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语文知识整理

高中语文知识整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3 15:19:0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语文知识整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语文知识整理

篇1

中图分类号:G641 ?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8-0126-03

新儒学代表梁漱溟指出“说中国文化是‘孝’的文化,自是没错”,“孝悌实在是孔教唯一的提倡”。[1]谢幼伟同样认为“中国文化是以孝为主,以孝为根本的文化”。[2]可见,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狭义的孝是赡养父母,广义的孝指奉献社会,它既是一种敬本心理,又是一种管理手段,它将礼法的外在约束与仁义的内在自觉相统一,为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服务[3]。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和职业观,都离不开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精髓的弘扬与运用。

一、孝文化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贯彻与落实

中国传统孝文化中,有很多是2008高考方案大学生理论课教材内容的来源,“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贯彻与落实孝文化,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得以体现,并达到预期效果。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践行孝文化,树立高职大学生学以致用的理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讲授孝文化知识,如引用儒家经典来增强课堂的文化厚度;同时,也要突破理论层面践行孝文化,抓住各类教育的契机。例如:在天气突然变冷的情况下,教师对同学们说:“请掏出手机,给父母们发条短信,也许就短短的四个字‘天冷加衣’,就足以让父母温暖一个寒冬”。这样,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在特定的情境下,让学生感受到学做人的重要性,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意义。学生树立这一正确的理念后,会运用在专业课的学习上,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循环,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培育道德素养。此外,还可以通过课后的活动与作业来促使学生践行孝文化。如让学生结合团、班会,举办公益活动,在活动体验中使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学生的素质。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入孝文化,培养高职大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引入中国传统孝文化,这些历经历史沉淀的魁宝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爱国专题时,讲爱国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教师可以通过制作一个五分钟的小视频,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首先,了解了中国传统孝文化,受“生则养”的思想熏陶,高职大学生敬养父母的意识会进一步增强,形成对父母的责任感,从而为家庭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学习。其次,责任感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本质规定,高职大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会得以进一步的培养,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高职大学生在对责任的恪守中,履行自己的道德职责,会做到乐业、勤业与精业。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贯彻孝文化,培育高职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素养。近几年的招聘会有个普遍现象:“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最受企业青睐,高职生吃苦耐劳“香”过本科生。可见,在高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贯彻孝文化,以培育学生吃苦耐劳的素养,才能提高职业竞争力。孝是中国传统美德的根本,“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自是它的应有之意,是人们处理各种困难的总原则,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和价值提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行孝文化中的“立德、立功、立言”,树立不过分挑剔的就业观;注入“立身、承志”等孝文化思想,鼓舞高职大学生披荆斩棘,勇于开拓,促使他们缩短就业岗位的适应期;主张“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熏陶和鼓励高职大学生奋发向上、爱岗敬业、自强不息地建立辉煌的职业功绩。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承孝文化,激励高职大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传承孝文化,使高职大学生践行对家、对社会的孝道之后,自然地升华为对民族、国家行大孝,即爱国精神。首先,孝是爱国心的根源。唐代著名学者孔颖达疏《诗经·大雅·生民》序时说:“祖者,始也,己所以始也。自父之父以上皆得称焉。”[4]爱国思想是亲亲感情的连锁效应,爱国主义是孝意识的演延结果。[5]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传承孝文化,就是激励高职大学生的爱国情、报国志。如在讲《形势与政策》专题“从抗震、奥运看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追求”时,就可以从文化的角度,例举“七夕”在中国静寂,在韩国热闹;韩国欲将“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韩国被西方学者称为“儒教国家的活化石”,每年2月和8月,韩国人按照传统到文庙祭祀孔子;韩国人的共同道德,仍是儒家文化所信奉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推动他们创造“汉江奇迹”,促使韩国民众1997年发起献金运动,使韩国最早度过金融危机等等,提出:谁来拯救我们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其次,孝的扩展,将亲亲之爱延伸到非亲亲的领域,转化为为社会尽责,是“大公”的原始动力。高职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就是要落实到实际学习、工作中去,练就一技之长,拓展综合素质,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而贡献。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非空洞说理,而是实在的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孝文化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作用应沿用情感教学法

