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1 09:22: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考语文教学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文科专业;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高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VB本身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它像其他的程序语言一样,有自身的语法,编程思维,也有区别于传统语言的面向对象的事件驱动特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和落实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对于关键性概念、整体实现思想方面的问题要讲解透彻。
然而文科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理工科学生有很大的差别,并且大部分同学都是初次接触计算机语言,学习VB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程序设计难以理解、枯燥无味的感觉。因此在教授程序设计课的时候,需要教师在激发和保持文科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兴趣上做更充分的准备。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针对文科学生的VB程序设计教学一方面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另一方面应开拓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应用能力、编程能力和分析能力。
1提高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激发学习兴趣
笔者的Visual Basic课程是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授课的,采用PowerPoint课件加实例演示的教学手段。目前笔者使用的是龚沛曾老师主编的《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第三版,配有专门的PPT课件,为教师上课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但如果将课件直接使用,课件的信息量太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授课速度又快,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得到充分调用。这样容易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学习兴趣。
笔者认为适当调整课件内容的编排,以贴和自身的教学速度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由于文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应该对多媒体课件做一些改变,以适应文科学生的学习心理。笔者发现文科学生对VB语言课程中的演示操作更专心,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而对长时间的概念灌输会更容易感到疲倦,分散注意力,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要设计好知识点的长度,不要让学生太长时间处于不断的接受新知识的状态中,要给思考留出出足够的时间,通过安排一些形象的操作,对老知识点进行复习的实例,与新的知识穿行,这样才能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的掌握知识。
在讲解第四章选择结构的IF语句时,笔者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IF的语句形式,学生们看着觉得很茫然。因此笔者调整了教学模式,将IF的语句形式展示出来,但不花太多时间,而是将更多时间花在对实例的讲解上,先用教材上简单的例子说明单分支语句,再用计算分段函数的例子引入多分支语句,并对照将计算分段函数用单分支语句实现的方法,这样不仅学会了知识点间的联系,也复习的先前学习的知识。最后再用字符的判断实例引出多分支语句。整个IF语句的多种分支情况的使用就这样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学会了,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比较浓厚。笔者将最后一个知识点IF语句的嵌套放在了下一次的课程中,因为这样便于文科学生更清晰的理解IF语句的用法,不容易混淆。
另外,笔者会在课件的开始总结陈列出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及要求大家达到的目标。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专注度,保持学生的探索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因材施教
从文科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面适当改变教学方法,调节时间安排。文科学生大都比较善于接受感性的内容,而语言编程是逻辑性较强的科目,如果让文科学生长时间处于接受信息的状态,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烦躁,抵触的情绪,因此笔者认为适当调节学习节奏,减少课堂中的知识量,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VB程序设计教材一般开始先介绍基本知识,如对象、属性、方法和事件等一系列较抽象难懂的概念,然后介绍VB集成开发化环境以及程序的建立和运行,接着介绍VB语言基础、程序结构和编程方法等。从文科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单纯集中地讲授这些抽象的理论知识,不仅很难完全理解这些概念,也势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第三章VB语言基础为例,多数是概念性的内容,上课的感觉像在给学生灌输,讲完一点接着又是另外一点,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学生们经常感觉很疲惫。
由此笔者有些感触,我们可以通过调整学习进度,分散知识点的方式来减少学习的疲惫感。第三章的内容就可以多增加一些演示,在实例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轻松地获得知识、记忆知识。比如:在讲函数的时候,从不同的函数中找出几个比较常用的函数,简单说明一下其使用形式及产生结果的类型,更多时间留给实例演示,其实对于函数的使用方法,演示一遍比讲十遍还更有效。此时可以把“立即窗口”介绍给大家,在“立即窗口”中来演示函数的用法,并显示得到的结果,学生能够从中更好地掌握函数,也不会觉得记忆函数很枯燥了。同时又提前熟悉了立即窗口的使用,为第四章“4.6.2调试和排错”中立即窗口的讲解做个铺垫。
理论课上不能很好地掌握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上机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候掌握学生大体的学习程度,便于教师更好地调整教学。
