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09:19: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物理学习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09
在小学阶段对自然科学的学习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了浅显的了解,学习了相关的入门知识,而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正式进行物理学科的学习,初中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需要学生特别注意这门学科的学习,并且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好物理知识。好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的掌握非常有帮助,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探讨,指导学生把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教学方式很多,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新的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一、基础知识的记忆
物理学科中有很多基础知识是需要学生识记的,对公式、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结论等知识的掌握,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他物理知识,才能进行其他知识的拓展。不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忽略这些基础知识的记忆,认为物理知识理解更为重要,其实不然,如果不记住这些基本知识,就不能算是真正的理解物理知识,对基础知识理解的不到位,在考试中就很有可能会因为读不懂题目而失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要监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必须要求学生识记基础规律和概念,定时检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是学好物理的基本要求,没有这些知识的掌握就无法进一步理解其他物理知识。
在平常的学习中,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多积累物理知识。记忆是有技巧的,因人而异,一些学生早晨记忆好,一些学生则是晚上记忆好,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他们各自的不同之处,再引导学生准确记忆基础知识,从而不断巩固和整理所学的知识。在记忆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相关知识的联系点,从而形成一个系统,便于记忆。根据记忆规律我们知道,记忆是个遗忘的过程,先快后慢,只有通过不断地记忆和复习才能将知识掌握,所以,在记忆物理知识的时候,教师必须督促学生反复记忆、及时复习,这样他们才能更加全面的掌握这些定义、规律、定论,也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综合知识的运用
物理知识分章节学习,每一章都有新的知识的融入,也有旧的知识的再现,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所以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在对物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熟悉教材,注意把前后知识联合起来教导,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将前后的知识进行综合,将知识连成一条线,形成系统,使学生在不断地综合中发现学习物理的乐趣,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继而达到提高成绩的最终结果。灵活运用教材中的知识,把他们归纳总结起来,形成一个适合学生记忆学习的网络,能够让学生在物理的海洋的自由遨游。
做题是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薄弱环节,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所以,物理知识的巩固提高就要多做题。而在日常学习中,很多学生做题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根本没有意识到做题的重要性,在解题的时候也没有注意解题技巧,做完题后也没有及时反思归纳解题技巧,当老师讲解答案以后,就把作业丢在一边不管了。有很多学生都会困惑自己也在努力学习,老师布置的作业也都认真完成了,但自己的成绩还是一直没有提高,甚至感到对后面知识的学习越来越吃力了,这些都是因为学生没有做好题的缘故。做题是对自身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检查方法,当教师完成了知识的教学后,就需要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懒惰心理,及时开导学生要求他们认真完成作业,每次讲完的作业,要督促学生对错题的反思,对自身存在的不足加以改正。教师还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习有困难是正常的,面对学习中的困难要努力去克服,而不是退缩。在做题的时候,要注意解题技巧,明确题目含义,找准题目运用的基本规律、基本公式、基本概念等,要读懂题目意思,熟练问题,要不断创新解题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做到灵活运用知识。
三、结合生活实例进行物理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对人类的进步起到了很重要作用,如蒸汽机的发明,促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今天,我们发展的前沿科学,比如新材料的研发、“纳米技术”的研究等,都是同物理学有着很重要的联系。而同时,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很多现象,如雨是怎样形成的、鞋底为什么会刻花纹、电灯为什么会亮、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日食等,这分别可以用物理学中的热学、力学、电学、光学的知识来加以解释。因此,同学们应该了解物理是有趣的,物理也是有用的,应花一些功夫学好它。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下面我谈谈几点学习物理的方法指导:
第一,多阅读分析理解教材。
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有助于他们理解和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教师应使学生充分认识教科书的重要作用,并逐步引导他们学会阅读和钻研教材,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此外,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指导他们阅读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参考书和课外读物,如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辅导资料等,这样有利于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开拓视野,更加开阔思维和眼界。
第二,学习物理要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新编教材中指出:“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存在不可代替的作用。”
我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以做好演示实验为前提,增强实验的趣味性,为学生做好实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现象、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例如:学气压时,让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茶壶盖上都有一个小眼?这个小眼起什么作用?此外还要引导学生多细心观察周围实际生活、生产中及大自然中的物理现象并与课本知识联系。如学习压强、摩擦后,可以有意识地观察:日常生活中人们用针在缝被子时,为什么手上套上顶针箍,并经常把针在头皮上摩擦?使学生养成爱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第三,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教材是学习物理的基本依据,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物理课本文字精练,语句准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完全适合与中学生阅读、理解、探索。