发挥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精髓,增强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要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法,要深刻而生动地展示孝文化的吸引力,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课程理论内化为学生素质,情感教学法的运用非常关键。列宁曾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情感的体验,会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孝文化,增强他们内在的动力,转化为相应的道德行为。

1.以情动情,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话里分辨出真正的热情或者是故意做作的、虚假的、慷慨激昂的情调。”我们曾做过调查,学生最讨厌的是看上去不相信理论却在讲台上夸夸其谈的人。所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自己对传统孝文化有较深刻的理解,并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激励方法表露真情实感,以感染学生;同时,激发学生(尤其对孝文化比较了解与感兴趣的学生)间积极情感的相互感染,扩大情感的受益面。如孟郊的《游子吟》与李密的《陈情表》都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通过师生情感的相互交叉,渲染出感人的情绪氛围,又反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产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感。

2.以境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具有综合的情境性,这种情境性就是在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下而形成的某种综合情势氛围。所以,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为了唤起、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就应尽力创设适合于教育教学内容需要的情境氛围。我们可运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传统孝文化构建成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面,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遣临行前的交待和《窦娥冤》中窦娥对婆婆的深情等变成小品或flas,给学生视觉、听觉以全新的刺激。这一切连同教师的神态、语言、情感及教学内容、课堂气氛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

3.以行促情,激发学生的行为自觉。行为实践是情感形成和转变的基础,也是丰富情感的途径和推动情感发展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为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6]学生只有经过具体实践,才能把理论认识转化为个人的行为需要。我们可以结合学院的社团活动,开展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的集体活动,如推广一耽学堂晨读四书,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感染,形成情感的共鸣,激发思想政治理论指引下的自觉行为。

总之,孝文化要发挥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必须对学生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教育过程。孝文化的落实与教育的开展,要多注重内容、传承孝精神,而不能流于形式。如某大学布置的寒假作业就是回家给父母下跪,媒体就此评论说,要求学生用一定的行动来体现对父母的孝,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诸如磕头之类的礼节,难免有“形式主义”之嫌。长辈最缺少什么,就给他们什么,这才叫孝道。或许是家庭的保障,或许是情感的交流,或许是一声问候,或许是一封家书。要引导大学生推行正确的孝行为,树立他们正确的孝观念,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人才,无论对父母、学校、社会来说,都是真正的、最好的孝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307-308.

[2]罗义俊.理性与生命——代新儒学文萃[M].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509.

[3]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诗经·大雅·生民,十三经注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528.

[5]史康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J].广西社会科学,2002,(4).

篇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大众文化逐渐成为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主要文化形态。大众文化的崛起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社会文化环境更加复杂,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挑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众文化以商业性、媒介性、娱乐性、世俗性、流行性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话语体系产生了消解作用,从而威胁到意识形态的话语主导权。

大众文化的商业性特征,决定了文化可以以资本的形式赎取和转化为经济价值,语言符号也成为可供消费的文化商品。文化的资本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于价值理性的道德话语体系带来挑战,淡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色彩,资本本位取代价值本位冲击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主导逻辑。

大众文化的媒介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诉求的是感官经验的视觉形象,而非书面性概念意义的文本修辞效果。由于大众文化的影像、模拟和仿真在高校思想政治思想理论课中过度再生产,消解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对现实的批判性和反思精神。

大众文化的娱乐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将感性层面的本能欲望满足所获得的消遣愉悦作为卖点,而不是深层精神的充实和心灵的震撼,就此造成大众文化的世俗化、庸俗化和低俗化。大众文化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持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以游戏的形式消解了教学话语体系的意识形态宜教色彩。

大众文化的世俗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反映的是大众日常生活的平凡叙事,而不是基于抽象的价值理性的宏大叙事,也就造就了大众文化的日常化、琐碎化甚至是庸俗化。大众文化以现实的关怀和当下的感受为切入点,弥散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在某种程度上使教学话语体系的深度结构转为丧失深度的平面结构。

大众文化的流行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立足于感性层面形象的审美化,而不是精神层面信仰的审美化。大众文化的流行性所导致的话语体系的通俗化、形象化和生动化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使教学话语体系丧失对思想内容的形式分类、抽象概括和逻辑论证能力,最终导致语言世界的空洞化、思想世界的虚无化、情感世界的零度化。

