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

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1 09:19: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七年级地理的课堂教学

篇1

一、七年级地理新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

七年级地理环境教育内容着重于全球性环境内容教育。七年级地理环境教育内容之所以着眼于全球性教育环境,是因为这一年级的地理的教学范围是世界地理为主要部分。众所周知,一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相关知识,分析这些知识与其他知识的差异,提出问题并研究解决措施,通过这一入门知识挖掘自身的兴趣方向,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七年级地理新教材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了解了世界地理概况和人口、经济、文化差异,才能从中发现问题,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七年级地理环境教育主要策略

想要研究相关策略,必须把七年级地理教材中环境的内容、特点研究清楚,并且从这些基本要素中找出地理教育大概念和环境教育之间的关系。研究出以上要素之后,通过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结合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来总结相关经验,发掘环境教育的主要策略内容,从而更好地完成地理环境教育的任务。考虑到相关经验,笔者认为七年级地理环境教育主要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教育实施的先导,环境教育思想的树立

现代社会,地理学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化的学科。学好地理,可以帮助一个人了解自然和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既不滥用自然资源、损人利己,又要保护自然,维持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在对自然资源的运用中,要讲求合理性。现在科学的自然资源观念是关乎全球伦理道德的重要部分,从这一角度出发审视七年级地理环境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学到地理环境知识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环境观来继续正确对待环境和资源。可以看出,这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并更好地加以运用的能力。这也是地理环境教学的指导思想。

2.环境教育实施的基础,环境教育内容的挖掘

上文提到环境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知识的掌握并更好地加以运用的能力,而环境的相关知识就是基础内容,在形式上体现为七年级地理教材。因而在培养学生能力时,要重视教材起到的先导作用。七年级地理教材的不仅内容上包括上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学生的环境观,而且格式上也体现得尤为突出,例如把环境保护单列为一章节。正所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不仅不应该破坏它,还应该继续维护和完善。作为地球赠予我们人类的一件重要的礼物,土地和自然环境从古至今维持着人类的生命,见证了人类的繁衍兴旺,所有人都应该认识这一点,并且尽全力去保护地理环境。

3.环境教育实施的保障,教师素质的提高

我国的中小学校,学生把老师当作榜样,老师让做什么都是很听话地顺从,所以老师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引导的作用,稍有不慎,就会误人子弟。提高老师的个人素质对于环境教育实施是一个强有力的保障,所以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才能顺应现阶段环境教育的实施要求。地理教学势在必行,所以教师应当起好引导和保障作用,使教育实施更顺利。

4.环境教育实施的方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教学形式演化到现在,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课堂为主、课外为辅。课堂教学是原有的传统模式,所以是课堂为主。在课堂上,同学们可以集思广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提问并且就问题进行讨论。另外,老师可以利用图片、地图、标本和模型等材料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课外活动具有灵活性,运用好了效果十分显著,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可能会出现对课堂学习的厌倦情绪,所以要课外为辅。地理环境运用课外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带动教学环境的气氛。可以开展一些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演讲比赛、诗朗诵、阅读分析和知识竞赛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自控能力。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带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亲身经历环保实践,进行地理环境各方面的调查。并且在这些活动之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结论和问题等的任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有了经验就会慢慢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养成这个习惯。

篇2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也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原意为“美好的语言”,传承至今它早已超越了语言文字学的范畴,成为一种象征着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符号。作为初中起始阶段,七年级的文言文教学是学生走进这种语言文字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最佳途径。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偏重于古诗的诵读和积累,初中阶段则重在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随着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深入都对起始阶段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目标。

对初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研究,重点是对学法指导的研究。有效的学法指导能帮助七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系统的学习模式,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起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如何帮助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尽快完成文言文入门学习,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是在起步阶段,通过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以中学生文言文入门阶段的学法指导为突破口,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为更深入地学习和传播传统国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指导的研究有助于形成全新的教学模式,丰富、充实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育教学理论。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赖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创新,七年级是文言文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以给其他语文教师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典型案例、理论经验、启发指导。

