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儿阅读教育

幼儿阅读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1 09:19: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儿阅读教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儿阅读教育

篇1

二、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期间是孩子培养阅读能力的启蒙阶段。处在这个时期的幼儿,其口头语言表达的能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此同时,幼儿开始尝试学习认识声音、符号等,并且开始学习或者尝试去看书或者看报纸等活动,也逐渐开始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事物。

(一)早期阅读教育可以推动幼儿语言拓展

经过早期阅读,能够让幼儿提早对汉语有所接触,不单是口头语言的解除,书面语言也能解除。阅读材料能够练习口语和倾听,并且表达能力也会提高,早期阅读对于幼儿学习语言很有很大的帮助。

(二)早期阅读教育可以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拓展

早期阅读要应用幼儿视觉、听觉、动觉、触觉等器官。经过早期阅读,能够使幼儿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可以帮助幼儿各种器官发展。综上所述,早期阅读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三、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开展

(一)幼儿读物的选择

怎么选择适合的幼儿读物,一本好的书,内容肯定会引人入胜。幼儿读物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幼儿拥有非常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有趣味的读物往往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绘本读物可以更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3]

绘本读物不仅要有好的内容,好的封面也是引起幼儿注意力的关键因素。因为读物始终都会解除幼儿的手,所以,封面的柔软程度也是选择书本的重要因素。过硬的封面,边角或多或少拥有一定的不安全要素;过软的封面容易引起卷边,不便于存放。另外,书页的耐撕度也是关注的地方,幼儿都有撕书的习惯,选择相对耐久的书本可以方便保存。

(二)着重培养幼儿的读与听

在日常生活中给幼儿阅读图书时,家长和老师要培养幼儿倾听的能力。条件充分的情形下,选择幼儿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阅读。讲故事的同时,要关注幼儿在听的时候注意力是否集中,发现就立刻纠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幼儿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应对将来的学习。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从小抓起。幼儿的记忆力都是非常好的,并不需要每天都换不同的故事陪幼儿阅读。幼儿在多次听的情况下,就能够很好的加深故事在他们脑中的记忆了。拥有深刻的记忆,幼儿就会在听得最关键的时候跟着读,或者自己默读,又或者表达出来。这时,不要打断他们,要鼓励他们继续读下去。假如我们可以带着感情朗读,对幼儿的好处就更多了。这个年龄的幼儿拥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让幼儿学习模仿好的读物会取得好的效果,幼儿在模仿中逐渐锻炼并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打开幼儿的情感

身为幼儿的启蒙老师,任重而道远。幼儿在这个时期能否学习到知识,并不是关键。关键是要教会幼儿做人,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当人遇上困难时,幼儿的恻隐之心会有所动;受人恩惠时,感恩之心会有所流露;遭遇挫折时,会有勇气直面挫折;受人夸奖时,能够谦逊面对。幼儿的阅读能力不止要培养,还需要引导。书本中的人物会跟幼儿一样犯错,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要及时指出来,并且引导幼儿自己去想怎么做才是对的。

(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篇2

在与人交流的技巧学习中,早期阅读自然成为了听、说、读、写等诸环节的重头戏,也得到了教师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早期阅读教育是指在学前阶段,通过大量图文并茂的读物来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这不仅能帮助幼儿看图识字,最重要的是帮助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培养一种书面表达的能力,并且对幼儿的思维、语言、想象、个性、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培养。通过早期阅读教育,使幼儿获得心智及语言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早期阅读教育的关键性

学习要抓住一个关键期,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关键期,幼儿阶段是智力发展及表达能力发展的高峰期,也是一个关键期,抓住了这个关键期,学习起来将事半功倍。心理学家认为: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说明幼儿已经具备了阅读的可能,只要使用一些正确的方法加以培养,孩子们都可以获得很大的提升。而且在这一阶段幼儿的记忆力是超强的,幼儿可以在这短短几年学好一门语言,有很好的背诵能力和模仿能力,这些对于幼儿个性及习惯的形成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早在五十年代有些国家就开始研究阅读,并对6岁儿童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具有良好阅读能力的儿童求知欲比其他儿童要旺盛,在平常的生活中也能运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理解能力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乐观向上;不会阅读的儿童则对学习缺乏兴趣,表现得没有自信。到了八十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将阅读能力的培养列为智能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并且特别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前期经验的提供。可见幼儿早期阅读经验与幼儿本身的身心及智能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二、重视阅读环境的创设

在早期阅读阶段,幼儿刚刚开始接触阅读,无论是在已有的知识还是在已有的社会经验上,都表现得能力比较薄弱和不足。因此,在早期阅读阶段,要重视阅读环境的创设,通过环境的创设直接对幼儿补充一些社会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和场所,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和感受书面语言,使幼儿在有形和无形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书面语言的知识。

例如,在布置活动区时配上适当的文字,诸如“积木乐园”、“娃娃的家”等文字标签,定期更新一些图书,为幼儿提供适宜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并及时加以指导,让幼儿可以在适宜的环境中阅读。教室内的墙饰和图画等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令和季节去更换,比如冬天来了,可以在教室内画上雪人、雪花、没有叶子的树枝,一些冬眠的动物,还可以画一些棉衣、棉帽、手套等,让幼儿可以根据图片和文字,联系真实的景象,比如自己身上的帽子和手套等等。这些的主要目的都是在与充实周围的环境,使环境中也含有有关书面语言的信息,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去体会,去获得语言和文字方面的知识。

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他们都会主动去从事那些令他们感到舒服、愉快的行为。因此,创设一定的学习和阅读环境就显得很有必要,在阅读的同时,让孩子把阅读与一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联系起来,增强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三、重视阅读材料的选取

鉴于幼儿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在早期的阅读中内容的选取一定要适宜,尽量提供一些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内容。幼儿喜欢图画多的并且还是要五颜六色的,要有这些元素才能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因此,我们要选取一些易于理解,便于阅读,内容丰富,色彩鲜艳,文字与画面结合,并且主题要接近儿童生活,文字在读本中重复出现,伴随识字。这些图文并茂的故事图片,配上有一定规律可寻的文字,都可以帮助幼儿了解有关书面语言的初步知识。

例如,“一字歌”的内容为:一颗豆,一粒米,一颗一粒要爱惜;一点油,一滴水,一点一滴都珍贵;一枝花,一棵树,一草一木要爱护;一分钟,一秒钟,一分一秒不放松;这些文字容易记忆并且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并且还配有丰富的图片来帮助儿童的理解,老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讲解,这些阅读不但可以提高儿童的阅读水平,还可以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

四、重视分享阅读

分享阅读,可以是朗读出来,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再去复述,我们强调的是一个故事的阅读活动要反复地多次进行,这个过程是一个让孩子感受语言、习得语言的过程。分享阅读可以让儿童从“听故事”过渡到“读故事”和“讲故事”,把书本的语言变为自己的知识。随着儿童阅读活动的多次重复,儿童可以变得越来越熟悉故事中的情景和语言,在老师朗读上一句的时候,儿童可以在心中形成对下一句的预期,慢慢的,儿童也可以跟着老师一起朗读了。

通过分享,儿童从最开始的听老师讲故事,到自己阅读故事,再到讲故事给其他小朋友听,讲故事的过程中想象并模仿角色的声音和表情。儿童的这种模仿,具有很高的价值,他们正一步一步地参与到阅读中,在其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最终逐步过渡到自己主动读故事。因此,成年人应该对他们的模仿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及时的鼓励,多给机会让儿童自己讲,尽量不要去打断,让儿童独立进行朗读。只有在儿童不能继续朗读的时候,才给予帮助,对于发音不正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这时的儿童会觉得自己真正独立进行了朗读,从而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分享阅读不以识字为目的,却可以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识字。

