,因个人的经历和文化程度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审美享受,城市林园景观形态也是林园最直接的表现,以小见大、个体美、群体美是城市林园形境美的核心表现,林园的建设是对自然之景的模仿,要求在有限的林园空间内将自然之景适当的植入,表现出自然风光的大小层次之变,人们在小小的林园空间内体会到山林深处的意境。
中国传统的园林讲究对称,但又要求不能刻意,林园内的景致要各有千秋同时要和谐一体,植物本身就有不同的形态特点,园林中的植物在给观赏者美的享受的同时也会激发人们不同的思想感情。控制好植物的疏密,科学的排列种植,植物配置对园林整体构造的和谐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林园的色彩意境
植物的色彩在某种程度上会给予人一定的感官刺激,比如蓝色会让人平静,红色会让人兴奋,是热烈的象征,白色代表着纯洁,绿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色彩所营造的意境会让观赏的人在观赏过程中有不同的感情,绿色无疑是大多林园的主色调,植物伴随着季节的变换,传递出不同的信息,植物色彩的变化也给予了观赏者不同的情感体验。
(三)林园的氛围意境
植物所散发出的气味也会给予人们不一样的体验,林园的香味也是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同的,一场春雨过后,春风微拂春寒料峭,配上雨后泥土的清新,你是不是似乎嗅到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生机,夏夜的荷塘边上,蛙鸣渐渐,中秋时节的桂花香气馥郁,你是否能尝到桂花酒四溢的浓香,冬季的红梅傲雪,那点点清冽在寒风中依旧醉人。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林园的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园林的设计要满足生态建设的要求,也要能够满足现代都市人的生活需要,园林的风格意境设计是园林建设成败的核心,打造出观赏性、娱乐性、和功能性为一体的现代园林时我们共同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李岚. 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风格的多样性与差异性[J]. 中国园林,2002,05:92-95.
[2]孙勇.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比较研究[J]. 大众文艺,2012,12:61-62.
[3]矫克华. 现代景观设计的中国精神文化体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S2:190-193.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植物景观的功能
任何规模的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无论庭院或城市公园绿地,都是为人类创造福祉,减少热岛效应,提供野生动物避难所,为植物、动物、微生物提供需要的栖息地联动空间,促进环境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植物景观对于城市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生态功能、保健功能、社会功能等。
(一)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
拥有稳定生态性的植物景观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保护的优势和功能,集中体现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环境质量、提高景观美感和相对降低后期养护难度这几个方面。对气候的调节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干岛效应,减少居民由于干热环境所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带来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的效益,在城市这一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特殊的和重要的意义;林绿化植物自身的固碳能力就可以将城市中的部分二氧化碳吸收转化为氧气。有些园林植物还具有吸收有害气体的作用,可吸收城市中 SO2、NO、CL、HF、NH3、Hg、Pb 等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气体;运用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可以利用生物的多样性建立一个良性的植物群落。使群落内的每一种植物都可以相互依存、健康的生长,便可以减小植物群落对人类干预的依赖度。从而达到降低建成后后期养护的难度,节约改善城市环境的成本。
(二)植物景观的保健功能
在城市环境中多用绿色材料、自然材料,减少使用人工材料可以增强幸福感。植物景观的保健功能集中体现在:第一,激励锻炼,有利于散步的环境可以减轻压力。第二。积极的引导,自然的植物、水景,以及与植物相关的活动可以给人积极的引导。第三,避免外界干扰,城市噪音、烟尘、人造光源应尽量减少,因为自然的光线、声音是花园中的积极要素,对人的健康十分有益。
(三)植物景观的社会功能
城市植物景观的游憩功能早已被绝大多数所认识。当今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更加需要在自身居住的城市中,有一处离自己的居住地很近的,用来放松自己的身心、缓解生活压力的植物景观。优美的植物景设计观可以通过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张有弛等手法造景,富有季相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也可以情与景的交融,利用植物寓意、联想来创造美得意境,寄托感情。总而言之,城市中丰富的植物景观可以满足久居城市的人们对自然美的向往之情。同样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行动不便的老师更加需要一处可以方便到达的休闲娱乐场所。
二、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工作程序
(一)确定规划目标
