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1 09:19: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篇1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231-02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学习、恋爱、家庭冲突以及人际交往等多个问题,很多学生在处理这些问题中面临着众多的压力,由于压力排解不当,就造成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压力的自我调节,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压力,正确处理问题。

1 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及状况

高中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此时期既是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又是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期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心理特点,但其个性心理倾向尚不稳定,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展现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整体上看,高中生大存在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迷茫、抑郁、自卑等。

2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高中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高中学校对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

2.1 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

当前高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重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课的开展主要是讲解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理论,未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剖析和解决。高中学校心理健康课的数量比较少,大多数学生并不重视心理健康课,一些学生甚至逃课或者课上看其他书,导致心理健康课的效果不理想。

2.2 心理健康教育课效果不理想

心理健康课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但是当前心理健康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形式也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效果。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所引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都是比较早的,缺乏新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心理健康课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开展,未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实践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2.3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缺乏

当前高中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师还是比较少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很多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并不会第一时间找到老师交流,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高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大都形同虚设,心理咨询室缺少一些心理健康的书籍等资料,学生除了与教师交流之外很难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

3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学校的重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应该积极配合,丰富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3.1 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学生自身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一些学生从小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对于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对于这些学生需要加强其自身教育,提高其抗压能力。一方面可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为学生讲授一些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或者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应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另一方面举办一些课外活动,比如一些生活挑战赛,或者体育活动等等,通过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承受力,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保护自己,承受压力和挫折,同时不断激励自己解决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2 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素质

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引导作用,正所谓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正能量也会感染每一个学生。因此高中学校需要对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还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将心理健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心理学家为教师和学生开展讲座,组织教师学习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师讲课视频,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素养。

3.3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充分利用隐形教育资源,丰富生活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交往中养成乐观的情绪以及宽阔的胸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平等、民主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心理健康课的开展需要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不同,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和学生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除了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同时还应该讲述一些心理健康案例。同时除了教学之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地了解学生,比如做一些互动游戏,通过小游戏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认识。另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比如春游或者聚餐等等,消除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建立诚挚的友谊,这样,学生就能像教师诉说自己的心理问题,教师就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进而促使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3.4 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心理咨询室是比较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虽然高中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并未能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高中学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心理咨询室增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书籍,或者一些治疗设备等等,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设施。心理咨询室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由于心理咨询室一直未能发挥作用,很多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室存在一种抵触心理。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宣传,鼓励学生参与到心理咨询室的活动中。心理咨询活动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以及学生的人际关系等等,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心理问题咨询完之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跟踪反馈调查,做好后期的心理辅导。

3.5 重视家庭对高中生的影响

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日常行为,因此,家庭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起着一定的教育影响。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级身心发展,为孩子营造和谐、尊重、理解、相互信任的家庭气氛,为帮助中专生消除心理问题提供良好的家庭条件。

3.6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从国家角度看,应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治歪风、树正气,各种媒体要宣传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及未成年的好人好事,让学生有正确的心理选择,在创造游戏等中专生喜欢的节目时,应鲜明突出积极向上的主题,刻画成人生活世界时应考虑暧昧、暴力对未成年人思想的影响。

4 结语

高中生由于处在特殊的成长时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增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今后需要进一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加强师生之间的了解,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学生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篇2

我们在近些年的教育改革中,开始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开始优化教育教学的策略与模式,为实现教育的良性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而努力。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应试教育思想,还没有摆正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还不能实现人性化、多元化和科学化。学生的发展包括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但是关乎学生前途与命运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有的学校却有所淡化。在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有时也是形式大于内容。教师重视不足,教学方法枯燥,教学内容滞后,没有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1)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用性。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的学校在课程设计和学时安排上,没有做到科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很强的随意性和滞后性。这就导致有的高中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不愿意聆听,也学习不到有效的知识。可以说,高中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时流于形式,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实效性。在有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时候,缺乏专业人员的授课。虽然有的学校有心理咨询师,但是由于教师配备较少,再加上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咨询师咨询,所以,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都是班主任或者其他科任教师兼职任教。由于没有专业的知识,所以,在讲授的时候多数都是照本宣科,采取灌输式或者满堂灌的方式来授课。面对抽象枯燥理论化的心理教育知识,学生也是一知半解。长此以往,根本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不能有效结合学情,对于学生较为关心的异性问题、早恋问题和交往问题是避而不谈。心理教育的内容显得失真、空洞,学生自然提不起任何的兴趣。

