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09:19: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建筑设计研究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高层建筑住宅;外部尺度;设计重点;城市空间
关键词:高层建筑住宅;外部尺度;设计重点;城市空间
Abstract: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reflects the new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brought a new image and vitality to the city, but mostly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want to highlight the self, to express themselves, which led to the city seem stiff, chaotic disorder and urban space out of tune, it give people a sense of distance, a sense of apathy. This paper analyzed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and urban space of defects, so the external scale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hous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space are designed to focus on.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housing; external scale; design focus; urban space
Abstract: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reflects the new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brought a new image and vitality to the city, but mostly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want to highlight the self, to express themselves, which led to the city seem stiff, chaotic disorder and urban space out of tune, it give people a sense of distance, a sense of apathy. This paper analyzed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 and urban space of defects, so the external scale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hous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space are designed to focus on.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housing; external scale; design focus; urban space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TU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空间是为我们提供各种日常活动的可能,人们的生活和平时生产所必需的重要因素,它是城市内的建筑物、广场、道路、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并且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而所谓的设计尺度是在不同的空间范畴内,整体及各局部构成要素使人们产生的感觉,是高层建筑的整体和局部给人们的印象大小与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其中包括建筑形体的宽度、长度、城市与整体、整体与部分、整体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特殊比例关系。 讲到外部尺度时要注意它和尺寸间的区别,尺度一般情况不是指建筑物的真实尺寸,而是表明一种关系并给人们的感觉,尺寸用的是度量单位,比如:米、尺、厘米等对建筑物或者对要素的度量,并是在量上反映出建筑物以及各个构成要素的大小。它能直接映射人们的心理感受,由此说明,尺度在对高层建筑住宅设计中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以只重视建筑本身的一些立面造型的设计,而要以人的尺度为参考对象,充分考虑人观察高层建筑的视角、视距、视点,从宏观的城市空间到微观的物料质感的设计都要创造良好的空间尺度感。
城市空间是为我们提供各种日常活动的可能,人们的生活和平时生产所必需的重要因素,它是城市内的建筑物、广场、道路、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等实体并且由这些实体所构成的立体空间。而所谓的设计尺度是在不同的空间范畴内,整体及各局部构成要素使人们产生的感觉,是高层建筑的整体和局部给人们的印象大小与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它其中包括建筑形体的宽度、长度、城市与整体、整体与部分、整体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特殊比例关系。 讲到外部尺度时要注意它和尺寸间的区别,尺度一般情况不是指建筑物的真实尺寸,而是表明一种关系并给人们的感觉,尺寸用的是度量单位,比如:米、尺、厘米等对建筑物或者对要素的度量,并是在量上反映出建筑物以及各个构成要素的大小。它能直接映射人们的心理感受,由此说明,尺度在对高层建筑住宅设计中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位置。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不可以只重视建筑本身的一些立面造型的设计,而要以人的尺度为参考对象,充分考虑人观察高层建筑的视角、视距、视点,从宏观的城市空间到微观的物料质感的设计都要创造良好的空间尺度感。
1 高层建筑住宅设计中的外部尺度
1 高层建筑住宅设计中的外部尺度
1.1 城市尺度
1.1 城市尺度
因高层建筑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高度很大,体量巨大,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景点并对城市产生很大的影响。高层建筑对一座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高层建筑的具置,高度的裁定,也须充分的考量该城市尺度、传统文化,不适当的尺度会给城市带来不良的影响,改变城市历史的传统文化,也改变了原有城市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协调性的比例。如;广州市,珠江可属于是城市的重要水系,具有宽大、雄伟的气势、可由于小蛮腰的落成过于靠近珠江,其他一些高层建筑也随着紧凑珠江建设,使珠江尺度感有些变小,失去了原来的雄伟,从而改变了老广州的文化与历史,从这点讲,小蛮腰的落成又成了一件憾事。
因高层建筑是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高度很大,体量巨大,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景点并对城市产生很大的影响。高层建筑对一座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高层建筑的具置,高度的裁定,也须充分的考量该城市尺度、传统文化,不适当的尺度会给城市带来不良的影响,改变城市历史的传统文化,也改变了原有城市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有机协调性的比例。如;广州市,珠江可属于是城市的重要水系,具有宽大、雄伟的气势、可由于小蛮腰的落成过于靠近珠江,其他一些高层建筑也随着紧凑珠江建设,使珠江尺度感有些变小,失去了原来的雄伟,从而改变了老广州的文化与历史,从这点讲,小蛮腰的落成又成了一件憾事。
1.2 整体尺度
1.2 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指的是高层建筑各机构组成部分,比如;裙房、顶部和主体等重要体块儿之间的关系和给人们的感觉。整体尺度是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的环境,对于高层建筑的整体尺度的一些均衡理论有很多;但都在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关键性。所以,高层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时切要注意一下两点:高层建筑一般分三部分组成的裙房、顶部和主体,也有些是在建筑设计中注入了活跃元素,以使整个建筑造型生动起来。一个造型完美的高层建筑就是建立在非常好地处理了这几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而这三部分尺度的定夺,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参考体系(例如把高层建筑的一层或多层高度作为参考),不能每个尺度参考体系都一样,这样容易使整个建筑难以把握;高层建筑各个部分局部尺度的划分是在整体尺度基础上建立的,每个主要部分该有更明晰的划分,尺度附有等级性,才能让每个部分造型构成更丰富。
整体尺度指的是高层建筑各机构组成部分,比如;裙房、顶部和主体等重要体块儿之间的关系和给人们的感觉。整体尺度是设计师们非常注重的环境,对于高层建筑的整体尺度的一些均衡理论有很多;但都在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关键性。所以,高层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时切要注意一下两点:高层建筑一般分三部分组成的裙房、顶部和主体,也有些是在建筑设计中注入了活跃元素,以使整个建筑造型生动起来。一个造型完美的高层建筑就是建立在非常好地处理了这几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而这三部分尺度的定夺,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参考体系(例如把高层建筑的一层或多层高度作为参考),不能每个尺度参考体系都一样,这样容易使整个建筑难以把握;高层建筑各个部分局部尺度的划分是在整体尺度基础上建立的,每个主要部分该有更明晰的划分,尺度附有等级性,才能让每个部分造型构成更丰富。
2 城市环境与高层建筑住宅在尺度上的统一
2 城市环境与高层建筑住宅在尺度上的统一
2.1 高层建筑的空间退让
2.1 高层建筑的空间退让
高层建筑后退广场与城市空间高层建筑往往体量巨大,给街道空间造成一种很突然地压迫感,从而使人感觉像从一个大空间从进一个小空间。处在街道两边的高层建筑在设计的时候该注意都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且在退出的用地上设计出一个广场空间,而这个小广场空间对建筑本体来讲起到了缓冲作用,并且是对建筑场所的标识;而对城市而言,城市空间中的后退广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一般能成为城市的共享空间,让城市空间丰富多样。一些建筑师甚至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并且让建主塔楼的形象特点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广场往往很容易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而就空间的形式而言,它就是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在进行高层建筑住宅设计时,广场和高层建筑就应作为一体来考量。
高层建筑后退广场与城市空间高层建筑往往体量巨大,给街道空间造成一种很突然地压迫感,从而使人感觉像从一个大空间从进一个小空间。处在街道两边的高层建筑在设计的时候该注意都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并且在退出的用地上设计出一个广场空间,而这个小广场空间对建筑本体来讲起到了缓冲作用,并且是对建筑场所的标识;而对城市而言,城市空间中的后退广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一般能成为城市的共享空间,让城市空间丰富多样。一些建筑师甚至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不仅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并且让建主塔楼的形象特点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广场往往很容易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而就空间的形式而言,它就是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在进行高层建筑住宅设计时,广场和高层建筑就应作为一体来考量。
