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技术创新的逻辑

技术创新的逻辑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31 09:22: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技术创新的逻辑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技术创新的逻辑

篇1

关键词:

现代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企业管理

网络通信技术是通过计算几何网络通信设备来传送信息的现代化先进技术,是通过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和存储模块来完成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属于网络通信的重要基础,随着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通信技术也提升了发展速度,越来越多的通信技术产品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

1光纤通信技术概述

光纤通信技术是利用光作为信息的载体,利用光纤来传输信号,由于光波频率远远大于电波频率,利用光纤传输信号对信号的损坏程度远远低于电缆等传输媒介,因此,光纤通信技术与微波通信技术相比,传播容量大、安全性强。光纤是由电气绝缘体的玻璃材料构建而成的,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问题,光纤之间的串绕非常小,信号需要使用广播的形式传输,能够有效避免在传播过程中信息被窃听。光线都具有比较细的芯,光缆的直径比较小,因此解决了管道拥挤的问题。光线的带宽比电缆要大,因此传输的容量比较大,产生的损耗也比同轴电缆要小很多,传输的距离却大很多,能够进行远距离的传输,减少了系统中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使用,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光纤通信几乎不需要均衡器,也不会随着环境的温度变化产生变化。光纤材料属于电气绝缘体,因此除了能够传送广播之外,几乎不导电,也不受磁场影响,很难被扶持并且绝缘性比较强,因此,光波导不会受到人为因素或者是自然环境的干扰。

2现代化通信网络技术的创新

2.1云计算

云计算是以资源租赁、外包服务、任务托管等为核心,属于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之后的现代通信网络的发展领域,云计算的建立环境符合了用户的设置需求,整合了分布在各个地区的资源,满足了现代化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利用云计算能力提升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发展生态服务,为用户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云计算支持广泛的用户接入,按照需求进行收费,能够进行弹性计算,云计算在平台上提供了多层次的服务。用户可以租赁专业公司的云计算服务。目前云计算已是各大互联网技术公司的主要通信技术,例如国外的亚马逊和微软公司,还有国内的阿里云和腾讯公司等。

2.2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产物,通过把互联网的数据库和物体进行连接,从而对物品进行大规模的数字化管理,例如监控、定位、跟踪,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技术、激光扫描设备、红外扫描系统等输入物品信号。物联网技术的创建基础是多媒体技术和宽带网络通信技术,用来处理海量的数据,随着图像处理和数据处理的不断发展,物品采集的传感器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物联网和现代终端的连接方便了用户控制设备。物联网的未来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区域资源的利用、城市交通的优化、智能家居是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还应用在智能医疗和智能农业。物联网技术能够通过物物相连,实现物品和人、人与现实的信息互通,实现对于万物的综合管理,更加高效、节能、安全以及环保。

2.3下一代互联网

IPV4核心的互联网在现代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缺点,例如网络地址不足、出现安全漏洞、网络服务质量不佳等,导致很多研究团体都在大力发展下一代互联网技术,主要是IPV6网络等新型互联网体系结构。下一代互联网设计过程中利用到了新兴技术、异构环境、普适计算、移动接入等来确保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下一代互联网的结构体系扩展性更强,实现更快、更强、更安全的通信网络体系。

2.4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

下一代通信网络是以软交换为核心,是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提供数据和多媒体分组技术的网络架构。通过分组传送与控制多项功能从业务当中分离,提供了开放开源的结构,实现了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自由接入服务提供商。下一代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有效降低通讯成本和居民的上网开销。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具备点对点等服务模式,具有一定性和安全性的特点。下一代互联网通信技术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带宽,让业务的产生、布置和管理变得更加灵活高效。

3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具体应用

3.1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发展,例如电力系统,在电力线路通信领域逐渐得到了推广,对于我国电力系统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电力线路属于通信技术和PLC网络应用中的关键载体,具有传播速度快、便捷的优点。网络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想要达到一定的目标,需要通过特定范围内的频带,通过使用调制信号和调制技术来实现,例如GMSK和OFDM,在信息调制结束之后就可以开始进行传输了,数据的传输和接收过程中需要还原调制信号,通过筛选过滤出需要的数据信息。通信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提前调制好使用者的信号,然后再使用传输的特定设备调节信号数据,最终让信号能够成功传输到外部的接收设备上。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一般都使用OFDM技术,能够提升传送效率,有助于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3.2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在现代化企业发展和经营过程中,都离不开网络通信技术。例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使用的TCP套接字技术,能够有效解决企业在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在网络和主机之间形成编程的界面,从而形成主机间的通信端点。在应用现代化网络通信技术时,首先需要具体分析技术的应用状况,企业的终端点和通信点的距离比较远,但是数据交换比较频繁,因此在传输过程中,如果使用实时的网络连接,会增加大量的技术成本,一般企业都是选择拨号连接的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客户端来保存数据,然后在其他通信点利用拨号的方式进行连接,要确保这段时间的客户端是正常运行的,才能够实现信息互换。这种编程需要先把总部的服务器数据提取出来,然后传送到本地的数据库中,再使用拨号的方式连接上分部的网络设备,利用套接字技术进行信息传输,分布的信息也能够通过同样的传播途径传送到总部中。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应用的网络通信技术不需要另外拉设专线,符合了企业的发展需求。

3.3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在导航中的应用

这里的导航指的航海导航,海舰和船舶在海上运动的过程中,导航仪对于确定船舶的运行位置、到达运行目标等都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随着我国海上船舶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海上导航技术的精确度也需要提升,因此,必须要在后期的网络通信技术发展中完善导航技术,提高导航技术的精确性,提升我国海上作战的效率。传统的船舶导航设施中,使用的数据信息的传播手段是串行口技术,串行口技术的应用具有连接简单、传输安全方便的特点,但是由于我国航海导航工作中传输需求不断增长,因此这一技术逐渐被淘汰,开始在导航中利用CAN总线通信技术,CAN总线通信技术的应用有效满足了我国现代化航海的发展要求,具备传输量大、工作效率高、成本低的特点。

4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通信虽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信息需求的提升,网络通信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必然会进一步加深。就目前来说,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空间非常大,新的网络通信技术会催生出新的行业应用。下一代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能够实现未来网络通信技术的持续更新,从而实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厉延民.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创新和应用[J].硅谷,2011(17):127,122.

[2]师浩瀚.现代通信网络技术的创新和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4):27,31.

[3]张震宇.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应用分析[J].通讯世界,2017(10):109.

[4]孙鸿滨.4G通信网络技术的主要特点与应用分析[J].信息通信,2016(11):235-236.

篇2

一、引言

1980年,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 )在《社会科学研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社会资本随笔”的短文,正式提出了“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这一概念。自从“社会资本”概念被引入学术研究以来,社会资本作为解释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已经越来越多地为学者们所采用,社会资本不仅会影响人力资本和智力资本的发展,更会影响到企业和区域的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经营绩效,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资本概念的研究

1.从资源的视角定义企业社会资本

对于企业社会资本的概念,很多研究者将社会资本视为企业的一种资源。

洛瑞(1977)从社会结构资源对经济活动影响的角度出发,首次提出了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对应的一个崭新的理论概念――社会资本。在他看来,社会资本是诸种资源之一,存在于家庭关系与社区的社会组织之中。

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1980)社会资本就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那些资源是同对某些持久的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的。这一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网络,这一网络是同某团体的会员制相联系的,它从集体性拥有资本的角度为每个会员提供支持,提供为他们赢得声望的凭证。”

罗纳德•博特(Ronald Burt ,1992)认为社会资本是社会行为者从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获得的一种资源,企业作为有目的的社会行为者,社会资本的逻辑不可避免地会扩展到企业层次。林南(Lin Nan,2001))的社会资本概念最为综合,强调“社会资本是投资在社会关系中并希望在市场上得到回报的一种资源,是一种镶嵌在社会结构之中并且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得或流动的资源”。

杨永福(2002)认为,所谓社会资本,是指存在于社会结构之中,通过促使行动者交易与协作等特定活动而产生效益的资源。社会资本是一种结构资源,它蕴含于结构本身,而不是像社会资源理论所指的那样,是通过关系网络可以汲取的实际资源。

边燕杰(2004)发展了对于社会资本概念的理解以及测量方法。他在《城市居民社会资本的来源及作用:网络观点与调查发现》一文中进一步提出,“社会资本的存在形式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关系网络,本质是这种关系网络所蕴含的、在社会行动者之间可转移的资源。任何社会行动者都不能单方面拥有这种资源,必须通过关系网络发展、积累和运用这种资源”。

