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5:19:0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国民经济的作用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在国民经济的组成中农业是人类生存的源泉、是立国之本;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它是国民经济中的中坚力量。这两者的发展加快了其它产业的发展进程,而体育经济作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逐渐对国民经济提供比较直接的影响。尽管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但就其发展势头来看大众对于竞技表演、健身活动和体育器材等消费有提高的趋势,这种态势使得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体育产业的环境中来,使得体育产业得以不断扩大,可以说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
(二)体育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自从服务业这个分类出现后,服务业中任何一个产业发展都不是独立的。体育产业既然属于服务业中,它必然离不开通讯、旅游等相关产业的支持。所以体育经济的发展也必然不会是孤立发展,它一定和这些产业有着联系,这样就产生了体育经济的发展对其它服务行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这种“发展”带动“发展”的模式更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从促进中整合优势、拓宽服务行业的发展范围并带来更多的附加值。体育产业由于其特殊的性质使它位于产业链条的顶层,因此它的发展或多或少对制造业等相关行业会起到积极作用,进而对国民经济的总产值产生推动作用。
(三)体育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遇
国民经济是否真正发展,除了与GDP持续增长率有关之外,就业率的高低也是重要参考因素,反过来判断某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量,除了其GDP增长的贡献率之外,也要对其在社会就业方面的贡献进行评价。[1]虽然体育产业的发展相比其它产业的发展仍处于相对较低级别,但级别低从另一个角度看说明它还有进步和发展的空间。那么体育产业的发展给国民经济的发展扩宽了道路,道路宽了最直接的需求就是要有更多为之服务的人员,即增加了就业的机会。就业的机会多了,人均生产总值就提高了,最终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势必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都应对体育产业的发展给予更为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四)在体育经济的发展中国民素质得到提高
体育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它的产生、发展直到今天的健身和竞技表演,体育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不断改善着人们对世界的思维方式。体育给予人拼搏进取、勇于面对、顽强毅力等品格,这些品格影响着人们在生活中不断求实进取的精神。体育在精神上给予人这么重要的价值,人对体育的关注也必然会更加紧密,这种关系使得体育产业、体育经济有了不断发展的人群、时间和空间。那么,体育经济的发展势必会给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比赛、产品等。人们在体育中汲取的能量越多,体育带给人们的进步和发展就越大。所以,体育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受政府掌管的传统体制制约
体育产业主要由竞技体育和大众健身两部分组成。而在中国这两个方面主要都是由政府掌控,都要服从国家政策法规的相关规定。虽然我国的体育市场化也在逐步推行,但大多数的比赛仍是由国家和各级政府主办。这就容易造成赛后许多场馆要么被拆除,要么许多体育设施、设备都在赛后随意堆放或废弃闲置。所以我们更需要管理整合这些资源,或由企业出资赞助比赛,甚至修建场馆、购置体育设备器材,政府在政策上适当倾斜。例如,赛中企业可以进行广告宣传,赛后体育场馆由企业管理,并适当减免营业税收等。这样的方式,既可节省政府投资比赛的相关费用,又能使大众走进更多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对全民健身、大众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益处,更能为我国体育经济的蓬勃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体育产业的盲目扩张
随着体育事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项目、体育明星被大众所熟识和喜爱。中国飞人刘翔、小巨人姚明等体育明星常常以超级明星的形象出现,人们对他们的喜爱往往体现在和他们相关的产品、设备和运动项目上,这是体育明星的商业广告价值的体现。这样的运营模式使得经销商很快就能将产品销售一空,经营规模得以不断扩大。这种情况带来的弊端是运营商不求产品的升级换代,盲目地进行产业扩张,产品质量跟不上产业扩张的速度,久而久之让消费者感觉质量平平、价格过高,逐渐失去关注,致使一些民族的体育品牌破产或并购。这自然会对国家的体育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投资拉动经济的原理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投资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经济的稳定增长,平衡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抑止通货膨胀、防止通货紧缩,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公路投资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公路投资本身能够拉动国内需求总值,能够增加有效地经济需求,拉动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公路的增加,使得车辆的通行能力和通行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通运输的费用,节省了客货车在运行途中的时间,以及降低了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这种种的改进使得公路使用者直接的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其中尤其是推动了高速运输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和改进了高速交通运输的效率,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改善了投资的环境,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一种积极地、持久的。
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是指公路投资本身所增加的国民经济。这其中包括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的贡献。衡量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有支出法和收入法两种。其中支出法是指一定时间内将居民的消费、政府的支出、以及固定资本加存货和净出口,即GDP=居民消费+政府开支+资本形成额+净出口。而收入法是指计算工资、利润、生产率和折旧,即GDP=劳动者的工资+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公路建设属于社会基础建设,所以其建设一般都是由政府出资,因而公路建设属于政府支出,属于最终使用产品,根据支出法的计算公式,公路建设费用应该计入GDP中。
1、公路建设的首轮拉动作用。公路建设对经济的增长的首轮拉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的增加,根据统计,每亿元的公路投资就会提供大约2000个左右的就业机会,而相应的为其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更是达到公路建筑业本身的就业机会的2.43倍之多。此外其的拉动作用还表现在以下方面:1)公路施工的过程中会产生工资、利润、折旧和税收等增加值。2)在公路建设中需要消耗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水泥、木材等材料,这使得这些材料的生产者在提供材料的工程中也相应的创造出一定的经济增加,而水泥等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也需要消耗矿石、电力等源头材料,这又使得这些原料的供应商创造了相应数目的经济增加。
2、公路建成后的二轮拉动作用。公路建成通车以后对国民经济的二轮拉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的行业中:1)道路运输行业。这其中包括客货运输、运输服务业、汽车维修以及搬运业等。2)商业,在新建成的道路一般连通着商品市场,有意无意的就会形成相应的商品流通网络线。3)公路沿线的产业带,公路建成后,为了运输方便,很多的工厂和企业等都会沿着公路建设,形成公路沿线的产业带。4)房地产业,商业、沿线产业带等地形成相应的就一定会拉动房地产的发展,使其土地的价值上升。5)汽车制造业的滚动发展。
此外公路投资还会促进直接或间接技术经济的增加。国民经济再生产中必会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此联系也被称为产业链。在产业链的衡量中影响力系数是其主要的指标。当国民经济中某一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使用时,相应地会影响国民经济的中其他各个部门的需求波及程度。若是影响力系数大于1,表示这个部门的生产和发展对其他的部门的影响会超过社会的平均水平,相反小于1时,其的影响就是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当然,影响力系数越大,其的拉动作用就越大。
三、公路投资建设对经济拉动作用的保障体系
公路建设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来维护其的正常的运行。
1、科学规划公路。公路建设的地点必须经过仔细的研究分析,在一些没有经济价值的地方投资建设公路是不会起到经济拉动作用的,相反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阻碍经济的发展。因而,在公路投资之前要对公路的建设项目、线路、路面的建设标准等进行一个科学合理的研究,通过实地的考察和专家的论证后全方面的评定其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科学规划施工建设。在公路建设之前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这样可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施工顺利的进行以及原料的合理的分配使用。
3、规划公路沿线的经济发展。政府在公路建设的时要做好沿线经济的发展规划,预测可能的经济发展模式,统一部署制定。
4、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是保证公路正常施工和建成后正常运营的条件。在公路建设快速进行的今天,相应的法律法规必须不断的完善。
5、行业行政保障体系。不予则不立。道路投资建设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是不会主动自发的形成的,它需要正确的行业管理加以规范和保障。而这种管理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的实际的效果和效益。其中行业保障的主要环节包括以下:1.道路建设投资的行政管理;2.道路建设施工工程的行政管理3.公路养护的行政管理;4.路政管理;5.道路运行的行政管理6.公路征费的行政管理等。
通过这些行政管理使得公路投资从开始到运行都有法可依,依法管理,使得公路的各项活动都能够有质量,高效率的运行。