(2)教育方式单一,灵活性不足。在高中阶段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总体来说教学设计不够灵动,校本研究滞后。也就是说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比如教学方法,多数采用的是讲授的方法,课堂的互动较少,课堂中师生的交流与互动较少,学生多数的时候都是被动接受。在教学案例的选取上,不能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一举例都是典型的个案。对于高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特别是高中生密切关注的情感、性等问题避而不谈,只对一些模糊的可讲可不讲的问题进行简单剖析。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远离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3)心理辅导随意性强,缺乏约束性。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急需相应的心理辅导和心理教育。但是,如何帮助高中生排解实际的学习压力和青春期带来的萌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却没有进行详细设计。在教学内容上,也是东一下,西一下,教学具有极强的随意性。笔者调查中发现,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制订详细的心理教育计划,在相应的学科建设、学科教学和部门建设上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针对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坏来说,也没有一定的评定标准,这也就导致做与不做,做多与做少没有实质差异。为此,个别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不走心,不认真,就连基本的态度都没有。这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提升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探究

高中生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与成才。目前很多的数据也已经证明,有的高中生确实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为此,面对着新形势,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人员一定要认识到工作的急迫性,采取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确保高中生获得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篇3

当前在学校教学中,心理健康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重要。高中时期,是青少年向成人转变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往往要在这个时期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心理上的成熟也使高中生变得矛盾和偏激,如果不及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1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1.1影响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心理专家针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过很多调查,结果表明:有20%的高中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针对调查过程及最后的结果,专家总结出,影响这些高中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影响、与人交往、自我心理问题以及性心理。这些因素影响着每一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少数高中生无法抵御这些因素的侵蚀,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1]。

1.2随着年龄增长心理问题愈发突出:高中生随着年龄增长,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不同的,总体来说是呈上升的趋势。高一学生初入校园,对新的环境不适应、不能与家长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对学习目标产生迷茫等,很多都是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大部分学生都会经过一段时间才能调整过来。如果将高一的这些问题带到高二阶段中,问题就会相对复杂。高二学习负担加大、价值观开始形成、可能出现的“早恋”、家庭关系不和睦等问题很可能会在这一阶段引发不良的心理状态。高三阶段是高中生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时期,高考带来的巨大压力很可能诱发各种心理障碍,高三学生往往会受到家庭、学校和自身的三方面压力,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可能会造成不可预期的心理问题。

2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心理健康的课堂教育效率低:当前高中校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完善,学校对于心理健康课程得不到普遍重视,缺乏一个完整的教学构架,多数教师的教学方法滞后,教授的课程内容无法做到及时更新。学生对于心理健康课程也渐渐地失去信心,将心理健康课程当做无所谓的课程,不认真听讲或者利用心理健康课程的时间学习其他的课程。这些都在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使课堂效率无法得到提升。

2.2高中校园缺少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当前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一直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相关专业的高水平教师,专业教师的匮乏,直接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工作无法进行,面对问题无法合理地解决,工作中无法提升效率。当前在高中校园中,担任心理教育课程教师职务的教师,多数是其他专业的教师,这使得教师在面对学生各种各样心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类疑问无法科学、详细地给出解答,这直接导致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有效地开展。

2.3学校资源配置不足:一直以来,高中校园都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其他方面投入相对较少。学校中建立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通常只是形式主义,一些心理健康机构缺乏专业的人士进行管理,导致教育工作无法认真地在校园中贯彻下去。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较晚,区域间的资源分配极不平均,发展较好的地区已经拥有足够的资源,但是在一些村镇的学校中,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套设施极度匮乏,甚至连体系都无法建立起来,这直接导致了村镇高中生在面临心理问题时无法有效地得到解决,因而产生一些较为严重的问题。学校资源的配置不足及不合理,是导致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切实有效发展的重要原因[2]。

3应对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建议

3.1增加心理健康课程的内容,提升课堂效率:学校应该充分地利用自身的资源,建立起来一套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同时为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加强对高中生良好情绪的培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不要只是在课堂上将各种理论教授给学生,教师应该对学生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沟通,更多地去了解学生,通过沟通将心理健康知识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意识中。

3.2增强教师专业素质教育:面对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师资力量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中生容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一个优秀的引导者,对于高中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一方面应该着重引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人才,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另一方面,应该对现有的心理课程教师进行专业的课程培训,提升专业素养,使现有的教师更有效地去完成当前的工作。专业知识、教育水平、教育素养对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新时代下的高中校园一定要增强师资队伍的建设[3]。

3.3完善各地区学校资源配置:首先,应当提高高中校园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增加对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建设,要改变形式主义的教育体系,在校园中认真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建设校园心理健康机构,积极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加对村镇高中的资源投入,帮助村镇地区将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起来,促进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使资源配置合理化。

4结语

面对当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应当引起校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在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心理健康值得每一个人去深思,特别是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的高中生,我们更加有义务去帮助他们健康的成长。本文根据对我国现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期能够有效地解决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徐艺歌 单位:河南省安阳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篇4

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在不断提升,且向着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发展,社会大前提便是如此,高中生由于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且要承受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更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1积极心理学理念概述以及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1]