就笔者的课堂情况来看,上机人数一般在60人左右,对每个同学都进行个别辅导是不现实的,但是笔者在解答个别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多数同学都存在相近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在上机课中适时地安排整体讲解阶段,在引导全局学习方向的同时也对有问题而没有提出来,或没有被教师照顾到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让学生参与进来,最大程度的进行上机练习。由此教师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有较好的了解,反馈到理论课堂更好的调节和安排知识点,这样“因材施教”也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3通过上机实践发现问题
VB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上机实践课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及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上机练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而且能使教师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在教材第二章里有会遇到一个关于数据合法性检查中引起死锁的知识点,程序如下:
修改成右下程序后才能解决死锁问题。
针对这个知识点,笔者经历了两次不同的教学尝试,一次是在课堂上通过实例演示的方式讲解该问题,但效果不佳,大部分同学要么没有深刻理解这种数据合法性检查中出现的死锁情况,要么印象不深刻,课上完了很快就忘记了;第二次笔者将这个知识点放在上机课中来进行,在此之前只是学习了数据合法性检查的方法,并没有提死锁的概念。不过上机课前需要教师自行设计一个能够碰到死锁情况的题目,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完成计算功能的题目,要求学生在窗体上用文本框来接收数据,分别进行加减乘除运算。如下图:
看似很简单的程序,同学们制作的兴趣很高,很快就有同学发现问题了:老师我的这个光标怎么在文本框里不停的闪,不能输入数据了?接着好多同学都发现了这个问题。这时,笔者再统一的讲解了发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没有排除当文本框为空的情况,导致了两个文本框间争抢焦点而发生的死锁现象。通过这次尝试,笔者发现在上机课上让同学自己发现问题,再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让学生们都参与进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增加了课堂气氛,关键的还是学生们对这个问题记忆深刻,后来的授课中发现有的学生甚至在这个问题上还有举一反三能力。
我校安排的理论课上课时间在实践课的前面,每次上完理论课后笔者就给学生布置好上机操作的内容,说明需要完成的目标、与理论课的关系等。经过实践证明,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在上机课上目的性明确,能够自主的利用练习时间,达到较理想的上机实践效果。
VB程序设计课程应将课程内容与上机实践有机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对巩固理论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能力都是在上机实践课上培养起来的,所以上机课必须引起教师的重视,也需要教师花大量精力来做设计和准备。
参考文献:
[1] 李春香.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教法浅探[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3).
[2] 丁革建. 软件教学的模式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1,(3).
[3] 裴娣娜.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4] 谭浩强. 解放思想勇于实践,开创计算机基础教育新局面[A]. 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2002年会学术论文集[C].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 张书云,姜淑菊. 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悉[J]. 计算机教育,2005,(5).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的观念已是深入人心。但是教师可以自问,课堂上究竟谁在自主,谁在探究,谁在合作?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强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对于落实新课改目标,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问题情境创设中的一些体会和反思。
1.反思教学实际,提高自身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情境创设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越位、缺位还是错位,都需要好好反思。不少教师以为问题设计得越多越好,结果一问到底,最终导致另一种变相满堂灌——满堂问,使课堂低效无内涵;有些问题过难,又会使学生力不从心,无从下手,因而失去探究兴趣;更有甚者,课堂过度追求开放自由,所提问题过于偏激,导致课堂无序,此类情境创设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缺乏思维含量,有效教学更谈不上;还有的教师人为地杜撰问题情境,随意更改事实,这就否认了政治学科人文性、时政性、导向性的特点,这些都是老师素养不高的表现。
从表面看是某些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实质是教师对教学的手段和目的区分有误。问题情境创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手段必须为目的服务,它必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中心,因此迫切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能力素质,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并在实践中多研讨、多尝试、多反思,不断总结出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做法。更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切记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及亲身体验的,绝不能由老师代劳。
2.联系生活,尊重主体,创设问题情境
社会生活中处处涉及政治知识,《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教材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政治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多思考身边常见的社会现象,久而久之就会进一步印证掌握相关政治常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我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由于教学时间恰在重阳节,就以此为切入点,让同学们在课下完成下面题目,并在课堂上展示。
