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1 09:19: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

篇1

一、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所指的是把物联网技术有效地应用于传统的农业中,借助于传感器以及软件,以移动或是电脑平台来控制农业产业的生产,借助于智慧同知识的结合,达成农业产业的远程可视化诊断以及远程控制、农业相关灾变预警等高度智能化管理的新农业,是新智慧经济在新农业中的一种合理体现。智慧农业在整个农业生产发展中其实已属于高阶层次,其有效地综合了互联网络及云计算、移动网络、物联网技术,基于RS传感技术以及CIS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而组构为3S技术,基于无线通信网络促使农业产业的生产环境达成了智能感知及智能预警、智能分析、智能决策、专业技术在线指导等等,为社会的农业生产给出了精准化种植以及可视化管理、智能决策。

二、农村电子商务对于智慧农业的实际作用

1.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使得农业的供需达成对接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能够有助于农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及结构的调整。其一,农村电子商务能够使农业产业达成智慧化,经营模式网络化,管理工作高效化,服务过程便捷化,基于科技进步的作用,劳动者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使得农业产业的生产经营模式得以有利转变,使农产品具备更高的产出效率,确保产品更具安全性,达成生态农业的有效培育,对农业资源环境稳健发展的路径加以创新。其二,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使得向上、下游铺展的产业链更快建成,可使得产业链的上游中的各个主体如数据信息服务以及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产业链条下游各个主体如销售及物流、外包售后等构建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为产业链条的中游生产经营主体准备更具精准化程度的高质量服务,将供需匹配度有效提高,对个性化以及多样化的实际消费需求予以全面的满足。其三,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使虚拟农业以及信息农业更快成真,将基于数据的应用深入分析及决策、管理、服务过程的机制有效完善,使得信息本身在农业产业中的整体应用价值确切提高,保障农业供给侧,对需求消费加以有效引导。

2.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可促使农业智慧式经济形态生成

农业电商可以对农产品的供应链予以优化,使得农业成本压缩。农村电商平台所具有的优势是及时、高效率、零边际成本特点的信息传递,可在商家及海量的消费者间构建一个直接的通道,基于沟通与交流、谈判来达成交易,使得海量的消费者可远程化地手动挑选海量商品中的需求商品。除了将交易范围远远扩大外,还可将交易的成本降低。此外,农业电商还可为仓储以及物流、配送业务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大数据,实现大数据的共享,使物流线路以及资源配送被有效优化,完成产品的精准传递,使农产品的整个物流运输损耗以及中间成本大幅降低。

三、基于农村电子商务的智慧农业发展路径

1.构建混合纵向为一体的体系

(1)建立线上及线下互通的虚拟平台因为农业产品有着色香味美的优势,线下需构建起公司和园区、农户三方联合的组织,在此之中公司为三方中的主体,它应当针对技术应用以及产品研发工作,生产资料的物资供应,智慧系统的构建以及使用,农村农业产品合理销售渠道的构建,农业资金融资活动的有效组织编制出统一的规划方案,做好园区设计工作。园区是农产品实体展示及交易活动的集散地,因此场地上需和要求相符,服务要组构全面和高质量,技术上需足够先进,管理工作尽量现代化以及科学合理。农户的组构部分囊括了农业联盟及生产合作组织、一些个体,具体负责的内容包括了农产品种植以及加工养殖等。线上需借助于移动网络以及互联网技术,建立起农村电商平台,此平台将农业产业链条的上中下三层中的全部主体及业务、服务所需的功能于一体,达成数据的海量收集及有效分析,为农业产业经营给出合理的预测以及相应的决策基础,服务于生产及加工、研发过程,为其提供技术以及功能,为农产品的高度流通提供了强大的新媒体推广营销服务以及物流快递服务。(2)构建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所指的是突破传统农业作业中的耕种及收割、存储与销售的模式,构建出“品牌与标准相融,加规模化”的农产品经营体系及运营模式。在其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究竟是成是败,这由产业链的整体效益来决定,而产业链的整体效益又需靠经营体制来提高。在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中,品牌无疑是农业产品经营获得制胜的关键,没有品牌就无法促进产业链的整体价值全面提升。

