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09:19: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当前,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对人才数量以及质量方面的需要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教育工作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升学、成绩等,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导致学生呈现一种高分低能的状态,无法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小学是学生各方面成长的初级阶段,对于学生今后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因此必须在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更好地适应农村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此外,实施素质教育也是开展义务教育的需要。义务教育是我国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保证的教育,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但是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人们往往忽视教育质量的提高,导致学生的素质存在较大偏差,与义务教育的目的相背离,因此必须加强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的民主性和全面性能够更好地保证农村儿童的学习权利,解决农村小学教育中只重视知识理论传授的缺陷,促进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素质教育的终身性和个性化也有助于农村小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根据学生的心理以及生理发展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方法进行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三、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想使素质教育在农村小学得到开展与实行,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农村家庭以及教育管理者认识到素质教育对于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影响。加强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素质教育,改变以考试、学习为中心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强化对农村素质教育的管理和检查力度,为农村小学推行素质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2.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的能力素质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在农村小学开展素质教育,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教师的各方面能力素质。首先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科学研究素质和能力,从以教课为主的教学人员转变成研究性的专业教师。有关部门应明确农村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专业培训工作,并与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加强教师能力素质培养。此外,还应定期组织教师到城市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的观摩学习,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方法。强化农村教师的引入,为农村的素质教育注入新鲜的教育力量。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的基础上,还应注重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发挥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农村孩子的学习与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3.推进农村教育教学改革。农村小学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进农村基础教育改革是实现农村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新课程改革有助于转变教师以及学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长期以来,农村教学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为此,因积极推进农村课程和教学改革,实行新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中推进素质教育,转变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使农村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4.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合作。家庭教育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加强学生的家庭教育,能够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提供帮助。农村小学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育目标,找到合适的方法开展素质教育。学校教师对家长进行教育,使家长明确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转变教育观念,更好地配合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素质教育的开展也需要全社会力量支持和辅助,农村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应在学校的统一指导下,家庭、社会通力配合,为素质教学的开展提供保障。5.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要使农村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达到教学的效果,要解决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以及地理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比较艰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教育部门应给予农村小学一定的政策扶持,吸引优秀教师或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多给予农村教师关心,为农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备,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农村办学条件、教学设备和设施的改善是以当地的经济基础作为先决条件的,因此,要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只有城乡实现协调发展,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农村学校才能够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制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教育事业发展的一大硕果。我国已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全面推广素质教育。这一重大举措,既符合各类学生全面的成长需要,也符合社会对各类人才的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性措施。技工院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既是技工院校学生自身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用工企业的普遍呼声。
1.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内涵
技工院校素质教育与普通中高等教育有着不同的功能,它担负着为社会输送大量的、有技术的、合格的从事一线生产工作岗位的劳动者的艰巨任务。因此,技工院校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具备相关专业、职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技术应用操作能力较强、知识面较宽和从业素质较高的毕业生为主要任务;以“实用”为主旨,“够用”为导向和特征,灵活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习教学作为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专业技术操作技能,树立劳动观念、培养职业道德;使学生具有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具备较好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际工作技能以及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等。
2.技工院校开展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有人认为,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技工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没有必要的,是对全国素质教育的盲从。这是片面的观点。技工教育虽然不是终极教育,但培养的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将走向社会,直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他们的思想、知识、技能等必须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工作岗位的需要。
2.1学生素质的现状要求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基数的下降、生源年龄结构趋小、农村生源比重增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技工院校的生源质量明显下降。一部分技工院校的学生出现了是非观念模糊、纪律观念较差、自信心较低、理想信念淡薄、合作观念缺失等等方面的问题。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的出现,技工院校在学生入校之初就要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引导了解所学专业以及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所必须具有的技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习惯,使他们毕业进入社会,较快适应各种工作环境。