2.2 高层建筑住宅主体设计
2.2 高层建筑住宅主体设计
高层建筑住宅再承担着一座城市的高级偶像的形象作用。高层建筑住宅还有提供天际线这种视觉趣味的特殊的城市设计机会,能够创造华美壮丽的天际线,而在街道层上往往却以人的尺度行事。建筑物的顶部一般都会服务于天际线,衬托在天空中的形状高层建筑‘联系于无限’之线点,是塔楼的一种特色。没有天际线的高楼大概就像空间一堆不引人注意的提块儿。比如像发达的纽约和弹丸的香港都是用高楼大厦堆砌起来的,切注意这两大城市的天际线,间中穿插的塔楼,错落有致的高层建筑,为城市天空勾勒出华美的轮廓,色彩缤纷多变,线条活泼生动。城市的天际线仅仅是一维的立面边线为主的轮廓边线,可正是如一幅艺术摄影,相片是单向立面的,可它反映出来的确实是三维立体的城市空间,以及整个城市风貌的特征 三维城市空间的布局掌握,不仅是功能性上的把握,也是有个审美的意向在内,对城市风貌的构建与建筑风貌的选择。城市空间天际轮廓线,是城市规划的宏观把握中必不可少的参照项,也是这座城市的文化风貌与美学的体现。
高层建筑住宅再承担着一座城市的高级偶像的形象作用。高层建筑住宅还有提供天际线这种视觉趣味的特殊的城市设计机会,能够创造华美壮丽的天际线,而在街道层上往往却以人的尺度行事。建筑物的顶部一般都会服务于天际线,衬托在天空中的形状高层建筑‘联系于无限’之线点,是塔楼的一种特色。没有天际线的高楼大概就像空间一堆不引人注意的提块儿。比如像发达的纽约和弹丸的香港都是用高楼大厦堆砌起来的,切注意这两大城市的天际线,间中穿插的塔楼,错落有致的高层建筑,为城市天空勾勒出华美的轮廓,色彩缤纷多变,线条活泼生动。城市的天际线仅仅是一维的立面边线为主的轮廓边线,可正是如一幅艺术摄影,相片是单向立面的,可它反映出来的确实是三维立体的城市空间,以及整个城市风貌的特征 三维城市空间的布局掌握,不仅是功能性上的把握,也是有个审美的意向在内,对城市风貌的构建与建筑风貌的选择。城市空间天际轮廓线,是城市规划的宏观把握中必不可少的参照项,也是这座城市的文化风貌与美学的体现。
3 高层建筑住宅设计上与城市空间的融合
3 高层建筑住宅设计上与城市空间的融合
不能忽视高层建筑布置对城市环境轮廓线的影响,因为在城市轮廓线条的组织协调中,起到特别大作用的是建筑物本体,尤其是高层建筑,因为它的一些整体布置应该遵循有机统一的原则布置:(1)高层建筑住宅聚集在一起进行布置,我们可以将其形容成城市的‘冠’,但为了其避免相互干扰,可以采用一些不等同的高度,或者即使使用相仿的高度,但要彼此间距恰当,组成有关联的构图。也可将单栋住宅建筑布置在到道路转弯处,可以丰富路人的视觉上观赏;(2)如果高层建筑住宅彼此之间毫无关联,随地随处而不能起到向心的维度感,则不会让人产生满意的整体和谐;(3)高层建筑住宅顶部尽量减少雷同,因为这会很大影响轮廓线的美感。
不能忽视高层建筑布置对城市环境轮廓线的影响,因为在城市轮廓线条的组织协调中,起到特别大作用的是建筑物本体,尤其是高层建筑,因为它的一些整体布置应该遵循有机统一的原则布置:(1)高层建筑住宅聚集在一起进行布置,我们可以将其形容成城市的‘冠’,但为了其避免相互干扰,可以采用一些不等同的高度,或者即使使用相仿的高度,但要彼此间距恰当,组成有关联的构图。也可将单栋住宅建筑布置在到道路转弯处,可以丰富路人的视觉上观赏;(2)如果高层建筑住宅彼此之间毫无关联,随地随处而不能起到向心的维度感,则不会让人产生满意的整体和谐;(3)高层建筑住宅顶部尽量减少雷同,因为这会很大影响轮廓线的美感。
4 高层建筑住宅顶部造型处理
4 高层建筑住宅顶部造型处理
独特的顶部造型上对于高层建筑住宅整体的形象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并且可以成为城市中林立在建筑群中,有别于其它建筑物的一个关键标志,也可成为城市的标志。在特别重视城市环境的空间设计的今天,高层住宅的顶部造型在维护传统街道空间特色和保护城市空间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存在着某些错误的认知,肤浅并且盲目的把它当做财富、权利的象征,极端地追求所谓的个性,从而产生了一些极尽奢华奇特甚至怪异的建筑顶部,或者为了眼前利益而造就了大量地庸俗复制品这样的结果自然导致了城市空间环境的破坏,城市整体性的支解及‘千城一面’的局面。
独特的顶部造型上对于高层建筑住宅整体的形象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并且可以成为城市中林立在建筑群中,有别于其它建筑物的一个关键标志,也可成为城市的标志。在特别重视城市环境的空间设计的今天,高层住宅的顶部造型在维护传统街道空间特色和保护城市空间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存在着某些错误的认知,肤浅并且盲目的把它当做财富、权利的象征,极端地追求所谓的个性,从而产生了一些极尽奢华奇特甚至怪异的建筑顶部,或者为了眼前利益而造就了大量地庸俗复制品这样的结果自然导致了城市空间环境的破坏,城市整体性的支解及‘千城一面’的局面。
5 结束语
5 结束语
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一种科学方法,它是建筑设计主体通过一系列条件的控制达到建筑设计创新的实践途径。这种实践所产生的首创性建筑成果往往能更加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是科学方法论在建筑设计创新方面的具体表现。
按不同的角度将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分为思维型、专业型、交叉型三个方面
一、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以强调人类思维方式作为主要方面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
这里将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主要分为逻辑思维类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和非逻辑思维类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两大类。
①逻辑思维类创新方法的概念为:主要运用归纳、演绎等一系列逻辑思维方法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根据逻辑思维的特点在这里将其具体分为,归纳式方法、演绎式方法、归纳-演绎式方法或立假说式方法等三个主要方法。归纳式方法主要是指从个别现象,经过分析、比较、上升为一般的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运用归纳式方法,能使人们对不同时间、空间上的个别建筑设计创新方式上升到一般的统一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演绎式方法是由一般的建筑设计方式到个别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即由某类建筑设计中具有的一般属性、关系来推断该类中个别建筑设计创新所具有的属性、关系的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归纳式方法和演绎式方法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构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思维方法的过程。
②非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各种思维要素、形式和方法的综合运用,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思维活动的本质。大体说来,可以把非逻辑思维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分为以下几类:联想式思维方法是通过事物的相似性类比,从某一事物想到建筑设计创新的某些方面的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方法过程。人们在进行思维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过程中瞬时的顿悟性思维方法使建筑设计创新立即得到解决。
二、专业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专业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指以建筑学本专业所研究的基本内容为主要方面而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主要研究的内容分为环境类、意象类、科技类等基本方面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环境类建筑设计以建筑存在的周边环境为主要方面而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其又分为自然环境式方法和建筑环境式方法。
意象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是以依靠建筑学所研究的形象、空间、功能等方面作为理念基础形成概念或意象,从而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根据创作想法的来源和基础,将其分为形象式方法、空间式方法和功能式方法。
科技类创新方法主要是指通过建筑科技的运用以达到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结构技术式的创新方法是指通过建筑科技中对结构技术的运用以达到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材料技术式方法是指通过建筑科技中对材料技术的运用以达到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又如短暂、动态而富于变化的树木;再如较新的材料――膨化聚苯乙烯和塑料。这些新型材料的运用都是获得建筑设计创新的重要方面。设备技术方法是指通过运用建筑技术中对设备技术的革新而达到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三、交叉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
交叉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便是以建筑学与其他专业相交叉的学科交叉点作为引发创新的主要方面进行建筑设计创新的方法和途径。针对交叉型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的特点,将其归为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和综合类几大方面。
(1)自然科学类
自然科学类建筑设计主要包括自然科学与建筑设计相交叉而产生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包括仿生学式和生态学式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仿生学是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性质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的科学。仿生学式的创新方法就是从仿生学的几个主要方面入手,进行相应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研究,将其分为形式仿生、结构仿生、功能仿生等几个重要方面。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即研究生物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生态学式创新方法针对生态学引入建筑学的方向的特点,将其分为结合生态环境法和引用生态技术法两个方面。
(2)社会科学类
社会科学类建筑设计创新方法主要包括社会科学与建筑设计相交叉而产生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有代表性的如心理学式、社会学式和策划学式的建筑设计创新方法。心理学是建筑环境与人类之间关系最为密切的纽带,建筑环境也是现代人们行为心理的主要载体。包括基于心理空间的设计方法和综合运用心理空间设计方法。社会学式创新方法就是以社会学探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角度的研究,如传统的发展与继承问题、文化的引入与传播问题等。策划学式创新方法便是从建筑学的学科角度出发,不仅依赖于经验和直觉,更以实态调查为基础,通过运用计算机等近现代科技手段对研究目标进行客观的分析,最终定量地得出实现创新目标所应遵循的程序。
建筑设计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要有创新,建筑设计创新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实践,需要所有设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叶财华.浅谈数字技术时代下的建筑设计[J].山西建筑,2009(3).