总而言之,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全方面的,为了进一步拉动公路的国内需求,运行部门还需要做好以下的工作:1)加大对高额利润运输领域的投入,放宽运力的投入限度;2)配合商品市场,努力形成统一的、通畅的、有序的运输市场;3)加强公路运输投资对国民经济拉动的调研,决策和宣传的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运行机构,紧紧抓住工作重点,制定一套完善的资料收集、统计、总结、上报制度,使国家在投资决策和行业规划化中有据可循4)建立健全的运行立法制度,使之依法运行。总之,通过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公路投资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的拉动会持续,有效地发挥作用,促进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就全球来说,不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汽车产业的作用都是难以忽略和无视的。可以明显发现,许多汽车产业强大的国家,往往也是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例如美国、德国、日本等。比如德国,凭借强大的汽车产业和制造业水平,在二战后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崛起和恢复,而在全球经济遭遇金融危机,陷入经济低谷后,德国仍然凭借强大的制造业保持国内经济和就业稳定。比如日本,同样是经历了战争摧毁和经济低迷,在国外汽车市场牢牢封锁的前提下,创新生产方式,借着汽油涨价的时机,凭借省油小型汽车打入国际市场,并带领日本经济飞速增长;汽车产业为什么能够发挥如此的重要作用?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汽车产业能够调整产业结构的转型,并提高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
2.汽车产业具有的战略作用
总体来说,汽车产业能够调整产业结构的转型,并提高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具体来说,汽车产业的战略作用分为以下几点:
2.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从美国1880年到1948年的经济数据来看,可以发现汽车产业,特别是轿车产业,对于美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其产业结构良性发展。由于汽车属于高价值物品,在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上,汽车产业就能够创造大量的财富,并促使社会的资本与资源进一步向汽车产业转移。
2.2提高制造业生产力与生产水平汽车的发明和普及,为许多相关产业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优秀典范,通过对汽车产业优秀生产方式的借鉴,使得国家整体制造业水平也得到突破式的提高。就汽车发展历史来说,汽车产业为现代制造业示范了两种优秀的生产模式,第一种是美国福特汽车发明的大批量生产方式,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汽车产量,通过流水式的作业,也为汽车业建立了标准;第二种是日本丰田汽车发明的精益求精生产方式,该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由于汽车产业所包含的各种先进技术和高产值,使得汽车产业的整体水平代表一国的制造业水平。当前我国的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逐渐被国内消费者认可,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汽车产业无论是在生产规模、创新能力,或者是消费者服务、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还与世界汽车巨头公司存在很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也是很难一步到位的,需要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2.3提高就业率,促进社会稳定汽车产业属于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汽车产业能够提高大量的就业机会,并连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随着汽车产量和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生产方式的更新和高新技术的应用,汽车产业将会进一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从基础装配工人到高端技术人才,都能在汽车公司得到就业机会,进而降低社会失业率,促进社会保持稳定。
3.汽车产业对增强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战略作用
3.1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和工业阶段判断一个国家所处的工业阶段,主要采用两个标:一是人均GNP量,而是经济结构。结合这两个标准来对我国所处阶段进行判断,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我国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尽管个别指标认为中国并未实现工业化,可以说,这一阶段就是转型关键时期,因此,汽车产业的作用更是毋庸置疑的。
3.2我国汽车产业具有的战略作用根据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当一个国家处于工业化中期时,汽车产业应该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产业,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从我国当前的GDP和人均消费水平来看,要使经济整体台阶式发展,需要更加强大有力的增长消费点,而汽车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最好的内力;二是我国当前正在为建设小康社会奋斗,这也决定中国经济在之后很长的时间都必须靠汽车产业来维持和支撑,这也象征着汽车平民化是难以绕过的必须阶段。根据理论研究,人均收入水平和汽车保有量和普及率之间有明显的正向相关关系,而我国尽管为汽车生产和销售大国,但汽车人均保有量比之发达国家水平仍然偏低,这也阻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3.3汽车产业增加国民经济实力的主要方式根据美、日、德等汽车强国的经验可以发现,经济的发展往往会经历三次消费革命和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分别为耐用消费品革命(电视、冰箱等大型家电)、住行革命(旅游、酒店)、信息网络革命,而每次消费革命,都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并将国民经济推向更高的层次。如果不能很好地抓住这些革命机会,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就很难健康全面的发展,甚至会在世界经济舞台失去话语权。
对于我国来说,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世界产业开始转移到我国,家用电器的消费革命也开始进行,这使得我国经济开始持续高速发展,但对于我国汽车产业来说,还是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例如,我国尽管是汽车产销量大国,同时拥有大量的自主创新品牌,但这些品牌大多为低端品牌,稍微高端一些的则是依靠合资。虽然理论上来说,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具有很多好处,例如学习合资公司的优秀管理经验和核心技术,降低风险等。但从事实上来看,正是依靠合资合作的方式,使得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缺乏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只能进行低端山寨的模仿,至于学技术,更是难以实现,几乎所有的关键零件都来自于进口。从数据来说,中国汽车市场具有很大的利润空间,但自主汽车品牌所占利润不过5%,甚至不到丰田、大众等汽车公司的零头,这些经验教训都高速我们,必须要发展中国自己的汽车产业,以市场换技术走不通。当然,自主开发并不是意味着闭门造车,自我封闭式的技术开发,也不能要求自主品牌自行开发和生产所有的零部件,面面俱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分工的今天,每
二、交通运输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结构性影响
从上述对于国民经济和交通发展关系的分析得知,现阶段我国的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行业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因为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进入第二阶段比较晚而且发展时间较短,导致了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总量虽然有了明显的增加,发展结构也得到了优化,但是在整个发展过程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以下是交通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结构性影响的分析。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基础前提,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平衡和稳定发展都需要一个高效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作为保证。一个有效的交通运输系统不仅能够加强沿线各个地区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还能够促进人财物力的充分流动。国民经济的地区差异较大而且区位条件各不形同,只有通过大力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才能促进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交通运输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部门在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动力。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和成本的降低,交通运输行业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条件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整体结构和区域布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低成本高效率的交通运输网络使得各地区的产品能够广泛地在市场上流通,在进行商品运输的时候根据商品的实际特点和运输的条件对运输进一步进行了区分,比如大型工业产品和集装类产品需要通过港口或者铁路进行运输,而价值较高而轻便的产品哟通过航空进行运输,这就对交通行业的进一步分工提供了有利的推动力,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商业往来上,还体现在更新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拓宽人们的视野上。高效低价的交通运输系统在改善交通的基础上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更对传统的产业进行了新一轮的洗牌,形成了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机制,为各类企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比较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也为学术交流和促进教育事业水平提高提供了有力条件实现了国民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交通运输的发展还改善了交通沿线地区的区位优势,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还体现在对交通运输沿线的资源开发的影响上,一个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当地的资源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支撑,从而促进了当地与之相关的各个生产部门对于资源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了对资源开发的力度,使得各个区域的经济能够更加协调稳定的发展。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拉动作用。第三产业,又称第三次产业,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第三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除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它行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不仅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而且低于我国国民的应有水平。因此,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而充分认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是采取有效措施的前提和基础。