七年级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指导的探索可以采用以下步骤进行:

1.根据前期问卷调查的情况,确定实验班级和样本学生,筛选出文言文课堂教学实验中阶段性的研究重点;制订课堂教学研究实验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行动研究。

2.开展课堂教学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教师与学生的课堂行为来检验文言文入门学法指导的效果,依据课堂生成的问题对研究方案作出及时的调整与补充。

根据样本学生按照问卷调查和学习水平进行分组,确定小组负责人、发言人、记录人,明确在文言文课堂学习中的角色。

课堂教学中应结合同步的研究学案开展学习,学案中应贯穿学法指导,让学生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时选择对应的学法,同时在学案上记录学习中生成的难点问题。

教师将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和前期调查问卷中的困难点进行抽样比较,注意反馈问题的集中点,通过作业设计、课堂讨论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时间,观察学法指导的有效性、达成性。

3.开展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探索。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设计思路的体现,贯穿学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摸索出文言文学习的规律,并将学法延伸到对课外文言文的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运用学法进行探究式学习,逐步养成属于学生个人的文言文思维模式。

七年级文言文学习的学法指导研究是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总结,它不仅为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模式,而且是对七年级学生文言文学习方法和模式的有益摸索,从课堂引导式的学习到自主探究的学习,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言文,喜爱文言文。

依托课内文言文教学篇目,延伸学习内容,选取适合七年级学生阅读的课外浅易文言文,作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篇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分组学习的情况,确定样本小组并作为自主学习的研究对象,教师帮助学生确定篇目,指导学生设计教案和学案。

由合作小组推举的代表来实施课外文言文篇目的课堂教学,组织全班同学借助学案完成课堂教学。

教师从反映、接受、理解、配合等方面记录课堂效果,并将样本班级和普通班级、样本班级实验前后、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面加以比对,分析七年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的变化程度。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就自主探究式学习开展学习交流,分析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中的收获,适时调整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及时改进教学实验,积累经验,为下一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夯实基础。

篇3

本学期七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主要内容是“地球和地图”“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居民与聚落”“发展与合作”,希望该年级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由于我以前所教的科目不是地理,这一次是直接接触,而七年级的学生是刚刚由小学升上初中,对“地理”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地理又是中考的会考科学,分数带入总分,所以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就要求我,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间接了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为本学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把好目录,明确本学期的教学重点。

二、认真备课、上课,细致批阅作业

(一)、备课质量的好坏决定一堂课的效果,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我刻苦研究教材,查阅资料,学习各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手段。由于第一次参与地理教学工作,第一次接触新的教材,对教材的思想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把握不够,所以,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

(二)、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

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训练题做到精选、精炼,对出现问题的学生及时地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三)、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

每一个班级有六十多位学生,每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但我觉得是一种使命,深感责任之重,因为作业是体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的程度,对作业完成得较好的学生,我都给他们以很好的鼓励表扬,对完成得不好的学生,我不是打“x”完事,而是在旁边给予正确的解答。在课堂上还进行讲评,这样作业便成为我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使得他们认识到作业不能敷衍了事。

(四)、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篇4

课堂提问的方式是因人而异的,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的课堂提问方式是不同的,达到的提问效果也是大相径庭的。在七年级的地理课堂中,课堂提问常常出现低效甚至是无效的情形,这既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扰,又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了抵触情绪,教师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提问目标。因此,对地理课堂有效提问进行深入且细致的探索、研究,就变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七年级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进行详细、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一、n堂提问要层层推进,使学生学习思维得到良好发展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有时提问的问题过大,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教师为了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只好向学生反复地解释,结果把学生的学习思维搅乱,以至于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问题。

问题层次化,指的是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时,将内容逐步分解,分层次、由浅入深地一步一步进行问题设计,这样的问题之间具有极强的联系性,犹如一根连锁,每个问题是链锁上的链环,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能够不断增强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热情。所以,在七年级的地理课上,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我们要做到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如此,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例如,以七年级上册《中国的地势与地形》这一节内容为例,为了分析地形、地势条件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的观念,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我设计如下提问:

1.山区有哪些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课件展示教材“山地公路图”,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与观点,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观念。)

2.针对山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思考山区应该怎么开发和保护?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充分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3.人们在对山区进行开发利用时,除了特别注意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建设,还要对哪些自然灾害的发生进行预防和避免?又如何对灾害进行防治?