2.2就业市场的需求推动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备,市场对人才的配置和优化,使技校毕业生的出路受到了空前的挑战。企业的用人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再把专业技能放在首位,而是把职业道德素质、个人道德修养放在首位。因此,提高技校教育质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已是不得不为之之事了。
2.3竞争程度的加剧加速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开展。
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使原来计划体制下的办学模式受到了市场经济的挑战,技工院校生存危机日益突出。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技工院校同其它各类学校的竞争力,其最基本的一条途径就是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改变以前那种“理论上不去,动手能力又跟不上”的局面。所以,在技工院校实行素质教育是技工院校学生生存和祖国强大的必然要求。
3.技工院校广泛开展素质教育的方法
在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应重点从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特点、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需求、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和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核心等方面着手,全面推进技工院校素质教育广泛开展。
3.1针对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任务,调整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结构。
技工学校素质教育的教学结构与课程设置必须紧跟市场的需求,根据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变化,不断改造旧专业,增添新专业,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手段,使学校的教育时时领先于市场的需求,充分发挥出技工院校素质教育在择业、就业等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同时学校还应当主动与各企业进行接触,了解市场中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状况,掌握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意见,着力建立校外实习或职业能力培训基地,实行产教结合,校企联合,提高学生从业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中、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2依据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主线,完善教学方法。
技工学校素质教育的主线在于培养学生扎实的操作技术和实用的专业技能。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其分析问题、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应当灵活多样,例如通过案例分析、技能操作竞赛等形式鼓励学生在相互竞争、探讨中提高,调动起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体系中有意识的渗透素质教育的内容,如: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社会交往合作的能力、吃苦耐劳的能力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充分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与综合素质,体现出技工院校素质教育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特色。
3.3根据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目标,开设素质教育”第二课堂”。
技工院校素质教育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特别是企业的需求的毕业生为目标。技工院校的学习压力小、课业任务轻、课余时间多;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开设以弘扬正气、启迪思维、陶冶情操、熏染品格为宗旨的素质教育“第二课堂”。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可以是一堂美术讲座、一场篮球比赛、一部爱国主义电影、一次社团联谊活动等等。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人际交往、合作交流、组织协调等能力;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加成就感、提升文化修养和品位。
信息化背景下,我国十分重视开展素质教育,并计划将素质教育融入各个教育环节。素质教育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电工电子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没有融入素质教育,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新时期,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融入素质教育思想,创新教学形式,进而提高电工电子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一、基于素质教育思想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素质教育是信息化时代新型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全方面素质为目标,加强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侧重学生的专业技能、思想道德、个人能力等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全方位提升素质,有助于我国教育的发展[1]。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主要是以学科教育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为了改变其教学现状,需要结合素质教育思想,改革创新教育模式,进而培养全能型的电工电子人才,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素质教育对于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地开展可以促进学生绿色实验理念的形成,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符合我国教育新课标的要求。素质教育可以完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形式,对于学生、学校、社会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于素质教育思想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一)将素质教育融入实验教学
为了改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现状,需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将素质教育思想融入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与专业技能,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2]。为了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在电子电工实验教材中渗透素质教育,结合社会的发展形势,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科学调整教材的内容与结构,进而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融入奠定基础。此外,电工电子实验教学过程,需要结合素质教育思想优化实践教学模式,调整实验教学内容,同时更新实验考核方法,提高电工电子教学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例如,当今社会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坚持绿色实验理念,进而节约实验资源,科学地对实验垃圾进行处理。
(二)构建综合型的教育平台
从素质教育角度开展电工电子实验教学,需要构建多功能的综合型教育平台,进而同时满足素质教育与基础教育的需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构建通识教育平台。通识教育延伸了电工电子教育口径、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同时重视人才的思想道德培养,能够将素质教育融入其中,提高了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的全面性。利用通识教育平台开展实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电工电子类课程的基础实验内容,实验课程开展具有综合性特征,可以为学生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水平[3]。②构建创新型教育平台。传统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主要是以知识教育为主,忽略了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构建创新教育平台,在实验教学过程融入素质教学理念,进而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创新型教育平台,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在此基础上拓宽教育的方向,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三)构建实验教学体系
一、家庭支持观念,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
原来的学生手册是学校与家庭双边联系的纽带,在推行素质教育后,学生手册已被学生素质报告单所取代。原来家长一味地看孩子分数,看操行评语,而如今的学生素质报告单侧重点恰恰相反,如此的变化与突然,家长是否理解、是否接受、是否支持,是学校全力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因为,只有家长理解、支持,才会把孩子放心地交给学校,并认同学校的教育成绩和教学质量。只有这样,生源才有保证。有了生源,学校就有了生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办成一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学校,素质教育才能得以顺利的开展。
二、学校管理观念,开展素质教育的主旨