一、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迅猛,特别是“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国策倡导”以来。自1992—2005年13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了近7倍,从9138.6亿元增加到72967.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2年的34.3%增加到2005年的39.9%。其中2004年第三产业的产值更是占到了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0.7%,是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最高的一年。
然而,无论是从横向还是从纵向来看,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均落后于世界相关国家发展水平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偏低,不仅远未达到莱克尔斯现代化标准(45%以上)的要求,而且还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37%的平均水平,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发展还相当不成熟。面对发达国家将会迅速进攻我国第三产业市场的趋势,无论从国内经济发展对第三产业的需求来看,还是从国际化竞争程度来看,第三产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此外,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也偏低,远远低于世界50%的平均水平。由此可见,第三产业现状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及所处的阶段是很不相称的,对GDP的贡献也远远低于其应有的贡献,就业比重偏低,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
2.与新兴科学技术密切相关的服务行业发展快速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的农业和工业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新兴的服务行业不断加入到第三产业的队伍中来,使第三产业的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并对提高杜会经济生活水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信息行业的发展最为引人注目。现代杜会被称为信息社会,信息已成为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神经脉络。信息技术,尤其是传感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业发展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趋于成熟,成为一个规模巨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关键产业部门,其就业人数已接近其本国劳动力的70%。所以,我国的信息行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仍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1.可以推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
我们知道,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它可以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必不可少的服务,为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起到辅助作用;随着产业转型,发展第三产业还可以吸纳大批从一、二产业转移出来的富余劳动力,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保证社会安定。
从世界范围来看,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低收入国家大都在30%左右,中等收入国家在50%左右,高收入国家在70%以上。据统计,全球500家大企业,前10席中三产就占7席,前10个行业257家公司,三产占59%,亚洲前10名企业中有9名为三产企业。以上数据充分证明了第三产业的突出地位和拉动一二产业发展进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作用。
2.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目前,物质消费占支出的比重正逐渐缩小,精神消费比重逐年上升,折射出消费需求的层级变化,体现多元化的现代综合消费。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家庭消费社会化,充分享受到了现代服务业给生活带来的便利。消费需求的变化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拉动力的增强,服务经济日益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源泉,对未来社会经济走向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我们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经济结构调整的任务仍然十分迫切,尤其是消费占GDP的比重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下降趋势。我们需要有新的消费增长点,而根据国民的消费需求的变化,第三产业就是一个有待培植的消费增长点,它对于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由于产业间的连带关系作用,第三产业的发展会带动几乎所有产业的进步。比如其中的旅游业的发展就带动了酒店、航空、铁路、餐饮、银行、工艺品等相关产业的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讲,第三产业发展带来的连锁作用还是相当大的,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是比较全面的。
3.可以扩大就业门路
第三产业集劳动密集型、知识技术密集型于一体,属于广阔的就业领域,具有较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第三产业强调劳动者技能、技巧多样化,而对标准化程度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吸纳不同知识层次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市场上对就业者需求较宽、能使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的新兴产业。另外,第三产业不仅吸纳了大量新增劳动力,而且吸纳了部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到2004年底,全社会从业人员共7302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为36513万人,占50%;第二产业为16284万人,占22.3%;第三产业为20228万人,占27.7%。可见,第三产业已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渠道,为我国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尤其是在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局面下,发展第三产业会对国民经济的平稳过渡产生极为深刻的意义。
4.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1999年,我国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要求加快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工作力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这些政策都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大力发展乡村第三产业,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农业观光游、农村服务业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状况,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市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
5.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
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培育新的行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服务的概念渗透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几近是全方位的,因此服务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居民收入提高带来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新变化引导新需求,新需求酝酿新商机。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模式无疑为培育和拓展第三产业中全新的行业提供了灵感。