大众文化的消费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是以纯粹欲望的满足构建自我价值体系的快餐文化,而不是以心灵的震撼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的经典文化。大众文化的消费性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教学话语体系的语言符号不再反映现实,而是遮蔽现实。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技术化的批量生产,显然是对教学话语体系表意方式的必然性消解。

二、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具有创造性作用

诚然,大众文化本身蕴涵着能动的解码力量。大众不是单质的一元化群体,而是复杂的多元化组合;大众文化的受众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有着生命活力的自由创造者。大众文化的兴起,改变了文化的内涵,并对既有的文化格局带来严峻的挑战,但是文化走向大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大众文化的发展将为人类文化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路径。同时,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带来了新的契机。

大众文化的商业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天然的平等品格和民主精神,在文化形式上实现了由精英化向平民化的转变、等级化向民主化的转变、神圣化向世俗化的转变。大众文化的商业性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促使教学话语体系从控制支配转化为对话交流。正是在这种主体间性的语言交往中达到相互理解,进而生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系统。

大众文化的媒介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的广泛性、普及性和开放性,从根本上消解了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中的差异性、等级性和垄断性,这对于文化资源的共享、共同意识的建构、价值信念的传承等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众文化的媒介性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扩展了教学话语体系的文化视野和文化空间,进而促进教学话语体系形成有效的理论自觉。

大众文化的娱乐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以其温馨、轻松、休闲、欢乐、回忆等手法,使在紧张疲惫、超荷压力生活下的大众放松心理状态,弥补生活的单调性、片面性和孤独性。大众文化的娱乐性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以风趣幽默的话语风格表达严肃庄重的思想内涵,使大学生对抽象思辨的文本更易理解;以民主平等的语言对话传递高尚深刻的核心价值理念,使大学生与教师达到价值的视域融合。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过交互式体系的转变,达成对核心价值理念的普遍认同。

大众文化的世俗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文化走向民主化、平民化和生活化。大众文化的世俗性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能够在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之内建立公共文化交流空间,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政治上的公民权,也会塑造大学生文化上的公民权。

大众文化的流行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的新颖性、动态性和独特性。大众文化的流行性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并不是基于控制性思维的意识形态话语霸权的重建,而是要将触角伸向身体领域、消费领域和符号领域,在无意识世界中探寻大学生自我平衡和信仰皈依的表现形式。

大众文化的消费性特征,决定了大众文化的效率性、活跃性和创新性,大众文化从其审美趣味的普泛化出发,紧紧把握时代流行的脉动,吸纳广泛的接受者,力求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大众文化的消费性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体系中,教师不再是纯粹的灌输者,学生不再是纯粹的接受者,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现实需求。商品的交换价值原则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对意识形态语言符号的消费,维持与现实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

三、大众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的实现路径

大众文化由于对感性层面物质欲望的执着,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的功利化、标准化、庸俗化和空洞化,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大众文化对教学话语体系的创造性作用。大众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要实现从教学理念、教学机制、教学内容到教学模式的全方位创新,笔者认为,的基于实践的语言交往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转变的实现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语言交往不仅涉及互为主体的师生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而且语言交往作为内在的环节实现了价值和意义的生成。这种语言交往实践规避了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可能导致的灌输化、控制化和同质化等消极影响,倡扬了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产生的平等化、现实化和效率化等积极意义。

(一)语言形式的通俗化、形象化和生活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交往的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返回生活世界,建构起基于生活世界的语言交往,开辟充满意义的语言交往的公共空间,意味着扬弃教师抽象的独语,在师生之间的语言交往中达到普遍性共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交往的生活话语转化消解了大众文化对思政教学所可能造成的功利化、平庸化和浪漫化等消极影响,强化了大众文化对思政教学所生发的亲民化、平实化和风趣化等积极意义。