2.从社会关系的视角定义企业社会资本

罗伯特•普特南(Robert Putnam ,1992)指出社会资本是一种组织特点,如信任、规范和网络等,它是生产性的,能够通过对合作的促进而提高社会效率。

弗朗西斯•福山(Fukuyama,1996)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一书中将在社会或群体中成员之间的信任普及程度视为一种社会资本,并认为社会的经济繁荣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社会的信任程度的高低。

托马斯•福特•布朗(Brown,1997)的本体论起点是系统主义,他认为社会资本就是一个程序系统,它根据组成社会网络的个人之间的关系模式分配社会网络资源。

卜长莉(2001)认为,社会资本是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以一定的文化作为内在的行为规范,以一定的群体或组织的共同收益为目的,通过人际互动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

李惠斌和杨雪冬(2000)给的定义,他们认为,社会资本,是指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区别的以规范、信任和网络化为核心的从数量和质量上影响社会中相互交往的组织机构、相互关系和信念,是社会机构、社会成员互动作用的具有生产性的社会网络。

结合以上的观点,本文认为,社会资本能通过网络、信任和规范等核心要素使企业从与社会网络和其他社会结构的联系中获取利益。

三、企业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1.创新网络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新范式

在传统的理论指导下,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是内部创新。而80年代后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出现了创新的分工化倾向:由于不同的行为主体经营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所以没有一个行为主体具有独立考虑创新结果的能力。这样,在行为主体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为了实施创新,这些组织不得不与其他的组织产生联系,以获得所需的信息、知识和其他资源。这样导致了在分工基础上的技术创新――企业创新网络的产生。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企业社会资本的关系

社会资本深刻影响创新网络技术创新的绩效。顾新和陈劲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一个社会资本丰富的网络中,创新主体比较容易获得所需的经验丰富的员工、专业化的技术、信息的支持、优先享受政府或其他部门提供的优惠待遇和资金融通能力等,因此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实现和技术的扩散。

Messner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扩散模型,这些模型重点描绘了技术扩散的供给过程,探索如何消除技术开发的外部性问题,从而降低技术创新中成本收益的不确定性。但是忽略了在需求过程中,技术的应用者通过社会互动获取的信息数量和质量对技术扩散的作用。

2004年李燕萍、刘芳在其论文《社会资本的创新功能及其积聚途径研究》中提出社会资本具有创新功能,企业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积聚社会资本、促进创新。

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构建

1.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

技术创新网络作为一种组织形式,是通过交互作用将参与创新的各行为者的资源集成所形成的一种网络关系。创新网络作为不同于市场交易和层级组织的组织形式,它具有协同性、动态性、共享性等特征。

协同性是指,参加创新网络的行为各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不同的资源和能力,通过创新网络的协作和整合,各行为主体共同参与新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等系列活动,互补创新资源和能力,共同进行创新的开发与扩散,整体资源优势得以发挥。

动态性是指,参加创新网络的行为各主体及其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随时都在发展变化,网络中流动的生产要素以及资源等也在不断更新,创新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互动体系,网络联系的边界受经济活动范围的限制。

共享性是指,参加创新网络的各行为主体为降低创新成本、分散创新风险构建了创新网络,同时他们也共享资金、技术和创新成果。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网络构建

事实说明,当前的中小企业已很难实施独立的技术创新活动,进行合作创新,学习和利用外部资源,促进企业创新组织的网络化和虚拟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企业社会资本理论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和一个崭新的视野。

(1)与大学和科研院所构建合作技术创新网络。

合作技术创新主要指通过将外部技术资源内部化。形成分工合作方式进行各种技术创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其实质就是建立战略技术联盟。从构建合作创新的模式来看,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一类是企业间的合作。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这两类合作方式都较为流行,中国政府现在也非常重视产学研的结合,并且也涌现了不少合作创新的成果。当前,中小企业应更多地加强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因为中国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发力量约占到全国总量的62%,在人才、信息、技术、研究设备等方面也都拥有突出的优势。中小企业如果能更多地与他们合作,将大大降低技术创新风险,极大提高技术创新的有效性,缩短创新项目的开发周期,同时还可以促进企业自主开发能力的提升。具体的合作方式包括:联合开发、建立股份制公司、实施技术转让、项目委托等。

(2)构建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支持网络

企业从政府那里获得的不仅是信息和资源,更重要的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有力地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因此,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建立与政府的良好关系,争取政府的支持。而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认识到中小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大贡献,应积极构建起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该体系应包括:科技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教育培训政策。在科技政策方面,政府应鼓励和引导大学、科研院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引导其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源;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在金融政策方面,应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积极探索中小企业多渠道投融资体系。在财政政策方面,政府应对中小企业设立专项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给予专项补贴,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贴息贷款或优惠贷款等;制定优惠的中小企业税收政策,根据其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优惠政策。在教育培训方面,政府应在人才引进方面给予更多的便利和优惠条件,促进人才流动;对中小企业技术人才在教育和培训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同时,加强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投资,为企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3)构建与供应商和顾客的良好关系网络

与供应商的关系主要指企业与提供原材料、零件、设备及服务的供应商之间的一切联系。中小企业应更多地将供应商视为自身的战略合作伙伴。将顾客视为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源泉。注重养和维系与他们之间的良好关系,通过正式与非正式沟通渠道树立优秀的企业品牌形象,建立起相互的高度信任和合作规范,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价值实现。

(4)构建技术创新信息沟通网络

调查显示,许多中小企业并没有建立起自己专门的研究与开发(R&D)机构,也没有专职于R&D的职员,而建立专职的R&D机构的意义在于可以及时跟踪企业外部的技术变化,保证所研究和开发的技术具有市场前瞻性。同时,中小企业还应注重健全自身的技术创新信息网络,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信息系统,充分利用现代通讯网络建立与外界的信息沟通与交流渠道,在技术创新的每一个环节都保证技术、市场等信息的及时、准确沟通,提高技术创新有效性和效率。

参考文献 :

[1]Bourdieu Pierre. Le. capital social.notes provisories, Acts Rec.Sci.1980.p30

[2]Adam,B. The Idea of Civil Society[M],New York.The Free Press,1992:169-173

[3]Adler,P. Kwon,S.Social Capital. Prospects for a New Concept[J],Acad. Manage Rev,2002(27):17-40

[4]Anderson,A.R.&Miller,C.J.,Class Matters,,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in the Entrepreneurial Process[J],Journal of Socio-Economies,2003(32):17-36

[5]Boiral,O.Tacit knowledge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J],Long Range Planning2002(35):291-317

[6]Burt,R.S.,Toward a Structural Theory of work Models of Social Structure,Perception and Action[M],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2:126-135

[7]陈劲李飞宇. 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的社会学逢释[J],科学学研究,2001,19(30):103-107

[8]罗德里克•克雷默. 组织中的信任[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1

[9]罗家德.社会网分析讲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4

[10]马金书. 企业网络与企业创新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3(l):108-111

[11]文岳东. 企业技术创新的新趋势―合作创新[J],企业技术开发,2003(8)

篇3

1前言

一般而言,为了保障计算机网络持续稳定的运行,往往会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对网络中的诸多信息进行整理与应用。现阶段,许多人对计算机网络管理有着不同的看法,从而导致当前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以及管理的标准等,因此对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进行有效的创新是有利于改善并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就此,本文对论如何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创新应用进行以下研究分析。

2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功能

2.1对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有效管理功能

一般而言,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具备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有效管理功能,能够对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排查以及修复。比如,当高中生进行计算机课程时,往往一间教室整个班级的学生都会利用同一区域的用计算机网络,因此一旦发现某处计算机的网络出现问题时,整个教室出现的计算机网络故障问题便存在着难排查、难修复的问题,十分不利于学生与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所以,建立良好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对计算机网络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能够有利于迅速解决计算机网络出现的问题,从而减少网络故障对计算机应用的影响。而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对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有效管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够迅速查找出网络故障发生的地方;第二,计算机网络管理还可以避免其他不良因素对计算机网络的干扰,并且当计算机网络一旦发生故障,依靠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也能够迅速将故障网络与其他网络进行断开;第三,计算机网络管理也能够有效减少网络故障问题出现后,对计算机网络所造成的影响,并且能够将计算机网络进行重新配置。另一方面,当计算机网络管理在对出现的网络故障进行有效修复时,也能够将网络有效还原到未发生故障前的状态[1]。其次,也可以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对计算机网络检测故障情况时,计算机网络管理还能够将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记录与处理,尤其是发生某些比较严重网络的故障,也能够通过网络管理及时间发出警报,从而的提高对网络故障检测和排除的速度,以便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

2.2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够对网络配置进行有效的管理

对于计算机网络配置的管理也是计算机网络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关系着计算机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网络可以实现初始化,而再通过对网络的再次配置,也能够提供更好的网络服务。而配置管理不仅可以对网络继续定义、监控,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实现网络系统中一些特殊的功能效果,比如能够便于高中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合理的利用,避免高中生过分依赖计算机网络。