无论从事社会实践工作还是科学研究工作,首先要搞清楚第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进行这项工作。在植物景观规划工作当中也是同样的道理,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工作的目标。因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每一个城市的自身情况和条件各有不同,要针对城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来确定工作的方向。只有确立了能够解决规划对象问题的规划目标,才能指导后续工作在正确的方向上开展。
(二)适宜性分析
适宜性分析可以被定义为:某一特定地块的土地对某一特定的使用方式的适宜的程度的分析。本文所涉及的适宜性分析要在两个层面上进行。首先,要对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城市生活型进行分析,以便制定规划策略。这也是对适宜性分析对象的一次拓展,将政策、发展策略也纳入到适宜性分析的范围。其次,就是要对规划范围内的绿地进行适宜性分析,以便制定合理的规划内容。
当然,能够完成适宜性分析工作的前提条件就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现场的实地调查。对于一个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风土条件, 要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 才能认识充分, 体会深刻。由于城市植物景观规划是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补充和完善,对城市现有的规划成果是必须要认真解读的。同时,对城市规划范围场地的各种生态因子也要全面的收集,人文因子的收集分析工作在过去往往不够重视,但在植物景观规划工作中非常重要。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全面收集各种影响因素时,也要主要取舍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现实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制定规划策略
在经过规划目标的确定和适宜性分析,就能够以前两阶段的工作为依据制定规划策略。规划策略是确定城市植物景观规划的总体布局,明确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解决问题。通俗的讲第一步提出问题,第二步分析问题,第三步就是回答将要以怎样的方式解决问题。规划策略的制定完成也就标志着解决问题的方案已经初步形成。
(四)制定规划方案
在规划策略制定完成后,就需要制定具体的规划方案,对规划策略进行贯彻和执行。由于城市植物景观规划是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必须有准确和可实施的具体执行计划。本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使植物景观规划得以实施,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规划,要让其成为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只要这样才能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城市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方法
(一)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通常分为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设计两个不同的阶段。初步设计(详细设计)需要绘制出种植设计平面图,图纸上应明确标注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落叶灌木及非林下草坪等不同的种植类别,重点表示其位置和范围。应编制出初步设计苗木表,表示出植物的中文名称、拉丁学名、种类、胸径、冠幅、树高等,统计种植技术指标。图纸绘制常用比例为1:300~1:1000。施工图设计应满足施工安装及植物种植需要、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需要、满足编制工程预算的需要。设计文件一般包括设计说明和图纸,种植施工设计图纸常用比例1:500~1:1000,局部节点施工图设计可采用比例为 1:300。城市植物景观规划首先也要遵循先调查分析的原则。基本规划方式也是三段式的规划模式“现状调查―问题分析―规划方案”。在每一阶段的工作中采取植物景观的方法。特别要注意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衔接。
(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当由计算机地理制图和计算机图像处理产生了地理信息系统(简称 GIS),地理信息系统就不再是纯粹的计算机地理制图系统或纯粹的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并也再不是此两者功能的简单加和,地理空间数据的储存、检索、制图和显示功能越来越完善,它有了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和更深层次的用途。
在城市植物景观规划的过程中,运用GIS系统可以进行快速、准确的现状分析,掌握城市综合现状,为规划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三)植物景观单元的结构
植物景观单元是模块化的思想体现,将具有不同特点的景观环境与不同的植物群落组合配置在一起,构成一个景观单元。而且植物群落组合是由不同功能的植物群落所组成的,这一植物群落组合的核心是一个具有特色的植物群落,群落组合内的其他群落是围绕这一核心而展开建设。而且特色植物群落与环境也是要有一定的匹配度,组合内的其他基调植物群落要拥有更高的生态稳定性,使植物景观单元可持续的发展和演替。
(四)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可视化
目前在种类繁多的设计软件当中,建模和渲染功能的软件很少有为以植物景观为主的场景建模提供帮助。现阶段植物景观设计最主要的应用软件是 CAD、photoshop 这一类传统软件。CAD 软件虽然在最终设计成果递交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初期设计初步方案阶段的展示上不直观,运用 Photoshop 软件制作的方案展示效果图不是非常令人满意。目前在建模软件的模型库当中存在的植物模型主要是为了美化硬质设计和增加场景真实度而存在的。但这一状况可能会在不远的未来得到改善。
结语
风景园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植物造景又在风景园林建设中颇为重要, 应当重视和加强植物造景的管理,合理运用适当的植物造景方法,达到美化环境、给人们带来视觉美感的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