(二)语言形式的抽象化、形式化和思辨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交往发展的另一方向。在大众文化视域下,语言形式还有朝着抽象化、形式化和思辨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使之更加深刻地把握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性质、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决定了其语言交往形式不应停留在生活世界的具体化层面,而应该上升到精神世界的抽象化层面,通过精神层面的语言交往观念地建构起意义世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神世界的语言交往对于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避免痴迷低俗的物质欲望,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中,应尽可能地创造精神世界的语言交往,构建起抽象化的普遍性价值共识,进而将价值共识引向实践过程本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交往的学术话语性质定位避免了大众文化对思政教学所可能引起的肤浅化、平面化和粗疏化等消极影响,提升了大众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引动的开放性、时代性和创新性等积极意义。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交往发展的方向要求语言交往具备精确化、科学化和模型化等特点。在大众文化视域下,科学技术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语言交往精确化、科学化和模型化发展的助推器。现代科学科技使语言交往超越了自然语言的局限性,构建出纯粹形式的科学语言,通过语言的逻辑化实现对人们的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精确把握。在大众视域下,科学技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语言交往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创造了语言符号的新形式,创新了交往主体的新观念,创制了交往方式的新样式,最终将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语言活动的交际能力获得空前的提高。在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技术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交往的必要前提和理论方法的创新动力。

在大众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要实现创新,就必须回到交往实践中去。在交往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语言交往的通俗化、形象化和生活化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更加亲近生活世界;通过语言交往的抽象化、形式化、和思辨化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更加富有意义;通过交往语言的精确化、科学化和模型化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更加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潘晴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系统的生成—以科学发展观为视域[J].东南大学学报,2010(4):117

篇3

二、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探析

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是指以现代化科学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强调教学活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结合与统一,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个人情操,以提高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形成正确、健康的性格。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针对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进行整合式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和要求去设计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案,以现代化科学教育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强调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课堂设计等教学活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统一,因此教师在设计整合式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到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需要,可以将不同的内容、相同主旨的文学作品归纳、结合到一堂语文课堂上讲解,为学生呈现多要素搭配的、综合性强的语文课堂教学。二是针对高中语文文学作品的特点和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整合式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根据中心思想、创作风格、体裁、涵盖知识点等标准进行重新分类和系统整理,为每一种分类搭配设计相应的整合式教学方案。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将语文基础知识介绍、讲解给学生,一方面也要帮助学生掌握对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和中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整合式语文教学能够为学生在课堂上创造更多的思考空间,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比较相似知识点的时候,在阅读相同创作风格文学作品的时候,充分进行思考和分析,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

三、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探析

篇4

二、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研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标倡导的新的科学的教学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民主、平等、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教师只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才能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自主、合作、对话、探究等教学理念强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针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对话,还强调研究性学习要回归生活、注重实践。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学生学习语文需要一定的生活情境和语言环境,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开展贴近生活的研究性学习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实践中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2.树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应树立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语文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对学习语文产生浓厚兴趣,还可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资源信息的收集整理利用能力。此外,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最终提升了自身语文素养乃至综合素质。

3.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可使高中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具体做法如下:

(1)张开想象的翅膀,与文本对话,领悟文本内涵语文课文的作者的文化底蕴、人生阅历、生活的时代背景等都和学生有着巨大差距,有时甚至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品及其作者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做到知其人、论其世。这样通过与作家、作品的对话,充分发挥学生对文本的再造想象和自身的理解能力,对文本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究文本、解读课文或阅读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和已有的语文知识去寻求对文学作品的研究性解读。

篇5

初高中语文学习存在很大的差异,初中以学生识记为主,而高中则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而这种差别也体现在对现代汉语语法的要求上。初中的语文学习要求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如词类、短语结构、句子成分、常用修辞格等),但不必进行系统的语法修辞教学。而高中的语文学习则提出:注意考查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的知识归纳、梳理语言文字的规则,能否发现语言文字表达中的错误,并予以纠正。由此可见,初中淡化了语法的学习,对语法没有做过多的要求,而高中则强化了这一要求。就病句来说,不但要求学生学会分析句子成分,而且还要能找出句子错误的病因,并能加以纠正。如此我们要顺利适应高中课标的要求就必须系统地学习现代汉语语法,熟练掌握并加以运用。

二、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定位

虽然说初高中语文整体是系统性的,但两者之间依然存在着对接的问题,需要在两者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实现初高中知识的无缝对接。