五、总结

早期阅读是幼儿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的思维、语言、个性、习惯等各方面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在幼儿教育阶段应该重视早期的阅读学习,充分调动幼儿各方面潜能,抓住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期,努力为儿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晓蓉,幼儿道德成长与早期阅读,《学前教育研究》,2011.07

篇3

一、环境必须有孩子参与

环境是以孩子的感性认识为基础的,强调孩子参与的重要性。创设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更好地发展,让小孩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真实性,从这个角度讲,环境中必须有孩子参与。

“有孩子”其中包括了两个内涵:

1.从外显表征上来看:

“环境中有孩子”可以表现为主题墙的布置、区域角的创设等,均需要有孩子的参与。我们可以从环境的点滴痕迹读到孩子经历的事件,了解孩子的行动和志趣。所在。例如,我们发现,结合上周的“环境周”这个主题,4所幼儿园都不约而同地用孩子的作品来向大家传达着孩子对“环境周”关注的信息。

2.从内隐表现上来看:

“环境中有孩子”可以表现为环境处处从孩子角度出发,为孩子考虑:教师为孩子着想的良苦用心,随处折射出老师心中有幼儿。例如:一个小小的垃圾筒,下面有一个可爱的小拉绳,在扔垃圾的同时鼓励孩子去拉一拉,发展了手臂肌肉,非常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这样的设计无不闪耀出教师的智慧。

二、环境要体现主题

主题的呈现是目前二期课改实施的需要,大家也都把主题内容的呈现作为环境布置的一大要素。在参观4个园所的时候,为了不影响老师的教学活动,我没有进入教室拍摄,只在门口驻足观望。

但我还是发现了班级的主题环境中隐含了两个差异:

1.关注到年龄阶段的不同的差异。

我们打个比方小班就像“点”:在主题环境创设中注重帮助幼儿巩固习得的学习经验。教师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关注孩子注重直观的感官体验,将主题的环境创设的重点更多地放在细小的“点”上。这里我们来用小、中、大班都有的动物主题来举例。小班的动物主题环境,可能会从小小的细节“点”来切入。例如找一找动物的影子,感知大小、多少。

中班主题环境就像“线”:注重的是新旧经验的链接,并不断鼓励孩子寻找其中的关系,开始体现了归类和思想。中班的动物环境,可能会从长长的关系“线”来串联。例如:你知道哪些动物是生活在陆地上的?哪些动物是生活在水里的吗?

大班主题环境就像面:主题环境立足于引发问题,并不断通过环境有助于幼儿提升和梳理已有经验。大家常见的网络图在大班主题环境中频繁出现,这种显示思维过程,推进思维发展的形式被孩子们所喜欢。教师更多将主题环境帮助幼儿提升和梳理已有经验,由一个问题展开,层层递进,形成关系。例如在动物主题中,孩子们常常会产生更深层次的联想,类似于对动物的习性、保护等。

由此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幼儿园对阅读特色的探索也有好几年了,在对不同年龄段环境中文字这一载体运用也有自己的思考。我发现,年龄不同,字节出现的数量和字号大小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小班的字体相对较大,量也相对较少。而大班则相对反之,中班居于其间。

2.要关注到班级与班级的差异。

针对预设的主题,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展现方式,真可谓八仙过海,各有特色。

三、环境要呈现美感

关于环境的美感,我有以下三个感悟:

1.美感需要视觉享受。

颜色、构图的和谐,让孩子感受到美的享受,从小有审美的熏陶。充分挖掘、利用自然的环保材料,引导孩子感受返朴归真的美丽。例如走廊悬挂装饰物、画框等,悬挂的饰品有的就是幼儿园线描画小葫芦,幼儿作品栏的天真、优雅,身临其境深感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2.美感需要具有生命。

能和孩子进行互动,引发孩子参与的美,幼儿园的细节环境创设。例如:小问号的有趣搭配,民间游戏争上游的巧妙布置,拔萝卜故事人物的情景体验,充分让环境“活”了起来。

篇4

幼儿绘本图文并茂,具有美观性、直观性、形象性,是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读物。长期进行绘本阅读,不但能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还能促进幼儿情感上的发展,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绘本和情感教育

绘本就是配有图画和文字的阅读书籍,以绘画为主,配有少量文字,即“画出来的书”。绘本和普通图画书又有着区别,绘本一般可以单幅成画,并可以独立表达一定的含义和意境。绘本最大的特点就是“赏心悦目”,绘本主要以画示意,看起来比较直观明了,因此比较“悦目”;但绘本又有文字方面的补充说明,又给予了精神上的享受,体现出既高深又浅显的幼儿哲学,可谓是“赏心”。绘本具有教育性,又具有趣味性,还具有思想上的传递性,是图画艺术又是文字艺术。

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是关注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达到最佳状态。还有学者认为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形成独立的人性与人格特征,真正成为品德、美感、体质、习惯等得到全面发展。总之,情感教育是使学生身心感到愉快的教育,幼儿情感教育指教育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相应的教育方法,引起幼儿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幼儿绘本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

1.绘本中富含对幼儿有益的情感因素

绘本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与儿童教育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绘本最值得强调的作用即是它的文学性和艺术性。绘本对幼儿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长期阅读绘本能培养孩子的认知力、沟通力、想象力、观察力等,对孩子的感情影响意义重大。

幼儿绘本虽然简单,但也堪称完美,展示着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和艺术追求。绘本没有一句教条,却能满足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需要;没有一丝说理,却能引发孩子们去思考。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阅读中,充分展现了母爱的博大,丰富了幼儿们的内心,激发了幼儿的爱心,这在无形之中就教育了幼儿对母亲的爱戴和尊敬之心;在《我有友情要出租》阅读中,则向幼儿讲述了友情的重要性,让幼儿明白友情就在我们身边,友情是弥足珍贵的。

2.绘本阅读能够调节幼儿的情感

绘本为幼儿提供一个情感互动的媒介,在幼儿绘本中作者往往会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为幼儿提供了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幼儿遇到相似情景时就知道则样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了。如有的幼儿阅读了《逃家小兔》后,将心中对父亲的恐惧表达了出来。后来在教师引导下顺利解决了感情问题。《圣诞小子》《是蜗牛开始的》等绘本对幼儿所遇到的情感问题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绘本阅读促使幼儿形成积极的情感

黄云生说:“绘本文学是最早进入儿童世界的文学书面形式,是它引导儿童去阅读书籍,把儿童带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给儿童最初的审美和道德教育。”很多绘本宣传人类共同美德,对幼儿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幼儿绘本虽然是浅显易懂的图画书,但是却有着非常深刻的主题,绘本中渗透着作家的情感体验,对生命的感悟和审美个性,能够传达现实中的哲理,幼儿通过阅读绘本,使心灵得到美好的滋润。

4.参照绘本进行游戏增加了幼儿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

游戏是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本能的需要,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任何形式的心理活动最初总是在游戏中进行,游戏是适应现实的需要。”幼儿绘本与游戏有着密切的联系,幼儿之所以喜欢阅读绘本,就因为绘本中有很多游戏,能够满足幼儿内心对游戏的需要。绘本中的游戏精神能够给儿童一种亲切感,在阅读中体会到游戏的快乐,情感得到满足。