教师在开始上物理课时就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新教材编排体系,首先要阅读课前问号和课题,了解问题的提出,明了问题解决的方向。其次是阅读小标题、插图和正文,读小标题可以知晓知识框架,插图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补足个别学生孤陋寡闻的现象。新编教材中的插图很多,且许多插图具有漫画特征,形象生动,直观性强,图文并茂,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要重视对插图的理解,指导学生结合教材上的文字叙述认真分析插图中的每一条线段、每一部分图示表示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问题,表示了什么物理现象和过程。学生会看插图,对掌握物理知识和理解物理概念是很有帮助的,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通过对正文的阅读,要抓住中心,认真揣摩每一个定义和规律的内容、物理意义,明确公式和定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如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要使学生掌握这一定律,需要学生认真做好实验,想象推理到位,同时应从文字上进行理解,知道物体在什么时候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什么情况下又保持静止状态。这一定律的适用范围是一切物体,适用条件又是物体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从而真正理解掌握这一结论。同时要指导学生学会对比联系。如在学习“比热”时,让学生回忆密度、燃烧值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它们在公式、单位等方面的共同特征,揭示它们都是“物质特征”这一本质,从而正确地形成概念。
第四,要学会应用知识,联系实际。
(一)抓好学生的入门教育
物理这门课因为和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学生在刚接触时往往有一种好奇心,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精巧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变学生的好奇心为兴趣,抓住学生的心,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比如,利用平时我们观察的现象:雨后彩虹的形成、纸盒能烧开开水、筷子插入水中的弯折现象等,使学生感觉到物理知识的有用和有趣,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学习物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不仅能使学生易于理解一些枯燥的抽象知识,而且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生动形象及直观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在提高学生兴趣方面有无比的优越性。对于一些不易在课堂演示的物理实验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来展现,可以把物理现象及物理实验的过程反复操作、反复观察与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此外,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对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师生在和谐共处的氛围中进行情感交流,能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态。心理学研究表明,活泼有趣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而积极的思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求知欲会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改善。
(三)亲其师而信其道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压制学生,不能有所谓的师道尊严。新课程标准要求师生是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是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学生才能热爱教师,才能听从教师的教导,实现亲其师而信其道。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学生喜欢哪个教师,哪一门的成绩就会好。所以,在物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从学习和生活上去关心和爱护他们,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给予的爱,这样学生感到了来自教师的尊重,自然就会喜欢你教的课,从而对物理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起来也就更有劲。
二、学生学而有法是保证
(一)用实验打好学习的基础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而且中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动手,所以有些学生看到物理的实验器材就想动手操作,尤其是一些男生更是如此。那么,教师就要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让他们在实验的操作中学习有关的知识。比如,在学习电学的知识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来连接一个完整的电路,灯泡不论是并联还是串联都能发光,但相同的灯泡并联和串联后发光的亮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就能用到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就有兴趣,也就有了学习下去的动力。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实际上是符合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学习的要求的,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寻找知识的真谛,通过实验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把教师的“教”转化到学生的“学”,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注重学以致用
教师要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有用,物理的知识尤其需要这样,要能让学生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物理知识很有用。我至今还记得我当时学了物理中的声音的传播以后,按照教师说的,自已在家里制作了一个电话的情景:在不同的屋子中用两个空纸杯,中间用金属丝连起来,就制作了一个简单的通话的装置,而且还做了通话的实验,很有效果。通过这样的简单的实验制作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独立创造能力,也从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实验的制作过程中,学生也达到了学用的结合,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质的提高,是一次飞跃,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授之以渔”,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了学生,也就使学生学会了学习。
法拉第曾经说过:“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对于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现象的观察,才能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我们不要视而不见,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观察水杯,从不同角度看,杯底深浅不同;杯中的茶叶大小不同,杯上的花大小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观察马路上的汽车,为什么挡风玻璃呈斜面?为什么夜间行车时车内不开灯?为什么载重汽车的车轮粗大而且数量多?为什么轮胎制有花纹?