2.构建云服务联盟模式的农业产业链

在构建了优秀的农业电商平台后,即可把农业产业链上具备了共同的战略利益的这批企业联合起来,组构为联盟模式下的利益整体,在博弈中达成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持续博弈,多方一同来抵御商业化风险,使利益尽量地扩大。(1)信息链帮助产业链上的各个主体实现可靠的数据信息共享为了更快地融入到当前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之中,使农业在尖锐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应有优势,链条上的各方需协同起来,共同建立起一个共享化的透明化产应链体系,确保农业生产在整个过程中(生产前中后)能够始终信息畅通,并始终共享。在这个链条上,可对农业经营的全过程中的数据以及市场反馈的信息加以搜集,同时做好高效率的加工处理以及分析,以使得产业链上的整条信息链能够完成市场调研以及分析预测、选种育种,经营主体在生产链上可以依此完成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标准化种植养殖以及科学加工。而需求方则可通过移动端以及PC端设备来对产品溯源,对产品的全流程(种植过程及养殖过程、加工过程,配送过程)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摸清产品达到标准与否、原生态条件满足与否、质量达标与否。科技链能把农产品经营方的具体需求准确掌握在手,展开技术专利方面的研发,在农业经营的过程中加以应用及推广。运营链可在电商平台上,将营销范围扩大,提供外包服务并找到精准定位的营销对象。通过农产品电商平台,物流链能够和生厂方及供应方、销售方等完成各方交流、沟通,并设计出最优秀的物流配送方案,把商品快速便捷地转移到位。(2)科技链能够为农业产业的智慧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科技链可帮助在农业经营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网络技术及生产加工方面的技术,对农业经营的方式多做创新,使得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达成自动化,实现标准化的耕种养殖,规模化地做好集约化的经营,由销量定产量,节省人力及物力,降低整体上的成本。经过对于种植农场的实际调研已知,因有机生物肥以及环保类农药的大面积使用,除了使得伤害降低外,还确保了农业产品达到了健康及绿色、安全的标准。据有关数据的统计,在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以无人机的应用来实现农药喷洒,除了对农资资源有效节约外(大概节省了30%的农药以及97%的水),还大幅度地减少了成本(大概降低了一半),并且可促使利用率大幅提高(超过85%);在农业育种育苗的具体过程中达成智慧农业,借助于计算机及自动化的设备,以科学数据以及良好配方来完成种植及养殖,可使亩产量大幅提高,使供需对接不再产生过大的差距;借助于3S技术对耕种及养殖达成智能化作业,参考一些标准的指数,对温度及光照度、湿度作出调控;跟踪并且收集有关的数据,加以分析和处理后,作出反馈,并且定时和定点地作出调整,同时定量地展开作业;采纳移动式机器人及收割机,收割农作物,使效率大幅提高,节约整体成本,规模化地进行作业。

3.智能运作体系的建立

篇2

随着5G通信技术,低时延、高速率、高可靠的通信传输方式,将彻底打破传统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传统的产业结构,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创新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实现传统产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当前,信息通信技术已经向各行各业融合渗透,随着5G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领域内各个经济体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趋势也将加快。探索5G与传统产业相结合的应用建设,将为产业发展带来新动能、新模式,引领产业升级,带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xxx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十三五期间,我区互联网普及率由51%提升至目前的105%,农村互联网覆盖率由达到100%,城市移动互联网完成3G向4G的过渡,新建(含改造)5G基站273座,5G信号覆盖城区87.34%面积。5G通信技术在我区远程医疗中得到有效运用,xx医院、xxx医院已建成5G远程诊疗手术系统(远程心电诊断),并顺利投入使用。

二、5G应用的类型和特点

相比4G网络,5G网络不仅传输速率更高,而且在传输中呈现出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的特点。通过叠加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等技术,5G与工业、医疗、教育、车联网等垂直行业的融合发展,将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底座”。

目前,5G应用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类是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主要体现在移动的场景下享受VR及高清视频、高画质游戏等应用,实现更丰富的现场互动已经更真实的远程直播。

第二类是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MTC),主要用于物联网接入,支持万物互联,包括视频监控、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城市等。

第三类是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RLLC),主要应用于车联网及产业互联网,实现如无人驾驶、远程工业控制及远程医疗等应用。这个领域目前成熟度还较低,需要时间进行技术积累及产业整合。

三、5G示范应用探索

基于5G的特点和应用类型,结合我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探索5G示范应用。

(一)黄河流域生态治理

5G在智慧水务和生态治理中,主要是利用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对河道及周边环境质量数据等管理要素进行全面的感知、采集、传输并进行存储、分析处理、深度挖掘和数据共享,最终实现智能决策、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一是全方位监测,实现环境与平台、平台与人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将污染源的数据、成因、位置、图片传输到系统中,发出警报,避免出现污染事件发生但没有及时发现的事故的出现,多个城市之间可以实现联防联控、共享数据、共同决策。二是无人船巡航,不间断走航监测实时回传数据,将拍摄的环境状况及水质数据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至平台及终端,达到VR实景感知和实时观测处理。三是智能处理,当监测器发现污染源时,可以实时传输相关信息给智能机器人,让智能机器人自动前往污染地进行处理,甚至可以抓获破坏环境的不法分子。

(二)智慧教育

利用5G的稳定可靠的高速率传输优势,VR/AR 与教育结合呈现的全新的教学体验,可极大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及对知识的快速吸收,为师生提供互动化、个性化、沉浸式课堂教学体验,进一提升我市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可视化、形象化,为学生提供传统教材无法实现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在科学实验方面,可以突破实验条件限制,建立虚拟实验室,可以重复进行安全有效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得到更为直观的实验反馈。二是远程互动教学,与知名高校、企业、研究所等建立合作教学模式,开展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有质量的教育目标实现。三是人工智能教育,通过摄像头收集教学过程中的视频数据,对学生行为和教学互动情况开进行识别和分析,帮助学校进行更细致的教学评估和更合理的教学管理工作。