第三产业的兴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现代服务业已不仅仅包含传统的餐饮、修理、零售行业,它还囊括了教育、金融、旅游、文化娱乐及体育运动等行业,可以说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涉及面最广的产业,服务产业的不断创新与拓展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逐步向工业化后期过渡,大致相当于世界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20世纪中期的水平。在这个阶段,国民收入和社会劳动力中,第一产业比重日趋缩小,第二产业比重较稳定,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更是提出要把第三产业列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前的良好时机。因此,今后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293.3;F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5-0039-02
一、认识房地产业的特殊性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特殊的产业部门,它不同于建筑业,也不是一般的修修房屋、收收房租,而是一个包括投资、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等众多行业的产业部门。广义的房地产业兼有第二、三产业的特征,狭义的房地产业则可列为流通领域的第三产业。具体表现在:第一,房地产业是横跨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的产业部门。第二,房地产业是把地产与房地产结合于一体经营不动产的产业部门。第三,房地产业也是一个经营产权权利,涉及众多法律、法规制度的产业部门。房地产业的特点如图1。
图1 房地产业的特点
二、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在我国现阶段,房地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又是支柱产业,具有“双重”产业地位。所谓支柱性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起到骨干性、支撑性作用的产业。称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是因为房地产业对拉动钢铁、建材、家电、家居用品等产业发展举足轻重,对金融稳定和发展也至关重要,并且对于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改善民生都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对GDP的贡献。
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源于房地产是构成投资、消费、进出口三大增长发动机的主要拉动力量。按照支出法国民生产总值的思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房地产行业对GDP 的贡献水平,相对于其他行业,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具有量上的绝对优势。下面计算了从2004—2011年房地产业投资额占GDP总额的比重,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对GDP 的比重呈现逐级上升趋势,2011年房地产业的比重已达到了13.09%,已经远远大于其他行业所占的比重,所以房地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而且,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城镇化的广度和深度还显不足,未来房地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其对GDP 的贡献也将在相当长时间内维持一个较高水平。
(二)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中其他行业的带动作用
房地产业能直接或间接地引导和影响很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属于明显的强“拉动作用”行业。特别是住宅产业具有吸收劳动力数量大、百姓购买愿望强等特点,有更多的关联产业,使得其具备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保证。据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统计,房地产业的产值增加“1”,就能使相关产业的产值增加“1.5—2”。这意味着,房地产业每增加1个单位的最终产品,就可使关联产业总产品增加1.5—2个单位。房地产不能孤立地发展,它必须和其他产业的发展相协调,其发展可以带动冶金、建筑、建材、机械、水泥、玻璃、木材、塑料、电器、家具等等 50 多个物质生产部门 20 多个大类近 2 000 种产品的发展,并且能促进金融、商务、商贸、交通、旅游和休闲等现代服务业的综合发展。与房地产关联度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以下行业。
1.金融保险业。房地产投资数量大,投资效益高,是金融业的最大客户。房地产业的发展与金融业关系最为密切,无论是居民个人购房还是开发商投资建房,都必须借助向银行贷款或其他金融方式融通筹集资金。2011年,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54.79万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商融资贷款高达10.73万亿元,包括按揭贷款7.24万亿元、开发贷款3.49万亿元。可见,住房按揭已成为银行安全性高、盈利能力强的主业之一。
2.商业。房地产的80%住宅项目都有住宅商铺,作为商业地产项目的大型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等都会增加商业经营,所以说房地产业的开发促进着商业消费。
3.建筑业。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是甲方和乙方(发包和承包)的关系。据统计,房地产开发成本中有近一半是建筑费用。
4.建材、装饰装修业。房地产开发原材料需求直接拉动建材业、建筑机械工业和冶金、化工、森工、机械、仪表等产业的发展。我国房屋建筑成本中70%是材料消耗,每年耗用钢材总耗量的25%,木材的40%,水泥的70%,玻璃的70%,运输量的8%。
5.家具、家电制造业。房地产全部酒店、写字楼、商场、住宅都能促进家用电器、家具的巨大需求以及旅游、园林、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等第三产业的繁荣发展,所以说房地产业是拉动这些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三)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房地产开发企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土地出让金,二是税收,三是其他费用。反过来,政府通过房地产开发而取得的土地收入,可以用来进行城市基础设施、旧城改造、民生工程建设,对地方直接带来经济贡献。从全国整体来看,不包括房产相关的税收和其他费用,仅土地出让金就成为地方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10年,在两轮房市调控之下,全国土地出让金数额再创新高,增幅再创新高,同比增长70.4%,而且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例也再创新高,为76.6%,这一比例是空前的,可见地方政府显然偏爱通过土地出让金的增加快速获得财政收入,从而将财政收入的增长点投向房地产业(具体来说应该是房产+地产)。这也说明房地产业具有增加财政收入的作用。
三、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综上,我国房地产业的高速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十分显著的。我们要从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将房地产业的发展纳入正常轨道,坚定不移地积极发展房地产业,才能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
在我国房地产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随之也产生了各种不良现象,尤其在一些大城市这种现象更为明显。与一般商品不同,房地产商品同时具备必需品和投资品的特征,当房地产(尤其是住宅)作为必需品时,如果出现较强烈的价格上涨预期,则刚性需求者在一定程度上将倾其所有购买住宅;作为投资品时,强烈的价格上涨预期将极大刺激投资者迅速进入房地产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房地产业存在严重的投机行为,就会产生泡沫效应,这会给房地产的相关产业及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提升在宏观调控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采取合理措施对房地产业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从根本上能确保房地产业健康、适度、可持续发展。
(二)培育、完善和规范房地产市场
在房地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利用土地,这就使得不断增长的需求与土地资源稀缺和不可再生性的矛盾十分突出,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有效的房地产市场机制,形成更完善的市场资源配置体系。因此,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首先要优化土地制度,建立科学的地价形成机制,实行招标或拍卖形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规范房地产市场;其次加强对土地供应总量的宏观调控,制定完备的土地立法,强化土地执法监督工作,对土地开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地、统一开发、统一出让、统一管理;再次,提高企业素质,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以及建立执法监督机制,通过经常性的监督、检查来规范市场中介机构行为。
(三)发展房地产金融体系
当前,房地产行业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行业,房地产行业与其他行业联系较为密切,可以拉动我国的内需,提高我国的消费水平,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有效的发展。但是,现在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房地产行业发展还需要进行合理控制,只有这样才可以满足不断扩大的民众需求。本文探讨了房地产行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影响的作用,提出促进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的相关措施。
1.房地产行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作用
1.1房地产行业是我国国经济的支柱产业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总体的变化情况,通过房地产行业就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出来。因为,房地产行业敏感度较高并且与其他行业关联度较高。在此之外,房地产行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有效地拉动就业,扩大内需,促进其他行业的不断发展。这样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发展可以促进我国内需的扩大。第二,房地产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吸纳其他相关行业的资金,由此带动有关行业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实现我国整体的健康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转型。第三,房地产行业直接影响我国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消费水平,决定着我国居民的幸福感指数。因此,从上述表现来看,房地产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行业发挥着其他行业无法代替的作用。