1. 初高中语文知识是一个系统,这是实现两者衔接的基础。初中知识主要是识记层次,而高中知识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解和欣赏的层面。例如对病句的认识上,初中学生对病句只是简单的认识,高中对病句进行了归类,可以将所有的句子归纳为四类,即“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谁是什么”和“谁怎么样”。 四种句子结构中,前面两种的主语由事或物充当,后面两种结构的主语由人充当。大部分的句子都是在这四种句子结构的基础上发生变化。而初中的知识是不会对这些病句进行归类和整理的。

2. 思维能力的衔接是初高中衔接的关键。初中学生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小,思想还不够成熟,想问题比较简单;进入高中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发散性思维能力增强,思考问题也比较全面,由简单思维向复杂思维转变,也有能力理解现代汉语语法当中的重点和难点,增强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三、学习方法指导

从初中升到高中,语法的学习要遵循一定的方法,下面提供一些方法,可供参考。

1. 识记是现代汉语语法学习的基础。初中时候学习的语法知识十分有限,只是满足中考,语法知识底子薄弱。进入高中学习后,仅有的这点语法知识肯定是不够的,要在将初中语法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高中语法知识,这些知识必须牢牢地记在脑中,以备应用。

篇6

1.引言

1998年研究性学习在我国首次被提出,并在2002年实现了在基础教学方面的全面推广,日益成为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和热点。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基础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学生为主”,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着重在学习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表达等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和审美能力。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出发,坚持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生活经验并重,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系列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必然性和紧迫性。

2.我国高中语文的教学现状

2.1高中语文的教学理念有所转变

在传统教学理念和应试教育的双重影响下,高中语文教学长期处在以教师单向传授书本知识为主的教学境地,语文课堂教学枯燥、僵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缺少活力和创造力。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处于学习的边缘位置,被动地接受知识,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近十年的教育改革,我国大部分教师都已经参加先进教学理念的教育和学习,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坚持以“理论联系实践”和“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1]。

2.2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有所创新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界就在引进国外教学理论和总结语文学科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新课改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片面重视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的局面,开创了促进学生读、写、说等能力全面发展的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自主、平等、合作的研究性学习中,使语文学科的“教”与“学”达到了本质上的统一,在遵循语文教学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1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长期的接受性学习也给国家的人才发展战略带来了负面影响。其次,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学组织结构的优化,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再次,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知、情、意、理等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对以后的终身性学习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意义重大。最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教师的成长,在研究性学习的组织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的人文素养,有利于自我价值的实现[2]。

3.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结合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十分可行的。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色出发,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和人文性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体现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从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和逻辑思维能力日益成熟,能够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辩证分析,为深入的探究学习提供智力支持。

4.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4.1树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民主、生活、合作、对话、活动等教学策略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只有在充分掌握和理解上述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高效的研究性学习。民主、合作、对话等策略强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自由、民主,师生、生生之间针对高中语文知识进行平等的沟通和交流。生活、活动策略强调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性和生活化,语文作为语言学科依赖于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经验,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要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在日程生活中发现语文的魅力,并在生活实践中提升语文的应用能力[3]。

4.2明确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局面,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自主探究学习,树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体会到参与语文学科研究的乐趣,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此外,在研究性学习中,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语文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中,有效提升学生的合作和团队能力。总的来说,研究性学习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

4.3构建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目前,在高中语文研究性学普遍采用“五步走”的教学模式:第一,教师引导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学习,初步感悟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营造良好的语文研究氛围;第二,组织学生对语文研究性内容进行研读,在交流中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并挖掘出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含义;第三,加强研究性学习的拓展,在课后布置研究性作业,通过课外的延伸训练巩固语文课堂教学;第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展开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加强各小组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第五,对各小组的研究成果给予合理、客观的评价,在总结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信心[4]。

4.4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完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有利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事半功倍。首先,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价值,注重教材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在讲授鲁迅《故乡》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到底是谁偷了碗?”,根据教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例如在讲授《守财奴》一课时,组织学生进行表演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次,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设置疑问,增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意识,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研究性学习教会学生如何科学地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研究,除了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外,还要注重语文知识探究方法的传授。

4.5创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评价要实现双重功能,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客观、合理的评价,又要激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性学习。在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研究过程的方法策略、研究学习过程中的态度表现后给学生予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开展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的综合评价活动,实现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此外,还要注重研究性学习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5]。

5.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研究性学习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弊端和误区。部分教师因为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认识不足,认为研究性学习不利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忽视教学模式和教学形式的创新,既浪费教学时间又挫伤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面对这些发展中的难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加强研究性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实现语文教学真实意义上的改革。

参考文献:

[1]何跃.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特性及运用[J].中学语文:下旬,2011,(8):11-12.