(1)查找与重阳节相关的诗词,如古代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近代的的《采桑子·重阳》——用各种书体展示——掌握源远流长的内涵。
(2)考查各地“重阳节”的民间习俗——视频、图片、文字展示——问题引申,谁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3)角色扮演——作为民俗学家考证“重阳节”的由来——掌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设计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激发了学生参与热情,这样知识的传授既自然又有效,更符合新课改理念——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3.学贵有思,鼓励质疑,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宋代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提问能力一直是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那么,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有勇气和胆量质疑和提问,就要使学生拥民主、自由、开放的思维空间。这样在教学中,学生才能够放飞思维,张扬个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也是问题情境创设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教学勇气》中,帕克·帕尔默指出:教学空间中,沉默和争论应该是并存的。文字在教与学中不是唯一的交流媒介——我们也可以用沉默教学。沉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反思所说过的话和听到的信息,而且沉默自身也是一种表达,是从我们自己、从其他人、从这个世界的最深处呈现出来的表达,因此我们需要更多耐心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教师应该尽己所能,提供分享平台,创造自主质疑的机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更是给他一个开放的空间,往往问题的解决,也会变得水到渠成。
4.学案导学,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抓手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语文学科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尤其在高中语文教学和高考备考方面,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验。这些传统和经验,就像接力棒一样,由前一届传给下一届。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用好课本,用活课本
高三学年里,完成新课教学不仅仅是会考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怎样正确理解语文学科的特点,怎样把握语文教学备考的规律以及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实现教学的目标。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按部就班、扎扎实实地做好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工作,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思维习惯和语文的综合能力。而要达此目的,用好教材,用活教材,就显得非常重要。
在多年的高中任教期间,我始终坚持以教材为载体,将新课教学与高考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目标明确。面对各种各样做法的冲击,我始终能够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学生,立足于语文教学及其备考的规律,做到不急躁,不冒进,不走过场。我的主要做法如下:
1.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指向。
教学目标的制定,关系到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关系到学生注意力的有效引导。依本人愚见,高三教学目标制定的原则不外是:教材的教学要求,高考要求达到的能力,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
2.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强调抓落实,讲实效。
一定的时间量保证了新课的教学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3.讲求教学设计的灵活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高三新课教学肩负着将新知识与旧知识链接、将课内知识与高考能力衔接、将新课教学目标与高考考点结合的重任,要完成此重任,必须在讲究教学设计的科学性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而讲求灵活性。
4.重视思路、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
5.充分发挥训练测试的评价反馈功能。
毋庸讳言,比起别的学科来,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更多的靠课内去获取、形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抓课外的管理上无所作为。相反,它要求我们将课内与课外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严要求,讲究科学,追求效益。在这里,充分发挥课内外训练和检测的评价反馈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发挥课内外训练和检测的评价反馈功能呢?
首先,应围绕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好训练的内容和测试的频率。其次,应精选精制训练测试材料。无论是一课一练还是一单元一测,都要千方百计地增强其科学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必要时,教师需要自己动手编制训练测试材料。再次,训练测试的评价结果要及时地反馈给学生,并注意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最后,将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将鼓励和启发的原则贯穿整个评价过程的始终。
(二)精选、编制备考复习资料,提高备考的针对性
向学生传授了知识以后,要使他们具备能力,还得通过相应的甚至高强度的训练,而这些训练又必须借助于有针对性的练习材料来进行。
(三)阶段性地落实查漏补缺工作
经过阶段性的教学和备考后,由于基础、听课效果、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必然会出现水平上的参差不齐和知识能力上的缺漏,这就需要做及时的弥补。
(四)讲求合作精神,打好每一场团体攻坚战