留心处处是学问,请同学们留心观察,用心思考,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不断地提出问题进行思考。
二.勇于实际,乐于探究
物理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目标和方法,天籁只惠实践人。所以,应该勇于实验,乐于探究。我们要积极参与实验,老师做演示实验时,我们要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走进实验室做实验时,要自觉地培养自己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实验动手能力。此外,还要把整个世界当作我们的课本,看看利用身边物品,可以做哪些实验。多做一些小实验、小制作,搞一些小发明,写一写小论文,养成勇于实验、乐于探索的好习惯。
自然界中存在着无穷的奥妙,科学家是通过科学探究去认识它们的。科学探究不仅对科学家研究问题是需要的,对于我们学习物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也是需要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也应该像科学家那样,要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猜想假设。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或制定一个计划,进行实验探究,收集证据,经过分析论证,从而得到结论。
三.联系实验,联系社会
物理是一门跟实际非常密切的学科,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物理知识是从实际中来的,还要应用到实际中去。学习物理知识就是为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技能,说明解释一些物理现象,解决生活、生产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当然,对于初中生来说,联系实际,首先是要联系我们身边的生活实际。
要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不但关心身边的物理,还要关心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不但要学习科学历史,更要关注科学发展的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用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好物理既要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同时更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物理固然有复杂性的一面,但是只要我们抓住物理学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门功课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在此,笔者就想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学好中学物理。
一、要善于观察, 于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科学。这些现象包括力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和磁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现象。学习物理的主要任务就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使同学们知道和掌握,以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
观察首先要广泛,全面。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而,这些同学往往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实物感较强,思路较宽,比较容易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单纯地好奇于她五彩斑斓的色彩,而应注意观察里面有几种颜色?为什么有这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会是着这样排列的;打开收音机,不应只是单纯地听一听美妙的音乐,而是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元件?这些元件是怎样组和的?为什么通过这些元件可以听到电台广播?电台广播是如何发送的。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有的放矢,必将打消畏惧物理的心理,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
观察要有针对性。同学们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应该重视观察与已学的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初中学习了'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我们就要注意观察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压强与作用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象载重拖拉机的履带;载重汽车的后轮变成四个;刀磨快了才好切东西;以及钉图钉、缝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应该注意这些日常现象,并能将这些现象与'压强'这一概联系起来。久而久之,脑中必然积蓄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
观察还必须目的明确。俗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看到的现象,不应专注它的好看与新奇物理论文,而是应当找出这些现象后所隐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规律。例如:纺锤型的圆锥滚轮沿V形轨道向上滚。
我们不应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滚轮放在斜轨下端是不会自动向上滚的。我们只要知道滚轮向上滚时,重心是不断下降的,那么滚轮上坡的道理就会一下子明白了。另外,看到硬币浮在水面上,应该与液体的表面张力联系起来;看到肥皂泡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应该与广的干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观察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我们千万要忌讳对周围的一些现象漠不关心,不观察,不思考,这对学习物理是不利的。其实,物理上许多定律的发现和重大的发明都是源于观察的基础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建立在仔细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基础上的。瓦特在烧开水时,观察到水蒸气产生的力量推开了壶盖的基础上,发明了蒸汽机等。过去一些同学进入中学后往往觉得物理越学越难,这和他们长期困于书本之中,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和现象,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恐怕不无关系。
二、要重视实验, 勤于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说,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上的知识不够的,还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把知与行、脑与手结合起来。