三、应用绘本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1.鼓励幼儿多层面阅读绘本,更深一步探究绘本

幼儿的共同点就是活泼、好动、情绪不稳,他们做事情都是即兴而来,无兴而去,自控能力差。所以,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比如丑小鸭的故事,可以问他们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后的感想,如果丑小鸭最后没有成为白天鹅,丑小鸭会如何想、如何做,假设自己就是那只可怜的丑小鸭该怎么办。

2.结合绘本阅读进行生活中的游戏创作

美国教育家杰姆・特来提倡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或父母给孩子阅读。说那样既增强了亲子感情也加深了孩子学习的兴趣。通俗来讲就是在绘本的利用过程中,儿童、父母或老师都要参与进来,并充分调动眼、耳、口、手、脑的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让儿童学到知识的同时,锻炼儿童的观察、表达、动手、思辨能力等。全面提高幼儿综合素质。如看完《小红帽》的故事,可以让孩子讲讲自己的感想,做角色游戏,加深记忆,培养能力,这才是最关键的。

绘本内容涉及方方面面,阅读绘本能使幼儿从一无所知变的认知丰富,从第一本开始,慢慢阅读越读越丰富,幼儿便会逐渐爱上阅读。通过小小绘本,幼儿便可了解大千世界,为其情感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教师和家长也能够通过绘本阅读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3-0206-02

一、问题提出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视,早期阅读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的刘炎教授认为:婴幼儿凭色彩、图像和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来理解以图为主的低幼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都是早期阅读[1]。早期阅读教育不仅对培养幼儿的认知、情感、态度、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幼儿以后的高级阅读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其获得终身学习的途径。

家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环境,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可以大大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目前,我国对于幼儿园的早期阅读教育进行了不少研究,而对于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特别是农村家庭早期阅读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那么农村幼儿家庭的早期阅读教育的现状到底如何?本了一定的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访谈法对农村地区42位幼儿教养者进行了访谈调查。42位教养者中以父母亲居多,也有个别爷爷奶奶参与调查。其中,教养者绝大多数为青年家长,学历主要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学历。访谈话题围绕事先拟定好的访谈提纲进行,然后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概括和归纳,得出最终的结论。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农村家长对家庭早期阅读的认知。调查发现,农村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知都存在较大的偏差,同时对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知之甚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家长认为早期阅读教育的重任在于老师而非家长。当被问及“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由谁主要来负责”,90%以上的家长认为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任务应该由幼儿园来完成。“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让老师去教的,我们能给孩子教个啥?”一位家长如实说。在大部分家长的观念里,所谓早期阅读教育是从幼儿入学以后才开始的,而教育的成果是由老师的教学和孩子“聪明”与否决定的。很多家长忽略了幼儿3岁以前所受到的教育和影响几乎全部来自于家庭,在幼儿0~3岁期间,家长如果能够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将会更有利于幼儿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可否认,幼儿园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的开展有着重要的责任,但家长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是幼儿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一个充满阅读氛围的家庭环境更容易使幼儿受到熏陶,而农村家长迷信“老师教学、学校教学”的传统思想依然严重存在。(2)家庭早期阅读教育开展的时间晚。“孩子还太小,什么都不懂,给她买书她也看不懂,没必要浪费那个钱”,一个1岁5个月孩子的妈妈这样说道。同这位家长一样,认为孩子太小,没必要进行早期阅读教育的家长约占70%。研究表明,6个月大的幼儿已经具备了表征的能力,出现了最初的记忆和再认,这就代表着幼儿已经具备了开展早期阅读教育的认知条件。1岁半以后,幼儿已经能够听懂一些简单的完整句子。而大部分家长都认为阅读是孩子上学以后的事,殊不知这样的观念是在耽误孩子阅读能力的发展。另外一部分会在孩子2~3岁期间开展阅读教育的家长,也只是认为提早学习认字、识数可以让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以后“跟得上、学习好”。(3)将家庭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等同于识字。当问及家长对“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理解”时,80%以上的家长认为早期阅读活动就是简单地教孩子识字,督促孩子学会老师教的知识,然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即可。较少一部分家长认为,除了需要学习幼儿园的教科书外,还需要给孩子买一些其他类型的书来阅读,但阅读的目的仍然集中在认字、识数方面。持有这类观点的家长,错误地理解了早期阅读教育的目的,把早期阅读教育认为是机械的识字活动。“一个人如果是好的阅读者,那么他就一定是识字的;但能够识字的人,却并不一定是个好的阅读者”。[2]家长对早期阅读教育活动的认识面普遍狭隘。同时,家长基本没有意识到,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有规律的,过早的去强迫孩子学习一些超出自己理解范围的字,并不利于孩子对知识的掌握,反而会使孩子产生厌恶阅读的心理,影响孩子的阅读兴趣。

2.幼儿在家庭中的阅读情况。许多农村幼儿对家庭阅读活动都表现出不喜欢或者排斥。幼儿在阅读过程中常常选择自己阅读或者与同伴阅读,有哥哥姐姐的幼儿,偶尔会在哥哥姐姐的指导下进行阅读,但大部分幼儿的阅读习惯都很差,不懂得爱护自己的图书,在阅读过后也不会整理书籍。受家庭环境、家长观念以及家长指导方法的约束,幼儿的阅读量和阅读面都比较窄。据访谈统计,农村家庭幼儿的阅读时间每周超过2个小时的仅为11%。孩子在闲暇时间,大部分都用来看电视、玩游戏,大多幼儿没有或者很少有家庭阅读经历。有阅读经历的幼儿多数也是在父母的强迫下学习识字,为了完成任务而阅读。喜欢阅读,愿意主动阅读,有阅读兴趣的幼儿少之又少。

3.家庭早期阅读活动形式。家庭阅读教育活动的形式包括亲子阅读活动,邻里间交往性阅读活动,家庭外出的郊游、参观性阅读活动。农村家庭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形式单一,仅局限在亲子阅读活动和偶尔的邻里间交往性阅读活动中。农村家庭的外出郊游机会少,几乎不会特意带孩子去参观郊游,家长们认为参观、郊游既浪费时间又消耗金钱,没有能力负担这项支出。家庭外出机会最多的就是带孩子参加亲友的丧嫁、乔迁活动,而在此过程中,几乎所有父母都意识不到可以借此机会为孩子开展参观性阅读活动,父母们一致觉得带孩子去就是为了热闹,让他们玩玩即可。