[2]郑炳欣.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下旬刊),2012,(2):148-149.

篇7

(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教学法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因此,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通过定期组织语文知识竞赛等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和动力,而且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中,通过采用语文学习小组等方式学习高中语文,有利于学生问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发挥团队精神的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狂人日记》时,通过小组学习方式的自主学习教学法,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作者的基本概况、写作背景、文章特点和其他著作等进行全面、认真、细致地了解和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局限于教师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知识,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因此,学校有必要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的教学活动,以丰富高中教学方式方法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例如,在教授《荷塘月色》时,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根据教学提纲要求,按部就班地要求学生分析和学习这一文章。而是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就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色等方面自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思考文章的内涵和特点。一方面,将自主学习教学法引入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又被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变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自主学习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自主学习教学法的具体运用

(一)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

所谓学习小组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基本学习内容和特定课题进行自由讨论和交流,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学习模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良好互动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不仅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而且丰富了传统的被动课堂教学模式。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而且有利于形成轻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对学生对语文知识积极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为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有必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要保证学习小组积极、有序、高效地运行。因此,教师必须采用随机或其他合理方法做好学习小组的分组,由学生推选负责人的小组组长,引导学生运用讨论和交流等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小组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赏析李清照的《醉花阴》这首词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自由讨论和交流关于这首词的语言韵律、写作背景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9-0072-01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作业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业是对学习活动的延续和巩固,同时也承担着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任务。语文教师作业设计的技巧性、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程度。本文主要针对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一些技巧进行简要分析。

一、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针对性

语文作业设计不可泛泛而谈,更不能没有目的性。高中语文作业设计必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针对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目标任务来设计作业,从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自我评估学习成效,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拾遗补缺。当堂作业是在每一节语文课的教学最后几分钟,单独留给学生进行当堂检测,检测的内容是经过提炼浓缩的重难点训练内容。教师可事先印制作业纸,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简要完成作业纸上的问题。然后教师再将作业纸收集起来在课后进行评改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细致分析,进而调整下一步的教学方向。另外,教师在每一课教学结束后还可设置课堂作业,这样一个单元或是一学期下来,将每一课的作业整理出来就是一册教材或是一个单元学习内容的全面体现。这样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提高了作业对教学的辅助效果。

二、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多样性

作业设计要贯穿学生培养目标的不同方面,如知识点检测、能力训练、情感教育等。在作业的形式上,教师既要安排检测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书面作业,也要安排考查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方面的作业,如口语表达能力、分析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不同类型的作业,能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高中语文作业设计一定要在形式多样性方面做文章,知识点检测和能力训练相结合的作业,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也能够体现对学生的素质化教育的导向功能。

三、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拓展性

高中语文作业的设计思维一定要开阔,特别是要重视将课堂教学的知识点、技巧方法迁移到学生其他方面的训练中。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掌握教材写作的技巧手法,对文章的布局结构以及方法手段等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这样的分析既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方法,对提高学生创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仿写与课文题材相似的文章,将这些技巧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创作活动之中。阅读的成果有效迁移到作文创作之中,体现了对学生能力素养的有效促进。拓展性作业重在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能够让学生不断吸收学习的技巧,从而提高语文学习技巧和水平。

四、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连贯性

所谓连贯性是前后相连、一脉相承。对现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对教材的研究要立足于整册教材以及单元教材,教学的一些能力培养目标渗透贯穿于一个阶段的教学活动,并非一课或一课时独自为战,所以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一定要体现连贯性。一项能力的训练,可以体现在几个单元的教学之中,也可以体现在几篇课文的教学之中。对此,教师在每一次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这一方面的能力训练要求,使语文作业对学生能力训练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在一些复习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前后的联系,打破课文编排的顺序,将同类型的知识点罗列整理出来,进行单独的训练巩固。这种以知识类型结构划分而进行的作业训练,更具条理性和有效性,学生在记忆和掌握过程中更加直观,效果也更为明显。只要教师注重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使前后之间一脉相承,一个单元或是一个学期作业就会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提升以及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较大的帮助。