房屋建筑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技术工作。房屋建筑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而进行设计及建造。依靠建筑材料,通过一定的工程结构的分析和计算,通过施工工艺,同时考虑建筑的物理要求、设备要求、建造的可行性等建筑技术,才能使建筑的功能真正得到实现。在有限的居住面积中合理组织、搭配各功能空间,充分考虑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精心设计出以人为本的人居住户,为广大住户营造更好、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一、房屋建筑的平面设计
房屋建筑平面形式的确定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一般是从建筑的功能布局入手,也要兼顾建筑的造型,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建筑规范进行,通常还会受到地形等一些的限制,之所以矩形平面常常被采用,不论是设计还是施工、定位、计算面积、布置房间、开窗、都要简单的多,同样的建筑,如果使用其他的平面形式,可能成倍的提高工作量,建筑平面的基本形状有正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型等,或者是由上述几种形式的演变和组合体。平面造型主要取决于我们的总体构思,所设计对象的功能要求与面积,建筑技术条件和地址具体环境。按几何平面的形状、数量以及各个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组合、组群,在平面构成上又可分为单体式、双体式、联体式、群体及自由式等。
二、房屋建筑空间的合理设计
1、房屋建筑空间的尺度控制。所谓的尺度就是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住户设计中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而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充分考虑人观察视点、视距、视角,和建筑使用亲近度,创造良好的尺度感,尺度在建筑设计中处于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空间的高度对于精神感受的影响很大,过低会使人感到压抑;过高会使人感到不亲切。
2、房屋建筑空间的体量控制。住户空间的舒适度是以人的尺度和心理接受的感觉为基准,过大的空间会失去家庭的温馨感、亲和感,失去家庭特有的生活气氛,有时还会使人觉得自己渺小而冷漠、僻静。
三、 房屋建筑给排水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需要有一流的先进的工艺、能生产出较好的社会需要的产品,人们的追求向更高层次发展,更需要有一个包括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工作条件在内的赏心悦目的舒适的氛围,更需要防止和减少工业建筑常有的废水废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这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建筑设计,对污染进行充分有效的处理,保证有清晰的水质和洁净的空气。建筑设计虽然不像工艺设计那样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从全局、长远的效应来看,其对提高生产效率、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社会的文明都能起到很好的、积极的能动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给排水工程中建筑设计这个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它必须是全面的、综合的、整体效应的结果并必须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贯彻始终。
四、 房屋建筑外墙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外墙材料的选择应主要取决于建筑的风格与功能,并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风俗习惯、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材料使用后的实际效果和维护、修补、清洗等具体问题,色彩是城市的建筑语言、形象体现,它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体,现出时代的气息。外墙的色彩是建筑物的面容,颜色和质地都有视觉上的重量感和冲击力。目前易见的问题是色彩的选用上,设计者对建筑元素考虑多,而对周边空间及环境的因素考虑少,造成整体的不协调。
五、房屋建筑的安全设计
房屋建筑主要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进行设计及建造的,保证它的安全需求,特别是人身安全保护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建筑安全设计就是为了避免使用者生命及财产等受到伤害。它涵盖了建筑项目的各个阶段,如项目前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交付使用等阶段,在每个阶段过程中,均包括建筑安全方面的问题。比如在设计阶段里,电气及结构等设计均会影响到人们的人身安全。虽然建筑类型不同,但所遵守的法规及规范是相同的。在建筑设计中,需要有相应的防人身伤害设计标准,依照标准来规范不同等级建筑,并依据类型、规模及使用目的等来制定不同安全等级标准,让它能够在建筑设计中对安全设计进行服务;另一方面,安全设计标准机构要依照标准对安全进行协调及评估。在建筑设计中,要提高防人身伤害效果,应先对建筑安全设计标准进行规范。在房屋建筑设计中,除了重视建筑结构及安全疏散的设计,还应该重视暖通设计和消防给水设计,以及电气设计中的漏电及触电问题;对防人身伤害设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补充完善,推进它的法制化发展,同时要培养建筑师较高的责任心及技术水平;加强建筑设计中的门窗荷载能力及抗风能力设计,墙体结构的设计,阳台、女儿墙及排水沟的设计,从而加强建筑设计中的防水设计。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防人身伤害设计及结构设计进行合理配合,能够有效解决建筑中很多安全隐患问题,从而有效保证建筑安全性能。
六、 重视房屋建筑节能
在房屋建筑设计中,房屋建筑节能也是大有可为的。比如,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能源节约可谓比比皆是,大到居住区的中水系统设计,小到家庭抽水马桶上的设计,都会有效的节省水资源。比如建筑的外墙、门窗、屋面、采暖系统等都是关系建筑节能的重要部分。高舒适度、低能耗的建筑设计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a.热功能环境;b.空气质量;c.声环境;d.光环境。这些内容都会引起设计的变化,原来的建筑设计是一个线型分布,现在应该全部整合起来,成为一个新的能量技术工程。建筑节能从总体上说,是通过政策指导,以节能技术和产品为基础,实现建筑产品的生产、施工和使用三个方面节能目标的。
1、标准是促进和推广应用房屋建筑节能技术的科学依据,标准是建立在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科研成果一旦为标准所采纳,必将促进科研成果的普遍推广和应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有了依据,产品和技术的推广才有了可能,因而大大地加速了推进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
2、标准是房屋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的重要手段,建设部连续颁发的建筑节能标准作为强制性标准必须贯彻执行。这样,就为建筑节能的实现提供了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法律上的有力保证和重要措施。
3、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也是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建筑节能标准制定过程中,编制人员可以发现其不尽完善的问题,为建筑节能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出了目标。同时,在建筑节能标准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反馈意见的分析,也必然对建筑节能技术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经过对这些课题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也会大大地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
结束语
一.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中的目标及原则
1、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中的目标:对于现在水利工程建筑设计一直推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崇简约、和谐、实用、传承、先进的理念,体现节水、保水、管水、用水的功能,发挥标识、提升、美化作用,实现功能、景观、环境的协调统一的目标。
2、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原则:(1).统筹考虑的原则。统筹考虑水道、水闸、桥梁等工程布局,统筹考虑管理功能区的功能划分、设置,统筹考虑建筑物与环境的调水、节水、保水等功能统筹规划。(2).和谐协调的原则。工程功能与景观设计、原有工程与新建工程、新建工程与地域环境、工程建筑与管理设施、建筑风格与地域特点等和谐协调。(3).特色鲜明的原则。体现现代水利工程特色、传统的水利工程特色、调水沿线区域特色和工程建设历史文化特色,具有明星的辨别标识,既和谐协调,又特色鲜明。(4)突出重点的原则.针对工程的自身特点,不求面面俱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兼顾一般。(5).节约简朴的原则。不贪大求洋,坚持节约型规划,将工程功能和景观设计融为一体,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天然建材的特性,实现规划起点高、设计方案新、工程投资少、土地资源省的目标。(6).持续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对不同工程建设的建筑与环境设计进行规划,做到统一规划,实施持续发展。
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的研究分析
1、总平面设计。水利建筑总平面设计一般包括水利工程主体建筑物和其他配套设施的总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一般包括闸、坝、泵站等,配套设施包括管理用房、生活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以泵站为例进行总平面设计,泵站枢纽一般包括的建筑物有:泵房、配电房、办公楼以及职工宿舍、食堂、车库、锅炉房、大门传达室等附属建筑。水利建筑的总平面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做到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内部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有序,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减少不同使用功能之间的交叉干扰,而且应注重环境设计,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空问.职工体育运动场地等,丰富整体空间造型。同时各个建筑物也有集中和分散各种布置方式,各有其优点,具体采用哪一种布置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环境而定,或突出建筑,或强调环境。
2、建筑造型设计.建筑造型的设计往往反映一幢建筑的性格特征:或粗犷豪放,不拘一格,或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强调现代高科技韵味,或注重历史文脉,运用符号、象征等手法表现一种文化底蕴。总之一幢或一组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应与它所处的具体环境相协调,而不是靠在设计时凭空想象,或单纯为追随某种所谓“时尚”而臆造出来的东西。同时,即便是在一个整体环境下的一组建筑之间,由于体量的不同,各个建筑物也存在着性格上的个体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存在于统一性之中的。如:泵房一般平面为简单的矩型.高度较高,体量较大,这是它的体量本身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就是大度豪迈。对于这类建筑,由于其本身不可能像公共建筑一样有什么大的形体上的组合、对比关系,设计中要注意“粗中有细”,尽量利用其本身大的体量,通过开窗方式、墙面与柱子关系的进退等手法丰富其细部,以使其看起来不那么单调。如泵房配电房毗邻设计,还可利用与其靠在一起的配电房,使泵房体量作为形体组合的一部分,泵房、配电房一并考虑,以取得形体对比较丰富的组合效果。对于像启闭机房加两侧桥头堡类的建筑,由于机房本身一般长度较长,有时可达到几百米,设计中应充分运用“韵律”的造型手段,使每跨作为一个造型因素,形成一系列有节奏、韵律的线性体量。桥头堡作为端部的收尾,则形成类似交响曲尾部的,较高的体量同时成为整个工程的标志性建筑,达到令人过目不忘的效果。
3、建筑平面设计。同总平面设计类似,一般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首先是由水工专业、水机专业、电气专业等提出专业设备布置要求,然后由水工专业和建筑专业共同确定水工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形式,建筑专业主要把握建筑在总图布置中与交通的关系,建筑物本身在建筑防火、使用尺度、安全性、内部交通关系等方面是否满足规范以及使用需要。同时建筑设计人员应积极发挥主动性,考虑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和综合利用。水工建筑有其固有的特点,其结构的布局是按水工设计规范,满足水力条件和机泵设备安装的要求,在与建筑专业的配合上,需要多方面、多回合的商讨,才能相互协调。水工设计不仅为水利建筑艺术化创作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更是为营造新型的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工与建筑设计巧妙结合,可达到减少投资,优化设计,美化环境多重目的。做好水利工程建筑艺术创作设计,树立创新意识,对设计思想的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才能创造出一流品质的现代化水利工程。