4.家庭中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材料情况。(1)家庭早期阅读环境欠佳。家庭早期阅读环境可以分为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在物理环境方面,几乎所有家庭都没有为幼儿设置一个专门的阅读区,也没有适合幼儿专用的书架和书桌。幼儿的阅读材料都是被家长随处放起来的,幼儿取阅起来十分不便。阅读的区域多为吵闹的客厅,稍安静一些就是卧室,由于没有固定的、适合幼儿阅读的区域,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注意力不能保持,阅读效率低下。同时,阅读过后,图书会被幼儿随便乱扔,书籍很容易遭到损坏。在人文环境方面,首先,家长自身重视阅读、有阅读习惯的不到2%,不能起到以身作则的良好示范作用。其次,家长对幼儿的阅读活动没有热情和耐心,不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幼儿的阅读活动中去。家长参与幼儿阅读最多的就是督促幼儿“完成作业”,除此之外,能够为幼儿讲故事、念儿歌、与幼儿共读的家长仅为4%。不论是阅读的硬件设施、家长的阅读习惯,还是家长与幼儿共度的时间、频率,都远远不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2)家庭早期阅读材料的数量少、种类单一。经过访谈统计,在0~3岁的幼儿家庭中,幼儿的阅读材料不超过2本,在3~4岁的幼儿家庭中为2.1本,4~5岁的幼儿家庭中为3.4本,5~6岁的幼儿家庭中也仅为4本,家长每年为孩子购书的支出不过百元。多数幼儿家长认为,孩子在3岁以前不懂阅读,拿书只是为了玩,而且容易将书撕坏,因此没必要特意准备阅读材料。而进入幼儿园以后,家长认为孩子能够把园里发的书学会就已经很不错了。家长在为孩子选择阅读材料时,多倾向于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类的故事书或看图识数、认字类的启蒙知识读物,这些书籍基本带有拼音标注。大多家长认为幼儿阅读就是为了以后“学习好”,所以应该读一些和学习有关的书,而其他类型的书都是和幼儿的发展没有太大关系的。

四、讨论

教养者的文化程度及家庭教育观念会直接影响到幼儿在家庭中早期阅读活动的开展。42位教养者的学历大部分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学历,由于教养者自身的文化程度低,难以正确认识早期阅读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指导幼儿阅读的过程中将阅读等同于识字、识物、认数,很难有意识的、正确的去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技巧。父母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对家庭早期阅读教育不够重视。80%以上的父母认为幼儿期的家庭阅读活动对幼儿未来的发展并没有太大影响,且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全权交付给幼儿园和老师,认为只要提供给孩子吃、穿、住、行就可以了。在早期阅读的时间安排上,父母往往也是让孩子自己什么时间想读就什么时间读,没有让孩子在阅读时间上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选择读物时没有针对性,父母由于不会选择,导致选择的读物不是超出幼儿的认知范围就是太枯燥,久而久之,幼儿就会觉得阅读是件“无聊、痛苦”的事,对阅读产生抵触,不爱读书。

参考文献:

[1]幼教博览编辑部.让书香弥漫童年――关于家庭早期教育阅读[J].幼教博览,2006,(1).

[2]周兢.论早期阅读教育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兼谈当前国际早期阅读教育走向[J].学前教育教研,2005,(1).

Research on Preschool Early Reading Education Status of Rural Families

WANG Jin

篇6

什么是早期阅读?早期阅读指学龄前儿童凭借变化的色彩、图像、文字或成人形象的读讲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纲要》明确提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实践证明,在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因为现在许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法,在孩子很小时候就开始培养其看书的兴趣。那么幼儿家庭早期阅读教育应如何开展呢?

一、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一)创设阅读区

在家中布置一个专门供幼儿阅读的舒适惬意又童趣化的阅读空间。在阅读区中除了书外,还要提供其他纸、笔等绘画材料,鼓励幼儿通过多渠道反映自己阅读后的体验和感受,并对幼儿创造性的说、画、涂等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力求使幼儿产生愉快的、自由的阅读心理环境。此外,家长还要经常为幼儿更换、添置新的图书,保持对图书的新鲜感,从而保证幼儿每天都有一定的阅读时间。

(二)感受亲子阅读的乐趣

亲子阅读对幼儿而言,首先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亲子阅读的目的是创造平等对话的氛围,体会共同成长的快乐,这对幼儿极其重要,同时能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此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到书店、图书馆、阅览室等地方感受那种浓厚的读书气氛,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为阅读活动打好心理基础。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

图书是孩子阅读的依据,但并不是任何图书都适合孩子阅读。由于各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孩子的兴趣、需要不同,为孩子选择的图书应有所区别。孩子年龄较小时,可以选择一些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形象突出、画面清晰、色彩鲜明的单幅图图书。同时要装订牢固,纸质较厚,便于孩子翻阅。年龄稍大时,可以选择一些情节稍微曲折、内容健康向上、人物善恶分明、以动物故事为主的图书。但还是以单幅图为主,画面要生动活泼,背景不要过于复杂。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选择性的,他们注重整体画面,不太注意细节。学龄前,可以选择单页多幅图图书,图书的故事情节要相对长一些、复杂一些,但画面仍应清晰鲜明。此外,还可为他们选择一些知识类故事书,以拓展知识面,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三、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读”书

(一)有序阅读法

幼儿的阅读开始往往是依赖耳朵的“阅读”。幼儿爱听故事,家长应经常为幼儿讲述故事培养孩子专注的倾听能力。从“听”慢慢过渡到“看”,从中了解掌握图书的结构,知道每本书都有封面、页码、封底等。年龄小的孩子还是分不清封面、封底,家长要懂得运用方法,使幼儿更容易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家长可设计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如可把一本书比做一座房子,封面是前门,封底是后门,中间的页码是房子中的小房间。看书时,要把前门打开,走进小房间,小房间里会有许多精彩的小故事。看完故事要从后门出来,最后关上门。这种方法有利于幼儿掌握正确的翻书方法。

(二)观察阅读法

小中班幼儿的阅读主要是观察阅读、理解阅读。幼儿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思考,家长要引导幼儿将图画符号转译成语言文字符号,初步了解图画符号与语言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在指导幼儿阅读时,要帮助幼儿通过观察把握画面内容,并把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出来。幼儿在讲述图画故事后,往往会兴趣盎然地认读画面故事,逐步明白图画符号与语言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另外,在引导幼儿观察画面时,要注意前一页图画和后一页图画的不同与联系,帮助幼儿连贯地讲出故事。这时家长要注意的是不要求孩子所讲的和图下的文字一字不差,允许幼儿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三)分享阅读法

分享阅读是指父母与幼儿共同看一本书。在阅读前,家长可以向幼儿抛出一个问题,一个谜语或是一个故事的开头,以激起幼儿的兴趣。当幼儿很想知道答案或结果时,就可以引导幼儿看图,看看书中是怎么说的。让幼儿猜猜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来怎么样了?幼儿带着悬念和家长共同看书中的故事,激发幼儿想看完书、看懂书的兴趣,增强阅读的目的性。家长选择图书要有目的性,在分享阅读活动中尽量运用大书,这样父母与幼儿可共看一本书,有利于直观互动,交流探讨阅读方法和经验。除了为幼儿选择图书外,还要让幼儿有机会选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这样有助于激发其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会较长时间地专心阅读。

(四)游戏阅读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让阅读不枯燥,家长可以在阅读角中准备一些可用于故事表演的材料,如纱巾、布娃娃、毛绒玩具等,让它们成为故事中的角色,叫它们故事中的名字。通过亲子阅读,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角色表演,让孩子在表演中重温阅读内容。如讲完《拔萝卜》的故事后,家长可以发动家庭成员和孩子进行亲子表演游戏,鼓励孩子用故事中的语言进行对话,当阅读变成游戏之后,孩子的参与是自然而然的,接受故事的内容变得自然而然。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阅读行为和习惯不可避免地受家长的影响。这就要求家长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带动、影响孩子的阅读,同时也要求家长拓宽视野,接受新的早期阅读教育理念和方法,做富有细心、耐心和慧心的引领者,有效指导幼儿开展阅读活动,帮助孩子叩开阅读的大门,让孩子在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篇7

一、外部环境的营造

1.营造温馨的阅读区环境

要让幼儿乐于阅读,首先就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乐于阅读的空间,让幼儿能利用一日各衔接环节(如区域活动、餐点后、离园前等时间)随时可以接触图书,幼儿可以和同伴一起坐下来阅读,来获得认同、接纳、借鉴同伴的阅读经验。