(三)智慧旅游

5G应用将对景区资源保护和景区业务管理、游客服务、品牌营销等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信息化改造和运营,提升景区的核心竞争力。一是丰富景区旅游体验。通过旅游景区高清直播展示我市旅游风貌,提升宣传力度;利用景区现场VR体验,加强我市各个景区的紧密联系,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搭建智能舞台,将奇石山等景区的舞台表演同步在我市各个景区全景展示,提高演出质量,吸引更多游客。二是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基于5G的景区客流量监控可以实现真正的实时性,提升应急指挥的时效性;通过游客画像和业务模型可以精准匹配潜在游客,定制个性化的旅游攻略,为游客提供游前、游中、游后的“私人定制”全方位服务,增强旅客旅游体验,带动周边酒店、餐饮等产业发展。

(四)工业互联网

5G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还在探索中,目前较为成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车联网、自动驾驶等领域。未来将利用5G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的特点,加强工业生产全过程监管,降低成本,提升成品质量。一是通过传感器、高清摄像头和3D工业相机进行生产过程数据采集,替代仪器仪表的部分功能,能够更精确地进行工业测量以及在恶劣环境下有效收集数据,帮助企业及时解决生产风险、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二是打通企业的各个流程,实现从采购、设计、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的互联互通与分布式管理,实现资源按需配置,帮助企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三是工程机械远程控制,通过“工程机械驾驶室远程控制台”和“真实工程机械现场实景屏幕”来对远端工程机械进行远程驾驶和操控,解决在偏远、有毒、有害等特殊场景作业时人员成本高、危险性高等问题。

(五)智慧农业

篇3

一、成立领导机构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班,实行责任分工,通过收集资料,下乡调研,征求意见,开门问策,进行科学谋划。

二、制定工作思路

根据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规划思路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以“6个提高”为目标(1、提高农产品质量,2、提高产业效益,3、提高生产效率,4、提高农民素质,5、提高市场竞争力,6、提高农民收入),以“十大举措”为抓手(1、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行动。2、实施高效种养业发展行动。

3、实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4、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5、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6、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培育行动。7、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8、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9、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10、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开展情况

篇4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631074

智慧农业就是指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积极使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服务这4个方面进行改造升级,从而实现农业的精准生产,进行科学管理,通过智能控制和网络经营获取高效的信息。换言之,就是将农业的发展往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智慧化、服务信息化的方向推进。

1 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作为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的重点

农业的物联网主要包括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3S等方面,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方式,物联网的发展,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的功能的改善,例如环境感知、数据传输、智能控制、远程服务、决策分析等;还能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也能为农业生产调控提供科学的依据,也能达到提高农产品质量的目的。农业物联网应用的发展应重点突出园区示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针对这个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加强农业园区的示范引领的作用。这就要求将现代化农业园区管理服务的信息化综合平台作为重点建设对象。立志打造新型智能农业建设的榜样;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在生产领域的加快使用。主要是进行设施农业的建设,例如水产养殖进行规模化饲养,建大规模的蔬菜园设施等。目的就是为了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发展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展开新型农业的发展。

2 将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作为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网络化的突破口

所谓农业电子商务,就是指加快农业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以及优质产品的发展,与电商进行合作,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完善,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建立三级电子商务运营网,发挥农业部门以及一些其他与农业相关的组织的作用,用电子商务带动农业的发展,并且与农村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共建共享。要促进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要点:加强辅导培育。积极建设市、区农业电商的创业中心,实现创客和孵化功能的一体化,可以进行农业生态园建设,对温室大棚物联网技术进行推广和宣传,并通过农业电商创业中心,在创客空间网上对创客进行全程的辅导和全程跟踪。深入发展实施农业电商人才的培养计划,引导更多的农民进行网上创业,在网上进行农产品的销售,培养专门的农业电商商务人才,让专业人才对农民的网上创业作出指导;推动聚集发展。进行农业电商飞累的相关的网站或软件的分析,并开发出适合使用的电商网站或是软件。一定要加强与第三方电商的合作,在网络上进行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和推广;鼓励有条件的区积极建立镇街农业电商服照荆辉诜⒄古┮底试吹墓程中加入休闲农业的发展,拓宽农业电商的发展道路,完成农业产业链的优化升级;沟通平台的建立。可以进行农业电商创业沙龙的活动,通过围绕新鲜安全的农产品、休闲农业等农业电商发展的热难点,农业电商主体、农业部门并联系专家对现存的问题,对如何稳定发展进行意见交流,制定出适合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最佳方案。

3 将大数据的开发与应用作为推进农业管理智慧化的基础

推进农业智慧化管理,重点在于农业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目的是建立智慧农业综合化的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功能是信息的采集、监管与监测、科学服务、统计分析等。整体、整合、实用、实惠是农业智慧管理应该要吐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市农业智慧中心的建设。主要是进行“一中心,多应用”的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建立电商网站、建立农业物联网检测平台等。主要目的是开发多层次数据开发系统,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水平;进行行业性信息化平台建设。主要目的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生产出安全高质量的农产品和水产品。面对这个目的,可以加强农业方面的专门、因地制宜并从实际出发制定合适发展的管理方案、加快建成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形成示范性的行业性信息化技术;农业数据的开发和应用。可以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对农业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开发和应用,从而加强大数据的应用,根据大数据进行决策、指挥和调度,达到提升农业信息化管理服务水平的目的。实现各方面数据在整个农业系统内部的开放应用,积极做到共建互享,进行优势和劣势的互补,实现数据的交流应用,推动农业服务管理向网络化、快捷化、高效化发展。