以上提到的各种做法,其目的就是极大地提高备考的效率,使学生切实地提高语文成绩,其出发点是协调好各学科的教学,务求让学生全面地提高各科的成绩,这本身就是团体合作精神的体现。
二、讲求创新,闯出语文高考备考的新天地
要提高教学备考质量,还离不开重视备考思路、方法的创新,也就是将创新改革的精神贯穿在语文教学和高考备考的始终。
(一)树立“大语文”观念
随着高考语文考试内容的不断改革发展,其综合性、能力性特点越来越明显。也就是说,高考语文是考查学生全面的语言基础知识和深层次的阅读、写作的能力。这些能力,既不能靠一朝一夕突击而成,也不能单靠一本语文书去解决,而必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学科内延伸到学科外,树立“大语文”观念,扩大学生的课内外阅读量,拓宽视野,激发探究的兴趣。
(二)因人而异,因时而变,正确定位
“一模”前坚持多做单项题,少做套题,利用好套题,就算是套题,也往往将其组合,纵向训练某考点。
6月份停课复习前,每周根据学生的通过情况,投放1-2个题目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反复强调“重复出成绩”,备考的每一阶段绝不为赶进度而走过场,留尾巴。
(三)切实抓好分类、分层次的辅导、培训工作
高三一开学,我们就根据学校和级组的要求,细致地分好层次,制订辅导计划,专人负责,合理安排时间,侧重抓培优和扶差。
(四)拓宽教学、备考的视野,增强备考的针对性
从近七八年的中高考语文试卷中,我们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都可以形成一种共识:中高考语文试卷的阅读和作文的分值、比重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多,灵活程度越来越强,对考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以作文最为突出,题型千变万化,新意倍出,越来越体现出一种创造性和创新性。针对这些情况的变化,就更加大了我们做好中学语文“读”、“写”这两块内容的难度,为此,我们就只能在中学课堂以“读”、“写”为主要板块,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充分调动课堂的一切积极因素,双向互动展开教学,拉近“读”“写”的距离,拉近课堂内容与学生兴趣的距离,拉近老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距离,将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地展开。
那么,如何发挥“读”与“写”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呢?
一、以情动人,景为人设。
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是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对象。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我们要充分重视学生情感在课堂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发挥出情感的积极引导因素和作用,以情动人,用情感的方式去感染人、打动人、鼓舞人。在目前的中学语文课本中绝大多数课文都带有主观感彩,这些课文或喜欢,或讨厌,或赞扬,或憎恨,或怡情于山水,或言物而咏志,语文教学工作者就要充分地把握课文作者所饱含的思想感情,将这种思想感情贯穿于融洽课堂情境之中,将学生的情感因素调动起来,营造一种课堂情境氛围,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充分把握作者的情感大意。这样也就让学生读懂了课文,调动了他们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发挥了情感因素的最大效能。
二、以“读”导读,以“写”练写。
目前,在中学语文课改形势下,课本内容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阅读的内容量增多了、范围变宽了、要求变高了。初高中语文课本中,散文、小说的量增大,尤其是诗歌的增多,更是中学语文课改下的一个特点。“诗歌”的增多不仅仅是一项延承文明的文化工程,而且也是一项塑造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工程,同样也是语文中心的重要部分。在近几年的中高考试题中对诗歌的鉴赏不仅是中高考出现的一大亮点,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那么做好诗歌的教学,其实也就抓住了阅读的重点。同样,中学语文作文应通过多练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当然“多练”不是一味盲目地、毫无目的地练,而应通过老师积极地去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延伸学生的想象平台,并同学生一起交流,在各自的视界中进行观点交流和思维碰撞,从而实现“视界融合”(The fushion of horizons),达成相互理解。这几年的作文题目尽管立意新异、视角开阔,有开放性和延伸性、创新性的特点,但只要狠抓作文基本功,不管作文题目怎样变花样,总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以扎实的基本功家创新的思维去赢得高分;也只有以“读”导读、以“写”练写,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一飞冲天、榜上题名。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 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2012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2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11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身正为范”从业准则,本人奉守“德高为师。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以思想者姿态施教”工作准则,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个性化处理,总是广泛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
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长沙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11月。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长沙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优秀代表,被推举在昆明市—长沙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雅礼中学主会场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长沙教育学院评为“长沙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欢迎。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分”由“管”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本人奉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从业准则,严于律己,光明磊落,温良恭谨,与人为善。以校为家,恪尽职守,勇挑重担,超工作量满负荷运行,常常为工作而废寝忘食。热爱学生,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不仅在课堂上坚持德育渗透,而且注重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全面关心学生,在学生评教中深受学生的敬重与欢迎,年终被评为“师德优秀个人”、“先进工作者”。