素质教育的执行者是学校,操作者是教师,受益者是学生,学校的一系列管理体系直接左右着素质教育的开展与落实,所以,学校应从管理制度中去规范、去约束操作者去执行素质教育,通过各种途径来培养一批骨干教师,使他们拥有精良的业务能力和过硬的教学水平,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同时开足开齐各门功课,取消主副课概念,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与个性发展,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并能有一套科学完整的奖励与评价体系,激励与督促操作者落实素质教育。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才会有的放肆,照章遵循,素质教育才能全面启动和正常开展。
三、教师教育观念,开展素质教育的中心
素质教育的成败归根结底要看教师,特别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直接左右着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只有教师改变原有的传授式、主角式等教育手段,改变检查与检测的侧重点,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参与合作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提供锻炼技能的平台,乐中求学,学以致用,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进去,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学生学习观念,开展素质教育的灵魂
传统的学生学习观念简单来说就是学生听、记、背、考。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高分低能,就是书呆子,听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行行不入,要谈素质简直就是一句空话。
传统的学生理想就是考个好学校,将来有工作,有饭碗,而学校在选择学生的时候恰恰是分数,这无疑助长了学生对分数的片面重视,淡化了学生的素质,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导致素质教育开展起来困难重重。
如今,只有打破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观念,还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养成学生自觉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素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所以,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改变学生学习观念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灵魂。
五、上级评价观念,开展素质教育的保障
中职体育教育是中职整体教学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模式下中职体育教育工作将重点放在教学任务的完成上,而针对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存在明显缺失的情况。从现状来看,中职体育教育在人文素质教育上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同时人文素质课程设置也有待优化[1]。因此,从提高中职体育教育整体质量角度来看,本文对“如何在中职体育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分析与探究意义重大。
1.中职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
中职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得中职学校教育体育更加健全,开展这项工作不单单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育成绩,更重要的是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人文素质来说,提高在多个方面,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以及团结协作等等。从现状来看,中职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以下特点:
1.1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有学者对我省多个中职学校进行了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调查,将调查的侧重点放在“中职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方面,分为非常重要、重视、较重视、不重视四个等级,统计结果显示,非常重视所占比例为9%、重视所占比例为12%、较重视所占比例为24%、不重视所占比例为55%[2]。这些数据表明,现状下中职学校对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
1.2课程设置的合理性需加强
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在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上都比较完善,但相对于其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则偏少。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某中职学校的人文素质课程在体育教育课程中所占的比例不足5%,人文素质教育设置课程合理性有待加强。
1.3人文素质教育方法有待更新
收集相关资料,发现部分重视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中职学校,在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其教育方法还有待更新。一方面,教育方法单一化,延续传统理论教育或“灌输式”教育,难以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3]。另一方面,教师教育理念未及时更新,不能很好地借助多媒体资源、社会资源等展开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进而使中职体育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不够优化。
2.在中职体育教育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探究
现状下中职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策略,使中职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加强。具体策略如下:
2.1提高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
要想使中职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得到有效加强,首先便有必要提高中职学校对其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结合中职学校实际发展情况,中职学校有必要及时构建人文素质教育制度,并投入合理的资金,用在人文素质教育设施设备建设及教育技术引进方面。并且,中职学校领导层需要在提高自身意识的基础上,使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意识得到有效提高。此外,有必要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例如:在学校内部宣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团结协作”以及“加强心理素质”等素质的重要性,提高学校内部师生的人文素质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风气。
2.2优化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为了使中职学校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得到有效优化,有必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的优化。一方面,在体育教学课程大纲中适当地增加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比例,增设与人文素质教育有关的课程。另一方面,注重课程教学的评价,开展任务素质教育考评活动,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对于表现偏差的学生给予鼓励。此外,有必要注重“人文奥运”课程的实施,将体育人文素质教育与奥运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奥运会的图像、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观看奥运视频,激发自身的学习欲。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一些奥运典型视频案例,教会学生一些奥运精神[4]。这样,便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2.3创新人文素质教育方法
要想使体育人文素质教育效果得到有效提高,还有必要对人文素质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在上述已经提到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及案例教学法,此外还包括了竞赛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以及体育课外实践教学法等。不妨以竞赛教学法为例,为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奋斗的人文素质精神,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篮球比赛活动,将班级学生分成两队,通过激烈的篮球比赛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进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课外体育实践活动,比如公益跑步,参与公益体育不但能够增强学生的个人体质,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参与公益事业的意义,从而使学生更加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等,这一过程无疑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质精神。
3.结语
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中职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还存在不足,因此有必要提高中职学校对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进行优化,进一步对人文素质教育方法进行创新。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中职体育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将能够得到有效加强,进而为中职整体教育工作的优化及完善奠定夯实的基础。
作者:庄政 单位:贵州省电子商务学校
参考文献:
[1]彭春梅.叶文平.成人教育体育专业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成人教育,2012,01:107-108.