4 建立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作为推进农业服务信息化的有效保障

建立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主要是加强基层农业的综合服务体系的建设,从而达到提升农业在科方面的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及加强农业执法的目的,但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各类农业公益的信息化水平。面对这些问题,可以引导高校、科学院等组织紧紧围绕农业服务进行产业升级,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为农业经营提供有力的发展信息,加快发展构建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等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脚步。扩大农业信息服务的试点,进行资源的整合,加快功能的升级,形成合作共赢的为农服务信息体制。进行益农信息社的建设。主要是了为了更顺利地推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的进行,达到资源的进一步的整合完善,积极主动地与电商平台进行工作的对接,从而为农民提供便利的公益性的服务。要加强与京东、邮政等网络和市场主体的合作,创建“三位一体”机制,即政府、服务商以及运营商的合作,构建公益与市场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的发展模式;加大网站对信息传输的力度。对农业政务门户进行更多的网络建设,促使行政权力可以开明的进行一级实现公共服务项目的在线办理,优化政务在微博以及微信客户端上的信息服务,使农业的信息服务更加的及时,更加的具有针对性。重视对市场价格的监测以及信息人员团队的设立,推动镇街在信息报送方面的进展。对市场的价格信息进行仔细的监测和反馈;提高信息服务的水准。优化农业信息服务系统,重视农村信息人员团队的设立问题。稳步的促进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的设立,对农业科教系统当中相关的资源进行汇总,将经济和科技融合起来,尽最大的努力推动现代的农业发展。

5 设立全程可追溯平台

最近几年,农业发展不断被食品安全问题所限制。为了实现质量追溯以及给予消费者安全保障,可以利用农场智能化管理平台,建立绿色履历追溯系统。该系统能够自行设立履历模板,建造二维码标签,而且可以把所有的标签都粘贴到农产品上,而消费者只需使用手机对该二维码标签进行扫描就能看到质量追溯信息。标签和地块的产量是一一对应的,一个农产品对应一个二维码标签,对所有的农产品都可以实现质量追溯。农业信息主要为农产品的信息以及产地的环境信息,比如空气质量和水质等;农场管理信息就主要为农场的主人以及农场的种植者和负责监督的人员等信息;农事信息主要为预防病虫害的方案以及农事记录与农药残留的检测报告等;营销信息主要为加工、物流以及销售。在设立农场智能化管理平台以后,可以进行整体的规划,增加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问题以及环境的污染问题,优化土地资源的质量,设立更为标准的流程,进行规范化生产,减小管理的难度,增强管理的效率。既要使专家能够非常便利的进行远程的咨询与指导,还要和与之相关联的渠道商进行对接,使消费者能够以最低的r格就能买到优质的农产品,这样可以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和预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减小了风险。

6 结语

我们国家的农业发展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农业到智慧农业的跨越,但在农业的发展过程中还是有很多的困难,应该怎样以更宽的角度来探究智慧农业的发展前景,这对我国农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有着导向的作用。所以,设立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智能全产业链服务系统,要进行种植生产以及渠道对接、追溯服务整个过程的服务,研发新技术和新模式并积极地运用到实际中,这是我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

参考文献

[1]韩秀艳,孙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路径设计及其优化策略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16(12).

篇5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而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距离2020年底只剩下1年时间,脱贫攻坚已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笔者认为,虽然我国农村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在变小,农民也在减少,但农村还有约六亿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没有变、农民是最值得关怀的最大群体的现实没有变、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的现状没有变,因此,确保“三农”工作成效,才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农村是脱贫攻坚的“战场”。脱贫攻坚要持续增收,实现真脱贫、脱真贫,不能只盯着打赢脱贫攻坚战,还要着眼于实现乡村振兴。要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村治理现代化。通过细化、实化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不断解决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医疗、教育、文化、养老等社会保障供给不足,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农民共享现代社会发展成果不充分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同频共振”。

篇6

引言

报告中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处理好“三农”问题的关键,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分,也是逐步成为促进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的基础设施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进而产生许多工作岗位,为当地的贫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人民的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村民通过美丽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收益,生活在生态宜居的地方,村民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就会大大提高。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当地的少数民族文化也会被更深层次地发掘弘扬,一些古老建筑、优秀的传统少数民族文化就会被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居民的思想会更加开放,与外界的交流会更多,为了更好地吸引外界游客,村民会积极学习,进而提升本村文明风气,这对于乡村精神文明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贵州经济的发展增速虽然较快,但相对于一些发达地区增长空间较大,乡村旅游业起步相对较晚,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本文将贵州省旅游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对贵州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提出了一些措施。

1贵州省旅游业的现状

贵州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打造了“爽爽的贵阳”等脍炙人口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而且旅游业也是全省经济支柱产业。据贵州省统计局数据,2019年,贵州省接待游客113526.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318.8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7.21%、30.07%,占据贵州省2019年GDP的很大一部分。在乡村旅游业的推动下,国家政策的倾斜与扶持,特色农产品产业链、“旅游+农业”等模式的不断发展,贵州省大部分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贫困乡村摆脱了贫困,建成了新型的农村。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好花红镇好花红村、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处纳灰村入选了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对于贵州省来说,乡村旅游业一直是当地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托产业。