这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学生的学习思路会异常清晰,能够积极参与到对这些问题的分析、交流中,而且学生通过自身的主动分析、探究,得出来的结论更容易记忆。学生的学习思维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认知发展水平得到了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初步梳理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地理观念。

二、课堂提问要富有情境化,使学生对问题产生浓厚的思考兴趣

相对于传统较为直白、空洞、抽象的地理问题,学生对具有生动形象特点的问题更感兴趣。这就要求身为七年级的老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将问题以生动、灵活、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使提问变得富有情境化,这样,课堂提问不再枯燥化和机械化,而是充满了情趣,学生对问题能产生浓厚的思考兴趣,从而以欢快、愉悦的情绪参与对问题的积极分析与思考。

例如,我们可以将问题生活情境化。地理课程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将问题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能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的距离,使学生对问题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从而乐于主动探究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进而大大提高地理学习效果。如,以七年级上册《天气与气候》这节内容为例,为了引出“天气”概念,我用多媒体呈现了下面四句话:一年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天气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东边日出西边雨;气象万千。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以上四句话都与什么现象有关?说明了它的什么特征?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体验,联系生活实际来回答,我们可以借此引出“天气”的概念。之后,我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天气预报录像,提出问题:通常天气预报最基本的内容包括什么?天气预报图用什么表示天气状况?这样的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极为贴近,能够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意识到所学到的地理知识都是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用的,使学生体验到地理课程的学习作用和价值。

三、课堂提问要讲究方式策略,使学生迅速理解提问涵义

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提问的方式策略是极其重要的,它对于学生迅速理解提问涵义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师要讲究对课堂提问语言的运用。课堂提问,属于一种语言行为,教师在提问时,所用的词语需要仔细斟酌,做到精炼准确,提问的目的、范围必须明确、具体,如此,才能让学生准确理解问题涵义,进而找到回答问题的思路。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地球和地球仪》这节内容时,我们可呈现“经线和纬线图”,对于这张图片,如果我们这样提问“通过阅读这张图片,你能发现什么?”问题范围极广,学生根本不知道要回答

什么,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提问:阅读这张图片,请你思考:(1)经线和纬线的形状是否一样?(2)各条纬线是否等长,各条经线是否等长?(3)纬线和纬线之间是平行还是相交,经线和经线之间是平行还是相交?这样的问题,语言准确,意思简单明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学生有了具体的思考方向和明确的思考目的,从而容易探究出正确的问题答案。

课堂提问必须要把握好时机。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让学生由原来的愤悱状态进入到顿悟状态,让学生处于认知水平与教学内容不平衡的状态中,如此,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才会变得更强烈,提问的功能和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例如,我们可以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提问,如,在七年级下册《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这一节中,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的教学,我们可先提出问题: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是怎样的?这样,学生就会回忆七年级上册所学过的《气温和降水》中的我国降水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的相关知识点,进而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轻松理解,也实现了学生对学过知识进行巩固、对新地理知识进行深刻理解的双重目的。另外,我们也可在导入环节对学生进行提问。因为导入环节是课堂的起始环节,学生是否会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注意力是否能集中与此环节息息相关,在此环节向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能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极高的期待。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更多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对学生学习思维的锻炼、学生学习智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质疑与探索精神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七年级地理教师,我们必须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改变提问效果低效、无效的不良局面,促使课堂提问的价值和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篇5

捷克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一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与新教改所提倡的有效课堂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谋而合。“有效课堂”是我们教师的不懈追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课堂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