1.2房地产行业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成熟
房地产经济与我国的市场经济联系非常密切,处于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状态。房地产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的成熟,同时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也在推动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对于房地产行业的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的房地产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力量。房地产经济的发展,促进建筑行业、冶金行业、电器行业、钢铁行业快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指明一条新的发展之路。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房地产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巨大的风险。因为房地产经济一旦出现大的变动就会造成国民经济的波动,并且房地产经济一旦出现不合理的增长的现象,就会造成泡沫经济,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因此,我们必须对国民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控制,利用相关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来防止房地产行业带来的风险,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实现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保障房地产行业与市场经济相会之间有序,平稳的发展。
1.3房地产经济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就业
房地产经济的作用十分广泛。首先,房地产经济可以增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推动我国现在生产力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改善人民的生活,增加我国公民的经济收入。目前,我国现在就业状况较差,严重阻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房地产经济可以有效增加我国现在就业人口,促进我国现在民众充分就业,同时房地产经济也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房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现在我国就业难的状况。此外,由于我国现在房地产行业独特的作用,还带动许多学科的学习热情,比如建筑工程和金融。因此,房地产行业可以进一步促进改善人民生活,推动中国社会居民的充分就业。
2.今后房地产经济发展的措施
2.1合理控制房价
目前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泡沫经济导致现在房地产经济出现崩盘。但是,现在政府要通过利用现在政府的合理宏观的政策,将房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我国的房地产经济不会出现泡沫型增长,造成国民经济的负面增长。尤其中央政府政策调控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房地产行业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并且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进行合理的化解风险。此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督机制,不断加强管理。同时要建立合理评估制度,更好地规范房地产行业的行为,促进房地产行业更好地发展。
2.2建立房地产动态监测系统
房地产行业的动态监测系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结合房地产行业自身发展特点,做好预算。其次,还要考虑与房地产相关联的产业,制定相关的动态监测系统。最后,我们要建立完善的动态监测的系统,要重点研究房地产行业开发投资、土地交易的关键性的环节,防止出现钱权交易的行为。此外,我们还要关注房产交易的活动,保证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2.3其他相关政策
首先,我们必须优化房地产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实现更好地发展。其次,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手段规范现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行为以及生产和消费的方式,保证房地产行业的良性发展。最后,我国要调整房产结构,建设保障性住房以及廉租房,同时要提高经济适用房的比例,促进我国房地产产业的发展。结语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持续发展重要的作用,促进我们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改善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因此,我们也要认识到房地产行业发生较大的波动的时候会使我们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较大波动。我国要针对房地产经济进行控制,对房价进行控制,对我国现在的房价市场进行动态监测,进一步优化房地产产业结构,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进行完善,规范现在房地产行业。更好地促进我国现在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实现更好地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地发展。
作者:白红力 单位:承德兴隆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经济政策;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我国的经济政策,其对于促进我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如今,经济政策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通过对我国经济政策的不断研究和探讨,对于我国未来的国家建设也至关重要。经济政策是整个市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实行准则,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政策实施中,其优势有很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行政管理的进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国家开始对经济政策在实施方面有了更高的重视。
1经济政策的概述
1.1经济政策的含义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形成了全新的经济体制,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将市场作为无形的手,放置于主导地位,同时政府也通过一些经济政策来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当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需要通过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的经济政策等来达到国民经济总量不断上升的要求。我国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能有效帮助国家进行经济调控、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等。
1.2我国经济政策的种类
经济政策是国家和政府为了确保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收支平衡的一种措施,其实施需要一定的连续性和弹性。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会常常出现变动,而相应的经济政策也要做出调整,国家和政府所指定的经济政策也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此,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时,还需根据社会发展战略、方针,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等来严格规划产业布局,制定出适合的经济政策[1]。我国经济政策的种类有很多,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与信贷综合平衡政策等。各种不同的经济政策可以有效控制货币的发行、通货膨胀及防止通货膨胀的产生。
2经济政策的重要性及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2.1经济政策的重要性
我国主要是实行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相结合的宏观经济调控,国家的经济计划要以市场为基础,确定好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做好宏观调控目标和国土整治,将重点放在长期的计划上,将直接调控与间接调控相结合,有利于企业发挥出市场机制,达到自主经营的目的。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是社会总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追求微观经济目标,还能实现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经济政策是我国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对策之一,为了能实现相应的经济发展目标,将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当所有商品的价格有了普遍的增加时,这就是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也无法了解到金融资产的实际价格,这时候需就要采取经济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经济政策对于社会的供给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2.2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对于市场经济的管理开始转向了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主要是由国家来调控市场,市场来引导企业。通过这种形式的调控与管理能有效保持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从而进一步引导国家经济健康的发展。经济政策在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它也是整个市场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实行准则,能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矛盾,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才促使整个市场经济的过程得以正常、稳定的运行,因此,加强对经济政策是非要有必要且非常重要。在我国现代化社会的经济建设过程中,提高我国整个市场经济的前提是了解和懂得经济政策的重要性,提高我国整个市场经济也是提升我国国民经济行政管理全面建设的基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会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2]。