1.1“山地旅游+地方特色”模式

贵州省依靠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拥有较多丰富多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舒适宜人气候条件。同时贵州的历史文化底蕴颇为深厚,从1930—1936年,的足迹遍及贵州的68个县(市、区),留下了众多历史遗迹,如娄山关战斗遗址、会址、乌江渡口、四渡赤水等地点。这些丰富的资源条件,形成了目前贵州旅游产业的一个发展模式,创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主体功能区,形成了特色突破、多极拉动的旅游模式。

1.2“全域旅游+智慧旅游”模式

贵州省发挥交通与旅游区位优势,做好荔波、赤水、七星关、碧江、玉屏、盘州、独山、道真、威宁、桐梓、思南、从江、罗甸等多个旅游门户,创建了多个优质的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了“云游贵州”全域智慧旅游服务平台和相关旅游服务APP,形成了以花溪青岩古镇、黄果树瀑布等景区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智慧景区,引领带动了贵州旅游产业的高质量、智慧型、全方位的发展态势。

1.3产业融合模式

贵州省创建了旅游业和农业相互融合发展的特色旅游模式,形成了具有贵州独有的特色乡村旅游。在贵州山地特色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出了观光体验、休闲创意等特色功能融合模式,通过发挥区域种植、养殖特色,合理系统地设计和规划,建设乡村商业品牌,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同时依靠当地特色的民风民俗文化、生态田园风光等优质旅游资源,提供多种多样的体验式游玩服务,让游客充分地沉浸式观光畅游,创新打造了一批具有贵州独有特点的农业与乡村旅游休闲示范区,为突出“爽爽的贵阳”的城市形象定位和宣传多彩贵州作出贡献。

2贵州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2.1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地势原因,贵州省山区较多,导致乡村发展建设较为缓慢,一些公共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卫生等方面设施较为落后。而对于游客而言,这些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和旅游体验感息息相关,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今天,游客的反馈将决定这些旅游景点是否可以长久发展。很多景区在村镇,然而有些道路坑坑洼洼,并未得到很好的修缮,停车场位置不足使得出行不方便,景点之间不能快速直达,基本没有公共卫生间,卫生间多为村镇村民自建,卫生环境较差,旅馆多为自家房屋改造,住宿条件简陋,卫生不达标等一些问题都将会带来游客一些负面反馈,导致游玩时间缩短,经济收益减少,甚至可能会产生负面宣传,不利于景区的长久发展。

2.2缺乏专业人才,管理制度不完善

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而言,不可或缺的就是专业化的管理人才。然而对于乡村旅游业而言,很多景点都是依靠当地居民经营,以农家乐、民宿为主,性价比较低,村民由于缺乏专业的经营与管理知识,很多村民受教育程度较低,导致综合素质偏低,服务水平和质量均有待提高。同时,还因为管理制度混乱,缺乏规范化统一的管理制度,使得乡村旅游业呈现一种杂乱无章的粗放式经营状态。要想实现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个部门之间协同合作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然而现存的问题却是难以形成统一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以及缺乏现代化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2.3乡村旅游品牌缺失

对于旅游业而言,一个知名的品牌显得尤为重要。一些知名旅游胜地和城市文化旅游景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知名品牌,而对于贵州省当地的乡村旅游业而言,则缺少品牌。乡村旅游业主要依托于当地政府,靠政府的力量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很少会与第三方合作,如旅行社、旅游公司等。同时,由于乡村旅游规划并没有制定管理制度,因此政府对于乡村旅游的财政支撑可能是有限的,会阻碍当地乡村旅游业的优化配置和资源整合。临近的乡村之间未必能够形成利益共同体,产生集群效应。大部分都还处于“农家乐”这个层面,不能创新推出更具有发展前景的旅游品牌,缺乏竞争力。

2.4安全意识薄弱

安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保障,目前贵州省的乡村旅游还存在一些安全问题。贵州地形比较复杂,有很多瀑布和大水潭,安全隐患较大。安全设施落实不到位,如,濒临水潭的地方没有安装防护栏,缺乏安全警告牌等。一些森林探险项目存在安全问题,如,一些岩洞没有开发,就对游客开放,探险项目没有配备专业的导游,而是由游客自行联系当地的村民来引导,甚至在旅游旺季,人手不够的时候,由当地未成年人充当导游,引导游客进山探险;而且山里部分地方没有通信网络,遇到突发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2.5环境保护不力

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而言,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绿色手段,帮助实现乡村振兴。然而在实际的乡村旅游产业开发过程中,有些人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对当地的旅游景点大肆开发,一些洼地、峰林、峰丛、溶洞、暗河等遭到破坏,甚至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遗迹、生态资源等,使其变得面目全非,最终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而且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不够,只顾“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管生态环境的修复。如,直接将废水排到河里,就地焚烧垃圾等行为。