一、有效课堂的背景

我们如今的课堂教学仍然大量存在低效现象。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形式化,课堂上呈现出散乱的现象,如表面上自主合作,实际上随意开放探究,等等。学生出现上课闹哄哄,下课一场空。而课堂教学质量则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提倡有效课堂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二、有效课堂的概念

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有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可以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延深和拓展。

三、有效课堂的途径

1.创新课堂导入方式

创新课堂导入方式是有效课堂的起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情景导入,如我们教师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带着地图去旅行》这一课时,我们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入:暑假期间,家住浙江省温州市的我们准备和父母到福建省厦门市旅游。这是我们第一次和父母去那么远的地方,我们做了认真的准备,找来好几张地图。我们该准备哪些地图呢?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也采用故事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讲七年级下册“季风的影响”这一课的时候,引用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然后提问学生诸葛亮为什么会知道一定会借到东风呢?这个问题一抛出来,学生马上就会很兴奋地展开讨论,这样一来,马上就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学生想不认真讨论都难。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兴趣来了,自然而然就会融入我们的课堂,这样我们的课堂就向有效课堂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2.创设轻松课堂氛围

创设轻松课堂氛围是有效课堂的关键,法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也就是说老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使学生精神焕发、思维活跃。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带着地图去旅行》中如何设计旅游路线,我们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地向学生讲授教师在备课中勾绘出的路线方案,而是要与学生一起进行合作设计,在设计中教师应走进学生中来,和学生一起完成,并要用商量性的语气和学生探讨。

3.课堂教学资源生活化

鲁宾斯坦曾经指出: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各方面向他提出有重大意义的富有吸引力的任务,因而被他看作自己的必须亲自解决的任务,这比什么都重要,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只有植根于生活,同生活发生联系会显得有生命力。从《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特点看,我们教师应把教学场景还原为生活场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主要的内容是地理内容,教师平时要关注一些生活中的与教材相联系的地理现象。如,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从地球仪上看世界地球运动中的“北回归线,北极圈的知识点中牵涉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和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是学生理解的一大难点。在上课时可以利用好我们平时学生在家起床的时间进行教学,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内容。我在课堂中问学生:“夏季学期早上5点30分起床天已大亮,冬季学期早上6点30起床天才有一点点亮?”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可以很快理解: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这样就通过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理解难点知识,又学会用所学知识理解了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变化。这样,将七年级地理的学习内容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加大课堂的监督和管理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指出:“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他的这段话足以显得课堂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师生合理地利用活动时间,促进课堂活动的有序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提倡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难题,即课堂的管理。课堂秩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保障,否则课堂教学设计得再好、教师讲得再多再美也是徒劳无功的。

总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发展的过程,这才是我们有效课堂的根本所在。只要我们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因地制宜,善于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篇6

1、本学期我主要担任七年级4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由于了解4个班级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距离,因此本学期在教授4个班级的时候每个班级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式就出现了不同。总之,一个学期下来磕磕碰碰的,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每次都会细心的去探究,与同事们探讨如何解决。

2、认真备课,努力上好每堂课。

能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全册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要求,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学生。为此,我除了读好教师用书之外,经常上网搜索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包括课例,反思,经验,课件,试题和知识材料等等。

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上好每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我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向40分钟要质量。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紧紧抓住地图辅助教学的功能,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描图、填图、画图等方法,把知识点落实到图上,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他们逐渐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紧紧抓住教材中安排的“活动”内容,“活动”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又能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同学们在生动活泼、不受拘束的气氛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紧紧抓住基础知识的记忆,地理属于文科,文科的特点就是要背诵记忆,因此,我在课堂上,利用顺口溜、谐音、简明记忆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3、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初中地理学科的特点是它的综合性,区域性,它涵盖了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很多方面,兼有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内容,涉及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等部分。而多媒体网络本身就是一个突破空间限制的巨大的信息库,加之它强大的处理、综合信息的功能,这一特点在和地理学科教学的融合中,可以得到酣畅淋漓的发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对基本知识的落实和一些课堂上较难表达的地理知识、地形地貌、可以分专题到Internet的有关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声、像材料,然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组织课堂教学。这种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将大量的资料呈现给学生,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在说明地理知识时材料集中,简明准确,省时省力,从而达到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大大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4、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