2.提供适合的多元化的阅读材料

从幼儿生活到科学知识,从环境问题到生命教育,亲情、友情等,多样化的题材将帮助幼儿获得多元化的知识与多元的情感经验。

幼儿阅读可以是读书、也可以是听故事和看动画片,甚至是观察人的表情行为,应该说生活里处处都有幼儿阅读的机会和阅读内容。这些多元化的材料可以是教师根据主题的需要准备或随时添加的,也可以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或主题活动需要带来的。它们不仅能使幼儿获得新知识,还可以使其进行全方位的学习。

3.创设阅读墙面环境

我们可以将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字信息,将幼儿容易理解的名词挂在活动室里。如在教室的门、窗、钢琴等物体上分别标出名称;标出各个区域的名称;用文字表示一些常规和注意事项,如在门上写上“请慢些走”;在洗手间的水龙头上部写上“别忘了把我关上”;用卡片点名的方式让幼儿认识自己与小朋友的名字。

4.创设阅读活动

操作区和表演区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形成,除了引导幼儿热爱阅读、懂得书面语言的意义以外,在幼儿园里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认读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必要的阅读技能。帮助幼儿学习阅读图书,增长阅读的能力。

二、内隐环境的营造

1.运用多种手段有效唤起幼儿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新书提示法、悬念法、竞赛法等手段唤起幼儿独立阅读的积极性。对于幼儿自发形成的阅读活动,教师可以用积极的态度表示关注和赞赏,也可以以分享者、参与者的身份来加入,与幼儿共同阅读,共同分享阅读的经验和快乐。对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提供必要的示范和指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这将使他们有信心对阅读进行新的探索,逐步超出原有水平,朝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2.制订阅读规则,养成良好习惯

由于幼儿行为的坚持性、自控力差,因此,为了让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阅读,制订相宜的规则显然是限制不良阅读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同时,这也是促使孩子有目的、有意识养成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确保阅读效果的重要保证。

篇8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61-02

阅读要从幼儿抓起,要培养孩子们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因为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但有利于孩子想象力与观察力的发展,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长与发展。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这个世界有种新鲜的感觉,因此比较好奇,他们就会不停地去感知和探究这个世界。幼儿的这种探究的欲望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非常有益的现象,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给予孩子充分的阅读机会,帮助孩子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知识水平以及其他各种原因,他们相较于亲自阅读图书来说,更喜欢听家长或教师给他们讲故事。其实听故事也是一种阅读,而且是一种对孩子非常有效的阅读方式,幼儿教育中的快乐阅读教育正是从为孩子讲故事开始的。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从事幼儿教育的经验,简要谈谈自己关于幼儿快乐阅读的一些心得:

一、从孩子的角度为孩子选择书籍

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相信大家都有同感:虽然为孩子准备了许多书籍,但是孩子的阅读兴趣却并不高。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选择他们喜欢的书籍。许多家长从自己的观点出发,为孩子买了许多识字卡片和少儿唐诗等书籍,再加上工作比较繁忙,很少为孩子讲述,导致孩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

主动学习,才是最佳的学习态度。想要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首先就要投其所好,从孩子的角度为孩子挑选书籍,我们可以挑选一些孩子喜欢的故事,比如《哪咤闹海》、《葫芦兄弟》等。只有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故事,才能激发孩子的听和看的兴趣与主动性。

另外,在给孩子挑选图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为孩子选择故事情节简单、画面清晰、重点突出的少儿读物。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将故事,在孩子讲故事的过程中,家长和幼儿教师要认真听,并给孩子一直认可和鼓励的表情,藉此来锻炼孩子。

二、创设情境鼓励幼儿活泼阅读

在读者进行阅读的时候,大脑中会出现书籍描述的画面,有种感同身受、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文字的魅力为亲子阅读带来了许多趣味,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进行故事表演。虽然孩子们的性格不尽相同,有的点孩子性格活泼、喜欢表现,而有的孩子性格内向、比较害羞,但是在与家长共同参与表演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完全放松下来,从而体验到与幼儿教师在一起无法体验的表演乐趣,从而提高孩子的表演兴趣与积极性。

由于幼儿识字少,他们对书籍的喜欢程度受成人的影响极大,所以家长在与孩子共同参与表演的时候,要注意集中精神、声情并茂,表情要轻松自然,语速要缓慢,只有这样才能够感染孩子,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孩子都具有模仿的天赋,家长的表演会感染孩子去主动模仿,从而使孩子喜欢上阅读与表演。

三、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学会与孩子分享感受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对孩子进行快乐阅读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与幼儿教师要注意与孩子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同时鼓励孩子参与分享,说出自己的感受。在阅读之前,家长与幼儿教师要想办法集中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听故事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家长与幼儿教师可以与孩子一边阅读一边交流,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还可以引导孩子对故事的结尾进行设想,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在阅读完故事之后,家长与幼儿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引导孩子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参与故事的表演,以丰富孩子的相关知识。

另外在孩子进行表演的时候,家长与幼儿教师要注意孩子由于年龄以及语言表达水平的限制,在讲述的时候会遇到卡壳的情况,这时候要帮助孩子解决困难,把故事讲述完,切忌用一连串的问题提示孩子,以免吓坏孩子。

四、家长要培养孩子练习手指点读

手指点读虽然看似比较刻板,但是对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具有极大的作用。想要培养孩子练习手指点读,首先需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每天固定的故事阅读时间,因为手指点读不但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耐心,还需要家长与孩子一起拥有一个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只有每天同孩子按时进行手指点读,就同吃饭与睡觉一样形成习惯,才会使孩子逐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可以选择在孩子睡前的15分钟与孩子一起进行手指点读,因为在这个时间里孩子的情绪比较稳定,注意力也相对集中。

在刚开始与孩子进行手指点读的时候,孩子的手、眼与阅读很难协调,这时候家长不要着急,要耐心地指导孩子。家长可以先在讲的过程中,用手指随着自己讲的速度缓慢移动,引导孩子的眼睛随着家长的手指移动。然后,家长可以拿起孩子的手,随着自己讲的节奏缓慢移动,引导孩子随着家长的阅读,手眼协调地随之移动。在与孩子进行手指点读的时候,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速一定要缓慢,相关的图画或文字要突出重点语气提示孩子,这样下一次再进行手指点读的时候,孩子就能够跟上家长的节奏,有助于孩子手指点读的顺利进行,也有助于孩子培养手指点读的习惯。

篇9

孩子们会寻找自然界里的阅读载体。以前带着孩子们到种植园里观察,孩子们会三五成群地讨论着里面种有哪些蔬菜。现在,到了种植园地孩子们说自己的发现:“老师,向日葵开花了。”“老师,我发现一只西瓜虫,我一抓它,它就缩起来了。”“老师,这里有一个花骨朵,是什么呀?”等等,还有的孩子直接就和自己的好朋友钻到了树的下面,寻找雨后的小蜗牛。孩子们进入到种植园里,不再是单一的看呈现在眼前的事物,还是会自己主动去挖掘别人看不到的事物。最近,幼儿园里添置了一些手偶,给孩子们表演的时候使用。饭后,我就和孩子们一起试着用手偶表现不同的动作,孩子们探索出了“点头”、“拍手”、“打招呼”等动作。心心和晨晨就是直接在座位上表演了起来。在收回手偶的时候,晨晨说:“老师,我给它取了个名字。”我问:“什么名字呀?”晨晨直接用手偶表现出一个打招呼的动作:“乔老师,你好!我叫多多。”接着是更多的孩子争着告诉我自己为手偶动物取得名字,并且还说出自己为它们找到的朋友呢!孩子们拿到手偶之后,并不是单纯地摆弄了,而是有目的性的和朋友进行创作表演了。