2.3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网络性能管理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往往会涉及到许多数据,并且数据与数据之间进行交换也是计算机安全、稳定运行的保障。所以,计算机的数据交换也是计算机比较重要的一项非性能。一般而言,唯有正确认识网络系统数据交换的作用,才能够将网络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利用,使网络资源得到最大化的运用,因此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网络性能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网络性能管理能够将学生网络对功能的要求自动生成新的网络配置,并且对网络的应用状况进行有效监控从而能够是网络设备的性能实现使用最大化。比如,在学校应用计算机时,教师的主机能够对学生的计算机进行控制。

2.4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网络限制管理

倘若计算机网络系统内的所存在信息材料是私密的、有偿使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的也应当实现对计算机网络的监控、记录、限制等,或者进行计费管理、比如,在学校应用计算机时,可以对学生使用的计算机时间进行限制,一旦学生下课,计算机能够自动进行关机[2]。或者,当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中的资源时能够对部分需要加密的资源进行加密。或者,当学生应用计算机网络做作业、设计等时,高中生能够将使用做好的作业或设计进行加密等等。

3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

3.1计算机网络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用品

由于,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对计算机网络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有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是保障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重要受到。但是,对于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管理最主要的因素不仅仅在于网络管理技术,更是与网络管理者有着莫大的关系。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性能越来越大,人们对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常见,对计算机网络功能的应用也越来越灵活,因此计算机网络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比如,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查阅资料、阅读、参加比赛、学习等等,但是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同时往往也会出现与之相关的计算机网络问题。所以,就计算机网络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用品这一点而言,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也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的管理,并且可以针对计算机网络出现的问题进行创新管理。

3.2计算机网络管理的灵活性、应用性与智能性

现阶段,大多数计算机网络用户都比较重视对计算机网络的有效管理,并且对计算机网络管理不但是注重管理软件的应用,更是希望计算机网络管理及技术能够对计算机进行良好的管理,有效解决网络故障,清除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垃圾。再者,现阶段计算机网络使用者也不再对不注重网络管理结构和内容进行过多的注重,而是注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对网计算机中的软件、网速、安全性的有效管理。比如,当同一时段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学生过多时,计算机网络管理及时应能够对计算机网络进行有效的提速,减少其他因素的干扰,并且能够对使用者的信息进行加密等。

4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计算机网络已经广泛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稿,因此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也因根据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发展。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是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正常、稳定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因此对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进行创新应用也是当前的一大重要问题。在高中学校中,计算机网络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接收更多的知识,因此针对高中对计算机网络科技的应用,对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进行创新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4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通信安全的逐渐突显,特别体现在信息的安全、保密和可靠性方面。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其主要的职责就是对网络系统的软硬件、数据进行保护,让它不受到病毒的蓄意破坏,导致数据的篡改和泄露,从而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本文以对计算机网络产生威胁的因素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维护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有效措施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一、对计算机网络产生威胁的因素

1.1客观因素

可以说,计算机病毒的快速传播加剧了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在计算机系统在受到了病毒的攻击之后,容易造成数据自动篡改、删除等情况的发生,致使部分或全部系统崩溃。又由于现代通信网络的系统软件一般都是商用软件或者以此为基础而稍作改变的软件,这些软件的源程序以及源代码都是半公开的,甚至还有全部公开的,导致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普遍存在。

同时,计算机网络其自身的特点,即高度联结广泛性,也给网络攻击提供了可乘之机,即便很多信息在安全惜别的方面进行了设置,但是,漏洞依然存在,源于计算机病毒的攻击无法避免。

1.2主观因素

就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的现状而言,在开展计算机通信网络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计划性不足、建设质量不高、网络效率低等现象依旧存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第一,很多管理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不够,在进行相关工作的操作中,没有遵循安全保密的规则,对操作流程的了解也停留在表面;第二,软硬件设计的漏洞也是造成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这些信息会在信道上会向外部产生电磁辐射,如若是对专门接收设备加以利用就能够接收到这些信息,因此,为了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可以考虑在信道传输上安装屏蔽电磁辐射的设备。

二、维护计算机通信网络安全的有效措施

2.1强化网络安全教育

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网络安全的研究力度,通过技术交流,对网络技术及时进行更新和优化。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大对他们的培训力度,促进他们理论水平的提升,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为网络防护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可持续发展动力,促进了其工作的有序、高效地展开。

2.2采取有效的防范策略

网络攻击主要针对的是系统和各方面的安全缺陷而进行的非法操作行为,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范策略,针对通信网络中的各个层次和环节,以技术为角度,来开展安全设计工作,从而形成系统、完整的安全防御体系。现阶段安全防范措施,主要包括软硬件、软硬件结合的设备,具体表现在系统加密、身份认证、安全过滤网关、杀毒软件等。

2.3数据加密技术

数据加密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效促进网络平台、数据通信安全系数的明显提升,保证双方通信能够在安全环境下的数据不会被盗取和破坏,又由于数据传输的过程中的公用传输信道和存储系统较为脆弱。由此可见,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是十分必要的。

2.4数字签名和控制策略

作为网络通信信息论证的有效手段,数字签名技术以单向函数为渠道,对保温进行处理和发送,在得到报文的认证来源之后,还要对传输过程中的是否变化进行判断。作为数字网络通信中的认证关键,数字签名技术能够对数据的伪造、篡改等问题起到重要作用。

三、网络安全与通信技术的应用创新

无论是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应用标准化的安全技术。这种安全技术标准的建立能够方便用户使用,有助于良好竞争环境的形成。

目前,网络安全与通信技术的应用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标准化活动,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在制定安全性评价标准。其次,Internet安全标准化,其主要强调的是电子邮件的安全保密标准。最后,加密算法,主要有IDEA、B-CRYPT、FEAL和MULT12等算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创新网络安全与通信技术来实现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虽然,现阶段对于相关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但是,只要相关组织和部门创新工作模式,转变工作理念,就能促进网络安全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计算机通讯网络安全性夯实牢固的基础。

篇5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04-0000-01

Internet最初只有数千个站点与之相连接,然而其巨大的潜能却让人不能忽视,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它以指数化的增长趋势向世人展现出它所能带来无法估计的影响与变化,美国政府预见并率先将网络用于商业目的,这也使得全球性贸易出现并发展。

网络经济由此产生,它便是互联网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表现,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信息进行汇总和传递,形成信息流,代替了资本原本在经济中起的主导作用,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加速。

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电子商务成为了衡量新世纪国与国之间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战略点。自然,我国的网络业也在不断发展着,中国是最大的信息网络市场,在上网用户和上网计算机总数上占有优势,发展的过程却存在问题和困难,但是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一、网络经济技术的创新研究

(一)网络经济技术创新的速度不断加快

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可谓日新月异,网络技术中最能反映这一点的莫过于“光纤定律”,比如计算机中的芯片每九个月其功能就较为之前强大了不止一倍,如此迅猛的更新速度之下,它的出售价格却成负增长趋势不断下降,这就给网络经济技术创新套上了严苛的时间限制,一旦有所落后,所面临的不是利润的折损,而是直接扼杀了其继续发展的生存空间,而技术创新面临的不止这么一个难题,另一难题则是它创新方向的多样性。创新多样性的可选择途径,使网络经济成为高风险高收入的盈利场,与时俱进又先于时代一步的人往往能够获取到较大的甚至是高额垄断的利润。

(二)网络经济技术创新引发的现象研究

如同核导弹爆炸所引发的一系列深远影响,比如长时间的核辐射对于居民和当地生物的影响一样,在技术创新中,一次基础性的改革创新如同投入小河的巨石总能引发出众多有关应用性的相关创新,连锁反映往往带来的是较为丰厚的利润,前者比后者难度大,但是所带来的利润相比较与后者却也是相当可观的。

(三)网络经济技术引发的经济效应研究

网络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带动的产业即前期生产和网络经济获取高额利润即后期消费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而这也造成了它高风险与高收入并存的局面。网络经济在前期发展中需要投入的资金数目巨大,例如设备的购买和研发费用以及后期的宣传费用都是所必须的,而时间上苛刻的限制造成它的高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当研发成功投入市场后,它的消费群体规模会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也因此高利润的局面也是不可改变的。由此可以看出网络经济将技术创新市场如同放在了放大镜下一样,高风险和高利润总是相伴而行。

二、我国网络经济技术的现状分析

(一)网络用户的规模巨大

网络经济存在的载体必然是上网计算机,消费群体则是上网用户,因此网络经济的发展和上网计算机和上网用户的数量息息相关。而在我国,上网用户以宽带用户居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9年宽带用户已达到3.64.亿之多,到2010年7月15日更是达到了4.2亿之多。如此庞大的用户规模,为我国网络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二)网络经济在网络中已初具规模