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中能有效提升整个市场的运行效率,对于整个国民经济行政管理的进步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经济政策在我国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3.1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财政政策的实施已初见成效,有了一定的发展。财政政策是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规划方针,是经济政策中较为重要的一大政策。一般来说,财政政策能够体现出国家的产业政策,是帮助国家进行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财政政策能有效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结构、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我国的财政政策主要分为紧缩性财政政策、膨胀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不同的社会需求中,所需采用的财政政策也不一样。当市场的需求不足时,则需要应用膨胀性财政政策进行调节。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有效扩大财政支出、扩大社会的总需求,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尤其是当一个国家生产过剩时,可以通过高赤字等膨胀性财政政策进行调节,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内的总需求。对于社会的总供给不足时,可以减少财政赤字,增加税收、提高税率等途径来降低社会的总需求。比如,我国在80、90年代时,一度的物价上涨使得我国国内的经济过热,于是我国颁布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对于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国家可以通过增加财政补贴、减少国券发行和扩大税收、提高税率的方式来抑制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松紧政策共同结合使用的方式来让社会供给和社会需求达到均衡的效果,从而促进社会经济朝向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方向发展。在我国,财政政策能很好的体现出其对于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的重要调节作用,通过各个环节的分配后可以有计划的组织国民收入分配的枢纽,对于社会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平衡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财政政策确实会对整个国民经济行政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有效实现财政政策的目标,政府也需根据社会经济的运作情况采取适合的财政政策,从而促使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平的目的。
3.2货币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是国家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进行的宏观经济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相关渠道来控制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均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量。当社会的总需求过大或者过小时,需要国家减少货币或者增加货币的方式来确保我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可以说,货币政策对于国家的总供给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目的是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增长。如果国家的总需求过高,则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的方式进行调节,反之,则相反。货币政策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常价格的变动可以有效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效果总效益的提升。由于价格会随着产品的供求而出现变动,价格的上升利润也自然上升,企业可以从银行确定相应的资金,进而有利于实现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的体制下,价格是对商品价值的评价,价格出现变动可以将社会资源更加合理的分配,但是,当所有商品的价格都在不断上涨时,这就说明出现了通贷膨胀,这时候反通贷膨胀就成为了主要政策的与财政政策相同的是,货币政策也是为了达到国家的宏观调控目标,主要作用于货币和物价的稳定上。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会通过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三种政策工具来实现目标。因此,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政策,目前,在我国也已看到了初步的成效。
4结束语
目前,我国的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有着较好的发展,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能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经济政策展现出了它的优势和成效,它也成为了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对于未来市场经济的发展上有了更高的重视。我国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经济政策的研究和管理,对于出现的任何问题及时解决,未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将会有更好的发展。以上就是笔者对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的具体介绍,由于笔者对其研究的不是太全面,所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也是笔者以后继续要学习和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曹培英.关于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2(5)
前言:近年来虽然国家对房价进行了适当的控制,但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房地产业一直处于较活跃的状态,而房地产经济以房地产业为核心,是与其相关的生产、开发投资、消费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关系,是房地产经济关系与其自身生产力的结合体,由此可见房地产经济是我国的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其自身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必然会产生影响。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房地产开发投资即房地产业所有开发法人单位所投资开发的房屋建筑物、配套基础服务设施及相关的土地开发工程及土地购置等方面的资金支出,每一方面根据具体的房地产用途及功能又可以细分,目前统计调查法是房地产开发投资主要采取的办法,由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某时间段内社会建造和购置的固定资产超出500万元以上的费用,所以房地产开发投资是其组成部分,据相关资料显示1986年至199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3.2%上升至15.7%,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1996年至2000年虽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但在短暂下降后仍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恢复至15%,截止2014年其比重一直稳定在17%左右,而其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发展的贡献率虽在1986年至1996年由7.7%下降至负值,但1996年以后贡献率迅猛提升,至1999年达历史最高峰值33.8%,近年来虽受金融危机影响,但仍有快速回转的趋势,所以其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间接计算,可以发现其对国民经济增长也有重要意义[1]。
二、房地产生产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房地产生产主要指房地产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生产活动,据我国行业分类标准显示,房地产业主要包括以房地产为对象的开发经营、物业管理、中介、自有经营及特殊房地产五方面主体的生产活动,其每方面又可根据自身的性质及规模进行细分,属于我国的第三大产业,而房地产生产增加值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我国居民居住水平的重要标准,由于居民自有住房和租赁住房之间的比率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及不同国家同一时期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在针对房地产增长值计算时应结合居民自有住房服务的总产出和其实际的增长值等数据,增长值可直接由参与房地产生产活动的主体的具体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叠加计算获取,而居民自有住房主要由其虚拟折旧决定,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住房折旧率在2%左右,农村在3%左右,而经计算可以看出近年来房地产生产增长值一直处于快速提升的状态,而且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如1978年80亿,占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2%,2014年达33299亿,占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6.0%,这与市场经济体制参与居民住房条件消费的经济体制有必然的关系,如果将1978年以后房地产业生产增加值代入房地产业增长值对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式房地产业不变价增长值/不变价国民生产总值×100%,可以发现1979年为1.7%,2000年为2.4%,2014年为4.3%,其整体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已经成为推动国民经济上升的重要动力[2]。
而房地产相关产业主要指房地产业发展所需的建筑材料产业,如钢筋水泥业等;居民住宅性消费,如家电业;居民住宅服务,如物流业、金融业等,据资料显示,2012年房地产业开发投资拉动相关产业增长值近43840亿元,对同年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近24%,由此可见房地产生产中不论是房地产业自身还是其相关产业的增涨值都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三、房地产消费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