诸如此类,一句话,一个动作,就能够引导激发孩子们自主阅读的能力不断提高,对事物的认知、了解也在无形中增加。这样以孩子自主关注方向为引导,教师适时激发的方式往往更能受到幼儿喜爱。这样重视孩子天性的教育过程也恰是与陶行知先生创造和民主教育理念不谋而合的,因兴趣所在,幼儿在自主阅读中充分调动自身思维也更易实现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真正得到收获知识经验的成长。

二、关注实践活动,重视亲身体验

相较于单纯的理论说教来说,孩子们的亲身体验更能以直观、形象的方式促进他们的认知成长[1]。而幼儿学习本身则是从模仿开始。陶行知先生也对此进行了特殊强调,孩子教育应当强调“教、学、做合一”,在实践中收获知识经验。心理学家艾普教授说:“如同水中的鱼群群居群嬉一样,孩子们会时时参照周边的人们:互相观察、互相模仿。”对儿童来说,模仿就是一种学习实践的过程。它可以锻炼小朋友的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小朋友在模仿的过程中可以获得许多亲身体验。在体育活动中更是需要模仿,幼儿才能够学会一些基本动作。其实在观察的这一过程中,就是孩子在阅读的过程,这根多元阅读的理论是不谋而合的。

一次晨间体锻活动中,周老师让小孩子们学习螃蟹走,我就发现班级里有些孩子一个人在单独走的时候还会横着走,但是一和同伴合作运球螃蟹走的时候,就不会走了,尤其是豪豪。于是我就在旁边引导豪豪练习螃蟹走,我先让他自己一个人走,刚开始的时候,豪豪还是挺规范的,可是走着走着脚尖就朝着前进的方向,我就做了一遍示范给豪豪看,边示范的时候,边对他说:“走的时候,脚尖一定是正的,不是朝着前进方向的。”他看了一遍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接着我又让他自己走,练得差不多的时候,我就和豪豪一起练习合作走,可是走着走着,发现他的脚还是朝着前进方向的。我就在想是不是我走的太快了,于是我放慢了脚步,可是结果还是已失败告终。我就再次做了示范,让他看着我的脚,以此来引导他脚尖一直是正着的。再次和他合作的时候,我让他看着他自己的脚走,他低着头看下面,小心翼翼地走着,不敢走得快,生怕自己走错了。就这样练了一会儿之后,集体活动也结束了,豪豪的眼睛有点红红的,我在想是不是我的方法他不能够接受,还是练得有些累了,或者有别的原因,我尝试站在豪豪的视角看了一下,由于豪豪穿的衣服比较多,肚子又是吃的鼓鼓的,根本就看不见自己的脚,所以他也不知道自己的脚是不是正确的,单凭感觉,他还不不能够将脚放正。于是,我问他:“豪豪,你是不是看不见自己的脚啊?”豪豪委屈地点了点头,眼泪就快要流下来了。我安慰他:“没关系的,那你把衣服的拉链拉开,这样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脚。”豪豪听话的将衣服敞开,“这样看得到自己的脚吗?”豪豪依旧是点点头。“那我们再练一次,这次我们一定要成功,然后就可以去选玩具玩了。”豪豪这才露出了笑容。果然,豪豪看得到自己的脚练习螃蟹走,一点也不错了,而且还主动说要多练几次呢。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对豪豪说的话,豪豪只能够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尝试,并不真正的明白是什么意思,当他看到自己的脚后就彻底明白了,学起来也容易多了,其实这也是阅读的重要性的所在,当然,教师的鼓励也是孩子增强自信心的源泉。

三、关注幼儿兴趣,重视引导激发

在孩子们遇见感兴趣的事物时,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总是会第一时间问出来,而且得到回答之后也总是一副非常满足、开心的样子。兴趣的于教学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陶行知先生也曾明确指出,我们应当关爱孩子,关注孩子们的兴趣所在进行适当的引导激发,重视幼儿天性。

最近孩子们偶尔会看看《三毛流浪记》,每次在看动画片之前,孩子们总会说:“我们不想看《三毛流浪记》。”然后一副很可怜的样子。我会问:“你们为什么不想看呀?”他们会露出同情的表情说:“三毛太可怜了,找不到自己的妈妈,还一直遇到坏人。”我说:“其实你们是不想看到三毛被欺负的样子,而不是不想看《三毛流浪记》是不是呀?”孩子们点了点头,我追问:“难道你们不想看看三毛最后到底会不会找到妈妈?他的生活会不会变好?”“想!”孩子们大声地回答我。看的过程中,看得出来孩子们的心总是跟着三毛的,动画片里出现的词,幼儿不理解什么意思也会主动地问,比如说在看到三毛和一个医生在一起的那个片段中,三毛他们一直叫一个人“假日本”,培培就问我:“老师,什么叫‘假日本’呀?”可能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常见,所以孩子们听了很多次,又不理解什么意思,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我就给他们做了解释:“因为电视里这个时候的日本人大多数都是嘴唇上留着一小撮胡子,而这个叔叔也有一小撮胡子,但是他不是真的日本人,三毛他们就叫他‘假日本’,意思就是假的日本人。”孩子们恍然大悟:“这样哦。”看到动画片里在办丧事,没有见过的孩子们就问:“他们在干吗呀?”轩轩说:“我知道的,人死了的话,就要这样的,其实人死了就是去很远很远的地方了,那个地方就是天堂。”……前几天孩子在看《三毛流浪记》,我在收拾前面的物品,忽然晨晨说:“老师,慧慧哭了。”我看了看慧慧,两眼红红的,就问她:“慧慧,你怎么啦?”她擦了擦眼泪说:“那个小宝宝太可怜了。”原来,动画片里再放三毛捡到一个被丢弃的小宝宝。小雅说:“我也很难过,想哭,就是哭不出来。”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学会了移情。看来看动画片,也能够让孩子们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现在很多家长在说,孩子们沉溺于动画片,一看动画片就停不下来[2]。其实,只是没有选择正确的动画片,更没有让幼儿静下心来认真地观看,从而体会到动画片里主角的心理变化,这也是阅读的一种目的性,从动画片里得到情感的提升。

四、关注阅读环境,重视孩子需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3]。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导幼儿对书籍与度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有研究发现,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逐渐能够独立思考。尽管他们还不完全识字,但是他们能够独立阅读各种图文并茂的书,能够自己与书对话,成为成功的自主阅读者。新学期开始了,班级里的创造性游戏也在重新规划,除了在创造性游戏的各个区域里投放一些图书意外,还可以给孩子哪些有利于阅读的游戏环境,这也是我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缺乏经验,并且所要思考的。

一次行政班子来看过我们班的游戏过后,给了我一些建议,也进行了思考。在游戏时我提供休息牌和超市回收箱仅仅是文字上的提示,可是班级里大多数的幼孩子并不认识这写字,那我提供的游戏材料对于孩子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在前一天的游戏中,是和孩子一同商量出来的方法,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我就自己做了这两样材料投放到游戏中,在做的时候我就在想如何用图片来表示这些字,想来想去最后还是没有使用到图片。听了领导们的建议以后,才豁然开朗,自己想不出来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设计呢?我给孩子的,需要孩子先看懂再接受,而孩子自己设计出来的不是直接就可以让孩子接受了嘛。而我也不应该因为时间仓促就这样将孩子不易接受的材料投放进去,应该和孩子商量设计之后再投放进去,这样够有利于游戏的进展。