信守“以学习者身份从业,以思想者姿态施教”的工作准则,在勤于学习、耕读不辍的过程中苦练内功,在教学上不断超越自我。订阅专业杂志5种,全年购买业务书籍40余册,潜心研读;精心选购优秀的高三语文教辅资料15种,兼收并蓄,取精用宏。被评为浏阳市“百名读书积极分子”。正是在这样的读书背景下,本人立足于践行课程改革新理念、追踪把握高考改革的新动向,在教学设计上博观约取,追求“用教参而不囿于教参”的个性化处理,总是在广泛占有资料课件下载的前提下精心选材备课,形成了“纵横拓展,浅入深出,知能并重,激思启智”的语文课堂教学特色,所教语文课深受学生喜爱,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有可见、可感的良好发展,教学效果好。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多次面向校内外同行上教研公开课和示范课,所授公开课得到醴陵二中、浏阳一中等同仁的好评。被市教育督导室、市教科所选调,陪同教研员赴六中、一中等校参与高三教学调研并评课,并在全市高三语文教学研讨会上对公开课作点评。
立足“大语文大阅读”教学观,创造性开发语文校本教材。团结并指导本校5位青年语文骨干教师,主编并正式印刷出版了语文校本课程《悦读怡情拓智(第二册)》。该书针对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业基础、情感特质和文化底蕴,精心选文,由我确定全书的编排体例、章节设置、篇目选定,五位老师分别承担某些章节的导读设计和具体篇目的赏读分析,历校花网经一年半的反复删改、修订,终于在年底完成了这本涵盖了十个专题章节、选文超过150篇、内容总计28万余字的高中语文校本课程的编写。该书在青年同学中大受欢迎,并得到县、市语文届知名同行、特级教师、专家的一致好评。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学语文有效教学》获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月,被推选赴清华大学参加“市中学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首期培训,获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结业证书。12月,“市语文骨干教师高级研修•清华班”的优秀代表,被推举在“市—市教育交流合作研讨会”上,在雅礼中学主会场课件下载多功能厅,面向两市教育届领导、专家及骨干教师,上展示课《汪曾祺小说〈侯银匠〉文本细读》,教改理念鲜明,个性特色突出,得到好评。而本人也在同伴互助中开始了教学的整合反思,从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用语的锤炼、课堂局部精彩向整体厚重提升几大方面寻求新的自我突破。本人被教育学院评为“市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优秀学员”。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校花网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6-0042-03
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涵盖了春秋战国诸子的论辩,唐代的名诗,宋元的词曲,明清的小说;高中语文教材文字优美,在墨香的韵律中蕴含着永恒的语言魅力;高中语文教材思想深刻,凝聚着古往今来中外名家思想的精华。高中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有无穷的魅力。这都需要慢慢品味,细细咀嚼,在学习中切不可急于求成,囫囵吞枣。
然而我们失望地看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一线教师把高考语文的教学目标定为高考分数,只追求语文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教师们把教材内容一再压缩,为的是挤出更多的时间进行高考习题的训练。刻板的训练、功利的教学,让文学的美在兴味寡淡中岑寂凋败,学生则是对语文的学习烦而生厌,恹恹欲睡。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阅读优秀作品,能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学生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热爱生活、珍爱自然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的境界,而并非是高考重压下形成的僵化的语文应试技巧。
一、情境再生,唤醒沉睡的心灵
高中语文既美丽又感性,它蕴含了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等多种美。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感受到中华语言的魅力,进而徜徉其中,流连忘返呢?其中的触发点就在于情境的再生,通过教师煽情的语言,丰富的新闻资料,生动的情境营造,形象的多媒体展现,用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行为,灵动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把学生带入文本,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感受美、发现美,沉浸于文本的深处,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感悟。
在教学《我与地坛》一课时,笔者不断地思考:这些处于优越环境的“90后”的高一学生,他们如何能体味一个残疾人的生命感悟呢?如何能够引导学生由母爱转入更深层次的理解?于是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首先让学生勾画朗读描写母亲的句子,然后用多媒体展示了摄影师邹森的作品《母爱・地震》,同时配上煽情的伴奏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当同学们看到这位母亲的留言“宝贝,如果你活着,记住我爱你”时,大家都泣不成声了,情绪上受到了极大的感染。然后再进一步引导学生领会作为一个残疾人的痛苦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当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达到最高交融时,让学生讲讲自己与父母的故事,大家说得很动情,更进一步明确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实现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大大提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巧,也从对文本的感知到理解分析,再进入更深层次的文本解读,了解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能调动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唤醒了学生麻木的心灵,在学生与作者以及文本之间架设了沟通的桥梁,让学生由境生情,披情入文,走入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用心灵与作者、作品进行交流,产生了独特的内心体验,得到了丰富深刻精神领悟,提升了审美的境界。