2面向需求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还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要从“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教育方式向“学生需要什么,教师就提供什么”的新教育方式转变。在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目标下,适应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贴近信息实践,提供面向需求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
2.1合理规划和完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方案
要提高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水平,高校首先必须重视信息素质教育,要合理规划和完善信息素质教育方案。高校应该明确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将信息素质教育纳入大学生专业培养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在新生入学时,应该对全体新生开展图书馆入馆教育,不仅要介绍图书馆布局、馆藏资源分类、信息服务项目等具体内容,还要让新生初步认识到提高信息素质的必要性。除部分专业将文献检索课作为必修课以外,高校应该把文献检索课作为通识类课程,在低年级普遍开设文献检索课,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基本技能。在专业课学习中,可以结合不同专业的信息需求开展文献检索的嵌入式教学,提高学生处理专业信息的能力。在高年级要配合学术研究、课程设计、论文写作、求职创业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有关文献管理、信息分析、信息合理使用、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门指导,协助学生解决各种信息问题,把信息理论知识内化为信息实践能力。还要举办信息素质主题的系列讲座,普及信息知识、介绍信息学术领域的前沿动态,同时还要加强信息资源和平台建设,为学生开展信息实践创造条件。
2.2贴近信息实践并更新信息素质教育内容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信息现象瞬息万变,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贴近信息实践的要求,不断更新教育内容。对于信息理论知识的介绍以基本内容为主,不必过于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互联网环境下,纸质检索工具的作用在逐步降低,因此应该突出对网络检索工具的介绍。应该紧密结合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开展专题式、专业式的信息素质教育,如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黄如花教授以“如何帮你省钱”“防止上当受骗”“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畅行万里路”“免费读万卷书”等贴近生活的主题进行信息检索课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信息检索的作用,教学效果非常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应该跟学生的专业相匹配,既要介绍一般性的检索工具,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介绍专业性的检索工具,如对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介绍ABI/INFORM系列数据库、哈佛商业评论数据库等;对于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应该介绍高校财经数据库、中国财经报刊数据库、中国金融数据库等;对于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介绍IEEE/IETElectronicLibrary、ACMDigitalLibrary等。此外,高校在学生的不同学习阶段,要有针对性地提供不同内容的信息素质教育,如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科技查新,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指导学生检索文献,在就业求职过程中指导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等。
2.3根据学生的特点改进信息素质教育方法
当代大学生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眼界开阔,思维活跃,习惯于借助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借助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来改进高校信息素质教育已经势在必行。许多高校以前由于受到师资力量不足的制约,难以在全校范围内普及信息素质教育。现在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发展,MOOC、微课、播客等在线教育形式方兴未艾,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大规模的信息素质教育。教师应该搜集整理信息素质教育的网络学习资源,制作教学视频和课件,提供给学生。学生则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学习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并在线完成作业和测试。文献检索课堂的主要任务要从知识传授,翻转为引导和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组织课堂讨论,了解并辅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障碍,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要积极开展信息实践教育,让学生在任务情景下,通过实践来掌握信息检索工具的应用,还要把信息素质教育的重点从信息检索技能延伸到信息分析和挖掘,促使学生把信息理论知识转化为信息实践能力。
2.4加强信息意识培养和信息道德教育
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不仅体现为信息技能,还体现在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方面。信息意识是信息素质的基础,是对信息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具体表现为面临问题时能够及时明确信息需求、确定信息获取的渠道和方法;面对信息时能够及时与实践相联系,分析信息和扩展信息。信息意识的形成需要通过信息实践经验的积累才能实现。高校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意义,并在具体的信息素质教育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自觉利用信息的习惯。信息道德是有效利用信息的保障,是对信息行为的规范。缺乏信息道德将会导致学术不端、信息滥用甚至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很多时候,信息道德的缺失是由于对信息道德规范的不了解。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信息道德教育。比如在指导学生写作论文时要详细介绍合理使用参考文献的要求和正确的标志方法;要对学生进行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门教育;要教导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应该遵守的信息礼仪等。信息道德教育不但能够让学生避免错误的行为,还能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意义非常重大。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由应试教育走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伟大的工程。学校是每个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搞好素质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新课改下如何对初中生实施素质教育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
一、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