房地产消费即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房消费及与之相关的服务消费的总和,由于居住环境是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房地产消费在居民消费中占有较大份额,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和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城乡新建住房面积不断增加,例如城镇新建住房面积1978年改革开放时,其总数量只有3800万m2,到2000年其总数上升到近5.5亿m2,截至2014年以达到36.3亿m2,农村新建住房面积在1978年改革开放时,其总数量只有1亿m2,到2000年其总数上升到近6.5亿m2,截至2014年以达到39.2亿m2,1978年,我国人口有近10亿,2000年我国人口近13亿,2014年我国人口有13.2亿,经过计算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改善,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3]。另外,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中房地产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角度看,居民房地产消费主要包括购房、租房、住房维修、水电煤气及其他相关支出,据相关资料显示,2008年至2014年,居民房地产消费在居民总消费中的比重稳定于17%,占支出法国民经济的6%左右,2008年以后至今,居民房地产消费支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09年4.1%,2010年2.6%,2011年2.8%,2012年3.2%,2013年3.3%,2014年2.9%,由此可见2008年以后我国居民房地产消费支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比较稳定,如果将房地产开发投资形成的固定资本与房地产消费所创造的经济值叠加,那么其对国民经济中增长的贡献率将更大[4]。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房地产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增长对国民经济持续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其发生较大波动时会致使国民经济同样发展较大振幅,所以国家应针对性的对房地产经济进行控制,使其在平稳发展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利益,以此保证社会正常发展和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原鹏飞.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9.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7月29日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其作用日益突出。无论从经济组成、物质基础、对国民经济调节作用,还是国民经济的繁荣角度看,建筑业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浅谈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业所完成的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占有相当比重,所创造的价值也是国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建筑业总产值及其发展。1981~1990年的十年中,建筑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8,910亿元,平均占同期社会总产值的9.3%。1983年建筑业总产值1,053亿元,1998年10,062亿元,整整15年,增长10倍,年增长速度17%,约为GDP速度的2倍。
2001年建筑业总产值15,362亿元,同比增长22.9%;2002年建筑业总产值18,527亿元,同比增长20.6%;2003年建筑业总产值23,084亿元,同比增长24.6%;2004年建筑业总产值29,022亿元,同比增长25.7%;2005年建筑业总产值34,552亿元,同比增长19.1%;2006年建筑业总产值41,557亿元,同比增长20.3%;2007年建筑业总产值51,000亿元,同比增长22.7%;2009年建筑业总产值75,864亿元,同比增长22.3%;2011年建筑业总产值118,000亿元,同比增长22.6%;2012年建筑业总产值236,439.72亿元,同比增长22.10%。
(二)建筑业在国民收入中的重要地位。1981~1990年建筑业累计创造国民收入4,903亿元,平均占同期整个国民收入的6%。(1949年占1.1%,1952年占3.6%,1957年占5.0%,1975年占4.5%,1983年占5.5%)1991年占6.09%,1992年占7.43%,1993年占8.25%,进入90年代,增速一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现已达10%以上。
2006年江苏全省建筑业人均劳动报酬20,606元,最高的县市达到38,980元(68个县级市中30,000元以上的县市有6个)。
仅仅从上面不安全统计的数据,就可以看出建筑业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建筑业的发展就能侧面反映国民经济的状况,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二、建筑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
(一)建筑业在经济中的物质基础作用。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各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通过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持续改善提供物质基础,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劳动就业状况,直接关乎着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质量。国民经济各物质生产部门所需要的厂房、仓库等建筑物和道路、码头、堤坝等构筑物都是建筑业的产品;工业企业的机器设备也必须经过建筑企业进行安装才能形成最终的生产能力。因此,没有建筑业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扩大再生产,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积累,扩大社会财富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建筑业对关联产业的发展有巨大带动力。建筑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建筑业能够吸收国民经济各部门大量的物质产品,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过程。建筑业的生产带动相关产业的影响较大,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表(2005年)显示,建筑业直接间接带动最明显的行业依次为金属产品制造业、机械设备制造业、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采掘业、化学工业、运输邮电业。通过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表(2005年),可得建筑业产出乘数为3.0173,即建筑业每增加1亿元产值,所带动的国民经济其他各行业增加2.0173亿元产值;计算出建筑业影响力系数为1.2681,影响力系数大于1也说明了该行业带动国民经济规模的能力较大,对关联产业的发展有巨大的带动力,建筑业成为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三、建筑业通过吸收大量的物质产品带动相关部门的生产和发展
建筑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建筑业的生产带动相关产业的影响较大,其波及效果系数为1.1~1.3.从而促进了建材、冶金、有色、化工、轻工、电子、森工,运输等5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建筑业物资消耗占全国总消耗量的比例分别占钢材的25%、木材的40%、水泥的70%、玻璃的76%、塑料的25%,运输量的28%,其容纳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劳动者人数的5%左右,建筑业能够吸收国民经济各部门大量的物质产品,建筑生产可以带动许多相关部门的生产建筑产品的生产过程,也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过程。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整理,没有一个部门不需要建筑产品,而几乎所有的部门也都向建筑业提供不同的材料、设备、生活资料、知识或各种服务。据统计,仅房屋工程所需要的建筑材料就有76大类、2,500多个规格、1,800多个品种,包括建筑材料、冶金。化工、森工、机械、仪表、纺织、轻工、粮等几十个物质生产部门。
由于建筑业产成品中物质消耗60%~70%左右,加上其前后关联度大,能与50个以上的工业部门发生关系,因此能带动许多关联产业的发展。据1987年我国投入产业的分析,每增加1亿元的建筑产值就可带动其他产业增值约1.68亿元。
四、建筑业能够容纳大量劳动力,是重要的劳动就业部门
从整体看,我国建筑业目前仍是劳动密集型部门,能容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成为主要的就业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就业人数的构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据1994年的统计,已占到全国就业人数的5%左右,人数超过了3,000万人,尤其是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一条简单的就业途,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
我国自1978年以来,建筑施工队伍的规模迅速扩大,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农村建筑队的异军突起。据统计,到1995年底为止,我国农村建筑队的人数已超过1,500万。
需要说明的是,不但在我国建筑业技术装备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建筑业能容纳大量的劳动力,就是在工业发达国家,虽然建筑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远远高于我国,也仍然能容纳大量的劳动力。这是因为,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建筑业也是技术相对落后的生产部门,机械化程度较低(仍有一定的手工操作),自动化程度更低。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建筑业的生产力水平较高,要应用许多先进技术,甚至尖端技术,工作内容涉及物理、化学、力学、光学、声学、电学、生化等多方面的技术知识,加之建筑生产过程比较复杂,需要的组织管理人员的比例较高,这就使建筑业产生了多层次的劳动结构,为不同素质的劳动者提供了就业机会。建筑业从业人数占进城劳动人数的1/3,占社会劳动从业人数的5%。
五、建筑业可吸收大量消费资金,使经济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社会闲余资金有一个很好的去处,就是把它吸引到住宅消费上来,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方面为社会消费资金提供了良好的出路;另一方面也为建筑业提供了大量生产资金,从而达到引导消费、调整结构、促进生产的效果。而且人们在居住面积达到满足之后,还会出现对居住环境即装修不断提高的需要。可见,住宅建筑市场容纳社会消费资金的能力是相当大的。