积极心理学,是指从积极角度研究心理学的新兴科学,以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应用,核心是“健康”、“勇气”、“关怀”、“爱”等等,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中,主要研究消极情绪背后的规律与内涵,而积极心理学则研究积极情绪,不断挖掘人性中较为积极的部分,研究其形成方式和规律,以此更好地提升研究对象的主观幸福感,进而推动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在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会更有效。

而分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首先要从高中生自身开始分析,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虽说有了完善的思维方式,但缺少对社会的基础认知,很容易误入歧途,用“南辕北辙”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学生不缺少驾车的能力,缺的是驾车的经验,而且高中生还要担负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很可能导致心理素质衰减,甚至步入歧途。其次,需要从社会角度分析,当前社会高度发展,互联网的应用遍地都是,互联网内容也五花八门,对学生的诱惑非常之大,里面一些不健康的内容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素质扭曲,因此,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2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析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无非就是两类,1.语言正面教育;2.活动侧面教育,语言正面教育即开展心理教育宣传会,或是教师平常的口头教育,帮助学生疏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素养,活动教育即开展一些能提高心理素养的活动,比如图书会、辩论比赛、拓展体育、野外活动等,在活动中慢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两者相比较,活动教育在表现形式上没有正面教育直观,但效果却不在口头教育之下,而且如果一味对学生说教,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叛逆心理,反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利,因此现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都是侧面为主,例如在班级内开展了一个“父母不易”的主体班会,通过多媒体放映了父母与孩子在日常中的点点滴滴,里面都是父母对孩子的爱,而教师不会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怎么样,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的,而是从侧面引导学生思考,当他们成家立业,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当父母老去需要照顾,那时候老去的父母更像是“孩子”,而他们则是担负家庭重则的“家长”,他们会怎么做?无疑,从侧面引导的教学模式是更优秀的。

而积极心理学应用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阶段、各个教学模式中。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在沉重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下,心理难免会出现不同程度扭曲的现象,而积极心理学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即从积极的角度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倡导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对学生加以引导,树立更强、更光明的信念,减缓学生负担,例如,同样是升学考试的话题,积极心理学是引导学生畅想:当考试考好了,一家人开开心心,举办庆功会,和亲朋好友开怀畅饮,消极心理学则是告诫学生考试不好,父母不开心,学生前途也会受影响,相比较无疑前者更能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效果更佳。

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建议

3.1说教和活动结合

单纯的说教肯定会引发学生反感,而与活动结合,能暂时减少学生课业负担,舒缓精神,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不至于引发学生反感,例如“信任背摔”活动,让学生反身从高台上仰落,下方学生联手接住,目的是为攻破学生心理防线,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升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高中生心理健康。说教与活动相结合,教育模式才能更有效,上文有过描述,这里不再过多赘述。

3.2分层关注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对心理健康程度高的学生可以稍微放松警惕,而将关注点更多放在心理健康程度不足的学生,这一类学生在行为上都有一定反应,比如在校园内拉帮结派、不守校纪校规、性格孤僻不爱交友、生活圈子窄等,对这些学生关注力度更大,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3.3家校结合[2]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动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1]《纲要》还提出,在高中教育阶段,要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高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习压力比较大的时期,因高考受挫而引发的高中生自杀事件屡见报端。有些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则不但会对学生的学业和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还会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困扰。近年来,高中生的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心理问题越来越普遍,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的问题行为甚至暴力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而且对家庭、社会构成了伤害。因此,探索、构建科学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学校心理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职责。[3]

二、当前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完全用德育替代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德育在学生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德育的教育地位,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学生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具有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共同目的。而且这样的定位,对处于起步阶段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的,借助于德育工作的成熟体制和有效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效地丰富了传统德育的手段,增强了德育工作效果。但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传统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的理解,给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目前,很多高中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完全用思想政治工作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导致高中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甚至出现恶性突发事件。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对处于全面发展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关系认识不深,定位不准确。这是国家虽然越来越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实际工作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二)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不准确,工作缺乏前瞻性。

实际工作中,很多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定位为“救火”,而不是“防火”,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而不是面向全体学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出现很多短视行为,缺乏前瞻性。作为升学压力特别重的普通高中学校,这一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老师们都明白,心理健康教育本应重在预防,重在全体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但由于人员不足、精力投入不足等问题,心理健康教育者往往只能把精力放在少数问题学生身上,扮演“消防员”的角色,忙于“救火”。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学生心理问题不断呈现新的情况和态势,必须加强有针对性的研究。而我国目前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非常有限,并且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能充分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难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在相当多的普通高中中,心理健康教育还难以做到惠及全体学生,也难以做到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发挥作用,有的甚至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之后,都难以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和帮助,更不用说防患于未然了。