4.大坝设计。大坝景观,包括拦水坝(含溢洪道)、溢流坝顶附近的建筑物、溢洪槽、溢洪道的消能段、进水口、出水口、栏杆、照明设备、阶梯、开挖边坡、控制室、观望台等,是众多景观元素的集合体。各景观元素既独立,又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形成复杂的景观体系。设计的原则首先是适用、安全、经济;其次是艺术、美观、协调。(1).整体和谐。大坝是整个坝体景观的一部分,它的形体、材料、颜色、质感等的选择既影响周围其他景观元素,也受其他景观元素的制约。景观设计不是把各单体设计成景观精品,然后汇聚在一起,而要从整体出发,有主有次。互相协调。如石头河水库坝体外形简单,在两岸层叠起伏、葱翠妖娆的山体衬托下,显得格外清秀。(2).重点突出。对拦水大坝和溢洪道合二为一的坝体,其顶部必有闸门启闭机,它们相对坝体体量小,位置突出,不是大坝景观的主体,但却影响整体景观效果。这部分的处理通常有两种办法:一是弱化附属设备。强调大坝的整体性。附属设备相对于坝体不能太显眼,能隐藏的隐藏,不能隐藏的尽量简单化,减少附属设备的视觉吸引,重点突出大坝。二是两者都考虑,以大坝为主,附属设备为辅,通过对附属设备的外形设计或颜色区分,使附属设备锦上添花或画龙点睛。坝顶防浪墙及各种栏杆具有很好的装饰和陪衬作用,图案以简洁、大方为宜,色彩不宜过浓、过艳,要与建筑物的色彩相协调。景观设计时,需要同时考虑视点和对象。视点设计师确定视点的位置和视点场的修建,对象设计师确定对象的大小、形状、材料、色彩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创造条件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综合治理,实现“以人为本,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战略,高质量地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已势在必行,是适应当今社会对水利发展的要求。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在注重工程功能导向的同时,还应重视工程的景观设计,遵循整体性原则、地方性原则和生态可持续原则。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一、绿色建筑设计的定义和内涵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 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水资源、节约材料)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的内涵是基于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群体和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的环境体系。其设计、建造、维护与管理必须以强化内外生态服务功能为宗旨,达到经济、自然和人文三大生态目标。绿色建筑设计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以及现代高新节能技术,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与自然环境、人文地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绿色建筑设计体现了自然条件与现代建筑技术的协同发展,力求实现人类向自然界的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生态平衡,寻求自然、人、建筑之间的统一和谐。
二、绿色建筑的现状
绿色建筑体现了多元化的设计理念,突出了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观念,绿色建筑的设计符合现代化人们的生活需求,是时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是在适应时展需求的背景下兴起的,它得到了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认可,目前很多绿色材料的大量出现,给建筑企业带来了新气象,绿色材料具有无污染、无毒无害、环保等优点,引起了施工单位的重视,很多施工单位已经积极地采取措施来应用新型材料,在施工过程中有效的控制了废气、毒气等的生成,减少了扬尘、噪声等,通过各种新型材料的合理选择,有效地节约和降低了建筑能耗。当然,发展绿色建筑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由于我国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还处于萌芽阶段,各种技术手段还不完全成熟,并且绿色建筑在发展的初期将耗费一定的成本,很多百姓对绿色建筑的设计还处于一种犹豫心态,这些都给绿色建筑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三、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法
1、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
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建筑设计是降低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的重要前提条件。首先,规划布局要因地制宜的利用好现有地质地貌和水文环境,减少土方的开挖和运输;其次,要做好通风和保温设计,充分的做好风环境设计,比如南方的小区规划就要使小区风循环系统畅通、无死角,重视室内穿堂风的设计;再次,要做好采光设计,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自然光线。
对于建筑单体来说,还要注重体形系数的设计,一般来说建筑体形系数小,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外表面积就小,这样有利于降低采暖空调系统的负荷。住宅建筑的内部负荷相对较小,且基本稳定,外部负荷则起主要作用,因此,其外型设计应追求小的体形系数。然而对于内部发热量较大的公共建筑,夏季夜间的散热就非常重要,在特定条件下,适当增大体形系数更有利于节能。
2、废弃物管理与处置系统
使小区自然环境保持一种平衡状态,采用不同的处置方式对固体废物进行管理、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在国内采用物理化学法、固化法及高温焚烧法等。管理方面,政府部门需要在制定法规计划,改革管理机制,建立监督执法,抓好宣传教育等方面通盘考虑综合治理,鼓励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活方式、生活垃圾的收费制度等。
3、采用低环境负荷的新型节能技术
进行设计时,要对能源使用效率进行考虑,主要通过以下节能技术实现低环境负荷使用建筑。这些技术主要包括:太阳能技术、自动控制节水系统、智能的照明系统、局域空调及换气系统、二次能源、雨水收集和中水利用系统、排热回收和蓄热系统等。另外,要尽量选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利于后期的养护维修。
4、建筑与人、自然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进行绿色建筑设计,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绿色建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居住品质。在建筑设计中要尽可能地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合理进行建筑选址和规划,尽量维护建筑区域的原生态,降低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充分考虑交通、自然通风等因素,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尽量减少建筑施工中废气、废物的排放,采用无害化、资源化的废物处理方式,保护环境。在建筑施工中尽可能多地利用风能、低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保证建筑适合人们的居住,越来越趋于自然化,让人与建筑、自然和谐统一的发展,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生态环境。
四、绿色建筑的误区
1、绿色并不等于高价和高成本
绿色建筑是一个广泛的概念,绿色并不意味着高价和高成本。比如延安窑洞冬暖夏凉,把它改造成中国式的绿色建筑,造价并不高;新疆有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它的墙壁由当地的石膏和透气性好的秸秆组合而成,保温性很高,再加上非常当地化的屋顶,就是一种典型的乡村绿色建筑,其造价只有800元/平方米,可谓价廉物美。
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投资回报率是很高的,因为住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电费、水费和其他能源费的开支,一般5年到8年之内,就可以把成本收回来。比如,法国一家公司援助的一项建筑节能改造项目,政府给每户出4000元钱,住户自己出2500元钱,国外援助1500元,总共一户投资8000元钱,对建筑进行了从外保温到供热、智能、玻璃、门、天花板和水循环系统的全面改造。改造后,住户一年所减少的开支就达到3000元以上,周边的许多老百姓也要求运用这些技术。
2、绿色建筑不仅局限于新建筑
据建设部统计,目前新建建筑每年可节约700万吨左右标准煤。未来的30年之内,我们还要新建400多亿平方米的建筑,在现行建筑管理体系中,达不到绿色建筑标准就不得开工,所以新建建筑的节能只是执行问题,难度并不是很大。难度在于我国现在既有的400亿平方米建筑的节能改造,如何让既有建筑成为绿色建筑。
比如,北方地区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是63亿平方米,占全国建筑面积总量的10%多一点,却占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的40%。供热“大锅饭”中,有人是开着窗享受暖气,非常浪费。我国单位面积采暖平均能耗折合标准煤为20公斤/平方米・年,为北欧等同纬度条件下建筑采暖能耗的1~1.5倍。我们需要在既有建筑中引入“集中供暖、分户计量”的概念,需要改革在我国实行了数十年的“单位包费、福利供热”的供暖体制。
五、绿色建筑实例分析
以北方某绿色住宅小区为例,该小区共占地约18.2万m2,总建筑面积为21.8万m2,其中宅建筑面积为18.3万m2,公共建筑面积为3.5万m2。该绿色住宅小区的设计理念力求创建一个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生态居住园区,通过向小区自然环境中适当注入一些山、水、园、林的人文元素,来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进而追求一种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之身心皆相和谐的生活方式。
1、节能设计
该绿色住宅小区除了在建筑的外墙、屋面、外窗以及入户门等处采用隔热保温的技术手段外,还在地面、楼梯间墙以及分户隔墙等处同样进行了隔热保温处理,从而创造出一个封闭的保温体系。
采用低温辐射地板采暖体系来替代传统的暖气片采暖方式,由于低温辐射地板具有散热均匀和采暖蓄能效率高等优点,使得达到室内正常温度要求只需要40℃~45℃的供水温度和30℃~35℃的回水温度,比传统暖气片采暖方式90℃的供水温度以及70℃的回水温度节能20%以上。
该小区给每户居民都安装了150L的太阳能热水器,相比于电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每年能够节约95%的电能,使得整个小区每年至少节约用电250万度,成效显著。
2、节地设计
该绿色住宅小区选址位于坡地上,没有造成耕地的占用。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利用山坡的地形特点错台建造了半地下的车库,在不改变容积率的条件下,增加了大量车位,就此一项就提高了约21.7%的土地利用率;通过向地下要空间,建造了一个挖深超过4m的地下室和车库,增加了约1.5万m2的地下面积;重视对土壤资源的收集和利用,将收集的约3.5万m2的土壤资源用于小区的绿化,节约了资金150万元。
3、环境保护设计
通过节水体系,使得小区的污水排放为零,且污水处理能够达到Ⅳ水体标准。此外,通过将经过处理已达到中水标准的污水用作小区的景观用水与绿化用水,大大节约了水资源。
通过对雨水等地表水进行收集,对地下水进行涵养,形成了一个可循环的生态水系统,对于小区自然温度和湿度的调整有良好的积极意义。
在小区动工建设3年之前就已经培育苗圃,种植了约10万株树苗,在小区建成后这些树苗都已经移植到小区中,使整个小区的绿化率超过50%。让人进入小区就能欣赏到小桥流水和大片的绿色风光,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的风景画。
结束语
建筑的外在美是通过其建筑造型来体现的,但建筑的内在美则是通过其是否节能、环保所体现出来的。只有做到建筑内在美与外在美、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协调与统一,才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绿色意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绿色建筑理念从理论慢慢成为建筑设计的新亮点,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应注意到,在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能设计出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
参考文献
[abstract] in the city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basement construction, the design of the problems exposed it more and more, so the launched research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Cambridge science park of Shanghai nets new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basement construction of graphic design, waterproof design, drainage design and fire prevention design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colleague.