我国的网络经济在一些行业中已经有了可喜的成绩。如在电信业中已颇具规模并被世界公认的品牌: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等。而国内的各大知名门户网站也在2003年后相继告别了负盈利时代,近几年全面盈利,商业价值节节攀升。而在与之相关联的产业,比如IT服务业、软件、网络金融与投资、电子媒体等行业也一片欣欣向荣的场景。

(三)生产规模和消费规模的不断加大引来的风险

由于网络经济的市场中商品的投入都是在前期的巨大固定资产投入,这对于一些企业来说是具有非常巨大的风险的,在投入之后提高生产的方式少之又少,这样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不利于网络经济发展的效应,巨大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导致生产缩减,但是对于新进用户来说经济吸引力是非常大的,这样就不断加大了网络经济的生产规模和消费规模,同时也加大了其风险程度。

三、网络经济技术的创新拓展性选择研究

(一)企业对于网络经济技术的创新依据选择研究

在网络经济主导经济全球化大的背景下,企业也应当积极调整企业的内部机制体制、组织结构、经营方式、产品消费等各个方面配合网络经济的发展,改变自身传统工业观念,将信息网络技术渗透到现行企业模式中来,从最根本上提高自身实力,增强企业在此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力。

(二)国家对于网络经济技术的创新依据选择研究

在网络经济高风险和高利润并存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在利用网络经济规律的同时,加强其对于传统工业的影响,将网络经济发展的难题着重研究个个击破,积极研发与创新,在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与时俱进,增强整体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束语

我国现在对于网络经济技术的发展研究还处于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经济的实际规律来加强目前的网络经济技术发展创新程度,推动网络经济的拓展性开发,让我国的网络经济实际效益不断规模化,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网络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网络经济的实际效益,改变目前的网络经济现状,增强国内的网络经济综合水平。希望广大学者可以不断挖掘不断探索,让网络经济技术有更完善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刘瑶.网络经济的经济特征[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15).

[2]刘丽.基于集聚经济的网络产业经济的动态竞争分析研究[J].市场周刊(研究版),2005(01).

篇6

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广播电视的出现在信息的传递和文化的发展中发挥这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媒体,使人类的生活方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文明。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卫星技术的发展,使世界广播电视行业进入了全面的转型和调整阶段。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广播电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制定发展战略,加强技术创新,努力推进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1 广播电视技术创新概述

广播电视的技术创新经历了从技术突破到技术整合的过程。最初的“技术创新”,主要是指通常意义上的技术发现和发明,这个时期的大多数技术创新只是一些技术上的进步,即技术突破。例如晶体管取代了真空管,于是出现了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于是出现了集成电路电视机等等。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不断出现,今天我们所指的“技术创新”,是指应用现有的知识和新技术、新产品为社会服务的过程,即技术整合,它括引进新技术和新产品同时开辟新的广播电视市场,建立起新的产业。技术创新从技术突破到技术整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过程的组合,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进步,我们应该利用电视媒体在视觉图像和传播广发的优势可以结合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借换技术相互作用,建立新的网络,促进广播电视的进一步发展。

2 技术创新对广播电视的重要性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数字信息技术,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加速了电信网,计算机网络和有线电视网络三网整合的步伐,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规模化已成为有线电视的发展趋势。随着广播电视新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网络使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创新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广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创新技术使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变得得心应手。中国的广播电视还利用技术创新的优势,进行一系列的多功能服务,如用广播电视网的副信道开通数据广播和图文电视,给人们进行商品交易和证券交易以及城市交通来很很大的方便。此外,由于广播电视网络具有容量大,频带宽的特性,因此可以用来提供视频点播,电视会议和信息传递等服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广播电台或电视台还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播出。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广泛的电视节目使用电子动画技术进行创新,电子动画技术产生现实的幻想或表现为实际不存在,而使人信以为真的情节,在电视片尾、MTV及动画片中得到及其广泛的应用。此外,由于数字广播电视的网络化、多媒体化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图像、语音、数据通信和其他业务的融合,满足大量的专业和民用产品市场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广播电视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广播电视的技术创新成果

3.1 数字化技术

当前,数字化已经成为全球广播电视系统的一种发展趋势。数字化广播电视网络不仅可以实现高质量高清节目的传输,使观众可以享受更好的服务,同时还可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提供更多的节目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广播电视网络有很高的覆盖率,而广播网络从开始就提供宽带视频服务,广播电视系统在提供宽带上网具有很大优势。新的无线接入技术为每个用户提供最大36 mb /秒带宽,不仅可以缓解流量问题,也可满足各种宽带应用的需要。

3.2 网络化技术

作为国际上最有前途的宽带综合信息网,有限电视发展非常快。由于有限的广播电视网络中的实现图像、语音和数据综合业务整合和统一,比其他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充分利用已建有限广播电视网络系统,大力推行广播、电视、音视频节目的网上广播,积极建立“IP多点广播”的方式,加强程序实现数据库的建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为观众提供音频和视频业务。

3.3 传输技术

通过单向网络广播方式的传播,用户只能根据电视或广播节目排定的时间表观看电视节目,不能选择观看的时间,也不能选择节目的内容,给用户观看电视节目带来极大的不便。但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数字广播电视的双向网络可以提供视频点播服务,用户可以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节目进行点播,系统服务器可以对不同的用户请求发送相应的视频流,输送的节目质量可以达到标准的DVD水平,并且用户在观看过程中可以任意暂停,快进,回放等,非常方便,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先进的视频点播技术还可以实现在单向网络上提供视频点播服务,先进的带宽优化技术,使每个通道可以同时传送多套节目,成千上万的用户可以同时在接近实时通道由许多数以百计的节目需求进行观看。此外不仅支持单向IP应用,还支持双向IP应用,同时支持播放模式,也支持点播需求,充分适应中国的国情。

4 广播电视的创新发展方向

4.1 提高有线广播电视的覆盖率

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重点还是在网络覆盖上,利用有线入户和卫星收转等多种技术手段提高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同时,利用各种资源加快中国广播电视网络的技术改造,尤其是用户网的技术改造,不断推动中国高速互联工程的建设,实现高质量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让用户享受更好的服务。此外还要把信息源建设工作作为重点,建立广播电视数据库和节目库,积极开展视频点播等多功能服务,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4.2 推进广播电视中心数字化建设

推进广播电视中心的数字化,要提高数字广播电视中心系统的工作效率和技术水平,为节目制作提供先进、有效和可靠的技术保证。要利用非线性编辑和数字特技、电脑动画、视频服务器、等新设备和新技术,建立一个以非线性编辑系统为核心,硬盘自动播出,集采编、制作和播放于一体的数字化网络系统,提高节目的质量和艺术水平。

4.3 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的互联网传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因特网已经发展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后新兴的重要的传播媒体。中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可以充分应用互联网的优势 加强广播电视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把互联网广播电视事业作为我们事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广播电视互联网发展规划,开发出通过互联网向世界播出的网上广播电视体系。,研究“IP多播”和“镜像站点”等途径,加强规划,完善数据库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电视节目的资源优势的,提供适合在线受众需求的高质量的音频和视频业务。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广播电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广播电视未来发展需要大部分电台和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和创新,发挥广播电视的优势。中国应加快数字化的进程,以计算机作为平台,把广播电视系统和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系统充分融合在一起,使互动的、立体的、融合的广播电视节目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篇7

2011年5月,为完成“促进网络资源下的青少年成长”的课题方面研究,笔者曾经参加了对某地区8所校园的1600名初中生关于德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活动。从结论性调研数据中显示,有超过55%的初中生能够运用网络技术来辅助学习,但与此同时也有35%的初中生因为沉湎于网络游戏和聊天而对学习造成影响,近13%的初中生有过视频聊天记录,从而热衷于网络交友,更有5%的初中生时常阅读各类低级趣味的网络小说,上过黄色网站,个别学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由此看出,网络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更多课外知识方面确实功不可没,但也带来了我们不愿看到的负面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如何适应科技网络下的传播方式,迎合信息时代要求去努力创新工作机制,则应成为开展德育教化的当务之急。

在网络技术日益渗透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它与传统德育模式产生的撞击自然会越发强烈起来,这种前所未有的阵阵冲击,势必促使两者之间的不可调和性更为突出。

1.传统德育模式下的青少年学生一直充当被动接受的“客体”身份,如今社会教育途径的多元化和网络资源的“不可控制性”,帮助他们逐步实现了德育教化的“反客为主”。这就使得学校德育的调控能力因鞭长莫及而渐渐力不从心。

2.网络资源下的德育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开放性越来越突出,这与目前仍然以“禁、堵”为主要方式的学校封闭教育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后者的教化导向已经显得今非昔比。