(三)心理健康教育缺少监管,机制不健全。

关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不少文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也有相关的要求,但由于督察、监管力度不够,有些学校这方面的工作开展得相当不力。相关文件虽然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讲得很多,但涉及经费、人员、机构等具体问题时,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要求,也没有明确责任,监管工作不到位,导致很多学校模糊执行,甚至不执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严重影响。目前高中学校管理工作,基本上还是围绕高考、升学这一目标开展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应付检查的门面。很多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挂靠或者直接属于政教部门。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存在问题,因此工作很难有效开展。上级的文件往往要求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德育工作一起规划、共同落实,但实际情况是,规划中考虑到心理教育,但落实中往往以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

三、加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建立高中生心理健康档案,是高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的工作。但就是这样一项最基本的工作,很多学校都没有做到。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指对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特点、心理测验结果、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等材料的集中保存,这些资料应按照一定的程序排序,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体系,如实反映学生的心理面貌。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为学生个人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条件,它是每个学生心理成长的轨迹,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档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在发现自己有心理问题时,积极寻求心理咨询与辅导,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矫治,仍可通过心理健康档案来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对每位学生的心理成长、心理潜能开发提供帮助,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提供重要保证。高中生学业受挫导致的情绪低落、抑郁、自卑问题比较常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从中筛选出高危人群,从而对那些可能处于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立足教育,重在预防。高中学校要针对高中生学业压力大的特点,加强挫折教育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视成功与失败,正确认识学业、生活中的各种挫折,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学校要采取选修课、讲座、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普及应对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危机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预防心理危机的意识,提高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学业挫折及各种各样的生活挑战。

(三)建立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和多元化的学生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工作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专业经验和娴熟的专业技术。高中生在学生的学业负担之下,精神压力比较大,也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高中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制订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计划,列入学校师资培训的总体规划,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另外,建立健全高中生社会支持网络体系,对于预防高中生心理问题,帮助其成功度过心理危机,是非常重要的。高职学生社会支持网络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指学校建立的能给予学生物质和精神帮助的支持系统,这些支持主要来自学校和社会支持的网络体系。另一方面是指学生自身的社会支持系统,主要是指学生在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所能获得的、来自他人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与支援。对于高中生而言,交往最多的就是家长、老师和同学;尤其对于大部分住校的高中生而言,同学和老师的支持是其面临危机事件时最易于求助和获得帮助的资源。因此,学校要尊重学生的同伴关系,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并尽可能多地寻求社会资源的支持和帮助,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学生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篇6

摘 要:高中生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也是一个不稳定的过渡时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学习与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困难和挫折,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提高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已经成为心理健康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和发展高中生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以达到抗挫折能力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 抗挫折能力

1引言

高中阶段的中学生处在个体发育的青年初期,也处于青春发育期。此时高中生的生理发育十分迅速,但心理发展相对缓慢,身心处于一种非平衡状态。发展时期呈现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的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压力增多,而高中生所处的优越生活环境使其自身缺乏更好的抗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抗挫折能力并没有得到充足的发展。而抗挫折能力不足会使高中生在遭遇挫折时出现各类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甚至会造成攻击他人、自杀等严重后果,进而威胁到社会安全。

现阶段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把注意的焦点集中在心理问题方面,是建立在消极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所以无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是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咨询,都是针对高中生已存在或易发生的心理问题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进行的。这就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教育的内容、形式和途径, 还是教育的对象和实施者, 都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 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难于深入和扩展, 其实效性和发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

高中阶段是一个“危险期”。这个危险的内因主要源于高中生较易聚集以下心理矛盾: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与看问题的片面性、主观性、偏激性的矛盾;"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生活处理能力方面的矛盾;生理上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憧憬未来、富于想像与知识贫乏、缺乏判别是非能力的矛盾。而高中生所面临的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所处的环境相较于初中生而言更复杂,所需要自身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更多。面临着这样多的矛盾的困扰,便很容易遭遇想像性及实质性挫折。因此,培养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必要课程。

2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2. 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孟万金教授创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它不是概念的主观臆造或翻新, 而是在整合借鉴西方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大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 没有心理疾病不等于心理健康, 将“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摆在了“克服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前面, 主张通过发展来化解问题, 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预防性功能; 最大亮点是: 明确提出“开发潜能,减负增效”, 与“塑造积极向上心态和奠基幸福人生”的学校使命有机结合起来, 强化了与学校教学活动主旋律的紧密结合, 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学两分离的被动局面。概括地说,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 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 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 防治各种心理问题, 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2. 2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一般划分为三级: 一级目标是以预防教育为主,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潜能的开发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级目标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 针对普遍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咨询,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三级目标是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 针对有心理障和疾病的个体进行心理诊断和治疗。长期以来,心里健康教育的实践重心通常局限于三级和二级目标, 而对一级目标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强化一级目标, 兼顾二级和三级目标, 实现三级目标之间的有机统一, 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全体学生, 体现在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相对立, 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的矫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简单否定, 而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矫正、发展和补充。