1、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可用两个字来概括:一是“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性”是素质教育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表达。基础教育首先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使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这也是对素质教育“全面性”的阐述。二是“新”,即在新时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新要求。
2、素质教育的特征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特征,一是具有时代性。素质教育要紧紧围绕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兴国战略,紧紧跟上数控技术发展的最新时代,为适应数控的发展而开展素质教育。二是具有全体性。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强调要为全体学生开展教育。三是具有综合性。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四是具有主体性。关注素质教育强调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和创造力发展开展教育。五是具有长效性。素质教育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和支持学生可持续发展开展教育。
二、新课改下初中生素质教育的策略
1、更新观念,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氛围。
素质教育队伍的成立,使学生明白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掌握新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目标,其中思想道德是根本,文化素质、业务素质是基础、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保障,学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懂得思考,懂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
2、加强素质教育不能放松基础知识教育。
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础知识的制约,基础知识扎实程度,是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学生的长远发展考虑,也必须把基础知识学扎实,否则学生的人生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手段,加强素质教育。
校园网上要开设素质教育的专门栏目,组织一些素质教育的典型教案;开设网上学生心理测试和咨询服务;开设网上电子精品书库;虚拟网络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社会上丰富而鲜活的各种多媒体素质教育资源;编制、开发系统的素质教育软件等来开展素质教育。
4、要在教育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要真正做到不仅注重教学的效果,也注重教学的过程;不仅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仅重视单科的教学目标,也注重跨学科的目标;不仅重视统一要求,也重视因材施教;不仅重视学生的行为训练,也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以及身心发展的统一;不仅重视知识、能力的培养,也重视品德的陶冶;等等。
课程结构必须科学化。要建立必修课与选修课、统编教材与本土教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密切结合的新课程体系。要探索启发式、科学化的教学方法。以往的教育过于保守,采用的教育方法多数是适应性的,学生在现行环境下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去解决新问题时往往缺乏创新精神。素质教育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当前很多教师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不足是制约素质教育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历史学科相对其他的学科来说有着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那就是教师所讲述的历史都是确实发生过的事件,如果教师对历史学科的认识不到位,就会将历史的教育变成了历史史实的教育过程,这样的话学生在历史学科中也就仅仅学到了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并没有获得能力的提高,这种教育的思想和过程是制约当前历史学科中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制约因素。对于历史学科的认识,我们应该充分的理解历史的教育意义,历史的教育应该是贴近生活的,从历史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思考,历史事件背后的发展成因、过程和规律,只有引导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积极主动的思考才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这就需要我们提高对历史学科的认识,重视历史在素质教育中的教育意义,从课堂改革出发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提高历史学科与素质教育融合的方法。
二、历史教学方法和手段
由于当前中国教育中教学评价的制约,对于历史教学的评价仍然是分数论英雄的应试教育方式,因此尽管我国已经实行素质教育多年,但是很多教师仍然选择采用沿用多年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不会“冒险”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从根本上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开展过程,特别是现在很多的历史教学课堂上仍然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师一讲一节课,学生则需要进行大量的笔记以及习题的联系来完成历史学习。落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当前应试教育和教学评价机制的必然结果,它对于学生的主观能动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都有着极大的阻碍,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主动探索和思考方面引导作用的缺失是制约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就要充分认识到新课改对于历史教学的需求,转变教学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并且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改善教学方式和手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尝试新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过鉴于当前应试教育的背景,我们也可以通过创新手段提高学生对于试题的解读能力,也可以尝试从解题的过程提高学生主观思考能力,进而促进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历史教材的认识
在我国对于素质教育的不断重视下,各个学科都开始了新教材的改编工作。但是由于历史学科的特殊性,对于素质教育的强烈要求下的历史教材的制定和编写过程让很多历史教学难以理解和掌握,这种对于新教材理解的不到位,对于以教材为中心所开展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提高也造成了一定影响。对于教材的理解不到位,使得很多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过程无法很好的把握。历史课程是一门传统课程,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新教材,历史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历史教学的内容和教材的关系,吃透教材,同时不过分的依赖教材,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辅以教材的帮助开展并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通过科学的安排纵向扩展教材内容,突破教材限制提高教学活动的探索性和全面性。