5、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做到:

⑴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⑵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

篇7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教材是以地理学科为核心来设计,并融合其他人文学科知识。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区域的视角观察和思考社会,也要求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工具、技能和方法。地图作为重要的工具之一,在教学中利用好地图是我们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同时,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案,能够让我们教师的课堂更加有效。将两者有效地结合,做到以图为引、巧设学案,能够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学生对学习更有兴趣,知识也会更好地被掌握。

一、以图为引,开展有效教学

学案是我们开展教学的重要途径,它能够让学生以导学案为引导,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的导学案中,地图的使用能够使教学更加地有生气,也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一)以图为引,体现学科特色

地图被称为学习地理的第二语言,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使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学科教学的特色之一;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地图,正确分析地理问题,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地图往往能够把复杂、抽象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并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在学案中合理使用地图,使知识点和地图有效结合,在教学中以图为引、巧设学案既体现学科特色,又有利于学生形成统一的、系统的、完整的地理知识。同时也体现出教师重视地图等基本工具的学习和应用,把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人地观。

(二)以图为引,凸显主体地位

在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地图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工具,把地图巧妙地运用到学案设计中,使学案更简洁易懂,既能使学生很好地使用,又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因此,以图为引、巧设学案是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促进教学开展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大洲和大洋》一课中,我们可以把“七大洲和四大洋图”作为本节课教学用图的核心,让学生通过读图、填图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选取有效的课程资源,巧设导学案,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学习活动,体现“在做中学”的教学思想。

以图为引,让学生去读地图。这样不仅使教学活动不再枯燥乏味,也能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能够有效地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迸发思维的火花,思疑解难,最终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实现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此外,让学生在看图过程中形成整体观念,有利于对地图信息的整体把握。

二、巧设学案,提升教学效果

有效的学案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和实现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

(一)引导学生有效地预习与复习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巧设学案,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在课前开展有效的预习和课后及时复习巩固。

学生在预习中把教师提供的学案作为线索,在预习中发现疑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巧用学案,引导学生有步骤、有方法地进行读图和填图,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且能蛱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后及时复习巩固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手段。以学案为基础对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的区分并加以复习,能够很好地落实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促成教学目标更有效地达成。

(二)促进知识有效呈现

巧设学案,把地图作为核心主线贯穿于整个学案中。这样不仅可以把知识内容以地理特有的方式呈现,而且把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以地图的方式,生动、直观、清晰、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在讲述“世界五种主要地形”时,可以用简笔画来形象地表述地形,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五种地形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这种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比较适宜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达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篇8

新学期开学至今已快两个月。笔者怀着小心翼翼的心情进行着《英语(七年级上册)》每一单元的教学工作。在进行每个单元教学之前,笔者都会通读该单元各部分内容,从而做到教学设计时兼顾同一单元内有关联的前后内容。

以下就是笔者进行《英语(七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部分内容教学时所做的教学设计,其中既有教师预设与生成一步到位的,也有经过一次课堂教学实践后发现问题,经过修改后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特举例如下:

例一:

教学内容:《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 Reading (I)。

内容简介:此部分是关于阳光中学七年级(1)班4位新生的介绍。

教学设计如下:

Step1.Revision

1.The Ss practice greeting each other in pairs.

2.The teacher helps the Ss to greet each other in groups of three.

Step2. Pre-reading

The teacher shows the student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before reading:

①What are the names of the four students?

②The first two introduction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two. Why?

Step3. While-reading

1.The students skim the introductions with the tape recorder on and think about the above questions.

2.The teacher leads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above questions.

3.The students scan the four introductions, then complete the table below.

4.The students complete Parts B1-B3 on P9-P10 with the information in the table.

5.The teacher asks some Ss to check answers to the exercises from Part B1 to Part B3.