中学阶段,学校十分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课堂上老师将演示很多的实验,学生也将做许多分组实验。对这些实验,对这些实验,同学们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明确实验的步骤。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认真实验,仔细纪录,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另外,同学们自己也应尽量创造条件,多做一些简单的实验。例如,学习了'重心'这课后,可用不规则的木板通过'悬挂法'找出其重心何在;学习了'摩擦力'这课后,可用向橡皮筋系在木块上,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物体的质量,看出水平面上摩擦力与重力间的定性关系……,这些实验对我们掌握物理规律是十分有益的cssci期刊目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可能都发现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十几年,我国中学生在国际上的一些著名的竞赛上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是一些重要的科技发明与发现却与我们无缘。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力度还很不够,还远远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动手操作潜能。
物理学习忌讳不重视实验,甚至不做实验,只凭主观臆断。这往往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作为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大概'、'差不多'、'估计'等等这些词是不应出现在物理中的。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往往印象是比较深的。通常人们往往认为触电是与电势有关的。如果亲自做过人体带电的实验,发现人体带上几十万伏的电势也不会触电,从而知道触电是由于有电流通过人体而发生的。
不依据实验,只凭主观臆断去学物理知识,这些知识必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学们必然觉得这些物理概念与物理知识非常空洞与抽象,必然会觉得物理难学。
三、要勤于思考, 注意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的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它的规律性很强,单靠死记硬背是学不好物理的,一定要勤于思考,增加理解,掌握其规律。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
勤于思考,首先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最根本的方法是在具体的
实际中加以培养和训练。每学过一个概念,要力图弄清:这个概念是怎么得来的?如何定义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和其他物理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学过一个规律,要力图搞清:这个规律是如何得来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是什么?和其他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每做一道习题,要力图搞清:这题描述的是什么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如何?该用哪个规律去解题?……只要同学们能够改变'上课记笔记,复习背笔记,考试全忘记'的机械学习方法,摆脱'为交差而作业'的被动状态,克服做作业'依葫芦画瓢'的做法,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由'勤思'而'善思', 由'善思'而'善进',不断提高我们分析、判断、推理、归纳和想象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物理。
实际学习中,有的同学解题时从容不迫,灵活自如,单刀直入,十分简洁;有的同学则迷茫混沌,步履艰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得出的答案却往往繁杂冗长。剔除学生天资的因素,主要还是'思'与'不思'、'勤思'与'惰思'的原因。俗话说'刀子越磨越锋利,脑子越用越灵活'。伟大的电学家福兰克林也曾经说:'用着的钥匙永远光亮',正是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相信同学们只要坚持独立思考,认真理解,物理会越学越轻松。
物理学习切忌张冠李戴。不注意规律的应用范围和条件,拿起题目就去'套公式、套类型'、'依葫芦画瓢',结果往往要出错。做物理题目要想到它的物理过程,不能把物理题简单当作数学题去解。
四、要善于总结, 把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规律理解清楚,切忌一知半解物理论文,模糊不清
各种物理规律总是寓于力学、运动学、电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形形的物理现象之中,它们联系密切又千变万化。因此,学习物理除了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外,也要学会总结,提纲挈领,把'厚书'变'薄',又要学会能举一反三,联系到与之相联系的知识,会将'薄书'变'厚'。这样,将知识系统化,纲领化,就如同鱼网一样,收的拢,撒得开,张网撒一片,收网几条线。物理知识必然既然有序,条理分明。
对于每一章的复习,勤于总结,首先要学会写一个'知识结构小结',可以包括:全章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些什么?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何?哪些是重点?这章学了那些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公式?这些规律是如何得来的?各概念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与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知识小结应当提纲挈领,层次分明,内容准确。小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文字型、方框图、表格式、树型结构等等均是可以采用的。
其实,小结的过程,也是认识再提高的过程。每次认真做完一次知识小结,就如同登上了一个新的高峰,立足高处,俯揽全局,奇景异观,尽收眼底。经过总结的知识,既易融会贯通,又便于理解和记忆。
物理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对所学的知识一切都模糊不清,各知识点混淆在一起,变成了一锅粥糊。遇到题目,觉得是这个知识点的,又觉得是那个知识点的,分不清楚,左右为难。现在有些同学觉得拿起题目无从下手,我想大概就在于不善小结,各知识点模糊不清的缘故吧。
五、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学好物理。
很多物理知识都来于生产生活,反过来又指导我们改进生产生活。因此,我们不应把物理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可以这么说:作一门纯理论来学习与研究,那样自然就会觉得枯燥无味。如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起来,更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收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12-02
初中生在小学阶段虽然接触过一些零散的物理方面的知识,但是却没有专门的物理课程,进入初中阶段后才开始正式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正式系统地接触物理知识,因此,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物理知识不是很容易,很多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不高,在学习中被动消极,特别对于很多初中阶段的女生来说,她们的理性思维稍弱于男生,学起物理知识来会更加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就应该要采取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便更加轻松更加快速地学好更多的物理知识。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根据自己的学习、教学经验谈谈物理学习的方法。
1.明确基本概念