二、目前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对于小学教育,小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应被限定,应该让他们自由判断、自由学习,这一点似乎并没有严格贯彻。另外,学校和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都有失偏颇,没有领会国家提倡素质教育的深远意义,素质教育存在诸多问题。
(一)学校在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展素质教育,基本上所有学校都开展了课程改革。学校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给孩子们多上些文化课之外的课程,比如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等,有些学校甚至开展双语教学,花大代价聘请外教对学生进行外语教育。这些举措确实是积极的,我们并不否认给学生带来的丰富的课程体验和多样化的接触知识的方式,但课程内容并不符合学生实际,大多浮于表面,形式大于内容,学生们经常反映体育课就是在操场上跑步,音乐课就是听老师放儿童歌曲,而所谓双语教学也只发生在课堂上,学校对素质教育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收效却甚微。新形势也对教师的业务水准提出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但是有不少老师只有单一的专业知识,缺乏组织学生搞素质教育的其他相关素质,甚至一部分教师尚未意识到自己已经落伍了。学校老师应对不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老师受到的教育没有改变,对于如何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老师们并不知道,只能靠自己摸索,不同的老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同,导致不同的老师上课风格不同,有的老师觉得素质教育是放养式教育,有的老师觉得素质教育是方法论的教育,对于这种混乱,学生只能接受,效果注定不会太好。
(二)家长在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孩子是家长生活的重心,计划生育实施以来,大部分家庭就只有一个孩子,溺爱现象时有发生,在素质教育实施以前,家长对学生的成绩把控比较严格,认为好孩子的标准就是学习好、成绩好,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给孩子报补习班、强化班、冲刺班,现在,素质教育开展了,家长们也没有把握要领,在各种专家、各类广告的忽悠下,家长们觉得素质教育就是不能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就是让孩子多学技艺,所谓“艺多不压身”,于是,各类培训班便如雨后春笋般活跃起来,从最开始的钢琴班、二胡班,到后面的舞蹈班、歌唱班,有的家长则认为智力是根本,就给孩子报各种奥赛班、国际夏令营,殊不知,这种行为只不过是以前“填鸭式”教育的一种改变,以前是父母逼着孩子学习、考试,现在是逼着孩子上辅导班,殊途同归,孩子们都得不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三)学生在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倡导素质教育以前的学生像是任人摆布的泥人,不管刚开始是什么形状,最终都被捏成相同的模样,素质教育倡导以后,学生被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学生的地位提高了,有了更多的自主性,老师和家长也从责备变成了更多鼓励,在学校,有老师呵护,在家里,有家长宠溺,学生的自律意识越来越差,对正统的学习产生抵触的心理,甚至嘲笑那些每天用功读书的同学,认为他们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认为他们只有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会,这其实是素质教育的病态发展。一方面,学习好的同学反而得不到尊重,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下降;另一方面,学习差的同学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借口,认为素质教育的环境下,没必要学习成绩好,要全面发展,殊不知,这反而是对素质教育的否定。
三、工程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
工程教育是指对于学生工程能力、工程素质的教育,其含义是非常广泛的,小学素质教育倡导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将工程教育的思想融入素质教育改革,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工程教育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目标,为素质教育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工程教育思想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
对于学校而言,将工程教育的思想融入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模式。学校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探索之路上走得很积极但又很缓慢,工程教育为学校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学校在校内建立工程教育的平台,与企业合作,打破现有师资来源仅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观念,政府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并吸引社会各行各业中的优秀人才到小学任教或兼职,充实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使得教育方式多元化。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学校将工程教育的理念具体落实,企业将自己成熟的经验直接传授给学生,工程教育直接面向学生,学校可以将其他资源用在校园文化建设,校内硬件设施改善等地方,资源利用更加合理。对于学校而言,工程教育使之既找到了一种满足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方式,又改善了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都得到最大化应用。
(二)工程教育思想对老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
对于老师而言,将工程教育的思想融入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方式。教育改革只是针对学生,只是提出了要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却没有对老师进行系统的教导和训练。实际上,国内对于如何使老师能够适应素质教育改革也没有好的定论,基本上都是老师自己摸索,方法的好坏没有判断的标准,工程教育的思想帮助老师打开了思路。将工程教育带入课堂之后,传统的老师与来自企业的工程师各自发挥所长,对学生进行互补式教育,减轻压力,同时创建了一个老师与工程师交流的平台,实则是传统教育者与社会发展中断之间的沟通,这种沟通无论是从教学角度,还是从社会发展角度,都是非常有利的。
(三)工程教育思想对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积极作用
对于学生而言,将工程教育的思想融入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体验。或许小学生并不明白什么是工程教育,由于他们对实践、对动手还保有最原始的热情,他们会积极参与老师组织的课堂讨论,会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科学知识,会积极配合老师整理的工程案例培训,对于学生而言,带有工程思维的课堂是一种新的接受知识的方法,这种方式对于知识的包容性强,学生更容易理解,也更愿意理解,知识在学生面前不再是枯燥的公式、单调的课文、乏味的单词,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学生可以操作,可以异想天开,思维会越来越开阔,素质和能力会不断提高。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习而学的思想,通过实践知其然,然后学习课本的知识实现知其所以然。这种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学习顺序更加适合小学生。
四、工程教育思想在素质教育中具体实施的方式
1“引进来”,让企业渗透到学生培养全部环节,拓宽学校与企业合作新内涵。聘请企业的工程师到学校讲课,学校在制定教学管理计划时,企业可以参与制定目标,学校评定学生学习成果时,企业工程师可以占有一定权重,将企业工程师更加未来、更加全面的观念引入小学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2“走出去”,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在体验式教育中逐渐成长。小学素质教育要走出课堂、走向实践,去体会知识运用的感受,知道知识可以用来做什么,知识如何转换为生产力,虽然学生未必能懂复杂的机构,但学生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去探索、求知,这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