Step4. Post-reading

The students discuss which of the four students they like best. Why?

教后反思:

①在上课第一环节,先让学生复习前一天学到的两人彼此问候的方式,再由教师引导学生生成三人之间相互问候的方式。这样既起到了复习前一天所学内容的目的,又可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在“Pre-reading”(“读前环节”)设置的第二个问题即“前两段介绍文字不同于后两段”。学生在笔者的点拨之下,很容易就发现前两段“自我介绍”和后两段“介绍他人”表达方式的不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询问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能逐步培养起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在阅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根据要完成的不同任务,引导学生运用略读和寻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是有帮助的。

③对于内容丰富的几段文字信息,用简单的表格的形式体现丰富的内容,既能帮助学生轻松记住这些内容,又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比较。

例二:

教学内容:《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 Reading (II)(此处只摘录本节课教学设计中“Warm up”环节)。

篇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理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课堂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上,要实现以最少的时间获得学生的最大进步。

一、有效课堂的背景

我们如今的课堂教学仍然大量地存在低效现象。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形式化,课堂上呈现出散乱的现象,如表面上自主合作,实际上随意开放探究等等。学生出现上课闹哄哄,下课一场空。而课堂教学质量则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因此,提倡有效课堂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二、有效课堂的概念

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有效课堂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我们的课堂应该是讲求实在、讲求有效。学生既能学到并掌握知识,教师又能达到教学目的,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面对全体学生可以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延深和拓展。

三、有效课堂的途径

1.创新课堂导入方式

创新课堂导入方式是有效课堂的起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采用情景导入,如,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带着地图去旅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这样的导入:暑假期间,家住浙江省温州市的我们准备和父母到福建省厦门市旅游。这是我们第一次和父母去那么远的地方,我们做了认真的准备,找来好几张地图。我们该准备哪些地图呢?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也可采用故事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营造轻松课堂氛围

营造轻松课堂氛围是有效课堂的关键,法国著名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也就是说老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不仅能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使学生精神焕发、思维活跃。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综合探究《带着地图去旅行》中如何设计旅游路线,我们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地向学生讲授教师在备课中勾绘出的路线方案,而是要与学生一起进行合作设计,在设计中教师应走到学生中来,和学生一起完成,并要用商量性的语气和学生探讨,如,“你看这样行不行?”“如果不行我们应该怎么办”,还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对于设计得好的路线,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对于尚未成熟的方案,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千万不要打击学生,语言要和蔼,情感要投入,充分体现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3.课堂教学资源生活化

鲁宾斯坦曾经指出:教育的主要方面恰恰在于使人同生活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各方面向他提出有重大意义的富有吸引力的任务,因而被他看作自己的必须亲自解决的任务,这比什么都重要,由此可见,我们的教学只有植根于生活,同生活发生联系才会显得有生命力。从《历史与社会》的学科特点看,我们教师应把教学场景还原为生活场景,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主要的内容是地理内容,教师平时要关注一些生活中的与教材相联系的地理现象。如,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从地球仪上看世界地球运动中的北回归线、北极圈的知识点中牵涉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和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变化,是学生理解的一大难点。在上课时可以利用好我们平时学生在家起床的时间进行教学,从变动的作息时间表来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等内容。我在课堂中问学生:“夏季学期早上5点30分起床天已大亮,冬季学期早上6点30起床天才有一点点亮”,学生通过自身体验,可以很快理解: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这样就通过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理解了难点知识,又学会了用所学知识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变化。这样,将七年级地理的学习内容以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不仅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4.加大课堂的监督和管理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曾经指出:“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他的这段话足以显示出课堂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课堂环境有助于师生合理地利用活动时间,促进课堂活动的有序、顺利进行,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但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难题,即课堂的管理。课堂秩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保障,否则课堂教学设计得再好,教师讲得再多、再美也是徒劳无功的。

总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发展的过程,这才是我们有效课堂的根本所在。只要我们树立有效教学理念,实施有效教学策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因地制宜,善于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我们的课堂成为真正的有效课堂。