3.网络资源加快了德育的个性化发展,尽管学校德育也进行了面广量大的灌输与强化,但两者由于缺乏相应的认同基础而相去甚远。由此大大削弱了学校德育的功能性。

二、当前初中生心理品德方面呈现的基本特征

网络社会的最为显著特点是“数字化生存”方式。鱼目混珠的网络情境对于个性品质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说,除了新鲜刺激就是强烈震荡,从而使得他们在品德心理方面呈现出以下特征:

1.在品德认知方面显得既开阔又偏激。网络社会给予的充分自由和完全开放,让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视野大为开阔,但扑面而来的各类信息却又使得他们难辨真伪、无所适从。由于广大青少年社会阅历浅、自控力差,加上他们又处于生理发育的青春期和心理发育的逆反心理期,再加上人性共有的“由好学坏易,由坏学好难”,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青少年在品德认知方面会产生偏颇和差错,进而容易进入思想偏激的误区。

2.在品德情感方面既丰富又冷漠。用一个不很恰当的比喻来说,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世界比较活跃和敏感,但其情绪化现象比较严重,就好比随风而倒的“墙头草”一样难以稳定起来。在丰富多彩但不可触摸的网络虚拟情境感染下,因为无法能够真正充实自己的情感世界,无法获得随心所欲的现实利益,他们往往由此而走向自私冷漠的相反方面,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3.在品德意志方面既磨砺又放纵。网络世界的包容性和共存性特征,使得多元化价值的各种社会现象能够“来者不拒、网内共存并且随君所爱、信手拈来”。,这既能为青少年提供品德意志的磨砺良机,又容易让他们在充满“诱惑和陷阱”的糖衣炮弹面前而失足立场。

4.在品德行为方面既自主又异化。有人说:在网络王国里,每一个人都是它至高无上的主人、国王和主宰。在这一片天地之间,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都能获得网络技术的公平支撑。这对于缺失自由而渴望独立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诱惑和强烈的满足。然而,缺少监督和约束的“自由”太过骄纵,“唯我独尊”的权威过于享受,势必会陷入“爬高跌重”的深渊。表现在青少年身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现象,与品行异化之间都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三、针对当前初中德育现状应该作出的基本对策

鉴于上述种种分析,笔者认为,引导初中生把合理运用和严行律己相结合,以适应和应对科技网络带给自己的挑战是最佳对策。

1.优化整合德育内容,积极形成主流导向。既然网络是个大舞台,我们就要用先进和高尚的文化去占领这个平台,并引领学生学习并从中受益。通过对初中生加强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身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有效提升网络选样能力和自律水平。此外,通过优秀青少年“读书报国”“行善积德”“见义勇为”等先进事迹的正面教育,为他们树立“学有榜样、赶有方向”的形象。

篇8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资源有效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密切交往,作为现代条件下认知和改造世界的新型生产力,它既为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我们德育工作带来强劲的动力和挑战。笔者认为:差距和潜力同在,压力和动力并存。我们要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来应对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因噎废食,同样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善于将其投放到发展和创新的潮流中去荡涤洗尘、千锤百炼,努力求取化恶为善、化劣为优、化短为长的良好教化。笔者试结合德育工作的实践,对此作一些抛砖引玉式的粗浅阐述。

一、关于目前初中生德育基本情况的简要分析

2011年5月,为完成“促进网络资源下的青少年成长”的课题方面研究,笔者曾经参加了对某地区8所校园的1600名初中生关于德育工作情况的调研活动。从结论性调研数据中显示,有超过55%的初中生能够运用网络技术来辅助学习,但与此同时也有35%的初中生因为沉湎于网络游戏和聊天而对学习造成影响,近13%的初中生有过视频聊天记录,从而热衷于网络交友,更有5%的初中生时常阅读各类低级趣味的网络小说,上过黄色网站,个别学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由此看出,网络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更多课外知识方面确实功不可没,但也带来了我们不愿看到的负面影响。鉴于此,笔者认为,如何适应科技网络下的传播方式,迎合信息时代要求去努力创新工作机制,则应成为开展德育教化的当务之急。

在网络技术日益渗透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它与传统德育模式产生的撞击自然会越发强烈起来,这种前所未有的阵阵冲击,势必促使两者之间的不可调和性更为突出。

1.传统德育模式下的青少年学生一直充当被动接受的“客体”身份,如今社会教育途径的多元化和网络资源的“不可控制性”,帮助他们逐步实现了德育教化的“反客为主”。这就使得学校德育的调控能力因鞭长莫及而渐渐力不从心。

2.网络资源下的德育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开放性越来越突出,这与目前仍然以“禁、堵”为主要方式的学校封闭教育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后者的教化导向已经显得今非昔比。

3.网络资源加快了德育的个性化发展,尽管学校德育也进行了面广量大的灌输与强化,但两者由于缺乏相应的认同基础而相去甚远。由此大大削弱了学校德育的功能性。

二、当前初中生心理品德方面呈现的基本特征

网络社会的最为显著特点是“数字化生存”方式。鱼目混珠的网络情境对于个性品质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说,除了新鲜刺激就是强烈震荡,从而使得他们在品德心理方面呈现出以下特征:

1.在品德认知方面显得既开阔又偏激。网络社会给予的充分自由和完全开放,让青少年学生的道德视野大为开阔,但扑面而来的各类信息却又使得他们难辨真伪、无所适从。由于广大青少年社会阅历浅、自控力差,加上他们又处于生理发育的青春期和心理发育的逆反心理期,再加上人性共有的“由好学坏易,由坏学好难”,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青少年在品德认知方面会产生偏颇和差错,进而容易进入思想偏激的误区。

2.在品德情感方面既丰富又冷漠。用一个不很恰当的比喻来说,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世界比较活跃和敏感,但其情绪化现象比较严重,就好比随风而倒的“墙头草”一样难以稳定起来。在丰富多彩但不可触摸的网络虚拟情境感染下,因为无法能够真正充实自己的情感世界,无法获得随心所欲的现实利益,他们往往由此而走向自私冷漠的相反方面,甚至做出违法犯罪的事情。

3.在品德意志方面既磨砺又放纵。网络世界的包容性和共存性特征,使得多元化价值的各种社会现象能够“来者不拒、网内共存并且随君所爱、信手拈来”。,这既能为青少年提供品德意志的磨砺良机,又容易让他们在充满“诱惑和陷阱”的糖衣炮弹面前而失足立场。

4.在品德行为方面既自主又异化。有人说:在网络王国里,每一个人都是它至高无上的主人、国王和主宰。在这一片天地之间,无论你做出什么样的行为,都能获得网络技术的公平支撑。这对于缺失自由而渴望独立的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诱惑和强烈的满足。然而,缺少监督和约束的“自由”太过骄纵,“唯我独尊”的权威过于享受,势必会陷入“爬高跌重”的深渊。表现在青少年身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等现象,与品行异化之间都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三、针对当前初中德育现状应该作出的基本对策

鉴于上述种种分析,笔者认为,引导初中生把合理运用和严行律己相结合,以适应和应对科技网络带给自己的挑战是最佳对策。

1.优化整合德育内容,积极形成主流导向。既然网络是个大舞台,我们就要用先进和高尚的文化去占领这个平台,并引领学生学习并从中受益。通过对初中生加强文化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身综合素养,提升他们的是非判断能力,从而帮助他们有效提升网络选样能力和自律水平。此外,通过优秀青少年“读书报国”“行善积德”“见义勇为”等先进事迹的正面教育,为他们树立“学有榜样、赶有方向”的形象。

2.努力转变德育观念,全面拓展教化时空。网络技术把人类社会带进了科技发展的时代轨道,虽然它也稍带了一些有悖德育意愿的元素,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就此强行禁止初中生从此远离或脱离网络技术,这不仅是筑堤堵洪的愚蠢做法,也是绝对不现实的。传统的教育方法,相对而言空洞、刻板和教条,老师作为道德圣人高高在上,学生大多时候只能被动的顶礼膜拜。即使有时有所谓的交流,也是在有限的框框内。如果运用网络技术,时间空间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延伸。选用德育教化方式也会丰富多彩。让学生荡涤自身污垢,弘扬自身美得,真正做到完善其身。

3.规范网络资源环境,着力构建支持系统。开展对青少年的德育教化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它必须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全面重视、协调配合和“综合治理”,这样才能赢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三者之间往往各行其是,相互协作的机会不多、力度不大,甚至出现相互矛盾和抵触消除的现象。笔者认为,社会层面上,国家主管部门应该加强网络监管机制,加大对一些提供不健康和低级趣味内容网站打击力度,建立一些适合于青少年上网查询的绿色网站。学校和班级层面,可以建立富有自己特色的网站,内容丰富多彩,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力求做到趣味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同时也通过这个平台,采用BBS、贴吧等多种形式把家庭和学校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更加便捷地与学校和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有关情况。学校也反过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引导家长监督管理好孩子在校外的学习。这样才能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真正形成一股强大的德育教育合力。