阅读不仅是图文的阅读,更是一种对人的阅读,将自己所阅的说出来、画出来,再将自己所画的阅出来,这也许也是阅读的一种表现形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我们应该将更多的游戏设计与材料的收集放手给幼儿,我们并不能一味地包办幼儿的游戏。所以在接下来的游乐园的游戏规则制定上,应该让孩子自己来制定,教师适当地引导。需要图文的结合的地方,让孩子自己来设计,并择优选用。这样在游戏中,孩子对于自己设计的规则不仅感兴趣,而且对于自己制定的规则会更乐意去遵守。在照相馆游戏中,将相片的设计权也交给孩子,让孩子不仅将所拍的画下来,还可以自主的设计相片的形状和边框。

篇10

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 越有益。”在中国,“赢在起跑线上”这个道理越来越深入人心,家长们醉心于此也不是不无道理,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改变,早期阅读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

一、早期读对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早期阅读能够促进幼儿的阅读兴趣。幼儿图画书中有许多卡通形象,它们生动可爱,色彩鲜艳,非常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在《轰隆隆来了》故事中适时地引导幼儿进行阅读,让他们翻阅图画书了解故事中恐龙是什么样子等各种信息理解故事内容,在班级区角为幼儿提供有关恐龙各种图书不仅能够让他们对图书产生强烈的兴趣,而且也使孩子开始逐渐了解恐龙生活的世界。

2.早期阅读能够发展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早期阅读能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早期阅读的文学作品中, 常有《小马过河》等形象化的故事,这些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人对各种事物的特质,对于低龄的幼儿来说具有极大的魅力。通过早期阅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不由自主地运用这种语言,对其以后的人生也大有裨益。

幼儿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他们的语言发展包括了对多样化语言的适应力、理解力和运用力。从小接触各式各样的语言,可以使幼儿逐渐地发展起具有交往价值的语言能力。

二、早期阅读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以识字代替阅读。许多幼儿园把阅读同识字等同,认为识字就是阅读,没有识字就没有阅读,幼儿的阅读活动始于识字,从而在实践中过多地追求识字量而忽略对幼儿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这种倾向是由对阅读活动的错误认识所造成的。

2.无教育指导的阅读活动。目前,幼儿园在幼儿的阅读活动中很少有教师对幼儿进行阅读能力培养的较为细致的指导,有的仅仅是提一些爱护图书等常规要求,导致书被看破了,但孩子们却说不出书中内容的现象普遍存在。

3.忽略阅读环境的创设。阅读环境在幼儿园目前较多地被认为是图书的提供或活动室、走廊中各种字词卡片的悬挂。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图书,教师应为孩子创设什么样的阅读设施和阅读条件促使幼儿阅读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中较多地被忽略。

4.目标单一、片面。很多人直接把早期识字等同于早期阅读,使得早期阅读的目标人为的被缩水。主要表现在:一是过分强调识字,有集中识字的现象,使幼儿的注意力只在汉字上;二是过分强调认知,过早地让幼儿把阅读当作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

三、解决早期阅读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良好阅读环境的创设是幼儿阅读教育课程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幼儿阅读兴趣的提高、阅读习惯的形成、阅读能力的培养。

2.图书的选择与投放。阅读中枢的发育比说话中枢早,早期阅读通过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给幼儿以积极的刺激,能够加快大脑的发展和成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图书内容应更多地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以图为主、文字较少、情节简单、主题突出、色彩明快的图书比较适合孩子自主阅读。

3.阅读氛围的营造。家长和教师可利用一切机会、场所,让幼儿感受书面语言。如便于孩子自主取放的小书柜、图书插袋、松软舒适的小沙发、小坐垫,便于孩子记录、创编各种图书的剪刀、纸笔等辅助阅读材料、可以视听同步阅读的小随身听等都能给孩子的阅读带来方便,直接提高孩子阅读活动的质量。在幼儿园可用童话故事装饰墙壁,布置活动室角落的墙饰时,适当配上文字,为幼儿提供舒适、卫生的阅览室,不断更新图书架、图书角的内容,注意提供充足的图书阅读时间。

4.开展多种类型阅读活动。目前在幼儿园内开展的阅读活动形式主要有:阅读区阅读活动、阅读室阅读活动、亲子阅读活动、集体阅读活动、结合阅读的小表演、创编图书、阅读小游戏等。配合孩子的阅读活动,教师应针对孩子在阅读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或阅读困难设计一些阅读游戏。如:孩子对各种动物图书较为感兴趣,对一些动物的名称往往在文中能够读出,但脱离了图片孩子对文字的辨认就较差。教师可以设计动物图片与文字的匹配游戏,可以看图找文字,也可以看字找图片,让孩子在对应匹配的过程中加深对辨认文字的敏感性。

5.注重教师的观察与指导。要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发展,还需要教师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这是保持幼儿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幼儿阅读策略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保证。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阅读的内容对幼儿提供有帮助的情景、对话、问题、练习材料、表演道具等,并能在幼儿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指导幼儿相互交流阅读经验,学会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合作表演阅读内容及尝试创编阅读图书。

6.注重对幼儿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幼儿的阅读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格外注重对幼儿阅读兴趣和习惯的观察和指导,及时纠正幼儿无序乱翻书、无阅读看书等常见问题,帮助孩子爱读、会读、能读,在阅读中体验图书所具有的独特的愉悦感。语言的学习在于运用,作为获取信息和交流的工具,不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应善于把握阅读时机,在日常生活和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孩子的阅图、表述及文字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7.注重孩子在家庭中的阅读活动,尤其是亲子阅读活动。早期的阅读活动离不开家长的帮助与支持,幼儿在家庭中的阅读活动对于阅读能力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从孩子可塑性、模仿性强的特点出发,着力营造家庭的书卷气。如果父母每天手不释卷,那么孩子的阅读兴趣就不难形成。所以,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首先要求家长必须每天在家中读书看报,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模仿榜样。

早期阅读的研究,对教师自身来说,应不断更新观念,主动探索早期阅读培养的新思路、新方法,让幼儿在阅读活动过程中产生自信心、进取心、创造性。我们应该一如既往地深入学习《纲要》,不断提升和总结经验,以多种方法和途径引导幼儿体验阅读的快乐,以高质量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和谐、健康发展。

篇11

我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学前儿童的学习主要是在生活场景和游戏活动中进行。从年龄分段来看,幼儿具有良好的模仿能力,好奇心也比较强;从发展特点来看,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人格健全发展的最佳时期;从教育关系来看,保证儿童心智健康健全成长是最基础性的工作,游戏是促进儿童心智发育发展的最佳方式。