在物理知识中有很多的专有名词,比如电流、速度等概念都需要经过专门的物理学习才能够对其有正确的理解,才能够对这些概念相关的知识进行透彻的学习。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学习的第一步,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想办法明确概念。明确概念的方法有很多,通过教师的讲解是明确概念定义的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在进行新课讲解的时候都会对概念进行界定,以利于对后面新知识的讲解,学生要抓紧在课堂上的时间尽量学好概念,再在课后进行复习就能够对其有基本的了解。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进度,对教师讲解的概念还含糊不清,那学生千万不能含糊过去,而要在课后采取各种方法,争取在头脑中形成明确的概念定义。学生在自己进行概念学习的时候,可以采取举例法,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通过某个具体的例子来理解概念,学生也要主动地向教师请教,要积极与同学们探讨,直到将概念弄清楚为止。
2.上课认真听讲
上课认真听讲是作为一个学生应该有的最基本的学习态度,对于初中物理这种难度比较大的学科,学生就更应该在上课期间集中精力,利用好课上的四十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尽量吸收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当然,认真听讲并不是说初中生要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坐的端端正正,不动手不动笔,而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师所讲的知识用自己的方法内化。首先,学生在课上要勤动脑,动脑也就是说要勤于思考,思维要跟着教师走,对于教师所讲的知识要有自己的思考,对于某个知识点懂还是没有懂都要有清晰的认识。其次,学生在物理课堂上要勤动手。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忆不是万能的,在不经意之间就有可能忘记,所以,在物理课堂上学生要将教师所讲的知识点认真地记录下来,以免忘记,以便课后能够全面地复习课上教师所讲的知识。最后,学生在物理课上要勤动耳。很多时候教师的授课都采取语言性的讲授方式,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就要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以免漏掉重要的知识点。
3.课后认真复习
课上的学习时间是短暂的,学生学习新知识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因此,学生就要利用课后的自习时间及时对课上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首先,学生在课后要重温教科书上的知识。一般情况下,教师所讲的知识都是基于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教材上的知识点是其他展开知识的基础,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所以学生课后复习的时候首先要再次熟悉巩固教材,扎实基础。其次,学生要复习课上所作的物理笔记。笔记上的知识点一般都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点的补充,是教师在经过多年工作、学习后总结出来的认为应该教给学生的知识,在教科书上找不到直接的文字性记录,因此,学生在课后进行物理知识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拿出物理课上的笔记本认真复习,丰富自己的物理知识。而且,课堂上做笔记可能会比较匆忙,有些知识可能没有记完全或者比较凌乱,因此,学生在对课堂笔记进行复习的时候还要对笔记进行整理完善,要让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后都能够看到笔记就能够清晰地回忆起相关知识。最后,学生还要在课后认真做练习。物理是一门需要较多练习才能够对知识有熟练掌握的学科,因此,学生在课后除了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必要的练习作业外,还要根据自己的薄弱点,自己在网上,在参考书上找一些相关练习题进行练习,以巩固自己掌握得不熟练的知识点。
4.理清物理知识的结构
物理知识不是零散的,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知识点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学生才进入物理知识的学习,不能养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习惯,而是要将头脑中的物理知识形成一个整体,让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猴子掰玉米,掰一个掉一个"。理清物理知识结构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学生可以试着自己建立物理知识结构图,将学到的知识按照某种依据划分成几个板块,再找到板块之间的知识的内在联系,并用括号,直线等符号标出相关知识点的联系,这样就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强大的知识网络,知识点之间紧密相连,不会有所遗漏。学生在初中三年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学习了初二的知识就忘记了初一的知识,学习了初三的知识就忘记了初二的知识,这是三个阶段的物理知识是紧密相连的,是前后相继相辅相成的,因此,学生要不时地将各个阶段的知识点进行整理融合,既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又达到整体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363-01
一般来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来学习物理知识的。教师通过物理材料,用生动的语言,把物理的现象、原理、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比较准确的再现。同时,借助直观教具(如多媒体、物理实验器具等),唤起学生对物理的想象,帮助学生形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的表象认识。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活动,理解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的本质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物理原理和物理推理等规律性的物理知识,最终应用于实际,形成一定的能力。这需要在物理学习过程中采用正确的方法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
1.感知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
在接触一门新学科之前,学生先要做的就是去感知这一门知识,感知这门知识的组成方式,感知这门知识的组成结构,感知这门知识的运用及其相关原理。只有先对这门知识在总体上有一个全面的感知基础,学生才能更好地将自己带入这门学科的学习中。同样,物理的学习也不例外。感知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1 注意力方面。集中注意力是学生感知物理知识的基础,这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一个核心。集中注意力是学生认真听课的一个前提条件,如果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那还谈何认真听讲呢?因此,根据个体自觉意识的参与程度,心理学将注意划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学生只有充分的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1 学生在课堂上要养成时时刻刻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如在物理学习一开始,就能立即集中自己的注意;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仍能保持高度地注意,不让其分散;当学习遇到困难或干扰时,能马上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强迫自己去注意物理学习;物理学习结束时,仍能注意保持紧张状态,学习有始有终。
1.1.2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要交替使用。单凭无意注意是不够的,因为学生不可能对整个物理学习活动过程都有兴趣,当遇到困难和困扰,就需要有意注意参与;但单凭有意注意则学习不可能持久。因为用过多的意志努力来维持注意会使学生很快疲倦。所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两种注意要交替使用。