总之,网络是一个敞开的德育大课堂。面对新形势和新情况,我们要增强阵地意识和创新意识,加强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网络、善用网络,把网络这门现代技术变成他们自身成长过程中一个真正有用的工具。

篇9

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概括起来,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概念、拓扑结构、数据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常用传输介质与设备、以太网技术及IP地址的划分。这些内容比较抽象、复杂,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关联,而且学生也无法通过其他课程来帮助理解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照书宣读,学生会觉得简直是在听天书,云里雾里,不仅会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还会导致学生慢慢对这门课产生厌恶的心理。为了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我采用比较法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概念类比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事物。比如在讲数据交换技术这一课时,课本提到三种交换技术,分别是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概念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理解。如何让学生明白两个终端间的通信是怎样选择信道的,在讲解完三种技术的工作原理后,我再将这三种交换技术类比成从汕头至岳阳之间的货物运输,广州、株洲作为中转站,把货物看作是信息,铁路看作是信息通道,和学生一起重新理解三种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区别。如果用电路交换的原理来看,首先应该确定汕头—广州—株洲—岳阳这条线路的四个站都处于空闲的状态,即都没有发送或接收其他地方的货物,然后让这条线路为此次发货提供专用的传输通道,接着从汕头先将货物发送至广州,再从广州派出一趟列车将货物转发至株洲,最后株洲站将货物发送至目的地岳阳,这个过程中四个地方仍然不能发送或接收其他地方的货物,直至货物到达岳阳后,这条专用通道解除。后两种交换技术该如何来打比方,便由学生讨论,然后再举手回答。这样的类比后,三种数据交换技术的优、缺点也就一目了然,学生不必死记硬背,只需想想上述的例子便能回忆起。再比如讲OSI/ISO参考模型时,这种七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实际上是人为划分的,是虚拟的,是为了让全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能互相通信而制订的标准。

这不像将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七份,可以拿实物切给学生看。学生很难凭空想象为什么网络要分层,分层的作用及意义也无法体会得到,他们只知道上网下载文件或与他人在QQ过程中传送文件时,用鼠标点击“下载”键,或者发送者点击“发送”键接收者点击“接收”键就行了,至于点击了这些键后计算机网络是如何执行这些命令的,就不得而知了。OSI/ISO参考模型就是要告诉学生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是怎样互相通信的,具体把它细化成七层,各层都有各自的功能,各层完成各层的任务,通信最终是由这七个层次来共同实现的。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先将OSI/ISO参考模型板书在黑板上,然后详细讲解各层的具体功能。理论讲完后,我将各层次的主要功能及数据传输方向作如图1所示来类比,并提出问题:翻译、秘书各向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中德人、翻译各使用谁提供的什么服务?在解答了这两个问题后,更能让学生加深对OSI/ISO参考模型的作用及功能的理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巧妙化解知识难点,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协同工作、综合应用能力与素质

该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实践,再多的理论都是空中楼阁。实践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与提高,根据学校的实验室条件及技校学生的特点,我编排了如表1所示的几个实验。实验采用分批分组方式,每讲完相应的理论课便安排一次实验。首先,我讲解本次实验的目的及意义,然后给学生做一次详细的演示,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自己动脑查明故障原因,从而解决问题。学生在做实验时,我巡视学生的实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答学生的疑问,以便在该实验完成后对所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比如在制作双绞线实验中,此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双绞线的制作原理和制作方法,重点就是直连通双绞线和交叉连通双绞线的制作。这个实验分为六个步骤:剥线、理线、插线、压线、测线、连接。

我先给学生示范一次,边示范边讲解,因为每一个步骤都有需要注意及学生很容易出错的地方,如剥线时适度握紧压线钳同时慢慢旋转双绞线,剥下保护胶皮即可,提醒学生不可压的太重,否则会把里面的铜线剪断。学生做完后,有的无法通过连接测试,这时要让学生自己找原因,基本上都是铜线没有顶住水晶头的顶端或是水晶头拿反了导致排线顺序相反所造成的。凡是没有通过测试的,都要重新制作,直到正确为止。除此之外,我还要求学生做完实验后书写实验报告,这样能使他们加深对实验步骤的领悟,了解自己还需要进行再学习的知识点。这些有目的性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对学习拥有很高的兴趣,且有一定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10

1理论分析

本文以建筑技术创新中的网络节点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结构来研究网络节点特征,反映网络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其他网络节点之间的连接情况。“中心性”是指个人或组织在其社会网络中具有何种权力或者社会地位,一直是社会网络的研究重点之一。弗里曼总结提出了网络成员的“中心性”概念,主要分为中心度和中心势两种,中心度是对个体权力的量化分析;中心势指的是对群体权力的量化分析,代表着图的总体整合度或一致性。而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点的中心度。沃瑟曼和浮士德给出了凝聚子群的定义:凝聚子群是一个行动者子集合,在此集合中的行动者之间具有相对较强、紧密、直接、经常或者积极的关系。核心-边缘结构的理论最初源于美国经济学家JohnFriedmann,后来逐步被引入到其他研究中。在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结构作为研究技术创新网络的特征因素,并分析项目合作企业在构建的建筑技术创新网络中形成以上这些网络特征的原因。

1.1中心性通常来说,对网络成员的中心度指标进行研究有三种形式,分别为点的度数中心度、中间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如果一个点与许多点直接相连,则该点具有较高的度数中心度[9]。中间中心度测量的是行动者对整个网络资源的控制程度,即一个点在多大程度上位于网络图中其他点的“中间”。除了上述两个中心度之外,还有一个刻画点的权力的指标,即接近中心度,如果一个点与网络中所有其他点的“距离”都很短,则称该点具有较高的接近中心度。网络中心性(networkcentrality)指的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在一个创新网络中所处位置的结构性指标,其中心性程度高,代表这个企业在这个网络中的地位较高,而且网络成员中心地位与其创新能力提高具有正向关系。周密研究发现网络成员中心地位对个人知识在团队内转移的成效具有推动作用,汇聚点,集结各个创新主体的知识信息,因此能取得较高的创新绩效。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企业能赢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控制优势,因而获取更高创新绩效。

1.2凝聚子群凝聚子群是指创新网络很多个企业之中某几个成员所组成的小团体,可以理解为“派系”。与此比较接近的概念就是“子群”、“成分”以及“圈子”等,也就是一般所说的相对稳定、人数不多、有共同目的、相互接触较多的联合体。凝聚子群具有“较强、紧密、经常以及积极”等关系的属性,因此凝聚子群的概念也不同,一般从子群成员之间接近性或者可达性、关系的互惠性、关系的频次等几个方面考察凝聚子群[10]。凝聚子群的出现在创新网络结构里可以理解为一个行业中细化领域合作的表现,或者是基于一个地区等环境的合作表现。在这个群体里各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当然也可能是整个网络组织出现了嫌隙[14]。

1.3核心———边缘结构核心-边缘理论也称为“中心———”理论,最初源于经济学,后来逐步被引入到其他研究中。而对于企业网络来说,技术创新所组织的企业网络也有核心-边缘的结构特点,其中核心部分指具有技术核心、在技术研发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或者企业凝聚子群,而对于技术创新的贡献比较小的企业或者企业凝聚子群则可以被看做处于边缘地区[10,15]。对核心-边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一些企业集中在某些项目上合作,而对于另一些项目不感兴趣或者其他原因参与很少,对此进行统计和分析有利于发现各个网络节点的优势,而为后期的合作提供参考价值。中心性、凝聚子群和核心———边缘结构分别反映了网络成员在网络中的中心地位、合作情况以及项目参与情况,这三个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变量对于网络成员在网络中信息和知识获取、与其他网络成员连接以及权力掌控具有不同的影响,决定了网络成员在网络中的位势,影响着网络成员的创新效率[16]。