Keywords: basement construction; Waterproof; fireproof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土地资源日益紧缺,越来越多的建筑和城市交通有向着地下发展的趋势,对地下室建筑设计的探讨成为了当今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施工环境的特殊性,地下室建筑的施工比较复杂,涉及的工种较多,很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因而其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要求。
1. 建设项目的概括
笔者参与的建设项目为上海网新康桥科技园,位于浦东新区的跃进河以西,北至跃进支路;建筑类别为Ⅱ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地下为一级;地下室顶板防水等级为一级,地下室侧墙防水等级为二级(其中配电间防水等级为一级,防水另增加一道);抗震防设烈度为七度;地下室的建筑面积约12400㎡,停车数量为240辆(含机械停车位)。
2. 地下室建筑的设计难点和建筑优化设计
2.1 地下室建筑的设计难点
地下室建筑的工程比较复杂,涉及的专业较多,需要综合考虑防火、防水、抗震、通风、使用功能、采光等各个因素。由于很多地下室建筑在设计时只考虑正常使用极限情况,对施工过程和洪水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漏水渗水等局部破坏。地下室建筑的防水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设计、材料选择和施工等多个因素,因此导致地下室建筑设计的难点颇多。但概括起来讲,地下室建筑的设计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平面设计、排水的设计、防水设计、防火设计。
2.2 地下室建筑的建筑优化设计
地下室建筑的建筑优化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平面设计。在地下室建筑的平面设计中,各种流行的组织非常重要。流线组织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空间的使用质量,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疏散的堵塞,埋下安全隐患。由于地下室使用功能的不同,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流线组织特点,有的比较均匀,有的比较集中,因此设计师需要根据地下室建筑的具体使用性质来进行设计。笔者参与的项目是个典型的不规则体,功能多样,流线复杂:人防、自行车库、机动车库、多功能厅、餐厅、围绕下沉式庭院布置。因此,除了通往上部建筑的楼梯,下沉式庭院成为另一个重要的疏散场所,大大减弱了核心筒的负担。该项目平面布置示意图如下所示:
(2)排水设计。目前,比较理想的办法是在地上建筑与地下室顶板之间增设一夹层,将上部建筑的排水管全部敷设其中,然后排出建筑,这种做法要求地下室全部埋设在地面以下,否则很难做到这一点。还可以在通过在地下室内设立管道井的方式来达到排水的目的,设立管道井一般适用于上部排水管比较集中的情况。笔者参与的项目通风井比较多,且各司其位,其余功能均设计紧凑,已无法安排更多的空间给管道井。笔者设计的初衷是将地面周围的走廊作为下沉式庭院的雨篷,水均排至庭院。后考虑到庭院既要自身的排水,又要承受地面排水以及6栋建筑的幕墙立面排水,压力过大,在和给排水设计师协商沟通后,采用路面设置雨水井法将上部建筑的立面雨水在覆土中解决。
(3)防水设计。地下室防水工程,由于它是隐蔽工程,并且地下条件较为复杂,因此地下室防水设计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地下室的防水主要有钢筋混凝土自防水和防水材料防水这两种,现在地下室防水材料主要是沥青及其制品,在选择时一定要适应工程要求。对于防水材料的选择一般有几个条件:一是材料的物理性能好,诸如抗拉强度、断裂延伸率、耐高温低耐温柔性、不透水性和耐老化性等指标均较好,施工操作方便等优点,比同类型的材料为优;二是对建筑的地下室部位防水适应性好;三是充分发扬材料的特长性能。
若地下室的墙身和地面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多采用混凝土自防水措施,其抗渗性能因加人防水剂种类的不同以及混凝土级配的不同而不同。同时,混凝土结构必须保证钢筋混凝土墙体和地面具有较高的抗裂性。
若地下室墙体材料为砖砌体时,墙体和地面必须设置防水层。按防水层铺设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外包防水和内包防水两种方法。外包防水,是将防水层贴在墙体外侧,这样在地下水压力作用下防水层紧贴墙身,对防水较为有利,内包防水是将防水层设置于外墙内侧,施工简便,修补方便,但是防水层容易剥落,对防水较为不利。
地下室墙体的卷材防水构造通常为:当墙体砌筑完毕后,在墙体的外侧或内侧做20mm厚的水泥砂浆找平层,涂刷冷底子油一道,再做油毡防水层。防水层的层数由地下水压力“水头”确定。“水头”同油毡层数的关系,墙面油毡由下至上粘贴,高度须高出设计最高地下水位300mm,以上做一毡两油防潮层,贴至室外地坪散水处。然后,在垂直防水层外侧砌半砖厚保护墙一道,并用水泥砂浆将保护墙和防水层之间的缝隙填实,同时在保护墙底部干铺油毡一层。当采用外包防水时,沿保护墙每隔5-8m长度设一通高垂直断缝,以使保护墙在水、土的压力作用下更好地贴紧防水层。笔者参与的项目为钢筋混凝土侧墙自防水,采用高分子自粘性防水卷材。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的顶板种类较多,分顶板绿化,景观水池、沥青路面、混凝土砖路面四种顶板类型。关于防水材料的选材,也经历了几次的变更。在和甲方充分沟通后,除了顶板绿化由于防水等级的特殊性,采用了耐根穿刺防水层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其余顶板均采用高分子自粘性防水卷材和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
(4)防火设计。为了充分利用建筑空间,大部分停车库均设置在地下。发生火灾时产生的浓烟不易排出,大大增加了人员疏散的难度,因此控制防火分区的面积,增加汽车库的自救能力尤为重要。控制火灾规模,防止火灾大面积蔓延,使火灾的损失降到最低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建筑面积或层次将地下室划分为若干个防火分区。防火分区的划分,既要从限制火灾蔓延,减少经济损失方面考虑,又要结合平时的使用和维护管理的综合考虑。地下室应采用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防火分区应在各出入口处的甲级防火门或管理门范围内;各自配套的储油间、水泵房、风机房等应独立划分防火分。
3. 结论
地下室建筑的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使用功能、防水、防火、抗渗、通风以及采光等多个因素,但是只要把握设计要点,就能够使得地下室建筑的结构方面满足建筑工程的功能需求,从而确保地下室建筑的正常使用。
关键词:
检索:www,,o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5-0143-03
什么是设计?什么是分析?如何获得设计建筑的能力?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在踏入建筑设计领域时必须面对的问题。分析与设计不同,设计是一种创造的过程,可以制造出全新的事物,而分析是以设计后的成果作为开始,对设计成果实质的一种设计解读,一种从结果出发倒推其实质过程的逻辑性“反设计”。
一、高等院校课程中的作品分析
建筑设计作品分析已经成为许多院校建筑设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衔接“建筑初步”和建筑专业设计的重要课程之一。在现代之前,设计分析主要运用鲍扎(Ecole des Beaux―Arts)体系即通过渲染古典大师作品来研习前人的设计经典。而建筑设计作品分析伴随着现代时期以来建筑的发展历程,又经过了迪朗(Durand)的古典建筑图解的启蒙时期、包豪斯的分析教学法即对普遍与艺术和设计范畴相关的分析、在美国德州骑警(TaXes Rangers)建筑教育时期提出“使现代建筑可以传授”的教学方法,使建筑设计作品分析方法达到了成熟阶段,并在美国形成了一股新的主流教育体系。
国外,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创建于1877年,现代建筑作品分析的教学包含在该建筑系二年级基础课程“设计原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与以往把现代建筑各个分层肢解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而大胆设问,在对现有建筑结构关系分析中建立起宏观到微观的梯级关系,并在分析过程中分层剖离,转向内在逻辑结构分析的形态操作。以教学实例:对路易斯・康(LOUiS I.Kahn)设计的菲利普-埃塞特图书馆进行分析,学生作业模型一中的设计表达了该图书馆中庭结构体系,突出整个模型的视觉中心,弱化空间周边表皮,形成独特魅力的内部空间设计。模型二则根据中庭里的另类视角――梁柱构件关系来进行设计,形成完全不同的建筑形态。在原有的建筑中提取符号元素来重新构建出类似与古典亭台的构成设计。学生们通过简单的模型传达出独特的视角看待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倾向于一种“写意式”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提炼表达,相较于真实还原的写实方式更显出作品的意向精髓。(图1)
国内,如东南大学建筑系一年级的“建筑先例分析”课程的成立起到先锋作用,率先实施以设计概念为主导的教学方向,理论分析与实践表现同时实施的分针。通过“读图”这种间接的认知方式,对优秀实例的分析。学生在所提供的先例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图解分析和还原建筑模型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从空间、限定、功能等多个视角对建筑形式进行分析。最终建立正确的建筑观和设计观去追寻设计者的创作意图,发现建筑形式空间的内在规律(图2)。2003年,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尝试开设了“设计分析与表达”硕士课程,从环境、空间、建构、几何与数、图解技术等方面讨论设计分析与表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高等院校教材中的作品分析
1960年后,德州骑警的设计分析法经教师分散到世界各建筑院校后,许多高校总结了设计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并开始撰写教材,以方便教授课程和对其分析方法的宝贵总结。罗杰・H・克拉克(Roger H.clark)和迈克尔・波斯(Michael・Pause)的《世界建筑大师名作图析》。由于建筑学的范围很广,这里只注重建筑的形体方面,不去涉及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等方面问题,设计构思在建筑学的形体和空间的范畴中。选择分析23位知名建筑师,每位建筑师四件代表作。以阿尔瓦阿尔托(Alva Atto)的阿拉耶尔维市政中心为例,本书从总平面图、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分析图解和基本构图简明扼要的对建筑进行分析,从结构、自然采光、体块组织、平面到剖面的关系、交通路线到使用空间的关系、单元到整体的关系、重复到独特的关系,还包括对称和平衡、几何图形、加法和减法以及等级体系等项目逐步展开建筑分析,概括了建筑最显著的性格,保留了设计最基本的简略到极限程度的总结。其次是荷兰代尔夫特大学的伯纳德・卢本(Bernard-Leupen)教授等人撰写的《设计与分析》。其中所关注的是建筑设计的历史与实务,内容探讨了各种不同的设计理念,并且从历史发展的观点来审视设计的技巧与手法。以框架结构方式去领悟这些建筑因素与设计成果之间的关系,并用分析图解方式了解整个设计过程。从秩序与组织、功能、结构技术、类型、环境等视角广泛讨论了设计分析法,并详细记载了设计分析时所用的各类绘图方法和技巧,与前面陈述的主题衔接在一起。