二、探究质疑,唤起智慧的火花
加拿大著名课程理论专家大卫・杰弗里・史密斯教授说:“教师要保护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道路的环境条件。”阅读欣赏是学生自己的事,语文教师的使命就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求知,使学生突破束缚,放飞心智,为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体验铺平多种路向。
课堂上教师精心启发的问,学生探究解决的疑,都能够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让学生由表层阅读进入更深层次的阅读,思维得到发散,进而走进更为广阔的空间。
课堂的设问应涉及文本的方方面面,涉及对象的开放性,它需要全方位地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将学生引向教师事先设置好的樊笼。问题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学生思考质量高低。一个好的问题,一个真正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它能直接引导学生登堂入室,进入文本并引发、实现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对话。
在教学《鸿门宴》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你更喜欢刘邦呢?还是更喜欢项羽?学生通过分析不同人物的言行心理,找到支撑自己观点的论据,每个学生都有感可抒,有议可发。有的学生喜欢刘邦的虚心下问,细心周密,为实现大谋,坚忍克己,认为他具备事业成功的要素;有的学生喜欢项羽的诚实自信,光明磊落,认为大丈夫理当如此。在学习中,学生学会了分析人物的方法,也在阅读比较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人生观。
教师的设问还应营造一种平等的对话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在讨论中发表不同意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见解,在师生、生生平等的对话交流中,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在传统的教学中,“问”的权利掌握在老师的手里,学生被老师的“问”所牵制,思维处于被动状态。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应该和老师一起在课堂教学的推进过程中,互动提问,互相质疑,互相解读,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实现教学的多元对话。
在教学《阿Q正传》一课时,在播放视频时,有学生对“阿Q死了,他虽然没有女人,但没有如同小尼姑骂的那样断子绝孙,据考察家们考证说,阿Q还是有后代的,而且子孙繁多,至今不绝……”这句台词提出疑问,师生共同对这句台词进行了研究,慢慢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现实意义。学生也由文本中的阿Q联想到在当今社会上一些在上司面前点头哈腰,在下级面前颐指气使的人;有的学生还想到同学间的攀比之风;甚至有的学生反弹琵琶,辟出新意,在当今日趋激烈的社会中,有点阿Q精神会好过得多。学生在不断思考质疑中,走出文本,走向生活,更深层次地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新课程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教师要有效地引导学生从文本的结构、手法、情感等方面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提问意识,使学生不再满足于教师给出的现成结论或答案,不再满足于人云亦云,从而使思维活跃起来,打破定势,使学生在思维和探索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课堂中师生之间有效的互问,能引发学生不断地联想、想象,进而理性的归纳、判断,由被动阅读转为主动阅读,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让学生感到阅读的快乐。
三、走进生活,焕发语文课堂的生机
“一切生活皆语文。”高中语文教学如果离开学生的现实生活,就失去了它生长的土壤。高中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不要死死守着语文教材不放,要跳出语文教语文的狭隘的思维,积极建立课堂内外的联系,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使学生拥有充满生气的语文课堂。
课前的三分钟演讲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对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新闻阐发自己的见解,能够培养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引起他们心灵的激荡和情感的共鸣,和时代脉搏紧密连在一起。
课堂教学也可以和语文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中华经典诗文朗诵会、辩论、写对联、课本剧等,例如将《项链》一课改编为课本剧,通过对文本的再加工,学生能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课余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多种实践活动如“啄木鸟”活动,分为学习小组走上街头,搜集整理滥用成语、错别字、语法错误的广告词的现象,学生在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得到了培养。
语文实践活动还可与本地的文化结合起来。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民族博物馆,了解本民族文化和风俗,例如我们本地的少数民族――仫佬族独特的依饭节、走坡节和山歌文化等,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征文比赛,激发学生对大语文的学习兴趣和写作热情。
让语文走生活,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训练,视野得以开拓,情操得以陶冶,能够走向更为广阔的空间。
总之,一堂生动有效的语文课,需要教师精心的导,需要学生用心的学,抛弃一些功利性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真正参与至其中,才能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课堂上有笑脸了,学生学习语文有兴趣了,少了一份刻板与木讷,多了一份向往与探索,何愁高考语文拿不到高分呢?