2.3 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区别

2.3.1任务与功能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观认为, 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 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和开发心理潜能上, 如积极的思维品质、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习惯的养成、积极人格的塑造、积极认知方式的形成、积极意志品质的磨练、积极心态的调整、积极组织与积极关系的建立等。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不仅包含发展性功能、预防性功能和补救性功能, 还致力使人具有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建设性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对学生来说,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尤其突出提高学习效能, 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会学习, 提高学习热情, 改善学习能力。

2.3.2 对象与内容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主要聚焦在少数问题学生身上。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在指向问题学生和学生的问题的基础上, 特别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并且还包括教师和家长。使所有人既是自我教育的主体, 又是接受教育的对象, 从而构建起新型的教育结构内在的双主体的平等关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根据我国国情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情况, 综合考虑时间指向( 过去、现在、未来) 、活动类型( 生活、学习、工作、社交) 、关系维度( 对人、对事、对己) 等。可将下列十四项优先列为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增进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心理潜能、发挥智能优势、改善学习力、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加沉浸体验、培养创新能力、优化情绪智力、健全和谐关系、学会积极应对、充满乐观希望、树立自尊自信、完善积极人格。

2.4现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现有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开始受积极心理学的影响,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全体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上。但由于积极心理学渗透缓慢,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其主要还是以消极心理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多地将教学重点放在摆脱心理困扰和问题上,忽略了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将教育的对象面向问题学生以及学生的问题,是围绕问题开展的教育活动。其教育模式主要还是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体中心,教学内容以补救性、治疗内容为主,解决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将学生更多的关注点停留在问题上,重在知识的讲授和咨询辅导。

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3.1 挫折

挫折是指人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它包含了三层含义:挫折情景、挫折认知、挫折反应。当挫折情景、挫折认知、挫折反应同时存在时,人们便体验到了心理挫折。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体验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挫折对人有弊也有利。挫折对于抵御挫折能力强的人来说是一种动力,它可以激发个体的意志努力,更坚定地朝着自己预定的目标奋力前进,直至达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面对现实社会,不断调整自己,不断战胜困难,体验成功的喜悦,积累成功的经验,自信心不断得到增强,人生价值感得到提升。但对抵御挫折能力弱的人来说,挫折是毁灭,会把人压折了腰,他们通常表现为不能正视现实,经常采取逃避行为来应付自己所处的环境,在遇到外部矛盾对立面的实力强大时,就会把攻击的矛头指向自己,自虐自残。当代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差,他们在挫折后常易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常见的消极心理反应有两种:一是心理投射。即受挫后,力图把失败的责任、苦闷、气恼和紧张情绪转嫁、投射给他人或其他事物,借以保护和解脱自己。主要表现为:猜疑推诿、怨恨攻击。"二是消极防卫。即把受挫的原因归咎于自己,自己怨恨自己、惩罚自己,以自怨自艾的方式来寻求自我解脱。主要表现为消沉倒退,心灰意冷,消极反抗,破罐破摔。这些消极反应持续出现则会形成心理障碍。

3.2 抗挫折能力

关于抗挫折能力,目前有“抗逆力”、“挫折承受力”、“挫折忍受力”、“抗挫折能力”等不同说法,其基本含义都是指个体忍受、抵抗和排解挫折的能力。冯边平把挫折承受力定义为个体遭受挫折后,能够忍受和排解挫折的程度,也是个体适应挫折、抗御和对付挫折的一种能力,并进一步分为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挫折耐受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时经受得起挫折的打击和压力,保持心理和行为正常的能力,是个体适应挫折的前一阶段;挫折排解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对挫折进行直接的调整和转变,积极改善挫折情境,解脱挫折状态的能力,是个体适应挫折的后一阶段。耐受力和排解力是抗挫折能力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依相附,是个体适应挫折情境所不可或缺的。

3.3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抗挫折能力的培养在于采取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建立在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止将教学重点放在摆脱心理困扰和问题上,应重在高中生的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为其幸福人生奠基。从教育的目标、任务、功能、结构、对象、内容、方式与过程来区别于消极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展对高中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3.3.1 教育目标

挫折是人生中必有的体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培养高中生树立对挫折的正确的认知以抵御挫折,引导学生从挫折中成长,树立有效的积极的归因模式,培养乐观的解释风格。高中生在遇到挫折时容易出现心理及行为偏差,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目标是培养积极向上和幸福有成的人,利用人性的优点来预防挫折感带来的不利影响,这往往比修复遇到挫折后出现的心理问题更有价值。既能做到及时的防御性功能,也能更好的发展高中生抗挫折能力。