一、游戏对幼儿阅读教育的作用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能够满足儿童生理发展的需要,使儿童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积极组织各类游戏活动,有利于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儿童权利宣言》《儿童权利公约》将游戏与娱乐规定为儿童的基本权利之一,1990年《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明确提出“游戏作为儿童的基本权利,不应当仅仅理解为娱乐与消遣的权利,而应当把它看作是幼儿的发展权”。[1]在新一轮课改中,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总则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权利与人格,以游戏为基本活动”[2],强调把游戏作为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由此推断,游戏与儿童这两个概念是紧密联系的,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影响是全方位的,可以说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最基本的活动:①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来看,游戏可以满足儿童认知发展的需要,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进行各类探索性活动。儿童天然的好奇心理在游戏中可以得到全新的释放,同时在游戏中借助于自身的想象力构建认知系统;②从社会性角度来看,游戏可以实现儿童社会性的需要,在幼儿游戏活动中,幼儿之间的假象性活动可以实现人际交往的雏形构建,共同游戏可以满足幼儿交往的基本需求,从而形成基础性的社会观;③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来看,游戏能够实现儿童自我肯定的心理诉求,在游戏中,儿童能够自我满足,建立起自信心,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3]

二、当下幼儿阅读教育中游戏精神缺失的原因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以智力开发为导向的早期教育理念诱导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待发生了改变,合法的游戏在学前儿童教育中逐步丧失了应有的地位。幼儿教育出现了游戏教育理论研究逐年增加,幼儿的游戏活动逐年减少的现象。幼儿教育模式主要以知识取向为中心,以各类“特长教育”为辅助手段,儿童在幼儿学习阶段过早的变成了任务客体,知识灌输的对象,游戏的价值被人为的忽视。从教育现状来看,幼儿阅读教育中游戏精神缺失主要原因有:家长层面的功利性导向、幼教课程结构性障碍、权威化的教学模式。[4]1.家长的功利性导向。现在的家长多数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幼儿教育很重视,普遍性的拔高幼儿教育,单一的将幼儿教育理解为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幼儿掌握的知识变成了家长互相攀比的资本和衡量幼儿教育质量的潜在标准,违背了幼儿生命成长的基本规律。2.幼教阅读课程结构性障碍。当前的幼儿阅读教育课程多是预先设计好,对幼儿游戏空间、时间、材料考虑不足,限制了儿童游戏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园的阅读角就是单一的小学化阅读模式,一张课桌几张椅子,忽视了幼儿本体在阅读中的体验感,另外一点,当前幼儿教育阅读课程存在较大的结构性障碍,多数阅读以视读为中心,而幼儿阅读尤其是早期幼儿阅读教育需要的是听读,许多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在展开阅读课程时模式单一,从而在开发幼儿阅读能力上存在结构性障碍。3.权威化的阅读教学模式幼儿阅读教育中,教师承担的是知识媒介,语言是最主要的手段,而当前一个主要的问题是阅读教学过程中,规则养成和纪律化成为幼儿教学的首要选择,在权威化的师严压力下,孩子的游戏性阅读本能从源头已被扼杀。许多教师为了课堂秩序的优化和教学过程的流畅,会制止学生的奇思妙想。如此权威化的阅读教学模式,看上去课堂秩序井然,小朋友也很守纪律,但扼杀了孩童阅读的自由想象力和交互感。

三、幼儿阅读教育中重塑游戏精神的方法和策略

幼儿教育家张宗麟提出幼儿教育应以幼儿为中心,以幼儿的活动为中心,在教育方法上,强调富有游戏性。[5]从生理和心理两个维度来看幼儿教育实践,应该在教育活动中推广游戏精神的重塑:1.根据幼儿接受特点设计游戏内容。张宗麟认为,幼儿游戏的前提是“儿童是儿童”,各种作业能出于游戏的态度,则生气勃勃,儿童乐为[6]。因此需要根据儿童的接受特点设计合适的游戏内容。首先游戏活动内容应该模仿和反映现实生活,还要能够在模仿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儿童接受能力的加工和重组要求,从而达到教育性和愉悦性的统一。2.根据幼儿心理特点设计游戏环境。阅读游戏教育是否最终取得良好效果还取决于游戏环境,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能够促进幼儿智力水平的开发,能够保证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首先要根据幼儿心理特点设计游戏器具的形状、大小、颜色等,保证各类器具的放置符合幼儿的审美,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其次,游戏空间环境的布置要有灵活性,注重安全性的同时,还要能使幼儿愿意参与游戏环境设计,充分发挥环境的心理影响,第三,阅读内容也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设计,符合预先布置的环境,只有环境和内容相吻合,幼儿在游戏中才能更好的理解阅读。3.根据幼儿兴趣特点设计游戏形式。在阅读游戏教育过程中,游戏形式是否合适影响幼儿的参与性,良好的游戏形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幼儿兴趣,从而有利于教师把握幼儿的兴趣点。游戏活动和幼儿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不同的幼儿对游戏理解存在差异,在游戏形式上要注重设计,为幼儿主动参与、讨论提供契机,通过听,说,演等多种形式让孩童接受阅读,而不是单一的文本化阅读,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

四、重塑游戏精神在幼儿阅读教育中的意义

翟晓云认为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口语,甚至身体动作等综合手段来理解对色彩、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刺激视觉器官的符号信息,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婴幼儿读物的内容,通过感知、观察、思维、联想等形成对客观世界的主观体验(即心理图像)的一种认知过程。[7]由此可以看出,幼儿阅读教育应该是多元化的,以把握幼儿心理特征为主线展开的一项教育活动。游戏的教育价值和功能的实现建立在儿童主体性发展被接受的基础上,好游戏是幼儿天性,因此重塑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中具有积极作用。游戏可以给儿童快乐、经验、思想、健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深远影响。陈鹤琴认为游戏的直接表现是为儿童提供快乐,其长远的影响在于发展儿童的身心、促进儿童感知力的发展,把枯燥的阅读教学,化为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兴趣,强化学习,才是阅读教学游戏化的意义所在。[8]综观幼儿阅读教育中游戏精神的基本要素主要包含“我想知道、形式自由、我能干什么”,表现在具体活动中,就是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在幼儿教育中重塑游戏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注重游戏精神,有利于在阅读教育中促进幼儿智力开发。幼儿时期是孩子智力开发的关键期,注重幼儿阅读教育中的游戏实践,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幼儿在游戏化的阅读教育活动中,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潜在的创造思维,让孩子在自己思维的想象空间中感受成长的快乐。在引导幼儿阅读时,可以选取篇幅短小,语言简朴朗朗上口,适于幼儿吟诵的传统经典文本。例如选取李白的《静夜思》作为幼儿阅读的材料时,可以辅助一些视听材料,在听和读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进行游戏化的表演。2.重塑游戏精神,有利于增强幼儿的自控力。幼儿天性活泼,在成长过程中,游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此在阅读教育环节,通过游戏精神重塑,可以让孩子自由尽情的发挥个性释放自我,充分调动孩子玩中学,比如选择优秀的文本《我是好帮手》,教师可以一边读,一边引导幼儿“看看谁最棒”,也可以让幼儿相互评优,将教育和优秀合二为一,在满足孩子的游戏天性的同时,循序渐进,既能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更能增强孩子的自控力,从而发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成长过程中提供更有效的自我观照。游戏在幼儿阅读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教育活动中,要满足幼儿教育的发展,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离不开游戏精神的重塑。陈鹤琴先生强调活动单元的教学主要着重于室外活动,但课外游戏的直接表现是为儿童提供快乐,能够发展儿童的身心、促进儿童感知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如何把枯燥的阅读教学,化为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孩童的阅读兴趣,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才是阅读教学游戏化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EB/OL].(1990-9-30)[2011-03-19].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01-08-01).

[3]陈爱萍.幼儿教育呼唤游戏精神[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

[4]杨其勇,张杰,沈雪松.回归幼儿教育“诗意化”特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9).

[5]张沪.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