2数据来源及分析

2.1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源于京沪高速铁路阳澄湖桥段。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的建设,一方面是作为京沪高铁的“铁路桥”,需要极高的质量保障;另一方面所跨越的阳澄湖水质要求高,强调在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为此在桥段建设中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主要有施工工艺、建设材料的选择、施工安全技术这三个方面,其中“双排桩筑坝围堰”施工方案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创新,另外还有沉井施工、桩基础施工。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所有技术创新参与单位是由中国铁道部所设置的科技领导小组所领导,有各大高校和科研单位支持,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等密切合作所完成的。为了对该项目合作情况采集数据,笔者对相关施工技术项目创新合作关系进行了调查,步骤如下:1)界定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建设中施工技术创新的网络节点范围。本文根据所研究的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的建设施工技术的创新,以在不同的施工阶段中和此类技术创新有合作关系所参与的企业和单位作为删选标准,得到网络节点成员的名单。2)设计并落实项目调查表。通过与中国铁路局所设置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的同意,对参与该次建设的企业和科研单位发放该项目调查表,对每次技术创新进行准确有效地核实。项目调查表如表1所示。回收项目调查表。如表1所示,本次调查涉及了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建设技术创新中的水上施工船全时通信等17项创新项目,这些技术的创新多则得到几乎所有参与单位的参与,少则只有三个单位完成。将各个建设安全技术创新项目按照表1的顺序由“项目1”……“项目17”依次替代。并根据项目的创新情况,以参与某个项目创新的为“1”,未参与的设置为“0”,列出其网络联系表如表2所示。

2.2数据分析根据项目的网络成员联系表,运用ucinet6软件绘制得到相关的网络示意图,如下图1所示。由图1我们发现在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施工技术创新中,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两个单位的中心性最强,这和他们具体的建设分工和责任有直接的关系;江南大学、南京大学和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的中心性较弱,这主要因为高等学校在技术创新中受到专业性和技术实力的限制,而领导小组则无直接的技术性人员进行创新的支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节点中心度最高,其次为中铁十一局和铁四院。体现了它们三个在创新网络中有着非常的影响力,对其他节点的控制能力较强。由图2可以看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度数中心度最高,其次为中铁十一局和铁四院。这是因为作为整个工程的施工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对技术的创新和落实责任最重,也是技术创新的落实方,因此有着最大的影响力;而中铁十一局和铁四院则因为其技术上的绝对优势而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江南大学、南京大学以及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则在施工安全技术创新中没有太多的影响力和控制力,这是因为他们所具备的技术较为薄弱,参与度也不高。其他单位则根据其自身在工程中所具备的地位和技术高度具有不同的影响力。例如,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则因其独特的技术高度而具备了更多的影响力;中铁诚业监理公司则因为监理本身在技术上的创新性不足而缺乏话语权;沃森公司虽然参与项目不多,但因为涉及的项目比较重要,也是不可忽视的创新力量。根据图3的接近性中心度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铁大桥局名列前茅,可见它们拥有比较高的整体中心度,它们离整体的中心节点较近,这也侧面反映了他们的重要程度,这三家公司都在整个工程实施和技术创新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们参与的项目不多,但具有一锤定音的地位。而铁四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则拥有较大的值,反映了他们整体中心度较低,这直接反映了无论是参与项目的多少,它们都因为在项目创新中多数只能起到参考的作用,因此受制于人。其他单位则因为自身的专业性和责任承担的不同在不同的项目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比如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虽然只参与了一个创新项目,但因为主导性强,因此也排在居中的位置;沃森公司则因为自身的技术强健,在项目技术创新中有更关键的信心点;南京大学也因其较为专业的技术优势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图4可知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铁十一局排在前三位,这说明三者在进行网络合作时更容易受到其他相关单位的影响。对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来说,几乎参与了所有的创新项目,但作为施工建设方,需要最终听从甲方的意见,因此最容易受到影响;中铁十一局相应的也作为服务方的角色出现,因此参与多但多为提供建议。铁四院、上海铁路局以及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则排在最后,说明他们在进行创新网络的工作时很难受到其他节点的影响,其在进行技术确认时拥有最后的决策权和最终的话语权。尤其是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因为其只参与了一项阳澄湖段安全技术创新的项目,所以其节点中心度值为零。其他单位则根据其角色的不同,参与项目的不同而拥有不同的中间中心度,比如武汉大桥局根据其专业性参与某些项目的创新,在其中拥有一定的技术威信;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也因为对当地地质比较熟悉在一些项目中拥有主导地位。由图5所示的凝聚子群分析结果图可以发现,项目1和2、项目6与11、项目3与9与12、项目4与13与16、项目5与8与14、项目7与17均为凝聚子群,因为这些项目的性质比较接近,它们各自之间具有最为接近的创新企业成员的参与。比如项目1是水上施工船全时通信技术,项目2是梅雨防汛警报技术,二者同为水上通讯技术,项目性质比较接近。由表2可知,京沪高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中铁十一局、中铁四局、铁四院、铁一院、铁二院、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参与了项目1,同时也都参与了项目2。其他几个凝聚子群的情况大都如此,参与成员不是同一家单位就是性质相近的单位。也正是如此,这些单位通过一些相似项目的合作,相互之间的联系、交流增多,从而产生更强的凝聚力,形成了凝聚子群。核心-边缘特征的分析反映了某些单位在技术创新中的相对集中。图6则反映了绝对的核心-边缘分析趋势,此分析图把整个创新区域分成了四个部分,其中铁道部京沪高速铁路创优领导小组、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四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一局、中铁大桥局、铁一院、铁四院、武汉大桥、铁二院在项目1、2、4、5、6、7、8、9、10、13中比较集中,在另外的几个项目创新中则表现为比较少的“共同性”。而上海铁路局、中铁诚业监理公司、沃森公司、苏州大学阳澄湖分校、江南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项目3、12、11、14、15、16、17中比较集中,而在其余的项目创新中参与较少,这与它们的技术特点及项目本身的需求有关。

3结论和建议

本文基于我国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必要性以及通过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的项目合作数据对建筑技术的创新网络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建筑技术的创新一直伴随着各种建筑工程的实施而推进,又因为其复杂而苛刻的要求,以及建筑技术创新组织的分散性,采用网络创新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有效的。本文以京沪高铁阳澄湖段施工技术的创新为例,对其涉及的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网络组建与合作关系进行调查了解,并采用Ucinet网络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通过对其中心性、凝聚子群、核心-边缘性三个角度的分析,深入总结建筑技术进行网络创新的特征。通过软件分析结合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的案例实际,以及对京沪高铁阳澄湖桥段施工技术创新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和建议:

篇11

1.1 集团客户宽带接入业务

集团客户宽带接入业务通过分组城域传送网(Packet Transport Network,PTN)或PON接入网实现接入。用户数据经过PTN或PON接入网传输上行至SR,由SR进行业务接入控制。PON接入网与SR之间可通过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和端口汇聚。集团客户宽带接入业务如图1所示。

1.2 小区宽带接入业务

小区宽带接入业务主要通过PON接入网实现接入。用户数据经过PON接入网传输上行至BRAS,由BRAS进行业务接入控制,两者之间通过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和端口汇聚。小区宽带接入业务如图2所示。

1.3 WLAN接入业务

WLAN接入业务主要由AP实现无线接入,AP通过PON接入网或PTN连接至BRAS,由BRAS进行业务接入控制,PON接入网与BRAS之间可通过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和端口汇聚。WLAN接入业务如图3所示。

1.4 IDC接入业务

IDC接入业务可根据其规模及实际需要选择接入点,主要包括直连城域核心路由器和直连CMNET省网汇接路由器两种方式。IDC接入业务如图4所示。

1.5 自有业务系统的接入

中国移动自有业务系统平台主要通过城域核心路由器直接接入。部分带宽需求大的业务平台,也可考虑直接接入省网汇接路由器。自有业务系统的接入如图5所示。

1.6 VOIP和多媒体会议业务

VOIP和多媒体会议业务主要通过PON接入网或PTN实现接入。用户数据经过PTN或PON接入网二层透传后上行至BRAS或SR,由BRAS或SR转发至CM?IMS接入站点。PON接入网与BRAS或SR之间可通过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和端口汇聚。VOIP和多媒体会议接入业务如图6所示。

CM?IMS接入站点同时连接到城域网SR与IP专网(承载CM?IMS核心网),实现用户与CM?IMS核心网之间的信令转接[2]。

1.7 IPTV业务

IPTV用户主要通过PON接入网或PTN实现接入。IPTV组播源可在城域网内部通过SR或CMNET省网接入。组播数据由城域网组播树分发至BRAS或SR,然后经过PON接入网或PTN以二层组播方式分发至用户[3]。PON接入网与BRAS或SR之间可通过汇聚交换机实现流量和端口汇聚。IPTV业务如图7所示。

2 码号与地址

中国移动城域网在规划和分配地址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充分利用CIDR、VLSM等技术,合理高效地使用IP地址;按照业务和系统分配连续的地址空间,提高IP地址的使用率;私有地址的划分应严格遵循地址的使用范围,严格采用RFC1918规定的私有地址范围;本着既满足需求又不造成浪费的原则进行分配,并且要兼顾管理的简单性和灵活性。

中国移动城域网设备Loopback地址和设备互联地址由全省统一分配,设备Loopback地址和设备互联均采用公有地址[4]。

由于IPv4公有地址应用范围的不断增加,为满足社会需求,地址可用数量逐渐紧张,城域内需要为部分宽带接入用户分配私有地址。若存在使用了私网地址的宽带接入用户,则需要在城域内部署NAT。