3“搞实践”,提炼企业项目中的部分内容作为小发明、小创造的题目,让学生有条件自己动手实践。小学生对于小发明、小创造之类的东西比较感兴趣,可以适当提炼工程项目中的部分科普性内容作为课题,让学生经过适当的独立思考能够完成,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带着问题去学习”“、边做边学”的理念。
4“双师制”,企业老师与学校老师分工协作,共同指导学生。企业的老师与学校的老师共同培养学生,侧重点各有不同,学校的老师更倾向于知识教育,企业的老师更侧重素质的扩展,双管齐下。一方面,老师的压力小了,工作量变小的同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思索如何提高课程质量;另一方面,学生的课堂变丰富了,不再每天面对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学生可以接受更加多元化的教育,成长也会更加迅速。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肩负着对读者进行信息教育的重要职能,应当充分发挥自身文献资源、学术环境、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开展多种类型和层次的信息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读者的信息素养和获取利用知识信息的能力。
1 营造良好信息环境,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
高校图书馆要大力加强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加速图书馆的信息化进程,为读者接收信息素质教育和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文献资源建设上,要积极调整馆藏结构,增加电子文献的采购比例,加速网上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实现物理馆藏与虚拟馆藏并重;在服务模式上,要更新服务观念,变革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为读者提供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在日常信息服务中,要注意对读者进行信息意识、信息道德的培养和教育,主动向其介绍有关文献资源、数据库的检索使用方法,使读者能在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中牢固树立信息素质观念,自觉接收信息素质教育。
2 加强文献检索课教学与改革
文献检索课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培养读者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的主干课。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和实践,能使读者了解信息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掌握信息检索的途径、方法和步骤,培养获取、利用与本专业相关文献信息的能力和技巧。高校图书馆要配合学校的有关部门,根据读者素质结构层次,合理安排课时,循序渐进地培养读者的信息检索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增加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相关知识的传授,将信息意识、信息道德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并加大实习、实践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注重从传统教学模式向多媒体、自助式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变,探索用问题解决模式、集成用户教育及交互式教育方式开展文献检索课教学;同时还可积极探索远程教学,利用馆外、校外乃至国内、国际的优质教育资源,对读者进行最新的文献检索知识和技巧的传授指导。
3 建立信息素质教育网站,开展网络化信息素质教育
通过创建信息素质教育网站,高校图书馆能够凭借现代化网络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实施开放式、个性化的信息素质教育。比如,在主页上建立和开设“网上咨询台”、“检索指南”、“常见问题(FAQ)”、“利用图书馆100问”、“学科导航”等栏目,通过网络解答读者使用图书馆和数据库时遇到的问题;在网站上组织读者对典型检索案例进行讨论,引导读者各抒己见,挖掘多种检索渠道,开阔视野,举一反三,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结合用户服务工作,指导读者提高信息处理、加工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帮助读者有意识地运用归纳、演绎、分析等方法处理网络信息资源。
4 定期开展读者培训和专题讲座
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的类型、层次及本校学科专业的设置特点定期开展一些培训辅导和专题讲座。如开展新生入馆教育,对图书馆的资源、功能、工作流程、服务内容、文献的借阅方法和电子资源查询办法等进行讲解,让读者在入学的第一时间得到最基本的信息素质教育;每周开设“60分钟讲座”,介绍相关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普及信息知识和有关信息政策、法规以及国内外信息业发展状况、趋势,让读者了解各种新信息、新技术;与相关院系充分合作,开设课题设计、专业论文写作方面的专题讲座,指导读者进行资料收集和论文评价,使读者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引导读者进行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
5 构建在线信息素质教育平台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一、信息素质教育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由美国波尔于1974年提出来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信息素质的内涵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
从狭义上看,信息素质是指人们在工作中运用信息、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广义上看,信息素质是一种自由的艺术,它包括了社会、文化和哲学等内容。
信息素质可以分为:(一)工具素质,能使用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有关工具,如计算机、软件等;(二)资源素质,掌握信息资源的种类、形式和查找、检索方法;(三)社会结构素质,了解信息的社会地位、作用和影响;(四)研究素质,利用信息进行有关科学的研究;(五)传媒信息素质,运用文本或多媒体报告研究结果。
信息素质既是一种能力素质,更是一种基础素质,其主要内涵可以归纳为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素质。具有信息素质的学生必须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地评价信息,精确地创造使用信息。
二、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经验
美国是信息素质和信息素质教育的发祥地,在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
第一,制定信息素质教育标准。重视信息素质教育标准的制定是美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显著特点:①应具备明确信息需要的内容及范围的能力。主要包括:形成信息需要,识别多种类型与格式的潜在信息源,获取信息产生的效益,对所需信息内容及范围进行评价的能力;②具备高效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信息检索系统,获取所需信息,构建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利用联机检索终端或亲自使用一组方法检索所需信息,改进检索策略,获取、记录、管理信息与信息源;③能客观、审慎地评价信息及信息源,并将其纳入信息库与评价系统。主要包括:提炼信息主题的能力,评估信息及信息源形成的标准,复合主题概念以形成新的概念,确定信息的附加值和新知识对个人价值体系的影响,通过交流,对信息的理解与解释的有效性加以判断,修订初始的查询;④有效地利用信息以完成特定的任务。主要包括:利用各种可获得的信息完成计划,以及产生特定的信息产品或成果,修订产生信息产品或成果的过程,将信息产品、成果与他人交流;⑤掌握信息使用的经济、法律以及社会因素,获取与使用信息要符合道德与法律规范。主要包括: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使用的相关法律、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在存取、使用信息资源时能够遵守法律、法规、信息资源提供的规定。