五、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基础不相同,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还是完全按照一刀切的模式制定教学目标、设置作业内容,显然不合适也不科学。教学工作讲究因人而异,对于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更是如此。对于学优生,教师应当设计难度更大一些、拓展性更高一些的训练题;对学困生则要着眼于基础知识、基础内容,难度降低、容量减少。要保证作业设计和所面对的对象高度吻合,无论是从作业的数量还是作业的类型,以及作业的难度等方面,都要做到个性化设计,紧贴不同类型层面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使学生能够接受与自身发展水平相吻合的训练题,避免对作业产生畏惧心理,同时也避免因作业过难过多而出现完不成的现象。

六、结束语

对高中语文作业设计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中有着许多的技巧和窍门。教师要从过去不重视作业设计、照搬教辅资料等方面转变过来,高度重视作业设计环节,认真研究作业设计的原则、内容、难度,将作业设计与教学进度安排、学生能力基础、情感氛围等方面充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篇9

二、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的途径

(1)在课程中科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学习兴趣的话,那将很难有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兴趣是学习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根本条件,所以,老师们在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因材施教,用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比如对文言文文章中的人物进行角色扮演:《邹忌讽齐王纳谏》里可选择一个同学扮演邹忌,另一个同学扮演齐王,还有对文中的角色一一安排同学上台表演,这样的方式能不仅更能加深他们对文章的印象,更让他们认识到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古人的幽默感。

(2)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教学的教师从心理产生认同和好感,从而对老师所教的学科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加强师生的思想交流,使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不受约束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2-3]。

(3)加强文言文语法的训练。因为文言文语法知识比较枯燥乏味,所以学生们很难学进去,所以在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把文中的语法和句法进行整理归纳,且针对这类知识对学生进行一个专门的学习测验,这样的方式不仅对学生形成完整的语法系统概念有着大大好好处,更能使学生们对语法知识的记忆加深印象。

(4)结合新科技,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到了课堂之上,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在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上有着不错的成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够更清晰更形象直观的把文章重点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深刻、更理解。也会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的涵义。

(5)创建一个科学的评价系统。评价系统的建立能让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想法,学生们可以把自己难以接受、可以接受或是希望实行的教学策略等反馈给老师,方便老师对学生不喜欢的教学方式进行调整和改正。

篇10

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机、文化背景、语言能力以及个性特点等均各不相同,尤其是高中生。由于高中生在情感方面、身心方面以及认知方面等方面发生失衡,导致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而言,男生通常擅于抽象思维,而女生擅于形象思维,因此女生在语文科目上的表现较为优异。其次,喜欢阅读的学生思维较活跃,因此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而记忆能力好的学生比较擅长做笔记,因此语文功底扎实。另外,有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有学生存在厌学心理。对于高中生之间的差异性,授课教师应首先对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从而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在高中语文中进行差异性教学的方法

1.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并进行有效处理属于高中语文差异性教学中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教学期间,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高中语文基本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以及拓展视野以外,还要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发展需求等。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一方面要尊重文本,对高中语文教材知识进行筛选整理。高中语文知识体系的构成包含有多个部分,如语言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积累、阅读理解、诗词鉴赏、课后练习等,因而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对知识点进行分层,以学生学习情况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与评价制度。另一方面,以学生的爱好、需求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并结合学生的诉求,对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另外,教师可对高中语文的课堂练习、课外练习等进行优化,在方便教学之余,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对差异性教学的方法进行科学设置。授课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弹性设计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下限,对于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同时,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问题,尽可能是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均可通过课堂教学获取满足感,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另外,在语文课堂练习上,授课教师还可结合学生需求,设计拓展练习、基础练习以及跟踪阅读等多种题型,从而在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之余,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师还可结合教学内容对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应用。高中生均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期间,教师除了要进行一些类似讨论互动型的教学方法以外,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同时对小组合作学习比重进行适当加重。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期间,尽可能采取以点带面、由浅入深的方式,以分层方式推进教学。

篇11

【关键词】

微课 高中语文 教学价值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形式与手段方法。结合当前以互联网为渠道的“微”途径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满足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本文着力探讨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具体模式,以及提高微课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高中语文微课的主要价值