3.3.2教育方式与途径

高中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不能仅依靠学生本身,应提倡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 形成以学校分管领导为统领, 以专业心理教师为核心, 以班主任为骨干, 以学科教师为生力军, 以家长为后援, 以正向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和媒体宣传为积极氛围的抗挫折能力教育的立体网络。这也有利于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引导高中生将更多的关注放在积极品质的培养和发展上。

3.3.3教育过程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生双主体,发展性和预防性的教学内容为主。倡导体验性原则,教学课堂中可进行情境设置,带领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调动学生应对挫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学生体验的反馈,做到及时的引导,给予积极的关注,注重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提升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

4思考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存在一些现实的问题,其基础积极心理学仍处在发展阶段,而本身心理健康教育在全国的教育中还处在发展的阶段,在各种问题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还是需要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与完善的。高中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合作下才能更好进行的一项工作。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注重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评价,是否可以将这种评价当做促进高中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运用在高中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课程中。不论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还是其他课程的教学中,老师都可以通过经常的形成性评价来监控和调整学生的抗挫折的状态,更好地引导学生不断得到反馈和强化,自觉和提高学生自身的抗挫折能力。

随着班级素质拓展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更多的运用。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也可以以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课的方式呈现在高中生面前,通过增强学生的体验,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抗挫折练习,从活动中培养高中生的抗挫折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2月

【2】 冯边平 挫折心理学 [M] 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3】 孟万金 .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J] 教育研究,2008(5)

【4】刘丽英,刘云艳 .幼儿抗挫折能力研究综述[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8卷第6期

【5】张秀敏,杨莉萍 . 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建构 [J] 教育评论,2014年第七期

【6】曹新美,刘翔平 .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和积极心理学取向 [J]教师教育研究,第18卷第3期,2006年5月

【7】蒋重清,杨志明 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8】赵琳,.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挫折教育的剖析[J]基础教育,第10卷第6期 ,2013年12月

【9】 王新波 .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孟万金教授“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进程述评 [J]中国特殊教育 2009年第10期

【10】 孟万金 .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教育文摘周报2008年8月

【11】庞红卫,积极心理学导向--美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新趋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国际传真,2009·总第121期,23-26

【12】陈红、宋颖惠、顾凡,积极心理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5卷第12期,1113.1114

篇7

心理健康课主要是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但是当前心理健康课的内容比较枯燥,形式也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效果。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课中所引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案例都是比较早的,缺乏新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心理健康课主要是以课堂教学的方式开展,未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实践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2.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缺乏

当前高中学校中的心理健康教师还是比较少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心理健康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很多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并不会第一时间找到老师交流,时间久了就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高中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大都形同虚设,心理咨询室缺少一些心理健康的书籍等资料,学生除了与教师交流之外很难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学校的重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需要。学校应该积极配合,丰富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学生自身的原因是不可忽视的,一些学生从小生活在比较优越的环境中,对于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比较弱,对于这些学生需要加强其自身教育,提高其抗压能力。一方面可以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为学生讲授一些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或者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应对困难和压力的能力。另一方面举办一些课外活动,比如一些生活挑战赛,或者体育活动等等,通过锻炼学生的耐力和承受力,提高学生应对压力的能力。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学会保护自己,承受压力和挫折,同时不断激励自己解决困难,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素质

心理健康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引导作用,正所谓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的正能量也会感染每一个学生。因此高中学校需要对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还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将心理健康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学校也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心理学家为教师和学生开展讲座,组织教师学习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师讲课视频,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师素养。

3.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内容

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学校应充分利用隐形教育资源,丰富生活内容,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交往中养成乐观的情绪以及宽阔的胸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目的的原则,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平等、民主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心理健康课的开展需要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心理健康课与其他课程不同,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和学生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除了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同时还应该讲述一些心理健康案例。同时除了教学之外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多地了解学生,比如做一些互动游戏,通过小游戏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认识。另外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体活动,比如春游或者聚餐等等,消除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建立诚挚的友谊,这样,学生就能像教师诉说自己的心理问题,教师就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进而促使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

4.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

心理咨询室是比较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虽然高中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并未能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高中学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为心理咨询室增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书籍,或者一些治疗设备等等,完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设施。心理咨询室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心理疏导的作用,由于心理咨询室一直未能发挥作用,很多学生对于心理咨询室存在一种抵触心理。学校可以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宣传,鼓励学生参与到心理咨询室的活动中。心理咨询活动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以及学生的人际关系等等,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心理问题咨询完之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跟踪反馈调查,做好后期的心理辅导。

5.重视家庭对高中生的影响

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日常行为,因此,家庭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起着一定的教育影响。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级身心发展,为孩子营造和谐、尊重、理解、相互信任的家庭气氛,为帮助中专生消除心理问题提供良好的家庭条件。