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使学生综合的素质以及阅读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保障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以及使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是高中语文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使学生积累一定的语文基础,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思维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一、激发阅读的兴趣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将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行充分激发,调动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使学生将自身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保障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首先,将学生情感的感受进行充分激发,将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行充分提升。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学生要经过亲身的阅读,切身的体会,自主的进行思考、归纳以及总结,与作者在情感的方面产生共鸣,获得情感的体验。这样,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对于阅读具备深刻的印象,学生进行阅读的兴趣就会充分提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进行有效提高。在兴趣爱好以及思维的习惯方面,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依据每一个学生具体的情况进行教学,不能采取标准的模式进行教学,对学生的个性要充分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对阅读产生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将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进行充分激发。阅读氛围的和谐以及宽松能够将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兴趣充分激发。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对于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同等的对待,避免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同时,在进行教学时,要对学生在行为方面的反应以及精神状态进行充分的关注,对学生的感受进行充分的分析,将教学的策略进行及时调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加强指导
(一)学生自主的探究
在这个阶段中,对于阅读学生具备不同想法,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阅读。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对于阅读的思路、阅读的角度以及阅读的方位,教师尽量不要进行干预,使学生能够依据喜好进行自主的选择。学生对阅读进行自主的选择使学生对自己具备一定的认识,使自主探究的方法与习惯得到一定的锻炼,为今后的阅读教学奠定相应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进行自主的选择时教师要进行相应的指导,教师对材料的收集与选择以及阅读的进度进行及时的检查,避免学生与正确的轨道相偏离。
(二)教师指导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仅仅依靠学生自主的阅读不能够将阅读的能力进行有效提升,教师还要进行相应的指导,使阅读能够有层次的进行,使学生在阅读的方面建立知识的结构,使阅读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首先,要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整体感知能力。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学生对文章具备一定的整体感知能力,对文章大体的内容具备一定了解;其次,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对文章的中心进行把握。进行阅读教学时,学生对文章的结构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对文章结构具备清醒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把握文章中心;最后,要引导学生对语言结构具备一定的理解。学生对语言结构具备一定的理解会体味作者写作时的情感,使感受语言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应试的阅读
目前,对人才进行选拔主要是通过高考,也就是说在高中教学中不能忽视应试教育。在阅读教学中,要进行高考的针对性阅读,使学生阅读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应试的技巧得到显著提升。在高考语文中阅读的方面,答案是开放的,但是与作者的观点以及文章的思想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解题的思路方面,教师要进行相应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在解题时根据题意进行合理的回答。
三、加强情感的交流
在教学的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学生,教师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要使教学活动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学活动能够达到目的,需要的是学生的努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做到:首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依据学生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学的安排以及设计要满足学生需求,只有满足学生需求才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阅读的学习,使学生在阅读方面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完成阅读的目标;其次,要将情感的交流加强。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动向以及感受,教师要充分的注意,依据学生的行为以及神态对学生思想的动态进行判断,在情感交流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积累以及思维的发展;最后,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体验要充分尊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学生会产生一定感悟,对感悟进行分析以及总结形成相应的知识。如果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体验,只是进行知识的讲解以及灌输,学生对教师讲解的知识印象不够深刻,很容易将知识忘记,会制约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阅读方面的体验要充分尊重,在对阅读的要求以及内容全面理解的基础之上,将学生学习的形式以及方式进行设计,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的知识以及能力,使阅读教学能够发挥实际的效果。