1.1.3 培养学生适应各种复杂教学环境的能力。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每一堂课都会有实验来进行辅助教学,有时涉及到纯理论知识的讲解时,学生就会觉得学习的内容枯燥乏味,也就导致学生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提不起兴趣;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处在初中的学生心理尚未发育成熟,难免会对外界的一些具有吸引力和刺激性的事物产生好奇心,这样也会导致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因此,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教师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锻炼学生的意志,加强学生的自制力。
1.1.4 要教会学生注意劳逸结合。中学生学习时,在一个问题上集中精力久了,就会感到疲劳,注意力就会分散,学习效率就会降低。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指导学生在学习时注意劳逸结合。适当的文体活动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消除疲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一个优势就是可以利用一些具有趣味性、科学性的物理小实验来进行辅助教学。教师在教学时,如果发现学生们注意力开始涣散、不集中时,就可以让学生们亲身实践,做一些趣味性的实验,这样既保持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达到了劳逸结合的效果。
1.2 想象方面。想象就是头脑在感知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没有想象,就难以进行抽象物理概念的学习;没有想象,就不能理解物理所要表达的原理;没有想象,就不能认识物理原理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可以说,想象是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一种源泉,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酵母。因此,在物理学习中每位同学都必须重视想象力的培养。想象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1.2.1 打好知识基础,为合理的想象创造条件。任何物理的想象都离不开基础物理知识,发展物理想象力就要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物理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扩大知识面,积累生活经验,为想象创造条件。
1.2.2 将死板的语言文字和抽象概念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将一些物理材料、文字等形象化为一些小实验,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为身边常见的现象来进行学习和讲解。
1.2.3 参加物理课外活动,重视物理课外实践。课外活动是培养想象力的好天地。因此,中学生应该积极地参加一些与物理有关的有益的课外活动,如趣味物理实验等。同时还要多组织一些与物理有关的物理实践活动,让学生领悟到物理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理解物理知识的方法
2.1 树立整体知识结构。物理知识是一个有系统、有结构、有层次的整体,所以,在学习物理时,如果我们能够将零碎的片面的、甚至是杂乱的细节知识立足于整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2 用发展的观点学习物理。要让学生明白物理的学习并不止于在学校里的学习,用发展的观点学习物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好物理,而且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
3.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进一步学习的方法
引言:与初中物理相比,高中物理的内容更多,难度更大,能力要求更高,灵活性更强。一些初中物理学得很不错的同学,到高中后不能很快地适应而感到困难,很多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考就砸”,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弄清初高中物理的差别,找到学习物理的方法,才实现初、高中物理课程学习的衔接,学好高中物理。
1.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的区别
1.1 高中物理以变化的物理过程为主。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不同,初中物理大多讨论确定的状态,变化少。而高中物理则以变化的物理过程为主。这就要求在学习高中物理时要适应这种变化,学会对变化的物理过程进行分析。
1.2 高中物理更抽象。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
1.3 高中物理内容深度与广度增加。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1.4 高中物理更具有逻辑性。初中课程的问题多是单因素的归因的逻辑关系;高中课程的问题的归因则是多因素的复杂逻辑关系,且是以递进式、归纳式的逻辑关系为主。分析问题时还需较多使用假设、判断的推理逻辑手段。同时,初中物理问题的解决,对运用数学工具的要求不高,主要使用算术、代数方法;高中物理问题的解决,使用数学工具提高到了需大量使用代数、函数、三角函数、图像、向量(即矢量)运算、极值等方法的综合应用上。
2.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2.1关注新旧知识同化。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无论是教材理解方面、思维活动方面、研究物理的方法方面、完成作业应用的手段方面等,与初中阶段相比,存在着明显的梯度。仔细捉摸高中课程所研究的问题跟初中课程曾研究过的相关问题,在语言、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别,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在老师的帮助下把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顺利地达到知识的迁移,减少高中物理学习的困难。
2.2 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针对高中课程的知识呈现多以抽象思维为基础的特点,在学习中,应注意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快速形成抽象思维习惯,形成分析、判断、归纳、总结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早入高中课程学习的门道。例如:高一年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对加速度概念的确定,要分析此运动现象的特点(轨迹是直线,速度均匀变化),寻找速度变化量,寻找速度变化有快慢的规律,归纳出a=Δv/t的物理意义。然后再总结“a”的定义的要素,充分理解“a”的意义。实现从现象特点规律“知识点”的抽象概括。
2.3 重视物理研究能力。高中物理课程的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的最重要的手段。要能够从演示实验的观察中,学会研究,尤其要学会对有形的物理现象进行抽象思维,并能归纳结论,形成研究习惯,培养研究能力。如“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在课堂演示中,要充当研究者,从实验读取数据绘制图形寻找物理量的数学关系得出公式的程序实施过程中,把研究的任务交给自己,老师只是“引路人”,让自己来完成研究,得出结果。从研究中产生兴趣,形成研究习惯,训练研究能力。同时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4 提高分析问题能力。高中学生,尤其是刚进高一的学生,不会做题目的现象较为突出。认真做习题积极思考,上好习题课是分析问题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习题课中应该着重听思路、听方法。要懂得做题的思维过程是─―寻找问题现象、分析问题特点、归纳已知条件、确定所用知识、建立解题模型(方程或图形等)、完成具体运算。要明白解题的根据是什么?怎样联想?如何推算?要知道什么是归纳和演绎?如何进行判断等分析方法,要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以实现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在解题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事,所以,要抓住错误不放。发现错误是我们进步、提高的起点,许多错误是由于没有真正理解概念、规律造成的,找到错误的根源就使我们对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一步,这是根本上的提高,极为有用。