3贵州旅游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措施

3.1推动基础设施与旅游区域的协调发展

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一环是要保证旅游景区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如加宽美化乡村连接县城的道路,修建公共卫生间并配备工作人员定时清扫,对餐饮及住宿情况进行持续监督,通信网络全覆盖等。只有拥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安全舒适的景区环境,游客才能在游玩时感到身心舒畅,扩大景区的口碑,游玩人次才会增加,乡村旅游才能更好地发展。由此可见,基础设施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是乡村旅游提质升级的基础性保障。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在规划区域旅游时应将基础设施建设考虑在内,将餐饮、住宿等行业与乡村旅游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共推贵州旅游业的经济发展。

3.2完善旅游业规划,保障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自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贵州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紧抓这次机会,开发旅游资源,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利于贵州将自然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添砖加瓦。但是大开发不等于滥开发,不能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要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寻找平衡,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障自然资源不受损害,要积极保护当地的峰林、峰丛、溶洞等自然景观,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保护环境的意识,只有在保障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旅游业经济才能持续稳步增长。

3.3挖掘民族文化特色,突出乡村旅游特色

通过挖掘各地民族的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等,把乡村旅游和少数民族文化融合起来,保留少数民族村寨的原汁原味,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突出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化,让游客在游玩的同时感受当地的文化底蕴。乡村旅游要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将旅游产业延伸至其它产业。如,在保留传承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开发乡村养老、影视基地、婚纱摄影基地等其它旅游产品,打造独有的乡村旅游品牌。

3.4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乡村旅游专业服务能力

乡村旅游业面临着人才紧缺的现状,为了解决这种局面,要培养旅游专业人才,要开展好职员素质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能力。对于乡村旅游的经营者来说,可以将乡村居民进行统一管理,进行培训,并通过建立与培训相关的考核制度来评价培训情况,提高乡村旅游职员的整体专业能力。此外,还可以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为农村输送旅游专业人才,这不仅能够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质量,还能节省大量的培训费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环境下,贵州省的乡村凭借着特有的旅游资源和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快速发展,但还存在乡村旅游品牌缺失、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贵州的乡村旅游业要积极查找问题、改进问题,激发乡村旅游市场,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加快贵州省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邓小海,肖洪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乡村旅游转向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8(05):42-49.

[2]董菁,毛艳飞,张良.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2018(09):50-52.

[3]王琳丽.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旅游业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0(06):40-41.

[4]黄快林,黄立霞.以乡村旅游业助推乡村振兴[N].湖南日报,2018-11-18(002).

篇7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12.06.001

当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终于由农业时代步入理论意义上的城市时代(2011年城市化率达到51.3%),并且仅用不到8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20至50年高速城市化路程的时候,人们理性地提出了一系列中肯的质疑与设问:中国的城市化何以如此迅速、还能继续如此高速吗?中国的城市化应该这样大规模、高速度吗?中国未来的城市化该有怎样的内涵与质量?又该如何实现科学的结构转型?

无数事实证明,中国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社会需求和经济动力来源基础上实现的高速城市化,并将继续高速推进。首先,中国的城市化是在结束、生产力大解放、改革开放的大推动、世界几百年科技积累成果逐步为我所用的基础上推进的,所以,其速度、规模要大大超过当年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其次,中国的城市化,不仅有自身阶段性经济发展的需求,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求,还有巨大的国际资本投资(1万亿美元以上)、产业转移、市场扩张的需求,所以,其动力来源于国内外、城内外,势头猛、速度快、规模大、持续久。第三,中国由于上世纪50年代人口出现大增长,到80年代城市化加速时,众多的人口成为转向城市劳动力市场巨大的廉价红利,这种廉价劳动力红利优势成为加速城市化的天然的资本支撑。根据预测,这种劳动力红利还可以持续20年(每年还将有1000余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加之基础设施投资、国民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的兴起、大量累积外资的盘活、国际资本的热投、产业调整中新兴服务业的剧增,使中国的高速城市化仍将持续15至20年,直至2025年或2030年前后中国城市化达70%左右时才可能放缓。

然而,尽管中国的高速城市化有其独特的内在需求、外在条件、历史必然,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诸多瑕疵,即某种程度上的不经济、不协调、不平衡、不适应、不可持续,通常表现为:土地城市化了,设施、产业不配套;人口城市化了,服务、素养跟不上;经济城市化了,结构、模式难适应;投资城市化了,效率、效益上不去;居住城市化了,就业、消费难满足;交通城市化了,污染、排放难承载;形态城市化了,内涵、文化有距离。

有鉴于此,未来的中国,既需要有城市化的速度,更需要有城市化的质量,即:必须是有条件、有需要、有可能、可持续的城市化,应该是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优质高效的城市化,而且是以人为本、和谐共生、持续生态的城市化。

篇8

二、主要目标

(一)提高质量水平

1.产品质量。国家重点产品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出口产品的出厂合格率达到100%;区域内主要工业产品的抽查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许可证产品的抽查合格率达到92%以上;主要产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逐步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程质量。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90%以上,竣工工程质量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争创省扬子杯工程4只、市金龙杯工程20只、区优质工程36只。

3.服务质量。交通、商业、旅游、医疗卫生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传统和现代服务业的服务质量逐步向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力争有所突破。