6.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从国家角度看,应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治歪风、树正气,各种媒体要宣传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及未成年的好人好事,让学生有正确的心理选择,在创造游戏等中专生喜欢的节目时,应鲜明突出积极向上的主题,刻画成人生活世界时应考虑暧昧、暴力对未成年人思想的影响。

篇8

(一)世俗观念影响教师发挥

高中生物是一门包含大量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比如:性心理健康教育。我国目前在这一方面的教育还未开放,很少有教师能够对这一方面的话题侃侃而谈,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性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受到了世俗观念的影响,在世俗中认为性是十分隐私、令人羞愧的话题,受到此种世俗观念的影响,高中生物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一环节中就会存在许多顾虑。一方面害怕性心理健康教育会引起课堂中的尴尬,另一方面害怕性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刺激学生的诱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就大大受到了限制。

(二)心理健康师资力量较弱,设施不到位

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当下虽然许多学校已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实际上真正授课的仅仅只有几个人,而且在相关设施的引入上也存在不到位的现象。笔者就以我校为例,目前,我校校长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已经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但是其中的问题主要还是人员和设备这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员不足,没有专业的教师可以担当此工作,师资力量的薄弱注定会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后,十分不利于高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就是缺乏一些相关的设备,不能够很好地帮助高中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三)学校管理机制存在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一门学科,在学校看来这种教育虽然存在一定的必要性,但是还不足以使得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讨。所以,在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会要求教师不要在此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解,大大限制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学科中的渗透和融入。

二、心理健康教育?B透到生物学科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推动科学和人文的统一。

生物教学是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但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也被视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中间领域。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生物学科教育中既能够进一步发挥生物教育中的科学价值,也能够加强生物教育中的人文价值,能够很好地推动科学和人文的统一。

(二)有利于推动素质化教育,培养新人才。

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素质化教育,需要的是能够面向未来,有着良好适应和生存能力的人才。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高中生物这门学科中十分符合素质化教育的要求,一方面能够很好的推动素质化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有助于输出社会所需要的新人才。

三、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措施

(一)渗透竞争合作教育

目前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学生生活在象牙塔般的环境中可能没有意识到这点,但是学生将来必然要走向社会,需要参与到竞争过程中。因此在生物教学中需要将竞争合作的教育渗透进来,通过各种活动来让学生具有竞争的意识,提升其竞争力,然后进行共同促进和提高。但是合作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取长补短,提升其个人能力。

(二)渗透青春期性教育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性的认识比较模糊,但是有一定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就需要帮助学生揭开性的神秘面纱,对学生加强道德培养,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比如让学生分析生殖器官的解剖图或者生理功能,这样就会对孕育生命的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样就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性,客观对待自己身体的变化,也能够处理好和异性同学之间的关系。

(三)开展抗压抗挫教育

培养学生毅力和抗压能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这样就能够提升学生的抗击挫折能力,在面对困境和挫折的时候就能够怀着正确的态度,培养其良好的品质,促进学生养成抗击挫折的容忍力,在困境中学会变通,转变自己的思想,站在别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比如在学习高中生物“遗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在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遗传学的两大基本定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遗传定律都是由孟德尔经过的艰辛的探究过程来实现的,孟德尔历经八年的时间对豌豆、山柳菊以及玉米等农作物进行了的种植,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实践过程,终于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教师此时就可以让学生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在八年的探究中,孟德尔肯定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但是正是因为其坚韧不屈的意志力,才对遗传学做出重大贡献。

(四)生物教师要尊重他们的自尊心理,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

篇9

1.1 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即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及学习的质量。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墓本的心理条件,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

1.2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我们应相信,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社会化过程和社会适应过程中,无不存在如内部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紊,存在这两种因素的相互斗争,而只是那些发生问题行为的高中生其消极的必理因素一时占了上风,削弱或掩盖了积极因素,那些经常撒谎的高中生也有诚实的时候,那些好打骂同学的高中生也有热爱集体珍重友谊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1.3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问题行为对青少年成长的最大危害是导致人格不良、浸蚀道德观念,而问题行为的发生也在于一些青年人格发展中的某些缺陷以及道德观念的缺乏。因此,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应重视青少年人格与品德的发展。在人格完善中,良好性格与气质的塑造、自我意识健全、价值观念的发展应是培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品德教育中道德信念的建立最为重要.应力争做到使青少年不仅知道自己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则是什么,而且要坚信这些规则是正确的,并决心以这些做为自己言行的准则。

2 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2.1 加强高中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争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将心理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增强在行为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直接提高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10

    1、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良好的个性

    有句格言说得好,性格即命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一个人的性格状况可以影响其生活及学习的质量。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方面是功不可没的,特别是对当前高中生中在学习中普通存在的怕苦、怕累、经不起挫折这些性格缺陷而言更具有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抗自卑心理,提高高中生的认识能力,可以教会学生学会自我心理疏导。这样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个性,便具备了发展正常行为,预防问题行为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能对自己的需要和动机、对外部的诱因、对社会行为规范、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评价。