2.5 提高自学能力。要加强阅读训练,学会阅读,阅读教材时注意去寻找每章每节的知识点,注意寻找定律的成立条件、要素、结果等内容,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对课本阅读过程中要进行理解、有创见的,会灵活运用的现象。及时纠正死记硬背的现象,学会读书,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2.6 正确处理好练习题。有不少同学把提物理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搞题海战术。这是不妥当的,“不要以做题多少论英雄”,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益要高、目的要达到。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学过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巩固了你的缺欠,因此,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而对于中档题,尢其要讲究做题的效益,即做题后有多大收获,这就需要在做题后进行一定的“反思”,思考一下本题所用的基础知识,主要针对的知识点,选用哪些物理规律,是否还有别的解法,本题的分析方法与解法,在解其它问题时,要考虑把它们联系起来,得到更多的经验和教训。
3.结语
总而言之,学习物理主要是要理解,不要认为听老师讲解就会懂得物理,只有反复思考、不断探索问题的实质,才能真正懂得物理。同时要对自己自学能力进行培养,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对物理科的兴趣,掌握了物理这门实验学科与实际结合比较紧密的特点,经过自己不断的探索,一定会把高中学物理学好。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2-0124-02
叶圣陶先生有“教是为了不教”的论述,新课标也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符合学生心理特点、个性特征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想学、会学,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在这十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有这样几点体会:
(1)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初中阶段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条件是较为成熟的。
(2)当学生养成自学习惯且自学能力提高后,其它方面的能力和学习成绩也自然会提高。
(3)当今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只靠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是不够的,很多知识必须靠学生将来自学和实践去获得,这就显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了。
(4)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目前教学的现状来看,要切实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对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培养是关键。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下面谈几点学习物理的方法指导:
一、教会学生阅读课本,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应该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当中,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责任,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优势与劣势,有的放矢地加以加以指导,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他明确告诉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初中物理课本文字精炼,语句准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完全适合于中学生阅读、理解、探索。
教师在开始上课时就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按照新教材的编排体系,首先要阅读课前问号和问题,了解问题的提出,明了问题解决的方向,其次阅读小标题和插图,插图很多,且很多具有漫画性,形象生动,直观性强。学生会看插图,对掌握物理知识和理解物理概念是很有帮助的,能将抽象的物理概念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比如在讲简单机械一节中,开始有一幅胖子和瘦子用滑轮提起面粉的漫画,笔者就请学生展开想象把它变成小故事讲给大家听,他们很活跃,听课也很轻松。
二、常用物理方法的培养
学习方法的教育既需要潜移默化地熏陶,也需要有目的地训练。脱离物理知识对学生大讲学习方法,则犹如建设空中楼阁;埋头讲物理知识而不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则犹如给学生一堆砖瓦。因此,学习方法的培养应渗透在物理知识教学之中,只有根植于物理知识之中的学习方法的教学,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在物理知识的教学中,处处蕴涵着科学的学习方法。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建立常常运用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数学和推理、理想化等方法。如:在概念教学中,将电流和水流类比学生很容易理解,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常采用观察和实验加推理的学习方法,这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感受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建立概念、发现规律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自觉的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三、指导学生解题的正确方法及规范解题
做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学生复习、巩固、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人。教师必须正确指导,如在指导时,要求学生按三步进行:讲道理、摆事实、得结论。如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拨水,人就能前进,这是为什么?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讲道理),用手向后拨水,水则给人向前的力(摆事实)故人就能向前进(得结论)。通过训练学生就能掌握这一方法。在电学题目中往往由于电路中接入电流表电压表而使题目变得复杂,则指导学生把电流表看成一段导线,电压表看成断开的开关,这样电路大大简化。在讲解例题时要严格要求,叫学生读题2~3遍,找出题目的题眼,分清已知未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
四、穿插物理学家小故事,体会科学家的学习方法
一、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这也是物理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过程呢?