相较之下,国内院校的建筑分析教材并不乐观,建筑分析的内容仅仅在“建筑设计基础”建材中占有“一席之地”,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所述的分析要素及对象也只是对建筑物人文视角的研究。如:建筑分析课程的成果整理出版书籍,代表作有王小红的《大师作品分析――解读建筑》、王小红,黄居正,刘崇霄的《大师名作分析2:美国现代主义独体住宅》、黄居正,王小红的《大师名作分析3:现代建筑在日本》。这三本教材正是对中央美术学院“大师作品分析”课程成果的整理,由此来为建筑教学提供很好的借鉴。针对如果看待历史和历史人物、从中能学习到什么、是否能改变目前我们对建筑的观察角度以及对建筑本质的思考与提高认识这些问题展开探索。全面了解和把握建筑大师们的建筑思想、特点和语言手法,借助对大师的具体作品进行历史纵线和横线的罗列,图解式和深层次的分析比较,认识建筑如何产生,如何在空间和深度范畴内运用形状、构成、明暗、平衡、色彩、运动、材料等表达方式,配合模型制作,最终将建筑作品深深印入我们的记忆中。
三、建筑师专著中的作品分析
与其运用现有的理论知识去区分建筑在各个时代、各个地域的不同形态特征,不如通过建筑作品去学习建筑。如、日本建筑师原口秀昭的《路易斯・康的空间构成》和《世界20世纪经典住宅设计:空间构成的比较分析》的两部著作,通过分析作品的空间构成这一视角去研究探讨20世纪经典建筑的关键,形成容易理解的视觉表现,不失为对整个20世纪做一历史性的透视(图3)。以迈向均质空间一均质空间一从均质空间脱离一解体和再生空间这一大轴线来描述建筑空间构成历史。从平、立、剖面图、实景照片等构想出轴测图,将空间构成的要点逐一记录,并到实际之中去参观建筑物。另一部著作是富永让的《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间构成》。本书是对大师勒.柯布西耶的作品“白色时代”之后的萨伏伊别墅、母亲之家等12个主要住宅空间构成进行解读。分析对每所住宅都进行了详细的剖析,从建筑用地、周边环境到创作灵感、设计思路、内部结构、空间特征,体会至各个空间的有机结合。
前言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建筑节能十分重视,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新标准、新规范,旨在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开展。业内工程技术人员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科技成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建筑节能工作有许多环节,建筑设计则是其中重要环节。
1、建筑节能设计方案阶段的节能设计
一般来讲,建筑的规划设计很少从节能的角度来指导设计,节能设计只有在单体方案设计阶段才有所重视,从而产生了许多单体设计难以解决的问题。建筑朝向、建筑间距以及建筑的相互组合关系将是规划节能设计的重点。
建筑的主要朝向应迎合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布局为宜),利于自然通风,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同时,南北朝向的建筑物在夏季所受到的太阳辐射也相对东西朝向建筑要少很多,可以节省夏季空调的用量:而在冬季时,建筑受到太阳辐射的情况刚好与夏季相反,从而节约了建筑保温所需的能耗。建筑间距应在满足当地规划部门的日照间距要求上适当加大。增加建筑物的间距有利于居住区内的空气流动一一风量增大、风速提高,从而使建筑物与空气的热交换增加,有效降低建筑物的温度,从而降低建筑能耗。
合理群体规划布局。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夏季有利的主导风向(通风制凉)和避免冬季不利的主导风向(避风保暖),综合考虑采光、通风、保温和防晒等因素,合理安排群体布局和建筑朝向。
1.1 前期方案设计的节能设计
做为节能控制的重要阶段,前期的方案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前期方案构思时就综合考虑节能各要素才能为整体降低能耗奠定良好的基础,到了后期施工图阶段局部性的加强构造的热工性能的做法是一种不经济的做法。方案设计阶段应重点研究的问题有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建筑空间与通风的组织,谨慎使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利用遮阳板做装饰元素等。另一方面,建筑师应协调好诸多专业的相关节能设计,要为采暖、通风和空调等专业的节能设计留有余地及创造有利条件。特别要注意从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及通风面积等多方面综合权衡角度合理设计立面开窗,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1.2 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
建筑中应有太阳能技术具有两大优点,其一,节约常规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其二,利用太阳能所创造的室内环境具有更好的空气品质,更环保,更适合人类居住。根据集合式住宅的形态、构造、设备的特点,多项太阳能技术可以搭配使用,共同创造理想的节能效果,如穿孔金属板太阳能集热墙、太阳能组合屋面板、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综合应用等。
1.3 地源热泵技术的应用
地源热泵技术设计,利用地下水、深层土壤和水库、湖泊等深水层受自然季节气候影响小、温度相对保持稳定的特点,通过水作为媒介,与地能(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进行冷热交换提供热泵的冷热源。冬季地能作为“热源”,从地下或水中取出来,供给室内采暖。夏季作为“冷源”,供室内致冷,同时将室内热量释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贮存起来作为冬天采暖的“热源”。
2、建筑节能设计侧重点
气候是建筑节能设计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我国是幅员辽阔的国家,根据一月份和七月份的平均气温,将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分成了五个不同的建筑气候区,即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因此,除面积很小的温和地去外,北方的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主要考虑冬季采暖,南方的夏热冬暧地区主要考虑夏季空调,而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夏热冬冷地区则要兼顾夏季空调和冬季采暖。建筑节能设计的侧重点因而有所不同。
窗墙比也应该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征做出合理控制。如在炎热干燥的新疆,白天太阳辐射强度大,夜间温度低,建筑外墙体比较封闭,窗墙比小,可以减少白天透过窗户的太阳辐射热和夜间室内热量的散失,同时保持室内空气的湿润。在南京地区,建筑的窗墙比则较大,夏季利用较大的南向窗户进行自然通风,冬季则可以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热。
3、单体设计的几种节能设计
3.1遮阳技术的设计措施要点
从建筑遮阳的定义来看,以减少太阳直接辐射热进入室内为主要目的隔热、防热措施称为建筑遮阳。狭义上,遮阳主要指采光口、建筑物出入口等外墙开洞部分的隔热、防热设施。一般来说,当建筑物具备下列条件时,建筑设计中要求采用遮阳措施:室内气温大于29℃、太阳辐射强度大于0.28kW/rgz、阳光照射室内深度大于0.5m、阳光照射室内时间超过1小时。
常见的窗户遮阳措施主要包括内遮阳、玻璃及透明材料的本体遮阳和外遮阳等几种形式。内遮阳指在窗户内设窗帘来进行遮阳,其优点是安装方便、安全,不破坏建筑外立面。最方便和经济的方法是在室内悬挂浅色窗帘,这样可隔离左右的太阳辐射。但其效果不如外遮阳,因为会反射、吸收、透过部分阳光,吸收和透过的部分阳光均变成室内的冷负荷,它们对得热的峰值有所延迟、衰减。而采用各种反射膜的窗帘,则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
本体遮阳指通过玻璃本身的选择或者着色涂膜或贴膜处理,降低材科的遮阳系数,达到遮阳目的。比如镀膜玻璃和彩釉玻璃用在东面或西面的立面上就是很好的措施。与平板玻璃相比,彩色玻璃可以避免60%的太阳辐射。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在北向的窗户上禁止使用彩色的玻璃以确保冬季阳光的射入。
外遮阳指采用各种窗外遮挡物遮挡太阳能。用建筑物内遮阳,实际上是仅仅挡住光线,不能挡住热量,当光线遇到内遮阳产品时,其辐射热已经透过玻璃进入室内,并会使玻璃的温度升得很高,从而达不到建筑节能的目的。对外遮阳而言,只有透过的那部分阳光会直接达到窗玻璃外表面。一般来讲,明色室内百叶只可挡去1 7%太阳辐射热,而室外南向仰角45度的水平遮阳板,可轻易遮去68%的太阳辐射热,两者间的遮阳效果相差很远。
3.2 屋顶的绿化设计措施
屋顶结构表面设计要耐较大的温度变化。夏季由于太阳光照射,屋面温度比气温高得多,最高达80℃以上;寒冷的冬季之夜,屋顶将大量的热量散射到大气中,因此它的温度比气温低,最低可达零下20℃。由此可见,全年屋顶的温差就可达100℃左右。由于水分蒸发需要大量的热量和基质层的阻滞作用,所以夏季绿化屋顶表面的温度仅有20℃~25℃。绿化屋顶上的大部分太阳热量消耗在蒸发水分上,因此这部分热量就不会使屋顶结构表面的温度继续升高,房屋内的温度也不会上升很高。由于绿化屋顶结构的热阻大,因此隔热保暖作用较好,屋顶上的植物会进一步提高隔热能力,尤其是常绿的地被植物,如常春藤和棉菊等,它们好似给屋面盖上了一层绿毯,可防止风把热量带走。众多实例已经证明,屋顶绿化层对于建筑物来说相当于一个绝缘层,能够使楼房冬暖夏凉,为住户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节约了能源。
3.3 双层立面的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 building technology, high building had become the city space indispensable element, high-rise buildings form varied also, in a city of scenery and about the proper melt into the city space to become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of a important task, also be to make perfect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s pursuit of a concept. But high-rise building and city space there are still some defects of integra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Angle of urban space of a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and planning problem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are briefly discussed.