六、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建筑业能够灵敏地反映国民经济的繁荣和萧条。更为重要的是,建筑业对国民经济具有调节作用。
当国民经济处于萧条时期,不要减少基建投资,相反要扩大对公共事业的投资,如市政工程、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使建筑业不要衰落下去,这样也就刺激了与建筑业密切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引起对其他行业需求的螺旋式增长,使国民经济不出现萧条的“低谷”,或缓解萧条的程度。
当国民经济过热时,国家又可通过压缩基建,取消对住宅消费的优惠政策,抑制建筑业盲目过热的发展,也就抑制了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国民经济走上稳定发展的轨道。图1表示其影响作用。(图1)
表1体现建筑业影响力系数在各行业中是最大的。(表1)
七、建筑业通过参与国际竞争,带动国内资金、技术、管理等与国际接轨
1992~1996年,我国建筑业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402亿美元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同,完成营业额268亿美元;2004年完成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174.7亿美元,同比增长26%,新签合同额238.4亿美元,同比增长35%;2005年完成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2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新签合同额2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2006年完成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300.0亿美元,同比增长37.9%,新签合同额660亿美元,同比增长123%;2007年1~10月完成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同比增长26.3%,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长12.9%。
中国工程建设信息网报道,我国对外承包工程“十一五”任务:2010年完成营业额398亿美元,2006~2010年累计完成营业额1,300亿美元,年均增长13%。国际最大225家承包商排行榜:2004年、2005年、2006年,我国分别有49家、49家、46家公司入选,占据1/5。世界500强:2007年以工程建筑为主营业务的共11家,中国有3家。
八、总结
本文主要通过数据来显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展现其趋势。基于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成分非常高,作为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之一,其具有吸纳其他各行业的物质产品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作用,并且扩大就业量吸收大量消费资金,从而调整国民经济,走上良性循环。
主要参考文献:
所谓交通运输业也就是指在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载货物以及承载旅客的社会生产、服务部门,它包括有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等运输部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它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它的服务性质来看,交通运输业属于第三产业,它的主要作用是为社会及消费者服务,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另外,交通运输业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现代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是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虽然目前交通运输业在我国有明显的发展成绩,但是相对于国外的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仍然处于弱势状态,并不能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特别是不能够满足市场中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我国应该根据当前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加大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力度,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
交通运输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将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的一个结合体,它有利于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早在19世纪,铁路、轮船等的出现促使了运输业的加快发展,而且它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物质生产领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满足生产发展及市场的需要,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服务性产业,它在市场经济中占有巨大的优势。交通运输业的作用:1)它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个交通运输业的工作质量,改善我国市场经济中各个区域的联系,它可以有效的组织乘客以及货物的运输,并能够极大的满足社会对于交通运输的需求。2)交通运输业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经济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并且可以将各个地区间的经济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发展要求。
经济分工和生产专业化进一步加强了物质、人员和信息的交流,经济上的劳动分工导致了地区劳动分工。地区劳动分工取决于与地点有关的生产成本,交通体系的运输能力。这样,一个地区劳动分工以及相应的交通体系,形成了一个具有不同规模和不同作用的区域中心。从而可知,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变化。但同时,运输业又对社会经济类型的变化起着推动作用和更直接安全的服务作用。
二、我国交通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人口分布不均,资源分布不均,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等原因,必将形成比现今更为强大的人流和物流。然而,国内许多地区的交通运输通道已经饱和,这成了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严重影响了地区个体发展速度和国家的整体优化进程。目前我国交通运输还远远没有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这种状况已经成为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不解决这一问题,要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是相当困难的。
由于我国交通运输业仍然处于一个弱势地位,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目前,在我国交通运输业当中,主要有五种运输方式,也就是铁路、公路、水运、空运以及管道运输。事实上,单单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来看,其发展速度还是不错的;但是将其融入到社会经济以及国民经济当中来看,其发展就显得非常缓慢,也就是所,交通运输业不仅对我国国民经济起到一个推动作用,也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从世界上所有的发展中国家来看,瓶颈式的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起到阻滞作用。过去,由于人们在交通运输中不断投资,从而使得运输业发展速度加快,而促使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但是,目前,城市中由于交通拥堵,解决方案不合理,投资越来越多,也就造成了交通运输业的混乱。如果我们对越来越多的新型运输方式进入运输体系的现象加以考察,就不难看出这种现象是竞争和取代效应的结果。新的运输方式以它特有的优点吸引一部分运量。由于可供使用的运输方式增多,选择性增强,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相互连接的可能性增大,这就使运输供给能够更准确、更灵活地适应越来越高的运输需求,这些规律适用于经济发达国家,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
三、发展交通运输的对策
1大力发展国民经济。从宏观上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的主要途径国民经济要快速、稳定的发展,追切要求交通运输的紧张状况得到明显缓解,目前制约经济发展的状况必须有明显改善。
2全力发展交通运输发展研究。注重交通运输发展的科学研究,尽可能采用先进的运输装备和设施。今后对交通运输发展的研究尤其要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加强有关硬件发展与软件发展研究的结合,就应当具有“大交通”、“大市场”的观念,把国内、国际运输联系起来,把本地运输和异地运输联系起来,把近期运输需要和远期运输需要联系起来,把铁路、水路、公路、航空和管道五种运输方式联系起来,还应当研究城市环境、人口发展与交通运输的关系,逐步建立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
3建设道路和相关的基础设施。只有具备了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才能进行地区域城向开发和把国民经济的各个基地联结起来,才能进行商品交换和信息交流。反之,交通运输基本设施的短缺会导致对经济发展的干扰,使经济发展出现徘徊和不必要的消耗,阻碍其发展。除此之外,还应当更深入进行运输企业的改革,建立现代运输企业制度,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应当对运价做进一步的调整,使它不仅能反映运输企业创造价值的大小,而且能推动运输企业的自身发展,以不断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及运量不断增长的需要,最终促进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4加强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规划和落实。如何建设和规划运输体系,将放在国民经济发展总体中首当其冲的位置。由此可见,交通运输体系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我们对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相信大家对交通运输业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交通运输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来看,其发展速度还是不错的,但是与社会经济相比而言,它就相对比较之后了,这样的情况将不利于国名经济的发展,所以我国为了是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起来,从而与社会经济稳步发展,采取相应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