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使学生较为自由和灵活地进行自我追求、自我想象、自我创新。由学生自己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基础。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实际,应在“知识”上留有余地,并提供适量时间给学生提问,这样可大大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来发展并实践他们的高层次思维技能。以及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置疑诱导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任何科学学说的发现起初都是大胆猜想。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
二、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成功,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观察物理事实,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1)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通过实验演示,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
(2)用实验导入新课的方法,使学生产生悬念,然后通过授课解决悬念。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学生情绪高昂,精神健旺,注意力集中,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根据欲讲内容,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3)用具有惊险性出乎学生意料之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类的兴趣与好奇心紧密相联。培养好奇心的关键在于使新信息的刺激出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之外,即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
(4)把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跟物理实验联系起来,使学生感悟实际生活的奇妙和规律性。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通过演示实验,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可以使学生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三、初中物理学法指导的实施要点
(1)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在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制定认知、技能、情感、学法等方面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都能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成功的情感强化、内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势分步亮标,保护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并使其产生学习物理的良好的心理动力。
(2)根据学生层次合理安排座位。首先,根据各科考试的综合成绩把学生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其次,把“优”和“差”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安排在“参与者三角”这个区域内。某些学者的研究表明,位于“参与者三角”内的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表现得最为积极。把优差生安排在这个区域里,旨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有关的信息,作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依据。这样的安排也有利于优、中生和差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创造条件。
(3)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初中学生的情感特点是感情用事,他们的意志薄弱,毅力不够坚强,而物理学习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能力和理解能力,这与他们的知识和能力还较欠缺的实际有一定的差距,使学生对物理学习容易产生害怕甚至厌恶的情感。师生间的情感还直接影响知识的传送,影响学习的效果。只有融洽的师生情感,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诱发学生心理精神,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不好功课则愧对老师的内心体验,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果。
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要以自己对科学的极大兴趣和孜孜不倦的追求,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较高的教学水平,为学生做出表率,使学生处于良好的状态;其次,热切地期待、信任和尊重学生,教学要民主,让学生畅所欲言,吐露自己的心思和想法,从而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收集到有关的教学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自己的意识信号,启发、诱导和帮助学生不断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很多初中生认为物理难学,加上学习方法不当,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诸要素中最活跃、最直接的因素。只有当学生本身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转变他们错误的学习态度。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任何学科的学习,所学到的知识都是为了能在生活中应用。离开生活,一切学习都是在做无用功。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联系生活,利用丰富的感性教材进行教学。如生活中存在着的物理现象,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等。但是,如果让学生对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和常识给出一个科学的解释,他们未必都能解释清楚。此时,教师要运用物理学中的知识适当地引导学生,一一解释这些现象。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这些现象包含的丰富的物理知识,更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理论去演绎这些现象。如在太阳下,我们背对太阳,口喷水雾,就会发现瞬间的像彩虹那样美丽的色彩。这就会极大地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去探索自然科学,去领悟生活,为学好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电学”后,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200W的灯比50W的灯更亮?”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教师多整理这方面的素材,将物理中有趣的东西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就会提高学生对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细心发现生活中常见问题,提出问题。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创设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并通过实验、观察或是阅读教材等途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分组讨论或以实验检验等形式组织教学,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成为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加强实验教学,丰富第二课堂
一些物理知识是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的,做实验能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它们了。同时,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实际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克服实际困难,加强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提高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如在“长度的测量”的教学中,笔者让全班6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位代表,让其用同一米尺分别测量黑板擦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测量结果暂不公布,当所有学生都测量完之后,让他们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当大家看到6名学生的结果各不相同时,都很惊奇。这样做,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我们也要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全面提高学生多方面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