Keywords: high building design; Urban planning; Safety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冲击,经济的繁荣,城市用地日趋紧张,高层建筑这时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拔地而起。这是社会经济与人文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绿地面积和使用空间,同时也丰富了城市的景观,把城市装扮得更加美丽。而它也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目前,我国高层建筑设计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只注重建筑自身及周边环境设计,而在很多高层建筑环境设计中,缺乏人性化的场所.有很多高层建筑的建造忽视了城市设计,过多的重视独立的自身完善,孤立的存在于城市环境当中,没有亲切感,给人们一种畏惧感。忽视了建筑与建筑、街道与建筑、城市空间与建筑的环境协调设计,高层建筑与城市环境的关系,目前已成为设计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如何解决,就要以高层建筑的创作思想和发展作为切入点,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下面就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两方面谈谈城市空间对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
1.高层建筑整体尺度设计的原则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主要构成部分,如:主体、裙房和顶部等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给人的感觉。一个十分匀称均衡完美的建筑体,要通过理解和运用有数学关系的比例系统,对感受到的各种条件要求加以调节,营造出一种自然而然的愉悦与和谐的比例感效果。建筑的各部分比例如果合理且相互协调,同时又能够满足人们的心里要求,那么它就易被人们接受,也可称之为成功的建筑。因此,掌握建筑物的整体尺度在设计中是十分重要的,高层建筑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
1.1尺度比例的协调性
一座完美的高层建筑是由主体、裙房和顶部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其三者合理的尺度比例关系应是统一的,这样才会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再加入适当的装饰手法,使建筑的造型更加生动化。总之这三部分的比例关系是高层建筑形象设计的重点。
1.2立面细部尺度的层次性,
立面设计的结构构成必须划分为垂直因素和水平因素。一般都要使整体的关系与各要素的比例相配,以达到令人愉悦的观感效果。所以很自然的,一些横向舒展而低矮的建筑物,其窗户开间之类,其比例必定使宽阔状为主导,而高层建筑则以修长的因素更有利于巨型和综合微型因素,使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使高层建筑形成强烈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除了需注意以上两点外,还应考虑细部尺度。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应从城市设计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细部尺度、街道尺度、整体尺度、城市尺度等进行综合考虑。高层建筑本身不是单个存在,而是整体存在。城市规划及设计应将高层建筑群集中设计,以形成城市的主节奏,使城市天际线统一且富于变化。然后根据不同街区的需要设计具有适合该区特色的高层建筑,最后使高层建筑与周围环境及外部街道生活相适应,最终达到城市设计的目的。
2高层建筑内部空间设计
早期的高层建筑多直接面对街道,从街道进入门厅,再由门厅进入电梯厅,乘坐电梯至各楼层。这种空间组织不能形成公共活动空间,还常出现人流拥挤的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层建筑的设计开始重视底部空间与城市环境的关系,随着多种商务功能的渗入,许多高层建筑都以扩大底部公共活动空间、形成入口广场和将底部架空把城市空间引入建筑内部的设计方法,来处理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过渡关系。现在的高层建筑为了解决人流集散和城市交通与建筑内部交通相衔接的问题,常常采用多个出入口和立体化组织交通流线的方法。通过首层、底下层和地上层的架空廊道与不同层面的城市交通网络相连接,以达到通畅便捷和步行、车行的互不干扰。总之,当今高层建筑的底部空间设计已从单纯考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发展到进行整体的城市空间设计,其交通组织和公共活动领域的创造也日趋立体化、开放化。
3.利用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方法
高层建筑由于其体量的巨大,往往给街道空间一种很大的压迫感,这是因为高层建筑的巨大体量与狭小的街道之间的空间对比给人造成了强烈的空间反差,从而使人感觉压抑。因此,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在规划设计时一般会留出一定宽度的路边广场空间,而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远离街道,从而使街道的视觉空间得以扩宽,减小了高层建筑给人的压迫感。这样的广场空间起到了很好的缓冲空间的作用;而且由于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远远超出其用地面积,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的人流、车流密度相对较大,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从另外一方面讲,广场空间往往也是城市空间中非常重要的共享空间,能够给民众提供小憩、交往的公共空间,往往能成为城市的焦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国外有许多建筑师尤其重视共享广场空间的设计,甚至直接设计成下沉式的广场,如日本建筑大师叽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的下沉式广场,独特的广场空间造型,以人和环境为设计重点,不仅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舒适的安静的休闲场所,而且使建筑塔楼的形象特征更加突出。这种下沉式的广场往往更容易给人留下印象,就空间形式而言它是一种非常富有情趣的空间。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设计时广场和建筑应该作为一体来考虑。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design of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design will be combined, thus designed practical at the same time with high ornamental value construction, so as to meet the modern people for practical and aesthetic demand. In the design process of only two kinds of design consciousness respectively together to finish building design and landscape design fusion. Architecture design for the whole building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quality has a great influence, relates directly to the architectural functions could fully play. In additio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building to building appreciation also has direct influence. This paper made a in-depth analysis of this research, available for peer for reference.