第二,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加州州立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基础课,主要学习印刷和电子信息资源的组织、查找和评价。学生通过上课、实习及专题研究、课外阅读等方式,掌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技能。1996年美国又确定了“信息素质教育在普通教育计划中的作用框架”。佛罗里达大学由教学研究所共同设计了七个系列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其中四个系列的课程是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另外三个系列是对高年级大学生开设的,并且将七个系列的课程制成多媒体课件,供学生上网具体操作。
第三,重视改进教学方法。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美国大学信息素质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了深入研究,在全美大学得以实施,逐渐成为美国大学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美国大学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也越发凸现出来。从1994年开始,普渡大学就实施了信息素质教育计划,由教师讲授有关信息技术和信息利用课程,并开发网络课件。他们把信息素质教育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初级班,主要是对新生进行入门教育,以学生通过互动式的课件自学为主;第二个层次是中级班,在初级班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发现、评价、利用信息的能力;第三个层次是高级班,培养学生把信息技能应用到专门学科中去。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获益终身的信息技能。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素质教学活动中收到良好效果。
第四,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是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为信息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20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信息素质教育作为一门课程,主要由大学图书馆来讲授完成。美国大学图书馆把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视为新时代赋予自己的历史重任,对信息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近20年来,高校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有着长足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环境,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是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批受过信息管理学、计算机、外语等专业教育的业务能力强、信息素质高的队伍,是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称职的教师。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由图书馆和教学艺术研究所联合起来,对教师、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包括通过讲座、讨论、实习、个别咨询等方式,培养他们掌握信息的获取、评价、分析和利用技能。
第五,制定教育评估大纲。1990年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制定了《信息素质教育结果评估大纲》,对高校信息素质教育进行评估。加州大学在信息素质教育领域中,先行了一步,较早地把信息素质教育课程定为公共基础课,为各类公共基础课的信息素质教育制定培养目标、规格、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等。在基础技能课程中,主要讲授方法和技能。在数理、人文和社会科学课程中,主要讲授相关学科的主要信息源及利用技能,培训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源及信息工具来开展研究工作和科研活动。他们认为,信息素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并分入学时期、就读中期和毕业时期对学生信息素质水平的测试评估。1994~1995年美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对全美3,200多所大学的信息素质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评估。1995年美国对大学信息素质教育提出了一份信息问题解决技能课程基本培养计划,该计划的基本组成是确定信息的需求、评估与理解信息、阐释信息、传播信息、评估产品与程序。这些计划和评估测评措施对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质,保证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对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启示
第一,提高对信息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美国信息人才大国地位,得益于发达的信息素质教育。信息素质教育是培养新型人才的基础和桥梁。因此,要从培育人才的战略高度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心主题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其重点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有利于推出素质教育,使他们具有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信息素质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第二,明确信息素质教育目标。明确学习者教育目标是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基本动力,因此必须确定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信息知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较好的信息道德,特别是加强对大学生信息搜索、鉴别、判断、评价和利用信息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具体目标:一是敏感主动的信息意识;二是运用信息工具和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三是信息组织和利用能力;四是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五是具有终身学习和信息创新能力。
第三,完善信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信息素质内涵进行课程设计。在信息知识教育方面可设置计算机基础理论与应用技能、网络与多媒体技术、数据库基础知识等;在信息能力教育方面可设置信息的采集、鉴别、评价,文献信息的检索与利用,信息管理与决策,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与科研设计,信息语言有关知识;在信息意识方面可设置信息主体意识、信息传播方式、信息的更新、信息的价值、人类社会与信息化;在信息道德方面可设置信息道德、信息安全、信息传播法规与知识产权、信息的合理利用,为提高信息素质教育质量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
第四,发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方面具有文献信息资源丰富、学术环境优良、信息人才众多、信息技术先进的优势。因此,美国高校在信息素质教育中图书馆员担当重要的角色。借鉴美国经验,在信息素质教育中要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把图书馆建设成信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挥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确保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