    2、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调动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性

    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问题行为发生的原因有高中生内在的不良因素在起作用;因此,问题行为的矫正亦要借助于高中生内在的积极因素。这就是高中生自我矫正的积极主动精神。我们应相信.高中生在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社会化过程和社会适应过程中,无不存在如内部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存在这两种因素的相互斗争.而只是那些发生问题行为的高中生其消极的心理因素一时占了上风,削弱或掩盖了积极因素,那些经常撒谎的高中生也有诚实的时候,那些好打骂同学的高中生也有热爱集体珍重友谊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透过高中生暂时的、表面的行为现象去搜索本质,从发展的角度去看高中生的行为,深入到行为的深处去全面了解高中生的行为动机。心理健康帮助高中生,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积极的、发展的、闪光的、可爱的那一面,从而学会与自己的不良动机作斗争,主动改变自己不良的个性和品德,主动和不良外界诱惑进行斗争。

    二、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1、加强高中心理教育的整体氛围建设

    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氛围就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并力争结合自己的所教学科将心理教育的内容渗透进去。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工作当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增强在学校行为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并直接提高学校的管理效果和水平。心理教育的氛围建设不仅能够促进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高,而且能够推动更多的教师乃至全体教师参与心理辅导活动,以利于在学校营造起关心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环境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及生活中的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心理状态,塑造正确良好的行为习惯。

    2、心理教育与德育结合

    有效的德育与心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的。心理教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和谐;德育对心理教育来说,是人格发展升华。德育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教育则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及个性特征。良好的品德的基础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学校应注重将学生的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品德教育具体指导学生的正确行为标准,而心理健康教育则应该培养学生内心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规范。只有将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3、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心理辅导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应开设心理辅导课。开设心理辅导课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课作为一种集体辅导形式,其内容也有所区别。如高一年级主要是纳悦自己,适应教育,人际关系中的理解与信任问题,学会自我设计等;高二年级侧重于社会责任感教育,学会自我赏识与自我暗示能力、应考心理辅导等;总之,是让学生们讨论、体味生活,感受真实的自我。

    4、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

    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健康的舆论,团结友爱、自尊自重的班级,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等,都会有利于学生逆反心理的转化。因此,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创造良好的班集体,发挥集体正确舆论的教育作用,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学风。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42-01

高中生面临高考的压力,学习任务重,心理问题不容忽视。探究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也是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各种课型,采用高效的教学方法,并帮助学生自我调节,克服不良心理障碍,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高中阶段是老师的义务和责任。

1.理健康教育渗透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意义

1.1 我国高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我国高中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据有关部门对我市某中学抽样调查发现:首先在问卷中有95%的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出:有38.65%的学生存在学习障碍,有15.13%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障碍,抽查结果表明:高中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学校和老师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1.2 心理健康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生心理健康是我国新课程培养的目标。新课改提倡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明确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对高中生的有利因素

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方法和途径,正确的引导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穿插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是学校老师实施的主要手段。高中政治教材中有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如高一的《经济常识》、高二的《哲学常识》、高三的《政治常识》,从不同的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特别是《哲学常识》教学单元任务的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等四个方面的知识直接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关,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资源,老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给学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心理调整与健康发展。

3.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应该结合所授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实现"1+1>2"的整体效应。

3.1 重视思政课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心理常识:不良情绪容易导致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习和工作。在持续的消极情绪反应作用下,首先受到影响的是神经系统的功能,抑制大脑皮层高级心智活动,破坏大脑皮层兴奋性与抑制的平衡,使得正常的判断力下降,甚至使人的大脑功能严重失调。政治课教学的目的和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多的相似性,故可以充分利用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适时的进行心理指导。如:在"意识的能动作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提到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2 教师要为人师表。教师要用积极的情感和真诚的爱心去感染和打动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要以自身的良好形象感染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把微笑带进课堂,给每个学生以宽松、尊重、支持、鼓励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使他们在政治课堂中感到身心愉悦。

3.3 科学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根据思想政治课知识容量相对较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的主体环节中,教师要多采用看书提问,分组讨论,辩论、点拨等不同形式,营造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提高情感目标、心理素质目标的达成度。在提问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给同学们提供均等的回答机会。上课时老师按座位逐个提问,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问题,以避免那些得不到回答问题机会的学生产生退缩与自卑。

4.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政治课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教学艺术。老师要潜心钻研,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利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模式,教会学生学会心理调节,避免不良心理现象的产生,自行消除心理障碍。最后在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和谐统一合力的作用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有一个健康向上的认识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 余建林:《浅谈当前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对策》,南平师专学报,2005。

[2] 王建中:《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行为的现状及对策》,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

[3] 明宏:《心理健康辅导――基础理论》,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