Key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Landscape design; Fusio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之间的辨证统一。一味的注重建筑设计而忽视景观设计,这就使得建筑只具有实用性而缺乏观赏性。相反,只注重经过设计而不重视建筑自身的设计,那就是舍本求末,这样的建筑只是一个好看的空壳,失去了作为一个建筑最基本的实用功能。这就要求广大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始终坚持景观意识,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建筑意识,从而设计出既实用又具有观赏性的建筑。
一、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分析
在进行建筑主体设计之前,首先要对建筑所处周围的环境以及景观的相关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考察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设计与景观相融合。但是在实际的设计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对于建筑的景观设计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只是将主要的经历放在建筑本体的设计之上。他们将景观设计看作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或者是只是将景观设计放在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之上,这就导致建筑的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着分离的情况。那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将景观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前提和条件,这样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就会引起设计人员的重视。在建造设计过程当中应该充分树立景观意识,在景观意识的指导之下进行建筑的本体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整体设计思想。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要有整体设计的思想,充分考虑与建筑本体之间存在关系的相关的因素,而不是仅仅将目光局限于建筑本体设计本身。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只有将目光放在整体的高度和层次,才能够使设计出来的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成为一体,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使建筑本身成为周围经过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不是一个突兀的个体。
2、建筑完善景观环境的积极策略。周围的环境是建筑存在的基础,建筑是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也不是一味的追求被动的去适应周围的环境,还要积极主动的通过建筑设计来对周围的环境施加有利的影响,主动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一是建筑先入式的整体设计导则。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当中应该打破以往的单纯以建筑本体为中心的设计理念的束缚,更应该注重设计中的整体性因素。首先对建筑周围的环境和景观进行分析和掌握,在整体的高度对建筑进行设计,使建筑的风格和色调与周围的环境相统一。二是建筑后入式的改造与实施原则。在既有环境中嵌入新建或改建项目的实践中提出改造与实施的原则,可将变被动地适应环境转变为主动地调整建筑与环境问的关系。新建或改建单体的加入,势必对环境产生影响,如同景观的“缝合”理论,因此我们应该寻找适合的元素并进行适度调整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意向。三是建筑景观化的趋势与导向。无论是新锐建筑师的实验建筑,还是建筑大师的设计作品,无论是在欧洲传统城镇还是在亚洲现代都市,我们均能发现这种倾向都市建筑景观化。这类建筑的共同特点,都是将景观作为建筑的设计要素或是材料、或是形态、或环境效应等,将景观设计领域的方法、技术、工艺融入到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中去,并进行全方位的空间整合。特别是在地标建筑、实验建筑、文化会展建筑设计中,建筑景观化的趋势更为明显,西方国家建筑设计关注的视角已经从表象的整体协调深入到研究主体与客体的互为渗透上。
二、景观设计中建筑意识分析
与建筑设计不同,景观设计是随着建筑使用的展开而逐步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将其看成一种生命过程,其维护需要系统化的思想及理性的态度。
1、以科学的理性控制景观生成过程。景观生成过程是对景观设计的科学性进行论证与实施的过程,是景观理性途径的应用。科学的景观生成过程应是对功能、经济、生态、效应、技术等因素进行严谨的逻辑分析及推理。对景观场地内的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生物、地下埋藏物等进行“千层饼”模式的垂直分析。然而,在中国当代城市景观设计中,抒发个人美学情怀的传统造园作品仍然存在,不考虑客观存在的主观设计比比皆是。西方的景观意识仅仅作为舶来品。让大多数人学会皮毛,而真正隐含的深层科学理性却无人借鉴。
2、运用建筑理念挖掘景观设计深度。我国景观设计的实践还处于初步阶段,学科发展不够系统完善,理念还停留在表层美化的层面。设计水准良莠不齐,盲目抄袭现象严重。以建筑的理念对待景观设计问题,或许可以成为目前阶段可取的方式,它使得景观设计不再是花花草草的粉饰、平面化的硬地延伸、对漏洞的简单的遮盖,而是用建筑分析、决策、设计的方法来造就景观美学。运用建筑的思维创造出每个层面不同的功能,以科学的方式将广场与周围的建筑、公共设施结合成为系统化的环境。
3、以建筑手段实现造景创意。在景观创造的过程中,复杂性与技术性往往制约着造景创意,现代城市中视觉景致的实现同样依靠建筑的支撑以及技术的辅助。一要以建筑技术拓展景观空间。景观的畅想空间似乎大于建筑,但同样会面对如何实现的问题。与传统植物造景的风景意象不同,现代的城市景观更关注用技术来表现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因此,技术手段成为景观实现的关键。伦敦西部帕丁顿地区的卷曲步行桥,在技术的支撑下成为可动的景观。桥体是而是收起的圆,时而是打开的弧,时而是放下的直线跨越水面,让人们领略了技术的魅力。现代技术手段拓展了景观的想象空间,为景观创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创意。二要用建筑的思维解决景观限制的问题。城市中的建筑与景观往往要面对许多制约,包括场地的限制、经济的限制,在设计过程中,采用建筑的思维方式可以解决很多限制性问题,比如城市中的夹缝地带,无法实现模式化的城市造景: 或不具备植物条件,或无法实现硬地,但又存在功能性的要求的空间中,可以借鉴建筑思维中分析研究的方法,选择最经济适用的原则,来解决景观设计中的限制性问题与复杂棘手的难题。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的节奏不断的加快,工作的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加,人们对于居住和生活环境的建筑的实用性和审美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当前建筑设计中,往往过于追求个性化的建筑设计,使建筑与周围的环境没有实现很好的融合,导致一个单独的建筑独立于周围的环境之外,即使设计的很优秀,但是仍然给人一种不协调的突兀的感觉。还有另一种情况就是过分强调建筑的经过设计,造成建筑具有较高的观赏性但是却缺乏实用性,造成资源的浪费,这就迫切需要将建筑设计与经过设计相融合。建筑设计对于整个建筑完工之后的质量具有很大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功能能否充分发挥。除此之外,建筑的景观设计对于建筑的观赏性也有直接的影响。对于建筑来说应该同时兼具实用性和观赏性,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将建筑设计和经过设计相融合,从而设计出实用性同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建筑,从而满足现代人们对于实用和审美的需求。在设计的过程当中只有分别将两种设计意识融合在一起才能够完成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融合。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design; high level design; design; safety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97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随着高层建筑的迅速发展,结构理论和建筑技术也不断得到提高,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也开始趋于多样化发展,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但是也随之出现了很多在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问题。在作为城市风景线的同时,高层建筑还面临着如何搞好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如何多方面实现高层建筑设计的完善是目前高层建筑设计所追求的主要理念。 1. 高层建筑整体设计 1.1主体设计。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全新的要求就是要实现建筑本身的生态节能。首先对于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而言,虽然其裙房的建设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是对街道的尺度以及人性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的影响都很大。高层建筑的下部门裙房在立面设计上一般跟高层建筑的上部立面不同,在建筑设计当中需要比较细致的设计,要将下部裙房设计的比较多样化,以免显得过于苍白。同时裙房还要进行一定的人性化处理,原因在于群众的视觉一般接触到的都是高层建筑的裙房部分,同时裙房对人们所产生的街道空间感的影响以较大。
1.2 处理手法上的巧妙运用 。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塔楼部分虽然在设计上没有很大的变化余地,但是在高层建筑的底层部分可以通过一些巧妙的处理来实现对空间形式上的丰富,在实际的建筑设计中一般都是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处理方法。 2. 高层建筑中的分类建筑设计 2.1.底层入口。首先高层住宅的底层入口处一定要避免设在当地冬季主导风的迎风面,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由于比较炎热,因此底层入口可以全部或者是局部架空,避免对夏季通风的妨碍。 2.2.建筑围护 。由于人们在高层建筑商居住多半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建筑维护的安装,从而给居民提供一定的安全感。同时在高层住宅的窗户设计上,由于高层的风压过大,一方面会对外窗开关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对人们擦玻璃的同时产生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外窗的设计上应该设计为推拉的启闭方式。 2.3.服务设施。 高层住宅建筑在设计上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的服务设施,要在建筑底层入口处设置大楼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在值班室中配置夜间电梯紧急呼叫装置、公用电话以及值班人员必要的生活用品;还要在大楼内外设计分户信箱以及车辆的存放处,在具体的分户信箱的尺寸安排上,应该大于300mm,同时要保证对墙面面积占用较小的基础上与墙面垂直。 3. 高层建筑设计所必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3.1防火的问题。(1)总体布局要保证畅通安全。在楼道的设计上要保证人员的流动畅通,便于紧急情况时人员的疏散。有采光设施或者照明系统,使居住人员在疏散中能保证安全快速的撤离,从而避免发生踩踏等其他伤害。(2)合理进行防火分区。在高层建筑的楼道内消防器械、疏散通道必须合理的分区,做到在火灾发生时,可以及时的采用灭火措施和进行人员疏散。消火栓的位置应保证同层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实现两个消防栓的水枪同时到达。
3.2 电气的问题 。(1)消防电源与配电。高层建筑要求供电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第一种是供电电源必须是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发电厂,保证一个要是遇到问题或者突发事件无法正常工作时另一个也可以正常工作,从而确保建筑的正常运行;第二种是供电电源来自于两个不同的区域变电站;第三种是一个电源来自于区域变电所而另一个是自备的发电设备。目前在一般大多数设计中都是采用了第三种方案,经济合理。(2)应急照明 。应急照明:指当高层发生火灾及其它灾害、故障时,导致正常照明系统中断而启用的照明,也称事故照明。应急照明的安装要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疏散楼梯、消防电梯前室、消防控制室、自备电源室、变配电室、消防水泵房、防排烟机房的墙面上或者顶棚上。(3).电梯。电梯在设计中要保证位置合理,让电梯在运行中的噪音不会打扰用户的正常生活。电梯的最大载荷也要根据居住结构作相应的调整,保证居住者平时出行上的方便和快捷。电梯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有方便快捷的方法使人迅速撤离。
3.3防雷击的问题。高层建筑防雷系统应该按照“综合治理,整体防御,突出重点,多重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做好防雷措施,进行防雷击问题上的治理。在高层建筑物的顶端以及其他容易受雷击的部位装设避雷针或者避雷带、避雷网。利用结构中的主钢筋作引下线,利用整个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装置。在建筑物周围用扁钢做避雷带。为了防止静电感应产生火花,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和突出屋面的金属物均要接地。
4. 建筑设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建议4.1 加强全员质量教育,树立全员质量观念。设计过程中,从院到所各级负责人必须真正重视,把设计质量措施落到实处。认真推进ISO9001:2000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严格按照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规范流程,明确责任,用过程质量保证设计的总体质量。严格按照设计前有进度计划、设计中有质量监督、出图前有会签和检查的要求对待每一项工程。真正从观念到行动上重视技术与质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会大大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