总结: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使学生综合的素质以及阅读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有效的进行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阅读的教学时,要将学生阅读的兴趣进行充分激发,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同时加强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能够对阅读教学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行积极自主的阅读,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提升自身的知识以及能力,积累一定的语文基础,保障阅读教学能够发挥实际的效果。
一、顽疾简述
简言之,高中语文教学顽疾就是高中语文教学系统在内外异常因素长期作用下,教学内容或结构形式发生异变或教学功能不全或不能很好发挥作用,以致产生或明或暗的不良影响的不正常状态。
针对顽疾,医学上通常做法是:通过诊断病因,找准病根,接着开出药方,治病救人。此法亦适于高中语文教学。通过对目前高中语文教学的病因诊断与剖析,及时并准确发现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知、行为缺陷,从而制定相应对策。
二、病因剖析
语文教学是个多维的系统,同人的机体类似,出现的毛病有轻重之分,亦有内外伤之别。下面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予以剖析。
1、教师方面
(1)课前准备:比如必修、选修课程定位不准,各方面教学资源缺乏,对学情了解不到位,备课不认真,文本解读不透,预设课堂活动不周全,编写教学设计过于粗糙甚至不写,作业布置超时超量、难易度把握不够,专业素养、心理健康知识储备不充分,教学工具准备不足,教学手段单一等等。
(2)课中教学:课中教学:不考虑学生实情,习惯于一言堂和满堂灌;主要让学生被动地看、听、读、记、写,学习无互动,无快乐;学生阅读不够,体悟不透,只能胡乱理解,架空分析;解读文本不愿作个性化解读;课堂活动松散零乱,学生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教师没起好“导演编剧”“穿针引线”的规划、引导、点拨等作用,缺乏教学智慧等等。
(3)课后延伸:不重视作业的评改与反馈,在量与质上大打折扣;习惯于照抄别人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参考资料,训练习题的设置过于粗糙,与学生实情不符,没有自主创新的精神;在教育教学观念上与时代脱节,甘做井底之蛙,不愿吸纳教学新理念,不去关注教学新动态、新发展;教学上按部就班,不进行教学反思,也不愿与同行研讨交流,习惯于单枪匹马、单打独斗等等。
2、学生方面
各种主客观诱因导致对语文本能性的不重视;没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或者说是预习不够充分;不喜欢多读多看内外读本;学习资源匮乏;上课不听讲、不记录、不思考,学习方法单一,体验深度不够;作业马虎,甚至干脆不做;课后用于语文巩固与提升方面的时间与精力少之又少,该背诵积累的落不到实处等等。
另外,学校管理、学科分类、教师引导、考试机制、家长意见、社会思潮等方面的关联诱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高中语文教学的活动开展及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
三、治疗药方
1、勤练内功本领,提升高中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育的成与败,关键取决于教师。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巨变,我们语文教师要紧跟发展步伐,活到老,学到老。要夯实自身功底,不断充实专业素养、提升业务能力。要及时通过各类培训、学习、研修、实践,熟练掌握高中语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教育诊断知识、心理诊断知识体系以及课堂教学技能技巧,借助“教学相长”、同伴互助、研训进修等途径不断丰富专业涵养,提升专业水平,力争成长为成熟型、专家型语文教育工作者。
2、注重教学反思,增强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造血功能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不断趋于成熟并最终成为反思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的重要路径和渠道,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只有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促使教师增强教学责任感,提升专业知识内涵,丰富教学理论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成就教学辉煌。
高中语文教师要落实教学反思,就必须以自身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改进教学行为为努力方向,以教学日志、教学案例、教育叙事、教后扎记、立体教研等为主要形式,借助新的教育理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知识内容体系、教学活动组织等的合理性与决策性进行反思、审视、分析和检验,从而得出结果,并及时将之用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学习――实践――反思――提高”螺旋式发展。这样一来,由于注入了造血功能,高中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就不再是止步不前,而是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了。
3、勇于科学诊断,实施个性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单靠教学反思解决教师的教学顽疾的确效果不是特别明显,还得有大量的行动与实践作支撑。受医学病理学启发,个人觉得应该勇于论断,运用个性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去治疗高中语文教学上的顽疾。
高中学生经过从小学到初中九年的系统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的个性倾向渐次明朗,学习兴趣与学习需求方面的差异也更明显了。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不好,可能主要是因为: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策略,存在阻碍他正常学习的心理、生理、环境等因素。因此,我们教师就要科学诊断,找准问题所在,以便开药方治病。比如,通过调查问卷、参考文献、行动研究、案例分析、观察访谈、经验总结等方法,开展一系列有关学生方面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性格差异、学习方法、兴趣动力、环境条件、智力因素等综合性研究,弄清学生语文学习实情,归纳分析相关数据材料,找出该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优势和存在问题,分析阻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科学论断,对症下药,制定学习问题个性化解决方案,及时反馈学生,并跟踪帮助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