(二)夯实标准计量基础

1.企业参与完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10项以上,获准使用“采标”标志55项,全区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和复审率均保持在98%以上。

2.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争创1家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只有机食品、4只绿色食品、5只无公害农产品。

3.60家中小型企业通过计量合格以上确认。

(三)推进品牌建设和质量管理

1.争创中国驰名商标2件、名牌产品3-5只、省著名商标5件、常州市名牌产品30只、常州市知名商标10件。

2.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宣贯率达100%,组织2-3家企业实施该标准。

3.1-2家企业申报省质量奖,3-5家企业申报常州市质量管理奖。

(四)强化产品质量监管

1.涉及人体健康和安全的行政许可、强制认证类产品100%建立质量档案,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整改率达100%。

2.摸清区域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状况,督促其100%领取生产许可证,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00%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五)加强质量宣传培训

各镇、开发区要强化对质量知识、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举办一期以上由企业厂长或有关职工参加的法定及专项培训班,涉及食品生产、行政许可、强制认证产品的企业培训率达100%,其它企业不少于60%。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质量振兴工作取得实效

1.强化领导,确保实效。充分发挥质量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统筹、指导、考核工作。各镇、开发区、各相关部门要围绕质量振兴的年度总体目标,及时制订工作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在组织领导、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制度建设、信息交流等方面狠抓落实,保证质量振兴工作的有效开展。

2.加强督查,严格考核。各镇、开发区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完善各项奖惩措施,切实落实好质量振兴各项活动,真正做到有检查、有考核、有总结。由区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对各镇、开发区的半年度督查和年度考核,确保质量振兴工作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3.扩大宣传,加强培训。各级、各部门要制订落实质量振兴工作的宣传培训计划,强化对质量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培训,开展经常性的质量法制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民质量法制意识,切实履行法定质量义务,营造全区质量振兴的浓厚氛围。

(二)夯实质量发展基础,提升区域质量竞争力

1.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各镇、开发区、各相关部门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按全区品牌培育创建规划要求,围绕风电、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功能新材料等四大国家级创新型科技园区,积极孵化和培育国家、省、市级优质产品生产基地;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突出自主创新,把支柱产业、五大新兴产业和区域产业集群作为创牌重点,加大扶持力度,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和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支撑力和贡献率。经信、住建、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要为企业提供全程服务,积极营造良好的品牌建设环境。

2.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围绕建设“智慧”,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提高产品档次,跨越贸易技术壁垒,增强竞争力;深化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确保上市农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标准。围绕建设“低碳”,充分发挥计量在提高质量、节能降耗等方面的作用。对生产定量包装产品的企业积极推行计量保证能力考核工作,对计量基础较好的企业,大力引导采用先进的计量测试方法,不断提高企业计量管理工作水平。

3.实施卓越绩效战略。不断完善质量基础工作,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攻关和质量提升活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大力推广应用“5S”、QC小组、、“顾客价值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巩固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等合格管理体系认证的前提下,引导重点企业全面贯彻实施《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标准,争创各类质量奖项,通过管理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组织绩效。

4.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围绕建设“幸福”,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促进食品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大力推动重点食品企业通过体系认证。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集中整顿,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无证生产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获证企业生产销售不合格食品等违法行为,着力整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小作坊和无证生产窝点,有效遏制无证照生产、加工、经营食品的行为。

篇9

家住杭州市西湖区双浦镇吴家村的张大爷每天早上起床后必做的一件事:准时打开电视机。他家刚刚安装的电视机不仅能看数字电视,还能上互联网、听广播、看村务信息、了解农业科技知识、政策法规,最想不到的是,还能从电视上了解粮油蔬菜价格,非常方便。张大爷说:“这是实实在在的‘数字兴农’。”

其实,孙大爷体验到的正是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下称华数集团)“智慧农村”建设的代表产品——农村数字电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早在2004年,华数集团在杭州市就推出全国第一个互动数字电视模式,被称为“杭州模式”。除此之外,2012年10月,以华数集团为主体进行建设的无线Wi-Fi免费向杭州市民开放,在户外,所有杭州手机用户,只要搜索“i-hangzhou”,都可以免费使用Wi-Fi网络。杭州市也成为了全国首个向公众免费开放Wi-Fi的城市。

除了“智慧农村”,华数集团在“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公共领域都有了实实在在的应用和成果。目前,华数集团已经启动了十项重大的智慧城市应用项目,涵盖了技术、信息等不同领域。为了配合智慧城市的建设,华数集团还专门成立了新的部门——智慧项目部,以推动智慧城市相关项目的统筹、规划和推进。

在建设智慧城市方面,华数集团主要从群众需求、市场需求中挖掘创新的动力。“我们的网络基础、用户基础,再加上华数集团在技术、服务过程中的不断创新,浙江的智慧城市,应该会像数字电视、新媒体一样,在中国再创一个新的模式。”华数集团高级副总裁赵志峰说。

与此同时,华数集团也提出了全新的发展理念——新的信息化应用,即依托自身新网络、新媒体的资源优势,整合城市具有共性的基础数据,比如地理数据、人口数据,形成一个公共的服务平台,然后利用这个庞大数据更好地服务用户,服务社会,创造新的价值。