1.教学针对性强

高中语文教学知识点较多,学生需要练习掌握内容琐碎,这使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着广泛的使用空间,使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表现出极强的针对性。首先,微课可以用来针对某个知识进行具体生动的教学,微课可以达到指向明确,重点突出,难点细化的语文教学目的。其次,它可以把课堂教学的精华和知识点的精华浓缩为一个短小的视频,学生只要花费有限的时间就能学习到含量丰富的语文知识内容。第三,微课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制作不同层次和难度的内容,以便达到有效精准教学目的,从而更好的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2.内容精辟生动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不仅可以用来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消化理解语文课堂知识。达到这一目的主要是通过微课精辟丰富的内容来实现。首先,微课教学目内容相对简单,旨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某方面能力,由于教学内容有限,使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更为生动直观的方法进行教学,极大的提高了高中语文微课的针对性。其次,微课不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精力,也不需要学生就微课收集大量的资料,学生可以在自主支配的时间内自由学习,并且可以根据微课的内容,发展语文兴趣爱好,从而极大提高了学生语文能力。

3.利于学生重复使用

微课资源主要在互联网渠道进行传播,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随时下载储存微课资源,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高了微课的使用效率,而且可以让学生随时重复观看。首先,高中语文微课资源是开放的资源,学生可以随时学习微课平台上的内容,只要有互联网就可以学习,随着手机移动互联网的使用,微课可以在更广泛的平台传播。其次,微课内容短小精悍,适合学生反复观看使用,这样不仅可以达到温故知新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以知识点为核心的语文微课,从而更好的辅助学生完成复习工作,进一步提高了高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水平。

二、高中语文微课的应用原则

1.高度整合原则

高中微课应当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提高学生某方面语文能力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这就要求高中语文微课的制作表现出极强的整合性特征。首先,微课是对语文课堂知识点的高度整合,要求全面深刻的反映课堂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学生观看微课就能完整理解课堂知识的目的。其次,是对教学资源的高度整合,语文微课为了起到指引学生学习新课,有效复习旧课的目的,就必须把课堂教学资源(包括板书、视频、背景知识)在微课中精练的重现。第三,是对学生零散时间的高度整合,要求通过微课能给学生留下拓展空间,促进学生更好的复习语文知识。

2.辅助教学原则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同样要为课堂教学服务,要体现出微课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全面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效率,进而发挥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大作用。为此微课录制应符合以下特点。首先,微课内容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在课前预习课堂要讲述的内容。其次,有助于制导学生复习,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课堂知识。第三,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在当前高中语文课文篇幅较长,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微课资源辅助课堂教学。例如,在话剧《雷雨》的教学中,就可以录制微课资源学习相关文学知识,理解课文人物的心理冲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三、提高微课应用价值的策略

1.科学地进行微课设计

基于互联网传播的微课有着丰富的软件,视频录制技术,图像处理技术等。高中语文微课应当以实用性见长,而不是花哨的样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需要进行有效设计。首先,根据微教学内容的实际,科学选取恰当的设计形式,注重合理搭配使用讲解式、推理式、启发式等不同的微课形式。例如,在《纪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讲解式的模式,配合历史感强烈视频为学生阐述作品背景,促进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创新意图。其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所在,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微课录制形式,从而达到揭示作品主题,讲清知识要点,促进学生进行实践等目的。有效的设计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作用。

2.注重录制微课基本功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微课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甚至是未来教师与学生及学生家长沟通的重要渠道。教师要提高微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必须不断提高微课录制的技巧,使高中语文微课的质量逐步提高。首先,注重l挥微课解说词的主导作用,在吐字清晰的基础上,能声情并茂的传达情感、引发学生共鸣,同时尽量选用短句,以利于学的深入思考。其次,注重微课画面布局的合理性,应当使用有代表性的图片,醒目突出的字体来凸显重点内容。第三,微课录制还要注重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尽可能的形成与课堂严肃氛围不同的风格,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结 语】

微课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兴起的新型教学模式,随着微课技术的发展完善,微课有着广泛的应用发展空间。把微课应用于高中语文教学,还需要进一步克服微课教学存在的概念模糊、缺乏针对性等实际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微课教学的效率,使微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