篇10

一、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深入解读和研究教材内容,确定好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结合各种教学实际情况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目标的同时,对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重组和优化.优化教学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打破课堂教学的程序化,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以教学目标为中心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把握课堂节奏.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相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我在开展这一章节的课堂教学之前,结合整章教材内容,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让学生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能够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及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增加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并引导其学会用试验的方法估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因而我在课程上结合这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进度,适当地调整其中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由简到难,逐渐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来.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回顾以往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以讲解为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而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条件随之不断完善和优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直观教学是学生获取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思维加工的前提,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在课堂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例如,我在教授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丰富的图形世界”这一章节时,为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圆柱、棱锥、球等几何体,并能够用语言描述出他们的某些特征,培养其观察和语言能力.我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大量的建筑及其他物体的图片,以此帮助学生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感受图像世界的多姿多彩,激发他们对空间和图形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思考及动手实践过程,只有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知识,也只有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知识才会升华.基于这一学科特点,教师可以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开展相应的课外活动,把数学知识带到实践中去.与此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问题的提出到解法的假设和论证过程,都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中去完成.由此教学活动在和谐、高效的氛围中进行,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状态,为其提供更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机会,学生才会学有所得.

例如,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走进图形世界”这一整个章节,教师都可以依据教学需要,组织学生运用生活中的几何物体、固体胶及剪刀等工具,亲自动手创造几何图形,见证图形的形成与重组.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开展此类数学竞赛,从知识的学习到动手实践,不断激发其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四、改革评价方式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教学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学生一学期的艰苦学习,最后却只是凭借一份以基础知识为主的试卷来评定,考非所学,极容易打击学生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积极性.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一改以往的传统评价方式,改革创新对学生的评价.

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平时评价和期末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平时评价可为期末考试成绩加分,平时评价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等活动进行评分,平时成绩主要以激励为主,参加数学知识竞赛、奥林匹克竞赛等,均可额外加分奖励.

总而言之,七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并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的平台,打造出高效的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篇11

xx年11月30日,在教育局的支持和鼓励下,在进修学校的指导下,我校七年级启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实验,面对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会写导学案;把课堂还给学生了,教师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了;学生展示水平低,花费时间多,进度缓慢,完不成当堂课的学习任务;有的同学自私,只顾自己学习,不参与小组交流和帮扶;课堂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小组交流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学生对加分评价无动于衷;------。等等困惑纷至沓来,大量的问题在挑战着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新事物的能力。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会严重动摇教师改革的信念,导致改革走向夭折。穷则思变,“研修活动必须聚焦课堂,提高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破解难题,实现突围!”学校领导班子达成了共识。

二、立足校本,统筹规划

通过反复听课调研、学习研究,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靠传统的零打碎敲的教研方式,如上几堂公开课、做几次讲座、外出观摩学习等,只能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必须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把校本教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

为了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领导,学校确立了“学校——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三级校本教研制度及“学年组、教研组”双轨教研制度。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责任目标分解到人。明确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教导处具体组织实施。为了加强学年教研工作,又选拔三位领导分别担任三个年级的学年主任。学校领导深入教研组和学年组,既确保了问题及时反馈解决,又确保了教研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附1:xx市第xx中学校本教研工作领导机构

第一责任人:xx(校长)

组长:xx(副校长,主抓教学)

副组长:xx(副书记,主抓党务工作)

xx(教导主任)

组员:xx(政教主任)

xx(副政教主任)

xx(团委书记)

xx(后勤主任)

附2:xx市第xx中学负责学科教研工作分工

xx:数学

xx:理、化、生

xx:俄语

xx:语文、微机

xx:政、史、地

xx:音、体、美

附3:xx市第xx中学负责学年教研工作分工

xx:七年级

xx:八年级

xx:九年级

针对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xx年12月,我们开始着手修改、完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等。 XX年3月,根据《xx市第xx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学校进一步统筹规划校本教研工作,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设计、开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使教研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