2012年年底,华数集团承担了“智慧杭州”政务云平台的建设,预计今年6月完工。一个以云服务为特征的云城市、云家庭、云通信及云电视等创新展示平台正在显现。

云通信服务可以通过电视机、电脑和手机跨屏幕打视频电话、发图片、留言;为政府、企业、行业客户提供云视频会议服务,只要有机顶盒和电视机就可以加入视频会议。而云家庭生活则可以让你在冬天躲进被窝也可以用iPad控制家里还未关闭的电灯,以及家里的窗帘、影音、空调、门禁等各种设备开关。

篇10

云计算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发展智慧城市与城镇规划、保护城市历史文化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报告明确支持,提升城镇规划建设水平,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需要新的技术,需要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管理模式的支撑和推动,特别是要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化既可以扩大信息消费,又能提升城市管理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由此可见,智慧城市是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最佳结合点。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出代表,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八部委联合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促进云计算和大数据健康发展,鼓励电子政务系统向云计算模式迁移,在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民生领域推广低成本、高质量、广覆盖的云服务,支持各类企业充分利用公共云计算服务资源。按照这一要求,在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时,我们将以云计算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并为现代服务业提供一切需要的计算服务的支持。总的来讲,云计算将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将延伸更多的需求,反过来促进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据统计,自2013年起智慧城市的试点启动,目前已经有超过200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多个省份在全省范围内统筹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此外,工信部公布的首批68个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的名单中,包括京津沪在内的大部分省会省市都榜上有名。由于政策红利的到来,智慧城市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并辐射整个智慧城市的产业链。

与此同时,工信部软件服务业司巡视员李颖表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发展路径还有待正确的定位,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举办的这次座谈会非常的必要,非常的及时,特别是在云计算的新模式下,进一步理清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路径,发展的切入点以及创新投融资的机制,充分发挥好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更好更快的发展。

“互联网+”行动

为城市和社区发展另辟新径

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在会上发言道:有一个笑话,说“互联网+”是马化腾做的饭,让马云先吃,“互联网+”的研究报告首先是阿里研究院正式公布的。

所以这个计划体现了“互联网+”不仅仅是代表一个新的经济形态,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也就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形成更广泛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所以互联网从过去的一个工具一个媒体变成了一个新的业态。

正是由于有“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技术,与传统产业传统服务业的融合创新。这是新的业态,也是新的增长点。“互联网+”的行动也为城市和社区的发展另辟新径。新的基础设施,云加网加端,这种新的生产要素,大数据,新的分工网络,为“互联网+”的能量释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生产力跃升的强劲力量。

当前创新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仍然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核心。目前,由于在中国创造的两大元素方面有重大的积累,而且有巨大的需求,一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成为研发的主力。现在从中关村到深圳,到杭州,形成了三大创业的热点。

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将推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传统企业的融合,“互联网+”不是算数上的加法,而是化学方程式的加法,所以它是化学反应的深度融合。按照现在的初步框架,就是做优存量,推动现有的传统行业提质增效,包括加快“互联网+”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发展“互联网+”农业 ,促进农业现代化等等。

智慧城市的发展前景可观

云时代的智慧城市本质是改善和提升公共服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利用云计算搭建好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的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现在全国有几百个城市都在抓紧落实智慧城市工作,创新改进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构建智慧城市现代化综合治理生态,加快制定智慧城市急需的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通过这个培育我国的消费水平和加快人才培养。

篇11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负责试点工作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负责人、部分新闻媒体代表参加会议。

10个试点地区负责人分别就户籍制度改革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特大镇体制改革和特色镇建设、智慧城市等五个专题做了经验介绍。

安徽省合肥市通过大幅降低落户门槛、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公共服务,让农民工在城市里进得来、住得下、有保障,使其安心“扎根”城镇。

福建省晋江市不断丰富居住证制度市民化待遇内涵,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外来人口“进得来、融得入、留得住。

重庆市扎实推进基础设施领域PPP模式,努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融资问题。

湖南省株洲市通过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大力推行PPP模式,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投融资格局。

广东省东莞市以创新理念推进“三旧改造”,在操作主体、改造业态、资金来源、利益分配、开发方式等五个方面探索多元化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城市更新。

浙江省嘉善县姚庄镇以农村住房置换城镇房产、农村宅基地复垦增量为核心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有效激活了城乡实体经济,拉动了城市消费需求。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以特大镇体制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实行县级单列管理体制、科学赋予县级管理权限、推行“大部门”制改革等举措,扎实探索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设市模式。

江苏省睢宁县沙集镇以发展电商产业为突破口,激发农民创业热情,提高农民创业技能,并通过完善各种配套,用“城”为“产”做支撑,打造“以城促产”的特色小镇。

湖北省武汉市通过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拉动大量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

广州市番禺区以智慧城市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精准、高效的新型城市管理服务体系,形成对公众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的常态化城市管理方式。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指出,这次会议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推动试点地区带动全国城镇化进程,更好地发挥城镇化作为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的黄金结合点作用。

今年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一年,必须树立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快工作节奏和步伐。

一是试点地区要“闯”。锐意创新、率先突破,按照试点任务要求,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集中力量、调配资源,尽快在市民化和投融资体制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形成示范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