针对有NAT部署需求的城域网,建议如下:

(1) 为了便于管理维护和安全监控,建议城域内NAT集中部署,可在城域核心路由器旁挂专用NAT设备(通常采用高性能防火墙)。为保证可靠性,建议NAT设备成对设置,并配置业务负载分担和冗余备份。

(2) 专用NAT设备通过IBGP向核心路由器通告NAT公有地址池对应路由,并从核心路由器学习城域内用户业务的明细或汇聚路由以及省网的缺省路由。核心路由器通过策略路由将城域内私网地址用户访问城域外部资源的流量引导至专用NAT设备,城域外部返回的需要进行NAT转换的流量可直接通过NAT公有地址池对应路由转发至NAT设备。

(3) 对城域内互联网用户访问城域内部互联网资源的流量以及城域内互联网用户之间的流量无特殊要求的,不进行NAT处理;仅对使用了私网地址的互联网用户访问城域外部资源的流量进行NAT处理,采用NATP方式,并针对特殊应用启用ALG功能。

(4) 专用NAT设备应配合日志服务器记录详细的地址转换日志,以满足移动自身管理和公安部对网络监督的要求。

3 接入认证

城域网用户的认证管理由业务接入控制设备(SR/BRAS)配合Radius完成。目前主要的认证方式有两种,一种是PPPoE,一种是IPoE。PPPoE是一种采用PPPoE协议传递用户名密码并进行用户在线检测的认证方式,需要网络终端安装PPPoE客户端软件或用户网络出口设备支持PPPoE客户端;IPoE是一种采用DHCP或HTTP传递用户认证信息并通过IP方式进行用户在线检测的认证方式,通常不需要用户安装专门的客户端软件[5]。

PPPoE认证方式技术成熟,应用广泛,可作为家庭宽带上网业务的主要认证方式;IPoE认证方式对组播支持好,不需要用户安装特定的客户端,可作为WLAN和IPTV业务的主要认证方式。在使用IPoE时,宜设置独立的DHCP服务器进行用户的地址分配管理,DHCP服务器可在城域内单独设置或全省集中设置。

集团客户宽带接入业务和虚拟专线/专网业务通常不进行认证,直接基于接口或子接口进行接入管理;在确实有认证需求的时候,也可针对集团客户采用IPoE认证。

目前WLAN的Radius为全国集中建设、集中认证。针对家庭宽带业务,可由各省分别建设全省集中的Radius认证平台[6]。

为了兼顾宽带业务开展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可逐步建立面向多种业务的统一认证系统,由集团认证平台和各省认证平台组成,主要负责宽带和WLAN省际漫游用户的认证转接。

城域网原则上归纳到省级结算中心。城域网只负责计费信息的采集,不支持结算。具体的计费信息和计费方式参见相应的业务规范。城域网采用多个系统进行网络计费和结算,包括时长、流量、QoS等级和时间段等多种形式。主要功能划分如下:BRAS和SR收集用户上网时间、流量等计费统计信息发送给Radius服务器;Radius服务器处理用户上网计费统计信息后,生成用户话单发送至BOSS系统;BOSS系统完成后续结算处理[7]。

4 网络质量

网络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是指数据包在一个或多个网络中传输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性能,是对各种性能参数的具体描述,其网络质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延时 ——指网络数据在两点间传输时的时间间隔;包丢失率——指在网络中传输时,可允许的最大丢包率;误包率——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报文出现错误的百分比。

城域网的网络服务质量要求为[8]:端到端(不包含接入链路)的总延迟不超过30 ms;端到端的抖动不超过20 ms;端到端的包丢失率不超过1%;端到端的的误包率不超过0.1%;网络协议必须能够支持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传输。

中国移动城域网应通过合理规划网络结构、合理配置网络带宽来提供基本的QoS保证。随着城域内高价值业务的逐步开展(比如IMS业务、高价值集团客户业务的发展),城域网应提供基于DiffServ为主的QoS技术来实现高价值业务的QoS保证[9]。

5 设备要求

核心路由器应满足如下基本功能要求:支持GE、10GE、2.5G POS/CPOS、155M POS/CPOS等物理接口;支持IPv6或可通过软件升级方式支持IPv6;支持基本的网络协议,如TCP/IP、OSPF、IS?IS和BGP4等;支持DiffServ、E?LSP等QoS功能;支持MPLS;支持静态组播配置和相关组播路由协议;关键部件,如主控单元、交换网、电源、总线等,实现冗余备份。所有板卡支持热插拔功能;支持不间断路由转发(None Stop Forwarding,NSF)、Graceful Restart等功能。

核心路由器应满足如下基本性能要求:在满配置条件下,系统双向交换容量至少达到640 Gb/s,整机的包转发能力应至少达到480 MPPS;在最坏的情况下,1 518 B长度及以下的IPv4包时延小于200 μs(不包含因拥塞丢弃的报文);单板FIB表容量不小于100万条;BGP peer不低于1 000个,可容纳的路由(path)数不低于1 000万;系统必须支持至少1 000个IGP邻居,OSPF、IS?IS路由20万条以上;整机标签表容量最少支持50万;系统应至少支持100万条L3 MPLS VPN路由,提供4 000 VRF;对于L2 MPLS VPN,每设备应至少支持1 000个连接;路由器应最少支持8 000条TE隧道从该路由器发起,同时支持1 000条TE隧道经过该路由器。

城域网业务路由器应满足如下基本功能要求:支持FE、GE、10GE、2.5G POS/CPOS、155M POS/CPOS等物理接口;支持IS?IS、BGP?4、OSPF、RIP等路由协议;支持用户的接入认证,包括IPoE(DHCP或Web Portal)等;支持对接入用户的权限控制和计费处理;支持IPv6或可通过软件升级方式支持IPv6;支持三层MPLS VPN及二层MPLS VPN;支持DiffServ、E?LSP等QoS功能;支持MPLS OAM和Ethernet OAM功能;支持静态组播配置和相关组播路由协议;支持网管功能;关键部件,如主控单元、交换网、电源、总线等,实现冗余备份。所有板卡支持热插拔功能;支持NSF、Graceful Restart等功能;具备抗DoS攻击能力,支持uRPF;支持流量监控系统数据采集、分析和监测。

业务路由器应满足如下基本性能要求:在满配置条件下,系统双向交换容量至少达到240 Gb/s,整机的包转发能力应至少达到180 MPPS;在最坏的情况下,1 518 B长度及以下的IPv4包时延小于200 μs(不包含因拥塞丢弃的报文);设备整机(IPoE)并发数要求不小于6 400,单板并发数要求不小于1 600/1 600;用户接入的成功率不小于99.99%,用户接入认证平均响应时间不大于1 s(不包括漫游用户);单板FIB表容量不小于100万条;BGP peer不低于1 000个,可容纳的路由(path)数不低于1 000万;系统必须支持至少1 000个IGP邻居,OSPF、IS?IS路由20万条以上;整机标签表容量最少支持20万;系统应至少支持100万条L3 MPLS VPN路由,提供4 000 VRF;对于L2 MPLS VPN,每设备应至少支持32 000个连接;路由器应最少支持8 000条TE隧道从该路由器发起,同时支持1 000条TE隧道经过该路由器;支持的MAC地址数量应不小于128位。

宽带接入服务器应满足所有SR的基本功能要求,并增加以下功能要求,支持用户的PPPoE接入认证。

宽带接入服务器应满足如下基本性能要求:在满配置条件下,系统双向交换容量至少达到240 Gb/s,整机的包转发能力应至少达到180 MPPS;在最坏的情况下,1 518 B长度及以下的IPv4包时延小于200 μs(不包含因拥塞丢弃的报文);BRAS整机(PPPoE/IPoE)并发数要求不小于64 000,单板并发数要求不小于16 000/16 000;用户接入的成功率不小于99.99%,用户接入认证平均响应时间不大于1 s(不包括漫游用户);单板FIB表容量不小于50万条;BGP peer不低于500个,可容纳的路由(path)数不低于500万;系统必须支持至少500个IGP邻居,OSPF、IS?IS路由10万条以上;整机标签表容量最少支持10万;系统应至少支持50万条L3 MPLS VPN路由,提供2 000 VRF;对于L2 MPLS VPN,每设备应至少支持16 000个连接;路由器应最少支持4 000条TE隧道从该路由器发起,同时支持500条TE隧道经过该路由器;支持的MAC地址数量应不小于64位。

汇聚层交换机应满足如下基本性能要求:在满配置条件下,系统双向交换容量至少达到240 Gb/s,整机的包转发能力应。

6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